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加到1000等于几怎么算出来的多少 初学数学必备知识?

数学《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精选12篇)  作为一名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数学《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数学《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 篇1  一、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人教版第十二册第33―34页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圆柱体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结合具体情境,灵活运用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圆柱表面积、侧面积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获得积极成功的情感体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理解并掌握求圆柱体表面积、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难点:能结合具体情境,灵活运用圆柱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圆柱形模型、剪刀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景,引入新课  我根据学生喜欢喝饮料的爱好,创建生活情景,“同学们都喜欢喝饮料,那么你们知道做这样的一个饮料罐至少需要多少的铁皮吗?怎样计算?”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圆柱的表面积(板书课题)(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我利用学生的生活实际设疑引入新课,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求知,解决问题。)  (2)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1、认识圆柱的表面  师:我们来做一个“饮料罐”,该怎样做?  生:要做一个圆筒,和两个完全相同的圆。  师:用什么形状的纸来做卷筒呢?同学们说的意见不一致时,我适时引导,你们动手剪一剪不就知道了吗?每一组的同学都剪开自己带来的圆筒,有的得到了长方形,有的得到了平行四边形,也有的得到了正方形。  (设计意图:动手操作,使学生对圆柱各部分的组成有了完整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同时也揭示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实现了知识的转化和迁移。)  2、探究圆柱侧面积的计算。  师:我们先来研究把圆筒剪开展平是一个长方形的情况,求这个饮料罐要用铁皮多少?就是求什么? 学生观察、思考、议论。  生1:求饮料罐铁皮用料面积就是求:圆面积×2+长方形面积。  生2:也就是求圆柱体的表面积。  师:这两位同学说得对吗?要求圆柱体的表面积要知道什么条件?  生3:我看只要知道圆的半径和高就可以了。  师:我们来听听这位同学是怎么想的。  生3:长方形的长与圆的周长相等,长方形的宽与圆柱的高相等,所以只要知道圆的半径就可以求出长方形的长,也可以求出圆的面积。 生4:我觉得知道圆的直径和高也可以了。  生5:我还觉得知道圆的周长和高也行。  师:这三位同学都说得很好,那么圆柱的侧面积该怎样求?  生6:因为长方形面积=长×宽 所以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师:如圆柱展开是平行四边形或正方形,是否也适用呢?学生分组动手操作,动笔验证,得出了同样的结论。  小结:同学们会动手、动脑,巧妙地把圆柱的侧面转化为平面图形,圆柱的侧面展开后不论是长方形、正方形或平行四边形,圆柱的侧面积都等于它的底面周长乘高。  师板书:圆柱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S侧=ch 出示例1让学生独立计算出圆柱的侧面积,一生板演,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分组合作得出结论,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个性也得到发展。)  3、探究圆柱表面积的计算  师:我们知道了圆柱侧面积的计算了,那么它的表面积该怎样算呢?  (1) 出示例2  分组讨论例2中给了哪些条件?求什么问题?它的表面积应包括几个面?怎样解答。  (设计意图:学生已掌握了圆面积和侧面积的计算方法,教学圆柱的表面积时,让学生自学交流就能掌握方法。)  (2) 教学例3  师:在实际生活中,求圆柱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有着广泛的应用,我们一起来看例3,应该算几个面?为什么? 学生做完后汇报  师:通过计算,你有哪些收获?  生5:我知道了,做这个无盖水桶要用铁皮多少平方厘米就是求一个侧面积和一个底面积的和。  生6:在得数保留时,我觉得应该用进一法取近似值,因为用料比实际多一些,因为有损耗,所以要用进一法。让学生看34页,看“注意”后的一段话。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充分讨论,理解进一法,明确在什么情况下用“进一法”取近似值,培养学生实际应用意识。)  (3)巩固练习,灵活运用  1、出示牛奶罐、无盖水桶、水管等实物图,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计算制作这些物体所用铁皮的面积,各是求哪些面的总面积?  小结:计算圆柱的表面积要根据具体实物分别处理,要学会运用新学的知识合理灵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综合练习(只列式,不计算)  (1)用铁皮制作圆柱形的通风管10节,每节长9分米,底面周长3.5分米,至少需要铁皮多少平方米?  (2)砌一个圆柱形水池,底面直径2.5米,深3米,在池的周围与底面抹上水泥,抹水泥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3)一个圆柱形的油桶,底面半径4分米,高1米2分米,制这个油桶至少要用铁皮多少平方米?  (设计意图:通过这种练习进一步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3、实践与应用  小组合作测量计算:制作所带的圆柱形实物的用料面积,先让学生讲讲需要测量哪些数据,以及测量方法,再进行测量和计算。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锻炼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数学就在身边,不断提高应用数学的意识。)  (4)全课小结 在实际生活中,计算圆柱的表面积,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如计算油桶的表面积是求侧面积与两个底面积的总和;无盖水桶的表面积是求侧面积加上一个底面积;水管―的表面积只求侧面积,另外,在实际中使用的材料都要比计算得到的结果多一些,所以都要采用“进一法”取近似值。  板书  圆柱的表面积  圆柱的表面积=两个底面积+侧面积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 高  长方形的面积= 长 × 宽  数学《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理解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  2.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3.会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教学重点】:  理解求表面积、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能灵活运用表面积、侧面积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以旧引新  1.圆柱体有( )个面,分别是( )、( )、( )。  2.圆柱体上底和下底之间的距离,叫做( ),有( )条。  3.长方形面积=( )×( )  圆的周长=( )c=( )  圆的面积=( )s=( )  二、新课  1.圆柱的侧面积。  (1)圆柱的侧面积,顾名思义,也就是圆柱侧面的面积。  (2)出示圆柱的展开图:这个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面积和圆柱的侧面积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观察很容易看到这个长方形的面积等于圆柱的侧面积)  (3)那么,圆柱的侧面积应该怎样计算呢?(引导学生根据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可以知道: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侧面积练习:练习七第5题  (1)学生审题,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这两道题分别已知什么,求什么?  ②计算结果要注意什么?  (2)指定一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做.教师行间巡视,注意发现学生计算中的错误,并及时纠正。  (3)小结:要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必须知道圆柱底面周长和高这两个条件,有时题里只给出直径或半径,底面周长这个条件可以通过计算得到,在解题前要注意看清题意再列式。  3.理解圆柱表面积的含义.  (1)让学生把自己制作的圆柱模型展开,观察一下,圆柱的表面由哪几个部分组成?(通过操作,使学生认识到:圆柱的表面由上下两个底面和侧面组成。)  (2)圆柱的表面积是指圆柱表面的面积,也就是圆柱的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的面积。  公式: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  4.教学例4  (1)出示例3。学生读题,明确已知条件(已知圆柱的高和底面直径,求表面积)  (2)求的是厨师帽所用的材料,需要注意些什么?(厨师帽没有下底面,说明它只有一个底面)  (3)指定两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独立进行计算.教师行间巡视,注意察看最后的得数是否计算正确。(做完后,集体订正。指名学生回答自己在计算时,最后的得数是怎样取得的。由此指出:这道题使用的材料要比计算得到的结果多一些。因此,这里不能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这道题要保留整百平方厘米,省略的十位上即使是4或比4小,都要向前一位进1。这种取近值的方法叫做进一法。)  ①帽子的侧面积:3.14×20×28=1758.4(平方厘米)  ②帽顶的面积:3.14×(20÷2)2=314(平方厘米)  ③需要的面料:1758.4+314=2072.4≈2080(平方厘米)  5.小结:  在实际应用中计算圆柱形物体的表面积,要根据实际情况计算各部分的面积.如计算烟筒用铁皮只求一个侧面积;水桶用铁皮是侧面积加上一个底面积;油桶用铁皮是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积,求用料多少,一般采用进一法取值,以保证原材料够用.  三、巩固练习  1.做第14页“做一做”。(求表面积包括哪些部分?)  2.练习七第6题。  数学《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 篇3  预设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柱体侧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概括的能力以及利用知识合理灵活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主动探求知识的学习品质。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和掌握圆柱体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引入新课。  1、检查:拿出自制的圆柱,分别指出它的底面、侧面和高。  2、复习:点名说说圆柱两底的关系,圆柱高的条数和关系以及侧面展开可能是什么样的图形。  3、引入:两个底面和侧面合在一起就是圆柱的表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圆柱的表面积。  板书:圆柱的表面积  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1、侧面积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⑴摸一摸自制圆柱体的侧面,谈一谈自己感觉到什么。  ⑵想一想用我们已有的知识,能不能求出这个曲面的面积。(你能求出这个曲面的面积吗?)  小组讨论:有什么好办法求出圆柱的侧积吗?  ⑶剪一剪自制圆柱,汇报交流结果。  ⑷说一说:圆柱体的侧面可转化为已学过的平面图形是什么?  它的侧面积正好等于底面周长乘高的乘积。  板书: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⑸算一算:求出圆柱的侧面积,同学自己自作,交流结果。  小结:计算圆柱体的侧面积的方法是什么?  ⑹做一做:  课本76页例1及77页的第一题。  2、表面积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⑴自读课本:什么是圆柱的表面积?  板书: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2个底面积  ⑵练一练:(小黑板出示)  ⑶小结:  圆柱的侧面积等于底面积周长与高的乘积,圆柱的表面积等于两个底面积与侧面积的和,但在实际生活的应用中,有许多问题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灵活地求出圆柱的表面积。  三、巩固练习,灵活运用  1、自学课本,书77页例3。  ⑴分小组讨论;  ⑵学生反馈。  2、问:要知道圆柱形的物体的侧面积,要求哪些面的总面积?  3、只列式不计算。  小黑板出示题目。  4、实践练习  ⑴小组合作:测量并计算自制圆柱形实物的侧面积。  ⑵讨论:要求出圆柱形的物体的侧面积,是求哪些面的总面积?需要知道哪些数据?怎样能测量这些数据?  ⑶测量:测量所需的数据。  ⑷计算:根据量得的数据。列出相应的算式并算出结果。  四、课堂小结:  说一说你今天学会了什么知识?  数学《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圆柱表面积的含义,掌握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根据圆柱表面积和侧面积的关系,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媒体:  圆柱形物体、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点:  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推导。  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用纸片试做一个圆柱体。  教学过程:  一、交流做圆柱体的情况。  师:昨天老师布置你们做一个圆柱体,做起来了吗?谁来介绍一下你是怎样做的。  生1:我是先找一个圆柱体的茶叶罐,贴着底面剪了2个圆,然后再紧贴着侧面剪下了一个长方形,最后用透明胶粘起来。  生2:我也先剪出两个一样大的圆,然后剪出一个长方形,开始怎么也做不出来,不是圆太大了就是太小了,后来不断修整,总算做起来。  生3:我发现两个圆要一样大,长方形纸片的长与圆周长相等时很快就做起来。  师:这说明什么呢?  一生抢着说:“原来底面圆的周长等于长方形的长”。  