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队形图有哪些 舞蹈队形图分类和表演技巧?

舞蹈分类  舞蹈是一种艺术,能培养人气质。舞蹈的种类也有很多,各式各样,那舞蹈种类有哪些?下面为大家带来舞蹈分类,快来看看吧。  一、按照舞蹈的特征来划分:  1、专业舞蹈  古典舞、芭蕾舞、民族舞、民间舞、现代舞、踢踏舞、爵士舞  2、国际标准交谊舞:  拉丁舞(伦巴、桑巴、恰恰、斗牛、牛仔);  摩登舞(华尔兹、维也纳华而兹、探戈、快步、狐步舞);  3、时尚舞蹈  迪斯科、锐舞、街舞、芭啦芭啦、啦啦队舞、热舞劲舞  二、按照舞蹈的表现形式来划分:  1、独舞,由一个人表演的完成一个主题的舞蹈,多用来直接抒发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2、双人舞,由两个人表演共同完成一个主题的舞蹈。多用来直接抒发人物的思想感情的交流和展现人物的关系。  3、三人舞,由三个人合作表演完成一个主题的舞。根据其内容可分为表现单一情绪和表观一定情节,以及表现人物之间的戏剧矛盾冲突等三种不同的类别。  4、群舞,凡四人以上的舞蹈均可称为群舞。一般多为表现某种概括的情结或塑造群体的形象。通过舞蹈队形、画面的更迭、变化和不同速度、不同力度、不同幅度的舞蹈动作、姿态、造型的发展,能够创造出深邃的诗的意境,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5、组舞,由若干段舞蹈组成的比较大型的舞蹈作品。其中各个舞蹈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它们又都统一在共同的主题和完整的艺术构思之中。  6、歌舞,是一种歌唱和舞蹈相结合的艺术表演形式。其特点是载歌载舞既长于抒情,又善于叙事,能表观人物复杂、细腻的思想感情和广泛的生活内容。  7、歌舞剧,是一种以歌唱和舞蹈为主要艺术表现手段来展观戏剧性内容的综合性表演形式。  8、舞剧,以舞蹈为主要艺术表现手段,并综合了音乐、舞台美术(服装、布景、灯光、道具)等,表现一定戏剧内容的舞蹈作品。  延伸阅读:舞蹈的基本功有哪些?  1、压腿:这是舞蹈基础训练中最为基本的训练内容,分别为压前、旁、后腿。压腿的练习有助于打开学生腿部关节的韧带。压腿时要注重腿部关节的.直立,脚背向外打开绷直,并保持上半身的直立。在压旁腿时,同侧的手扶住把杆,另一只手臂紧贴在耳边,向腿上靠近并尽量向远处伸展,拉长旁腰。压后腿时,注重肩膀端平,颈部不要缩,撑住头部别掉下去,并向后伸展。  2、压肩:这是打开肩部韧带的练习。压肩时,双手臂伸直放在把杆上。两个腿之间的距离略等于肩宽。头部和脊柱都要放松,向下压时能够感觉到肩部韧带被拉长。  伴奏带:中速,节奏舒缓2/4  3、推脚背组合:脚背的好坏因人而异,大部分取决于先天因素,但也不能忽视后天的训练。在训练之前,从脚尖到整个大脚背都要活动开;训练时,双手扶把杆,挺胸抬头、收腹提臀,双脚并拢站好,先从单脚背训练开始。  1―2拍:单脚脚后跟抬起,五个脚趾紧扒地面。  3―4拍:脚尖绷直,向墙内推,使整个脚背绷成月牙型。  5―8拍:换另一只脚,动作相同。  双脚背练习亦同。年龄小的学生在做此类训练中,注意力不集中,易低头去看自己和他人的动作,在做推脚背时,双脚容易打开,脚背推不起来,需要时刻提醒和规范动作。  4、把杆训练组合:少儿舞蹈培训与专业舞蹈训练有很大区别。在做把杆上的动作组合时,不可能像专业学员那样的强度和难度。除非是经过若干年业余训练,自身条件可以达到专业水平了才有能力做到难度和强度并举的动作组合。少年儿童活泼好动,喜爱好玩有趣的动作,这就要求教师在编排这类把杆上的动作组合时,注意结构简单易学,学生有能力做到。