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业写的奇门遁甲谁讲的最好最明白书怎样?

《奇门卜筮》原书本无标题,编者根据其内容起的书名。只有十页,内容就是四、五十条分类占断,绝大部分已收录在《秘籍》里了。大约有三条是《秘籍》没有的,但风格一致,看来是另一种传本。本书最大的特点是字迹清晰隽秀,阅读起来赏心悦目。《四季开门》原书也无标题,编者根据开头内容起的书名。其实就是一个“八门知识汇总专题”,由“开门”开始,论述每个门的象意、时令休囚以及与宫星神干的组合意义,每一门后还附有该门的分类占运用。其文当为皇帝学习用的教材,刻本清晰,不厌其烦,缺点是内容呆板。《奇门遁甲十卷》本书标题即是“奇门遁甲”,共十卷,有托名刘伯温的序,前几卷的内容不出《烟波钓叟歌》的范围,后几卷题名“九天玄女”,结合孙子兵法论述奇门在军事上的应用,有一定启发意义。《奇门遁甲全局》就是一千零八十局的局谱,每一局以式盘形式画出,下面附有每一宫的格局名称,可以作为遁甲格局的校订文本。《奇门遁甲备览》就是奇门基础知识的备览而已,可以作为校订文本。末后附有一些分类占诀,属于符使占法。 《遁甲奇门捷要》《烟波钓叟歌》+《专征赋》+《玉帐经择胜诸局》+起例+九星八门等元素的基础知识+天时、地理、人物、人事四类事物的占断歌诀。其内容几乎都已收入《御定奇门宝鉴》。《奇门遁甲统宗大全》、《奇门遁甲秘籍大全》这两部书可说是多少代奇门学者的启蒙书,《奇门旨归三十八卷》的内容无非是就是上述两书加上《奇门一得》和作者编订的奇门全局。内容不说了,关键是版本好,清代木刻板,错字很少,有必要收藏。《奇门遁甲金函宝鉴》十六卷。又是托名刘伯温,前面十几卷的内容都是不同版本的奇门基础知识汇编。后面几卷是八诈到八门的分类占断,相当有价值,可作为《玄机赋》的补充。《奇门阴遁》实际就是《御定奇门真诠》的阴遁部分,编者没注意,重复编入。《奇门阳遁》是日家奇门局谱的阳遁部分,有详细的论述。研究日家奇门必备。到此加上《御定奇门宝鉴》、《御定奇门真诠》,就是故宫藏本的全部。从整体来看,可见清朝皇室很重视奇门遁甲——藏书之丰仅次于地理堪舆,而地理类的书籍多为刻本,奇门类却多为手抄秘本,甚至还有康熙帝御定的大部头书籍,堪称史上最全最经典的《御定奇门宝鉴》。无独有偶,战绩彪炳的明永乐皇帝朱棣也有一部“御定奇门”。可见,奇门遁甲确实为帝王之术,学者莫轻忽。 在清代,又出现一位运用奇门遁甲而大放光彩的人物——雍正皇帝座下大将年羹尧。年羹尧战功彪炳,功高震主,最终惨死,可见其人智足以决胜千里,福足以位极人臣,却无法明白物极必反、功成身退的道理,更不能约束自身行为,自我膨胀,目空一切,最终落得满门抄斩的下场。倘若学习遁甲不能帮助吾人体会事物规律,以期与自然、社会相协调、同律动,只知迷于占卜、选择、趋避,反而蒙蔽了自己的“心眼”,那么不学也罢!遁甲无过错,在人善用不善用而已。说到遁甲的运用,就其主要功能来讲,并不在占卜预测。现代人使用的只是遁甲的预测功能,这只是低档阶段。当然对于其它类术数来讲,能预测的细致准确就已经是最高要求了。.....《诸葛武侯奇门遁甲全书》又叫《轩辕黄帝丁甲法书》。此书六卷,另有一部类似书名的六卷本其实就是《秘籍》后附的日家《金函玉镜》。《统宗》一书在民国出版时也有被冠以类似的书名。