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根清净代表什么数字…打一个数字?

临沂市城市管理事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2016年-2020年)“十二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城管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牢固树立“和谐管理、阳光执法、开拓奋进、改革创新”的理念,坚持高点定位,高标准管理,高效率推进,瞄准省内一流,赶超国内先进,确立了“突破发展、跨越发展、创新发展”三步走战略,不断创新管理方法,强化为民服务,严格执法管理,各项工作实现跨越发展,打造了全国知名的和谐阳光新品牌。受邀参加2014亚太城市建设与发展峰会,参与全国理顺城管执法体制工作。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人民日报内参、新华社内参、中国建设报、新华每日电讯、中华建筑报、中国改革报、山东新闻联播、山东建设报、临沂日报等各级各类媒体40余次头版头条或整版宣传我市城市管理工作经验。2012年8月,全省“和谐城管”创建工作现场会在我市召开;2015年9月,全省城市管理为民服务暨环卫保洁工作现场会在我市召开,学习推广了我市城市管理工作先进经验。市城管局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住建系统先进集体、富民兴鲁劳动奖状、省级文明单位、全省住建系统先进集体、全省依法行政先进单位、全省城市管理先进单位、全省建设行政执法责任制先进单位、省级工人先锋号等荣誉称号。一、“十二五”期间城市管理事业开展情况(一)城市综合管理体制不断理顺。2012年成立了由市长任主任的城市管理委员会,加强全市城市管理工作的组织协调、监督检查和考核奖惩。不断完善城市管理责任区考核制度,市财政设立每年400万元考核专项资金,全面开展中心城区和县城城市管理责任区考核工作。2012年7月以来,先后下发考核通报99期,交办问题3.7万个,整改办结率92.48%。其中,2015年下发通报20期,交办问题8287个,整改办结率93.99%。不断完善考核机制,将大气污染防治、城乡环卫一体化等重点工作纳入考核范围,并加大暗访检查和媒体曝光力度,有力提升了城市管理和服务民生效能。2015年,市委、市政府将市政管理、城市防汛、数字化城市管理职责由市住建局划入我局,将市园林局由市政府直属事业单位调整为市城管局所属事业单位,并科学划分市区两级城管部门职责,初步构建起“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城市管理体制,服务、管理、执法“三位一体”的“大城管”体制趋向完善。(二)“五大战役”营造良好城市环境。持续开展渣土运输、露天烧烤、违法建设、户外广告和市容环境卫生“五大战役”,创新推广了“两严”、“三进”、“四净”、“五清”、“六控”工作法,取得了显著成效,市城管局在历年创城工作中发挥了主力军作用。2011年以来,共办理行政处罚案件15.3万件,罚款1.52亿。其中,2015年共办理行政处罚案件1.22万件,罚款2413万元。1. 打好户外广告整治提升战,实现广告审批管理精品化。建立了户外广告联动管理机制,创新推广“清理乱发乱塞、乱喷乱涂、乱扯乱挂、乱贴乱画、乱摆乱设小广告”“五清”工作法,编制实施《临沂市户外广告专项规划》,强化公益广告投放和空间资源使用费征收。2011年以来,投放各类公益90余批次,播放累计达650万条次,其中2015年投放18批次,播出122万条次。累计征收户外广告空间资源使用费2575万余元,其中2015年完成591万余元。先后投资1321万余元,对37条道路的门店招牌进行集中改造,面积达6.7万余平方米。2015年集中组织开展市区大型户外广告和门店广告整治提升活动,截至目前,拆除各类大型户外广告578块,面积8.5万余平方米,完成总量的54.8%。北城新区、滨河沿线实现无楼顶楼沿广告,蒙山大道高架路沿线管塔式广告全部拆除,楼顶广告完成90%以上。中心城区金雀山路、沂蒙路等主干道大型广告规范提升完成工作量的60%。各区门店广告整治提升工作也在紧张进行。2. 打好露天烧烤整治进店战,实现烧烤规范管理无烟化。实行“夏病冬治”,建立了露天烧烤联动管理机制,定期开展联合执法整治。创新推广“烧烤进院、炉子进店、油烟进盆”“三进”工作法,联合环保、财政部门推广环保无烟烧烤炉具600余台,并组织建设了23处环保无烟烧烤大院,城区外环线内345家烧烤中整改达标333家,基本实现无烟环保炉具使用的全覆盖。2015年7月,山东省环保厅、山东省质监局以该炉具技术标准为基础,颁布了我国第一个《环境友好型产品技术要求无烟烧烤炉》地方标准。我市的环保无烟烧烤炉具研发推广走在全国前列。2015年,牵头开展全市餐饮业油烟污染治理,强力推进油烟净化装置安装,城区外环线内餐饮油烟排放单位1304家,整改达标1286家。3. 打好违法建设整治攻坚战,实现规划执法管理制度化。建立了违法建设联动管理机制,创新推广“严打早和小、严罚准又狠”“两严”工作法,建立了查控违法建设工作责任制,明确了违法建设案件办理流程,严格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强化督导推进、协调配合、考核奖惩。敢于碰硬,灵活执法,大打突击战、夜袭战、攻坚战,连续拆除私搭乱建,严管严控公建、商建违法建设,有效遏制了违法建设多发势头。2015年以来,全局共拆除违法建设257处,面积47690平方米;查处违法建设118起,罚款1770.276万元。4. 打好渣土运输整治综合战,实现渣土综合管理资源化。