好玩好学,自然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之在教学中不断给予学生以适当的鼓励和赞许,学生接受的就快。  5、劈叉跳:是为学习中间大跳做好准备的手扶把杆的跳跃组合。在做这一动作跳起来时要注重双脚同时一前一后打开、打开历程中,绷直脚背,伸直膝盖,跳跃越高,腿叉越开越好。着地时,双脚迅速收拢,两脚并起来着地。  劈叉:左脚在前劈叉,双手抱住左脚,控1―2分钟,然后腿不动,身体向后仰、右手撑住地面,左手抓住后腿控住。左脚在前的竖叉不动,身体向右转的同时变胯,变为横叉、双脚背不要趴倒在地面。上半身和脚背都要立起来然后上半身趴倒在地面,双手臂向前伸展。趴胯1―2分钟、横叉不动,再向右转,变为右脚在前的竖叉。  6、大踢腿:是培养腿的力度和开度的训练。不论是前腿还是旁腿,都要保持上半身直立,中段夹紧,秋水注视前方。踢腿的历程中,同样要注重脚背和膝盖的绷直。有许多学生在踢腿的时候,为了让腿部可以碰到身体,上半身极力向前够。大踢腿,颈部便往回缩,头向前探,双膝弯曲,非常难看、所以,在踢腿前要告诫她们,踢不高没有关系,最重要的是保持正确的仪态、在这一前提下,经过刻苦练习,腿会越踢越高,韧带越拉越长。  7、下腰:双脚打开至肩宽,双臂向上伸直,五指打开,手心朝前。下腰时,上半身向后仰,头抬起来向后找自己的脚后跟,身体和手都向脚后跟靠齐并往里卷。下好以后,手臂和膝盖都尽力撑直,秋水看脚后跟。}
2019-06-27 20:00
来源:
一起舞动生活
庆典型
这种舞蹈的节目安排,一般都在开场,中间高潮,或压轴。可以说是比较重要的一类舞蹈(特别是你对与一大片业余或根本没接触过舞蹈的人群时候)
在人数上,一般又是以群体的13-24人左右为佳。
舞蹈的体裁不限制,但总的要求是气氛比较高涨,或者音乐比较亢奋的。
对于这类舞蹈,选材方面最好注意,题材保持新颖,如果保证不了新颖,那么就用翻新的方式。进行在你那里观众最喜欢看的那种庆典型舞蹈,对那个舞蹈用翻新,但是结构基本不变(也就是舞蹈的风味)。最好是能活用道具和服装,一般这类舞蹈,气氛比较好,道具也是支持的关键或服装(可以设计点小机关在道具或服装上,不要怕演员麻烦,上了台,人就什么都不记得了)。
总之,此类舞蹈队型要比动作多(观众感觉上,而不是真的要你队型比动作多),活用三角,平行四边型,大一字,反半圆;少用正圆,太土那个型。其他的小队型自己可以按照实际音乐来穿插,动作方面要新颖,或者说可以癫狂一点。
一般人数在50多人到更多,这样的广场性舞蹈,着重要求道具和服装的运用,动作要求简单划一。活用道具,利用道具做出队型图案,和队型变化。
在队型变化方面,要依照自己的道具图形来变化,因为,一般来说,广场上的舞蹈,观众多半是俯视来看的,这样就要求了平面图形要华丽一些,而台面队型也需要,但是相对来说,不像舞台舞蹈,可以减少一些。主要是为了调整到高潮的平面队型,还起到连接的做用。
音乐最好是采用节奏点比较明朗的,编排的时候忌讳用音乐副点来进行舞蹈完美安排,因为不是舞台舞蹈,用副点的话,很容易产生队员节奏把握不稳,顺便变化无法到位置的情况,而且人多,小拍音乐最好去掉变化,小拍音乐队型变化一多,就会导致看起来比较凌乱。
独舞
独舞的特点是比较讲究把音乐副拍做的饱满,因为在台上只有一个演员,所以,在无时无刻都要做到节奏,音乐,动作,呼吸,故事的引用的饱满,对演员的表演性要求比较高,动作设计主要依靠主题内容-故事内容-本内容的特点-音乐特点。(对于业余的,不推荐编导安排业余学生上台表演独舞。)
主要特点是两人或三人联系一定要紧密,而不是你跳你的,我跳我的.让观众觉得好像少一个人没所谓一样。
