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适合人体健康的湿度空气湿度是多少?医学


现代医学目前的理论体系不把环境因素当成理论的核心框架,在培训过程中,也不把温度环境作为一组集中的病因单独讲授,但这不代表现代医学对这些问题知之甚少。人们就一个话题长篇大论,并不能证明人们对一个问题了解很多。
比如,中世纪西方的医生就做尿检,也有复杂的方法,而他们对尿检查的知识了解得并不如现在的医生多。当时许多琐碎的流程,不过是一些冗余的信息,并不是什么真的有价值的知识。无限放大表象和细节,就可能忽视其中至关重要的东西,其实是不利于处理问题的。把某些问题作为中心议题去讨论,可能意味着人们已经忽视了某些更本质更重要的议题。
再举一个更极端更清晰的例子,算命的人可以对一个人的生辰八字讲得头头是道,但这不意味着他们比一个普通人有更多关于人生命运的真知灼见,也不意味着它们的预测比一个随机生成的预测结果更有价值。
古代全世界的医学研究者们早就发现环境和疾病之间的关系了,各地的传统医学理论的主干内容都能见到许多和自然环境相关的内容。现在的人们也依然很清楚,外界环境可能会影响症状、患者主观感受和患病几率。
类风湿关节炎的症状严重程度和空气温度湿度关系很大,但这些环境因素并不是发病的直接原因。
贝尔面瘫和脑卒中(中风)相关的描述里,都常常和风有关联,然而这跟真实世界中被风吹了并没有什么明显的关系。脑卒中或者说中风,究其本质是脑血管疾病。甚至我们常说的贝尔面瘫,和吹风的因果关系都没有建立,人们目前主要认为它的发生和病毒有关,每天吹风的人很多,目前人们并不能断定面瘫和吹风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至于感染性疾病更不用说,上呼吸道感染常见的一个古代的病因解释是外感风寒,然而它本身是个感染性疾病,没有病原体就不可能发病。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伤寒杂病论》一书说的疾病,目前来看往往是一些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可以传染的感染性疾病。但是在古人看来,都主要把环境因素视为直接病因,所以书名有“伤寒”一词。
还有个古代全世界常见的说法是“瘴气”,然而我们现在并不认为这个非常含糊的词能准确解释任何病因,而一些亚热带热带常有的传染病其实主要的传播途径是蚊虫携带病原体,叮咬人和动物。
究其本质,外部环境条件不一定是疾病的直接原因或者治疗的关键环节,即便真的是致病原因,也是有针对性处理的。现代医学的教材中,这些内容被分散到不同的二级学科和章节里去了。举一些例子:
生理学里的内环境稳态,众所周知,外界温度在一定范围内变化,人的体温是不会变的。
心脑血管病和呼吸系统疾病都是寒冷条件下容易加重,冬天发病的人更多。所以病房的温度都很高。所以医生会建议患者保持房间温暖或者直接去南方过冬。但是相比之下,手术室的温度总会是很低的,低温环境是某些手术成功进行的必要条件,比如一些心脏外科手术。
儿科最常说的一个季节规律,就是冬季呼吸道疾病多,夏季消化道疾病多,然而气候并不是这些疾病的直接原因。
花粉过敏引起的疾病冬春季多,然而显然它们的出现的原因是这些植物在特定的季节开花,人接触了花粉,而不是季节天气条件变化使人生病。
康复医学里有许多理疗的方法被广泛采用,通过一定的温度条件治疗疾病,它们完全不需要依托于传统医学理论。又如急性运动损伤有RICE原则,要用冰敷。
皮肤科用的许多药物,乃至护肤品,都是以保持皮肤湿度为目的的。特应性皮炎(有时候也会混用湿疹这一表述)的患者很多时候皮肤干燥,需要用保湿的护肤品,和“湿气”太重并没有什么关系。
自然环境的理化条件直接相关的疾病,现代医学里也有专门的研究,比如热射病、冻伤、高原反应、日光性皮炎。
在主流医学之外,全世界都有人使用替代医学。其中包含的自然疗法也有很多种,也会采用各类和环境密切相关的疗法,这类治疗技术跨越多个文化背景,并非中医的专利。
从公共卫生和人群健康层面,环境和健康的关系也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比如防暑降温和职业卫生劳动保护密切相关。只不过我们可能对这些现象熟视无睹了。
中医药进入大学,设置专门院系专业和课程之后,课本已经改了很多次,依然很难有人准确地界定这些基本概念是什么东西,人们也没法说清是按哪个时代的说法为准。所谓风寒暑湿燥火,本来说得是自然环境的某些因素,或者说是人们对病因学的最初观察。但是当人们用同样的术语描述(其实更像是用比喻这种不精确的方法去形容)人体的种种更复杂的没法说清的生理现象时,就会变得非常模糊。
身处中国文化环境的人们,看到这些术语会觉得非常贴切,因为它们能形容自己的不适感(疾病的描述和主观感觉和患者所处的文化环境关系很大),但是作为一门通用的科学语言,这类概念很难准确定义,当然也就谈不上传播和推广。中国的大部分人口稠密的地区都在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是温带和亚热带气候,年降水都有最少有200-400mm。这套地理历史背景下的传统医学理论的东西放到热带、放到海洋气候区、放到沙漠、高原和极地甚至太空去,还能保证多少适用性?
