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人愿意给网红女主看直播打赏的都是些什么人?


我就不说那些老生常谈翻来覆去的车轱辘话了,比如打赏是为了炫耀、打赏是为了占有欲……
这些理由解释不了的在直播打赏中的太多现象了。
所以我就来从更宏观的角度来聊一聊这个问题。
不知道大家听过一个成语没——掷果盈车。没听过不要紧,如果说出这个成语中的主角的名字,大家肯定就不陌生了,因为这个成语的主角是我国古代有名的美男子——潘安。没错,正是夸男人长得帅的形容词“貌若潘安”中的潘安。
而这个成语背后的故事其实很简单:因为潘安长得帅,乘车上街的时候,城中妇人纷纷向他的车中丢掷水果。
听完这个事情,你可能会有疑惑:这和现如今的打赏有什么关系?
不着急,我再讲一个故事。
民国时期,很多有钱有势的富商都喜欢捧角儿,或是有暧昧关系,当然也有真懂戏爱戏的人,但他们捧角儿的方式很有意思,除了自己喜欢的角儿唱的戏场场不落以外,他们还会做一件事情:当场向台上撒币,有的在撒前还会用红纸包上,上面写上“某某某送某角儿多少大洋”,其中不乏撒币的时候还要大声喊出来的。
这个场景是不是有些眼熟?
像是更直接(给钱)更高级(不一定只限于美貌,可能还有才华灯因素)的“掷果盈车”,但同时,又有了如今“打赏”的雏形。
换句话说,打赏并非是现在直播行业才有的东西,而在自古有之的,并且随着时代发展也在发展,并且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形式。其实在现在的互联网时代,打赏也并非是发扬于直播行业,早在网络小说平台上,就已经养成了读者给喜欢的作者和作品打赏的消费习惯。
为什么我们人类会自古以来,形成一个“打赏行为”的习惯呢?
除了一个在很多群居动物身上的天性——“我觉得你好,我就给你东西”这种简单的直觉以外,在经济学上,有一个词语能很好地解释原因:“朴素的礼物交换”,这个概念的意思是:交易不是通过双方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进行,而是一方先交钱或者交货,然后另一方根据自己的判断决定提供货物的质量和数量,或者金钱的数量。
这个概念听起来挺拗口,但代入到直播里就比较容易理解了:主播表演,暂时没有人付钱,但是主播知道自己的表演是有意义的,因为在消费心理学角度,直播获取打赏的途径是“免费吸引观看、质量吸引关注、共情引起打赏”,而藉由用户广大的平台以及推荐机制,总是能有愿意打赏的,所以哪怕暂时拿不到钱,但表演是有极高的潜在收益价值的。而在观众这边,也有一个来自于平台的保障,尽管打赏是为了已经完成的直播,但仍有一定的心理是期待更多的直播内容,而平台保障了直播延续的可能性。
进一步看,在“朴素的礼物交换”这一经济学概念背后,其实是人类文明发展不可或缺的——“基于信任的互惠观念”。
而它的好处其实也非常直观:对于交换双方来说,生产周期和现金回流速度都大大加快,潜在风险偏低。
你看,其实无论是从心理学还是经济学角度、无论从古至今,“打赏”都普遍存在,且拥有着极高的合理性,“打赏”不是什么妖魔。
所以,从这个宏观一点的角度来说,会有人喜欢打赏主播,是非常正常的事。
但不得不提上一嘴,为什么打赏会被妖魔化?
原因就在于打赏的合理进行途径应该是:具有行为能力与经济能力的人之间的你情我愿。出问题的往往是经济能力不足、行为能力不够的人,以及缺乏家庭约束。
说起来,“打赏”在同一时代甚至同一行业中其实也是在发展的,就比如人们还在戏台下捧角儿的年代,最开始,可能觉得身段好,但后来,在接触的角儿多了,可能还要看妆容,再往后,听懂了戏曲,于是就要看谁唱得好。
这是因为“打赏”本质作为一种交易,商品是符合市场经济的:优胜劣汰。如果你关注这几年的直播,就会发现,和四五年前的直播相比,直播打赏已经变了天。
有这么一句话:互联网的尽头是下沉市场。
但你有没有想过,互联网下沉市场的尽头是什么?