二、探索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引入  师:这节课我们要研究怎样计算圆柱的表面积。下面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生:把圆切割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师用电脑演示过程)  师:圆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对圆柱的表面积公式推导有没有启示呢?你们打算怎么做?  生:把圆柱剪开,变成我们学过的图形。  师:下面分小组探索圆柱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小组汇报  生1:我们小组把做的圆柱体展开后,发现圆柱体由2个相同的底面,和一个侧面组成。侧面展开是长方形,侧面积=底面周长×高。2个底面面积=?@r2×2。所以,圆柱表面积=底面周长×高+?@r2×2  生2:我们小组同意他们的方法,我们还能用一个字母公式来表示:s圆柱=2?@r×h+?@r2×2 。  师:还有不同方法吗?  生3:我的方法是,s圆柱=2?@r×(h+r)不知道行不行。我是从第2个同学公式中,运用乘法分配律转化过来的。  师:这样做的结果是一样的,有什么道理呢?  (生陷入思考)  师:从公式看2个底面圆跑到哪去了呢?  一个学生恍然大悟,激动地说我知道,转化成长方形了。大多数学生还没领悟过来,他马上到黑板画草图,在老师协助下完成。一画完教室里就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师:太不简单了,这种方法可以说是数学上的一项伟大发现。连书本上都没有,我要向更多的同学和老师介绍。  师:现在我们有两种方法来计算圆柱的表面积,那么计算一个圆柱的表面积至少要知道什么条件呢?  生1:半径或直径和高。  生2:有周长和高也行。  生3:我发现已知周长和高,用第二种方法计算比较快。  师:在我们实际生活中有很多特殊情况,同学们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处理。  三、自学例3  师:注意思考:  (1)这个圆柱形水桶,有什么不一样,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2)什么叫“进一法”?什么情况下要运用进一法?  生1:这个水桶只有一个底面,不能多算成2个。  生2:“进一法”书上告诉我们,就是计算结果在求近似数时,没满4也要向前一位进一,就像昨天我们做圆柱体时,要留点“接头”用胶水粘,接头不能舍去。  师:在一些用料问题上,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考虑。  四、 计算练习(出了3道题)  由于计算繁杂时间略显不足,正确率不高,不能全面反馈学生的掌握情况。  反思:  这节课虽留有许多缺憾,与传统的教学相比,做题少了些,在计算方面,没达到较多的训练,能影响到作业及今后考试的正确率,但我感到十分成功,我为学生课堂上的生命涌动而兴奋不已,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教学目标提升了。过去我仅满足于把学生“教会”,学生始终是被动的接受。课堂上学生厌烦,老师急燥,都苦不堪言。在新课程理念指引下,我把促进学生的“发展”,做为我贯穿课堂始终的目标。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不断体验到自己的智力成果带来的乐趣。  二、学生在体验中,更好的理解了数学,不断闪现出创新的火花。课前,布置学生做圆柱体,我考虑到学生已有这方面的生活经验,并不难。但要做成一个标准的圆柱体,确实要动一定的脑筋。通过动手操作,学生其实已经初步感受到圆柱体,由2个相同的圆和一个长方形围成。更难能可贵的是一些学生在做中,发现圆柱底圆周长与长方形长相等。个别没做成功的孩子,在交流活动中,也能体验到失败的原因。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三、我也体验到了怎么教数学。  (1)只有深入理解课程标准,认真领会新课程理念,才能在实践过程中指导教学。  (2)立足发展学生的能力,设计课堂教学的策略。  (3)树立正确的教学观,不因考试而教学,教学应以开发学生智能为使命。  四、不足改进。  在进行计算圆柱表面积练习时,应大胆让学生运用计算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过去总担心一旦用计算器会降低学生的计算能力,会影响今后的考试,计算器只教不用。这节课由于圆柱的表面积计算繁杂,占用较多时间且正确率不高,不能及时有效的反馈学生掌握的情况。所以应根据教学情况,让学生运用计算器来解决计算问题。  数学《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认识圆柱的展开图,理解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  2、探索和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生活中相应的实际问题。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圆柱体的表面积公式的推导。  教学难点:  圆柱体侧面积公式的推导  教学过程:  活动一:  教师出示喝水用的杯子,提问是什么形状?  进一步告诉学生,这个杯子的底面直径是4厘米,高是10厘米米,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思考并提出数学问题。  活动二:  1、教学圆柱体表面积的意义  教师:求“做一个这样的圆柱形杯子,至少需要多少纸铁皮”实际上是求什么?  学生通过思考得出:求需要多少铁皮,也就是求圆柱体的表面积。  教师板书课题。  请同学们观察手中的圆柱体,想一想圆柱的表面积包括哪些面的总面积?  概括:圆柱的两个底面面积加一个侧面面积就是圆柱体的表面积  板书:侧面积 + 一个底面积×2 = 表面积  2、引导学生探究圆柱体侧面展开图  ⑴设疑:我们已经会求什么面的面积?还有什么面的面积不会求?  ⑵引导:想一想,能否将这个曲面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  ⑶小组合作进行探究。  ⑷小组汇报交流研究成果。  3、探究圆柱体侧面积计算方法  教师:请各小组研究一下圆柱侧面展开得到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哪些部分有关系,有什么样的关系。想一想圆柱的侧面积应该如何计算?  在学生交流、比较,完善,形成结论: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  ×高。  教师:你能求出做这个圆柱形杯子需要多少铁皮吗?  学生通过讨论明确解题思路:求需要多少铁皮,就是求这个圆柱的表面积。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然后尝试独立完成,并进行交流。  活动三:  课件出示闯关题,让学生进行抢答。  活动四:  1、请同学谈收获  2、教师小结:  今天同学们的表现让我感到很高兴:面对新的问题,不是等着老师讲解,而是自已想办法进行问题转化,用学过的知识去解决新问题,知道吗?这是一种很重要的思考方法,学习数学很需要这种知识迁移能力,希望在以后的学习中同学们继续发扬。  活动五:  布置作业:教科书五十页自主练习的第1题。  数学《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操作、观察、比较和推理,发现圆柱侧面展开的形状,并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  2、理解圆柱表面积的含义,探究计算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3、能正确运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教学重点:  1、理解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意义。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的能力和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教学具准备:  圆柱形状的罐头,外面有可以展开的商标纸。  预习作业:  1、预习课本第21-22页的例2、例3。  2、掌握圆柱侧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3、在作业本上完成第22页练一练第1题、第2题。  教学过程:  一、预习效果检测  1、圆柱的侧面积=  2、什么叫做圆柱的表面积?  3、圆柱的表面积=  4、一个圆柱,底面半径是2厘米,高是6厘米。求它的侧面积。  二、合作探究  (一)、教学例1  1、出示一个圆柱形的罐头,罐头的侧面贴了一张商标纸。  问:你能想办法算出这张商标纸的面积吗?  ⑴拿出圆柱形的罐头,量出相关数据,在小组中讨论。  ⑵交流:你们是怎么算的?  沿高展开,得到一个长方形商标纸,量出它的长和宽,再算出它的面积。  ⑶讨论:商标纸的面积就是圆柱中哪个面的面积?  观察一下,展开后的长方形商标纸的长与宽,与圆柱中的什么有关?有什么关系?  使学生认识到: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的底面周长,宽就是圆柱的高。  2、出示例1中的罐头。  ⑴师:这个罐头的侧面也有一张商标纸,如果不展开,能算出这张商标纸的面积吗?测量什么数据比较方便?  ⑵出示数据:底面直径11厘米高:15厘米  ⑶学生算出商标纸的面积。  ⑷交流:你是怎么算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如果知道的是底面半径,怎么算呢?  3、小结:算商标纸的面积,实际上就是算圆柱的侧面积。  追问:怎么算圆柱的侧面积?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圆柱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4、练习:完成“练一练”第1题。  (二)、教学例3  1、出示例3中的圆柱。  ⑴问:如果将这个圆柱的侧面展开,得到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厘米?  ⑵让学生算一算后交流。师板书:  长:3.14×2=6.28(厘米)宽:2厘米  ⑶圆柱的两个底面的直径和半径分别是多少厘米?  板书:直径2厘米半径1厘米  2、引导画出圆柱的展开图。  ⑴这个圆柱有几个面?分别是什么?  ⑵如果要画出这个圆柱的展开图,要画哪几个图形?分别画多大?  ⑶在书上方格纸上画出这个圆柱的展开图。  ⑷交流:你是怎么画的?  3、认识圆柱的表面积。  ⑴讨论:什么是圆柱的表面?怎么算圆柱的表面积?  板书:圆柱的表面积=底面圆的面积×2+圆柱侧面积  ⑵算出这个圆柱的表面积。  算后交流,提醒学生分步计算。  4、练习:完成“练一练”第2题。  (三)、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板书:圆柱的表面积)  三、当堂达标检测  1、完成练习六第1题。  2、完成练习六第2题。  数学《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根据实际生活情况解决有关圆柱表面积计算的实际问题。  2、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加深理解表面积计算方法,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让学生进一步密切数学与生活中联系,能够初步学以致用。  教学重点:  能根据实际生活情况解决有关圆柱表面积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与练习六中的练习相关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什么是圆柱的表面积?包括哪几个部分?怎么求圆柱的表面积?其中圆柱的底面积怎么算?侧面积呢?  2、揭示要求:这节课,我们要运用所学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希望通过问题的解决,来加深对圆柱表面积的认识。  二、基本练习  1、出示练习六第3题,理解表格意思。  2、第一行中,已知什么?怎么算出这个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和表面积?  各自计算,算后填写在书中表格里,再交流方法和得数。  3、第二行中,已知什么?怎么算出这个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和表面积?  各自计算,算后填写在书中表格里,再交流方法和得数。  4、如果已知一个圆柱的底面周长是6.28分米,高是3分米,怎么算出这个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和表面积?  各自计算,算后交流方法和得数。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六第4题。  ⑴讨论:求做这个通风管要多大的铁皮,实际上是算哪个面的面积?为什么?  ⑵各自练习后交流算法。  2、完成练习六第5题。  ⑴讨论:需要糊彩纸的面是什么?要求彩纸的面积就是算圆柱的哪几个面积?为什么?  ⑵各自练习后交流算法和结果。  3、讨论练习六第7题。  ⑴出示“博士帽”问:认识它吗?什么样的人可以拥有博士帽?  ⑵看看,这个博士帽是怎么做成的,包括哪几个部分?  ⑶出示条件:这个博士帽上面是边长30厘米的正方形,下面的底面直径16厘米,高为10厘米的圆柱。  你能算出,做一顶这样的博士帽需要多少平方分米的黑色卡纸?  ⑷各自计算,算后交流算法和结果。  ⑸如果要做10顶呢?怎么算?  3、讨论练习六第8题。  ⑴出示题目,让学生读题,理解题目意思。  ⑵讨论:塑料花分布在这个花柱的哪几个面上?  要算这根花柱上有多少朵花,需要先算出哪几个面的面积?分别怎么算?  算出上面和侧面的面积后,怎么算?为什么?  4、讨论解答练习六第9题。  ⑴出示题目,读题,理解题目意思。  ⑵尝试列式。  ⑶交流算法:  这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怎么算一根柱子的侧面积的?为什么不要算底面积?  四、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学生交流  五、作业  完成《练习与测试》相关作业  板书设计  圆柱的表面积  圆柱的体积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5~26页的例4、“试一试”、“练一练”。  教学目标:  使学生经历观察、猜想、操作、验证、交流和归纳等数学活动的过程,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体积公式,初步学会应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并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培养应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和运用圆柱体积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呈现例4中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直观图。  2、提问:这几种立体的体积你都会求吗?你会求其中哪些立体的体积?  启发:大家想不想知道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猜想一下:圆柱的体积怎么算?  3、引入:我们的猜想对不对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一下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二、教学例4  1、观察比较  引导学生观察例4的三个立体,提问:  ⑴这三个立体的底面积和高都相等,它们的体积有什么关系?  ⑵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一定相等吗?为什么?  ⑶圆柱的体积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可能相等吗?为什么?  2、实验操作  ⑴谈话:大家都认为圆柱的体积与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可能是相等的,而且都等于底面积乘高。