温度、湿度、气压……诸如此类,只要是可测量的具体概念,人们就可以尝试用许多办法设计实验去探究它们和疾病的关系。古人记载的现象可以作为观察研究的对象被保留下来,现代医学当然也继承了这些成果。然而,真实情况是,许多时候,环境的某些指标和某些具体的疾病可能压根就没什么关系,或者和人们之前想的完全不一样,这种时候,又何必过去流传的那些缺乏证据的信条呢?除此之外,把自然环境因素视作疾病的直接病因,对于某些疾病的预防控制,会制造新的问题。如果我们认为是炎热的天气造成了疟疾,而不是蚊子传播了疟疾,我们在难以改变气候的情况下,从什么环节入手有效防控疾病在人群中的流行呢,我们的措施是否有效呢?
---------------------------------------------------------------------------------
下面回应一些有代表性的评论
彭宥清中医学认识的外感邪气,风寒暑湿燥热(火),被称为“六淫”,其中“淫”表示“太过”(excess),不是指那些环境本身就是致病原因,而是作用于人体后导致症状的出现,才被称为邪气。换言之,病邪一定是内外相互作用后的动态过程的概念。
这种说法看上去是在解释问题,但是如果仔细分析这句话背后的逻辑,拆成一个词一个词去看,其实什么都没说。正如我们说细菌是某些感染性疾病的病因,并不代表人体接触到细菌就会生病。所有的病因引起疾病的过程都可以描述成发病机制的因果链条,都涉及到人体的反应。
中医病因学说真正的特点是,语言非常含糊,对外界环境的致病因素和人体内的发病过程,使用的是同样的名称,外界的火也是火,体内的“火”同样是火。当我们用同一个名词指代不同的东西时,强调的就是两者之间的共性。这就很难把问题具体说清楚了。
船串(提问者)我提这个问题其实不是为了对比中医里面的环境因素来说的,有答主已经指出了,我说的温度湿度和风不完全是中医概念的。其实主要是想了解现代医学到底有没有对一些气候环境的致病因素有过严谨的研究(烧伤和冻伤我认为属于物理伤害的范畴,这里讨论的是魔法伤害orz划掉)
我回答的几个疾病,其中包括心脑血管和呼吸系统的疾病,应该都不算是题主所说的物理伤害。而且我是专门挑了一些比较可靠的公认的情况说的。如果题主真要挑气候环境导致人群某些疾病发病率流行病学的研究,这个我不太清楚,并不能直接回应。在真实世界中,做流行病学研究要应对许多的混杂变量,很容易归因错误,这种情况下就更不能随便说某个环境是某个疾病的病因了。
1、“贝尔面瘫和脑卒中(中风)相关的描述里,都常常和风有关联,然而这跟真实世界中被风吹了并没有什么明显的关系。”那么为什么会有和风有联系的描述呢,这难道在统计学里面没有意义吗?