是在处于下沉市场的接收者们在接受足够多的信息后,量变引起质变,审美追求会随着时间逐渐提升。
这一点,在直播行业中也显现了出来,现如今,一个主播,光是能因为自身或外部因素破圈还不够,必须有足够的能力支撑着保持热度。而后者的重要性甚至高于了前者,毕竟现在太多主播火归火,最后都逃不脱昙花一现的命运。
我不知道大家注意到这么一个事情没,这几年,无论是中视频还是短视频平台,突然就出现了很多爆火的知识区博主,而很多平台也开始大力发展知识区,具体博主我就不一一举例了。
大家有没有想过这两个问题:为什么是知识区?为什么是最近?明明早在优酷时代,做知识区的博主就有不少,但大多都不温不火。
前一个问题的答案是,知识是不会过时的一种能力,足以支撑博主保持热度。
后一个问题的答案之一正是我前面所说的:在作为接受者的用户一端,审美正在由下沉重新上升。另一部分答案在于,如今从没有任何一个平台,能将触角布及到如今短视频覆盖的广大人群,也因此,在短视频的知识博主兴起后,对于全民人文素养的提升都有着不小的帮助。
换句话说,在直播市场中,随着人们见识的越来越多,打赏在内容上的门槛将会变高,而知识直播将会是接下来打赏资金流入的方向之一。
说来惭愧,尽管我经常在各个平台发布经济学相关的文章,但其实,我在相关知识的主要输入平台是短视频知识博主的直播以及录播中。
我最常看的博主——珍大户老师,就是一个在抖音上直播的经济方面的知识博主,在她每周五的直播中,都有不少人打赏。
尽管我不赞同珍大户老师的全部观点,但我仍认为,她的观点为我视野的拓宽、思维习惯的进步都裨益颇大,在此也不赘述了。
我更想聊的是站在主播角度去看待直播打赏的作用。这个背后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据说珍大户老师曾经在金融行业核心资产管理领域工作近10年,历任交易员、研究员,管理着价值30亿元的保险基金。但在这几年,珍大户老师一直在向大众讲解经济学和金融学的科普内容,要知道,原本普通人接受这类信息的途径是极少的。
对于身为普通人的受众来说,这样的知识直播降低了知识获取的门槛。
而对于珍大户老师来说,她拓宽了职业道路,不仅身为经济领域专业人士,也同时成为了知识科普博主,要知道,在互联网时代,后者所能带来的收益不亚于前者。
而打赏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是观众对于博主内容的认可和期待、是博主所受到的收益之一,综合二者——打赏是观众和博主之间能够进行即时正反馈的媒介,这促进了二者之间的良好互动,也为更多博主传达更多知识给更多受众提供了可能。
而在珍大户老师以外,有许多原本从事某一行业的专业人士都在职业生涯的某一刻,选择兼职或者全职科普博主。其中有老师,有戏曲演员,有科研人员,甚至还有农村里对于山野草木颇为了解的老农和读了大学但选择回乡创业的年轻人。
而当他们在短视频平台上通过分享知识,获得诸如打赏之类的收益时,他们个人发展的路径也在变宽——这正是一种互联网为非计算机专业的人提供就业岗位的表现。
要知道,在过去二十年,我国进行不断的信息基建、有大力发展互联网,并促使智能手机这样的新兴科技产物下乡平价售卖,为的是什么?