一般双,三形式的舞蹈,可以做一个主跳,两个托掂;或一个主一个托掂,故事引擎一定要安排好三人或二人的关系,这样在你构造这个蓝图的时候,才不会让演员空下,在那等音乐,这在舞蹈上是很忌讳的。单双的形式更注重故事的内容,人物的安排和搭配就成了很关键的问题了。
大体上和庆典型有点像。但是区别在与,小型的舞蹈,比庆典舞蹈就注重一点动作上和音乐上的变化了,可以说,在动作上要比较丰富,更关键在与副拍的舞蹈语汇安排,有点类似独舞的安排,只是多增加了队型变化,比如一个副拍,我可以做动作+队型+呼吸,或者队型+呼吸+造型+动作等等,各种方式都可以。
但是记住,不要把所有的个方面元素都放在副拍里面,这样会导致队型和节奏崩溃。一般来3-4个方面元素就足足够了。
独特的队形,不是摆出来的,而是变换出来的。
例如,从一个基本队形,通过错落有致的交叉,替换,变成另一个队形,再通过旋转,分离,集中等,变成另一个队形,使得整个队伍有流动感,让人耳目一新。这就要用一些心思,用文字很难表达清楚。
8人的舞蹈队形
前后各4,略有错开就不错(齐舞部分多推荐)
前3后5,插空站(舞中的个人独舞多的合适这个)
当然,站位和你们排的舞也有很大关系,以上只是基本的站位。
其实,要是大家的舞台感觉和熟练度还有和音乐的契合度高的话,可以尝试一曲舞变换多个队形,也很不错。在变换队形的过程中加上一些细小动作也很好的。而且在处理音乐变奏时也可以用变换队形的办法去处理,让空白时间降到最少。
最基本的几组队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人的舞蹈队形
要来回变队形才好看,一开始可以前后2 3 2 换成 3 4(插空站) 或则左右 3 1 3 最后变一字都行, 队形并不是最主要的,变队形才是最重要的影响整个舞台效果。
最基本的第1组:
* *
* *
* *
*
第2组:
* * * *
* * *
第3组:
* * * * * * *
第4组:
*
*
*
*
*
*
*
第5组:
*
*
*
*
*
*
*
6个人的舞蹈队形
6人舞的队形可以有很多种排法啊,每种队形也可以有很丰富的变化啊,说几种最基本的吧。
1、一横排或一纵排
* * * * * *
2、前后两排,可横排(三人一组)前后移动、左右移动、或交叉移动
* * *
* * *
3、两纵排,可纵排(三人一组)前后移动、左右移动、或交叉移动。
* *
* *
* *
4、两纵排扩展一下,可以是正八字形或倒八字
* * * *
* * 或 * *
* * * *
5、花瓣形,可左三、右三,也可走圆形。
* *
* *
* *
6、 三角形,前后排注意插空站
* * *
* *
*
7、如果有1个比较突出的主角,可主角单独站台口或中间、其他5人为一组站成一斜排或一横排。
总之,队形很灵活,根据你们舞蹈的类型和要表现的情绪、按照你的需要进行调整。
10舞蹈队形变换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2018-06-09 20:00
来源:
就爱广场舞
队形变换怎么排?
广场舞作为一种集体性的舞蹈,除了动作的齐整化一外,漂亮的、灵活的队形变换,也能为我们的广场舞表演加分不少!
今天,乐小舞为大家搜集了比赛时的队形变化图集,希望能让你的广场舞“花样百出”~
1
舞蹈基本队形,人怎么站?
可根据舞队具体的人数来划分:
8人队形基本的站位
01
前后各4,略有错开 如下所示:
人 人 人 人
人 人 人 人
02
前3后5,插空站 如下所示:
人 人 人 人 人
人 人 人
03
八字形 如下所示:
人 人
人 人
人 人
人 人
04
前2,后左3,后右3 如下所示:
人 人 人 人 人 人
人 人
05
前3中2后3交替站立 如下所示
人 人 人
人 人
人 人 人
06
呈凌字形站立 如下所示:

人 人
人 人 人
人 人

7人队形基本的站位
01
前2中3后2 如下所示:
人 人
人 人
人 人

02
竖队交替站 如下所示:







03
左3中1右3 如下所示:
人 人 人 人 人 人

04
站成一排 如下所示:
人 人 人 人 人 人 人
6人队形基本的站位
01
前后两横排,前后移动、左右移动、或交叉移动 如下所示:
人 人 人
人 人 人
02
左右两纵排,前后移动、左右移动、或交叉移动
人 人
人 人
人 人
03
两纵排扩展一下,可是正八字形或倒八字 如下所示:
人 人 人 人
人 人 或 人 人
人 人 人 人
04
花瓣形,可左三、右三,也可走圆形 如下所示:
人 人
人 人
人 人
05
三角形,前后排注意插空站
人 人 人
人 人

06
如果有一个比较突出的主角,可主角单独站台口或中间,其他5人为一组站成一斜排或一横排。
2
线条通过情绪表达变队形
▲直线:包括运动所形成的斜线和竖线,有行进感,强烈以动感,都能表现出强劲、有力的动势;
▲横线:比较平稳、缓和
▲曲折线:有棱角的曲折线给人一种游移跳荡和不安定的感觉
▲曲线:以曲线运动所形成的圆线、弧线和蛇形线,则能表现出流畅、圆润、柔和的情调。形成朝向感,能突出领舞,产生空间感
首先你要确定你的表演舞蹈是什么样的风格?如果是欢快动感的,可以选择直线、横线、有棱角的曲折线交替变换,如果是温柔优雅的古典舞蹈,不妨选择横线、曲线交替变换。
为了便于记忆,我们根据舞蹈中常用的构图方法和原则,把舞蹈移动线的使用,归纳了下面几句话:
二四七、一零八,
直斜圆曲相交插,
前后左右高中低,
地面空中方位佳;
整齐对称黄金律,
平衡统一多样化,
调和对比相结合,
情景交融美如画。
▲二四七、一零八:是舞蹈中常用的队形构图。二、四是两排或四排的横线和竖线的队形,七是曲折线的队形,一是一横排或一直排,零是圆弧形的构图,八则是在舞台两侧呈八字形。
▲直斜圆曲相交插:舞蹈队形的流动变化要有各种线条的相间交错,不能一种线形的贯彻始终;整齐对称黄金律,平衡统一多样化,调和对比相结合,情景交融美如画。——就是要求舞蹈队形的移动变化符合形式美的规律和法则。
3
舞台区域划分,怎么变队形?
根据我国舞蹈界通常的舞台区的划分方法,把舞台分为九个区域,即:中、左、右;前、左前、右前;后、左后、右后。
(△正方形外面的数字代表:1—正前方,2—右斜前方,3—正左方,4—右斜后方,5—正后方,6—左斜后方,7—正左方,8—左斜前方。)
从舞台的平面来看,前区是表演的强区,能给观众较强烈的感受,后区是弱区,而中区相对来说比较中和;从中间与两侧相比较,中间是强区,两侧则稍弱。从舞台的立体空间来看,空中是强区,地面是弱区。
从舞台的位置来看,中区和前区的交界线,即距舞台最前面五分之二或三分之一的地方,属于舞台的黄金线,是舞蹈表演最佳的地区。
所以在变队形时,可以根据前面说的点、线与这个不同的表现强弱相结合,打造不一样的表现感觉。
怎么样?大家学会吗?广场舞新队形,现年新花样,大家跳起来吧!
觉得不错请点赞哦 (到文末)
觉得实用收藏吧 (点右上角)
好文章分享朋友 (点右上角)
强烈推荐
关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舞蹈队形图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