建立了渣土运输联动管理机制,成立了渣土处置行业协会,创新推广“控源头、抓硬化冲洗,控车辆、抓无牌封闭,控出口、抓资质手续,控道路、抓抛撒滴漏,控资质、抓总包分包,控管理、抓奖励处罚”“六控”工作法,创新实行建筑垃圾处置公示牌、车辆全密闭改装、四色准运证等制度,开展了“城管驻工地”活动,强化了视频监控、车辆密闭、运输路线、道路污染应急处置等管控措施,严管重罚渣土运输违法行为。建立了120余个城管驻工作办公室,完成了1200余台渣土车全密闭改装,基本实现了市区渣土运输车辆全密闭改装运输全覆盖,密闭改装技术和覆盖率全省领先。特别是2015年,结合“三引一促”工作,出台《关于加强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工作的意见》,市区建筑垃圾综合利用项目完成招投标,预计2016年8月完成建设。5. 打好市容环境卫生精细战,实现市容疏导管理常态化。建立了环境卫生联动管理机制,创新推广“让主次干道更明净,让街头绿地更干净,让背街小巷更洁净,让居民小区更清净”“四净”工作法。疏堵结合治理占道经营,打造了北城新区小白屋、小菜篮,推广新型便民流动餐车100余台,设置沂龙湾等7处便民摊点群。市场化运作,打造了久隆奥斯卡美食街、兰田步行街百味胡同等现代化便民小市场。设置了民生地图栏,发放便民图2万余份。我市小白屋、便民餐车和便民市场设置全国知名。推广清扫、冲洗、捡拾“三位一体”的环卫保洁作业模式,增加洒水频次,降尘防尘力度不断加大。特别是2015年,按照全市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部署,争取市财政道路冲洗洒水作业经费4803万,新增各类作业车辆19台,城区外环线内双向2车道以上道路基本达到每天“一冲三洒”,核心区域“一冲七洒”,道路冲洒降尘工作实现常态化。(三)城乡环境卫生管理再上新水平。“十二五”期间,全市共新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厂8座,改造提升2座,新增垃圾处理能力3900吨/日,目前全市的生活垃圾处理能力达到5500吨/日。“十二五”期间全市共处理生活垃圾631万余吨,其中焚烧处理229万余吨,填埋处理401万余吨,2015年处理190万余吨,全市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上升到100%,走在全省前列。2015年,编制《临沂市环境卫生专业规划》(2010-2020)通过规委会审批;与财政、物价部门联合出台《临沂市城市环境卫生作业计价定额》,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北城新区固体废弃物中转站、北城新区20座“三位一体”垃圾收集站(公厕、环卫休息室)建设顺利。1. 城乡环卫一体化实现全覆盖。强化政策引导、资金扶持和监督考核,完善电话调研、暗访检查、定期通报、工作约谈长效机制,强化市、县、乡“三级督导考核”,实行市级以奖代补,县乡财政预算、鼓励村级自筹的“四级资金投入”模式,建设“户集、村收、镇运、县(市)处理”垃圾综合治理体系,2013年以来,全市累计新建、改建生活垃圾压缩式收集站345座,配备环卫保洁人员2.4万余名,设置生活垃圾收集点(桶、箱)约19万个,共配备各类环卫机动车1067台、非机动车15611台,城乡垃圾收运体系已经覆盖到所有乡镇(街道)、村居。2015年实现了城乡环卫一体化全覆盖,并由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印发《全市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督导考核办法》,建立起定期考核、通报批评、工作约谈的长效机制。我市连续两年在山东省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推进会上做典型交流,多个县区走在全省前列。2. 完成全市域垃圾焚烧及综合处理体系布局。着眼长远,科学谋划,依托现有8个垃圾无害化填埋场,实施高新区生化处理厂技术提升项目,加快环卫设施建设,构建焚烧、填埋、综合处理“三位一体”的生活垃圾处理体系。同时,把垃圾焚烧作为垃圾终端处理的主要形式,在全省第一批次建成垃圾焚烧发电厂和餐厨废弃物处置中心的基础上,先后签约开工建设郯城县等4个垃圾焚烧项目和沂南县水泥窑协同处置项目,全市域生活垃圾焚烧及综合处理工程科学体系形成走在全国前列,我市成功申报为全国第五批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城市。(四)市政基础设施保持高效运行。2015年市政管理职责调整后,出台《关于加强市政基础工程管理和执法工作的意见》,发挥管理、执法双轮驱动作用。强化污水处理监管,全市23座污水处理厂平稳运行,2015年全市累计处理污水3.1万吨,COD消减12.1万吨,累计处理污泥12.8万吨,全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5%,城区达97%。1. 数字化城管管理效能进一步提升。构建“两级监督、两级指挥、分级处置、协同办公”市县两级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和联动管理机制。出台《临沂市城市地下管线管理办法》,全面完成建成区地下管线普查工作,普查覆盖了主城区约400平方公里区域,是全省单次普查面积最大的城市。推进各县数管平台、地下管线普查工作。加大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采集、派遣和考核力度,2015年以来采集处理城市管理案件2.4万个,有效处置1.3万余件;接听受理12345、12319热线问题1.46万余例,办结率、群众满意率均达99%以上。