这个问题可以回复的角度很多
中医的话语系统常用类比和比喻的说明方法,正所谓取象类比。比如在中医语境中,“风”指代的也不只是外界的风,比如“肝风内动”常常说的是一些神经系统症状,它们里很多都跟在外面被风吹了并没什么直接关系。环境里的风可能只不过是个喻体。比喻的说明方法自然会很模糊,很直觉。有时候中医在用“风”打比方描述别的疾病现象,有时候是真的觉得吹风会引起疾病发生,有时候中医自己都搞不清楚外界的风和体内的“风”是什么关系,甚至会强加因果,这都是可能出现的。不论如何,概念的模糊、一词多用、比喻、类比的话语体系本身就不利于把问题说清楚。
如果往题主的期望说,这些疾病可能确实和某些自然环境有关,那表明人们发现了环境和疾病的相关性,然而相关性不能外推到因果性的例子其实也非常多了。并不能中医所有的传统观点的真实性。
如果往极端一点说,疾病的名词常常有一定的历史背景,但是考察这些词的真正来源,会发现它们和疾病的联系只是某些方面的。我们不能因为患者有“巧克力囊肿”就不让患者吃巧克力,因为有个病叫兔唇,就不让孕妇吃兔肉。
2、“《伤寒杂病论》一书说的疾病,目前来看往往是一些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可以传染的感染性疾病。”“但是在古人看来,都主要把环境因素视为直接病因,所以书名有“伤寒”一词。”您应该是没有看过伤寒论原文,《伤寒论》这本书的问世比“伤寒”这个词出现的要晚,其实《伤寒论》里面伤寒的含义要更广义一些: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我在这里用《伤寒论》的例子。就是想说明,古人为什么把这类疾病放到“伤寒”名下呢?因为“寒”这个词本质上可以用来侧重于描述两个东西,一个是外界的天气,一个是人在这种天气下的主观感觉(比如寒战)。二者在认知语言学层面(目前中医研究和翻译层面用的一个研究路径),或者通俗来说,在人脑子里联想到的东西层面,其实是非常类似的。
3、“儿科最常说的一个季节规律,就是冬季呼吸道疾病多,夏季消化道疾病多,然而气候并不是这些疾病的直接原因。”夏季消化道疾病多除了中医认为暑湿伤脾胃,这里您应该还想表达有食物易腐败这一点吧,但是冬季呼吸道疾病除了大气污染不易扩散之外冷空气也是原因之一,但是我认为冷空气致病的原理现代医学还是不甚明确的。
低温环境自然可以影响呼吸道正常的生理活动。“机制明确”是个很苛刻的要求,人们只能试着把东西弄得越来越明确,但是很难说达到完全的明确。
最后我想说的是现代医学应该抱着更开放和宽容的态度做研究和临床,而不是局限于实验室里面只想去了解器官细胞DNA,微观和宏观的研究都是无穷的,宏观有各种可以测量的具体概念,微观同样有各种需要测量的基因分子原子,难道现代医学最后的出路是用量子力学来治病吗?医学是一项实用的技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对疾病还了解的太少
这个其实非常容易长篇大论。
简单来说,开放的态度,不代表可以把人们非常怀疑或者缺少证据的东西直接给出肯定的论断。
宏观概念的一个要求也是可以描述和测量,中医的六淫,很多东西其实没那么容易量化,或者可以找到等价的定义。试图找科学定义的过程,很容易破坏中医古代记载的语境。而在科学研究中,比如温度湿度,都是可以用仪器基于一定的操作规范准确测出来的。
量子力学,或者近代物理与医学的联系,其实很广泛,比如天然放射现象、X线片CT核磁PET放疗,这些先进的和原子物理相关的科学技术成果,都很早就用到了临床上。如果人们在量子力学层面有一些进步,当然会被人们积极地用在临床上。宏观层面,预防医学,或者说公共卫生行业也在做人群层面的科学研究。
最后要说的是,医学不只是技术,还包括了指导技术使用的思考方法和理论体系。理论体系的混乱自然会带来实践的混乱。理论问题很重要,我以前也写过:
为什么知乎上有很多人提出关于中医的问题都是以否定中医为前提的,却没有人提出“如何让中医现代化”的问题? - 方可的回答 - 知乎
survive
我总觉得现代科学特别是现代医学总有微观化的倾向,那就是把病因往往归咎于某一个方面。例如最常见的感冒,西医一个最常见的观点就是人感冒不是因为受凉,而是因为空气中有病毒。但是一个最简单的反例就是为什么他在温暖的环境中不容易感冒,反倒是在寒冷的环境中容易感冒呢。如果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大家其实都是生活在病毒环境中,但是在温暖环境中,人体可以把更多的能量用于人体免疫,所以人就不容易感冒;但是温度下降的话,人体就要把一部分能量用于御寒,这样就造成人体免疫力下降,从而造成了感冒。
并且中医通常也不会认为着凉是感冒的主因,而是认为着凉是感冒的诱因,人体内部失衡才是感冒的最终结果。所以从整体系统来讨论病因才更有意义一些。
这个又可以长篇大论了。
许多人特别重视一个很难测量和评价的概念,就是“人体内部环境”,或者说是“免疫力”,这么说很容易变成玄学。以前有个回答可以参考。
为何现代医学总是强调新药的研发,而很少提及如何巧妙地动用人体的自愈机制治疗疾病? - 方可的回答 - 知乎
这里就强调一点,现代医学认为某些情况下寒冷不是病因,不代表现代医学就要把患者扔到冰箱里去治疗,病房里的温度是很重要的。现代医学也不鼓励人们冬天不穿衣服,即便不考虑寒冷和任何疾病的关系,人的舒适度也是医学关注的问题。
李拯宇医学学渣路过,膜拜大神,但是我觉得在生命科学没有发展到尽头的时候就不能否定中医的。。。。
中医的许多记录可以作为科学研究的对象,但这不代表这些命题一定是正确的。
至于临床决策过程中,不同程度的否定中医更是所有的现代医学从业者常做的事,因为中医本身也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各种病都要试着治一下。这种情况下,治疗决策就可能与现代医学给出的方案发生冲突。比如,心梗了去吃中药还是做介入呢?中医说过自己不能试着治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吗(当然效果另当别论)?中医作为一个完整的医学体系,理论上讲,服务范围是很广的。
船串(提问者)您这种看法只是某些从业者自己的误区,法律还有人文关怀呢,手机还有用户体验呢,不是任何东西都能简单的用数据量化。而且,照您这种说法,太和殿做过受力分析吗,怎么不塌了啊??不要过分夸大理论对实践的能动作用
举个例子,手机用户体验的评价,最后是否要通过数据,比如销量和问卷?设计师自我感觉良好能证明手机一定卖的好吗?太和殿那个可以给出的回应更多:
你确定太和殿没有做过受力分析(某种古代形式的受力分析)?
