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想生个男孩有什么方法儿子啊,大家可以推荐嘛?

因为生男孩的绝大部分好处——传宗接代,养儿防老,职业优势,等等,基本是必须、一定、要有媳妇(女性)才能具体完成的。大喊爱男孩,会得罪现媳妇或未来儿媳妇。一但传开,现代女性真的不给机会。大部分男孩的父母,娶不到儿媳妇,或者媳妇不出力,一切理想好处都白搭。极少部分有底气的土豪除外。zzzq算个p,有口头炫耀爽?996也政治不正确,不影响老板们明目张胆宣传。说白了,是真的关系到切身利益,人们本能地感觉到,有些话不能说。等老板们喊996就招不到员工时,老板们也会闭嘴的。具体啰嗦下,目前大部分家庭仍是:传宗接代:虽然冠男姓传男宗,但具体落实是媳妇生媳妇教育陪读。养儿防老:孝心外包。男方父母自己心里清楚,自己养的儿子能不能伺候自己老。儿子:给钱可以,伺候?别烦我。父母热情地花钱买房催孙子,为啥,多半是想绑个儿媳妇伺候自己,想要个孙子来绑住儿子儿媳妇“你们好好孝顺我们,给你们孩子做榜样,不然你们以后老了孩子也不孝顺你们”。啥叫男孩结婚生娃才能定性,是传统上只有这样男孩父母的利益才有真正保障。职业优势:男性必须通过廉价外包养娃、养老、家庭理财、家庭保洁(家务真的只是一少部分)、家庭行政总务、家庭采购,等等,这些每个公司需要单独设岗的繁琐劳动,把它们廉价外包给媳妇,男性不用自己费精力,才有职场竞争力。不然,等父母年纪稍大,今天你妈跟你叨叨想买这买那要你给规划着采买,明天你爸叨叨这疼那疼要你带着看病,有事没事两人一起叨叨让你多回家陪陪家里太寂寞冷清,跟你叨叨保姆只会打扫灰尘东西乱归置找不到,保姆做饭不好吃买菜乱花买,保姆说话声大不尊重人,保姆有阴谋儿子啊你必须每天来监督一下,要么不孝要么忍,就这,男性能安心出差加班?未婚未育男性在职场是劣势,懂得都懂。}
谢邀 @陪玩妈妈贺小狗 10+公立小学教师兼一年级新生家长前来报到!说起双减,我家小优所在的学校真可谓严格执行,开学快一个月了,从未见过一张试卷,连课堂练习册都没有,老师在群里布置的无外乎「读课外书」、「诵背古诗」、「观察植物」、「讲故事给父母听」、「做家务」一类的实践型作业。每天放学后都会在操场上运动,锻炼身体,放松眼睛,交朋友因此小优每天五点钟放学后先在户外痛快玩上1个多小时,待夜色渐浓,他再揣着星光点点和我一起回家,一家三口边吃晚饭边聊一天的所见所闻,之后他就开始跟着爸爸做做家务,练练字,完成自主阅读部分,时间不太晚的话就画张画、唱唱谱、玩玩乐高或者桌游,继续一些他自己感兴趣的专题探究,到九点左右开始洗刷安排入睡,第二天7点起床精神抖擞去上课。和其他教师子女一起在放学后的校园里探索这套操作这么丝滑,主要得益于双减后学校没有布置什么书面作业,即便是背诵的内容,也都很简单(国家规定的一年级第一学期十首古诗都非常基础)。可是,没有作业,没有试卷,如果孩子又不想聊学校的事情,该怎么知道这一天内TA的学习进度、学习状态、学校生活呢?晚上有没有必要安排妈妈牌作业?安排的话可以安排什么呢?针对这些问题,我想聊聊我的看法。一、在无作业、无考试的情况下,怎样知道一年级孩子每天的学习情况?1、看课本和课堂练习本无论哪个学科的老师在授课时或多或少都会让孩子留下一些「痕迹」——有时候是在书上圈画出重点内容,有时候是引导学生在书上做批注,有时候是让学生在课堂练习本上书写,还有的时候,老师会给孩子下发「课堂反馈表」或「随堂小测」或「听写本」等巩固练习的内容,又或者是把重要内容记录在作业登记本上……总而言之,如果所有学科的课本、练习本、作业登记本等等内容都空空如也,那有可能是老师真的什么都没讲(或者讲的比较浅,不需要学生动笔),也有可能是孩子课堂走神没跟上记录,或者孩子想记但不知道该在何处下笔,再或者生字难写一下子困住了孩子,导致孩子没有跟着老师思路走……那我们就得静下心来研究一下,平和地和孩子聊聊,也可以找老师了解一下情况。