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综合平台与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相互融合、无缝对接,系统先进程度居于全国领先地位。2. 城市排水维护管理工作有新提高。坚持改井、查污、治水三管齐下,委托环卫工人对排水设施进行全天候无缝隙巡视,排水设施规范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建立城区防汛远程控制系统,对61座闸坝、13座城市立交桥实行远程自动控制,城区实现安全度汛。运用管理+执法手段,偷排、漏排、破坏排水设施等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不断加大。3. 城市照明维护管理保持了高水平。完善了照明设施巡查看护、设施考核、三级巡灯、动态承包、夜间维修等管理制度,强化安全隐患排查和智能控制,亮灯率、设施完好率始终保持在99%以上。高点定位,景观照明设计和管理水平处于省内领先水平,中心城区精品夜景亮化全国知名。4. 城市道路桥梁维护迅速步入正规。加强道路、桥梁养护和病害检测,规范管线检查井井盖设施管理,建立起道路应急处理机制,自成立以来,累计完成铣刨罩面3.5万余平方米,沥青灌缝30万米,维修人行道板2.25万平方米,整修路沿石3950余米,修复桥梁栏杆800余米,排查管线检查井井盖1633个,更换路名牌、候车厅广告498处,为市民营造了安全、畅通、舒适的出行环境。(五)城市管理队伍干事创业能力不断增强。始终将“为人民管理城市”作为城市管理核心价值观,将为人民服务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第一追求,大力弘扬“沂蒙精神”,赋予临沂城管“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奉献”的“四特”精神内涵,着力打造“三敢、四会、五善于”(敢于担当、敢于碰硬、敢于开拓;会用人、会管理、会借力、会宣传;善于创新、善于谋划、善于落实、善于协调、善于总结)的城管“铁军”。1. 强化理念保障。坚持理念引领发展,将理论研究工作列为“一把手”工程,在全国率先成立了第一个城市管理研究室,被评为山东省理论大众化示范点。创办了《临沂城市管理》月刊和《城市管理动向》,不断研究探讨城市管理发展的方向和路径。每年选定1-2个重点课题,推出3-4篇优秀调研成果,以理论研究推动城市管理体制、机制和实践创新。深刻把握城市发展、管理内在规律,总结国内外城市管理实践经验,先后提出了“和谐管理、阳光执法”、“抓城市管理就是抓生产力”、“疏堵结合、以疏为主”、“综合执法、联动管理”、“城市管理倒逼机制”等“五大新理念”;结合临沂市城市管理阶段性特征和工作实际,探索实践了城市管理“六个现代化”发展路径,坚持以理念的现代化引领城市管理的现代化,以规划的现代化提升城市管理的现代化,以体制机制的现代化推进城市管理的现代化,以执法保障的现代化保驾城市管理的现代化,以服务管理的精细化升华城市管理的现代化,以队伍管理的规范化保障城市管理的现代化,不断推动城市管理走向城市治理。“六化”路径的提出,在全国城管系统产生很大影响。11月9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改进城市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我局党委书记、局长闵锐同志作为全国地级市城市管理部门的唯一代表,被聘请为住建部理顺城管执法体制改革专家顾问组成员,为《意见》的出台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2. 强化组织保障。严格落实民主集中制,设立了户外广告审批委员会、案件审理委员会,重大事项集体研究、集体决策。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导向,形成了以绩效考核、德廉考核、民意考核为主要内容,试用考核、日常考核、年度考核为主要形式的“三+三”考核激励机制。加强干部轮岗交流,形成了“能上能下”、“能者上,庸者下”的竞争淘汰机制。2013年以来,先后进行了7轮、103人次科级干部调整和6轮、301人次执法队员轮岗,2015年还开展了城管执法人员“大换防”,对55名科级干部、243名城管执法人员辖区进行了调整。所有人员服从安排,令行禁止,彰显了强大的凝聚力和执行力。3. 强化纪律保障。严格内部督察,专门设立督察工作办公室,狠抓“四风”问题治理、队容风纪管理、执法效能督察,营造了干事创业的正风正气。仅2015年,市局领导班子成员开展巡查331人次,督察交办各类问题1468项,办结率89.3%。敢于自我曝光、揭短亮丑,设立门户网站曝光台,定期刊发督察通报,严肃处理滥用职权、失职渎职、吃拿卡要等违纪违规行为。狠抓城管执法队伍规范化建设,建立了城管执法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出台了《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和《行政审批事中事后监管办法》等规范性文件,统一编制了《临沂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文书》,严格规范执法程序,改进执法方式方法,并主动接受社会监督。4. 强化作风保障。主动与5000余名城区经营户“结亲连心”,做到经常联系、定期走访、听取意见和重点帮扶,不仅赢得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更掌握了群众的诉求和期盼,增强了为民服务的针对性。严格落实“一线工作法”,创新实行领导干部早晚巡查、业务专项巡查、下队所跟班执法、网格化管理责任制等制度。