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请问哪个少儿中央芭蕾舞团儿童班怎么样培训机构能提排 练蕾舞剧?


类别 :
全部
舞蹈
乐器
美术
声乐
表演
礼仪
摄影
艺考
DJ
茶艺
插花
烹饪
魔术
书法
风水
国学
形体
园艺
对象 :
全部
少儿/幼儿
成人
服务区域

全北京
朝阳
海淀
昌平
丰台
大兴
通州
房山
顺义
西城
东城
密云
石景山
怀柔
门头沟
延庆
平谷
北京周边
A
安贞
安慧桥
奥林匹克公园
B
北沙滩
北苑
百子湾
八里庄
C
CBD
朝外大街
朝阳公园
朝青板块
常营
慈云寺
朝阳周边
D
大望路
东大桥
大屯
大山子
东坝
定福庄
豆各庄
F
垡头
G
国贸
工体
国展
甘露园
高碑店
管庄
H
呼家楼
和平街
花家地
红庙
惠新西街
欢乐谷
惠新里
华威桥
J
劲松
建外大街
酒仙桥
将台路
健翔桥
L
柳芳
来广营
M
麦子店
媒体村
N
南磨房
南沙滩
农业展览馆
P
潘家园
S
四惠
双井
三里屯
三元桥
芍药居
首都机场
水碓子
石佛营
十里堡
双桥
十八里店
十里河
胜古
松榆里
孙河
T
团结湖
太阳宫
甜水园
W
望京
X
西坝河
小关
小红门
Y
燕莎
亚运村
亚运村小营
姚家园
Z
左家庄
名店推荐附近精选商家
换一换
望京舞蹈介绍:
58同城北京朝阳望京舞蹈培训频道免费提供给您大量真实有效的北京朝阳望京舞蹈培训,北京朝阳望京舞蹈培训班,北京朝阳望京学舞蹈信息查询,同时您可以免费发布北京朝阳望京舞蹈培训,北京朝阳望京舞蹈培训班,北京朝阳望京学舞蹈等信息。专业的北京朝阳望京舞蹈培训信息就在58同城北京朝阳望京舞蹈培训频道。-北京朝阳望京舞蹈培训触屏版,北京朝阳望京舞蹈培训极速版。
望京舞蹈全部商圈:
A
北京安贞舞蹈
北京安慧桥舞蹈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舞蹈
北京安宁庄舞蹈
北京安定门舞蹈
B
北京北沙滩舞蹈
北京北苑舞蹈
北京百子湾舞蹈
北京八里庄舞蹈
北京北京大学舞蹈
北京北航舞蹈
北京北太平庄舞蹈
北京白石桥舞蹈
北京北洼路舞蹈
北京北七家舞蹈
北京百善舞蹈
北京北大地舞蹈
北京北关舞蹈
北京八里桥舞蹈
北京八通轻轨沿线舞蹈
北京百万庄舞蹈
北京白纸坊舞蹈
北京白广路舞蹈
北京北新桥舞蹈
北京北京站舞蹈
北京不老屯舞蹈
C
北京CBD 舞蹈
北京朝外大街舞蹈
北京朝阳公园舞蹈
北京朝青板块舞蹈
北京常营舞蹈
北京慈云寺舞蹈
北京朝阳周边舞蹈
北京厂洼舞蹈
北京车道沟舞蹈
北京城北舞蹈
北京城南舞蹈
北京昌平县城舞蹈
北京昌平周边舞蹈
北京菜户营舞蹈
北京草桥舞蹈
北京成寿寺舞蹈
北京磁各庄舞蹈
北京次渠舞蹈
北京车公庄舞蹈
北京菜市口舞蹈
北京崇文门舞蹈
D
北京大望路舞蹈
北京东大桥舞蹈
北京大屯舞蹈
北京大山子舞蹈
北京东坝舞蹈
北京定福庄舞蹈
北京豆各庄舞蹈
北京大钟寺舞蹈
北京定慧寺舞蹈
北京东小口舞蹈
北京东大街舞蹈
北京东铁匠营舞蹈
北京大红门舞蹈
北京东高地舞蹈
北京大兴周边舞蹈
北京窦店舞蹈
北京东方太阳城舞蹈
北京德胜门舞蹈
北京地安门舞蹈
北京大栅栏舞蹈
北京东直门舞蹈
E
北京二里庄舞蹈
北京恩济里舞蹈
F
北京垡头舞蹈
北京丰台路舞蹈
北京丰台体育馆舞蹈
北京方庄舞蹈
北京丰益桥舞蹈
北京丰台周边舞蹈
北京房山城关舞蹈
北京房山周边舞蹈
北京阜成门舞蹈
北京复兴门舞蹈
G
北京国贸舞蹈
北京工体舞蹈
北京国展舞蹈
北京甘露园舞蹈
北京高碑店舞蹈
北京管庄舞蹈
北京甘家口舞蹈
北京公主坟舞蹈
北京观音寺舞蹈
北京高米店舞蹈
北京果园舞蹈
北京光明 舞蹈
北京广安门外舞蹈
北京广安门内舞蹈
北京官园舞蹈
北京鼓楼舞蹈
北京广渠门舞蹈
北京光明楼舞蹈
北京古城舞蹈
北京广宁舞蹈
H
北京呼家楼舞蹈
北京和平街舞蹈
北京花家地舞蹈
北京红庙舞蹈
北京惠新西街舞蹈
北京欢乐谷舞蹈
北京惠新里舞蹈
北京华威桥舞蹈
北京花园桥舞蹈
北京航天桥舞蹈
北京海淀周边舞蹈
北京霍营舞蹈
北京回龙观舞蹈
北京花乡舞蹈
北京和义舞蹈
北京河西区舞蹈
北京海子角舞蹈
北京黄村舞蹈
北京韩村河舞蹈
北京后沙峪舞蹈
北京虎坊桥舞蹈
I
J
北京劲松舞蹈
北京建外大街舞蹈
北京酒仙桥舞蹈
北京将台路舞蹈
北京健翔桥舞蹈
北京蓟门桥舞蹈
北京交通大学舞蹈
北京军博舞蹈
北京金沟河舞蹈
北京角门舞蹈
北京旧宫 舞蹈
北京九棵树舞蹈
北京机场舞蹈
北京金融街舞蹈
北京积水潭舞蹈
北京交道口舞蹈
北京建国门舞蹈
北京景山舞蹈
北京金顶街舞蹈
北京军庄舞蹈
北京金海湖舞蹈
K
北京科技园区舞蹈
北京看丹桥舞蹈
北京漷县舞蹈
北京康庄舞蹈
L
北京柳芳舞蹈
北京来广营舞蹈
北京联想桥舞蹈
北京立水桥舞蹈
北京龙泽舞蹈
北京龙域舞蹈
北京六里桥舞蹈
北京卢沟桥舞蹈
北京丽泽桥舞蹈
北京刘家窑舞蹈
北京莲花池舞蹈
北京林校路舞蹈
北京梨园舞蹈
北京临河里舞蹈
北京潞城舞蹈
北京潞苑舞蹈
北京良乡舞蹈
北京琉璃河舞蹈
北京李桥舞蹈
北京六铺炕舞蹈
北京龙潭湖舞蹈
M
北京麦子店舞蹈
北京媒体村舞蹈
北京牡丹园舞蹈
北京马连洼舞蹈
北京明光桥舞蹈
北京马甸舞蹈
北京木樨园舞蹈
北京马家堡舞蹈
北京马驹桥舞蹈
北京马坡舞蹈
北京马连道舞蹈
北京木樨地舞蹈
北京密云城区舞蹈
北京密云周边舞蹈
北京模式口舞蹈
北京庙城舞蹈
北京门头沟周边舞蹈
北京马坊舞蹈
N
北京南磨房舞蹈
北京南沙滩舞蹈
北京农业展览馆舞蹈
北京南口舞蹈
北京南邵镇舞蹈
北京南苑舞蹈
北京南彩舞蹈
北京牛街舞蹈
北京南礼士路舞蹈
O
P
北京潘家园舞蹈
北京蒲黄榆舞蹈
北京庞各庄舞蹈
北京苹果园舞蹈
北京平谷城区舞蹈
北京平谷周边舞蹈
Q
北京清华大学舞蹈
北京清河舞蹈
北京青塔舞蹈
北京七里庄舞蹈
北京清源舞蹈
北京乔庄舞蹈
北京前门舞蹈
北京桥梓舞蹈
北京其他舞蹈
北京秦皇岛舞蹈
R
北京人民大学舞蹈
S
北京四惠舞蹈
北京双井舞蹈
北京三里屯舞蹈
北京三元桥舞蹈
北京芍药居舞蹈
北京首都机场舞蹈
北京水碓子舞蹈
北京石佛营舞蹈
北京十里堡舞蹈
北京双桥舞蹈
北京十八里店舞蹈
北京十里河舞蹈
北京胜古舞蹈
北京松榆里舞蹈
北京孙河舞蹈
北京上地舞蹈
北京双榆树舞蹈
北京四季青舞蹈
北京世纪城舞蹈
北京苏州桥舞蹈
北京苏州街舞蹈
T
北京团结湖舞蹈
北京太阳宫舞蹈
北京甜水园舞蹈
北京田村舞蹈
北京天通苑舞蹈
北京太平桥舞蹈
北京同兴园舞蹈
北京通州北苑舞蹈
北京土桥舞蹈
北京通州周边舞蹈
北京台湖镇舞蹈
北京天竺舞蹈
北京天宁寺舞蹈
北京陶然亭舞蹈
北京天桥舞蹈
北京体育馆路舞蹈
北京天坛舞蹈
北京潭柘寺舞蹈
北京唐山舞蹈
U
V
W
北京望京舞蹈
北京五道口舞蹈
北京魏公村舞蹈
北京万寿路舞蹈
北京五棵松舞蹈
北京万泉河舞蹈
北京万柳舞蹈
北京万寿寺舞蹈
北京温泉舞蹈
北京五彩城舞蹈
北京五路居舞蹈
北京五里店舞蹈
北京物资学院路舞蹈
北京武夷花园舞蹈
北京王府井舞蹈
北京五里坨舞蹈
北京王辛庄舞蹈
北京威海舞蹈
X
北京西坝河舞蹈
北京小关舞蹈
北京小红门舞蹈
北京西三旗舞蹈
北京西二旗舞蹈
北京学院路舞蹈
北京小西天舞蹈
北京西八里庄舞蹈
北京香山舞蹈
北京西苑舞蹈
北京西北旺舞蹈
北京西山舞蹈
北京学院路北舞蹈
北京肖家河舞蹈
北京小汤山北舞蹈
北京小汤山南舞蹈
北京西客站舞蹈
北京小屯路舞蹈
北京新宫舞蹈
北京西罗园舞蹈
北京新发地舞蹈
Y
北京燕莎舞蹈
北京亚运村舞蹈
北京亚运村小营舞蹈
北京姚家园舞蹈
北京永定路舞蹈
北京阳坊舞蹈
北京岳各庄舞蹈
北京云岗舞蹈
北京玉泉营舞蹈
北京右安门舞蹈
北京洋桥舞蹈
北京亦庄舞蹈
北京郁花园舞蹈
北京亦庄东区舞蹈
北京亦庄西区舞蹈
北京瀛海镇舞蹈
北京永顺舞蹈
北京运河大街舞蹈
北京玉桥舞蹈
北京永乐店舞蹈
北京阎村舞蹈
Z
北京左家庄舞蹈
北京中关村舞蹈
北京知春路舞蹈
北京皂君庙舞蹈
北京紫竹桥舞蹈
北京增光路舞蹈
北京长辛店舞蹈
北京赵公口舞蹈
北京左安门舞蹈
北京总部基地舞蹈
北京枣园舞蹈
北京中仓舞蹈
北京张家湾舞蹈
北京长阳舞蹈
北京周口店舞蹈
北京中央别墅区舞蹈
北京展览路舞蹈
北京长椿街舞蹈
北京珠市口舞蹈
北京真武庙舞蹈
北京张家口舞蹈
区域
全北京 舞蹈
朝阳 舞蹈
海淀 舞蹈
昌平 舞蹈
丰台 舞蹈
大兴 舞蹈
通州 舞蹈
房山 舞蹈
顺义 舞蹈
西城 舞蹈
东城 舞蹈
密云 舞蹈
石景山 舞蹈
怀柔 舞蹈
门头沟 舞蹈
延庆 舞蹈
平谷 舞蹈
北京周边 舞蹈
舞蹈- 相关类别:
艺术培训
美术培训
声乐培训
舞蹈培训
插花培训
家教机构
婴幼儿教育
语言培训
书法培训
计算机培训
设计培训
表演培训
茶艺培训
形体培训
乐器培训
摄影培训
礼仪培训
艺术家教
体育教练
语言培训
商务服务
黄页大全
黄页地图
旅游地图
教育地图
58同镇官网
教育培训
职业技能培训
艺术培训
体育培训
中小学辅导班
家教机构
婴幼儿教育
语言培训
学历教育
北京舞蹈周边城市:
天津舞蹈
石家庄舞蹈
张家口舞蹈
保定舞蹈
廊坊舞蹈
唐山舞蹈
承德舞蹈
秦皇岛舞蹈
沧州舞蹈
衡水舞蹈
北京舞蹈
上海舞蹈
广州舞蹈
深圳舞蹈
苏州舞蹈
昆山市舞蹈
天津舞蹈
重庆舞蹈
杭州舞蹈
无锡舞蹈
成都舞蹈
青岛舞蹈
宁波舞蹈
大连舞蹈
武汉舞蹈
南京舞蹈
沈阳舞蹈
哈尔滨舞蹈
佛山舞蹈
烟台舞蹈
龙口舞蹈
莱阳舞蹈
莱州舞蹈
蓬莱舞蹈
栖霞舞蹈
舞蹈- 热门城市:
北京舞蹈培训
上海舞蹈培训
广州舞蹈培训
深圳舞蹈培训
天津舞蹈培训
杭州舞蹈培训
武汉舞蹈培训
西安舞蹈培训
成都舞蹈培训
郑州舞蹈培训
长沙舞蹈培训
苏州舞蹈培训
济南舞蹈培训
沈阳舞蹈培训
}
电台情歌篇1《电台情歌》应该是表达一对分开的恋人,因为彼此将心思和话语深埋心底,不对彼此说清楚或说明白,有时候又懒得去解释,导致误会越积越深。最后因为误解和不体谅而分手。
《电台情歌》是一首莫文蔚演唱的歌曲,收录于《To Be做自己》,作词姚谦,作曲王治平,MV导演周正降。《To Be做自己》是莫文蔚首张国语大碟,堪称莫文蔚演艺生涯的里程碑。莫文蔚(Karen Joy Morris,艺名Karen Mok),香港歌手和演员,代表作品有《广岛之恋》、《他不爱我》和《东成西就2011》等。
(来源:文章屋网 )电台情歌篇2
两部音乐剧“求大”
音乐剧《金沙》和音乐舞台剧《卡萨布兰卡》两部剧作投资均上千万,名符其实为大制作,4月8日分别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与保利大厦首演。
《卡萨布兰卡》与《金沙》的音乐创作属于一个路子,即古典加流行的混合音乐写作方式,两者的音乐制作都很精良。但《卡萨布兰卡》音乐的写作更贴戏,更有节制,更为成熟,保持了电影鲜明的主题,即宣扬爱、荣誉、宽容与牺牲的精神。该剧以舞蹈与表演来展演故事,演员不唱歌,也没有台词,男女主人翁的情感戏主要用形体表演与音乐共同来制造激情,建立戏剧高潮,有根有据,自然贴切。这几段戏扬芭蕾与音乐抒情之长,避舞台表演近镜头缺乏情感戏难做之短,可以说以乐舞来演戏煽情是基本成功的。
