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词“一琴一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歌曲 一盏一明灭”是什么歌里的?


红楼韵事
都说红楼百味,每一次品读红楼,皆有不同的滋味,不同的心事。红楼女儿在四时如画的大观园里,演绎了太多美丽的故事。于纷繁世相中,最令我难忘、感动的,则是那个秋天,那个秋风秋雨的温情之夜。“是几时梦光接了梁鸿案。”这句话是宝玉跟黛玉说的。黛玉告诉宝玉:“谁知他竟真是个好人,我素日只当他藏奸。”黛玉这里的她,说的则是宝钗。黛玉在行酒令时无意说出了《西厢记》、《牡丹亭》里的诗句,宝钗非但没有说穿她,却在私下教导了一番,令黛玉深为感动。一株是大观园里艳冠群芳的牡丹,一株是风流灵逸的芙蓉。这两个女子,乃十二金钗之冠,令所有女子春风失色。可她们命里,却情系一个男子,故生了猜疑和间隙,有了隔阂与疏离。论才情与美貌,她们各自风流绝代。论性情,都说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而宝钗则随和大度,豁达识理。宝玉和黛玉,原是前世有因,今生初见便似远别重逢。他是赤瑕宫的神瑛侍者,她为三生石畔的绛珠仙草,他们的缘分则是木石姻缘。可大观园里,还有一位女子,她佩戴黄金锁,命里要和一位戴玉的公子相配,成就一段金玉良缘的佳话。原本宝黛同吃同住,两小无猜,自从来了个才貌非凡的宝姐姐,他们之间多了一些美丽的哀愁。其实黛玉于贾府中的地位,远胜过宝钗。她是贾母嫡亲的外孙女,初到贾府则被百般宠爱,为其配丸药,每月私下给她体己钱,各种待遇皆超过贾府的几位姑娘。林黛玉算是得意之人,尽管她始终认为自己的一草一木,皆是受惠于贾府。但贾府的人,对她从来不敢怠慢。城府之深的王熙凤,对黛玉亦是多几分怜爱,于宝钗却生忌惮之心。李纨对黛玉,亦是更多欣赏与赞美。宝钗素日不常与丫鬟玩笑,终日服食冷香丸,为人处世总是做到尽善尽美。而黛玉则心地单纯,随自己的性情与人相处,虽真挚,却难免得罪于人。这两个性情极致的女子,成了大观园里最美的风景,亦是怡红公子还不清的情债。黛玉对宝玉情根深种,素日里伤春悲秋,皆因女儿情思,不得消遣。她怨自己孤身伶仃,婚姻大事不得人做主,无数个不眠之夜,盼着有一日可以好梦成真。宝钗心志高远,曾写词,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她心意则是深入后宫,三千佳丽宠冠一身。于宝玉,并无多少儿女情意,奈何进宫之事搁浅,亦只好随波逐流。她们一同在大观园里吟诗写句,赏花煮茗,游园嬉戏。倘若没有那段金玉良缘之说,这两位才情、悟性最高的女子,会成为高山流水的知音。黛玉虽知宝玉对她的心意,但宝钗的存在,始终令她心生惶恐。她们之间,亦是彼此钦佩和赏慕,多年来,到底隔了一程山水的距离。直道那个寥落清冷的秋日,两个高傲寂寞的女子,一番深情对话,方心灵相通,真情相待。我亦被她们那皎洁如明月的心意打动,深感肺腑。黛玉犯了咳疾,宝钗探望,谈及黛玉的病症,觉得她的身子用上等燕窝配上冰糖,更好调养。“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心里藏奸。从前日你说看杂书不好,又劝我那些好话,竟大感激你。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误到如今。细细算来,我母亲去世的早,又无姊妹兄弟,我长了今年十五岁,竟没一个人像你前日的话教导我……”黛玉对宝钗的一番真挚之语,为真情流露,令人感动。多年来,她们之间的冷落和疏离,瞬间烟消云散。此后,她们成了推心置腹的姐妹,彼此惺惺相惜。宝钗说:“你放心,我在这里一日,我就与你消遣一日。”这样一句平淡简单的话,好似对她的承诺,足以温暖黛玉孤寂的心怀。宝钗走时,黛玉不舍道:“晚上再来和我说句话儿。”可是天公不作美,日落时分,便淅淅沥沥,下起秋雨。昏沉的夜,兼着那雨滴竹梢,更觉凄凉。黛玉知宝钗不能来,后读诗书,心中感慨,拟《春江花月夜》之格,写下《秋窗风雨夕》。本该是一个充满温情的秋夜,倘若宝钗再去潇湘馆,她们之间,可以再亲近一些。然而一场秋风秋雨,散去了她们的约定。或许人生就是如此,需要留白。况她们都是冰雪聪明之女子,一次交心的对话,可抵往日一切恩怨。宝钗在蘅芜院里,看着窗外秋雨,亦心念着黛玉。当晚使唤了婆子去潇湘馆送燕窝,令配了一包洁粉梅片雪花洋糖。黛玉对宝钗心存感念,又给了几百钱与蘅芜院的婆子打酒。黛玉和宝钗的情意,从此和别人不同。黛玉喊宝钗的妹妹宝琴直唤妹妹,认宝钗的母亲为母亲。亦有了宝玉之句,是几时孟光接了梁鸿案?黛玉对宝钗说:“东西是小,难得你多情如此!”黛玉是真的从心底感激宝钗,认她作大观园里的知音。只是,再温暖的记忆,亦会随了时光慢慢冷却。有一天,风刀霜剑真的来了,过往的温情不在。宝钗是第一个辞别大观园的人,留下黛玉,连说句知心话的人都没有。那个清冷的中秋,黛玉和湘云在凹晶馆联句,已经寻不到宝钗的身影。当年一起结诗社,行酒令,于春光下采花,放风筝,妙不可言。到后来,剩下她们,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宝钗是个清醒之人,深晓盛极而衰,祸福相随的道理。黛玉亦懂,只是她寄人篱下,孤身一人,又能去往哪里?只好随着贾府,一起沉浮,死生相共。世间种种,皆有前因,她们的误会,亦从此消减。黛玉不怪宝钗,她深知她们的命运,皆不由主。她亦无法埋怨宝玉,她所欠的,不过是一生的眼泪。泪尽了,便绝尘而去,于人间,到底爱过一场,亦有过许多温暖感动的记忆。来来去去,此一生,不过风烟里。她们都有自己的宿命,别无选择。一个是玉带林中挂,一个是金簪雪里埋。
2021-04-25 14:22:13
回应
渡口归人
“让我与你握别,再轻轻抽出我的手,知道思念从此生根, 浮云白日山川庄严温柔。 让我与你握别,再轻轻抽出我的手,年华从此停顿,热泪在心中汇成河流。是那样万般无奈的凝视,渡口旁找不到一朵可以相送的花。就把祝福别在襟上吧,而明日,明日又隔天涯。”多年前,读过席慕蓉这首《渡口》,便心生喜爱,只觉人世间的相逢与离别,是那般的温柔美丽。时间的渡口,有相遇,亦有分别。这一生,仿佛都在等待中度过,等候一朵寂寞的花开,等候一场无声的烟雨,等候一个永不归来的人。李义山有诗吟:“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人生故事,仿佛都是在聚时开始,散时结束。有些人,转身就是一生,你知道等待未必会有结果。但依旧守着离别的渡口,秋水望穿,依依难舍。直到时光倦了,岁月老去,过往的故事,在漫漫风尘中,已经模糊不清,渡口的船只,始终送往迎来,不肯停歇。女儿国国王送别了唐僧,那顾盼含情,眷恋不舍的眼神,令万物亦为之动容。她用倾城之色,托国之富,亦挽不回唐僧西去灵山的决心。唐僧自从拜别大唐,一路上被无数女子青睐,唯独女儿国国王,让他动了凡心,生了怜爱。若非蝎子精的出现,以唐僧的道行,未必可以抵得住女儿国国王的温情软语,绝代风姿。只是命运早在开始便已写好,女王的深情厚爱亦更改不了结局。才女杨洁有词吟:“人间事常难遂人,且看明月又有几回圆。远去矣,远去矣,从今后梦萦魂牵。”唐僧策马而去时,那眼神分明是心痛难舍,但为了承诺,为了信仰,他唯有割情断爱。他说,假如有来生,来生再续前缘,可他已成佛,免去世道轮回之苦。这世上唯留女儿国国王,为了一句虚无的诺言,耗费一生的时光,等待一个决绝的背影。她的爱,深情亦无私,不问对错,不问苦乐,江山万里恍若尘埃,不及她眼中一见倾心的男子。林黛玉为了此生命定的男子,来到大观园,孤守潇湘馆。她认宝玉作红尘知己,交付真心,为他情根深种,不能自持。宝玉亦视她为知音,多少情肠只为她一人倾诉。谁知出现一个才貌双全的薛宝钗,有一段金玉良缘之说,惊扰了她的痴梦。对自己不能做主的爱情,黛玉唯有等待。多少个秋风秋雨的夜晚,只有潇湘馆的几竿修竹,还有情同姐妹的紫鹃知她心意,伴她花季年华。她以为,一段真心相恋的爱情,会有一个美好的结局。竟不知,所有的等待皆付之流水,木石姻缘,只是一个美丽的传说。黛玉似乎知晓自己的结局,她的爱情,随着那场春天的落花,一起埋葬。“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明知等待无望,她终究没有吝啬自己的情感,为他倾付所有,最后以死来表白对爱的坚贞。没有谁辜负谁,只是他们错生了时代,又或者他们今生的缘分只有那么多,尽时终会了。有些等待,无论耗费多少青春,都是值得。小龙女为了让杨过割下对她的牵挂,不惜跳下断肠崖,并有意许下十六年的约定。她以为时间可以消磨他的爱恋,可十六年后,杨过到底还是纵身跳下山崖,与她谷底重逢。他说,可见还是情深为好。倘若经不起岁月的煎熬,杨过纵算履行约定,十六年后来到断肠崖,对着小龙女留下的字碑,痛哭一番,伤心离去。此后,他在人间江湖漂泊,生死无依;她于崖下悲伤等候,孤独终老。人间亦少了一对神仙眷侣,世上再无小龙女和杨过。