领导干部叫响“向我看齐”,人人争当“马路局长”、“马路科长”、“马路队长”,解决问题“不过夜”。以教育培训为抓手,大力提高执法人员素质。先后联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人民大学、浙江培训干部600余人次,升华了发展理念,增强了工作动力。以创建全国文明单位为总抓手,扎实开展了志愿服务、文明传播、关爱环卫工人等文明创建活动,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典型,切实营造了文明城管新风尚。坚持“大宣传”理念,持续在重要媒体发出城管声音,丰富工作思路,展示阳光形象。(六)“三引一促”工作扎实推进。认真贯彻落实十二届市委八次、九次全会决策部署,成立“三引一促”工作专门机构,配备专职工作人员,组建“招商引资”、“招才引智”专业小组,责任不断压实,力度不断加大。截至目前,已引进(或达成初步意向)项目11个,实际到位资金7147万元,完成89%;引进创新创业人才(B类)1名,高学历人才12名。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五年来,我市城市管理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城市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理顺。服务、管理、执法“三位一体”大城管体制模式亟需完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城市管理体制尚不健全。二是城市管理长效机制还不健全。基层单位的城市管理基础性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部门协作配合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属地管理、齐抓共管的城市管理格局还没有完全形成,市容环境卫生整治的反弹问题突出。三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欠账多。环卫设施、农贸市场、停车场等基础设施不完善,城市管理的财力保障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和市容环境整治等方面的资金缺口还比较大。四是城市管理的监督考核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城市管理责任区考核制度有待进一步落实。五是城市管理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公安保障严重缺失,制约了日常城市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三、城市管理事业“十三五”规划“十三五”期间,临沂市城市管理工作的总体目标是:深入推进执法体制改革,健全城市管理体制,改进城市管理工作,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实现城市管理目标、方法、模式的现代化。总体思路是:坚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引领,主动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需要,以城市管理现代化为指向,坚持以人为本、源头治理、权责一致、协调创新的原则,理顺管理体制,提高执法水平,完善城市管理,构建权责明晰、服务为先、管理优化、执法规范、安全有序的城市管理体制,让城市成为人民追求更加美好生活的有力依托。主要目标是:城区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达到80%以上,主次干道洒水率达到100%,生活垃圾密闭化运输率达到100%,生活垃圾焚烧处理率达到100%。全市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7%,建制镇驻地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77%。城区新改扩建城市道路装灯率达到100%,公共区域装灯率达到99%,主干道亮灯率达到99%,次干道、支路亮灯率达到97%。市区楼顶、楼沿广告清拆率达到100%,公益广告覆盖率达到20%以上;县区(开发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实现联网运行。具体工作安排有:(一)完善城市管理发展理念,做到为人民管理城市1.坚持创新发展。把创新摆在城市管理事业发展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机制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城市管理工作,驱动城市管理事业发展。2.坚持协调发展。牢牢把握城市管理发展规律,理顺城市管理和执法体制,增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协调性,变被动管理为主动服务,变末端执法为源头治理。3.坚持绿色发展。统筹地上地下市政公用设施建设,扩大城市绿化面积和公共活动空间,实现城市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人性化水平。4.坚持开放发展。全面认识和遵循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充分借鉴和吸收国内外城市管理先进理念、先进经验,推动城市管理走向城市治理,形成现代城市治理体系。