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的电影有没有邀请过林正英拍电影多了一个人到大陆拍过电影呢?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香港经济迅速腾飞,一举超过上海成为亚洲知名城市,随着普通民众的腰包渐渐鼓了起来,不必再为几顿饭发愁,人们开始不止满足于吃得好穿得暖的基本需求,精神世界也要得到满足。于是电影作为当时整个世界最流行的精神食粮,开始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
随着大量资本的介入,香港电影市场开始百花齐放种类颇多,鼎盛时期层一度超过好莱坞成为亚洲观众的首选。当然了万事万物都是盛极必衰,由于过于工业化流水化加上好莱坞特效的崛起,到了九十年代香港电影开始走下坡路,从巅峰时期一年几百部缩短到98年一年仅6部。
如今的香港电影几乎等同于虚设,几年都产不了几部纯港片,毫不客气的说纯港片已经不存在了。那么这个号称“东方好莱坞”的香港电影大时代,从崛起到衰败再到陨落期间一共有哪些足以载入史册的代表作呢?本期节目便为大家梳理五部足以排进香港影史的电影,看看都有哪些经典佳作。
第五名:富贵逼人
综合评分:6.8
上映年份:1987-01-28
经典指数:五星
回味指数:六星
主演:董骠、沈殿霞、姜大卫、曾志伟、李丽珍
上榜理由:香港第一部贺岁片
内地贺岁喜剧相对欧美电影市场来说起步晚了很多年,一直到1997年由冯小刚指导的喜剧电影《甲方乙方》获得市场上的成功才算正式拉开序幕,而香港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贺岁片应该追溯到1987年。
彼时新艺城金牌编剧高志森刚刚指导完三部《开心鬼》系列,他有点心疲力竭准备休息一下,没想到却因此和新艺城老板黄百鸣产生冲突,高志森一气之下离开了新艺城,在此期间出于无聊练手的目的写了《富贵逼人》的初稿剧本,几个月之后高志森想要指导本剧,就拿着剧本四处找人希望可以卖出去,刚开始只有一些小公司很欣赏,但心高气傲的高志森并不想卖给这些寂寂无名的电影公司,就这么找了一段时间,一直到德宝电影公司才找到金主。
几个月之后德宝在2022年期间推出《富贵逼人1》,并打出欢喜贺岁全家狂欢的标语,这部电影一经推出迅速火爆全港,与1987年同期推出的商业大片相比,本片是实实在在的充当了一次票房黑马。能够排在《龙兄虎弟》、《监狱风云》、《A计划2》之后,狂收两千七百八十万票房而取得卖座第四名的成绩。
这部电影巧妙的选择将上映日期定为当年的农历2022年,把合家欢的概念贯穿全剧,以香港一个普通家庭的日常起居作为主线,期间紧抓实事,掺杂着当年流行的移民热和香港部分群众恐惧回归祖国的现象,以笑料的方式展现出来博君一乐。
为了激发观看欲望,本片以当时香港最火爆的六合彩中奖作为推向故事高潮的引子,迎合了当时正处在经济腾飞状态下的香港,人人做着不劳而获一夜暴富的贪婪梦想,配合以上几点元素使得观看影片的观众产生共鸣,继而自主扩散口碑效应,使得观看这部电影在当年成为一种现象级的潮流。
以上这些电影因素作为《富贵逼人》电影的特点,几乎贯穿了这部电影的所有衍生剧,甚至为回归之前的香港贺岁喜剧提供了可借鉴因素。
第四名:阴阳路
综合评分:7.0
上映年份:1997-05-10
经典指数:五星
回味指数:五星
主演:古天乐、雷宇扬、丁子峻、张达明、黎耀祥
上榜理由:香港史上最长寿鬼片
1996年底,香港电影整体进入低潮期,当时最火爆的电影只有《古惑仔》和周星驰的无厘头喜剧勉强破千万票房,其他有票房号召力的香港演员例如李连杰、周润发、成龙等纷纷选择进军好莱坞,在哪一年香港本土电影票房收入总计勉强一个亿,而且大部分都是周星驰电影。