当年,张爱玲亦是跋山涉水,乘船去温州探望流亡时的胡兰成。可胡兰成是个荡子,多情却薄情,纵是逃亡在外,亦有佳人相伴。在湖北,他有小周;于温州,他有秀美。张爱玲对他一片真心,留恋依惜,他始终一般情态,令人悲伤。后来胡兰成在《今生今世》写道。“第二天下雨,送爱玲上船。数日后接她从上海来信说:‘那天船将开时,你回岸上去了,我一人雨中撑伞在船舷边,对着滔滔黄浪,伫立涕泣久之。’”我读罢亦是为她心痛不已,但始终是旁观者,无能为力。爱玲之情深,如天地浩荡,悠悠不尽,偏生她遇见胡兰成这样多情的浪子。他许她岁月静好,现世安稳,却又对别的女子许下海誓山盟。她说愿为他尘埃里开出花朵,假使离开他,此一生,亦不会再爱别人,只是枯萎了。她是民国世界的临水看花人,抑或者仅仅只是个平凡的女子。守着人生的渡口,等待那个乱世里的荡子,盼着他能够回头,为她俯首称臣。可他到底不依,他这一生,江海飘荡,在许多渡口短暂停留,终究只是过客。后来,她亦没有凋谢,只是掩上心门,离群索居,孤独遗世,再不为谁侯到天明。人生有情,到后来,都成了过往,多少等待,淹没在纷芜的岁月中,不为人知。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个渡口,在那里送别,亦在那里重逢。在错误的时间里,遇到那个正确的人,亦属不幸。你痴守在渡口,迟迟不肯离去,却不知,他已经披星戴月,登上别人的客船。世间就是这么多的擦肩,才生了许多无法填补的遗憾。人生亦因了残缺,而有了那么多悲欢离合的美丽。岁月无心,总是在你悄然离去时,方知珍惜。看着那么多的人像尘埃一样来来去去,竟不知,此生的归宿究竟在哪里。春雨还在下,窗外已是落红成阵。我的渡口,早已是苔痕斑驳,那叶孤舟,搁浅多年,习惯了人间寂寞。人生最洒脱,最无趣的,或许就如我这样,已无可去之处,亦无可等之人。
2021-04-25 14:29:03
回应
廊桥遗梦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喜欢卞之琳的《断章》,无须缘由,只是喜欢。这首诗,几乎在每个人的青春年华里,皆停留过那么一个瞬间。读过的人,无不喜欢,无不深刻。虽只是短短的几行字,却精致隽永,耐人寻味。桥上、风景、楼上、明月、窗子,不过是简洁的物象,被写成了诗,给人深远的意境,无尽的美感。人的一生,总是在不断地行走,穿过四时风景,转过岁月迁徙。每个人,都在寻找自己的归宿,等待自己的缘分。古人云: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浮生如梦,人海苍茫,一个平凡的你,一个平凡的我,如何才可以平凡地相遇。纵算是萍水相逢,也不知道要修炼多少年,才有如此果报。每一天,都有匆匆擦肩的过客,今日别人是你的风景,明日你又装饰了别人的梦。多少人,可以将平淡简单的生活,笃守得情深意长?有情人生,无情岁月,那一朝一夕的日子,一来一去的离合,都需要自身亲历。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世间风景万千,是为了给懂得欣赏的人,以最美的想象。如果说风景是用来装饰红尘,那么坐落在风景中的人,又何曾不是为了陪衬风景。风景年年相似,看风景的人,却岁岁不同。人生存于世间,亦不过是用来应景,用来装点的。世间万物,有其自身的规律与原则。时令徙转,朝代更替,无不是相互依存。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在努力充当自己的角色。人是万物灵长,在红尘这个偌大的舞台上,亦免不了逢场作戏。既是戏,又何必过于认真,何须计较一时的得失哀乐,起落浮沉。人世许多风景,看过便遗忘,唯有带着情感,方铭心刻骨。那个站在桥上的人,也许是浪迹江湖,远行归来的游子。他看着垂柳画船,碧湖烟波,回首数年来的漂泊过往,只觉沧海桑田。他期待在这梦里水乡,在这杏花烟雨的江南,择一处老宅,和一位红颜,从此过上平淡安稳的生活。风雨归来的他,自有一种落落风采。伫立于桥上看风景,早已落进风景里,又成了别人眼中的风景。这个春天,有人将高楼望断,是为了等待远方的归人,又或者只是单纯地在楼台,看这如画江南的明媚春光。那位站在桥头的游子,就这样不经意地走进她的镜中,甚至住进了她的心里,再也驱走不开。桥上的游子,将所有深情,给了风景。而楼上的佳人,却将无限厚意,给了这个看风景的过客。他们之间,原本没有任何交集,却又这样莫名地走进那幅叫风景的画中。他们终究不能走在一起,不能携手相看。都说落花有意,流水无心,这人生,有太多的缘分,都是在无意中错过的。或许连我们都不知道,究竟是风景无情,还是人无情。春风荡漾,摇曳生姿,如此美好的景致,两个多情的人,却在相同的时间里错过。人世间的情爱,有太多戏剧性的场景,亦有太多难以言说的无奈。有些人,日夜厮守,却形同陌路。有些人,只匆匆的一个眼眸,便刻骨铭心。桥头的人,感叹于风物的多情,满足了他爱好天然的心愿。而楼上的人,却为自己的情意,换不来一次回首,心生淡淡的遗憾。世事虽无常,却始终公平,岁月给过你的伤害,会以美丽偿还。白天的风景,已消散在流逝的时光里。月色如水,又现另一番迷人的风光。烟水画桥,柳岸古船,消融在淡淡的月光中,那般淡雅轻柔,迷蒙缥缈。 这一弯明月,回报了桥上看风景人的那一段深情。而桥上的人,又该以何种方式来报答,楼上佳人的惊鸿一瞥?唯有走进她的梦中,在她的梦里,做一次短暂的停留,不负她的一往情深。但明月会西沉,梦会醒转,装饰也终究只是装饰。当霞光映窗的晨晓来临,眼前的幻境都会在顷刻间消失。那临窗看景的人,对镜梳妆的人,又会滋生怎样的心情?一切都无须刻意,一切皆有因果。只是在卞之琳含蓄深沉的诗句背后,自有其不可言说的况味。看是简洁的几行字,却道尽衷肠。芸芸众生都在看风景,又都是风景中的人,我们也不过是在彼此装饰,彼此陪衬而已。诗经云:“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幸福不需要用青春来做赌注,我们要做到的,只是等待轮回。就像春与秋的交替,山和水的偎依,无须诺言,却不离不舍。又或许该明白,这世间没有永远的相随,再美的花事,也会有谢幕的一天。无论是否愿意,我们都只是一道风景,在人间烟火里,做着忘我的沉迷。一首《断章》,明明写情,却看不到一个情字。闻一多先生曾经夸卞之琳在年轻人中间,不爱写情诗,卞之琳自己亦说怕写私生活。每个人表达情感的方式不同,有人矜持含蓄,有人洒脱奔放。那时候,卞之琳深爱的女子,叫张充和。但他只是张充和石榴裙下众多草木中的一棵,他的深情,换来的是她的冷淡与疏离。张充和是卞之琳至爱的风景,但她却装饰了别人的梦。人生的缘分,如同一滴朝露,一朵流云,总是稍纵即逝。张充和不过是卞之琳生命里的雪泥鸿爪,留下几点痕迹而已,她给不起他要的地久天长。情感从来都不是债,所以没有相欠,也不必偿还。有缘相聚,彼此珍惜;无缘相守,就微笑别离。“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桥下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细细咀嚼,依旧是意味无穷。坐于风景之中,走出时间之外,你还是你,我还是我。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
2021-04-25 14:32:05
回应
戏子人生
“请不要相信我的美丽,也不要相信我的爱情。在涂满了油彩的面容之下,我有的是颗戏子的心。所以,请千万不要,不要把我的悲哀当真,也别随着我的表演心碎。亲爱的朋友,今生今世,我只是个戏子,永远在别人的故事里流着自己的泪。”人间是一个繁华而又萧索的大舞台,而我们都是这个舞台上的戏子,扮演着自己的角色。这不是嘲讽,亦不是消极,倘若没有纷呈世相,百态人生,那么凡尘的一切将索然无味。人来到世间,不过是为了应景,为了完成安排好的那出戏。哪怕是大自然的草木尘石,亦要为装扮山河而履行它们的使命。既已降落人间,我们都当义不容辞地走下去,无悔于今世。年轻的时候,只觉得光阴是用来浪费的。走过一段岁月,蓦然回首,才知道青春被枉自蹉跎。原本井然有序的日子,被无数心情和故事打乱,那些零散的残局,还是需要自己来收拾。人说,我们在这世上,每一天都戴着面具生活,时间久了,几乎都辨认不出真实的自己。戴着面具,并不意味就是虚伪,只是为了演好角色,融入人流,顺应自然。处身于不同场景,必定要用不同的外表,不同的心性,来装饰自己。而那时的你,亦会流露出不同的感情与不同的气质。一个真正懂得生活的人,不会计较自己扮演了什么角色,是否悲多喜少,而是平和处世,自我宽解。真正的戏子亦是如此,涂上油彩,穿上戏服,生、旦、净、丑不过是角色。他们要做的,是如何按照剧本热忱地演下去。从花开到花落,由出生到老死,历经的春花秋月,聚散离合,与人间故事别无两样。也许太过逼真,所以许多人,都曾一度迷恋过席慕蓉的《戏子》。直到现在,人们依旧乐此不疲地把人生当做一场戏,我们既是那个看戏的人,亦是那个演戏的人。所以时常会把一场假戏,生生做了真,如痴如醉地沉进去,演尽悲欢。