5.坚持共享发展。以群众满意为标准,做到城市管理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成果由人民共享,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二)深化执法体制改革,强化管理执法保障1.深化体制改革。按照中央和省、市部署要求,深入推进市县两级政府城市管理领域大部门制改革,进一步整合市政公用、市容环卫、园林绿化、城管执法等城市管理相关职能,实现管理执法机构综合设置。推进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推进执法重心下移,合理确定市、区职责分工,推动执法事项属地化管理。逐步实现城管执法工作全覆盖,并向乡镇延伸。加强对各县区(开发区)城市管理和执法工作的指导、监督和考核,稳妥有序推进体制改革。2.完善工作机制。推动市、县(区、开发区)两级建立健全城市管理协调机制,加强对城市管理工作的组织协调、监督检查和考核奖惩。提请市委、市政府将城市管理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推动各级党委、政府履职尽责。健全管理、执法联动协作机制和部门联动配合机制,强化内部工作衔接和部门协同配合,形成管理、执法合力。整合考核项目,创新考核方式,细化考核标准,建立健全以数字化城市管理考核为主、第三方考评和社会公众满意度评价为辅的城市管理综合考核机制。推动市、县(区、开发区)两级建立健全城管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强化城管执法公安保障,推广城市管理巡回法庭制度,强化城管执法司法保障。3.健全法规规范。加快推进《临沂市城市管理条例(草案)》起草工作,力争年底前走完立法相关程序。制定《城区环卫保洁作业质量及考核标准》,明确城区道路等级、环卫保洁作业规范和考核标准,规范环卫保洁作业。编制《市政基础设施专项规划》,完善市政设施维护管理标准。编制《地下管线智能化管理专项规划》,优化地下管线规划布局。提请市政府审议批复《中心城区公共停车场专项规划》、《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修订《临沂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办法》、《临沂市数字化城市管理考核办法》等规范性文件。(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搭建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1.加强平台建设。加强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心控制系统建设,搭建分级管理平台,形成终端网络。实行信息采集服务外包,建立覆盖城区的信息采集网络,强化城市管理和执法信息保障。加强对县区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的指导、监督。2016年底前,九县数字化城市管理项目要全部通过验收,县区(开发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要实现联网运行。2.拓展系统功能。综合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拓展、完善数字化城市管理业务系统,强化信息采集、数据分析、指挥调度、监督考核等核心功能,打造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开展2016年市政道路26类地下管线修测工作,完成城市地下管线管理系统数据更新,强化对环卫保洁、渣土运输、油烟排放、污水排放、扬尘治理等活动的实时监控。3. 优化热线服务。加强12319(8156110)和12345热线并轨运行管理,完善热线反映事项承办联动机制,强化承办效能督查和考核,从源头上减少投诉量,降低重复举报率,力争热线案件结案率达到100%,市民满意度达到99%以上。加强热线反映问题分析研判,探索建立预警机制,为一线管理和执法工作提供有效信息支撑。(四)推进重点工程项目,提升为民服务水平1.实施“十大工程”。全面实施县域生活垃圾焚烧场建设工程、市固体废弃物综合处置中心工程、中环新能源垃圾焚烧炉扩建工程、中环新能源污泥处置提升改造工程、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工程、北城新区人行道改造工程、滨河路修复改造工程、城区“两排”设施改造提升工程、北城康达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北城新区路名牌改造工程等十大工程,提高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管理水平,满足城市快速发展需要。2.推进“二十个项目”。深入推进环卫服务产业链扩展项目、城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项目、环境卫生数字化管理项目、污水处理进水在线检测平台升级项目、城区雨污分流管网改造项目、城市照明综合管理项目、市政道路综合养护项目、排水井安全提升改造项目、跨河桥梁安全检测项目、城区楼宇亮化改造提升项目、城乡数字化城市管理一体化项目、城区地下管线修测项目、新型渣土运输装备推广项目、便民美食街推广项目、楼顶广告清拆项目、公共户外广告资源拍卖项目、“两环”市容环境治理项目、便民小白屋提升项目、大青山路夜市搬迁项目、北城新区“民工避风港”示范点项目等二十个项目,提高管理执法精细化、规范化水平。