这本书网有卖,售价4000元,有贴图,有详细目录。研究明代以前遁甲书的朋友看到这个目录,一定很有感觉,因为其内容排布的风格和《太白阴经》、《遁甲符应经》如出一辙,而且最重要的是:它很完整!要知道《太白阴经》、《遁甲符应经》在现在只有辑复本,不完整,且有不少错讹和难解之处。即便这样,这两部书也已帮助我对奇门遁甲的基础知识做了系统的校订,校订完毕后,我惊讶的发现,后世流行的基础知识有相当一部分是错误的!如“三奇入墓”、“三奇得使”这样的重要概念亦如是。”三奇得使“在《宝鉴》中有专论,还引用了明末李、林、陶三家的论述作为反面教材批判,实际上这四家都错了,唯年代较古的李氏还算接近,但错了就是错了。也就是从这时开始,我才认识到哪怕是古人也多是抱残守缺,或凭一己私意妄改古诀。所以对于一般的遁甲习者,这部《武侯遁甲》基本上没价值。除非有人对遁甲的军事应用和法术应用很有兴趣,此书后两卷就是这两方面的内容。前面四卷都是大家常见的基本概念,其价值就在于能以此帮助校订出古遁甲的原貌。《遁甲符阴经》的疑似全本在美国国会图书馆里,《奇门遁甲十二种》收录的《景佑秘纂》也可能是全本。同时代还有一部《景佑遁甲莲华通神经》收录在《遁甲九卷》这套书里。这套书题名“遁甲”,一函九卷,沉睡在国家图书馆。《遁甲:九卷》包含:《景佑遁甲莲华通神经》一卷、《金枢符应秘文》三卷、《秘传金函奇门隐遁丁甲法书》三卷、《年月释论》一卷、《七元禽遁》一卷。内容以法术和选择为主,大抵为明以前之古书,而编辑者为明代人。其中《秘传金函奇门隐遁丁甲法书》有题名徐道符的序。徐道符为唐代晚期人,精通三式,其著作《大六壬心镜》造就了邵彦和这样的国手,奇门著作失传,难道就是这部?或者收录在这部书之类?另外,台湾书商把《御定奇门宝鉴》局谱部分以”徐道符“为著者公开出版,实属忽悠,《宝鉴》的作者不只一人,最后“御定”的版本是在原书基础上大量增补后成书的,作者当为康熙帝身边的高人,或是钦天监的高手,也许和《甲遁真授秘籍》的作者也有关联,甚至也不排除康熙帝本人参与创作。国家图书馆还有一部六卷本《武侯奇门遁甲全书》,题名(蜀)诸葛亮撰 ;(唐)李筌(唐)诸葛纯注,为明崇祯年间之书籍。不知是日家奇门,还是与《诸葛武侯奇门遁甲全书》同本。传说中的“李氏奇门”的确货真价实的躺在国家图书馆里,题名《奇门遁甲大全》,八册十卷,李成均撰。目录:卷一释义总论;卷二起例法式;卷三遁甲图式;卷四超接说要;卷五神煞吉凶;卷六格式吉凶;卷七星门吉凶;卷八用神断诀;卷九兵诀占验;卷十符应秘传。 以下是《道藏》所收录的奇门书籍: 《玄精碧匣灵宝聚玄经》(应当作于明以前,讲究壬遁合参,也收录了最早的十干克应:混合百神图)
《邓天君玄灵八门报应内旨》用的是日家奇门,此书极有价值!其书将“外应”视为修法之后神灵所作的“报应”,“八门断例”歌诀即是古籍中仅有的奇门外应判断歌诀,“长生转斗”诀即是一种测病人吉凶的法诀,配合日家使用,但未必不能用于时家。法术部分可以看作是一种开发断卦灵感,利于捕捉外应的法门,但不建议自习。 《秘藏通玄变化六阴洞微遁甲真经》正统的六丁阴神法。以此为底本参看各种法术古籍,即可知奇门法术的内涵所在。所谓“未有神仙不读书”,虽然不能自学,但至少能不再人云亦云,更能不被人欺。}