又会把一场真戏,糊涂地弄了假,以为自己是旁观者,就那样白白地耗损了华年。席慕蓉笔下的戏子,流露出太多的无奈与沧桑。她用简洁却深刻的语言,道出了一个戏子不可言说的悲哀,读罢让人神伤。原来我们看到的红墙碧瓦,锦衣玉食,都只是一种繁华的背景。而才子佳人那段生死相依的爱情,亦是剧本里安排好的情节。台上瞬间的演绎,台下已是十年尘梦,此处雪域荒原,彼处莺飞草长。当我们投入进去,和戏中人同悲喜之时,竟发觉只是一场梦境。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灯火落幕,戏剧散场时,那种离别的情绪只能独自品尝。戏子卸下了精心涂抹的粉彩,看着镜中素净的自己,失去了鲜花和掌声,任由无边的寂寞纷纷来袭。也许是在台上演绎了太久,在剧中沉沦太深,浓妆艳粉遮掩了往日的纯洁。习惯了隐藏真实的自己,到后来,别人渐次忘记你的名姓,而记得的永远只是台下的那个戏子。戏子的人生因为戏而完美,亦因了戏而残缺。台下的看客,离开戏院,走进凡尘,亦难免心生淡淡失落。你的心,还停留在那场意犹未尽的戏里。面对尘世间弥漫的烟火气息,一时间无法从容相对。一个成功的戏子,他的魅力,就是让看客彻底忘记他的前世今生,只铭记他台上的容颜与角色。你会不经意为之沉迷,用明净的目光,去相信戏子华丽的完美。行走在车水马龙的街道,会发觉,我们在世俗的舞台上,和台上的戏子没有区别。与人相处之时,我们以微笑相待,隐藏内心的酸楚和悲伤。独处时才能看到真实的自我,一个人的山水,一个的聚散。台上花团锦簇,无限风光,到了台下皆成了云烟过眼。我们能留下的,抓住的,又是些什么?丢失的时光,已一去不复返,散落的记忆,亦无从寻找。总有些什么,可以成为永恒,能够维系一生,某个灿烂的场景,或是某个精彩的篇章。人说戏子无情,是因为他们总是更换着不同的面具,煞有介事地扮演别人的美丽。岂不知,任凭他们如何演绎,终究也是不合时宜,终究是为他人作嫁衣。纵算是戏子,也可以把别人的故事,演到淋漓尽致,演到地老天荒。卸下浓妆,换回布衣,戏子可以做从容的自己。当我们在感叹世事如一场无痕的春梦时,人生也就这么缓慢地老去了。那时候,谁还会去在意,你曾经演过了什么角色,有过多少真心和假意。席慕蓉的诗之所以如此让人爱不释手,是因为她的诗,总有一种淡淡的情绪,哀伤又迷离。像江南小巷那场潮湿的烟雨,温润多情,绵长隽永。她的诗,可以在刹那间,摄住一个寻常人心底最柔软的情感。读完之后,才恍然,原来我们的青春,也那么诗意过,只是当时忽略了太多。在人生这座大舞台上,我们都是戏子,不虚伪,不浮华,只为了配合生活这出喧嚣浩大的戏。无论今生今世,我们是不是注定要做一个戏子,只要不丢失本真的自我,又何必计较,曾经在谁的故事里,来来去去。万物生息,有所依存,有所牵绊,无论多么平凡,多么微妙的事物,都有其自身的价值和韵味。这世上,没有谁可以悠然地漫步在云端,以漠然的姿态,俯视别人的烟火。我们可以淡定自如,却无法做一个局外人,不被惊扰。岂不知,半醒半梦,半真半假的人生,更加耐人寻味。我亦成了一个戏子,在人世风景里,装扮不同的角色。无论容颜如何更改,内心深处始终澄净如初,不肯为世事轻易低眉。不管是戏里,还是戏外,皆是从容如风,随缘喜乐。如果人生真的是一场戏,那么我们就以一个戏子的身份,从容而有风度地扮演自己在红尘的角色。一盏茶,一出戏,时间就那么过去了,过去了。
2021-04-25 14:36:56
回应
风筝误
有时候,等一个人,等得太久了,会忘记他的模样,甚至名姓。有时候,等一朵莲开,等得太久,会让分明的四季,变得模糊不清。可是莲荷,在每年夏季终会应约而来,但有些人,任你耗费一生的时光,也无法等到。每当听到莲的消息,心中就莫名地频添许多的安慰和感动。莲开的日子,会不由自主地想起郑愁予写下的那首《错误》。那些美丽的错误,会在这个恍惚的夏季,不约而至。“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你的心是小小的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我哒哒的马蹄声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人的一生,会犯下一些不可饶恕的错误,遭遇一些阴差阳错的故事。大千世界,太多纷纷攘攘,你一心向往的缘分,往往南辕北辙;你努力追求的完美,常常适得其反。世事总是这样难求圆满,想要的,费尽心力始终得不到;不想要的,百般拒绝最后还是属于你。都说,要懂得珍惜每一段缘分,因为错过的不会重来。也许走过的路,无法回头,但这世间,终究还是有一些遗憾,可以弥补。年少时,在一本旧书中读过古代经典戏剧《风筝误》。只记得书中内容说的是,才子佳人因为在风筝上题诗,而生出的姻缘。风筝失误,点错了鸳鸯;月老有心,让有情人终成眷属。而其间那些波澜起伏的情节,已在流逝的光阴中,淡了烟迹。可笑的是,小小的我,竟也煞有介事地在风筝上题诗,希望可以结一段奇巧的缘分。那时候尚不懂深刻爱情,只想让有缘人拾起,彼此可以引为高山流水的知己。可我放出去的风筝,像那扯断的线,音讯全无。我不知道,这样的缘分,只能在戏剧中邂逅,喧闹的现实早已不允许一个人,如此诗意地做梦。而今想来,旧时富家小姐整日被关在深宅大院内,闺阁绣楼里,婚姻自幼由父母做主,自己毫无任何过问的权力。她们之中不乏才貌双全的女子,被月老牵错红线,嫁与不解风情的男子,寥落地过完一生。侯门绣户的千金,就如同插在花瓶中的一枝粉梅,最好的年华,也只是在无人欣赏的小楼里寂寞绽放。没有人可以轻易敲叩那深锁的重门,跨越高高的墙院,见证一朵花开的过程。或许说上苍根本就不给那些女子,邂逅因缘的机会。她们唯一期待的,也许就是每年三月三的踏青节。但那天,亦不能随心所欲地游览风光,更况在摩肩接踵的人流里,要寻觅梦里檀郎,又岂为易事?或者到庙里进香,但那种可能,更是微乎其微。一些豁达人家,会有抛绣球定亲的趣事,但是将姻缘付诸在一个绣球上,无疑是一场惊险的赌注。输赢的概率可想而知,却好过痴守在闺房,等待命运的施舍。直到后来,在昆曲的戏台上看过一场《风筝误》,被戏中幽默的风俗所迷醉,让我对昆曲有了耳目一新之感。昆曲不仅是风花雪月的柔肠,亦有巧妙轻松的意趣。这出戏里,好几个人物都是妙人儿,比如不学无术的戚友先,比如刁钻丑陋的大小姐爱娟。因为有了几个这样的丑角,让戏剧平添了许多风趣。《风筝误》是由明末清初戏曲作家李渔所著。李渔,世称李十郎,家设戏班,至各地演出,因此积累了丰富的戏曲创作和演出经验。他重视戏曲文学,曾说:“填词非未技,乃与史传诗文同流而异派者也。”李渔一生所著戏曲繁多,其中最著名的为《奈何天》、《比目鱼》、《蜃中楼》、《美人香》、《风筝误》、《慎骛交》、《凰求凤》、《巧团圆》、《意中缘》、《玉搔头》,以上十种戏剧合称为《笠翁十种曲》。最广为流传,演出次数最多的当为《风筝误》。这段风筝题诗所促成的姻缘,曾一度传为民间佳话。想来效仿之人,又岂止只是当年那个纯净幼稚的我。在古时鱼雁传书为寻常之举,风筝题诗寄情亦为闺阁游戏。而作为一个现代人,每日行走在人流嘈杂的街市,想要期待这样一场浪漫的诗中邂逅,实在是痴人说梦。古时女子守着陈规,足不出户,纵是春色满园,也要关住芳菲,独自沉醉。而那些书生才子,纵是倜傥风流,亦不可有太多荒诞之举。所以他们之间,想要获取一段美满的姻缘,实属不易。李渔的《风筝误》,让闺阁女子,生出对缘分的企盼和幻想。也让那些平日在书中找寻颜如玉的才子,可以穿过高墙深院,觅得梦中的佳人。“日长似岁休闲过,莫将光阴蹉跎……”昆曲的开场是人品俊逸的才子韩琦仲在感叹流年似水,不忍将光阴消磨。他叹每日与书卷为伴,如花美眷不知何处寻。此日正值春光明媚,其义兄戚友先附庸风雅,请韩琦仲在风筝上作诗一首。韩琦仲以风筝为信使,寄愁于天上,写出自己的万千感慨。 而风筝巧落在隔壁的詹家院中,让才貌俱佳的二小姐淑娟拾起,并在风筝上题诗寄情。韩琦仲见到和诗,惊喜不已,又题诗一首,不料风筝落在了大小姐爱娟手中。爱娟借机向韩琦仲投怀送抱,韩被其粗俗才貌吓得落荒而逃。之后韩琦仲入京应试,得中状元。而戚友先与丑小姐爱娟成婚,当日还误以为自己娶的是貌美如花的小姐,洞房花烛夜被爱娟的容貌吓得魂飞魄散。但这对傻男丑女,倒也是真性情之人,算得上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平日虽吵闹不休,却也皆大欢喜。韩琦仲荣归之日,惊悉戚伯父已为他聘了詹府二小姐为妻。当年惊丑的那一幕,令他至今回忆起来仍惶恐不安,但找不出好的理由拒绝,只能勉为其难地接受。花烛之夜,韩琦仲想着陪伴自己此生的将会是一个粗俗的丑女,失望之情不可言说,故也不谈什么风度,只对其不予理睬,冷漠至极。新人淑娟不知何故,心中百般委屈,无处相诉。后得知真相,韩琦仲擎灯高照,见新娘居然是一位绝色佳人,与当日那位小姐大相径庭。他心中疑惑难解,但不便提及,何况如今喜得美眷,再不想忆起旧事。二人婚后在一起吟诗作赋,郎情妾意,恩爱无比。风筝有误,曾经惊散了才子佳人。风筝亦有情,让人间无处可寄的情感,找到了依托。