3.做好“百件实事”。坚持服务为先、源头治理,从小处着眼、细处入手,认真排查影响城市市容环境和市民生产生活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细致调研,逐项登记造册,列为2016年便民服务“百件实事”。实行列出清单、制定方案、公开承诺、责任到人、限时完成、追踪问效,狠抓“百件实事”落实情况的督导检查,确保各项实事落实到位,便民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市民满意度显著提高。(五)打赢新一轮“五大战役”,优化城市环境秩序1.打赢市容环卫精细战。指导各县(区、开发区)开展市容秩序整治活动,提高市管区域市容管理水平。推进集贸市场、便民市场、便民摊点群、早夜市等规划建设,加大店外经营、流动摊点、马路市场等治理力度,落实“门前五包”责任制。创新推广“三进”工作法,加大环保无烟烧烤炉具推广力度,探索建立城区烧烤行业准入制度。开展“两环”市容秩序整治活动,重点查处破坏绿化、开挖道路、私接管网、占压损毁人行道板等违法违规行为。创新推广“四净”工作法,提升城区环卫保洁机械化率,加大洒水降尘力度。健全城乡环卫一体化考核监督机制,指导各县区(开发区)合理布局、新改扩建设垃圾收运设施,配齐、更新垃圾收运设备车辆,加强农村环卫保洁队伍建设,推进城乡环卫保洁市场化全覆盖,加快县域垃圾焚烧工程建设,指导推进餐厨废弃物处置工作,探索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组织召开环卫保洁规范化作业现场会,推广典型经验,推动工作发展。筹备成立环卫研究所,加强理论研究和科技创新。指导、推动临沂环卫集团一业为主、多元经营、全面发展,重点拓展环卫服务产业,打造全国一流的综合性环卫企业。2.打赢市政养护规范战。加强市政设施运行管理,完善市政设施管养价格、监督考评和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等工作机制。加强市政管理专项执法,探索管理、执法联动模式。按照标准改造提升北城新区人行道,规范设置路名牌,综合改造滨河路道路及附属设施,全面检测城市跨河桥梁,提高管理养护水平。健全道路分级养护机制,完善道路、桥梁维护管理档案,强化日常巡查维护。大力推进“两排”工程项目建设,加快城区雨污分流管网改造,提高城市污水、污泥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水平。加大对全市23家城市污水处理厂监管力度,做好污水处理厂进水口在线监测工作。完善排水许可审批程序,健全污水处理费征收机制,将北城新区纳入征收范围,严查严控污水直排行为。完善城市防汛应急机制和指挥调度体系,将建制镇驻地纳入城市防汛管理范围,引入社会专业力量参与城市防汛机动抢险,限时修复损毁设施。开展检查井安全改造,确保城区窨井零伤人事故。推进滨河沿线、重点道路桥梁、重要节点楼宇亮化工程建设。加强城市照明综合管理,改造提升路灯箱变设施,开展安全隐患排查,确保照明设施安全运行。推行LED照明和太阳能照明,力争年度照明节能率达到5%以上。3.打赢户外广告提升战。以《临沂市户外广告专项规划》和《户外广告设施设置技术规范》为引领,加强大型户外广告设置管理,实现减量化、景观化、市场化。严格大型户外广告设置审批,对城市重点部位、区域的大型户外广告实行统一规划、统一设置。全面清理拆除不符合管理标准的楼顶广告、楼沿广告、管塔式广告、LED电子屏、挂耳式广告等。2016年底前,实现市区无楼顶、楼沿广告,严禁新设并逐步清理管塔式广告。完善户外广告资源市场化经营机制,以公开拍卖等方式推进公共户外广告资源有偿使用,探索非公共户外广告资源有偿出让方式,实现户外广告资源有序开发利用。加大户外广告资源有偿使用收入征收和清欠力度,力争达到375万元。制定《门店招牌设置技术规范》,指导各区(开发区)规范门店招牌设置和临时性促销活动,禁设落地灯箱、临时性道旗广告。加强户外广告安全管理,督促业主或管理单位及时清理修复陈旧破损、影响市容和危害公共安全的户外广告设施。严查违法设置户外广告行为,创新推广“五清”工作法,加大“野广告”治理力度。联合相关部门加大公益广告设置督查力度,确保公益广告比例不低于20%。4.打赢建筑垃圾处置战。创新推广“六控”工作法,形成源头控制有力、运输监管严密、综合处置利用、行业规范自律的管理模式,实现建筑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联合住建、交通、公安等部门,建立市区登记备案渣土运输企业考核管理制度。实行市区建筑垃圾运输特许经营准入管理、企业信用等级管理,强化建筑垃圾施工招投标管理,建立违规企业市场淘汰机制。严格建筑垃圾处置核准管理,实现“城管执法驻工地”覆盖率100%。继续实施“顶格处罚”,加大违规处置渣土行为查处力度。编制市区建筑垃圾消纳场地专项规划,加快推进建筑垃圾综合利用项目建设,力争2016年下半年建成并投入试运行。推动建筑垃圾消纳场建设,对自建处置量100万吨以上建筑垃圾消纳场的企业给予适当补贴。积极推广渣土运输新装备、新技术和建筑垃圾再生产品,对购买原装全密闭渣土运输车辆的企业给予适当补贴。探索建立建筑垃圾数字化管理系统,搭建市区建筑垃圾公共交易管理平台。加强对渣土处置行业协会的业务指导,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功能,提高建筑垃圾运输市场自律水平。5.打赢违法建设攻坚战。创新推广“两严”工作法,加大对城区违反规划审批建设项目的查处力度,遏制违法建设多发势头。健全违法建设查处部门联动机制,加强信息共享、办案会商、动态跟踪、督导考核、市区联动等工作机制,形成管控违法建设的整体合力。