香港电影圈有个怪现象,每当整体票房不景气的时候,为了刺激观众观影欲望,制片方开始将目标对准厉害片,希望可以用厉害惊悚的故事和好莱坞大片抗衡吸引观众进入影院看片,这一策略是学习的70年代的国外好莱坞,为了刺激观影推出经典厉害片《大白鲨》,一举获得票房冠军,开辟了好莱坞暑假片大道。
1997年以中国星领衔,彩业娱乐,中大电影创作室多个小电影公司投资制作的厉害片《阴阳路》横空出世。这部电影打破了以往厉害片套路单一、故事陈旧、手法落后的特点,借鉴当时国外流行的“怪谈”系列厉害片三段式结构的叙述方法,讲述了三个独立却连贯结尾带有反转性质的厉害故事。
这些特点几乎贯穿了前六部《阴阳路》,成为这部系列电影的招牌式特点。
然而,这种套路一开始还很吃香,到了六部之后,原导演邱礼涛被替换,影片核心演员纷纷更换成更廉价的配角常青树,影片格式拍摄方法换成DV方式,这种影片也就成了劣质的代名词,但即使这样这部电影居然还能坚持拍摄20部,可见制片公司是准备将其剩余价值榨干的节奏。
关于这部系列电影还有一个小故事,据说有一次一群香港大学生组织露营,晚上篝火晚会集体讲故事,有个学生将所有《阴阳路》的故事重新梳理变成一个大型故事汇,足足讲了一晚上还没讲完,可见这部电影对香港群众留下多深刻的映像。
第三名:古惑仔
综合评分:7.5
上映年份:1996-01-25
经典指数:六星
回味指数:六星
主演:陈小春、郑伊健、莫文蔚、林尚义
上榜理由:香港史上漫改最成功的商业电影
漫画改编电影的潮流起源于上个世纪的好莱坞,以漫威公司为首拍摄制作了一大批漫改电影并获得广泛成功。香港也有漫改电影,其中最早的要追溯到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香港,彼时一家寂寂无名的电影公司拍摄制作了由香港漫画家王泽同名漫画《老夫子》改编的电影,在当时李小龙电影称霸影坛的时代取得了一定的票房成绩。
进入八十年代香港电影百花齐放,漫改电影一时间处于低潮时期,直到1992年由香港漫画家牛佬主编的漫画《古惑仔》在香港本地掀起了销量狂潮,之后的几年时间里香港电影开始逐渐出现一些漫改电影但大多数不知名,其中以国外漫改为首。
1996年王晶的晶艺电影事业有限公司推出人气漫画改编的电影《古惑仔之人在江湖》,这部电影由于改编自人气漫画,所以前期宣传不费太多人力物力,据悉一开始这部电影的男主角是准备请刘德华演的,但当时刘德华已经厌倦了演江湖片便拒绝了,王晶只好找来当时名气平平的歌手郑伊健来担纲主角。
这部电影可以看做是香港黑帮英雄片的低配版,以往的黑帮英雄片多是将全片放在一个大的格局或时空背景之下,所讲的故事也是关乎到整个社会的问题,但是这部电影将社团人员平民化故事小众化,观众所见到的不再是义字当先豪气干云的兄弟情义。反而是一些为了琐碎事务就可以大打出手,拿着西瓜刀不知天高地厚的小混混,这一点是社会主流网民所不耻的,但底层群众却很受底层群众的青睐,因此即使本片用了不到15天的时间就拍完了,后期剪辑也存在画面收音上的不足,还是让其狂澜了2000多万票房,而成本只有一两百万,这在当时香港电影不景气的前提条件之下,几乎是一个刀仔锯大树似的奇迹,甚至衍生了几部类型跟风作。
这部电影火了之后,以流水化生产的方式,在前作上映两个月之后又推出了第二部《古惑仔之猛龙过江》并再一次狂澜千万票房,然而虽然这部电影在商业上取得了成功,在口碑方面却受到了电影学院派以及学生家长的批评,在当时的社会引起了一定的舆论哗然,上映几个月之后该作两部作品甚至被划分为“限制级”只允许成年人观看,有些电影也紧跟社会主流风气,拍摄制作了几部以讽刺手法揭露真实古惑仔群体的反古惑仔类型片,其中以《旺角揸Fit》最有代表性。