那些在寂寞深闺的佳人和无所适从的才子,在放飞的风筝上看到了希望。所以《风筝误》会被世人如此竞相传唱,那是因为他们都期待,今生可以遇到一份美好的姻缘。而不愿意被光阴,匆忙地耗损了年华。只是缘分从来都是可遇不可求,放出的风筝,未必都可以找到知音。就像红叶题诗,御沟传情,该要修炼多少世的缘分,才能有幸将之拾取。纵算有缘在一起,亦要彼此珍惜,否则缘起缘灭,稍纵即逝。留得住今日的似雪繁花,也留不住明日的灿烂烟霞。将万千心事寄放天涯的年龄早已过去,那份年少时的冲动,也被岁月消磨得荡然无存。不再那么奢望一场盛世繁花的相遇,不再期待月圆的重逢。春秋置换,开始让自己做一株草木,理性又安静地看着人世变迁。懂得唯有遵从宿命,才可以离合不惊;唯有恪守理则,才可以枯荣随缘。以往看昆曲,喜欢一上场就惊艳四方的名角,如今却偏爱那些素雅从容的伶人。因为有些纷纭妖娆,只在服饰上,在举止投足间。有些美丽姿态,却是从灵魂里长出,在眉间神韵里。一个成熟的伶人,其内心已经达到一种境界,可以将万种风情,融入明净简约中。古时候,戏子身份低微,但他们娴熟巧妙的演技,忘我的奉献精神,亦深深被人敬仰。回首那么多被封存在旧时光的伶人,他们风华过,也寂寞过,被人记起,又被人遗忘。如今的伶人,早已走在时代的前端,与潋滟红尘同步。他们将一半的岁月交付给了戏曲,一半留给了自己。戏子何其有幸,可以化身千百,有意无情地导演别人的故事。戏子又何其无辜,让孤独的自我,去尝尽芸芸众生的离合悲喜。“最是春光易得消,才过元宵,又过花朝。芳菲时,至不相饶,才放山桃,又放庭蕉。”这是《风筝误》里的词句,仿佛每一个词客,每一个戏子,每一个路人,都在感叹流光易逝,怀念当年的美好。可是青山碧水依旧长生,日月星辰不曾死去,而我们也分明都还在,只是不再那么年轻而已。的确,有一天会曲终人散,一世姻缘或许就那样仓促错过。如果可以,请许我,做一只高傲的风筝,不为任何人传情,也不自以为是地将光阴消磨。只随风跌落在一个被遗忘的小镇,然后,被遗忘地活着,缓慢老去。
2021-04-25 14:40:18
回应
金陵遗韵
就这样不经意走进一座城市,闯进了六朝金粉之都,惊醒一场金陵春梦。关于这座城,无论是来过的人,还是未曾来过的人,都应该是熟悉的,至少不会是一无所知。乌衣巷、桃叶渡、秦淮河,这座城市的一草一木,都似曾相识,每一次初见,恍若远别重逢。本是一座皇城,该有王者的霸气,可不知何时,这座城被富贵温柔所占据,为一枝桃花而低眉。历史更换,岁月迁徙,让这座城,早已失去了古都的风韵。多少人慕名前来,在旧街老巷,找寻当年王谢家族的踪迹;在桃叶渡口,等待一场久别的重逢;在秦淮河畔,打捞一个浸泡了数百年的故事。可浮生幻梦,太过美好的物事总是抓不住,连同我们的青春,也是在恍惚的时光里,不翼而飞。那些云作衣,霞为裳,茶社生烟,书窗枕梦的光阴去了哪里?月下折柳、雨中听竹,霜前访菊、雪后寻梅,这些本是文人野客的闲情,如今竟成了芸芸众生努力追求的风雅。入世方能出世,出世必先入世。一个真正看淡名利的人,定是拥有过繁华尊贵;一个无情寡欲的人,定然尝历了爱恨悲喜。所以,到后来都会说出随缘即安,平淡是福的话语。只是一个缘字道尽多少离合,在红尘路上,到处飘散着烟雨和惆怅。真正的缘,只需要一个擦肩,无论是在盛世还是乱世,皆可以一样的久长。秦淮画舫,桨声灯影,远处传来清冷的琵琶声,让人感伤。这就是金陵,山水有魂魄,花草有愁肠,而来者,无论是雅客还是俗人,都会被其间的情境感染,自己都不明白,缘何会落泪。“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这是杜牧为秦淮河写的一首诗,让人读罢总是有种难以言说的不满。当年陈后主长期沉迷于酒乐生活,视国政为儿戏,最终丢了江山。陈朝虽亡,但那种靡靡之音却流传下来,依旧在秦淮歌女中传唱,故让杜牧生出了讥讽之意。可杜牧不知,在明末乱世,有那么多的秦淮歌妓,比男儿更有骨气。明朝的千秋基业在清兵的铁蹄下土崩瓦解,一切早已注定,但还是那么措手不及。那时候,却有许多乱世佳人,比战场上的武士还要坚定勇敢。秦淮河畔,就有这么一把能开能合的折扇,因了美人的血泪溅在上面,使金陵浓郁的脂粉气,多了几分骨气。看过《桃花扇》这出戏剧,让那些曾经误以为歌女不知道亡国恨的男儿,亦会心生愧疚和遗憾。桃花并非柔弱无骨,桃花也有血性。妓女并非只沉醉歌舞,在山河破碎之时,她们比那些才子、武将,更有民族气节。一柄桃花扇,让金陵的桃花开得更娇艳,开得有风骨。《桃花扇》共有四十出,舞台上常演的有《访翠》、《寄扇》、《沉江》等几折。“孙楚楼边,莫愁湖上,又添几处垂杨。偏是江山胜处,酒卖斜阳,勾引游人醉赏。学金粉南朝模样,暗思想,那些莺颠燕狂,关甚兴亡。”这是《桃花扇》戏剧里,侯方域一出场所吟的词。寥寥几笔,写尽南朝春色,让这金粉之城,更添风流韵致。当真是明末文社的著名才子,这般洒脱才情令李香君一见倾心,此后所有来访的客人,皆同陌路。那一年,她十六岁,是秦淮河畔媚香楼里的名妓。而侯方域是来金陵应试的翩翩才子,他慕名走进媚香楼,只惊鸿一瞥,就被这位诗书琴画歌舞样样精通的才女倾倒。姻缘际遇这般巧合,以往到媚香楼来的,不乏名流雅士,可对她来说,形同虚设。如今一个侯方域,却令她丢魂落魄。李香君知道,这个男子是她此生躲不过的情劫。之后便有了侯方域赠送宫扇给李香君为定情信物之事,亦有了李香君变卖首饰为侯方域还钱的痴情之举。二人在媚香楼许下山盟海誓,但金粉之地终究抵挡不住乱世硝烟。李自成攻破北京城,明崇祯皇帝吊死在一株不知名的树上。那些名流雅士,在战乱中,纷纷奔逃。侯方域被奸党阮大铖迫害,欲要丢下红颜,逃离南京。李香君反而安慰情郎,说好男儿志在四方,又岂可在媚香楼消磨豪情壮志。人生离合,自有定数,唯有别离,方可感受重逢的喜悦。若是心心相印,纵是相隔万水千山,亦可魂梦往来。如此,李香君送侯方域一直送到桃叶渡口,清唱《琵琶记》赠别。连她自己都不知道,今生是否还能在这离别的渡口,再度重逢。 侯方域这个软弱男子,就这样将佳人抛掷在兵荒马乱之地,不再问津。自侯方域走后,李香君的心,已是一片荒城,她守着一柄定情的卷扇,洗尽铅华,闭门谢客。树欲静而风不止,乱世之下,又岂能容得下一个名满秦淮的歌妓,独守空楼,洁身自好。阮大铖为了讨好御史田仰,派人携带重金前往媚香楼行聘。李香君力拒阮大铖,说出其等候侯方域的决心。阮大铖设下强娶之计,李香君誓死不从,头撞石柱,血花四溅,在扇面上留下殷红之迹。在场的杨龙友深为感动,将美人的血点画成一枝栩栩如生的桃花,扇子上顿时诗画相映,暗香浮动。桃花如血,血似桃花。原来美人不只是会流泪,亦会有流血的气节。女儿的血,比男儿的血更有骨气,更有尊严。她用她的血,捂暖了那些落魄文人寒冷的心。只是那时候,侯方域不知道躲在哪个阑珊的角落,不敢为了这血性女子返回金陵。难道是李香君爱错人了吗?也许她没有爱错,是那个世道将人逼迫,让许多人变得不认识自己。如今想来,倘若不是那柄染血的折扇,那么《桃花扇》这部戏剧也不过是和其他的戏剧一样,讲述才子佳人的寻常故事罢了。可美人的血,让桃花开到了极致,让《桃花扇》的戏曲,传唱在秦淮河上,经久不息。她的等待,最终是无望的结局。那个曾经刻骨相爱的人,明明还在人间,却生生成了陌路。关于李香君的下落,可谓众说纷纭。有说她至别后,再没有得见侯方域一面,熬不过光阴的消磨,寂寥而死。也有说她削去青丝,遁入空门,和昔日秦淮姐妹卞玉京相伴为尼。亦有人说她和侯方域得以团聚,二人从栖霞山携归故里相伴终生。欧阳予倩版的电影广为流传,结尾是李香君自尽,侯方域降清。然而,在孔尚任的原作中,结尾是侯、李二人在国破家亡后出家。传说扑朔迷离,任何一种都耐人寻味。其实他们的结局如何,并不重要,我们记住的,只是一柄桃花扇的故事,一个歌妓至死不渝的坚贞。那时候,秦淮河上有八位才貌惊世的歌妓。她们都有一段属于自己的生死情缘,奈何乱世之中,没有谁得善终。但这些歌妓,并非不知亡国恨,相反她们比许多男子汉大丈夫,更有骨气,更值得世人敬仰。所以历史,没有忘记她们,秦淮河不曾忘记她们,世间芸芸众生,亦没有忘记她们。无论是悬梁自尽的柳如是,还是刺舌血抄写经书的卞玉京,又或是令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最后削发为尼的陈圆圆,她们都是秦淮河上才情过人的歌妓,名响金陵。还有许多我们不知道名字的歌妓,她们将自己美好的一生,默默地交付给了秦淮河。她们或许没有血溅桃花的动人故事,没有遇到像孔尚任这样的戏曲作家,为她们写下流经百世的传记。可我相信,这浩大的金陵城,一定会有某种生物,将她们铭记于心,做了永远的知己。哪怕比微尘还渺小,但好过独自荒芜,孤独老去。漫漫尘路,一霎风,一霎雨,但无论行至怎样的荒途,都会峰回路转,柳暗花明。夏天来时,许多人都以痴情的方式,等待一朵莲开。就像当年,李香君在秦淮河畔,偎着春风,只为等待那朵桃红。她用自己洁净的一生,等待一个懦弱的男人,没有值得与不值得。她所要做的,是为青春许下的承诺,痴守一世。一本书,就这样被人翻旧了。一出戏,被老去的伶人唱到无言。年深日久,那柄染血的桃花扇已经下落不明。或许之后出现过许多桃花扇的赝品,但我相信,每个真正读过《桃花扇》的人,都可以毫不犹豫地分辨出那柄带血的折扇。那是一个歌妓疼痛的记忆,是她用鲜血换来的永恒。金陵这座城,仿佛在任何时候,都弥漫着无法驱散的脂粉气。无论是秦淮八妓,还是《红楼》里的金陵十二钗,都给这座城,增添了太多的灵气与风雅。自从这柄染血的桃花扇,摆放在南京辽阔的桌案上,这个金粉之地,亦有了骨气。也许我们可以忘记,那些多灾多难的历史,却无法忘记,那个关于桃花扇的故事。这个夏季,秦淮河涛声依旧。桃花早已落去,没有人知道,那个血溅桃花的女子,去了哪里。