2、结合第一条内容,问孩子在认真查看了孩子的课本、练习本、作业登记本等内容后,就可以根据你看到的实际情况来跟孩子聊天。是的,这里说的是「聊天」,而非「询问」,之所以强调「聊天」二字,是希望家长能以更松弛的状态和孩子对话,这样也更容易激发孩子的表达欲,如果以「诘问」「调查」的语气对谈、以严肃、紧张的气氛来布局,那孩子定然会在谈话前开启自我防御屏障,想问出点实实在在的内容,怕是就难了。所以务必以更为松弛感的状态来对聊,咱们的任务不是苛责,而是帮助孩子找出课堂学习的痛点。以语文学科为例:●如果孩子的课本上有学习过的痕迹:这时可以揪住孩子写的很好看的某一个字,先高声真诚赞美,喊其他家人都来观看,或者掏出手机拍照留念,这时孩子荣誉感满足感爆棚,当孩子的表现意识萌发后,开始引导孩子:→你是怎样写出这么好看的字的呀,真让人佩服啊!→你是听老师讲的?那老师是怎么讲这个字的呢?能不能教教爸爸妈妈,我们也想跟着你学学,快当我们的小老师好吗?→哇塞,你刚刚说话可真像一个老师,你们老师就这样讲课的吗?老师还讲了什么?→我的天啊,你就是人形摄影机,竟然可以把老师讲课的内容记住这么多!→你除了写这个字/做这个笔记,课堂上还做了哪些事情可以跟爸爸妈妈一起分享的呢?我可以先说一个我在工作中遇到的一件事,咱们来交换!这一系列的操作,主要是为了调动孩子积极性,侧面反映他们的听讲投入度、问答参与度、对老师的喜爱度,甚至是老师上课的语言习惯和授课习惯等内容。●如果孩子课本上没有学习过的痕迹:假若课本干干净净,空空如也(或者全是孩子乱涂乱画),先别急,咱们跟孩子沟通一下,是不是老师真的没有讲太多事情,或者老师突然调换课程了这节课根本就没有上?如果Ta本身是个比较愿意表达的孩子,但在回答这些问题上却支支吾吾、闪烁其词或逻辑不清,那八成是课堂有些许走神的情况,家长别发火、别指责,继续后面的「勘察」,得具体了解一下到底是因为什么而走神,细化孩子的行为原因,才能更有针对性地帮助孩子改善。3、看学习用品孩子的橡皮、铅笔或者其他文具的使用情况,也能反映他们上课的状态,下图是刘小优课堂使用的橡皮:边角圆润,没有被铅笔戳洞的痕迹,他上课的专注度应该是没有太多问题;如果孩子的橡皮被戳得像筛子,或者铅笔头被啃得七零八落、垫板上画了各种图腾符号、尺子有过度弯曲甚至折断丢失的情况,那家长就要引起重视了。4、不定期询问老师刚开学的时候,我身边就有家长跟我说,他们想着这刚开学,打算询问一下班主任孩子在校表现,可是发了一条信息就石沉大海,或者老师只是回复了寥寥几句,没有得到实质性的回复;也有的孩子被老师投诉,家长们不知道该怎样回复才最诚恳?还有的家长发现孩子在学校被同学欺负,可是问了老师,却什么也问不出来,不知道是不是沟通方面出了问题?其实,任何人之间的沟通都是有一个底层逻辑在的,特别是作为家长跟老师进行沟通的时候,要尤其注意话术,这样才有可能在有限的时间和对话中得到你想要的有效信息。就比如题主提到的这个问题,当孩子刚上一年级,回家描述学校的情况也不是很清楚,你从孩子的课本、文具等方面也勘察不出孩子上课到底什么状态,这时候,你一定要跟老师聊聊,那该怎么向老师提问呢?①首先,选择一个合适的时间段非常重要,最好是在早八——晚八之间,过早或者过晚,都会缺失边界感,那老师简短回复的可能性就比较大,咱们也就难以得到想要的深度回答。②其次,我们要学会站在老师的角度思考,如果你是老师,你遇到什么样的家长咨询,更容易打开话匣?那肯定是询问事件更具体细致、语气有礼有节、不推诿责任也不过分谄媚,同时,还能让老师觉得自己在工作上的付出是被家长认可的。