结合“城管执法进工地”活动,加强对大型工程建设项目的执法监管,及时发现、查控违法建设行为。加大重大违法建设案件处罚力度,形成示范警示效应。督导推进住房城乡建设部城乡规划督察图斑查处工作,加强工作调度和上下对接,及时反馈处理情况。指导各区(开发区)加强违法建设整治,强化查违控违工作督导考核,推动建立违法建设查控长效机制。(六)优化城管队伍建设,提升和谐阳光品牌形象1. 加强党建工作。加强局党委对全局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强化基层党总支、党支部建设,抓好基层党组织公推直选换届和基层党建示范点创建工作。规范严谨发展党员,强化党员队伍管理,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局党委中心组引领示范作用,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党员干部政治理论水平和思想觉悟。深入推进文明创建,广泛开展城乡文明牵手共建、志愿服务、道德讲堂、网络文明传播等活动,推动局属各单位文明创建提档升级。创新开展“结亲连心”活动,提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水平。加强城管文化建设,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文化体育活动,激发干部职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精神,形成创先争优、奋发进取的工作氛围。2. 严肃纪律作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认真履行领导干部“一岗双责”,加强岗位廉政风险防控。充分运用廉政教育、警示教育、廉政谈话、廉政承诺等多种手段,加大反腐倡廉教育力度。开展领导班子巡查交办问题整改、队伍纪律作风、重点业务开展、重大活动保障、上级交办事项办理“五项督察”活动,严肃问责问效,提升管理执法效能。改进信访工作,落实领导干部包案制度,及时回应群众诉求,妥善解决矛盾问题。加强行风热线、12345市民热线反映问题办理工作,提升驻行政服务大厅窗口服务水平。3. 严格队伍管理。开展城市管理队伍规范化建设活动,严格落实工作制度,规范管理和执法行为,提高队伍管理水平。制定城市管理和执法行为规范,加强行政指导,改进执法方式,完善执法监督机制,加强日常考评记录,杜绝暴力执法和选择性执法,提高城市管理和执法公信力。健全执法办案评议考核、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等执法制度。成立市政管理许可事项审批委员会,调整充实户外广告审批委员会和案件审理委员会,对重大许可事项、重大执法决定实行集体研究、集体决策。完善行政执法网上办案系统,推行网上办案、网上审批、网上公开结果,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加强装备建设,改善办公条件,提高资产和装备管理水平。4. 强化教育培训。定期举办城市管理大讲堂,邀请专家学者就城市管理前沿课题和热点问题举办专题讲座。完善执法人员学法用法制度,修订编印城市管理法律法规汇编,开展领导干部带头学法活动,定期举行“每周一法”考试,加强执法典型案例编纂以案说法,提高城市管理人员法律素养。加强城市管理理论研究,加大理论研究人才培养力度,用先进理念、先进理论引领城市管理事业发展。5. 拓展宣传阵地。坚持主动发声,强化舆论引导,加强政务公开,及时回应社会关切。综合运用各类新闻媒体,宣传推广临沂城市管理工作经验,树立先进典型。加强微信、微博、论坛等网络媒体平台建设,拓展舆论宣传阵地,提升临沂和谐阳光城管品牌知名度。  
}
提到素食,人们自然会联想到两个方面:“正心修德”和“有益健康”。不错,自从人类走出蛮荒,素食就一直在这两种理念的影响下发展变化着。
(一)正心修德:
远古的人类生活于自然中,他们的饮食取之于大自然,那时的人们对于荤、素是没有界定意识的。随着人类对自然的适应,人类文明发展起来,物质越来越丰富,人们对自己的饮食开始反省,对蔬食和肉食开始有了不同的认识和选择。
人们开始将吃素纳入神圣庄严的场合:在重大的祭祀活动的前夕,一定要“茹素数日,以净其身,清其心”。上至皇帝、贵族,下至黎民百姓,莫不认同,莫不尊行。可见“茹素”在当时人们心目中的神圣之“味”。所谓“净其身”,意与“仁”同,圣人孟子云:“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所谓“清其心”,意为不纵欲,满足于恬淡之心境,《吕氏春秋》之《本生》篇说:“肥肉厚酒,务以相强,命之曰烂肠之食”。
那时人们清楚地认识到,纵欲不仅有损身体,而且还是导致昏聩,以致一切灾殃的根源。在中国民间一直流传的初一、十五吃素的习俗,真切地体现了这种深刻的理念。原来,夏王桀于乙卯日被商汤所灭,商纣是在甲子日灭亡。他们均是由于穷奢极欲,以致昏蒙而灭亡。所以后来的诸侯便在这些日子斋戒修心,节俭寡欲,以示警惕。民间也纷纷效仿,后来即演变成“朔望斋”——逢每月初一、十五日吃素。
说到“斋”和“素”,原本不是一码事。吃“素”是指普通人日常饮食中不吃动物性食物,而吃“斋”,则原指佛家弟子的修持行为,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的传入中国。“斋”是佛家弟子在中午以前所进用的食物,除不许吃动物性食物外,还包括所谓的“小五荤”或“五辛”(大蒜、小蒜、阿魏、慈葱、茖葱)。佛教认为午后应禁食,否则就不是清净身心了。随着当时佛教的迅速发展,从吃“斋”到不吃动物性食物也就顺理成章的成为汉族佛教徒所持守的戒律,吃“斋”与吃“素”也就成为了同一意思。
素之“正心修德”始终是然,及至今日,提到吃素,人们还不禁要问:“你是不是信佛?”