为了能让古惑仔系列第三部顺利通过电检,且平息部分学生家长的怒火,《古惑仔3只手遮天》于该年10月份横空出世,这部电影和以往两部相比加重了故事的悲剧性质,且古惑仔团队开始划分为以主角团为首的善良讲义气的好古惑仔阵营,以及以反派为主的凶横奸诈的坏古惑仔阵营,这些改编虽然削弱了故事的合理性及一些商业片必备的元素,但可以平息社会上一些偏激人士的怒火,果然这么做是对的,该作票房虽然不如前两部,但口碑得到了更多人的维护。
从此之后《古惑仔》电影走向了反黑帮英雄片的道路,主题不再是刀光剑影的快意江湖,转而变成了揭露黑帮无情江湖险恶充满教育寓意的反讽电影。
这一系列作品所取得的票房上的成功,使其成为香港影史上漫改最成功的商业电影,总票房成绩和社会影响力是后来产出的香港漫改电影所望尘莫及的。
第二名:赌神2
综合评分:7.8
上映年份:1994-12-15
经典指数:六星
回味指数:七星
主演:周润发、梁家辉、谢苗、邱淑贞
上榜理由:香港影史票房最高的赌片
在香港电影鼎盛时期电影类型百花齐放,其中有三种代表类型都取得了一定的票房成绩并在当时掀起了众多的跟风作,分别是以李修贤为主的警匪片,和以林正英为主的僵尸片,以及以周润发为主的赌片。
《赌神》是周润发的电影代表作,也是王晶的商业片代表作,这部电影在当时掀起了票房狂潮,成为现象级电影,引得当时新艺城、寰亚、邵氏等多个大公司很是眼红,纷纷走上跟风拍摄之路。
当然作为IP的缔造者,王晶拍摄了众多的衍生剧集,其中以《赌侠》、《赌圣》为主,讲述的都是和《赌神》同一个时空背景的番外故事,真正讲述赌神高进的续作,直到该系列产生的赌片潮流处于低谷时期的1994年才推出。
1994年王晶推出了《赌神2》,讲述了赌神高进退出赌坛后发生的故事,本片套路单一虎头蛇尾,甚至有多处为了喜剧效果不惜讽刺抹黑一些事实真相,最大卖点就是其优秀前作积攒的情怀和口碑。
由于片中某些血腥重口味的场面,这部电影被划分为二级B未成年儿童不推荐观看,但即使如此本片还是取得了五千多万港币的票房成绩,超过前作《赌神1》两倍多的票房,是至今为止票房最高的赌片,也是香港影史唯一一部续集票房超过前作两倍的电影,这一时尚的票房成绩一直到周星驰在千禧年推出的特效喜剧大作《少林足球》才被打破。
也因为这部电影取得的票房成绩,令王晶再一次杀回赌片领域,拍摄了很多多元化的赌片,且合作的演员多是当年的大咖,只可惜所有票房加一块还不如《赌神2》的一半,实在是狗尾续貂接不住前作的重担。
第一名:无间道
综合评分:9.2
上映年份:2002-12-12
经典指数:九星
回味指数:九星
主演:梁朝伟、刘德华、曾志伟、黄秋生、
上榜理由:香港史上最经典的警匪片
21世纪是香港电影的衰败期,纵使有一些票房过千万的电影,也始终无法挽救整体市场。世纪初还因为几个重大事件,搞得香港民众人心惶惶。
到了2002年,那一年由广东开始爆发了非典病毒,香港因为离着很近也受到病毒的威胁,那一年香港整体经济下滑严重,电影界也是进入了空窗期几乎没有公司在推出新片,整个香港由上至下仿佛弥漫着走向灭亡的悲剧气息。
为了振奋人心给市民打气,那年年尾推出了警匪片《无间道》,这部电影的票房和口碑都是现象级的,一经推出迅速火爆两岸三地,更是狂澜金像、金马多项大奖,受到好莱坞、国外的重视,买下翻牌版权,也因此意外增加了香港的国际知名度,成为香港市民引以为傲的资本。
这部电影的剧本早在九十年代麦兆辉便已写完初稿,原本只是警察打入黑帮单线索叙事,后来受到吴宇森经典作品《变脸》的启发,做了一定程度的修改,将单一主角变成双雄模式,并首次加入黑帮成员卧底警界的荒诞剧情,并以佛教命理“无间地狱”来形容两位主角的遭遇,上升到站在宗教的角度审视众生的高度。
据导演王晶爆料这部电影最初是准备找他投资开拍的,只可惜当时王晶并不看这部电影的前景,而且加上当时正在指导《黑白森林》分身乏术于是拒绝了,且表示这部《黑白森林》是奔着冲向奥斯卡拍的,岂是《无间道》可以比的,麦庄二人束手无措只能找到当时处于低谷期恶寰亚投资。