我写了一个【万能话术】,大家可以借鉴:我来分析一下这个万能话术为啥好用:强调父母都关注孩子的状态,表示自己是很负责父母,这也是老师最欣赏的父母类型;强调孩子喜欢老师的课,是对老师付出的肯定,也拉近孩子与老师的距离,更表明了自己的立场;主动坦白孩子的学习问题,拉近老师认同感;问老师孩子有哪些地方需要家长配合,而不是直接说「请老师帮忙改正」,会让老师更愿意表达,也更愿意相信家长对孩子的用心,家长与老师不是敌人,而是战友。我曾经把这个话术传授给很多身边的朋友,大家用了我的这个话术后,反馈都很好:5、口头考察或书面考察鉴定掌握情况在看完孩子的书本、对聊完他们的上课琐事后,除了询问老师,我们还可以试着根据老师的授课进度,找点与课本贴合紧密的基础性习题考察一下,可以是口头考察,也可以是书面考察,这里的考察一定要注意:不追求量,只追求质,目的也不是为了刷题形成肌肉记忆,而是为了检验一下孩子在课堂所学是否真的是有效学习。当然,不是说孩子进行考察的时候出现错误就代表他们没有好好听讲,千万别给孩子贴这样的标签。学习是需要反刍和消化的,孩子当时当下没有理解的东西,可能在刻意练习之后或自我反思之后,会得到更好的理解,因此无论是作为老师还是作为家长,我都会提醒自己千万不要「结果导向」,多去关注过程,也多去参与过程,探讨过程中孩子产生疑惑的点和困难,分享解决对策,才是最有意义的。二、要不要做「家长牌」作业这个问题因人而异,没有固定答案。这里提到的「人」,既指孩子,也指家长。【从家长角度讲】于家长而言,如果家长工作强度很高、一天工作下来疲惫不堪,搬砖回家后还要面对一大堆家务和琐事,我真的不建议你再给孩子布置「家长牌」作业了,因为这个时候你的情绪和身体都已经达到了崩溃的边缘,在这个情况下还要监督孩子学习,若孩子配合度高、完成度好那还好说,如果孩子处处逆向而行,那势必会爆发一场又一场亲子论战,你工作中积累的负面情绪可能会被无意间释放在孩子身上,本来可以一句话解决的问题,在你这里,变成了一场旷日持久的鏖战,结果就是孩子学习也没学好,你休息也没休息好,孩子心里委屈,觉得爸爸妈妈不爱自己了,你更委屈,「我工作一天还来辅导你学习,你这个熊孩子还不领情」,互相拉扯折磨,太没有必要;如果家长有时间也有精力,也能保证以更平和的心态去对待孩子的学习和作业,且孩子也愿意配合(或者家长有方法让孩子配合),我觉得完全可以做一下「家长牌」作业,至于布置什么,咱们后面会说。刚刚是从家长的角度讲,接下来从孩子的角度分析一下,一年级是否有必要额外做作业。【从孩子角度讲】1、掌握好的情况下如果孩子专注力很好,老师的授课内容当堂可以完全消化掉,基础类的内容(习字、认字、数学计算)表现都非常好,那其实不必过多刷题,与其刷量,不如拓深,咱们还是以语文学科为例,我是这样带小优拓展的: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内容为天地人,小优在课堂上已经掌握得很扎实了,所以我通常是带着孩子去拓展课文之外的内容,比如一起查找课本第一页五十六个民族的知识,把对应的民族写上去;和孩子一起把喜欢的民族的生活习俗、生活习惯、节日庆典等内容查找出来;不同民族生活的地域在哪里,当地的风土民情是什么;学着用一句话或一段话描述一下孩子喜欢的民族;用英语去简单概括一下这些民族的服装颜色……你看,仅仅是这一页课本,我就带着小优拓展了这么多,至于《天地人》这一课里的内容,我拓展的就更多了,比如从课本配套的语文素养读本上找到相应的篇目来解释什么「三才者」,再从三才者引申开去,将小古文和韵文的内容渗透其中。2、掌握不好的情况下如果通过我上面提到的各种方法测试,家长发现孩子课堂掌握的不太好,或者孩子还没有完全理解课堂老师所讲,那确实是需要做一些练习,特别是一些基础习惯类的学习。