是不同地区之间在信息传递速度上保持一致。
是不同人群在获取知识的途径上更加平等。
是个人在就业上的更多选择。
也就是年轻人哪怕回到家乡也能通过自己习得的能力通过互联网赚取一份体面的收入,也就是解决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途径之一,也就是故乡也能留得住人、容得下灵魂。
}

我就不说那些老生常谈翻来覆去的车轱辘话了,比如打赏是为了炫耀、打赏是为了占有欲……
这些理由解释不了的在直播打赏中的太多现象了。
所以我就来从更宏观的角度来聊一聊这个问题。
不知道大家听过一个成语没——掷果盈车。没听过不要紧,如果说出这个成语中的主角的名字,大家肯定就不陌生了,因为这个成语的主角是我国古代有名的美男子——潘安。没错,正是夸男人长得帅的形容词“貌若潘安”中的潘安。
而这个成语背后的故事其实很简单:因为潘安长得帅,乘车上街的时候,城中妇人纷纷向他的车中丢掷水果。
听完这个事情,你可能会有疑惑:这和现如今的打赏有什么关系?
不着急,我再讲一个故事。
民国时期,很多有钱有势的富商都喜欢捧角儿,或是有暧昧关系,当然也有真懂戏爱戏的人,但他们捧角儿的方式很有意思,除了自己喜欢的角儿唱的戏场场不落以外,他们还会做一件事情:当场向台上撒币,有的在撒前还会用红纸包上,上面写上“某某某送某角儿多少大洋”,其中不乏撒币的时候还要大声喊出来的。
这个场景是不是有些眼熟?
像是更直接(给钱)更高级(不一定只限于美貌,可能还有才华灯因素)的“掷果盈车”,但同时,又有了如今“打赏”的雏形。
换句话说,打赏并非是现在直播行业才有的东西,而在自古有之的,并且随着时代发展也在发展,并且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形式。其实在现在的互联网时代,打赏也并非是发扬于直播行业,早在网络小说平台上,就已经养成了读者给喜欢的作者和作品打赏的消费习惯。
为什么我们人类会自古以来,形成一个“打赏行为”的习惯呢?
除了一个在很多群居动物身上的天性——“我觉得你好,我就给你东西”这种简单的直觉以外,在经济学上,有一个词语能很好地解释原因:“朴素的礼物交换”,这个概念的意思是:交易不是通过双方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进行,而是一方先交钱或者交货,然后另一方根据自己的判断决定提供货物的质量和数量,或者金钱的数量。
这个概念听起来挺拗口,但代入到直播里就比较容易理解了:主播表演,暂时没有人付钱,但是主播知道自己的表演是有意义的,因为在消费心理学角度,直播获取打赏的途径是“免费吸引观看、质量吸引关注、共情引起打赏”,而藉由用户广大的平台以及推荐机制,总是能有愿意打赏的,所以哪怕暂时拿不到钱,但表演是有极高的潜在收益价值的。而在观众这边,也有一个来自于平台的保障,尽管打赏是为了已经完成的直播,但仍有一定的心理是期待更多的直播内容,而平台保障了直播延续的可能性。
进一步看,在“朴素的礼物交换”这一经济学概念背后,其实是人类文明发展不可或缺的——“基于信任的互惠观念”。
而它的好处其实也非常直观:对于交换双方来说,生产周期和现金回流速度都大大加快,潜在风险偏低。
你看,其实无论是从心理学还是经济学角度、无论从古至今,“打赏”都普遍存在,且拥有着极高的合理性,“打赏”不是什么妖魔。
所以,从这个宏观一点的角度来说,会有人喜欢打赏主播,是非常正常的事。
但不得不提上一嘴,为什么打赏会被妖魔化?
原因就在于打赏的合理进行途径应该是:具有行为能力与经济能力的人之间的你情我愿。出问题的往往是经济能力不足、行为能力不够的人,以及缺乏家庭约束。
说起来,“打赏”在同一时代甚至同一行业中其实也是在发展的,就比如人们还在戏台下捧角儿的年代,最开始,可能觉得身段好,但后来,在接触的角儿多了,可能还要看妆容,再往后,听懂了戏曲,于是就要看谁唱得好。
这是因为“打赏”本质作为一种交易,商品是符合市场经济的:优胜劣汰。如果你关注这几年的直播,就会发现,和四五年前的直播相比,直播打赏已经变了天。
有这么一句话:互联网的尽头是下沉市场。
但你有没有想过,互联网下沉市场的尽头是什么?