谁能想到这部电影上映之后无论是在国际还是国内,票房口碑都远超《黑白森林》,这让王晶差点没把肠子悔青了,三部《无间道》完结之后,只能以恶搞的方式拍摄制作了《精装追女仔2004》,想着借助热潮捞波金。
因其跌宕起伏的故事编排,各路影帝的精彩演出,演职人员的全身心投入,天时地利人和的加持,使得本片成为21世纪之后截止目前为止,全世界最经典的电影之一,足以载入香港影史第一。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戳 上 方腾 讯 电 影关 注 我 们
世间已无林正英
文|灰狼
作者简介:西南某市大学教师,电影学博士,公众号【映画台湾】运营者之一,得罪过某导演,但很少为难其他博士。
在线观看林正英电影合集
电影里的中国人,最“空前绝后”的icon只有一个。
那就是身着道袍、手持桃木剑的僵尸道长,他代表着中国人对自己国度卧虎藏龙之想象。
妖魔道的人世间,若没有剑眉冷指的道长坚守最后一道防线,真的是生无可恋。
为表达对道长的怀念,网友们写了一首七言律诗:“半碗清水照乾坤,一张灵符命鬼神。脚踏阴阳八卦步,手执桃花斩妖魂。红绳糯米今犹在,不见当年捉鬼人。”
这个捉鬼人,就是九叔林正英。
香港僵尸片,始于林正英,盛于林正英,终于林正英。
1
林正英生于1952年,原名林根宝。
坊间说他因为拍鬼片遇上几次灵异事件,特意找师傅算了一卦。师傅根据他生辰八字,为他改名叫“正英”,“正”即震慑,“英”则是草头之下压着棺中人(尸体),意谓邪不压正。
他的履历惊人,是为数不多的同时跟过两大“元祖”于占元和粉菊花的人,既曾和洪金宝为首的“七小福”一起受训,也曾和尊龙、惠天赐、董玮等人同门。
林正英(右)算是李小龙的左膀右臂
曾经是李小龙的左膀,亦曾是洪金宝的右臂。
林正英甚至做过李小龙所有影片的武术指导,李小龙对他的信任,按照业内的说法就是:林正英不在场的时候他不开机。
李小龙暴卒之后,洪家班成立,林正英和洪金宝亲如兄弟,共谋港片大计。后来拍致敬师门的《七小福》,洪金宝演师父于占元,林正英演他师弟于华元,最后疯了,跟师兄在房顶唱起歌来。
林正英的第一部以“道长”形象示人的影片是1983年的《人吓人》,导演是捉鬼界齐名的“燕赤霞”午马。
首次以道长形象出现在《人吓人》的九叔
而到1985年,林正英方才完成了从幕后到台前的转型工作。他找到了自己的终极银幕定位:茅山道长,这也奠定了“九叔”这个经典形象——他的相貌,似乎也是为僵尸片而生。
这一年《僵尸先生》上映,票房收入2000多万,掀起了“僵尸片大时代”,仅在1986年就有十部以上的跟风之作。
2
这个“僵尸大时代”持续了仅仅五年,期间有上百部僵尸片问世,但除了林正英的十部片子之外,基本都是粗制滥造的跟风之作。
林正英的僵尸系列主要包括:《僵尸先生》(1985)、《僵尸家族》(1986)、《灵幻先生》(1987)、《羞羞鬼》(1988)、《驱魔警察》(1990)、《非洲和尚》(1991)、《驱魔道长》(1992)。
这些片子让“林正英僵尸片”成了一个专有名词,几乎可以和“香港僵尸片”画等号,主流观众的态度是:没有林正英的僵尸片不叫僵尸片。
林正英是僵尸片的招牌
它们直到今天还是各大网络平台的流量扛把子:《僵尸先生》1.5亿,《驱魔警察》2.8亿,《灵幻先生》9500万,《一眉道人》5000万。
林正英在腾讯doki榜上排名305,人气不输小花小肉。
这些片子不但是老片中的翘楚,甚至能跟时下的热门新片分庭抗礼。
单论网络人气,林正英超过成龙、周润发和刘德华,仅次于周星驰。
他的成就与影响力自然没法跟双周一成相提并论,但他的经典僵尸片至今让很多观众百看不厌,并且时至今日还是网络电影直播平台收视很高的电影,说到底也是个奇迹。
已经作古二十多年的林道长,为何还有这么大的魔力?
