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家军团为什么是五五制?

授衔时,实际上是有过一个22大将的预授名单的,但经过慎重考虑,组织上最终选定了十大人名单,于是,萧克等12位将领便与大将军衔失之交臂了。我们知道,按照授衔原则,大将军衔对应的级别是大军区司令员级,即使是破格授予大将军衔的王树声和许光达,也都是正兵团级干部。但是我们看到,周纯全和陈再道都只是副兵团级,副兵团级将领只有一到一半授予了上将军衔。从这方面可以看出,15人名单和22人名单考虑的并不是将领的授衔时级别,而是各个时期的资历和代表性。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看看周纯全和陈再道的个人履历,周纯全,湖北黄安人,出身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12岁时,周纯全进入家乡的小学读书,读了四年,他的家庭已经无力再供他读书了,他被迫辍学,前往汉口的织布厂做了一名工人,当时,他年仅16岁。目睹旧中国的积贫积弱,周纯全萌发了革命思想,开始积极参加工人运动,并被织布厂的工人所拥戴,推举为工人领袖。1925年,周纯全回到家乡,开始积极宣传革命思想,开展工农运动。1926年,周纯全入党,1927年,黄麻起义爆发,周纯全率工农武装参加起义,被任命为农协委员。周纯全虽然学历不高,但革命意志坚定,组织能力出色,擅长发动群众的工作,在鄂豫皖苏区的政工工作中表现突出,节节高升。1929年11月,周纯全担任鄂豫边特委常委,1930年,升任鄂豫皖工会委员长、保卫局局长。担任保卫局局长后,周纯全开始从事保卫工作。此时,张某焘已经来到鄂豫皖苏区,大搞错误运动,周纯全身不由己,也犯了一些错误。当时,反动军队对红四方面军的围剿日益加强,周纯全被调到红10师担任政委,重新做回了政工的老本行。在红四方面军创立川陕苏区的过程中,周纯全在政工战线上任劳任怨,表现可圈可点,川陕苏区建立后,升任红四军政委。1934年10月,周纯全升任红四方面军政治部副主任、川陕游击队司令员。周纯全在红四方面军的地位非常高,1935年5月的沙窝会议上,他被任命为红军政治部副主任。抗日战争时期,周纯全主要担任后勤方面的工作,到了解放战争时期,周纯全被派往东北战场,继续后勤工作,担任过辽南行署主任、辽南省委副书记、东北民主联军东线后勤司令部司令员、东野后勤部第二部长、第四野战军后勤部部长等职务,他与杨至诚、李聚奎等人都是东野后勤方面的模范人物,为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俗的贡献。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1952年的全军级别划分中,周纯全是副兵团级干部。作为一名副兵团级将领,周纯全为何能被提名为大将军衔呢?原因很简单,因为他在红军时期有着很大的代表性。第一,周纯全在红四方面军的地位非常高,仅仅在张某焘、陈政委、徐总指挥三人之下,要在王树声之上。在沙窝会议上,周纯全被任命为红军政治部副主任,党内地位上,甚至不在徐总指挥之下,在王树声之上。如果大将名单扩大到15人,不算后期归入红一方面军建制的徐海东,红四方面军除了王树声之外,最有资格入选的就是周纯全了。所以,笔者之所以拿周纯全来举例,就是因为他的履历比较特殊,他前期资历超高,后期级别却只是副兵团级。这说明了大将的15人或者22人名单的一个规律,就是不止看授衔时的级别,更要看各个时期的资历。所以,另一位副兵团级将领陈再道被提名大将就很正常了。陈再道,原名程再道,湖北麻城人。1926年,陈再道参加农民自卫军,正式开启自己的戎马生涯。1927年11月,陈再道参加了黄麻起义,起义受挫,总指挥潘汝忠牺牲,陈再道与詹才芳、王树声等人,在起义军副总指挥吴光浩的率领下,转战到木兰山,坚持游击战,是赫赫有名的木兰山72英雄之一。在红军时期,陈再道在红四方面军表现极为突出,先后做过副师长、师长、副军长、军长。随红四方面军转战鄂豫皖苏区、川陕苏区,是一位战功赫赫的虎将。解放战争时期,陈再道担任过河南军区司令员、中南军区副司令员等职务,在1952年的全军级别划分中是副兵团级。