然而,《金沙》主要以演员的歌唱来展演故事,由于戏剧内容的缺乏,歌唱变得没有根据,音乐变得没有根据。该剧唱词以抒情为主偶尔叙事,词格自由,词句华丽,可以说是很好的通俗歌曲歌词。然而作为音乐戏剧的人物唱词,作为所谓音乐戏剧的剧诗却基本不够格。剧情的缺乏、人物性格的缺乏加上冲突的缺乏,戏剧人物的唱段在此降解为一首首抒情歌曲。舞台戏剧音乐在此转换为主题晚会的歌曲大联唱!演员在“瞎嚷嚷”而观众不激动,音乐高潮沦为“假高潮”。观众无戏可看,只能闭上眼睛听音乐,睁开眼看美景了事。视听的豪华与故事的混织,恰如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美人。《金沙》的豪华是音乐的豪华,是舞美的豪华,是歌词乃至整个表演的豪华;《金沙》的贫穷是人物的苍白,情节的混乱,内容的浮浅乃至整个戏剧的贫穷;是音乐剧作为综艺表演舞台艺术“戏剧退化”的结果。
两部歌剧“撞车”
6月底,北京版多媒体大型民族歌剧《八女投江》在天桥剧场开演。走进剧场,台上正在放电影,是二战一些电影纪录片的剪接;三声钟响,铜管长鸣,飘出一段无伴奏合唱,舞台上仍然在放电影:那是火红的映山红,幽深的白桦林,清澈的江水。白发苍苍抗联老战士肖伟明出场,回忆的歌声引出了八女投江的故事。
这个故事如何演歌剧有很多问题。缺乏文本缺乏情节,缺乏悬念缺乏冲突,往昔岁月模糊,八个抗联战士生活与战斗的细节已经不清楚。寻找一个侧面,制造一个场景,抒发一段感情来描写与塑造一个人物;不讲究戏剧故事的完整,人物的完整与情节的完整,追求场面与歌声的动人,是这部多媒体歌剧创作的一个特点;也是这部歌剧的一个问题。这台多媒体歌剧的另一个特点是取消了乐队,改用前期录音的伴奏带;照一些人看来,这也是个问题。唱歌剧怎么能用伴奏带呢?
哈尔滨版《八女投江》相比北京版《八女投江》,戏剧依托评剧《半江清水半江红》的路子,更写实,故事更完整,音乐更传统。音乐的传统不只是使用了东北民歌、朝鲜民歌,更是尊重了传统歌剧创作的规律与技法。主题歌词曲写得漂亮,写得概括简洁、写得朴实上口;作曲家小心使用主题,贯穿全剧,获得好的效果。
严格地讲,北京版《八女投江》纪念意义与多媒体歌剧的探索意义,大于歌剧本身的价值。
两部舞剧“叫好”
9月7-8日,中国歌舞剧院创作舞剧《南京-1937》在保利剧院首演。全剧分三幕加序曲与尾声,用一幕多场次的情节舞来抒情叙事。从南京的过去写到今天的世界,时空辽阔,想象丰富;故事虚实相间,舞蹈传统加现代,舞美虚实相间,音乐是管弦加电声,写法传统。11月24日至12月3日,大型芭蕾舞剧《牡丹仙子》亮相北京世纪剧院。全剧分四幕加序幕。《牡丹仙子》的舞蹈语汇是芭蕾,舞美写实为主,音乐是传统舞剧的管弦乐队的传统写法。《牡丹仙子》的舞蹈优劣或许有不同说法,音乐的成功是没有疑义的。这是一出美仑美奂的芭蕾舞剧。
舞剧《南京-1937》的评价,专家、群众和有关领导三者比较一致,从观念到实践,从内容到形式,人们从不同角度与侧面肯定了它的创作与表演的成功,其音乐立即在全国舞蹈大赛中获奖,舆论与专业奖励的全面与及时在当今舞台非常罕见。舞剧《南京-1937》音乐的成功,是音乐服从舞蹈表演,升华舞蹈意境的成功,是艺术形式服从内容的成功,是管弦乐写法与流行音乐写法融会的成功;《牡丹仙子》没有使用电声与流行音乐技术,虽然还未拿奖,但它拥有《南京-1937》音乐同样的成功,它以旋律的优美与动人支撑整部舞剧,成为其半壁江山!值得注意的是,这部舞剧投资1百万左右,是今年花钱最少的一部音乐舞台剧。
多媒体方式“受宠”
今年的音乐戏剧舞台,采用多媒体手段已成为一种时尚。这些所谓的多媒体歌剧,主要是在舞台上使用了大纱幕兼做银幕,可放电影可打景片,用许多电影画面来补充连接整部歌剧。新疆歌舞剧院的音乐剧《冰山上的来客》,总政歌剧团民族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舞剧《南京-1937》,哈版民族歌剧《八女投江》,等等。
既然是新生事物,使用起来难免不出问题。《冰山上的来客》左中右三块纱幕同时打景片放电影,眼睛有点看不过来,而且左倾右斜,视觉效果不大美观且引用电影画面有时太长,舞台视听效果的衔接上欠考虑。看了半天电影又回来看戏,视听环境不相同,总感觉有些别扭。两版《八女投江》的电影画面都有用得嗦的地方。导演与舞美对多媒体手段的功能和用处并不完全清楚,常常弄巧反拙。多媒体的运用真是有得有失。相对而言,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舞剧《南京-1937》用得简洁,用得恰到好处一些。
多媒体音乐戏剧最大的问题是改变了舞台叙事的结构与方式,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可能是破坏故事的完整,戏剧的逻辑和音乐的统一。看来,问题不在于多媒体手段的本身,而在于使用是否恰当,水平高低如何。电台情歌篇3
【关键词】歌舞片;艺术形式;图像审美价值;大众文化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2-0133-02
一、视听盛宴:多种艺术形式的融合
歌舞片的重要特征就是融合了包括音乐、舞蹈、戏剧、电影在内的多种艺术形式。首先,音乐和舞蹈是歌舞片的灵魂,是歌舞片区别于其它类型电影的根本特征。在歌舞片中,即使是人物的对白和内心独白亦可以用歌来呈现,舞蹈更是跟随人物和剧情需要时刻穿插,歌舞元素的加入对于刻画人物性格、展示人物内心、推动情节发展和营造气氛等方面拥有重要的作用。比如在《雨中曲》中,唐的演艺生涯因为有声片的竞争而出现瓶颈,科斯莫、凯西与他经过彻夜长谈后豁然开朗,给他的事业生涯提出了扭转性的意见,即把之前已经成功的《决战骑士》改为歌舞片,此时正是凌晨一点,新的一天即将开始,三人喜极而唱跳,长达五分钟的“good morning……”段落音乐节奏轻快,又融入了包括踢踏舞、芭蕾舞等在内的多种舞蹈元素,相互配合,将三人此时豁然开朗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其次,歌舞片包含戏剧中的舞台艺术表现形式,尤其体现在早期歌舞片中。由于歌舞片的灵魂――歌曲和舞蹈多以舞台艺术呈现,歌舞片的制作从操作层面上很难摆脱舞台艺术形式,尤其是早期技术的局限性对创造力的束缚,导致早期歌舞片故事与歌舞脱节。比如早期的歌舞片《歌舞大王齐格飞》,故事与歌舞是分开呈现的,影片中所展示的歌舞并没有离开舞台,是类似于舞台纪录片式的表现,舞台从布景到人物着装都有浓厚的舞台痕迹。虽然歌舞片在发展过程中一直在试图使歌舞与现实生活自然结合,摆脱舞台痕迹,比如让演员跳出舞台局限随时随地在任何场景起舞,但仍摆脱不了其造成的与观众的距离感。究其原因,歌舞虽为日常表演艺术,但将歌舞融入日常生活的每个方面还是脱离观众的日常生活经验的,因此歌舞片不可能完全摆脱舞台,但歌舞片并不会因此而远离观众,因为它能带给观众超过其它电影类型的视听享受。
最后,歌舞片具备电影的基本特性,歌舞片从制作到发行离不开电影生产的任何一个环节。从表现手法来看,歌舞片的制作遵循基本的视听语言规范,就景别运用而言,歌舞片比如电影《西区故事》和《音乐之声》,开篇都运用大远景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环境。电影语言体系是有别于音乐和舞蹈的,后者以抒情性见长,前者则具有很强的叙事性,故事的加入使歌舞更加丰富。从发行来看,传统的舞台歌舞艺术是一次性的时间艺术,而作为电影的歌舞片则是可批量制作发行的多次性的时空艺术,艺术形态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正是因为歌舞片拥有电影的基本特性,才使歌舞得以更加丰富地在荧屏展现,这些艺术形式的有机结合共同组成了视听盛宴――歌舞片。
在歌舞片这个大范畴下,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等多种艺术表现样式不停地在向着适应对方的方向良性融合,我们看今天的歌舞片会明显感觉到,不论从音乐、舞蹈样式,还是从戏剧、电影特性来看,都是在整体和谐的基础上发挥着各家之长,实现最优化融合,共同为观众带来丰富的听盛宴。
二、似曾相识:歌舞片的观念与范式
歌舞片具备类型片的相似性。类型电影尤其是每一种类型的电影都有相似的故事框架、相似的视觉图谱、相似的人物类型……如歌舞片中的舞台、街道广场、歌舞明星……这种相似性,从表面上看,似乎缺少艺术的创新性和审美陌生感,这也许是某些电影理论家批评类型电影的一个理由。但是,这里其实存在着一个审美趣味和审美心理研究的误区。[1]事实证明,类型片非但不会使观众感到乏味,反而会通过培养观众的审美惯例来使观众在熟知的世界获得满足。比如在长期歌舞片的观影过程中,观众渐渐熟知歌舞片的基本特征,即多展现百老汇的童话故事和美丽传说、叙事与歌舞相结合、抒情表意性强、剧作简单清晰、结尾多为大团圆等等。观众在观看新的歌舞片的时候就会不自觉地与之前累积的观影经验形成对比,这种熟悉世界的可预见性可以大大地满足观众的审美期待,使观众在观影中得到期待满足。类型电影把种种相似的类型特征予以强化,观众的观影趣味被整合沉淀为审美趣味。当新的类型电影再度制作出来后,观众会去追忆那些曾经体验过的,像崇拜心中的图腾一样再次欣喜若狂地品味新的类型电影……说到底,预期是的源泉,类型电影鼓励在娱乐中的观众掌握和控制,并获得预期的满足。[2]
歌舞片具备类型电影的模式性和大众性。类型电影属于大众文化的范畴,首先电影具有商品属性,它的制作方式属于流水化的批量生产。类型电影从一诞生就以商品的形式出现,它从不忌讳自己的商品属性。作为文化产品,包括歌舞片在内的类型片极力开拓市场,通过交换自身审美价值来获取利润。电影不再是个体创造的产物,为了追求高产出,模式化的套路被注入电影的生产,类型片的制作完全遵循工业化生产的原则,从策划创意、资金筹措、制作生产到发行宣传,它都是作为标准的文化商品进入市场的,它遵循市场经济的商品化规则,以追求商业价值为目标。歌舞片的大众性还表现在它最大程度地迎合受众的审美趣味,通俗易懂,不追求故事的复杂性和人物性格的多元性,不追求先锋电影的实验性和晦涩性,在创作思想上追求与大众的交流性。比如在影片《西区故事》,把镜头对准生活在城市中下层的市井人物,西区是纽约的贫民窟集中地,那里有两个少年流氓集团。一个叫“火箭”,由白人组成,头目是里弗;一个叫“鲨鱼”,由波多黎各人组成,头头是贝尔纳尔多。两帮誓不两立,经常挑衅格斗,酿成流血事件,这部电影反映了与大众生活紧紧相关的移民问题。
除了相似性、模式性和大众性之外,歌舞片还符合类型电影的其它特性,比如二元性,类型片倾向于建立简单的二元世界,善与恶、浪漫与现实、真实与虚伪等对立范畴,二元的建构最容易满足人类的情感需求。在歌舞片中,这种二元对立主要表现在歌舞升平的美好与现实之间的对立,还表现在角色性格设置的二元对立,人物性格设计扁平。除了二元性之外,歌舞片还具有类型片的梦幻性。类型片由情节幻觉、情感幻觉、意识形态幻觉构成一个由浅入深的幻觉模式,它像一个蜘蛛网式地把观众粘在座椅上,给观众注入了致幻剂。它能让观众忘却现实,甚至把想象性的幻觉当做现实来看。[3]歌舞片是这些类型中梦幻性最强的,它通过华丽的舞姿、美妙的音乐、美轮美奂的场景给观众提供了一个心灵自由驰骋的海市蜃楼。
三、情感乌托邦:歌舞片的审美价值