3
首先是僵尸有种让人让人中毒的渴望,你越害怕某种东西,你就越想去了解某种东西的前世今生。
就像亚视的电视剧《我和僵尸有个约会》做了一个僵尸世界的谱系一样,林正英对僵尸的构思,和前人也不一样。
他和导演刘观伟(刘观伟的伯父就是一个茅山师傅)对“僵尸”这个概念进行了中国化的改良:中国僵尸不是传统的zombie(丧尸),也不是vampire(吸血鬼),而更像是邪灵附体的鬼怪。
也就相当于把恶鬼的设定,嫁接在僵尸身上。
这些僵尸经常是穿着清代官服,身体僵硬、力大无穷、两手前伸、蹦跳行走。他们和西洋僵尸一样,也是青面獠牙、指甲尖长、以咬人脖颈来传染尸毒。
中西结合的僵尸自成一派
在僵尸的形象设定上,香港电影人融合了中西文化。
惊悚的尸变、传说中的赶尸、西方的吸血鬼等元素,混搭在一起,变成了一个令人心惊胆战的存在。
这些僵尸以“气”辨认方位,所以只需要憋气就可以躲开僵尸。这堪称是香港僵尸片最新颖的本土化发明,而林正英的诸多僵尸片也都延续了这样的设定,甚至他的成名作《僵尸先生》在台湾的片名就叫《暂时停止呼吸》。
但仅靠这些想象层级还不够,林正英能俘获当时的庶民大众,还有两个根本的原因:
其一是将道术、玄学、风水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仪式感发挥到极致;其二是将喜剧、功夫和恐怖等类型杂糅发挥到极致。
4
林正英的茅山术真的让人兴致盎然,比玩碟仙游戏还过瘾。
林正英基本上是现场教学,一边用专业的“纸笔墨刀剑”(黄纸、赤笔、黑墨、真刀、木剑),一边是糯米、狗血这样的家常辟邪良方。
在后来的僵尸片中,僵尸的攻击力开始升级,各种升级道具(灵镜、玉佩、鸡血、毒药、炸弹等)齐齐上阵,新的驱魔方法(电击、火烧、泥陷等)也开始践行,可谓无奇不有,大开眼界。
相比于乔治·罗梅罗写实风格的的群尸玩过界,这就是中国风。僵尸片从林正英开始,变得非常有中国特色。
西方对抗僵尸的手段是银弹、火枪、生物解药。而东方文明中必须要道行高深的真君出手,这种治病治本的世界观,就像中医和西医,层次不一样。
林正英的仪式感也并非胡诌,他所有的装备,无论是茅山法秘籍《万法归宗》、佩戴的“斩妖治邪”玉佩还是纸人替身都是有据可查。一看就知道是跟众多茅山师傅请教过的。耍得有模有样,连宗教民俗学博士都挑不出错来。我小时候最大的乐趣,就是跟着DVD里的林正英画符,然后贴满整个屋子。
九叔浩然正气的道士形象成为经典
影片中的他浩然正气、自带光环,身着道袍、头戴道帽、手握桃木剑的形象在之后的僵尸片中不断被复刻。
他有着不苟言笑的冷幽默,正直而又好面子,应付鬼怪僵尸时智勇双全,一出场便令人膜拜,那动作绝对比漫威超级英雄更有型。
5
僵尸片,基本上就是喜剧、功夫和恐怖的三位一体。
而这几种都是“尽皆过火,尽是癫狂”的香港电影中兴时刻的王牌类型,相当于张彻、李翰祥合体,再搭上一个桂治洪。
这些片子庶民化、接地气,却也bigger than life。它们涉及的大都是怨气所导致的轮回复仇,最终都能回归传统道德教化——妖魔道就是人世,没有什么无缘由的邪灵僵尸,所有的过错都是人祸。
僵尸片将各个元素叠加产生独特效果
这些片子之中,也自有道长身边的徒子徒孙,驱魔的本事都是半吊子,经常是命悬一线,但最终也都能绝地逢生。
钱小豪、许冠英都是这样的演员,是港产功夫片里的典型绿叶,有人说僵尸片不过是功夫片的借尸还魂,这话说的也没错。
功夫片是小形式,武侠片是大形式,小而完备叫做充盈,大而无当则是匮乏。
林正英没有徐克那么大的野心,没有把僵尸变成克苏鲁,也没有故弄玄虚,所以他的电影很充盈。
6
既然是土法炮制、套路明确,被跟风也在预料之中。
但林正英没有黔驴技穷,他在力保这种类型的民俗趣味的同时,也积极地将西方吸血鬼、东南亚邪术、现代社会议题等积极融入香港僵尸片之中。
林正英结合中西不断创新僵尸片
《一眉道人》是东方玄学大战西方僵尸,《驱魔警察》是把僵尸片和现代警匪片做了一个综合。
这些不计成本、精益求精的做法,虽然没有挽救“僵尸大时代”的衰落,但也的确在香港电影史上写下了精彩的一笔。
