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净沙·天净沙春夏秋冬的意思各有什么?

作者:白朴
朝代:辽金元
学生必背与诵读古诗词365首(4—6年级)天净沙·秋原文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
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诗题与背景:
《天净沙·秋》是元代曲作家白朴所作的一首写景散曲。作者通过撷取十二种景物,描绘出了一幅景色从萧瑟、寂寥到明朗、清丽的秋景图。天净沙:曲牌名,入越调,又名“塞上秋”。秋:题目。
白朴《天净沙》共四首,分咏春夏秋冬四季,这是第三首,是作者于宋亡后寓居金陵(今南京)时所作,具体创作年代不详。
逐句释义: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孤寂的村庄披上落日残霞,轻烟淡淡飘向空中,几只乌鸦栖息在老树上,一只大雁在天空飞过。
残霞:残余的晚霞,快消散的晚霞。
轻烟:轻淡的烟雾。
寒鸦:天寒即将归林的乌鸦。
飞鸿影下:雁影掠过。飞鸿:天空中飞行着的鸿雁。鸿:大雁。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青山绿水,白草、红叶和黄花掩映其间(好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啊)。
青山:长满绿色植物的山。
绿水:碧绿是水。
白草:秋天干熟后变成白色的草。
红叶:枫树、黄栌、槭树等的叶子秋天变成红色,叫红叶。
黄花:菊花;也指黄色的花。一作“黄华”。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散曲,描绘出一幅景色从萧瑟、寂寥到明朗、清丽的秋景图。此曲题目虽为“秋”,并且写尽秋意,却找不着一个“秋”字。这篇散曲用笔精深,风格独具,婉约清丽,意境新颖,颇有词的意境。
此曲开篇先绘出了一幅秋日黄昏图,营造出一种宁静、寂寥的氛围。再以名词并列组合的形式,选取典型的秋天景物,由远及近,描绘出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秋景也由先前的萧瑟、寂寥变为明朗、清丽了。此曲极富艺术张力,一笔并写两面,成功地将秋日迟暮萧瑟之景与明朗绚丽之景融合在一起,把赏心悦目的秋景作为曲子的主旋律,不失为一篇写秋杰作。
前三句“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着力渲染出一派深秋凄凉之景:黄昏时,如血的残霞映照着一座孤零零的小村庄,夕阳淡淡的炊烟袅袅,几只归巢的寒鸦,静静的站立在老树枝头,忽然,一只哀鸣的孤鸿,在天边晚霞影里远远的飞翔。前二句的“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共用了六个图景:“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而其中任何一个图景,都代表着秋日秋景的萧瑟气氛。为了要使这种萧瑟气氛活泼起来,于是作者接下来选用了“一点飞鸿影下”作为上半段的结语。
后两句“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笔锋一转,写到:青山静静、绿水悠悠,白草绵绵,红叶片片,黄花朵朵,在暮色中,这些明丽的色彩,为这萧杀的气氛平添了许多生机活力。一扫前人一悲到底的俗套。这两句用了“青”、“绿”、“白”、“红”、“黄”五种颜色,而且“白草红叶黄花”这三种颜色,是交杂在“青山绿水”二种颜色之中;“青山绿水”是广大的图景,“白草红叶黄花”是细微的图景,如此交杂相错,于是原本是寂寞萧瑟的秋景,突然变得五颜六色而多彩多姿。
名家点评:
作家、文学史家郑振铎《中国俗文学史》:他颇长于写景色,春夏秋冬四题已被写得烂熟,但他的《天净沙》四首,却情词俊逸,不同凡响。
试题精选:
1.从题目来看,“天净沙·秋”中“天净沙”是________,“秋”是________。这首曲子是____代的________所作。
参考答案:曲牌名;题目;元;白朴
2.这首曲子中“____________”四个字点出时间是秋日的傍晚,而且与“孤村”相配,透露出一种萧瑟与凄清;下句“____________”四个字带有寒暮意味,加以“轻烟”环绕,就更有一种惆怅和迷离的情思。