从价值论的角度来分析,歌舞片之所以能一直活跃在荧屏,究其原因,它随着时展不停变化以满足观众的审美需要。早期的歌舞片如《爵士歌王》等,是随着电影技术的迅猛发展而出现的,这一时期正是默片向有声片的过渡时期,百老汇歌剧和戏剧艺术的发展也为歌舞片的诞生提供了前提,在这样的综合基础下,歌舞片诞生了,虽然只是对大型歌舞演出的记录式的呈现,但已经满足了处于经济大萧条时期的美国民众的身心,让他们暂时忘却现实的痛苦;进入20世纪40到50年代,歌舞片进入定型期,这一时期的歌舞片更注重内容与形式的结合,情节与歌舞的连接更加紧密,比如这一时期的影片《雨中曲》,就采用了双线叙事,明线是唐和凯西的爱情发展线,暗线是电影中歌舞片这一类型的革新,双线互相配合,使歌曲与情节连接紧密,与情节结合更紧密也是为了适应已经改变了的受众的审美趣味;50年代末歌舞片进入经典期,由于各项技术都比较成熟,歌舞片在形式上有了重大突破,加入了现代歌剧、现代戏剧和现代芭蕾舞等舞蹈形式,风格有了重大改变,另一方面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时期的歌舞片开始跳出歌舞升平的景象,增加了对现实的批判性,以提高歌舞片的深度。60年代后,歌舞片进入了一段萧条时期,由于审美趣味发生变化,观众将审美兴趣转移到战争片、政治片等反映社会现实的片子,由于歌舞片天生具有抒情性,对社会现实问题反映的深度有限,使歌舞片一度底靡,好在20世纪90年代重新复苏才使得这一电影类型没有被社会淘汰。仔细分析歌舞片的发展历程,会发现它的每一发展阶段都与受众息息相关,背离观众审美趣味就会对其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一般来说,人的需要有三个层次,即生存需要、享受需要和发展需要。从人的三种需求都可以萌发产生审美的需要。绝对排斥审美需要的生理基础是片面的,当然作为一种高层次的需要,审美主要是精神性的享受和发展需要。[4]价值是主客体之间关于需要与满足的一种特定关系,歌舞片符合受众的审美需求,受众能从歌舞片中得到有价值的需求,观众可以从海市蜃楼般的世界满足“乌托邦”式的爱情和事业双丰收的理想,歌舞片叙事部分的真实性和歌舞节目的抒情性所体现出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有机结合也满足了观众的审美趣味和需求。歌舞片呈现出一种张力,即现实与理想、实际冲突与完美解决的张力,这正是受众所需要的张力,这个张力也是歌舞片的生命力所在。
参考文献:
[1]沈国芳.观念与范式―类型电影研究[M].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12):15.
[2]沈国芳.观念与范式―类型电影研究[M].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12):16.电台情歌篇4
一、构建传奇故事
歌曲以抒情为主,所以通常情况下,歌手作为抒情主体而存在。而对经典的歌舞片和收视较好的电视节目而言,歌手同时作为叙事的主体而存在。而且,叙事角色扮演的好与坏直接决定歌手在节目中的成功与否。换言之,影片或节目所主推的歌手是否具有传奇故事成为作品或者节目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决定因素。
似乎对所有的文艺作品而言,“诗歌舞”三位一体皆可以视为它们的根本特性。“诗”意味着内涵,意味着故事;“歌”意味着“声音”;“舞”代表形态。意在言外,言有尽而意无穷。正如《毛诗序》在论诗时指出:“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①也正如《尚书·尧典》记载: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②这意味着,在欣赏文艺作品时,观众(读者)的享受是一种综合性的体验,它不但来自听觉、而且出自视觉,还来源自心灵。事实上,人们喜欢诗、歌、舞,并不局限于人们眼睛所见的图像和画面,耳朵所听到的音乐和声音,人们更喜欢背后所蕴含的故事。这藏于背后的东西,能够触及人的灵魂,带给人们更深层次的震撼。《马路天使》是袁牧之导演的电影,被誉为中国现代电影史上的经典作品。周璇饰演歌手小红是电影的主角之一。她演唱的《四季歌》、《天涯歌女》至今广为流传。整体而言,《马路天使》的成功源自两个重要的元素。其一是金嗓子周璇的美妙歌声。其二是她身上所承载着的苦难故事。小红因为能唱歌,被人收留以卖唱为生。她因歌声美妙长相清纯被恶人看中,于是在恋人小陈的帮助下四处逃亡。电影围绕小红展开了一系列跌宕起伏的故事。男主角小陈(赵丹饰)也是歌手——吹鼓手。小陈与小戏是隔壁邻居,他们的恋爱故事成为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故事片而言,叙事是它的主要特征,也是它留住观众的主要法宝。而在有声电影发展初期,声音无疑对观众有着前所未有的吸引力。于是“歌舞+歌手传奇”成为早期有声电影的典型模式。原因很简单,商人投资电影,利润是其核心追求之一,故此,制片方总是力图得到票房保障。一般而言,有两样东西可以帮助制片方实现盈利的愿望。一种是文学名著,因为名家名作的广泛知名度可以为电影提供良好的观众基础③。其二就是音乐与舞蹈。因此,可以看到,在世界有声电影发展初期,歌舞片和改编自文学作品的电影成为最发达的影片类型。但音乐舞蹈有其天然的缺陷,音乐舞蹈以抒情为主、自身的长度有限、叙事能力有限,如果没有故事情节加以串连,它们就是一粒粒散乱的珠子。杂乱无章的珠子越多,越扰乱观众的心绪。因此,如果要兼顾音乐(歌曲)舞蹈与情节,最好的办法就是构建歌手(舞者)的故事。又因为平淡无奇的情节会缺乏足够的吸引力,故该故事最好能够具有传奇色彩。于是“歌舞+歌手(舞者)传奇”成为通用的创作策略。《歌女红牡丹》、《爵士歌王》、《雨中乐飞扬》、《出水芙蓉》等影片的成功即得益于此,它们作为经典影片而载入史册。至今,歌舞片仍是重要的电影类型,歌手(舞者)仍是银幕上的常客。如讲述一名音乐天才的传奇故事的法国小说《歌剧魅影》(加斯通·勒鲁原著)先后在美国、法国、英国等国家改编成电影或歌剧,久映不衰。讲述广西民间歌手刘三姐的传奇故事的电影《刘三姐》(苏里导演)深受观众喜爱,获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音乐、最佳摄影等多种奖项。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音乐以更丰富的样式和形态存在于电影之中,音效成为专业以及行业领域。同时,因为歌手演唱以及歌手传奇在表现复杂的社会生活方面的局限,加上观众对歌唱形式的选择性等其他种种原因,纯粹的歌手题材电影日渐稀少,昔日大放异彩的歌手更多以酒吧演唱和无名歌手的方式游走于银幕。但与此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单纯的“歌”片有减少趋势,但“舞”片却有繁荣之势。如《跳出我天地》( Billy Elliot,Stephen Daldry导演)、《精舞门1》(宁财神编剧,傅华阳导演)、《舞出我人生1》(Set Up,Anne Fletcher 导演)、《舞动青春》(How She Move,Ian Iqbal Rashid导演)、《舞力对决1》(Street Dance,Max Giwa、Dania Pasquini导演)等影片都有着不错的票房和口啤,不少影片因为反响好而拍了续集。而且这一类电影的形式与内容还在不断地翻新。与歌手题材的影片相反,在这类电影中,舞蹈是影片的中心,歌曲、音乐成为背景。舞台也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人工木台,街头、广场、天台、河道、堂前屋后……似乎普天之下皆舞台。如果从创作策略或者叙事模式上看,舞片与歌片是基本相同的,即“舞者(歌手)+舞者(歌手)传奇”。不同的是,跳舞者的舞台更宽广,对社会和人生的表现力似乎也更强。
历史事实表明,电影成功地借鉴和运用了音乐元素,使自己获得了观众,赢得了市场。而反观近年来的音乐选秀节目,从某种意义上说,反过来是音乐节目有机地运用了电影的叙事手法,增添了自己的魅力。也可以如此立论:“歌曲+歌手传奇”更多地从银幕走上了舞台,从电影走向了电视节目中。
歌手走上舞台,献给观众歌声;观众因为听歌而熟悉歌手,再因为歌手而去听更多的歌。这是歌手的传统功能和观众对歌手的传统印象,也是歌手与观众互动的传统模式。换言之,歌手作为一个抒情的主体而存在。可是在近年来的音乐选秀节目里面,歌手同时也作为一个叙事主体而存在了。无论是《超级女声》还是《快乐男声》,关于“超女”、“快男”的故事成为了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节目的进行,电视台相当于同时播放出了一部部人物传记片:有李宇春传奇、张靓颖故事、张杰传、陈楚生成功之路等。曾经有一段时间,节目的制作团队几乎将歌手所潜藏的叙事功能发挥到了极致:晚上是整晚的歌手唱歌比赛。白天的各档节目中几乎都可见歌手的故事:歌手的训练活动、歌手比赛的花絮等。甚至是评委也变成了制作故事的高手,如杨二车娜姆,几乎她的每一次对歌手的点评都会在第二天都变成热门话题。堂堂的综合性电视台,差不多就要成为几个歌手的舞台。以致国家广电总局不得不痛下杀手,颁布限娱令,限制节目时间并限制节目内容。据说湖南卫视原本打算做一个“超级系列”的品牌节目,因此也不得不调整计划。观众惋惜,电视台痛惜。痛定思痛,整装重发,于是有了《快乐男声》。虽然节目名称变了,但节目制作团队显然不打算放弃歌手的叙事功能。于是有趣的事情出现了,曲终而不散,歌手在比赛结束之后,仍然经常出现在读者和观众而前。例如陈楚生,一个驻唱酒吧的草根,居然成为了“快乐男声”的全国总冠军,充满励志的传奇故事,使成千上万老百姓心潮澎湃,相信总有一天,青蛙变王子的奇迹也同样会在自己身上出现。后来,又传出陈楚生想要解约天娱公司,为了挽离这位王子,天娱提出超出人们想象的两千多万的天价解约费,一时街头巷尾议论纷纷,各种版本故事满城飞扬。
《超级女声》和《快乐男声》这两档节目依然在继续,只是超女李宇春和快男陈楚生似乎成为两座难以逾越的高峰。“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搁在沙滩上”的情景也迟迟没有出现。“挑战麦克风”、“花儿朵朵”等节目热闹喧嚣一阵之后,旋即沉寂。种种迹象表明,歌唱选秀似乎已到山穷水尽之处。不料,“中国好声音”与“我是歌手”先后出现,将全国人们的热情再度点燃。
乍一看,似乎是评委们拍桌子转椅子的新式点评吸引了观众。可细细分析,便知道,真正让看客们流连忘记返的正是歌手及评委们的故事。刘欢、那英、庾澄庆、杨坤有哪个不是歌坛大腕呢?俗话说,名师出高徒,是否真如此呢?在当今最为普及的电视及互联网传播平台上,人们迫不及待想见证这个流传已久的真理。或者可以说,人们资深音乐导师(评委)的兴趣甚至超过了年轻的参赛歌手们。换而言之,这档音乐选秀节日既是参赛歌手的比拼,同时也是音乐导师(评委)的比拼,这种赛制本身就是充满悬念的故事。
