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高丽的啥名字电影?

姜文的新片《邪不压正》截止7月18日,累计票房已经破4亿。伴随着观影热潮,网络上对《邪不压正》的评价却是两极分化,说不好的人认为剧情破碎、逻辑混乱;说好的人说“很电影”“很姜文”,但是到底哪里好却说不清楚。作为非姜文粉,我却觉得这种含混的评价是很真实的。这部电影的主线剧情非常清晰,复仇起末、打斗设计、黑色幽默、画面美感都已经满足观影预期。而姜文电影一贯的“有一二三四五六七,却只说出来一”的风格也充分体现,电影里面留的小尾巴在观影之后默默回味,燃起观众侦探般的热情,准备二刷、三刷,这便是“姜氏电影”的特色吧。不说电影本身好坏,我们来聊点电影里的隐藏线索吧。1.帕梅拉是谁杀的?帕梅拉是电影正片开始后的第一个冲突点,然而帕梅拉是谁,被谁杀的,电影从头到尾都没有正面交代。在观众心中帕梅拉不是一个重要角色,在电影中帕梅拉却非常重要。1)帕梅拉之死中断了警察局长朱潜龙和蓝先生的饭局,局长说什么事都拦不住吃饭,但一听说是美国人死就赶紧离开;2)帕梅拉血案引发了朱天然两次屋檐追踪朱潜龙;3)帕梅拉血案以抓几个高丽替死鬼结案,朱潜龙局长发表“邪不压正”的演说成为大英雄;4)老亨德勒大夫“自杀”遗书中说自己因为杀害了帕梅拉,非常羞愧而自尽。那么帕梅拉究竟是被谁杀的。姜氏电影的一大乐趣就是从电影里找真实。我们不妨看看在1937年发生在北平的真实的“帕梅拉血案”。19岁的帕梅拉是英国外交官的女儿,1937年1月死于北平角楼,死亡时面部严重损毁,身体多处器官消失,手上名贵的钻石手表没有丢失。在一辆黄包车上发现了血迹,帕梅拉的父亲一开始被警方隐瞒,称车夫拉的是打架受伤的美国大兵,后来父亲找到车夫,车夫承认拉的是满身是血的帕梅拉。后来一个房东举报在美国租户潘夫德的房间发现带血的匕首和手帕,虽然潘夫德摆脱了嫌疑,但是与他经常一起在郊外打猎的美国牙医普伦迪斯浮出水面。普伦迪斯有个山上别墅,经常会邀请女孩在那里聚会,强迫女孩全裸跳舞并提供性服务。普伦迪斯在凶案一个月前给帕梅拉拔牙而结识帕梅拉,后与帕梅拉强行发生关系时打死帕梅拉。杀害外交官女儿的普伦迪斯为了避免嫌疑,故意将帕梅拉尸体毁容,并取走器官,企图误导这起因为性侵而导致的凶案。这个案件在1937年没有水落石出,当时的警方害怕曝光白人的严重罪行会引起国外势力不满,因此选择隐瞒此事,并且随着七七事变,本案仓促结案。是帕梅拉的父亲持之以恒的坚持才让案件真相在多年后被还原。结合真实的案件与电影情节,不难发现老亨德勒大夫就是普伦迪斯。1)身份都是美国人,而且是医生;2)老亨德勒大夫仗着自己是美国人的身份,嚣张跋扈,甚至以一纸美国护照阻拦日军坦克;3)解剖帕梅拉尸体时,老亨德勒保护李天然而将大家赶出了解剖室,看不见的是赶出所有人后,李天然去找“爸爸”,“爸爸”为什么不在,这才给李天然和唐小姐的第一次见面制造了机会;4)另外在解剖尸体时,老亨德勒一边报着帕梅拉丢失的器官和比例,一边注意到李天然靠近朱潜龙,镜头中老亨德勒说了“膀胱”,护士特别疑惑的重复“膀胱?”假如他们真的在解剖膀胱的部分,护士应该不会惊诧吧(真实案件中帕梅拉的确丢失了膀胱)。5)唐小姐第二次找李天然打针时,说老亨德勒大夫去了“香山天体营”,“香山天体营”和普伦迪斯的爱好未免太相似;6)老亨德勒大夫从香山天体营回来,也就是唐小姐被盖印后忽然说要回纽约,朱潜龙电话让他不能离开时老亨德勒非常的生气;宴会上,老亨德勒也是豁出去了声明必须回去。