虽然只是副兵团级,但陈再道红军时期的资历超高,最高职务是红四方面军第一主力军:红四军的军长。红军时期主力军的军长,有着很大的代表性,所以被列入了22人的大将预授名单中。但如果名单缩减到15人,陈再道就进不去了,这是因为15人名单的资历都要在他之上。15人名单中,萧克做过红二方面军副总指挥、八路军副师长,他的资历,比十大大将都要高。张宗逊,解放战争时期是野战军副司令员,宋任穷,在三个时期做到了非常高的级别,王震,红军时期做过军团政委,解放战争时期做过兵团司令员兼政委,资历在全军中也是佼佼者,所以,这五位将领入选了预授大将的15人名单。除了这15人外,预授22人名单的另外七位将领,资历上都要差一点,但是与上将中的其他人相比,又要高一些。我们来分别看看他们的资历吧。陈再道,刚才已经说了,他是红四方面军头号主力军:红四军的军长,而许世友,同样做过红四军的军长。许世友后期的资历比陈再道要高,他抗日战争时期在山东是作为方面大员使用的,解放战争时期又单独指挥山东兵团作战,无论级别还是战功,都要在陈再道之上,所以,许世友也入围了22人名单。除了陈再道和许世友之外,王宏坤也做过红四军军长。王宏坤在解放战争时期的级别也不低,他做过桐柏军区司令员、湖北军区第一副司令员,建国后又被任命为海军副司令员。在1952年的级别划分中,王宏坤是正兵团级。红军时期的军长,加上授衔时的正兵团级,王宏坤自然也会进入22人名单中了。另一位是彭绍辉,彭绍辉红军时期做过军参谋长、军团参谋长,前期的级别不如王宏坤、许世友等人,那他为啥能进入22人名单呢?因为他是平江起义系统的代表。平江起义虽然影响比不上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但他是彭老总亲自指挥的,孕育了红五军、红三军团,在我军的建军过程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如果是十人大将名单,以平江起义的影响力还不足以有人入选,但如果名单扩大到22人,那么,肯定就得有平江起义的代表了。在授衔时还在世的平江起义将领中,彭老总是无可置疑的元帅,滕代远已经不再担任军职,剩下的级别最高的,就是彭绍辉和李聚奎了。彭绍辉和李聚奎两人在解放战争时期的级别差不多,但是红军时期的资历,李聚奎最高做到师长,彭绍辉则做到了军团参谋长,比李聚奎要高。更为重要的是,李聚奎很快便被调到了红一军团,则彭绍辉则一直在红三军团待到第四次反围剿前,所以,彭绍辉比李聚奎更有代表性。最终,彭绍辉进入22人名单,也是非常合理的。另外三人是邓华、刘亚楼和杨得志。这三位将领,红军时期的级别都不高,最高职务都是师长。但到了后期,他们的地位却都不低。邓华,做过15兵团司令员、13兵团司令员、志愿军副司令员、司令员。作为志愿军副司令员、司令员,邓华进入22人名单当然是理所当然的。刘亚楼,做过东野参谋长,授衔时正担任空军司令员,这两个职务,足以让他进入22人名单绰绰有余了。杨得志,是华北军区的一员虎将,华北野战兵团虽然未列入四大野战军中,但是实力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甚至比西野还要强。所以,如果在罗瑞卿之后再有一位华北军区代表进入大将名单中,那么这个名额非杨得志莫属了。组织上在三个方案中反复斟酌,由主席亲自拍板,最终将大将名单确定为十人。感谢您的阅读,敬请继续关注。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1937年8月12日,鉴于华北地区中日战争已经扩大化,南京“最高国防会议”决计对驻上海的日本海军陆战队实施先发制人的打击,命令以“京沪警备司令部”所属部队为基干编组第9集团军,秘密开进淞沪遂行作战。第9集团军下辖第87师、第88师、第36师和独立第20旅(后增加独立第45旅),均为中央军嫡系部队,集团军总司令由“京沪警备司令”张治中上将改任,这也是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出现的第一个战时“集团军”番号。有人一定会问,集团军编制不应该是下辖若干“军”吗?别急,慢慢朝下看,全文8000多字呢。第9集团军总司令张治中。1928年二次北伐成功后,南京政府召开了全国军队“编遣会议”来整军和裁军,为了整理多达200万的各路军队(蒋冯阎李四大集团军以及各地方军阀),在裁军中决定取消“军”一级编制,以“师”为基本作战单位、以“路军”为高一级指挥机关。