浙江卫视凭借《中国好声音》,气氛扎扎实实地风光了一回,号称省级卫视一哥的湖南卫视当然不甘居后。借助“我是歌手”的上演,芒果台重新夺回了省级电视台收视率第一的宝座。
有别于以前的歌唱选秀节目,《我是歌手》不是一个“造”星的平台,而变成了一个“秀”星的舞台。参赛的歌手均是成名已久的歌星,而且来自。林志炫、杨宗纬、羽泉、齐秦、齐豫、辛晓琪、彭佳慧、陈明等参赛歌手,足以让一群又一群的粉丝充满期待和盼望。这其中,还有人们一手捧红的超女尚雯婕、谭维维等。在现代传媒的大舞台下,明星的光芒不再象传统媒体时代那样持久和耀眼,他们也需要借助电视电影和互联网以获得更多的人气。观众终于可以在舞台上亲眼看到偶像们在重压之下的沉着冷静或者窘迫不安。人们终于可以看到娱乐八卦神秘面纱下面的明星们的本色。而同时,每期节目过后,每一个观众都可以成为一个讲故事的人,而不象以前,只复述八卦文字里的别人撰写的故事。甚至可以说,《我是歌手》把所有人都变成了演员,在现实中上演一部真人版的歌手传奇。
在叙事方面,电影与电视节目的相同之处在于,都是围绕歌手做文章,安排故事。故事的好坏决定着观众的多寡。其最大不同之处恐怕在于,在电影中,关于歌手的故事完全由编剧导演等影片的制作者来完成。而在电视节目里面,歌手的故事是由歌手、节目制作方以及观众等各方面的人员来共同完成。电视节目的互动性更强,变数更多。值得指出的是,歌手传奇有时并非创作者有意为之,或者说,现实生活本身充满了传奇,歌唱选秀节目只是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展现人间传奇的窗口。
二、寻找文化内蕴
关于文艺的起源,学界有多种说法。有文艺起源于劳动说。如鲁迅指出:我们祖先原始人,原是连话也不会说的,为了共同劳作,必需发表意见,才渐渐的练出复杂的声音来。假如那时大家抬木头,都觉得吃力了。其中有一个叫道“杭育杭育”,那么这就是创作;大家也要佩服,应用的,这就等于出版,倘若用什么记号留存了下来,这就是文学;他当然就是作家,也是文学家,是“杭育杭育”派。④这些劳动时发出的声音,实际上也可视为最初的音乐,最初的歌。换言之,文艺是为了缓解人们劳动时的劳累而产生的。也有人认为文艺起源于人们对自然界的模仿。如古希腊德谟克里特认为:在许多重要的事情上,我们是摹仿禽兽,作禽兽的小学生的。从蜘蛛我们学会了织布和缝补;从燕子学会了造房子;从天鹅和黄莺等歌唱的鸟学会了唱歌。⑤这种理论实际上还指出了文艺的一种功能,即带给人欢喜和愉悦。正如精神分析学说的重要理论家弗洛伊德所指出,现时的强烈经验唤起了作家对早年经验(通常是童年时代的经验)的记忆,现在,从这个记忆中产生了一个愿望,这个愿望又在作品中得到实现。作品本身展示出两种成分:最近的诱引场合和旧时的记忆。⑥也就是说,作品中包含着作者的经验和梦想。如果读者的经验、梦想与作者相似,则共鸣就产生了。对于对于歌曲、歌唱,同样如此。可以这样说,歌手之所以在电视节目和电影里广受欢迎,正是因为他们内含了上述种种意蕴。歌手并不仅仅是那个给观众奉献美妙歌声的个人,而成为一种底蕴深厚的文化符号和一种内蕴复杂而丰富的叙事意象。观众将歌手当成一面镜子,从中看到文化和历史,从中发现自己的影子和感知自己的命运。
从节目的命名看来,各大电视台的相关节目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节目名称即内涵丰富的意象,写意为主,虚实结合。如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和“快乐男声”,实的部分是“女声”、“男声”;虚的部分是“超级”和“快乐”。同时,“女声”、“男声”又分别与“女生”、“男生”谐音,让人不由自主地联想到美丽的少女和充满青春活力的少年。《花儿朵朵》(青海卫视)以花喻人。《星光大道》(中央电视台)让人仿佛看到一颗颗歌坛明星冉冉升起。《中国梦想秀》(浙江卫视)告诉观众这个节目既是个人表演,又是梦想展示。其他如东方卫视的《中国达人秀》,香港卫视、东方卫视的《中国偶像》等莫不如此。
尽管虚实结合是节目名称的重要特点,但其内容不能太实,不能如白菜大米般平常生活化;也不能太虚,不能完全高不可攀,不接地气。具体到歌手也如此。“超女”“快男”等节目中的歌手,都必须经过全国海选,层层选拔,晋级淘汰等环节。综合素质最佳者获得总冠军。这其中,专业评委、观众以及网民都可以投票,这意味着,歌手必须得到普遍的认可,方可晋级。换而言之,各阶层、各行业、各年龄阶段的人们都可以从歌手身上找到自己的喜欢的元素。
深入了解这些冠军级的歌手们,如2005年的超级女声总冠军李宇春,2007年的《快乐男声》总冠军陈楚生,2013年《我是歌手》第一名羽泉、第二名林志炫等。不难发现,他们身上有着复杂而深厚的内蕴。他们不仅仅代表着个人的音乐成就。从他们身上,可以看到一个时代的音乐诉求、审美观念、娱乐方式甚至产业形式。李宇春因为在超级女声中的优秀表现和巨大影响,多次成为《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可是她的形象几乎颠覆了人们以往的关于女歌星形象的所有印象,她居然是一种中性打扮,她似乎就是邻家那正在发育成长中的女孩。这一形象带给人们无尽的想象。我相信,在陈楚生没有参加快乐男声并成为全国总冠军之前,绝大多数老百姓都对他知之甚少。陈楚生在其原创歌曲《有没有人告诉你》里低声吟唱和反复询问:“看不见雪的冬天不夜的城市,我听见有人欢呼有人在哭泣……有没有人曾告诉你,我很在意,在意这座城市的距离”。对音乐的敏感和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使得这位来自海南的小伙子抓住了时代所赋与的机遇,由暗淡无光、默默无闻的青蛙,蜕变为光采照人,万人瞩目的王子。他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却在没有围墙的社会大学里通过实践不断地充实自己。他同时又是普普通通的千千万万的80后大军中的一分子。在他身上,凝聚着许多值得解读和诠释的东西。通过他,可以思考青少年的成长成才之路,可以思考国家和社会的教育。通过他,可以体味当代社会的文化价值观和审美观。
这些能够充当时代的主角的歌手充满传奇,他们如同谜一般,让人情不自禁想去探个究竟。相对于李宇春、陈楚生等这些成长中的歌手,羽泉、齐秦、辛晓琪等这些成名的歌手是一种更为复杂的叙事意象。他们生于1960年代或者1970年代,在当代社会中属于承上启下的一代,因此,他们身上承载的东西更多。
与电视节目相比,在歌舞类型的电影里,歌手的意象意味更加明显。在《马路天使》(袁牧之导演)中,歌女小红有着天使般的容貌、天使般的身影。可是在动乱的社会中,她因家境贫寒,而不得不寄人篱下,以卖唱为生。她受坏人欺凌,与人相爱却不能在一起,如同天使坠落凡间。在《修女也疯狂2》(Sister Act 2)中,歌手穿上修女服变成修女。社区教会学校的学生不服神父和修女的管教,却被假扮修女的歌手治得服服帖帖。修女与歌手,到底谁更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称号呢?改编自法国作家加斯通·勒鲁小说的电影《歌剧魅影》中,那个相貌丑陋的音乐天才提醒人们:现实生活总是充满遗憾,天才与丑角之间的界限并不如人们想象的那样鲜明。
歌手用歌声架起与听众之间的桥梁。听众循着音乐进一步走进歌手的故事。观众与歌手可能有出人意料的互动共鸣的深度与长度。可是,无论灯光多么璀璨、无论布景多么华丽,舞台总有闭幕之时,歌手总有谢幕之日,这一点,歌手与观众都必须懂得。
将有关歌手的电视节目和电影放在一起观看,再看看现实生活,让人不禁大发感慨:戏如人生,人生如戏。艺术源于现实而高于现实,它可以让观众感同身受,而同时又做到隔岸观火。让人从中看到经验与教训,而并不需要付实际的代价。艺术的精妙也在此了。
三、思索与追问
将“歌手”和音乐视为电影元素进行考察, 可以发现,不同时代不同的电影作品对它们的运用虽然不相同,但体现出一种整体的趋势,歌手在电影中的地位越来越弱,音乐以更多的形式出现在电影中。撇开纯粹的音乐剧,可以发现,歌手题材的作品越来越少。在经典作品方面,1930年代有《马路天使》,1960年代有《刘三姐》,1990年代有《霸王别姬》,进入21世纪以后,有《梅兰芳》。此外,人们想不起更多的影片。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是:1990年代以前,有大量影视歌曲随着影视作品的传播而在神州大地广泛传播,如《少林寺》、《西游记》、《铁道游击队》、《射雕英雄传》等影视作品中的歌曲至今仍在四处传唱。然而,进入21世纪以来,主题曲和插曲似乎成为一种可有可无的东西。即便是出现歌手,也多半是业余的,或者无名的。典型者如《高兴》(贾平凹原著,阿甘导演)等。与此同时,在有声电影中,音乐音响成为电影中越来越重要的元素。这种局面的形成,原因十分复杂。除开前文所提及的原因,此外的重要原因恐怕在于,电影(故事片)是以叙事为主的艺术样式,歌手因为其职业背景的原因,并不十分成为电影的主角。相比较而言,工人、农民、战士、学生、医生、教师、政治家、商人等更适合成为电影的主角,更适合塑造典型人物。他们能够更好地体现国家精神,引领社会风尚,能够更全面地反映社会现实生活。当代的歌舞电影、故事影片如何更好地利用“歌手”、“音乐”元素,更好地发挥它们的作用,值得深思。
不容置疑,歌手及歌曲在当代电影中处于相对隐身状态。在电视节目中,情况恰恰相反。如果要评选近10年里影响深远的电视节目,众多歌唱选秀类的节目肯定会名列前茅。且不说、《超级女声》、《快乐男声》、《中国好声音》、《我是歌手》等娱乐综艺节目是如何地让全民疯狂,单一个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简称“青歌赛”),就足以让人感觉瞠目结舌了。青歌赛于1984年举办第一届,此后每两年一届。至今已举办15届。它甚至被喻为中国歌唱家的摇篮。、宋祖英、毛阿敏、韦唯、阎维文、蔡国庆、满文军等著名歌唱家均曾在此项赛事上获奖。作为历史最为悠久,制度最为完善的歌唱赛事,在2012年居然停办。不论其原因如何,肯定值得深思。这是否意味着,在资讯异常发达,在手机、电脑、互联网等新兴的无处不在的现代传媒的冲击之下,青歌赛在某些方面也在进行调整和改变呢?但同时,作为部级的电视台,囿于身份,它不可能象省级电视台那样全面放开。如前文所分析的那样,“歌手+叙事”成为节目的创作策略。如何进行“叙事”的问题值得探讨。对歌唱类节目而言,过度叙事肯定会被认为是喧宾夺主。因为它毕竟不是“鲁豫有约”、“锵锵三人行”之类的谈话类节目,也不是“非诚勿扰”、“我们约会吧”之类的情感类节目,更不是“百家讲坛”之类的知识性节目。