那用什么办法验证呢?让学生在小组中说说自己的想法。  提醒:圆的面积公式是怎么推导出来的?我们能不能将圆柱转化成长方体呢?  ⑵提出要求:你能想办法把圆柱转化成长方体吗?各小组说出自己的想法,有条件的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圆柱,操作一下。  ⑶讨论交流:如果把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16份,切开后能否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  操作教具,让学生观察。  引导想像:如果把底面平均分的'份数越来越多,结果会怎么样?  课件演示,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拼成的立体会越来越接近长方体。  3、推出公式  ⑴提问:拼成的长方体与原来的圆柱有什么关系?  指出:长方体的体积与圆柱的体积相等;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的底面积;长方体的高等于圆柱的高。  ⑵想一想:怎样求圆柱的体积?为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并板书圆柱的体积公式: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⑶引导用字母公式表示圆柱的体积公式:V=sh  三、教学“试一试”  ⑴让学生列式解答后交流算法。  ⑵讨论:知道什么条件就一定能算出圆柱的体积了?分别怎么算?  四、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第1题。  ⑴说一说:这两个圆柱中都是已知什么?能算出圆柱的体积吗?  ⑵各自练习,并指名板演。  ⑶对照板演,说说计算过程。  2、做“练一练”第2题。  说说为什么要从里面量?如果从外面量算出的是什么?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学生交流  六、作业  完成练习与测试相关作业  板书设计  圆柱的体积  数学《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 篇8  一、设计理念  新一轮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的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教学活动”  二、教学策略  1.创设生活情景,激励自主探索。  2.创建探究空间,主动发现新知。  3.自主总结规律,验证领悟新知。  4.解决生活问题,深化所学新知。  三、教材分析  《圆柱的表面积》是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包括圆柱的侧面积和圆柱的表面积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例3是说明圆柱的表面积的意义,给出圆柱表面积的展开图,让学生了解圆柱表面积的组成部分。例4是让学生运用求圆柱表面积的方法求出做一个厨师帽的用料,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让学生了解进一法取近似值的方法。  四、教学目的:  使学生理解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运用公式计算出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五、教学难点:  理解和掌握求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六、教具准备:  圆柱表面积展开模型电脑课件  学具准备:  易拉罐、白纸壳、剪子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景,激励自主探索  在导入新课时,老师用孩子们喜欢喝饮料的爱好创建生活情景:“同学们爱喝饮料吗?”“爱喝。”“给你一个饮料罐,你想知道什么?”学生提了很多问题,“有的问题以后在研究,今天我们来解决用料问题。假如你是一个小小设计师,要设计一个饮料罐,至少要多少平方米的铁皮?”  (评析: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实际,因此,用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去创设情景,很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活学生已有知识与经验,使其自主地积极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二)创设探究空间,主动发现新知  1、认识圆柱的表面积  师:我们先来做一个“饮料罐”(出示模型)薄纸壳当铁皮,你们想怎么做?  生:要卷一个圆筒,要剪两个圆粘合在圆筒的两边就行了。  师:用什么形状的纸来做卷筒呢? (有的学生动手剪开模型)  生:我知道了,圆筒是用长方形纸卷成的!  师:各小组试试看,这位同学说的对吗?  (其他小组也剪开模型,有的得到了长方形,有的得到了平行四边形,有的得到了正方形。)  师:还有别的可能吗?如三角形、梯形。  生:不能。如果是的话,就不是这种圆柱形的饮料罐了。  (评析:学生能拆开纸盒看个究竟,说明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学生是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合作完成了对圆柱各部分组成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2、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师:我们先研究把圆筒剪开展平是一个长方形的情况。“求这个饮料罐要用铁皮多少?”这一事件从数学角度看,是个怎样得数学问题?  学生观察、思考、议。  生A:它是圆柱体:两端是同样的两个圆,当中是长方形铁皮卷成的圆柱。  生B:求饮料罐铁皮用料面积就是求:  圆面积X 2 + 长方形面积  生C:必须知道圆的半径、长方形的长和宽才能求面积。  生D:我看只要知道圆的半径和高就可以求出用料面积。  师:我们让这位同学谈谈他的想法。  生D:长方形的长与圆的周长相等,长方形的宽与高相等。  所以只要知道圆的半径就可求出长方形的长,也可求出圆的面积。  师随着板书:长方形的面积 = 长 × 宽  圆柱的侧面积 = 底面周长 × 高  (三)自主总结规律,验证领悟新知  让学生就顺利地导出了圆柱的侧面积计算方法: S = 2 πr h  师:如果圆柱展开是平行四边形,是否也适用呢?  学生动手操作,动笔验证,得出了同样适用的结论。  (评析: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由学生得出结论,又让学生验证,极大地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地展示自我,使学生个性得到发展。)  (四)解决生活问题,深化所学新知  师:大家谈得很好,现在小组合作,计算出“饮料罐”的铁皮面积。  生汇报。  师:通过计算,你有哪些收获?  生E:我知道了,圆柱的则面积等于地面周长乘以高,圆柱的表面积等于侧面积加上底面积和的两倍。  生F:在得数保留时,我觉得应该用进一法取值,因为用料问题应比实际多一些,因为有损耗,所以要用进一法。  (评析:教师让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发现问题,交流解决。)  课件出示例四,读题明题意,学生试做,全班交流。  课件出示第16页第七题,学生试做,全班交流。  讨论:如果一段圆柱形的木头,截成两截,它的表面积会有什么变化呢?小结,谈收获。  八、板书设计  S表面积=S侧+2S底  =2πrh+2πr  数学《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 篇9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学生学习了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表面积后,在充分理解了表面积的含义的基础上展开的。教材中选用了许多来自现实生活中的问题,通过想象和操作活动,使学生知道圆柱的侧面展开后可以是一个长方形,在操作中经历“圆柱侧面积”的探索过程,体会圆柱侧面展开图的长和宽与圆柱的有关量之间的关系,获得求“圆柱侧面积”的方法。  【学生分析】  学生的学习水平有差异,在学习中可能会出现有的学生不知道怎么求圆柱侧面积,不会把曲面转化成学过的平面图形;或是有的同学已经知道怎么求圆柱的侧面积,但不能结合实验操作清晰地表述圆柱侧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学生对动手操作较感兴趣,通过探索操作活动,小组合作与自主探究相结合的学习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观察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目标】  1、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概念。  2、探索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中解决问题。  3、理解和掌握圆柱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  4、培养合作意识和主动探求知识的学习品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将展开图与圆柱体的各部分建立联系,并推导出圆柱侧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具准备】  圆柱体纸盒、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  圆柱形纸盒。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圆柱体,谁来说一下你对它有哪些了解?  2、不错,今天我们来继续研究圆柱,出示圆柱,观察大屏幕,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圆柱的底面半径是4厘米,高是10厘米)  3、现在我们如果来做一个这样的盒子,你会想到什么数学问题?  4、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圆柱的表面积”这个问题。  二、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  (1)请同学们观察圆柱,想一想什么是圆柱的表面积。  总结:圆柱所有面面积的总和就是圆柱的表面积。  (2)动手摸一摸,感受表面积。圆柱表面积包含哪几个部分?(两个底面面积+侧面面积)  (3)圆柱的表面积怎么求?(两个底面积+侧面积)  (4)圆柱的底面积很容易求出,但侧面是一个曲面,它的面积怎么求?你有什么想法?想象一下,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怎么样的图形?你有什么想法。  2、侧面积  (1)小组合作:  请各个小组沿高把它的侧面展开,研究一下这个问题,验证你的猜想。  (2)学生汇报  (3)教师总结演示。  (4)推导圆柱侧面积公式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圆柱的高,用字母表示圆柱的侧面积公式也可以写成:S侧=C×h,如果已知底面半径为r,圆柱的高为h,侧面积公式变形为:S侧=2πrh  3、表面积  (1)总结表面积公式  怎么求圆柱的表面积?  圆柱的表面积=上底面积+下底面积+侧面积=两个底面的面积+侧面积。  (2)共同解决课前提出的问题:要制作这个盒子至少需要多少平分米的包装纸?  侧面积:2×3.14×10×30=1884(cm2),底面积:102×3.14=314(cm2),表面积:314×2+1884=2512(cm2)  三、巩固练习  1、现在我们自己尝试来算一算这两个圆柱的表面积。  过渡语: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许多有关圆柱表面积的问题,请同学们看屏幕,要解决下列问题,需要求圆柱体哪几部分的面积。  2、设计一个无盖的圆柱形铁皮水桶,底面直径为4分米,高为5分米,至少需要多大面积的铁皮?  4、一台压路机的滚筒宽1.2米,直径为0.8米。如果它滚动10周,压路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5、如果一段圆柱形的木头,截成两截,它的表面积会有什么变化呢?  四、总结收获  同学们我们来回顾一下这节课你有那些收获?你有什么想提醒大家注意的吗?  请记住同学们善意的提醒,这节课就上到这!  五、板书设计  圆柱的表面积  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圆柱表面积=S侧=C×h=2πrhS表=2πrh+2πr2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级下册的《圆柱的体积》,我教此内容时,不按传统的教学方法,而是采用新的教学理念,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在实践中体验,从而获得知识。对此,我作如下反思:  一、学生学到了有价值的知识。  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发现,得到的知识是“活”的,这样的知识对学生自身智力和创造力发展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所有的答案也不是老师告诉的,而是、学生在自己艰苦的学习中发现并从学生的口里说出来的这样的知识具有个人意义,理解更深刻。  二、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方法。  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要“强调让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学生动手实践、观察得出结论的过程,就是科学研究的过程。  三、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传统的教学只关注教给学生多少知识,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学生的学习只是被动地接受、记忆、模仿,往往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其思维根本得不到发展。而这里创设了丰富的教学情景,学生在兴趣盎然中经历了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分析整理、合作交流等过程,发现了教学问题的存在,经历了知识产生的过程,理解和掌握了数学基本知识,从而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本节课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不足之处是:由于学生自由讨论、实践和思考的时间较多,练习的时间较少。  数学《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操作、观察、比较和推理,理解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探究并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运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相关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2.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培养创新意识及合作精神,以及抽象、概括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图形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立体图形学习的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理解圆柱侧面积、表面积的意义,正确计算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  教学难点:  圆柱侧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用具:  茶叶盒,剪刀,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圆柱,并且知道生活中有很多物体的形状是圆柱。