参考答案:落日残霞;老树寒鸦
3.这首曲子在景物的选择上动静搭配,其中孤村、老树、落日、残霞、寒鸦都是静止不动的,唯有“______”在动,增添了情调。
参考答案:飞鸿
4.这首曲子具有鲜明的色彩,曲子中表现色彩的词有:____、____、____、____、____五个。
参考答案:青、绿、白、红、黄
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白朴这首小令《天净沙·秋》与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无论写法还是构成的意境都有相似之处。此曲题目虽为“秋”,并且写尽秋意,却找不着一个“秋”字。
B.开篇先绘出了一幅秋日黄昏图,营造出一种喧嚣、辽阔的氛围,再以名词并列组合的形式,选取典型的秋天景物,由远及近,描绘出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此曲秋景也由先前的萧瑟、寂寥变为明朗、清丽了。
C.这首小令,只五句二十八个字,篇幅虽短,共用了六个图景:“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而其中任何一个图景,都代表着秋日秋景的萧瑟气氛。却以神来之笔捅绘出了一幅绝妙的秋景图。
D.“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两句用了“青”、“绿”、“白”、“红”、“黄”五种颜色,而且“白草红叶黄花”这三种颜色,是交杂在“青山绿水”二种颜色之中;“青山绿水”是广大的图景,“白草红叶黄花”是细微的图景,如此交杂相错,于是原本是寂寞萧瑟的秋景,突然变得五颜六色而多彩多姿。
参考答案:B。选项开篇先绘出了一幅秋日黄昏图,营造出一种宁静、寂寥的氛围。
6.这首元曲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3分)
参考答案:情调开朗平和,没有一点消极之感,表现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热爱之情。
拓展阅读:
【诗词常识】
天净沙(拼音:tiān jìng shā),曲牌名,又名“塞上秋”,属北曲越调,用于剧曲、套数或小令。全曲共五句二十八字(衬字除外),第一、二、三、五句每句六字,第四句为四字句,其中第一、二、五句平仄完全相同。此调主要有两种格式,均要求句句押韵。正格为五句四平韵一叶韵,第一、二、三、五句为平韵,第四句叶仄韵;变格为五句三平韵两叶韵,第一、二、五句为平韵,第三、四句叶仄韵。代表作有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等。
散曲(拼音:sǎn qǔ),中国古代文学体裁之一,曲的一种体式。盛行于元明两代。跟剧曲不同,没有宾白(道白)科介(动作),便于清唱。散曲的体制主要有小令、套数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带过曲等几种。在元代兴盛,和唐诗宋词同为一代之文学。由宋词俗化而来,是配合当时北方流行的音乐曲调撰写的合乐歌词,是一种起源于民间新声的中国音乐文学,是当时一种雅俗共赏的新体诗。后来随着散曲格律化和去市民化,失去了个性鲜明的鲜活市民文化血液,变得与宋词几乎无异,随之衰败,未能像唐诗宋词一样繁荣延续及后世。
作者简介:
白朴(1226—1307年后),元代文学家、曲作家、杂剧家、词人。字太素,号兰谷。初名恒,字仁甫。隩州(今山西河曲附近)人,其父白华仕金,为枢密院判官。金天兴二年(1233年)蒙古军队攻陷金都南京(今开封),白朴母被掳掠。当时白朴七岁,由父亲好友元好问收养,渡河至山东聊城,又迁居山西忻州,一路上元好问视如已出。后北归随父移居真定(今河北正定)。终身未仕,至元十七年(1280年)移居金陵(今南京),专注于诗酒和杂剧创作。与关汉卿、郑德辉、马致远并称“元曲四大家”。著有词集《天籁集》2卷,作杂剧16种,现存《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裴少俊墙头马上》、《董秀英月夜东墙记》3种,散曲套曲4篇,小令16首。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天净沙春夏秋冬的意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