是在处于下沉市场的接收者们在接受足够多的信息后,量变引起质变,审美追求会随着时间逐渐提升。
这一点,在直播行业中也显现了出来,现如今,一个主播,光是能因为自身或外部因素破圈还不够,必须有足够的能力支撑着保持热度。而后者的重要性甚至高于了前者,毕竟现在太多主播火归火,最后都逃不脱昙花一现的命运。
我不知道大家注意到这么一个事情没,这几年,无论是中视频还是短视频平台,突然就出现了很多爆火的知识区博主,而很多平台也开始大力发展知识区,具体博主我就不一一举例了。
大家有没有想过这两个问题:为什么是知识区?为什么是最近?明明早在优酷时代,做知识区的博主就有不少,但大多都不温不火。
前一个问题的答案是,知识是不会过时的一种能力,足以支撑博主保持热度。
后一个问题的答案之一正是我前面所说的:在作为接受者的用户一端,审美正在由下沉重新上升。另一部分答案在于,如今从没有任何一个平台,能将触角布及到如今短视频覆盖的广大人群,也因此,在短视频的知识博主兴起后,对于全民人文素养的提升都有着不小的帮助。
换句话说,在直播市场中,随着人们见识的越来越多,打赏在内容上的门槛将会变高,而知识直播将会是接下来打赏资金流入的方向之一。
说来惭愧,尽管我经常在各个平台发布经济学相关的文章,但其实,我在相关知识的主要输入平台是短视频知识博主的直播以及录播中。
我最常看的博主——珍大户老师,就是一个在抖音上直播的经济方面的知识博主,在她每周五的直播中,都有不少人打赏。
尽管我不赞同珍大户老师的全部观点,但我仍认为,她的观点为我视野的拓宽、思维习惯的进步都裨益颇大,在此也不赘述了。
我更想聊的是站在主播角度去看待直播打赏的作用。这个背后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据说珍大户老师曾经在金融行业核心资产管理领域工作近10年,历任交易员、研究员,管理着价值30亿元的保险基金。但在这几年,珍大户老师一直在向大众讲解经济学和金融学的科普内容,要知道,原本普通人接受这类信息的途径是极少的。
对于身为普通人的受众来说,这样的知识直播降低了知识获取的门槛。
而对于珍大户老师来说,她拓宽了职业道路,不仅身为经济领域专业人士,也同时成为了知识科普博主,要知道,在互联网时代,后者所能带来的收益不亚于前者。
而打赏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是观众对于博主内容的认可和期待、是博主所受到的收益之一,综合二者——打赏是观众和博主之间能够进行即时正反馈的媒介,这促进了二者之间的良好互动,也为更多博主传达更多知识给更多受众提供了可能。
而在珍大户老师以外,有许多原本从事某一行业的专业人士都在职业生涯的某一刻,选择兼职或者全职科普博主。其中有老师,有戏曲演员,有科研人员,甚至还有农村里对于山野草木颇为了解的老农和读了大学但选择回乡创业的年轻人。
而当他们在短视频平台上通过分享知识,获得诸如打赏之类的收益时,他们个人发展的路径也在变宽——这正是一种互联网为非计算机专业的人提供就业岗位的表现。
要知道,在过去二十年,我国进行不断的信息基建、有大力发展互联网,并促使智能手机这样的新兴科技产物下乡平价售卖,为的是什么?
是不同地区之间在信息传递速度上保持一致。
是不同人群在获取知识的途径上更加平等。
是个人在就业上的更多选择。
也就是年轻人哪怕回到家乡也能通过自己习得的能力通过互联网赚取一份体面的收入,也就是解决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途径之一,也就是故乡也能留得住人、容得下灵魂。
}
展开全文
一、有些送礼物的是“托儿”
  赵丽蓉老师的《打工奇遇》里段台词:卖布的有布托、卖袜子的有袜子托,卖鞋的有鞋托,我,就是那饭托!