大家看,这些圆柱形状的物体。(课件出示)这些圆柱的制作都需要一定的材料。(课件出示一个茶叶盒)请同学们想一想,要求“制作一个茶叶盒需要多少材料”,实际上求的是圆柱的什么?(让学生边演示边说)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介绍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和表面积。  师:要求“制作一个茶叶盒需要多少材料”,实际上是求圆柱的侧面面积和2个底面面积。(边指边说)我们把圆柱侧面的面积叫做圆柱的侧面积,把圆柱底面的面积叫做圆柱的底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的面积叫做圆柱的表面积。(让学生互相说一说“什么是圆柱的表面积”。)  2.创疑激趣。  师:我们知道,圆柱的底面是圆,我们已经会求圆的面积,可是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我们又该怎样求它的面积呢?  3.小组合作探究。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能不能把圆柱的侧面转化成所学过的图形求出它的面积呢?(小组合作探究,出示要求,结合圆柱的特征,用剪一剪、比一比等方法进行研究。)  4.小组汇报。  5.教师小结,课件演示。  师:刚才同学们把圆柱的侧面沿高剪开,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利用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出了圆柱的侧面积的计算方法,下面我们便结合电脑演示,进一步加深理解。  6.学习计算圆柱表面积。  师:我们已经会求圆柱的侧面积,你现在会求圆柱的表面积了吗?(让学生回答,并口头列式,教师板书求表面积的算式,并板书课题“圆柱的表面积”。)  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师:下面我们便利用学过的知识解决一些问题。  1.只列式不计算。订正时,让学生说想法。  2.完整解答下面各题。  让学生独立审题。问:要求“制作笔筒需要多少材料”,实际是求圆柱的什么?(让学生列综合算式,集体订正。)  四、知识拓展  将一个底面直径是8分米,高是10分米的圆柱沿底面直径垂直切开,它的表面积增加( )平方分米。  师:增加了几个面?是怎样的两个面?  (课件演示)  五、全课总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数学《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 篇11  一、学习目标:  1、学习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并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会正确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侧面积,能解决一些有关实际生活的问题。  二、学习重点:  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三、学习难点: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学习过程:  (一)、旧知复习  1、圆柱有几个面?分别是xx、xx和xx。  2、底面是xx形,它的面积=xx。  3、侧面是一个曲面,沿着它的高剪开,展开后得到一个xx形。它的长等于圆柱的xx,宽等于圆柱的xx。  4、一个圆形水池,直径是5米,沿着水池走一圈是多少米?  (二)列式为  1、圆柱的侧面积  (1)圆柱的侧面积指的是什么?  (2)圆柱的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就等于圆柱的侧面积。因为长方形的面积= xx,所以圆柱的侧面积= 。  (3)侧面积的练习  求下面各圆柱的侧面积。  ①底面周长是1.6m,高0.7m。  ②底面半径是3.2dm,高5dm。  小结:要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必须知道圆柱的 xx和xx这两个条件,有时题里只给出直径或半径,底面周长这个条件可以通过计算得到,在解题前要注意看清题意再列式。  2、圆柱的表面积  (1)圆柱的表面是由和组成。  (2)圆柱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圆柱的表面积=  (3)圆柱的表面积练习题  一顶圆柱形厨师帽,高28cm,帽顶直径是20cm,做这样一顶帽子需要用多少面料?(得数保留整十平方厘米)  分析,理解题意:求需要用多少面料,就是求帽子的。需要注意的是厨师帽没有下底面,说明它只有个底面。  列式计算:  ①帽子的侧面积=  ②帽顶的面积=  ③这顶帽子需要用面料=  小结:在实际应用中计算圆柱形物体的表面积,要根据实际情况计算各部分的面积。如计算烟囱用铁皮只求一个侧面积;水桶用铁皮是侧面积+一个底面积;油桶用铁皮是侧面积+2个底面积。求用料多少,一般采用进一法取值,以保证原材料够用。  3、巩固练习  一个圆柱底面半径是2dm,高是4.5dm,求它的表面积。  4、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什么知识?  圆柱的侧面积  圆柱的表面积  五、教学结束:  布置学生课下复习本节课内容。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级下册的《圆柱的体积》,我教此内容时,不按传统的教学方法,而是采用新的教学理念,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在实践中体验,从而获得知识。对此,我作如下反思:  一、学生学到了有价值的知识。  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发现,得到的知识是“活”的,这样的知识对学生自身智力和创造力发展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所有的答案也不是老师告诉的,而是、学生在自己艰苦的学习中发现并从学生的口里说出来的这样的知识具有个人意义,理解更深刻。  二、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方法。  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要“强调让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学生动手实践、观察得出结论的过程,就是科学研究的过程。  三、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传统的教学只关注教给学生多少知识,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学生的学习只是被动地接受、记忆、模仿,往往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其思维根本得不到发展。而这里创设了丰富的教学情景,学生在兴趣盎然中经历了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分析整理、合作交流等过程,发现了教学问题的存在,经历了知识产生的过程,理解和掌握了数学基本知识,从而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本节课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不足之处是:由于学生自由讨论、实践和思考的时间较多,练习的时间较少。  数学《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 篇12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求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生学习讨论,运用知识的迁移类推,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动性。  4、在计算机操作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求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在计算机操作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教具准备】:  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一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电脑显示:给一个圆柱形罐盒加外包装纸,包装纸要裁多大,应依什么大小来判断?(配有一幅圆柱形罐头盒图)  2、点击鼠标,显示下一页: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计算(课题)  二、自由选择,自学新知。  1、电脑显示: 自学新知a 自学新知b  说明:在学习新的知识点中,老师给大家提供了两个学习方案,自学新知a形象直观,容易理解,自学新知b相对理解较难,请大家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自由选择相应的学习方案。  2、学生选择好后,调整座位,把选择相同学习方案的学生分坐在一起后,进入自学。  (展开侧面)  自学新知a:  (1)  长方形  底面周长  高  长方形面积=  圆柱的侧面积=  (2)  底面  底面  侧面  圆柱表面  (动画)  圆柱的表面积=  (3)小组讨论:  (1)求圆柱的侧面必须具备什么条件?如果底面周长没有直接告诉,可以通过什么条件求底面周长?  (2)求圆柱的底面积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自学新知b:  (1)思考:把圆柱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 ),宽等于圆柱的( )。  长方形面积= ×  圆柱的侧面积= ×  (2)思考:圆柱的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积就是圆柱的表面积,  所以:圆柱的表面积= +  (3) 小组讨论:  (1)求圆柱的侧面必须具备什么条件?如果底面周长没有直接告诉,可以通过什么条件求底面周长?  (2)求圆柱的底面积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三、初步应用,尝试例题。  学生在学习完自学新知后,进入尝试例题:(注:每道例题旁都设有计算器、帮助、重做按钮,学生可以进行计算、查阅正确答案、重新再做一遍,学生每做对一题,会出现一个卡通人物表示祝贺)  电脑显示:  例1:一个圆柱,底面的直径是0.5米,高是1.8米,求它的侧面积。(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例2:一个圆柱的高是15厘米,底面半径是5厘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  例3:一个没有盖的圆柱形铁皮水桶,高是24厘米,底面直径是20厘米,做这个水桶要用铁皮多少平方厘米?(得数保留整百平方厘米)  提示学生在做完例3后,查阅知识点::这里不能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在实际中,使用的材料都要比计算得到的结果多一些。因此,要保留整百平方厘米,省略的十位上即使是4或比4小,都要向前一位进1,这种取近似值的方法叫做进一法。  四、灵活选择,星级题库。  1、师说明:大家在做例题时,完成得都挺不错,下面就请大家把今天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练习当中,这里有三星题库,题目依次由易到难,请每位同学根据自己的能力,自由选择一星、二星或三星。  2、生自由选择,有困难可以与老师、同学间交流。(注:每道练习题旁都设有计算器、帮助、重做按钮,学生可以进行计算、查阅正确答案、重新再做一遍,学生每做对一题,会出现一个卡通人物表示祝贺)  题库:  1、一个圆柱,底面周长是94.2厘米,高是25厘米,求它的侧面积?  2、一个圆柱,底面直径是2分米,高是45分米,求它的表面积?  题库:  1、砌一个圆柱形的沼气池,底面直径是3米,深是2米,在池的周围与底面抹上水泥,抹上水泥的部分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一个压路机的前轮是圆柱,轮宽1.5米,直径1.2米,前轮转动一周,压路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题库:  1、一个圆柱的侧面积是188.4平方分米,底面半径是2分米,它的高是多少分米?  2、一个没有盖的圆柱形铁皮水桶,高是12分米,底面直径是高的3/4,做这个水桶大约用铁皮多少平方分米?(用进一法取近似值,得数保留整十平方分米)  五、课外知识,开阔视野。  1、师:练习完成又快又好的同学,可以点击课外知识,查阅其它的数学知识。  2、学生点击课外知识:链接北京科教信息网  1、师小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学生点击布置作业,查看作业内容:  给一个圆柱形罐头盒加外包装,在计算材料时,注意使用“进一法”。【数学《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精选12篇)】相关文章:小学数学《圆柱的表面积》优秀教学设计03-17圆柱的表面积教学反思04-18小学六年级数学《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03-30数学教学活动设计方案(精选8篇)03-09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找规律》04-06数学八年级下册的教学设计12-29一年级数学的教学设计12-27《卡罗纳》的教学设计(精选5篇)12-24实用的教学设计02-16劳动教学设计(精选15篇)04-25}
进度计划集合10篇进度计划 篇1  三年级教学进度计划1  一、情况分析  (一)班级情况分析:  在经过了两年的数学学习后,学生在数学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准,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一部分学困生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再加之有一些厚爱生的基础比较差,计算能力、思维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一些数学学习中的良好习惯还有待于加强,对于这些学生要在本学期的教育教学中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探寻良好的学习方法,采用各种激励机制,让孩子迎头赶上。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有余数的除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四边形,千米和吨的认识,时、分、秒,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改进笔算教学的编排,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2、量与计量的教学联系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3、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强调实际操作与自主探索,加强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4、提供丰富的现实学习素材,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5、逐步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会笔算.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7.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四边形  教学难点:时分秒的认识、四边形  五、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六、课时安排:  一、测量(7课时)  千米的认识………………………………………4课时左右  吨的认识3课时 …………………………………3课时左右  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9课时)  加法………………………………………………3课时左右  减法………………………………………………3课时左右  加法和减法的验算………………………………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三、四边形(6课时)  四、有余数的除法(5课时)  五、时、分、秒(3课时)  填一填、说一说………………………………………1课时  六、多位数乘一位数(13课时)  口算乘法…………………………………………3课时左右  一位数乘二、三位数……………………………5课时左右  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 …………………………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七、分数的初步认识(5课时)  八、可能性(4课时)  九、数学广角(3课时)  掷一掷…………………………………………………1课时  十、总复习(4课时)  七、教学进度  时间 内容