比如:语文的习字,数学的计算——这些都是孩子漫长学习路上非常关键的基础内容,不仅仅需要孩子理解,更需要辅以长时间的练习积累,才能从量变到质变,课堂那点时间肯定是不够用的,就需要回家多练习了。以语文习字为例:刘小优在入学前曾练习了一段时间控笔,也练习了一些基础笔画,写的还算规范。即便如此,进入小学后,他在习字上仍然没有太多优势,刚开始写字的时候总是大小不一,笔画占位不够规范,擦改现象严重。小优在学习上自我要求很高,每次写字都要先过自己心里的那一关,所以他想要通过疯狂练习来补齐不足。我的策略恰好相反,我跟他说练字不追求量,而是追求「心」,你用上心,用对方法,自然就能越来越好,不要急,越是着急反而越不出效果,有的时候,慢即是快。所以我建议他分两步走,先利用好碎片时间描红(用每日30字),然后每晚我拿出固定的时间陪着小优坚持精练两个字,每个字只练一行,量不大,重在读帖、临帖、自我反思。因为习字的量不多,孩子完全 没有精神压力和身体疲惫的感觉,练的少,练得慢,语文老师课堂上讲的写字要求,他都能够在这种练习中得到了重现,有一次我范写了一个字,他直接指出:妈妈,你写的不对,禾的撇和捺的起笔不是在一起的,我们张老师都说过了,应该这样写……我赶紧给孩子道歉,然后请他给我做了正确的范写,顺便表达了自己的崇拜,他也很受用,又给我讲了各种老师强调的习字要求。经过了一个月的坚持,小优的字已经有了一些进步,虽然比不上那些写字特别美观的孩子,但我觉得已经很欣慰了,因为习字这件事也没必要横向对比,对他自己来说,明显运笔逐渐自如,顿笔方面已经有很大进步,不像一个月前的顿笔那样特别夸张;而且比起上学之前他纯粹模仿字帖来写的规范字,我反而觉得他现在的字多了些他自己的气场,更有自己的风格。除了练字,数学的计算练习(主要是口算类)也需要时不时地操作一下,可以直接写口算题卡,也可以用口算机器来出题,孩子口头来做。计算熟练了,以后到了高年级甚至初中高中,孩子会感谢自己现在的坚持的。当然,做好计算练习的前提是孩子已经进行过数学启蒙且能理解分成的概念,如果孩子从来没有接触过数学,更不能理解分成为何物,就不要跨大步子去练习口算了,还是先把基础的概念搞好再说。3、可以做教辅吗?有的孩子学有余力且很愿意继续加量学习,家长也有很多时间可以配合孩子一起刷题,当然也可以刷一些教辅,市面上的教辅种类很多,单说语文吧,有基础类的(像是《53》《学霸》),有阅读类的(像是《一本》《木头马》),还有古文类的(像是《新黑马》);数学领域的就更多了,除了基础题教辅,还有浅奥类的,还有深奥类的……我不想在此写太多推荐,还是那句话,希望家长能根据孩子真实的能力和水平以及自己陪伴的程度和耐心来定夺是否要做题,不要为了几页题,破坏了亲子关系。三、孩子做作业磨蹭怎么办?有的时候孩子在家做「家长牌」作业的时候,会特别磨蹭,完成学校的背诵朗读打卡也非常拖延,怎么办呢?我在文章专栏里曾写过这个问题,在此从老师的角度简单分析一下:1、家长要对孩子磨蹭这件事释怀咱们得理解孩子,要知道磨蹭、拖延不仅仅存在于儿童,很多大人的拖延症也挺严重的,经常拖着拖着就干脆躺平或者直接摆烂了,所以不要过分苛责孩子,也不要孩子一磨蹭你就如临大敌。先学着释怀,松弛下来,然后咱们再想对策。2、为什么会出现磨蹭呢?孩子写作业磨蹭,大部分都是源于抗拒,正是因为ta本能地抗拒做这件事,所以才会一拖再拖,能逃避就逃避,实在逃避不了就往后推,或者是哭哭闹闹、跟家长讲条件。那想改善孩子的磨蹭和拖延,需要从「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入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辅以长时间的坚持。