2021-04-25 14:50:44
回应
长生殿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是白居易《长恨歌》里的诗句,也是世间表达爱情最美丽的诗句。千百年了,多少世事被人转身遗忘,永恒的只有那么一点点感人的片段。历史就像是一棵苍翠的大树,一代又一代人,捡拾着流年纷飞的落叶,一往情深地想要回到最初。只是渺渺红尘,沧海桑田,曾经真实存在的故事,早已成为遥远的梦。不是所有的梦,都是花好月圆,还有冷雨残荷,落红枯叶。所谓人生长恨水长东,是因为人生苦短,三千世界,总有浮云遮日,沧浪袭身,想要得到圆满,实在太难。也曾有过浮浅的想法,认为一个人,只要拥有无上权力,享受至高尊荣,就可以填满红尘空虚。却不知,人心辽阔似海,世间浮华的名利,又岂能填补那无尽的苍茫。后来,才知道,在爱情里,所有的人都一样,一样的柔肠百转,一样的无可奈何。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百姓平民,一旦选择爱情,就再也无法轻松自如。也许这就是命数,人的一生注定要经历一场或几场情劫,才算是给诗酒年华一个完美的交代。岁月如风,风过无痕。当我们真的以为彻底失去的时候,却不知,昨日光影可以借助一本书、一幅画、一场戏,氤氲重现。虽是镜花水月,却可以满足众生那颗在寻觅历程中,不知疲倦的心。那些远去的背影,活生生在昆曲的舞台上,灿然绽放。那些老去的诺言,在蓬莱仙山夜夜回环。长生殿,不老宫。关于唐明皇和杨贵妃这段不同寻常的爱情故事,千百年来,早已家喻户晓。当年,杨贵妃以一支《霓裳羽衣曲》,压倒了梅妃江采苹的《惊鸿舞》。从此三千宠爱在一身,帝王杯中江山瘦。这位在政治舞台上不可一世的睿智明君,创建了辉煌的开元盛世,却也逃不过命里的情劫。唐明皇算是历史著名的多情天子,当年武惠妃的卒亡使他不胜悲痛,曾一度失去了儿女情长的兴致。他焚烧了宫中的珠玉锦绣,放出宫女数千人,独自沉湎于往昔的美好中,做着无法自拔的追忆。直到后来江采苹的出现,这位清丽绝世、素雅如梅的女子,令唐玄宗从悲伤的过往走出来,进入另一个幽雅灵逸的世界。唐玄宗为梅妃在宫中种满各色品种的梅树,为她建梅亭,设梅阁,找寻与梅花相关的一切。他视三千佳丽为粉尘,专宠江采苹一人。而梅妃则为唐玄宗写诗作赋,吹白玉笛,跳惊鸿舞。就这样,梅妃受玄宗专宠十年之久,这期间,梅妃的品性与贤德令唐玄宗不曾荒废朝政,使得国家兴盛,四海升平。然无情最是帝王家,纵算情深如唐明皇,亦不会对着一株淡雅梅树,一生不离不弃。丰盈娇艳的杨玉环出现,挑起了已过花甲之年的唐明皇,内心深处蠢蠢欲动的激情。十多年,他对着孤瘦清绝的梅妃难免有些心意阑珊,杨玉环如一朵富丽妖娆的牡丹,植进他寂寞的心田。为了杨玉环,他生生冷落了江采苹,令那株梅树,在寒冷的冬季独自绽放,不问声息。他老了,再也不是当年那位意气风发的明君。为了杨贵妃,唐明皇做了情感的奴。他疏散朝政,醉倒在杨贵妃裙裾下,难以自控。他们是真的爱了,一个年过花甲,一个风华绝代,依旧那样爱了。以前总以为,爱一个人需要缘由,后来才知道,在爱情面前,所有的理由都是多此一举。再后来,看过清初洪升著作的《长生殿》,这部传奇剧本,所写的就是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也就是这部剧本,令昆曲在回眸一笑百媚生的美艳里,承受着世俗的宠幸。至今昆剧舞台上经常演唱的有《定情》、《酒楼》、《絮阁》、《惊变》、《埋玉》、《闻铃》、《哭像》、《弹词》等十余折。《长生殿》是一部爱情悲剧的巨大著作。上半本描写的杨贵妃初进宫,因才貌出众,唐明皇为之一见倾心,封其为贵妃。二人在长生殿盟誓,并以金钗钿盒为定情之物。那年春日,唐明皇因爱虢国夫人不施铅华的淡雅之美,命她到望春宫陪宴并留宿。为此杨贵妃醋性大发,言语刻薄令唐明皇大为不快,一怒之下,命高力士将她送归相府。不几日,唐明皇便因思念杨贵妃,而寝食不安。杨贵妃得知此事,便剪下一缕青丝献给唐明皇。唐明皇见发思情,连夜命高力士将贵妃接回宫中,两人和好如初。 情到深处再也回不到最初,这位多情帝王宁可丢下江山,也要与红颜尽欢。为博妃子一笑,唐明皇不顾万里之遥,命人去南国采摘新鲜荔枝。贡使的马匹沿途毁坏了庄稼,伤害了人命,这些全不在意。为了几枚荔枝,踏着多少人的尸骨,想来深宫中的唐明皇和杨贵妃并不知情,他们还在长生殿里做着温柔的梦。只是好梦由来最易醒。安禄山反叛,唐军节节败退。唐明皇携杨贵妃奔逃蜀中避难,在马嵬坡,军士哗变,杀杨国忠,欲逼死杨贵妃。一句红颜祸国,容不得杨贵妃有丝毫辩解的机会,这位被帝王专宠无数日夜的女子,如今被逼到非死不可的境地。而曾经霸气风云的帝王,此刻连自己深爱的女子,都保护不了。他收敛起所有的锋芒,看着杨贵妃舞完最后一支《霓裳羽衣曲》,悲情死去。马嵬坡下,杨贵妃承担了一切罪孽。真是无情又可笑,大唐江山,竟然将过错怪罪在一个弱女子身上。倘若不是唐明皇将所有的爱给了杨贵妃,红颜又怎能闯下这样的祸?而杨贵妃又当真闯下了滔天大祸吗?倘若她不对唐明皇献媚,后宫佳丽三千,可以取代她地位的人不胜枚数。所以她在《夜怨》一出所说:“江采苹、江采苹。非是我容你不得,只怕我容了你,你就容不得我也。”曾经被唐明皇宠幸十年之久的梅妃,到最后,因为一个杨玉环,被贬入冷宫上阳东宫,过着孤寂清冷的日子。长安城陷,梅妃死于乱兵之手,据说后来唐玄宗自蜀归长安,在一株梅树下发现她的尸骨。而杨玉环被唐明皇荣宠至极,最终也只是死于马嵬坡下,做了无人收留的幽魂。大唐宫里,当年争相进献梅花和荔枝的情景去了哪里?长安驿道的马儿也停止奔走的命运,而归隐南山,安享晚年。一悔能教万孽清。《长生殿》的剧本里说,杨玉环死后深切痛悔,受到神仙的原谅,织女星说:“既悔前非,诸愆可释。”只是罪孽可以消解,失去的还会重来么?唐玄宗回到长安后,日夜思念杨贵妃,悲伤不已。他派方士去海外寻找蓬莱仙山,其深情感动了天神,两人最终在月宫团聚。这样的结局,算不算是一种圆满?也许这就是戏曲的魅力,作者可以凭借一支笔,任意描摹世间因果。而看客明知是半真半假的故事,却还是忍不住为之啼笑皆非。其实沉沦最深的还是作者,唯有入情,才可以感人。而看客或许当时心情汹涌澎湃,过后便又是云淡风轻。想起那些在戏台上演绎剧情的伶人,他们让自己扮演不同的角色,每一次,又是否真的会入戏?我欣赏那些醒透的伶人,在戏台上看似声泪俱下,其内心却波澜不惊。人生就是一座聚散离合的舞台,在这座舞台上,有些人风流洒脱,有些人却丢失了自己。《长生殿》的作者洪升,清代戏曲作家、诗人。生于官宦世家,二十年科举不第,白衣终身。其代表作《长生殿》历经十年,三易其稿,于康熙二十七年问世后引起社会轰动。次年八月间,因在孝懿皇后忌日招伶人演《长生殿》,而被劾下狱,革去太学生籍。当时许多与之相关联的人,都被革职。可怜一曲《长生殿》,断送功名到白头。洪升回到钱塘之后,抑郁无趣,整日纵情湖山之间,疏狂度日。康熙四十三年,曹寅在南京排演全本《长生殿》,洪升应邀前去观赏,事后在返回杭州途中,于乌镇酒醉后失足落水而死。他的人生,就像是一出戏,在开始的时候,就编排好了结局。记得有人说过,这些写男女情爱故事的作者,其人生多是悲情的。那是因为一个人的心性决定了他此生的命运,佛说因果有定,所以洪升落水而死,是在劫难逃。有时候,我们要为某个擦肩的过客,频频回首;为某个孤独的伶人,泪流不止。而这些,都是劫,你是我的劫,我是他的劫,他又是你的劫。有时候,轮回也是一种美丽。比如四季辗转,比如一本翻旧的书,比如一出唱久了的戏,比如一个说老了的故事。随着年岁的增长,会觉得老旧、古朴的事物才真正值得珍藏。就如同一块老玉,被时光打磨了所有的锋芒,而变得温润耐品。那些喜欢过五颜六色的人,终有一天会独钟于素净的白。那些曾经喜欢喧闹繁芜的人,终有一天会向往宁静淡远。窗外细雨泠泠,给江南夏夜添了几许淡淡的清凉。听一首《二月杏花》,花神意旨杨贵妃。曲子凄婉哀怨,但又有一种孤独的华丽,迷失在遥远的过往里。长安驿道已是荒草连天,那些往日在开元盛世叱咤风云的人物,早已下落不明,了无踪迹。长生殿里,谁还能在夜半听到柔情蜜意的私语声?那些许下的盟约,从此后再也无须兑现。 情涛如逝水,一去不复返。在光阴河畔,我们还能打捞到一些什么?不是所有的船只,都可以找得到渡口;不是所有的真心,都会被人珍惜;不是所有的故事,都会有一个美丽的结局。或许有许多人都很想知道,当年唐明皇和杨贵妃真的那么相爱么?历史从来都不喜欢被人追根问底,有时候,我们连自己的故事都无法解说清楚,何况那些远去千年的情节,又岂能一字不差地重新演绎。长生殿还在,华清宫还在,至于那些帝王妃子,早已长眠于地下,他们和所有平凡人没有区别,都是黄土和荒草掩盖了繁复又简单的一生。不重要了,都不重要了。戏曲本就是清淡而无情的,任你如何费尽心思,消耗情感,终究只是一出戏。如果你和我一样,曾经沉溺在《长生殿》的生死悲欢里,无法自持,那么现在可以悄然地走出来,活在当下,平安喜乐。