值得一提的是,当前许多歌唱选秀都借鉴自外国节目。有人对此颇有微词,认为缺乏原创。笔者认为,文化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只要有用,就可以拿来。还有一个事实是,这些借鉴的节目并没有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说明节目制作方根据我国的国情进行了创造性的改造和改良。这其中体现着中国人的智慧。古外今来,文化并非凭空产生,都有一个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的过程,当今高度发达的科技极大地拉尽了国与国之间的距离,全球化的浪潮席卷而来,我们要充分这些前所未有资源,尽可能地发现一些先进的、优质的资源,更好地为国家的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对歌唱类节目而言,歌手作为舞台的主角不可更改,歌曲作为节目的核心不可动摇。然而,选何种类型的歌手放在舞台上,将歌手的哪些故事呈现给观众和读者,这其中大有文章可以作。从历史的经验看来,能够长时间地立于舞台的歌手应该能够体现出时代特色,不合时宜的歌手将会早早在舞台上淘汰。关于这一点,“伪娘”成一时现象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作为面向老百姓的电视节目,人气与热闹是节目持续下去的必要条件。但一档节目如果为了增加人气而去迎合俗气则最终会走向穷途末路。艺术和经典性应该成为一贯的追求。因此,歌手的故事应该是励志的故事,它带有传奇的意味,但肯定不是八卦的,不是桃色的。
《超级女声》、《快乐男声》主打青涩歌手。《我是歌手》中歌星登上舞台表演,他们甘降身段,接受评委和观众的点评。舞台还是同样的舞台,歌手已不再是以前的歌手。时代不断地发展变化,歌唱在节目,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适应时代的需要。对于歌手而言,他不单单是歌唱艺术家,同时也应该是文化承传者和道德担当者,在他身上,体现着时代精神和时代特色,只有这样的歌手,才能得到人们的认同,才能成为最有价值歌手。而这各式各样的选秀节目,相信也同时已经给电影提供了许多素材和灵感。当前、歌舞、电影、电视、互联网等艺术样式和媒介几乎呈伴生状态,如何将这些要素更好地结合,以创造出更好的文艺作品,值得所有文艺工作者和相关管理部门深入思考。
注释:
①②郭绍虞主编:《中国历代文论选(一卷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80页、第1页。
③参见陈伟华:《简论文学与电影之创建》,《文学评论》2012年第3期。
④鲁迅:《门外文谈》,《鲁迅杂文全集》,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732页。
⑤伍蠡甫等编:《西方文论选(上)》,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年版,第4-5页。
⑥[奥地利]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著,张唤民、陈伟奇译:《作家与白日梦》,《弗洛伊德论美文选》,知识出版社1987年版,第36页。电台情歌篇5
一、县级广播文艺节目在内容上要符合当地听众的口味。
在城市电台,每个系列台都有音乐节目,甚至一个系列台会安排几个音乐节目,都比较火,特别是以热线电话点歌、流行歌曲形式出现的节目。但是县级台却不能照搬城市台的做法。
在县城和乡镇,尤其在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电话的普及率不高,而能拥有并守着电话机听收音机的更少,热线点歌节目中的热线不热就不足为奇了。另外,虽然农村的青少年喜欢跟随港台流行音乐排行榜走,但大部分农民对那种内容的歌曲不感兴趣,他们还是喜欢当地民歌和传统的革命歌曲。辽宁省瓦房店电台就注意到这一点,创办了《金歌金曲》节目,专门播出那些广为流传的红色经典歌曲和辽南地区盛行的民歌。主持人把歌曲的背景资料介绍给听众,有兴趣的听众也可以通过电话唱一段。一些山区的老农民、海岛的老渔民说,这个节目他们喜欢听,这些老歌他们喜欢唱!瓦房店电台曾播出过本地作家以本地模范村干部为原型的拉场戏《过河》,同时播出剧中的主要演员谈感受的讲话录音,很受广大农民和乡村干部的好评。这种“小地方、小人物、小节目”正是县级广播节目的特色。
二、县级广播文艺节目在形式上要让当地听众喜闻乐见。
瓦房店是辽南影调戏的发祥地,当地中老年人对影调戏一往情深。瓦房店电台从有线覆盖时就把播放影调戏作为一
项经常性任务,以满足那部分听众的需要。他们开设的《地方文艺》节目先后制作、播出了《辽南戏苑一奇葩》《梨园之外绽新蕾》《家乡戏唱家乡人》《影调声声醉辽南》和《乡音声声总关情》等节目,在全国地(州、盟)广播文艺研究会均获过奖。对其他在本地也有一定收听群体的二人转、太平鼓等地方文艺品种,节目也都留有一定的播出时间。电台情歌篇6
口耳相传的古朴民风仍是当代民歌传承的坚实保障
在我国广大少数民族地区和“老、边、穷”地区,民歌传承仍然保留着口耳相传的传统模式。像内蒙古、青海、西藏等地区,放牧生活中的家庭传唱是民歌代代相传的坚实保障。孩子们从小就浸染在父母和大人的歌唱氛围中,自己也日夜练习,因而能够一辈子唱出好多或粗犷或优美或旋律跌宕起伏的民族歌曲。有的汉族地区也有民歌传唱之习俗,比如湖南张家界地区的哭嫁歌,在那里,不会唱歌是很尴尬的一件事情,尤其是等到女孩子长大以后,要出嫁了,那是要边哭边唱好几天的,倘若没有从小练就的民歌功底,那出嫁的时候哑口无言是很丢人的。而像广西和云南的一些少数民族地区,谈恋爱是要靠民歌来传达的,倘若一个青年男子不会唱歌,那是找不到情人的;倘若一位女青年不会唱歌,那再漂亮也是枉然的。因此,刘三姐会出现在广西壮族地区,是与壮族人民用民歌来表达思想与喜怒哀乐的传统习俗密切相关的,民歌就是他们“盛装思想的碗,夹起情感的筷子”。
在口耳相传的过程中,晚辈们可以密切观察长辈的发音方法,长辈也可以“一对一”地快速纠正晚辈的发音,因而这种传承模式是最为可靠与真实的,是最纯美的。同时,在向他人学习民歌歌词和演唱技巧的过程中,有些天赋颇高的人又能够创作一些新歌词,反映一些新生活、新情感,或者创造一些新旋律,为民歌歌词与腔调的时代化、多元化作出贡献。甚至一些作词家、作曲家都特别喜欢从传统民歌中汲取艺术养料,加工成灵感独具的艺术佳作。比如被尊为中国西部歌王的王洛宾创作的《在那遥远的地方》就是借鉴吸收哈萨克民歌风格,记录自己内心情爱经历的一首经典民歌。
然而,随着民族融合和市场经济的繁荣,一些民族地区的青少年不会说本民族语言,不会写本民族文字,也不大会唱本民族歌曲,有的甚至迷恋起流行歌曲,贬低世代相传的牧歌、山歌、渔歌、狩猎歌,这种境况于民歌的口耳相传而言是极为不利的,是应当高度警醒的,毕竟“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尤其在民歌领域更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电视、广播、杂志是当代民歌传承的重要阵地
正是由于民歌勾魂摄魄的艺术魅力,很多媒体对其宠爱有加。比如电视节目中播放民歌是其吸引民众的制胜法宝。包括中央电视台和很多地方台在内,很多栏目专情于宣扬民歌的艺术风采。比如中央电视台的《民歌?中国》栏目和《魅力12》栏目,就颇受娱乐大众的欢迎。其中,《民歌?中国》栏目是唯一以“中国原生态民歌”歌种版图概念,全景展示中国民歌的艺术节目,它为中国民歌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宣传契机和优异的展示平台;《魅力12》栏目虽为一档综艺娱乐栏目,但它在揭秘鲜为人知的原生态民族、民间、民俗文化时,也将民歌播唱开来,这对民歌的繁荣起着良好的促进效用。另外,像内蒙古卫视的《音乐部落》栏目、广西卫视的《唱山歌》栏目、上海卫视的《海上回音》栏目等优秀栏目都在积极推进民歌唱进千家万户的伟大事业。
广播在广告效应方面虽然不及电视,但在民歌的传承功绩方面并不逊色于电视。因为在一些特殊场合,比如劳动时、开车时是不能看电视的,但却可以听广播,而广播是声音“自由飞翔的天空”,没有优秀的声音,广播就无法生存,这其中就有民歌的汗马功劳。比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中国民歌榜》栏目是一档大型的民歌排行榜节目,它既有原汁原味的民歌传唱,又有新时代创作的新民歌,它一方面探索中国民歌的久远历程,另一方面又给传统民歌注入新的活力,是为老、中、青听众传送民歌的重要宣传阵地。
在一些专业的民歌研究者眼里,能够订阅两三本民歌杂志是很值得骄傲的事,因为杂志可以登载民歌歌词和曲谱,便于研究者或者演唱者积极还原其艺术风貌,而且在还原时,又能加进一些个人的演唱或表演特色,使其传唱具有继承与发展的双重意义。比如《广播歌选》杂志是由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主管、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办的部级音乐类核心期刊,自从1980年创刊至今,已经走过30余年的光辉历程,在这一本主要以原生态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宣传为主的期刊中,民歌是其“主力队员”,是其最为吸引人的地方之一。另外,还有一些音乐杂志也开辟了专门的民歌专栏,为民歌的发扬光大提供了绝好的机会。
民歌文化节、民歌赛是当代民歌传承的战略要地
民歌作为一种久享盛誉的信息载体,在对外宣传与文化传承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现在很多地方都对举办民歌文化节情有独钟,较为有名的当数广西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它在1993年创办之初叫做“广西国际民歌节”,1999年改名为“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它每年举办一次,在民歌节上,国内著名的艺术家、歌手以及外国艺术家联袂献艺,尤其是其《大地飞歌》栏目办得独具声色,为全国各地的民歌荟萃提供了绝好的良机。又如内蒙古察哈尔民歌文化节每年6月10日至9月30日都要举办一次,活动期间邀请区内外歌手(包括蒙古国的歌手)参加专业歌手和业余歌手大赛,赛后还刻制察哈尔民歌光盘,并选拔优秀人才,组建专业的民歌表演团队,这也可谓将民歌发扬光大的一项有益举措。
至于民歌赛则是更为普及的民歌艺术盛会,其中最为声势浩大的当数两年一度的中央电视台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自1984年举办至今已有14届,其民族唱法比赛可谓宣扬民歌的最好阵地,到2006年则增加了原生态唱法比赛,这同样是民歌传承的优秀阵地,对宣扬原始的民歌唱法具有划时代意义。而像2004年中央电视台《西部民歌电视大赛》栏目也获得了较大成功,其间有44个民族的1300余名歌手参加比赛,这对原生态民歌的传承与发扬具有一定的号召意义。此外,“中国民歌赛”、“中国南北民歌擂台赛”、“中国原生民歌大赛”、“中国西部民歌歌手邀请赛”等比赛活动也非常火爆,为民歌的崛起提供了许多展示平台。甚至是当前红极一时的红歌赛,其中也有大量的民歌演唱,这让很多革命年代的民歌重新焕发了勃勃生机,让它们回到了人民的艺术欣赏园地,勾起了人们无限美好的回忆。