7)帕梅拉器官被切掉的手法精确、残忍、老道,也许只有医生和屠夫才有这样的能力;8)李天然到北平的前夜正是帕梅拉被杀当晚,老亨德勒大夫情绪显然不太好……蓝先生和亨德勒在城墙的对话中,亨德勒说你们在他眼里不过是“穿着西服的猴子”,而蓝先生杀死了他后在假遗书中替老亨德勒承认杀死帕梅拉的罪行,可能一方面是反击,让真正的凶手白人为杀死白人而抵命;另一方面是他可能真的知道真相,因为北平的黄包车夫都是他的人啊!2.杀师傅真的只有朱潜龙和根本动手吗?动手的真的只有朱潜龙和根本。但是那个在15年前雪夜里,朱潜龙推翻了自己过去的身份认同,对根本说“有个高人”指点我姓朱,那个人可不是蓝先生么。太行山庄地处偏僻,大雪纷纷,蓝先生带着亨德勒医生专程开车过去,与朱潜龙和根本的车擦肩而过,究竟是巧合还是刻意?15年前的蓝先生是为了李天然设了灭门惨案的局呢,还是他本来就和朱潜龙、根本有合谋,过来太行山庄只是想亲眼见证留个朱潜龙的把柄,没成想意外救了李天然?3.蓝先生口口声声20年的局,电影却只从15年前演?故事是从哪年哪日开始的,剧情没有详细交代。火车开进正阳门的那天,古都沧桑的城楼上堆满积雪,小路上雪厚厚的,印着宽细不一的车辙印。应该是夜里下过雪,早上才放晴,露出湛蓝天空,时间有可能是36年底,也有可能是37年春。拿帕梅拉血案作为时间标尺——既然姜文连死者名字都不改,就姑且认为是电影真实的大背景,时间是1937年1月。复仇的故事是从1937年1月开始的,仇人是15年前1922年放火烧了师傅全家,那么蓝先生却总说自己20年的“棋局”,20年前到底发生了什么要开始下棋了呢?看了电影里这些人的名字,第一个蹦进我脑海里的1917年的大事就是张勋复辟。1917年6月,辨帅张勋利用黎元洪和段祺瑞的矛盾,率领5000辫子军以“调停”为名,于6月14日进北京,拥立溥仪复辟。溥仪复辟期间北京的黄龙旗店生意又开始兴隆,清朝遗老遗少们走上街头弹冠相庆,康有为也出来担任要职。本打算借着张勋对付段祺瑞的黎元洪躲进租界,孙先生发表“讨逆宣言”准备北上讨伐,社会各界如李大钊、鲁迅先生予以强烈谴责。张勋复辟持续了12天便结束,北京又恢复到北洋政府的统治之下。美国人在让李天然回国时交代了,蒋政府是收购兼并的政府,李天然要帮的人不是蒋政府,是“日本的敌人”。那要帮谁?影片一直没有明确交代,只在中后期将营救“张将军”点了出来。张将军是谁?有人说是张学良,有人说是张自忠,究竟是谁按下不表,不过这两个人都算是蒋政府的人,难道是穷途末路后的起死回生?翻回1917年,促使让蓝先生开始布局的大事儿应该是复辟,当时几方势力是满清皇族为首的遗老派、北洋政府派、孙先生领导的民国政府派。走到1937年,北洋政府烟消云散,蓝先生还在下棋,坚决抗日,暧昧潜龙,不看好蒋政府,那么他心中留有余温的是什么呢?或许是他第一次出场,骑着单车去打醋的背影里,老亨德勒说“这样的宅子在北京足有十二座”。必是个祖上很有钱有势的人罢。4. 关大娘是谁?原型是施剑翘,然后呢?关巧红真妙。看电影时一直猜关巧红是谁,人物原型已经有许多的盖章说明了——民国侠女“施剑翘”。父亲死于军阀孙传芳的手下,施剑翘婚后拜托丈夫复仇,丈夫推诿,施剑翘怒而决心自己复仇,苦练枪法,十年后终于杀了孙传芳而自首,侠女事迹见诸报端。关巧红就是施剑翘。还有点别的佐料吗?当然有。关巧红为什么要姓关,必须纠正人家叫她“大娘”?为什么安上了潘公公这个人物?首先,关这个姓是一个满族汉化姓,对应的满姓叫“瓜尔佳”。娱乐圈有几位关姓美女,祖上就姓瓜尔佳。另外,潘公公谁也?宫里的,庄士敦的徒弟。庄士敦的另一个学生正是末代皇帝溥仪,因为庄士敦,溥仪开始说洋文、剪辫子、戴眼镜,可以说是对溥仪青年有着重要影响的人了。