课时安排  第二周
千米的认识
4  第三周 吨的认识、加法
4  第四周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加法)
4  第五周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减法)
4  第六周
放假  第七周 验算、整理和复习
4  第八周 四边形
4  第九周 四边形、有余数的除法
4  第十周 有余数的除法
4  第十一周 时分秒、填一填
4  第十二周 口算乘法、一位数乘二、三位数
4  第十三周 一位数乘二、三位数
4  第十四周 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
4  第十五周 整理和复习、分数的初步认识
4  第十六周 分数的初步认识、可能性
4  第十七周 数学广角、掷一掷
4  第十八周 复习1-3
4  第十九周 复习4-6
4  第二十周 复习7-9
4  第二十一周 总复习
4  第二十二周 考试  三年级教学进度计划2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加强综合训练,突出重点,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精选课文,减少课文类型,教材将课文分为8组,每组一般4篇课文。思想教育方面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培养热爱科学,勇于实践和创新的精神,培养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陶冶爱美的情趣。  二、本学期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1.学习习惯  (1)继续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并养成习惯;养成爱惜学习用品的习惯。  (2)继续培养积极发言、专心倾听的习惯。  (3)继续培养勤于朗读背诵,乐于课外阅读的习惯。  (4)继续培养勤查字典,主动识字的习惯。  (5)培养认真写钢笔字、毛笔字的习惯。  2.汉语拼音  (1)继续巩固汉语拼音,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  (2)能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3.识字写字  (1)准确认读377个生字。  (2)能按笔顺正确书写、默写生字231个。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写匀称。  4.口语交际  (1)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和一件简单的事,能转述基本内容。能讲述课文所写的故事。  (2)能在看图或观察事物后,用普通话说几句意思完整、连贯的话。  (3)能就所听所读的内容,用普通话回答问题,做到语句完整,意思连贯。  (4)愿意与别人进行口语交际,态度大方,口齿清楚,有礼貌。  5.阅读  ①加强朗读指导,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  ②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③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学过的词语大部分能在口头或书面中运用。  ④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动脑筋,多读多想,把课文读通,初步把握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问号、感叹号的一般用法。  ⑥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⑦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鼓励学生摘抄好词佳句,加强语言的积累。  ⑧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  ⑨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6.习作  (1)留心周围的事物,开始学习习作,乐于书面表达。  (2)能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做过的写明白。  (3)学会写“留言条”、“请假条”。  (4)能够使用逗号、句号、问号和感叹号。初步学习冒号、引号的使用。  三、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加强教学业务学习,努力改进教学方法。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自主学习。  (3)加强学生预习能力的培养。  (4)积极开展有益的语文课外活动。  四、各单元重点难点:  第一单元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单元9个生字,认识本单元14个生字。  3、学会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体会古诗的语言特点,了解古诗所蕴涵的思想感情。  4、学习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词语、体会字里行间所反映的感情。  5、能把自己做过的、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  6、掌握查“无字词典”的方法,并能在实际中运用。  第二单元  1、学会本单元29个生字,其中28个生字只读不写。能掌握构词的方法并写出相同结构的词语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背诵课文和成语。  3、体会文中比喻、拟人写法的形象性、生动性、并能仿照例子写比喻句。  4、学会抓住景物描写景色的方法,景物要抓住特点来写。把它写具体,写生动。  5、掌握一定的构词规律,仿照它写出表示颜色的词语,并由此迁移,学会构词。了解一字多义,并能根据具体的语境,选择正确的字义。  第三单元  1、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边读边想。  2、学习本单元28个四会字,27个两会字。掌握多音字“泊”、“干”的用法。理解生字组成的新词。  3、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并能学习运用。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体会到的通过朗读表达出来。能创造性地复述课文。  第四单元  1、学会本单元30个生字,31个只读不写的字。写好左右结构的字。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并能用加点词语造句。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课文内容,懂得坚持、忍耐、不懈追求是毅力的具体表现,毅力是获得成功,夺取胜利的保证。  4、利用课文的`留白,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训练学生思维,把课文语言转化为学生语言。  第五单元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单元的39个生字,认识本单元其余18个生字。  3、学习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词语,会用“越来越……越来越……”、“倾听”、“闪耀”等词语造句。  4、能通过课文中语言文字来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5、掌握本单元主要的构段方式“总分总”,会围绕一句中心句写一段话。会给自己喜欢或熟悉的小动物设计“名片”。  6、掌握本单元主要的构段方式“总分总”,会围绕一句中心句写一段话。  第六单元  1、学会本单元38个生字,25个生字只读不写,熟记一些常用的多音字,能在具体的句子中准确地读准它的读音。  2、理解词语的意思,继续练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能用有关词语造句。  3、了解课文内容,懂得文章所介绍的科学知识,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思想。  4、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抓住事物的特点做具体介绍的方法。能给别人介绍自己的某学习用品或小制作。  5、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抓住特点介绍事物的方法,并用此方法介绍自己的一种学习用品或小制作。  第七单元  1、学会本单元3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默读课文和快速阅读的习惯,并能有条理地讲述课文故事。  4、养成从多种渠道收集信息,查阅资料的习惯。  5、摆放身边的玩具,并通过摆放玩具编写童话故事。  6、口语交际既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又帮助学生做到大方端庄,不随便。透过人物的神态、动作体会感情变化。  第八单元  1、学会本单元29个生字,认识15个生字。能写好包围结构的字。学习在具体的语境中体会词义,能用有关的词语造句。能体会字里行间反映的人物感情。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并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背诵诗句和成语。  3、拓展与课文、练习相关的内容,开展综合实践活动,通过收集、整理资料,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传统故事,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4、掌握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有条理地叙述方法,并能够运用这种方法,把自己对诗句的研究写成一篇研究报告。  5、学写请假条。  6、联系课文、练习内容,开展一次综合实践活动。  7、学写请假条  五、教学措施  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规律,选择教学策略,具体措施如下:  1、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其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实际情况,运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他们多读、多思、多写,扩大他们的阅读面,丰富自身的语言积累。  2、课堂教学中,注重“读”的指导,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将课本中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教学中抓住重点词句品词析句,理解课文内容,做到精讲多读多练。  3、教会学生进行课外资料的收集,使学生做好课内外知识的迁移与吸收。  4、在教学中,组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以学习小组形式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能力。  5、教给学生通过理解关键词语来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通过来理解关键词句来理解课文内容。教学中还可以采用以说促读的方法,在读懂内容、抓住重点、理出顺序的基础上练说。  6、加强课外阅读指导,注重学生日常的读书、写字等正确姿势的培养。  7、教学时,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8、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不随意拔高或降低教学目标。  9、注意听说读写的联系。要让学生通过新闻记者学表达,从读中学写。用好例文,让学生从中学到写作的方法,鼓励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事,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10、扎实进行语言训练,着重进行段的训练――读懂一段话,写好一段话,继续对学生的识字、写字给予重视,帮助他们积累词汇和句式,掌握基本的表达方法。课堂教学中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朗读、默读和做其他各种练习的时间。  11、继续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大力提高中等生。  12、认真备课后,再上课,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进度计划 篇2  新鲜高价值的暑期复习时间规划表出炉啦!还没有制定好暑期数学复习计划你快看过来,考研帮数学教研组老师亲自持笔,干货有料,不容错过!  数学暑期复习学习计划  根据考研数学中高数、线代、概率所占分值的不同,对强化课程中不同章节确定了合理的学习时间。  复习计划使用说明  (1)计划里明确了学习每章节所用合理时间(同学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以及要达到的目标。  (2)每章节学习结束后都必须做单元测试题,单元测试题可准确地检验同学们是否掌握了本章内容。一定要做题,否则难以真正理解知识点的含义。  (3)大家在学习的时候一定要和你周围的同学、老师多交流学习心得。  (4)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疑难问题、做错的题目,一定要在第一时间把它整理到你的笔记本里,事后一定记得向同学老师求教以尽快解决。  特别注意:  ①考试大纲不要求的章节内容不用看;  ②复习完每一节的内容推荐同时做相应的单元测试题及参考教材上的例题、习题,及时查漏补缺,通过题目夯实复习效果;  ③以下表格中,未特别标注的,考数一二三的同学都需要看;特别标注(仅数一)的,考数二三的`同学可以不看。  考研数学强化阶段学习计划表  7月(第1-2周)时间学习内容比重(%)常考题型7月(第1-2周)高数强化函数、极限、连续3.60%极限的概念与性质求左右极限未定式极限(等价代换、洛必达法则、泰勒公式求解)确定极限式中的参数数列的极限无穷小及其阶讨论函数的连续性与确定间断点的类型一元函数微分学11.10%导数与微分的概念求各类函数的导数与微分切线问题与变化率问题单调性与极值问题最值问题求函数的单调区间、极值点、凹凸区间、拐点与渐近线函数不等式的证明函数零点的存在性与个数问题中值定理、泰勒公式的应用一元函数积分学6.20%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不定积分的计算定积分的计算变限定积分及其应用反常积分的计算及其敛散性的判别积分的几何、物理应用常微分方程6.20%一阶微分方程的可解类型二阶微分方程的可降阶类型二阶线性微分方程高于二阶的线性常系数齐次方程求解含变限积分的方程应用问题进度计划 篇3  一、班级情况:  我班共52名幼儿,有一大半都为上学期带过的幼儿,其余也是小班在我园上过的幼儿,男26名,女26名。