网络阵地与影视插曲是当代民歌传承的生力军
随着信息传播方式的改变,现今网络阵地已经成为当代民歌传承的生力军。只要你打开音乐网页,就会发现,不管是百度mp3、搜搜音乐、狗狗音乐、qq音乐,还是九天音乐、九酷音乐等网站,都有民歌精选等类似栏目,可以让网友反复欣赏,尽情享受民歌呈献的艺术盛宴。很多网站不但可以听到民歌,看到歌手的演唱,而且能够下载歌词,这种多介质的传播方式对民歌传承而言是一大善举,它能让欣赏者从欣赏开始,一直步入迷恋的境地。一些地方政府或民间团体正是因为看到网络的力量,所以特意建立一个个民歌网站,对民歌进行专门的网上宣传。中国民歌网、山西民歌网、陕北民歌网、科尔沁民歌网等不同级别的网站都在宣扬民歌的道路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比如当你打开中国民歌网时,可以找到“了解民歌”、“民歌体裁”、“汉族民歌”、“少数民族民歌”、“民歌选介”、“民歌人物”、“民歌风情”等板块,让你陶醉其间、流连忘返。另外,当今的“三网合一”(电信网、有线电视网、计算机互联网)也为民歌开辟了崭新的阵地,比如手机铃声就是一种极好的民歌传播方式,每当电话响起,一曲悠扬的民歌铃声会让接听者或拨打者心旌摇荡,让周围的人对他刮目相看,觉得他特别高雅,这比起那些粗糙的流行歌曲或者嗲声嗲气的“笨蛋,来电话啦”确实要高雅很多倍。即使无人接听电话,打电话的人仍然不会生气,权当免费享受一次民歌盛宴好了。电台情歌篇7
3000人海选只选出了1个
民国时期的“好声音”选拔流程跟现在大体相似,最大的不同在于,当时的媒介不是电视台,而是广播电台。
民国时期,收听广播电台是主要的娱乐生活方式之一。为了迎合听众的口味,当时的广播电台喜欢播送一些轻松愉快的流行音乐。一天十几档栏目,总有几个固定时段是属于音乐的。这些音乐是怎么来的呢?有时候是播放现成的唱片,有时候是请大明星来上节目,还有的时候就是招聘一些没有名气但怀揣着明星梦的人在电台驻唱,边唱边播。
1941年,上海有一家广播电台就想招聘这样的驻唱歌手,它公布了招聘信息。
3000人报名参加了这次海选,初试只录取了300人;然后是残酷的300进10,复试中只留下了10个人;最后是决胜的10进1,只有1个女孩留了下来。这个幸运的女孩,名叫吴剑秋,被录取后改名吴莺音,在这家电台踏上了她的音乐之路。
“吴莺音在电台驻唱了4年,一直瞒着父母。她家里属于中产阶级,父亲是工程师,母亲是医生,女儿‘卖唱’在他们看来是不成体统的。后来吴莺音的母亲先察觉到了,但禁不住女儿的哀求,只好帮着隐瞒。谁知道,她父亲也是个音乐爱好者,无意间买了吴莺音的唱片,事情暴露。母亲知道女儿一心喜欢音乐,帮着劝解父亲,这场风波才平息。”电影史学家、中国流行歌曲史研究者赵士荟告诉记者。
吴莺音喜欢唱歌,天赋又好,很快就红了起来。她录制的第一张唱片叫做《我想忘了你》,是流行曲大师黎锦光的作品。这张唱片的销量甚至超过了当时歌坛最红的周璇和姚莉。1946年,她与百代唱片公司签约,成为该公司的台柱子歌星,被称为“鼻音皇后”。
上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广播电台是非常多的,光上海就有几十家,不仅没名气的人要通过它累积人气,有名气的人也要通过它增加自己的曝光率。比如,我们都知道的“金嗓子”周璇。
1932年,周璇进入了明月歌舞团,并以一首《民族之光》初露头角。1934年,她参加了《大晚报》举办的“广播歌星竞选”。
“竞选过程有点类似现在的大众评委投票。”赵士荟说:“先在报纸上和电台节目里消息,竞选过程从5月份开始,大概一个多月后截止。其间,歌手们在电台直播间里一字排开,听众通过电话现场点歌,然后把投票寄给报馆,报馆会每天刊登当天的投票数。竞选结束后,累积票数,得票最多的就是擂主。”
当年,那场比赛前三名的最终得票数分别是:第一名,白虹(明月社)9103票;第二名,周璇(新华社)蝴6票;第三名,汪曼杰(妙音团)8854票。周璇虽然只是第二名,但歌声却被媒体喻为“如金笛鸣”,也因此获得了“金嗓子”的称号。而获得第一名的白虹,也因此奠定了歌坛擂主的地位,获得了“播音歌后”的头衔。
1940年,“影坛巨子”周剑云组建影片公司,将白虹引入麾下,由她接连主演了四部影片,而且“每片必歌”,先后演唱了《无花果》的插曲《埋玉》、《孤岛春秋》插曲《春之舞曲》、《地老天荒》插曲《镜花水月》等,充分发挥了她的歌唱优势,她的歌声伴随着她出演的电影放映,到处流传。她一生之中,共灌制了一百多张唱片,歌声传遍了海内外。
成名的严华又发掘了姚莉
民国时期,“星探”这个词还没有出现,但这并不妨碍那些有慧眼的伯乐,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发掘到一颗闪耀的明星。
姚莉,是《玫瑰玫瑰我爱你》的原唱者。她自幼丧父,和哥哥、姐姐相依为命。哥哥姚敏在一家电影院当领票员,被电影里的插曲吸引,爱上了音乐。于是哥哥做伴奏,妹妹当歌手,两个人一起开始去电台唱歌。
有一次,姚莉去参加电台举办的慈善捐款点唱节目,周璇和严华也去了。听姚莉唱完一首后,严华称赞说:“这个小妹妹,唱得很不错啊!”然后就介绍她去了百代唱片公司,并为她编写了成名曲《卖相思》。
那一年,姚莉十六岁,因为《卖相思》红了,被上海滩著名的仙乐斯舞厅邀请去唱歌,薪水很高。她的哥哥姚敏也成为了著名的作曲大师。
星探的眼睛不仅关注美女,也关注着帅哥,严华正是帅哥中的代表人物。
1930年,黎锦晖带着明月歌舞团北上巡演,在天津演出时,后台来了一位小伙子,自称是团里姑娘严斐的哥哥。原来,他们一家定居在北平,十几岁时父母先后去世,兄妹四人只好各奔东西。严华是个歌迷,得知明月歌舞团有个叫严斐的女孩后,猜测可能是自己的妹妹,就立马找来了。
兄妹团聚后,严斐就拉着严华去找黎锦晖,想让严华也参加明月歌舞团。
严华的形象气质很不错,黎锦晖对他的第一印象很好,就叫严华唱一首歌听听,严华随口唱了一段,黎锦晖表示满意。就这样,严华成了歌舞团的台柱子,后因演唱《桃花江》,被誉为“桃花太子”。
茶社驻唱“歌后”王玉蓉
当下,不少歌手在成名之前都有酒吧驻唱的经历。眼见着“前人”走这条路红了起来,新人们也纷纷效仿。做驻唱歌手,一来可以锻炼舞台经验,二来也积累了人气。
其实,在民国时期,驻唱同样也是歌手成名的一种方式。只不过,那会还没有酒吧,她们驻唱的地方是茶社,在南京,就有一位驻唱走红的歌女,名叫王玉蓉。
南京市作家协会会员、“老南京”苏洪泉告诉记者,王玉蓉原名叫做王佩芬,是苏州人,生于1911年,15岁那年来到南京。“王玉蓉在夫子庙的群芳阁、天韵楼等茶社演唱,和她同一时期演唱的还有张翠红、王熙云、王熙春姐妹等人,都是当年秦难河畔名噪南北的女歌星。”苏洪泉说。
那时茶楼老板为了赚钱,实行挂牌点戏,观众点什么演员唱什么,王玉蓉技压群芳。师傅为了让她名声更响,在群芳阁组织了一次歌后比赛,那年王玉蓉19岁。结果,王玉蓉果然夺得“歌后”,成了“头牌”。
当了“歌后”自然风光,可是却给王玉蓉的生活带来了影响。那时,她为求上进,一边在茶社“驻唱”,一边偷偷地用本名王佩芬在南京京华中学读书。得了“歌后”之后,有人向经常涉足歌场的校长傅况麟告了密。校长闻讯大怒,以败坏学风为名,将王玉蓉开除。王玉蓉忧伤地离开了南京,却在北京闯出了一片天空,她拜京剧大家王瑶卿为师,星途大好。
民国女高音“四大花旦”
有的成名歌手走的是“科班”路。他们在专业艺术学校求学,甚至有留洋经历。记者到南京艺术学院采访时,就得知与该校颇有渊源的两位音乐家——黄友葵、喻宜萱位列民国女高音“四大花旦”。
黄友葵出身湖南湘潭前清翰林之家,从小跟着美籍教师学习钢琴,但1926年黄友葵考取南京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时,攻读的却是生物学专业。第二年,她转学苏州东吴大学,仍以生物为主修,并继续学习钢琴演奏。1930年黄友葵被指派赴美,在阿拉巴马州立大学专攻陶瓷图案设计,不过音乐系主任发现了她的音乐天赋,建议她改学音乐专业。1933年,黄友葵学成归国,东吴大学的音乐系就是她创办的。
黄友葵1936年参加了上海雅乐社举办的海顿清唱剧《创世纪》的演出,担任女高音独唱。被誉为“中国第一女高音”。黄友葵1958年从金陵女子文理学院调任南京艺术学院音乐系任教授、系主任,后担任过南京艺术学院副院长。1991年9月,82岁的黄友葵因病逝世。
同列民国女高音“四大花旦”的喻宜萱是南艺的校友,上世纪20年代末,曾在南京艺术学院的前身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学习音乐,大学毕业后她在中央大学音乐系任教,1935年赴美国继续深造。
“学院派”的喻宜萱在美国也参加过歌手选拔。一天,她从报纸上看到一则美国国家广播公司主办的青年歌唱家现场转播会招募演员的启事,便前去报名,经过考试取得演唱资格。演唱会举办那天,她身着靓丽的中国旗袍登台,面对上千听众,放声演唱中国民歌《紫竹调》、《凤阳花鼓》。
“跑马溜溜的山上,一朵溜溜的云,端端溜溜地照在康定溜溜的城……”这首为国人耳熟能详的中国民歌《康定情歌》与其他国家的九首民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定为世界十大经典民歌。而这首优美民歌的首唱者正是喻宜萱。
喻宜萱也有过出唱片的经历。1948年春,上海大中华唱片公司邀请喻宜萱录音灌制唱片,并在各地电台播放,《康定情歌》和《在那遥远的地方》、《小黄鹂鸟》、《牧羊姑娘》、《青春舞曲》等歌曲广泛流传,风靡一时。
民国时也有一些歌手的成名路是演而优则唱,这跟今天娱乐圈的出名途径也是相似的。
南京艺术学院研究生处处长陈建华早年编著的《民国音乐史年谱》中记载了“演而优则唱”的起源。1930年,联华影业公司拍摄了影片《野草闲花》,影片主题曲《寻兄词》由剧中丽莲的扮演者阮玲玉和黄云的扮演者金焰演唱。当时处于无声电影时代,为了配置这首歌曲,采用了蜡盘(唱片)发音的方法。在影片放映时,根据情节需要播放唱片。正是这部电影开了电影明星自演自唱电影歌曲的先河。
同样,一代巨星胡蝶也是“演而优则唱”。1935年10月,明星电影公司摄制的《夜来香》公映,片中主题曲《夜来香》便是由主人公卖花女的扮演者胡蝶演唱的。主题曲是影片主人公卖花女卖夜来香时所唱的歌,十分生活化,也充满了期待和忧伤,不过,很多人会把这首歌与上世纪30年代另一首流行于夜场的《夜来香》搞混,其实并不是同一首歌。
民国流行乐坛导师黎锦晖
“毛毛雨,下个不停,微微风,吹个不停……”这首《毛毛雨》是20世纪30年代留声机里播放次数最多的歌曲,它也是中国第一首流行歌曲,创作者是被称为“流行歌曲之父”的黎锦晖。如果时光穿越到今天“中国好声音”的舞台,黎锦晖一定是坐在“导师”椅上的那一位。周璇、聂耳、王人美、黎明晖……这些响当当的人物,都曾是他的“学员”。
黎锦晖最初创作儿童歌曲是受大哥黎锦熙的影响,创作歌曲推广白话文。如今老少都会唱的“小兔儿乖乖,把门儿开开”就是黎锦晖创作的儿歌《老虎叫门》。此后,他又为平民创作歌曲,并在1920年成立了“明月音乐会”。自此之后,“明月”二字就与他的音乐生涯相伴。