看看,这个片又回到溥仪了。在关大娘对潘公公发脾气的时候,潘公公说我与你父亲交好,你应当尊敬我。可是在裁缝铺里,关大娘妥妥是潘公公的主子样,关大娘在片里的人物原型脱胎于施侠女,身份却是和满清皇族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人。溥仪名义上的祖母是慈禧太后,父母分别是光绪皇帝和隆裕皇后,他的亲身父母相对低调。溥仪的生父是摄政王载沣,生母是晚清权臣荣禄的女儿“瓜尔佳氏”。从关大娘的身份来看,她与溥仪年龄相仿,有可能是瓜尔佳荣禄的孙女辈。世事变化,溥仪去了伪满继续当皇帝,成了日本人的傀儡;而其它血脉留在北京,视日本为死敌。关大娘的侠气,是不当汉奸的侠气。作者:贺兰说(微信公号:helansay)编辑制作:卫中责任编辑:张立行*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军武次位面》作者:军武菌谄媚的总统最近一段时间,一向以“大嘴巴”著称,颇有几分“东亚特朗普”气息的韩国总统尹锡悦频频在国际外交舞台上爆出金句,其金句“造典”含量之高,频率之快,令一众东亚国家乃至于许多美日民众都感觉颇为震惊。例如,尹锡悦访问美国之前在接受路透社采访时就表示:“台湾问题不仅是中国和台湾之间的一个问题,而且像朝鲜问题一样,是一个全球问题。”这无疑大大开罪了中国人民和半岛上至今认同应该实现民族统一的朝韩民众。▲韩国总统尹锡悦向日本国旗鞠躬而其对韩日关系的表态则更为逆天,他在接受美国《华盛顿邮报》采访时称:“拿百年前的事情(对日)‘说绝对不行’‘要求下跪(道歉)’令人无法接受。”并且还援引了欧洲的例子:“欧洲曾经历过残酷战争,但昔日的对手如今正在携手开创未来,这需要决断力。”在3月1日的韩国“三一运动”纪念日上(朝鲜半岛人民奋勇抗击日本殖民者的独立运动),其甚至表示“我们应该回顾因未能应对世界历史之变而丧失国家主权、饱受痛苦的过去历史。”此言一出,立即令很多韩国人士大为震惊,因为类似的话,朝鲜半岛南北公认的“半岛头号卖国贼”当年签下《日韩合并条约》的李完用也说过。当年为了给“日韩合并”找理由,朝鲜头号国贼李完用曾说“朝鲜成为殖民地是因为旧韩国没有力量,是顺应世界大势的唯一出路”。▲媒体报道原文尹锡悦的发言说句难听的,相当于中国人在纪念抗日战争时套用了大汉奸汪精卫的理论……也因此,其在三一纪念日上的讲话,被韩国一些民间组织评价为“永载史册的耻辱性妄言”。至于最近在谈及美韩关系时所举的“美军在长津湖之战中取得了奇迹般的战果”的例子更是令人哭笑不得,因为这实在属于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即使在美军的视角看来,长津湖和同期进行的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的西线战斗,都属于自己都不好意思提的不光彩战役,长津湖相比于同期西线的失败,只好了一点,那就是长津湖是有组织的“向后进攻”(其实就是败走突围),而不是连集团军司令都在混乱中被友军车辆撞死的“溃败”。▲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被美军称为“清(清川江)-长(长津湖)之战”,图为追击中的志愿军战士尹锡悦上台之后,尤其是近期这些实在是可以用“向美日献媚”来形容的言行,让一向以言语直白而著称的朝鲜朝中社,一连用六个“逆贼”来锐评尹锡悦。