蒋系的第一集团军为了“率先垂范”,随即缩编为13个师而不再有军级建制(但是实力没有变化),比如刘峙的第一军就缩编为第1师,他也从军长变成了师长,胡宗南时任第1师第2旅少将旅长。所以此时“路军”的番号跟北洋时期、北伐时期已经有所不同,自1929年起,它已经成为国民政府军政部授予的正式部队番号,级别略大于“军”,军事主官称为“路军总指挥”,多为上将或者中将加上将(1935年铨叙以后)军衔的资深将领。比如陈调元的第一路军、何键的第四路军、李济深的第八路军等等,都是1929年授予的番号。然而这一进程被随之而来的新军阀混战所打断了,期间爆发了蒋唐战争、蒋桂战争、中原大战等等一系列战争,于是各派系军队又随意自拟编制和番号,一直折腾到1930年11月。中原大战后,冯玉祥的西北军彻底土崩瓦解、阎锡山的晋绥军“听候改编”、李宗仁的桂军缩回广西一隅,南京国民政府在军事上取得决定性胜利,军队洗牌在所难免。此时已经没有哪个军阀势力,能够再公开挑战南京政府的所谓“中央”地位,在这种情况下,南京国民政府的军政部才有条件继续对所有军队进行整编、裁撤或者合并等工作,史称国民革命军“第三次大整编”,于是统一授予的更多的“路军”番号开始出现。第八路军总指挥李济深。(一)至1936年底之前共编组了27个“路军”。为什么采用“路军”这个不伦不类的编制呢?一方面是要遵循“粗略整理”的原则,也就是对当时乱七八糟的各派系部队、以及各派系自拟的番号首先进行一次大略的归类整理,所以各路军的编制和规模并无一定之规,实力也不尽相同;另一方面也是按照部队“驻防地区”进行任务划分,因此,它其实属于一个过渡期的编组方式。中原大战期间,四大派系都有自己的部队编组方式,比如反蒋联军分封了五个“方面军”的番号,方面军下辖“路军”、“军”等各级编制,而蒋军则编为了若干“军团”,军团再下辖各军,堪称是五花八门。所以在战后整编过程中,国民政府取消了上述所有师以上的高级建制,以“路军”作为颁布的统一番号,授予对象既包括蒋系中央军,也包括拥蒋的杂牌军、被收编的西北军、晋绥军等在内的所有军队,而没有获得路军番号的部队,意味着将被降格或者裁撤。尽管原则上要取消军级建制,但在实际操作中仍然有部分军级番号被保留了下来,前文已述,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属于边作战、边整理、边裁撤的阶段,各路军所辖的大部分军长也由路军总指挥兼任,截至1936年底,已经授予过的27个路军番号与编成如下:第27路军总指挥冯钦哉。第一路军 总指挥陈调元,直鲁联军、皖军等杂牌军余部,辖范熙绩第26军、施中诚警备第1旅、李时清警备第2旅,1932年底因进攻鄂豫皖苏区失利而撤销番号。第二路军 总指挥刘峙,中央军嫡系部队,辖第1师、第2师、第3师、第80师、陈明仁独立第1旅、唐云山独立第2旅,抗战爆发后改编为第2集团军。第三路军 总指挥韩复榘,西北军早期投蒋部队,辖韩复渠第6军和孙桐萱第12军,抗战爆发后改编为第3集团军。第四路军 总指挥何键,投蒋之湘军,辖28军等部共六个师,抗战爆发后改编为刘建绪第10集团军。第五路军 总指挥王金钰,直军、奉军余部等杂牌军,辖第9军军长王金钰(第43师师长郭华演,47师师长上官云相,54师师长郝梦麟,28师师长公秉藩,77师师长罗霖),进攻红军失败后番号撤销。1936年番号转授桂系军队,总指挥李宗仁。第六路军 总指挥朱绍良部,由各路杂牌军组成,辖第4师师长缪培南,第8师师长毛炳文,第24师师长许克祥,第49师师长张贞,第56师师长刘和鼎,后因围剿红军失败而撤销。第七路军 总指挥刘湘,川军刘湘系部队,辖第20军、第21军、第23军等部,抗战爆发后改编为第23集团军。第八路军 总指挥李济深,系北伐期间留守广东之粤军,辖岳盛宣第57师、马清苑第58师、余汉谋第59师、蔡廷锴第60师、蒋光鼐第61师、香翰屏第62师师长、李扬敬第63师。反蒋失败后部队分裂,再由陈济棠重组,两广事变后被撤销。第九路军 总指挥鲁涤平,湘军谭延闿之旧部,下辖第22军军长鲁涤平(辖张辉瓒第18师师长,谭道源第50师),后因围剿苏区失利被撤销。第十路军 总指挥龙云,滇军系统,辖卢汉第98师师长、朱旭第99师、张凤春第100师、张冲第101师,抗战爆发后改组为第30军团。