通过上一学期的教育教学了解到我班幼儿有如下几个特点:  1、大部分幼儿已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人较有礼貌,能注意公共卫生,只有少数幼儿还怕羞、胆怯,不能愉快地参加各项活动,希望进入中班后会有所改变。  2、多数幼儿能关心同伴,爱护玩具,爱护花草树木,能在集体面前发表意见,说出自己的想法,与集体的相处也较融洽。  3、智力发展方面能正确认识正方形、三角形及白天、黑夜,认识四季最明显的特征,各方面发展都较好,80%幼儿达到教育目标,只有个别年龄小的幼儿掌握不好。  4、在体质方面,多数幼儿身体素质较好,各种基本动作掌握较好。  二、管理班级工作计划:  1、继续加强幼儿安全、卫生意识,提高幼儿自我防范,自我保护意识。避免发生一些不安全事故。  2、继续培养幼儿行为习惯,日常礼貌用语,学习礼貌待人,尊重别人。  3、教师互相交流学习,取长补短,利用本园的有利条件,将教学继续提高,确保幼儿一天正常的教学活动。  4、认真参加幼儿园举办的教研学习,加强自身教学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5、保育方面:坚持每天把教室的卫生时刻打扫干净,时刻观察幼儿面色变化,注意幼儿身体的温度,教育幼儿能自我服务,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学习收拾自己的玩具,衣服,图书等物品。  三、教学工作计划:  1、老师之间互相学习,互相探讨教学,取长补短,提高各自教学水平,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开发和培养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发展。  2、有目标地制作各科的教学教具,及充分地利用本园的有利条件,通过剪、撕、折,来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手腕灵活性。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  3、加强体育锻炼,保证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通过体育游戏等形式,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增加幼儿体质。举行亲子运动会。  4、每周一张贴好一周教学计划,预先备好课,课前做好教学工具准备。  5、开展培养幼儿动手能力的科研课题及数学教研活动。  6、教学目标:  ①语言----语言智能;理解有情节的儿歌内容,感受中国儿歌连锁调的形式特点;学习阅读;按照情节发生顺序,讲述图片故事;在集体面前讲述自己改编的故事,提高创造运用语言的能力;根据季节的发展变化,安排语言的变幻多端;认识秋天与冬天这两个季节所发生的故事等。  ②社会----人际关系智能;人能主动与人打招呼;知道朋友的重要性,探讨成为别人好朋友的原因;知道自己进步的地方;交流成长的经验,增进对运动安全与游戏的认识,培养互助合作的团队精神;讲述国旗的故事,培养幼儿良好的爱国情操;了解独特的地域民族文化,介绍中国56个民族是一家人;教会幼儿关于属相的认知;培养幼儿在公交车以及出行过程中文明的乘车习惯。  ③科学----自我开拓创新智能;认识生活中各种能滚的和不能滚的东西,知道圆形与其它图形的不同;搜集各种不同的`树叶,做成标本、拓印,增强幼儿自己动手的能力;熟悉不同的颜色以及混合后所变成的颜色;了解磁铁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并自己动手做个指南针;根据季节的转换,了解菊花、桂花、梅花的特点;认识各种各样的取暖工具,引导幼儿在冬季安全取暖。  ④健康----身体运动智能,随儿歌指令移动身体位置促进身体反应敏捷性;运用不同的动作表现音乐旋律,增进动作的协调性;学学习穿衣,养成自己事情自己做的习惯;根据指示做动作,发展幼儿身体的平衡感;引导幼儿在秋季的健康,不揉眼,预防感冒的发生;检查幼儿的牙齿成长状况,注意虫牙的情况;竖立幼儿早睡早起的意识,学习大公鸡早起,锻炼身体。  ⑤音乐----音乐智能;培养使用乐器的能力,能用乐器制造不同的乐音来表现自己的心情;培养对律动的感受力,学习创编新词,演唱新歌曲;体会音节的节奏,做不同的动作;在音乐游戏中,培养对乐曲结构的敏感性;参加幼儿园举办的律动比赛;让幼儿在音乐中快乐、自由地成长。  ⑥美术----绘画想象智能;引导幼儿正确使用笔、纸以及绘画工具;学习简单的绘画技能;学会画简单的动物、人物以及其他物品;培养幼儿的想象力,画东西不一定非得像什么,而是培养他们的思维,开拓他们的眼界,让幼儿自己画什么是什么。  ⑦数学----数理逻辑智能。观察辨别空间线索,培养初步的推理能力;初步获得年和月的概念;尝试用不同的工具和方式进行测量;培养比较和配对,推测的能力;增进数数能力,学习简易统计方法并对讨论结果进行归类;比较各种不同特征的线,培养敏锐的观察力;结合幼儿平时所玩的玩具,增强他们对于数理的辨析能力。  四、教育措施  1、通过语言“大家爱国旗”及社会“我爱的班级”等激发幼儿爱祖国爱集体的情感,发扬幼儿心中的好人好事,爱护公物,不破坏周围环境并为班级争荣誉。  2、继续加强幼儿的常规培养,通过晨间谈话,离园前谈话等,向幼儿讲清常规要求,并采用多种形式对幼儿进行训练,严格检查常规执行情况,逐步培养幼儿能遵守各项规则,从中教育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3、开辟“小巧手”栏目,激发幼儿操作绘画等方面的浓厚兴趣。  4、每天保证幼儿1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多开展“我是小小运动员”的体育游戏活动让那些体质弱的幼儿增强抵抗能力。  5、多开展智力游戏,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同时,通过语言游戏,活动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多让内向幼儿在集体面前表现,以及“一帮一”朋友互动活动,让她们在游戏中体验到快乐,能主动地参与。  6、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坚持普遍家访两次,并作记录,同时,乘车幼儿我们通过联系卡、写便条、电话与之联系,开辟“家园联系”栏,向家长开放半日活动,向家长介绍家教知识,以做好家园联系工作。  7、本学期班级的研究重点:  (1) 如何使幼儿养成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  (2) 加强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 如何培养幼儿对区域游戏活动的浓厚兴趣  五、安全工作:  1、利用各种形式引导幼儿用电、交通、放火、防震、放毒等各项安全教育。如教育好幼儿上落楼梯向右走,不准在教室追逐大少便与喝茶要排队,教室张贴安全标志,教育幼儿不准乱摸电插座,教育幼儿当遇上危险时请打110向警察叔叔求助,或大声向外叫救命。  2、坚持每周进行一次常规安全大检查及卫生检查,并每周五向幼儿进行卫生,常规,安全的教育。  3、利用音乐组织幼儿,调动幼儿的自觉性。  六、卫生保健工作:  1、做好幼儿冷热工作,能够及时为幼儿增减衣服。  2、每天早上做好晨检,做好病号登记,特别要注意吃药的幼儿名单。  3、充分利用阳光,空气水等自然因素组织幼儿锻炼,培养幼儿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注意幼儿的心理卫生和心理健康。  4、每周检查幼儿的手指 ,要求幼儿不准留长指甲,隔天就要洗头,每天要更衣。  5、教育 幼儿要多喝水,多吃蔬菜,不要挑吃,均匀饮食,有助身体发育。进度计划 篇4  化学的复习还未开始,目前化学还有三章内容未进行完,怎样面对繁重的复习任务,如何高效、快节奏的完成教学复习计划,更好的迎接中考,化学组教师特制定如下教学计划:  第一部分:上新课  时间是3月1日到3月22日,这一部分内容是全书的重点内容,因此在上新课时要稳扎稳打,争取让大部分同学在学新课时就能将大部分内容掌握清楚并学会,具体安排如下:  第二部分:复习  初三化学进入总复习了,经化学组全体老师研究讨论决定,我们的复习计划和进度按照下列原则完成。  1、一个中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了学生,学生是复习的主体,教师起到主导作用。  2、两个基本点。教师的指导要到位,不能越位,有效的组织备课,明确教学复习的起点和教学目标。  3、合理把握四度。梯度,跨度,深度,密度。  4、重点关注五点。知识点的梳理,能力点的确定,思考点的设置,兴趣点的'激发,训练点的侧重  化学复习分为三个阶段,即三轮复习,具体的安排如下:  第一轮 夯实基础,构建知识网络  第一轮复习是重中之重,是复习的重点,只有打好基础,才会有日后的提高。要求教师要重视以教材为本,让学生领会万变不离教材的道理,学会自己看书,自己总结知识点,教师则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提供相应的看书计划、提纲、试题。  一、时间:3.23――――4.23  二、内容安排:以单元复习为主,一周两个单元,按8到1的次序,计划六周时间完成。  一、初三化学知识的一个特点是:内容广泛,且分散渗透。总复习就要把分散的知识集中起来,以线网或图表形式把它们联系起来,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按照知识的有机组合,以课本为依据,按中考指要进行全面、扼要、系统地复习。 具体做法:  1、以单元为单位进行知识归类,把学生的知识点连成线,织成网,提高综合的能力。  2、教师下发知识点或让学生自己总结(区别对待),整理出复习提纲,并配有单元检测和综合能力检测。  3、强化重点知识的记忆和应用,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课后要求学生拿出一定的时间关注教材,不留遗憾。  四、具体日程安排:(机动时间自己分派,合理运用)  第二轮专项复习 提高能力  关注学生的需要、学生的问题、学生的动态,控制题量,精选精炼。同时进行初三化学实验操作训练 一.时间:4.26------6.3二.内容要求:  初三化学实验操作训练安排表:  (二) 综合训练试题(试卷6套-----10套)  巴彦淖尔市样卷一套,各地区模拟一共6-10套,每人自拟一套(20xx中考必备为主)。 三.要求:  (5周)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要抓住重要内容进行专题训练,结合化学中考指导书练习。尤其是有一定难度、有一定代表性的内容、自身薄弱环节更要加强。各专题精讲精炼,以提高学生的能力为主,关注实验,关注探究  自拟的试题量以巴彦淖尔市的中考为准,  第三轮 查缺补漏 决战中考  一.时间:6.3----6.30 二.内容要求:  查缺补漏,提高综合能力,综合训练,掌握规律。(3周)最后阶段是自我复习、自我完善阶段。阅读、消化整理知识,巩固和扩大复习成果。不论什么题型都有各自的规律,掌握了这些规律对解题是有很大帮助的。我们反对“题海战术”,但多种题型的训练和综合训练却是必要的。而且在中考前做适当的模拟练习,有助于提高考试的心理适应能力 ,同时重点关注巴彦淖尔市的近几年的化学中考试题  三.具体安排:  以巴彦淖尔市各地区试题为主,精讲有价值的试卷,以中考的方式考几套试题,帮助学生树立必胜的信心。  四、加强中考信息反馈,及时调整计划  在复习过程中,测试要以化学知识系统为线索,将复习各个阶段的结果跟复习目标相对照,借以考察所达到的程度与差距,及时发现和纠正复习工作中的缺陷,并找出原因,从而获得反馈信息。 五、做好备考工作,提高应变能力  1、加强审题训练:审题要仔细,解题速度要适当,特别是一些分步解决的问题,须依次作答,才可取得较好成绩。提高表达能力:不少学生知思路,就是说不清,逻辑混乱,书写潦草,要想得高分必须对解题规范和书写格式严格要求,力争不失分。  2、要训练学生的记忆力,化学要记要背的东西很多,用到时要信手拈来,要总结一些必备的知识点让学生去记忆。  五原三中  初三化学组  20xx.3.5进度计划 篇5  一、指导思想  落实计划,认真学习“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重要思想,在训练中坚持依法治教,以德治教,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实施分步训练达到教学目标;订出计划,进一步培养学生对足球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培养集体主义观念,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和技术技能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二、训练目的  科学进行训练,贯彻从小打好基础,系统训练,提高身体素质、球技。  开展足球社团活动,目的是增强学生的体质,增进学生身心健康,通过训练,建立足球运动的基本技能,熟悉球性和控球能力,体会动作要领,初步掌握足球最基本技术和游戏方法,发展灵敏,协调等身体素质,培养勇敢、顽强、机智、果断等优良品质和团结一致的集体主义精神。  三、训练任务  1、培养队员良好的心理品质及思想品德,在学习技术技能之前先学习做人道理,从思想上重视教育。  2、根据队员年龄段特点,提高队员身体健康水平,根据足球专项运动的特点,改善队员的身体形态,提高机体的运动能力,发展综合的运动素质。  3、培养队员的团队精神,足球运动是一项集体项目,需要每个  队员努力,才能取得好的成绩。  四、活动训练方案  1、活动训练时间:每周星期二、三、四下午。  2、指导教师:刘世东  3、社团队员名单:  成员招募中  4、活动训练措施:  A、提高队员训练作风、比赛作风、严格纪律性,培养良好体育道德作风,严格要求训练质量。  B、全面提高队员的身体素质,重点发展速度、灵敏性、协调性、爆发力等素质,学习跑的正确技术,锻炼肌肉力量。  C、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技术(重点传,接技术)逐步发展学生个人技术特长,提高活动中控球能力,正确掌握传接球技术,因材施教发挥学生特常。  D、提高队员的战术能力,重点是个人战术和局部战术,明确个人攻守的职能,进攻和防守原则,提高个人战术意识和局部2对1、3对2能力、确定基本阵容,初步形成3-2-1全攻全守的基本打法。  五、训练内容、方法及课时安排:  1―2周熟悉球性颠球练习  1、单脚自抛正脚面颠球练习。  2、双脚交替正脚面颠球练习。  3、多部位颠球练习。  4、两人或多人交替多部位颠球练习。  3―4周踢球练习  1、各种踢球动作的模仿练习。  2、二人一球,一人用脚挡球(挡球脚脚尖稍翘起脚掌对球,离球约10厘米),另一人做助跑踢球练习。  3、学习踢球动作应先从踢静止球开始,并以踢静止球、地滚球为主。  4、当学生初步掌握一只脚踢球之后,要注意强调使用较差的一只脚踢球练习。  5、在简单的条件下能较正确地完成踢球动作之后,就要在移动中练习踢来自不同方向、不同性质的球,并要逐渐加大动作难度,提高动作质量。  6、踢准练习。  A、二人一球,相距15米左右,中间放一个低栏,要求踢出的球从栏间通过。  B、向划有标志的墙踢准。  7、踢远练习。  A、在角球区向罚球区内大力踢球。  B、在罚球区线上向站在中线附近的同伴大力踢球。  C、在罚球区线上向中圈踢高球给同伴。  D、向划有标志的墙踢准。  E、队员分成两组,相距15米左右,成“一”字形相对站立。由  各组第一人开始跑动中踢球。踢球后跑到对方排尾,依次循环。  F、踢球穿档:三人一组,每人相距5米,接球者再踢球穿档。依次循环。  5―6周传接球练习  1、两人静止各种踢球动作对传接练习。  2、多人多角度各种踢球动作传接球练习。  3、行进间传接球练习。  7―8周带球、运球练习  A、单人直线带球跑练习。  B、单人变向带球跑练习。  9―10周带球、运球射门练习  1、原地静止球射门练习。  2、助跑静止球射门练习。  3、带球绕杆儿射门练习。  4、接球射门练习。  11―12周发展反应速度的练习,并穿插进行各种球熟性,动作技术练习  30~50米的计时跑,要求学生在8秒内完成50米跑;  50~60米最大强度的重复跑,每组间歇使学生完全恢复,每次练习共3组。  发展反应速度的练习。根据比赛中可能出现的站立、仰卧、俯卧、背向、后退、跳起等身体状态设置起跑姿势,当球被教师踢出去后(或  听到起跑信号后),起跑抢球(或跑到制定区域)。  13―14周发展灵敏速度以及动作速度的'练习。  运用短距离、方向不规则的绕过障碍物,在制定区练习。10×10m方格场地内,多人、每人一球进行快速运、控球练习,要求根据其他队员活动情况及时改变运球方向、路线、避免与其他队员人或球越出方格范围。  