1927年,黎锦晖在上海创立了“中华歌舞专门学校”,这是中国近代音乐史上第一所专门训练歌舞人才的教育机构。学校原定招收120名学员,但报考那天前来应试者寥寥无几。当时很多人认为,到舞台上唱歌跳舞跟旧时的戏子没什么不同。最后招进来的学生只有40人,黎锦晖的长女黎明晖也在其中。因学校在上海举办了“中华歌舞大会”而声名鹊起。可因为当时政局动乱,办学被迫叫停。但黎锦晖心有不甘,又筹资建立了一所“美美女校”,钱蓁蓁、王人美这两个日后风靡一时的影星,便是在那时成了黎锦晖的学员。到了“中华歌舞团”(中国第一个歌舞团)时期,队伍里又多了黎莉莉、徐来(黎锦晖第二任妻子)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黎锦晖一跃成为“流行歌曲”之王,当时上海的百代、胜利、丽歌等大唱片公司,都以能约到黎锦晖的作品为荣。
不过,黎锦晖拥有绝世的音乐才华却没有商业头脑,在乱世之中,他创立的“明月歌剧社”几经浮沉,三起三落。值得一提的是,周璇和聂耳这两个颇具实力的学员是第二届明月社招生时被黎锦晖发现的。但因为舆论抨击黎锦晖的音乐是“靡靡之音”,明月社仍然没有逃脱最终解体的命运。电台情歌篇8
关键词 歌剧电影;《蝴蝶夫人》;超现实主义
一、歌剧与电影
歌剧是指“在舞台上表演,并有舞台布景和服饰的,以角色演唱为主导,以独立的、特定的音乐结构为推进剧情发展主要手段的戏剧音乐作品。”电影是指“根据人体的‘视觉暂留’这一科学原理,运用拍摄影像、记录声音等手段,以胶片为载体纪录现实事物,并通过放映,将所摄录的事物(连同其声音)在银幕上还原为极其逼真的活动影像,并以此表现、传达一定的内容与情感。”
从以上定义,我们可以看出电影和音乐剧并没有办法直接比较。电影是一种开放性的艺术形式,这种包容性使它丰富多彩的同时,也很容易使它失去“舍得”这种品质,而歌剧和脱胎于歌剧的音乐剧则更容易保持一种纯粹性。电影的优势在于天马行空。用影像展现无尽的可能性和神奇的阴差阳错。而歌剧是在程式化的框架内去固守和超越,音乐剧虽然灵活但也保持了程式化的前提。在这个意义上,歌剧和音乐剧更容易制造经典,而电影更容易出现开创性的作品。
歌剧与电影这两种艺术产品,在某些情况下,它们很自然地有共通点。两者都是从现存的艺术品中的元素加工或改良后诞生出来的通俗艺术形式。16世纪佛罗伦萨文人可能以为他们重造了古希腊戏剧,但是最终出来的是一个新品种――歌剧。电影的诞生是因为发明者把一系列的照片放在一起,制造成时空互动的幻觉。歌剧与电影经过了初期的发展继而踏进“发育期”的年代,艺术模式也经过了类似的极速同化与创新循环。可以说,因为歌剧电影是后来者,所以得尽快赶上比较根深蒂固的“歌剧”,耳的是为了争取更多观众的认同。许多的事情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那种气腔歌唱时无法用言语描述的美感,穿透每一个毛孔,直击心房,震撼灵魂。那些翱翔九霄云外的歌声会将电影本身染上华彩,使剧情更为精致,让每个观影者感觉到音符的脉冲,怦然心动。
二、歌剧电影
面对电影这种科技发展的产物,很多著名的导演和音乐大师,都尝试着把歌剧录制成电影。如卡拉扬,他可谓雄心勃勃,试图通过电影,拍摄出比表演实录片更剧情化的歌剧电影,来实现超越歌剧舞台单向角度限制的野心。笔者认为,歌剧电影是以电影技术为手段,通过画面、声音媒介,在特定的放映时间里。在银幕空间上再现歌剧作品来表情达意的综合性艺术活动。周杰配曾撰文论述,在歌剧电影中,不必追求非常完整的舞台背景和装潢,我们可以通过观看影片中场景角度和镜头的切换、画面的架构与演员表情的特写,来感受与舞台上的歌剧不同的诠释方式。歌剧电影的导演只需要详细地交代、讲述出整个故事的发展即可,他们主要侧重于通过运用电影的美学与技巧,体现剧情发展的张力、抽象音符的韵律,以及让演员做出必须区别于舞台表演式的歌唱动作,必须活跃起来,以适应电影观众的审美需要。只有合理地结合好歌剧与电影这两种艺术形式,才能拍摄出为大众所接受的歌剧电影。
但是,歌剧和电影绝对不是异质的。歌剧最初的确只囿于宫廷或贵族沙龙,18世纪中期以后,歌剧创作的重心开始从神话、英雄史诗向现实题材过渡。通俗化使歌剧和普通观众有了共鸣。正如周安平所说:“茶花女的无奈、卡门的放荡、图兰朵的傲慢、费加罗的诙谐,这些剧中的人物,又何尝不是现实生活中的你我?”这些经典的形象为电影提供了无数素材,让电影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之上。1927年。第一部有声电影《爵士歌王》问世,它是一部根据音乐剧改编的影片,自此,人们可以带着经典走天涯。
三、歌剧电影《蝴蝶夫人》
《蝴蝶夫人》取材自美国作家的同名小说,并由美国剧作家贝拉斯科改编成剧本,故事以20世纪初日本长崎为背景,美国海军军官平克顿经婚姻掮客介绍,娶了年仅15岁的日本艺妓巧巧桑(即蝴蝶夫人)为妻,但这位美国佬对此桩婚事则抱持游戏态度,新婚不久后即随舰队返回美国,而巧巧桑仍不改初衷,终日痴心等待,结果竟换来丈夫的恶意嫌弃。蝴蝶夫人以自杀的方式,结束这场婚姻悲剧。这是一部抒情性的悲剧,通过一个纯真、美丽的姑娘的悲惨命运,对自私自利、损人利己的资产阶级世界观进行了批判,传递了作者对真善美的孜孜渴求。
两幕歌剧《蝴蝶夫人》是普契尼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世界歌剧舞台上久演不衰的名作。普契尼出身音乐世家,一生从事歌剧创作,《绣花女》《托斯卡》《蝴蝶夫人》《西部女郎》是他的代表作,这四部作品都是女性题材的悲剧,音乐优雅、清晰,堪称歌剧经典。《蝴蝶夫人》在1904年2月17日初演于意大利米兰斯卡拉剧院,普契尼在音乐创作中直接采用了《江户日本桥》《越后狮子》《樱花》等日本民歌来刻画蝴蝶夫人的艺妓身份和天真的心理。这部66分钟的歌剧将现实主义、印象主义风格及意大利艺术风格元素完美糅合。
电影版《蝴蝶夫人》,是著名指挥卡拉扬率领维也纳爱乐乐团1974年拍摄的,由西班牙男高音多明戈出演平克顿、意大利女高音弗莱妮扮演蝴蝶夫人、路德维希饰演铃木,是极富代表性的歌剧电影。FrEderic Minerrand执导的《蝴蝶夫人》,抛弃了现场舞台录影的方式,全以电影手法实景拍摄。无论是音效、拍摄手法,以及灯光、人物演出皆属一流。卡拉扬指挥的维也纳爱乐音色浑厚张力十足,更增添了音乐的戏剧魅力。“仅用耳朵去听音乐是不够的,你还必须用眼睛去看。”正值盛年的多明戈富有激情的演唱、娴熟的演技,将一个神气十足、不拘小节的美国大兵演得活灵活现。弗莱妮的蝴蝶夫人细腻委婉、楚楚动人。《蝴蝶夫人》不但剧情曲折扣人,音乐更是美如天籁。
影片《蝴蝶夫人》以湖边略带悲伤的景色展开,芦苇群星星点点,一切显得灰白,简单的颜色烘托出奇妙的意境,奠定了整个影片的基调,也似乎预示了一个悲剧的开始。影片的诠释方式摆脱了歌剧舞台表演的狭隘空间,以开阔的方式将画面呈现于银幕之上,非常富有立体感和延伸感,音乐也因此获得了新的生命。
第一幕场景是19世纪末的日本长崎海港。美国海军上尉平克顿因为要在长崎停留数年之久,于是便想找一位日本妻子。由婚姻掮客夏普勒斯看定的巧巧桑作为临时夫人,也不过逢场作戏,聊以消遣。巧巧桑与平克顿草草结婚后,在夜幕低垂之时,在月光之下,俩人唱着甜蜜而又令人陶醉的二重唱《月白天青》“亲爱的,你的眼睛这样明亮,穿上这身洁白的衣裳,就像一支百合花。可爱的姑娘,我的热情为你而奔放。”巧巧桑柔声回答道:“我像一个美丽的女神,从天空中月亮里轻轻地走下来。我亲爱的,我愿和你一起飞到天堂。”女高音弗莱妮嗓音清澈透亮,富有浓厚的感染力,对声音的运用拿捏自如;处理高音段落犹如钻石般的闪亮。给人以强烈的震撼。而男高音 多明戈嗓音丰满华丽、坚强有力,以抒情性见长,充满情感和戏剧性的征服力。他塑造的平克顿,细腻准确,富于强烈的戏剧性和悲剧色彩。这一段二重唱,抒情隽永、浑然天成地传达着剧中情感。
第二幕在蝴蝶夫人家中。平克顿返美国3年,杳无消息,忠于爱情的蝴蝶夫人却不停地幻想着在一个晴朗的早晨,平克顿乘军舰归来的幸福时刻。她面对着大海,唱出了著名的咏叹调《啊,明朗的一天》。普契尼在这里运用了朗诵式的旋律,细致地刻画了蝴蝶夫人内心深处对幸福的向往。音乐近似说白,形象生动地揭示了蝴蝶夫人盼望丈夫回来的迫切心情。咏叹调的特征是富于歌唱性、长于抒发感情、有讲究的伴奏和特定的曲式。此外,咏叹调的篇幅较大,形式完整,作曲家们英雄有用武之地,还经常给演员留出自由驰骋的空间,让他们可以表现高难的演唱技巧,用于集中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蝴蝶夫人》中的咏叹调,柔软舒畅的音乐中略带忧伤,蝴蝶夫人在等待丈夫的归来,是迫切的等待,是不安的等待,是满怀希望的等待!音乐把蝴蝶夫人坚信平克顿会归来与她幸福重逢的心情,描写得细腻贴切,体现了普契尼这位歌剧音乐色彩大师的高超创作手法。
第三幕仍然是蝴蝶夫人家中。平克顿终于回来了。但却是回来抛弃苦苦等候他的蝴蝶夫人。平克顿,望着满地的花瓣,他内心受到了深深的谴责:“再见吧,安静的家,再见吧,曾经度过的时光。我忘不了那双忧郁的眼睛,她将永远出现在我的面前。多么羞耻,多么痛心,滚滚的热泪流不尽。再见吧,我此刻只有逃走!”平克顿匆匆走了。而蝴蝶夫人是个温柔、隐忍、专情又刚烈的女子,真情真意,整颗心都扑在平克顿身上,把婚姻看得很神圣很重要。她为爱可以不顾亲人的背弃,可以痴痴地等,可以拒绝诱惑,最后也可以“宁可怀着荣誉而死,决不受屈辱而生”结束自己的生命。演绎蝴蝶夫人弗莱妮的声音委婉悠长动听,很符合蝴蝶夫人的形象,歌声虽不大,但那股深情却深深传入了观众的心中。此时,女高音的音色纯净透明、清澈甜润,并注意对乐句布局的处理。吐字清晰、呼吸轻稳,细致入微地为剧中人物谱下最贴切的旋律。
歌剧电影《蝴蝶夫人》将意大利式的音乐紧密地与电影画面契合在一起,视听的完美结合牵动着观众的心。《蝴蝶夫人》这部影片并没有特别激烈热闹的场面,但轻轻的歌声与柔柔的音乐让忧伤与悲情压抑着人们的心;淡淡的影片色泽、人物情绪的跌宕通过歌声和音乐精妙地传递给观众。男女主角通过对剧中人物的深刻理解,塑造的艺术形象真实而深刻,具有典型的意大利风格。电台情歌篇9
说句心里话 (Words From My Heart) - 阎维文
词:石顺义
曲:士心
说句心里话我也想家
家中的老妈妈已是满头白发
说句那实在话我也有爱
常思念那个梦中的她
梦中的她
来来来来来既然来当兵
来来来就知责任大
你不扛枪我不杠枪
谁保卫咱妈妈谁来保卫她
谁来保卫她
说句心里话我也不傻
我懂得从军的路上风吹雨打
说句那实在话我也有情
人间的那个烟火把我养大
来来来来来话虽这样说
来来来有国才有家
你不站岗我不站岗
谁保卫咱祖国谁来保卫家
谁来保卫家
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
来来来来来来来来来
你不站岗我不站岗
谁保卫咱祖国谁来保卫家
谁来保卫家
2、歌手简介如下:
阎维文,1957年8月26日生于山西省平遥县,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国家一级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歌舞团男高音歌唱家。