军事委员会委员长。第十一路军 总指挥刘镇华,地方武装镇嵩军,辖刘镇华第15军(刘镇华第64师、刘茂恩第65师),抗战爆发后后改编为第13军团,再改编为第14集团军。第十二路军 总指挥田颂尧,川军,下辖田颂尧第29军(辖第1师师长董宋珩、第2师师长曾宪栋、第3师师长罗乃琼 、第4师师长王铭章、第5师师长黄正贵(这些师级番号明显是自拟的,还未及整理),败于红四方面军后番号被撤销。第十三路军 总指挥石友三,西北军投蒋部队,辖自拟番号之第1师师长孙光前,第2师师长米文和,第3师师长沈克,第4师师长朱启明,教导师师长程希贤,反蒋失败后番号撤销。第十四路军 总指挥邓锡侯,川军,辖邓锡侯第28军(第1师师长杨秀春、第2师师长黄隐、第3师师长陈鼎勋、第4师师长陈离、第5师师长马毓智、独立旅旅长谢无圻),抗战爆发后改编为第22集团军。第十五路军 总指挥马鸿逵,西北“马家军”,下辖第35师和骑兵旅,抗战初改编为第17集团军。第十六路军 总指挥徐源泉,直鲁联军余部,辖张振汉第41师、徐源泉第48师,抗战爆发后改编为第2军团,再改编为26集团军。第十七路军 总指挥杨虎城,陕军,辖第7军军长冯钦哉(第17师师长孙蔚如,第42师师长冯钦哉),西安事变后番号被撤销。第十八路军 总指挥毛光翔,黔军,辖第25军军长毛光翔(第1师师长侯之担,第2师师长何知重,第3师师长柏耀章),王家烈被拿下后番号撤销。第十九路军 总指挥蒋光鼐,粤军系统,蒋光鼐和蔡廷锴在中原大战期间拥蒋,因此获得独立番号,辖蔡廷锴第19军(60师师长沈光汉,61师师长毛维寿,78师师长区寿年),1933年福建事变失败后番号撤销。第二十路军 总指挥张钫,豫军万选才、樊钟秀残部,辖75师师长宋天才,76师师长张钫,新25师师长戴民权,新26师师长张耀汉,抗战爆发后后改编为第12军团。第五路军总指挥李宗仁。第二十一路军 总指挥夏斗寅,鄂军,辖夏斗寅之第13军,部队被吞并后番号撤销。第二十二路军 吉鸿昌部,西北军投蒋部队,辖彭振山第30师、张印湘第31师、葛云龙第33师,吉鸿昌被迫离队后,部队缩编为第30军然后并入第26路军。第二十三路军,缺编。第二十四路军,缺编。第二十五路军 总指挥梁冠英,西北军投蒋部队,辖梁冠英第31军(32师师长梁冠英第3骑兵师师长张占奎),进攻鄂豫皖苏区失败后被撤销。第二十六路军 总指挥孙连仲,西北军投蒋部队,辖李松昆第25师、高树勋第27师、张华堂第1骑兵师。该路军大部分参加了宁都起义,后重建,抗战时改编为第1军团。第二十七路军 总指挥冯钦哉,陕军,这是杨虎城被迫出国后的产物,由原第17路军分化而来,辖冯钦哉第7军(第42师师长冯钦哉,169师师长武士敏),抗战爆发后改为第14军团。第16军团长第19集团军总司令罗卓英。(二)全面抗战爆发后开始编组战时“集团军”建制。1937年7月全面抗战爆发后,原有的“路军”编制已经不能满足大兵团会战的需要,于是南京军政部着手组建战时的“集团军”编制,如前文所述,最先组建并授予番号的是张治中第9集团军,随后撤出平津开到津浦路以东的原宋哲元第29军被扩编为第1集团军。集团军组建的来源有四种,其一是正式新编,比如张治中第9集团军;其二是原“路军”改编,比如第八路军在1937年9月再被改番号为第18集团军、韩复榘第三路军改番为第3集团军等等;其三是各地“绥靖公署”所辖部队整编而来,比如卫立煌的第14集团军,主体就是鄂豫皖边区绥署的所辖部队;其四是地方军阀部队重新授予番号,比如阎锡山晋绥军的第6、第7集团军等部队。到抗战结束为止,军政部共下拨了40个集团军的番号,期间有撤销、重建和转授等情况,而并非一成不变的。比如庞炳勋的第3军团升格为第24集团军后,由于叛变投敌番号被撤销,其后第24集团军又授予了王耀武的中央军嫡系部队,下辖第73军、第74军和第100军,包括抗战后期宋希濂第11集团军、霍揆彰第20集团军、杜聿明第5集团军等部队,均属于番号转授,这一点是必须注意的。第18集团军副总司令彭德怀。以下为第一次授予的40个集团军番号,之后转授和撤销暂不列入:第1集团军 总司令宋哲元, 西北军,下辖第59军、第77军、第68军。第2集团军 总司令刘峙 , 中央军, 下辖第27师、第30师、第31师。第3集团军 总司令韩复榘,西北军,下辖第12军、第59军、第55军、第51军(东北军于学忠部)第4集团军 总司令蒋鼎文 ,中央军,下辖第2军及配属部队。