(二)有益健康:
从古至今,人们一直坚信素食养生,有益健康。按照中国的古老传统,人不应该过分追求浓烈的厚味饮食,而“平易恬淡”才是养生的基本原则。《吕氏春秋》之《重己》篇指出,善于养生的人是“不味众珍”的,因为“味众珍由胃充,胃充则大闷,大闷则气不达”,“众珍”主要指游鱼、飞鸟、走兽之类的动物食品。认为这类食品吃多了会使脾胃消化功能呆滞,还会影响气血功能的畅达。明代医家李延认为,对中年人的精气亏损采取服药补阴阳的方法,一般都不能收到尽善尽美的效果。唯素食调养,能气阴两补,助胃益脾,最为平正,不仅适合于中年肾亏,也适合于老人、妇女和儿童的其它亏损病症。明代儿科学家万全,在其所著《养生四要》里也再三倡导学习古人“尚淡泊”的生活方式,他认为素食可以使人的体魄、精神处于最佳状态。
西方人的科学理论对素食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他们从营养学、医学的理论出发,对动物性食品、谷类及蔬果类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及碳水化合物等营养成分的含量做了详细的分析和对比,发现素食不仅可以充分地提供人类所需的蛋白质等营养成分,而且去掉了动物性食品所带来的多余胆固醇等有害健康的因素。人们发现肉食和过量饮酒给自身带来心脑血管疾病、肝病以及糖尿病等诸多病症,而坚持素食几乎可以完全防止这类疾病的发生,并对这类疾病起到有效的治疗作用。调查还发现素食者比肉食者不仅在身体上更加健康,而且在生理上更能适应,素食还是提高智力,培养良好心境,有益美容的饮食。因此,越来越多的人接受素食,并希望素食在带来健康的同时,也能够让人们享受到美味。现代的素食正是朝着这个方向发展的。
(三)现代人类对素食的思考:
人类在不断发展进步,饮食早已不再只追求裹腹,美味而富营养是最基本的要求。
今天,人类越来越多地反思自己,反思其他生命。同时,人类越来越关注自身的生活环境——地球,甚至外层空间。人们几乎异口同声地说:保护环境,爱护生命。为此,回归自然、回归健康、保护地球生态环境,深深地影响着现代饮食的观念。于是,天然纯净素食成为21世纪饮食新潮流。素食者越来越受到尊重,能以素食款待宾朋被视为高雅的礼仪。
虽然今天的素食不再有宗教的味道,但其中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爱护生命的意识体现出现代人类的文明、进步和高雅。
(四)传统素菜发展的几个阶段:
素食古已有之,作为素菜,主要原料是蔬菜、瓜果之类。到西汉之前,无论皇家贵族还是平民百姓,素菜的品种都是大同小异的。到了西汉初期,淮南王刘安发明了豆腐,从此,素菜出现了一个新品种——豆腐菜,把素菜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阶段。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传入中国,并得到较大发展,全国各地佛寺林立。佛教宣扬的“戒杀放生”与儒家传统的观点“仁”相结合,使素食之风大盛,出现了有目的地专门吃素的人群。此后,吃素不再仅仅是普通平常事了,蒙上了一层“庄严”,一层“清高”。此时出现了“寺院素菜”。
隋唐时期,素菜得到了很大发展,已形成独特风味。到了南宋时期,再次掀起了素菜的高潮,在汴梁已有专门的素菜馆。到了清朝时期,素菜发展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成了与享有盛名的四大菜系并立的又一菜系。
(五)传统素菜的三个流派和两大方向:
我国传统素菜可分为寺院素菜、宫廷素菜与民间素菜三个流派。寺院素菜讲究“全素”,禁用“五荤”调味,且大多禁用蛋类;供帝王享用的宫廷素菜,追求用料的奇珍、考究的烹调技法、外形的美观述意;民间素菜用料广泛,美味而经济,为人们普遍接受。
“全素”派与“以荤托素”派是我国传统素菜发展的两大方向。“全素”派追求“清净”——用料上绝对排除肉类、蛋类、“小五荤”、甚至乳类制品;“以荤托素”派力求好的味道,用料广泛,不仅可用蛋类,还可用肉汤甚至海参等作为调味料或主料,很难再冠以“素菜”之名了。
(六)现代素食风格:
现代人类的生活讲求效率和完美,现代科学的素食力求美味,力求营养。
从古至今,素食风格可分为“全素”、“以荤托素”两种,而现代科学的素食以仿真为风格。我国在清朝时期“仿荤”素菜已发展到一定的水平,如用山腰、腐皮作成的“素烧鹅”等,从用料上可以看出当时的“仿荤”只是形的模仿,在当时可称得上美味素菜了。
现代素菜的仿真可谓神形兼备,以假乱真,它的美味堪与荤食大菜媲美,甚至更胜一酬。采用纯天然植物为原料,经高科技手段加工提取,其营养价值远非肉食可比。忙碌的现代人类于喧嚣中停下来,享受如此纯净、如此美味,体会自然、体会回归,不亦乐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六根清净代表什么数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