cctv6播放的电影列表过的国产爱情电影,男女主都是学生,男主写小说的,好像写的小说叫故国神游?

一、首先要明白:画面感≠视觉!还记得昨天中午你吃的什么吗?构思下怎么才能说得形象些?我做简单展开:你经过一上午的工作或学习,肚子里开始咕噜噜叫唤,这时两个好朋友找上你一起携手走进餐厅,你大手一挥让服务员上个麻辣烫加三个鸡腿,一会儿功夫热腾腾的麻辣烫上来了,一股香味扑面而来,你端起碗使劲嗅嗅,看着锅里红彤彤的汤汁流出了口水,于是啃一口鸡腿来一口麻辣烫,劲爆酸爽,好不过瘾。提到身临其境,很多人容易过度关注视觉本身,这是个超大的误区——只把场景捆绑视觉。画面感≠视觉!我们来了解下视觉成形机制,所谓视觉,就是光落在人体视网膜上,被我们敏感的视觉神经细胞捕捉,然后它将光信息转化为弱电流,通过神经突触传导至大脑皮层,我们的脑部则对上述电信息进行分析,最后转化为“画面”显示在大脑之中。发现没,形成画面的不是眼睛,而是大脑!我们的大脑最喜欢从多个渠道来获取信息,形成对外部世界的感知。它不是狭窄地依靠视觉,而是会从你的所有感官来获得信息,这些信息最终都得由大脑处理汇总。视觉只是其中之一。大脑最明显地捕捉外界信号的渠道有五个部分: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对应于我们的眼睛、耳朵、鼻子、嘴巴、皮肤。再来分析一下昨天的午饭。视觉:红彤彤的汤汁听觉:咕噜噜叫唤嗅觉:香味扑面而来味觉:劲爆酸爽触觉:端起、热腾腾发现没,一个简单的场景,实际上是由多个感官系统的组合描写而来的,一定不会是干瘪的某一个单一感觉。上面一段话,看似篇幅不大,但却把我们的五官感受全部都囊括进去了,有他们的存在,不身临其境都难。具体在使用中,各类型应该混合搭配,做到“立体多样”,将效果展现到最佳。二、其次还要明白,身临其境≠很多字很多细节!任何时候都要提醒自己,写得精绝对大于写得多。有人好奇,刚才讲五官各类的,难道不要写很多字吗?不是。盲目堆砌句子和有目的地创作合理篇幅根本就是两回事,写一万个无价值的字和写一个恰当的词,效果天差地别。五感的丰富,是为了营造立体感,不是凑字数。大家都学过古诗词,知道诗人们对炼字有多么执着,往往一个好字就能决定整首诗的高度和水平。我们来看看: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满江红·写怀》,岳飞著我第一次读完这首《满江红》,简直兴奋得不得了,“怒发冲冠”“潇潇雨歇”“仰天长啸”“空悲切!”就那么寥寥几十个字,为什么就这么有感染力?就好像有个人在耳边嘶吼一样,调动情绪能力极强。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著是不是哀叹,是不是为他惋惜?周都督也是失了意的男儿!这种诗中的场景简单不能再让人身临其境了,以前只喜欢诸葛亮的,苏轼这么一写,我都有些同情周瑜了!上面的字不多,但是场景却极为真切,里面明显使用了五感,同时还精炼有力,对于新人要求当然不用那么严格,有几句废话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是一定要有这个意识,身临其境≠很多字很多细节!再来一段经典的现代文场景描写:银白的月光洒在地上,到处都有蟋蟀的凄切的叫声。夜的香气弥漫在空中,织成了一个柔软的网,把所有的景物都罩在里面。眼睛所接触到的都是罩上这个柔软的网的东西,任是一草一木,都不是象在白天里那样地现实了,它们都有着模糊、空幻的色彩,每一样都隐藏了它的细致之点,都保守着它的秘密,使人有一种如梦如幻的感觉。——《家》,巴金著三、情感、情感、情感!身临其境,除了技法,还要融入感情。所谓情景交融,这就是最棒的一种状态,有时候情感可以不是那么明显,但其实已经被作者在写作时代入到整体之中。比如说一个揭露社会黑暗面的记者,他的文章往往就带着怀疑、鄙夷、贬低的情绪(先入为主的状态,有时候自己都不一定感觉到);而一个做公益的作者,可能更愿意写出美好的、阳光灿烂的状态。