第5集团军 总司令顾祝同,中央军,下辖第1军、第8军、第26军、第57军。第6集团军 总司令杨爱源,晋绥军, 下辖第61军和第83军。第7集团军 总司令傅作义 ,晋绥军,下辖第35军、第61军、第68军、第17军。第8集团军 总司令张发奎,中央军、湘军等混合部队,下辖第69军、第52师、第61师、第62师。第9集团军 总司令张治中,中央军,下辖第71军、第72军和第78军(三个德械师升格)。第10集团军 总司令刘建绪,湘军, 下辖第28军和第70军。第22集团军总司令邓锡侯。第11集团军 总司令李品仙,桂军, 下辖第31军以及配属部队。第12集团军 总司令余汉谋,粤军, 下辖第62军、第63军、第64军、第65军、第66军。第13集团军 总司令王靖国,晋绥军,下辖第19军所属部队及一个独立旅。第14集团军 总司令卫立煌,中央军,下辖第9军和第14军。第15集团军 总司令陈诚,中央军,下辖第18军、第39军和第74军。第16集团军 总司令夏威,桂粤联合部队, 下辖第46军和第64军。第17集团军 总司令马鸿逵 ,马家军部队,下辖第168师、第100师、骑兵第5师。第18集团军 总司令朱德,红军改编而来, 下辖第115师、第120师和第129师。第19集团军 总司令薛岳,中央军和粤军, 下辖第69军、第66军、第75军、第4军。第20集团军 总司令商震 ,晋绥军投蒋部队和东北军一部,下辖第32军和第53军。第18集团军正副总司令。第21集团军 总司令廖磊,桂军,下辖第7军和第48军。第22集团军 总司令邓锡侯 ,川军,下辖第45军、第41军和第47军。第23集团军 总司令刘湘 ,川军,下辖第21军和第50军。第24集团军 总司令庞炳勋,西北军余部,辖第40军及配属部队。第25集团军 总司令陈仪 ,中央军,福建守备部队,下辖第100军及配属部队。第26集团军 总司令徐源泉,杂牌军改编的中央军半嫡系部队, 下辖第10军和第87军。第27集团军 总司令杨森 ,川军,下辖第20军及配属部队。第28集团军 总司令潘文华,川军, 下辖第23军及配属部队。第29集团军 总司令王瓒绪,川军,下辖第44军和第67军。第30集团军 总司令王陵基,川军, 下辖第72军和第78军。滇军龙云。第31集团军 总司令汤恩伯,中央军20军团升格,下辖第13军、第98军、第52军和第92军。第32集团军 总司令上官云相,中央军半嫡系, 下辖第79军、第49军和第73军。第33集团军 总司令张自忠 ,西北军,下辖第59军、第77军和第55军。第34集团军 总司令胡宗南 ,中央军嫡系部队,下辖第1军、第90军和第27军。第35集团军 总司令李汉魂 ,粤军,下辖第62军和第64军。第36集团军 总司令李家钰,川军,下辖第47军及配属部队。第37集团军 总司令叶肇,粤军,下辖第66军及配属部队。第38集团军 总司令徐庭瑶 ,中央军,下辖第2军、第5军、第6军、第36军和第99军。第39集团军 总司令石友三 ,西北军余部,下辖第69军和新编第8军。第40集团军 总司令马步芳,马家军增加的番号,下辖第82军和骑兵第5军。苏军顾问。(三)淞沪会战期间出现“军团”的建制。理论上说,战时集团军的编制应为集团军司令部下辖两个以上的军,所以张治中第9集团军在淞沪战场打响后,也很快进行了编制升级,也就是王敬久、孙元良和宋希濂三名师长都被火线晋升为军长,番号分别是第71军、第72军和第78军。不过由于部队扩编和划拨没有跟上,这三个军的基干其实都还是一个师,也就是原来的第87、第88、第36师,各军只是临时增加了一个独立旅或者补充旅,直到南京保卫战后才进行重组。如此这批黄埔一期生就都成为了军长,也包括第74军俞济时(原58师师长)等人,而另外一批保定生比如罗卓英,仍然担任着第18军军长的职务,被黄埔生瞬间追平了。据说是时任军政部次长陈诚大为不满,于是建议组建级别高于军级的“军团”建制,遂自1937年9月13日起,淞沪战场开始出现军团级番号。第1军团长孙连仲。实际上,这样的说法并不全面,“军团”也是由于全面抗战爆发后,军队派系的杂乱和理顺指挥关系所必需,只能算一个“战时指挥层级”,介于集团军和军之间,相当于原来非战时状态下的“路军”,或者可以理解为一个战时状态下的“准集团军”。因为多数军团是以一个军为基干完成番号升级的,一俟有新的部队调拨进来,就会正式升格为集团军。