  
  对,不少直播里面也有“托儿”。
  为了烘托气氛,平台方或主播本人会找一些人做“托儿”。带头刷大额的礼物,甚至几个人现场PK,引导不明真相的人一起来送礼物。看着挺热闹,搞不好看热闹的就掉进去了。
  2017年,据卓伟爆料,尼古拉斯赵四的一个女粉丝就当过这种“托儿”。
  
  当时,刘小光带着儿子一起做直播来赚钱,为了能获得更多打赏跟礼物,赵四儿让这个女粉丝当“托儿”,带头给自己和儿子送礼物。于是女粉丝就找朋友借钱,给刘小光的儿子打赏,前前后后数次共打赏了两万元。
  
  说说我身边的事情,小时候经常有街头表演,印象最深的一次表演“刀pi活人”。一个四十多岁的男人拿菜刀砍向一个小男孩,男孩瞬时倒下,旁边小女孩捧着的铜锣里满是冒着血沫的鲜血,溢溢漾漾,十分恐怖。那个男人马上手足无措,喃喃地重复:“我的孩子,救救孩子....”
  围观的人包括我都蒙了,看那情形,认为是表演失手了。于是一元、五元的钞票就落入了小女孩的笸箩。这是很高明的表演,那一刻,所有的人都被表演者营造的气场罩住了。一块钱那时已经不算一个小数目,我们走亲戚的压岁钱就是一块钱。
  钱收得足够了,气场也就消失了,那个男人装模作样将男孩的头“复原”,这回大家都看出假来,但表演的目的已经达到,一老两少很快地就离开了现场。反应慢的人这才暗叫上当。
  营造气场,挑逗消费。以前是在街头,现在换到了网上。
二、为了面子
  人的需求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
  普通人能够满足前三个层级就不错了,后面两个层级一般人比较难以实现。达到自我实现的也就是袁隆平、马云这些人了。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肚子苦水:别人的成绩单都是90、100,自己的是50、60;别人的业绩都是超额,自己的业绩不够保底;别人的孩子都进清华、哈佛,自己的孩子泡清华池、修哈弗车......
  网络营造的虚幻世界,可以让人们屌丝逆袭,忘却烦恼。这里是生活规则的颠覆者,心中梦想的伊甸园。玩游戏和直播打赏就是能够实现很多人的梦想,很有面子。是对现实生活不如意的心理补偿。
  
  玩游戏需要反应、手速和组织能力。而直播打赏没那么复杂,只要钱多,只要不间断就像。听到那么多粉丝的主播提到自己的名字,并亲自感谢,那就是人生的高光时刻,倍儿有面子。
  因为打赏,争强好胜的人不少,甚至走向犯罪。
  2017年,镇江某会计挪用公款890万打赏女主播,被判职务侵占罪,获刑七年。
  这个会计月收入2500元,性格内向,家庭条件一般,已婚。当警方询问为什么去打赏网络主播时,他的回答是有面子:“就是像吸毒一样,刹不住的,有很多人会吹捧你,问今天为什么没有打赏啊?或者说今天为什么没有去提高主播的人气?”主播和他之间的互动,也会吸引他去打赏。
  
  据光明网报道,海宁一男子为打赏女主播,竟盗窃100多万。徐某是一个网店的员工,月薪3000多元,喜欢看美女主播,而且经常打赏,工资不够,就挪用公司的货款。
  徐某交代:“之所以着迷,除了美女主播长相迷人,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虚拟世界里, 每当我打赏礼物后,都能满足我的极大的虚荣心,我觉得在这一刹那,我就是老板。”
三、为了和女主播交往
  女主播为了吸引粉丝,大多打扮得光鲜亮丽。对男性极具吸引力。不少男性大额打赏就是为了吸引女主播注意,获得进一步交往的机会。
  上文所说镇江的贪污会计供述,他曾和某主播有过私下交往。
  
四、结语
  网络直播是一个新生事物。作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促进了人和人交流,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
  但还有还很多不规范的地方,各平台也在进行整改。希望以后再提到直播,大家想到的不是花边和犯罪,而是轻松和快乐。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看直播打赏的都是些什么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