孩子回家一提做作业就磨磨蹭蹭不想动笔,或者是坐在那里,迟迟进入不了学习的心流状态。你问ta为什么,大概率会说「我饿了、累了、困了、等会再写」甚至有的孩子会直抒胸臆地说「我就是不想写」但其实孩子说到的这些理由都不是造成ta磨蹭拖延的最深层原因,作为家长,该怎么做呢?3、家长可以怎样帮孩子?第一步,当你在看到孩子故意磨磨蹭蹭不动弹的时候,可能火气蹭蹭就上来了,这时候可以先物理隔离一下,让自己离开情绪漩涡,不要带着情绪上阵和孩子厮杀,要记住,情绪是效率的敌人,家长带着负面情绪和孩子沟通,你是在发泄,而不是在给孩子同步你的方法论;孩子接收到你的负面情绪,也带着情绪学习,那效率肯定也会大打折扣;第二步,家长情绪平和后,可以带着孩子一起,改变思维模式,向内探索孩子的真实需求,挖掘孩子抗拒抵触的真实原因,可以边分析边列一个思维导图。【不会做】比如做作业磨蹭是因为有题目很难自己不会做吗?还是都会做但是懒得动脑?如果是题目不会做,继续分析,不会的原因是什么,是上课压根没听,还是上课没走神但确实没听懂?那上课没听又是因为什么,找一下主客观原因,是自己走神了,想事情了,还是和同桌聊天了,还是玩文具呢?当然我们还可以继续深挖,如果是走神想事情了,那想的是什么?昨天玩的游戏,妈妈爸爸的手机小视频,和同学下课说的搞笑话?这样,我们就能找到一个最深层的根源,然后配合老师在学校里解决这个事;如果孩子说上课听了,那家长也别到此结束,可以问问孩子,你上课都听了哪一部分内容,能给爸爸妈妈也讲讲嘛,孩子如果愿意表达,那我们赶紧正面肯定孩子的行为,可以让他以上课认真听讲的自己为榜样,避免出现别人家孩子的名字;还可以和孩子一起复盘他上课听讲时的心理状态和行为状态,加以表彰,让孩子内心产生对这种上课好好听讲的归属感和荣誉感,要知道,我们不可能要求孩子上课从来不走神,这是不现实的,但我们可以让孩子越来越享受自己认真听讲之后带来的那种喜悦和荣誉,这种卓越是可以被无限复刻的,当这种感觉逐渐膨胀丰满,慢慢地就会覆盖住那些走神的冲动,这就是良币驱逐劣币,好的听讲习惯才能慢慢形成,这个过程非常漫长,咱们作为家长要有静待花开的耐心。那如果孩子上课听了,但就是没听懂,那怎么办?别急,家长可以先问问孩子的解题思路,看看孩子是真的听懂了吗?有的时候孩子并不是故意为之,他们是真的会比较容易盲目自信,误以为自己听懂了。【会做但懒得做】如果孩子孩子是真的听懂了,那就要继续探索,孩子听懂了但是懒得做,是哪方面的懒,是懒得思考,还是懒得动笔,这二者有区别吗?当然是有的。懒得动笔,通常是孩子不愿意从事一些机械性学习,比如抄课文、反复练习特别简单的口算题等等,这时候我们可以帮孩子把学习任务切割成若干个小任务,减轻单位时间内学习的重复感,调动积极性。懒得动笔,还有一种情况是,不知道从哪里动笔,做事没有条理也没有计划,好像从哪里开始都不对,所以干脆就不动笔了,遇到这种情况,咱们就要在日常给孩子养成凡事先做计划的习惯,不要小看做计划、列清单,这其实是在帮助孩子把自己的压力外化,咱们可以跟孩子一起商定一个他认可的时间表,每天回家先做运动保护下眼睛、再写语文数学英语等等,总之按照孩子喜欢的顺序来列出list,家长可以监督执行,但是不要夺命连环催,让孩子自己承担逾时的后果。但是清单计划的时间段最好不要精确到分,这样很容易从数字上增加孩子实践的精神压力,反而会消耗更多的冷启动精神成本。另外,家长平时还可以交给孩子多一点的时间监督任务,什么意思?比如你跟孩子说「宝贝,周五,妈妈有个会议,要用到这个本子,我放到这里,你记得提醒我哦」这期间,你有意无意去提到,周五一定要用,如果不用会很惨,鼓励他提醒你。到了周四晚上,看看孩子有没有提醒你,如果没有,你再做一场戏,让孩子想起来提醒你,然后你表现出特别特别的感激。这个过程就是让孩子知道,我有能力提醒妈妈,而且我可以记住一些事情。