穿插进行各种球熟性。动作技术练习  15―16周提高学生身体各部分肌肉的力量,提高学生的身体对抗能力。  身体练习的主要内容:  ①发展上肢力量的练习。单杠引体向上;双杠双臂屈撑;俯卧撑;杠铃推举;哑铃等各种练习。  ②发展腰腹力量的练习。仰卧起坐;俯卧背伸;原地收腹跳;单杠悬垂举腿;肩负杠铃体转。  ③发展下肢力量的练习。蛙跳;单腿连续跳;立定三级跳。④两人一组的对抗力量练习。跑动中为争得控球权的合理冲撞;运用合理冲撞的连续跳起争顶球;跑动中地面或跳起空中用肩部或胸部合理冲撞。穿插进行各种球熟性。动作技术练习  17―18周发展学生耐力的活动练习  发展有氧耐力的练习。12分钟计时跑;变速跑;50m快跑与60m慢跑交替进行,总距离3000m。  发展无氧耐力的练习。5~25m×5折返跑;30~50m全速冲刺反复跑。  穿插进行各种球熟性。动作技术练习  19―20周简单的技战术活动训练  1、技术训练:各种个人颠,控球练习,1对1攻守2-3跑动中传接配合,抢截球等。  2、战术训练:2对1,2对2,3对2对抗攻守,半场攻守练习比赛。  3、教学比赛  六:训练注意事项及备注:  1、此次训练均为学生自愿参与,自愿报名参加训练。  2、每堂训练课都必须奉着“安全第一、健康第一、全面发展”的原则进行,严格球队作风,认真刻苦训练。  3、训练本着“以人为本”,以适合同龄队员心理,生理接受能力为前提,推行“快乐体育”和“健康体育”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投身到训练中。进度计划 篇6  学生分析:  三年级小学生年龄偏小,自我保护的意识也就稍弱,因而会受到一些安全方面的威胁。这就需要家长和老师在日常生活和学习经常灌输安全意识。 加强班级安全工作,是教育的一项基本任务和重要责任。我们要贯彻”方针,加大安全教育和舆论宣传力度,强化安全意识和各项安全管理措施,加强安全教育。以安全法规为重点,以安全意识为内容,针对本班特点,有计划,多形式地开展安全教育,不断增强学生自我防范意识,排除安全隐患。  教学目标:  通过开展公共安全教育,造就学生的社会安全义务感,使学生逐步形成安全意识,掌握必要的安全行为的知识和技能,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常识,养成在日常生活和突发安全事件中正确应对的习惯,最大限制地预防安全事故发生和减少安全事件对学生造成的伤害,保证学生健康生长。  一、常规教育方面  良好的习惯可以使人终身受益,因此首先对学生强化常规教育,树立安全意识,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加强安全教育。要通过班队活动、黑板报、晨会课等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游泳、食品卫生、防火教育。安全无小事,责任重于山。 安全教育要天天讲,时时强调。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明确,安全无小事,生命宝贵,一定要珍爱生命,防范未然。  二、班干部的培养和使用  1.正确选择和使用班干部。班干部是同学的榜样,又是老师的小助手。他的位置处于老师和同学之间,他受老师管理,但还要协助 老师管理好其他同学。班干部必须是关心集体、办事认真、愿为同学 服务的积极分子,能得到大家充分肯定的班干部,要明确自己的职 责,提高责任意识和榜样意识。同时使每个同学意识到,班干部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不是一点错误不能犯的。这样一来,全班学生积极向上努力追赶,使班干部的队伍不断壮大。  2.发挥班干部在安全教育中的作用。对班内的所有干部进行培养和使用,让他们在不同领域发挥作用。如:路队制、课外活动、体育课、课间活动、集体劳动、外出参观等,都要对班干部提出特殊要求,明确职责,让班干部成为安全教育的.执行者、遵守安全规章的领头人。  三、严格制度,加强教育。落到实处,杜绝事故,确保平安。  四、严肃课堂纪律。  1,按时上下课,不准迟到、早退或中途溜走。  2,不准随便调课,考试时不许提前下课或放学。  3,体育课或其他活动课出现学生自由活动教师不在场的现象,学生在哪活动,教师要在哪指导。  五、加强劳动安全管理。  在劳动时,体弱多病的学生提出请假休息时要给予批准。活动和劳动强度要适合学生的体力状况。禁止不按学生体力摊派劳动任务。劳动前班主任要点名。劳动时要陪伴始终指导,结束时也要点名。  六、在流行病期间要实行晨检制度。汛期要加强巡查。  七、班级设施定期检查。及时上报。  八、做好安全评价教育。  对学生适时进行合理的评价,如定期评选,可以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要做好班级各项工作必须加强自身建设,班主任自身建设的关键是提高班主任自身的素质,树立办主任的权威,不断用新的知识充实自己,让学生在一个良好的班级中健康地成长。进度计划 篇7  摘要:单体住宅工程施主要解决完成某个单体住宅工程施工过程所需要的人工、材料、机械、资金、方法等可变因素以及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合理安排问题。施工方案的内容包括确定施工起点流向,施工方法和施工机械的选择,确定施工程序和施工顺序。施工方案的选择,对整个施工企业项目管理的全局将产生很大影响,它是施工组织的基础。我们在施工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规范操作,以免给施工带来不便。本文结合多年工作经验,将工程施工的方案设计与施工组织计划情况进行了简要地阐述。  关键词:单体住宅;施工;方案;准备;计划  一、单体住宅工程施工方案  1.确定施工起点流向。施工起点流向指单体住宅工程平面上和竖向上施工开始的部位和进展方向,它主要解决施工项目在空间上施工顺序合理的问题.  2.确定施工程序。施工程序是指单体住宅工程不同施工阶段之间所固有的、密切不可分割的先后施工次序,它既不可颠倒,也不能超越。单体住宅工程施工总程序包括:签订工程施工合同、施工准备、全面施工和竣工验收。此外,其施工程序还有:先场外后场内、先地下后地上、先主体后装修和先土建后设备安装。在编制施工方案时,必须认真研究单项工程施工程序。  3.确定施工顺序。施工顺序是单体住宅工程内部各个分部(项)工程之间的先后施工次序。施工顺序合理与否,将直接影响工种间配合、工程质量、施工安全、工程成本和施工速度,必须科学合理地确定单项工程顺序。  4.确定施工方法。  (1)选择施工方法。在选择施工方法时,要重点解决影响整个单项(位)工程施工的主要分部(项)工程。对于人们熟悉的、工艺简单的分项工程,只要加以概括说明即可。对于下述工程,则要编制具体的施工过程设计:①工程量大而且地位重要的工程项目;②施工技术复杂或采用新结构、新技术、新工艺的工程项目;③特种结构工程或应由专业施工单位施工的特殊专业工程。  (2)选择施工机械。①在选择主导施工机械时,要充分考虑工程特点、机械供应条件和施工现场空间状况,合理地确定主导施工机械类型、型号和台数;②在选择辅助施工机械时,必须充分发挥主导施工机械的生产效率,要使两者的台班生产能力协调一致,并确定出辅助施工机械的类型、型号和台数;③为便于施工机械管理,同一施工现场的'机械型号要尽可能少,当工程量大而且集中时,应选用专业化施工机械;当工程量小而且分散时,要选择多用途施工机械。  5.确定安全施工措施。(1)预防自然灾害措施。包括:防台风、防雷击、防洪水、防山洪暴发和防地震灾害措施。(2)防火防爆措施。包括:大风天气严禁施工现场明火作业、明火作业要有安全保护、氧气瓶防震防晒和乙炔罐严防回火等措施。(3)劳动保护措施。包括:安全用电、高空作业、交叉施工、施工人员上下、防暑降温、防冻防寒和防滑防坠落以及防有害气体中毒等措施。(4)特殊工程安全措施。如采用新结构、新材料或新工艺的单项工程,要编制详细的安全施工措施。(5)环境保护措施。包括:有害气体排放、现场雨水排放、现场生产污水和生活污水排放以及现场树木和绿地保护等措施。  二、单体住宅工程施工准备工作  1.建立工程管理组织。包括:组建管理机构(如项目经理部)、确定各部门职能、确定岗位职责分工和选聘岗位人员以及部门之间和岗位之间相互关系。  2.施工技术准备。(1)编制施工进度控制实施细则。包括:分解工程进度控制目标,编制施工作业计划;认真落实施工资源供应计划,严格控制工程进度目标;协调各施工部门之间关系,做好组织协调工作;收集工程进度控制信息,做好工程进度跟踪监控工作;以及采取有效控制措施,保证工程进度控制目标。(2)编制施工质量控制实施细则。包括:分解施工质量控制目标,建立健全施工质量体系;认真确定分项工程质量控制点,落实其质量控制措施;跟踪监控施工质量,分析施工质量变化状况;采取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保证工程质量目标。(3)编制施工成本控制实施细则。包括:分解施工成本控制目标,确定分项工程施工成本控制标准;采取有效成本控制措施,跟踪监控施工成本;全面履行承包合同,减少业主索赔机会;按时结算工程价款,加快工程资金周转;收集工程施工成本控制信息,保证施工成本控制目标。(4)做好工程技术交底工作。包括:单体住宅施工组织计划、工程施工实施细则和施工技术标准交底方式。通常有书面交底、口头交底和现场示范操作交底三种,通常采用自上而下逐级进行交底。  3.劳动组织准备。(1)建立工作队组。根据施工方案、施工进度和劳动力需要量计划要求,确定工作形式,并建立队组领导体系,在队组内部工人技术等级比例要合理,并满足劳动组合优化要求。(2)做好劳动力培训工作。根据劳动力需要量计划,组织劳动力进场,组建好工作队组,并安排好工人进场后生活,然后按工作队组编制组织上岗前培训,培训内容包括:规章制度、安全施工、操作技术和精神文明教育四个方面。  4.施工物资准备。(1)建筑材料准备;(2)预制加工品准备;(3)施工机具准备。  5.施工现场准备。(1)清除现场障碍物,实现“四通一平”;(2)现场控制网测量;(3)建造各项施工设施;(4)做好冬雨期施工准备;(5)组织施工物资和施工机具进场。  三、单体住宅工程施工进度计划  施工进度计划表示各项工程(或施工过程)的施工顺序、开竣工时间以及相互衔接关系的计划。单体住宅工程施工进度计划是具体指导项目施工的实施性施工进度计划。其基本任务是在已定施工方案的基础上,根据规定工期和各种资源供应条件,按照合理的施工顺序和组织施工的原则,对单体住宅工程从开工到竣工,在时间上和空间上作出安排,以最少的劳动力、机械和技术物资资源,保证在规定工期内完成质量合格的工程任务。  1.编制施工进度计划的依据。(1)单体住宅工程承包合同和全部施工图纸;(2)建设地区原始资料;(3)住宅区施工总进度计划对本工程有关的要求;(4)单体住宅工程设计概算和预算资料;(5)主要施工资源供应条件。  2.施工进度计划编制步骤。(1)施工网络进度计划编制步骤。①熟悉审查施工图纸,研究原始资料;②确定施工起步流向,划分施工段和施工层③分解施工过程,确定施工顺序和工作名称;④选择施工方法和施工机械,确定施工方案;⑤计算工程量,确定劳动量或机械台班数;⑥计算各项工作持续时间;⑦绘制施工网络图。(2)施工横道进度计划编制步骤。①熟悉审查施工图纸,研究原始资料;②确定施工起点流向,划分施工段和施工层;③分解施工过程,确定工程基础上名称和施工顺序;④选择施工方法施工机械,确定施工方案;⑤计算工程量,确定劳动量或机械台班数量。  3.施工进度计划编制要点。(1)确定施工起点流向和划分施工段。(2)计算工程量。如果工程项目划分与施工图预算一致,可以采用施工图预算的工程量数据。工程量计算要与所采用施工方法一致,其计划单位要与所采用定额单位一致。(3)确定分项工程劳动量或机械台班数量。(4)确定分项工程持续时间。(5)安排施工进度。同一性质主导分项工程尽可能连续施工;非同一性质穿插分项工程,要最大限度搭接起来;计划工期满足合同工期要求;要满足均衡施工要求,充分发挥主导机械和辅助机械生产率。(6)调整施工进度。如果资源消耗不均衡,应对进度计划初始方案进行资源调整。如网络计划的资源优化和施工横道计划的资源动态曲线调整。  4.制订施工进度控制实施细则。(1)编制月、旬和周施工作业计划;(2)落实劳动力、原材料和施工机具供应计划;(3)协调同设计单位和分包单位关系,以便取得其配合和支持;(4)协调同业主的关系,保证其供应材料、设备和图纸及时到位;(5)跟踪监控施工进度,保证施工进度控制目标实现。进度计划 篇8  一、学生情况分析:  1、通过一年多《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学生们对《综合实践活动》 这门课已经有所了解,知道本册书是有一个一个的活动组成,这是令他们喜爱的。但是他们却常常不能自觉做好课前准备。  2、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学生们已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但是他们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有待于提高,学生往往只看事物表面,而不知事物的内在,难以把握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3、对活动感兴趣,但容易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内在。  4、本年级共有1个班,有46人。大部分的学生具有一定的基础知识,而且喜欢综合实践活动,爱动脑、爱动手。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平时的学习习惯较差,以往的基础知识不是很扎实,再加自己不严格要求,所以给教师平时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二、教材分析:  《综合实践活动》是正在探索中的一门课程,本册书设有八个主题活动,每个主题活动中包括四个栏目(1、你知道吗、2、开阔视野、3、探究活动、4、成果评价。)在主题活动设计上主要从四大指定领域入手,并有效整合了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其他相关要素,力求通过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1、让小朋友在活动中感受、体会如何使用礼貌用语。  2、培养小朋友团结友爱、礼貌待人的'品质,训练在生活中的交际能力。 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动手动脑能力以及审美能力。 4、让小朋友们能从自己的作品中获得成就感。 5、学以致用,懂得如何装扮自己的生活。 6、让学生懂得在生活中遵守交通安全的重要性。 7、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培养动手操作的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1、学以致用,懂得如何装扮自己的生活。 2、让学生懂得在生活中遵守交通安全的重要性。 3、让小朋友在活动中感受、体会如何使用礼貌用语。  4、培养小朋友团结友爱、礼貌待人的品质,训练在生活中的交际能力。 五、教学措施  1、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认真备课,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并且应用新课程理念,做到“用教材”,而非“教教材”。认真钻研教材,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认真做好课前教学工作。应用多种评价手段,以激烈学生的探究兴趣。  2、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进行探究性的学习活动,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3、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对一个活动的结果作多种假设和预测。教育学生在着手解决问题前思考行动计划,让学生在对问题进行思考、探索尝试、参与和解决的自由中获得积极的、生动活泼的发展。  六、渗透法制教育  利用课间巡视校园各个部位和角落,仔细寻找藏有安全隐患的地方,了解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故。如:下雨天,特别滑的路段:在没有老师看管的情况下使用大型活动器材,会产生危险:暴露在外面的电源插座或电线:即将倒塌的墙壁填写《学校安全隐患统计表》。(可出示照片辅助介绍学校安全隐患情况)。渗透的法制教育,渗透点1,《未成年人保护法》,渗透点2,《学生意外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渗透点3,《伤害事故处理办法》。  向学校调查了解过去一年在校园内发生的安全事故,认真填写《学校安全事故统计表》。  