1984年参加第一届青年电视歌手大奖赛。1990年获得全国影视十佳歌手。1996年参加央视元宵联欢晚会并表演小品《打工奇遇》。2009年推出《祖国在我心中》。2015年2月17日参加2015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并表演歌曲《强军战歌》。2016年6月,获得“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从艺历程:
1984年参加第一届青年电视歌手大奖赛 。同年推出歌曲《小白杨》。
1986年参加第一届青年电视歌手大奖赛获得专业组民族唱法三等奖。
1988年参加第三届青歌赛获得专业组民族唱法一等奖。
1996年2月和彭丽媛、宋祖英共同参加央视元宵联欢晚会并表演小品《打工奇遇》。
2001年1月参加公安部2001年春节晚会并演唱歌曲《大英雄》 。
2004年发行的民歌系列首张专辑《西域情歌》获得第二届“中国唱片金碟奖”。
2005年2月参加2005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 。
2006年1月参加2006央视联欢晚会彩排 。9月参加海峡月-中华情”双语中秋晚会并演唱歌曲《母亲》 。
2007年1月参加百花迎春——中国文学艺术界2008年春节大联欢”并与谭晶共同演唱《想亲亲》 。 7月发行专辑《战士情歌》 。
2009年推出《祖国在我心中》情歌系列专辑 。
2010年2月13日参加央视春节晚会 。
2013年1月参加亿万农民的笑声”全国农民春节晚会录制 。10月在北京举办个人演唱会 。
2014年4月参加“喝彩青奥、留念南京”音乐会 。10月参加凤凰卫视参加《鲁豫有约》节目录制 。
2015年2月14日在北京水立方参加2015大型文化盛典《魅力东方》文艺晚会 。2月18日,参加2015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表演歌曲《强军战歌》 。主演大型古装电影《冯梦龙传奇》 。
2017年1月27日,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阎维文、殷秀梅演唱歌曲《壮丽航程》。电台情歌篇10
打造特奥之歌
繁华,香港著名音乐人,曾任香港帕奇音乐制作公司艺术总监,为张学友、黎明等20多位歌手制作唱片。2004年,繁华随家在洛阳的妻子到洛阳探亲。洛阳一名重度智障残疾人杨博的妈妈慕名找到了繁华,当繁华了解了20岁的杨博虽然智力只有4岁,却在不懈地进行艺术训练和体育训练的经过后,被杨博母子直面人生的勇气深深感动了。经过对杨博的观察和了解繁华为杨博制定了一整套艺术学习、排练方察和计划,利用在洛阳的时间对杨博进行全面的艺术训练。当年,在全国第三届少儿才艺大赛上,杨博获残障组金奖;2005年,获得中日韩国际文化交流赛金奖。
2007年初,繁华得知杨博将参加在上海举办的世界特奥会时,繁华产生为他量身创作歌曲的念头。繁华说,生命的残缺无法逃避,当残缺的生命融入我们的社会时,我们要努力让他形成一种新的和谐。于是,繁华亲自作词作曲,创作出了《特奥之歌――祝你快乐》。2007年8月,在中央电视台“让关爱点燃希望”大型公益晚会上,杨博倾情演唱了这首歌曲。“何必为过去再分担忧愁,让我们把目光放在前头,既然所有的路都要不停地往下走,让我们用爱心说一句、用真心道一句――祝你快乐!”一曲唱完,当晚会主持人鞠萍牵着杨博的手向大家介绍这位来自洛阳的歌手是智力只相当于4岁儿童的智障患者,这首歌是专门为他谱写时,全场震惊。短暂沉默后,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
成立少儿艺术团
随着对杨博的艺术训练,繁华开始对内地尤其是中原地带的少儿艺术培训进行接触和了解。他发现,内地的孩子们有着非同寻常的艺术天分,但是,内地的艺术培训却存在着很多“误区”。有一回,一名家长带着自己的孩子找到了繁华,向他推荐说:“我的孩子已经考过钢琴十级了……”说完,便让孩子在钢琴上演奏了一曲钢琴十级的考级作品。听完了孩子的演奏,繁华让这个孩子随意地、即装地演奏一首儿歌或通俗歌曲,这位“小钢琴家”茫然地摇头说不会。像这样的例子繁华碰到好多次,这让繁华深为叹息。他感到内地很多家长和老师过分追求“技术”,而忽略了“艺术”。很多孩子由一开始的充满兴趣和期待,发展到失望和无奈,他们甚至从来没能体会到艺术应该带给他们的快乐和幸福。看着这些对艺术充满向往的孩子们,繁华开始策划成立一个少儿艺术团,将国外先进的艺术教育理念传递给中原的孩子们。
就在这时,河南电视台找到繁华请他为全省唯一的一个少儿节目《超级宝贝》栏目编写主题歌并聘请他担任该栏目的艺术指导。随着《超级宝贝》栏目主题歌《酷啦啦》的诞生,繁华少儿艺术团成立了。
打造少儿艺术精品
繁华少儿艺术团在中原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以少儿表演的形式全新演绎和延伸了中原文化的内酒,表演更加生动鲜活、自然亲切,贴切生活、翻新历史,延展传统,升华品质。所以,繁华少儿艺术团一经成立,莫独特的艺术训练风格迅速在河南省乃至全国掀起了一股又一股的“少儿艺术旋风”!河南电视台08少儿春节晚会《嘻嘻哈哈闹元宵》中的“开门红”的全新开场让全省观众亲情洋溢,年味十足,啧啧赞叹;“练字谣”、“北京胡同”、“花木兰”让所有观众回味沧桑历史,感慨万千,传统与现代文明的碰撞与延伸使每一个中华儿女思絮纷飞;河南电视台08年六一少儿晚会中的“红色经典”激起乡情无限,回想童年,甜美的追忆幸福无边;“冰雪作证”、“相信”更让多少人激动万分,泪水盈盈;“爱心飞翔”、“爱心世界”使全省少年儿童的心与四川地震灾区少儿同呼吸,心连心,共奋进;09年河南省迎春少儿歌舞晚会《欢乐祥和》主题曲“欢乐祥和”由繁华特别创作,欢快、热烈、激动人心;09年5月4日,大型少儿文艺汇演《童心璀璨,走进洛阳》精彩纷呈,“古韵”、“感恩的心”、“快乐童年”、“祖国颂”、“民族大联欢”、“美丽的心情”等等十二个大型节目个个令人难以忘怀,整个晚会高潮迭起,圆满成功;09年8月,由繁华亲自作词作曲并编排的歌舞短剧《相信》被2009CCTV全国青少年迎国庆大型文艺汇演“火炬颂”指定节目并荣获最佳编导奖。
及最佳节目奖……
一个个精品节目火爆全省,争相传学,“少儿艺术旋风”刮遍中原大地,“繁华少儿艺术团”迅速升腾为一个全省少儿艺术训练的领军团队!在一次次的排练演出活动中,一次次地向全省人民和全国人民张扬着现代中国少年的全面素质。当然,孩子也在滋滋地汲取着各种的文明养分,不断地调整、完善、充实着自己,逐渐成为一个个出色的榜样、鲜活的典范,从而影响、鼓励和促动着繁华少儿艺术精品和繁华少儿艺术团艺员素质的全面提升与发展。短短半年,“繁华少儿艺术团”已迅速发展为全省著名的少儿艺术基地,也确立了在同行中的大形象和好品牌。繁华少儿艺术团正以她绚丽多姿的风采和奋发进取的精神,向着新的高峰攀登!
桃李芬芳 硕果累累
短短的几年里,繁华少儿艺术团在繁华的精心培育下,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少儿艺术明星,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优异的成绩。
1、2007年,小歌手颛宇馨参加河南电视台《百年童声》少儿歌曲电视大赛,获少儿组金奖。
2、2007年,小歌手胡晓楠参加河南电视台《百年童声》少儿歌曲电视大赛,获少儿组铜奖。
3、2007年,小歌手颛宇罄、胡晓楠、周雨晴、张琪沂、史歌、归荣参加中央电视台少儿歌曲电视大褰,全部荣获“荧屏小歌手”奖。
4、2007年,小歌手颛宇罄、胡晓楠、周雨晴以及20名舞蹈小艺员参加中央电视台《让关爱点燃希望》大型晚会,与主持人鞠萍、濮存昕以及郭峰、蔡国庆、郭蓉等明星同台演出,节目“祝你快乐”引起极大反响,受到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和高度赞扬。
5、2007年,小歌手胡晓楠参加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音乐快递》节目,获周冠军奖。
6、2007年,小歌手王砚桐考入乌克兰哈尔科夫国立艺术大学声乐系。
7、2007年,小艺员王迪考入西安音乐学院钢琴系。
8、2007年,小艺员李双考入中国音乐学院民乐系二胡专业。
9、2007年,小艺员马述鉴考入武汉音乐学院民乐系竹笛专业附中。
10、2008年。承办了河南电视台08迎春晚会《嘻嘻哈哈闹元宵》,排练演出了舞蹈类、声乐类、器乐类、语言小品类等各种节目24个,得到了各级领导高度赞扬及观众的好评:
11、2008年,小艺员陈晋参加河南电视台《舞林星宝贝》少儿舞蹈电 视大赛,获金奖。
12、2008年,小艺员乔俊豪、段欣宇参加河南电视台《才艺星宝贝》少儿才艺电视大赛,获金奖。
13、2008年,承办了河南电视台六一晚会《我们在一起》,用短短的一个月时间排练演出了舞蹈类、声乐类、器乐类、语言小品类等各种节目8个,得到了出席晚会的“知心姐姐”卢勤以及各级领导的高度赞扬;
14、2008年,小歌手马蕊参加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音乐快递》节目,获周冠军奖。
15、2008年,小歌手颛宇馨、胡晓楠、周雨晴、陈晋、马蕊、段宇、宁鲁玉、孟雨以及50名舞蹈小艺员参加了河南电视台《超级宝贝奥运主题歌会》、《超级宝贝爱心主题歌会》、《超级宝贝红歌主题歌会》的演出录制。
16、2008年,小歌手马蕊参加中国优秀少儿才艺大赛,获声乐组金奖。
17、2008年,马蕊在胶片电影《好人宋三妹》中成功饰演宋三妹的女儿――秀秀。
18、2008年,小演员胡晓楠、马蕊、陈晋参加中央电视台《星光大道》艺术选拔,并取得优异成绩。
19、2008年。小演员马蕊参加中央电视台《音乐快递》,并取得优异成绩。
20、2008年,小演员陈晋参加专题片《飞翔》的拍摄,并担任主角。
21、2008年,小演员陈晋参加中央电视台《音乐快递》,并取得优异成绩。
22、2009年,小歌手高宇豪获得全国“非常梦想”青少年才艺大赛特等奖。
23、20Dg年,小歌手李彬源获得全国“非常梦想”青少年才艺大赛幼儿组声乐金奖。
24、2009年。小歌手邱梧桐获得全国“非常梦想”青少年才艺大赛少儿组声乐金奖。
25、2009年,小歌手胡晓楠获得全国“非常梦想”青少年才艺大赛少年组声乐金奖。
26、2009年。歌手李然获得全国“非常梦想”青少年才艺大赛青年组声乐金奖。
27、2009年,小歌手邱梧桐获得河南省第三届少儿才艺大赛少儿组声乐金奖。
28、2009年,小歌手胡晓楠获得河南省第三届少儿才艺大赛少年组声乐金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央芭蕾舞团儿童班怎么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