有了时间观念,有了计划性,就不会那么容易磨蹭,不会觉得作业一大堆无从下手了。4、懒得思考单独把懒得思考拿出来,是因为孩子懒得思考的原因太多元了,我且从我观察到的学生情况来举例,比如:我的学生中有不少懒得思考的孩子,通常都特别喜欢做能得到「即时反馈」的事情,也就是一做就有结果,一做就有收获的事情。比如打游戏,点击一下屏幕,马上会出现图画、声音、输赢。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反馈,孩子不需要漫长的等待,也不需要过度的思考,慢慢地,就形成了一种「我只做能立刻拿到结果的事情」的思维模式。放在学习上,那就是不愿在一道题上做过多的停留,很难进入深度思考和探究,一个思路走不通,就想马上放弃,再去试别的题,都走不通,干脆全面躺平,啥也不做了。还有一种情况,孩子面对练习题或者生活的难题,也做过思考,但在浅浅尝试之后就立刻放弃思考,转而进行错误的归因,认为自己做不好都是倒霉,运气不好,别的同学考得好做的好是他们有父母帮忙了,走后门了,或者老师偏爱了,忽视他人努力,放大自己的悲哀,慢慢地就更不愿用实际行动改变现状,越来越不相信自己可以做到,也就更不爱动脑了。怎么改善呢?首先我们要激发孩子的能力感,根据埃里克森的理论,6-12岁的儿童在这个阶段,都是有勤奋的意愿的,阿德勒也说过,没有孩子不追求卓越,所以激发孩子的能力感,是非要有必要的。在日常生活里,适当的给孩子一些选择的余地,让他们对自己的行为有决策权和参政议政权,同时,多给孩子参与家庭生活的机会,比如家里浇花、打扫书架、周末和爸妈一起烹饪一餐,这些事都可以交给孩子,让他的肩上有一点担子,那他才会知道什么叫责任感,才会更有归属感。如果你觉得孩子什么都不懂,要她什么都听你的,或者对孩子过度保护,谁要是动了你孩子一下就不依不饶,你觉得这就是在保护孩子,照顾孩子,其实,这些行为恰恰剥夺了孩子去思考、去试错的能力,那他又怎么可能在生活上是个矮子、在学习上是个巨人呢?怎么可能知道学习这件事是我要自己负责的部分呢?家长不要害怕孩子承担的家庭责任越多犯错越多,有家长说孩子在家打扫卫生,把家里搞得更乱了,其实犯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脑科学家研究表明,孩子在犯错的时候,大脑的神经通路更活跃,反而是学习和进步的最佳时机,如果你一看到孩子犯错,就要责骂,那孩子就会对错误这件事陷入深深的自责,恐惧,慢慢地害怕犯错,害怕失败,于是越来越不敢尝试,也不想思考了。所以咱们一定在家里多给孩子驾驭自己人生的机会,不要代孩子体验生活。所以磨蹭看起来是一个非常普遍的问题,但如果深究,其实可以牵扯出很多很多其他习惯问题,教育孩子就是这样,并不是说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就可以了,必须追根溯源,甚至要从孩子的原生家庭入手、从父母相处模式、孩子耳濡目染的生活方式入手,选对正确的方法,坚持下去,才有可能把孩子的某些问题给改善了。而且我们在与孩子沟通的过程中,一定要秉承一个理念,我们是来寻找孩子痛点,帮助孩子成长的,而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审讯官,注意好咱们的语气和态度,是有效沟通的基础。写着写着就写多了,就此停笔,希望能帮到题主,以及有类似作业疑问的家长。一切祝好 @知乎亲子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想生个男孩有什么方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