关于僵尸片衰落的原因,有人说是类型的重复、审美的疲劳,也有人归结为王晶赌片宇宙和徐克“克苏鲁季”的来临(黑山老妖、血魔都是潜在的克苏鲁)。
但只要林正英仍在,僵尸类型就能延续下去。
1995年,亚视不惜巨资礼聘林正英出演电视剧《僵尸道长》,第二年追拍《僵尸道长2》。这套电视剧创下了高收视率,被称为起死回生之作。
然而天数冥冥,林正英在1997年撒手人寰,享年45岁。
有人说他泄露天机太多才导致英年早逝,也有人说他临走前看见了奇特异象,还有人说头七时看到他归来。然而这些民间怪谈不过是徒增了人们对他的膜拜,在大众眼里,他是不折不扣的驱魔真君。
7
1998年开播的《我和僵尸有个约会》成为世纪末爆款,这部剧的开头就给了林正英无上的礼赞:
茅山道长毛小方命数已到,万绮雯扮演的茅山传人马丹娜为其扫墓,继承了毛道长遗志。驱魔一族的使命从毛道长转给马丹娜,又传给大长腿的马小玲。
这部剧中的僵尸被陈十三的生花妙笔搞成了漫威宇宙,但这些僵尸都不再是林正英当年的僵尸,而更像是西方文化里的吸血鬼。
林正英之后,僵尸片的时代悄然落幕
此时离香港林正英去世已有一年,香港回归,港片没落,一个时代翻了篇。
西方特效日益精进,高亮高透的背景,让那种云遮雾绕的土法反而没了用武之地。
那些新奇成了老路。
但是人们依旧会在视频网站的怀旧版块里,给林正英的旧作点赞支持。尤其是现在这个“国产电影没有鬼,不是精神分裂就是臆想幻觉”的后恐怖片时代,人们更加怀念林正英和他的“僵尸大时代”。
8
在僵尸大时代,林道长以公鸡血、桃木剑(金钱剑)、糯米、八卦镜、符箓驱邪匡正,无愧真君之名。
有些香港风水家说,他们做法事的时候看到林道长至今仍在地狱里和恶鬼缠斗。
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而在戏外,林正英先生也是一个好人。
戏外的九叔亲切面善
刘观伟说过,林正英拍片子从来不用替身,连有病的时候也还在拍戏。
他是老一代香港电影人中干一行爱一行的典型,而且对苑琼丹的事可看出,他确实是个德艺双磬的好男人。
这也是为什么林正英能在港片鱼龙混杂的时代,能守住自己“正宗茅山僵尸片”的金字招牌。
9
说林正英僵尸片是“人民的选择”不为过。
这是一个怀旧的时代,很多电影在以凭吊之姿借尸还魂。《西虹市首富》是王晶式的港片old school,《四大天王》是徐克的港片new school。但这两部片子,拆台的人都不少。
我们的批判有多少,怀念就有多少。我们怀念的不是这种借尸还魂的B货,而是那种原汤化原食的无法再现的原教旨风格,就像林正英。
不要改良版的丝袜奶茶,只要正宗的公仔面和港式叉烧。
林正英的僵尸片,就是舌尖上的港片,是民族性的中国味。
林正英,才是中国风,林正英,才是skr。
在庶民自由主义文化中,林正英就是神一样的存在。
10
但这种庶民自由主义的icon,却不见容于当下。
按照“正三观”的标准来看,林正英至少有几个罪名:
1.创造了反社会的鬼魅怪物形象;
2.宣传迷信思想;
3.教坏小孩子。
当年最流行的文化,放到今天反而成了病态毒瘤。
过去二十年,大银幕上从未有国产僵尸片出现。林正英的弟子钱小豪,以及港片遗少麦浚龙拍了几部僵尸片,却都无法在内地上映。
恨只恨这妖魔道的律令。
但林正英的僵尸片类型,确实和王晶的喜剧、徐克的武侠、成龙的功夫鼎足而立过,尽管他的影片看上去更低成本,也更庶民。
沧海一声笑
28年前,黄霑应徐克之邀写下名曲《沧海一声笑》,唱这首歌的两个人,一个是午马,一个是林正英。
那是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再回头,没了僵尸,也没了捉鬼人。
-最近大家都在看-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林正英拍电影多了一个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