我们在写某个场景时,也要注意自己当下处于什么情绪状态,最好是能符合自己要的感觉。如果你现在很生气,而场景正好处于绷紧的,愤慨的抒发点,那么现有情绪有可能帮助你写出更好的作品。当然这是比较边缘的方式。最主要还是自己要带情感去写,你热爱生活,观察仔细,对一个场景的把握相当精确,那么使读者身临其境就会容易一些。当然,还要提一句练习,新人开始写作,甚至已有几年写作经验的作者,把握不住场景描写的要点是很正常的,没必要自暴自弃,要多训练,练习不能少。看了本文,有了正确的理论方向后,再有针对性去练习,慢慢就会掌握的。用一句汪曾祺的话送给大家:爱,是一件非专业的事情,不是本事,不是能力,不是技术,不是商品,不是演出,是花木那样的生长,有一份对光阴和季节的钟情和执着。一定要,爱着点什么。它让我们变得坚韧,宽容,充盈。业余的,爱着。——汪曾祺当然,这里也介绍四种比较经典的增强画面感的具体手法,供大家实操。一、示现这是一个很棒的手法。具体操作便是将作者脑海里虚构的过去、未来,或者另一个空间的因素,当成现实一样来阐述,简洁、精短地插入文中。比如说:【对过去进行示现】那扇门上的洞依旧是当年的那三个,我还记得那时的村里没有汽车,我们上学只能步行。你每次都是7点半从家里出发,背上印有红旗的那个背包,路过我家门前时,你就把头伸在我家门上最低的那个洞口,扯开嗓子大吼一声:太阳晒屁股了!然后潇洒离去。这时我多半还没吃早饭,只得匆匆啃两口馒头,跟老妈打声招呼,撒开腿向你追来。【对未来进行示现】你这样做,他一定会生气的。我几乎能猜到他的反应:一边骂骂咧咧,拿起他手里的小说向你扔来,一边流着眼泪,威胁着要向老师“控诉”你的暴行。我们还是赶紧走吧!【对另一个空间进行示现】没有人从地狱里逃脱过,那里有黑白无常,有判官执法,有阎王爷坐镇,在第十八层里,油锅、火海还有岩浆充斥整个空间,每一个被发配进去的小鬼都永无翻身之日。我们要进行示现,关键是情节移植。要将一件此时没有发生的事,说成现在正在发生一样,这就是电影里的镜头切换,对小说内容产生的丰富性不可小觑。二、插叙和倒叙不管是读者还是观众,他们都会按逻辑顺序整理剧情。所以,一部电影或者一本小说,你的叙述顺序可以不按照千篇一律的某个顺序进行。举个例子,《消失的爱人》这本小说作品,其起始点是女主角消失的时间,男主角的发展线是从该起点开始,对接下来的一系列寻找女主角及其他故事进行正叙,而女主角则是以日记中的回忆为中心,把二人的遇见、共事、恋爱逐步托出。双方的叙述角度是轮替出现的,其中时空顺序被有效打破。若恢复正常的描写顺序则为:二人相遇——恋爱——女主失踪——男主寻找——进一步发展而作品中却调换了这个常规顺序,将各自的时空线穿插,运用了插叙/倒叙手法。在插叙和倒叙的使用中,也要注意场景与当下是否契合。有的写作类书中把这样的手法列为禁术,这是对新人而言的。如果运用插叙时不管当下读者的情绪,你就会进入为了使用技巧而使用技巧的泥淖。比方说某个情节才进行到一半,读者正看得起劲,你突然没有原因就安排一个插叙剧情,直接中断了读者此时的阅读体验,严重的会导致读者弃书。而运用得当,你会发现,这可能是小说里最精彩的设计之一了。几乎一半以上的世界名著都完美地使用了插叙/倒叙手法,这些设计在今天仍被我们津津乐道,成为教科书级学习材料。记住,没有规则就是小说写作的规则。插叙运用不当,效果是:你突兀地讲另一个故事,读者不愿意,于是大批人不满,最后弃书。插叙运用得当,效果是:读者依旧不满你的转场,但由于你营造的饥饿感在前面进行了少量安抚,使得放弃看下去变得更困难,同时你告诉读者新剧情加入会有更棒的体验,最后他们不得不耐着性子看下去。当然,任何耐着性子都是有不爽在里面的,我们不能让读者有任何不爽,除非是为了以后能更爽。插叙/倒叙完毕,新情节必须让他们恍然大悟,冰释前嫌。因此,我们既不能忽视读者的逻辑能力(可以使用插叙/倒叙),也不能过于相信读者的耐心(使用时应注意场合)。