2021-04-25 14:54:24
回应
一梦西厢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想来《西厢记》是因了这段华彩的词章,才更加含蓄悠长,耐人寻味。本是梅雨不断的季节,却被这阕小词,带去了霜染红叶的秋林。也被这简短的词句,带进了一场温柔的戏梦里。喜爱做梦的人难免有些酸腻,可戏台下面那么多的看客,难道都是附庸风雅之人?一部好的戏曲,演绎的不仅是戏中人物的故事,更是芸芸众生的故事。不然,世事早已擦肩而过,我们又何必反复追忆,反复提起。有时候,很想和过往彻底告别,忘记一切,也原谅一切。是真的忘记,做到心平气和,在安稳的现世里,循规蹈矩地过日子。不再追求虚浮的奢华,不再喜好俏丽的颜色,不再渴望热烈的爱情。只愿在简约的四季里,穿粗布素衣,和某个平淡的人,一同老去,相约白头。这样的清欢,是在每一个寻常的日子里,在许多质朴的时光中。而戏剧里的故事,却从来都不是清淡的,像一杯醇厚的秋茶,浓得化不开。太寡淡的剧情,吸引不了观众,给不了他们酣畅淋漓的悲和喜。而这一切,缘于生活太过平淡,我们又没有勇气去接受那许多的离合悲欢,所以宁愿做一个旁观者,看别人导演一出出阴晴冷暖的戏。当年《西厢记》一登上舞台,便惊倒四座,博得了世间男女的喜爱,一度被称誉为“西厢记天下夺魁”。多少年过去了,如今这出戏的上演,依旧是宾客满座。世人痴迷锣鼓喧天的热闹场景,贪恋那个繁芜曲折的过程,直到戏的结束,依旧觉得余味未了。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这是一个美好的愿望,也是对世俗男女最美好的祝福。《西厢记》里的情节虽然也是九曲回肠,崔莺莺和张君瑞亦经历千灾百难,但终究有一个圆满的结局。倘若世间所有因缘,到最后,都会有一个好的果报,谁又会计较,红尘路上那诸多的不如意。人生因了花开花落,月盈月亏,才更加尽善尽美。《西厢记》缘起于晚唐诗人元稹所著作的《会真记》,又名《莺莺传》。有人说张生是元稹的原形,其实这也是理所当然之事。每个文人的作品里,都会有自己的影子。包括画匠、歌者、戏子等不同的艺术家,他们在任何时候,都无法脱离自己的性情、经历、气质。所以作者写书,往往会不由自主地让自己做了主角。戏子唱戏,也会情不自禁入戏,和戏中人共有一段悲欢。元稹二十四岁的时候,娶了太子少保韦夏卿的小女儿,二十岁的韦丛。婚后夫妻情深,韦丛却在二十七岁时病逝。元稹伤心欲绝,写下一系列悼亡诗,离思五首。其中“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成了表达爱情的千古绝句。世间任何女子,都无法取代韦丛在他心中的位置。纵算是的薛涛,那位才情绝代的女子,最后也还是被他遗忘在浣花溪畔,守着风中的诺言,度过残年。元稹认识薛涛的时候,他三十一,薛涛已年过四十。只是四十岁的薛涛,风韵不减当年,她的才情与阅历,深深吸引了元稹。二人不顾年龄的差距,在蜀中,轰轰烈烈爱了一场。那是一段幸福的日子,郎情妾意,诗酒风流。最终元稹回归长安,带走了薛涛的诗笺,一去不返。留下这个飘零半生的乐妓,在浣花溪终老岁月。难道《莺莺传》里的张生,真的是元稹的化身?《莺莺传》中,张生恋慕了莺莺,最后又将之遗弃,却还为自己始乱终弃的行为,找出冠冕堂皇的理由。他说莺莺是尤物,不祸害自己,定祸害别人。唯有克服自己的感情,跟她断绝关系,才是最好的选择。而莺莺却是一个清醒的女子,尽管她内心悲凉,但她知道爱情原就是一场赌注。所以她压上所有筹码,亦不觉得可惜。她最后选择另嫁他人,终身不再见张生,从他的世界里安静地淡出,没有怨悔。我欣赏这样的女子,爱的时候,甘愿倾付一切,走的时候,没有丝毫的纠缠。当然,这里说的是《会真记》里的张生和崔莺莺。而元代著名杂剧作家王实甫将《会真记》改写成剧本《西厢记》,也改写了张生和崔莺莺的命运,让原本离散的鸳鸯得以团聚。《西厢记》扩展了许多内容,人物和场景也有所增加,剧中的锦词丽句,让读者爱不释手,也让戏剧更加悱恻缠绵。《西厢记》是以大团圆为结局,这或许圆了世间有情人的梦。但记得有人说过,只有悲剧才让人刻骨铭心,永难忘怀。而悲剧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让艺术得以升华,又似乎总是在提醒世人,不要忘记春朝秋夕那种种的痛。但喜剧可以扫除现世的诸多遗憾,让生活在苦难中,不见欢颜的人们,得到寄托和慰安。 《西厢记》里的男女主角,都是把爱情置于功利之上,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他们邂逅在普救寺,一见倾心。此后经过联吟、寺警、听琴、赖婚、逼试等一系列事件,令彼此的感情坚定不移。张生本是一贫寒书生,书剑飘零数年。为了救相国之女崔莺莺,滞留在普救寺,不去赶考。为了莺莺,几次险些丢掉性命,最后被迫进京应试,长亭送别,日夜为之惆怅。就连高中之后,仍是梦魂不忘普救寺,不忘绝色佳人。在这个充满诱惑的现实社会,至真至美的爱情,像是一个浪漫的童话。每个人都有一段或几段刻骨的情缘,只是许多时候,世人往往会为了名利,而舍弃爱情。不是因为我们贪恋浮华,而是这纷扰的人间,不容得你我活在虚幻的美丽里。人说,红尘涛浪不止,想要做个安稳的梦,都要付出代价。所以,当众生在戏剧中,看到一段爱情圆满的结局,难免心潮澎湃,羡慕不已。做一个看客,在戏台下面,感受他们的悲喜,让自己彻底地投入进去,虽只是简短的时间,却足以消解内心的疲惫。那些在现世里找不到的纯净爱情,在戏剧里,可以见到。那些在红尘中寻不到的知己,在戏剧里,可以寻得。想来这就是戏剧最摄人心魄的地方,让我们相信,这世上有真正的爱情,可以相看两不厌,可以白首不分离。想来谁都愿意做一个闲散的人,日子纯净简单,生活并无别事。有大把时光,用来虚度,而不去担心流年似水,转瞬白头。只是这世上,有多少人可以清醒自持,敢于承担光阴所带来的消耗,敢于接受命运所带来的仓促变幻。或者与其说,做一个淡然的人,不如说做一个无情之人。因为只有无情,才能心持淡定,不轻易为某个人,某件事,交付自己。否则该要怎样辽阔的胸襟,才能消解一切情仇恩怨,让自己平和安宁,不惊不扰。“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这是《西厢记》里崔莺莺出场时生出的感叹,我们看到一个青春女子,倾诉着内心那份难以名状的闲愁。春天仿佛是每个多情女子的暗伤,一场烟雨,几阵竹风,一地落红,就会惹来万千愁思,无从消遣。于是有了凭溪感伤的崔莺莺,有了荷锄葬花的林黛玉,还有许多在春天里无由走失的女子。如今想想,莺莺这个人物性格刻画得确实十分精妙。她是一个聪慧过人的女子,有自己独特的思想与主见。分明对张生深情无限,却又时常若即若离,是出于试探,还是对一无所知的情爱,生出不可适从的恐慌。但这些又都不是,是莺莺的热烈追求与坚贞守候,才让这段情缘得到圆满。关于《西厢记》的作者王实甫,所知真的不多。只知道他著有杂剧十余种,擅长写儿女风情之类的戏。想来他定是个浪漫多情之人,《西厢记》里的许多锦绣词句,读完后总是令人心旌摇曳,难以自拔。而他自己的情感历程,我们不得而知。或许也有过一场生死之恋,又或许只是在自己著作的戏剧中,过完了平淡的一生。曾几何时,喜欢收藏那些古旧物品,总觉得这些物品蕴含了浓郁的岁月气息,经久而绵长。所以会珍惜一本线装书,迷恋一出经典戏曲,爱上一块温润老玉。总怕自己会在不经意的时候,将它们弄丢,今生再无缘得见。怕自己被碌碌红尘牵绊,而遗忘了过往所有的美丽。却不知,时间这把锋利的刻刀,早已雕琢好一切,无论你是否喜欢,存在过的,永远都擦拭不去。爱恨终究如烟云,苦短人生,又何必背负太多。过往情事如同一场落花飞雨,灿烂拥有之后,倘若能做到洁净相忘,未尝不是一种通透。来往皆是客,聚散总随缘,一个人只要守着内心的安静,任世间风云变幻,终究掀不起滔天大浪。那些沉静在骨子里的美好情怀,千万年后,亦不会有多少更改。看罢西厢,无论是书卷里的,还是戏台上的,都觉得有一种清凉的美好,浸透到心底。因为我总会想起,溶溶月色下,崔莺莺在后花园抚琴,张生翻墙而入的情景。寺院的一角,凉风吹响了铜铃,西厢那扇幽窗下,闪烁着明灭的相思。在无关风月的光阴里,一切都变得遥远,连同那轮皎洁的月,也开始模糊不清。人生云水一梦,而我们就是那个寻梦的人,在千年的河流上漂流,看过流水落花的风景。有一天老无所依,就划着倦舟归来,回到水乡旧宅,喝几盏新茶,看一场老戏。时间,这样过去,甚好。
2021-04-25 17:27:40
回应
墙头马上