其中的一段发言,简直堪称很多有骨气的曾遭受过殖民侵略的前受害国人民的“最强嘴替”:“这次,尹锡悦傀儡逆贼到美国乱窜,仰美国鼻息,丑态百出,令人恶心。做蠢事将其经济沦为受美国奴役的经济、讨论与周边国家核心利益有关的尖锐的台湾问题、妄自尊大的干涉俄乌冲突问题、妄谈无需算日本的旧账并为构建三角军事同盟表现积极……这些所作所为清楚地表明他无论如何也要讨好主子欢心的小跟班的奴性。”虽然饱受批评,但是尹总统本人显然并不觉得自己有什么不妥,其依旧在右翼之路上一路狂奔,并打算利用“韩美同盟”为韩国民众谋得“更多的福祉”。▲对美日亲善是尹锡悦的标志了电影中的重拳出击相比于现实中妄言不断的尹大统领,韩国的影视作品倒是一直对自己的盟邦“美、日”尤其是日本“重拳出击”。观看韩国影视作品比较多的网友,一般都会有这样的印象,那就是在韩国的灾难片或是军事动作片中,每到关键时刻,韩国一方的领导或是主角,总是会拔枪指向美方的高级将领,对抗美国企图出卖韩国利益的不合理决定,从而达到影视剧剧情的核心高潮。▲韩国电影中经常出现的场面,拔枪对准美军,这在现实中根本不可能发生而在韩国的抗日题材影视作品当中,韩国曾经的地下抗争运动往往会被加上一层英雄化、乃至于“神话”的滤镜。其抵抗组织与日军的战斗,会被“放大”很多倍,其地下组织与日军特务机关斗智斗勇的过程,也会被赋予很多其实不存在的传奇经历。2022年,韩国上映了一部名为《英雄》的电影,这部电影的主角是被半岛南北共同奉为民族英雄的“安重根”。就像俄罗斯拍一部名为《坦克》的电影,其主角一定是T-34一样,在韩国拍名为《英雄》的电影,一定是安重根这样的大英雄才能配得上电影名字。除了在朝鲜半岛以外,安重根在我国也备受革命先驱的尊敬,他的事迹不但登上过我国的小学教科书,并且我国政府还在哈尔滨专门建设有“安重根义士纪念馆”。在该馆落成时尽管当时的日本政府发言人菅义伟以安重根是“恐怖分子”为由向我国政府抗议,但该抗议遭我国外交部断然拒绝。▲韩国电影《英雄》的海报在这部音乐剧电影当中,安重根的故事被进一步做了艺术化的加工,其刺杀伊藤博文的情报来源于一位曾在朝鲜王国末期著名政治人物闵妃(明成皇后)身边服侍过,又打入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身边的做间谍的朝鲜侍女提供。▲电影《安重根》中日本浪人杀害朝鲜王后的片段这个虚构的侍女人物,可以说是近代朝鲜的一个艺术化缩影,侍女眼睁睁的看着自己服侍的闵妃被日本浪人杀死焚尸(由于闵妃初期主张开放政策,后期力抗日本并身死殉难,所以深受朝鲜半岛后世人民欢迎,有“伟大的铁娘子”之尊称),正如同当年的朝鲜有志青年眼睁睁看着自己的祖国被列强撕咬,最终被日本吞并一样无助;侍女以色侍人打入日本高层身边之后,虽然洞悉日本殖民者的一切阴谋,但也只能取得情报,靠发电报的形式求助外力进行武力刺杀的困境,也如同当年的韩国流亡政权一样,他们虽然知道日本的一切阴谋,明确知道日本下一步的吞并举动,但仅凭自己的抵抗终究是微弱的,只能将希望寄托在求助其他大国的干预上,靠“委身”另一个大国的方式来抵抗强权的入侵……▲电影中的朝鲜女间谍,始终处于一种无助的环境当中这样艺术化的表达方式,虽然难免有“抗日神剧”的色彩,但对于构建韩国的民族独立意识来说却是必须的。毕竟只有不断的强调自己曾经有多么的不屈与抗争,才能彰显自己现在的法统。英勇的底层和投降的高层回望韩国各个阶层在近代历史上的表现,就不难发现一个很悲哀和戏剧化的特点,卖国者往往身居高位,而奋勇抵抗者往往来自中下阶层,即使有出身高层的抵抗者也是高层中边缘的少数派。