军团编制的来源有三:其一是以战斗力较强的各主力军升格,比如罗卓英晋第16军团长(第18军升格)、胡宗南晋第17军团长(第1军升格)等;其二是原“路军”改称,比如孙连仲第26路军改称为第1军团、冯钦哉第27路军改称为第14军团等;其三是新组建的战役兵团,比如桂系夏威的第8军团和中央军汤恩伯的第20军团等,到南岳军事会议正式取消军团一级建制之前,总共授予了38个军团的番号:商震。第1军团 军团长孙连仲,后升格为第2集团军。第2军团 军团长徐源泉,后升格为第26集团军。第3军团 军团长庞炳勋,后升格为第24集团军。第4军团 军团长邓锡侯,后升格为第22集团军。第5军团 军团长刘文辉,唯一保留至1939年的军团番号。第6军团 军团长杨森,后升格为第27集团军。第7军团 军团长廖磊,后升格为第21集团军。第8军团 军团长夏威,后升格为第16集团军。第9军团 军团长李品仙,后升格为第11集团军。第10军团 军团长石友三,后升格为第39集团军。第11集团军总司令宋希濂。第11军团 军团长上官云相,后升格为第32集团军。第12军团 军团长张钫,后番号撤销。第13军团 军团长刘茂恩,后升格为第14集团军。第14军团 军团长冯钦哉,后部队并入第14集团军。第15军团 军团长刘兴,后番号撤销。第16军团 军团长罗卓英,后升格为第19集团军。第17军团 军团长胡宗南,后升格为第34集团军。第18军团 军团长吴奇伟,后番号撤销。第19军团 军团长冯治安,后与张自忠合编为第33集团军。第20军团 军团长汤恩伯,后升格为第31集团军。军政部长何应钦。第21军团 军团长邓宝珊,后番号撤销。第22军团 军团长陶广,后番号撤销。第23军团 军团长刘建绪,后升格为第10集团军。第24军团 军团长唐式遵,后升格为第23集团军。第25军团 军团长潘文华,后升格为第28集团军。。第26军团 军团长万福麟,后番号撤销。第27军团 军团长张自忠,后升格为第33集团军。第28军团 军团长刘汝明,后番号撤销。第29军团 军团长李汉魂,后升格为第35集团军。第30军团 军团长卢汉,后升格为第1集团军。第2集团军总司令刘峙。第31军团 军团长孙蔚如,后升格为第4集团军。第32军团 军团长关麟征,后升格为第15集团军。第33军团 军团长李默庵,后番号撤销。第34军团 军团长王东原,后番号撤销。第35军团 军团长曾万钟,后升格为第5集团军。第36军团 军团长俞济时(中央军系统),第37军团 军团长王敬久(中央军系统),第38军团 军团长叶肇,后升格为第35集团军。第20军团长汤恩伯。(四)陕北红军改编后的番号变化过程。“第八路军”是以北伐开始后留驻广东的粤军编组而成的,总指挥以原第四军军长李济深升任,时间是1929年3月21日。后老蒋为了拆散粤桂联盟,将李济深骗至南京汤山囚禁,部队分裂,于是“第八路军”基本解体,陈济棠入主广东后继承了这个番号。但是在1936年6月的“两广事变”中,陈济棠公开反蒋失败,“第八路军”这个番号即被军政部撤销。那么八路军为什么没有第一时间被授予战时的“军团”或者“集团军”的番号呢?注意历史细节,红军改编成为国民革命军一部分的谈判,其实早在1937年2月就已经开始了,一个月后基本达成了“三八协议”,已经确定使用陈济棠被撤销的“第八路军”番号(三个师的番号是抗战爆发后确定的),也就是早在全面抗战爆发之前。第18集团军总司令朱德。在谈判中,我方曾经要求在“路军”之下编组四个军的编制,遭到了老蒋的拒绝,最终只给了三个师的编制。抗日军兴,张治中的第9集团军虽然初建时也只有三个师,但是可以进行扩编从而增加其中的“军”级番号,但是蒋政权出于限制我军发展的目的,是不可能允许八路军扩编的,所以第八路军在1937年9月虽然更改了番号,按统一序列被授予“第18集团军”的战时编制,却只能继续下辖三个师,也就是第115、第120和第129师。因此,这是有特殊的历史和政治原因的,而八路军之前既没有“军”级番号,也不存在派系复杂和指挥层级的问题,没有改称军团的必要,自然就一步到位了。第二兵团总司令张发奎。(五)抗战初期的“兵团”番号属于超大型编制。淞沪会战后期,在前线的中国军队已经多达70万之众,编有六个集团军、若干个军团共75个师的庞大兵力,为了便于细化指挥,在9月末又统一编组为三大“兵团”,分别是陈诚任总司令的左翼兵团、朱绍良任总司令的中央兵团和张发奎任总司令的右翼兵团。