《奇门卜筮》原书本无标题,编者根据其内容起的书名。只有十页,内容就是四、五十条分类占断,绝大部分已收录在《秘籍》里了。大约有三条是《秘籍》没有的,但风格一致,看来是另一种传本。本书最大的特点是字迹清晰隽秀,阅读起来赏心悦目。《四季开门》原书也无标题,编者根据开头内容起的书名。其实就是一个“八门知识汇总专题”,由“开门”开始,论述每个门的象意、时令休囚以及与宫星神干的组合意义,每一门后还附有该门的分类占运用。其文当为皇帝学习用的教材,刻本清晰,不厌其烦,缺点是内容呆板。《奇门遁甲十卷》本书标题即是“奇门遁甲”,共十卷,有托名刘伯温的序,前几卷的内容不出《烟波钓叟歌》的范围,后几卷题名“九天玄女”,结合孙子兵法论述奇门在军事上的应用,有一定启发意义。《奇门遁甲全局》就是一千零八十局的局谱,每一局以式盘形式画出,下面附有每一宫的格局名称,可以作为遁甲格局的校订文本。《奇门遁甲备览》就是奇门基础知识的备览而已,可以作为校订文本。末后附有一些分类占诀,属于符使占法。 《遁甲奇门捷要》《烟波钓叟歌》+《专征赋》+《玉帐经择胜诸局》+起例+九星八门等元素的基础知识+天时、地理、人物、人事四类事物的占断歌诀。其内容几乎都已收入《御定奇门宝鉴》。《奇门遁甲统宗大全》、《奇门遁甲秘籍大全》这两部书可说是多少代奇门学者的启蒙书,《奇门旨归三十八卷》的内容无非是就是上述两书加上《奇门一得》和作者编订的奇门全局。内容不说了,关键是版本好,清代木刻板,错字很少,有必要收藏。《奇门遁甲金函宝鉴》十六卷。又是托名刘伯温,前面十几卷的内容都是不同版本的奇门基础知识汇编。后面几卷是八诈到八门的分类占断,相当有价值,可作为《玄机赋》的补充。《奇门阴遁》实际就是《御定奇门真诠》的阴遁部分,编者没注意,重复编入。《奇门阳遁》是日家奇门局谱的阳遁部分,有详细的论述。研究日家奇门必备。到此加上《御定奇门宝鉴》、《御定奇门真诠》,就是故宫藏本的全部。从整体来看,可见清朝皇室很重视奇门遁甲——藏书之丰仅次于地理堪舆,而地理类的书籍多为刻本,奇门类却多为手抄秘本,甚至还有康熙帝御定的大部头书籍,堪称史上最全最经典的《御定奇门宝鉴》。无独有偶,战绩彪炳的明永乐皇帝朱棣也有一部“御定奇门”。可见,奇门遁甲确实为帝王之术,学者莫轻忽。 在清代,又出现一位运用奇门遁甲而大放光彩的人物——雍正皇帝座下大将年羹尧。年羹尧战功彪炳,功高震主,最终惨死,可见其人智足以决胜千里,福足以位极人臣,却无法明白物极必反、功成身退的道理,更不能约束自身行为,自我膨胀,目空一切,最终落得满门抄斩的下场。倘若学习遁甲不能帮助吾人体会事物规律,以期与自然、社会相协调、同律动,只知迷于占卜、选择、趋避,反而蒙蔽了自己的“心眼”,那么不学也罢!遁甲无过错,在人善用不善用而已。说到遁甲的运用,就其主要功能来讲,并不在占卜预测。现代人使用的只是遁甲的预测功能,这只是低档阶段。当然对于其它类术数来讲,能预测的细致准确就已经是最高要求了。.....《诸葛武侯奇门遁甲全书》又叫《轩辕黄帝丁甲法书》。此书六卷,另有一部类似书名的六卷本其实就是《秘籍》后附的日家《金函玉镜》。《统宗》一书在民国出版时也有被冠以类似的书名。这本书网有卖,售价4000元,有贴图,有详细目录。研究明代以前遁甲书的朋友看到这个目录,一定很有感觉,因为其内容排布的风格和《太白阴经》、《遁甲符应经》如出一辙,而且最重要的是:它很完整!