学生可以通过上网搜集、查阅书籍、实地观察,搜集一些安全警示标志,可以用照片、图片等形式记录下来,并写出它们的名称、作用以及的安置的地进度计划 篇9  新课程在借鉴教育技术培训领域成功经验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培训的目标,内容、方法、手段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尝试了一些新的做法,力在够建适合我国国情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新模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突出混合学习思想  第二,创新教材编写体系  第三,立足教师实际要求  第四,理论与实际结合  第五,采用立体花教材建设  1、教学目标:是希望我们通过自身的体验,意识到3时代应该如何更新教育关键,学会将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应用到自己的教学中,明确如何才能有效运用技术促进学生效果的优化,关注新技术的发展,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表现在: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与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2、教学内容: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包括必修与选修两个部分,共六个模块,每模块2学分。必修部分只有“信息技术基础”一个模块,该模块以信息处理与交流、信息技术与社会实践为主线,强调让学生掌握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基本方法,在应用信息技术解决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基础上,通过亲身体验与理性建构相结合的过程,感受并认识当前社会信息文化的形态及其内涵,理解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构建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信息技术科目的选修部分包括算法与程序设计、多媒体技术应用、网络技术应用、数据管理技术和人工智能初步共五个模块,  3、教学方法:通过完成任务来学习知识、获得技能、形成能力、内化伦理。因此,要正确认识任务驱动中“任务”的特定含义,使用中要坚持科学、适度、适当的原则,避免滥用和泛化;要注意任务的情境性、有意义性、可操作性;任务大小要适当、要求应具体,各任务之间还要相互联系,形成循序渐进的梯度,组成一个任务链,以便学生踏着任务的阶梯去建构知识。  4、教学评价:新课程标准中强调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应通过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激励和引导学生学习,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全面发展。  (一)提高认识,这是开展新课程教学工作的前提。  21世纪所需的创新人才。这就要求课程改革既要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育,又要重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良好道德情操的培养。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迅速提高青少年的信息素养已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信息技术课程正是完成这项任务的主渠道。  只有清楚的认识到这些,知道信息技术课程在素质教育及至国家命运中的重要作用,作为教育的管理组织者,才可能重视信息技术的教育,提高信息技术在中学教学中的地位;作为信息技术教育者,才可能迎难而上,积极创新,努力推进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进程。  (二)转变观念,这是开展新课程教学工作的根本。  随着中小学多媒体教室和校园网络的建设发展,以“三个面向”为指导思想的教育现代化建设也正加大步伐,此时,很多地区的学校其信息技术教育所必需的硬件设施已日趋完善,然而他们建设这些硬件设施的目的仅仅是辅助教学及辅助管理,仅是实现各学科教育手段的现代化,使得信息技术教育只落于形式。因此决定信息技术教育未来的不是技术而是观念。因此,改变教育工作者的观念是开展新课程教学工作的根本,转变教学观念是新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要求。  (三)勇于创新,敢于实践,这是开展新课程教学的灵魂。  结合个人的`教学实践,在开展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过程中,有如下的教学方法可借鉴:  1、讲一练一,逐点消化学习法。把一节课的内容分为知识讲解和上机实践两部分,老师在房里讲一个知识点或一类操作,就马上给学生一段时间练习。事实表明,这种方法的效果要比讲一节课练一节课的效果好得多。老师在机房里讲一个知识点或一类操作,就马上给学生一段时间练习,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对所讲内容的掌握和巩固,中学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大都主要以计算机课程为主,一般一周只有一节或二节课,而中学阶段中的计算机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如果讲一节课练一节课,学生往往在下节上机时已经对上节课的内容淡忘得所剩无几。所以如果能让学生学一点、会一点、消化一点就最好了。  2、协作式学习。  计算机课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该课程非常有利于学生自学与自检。如果运用得当,基于信心技术的环境可以对教学提供下列支持,创设真实的情境,共享丰富的资源,快速灵活地获取信息,提供多种多样的交互方式。  成果总结:教师根据学生前面的学习情况,肯定学生取得的成果,同时提出新问题,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索。  小组模式学习课堂是一种开放、轻松、协作式的学习环境,也是一种高效率的计算机课堂。它能使知识成倍数式传播,是给学生创造的一种相互帮助、相互协作的愉快学习环境。进度计划 篇10  一、教学目标  1、继续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从生活中寻找写作素材。让学生用心用情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表达对生活的独到的见解。  2、本学期要求写八篇作文以及若干篇随笔。  二、学情分析  本班语文整体水平较低,学生选材缺少新意,对生活的认识不够深刻,文章缺乏真情实感,审题不能很好地抓住题眼,语言缺乏表现力,叙事不生动,错别字较多。  三、教学重点  1、审题  2、选材  3、构思  4、语言表达  5、表现手法  四、教学设想  1、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展示学生的习作(课内交流朗读、利用学习园地刊登学生的习作、推荐优秀作文投稿……)  2、作文批改形式多样,包括教师批改、学生互评、小组口头评价  3、采用单元作文训练和随笔相结合的形式,鼓励学生从生活中积累素材,有感而发,写出富有真情实感且带有生活气息的文章,并结合课本单元主题进行有针对性的作文训练,提高作文综合能力。  4、加强学生课外阅读以拓展学生的写作思路,积累一些名言佳句,丰富学生的语言。  5、列举生活中一些现象,让学生谈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可以采用小组辩论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思辩能力,然后整理成文,提高小作文(议论文)的写作能力。6、加强写作技巧和理论指导,审题(列举中考的题目),构思,采用多种的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开头和结尾的处理。  进入初三后,根据中考精神,要检验学生在写作上的表达能力,就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训练,让他们了解中考作文的要求以及阅卷的`评分标准。同时还需要加强对作文教学系列化的研究和实践,加强作文讲评。结合单元教学主题,根据学生的认识实际和生活实际编制作文题,精选范文,使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和从容面对中考两方面都能得以丰收。  二、写作题目及要求  根据第一学期的语文教材的单元主题,我们制定以下题目和训练目标。  1、
的启示  要求与提示:学了“走近大师”这个单元后,以《从罗丹得到的启示》为范文,模仿该文的结构特点,仔细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寻找启迪人的思想的人、事、物,写出自己的感悟。  2、以“青春的故事”为话题,题目自拟。  要求与提示:第二单元“爱情如歌”,正值青春的我们,有许多多彩的心事,渴望纯洁真挚的友谊。写出自己的心情和梦想。  3、关于读书生活方面的话题作文,题目自拟。  要求与提示:结合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写出自己对于读书的感受,或者是读书中的特殊经历。  4、面对  要求与提示:根据第四单元“面对灾难”主题,以《沉船之前》为范文,学会恰当的场面描写。通过描写人物在特定场景下的表现,反映人性的光辉。  5、生活需要  训练目标:第六单元的主题是“慎思明辨”,训练学生带着思辨的眼光去审视生活,挖掘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背后的道理。可以运用夹叙夹议的手法。  6、我的财富  要求与提示:学会审题,能够从题目展开联想,结合生活中的感受,表达健康的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观。  7、访
(填上名胜古迹)  要求与提示:第九单元“亭台楼阁”,都是古代散文精品,能体现美文的特质。语言之美、情境之美、哲理之美都得到了体现。让学生模仿课文,综合运用描写、抒情、记叙、议论等手法,写一篇文质兼美散文。  8、品味
(填上经典作品)  要求与提示:第九单元是“现当代作品选读”,指导学生写作品鉴赏。在经典的品味中,提升文学艺术的修养。  20xx年9月【进度计划】相关文章:【精选】进度计划三篇05-11施工进度计划12-21进度计划(精选16篇)03-30进度计划8篇02-01进度计划7篇02-02精选进度计划三篇02-27进度计划5篇02-05进度计划四篇02-07进度计划五篇02-09进度计划(精选9篇)08-19}
【中图分类号】G622记得一位数学老师曾经经典地告诉他的学生,麻痹大意是学习数学的天敌,细心才是上策,真是这样,不少学生脑子非常好用,学习也比较用功,平时上课对于老师的讲课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但是一考就糟,有粉就是摸不到脸上,老师看了着急,学生自己也生气,究竟是什么原因呢?试想在一张数学试卷上,多大七八页,如果学生粗心大意,这里计算潦草,那边少了步骤,另一处又忘了写答案,几个题又忘了做,一张卷下来,漏洞百出,扣个二三十分,也尽在情理之中啊。无数个学生在自己成绩不理想时都以泪洗面,这些心酸的泪水给粗心的学生树立了榜样,指引了方向,点中了要害,但是后人中依旧粗心的人照样大有人在比比皆是,真是悲哀啊。粗心是学习的天敌尽人皆知,但是这个天敌犹如一个顽症困扰着教师和学生,家长学生和老师也经常切磋讨论,但是好像此事古难全一般,总会有残缺的遗憾,完美不起来。尤其是在数学计算中,因为粗心大意导致的错误就不胜枚举,究其原因,大多数是因为小学生的思维发展尚不够全面,也不够成熟,也许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存心的弊端会得以改善,但是不管怎样说,粗心是搞好数学学习的致命硬伤,非常可怕,不克服这个毛病后果是不堪设想的,本文就这个问题谈一下自己的想法。一、把握好非智力因素,养成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计算能力是学习数学必备的基本功之一,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数学习惯,或粗心大意,或麻木不仁,或走马观花,这些都是十分不利于学习的,可以说没有良好的习惯就不能搞好数学学习,也不会提高数学能力,更是数学素养的一大缺憾。作为教师一定在这个十字路口让学生树立起自信心,一针一线地培养学生的细心计算的能力,比如一个竖式,一个格式,一个单位等,事无巨细,都要按照一定的规矩来,力争算一道对一道,不要前边一直算,一检查都是错,这就是太不可取了。具体说来学生一定要学会仔细审题,抓住这个最关键最为基础的一环,从认真审题开始,看清题目中的每一个数据和符号等数学信息,搞清楚中其中的算理,搞清先后顺序,最后还要让学生回过头来看一看,通过横向和纵向的检查方才罢休,养成一个验算的良好习惯,在抄题的过程中要杜绝抄写上的错误,在书写上也要追求清晰,千万别弄得自己都看不清楚,这样十分不利于正确的进行计算。还有一个需要注意的地方就是能口算的题目用口算解决当然可以节省一定的时间,但是很多学生对于一些题目已经力不从心,仍然是不自量力,硬要去口算,在没有足够的把握的同时,生硬的去口算就是一个致命的错误,一种是不积极去列竖式,另一种是列竖式舍不得用本,随便找了一个小地方,模模糊糊地写了一堆,到最后算完没算完自己也不大清楚,想当然地就写上答案,降低了计算的正确率,这些都是小学生最容易犯的通病,也是最难克服的毛病,不能不承认这些问题是令老师头特令学生揪心的疑难杂症。不过我们也要正视这个错误,每一位学生在从小到大的成长历程中都会遇到这个问题,这个阶段不可逾越,我们只有常抓不懈,正确引导,打好持久战,才能让这个问题得以改善,一个小问题尚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掉,更何况普遍公认的粗心这个大问题就正常了,这个专项训练是一个长期而又细致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数学教师要钻研儿童的认识规律,做到有的放矢,找出易错的题目,因材施教,对症下药,从而让学生大错误变小,多错误变少,最终防患于未然,收获更大的丰收。二、强化审题第一关准确把握第一手信息能不能进行正确计算,首先离不开细心审题,身体不仔细,搞得不细致,就不能对题目进行准确地把握和感知,所以说搞好身体训练是正确计算的第一步,只有起好步,下边才有资格去谈,这里面需要说明的是,学生必须静下心来,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对审题这一关要形成高度认识,如果审题不仔细,获取信息不准确,后面做的再好再对也都是徒劳,前功尽弃,这就需要我们对学生要进行注意力和观察力的训练,在长期的坚持中,学生们会提高感知数学题目的意识和能力,也为后面的解答打下必备的基础。三、建立错题档案以备朝花夕拾数学作业本不是为了应付检查,重要的地方就在于看学生通过教师的教学,他们掌握了多少知识,通过作业本这个载体向教师反馈第一手信息,然后教师在批改作业时找出全班的共性的问题和学生个人的问题,以便于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善。对于作业,首先学生要认真地去完成,然后一旦有错误,不要教师的批改和学生的改正油水分离,如果真是两张皮那就失败了,作业本的意义和作用也就大打折扣了,教师的批改是向学生指引了方向,学生必须对于错题重视起来,能够改正的先进行自我改正,如果不会的要向别人虚心请教,彻底要做到知错就改,因为会做的题目能坐上来已经并不重要,关键的是不会做的要在教师指出后及时纠正,如果硬是不改,就跟没有作业没什么两样,会的只会不会的照样不会。正确的做法应该建立一个错题笔记本,把错题摘录下来,争取当天晚上复习,本周末再过目,月底再来个月月清,一定把自己的软肋弥补好,否则就像小虫和大船一样,一个问题不足惧,问题堆积起来就成大患了,会严重影响到今后的学习。总之,学生粗心的原因主要和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低下,不良的学习习惯以及周围环境的影响有关系,随着年龄的增大,由于学生身心发展水平低下和周围环境影响造成的粗心现象会越来越少,但由于不良的学习习惯造成的原因却会越来越明显。就是说,有些粗心只是孩子现阶段的暂时现象,而由于不良的学习习惯造成的粗心才真正可能影响学生长期学习生活。因此,要更加注重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而且这不仅是老师要重视的,家长更加要关注孩子这些方面的成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加到1000等于几怎么算出来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