柳淡青烟,落红飞雨。季节总是趁人不备之时,悄然徙转。在浓淡相宜的时光里,我们所能做的,不是独坐幽篁,倚栏远眺,而是放逐残梦,与风同行。有时候,喜欢一部戏,爱上一个人,和某种植物交换心情,不为任何信仰。人生其实很简洁,是我们入戏太真,在庭院深深里看到了迷离万象。如果选择在花雨醉人、灯火璀璨时,洒脱离场,那样是不是可以忽略过程,选择结果?守一扇旧窗,借着月光,看罢红拂夜奔,绿女坠楼的故事。恍然间,才明白,万物众生踏入这人间剧场,便要进行各自的风尘演绎。一面相同的镜子,可以照见千般模样;一条相同的路径,抵达的却是不同的终点。我们能够三番五次与往事道别,却没有一寸时光,可以重新开始。一出戏,可以从前世演到今生,但我们想要随心所欲更改剧情,没有谁有勇气成全。元曲作家关汉卿曾这么说过:“玩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京酒。赏的是洛阳花,攀的是章台柳。”可见旧时文人所追寻的,不仅是蟾宫折桂的抱负,也有意兴阑珊的风雅。当有一天,年华似雪纷落,无法拾起之时,你的回忆除了伏案书写的疲惫,还有隔帘听雨的美好。而人生是从一部戏里,找到适合自己的角色,才真正开始。“妾弄青梅凭短墙,君骑白马傍垂杨。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见知君即断肠。”这是白居易一首名《井底引银瓶》的乐府诗。记述了一个悲剧的婚姻故事,一个良家女子,随爱人私奔,到夫君家里五六年,却得不到翁姑的认可。白居易对这位不幸的女子,给予同情,并对世人提出 “寄言痴小人家女,慎勿将身轻许人”的告诫。青梅探墙,垂杨系马,始终觉得,唯有自然之美才能够动人情肠。后来,在元代有一位叫白朴的戏曲家,他以白居易这首诗为素材,撰写了著名的戏剧《墙头马上》。这是一部悲喜交集的戏,剧里的女主角为了爱情,甘愿抛掷一切。正是因为她的坚贞与勇气,才有了一段别出心裁的故事,有了花好月圆的幸福。完美的爱情,圆满的婚姻,对于那些古代深闺中的女子来说,是许多人穷尽一生都无法抵达的终点。都说缘分,生长在你人生必经的路口,可是却又真的遥不可及。幸福是一道虚掩的门,你愿意付出代价,去推开这扇门,那么所有的缥缈,都会成为现实。倘若安住当下,守着一寸狭小的光阴,把日子平和地过完,也未尝不是一种幸福。那一年,洛阳花开满了水榭庭园,开遍了山道荒野。那一天,历书上记载,是个吉日。裴少俊为工部尚书裴行俭的儿子,三岁能言,五岁识字,七岁草字如云,十岁吟诗应口,才貌两全,京师人每呼为少俊。年当弱冠,未曾娶妻。奉唐高宗之命,前来洛阳,寻找名园佳圃,选拣奇花,买花种子,趁时栽接。恰遇农历三月,上巳节令。洛阳的王孙仕女,皆倾城玩赏。裴少俊趁这人间佳令,明媚春光,打马于洛阳街市,遍赏美景良辰。落红飞过墙院,多少闺阁绣户,只能在庭园中,过尽似水流年。她们渴望能像书卷与画册中一样,与某个风流才子,携手游春,成就一段姻缘。无情岁月,令多少佳人玉容消瘦,辜负芳华,始终觅不得心中的良人。洛阳总管李世杰有一女名李千金,尤擅女工、深通文墨、志量过人、容颜出世。正值韶华的她,于这深闺庭院中,春情难以消遣。一出场,李千金便丝毫不掩饰心中情愫,说道:“我若还招得个风流女婿,怎肯教费工夫学画远山眉。宁可教银缸高照,锦帐低垂;菡萏花深鸳并宿,梧桐枝隐凤双栖。这千金良夜,一刻春宵,谁管我衾单枕独数更长,则这半床锦褥枉呼做鸳鸯被。”这等倾城之态,出世之才,倘若遇不到一个知她心意的男子,又如何可以释怀。今日上巳,李千金知洛阳城里,有无数王孙公子,携着如花美眷,乘着香车宝马,踏青赏花,无比繁华。她春心难耐,有丫鬟梅香,陪同一起到后花园闲赏花柳。淡天静云,烟柳画桥,红雨飞舞,如此春光,东君却不管人憔悴。看婆娑众生,多少才子佳人,鸳鸯同梦,唯独她只影形单,幽闺自怜。 都道洛阳花锦之地,城中有太多的别院名园。裴少俊打马游览,发觉大自然的美景才是心灵真正的皈依。然而,恰有那么一个女子,含笑倚醉墙头,雾鬓云鬟,玉骨冰肌,恍若仙人。这佳人就是李千金,此时的她,亦打量到马上的青年才俊。只见他面容似春风,双眸如星转。彼此就这么相视一笑,顾盼生情,便暗许了一世的诺言。从此,就有了这么一出戏。戏中有一段,一对才子佳人在墙头马上对望的时光。马踏落红,鸳鸯同心。裴少俊便投诗寄情,而李千金却以诗为媒。“只疑身在武陵游,流水桃花隔岸羞。咫尺刘郎肠已断,为谁含笑倚墙头。”“深闺拘束暂闲游,手拈青梅半掩羞。莫负后园今夜约,月移初上柳梢头。”待月帘微簌,迎风户半开。这是一场美丽的风月约定,李千金不知道他们的缘分究竟会有多深,但她明白,在这花香月夜,那个良人一定会来。裴少俊亦知道,只待他越过庭院墙头,穿过幽竹曲径,就可以罗带轻解,锦被翻浪。他们的私约,被李千金的乳母发现。嬷嬷见其两情相悦,不忍银河汉水隔开,又知家丑不可外扬,便令他们悄然离去。李千金就这么义无反顾,随裴少俊,仓促奔走。此后山长水远,经年隔岁,再归来已不知何时。她想起红拂,对布衣李靖一见倾心,便以身相许,与之私奔。想起卓文君,听罢司马相如的一曲《凤求凰》,就夤夜私奔。她深信姻缘天定,说出“哪里有女孩儿共爷娘相守到头白”的话语。她要让爱做主,不负如许韶华锦年。自离洛阳,来到长安,已是七载。数年光阴,一梦庄蝶,思念双亲山迢路远,鱼雁音尘绝,难免感伤。这七年,李千金被裴少俊藏在家中的后花园里,生一子名端端,一女唤重阳。七年,李千金不曾游玩于长安城,不曾参见父母,甚至连宅里人也不知道她的存在。她为了爱,不惜舍弃所有自由,为一个男子,默默地生子育女。如此情深,感人心肺。她不求名分,只愿日子可以安然地过下去,守着这份简单的幸福,足矣。也许很多人难以相信,为何七年的时光,竟不曾被裴尚书发现。只因这些年,裴尚书公差繁忙,极少在家。且他喜少俊心存大志,每日静心于后花园读书,只待功名成就,方才娶妻。不料这年清明节,裴少俊往郊外祭扫,裴行俭偶入后花园,才发现了李千金和一双孙儿女。李千金自认是少俊妻,裴行俭却认为“女慕贞洁,男效才良;聘则为妻,奔则为妾。”任凭李千金如何辩解,说自己是官宦人家,裴行俭只认他们是风尘烟月。待少俊祭扫归家,裴行俭逼他写下休书,将其逐出家门,留下一双小儿女。面对裴行俭的百般刁难,李千金尚可忍耐,但裴少俊的一纸休书,却让她肝肠寸断。好梦易醒,月满云遮,李千金知道,有一种爱情叫不如归去。冰弦断,情已绝;银瓶坠,永离别。李千金孤身离开长安,回到久别多年的洛阳。只是洛阳城繁花依旧,而她已觅不见当年的自己。父母已殁,李千金守着家业,日夜思念儿女,还有那薄幸的郎君。绿窗朱户,杜宇声啼,好不叫人感伤。翌年,裴少俊中进士,任官洛阳令,并将父母迎至任所。少俊寻至当年那座名园,才知此园是洛阳李总管家。他欲与李千金复合,千金凭着志气,不肯相认。裴尚书得知千金乃名门之女,后悔不已,亲自登门赔礼,亦遭千金拒绝。几番周折,后来李千金割舍不下一双小儿女,方肯同意认亲。破镜重圆,令《墙头马上》这部戏,列为中国古代十大喜剧之一。昆曲共四折。白朴以传神的笔墨,刻画出鲜活的人物形象,加之紧凑、生动的情节安排,让这出戏,在舞台上,千回百转,错落有韵。台上的戏子,明知是别人的故事,却让自己做了真正的主角。而台下的看客,却期待自己能走进戏中,在洛阳花城,演绎一段千古佳话。戏的结局,李千金曾这么说道:“怎将我墙头马上,偏输却沽酒当垆。”她输了吗?如果说爱情是一场赌注,那她压上青春的筹码,亦是值得。其实,姻缘簿上,早已写好了每个人的前世今生。谁是谁的归依,谁又将谁背离,皆是命定,都别问缘由。当年白朴放弃官场名利的争逐,寄情于山水,以词赋为知音,用戏剧诉情怀。他知道,锦绣江山也不过是繁华一时,唯有自然之景,人间情爱,可以长存。就让世间这样一个你,这样一个我,花前月下,交换杯盏,生生死死,暮暮朝朝。
2021-04-25 17:35:59
回应
游园惊梦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一段《牡丹亭》里的锦句词章,就这样一唱数百年,穿越明清烟雨,随时空迤逦而来。那位叫汤显祖的临川才子,春宵一梦到如今。已记不得,如此妙绝的词句,拨动过多少人的心弦。秋去春来,年华流转,有些人被光阴抛散,无端老去。有些人被封印在岁月长廊里,依旧葱茏。时光如水,物转星移,许多人事都分道扬镳,不明下落。然而缘分是一条神奇的河流,我们划着桨橹漂浮在其中,朝着各自的方向驶去。在没有约定的未来,却终有一天会不期而遇。就像一段前朝往事,一出经年的戏曲,一本古老的线装书。被五味杂陈的烟火浸染,被悲欢冷暖的世情冲洗,于今日繁芜的都市里,却依然有种地老天荒的安宁。是因为在熙来攘往的人流中,总是太过匆忙,常常会转身走散,各奔天涯。见惯了离合的你我,所以开始不相信永远。直到有一天,偶然的重逢,才发觉,过往的明媚是一场遥远的梦境。而骄傲的我们,都是在梦里导演了真实的自己。几场梅雨,已是荷风细细,深宅小院,满溢着浪漫与感伤的气息。倚着小窗,闭门而居,看落花飞雨,恍然明白,花事已过,而我竟无由地错过了花期。有人说只有痴者才会看花落泪,听雨伤怀,认为错过今年的花事,还会有来年。却不知,流光易老,曾经青翠的记忆,已爬满了旧事的苍绿。习惯了一杯浅茶,在细雨的日子里,一意孤行地听竹风为我说书,弹曲。只有这样,才能抵抗人世无味的繁喧,独享片刻的寂寞与清凉。一到梅雨之季,阁楼的古书都会泛潮,而掩映在书卷里的词句与故事,也被浸润得湿淋淋的。