要知道《太白阴经》、《遁甲符应经》在现在只有辑复本,不完整,且有不少错讹和难解之处。即便这样,这两部书也已帮助我对奇门遁甲的基础知识做了系统的校订,校订完毕后,我惊讶的发现,后世流行的基础知识有相当一部分是错误的!如“三奇入墓”、“三奇得使”这样的重要概念亦如是。”三奇得使“在《宝鉴》中有专论,还引用了明末李、林、陶三家的论述作为反面教材批判,实际上这四家都错了,唯年代较古的李氏还算接近,但错了就是错了。也就是从这时开始,我才认识到哪怕是古人也多是抱残守缺,或凭一己私意妄改古诀。所以对于一般的遁甲习者,这部《武侯遁甲》基本上没价值。除非有人对遁甲的军事应用和法术应用很有兴趣,此书后两卷就是这两方面的内容。前面四卷都是大家常见的基本概念,其价值就在于能以此帮助校订出古遁甲的原貌。《遁甲符阴经》的疑似全本在美国国会图书馆里,《奇门遁甲十二种》收录的《景佑秘纂》也可能是全本。同时代还有一部《景佑遁甲莲华通神经》收录在《遁甲九卷》这套书里。这套书题名“遁甲”,一函九卷,沉睡在国家图书馆。《遁甲:九卷》包含:《景佑遁甲莲华通神经》一卷、《金枢符应秘文》三卷、《秘传金函奇门隐遁丁甲法书》三卷、《年月释论》一卷、《七元禽遁》一卷。内容以法术和选择为主,大抵为明以前之古书,而编辑者为明代人。其中《秘传金函奇门隐遁丁甲法书》有题名徐道符的序。徐道符为唐代晚期人,精通三式,其著作《大六壬心镜》造就了邵彦和这样的国手,奇门著作失传,难道就是这部?或者收录在这部书之类?另外,台湾书商把《御定奇门宝鉴》局谱部分以”徐道符“为著者公开出版,实属忽悠,《宝鉴》的作者不只一人,最后“御定”的版本是在原书基础上大量增补后成书的,作者当为康熙帝身边的高人,或是钦天监的高手,也许和《甲遁真授秘籍》的作者也有关联,甚至也不排除康熙帝本人参与创作。国家图书馆还有一部六卷本《武侯奇门遁甲全书》,题名(蜀)诸葛亮撰 ;(唐)李筌(唐)诸葛纯注,为明崇祯年间之书籍。不知是日家奇门,还是与《诸葛武侯奇门遁甲全书》同本。传说中的“李氏奇门”的确货真价实的躺在国家图书馆里,题名《奇门遁甲大全》,八册十卷,李成均撰。目录:卷一释义总论;卷二起例法式;卷三遁甲图式;卷四超接说要;卷五神煞吉凶;卷六格式吉凶;卷七星门吉凶;卷八用神断诀;卷九兵诀占验;卷十符应秘传。 以下是《道藏》所收录的奇门书籍: 《玄精碧匣灵宝聚玄经》(应当作于明以前,讲究壬遁合参,也收录了最早的十干克应:混合百神图)
《邓天君玄灵八门报应内旨》用的是日家奇门,此书极有价值!其书将“外应”视为修法之后神灵所作的“报应”,“八门断例”歌诀即是古籍中仅有的奇门外应判断歌诀,“长生转斗”诀即是一种测病人吉凶的法诀,配合日家使用,但未必不能用于时家。法术部分可以看作是一种开发断卦灵感,利于捕捉外应的法门,但不建议自习。 《秘藏通玄变化六阴洞微遁甲真经》正统的六丁阴神法。以此为底本参看各种法术古籍,即可知奇门法术的内涵所在。所谓“未有神仙不读书”,虽然不能自学,但至少能不再人云亦云,更能不被人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奇门遁甲谁讲的最好最明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