比如左翼兵团就下辖第15集团军、第19集团军,各集团军还下辖三个军团共16个师,这是在抗日战争期间,首次出现“兵团”级建制,其兵力规模是很大的。兰封会战期间,中央军近20万主力部队编组成为“豫东兵团”(亦称第一兵团),第19集团军总司令薛岳晋升兵团总司令(注意是总司令,因为是大型战役兵团,而解放战争期间的兵团一般称为司令官)。到武汉会战期间,中国军队两大参战的战区共编组了四个兵团,分别是薛岳第一兵团和张发奎第二兵团(第九战区),孙连仲第三兵团和李品仙第四兵团(第五战区)。这一时期,由于集团军和军团两个战时编制都在不断地组建、升格和调整之中,所以也是两种编制同时存在的混乱时期,各兵团分别下辖数个集团军或者军团。比如薛岳第一兵团就下辖吴奇伟第9集团军、商震第20集团军、李汉魂第29军团、王敬久第37军团,同时还辖有兵团直属的第74军、第4军等部队。陈诚。(六)南岳军事会议决定取消兵团、军团和旅级建制。淞沪会战和武汉会战的战场实践证明,中国军队的指挥层级过多过杂,非常不利于战场指挥。1938年11月下旬,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在衡山召开第一次南岳军事会议,各战区司令长官、集团军总司令、军团长、军长、师长等100余人出席了会议。会议检讨了第一期抗战的得失,确定了以后二期抗战的军事战略方针,同时对部队编制和番号进行了调整。在这次调整中,全部取消了兵团、军团和旅级建制,使抗日战争的指挥体系变成了:军事委员会、(行营)、战区、集团军、军、师、团。不过各部队在战时进行编制与番号调整,肯定是需要一定时间的,因此整个的编制调整过程,直到1939年才基本完成。所以在抗战初期,连续出现了路军与军团、军团与集团军并存的复杂情况,需要根据线性历程加以区分。历史上八路军的臂章。}
◎江南都市报评论员 吴志刚  不是回光返照而是气贯长虹  中国足球一向被千人踩、万人踏,任你啥人,什么行业,只要骂中国足球,就天然站在道德高地上,透着说一不二的正确性。而我等骨灰级球迷有苦难诉,一边做牵肠挂肚的死忠粉,而踢得再烂也不放弃;另一边中国队却在你受伤后屡屡神补刀。身为中国球迷还得承受别人看不起:“哟,你还看中国足球啊?”  不过以我踢了近30年足球、做了16年足球报道的阅历来看,这一次中国足球真不一样了。“风起于青萍之末”,风向变了。在连胜前度苦主沙特阿拉伯和乌兹别克斯坦,提前拿下小组头名之后,我评论说那一天是“中国足球起势日”。  这个被豪强与喽??多年摔打的烂人,苦逼地习得了江湖真传,内功在天长日久的打击下,潜移默化地增长,终于有一天功力和对手先接近、再持平,最后抓住机会一举反转。并且这次逆袭,不是回光返照,而是气贯长虹。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拥有了华山论剑的话语权。  从亚洲层面看,当年韩国足球崛起,后来日本足球复兴,表明国家经济发展和联赛水平提高,其能量终将传导到国家队层面。  本届亚洲杯,是中国队以强队姿态重返亚洲赛场的亮相之旅。很多兄弟说,才踢了几场好球,中国队就是被你等吹捧死的!列位有所不知,国家队出征在外,哪有时间看这么多新闻、评论?以前举而不坚,无论你捧杀也好,棒杀也罢,都没有半毛钱关系。说到底还是实力不济,缺乏能力靠勇气,勇气不足盼运气,运气没来就只能诈尸了。  技术和战术,覆盖、遮断对手  足球水平,讲的还是一个厚势,是控制与反控制。  1984年新加坡亚洲杯,曾雪麟率领的中国队也曾有小组赛三连胜的表现。那年小组中有5支球队,中国队首战负于伊朗后接连战胜其余三个对手出线,最终杀入决赛。当时亚洲足球尚在懵懂期,中国足球此后再无小组三连胜的辉煌。  2015年1月18日,亚洲杯B组最后一战中国2:1拿下朝鲜,小组赛胜率达到100%,创造了新的历史。搁以前肯定无法想象:实力和运气就那么多,前面踢了两场好球,到了第三场也透支得差不多了,基本上要原形毕露。  这场比赛论起来是社会主义兄弟德比。对于这个兄弟,我们一向心情复杂。刚吃上几天饱饭的我们,心底下颇有面对乡下穷亲戚的优越感。谁知亲戚一点不买你的账,死倔死倔,时不时拼个出人头地来膈应你。当年郑大世在南非世界杯上升国旗时的眼泪,把国足老少爷们看得反酸不已。  传言说,朝鲜队员踢不好球,就会被送去挖煤。