为朝鲜独立运动做出不朽贡献,多次入狱徘徊在生死边缘的先驱者金九,来自一个落魄的贵族家庭(事实上的平民家庭)而带领朝鲜族官兵和东北抗日联军一道战斗在中国东北的金日成也来自一个农户家庭。朝鲜历史上几次大规模的反日爱国运动,来自底层的人民群众也是主力军。▲很多朝鲜族战士都曾在东北抗联奋战和前赴后继的半岛人民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朝鲜王国(后来的大韩帝国)的核心皇族及内阁大臣们,投降者则如过江之卿,卖国者比比皆是,“水太凉”之辈充斥朝堂。▲和日本签订卖国条约的“乙巳五贼”就是当时韩国内阁的五个大臣更为讽刺的是,在1945年日本战败,韩国重新获得独立之后,韩国对日本打出的一记重拳,也是由来自底层的“义勇军”发动的。韩国独立之后,韩日之间的“独岛”问题依旧是悬而未决的争议,朝鲜战争爆发后,眼见韩国政府陷入战火的日本,贼心不死,再次乘朝鲜半岛之危强占了独岛。对日本政府实际上的再次侵略举动,彼时仍旧有大量原旧日本军官和殖民地时期伪官员在任职的韩国政府基本上采取了“鸵鸟”政策,他们既不敢和事实上已经是美军后勤基地的日本武力翻脸,也认为自己无力从前线抽兵回去开辟“抗日战线”。政府的软弱,令一位当时的韩国老兵洪淳七感到愤恨不已,他为了给韩国争一口气,自己组织了由33个老乡参加的“独岛义勇守备队”,准备反击日本占领者,夺回岛屿控制权。▲在韩国反抗日本的斗争历史当中,无论哪个时期,由民众自发组织的“义兵”都占有重要地位有了人员的洪淳七还要解决武器的问题,毕竟老乡们的民族主义情绪再高涨,也无法赤手空拳地打败日本人。洪淳七这支义军的武器起初并没有得到政府的帮助,而是靠自己的关系联络了一个在美军军营附近工作的舞女帮忙,出于民族感情,舞女通过私人关系帮助义勇军牵线搭桥,从腐败的美军手中买来了美制武器,(每次读到这段历史时,都不免钦佩这位胸怀大义的舞女,她虽然身份卑微,但就民族气节而言足以甩开一众韩国右翼的媚日派高官几条街,没有她冒着风险帮助义军获得武器,现在的独岛还会被日本占领,成为现代朝鲜民族中的一根刺)。1953年4月20日,韩国民众自发组成的义勇军占领独岛,此后,他们在独岛驻扎了下来。并多次打退了日本的武力反扑。1954年,韩国警察厅给义军支援了含迫击炮在内的更多武器。直到1956年,在义军坚守了三年多之后,韩国政府才派正规军警将岛屿防务接了过去。▲义勇军在岛上刻下的“韩国领”三个字为了筹集经费坚持在岛上的防御,洪淳七的义军成员甚至在此期间,变卖了自家的房屋和田地……从家国大义的情怀出发,洪淳七和安重根一样都是足以永远彪炳史册的英雄人物。和他们相比,朴正熙、朴槿惠、尹锡悦这些身居高位的战后右翼政客在对待日本政府时显然就显得非常“亲善”了。未被清算的右翼与不甘的左翼造成韩国上下层对日情绪严重割裂的根本原因,显然不是单纯的上层没骨气,这还要从韩国建国之初的特殊情况以及后续的经济发展路线说起。朝鲜半岛在被日本吞并期间,虽然有不少志士进行了殊死抵抗,但是对韩国而言比较尴尬的情况在于,坚持武装斗争的独立力量在1945年战争结束时绝大部分都在朝鲜金日成领导的红色阵营一方。美国扶植的李承晚虽然也是一位一直坚持韩国独立斗争的著名人士,但是他的斗争大多在于舆论、外交与法理,其手中并没有自己领导的抗日民族武装。▲朝鲜军队在成立之初的实力远远强于韩国在韩国成立之后,为了尽快拉起一支与北方对抗的武装力量,新成立的韩国政府与美国占领军当局直接对日占时期的伪军大加吸收,将为日军服务过的有经验的军官们作为韩军的主力培养。