连同那场牡丹亭梦,以及登上昆曲舞台的戏,亦被几场雨给打湿,清绝到令人神伤。其实,不需要油纸伞,红尘中的你我,也可以相伴走过雨季。不由得想起,几百年前,那个姹紫嫣红的春天,必定是一场华丽的盛宴。只是岁岁花枝春满,而那些前朝人事,竟不知遗失在何处,仓促间落得杳无音讯。只有一场真假难辨的旧梦,徜徉在时光阑珊的幽径,久久不肯醒转。当年绝意仕途的汤显祖,回归故里,此后一直沉迷在梦中。疏篱庭院,寒窗孤影,就这样静静地写完了临川四梦。而四梦中,以《牡丹亭》最为出众。它上承西厢,下启红楼,像一株倚云而栽的红杏,冲破世俗藩篱,迷人眼目。汤显祖曾说过,“一生四梦,得意处惟在牡丹。”而明朝人沈德符称“汤义仍《牡丹亭梦》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人生有情,所以总愿意为一些渺小的感动,无私地交付自己。人生又无情,想要在简约的时光里,拥有一段纯净的爱,却总是事与愿违。千帆过尽,只想觅一叶小舟,任流东西。阅人无数,唯愿在戏梦中,找寻知己。你以为青春无限,可以随意蹉跎,其实华年已经时日无多。你以为可以将过往抛散,却会被一段莫名的记忆,伤得泪流满面。汤显祖,字义仍,号海若、又号若士,晚号茧翁,自署清远道人,别号玉茗堂主人,晚年号茧翁。江西临川人氏。明嘉靖二十九年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父亲是位知识渊博的儒士,母亲自幼熟读诗书,伯父酷爱戏曲。许是因了这些文化的熏陶,加之汤显祖天资聪颖,使得他五岁进私塾,十二岁能诗,十三岁从徐良傅学古文词,十四岁便补了县诸生。在其二十一岁时中了举人。以汤显祖斐然的才学,青云之路应当一马平川。然明代社会以及堕落的科举制度已经腐败,考试成了上层统治集团营私舞弊的幕后交易,成为确定贵族子弟世袭地位的骗局,而不再以才学论人。洁身自好,不与世群的汤显祖几度名落孙山,直到三十四岁,才以极低的名次中了进士。然而他布满荆棘的仕途也从此开始,昨日的锦绣抱负,被险恶的朝政渐渐消磨。留都所赋闲职,毫无权力,形同虚设。汤显祖不肯随波逐流,所以他提倡的政治主张,不会被当时上层人士所采纳。而他最终的贬谪,成了必然。那时的南京是人文荟萃之地,诗文戏曲家数不胜数。钟情于诗词的汤显祖,有一段时间沉迷在词曲中,感受到唯有漂浮在文字河流里,才可以永不言倦。 直到后来,汤显祖彻底心灰意冷,干脆离开那座金粉之都,回到临川故里。多年的逆旅漂泊,让汤显祖觉得世事荒凉,而过往只是做了一场云水之梦。所以他从此掩上重门,拒绝红尘中一切往来,躲进小楼听风听雨,做起了一个又一个经久而漫长的梦。他在梦里,可以随心所欲做自己想做的事,爱自己想爱的人。春梦无痕,是因为太多美好的事物,总令人感到虚无。悠悠浮生,像是一缕轻烟,缥缈难捉。关于对人生的看法,众说纷纭,而每个人表达的方式亦有不同。诗者付诸笔端,雅客寄情于山水,伶人放逐于舞台。还有许多平庸的人,将许多细碎的感触幻化于生活的点滴间。我们想逃避一些宿命的安排,却总是会与之狭路相逢。每个人生命中,都有过一场或几场绚烂的春宴。有些人来得早些,有些人来得迟点,但一样的春天,一样的百媚千红。《牡丹亭》中那个叫杜丽娘的女子,读了诗经里的《关雎》而伤春寻春,游园之时被春情困扰,不得释怀。她看着万紫千红的春景,赏遍山水亭台,却孤独难耐,春心无以排遣。百无聊赖之时,杜丽娘在园中做了一个梦,梦见手持柳枝的俊雅书生,对她诉说爱慕之情。只一句: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杜丽娘便随他在牡丹亭下幽会,芍药栏前,湖石边,他们巫山云雨,欢喜难言。万般温存过后,春色灿烂依然,而梦里的缱绻柔情早已成烟。这一梦,让杜丽娘更是情思无限,容颜日渐清减。几番重游庭园,却觅不见昨日的雨迹云踪,那持柳的书生,已隔了山水迢遥,再难相见。无边春色,不知为谁鲜妍,花容月貌,只在镜中蹉跎。她叹春光易逝,怕等不到梦中人儿,已红颜老去。便取来画笔丹青,对镜自描。之后相思成灾,一病不起,不久香消玉殒,冷月埋骨。三年后,书生柳梦梅赴京应试,借宿梅花庵观中,于太湖石下拾得杜丽娘画像。才发觉杜丽娘原是他梦中多次所见的佳人,而佳人却早已为情死去,柳梦梅为酬杜丽娘一片真心,决意掘墓开棺,令她起死回生。杜丽娘的还魂,不知令多少人,为之落泪不止。情到深处,生可以死,死可以生。汤显祖在该剧《题词》中有言:“如杜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几百年来,《牡丹亭》被一次次搬演上昆曲舞台。常演的有《闹学》、《游园》、《惊梦》、《寻梦》、《写真》、《离魂》、《冥判》、《幽媾》、《冥誓》、《还魂》等几折。不知多少人,被那优雅绝俗的姿态,缠绵婉转的唱腔,所沉醉,感动。而后在每一个姹紫嫣红的春天,落花微雨的日子里,总免不得叹一句:如花美眷,似水流年。青春版《牡丹亭》的上演,更是重温了四百多年前的牡丹旧梦。从古典美丽到现代青春,演尽人间生死至情,不知圆了多少人的理想梦。这一切,源自于情。一个情字,难以言说,无象可形。中了情花之毒的人,从来都是无药可解。当初汤显祖写《牡丹亭》时,填到锦词佳句,写至惊梦寻梦处,忍不住痛哭流涕。他将自己所有的思想情感,都寄之于纸上,付诸在梦中。与其说他在为别人拟定情缘,不如说他在为自己批命。他走进自己亲手编织的梦中,没有想过,是否还能走出来。逃不过因果的你我,总喜欢在茫然的时光里,探寻前世今生。那是因为,浮沉人生,太多沟壑难填。多希望走过千山万水,人间草木依旧可以安然无恙。而我们的沧桑,也只是为了见证生命存在的过程。但终有一天,时间会擦去所有痕迹,弥漫在世间飞扬的粉尘,也会静谧无声。但使相思莫相负,牡丹亭上三生路。一部《牡丹亭》,说的是戏中词,道的是人间情。所以才会有那么多红尘男女为之不尽伤神,他们读完《牡丹亭》,就将自己封印在梦中,无谓过去与将来。四百多年前,汤显祖因为一部《牡丹亭》,与一位叫俞二娘的女子,结下一段缘情。明人张大复的《梅花草堂笔谈》里:“娄江女子俞二娘,秀慧能文词,未有所适。酷嗜《牡丹亭》传奇,蝇头细字,批注其侧。幽思苦韵,有痛于本词者……”俞二娘读了《牡丹亭》后,用蝇头小楷在剧本间作了许多批注,深感自己不如意的命运好似杜丽娘一样。于是终日守在闺房,郁郁寡欢,盼过几度春秋,没有良人入梦,最后“断肠而死”。甚至还有江西人氏蒋士铨,在汤显祖逝世一百多年后,写了一部《临川梦》。而书中柳梦梅和杜丽娘幻影现身,俞二娘还魂,与汤显祖前缘再续,演绎了另一段惊人心魄的牡丹亭梦。这就是情之妙处,使得他们在生活中无缘相识,却在戏剧中浪漫相遇。世事本就是幻梦一场,在没有欺瞒,没有伤害的原则下,又何必在乎真假几何。 传说缥缈,却耐人寻味。后来,与《牡丹亭》相关的故事,不胜枚举。有杭州女伶商小玲,因爱情上受到挫折,演出《牡丹亭》时伤心而死。亦有许多平凡女子,读《牡丹亭》不慎入梦,让自己坠落情爱的轮回,一颗心无处安放。其实只要心中有爱,无论海角天涯,都会有一方宁静之所,将寂寞的灵魂收留。想起《牡丹亭》中杜丽娘惊艳的眼神,看过之后,令人心旌荡漾,百转千回。直到有一天,与自己在镜中微笑对望,某个刹那,也流露出那样的眼神。恍然间,才明白,原来每个青春女子,都惊艳过,都有过让人看了便再也无法忘怀的眼神。原来每个女子,都做过一场牡丹亭的梦,在春天的枝头,开得绚美至极。世间所有尘缘,都是劫数,是结伴而行,还是独身赴会,结局必然不同。但情缘有定,我们无从选择,只好顺应天命。相信在那个叫作缘分的渡口,无论是离散,还是相逢,都要各自珍重。看过多少人世风光,唯有一剪荷风,一滴雨露,一朵云霞,是真正的纯净。记得杜丽娘初次游园时说过,一生爱好是天然。多少年过去了,这句话,始终深入我心。我是个厌倦深邃、渴慕简单的女子,喜欢一个人,倚着幽窗,听一出戏。看窗外繁花似雪,却只爱一叶薄荷的清凉。尘世种种烟火,于我并无多少诱惑。喜好山水,不是为了遗世独立,只是希望自己可以在壮丽山河间,做到淡然心性,从容平和。尝遍百草,只为求得一味真药;穿越千山,只为找寻一个人。如果恰好遇见,就不要轻言别离,纵算有一天忘记,也相信还会重新记起。梅雨之季,总是不肯消停,在这潮湿的日子里,有人心生烦扰,有人安然自处。而戏曲里的《牡丹亭》,像是老墙上湿润的青苔,在雨中无尽滋长。远处淡山薄水,霭霭轻烟,庭院几阵竹风,更添冷韵。此番情景,适合听曲做梦,用往事泡一壶清茶,不品,就醉了。光阴冉冉,流年一晃而过,昨天的美好,已成为今日的追忆。世事变幻无端,在可以把握的现在,我答应自己,要善待世间一切万物生灵,善待所有来之不易的缘分。因为任何一种生命,都有其不可推卸的使命。任何一桩情缘,都需要被良善的心珍爱。一梦浮生,愿所有的人,都有一段属于自己的游园惊梦,醒后放下所有执念。在湛湛日光下,洁净安宁,清白一世。
2021-04-25 17:43:33
回应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歌曲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