作者应该保证你的每一个插叙部分都与推进剧情有关,每一个跳跃的情节在后面都能给出跳跃的理由,要记住,前面读者对情节被打断的抗拒越强,他的内心空缺感越强,对后面剧情的补偿性期待越高。如果你不能在后面有效满足这样的期待感,最好慎重使用插叙,仅有示现也能帮助你写出好作品。这里的插叙/倒叙,也同时与悬念设置、伏笔埋设有联系,可以在使用时适当往这方面考虑下。三、流逝感流逝感是指时间,在小说中,流逝感是一项奇妙的因子,改变时间流逝的速度,能让你的小说像电影一样静止或者飞奔。举个例子:【延缓时间速度】西塘扬起头,看见那把斧子缓慢地挥下来,他似乎感知到了,斧子离他的脸每近一分,两边的空气就凝聚一成,他甚至觉得,他脸上的绒毛正在往斧头的刀锋方向倾斜,就像已经做好准备,等待下一刻的血光四溅。 他自得地想,也许这是独一无二的死亡体验了,只是不能和别人分享…一个简单的斧头挥到脸上的动作,从西塘(受体)的角度去看,时间好像放慢了一万倍,甚至还可以扩张角色此时的心理活动,把一个细节描写出大片的感觉。【加快时间流逝】两三个星期的工夫,他把腿溜出来了。他晓得自己的跑法很好看。跑法是车夫的能力与资格的证据。那撇着脚,象一对蒲扇在地上扇乎的,无疑的是刚由乡间上来的新手。那头低得很深,双脚蹭地,跑和走的速度差不多,而颇有跑的表示的,是那些五十岁以上的老者们。那经验十足而没什么力气的却另有一种方法:胸向内含,度数很深;腿抬得很高;一走一探头;这样,他们就带出跑得很用力的样子,而在事实上一点也不比别人快;他们仗着“作派”去维持自己的尊严。祥子当然决不采取这几种姿态。他的腿长步大,腰里非常的稳,跑起来没有多少响声,步步都有些伸缩,车把不动,使座儿觉到安全,舒服。 ——《骆驼祥子》第一章(本文引用注)《骆驼祥子》大家都知道,老舍先生在上面这一段里的描写就加快了时间速度,他没有写这几个星期祥子是怎么练腿的,而是着墨描写他练出来的姿态和感觉,与其他车夫进行比较(注意这里突出的重点在于姿态),直接告诉读者“两三个星期的工夫,他把腿溜出来了。”。一个快速交代,不仅凸显重点,而且避免一些流水账式的记叙,大师功力就在这里体现出来了。其实写小说并不难——你有了想象力,什么就都有了。四、场景切换转换场景是电影里经常使用的手法,通过画面的改变产生时空交错,方式就是角色—景物—角色—景物这样一个交替拍摄,不知不觉中迁移了背景。在写作时,也可以先人后物,伴随人物五感来切换时间。举个例子:【触觉转过去】他把紫罗兰的叶子摘了下来,放在手心,叶子表面银白色的纹路如此清晰。他忍不住伸出另一只手去触摸,当那温润的感觉传至脑海中时,黎黎正与他在这个小屋里缠绵。【视觉转未来】雕像还有一只手的收尾工作,前天组委会打来电话,告诉她终评日期要到了。这次居然能成为小队里的种子选手,她一阵恍惚。眼前的雕塑她练习了十年,出头之日终于来临了,她仿佛看见评委宣布结果的那一天,礼仪小姐恭敬地引导她往主席台走去,下面是乌泱泱的曾经看不起她的人们…【听觉转异地】黎黎的呼吸停止了,心跳声只剩下抱着她不放手的母亲,也许这就是结局吧。黎黎的身体逐渐冰冷,就像外面的黄昏,街道的冷清,还有埋入地平线里的太阳。 路两旁的声音越来越安静,戚江依旧往前赶着,但他敏锐地感觉到,也许已经晚了…借助五感,将人物、背景进行切换,引发读者联想,是极佳的转换手法,套用在小说之中,能产生意外的收获。我们要不断扩展思维,激发自己的想象力,对切换进行自然设计,勾起回忆、感叹等等心理,就能写出和电影一般的小说。纵观名著,漂亮的转场比比皆是,多去阅读体悟,能学习更多流畅精彩的手法。重剑无锋,大巧不工。了解更多的写作技巧,获取一些靠谱的投稿信息,大家可以关注下微信公众号:征文约稿小助手(可直接搜索ID:yitiaoyingyugou),还能领取写作礼包(写作技巧书籍电子版)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cctv6播放的电影列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