不管是不是真的,封闭集训“三从一大”搞足球就不符合足球运动规律,偶有高光,也只能当做放卫星,收获的只有悲壮。  这支朝鲜队中,一般球迷也就认识个李明国,开场时或许还想找找那个哭鼻子的郑大世。结果在球场上没找到,却在中国队替补席上看到了,正在那里给佩兰做翻译。连头号球星都转会来中国,这比赛还咋打啊?  以前中国队真怵朝鲜这样的对手。明明身体条件和技术条件都有优势,却受制于对方的“拼”和“狠”,行内叫“遇弱不强”。问题是对方是有点弱,你又哪里“强”呢?还是自己没有整体优势,无论技术和战术,都不能覆盖、遮断对方。  1月18日的比赛就不一样了。看起来只打了上半场45分钟好球,不过比赛的高质量有目共睹。大局控制、跑传配合、局部拼抢,每个角度都表现出了优势,控球率一度达到惊人的75%,很快就以2:0领先。下半场我们一度又表现出茫然无绪的老毛病,但这是佩兰着眼1/4决赛换下郑智等主力使然,另一方面朝鲜也拿出了最后的血性,拼得特别凶。以前我们常在这种态势下崩盘痛失好局,现在整体起势后,再不会轻易就让对方爆冷。  与东道主对决,取胜机会五五开  必须明白,中国队在亚洲还没有“神挡杀神,佛挡杀佛”的实力,不过1月22日和东道主澳大利亚的对决,取胜机会至少是五五开。  首先,“不差钱”的中国球迷消解了袋鼠军团的主场优势。随着近年中国联赛水平提高和球迷文化成熟,为中国足球培养了大批年轻、有钱、有闲的球迷。足球说到底还是游戏,万众助威相比无人喝彩,场上的“嗨”度就是不一样。1万多名球迷再加上当地华侨的助阵,布里斯班将变成红色的海洋,令卡希尔、米利甘们以为走错了球场。当下东道主头疼的,是怎么限制中国球迷入场;当地球迷头疼的,是如何与中国球迷争抢球票。  其次,历史交锋记录来看,中国从没有害怕过这个对手。此前的7场国际A级赛事交锋当中,中国队4胜1平2负,占据上风。澳大利亚经历过留欧的黄金期,但当打球员基本日薄西山。实力上此消彼长,中国战澳洲,赢球不能算爆冷。  第三,澳大利亚在小组赛最后一轮争夺小组第一的比赛中新负韩国,而中国豪取三连胜。面对江湖新贵,败军之将何以言勇?  用巴塞罗那打败澳大利亚  上面的都是客观因素,中国队要在亚洲杯走得更远,关键还得靠自己。  佩兰的队伍在小组赛三场比赛中,体现出的强大控制力令人印象深刻。首战西亚技术流沙特,技术不落下风,力量还胜于对手;次战冲击力强劲的乌兹别克,中国队精妙的地面配合,令中亚狼有劲使不出。反观生死战乌队3:1淘汰沙特一役,该队实力不可小觑,输给中国,恰是我们以己所长克敌所短;最后一战朝鲜,在下半场打盹的情况下,中国队全场传球次数仍高达707次,接近朝鲜队的两倍(379次),传球成功率高达89.1%。而本赛季到目前为止,巴塞罗那18场西甲比赛场均传球次数约为685次。  在亚太,我们有没有能力学巴萨,通过控球把澳洲袋鼠折磨得没了精气神?澳大利亚曾依靠长传冲吊的古典英式足球打天下,特别迷信强壮的身体。现在这支队伍战法已改变很多,更加强调技术和控球。  小组赛中,袋鼠的两翼齐飞令人刮目相看。左路克鲁泽、右路莱基,搭配中间接应的卡希尔,穿花拂叶,跑位灵活。第一波攻击之后,中场的右路隆戈、左路特罗伊西,能在侧翼或者肋部形成第二轮打击。袋鼠拼抢还特别积极,硬朗身体杀伤力惊人。左右边后卫比伊奇和弗兰季奇特别强悍,将对孙可和于海的突破形成压制,如果张呈栋和姜至鹏助攻过于深入,还得提防他们利用身后空挡穿插飞底传中。  澳洲选手大多数都在或者曾经在欧洲效力,经验丰富战斗力之强不用多提。中国队平均年龄只有24岁,俗话说“拳怕少壮”,体能并不输于袋鼠军团。还有一个优势是全部经过竞争激烈的中超淬炼,在联赛中,与比澳洲球员水平还高的外援多有交手,江湖地位完全是打出来的――这保证了我们在实力上不弱于对手。  1月22日的中澳之战,还是控球与反控球之争。中国队应整体攻防和局部突破相集合,以自身配合熟练、跑传快速的优势,消耗对方的强弓硬弩,要勇敢地打配合,坚决地打配合,利用定位球和快速反击机会,像巴萨一样,将足球传进对方大门。  哪怕纠缠到点球决胜,我们仍看好起了势的中国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骑马与砍杀2家族部队数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