这样一来,韩国和韩军政府高层之中就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大量亲日的右翼,在“我自己就是前日军”的情况下,指望这些人领导韩国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清算亲日韩奸肯定是不可能的。在原本就是日军下级军官的朴正熙政变上台之后,韩日之间军政门阀与财阀之间的联系就更加密切了。▲朴正熙的军事生涯,是从伪满洲军少尉开始的在政治上他们共同反对红色阵营、警惕底层群众的工人与学生运动、在军事上他们都是美军的好朋友携手封锁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上他们既在产业链条里上下配套又在金融业务上互相优惠……这样的历史渊源,让日韩两国的上层右翼结成了事实上的利益共同体。2015年《韩国日报》等多家韩国媒体,用多篇大幅报道,介绍了韩国抗日有功人员和韩国“韩奸”后代的生活近况,在广泛调查之后,《韩国日报》得出的结论是“抗日穷三代”:根据该报在韩国光复70周年委托专业调查机构进行的调查,“大部分抗日有功人员幸存者及其后代生活窘迫……调查对象共有1115人,其中包括26名幸存的独立有功人士、32名有功人士配偶、469名子女、509名第三代。在个人收入方面,75.2%的受访者月收入低于200万韩元(低于韩国社会平均水平)。其中月收入在100万-200万韩元的最多(占43%),收入在50万-100万韩元的占20.9%,甚至有10.3%的人收入还不到50万韩元,属于赤贫阶层。令人关注的是,韩国抗日有功人员的低收入现象正在出现世代遗传。以抗日有功人员自身为例,月收入不足200万韩元的只占总体人数的38.4%,他们的第二代(72.2%)和第三代(79.2%)占比更高,第四代(62.2%)略有好转。实际上,绝大多数抗日有功人员的后代处于贫困阶层,有73.7%的受访者认为自己处于社会底层。”▲反日游行的韩国民众除了经济上的贫困以外,在受教育度上,韩国抗战功臣后代的情况也令人揪心:“从最高学历看,这些子女中比例最高的是高中毕业(占25.7%),以下依次为小学毕业、初中毕业、没上过学。低学历导致这些人难以在韩国社会成为领导阶层。”相比于抗战功臣子女的窘迫现实,韩奸后代的生活倒是十分的滋润,根据韩国调查机构公布的对列入韩奸后代的1177名人士进行调查的结果:“其中1/3毕业于韩国最著名的三所大学(首尔大学、延世大学和高丽大学),且有27%的受访者在韩国名牌大学毕业后有在国外留学的经历。被调查的韩奸后代中,有376人(占总数的32%)是企业家,以下依次为大学教授(191人)和医生(147人)。值得注意的是,韩奸后代有163人(占总数的14%)成为掌握韩国实权的社会精英阶层,职业包括政治人物、公务员、法律界人士、媒体人等。还有346名韩奸后代抛弃了韩国国籍。”这样的现状自然是令韩国民众感到愤愤不平……左右翼之间,上下层之间对待日本的矛盾,再加上韩国国内其他一系列非常尖锐和复杂的矛盾,共同构成了韩国政坛互相攻击与清算的恶斗局面。未来肯定不止一个“尹锡悦”每一个国家的内政与外交事务,可以说都是非常复杂与多元的,韩国右翼虽然在对日问题上总是被人诟病,但是他们之所以能够多次赢得选举并长期把持韩国的发展方向,显然也是多种现实因素共同导致的。现在韩国的经济结构、半岛南北武装对峙的现实环境和东北亚的政治局势,共同决定了韩国作为相对弱势的一方,几乎只能走同美日联盟的道路。▲尹锡悦的出现是必然的随着世界局势的进一步动荡,尹锡悦的出格言论和激进举动(比如邀请美军将核武器重新部署到韩国、加大武装军援乌克兰的力度或是对台出口军事装备)只会越来越多,未来韩国出现比尹锡悦更为激进的右翼政客当选总统,也是非常有可能的。对此,身为中国人的我们在做好心理准备的同时也不必过于应激,毕竟今日中国的复兴之势不是任何人可以阻挡的,尹锡悦再怎么卖力表演,他也只是东北亚棋盘上的“棋子”。}

亲情电影《候鸟》昨路演 王姬携女儿高丽雯现场分享戏里戏外“母女情”
2021
05/23
09:30
来源
江南晚报
分享
  上世纪90年代,郑晓龙、冯小刚执导的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风靡全国,由王姬饰演的“阿春”一角更改变了观众对荧屏中女性角色的固有印象。时隔近30年,王姬已不再是“阿春”,她携手女儿高丽雯主演了亲情电影《候鸟》,昨日到无锡路演。  《候鸟》以“你陪我长大,而你已变老”为主题,讲述了一直在外漂泊的女儿单飞(高丽雯饰)回到病重的母亲(王姬饰)身边,开车带她进行了一场前往海南的看海之旅。旅途中母女之间的隔阂与心结一一化解,然而随着母亲病情的加重,很多还来不及诉说的感情,成了母女间的遗憾……影片真实反映了母女关系在不同阶段的变化。从亲密无间到产生隔阂,再到重新与对方和解,母亲与女儿可谓“亦敌亦友”。“母女之间的关系,和每个家庭息息相关,也是我觉得这部电影具有现实意义的地方”,王姬告诉记者,都说妈妈爱女儿是天性,女儿爱妈妈是人性,其实这样的感情就是最纯朴的。  对于片中的母女关系,王姬也颇有感触,她说母女关系需要双方共同维系。她自己与女儿都身处娱乐圈,两人的关系因为用心维护,亦师亦友。高丽雯则表示,在拍摄过程中最大的感悟是,如果跟家人有什么话或什么问题,一定要第一时间表达或解决,千万不要留下遗憾,这个道理很简单,但最容易被人忽略。  作为国内知名女演员,此次王姬现身无锡也受到了众多老粉丝的追捧。路演现场,不少观众举着应援牌表达对这位老戏骨的喜爱之情。一名50多岁的影迷告诉记者,她从年轻时候就看王姬主演的影视剧,没想到这次能见到偶像。记者发现,现场还有不少从外地赶来的粉丝,“当年《北京人在纽约》火遍中国,王姬也成了我们这代人心目中的女神,今天能在家门口见到偶像,真的很开心,希望她们母女能为我们奉献更多好作品”,铁杆粉丝小张说。  导演张运防在现场表示,《候鸟》的拍摄历时两个多月,横跨六个省八个市,从城市到小镇、乡村,一路实地取景拍遍了祖国的山河丽影,希望观众看完电影后能有共鸣。  (晚报记者 璎珞/文 李霖/摄)
Copyright(C) 1998-2023 wxrb.com All Rights Reserved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新传媒网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7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33006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00306号苏新网备2006009 苏ICP备05004020号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雅拉演过的电影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