古代很多楼塌了怎么解释?古建筑有多少留下的?古代的楼能盖多高?
古代不受力分析,难道现在就不需要受力分析了?
古代人钻木取火,不代表我们现在就不能用核电了。
}
乐智生活 > 生活养生
内容快速目录(5)
加湿器加到多少湿度合适
1.加湿器开多少度合适
2.加湿器使用时室内温度多少合适
3.加湿器加多少水才合适
4.晚上加湿器开多久合适
5.加湿器一般开多长时间合适
猜你喜欢
牛牛 2022-07-11 11:54:25
建议50%即可。
由于冬天室内干燥,空气湿度达不到标准湿度(40%RH-60%RH)的话,人体就会产生相应的不适感。
而且医学研究表明,居室湿度在45-65%RH,温度在20-25度时,人的身体、思维皆处在较好状态,工作、休息都可有理想的效果,而冬季人体感觉比较舒适的湿度是50%左右,建议加湿器加到空气湿度在50%左右就可以关了。
★其他类似内容
1加湿器开多少度合适
2加湿器使用时室内温度多少合适
3加湿器加多少水才合适
4晚上加湿器开多久合适
5加湿器一般开多长时间合适
* 本站内容请读者仅作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点击展开全文
猜你喜欢
}

基础护理学精选知识点
患者环境与健康(1 一 25 题)
1.简述人类环境的分类及影响健康的因素。
答:分类:生理环境、物理环境、心理社会环境。
因素:自然环境: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吸烟烟雾污染、温度过高或过低、辐射、废料、室内空气污染。
社会环境:社会经济、社会阶层、社会关系、文化因素、生活方式、卫生服务。
.病室最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是多少?
答:一般人最适宜室温在 18 一 22 ℃ ;新生儿及老年人室温以 22 一 24 ℃ 为佳;室内相对湿度为 50 %一 60 %。
.病室湿度过高或过低对人体有何影响?
答:湿度过高或过低都会给患者带来不适感。湿度过高,蒸发作用弱,可抑制出汗,患者感到潮湿、气闷,尿液排出量增加,加重肾脏的负担;湿度过低,空气干燥,人体蒸发大量水分,引起口干舌燥、咽痛、烦渴等表现,对呼吸道疾患或气管切开患者尤其不利。
.如何满足住院患者的身心需要?
答:协助患者了解和熟悉环境,满足患者对疾病知识的需求,鼓励患者参与决策、满足患者交往的需要,做好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导。
.患者常有的角色适应证有哪些?
答:1 .角色行为冲突:指患者患病后不能很顺利进入患者角色,仍放不下病前 承担的角色,产生烦躁不安、郁闷或焦虑。
.角色行为缺如:不承认或不愿承认自己的病,如精神病患者不承认自己有病;青年人生了病不以为然;患有气管炎仍吸烟等。
.角色行为强化:患者已基本康复仍感觉自己体力、精力不行,过分依赖于他人,希望得到更多的关怀照顾。
.治疗性沟通的目的是什么?
答:治疗性沟通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了解患者的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护理计划和措施,评价护理效果等,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护理。
.影响患者安全的因素有哪些?
答:影响患者安全的因素包括物理性(机械、温度、压力性、放射性)损伤、化学性损伤、生物性损伤、心理性损伤、医源性损伤。
.简述舒适的定义和相关因素。
答:舒适是个体在其环境中保持一种平静安宁的精神状态,是一种自我满足的感觉,是身心健康、没有疼痛、没有焦虑的轻松自在的感觉。舒适是主观感觉,每个人根据自己的生理、心理、社会、精神、文化背景等特点和经历对舒适有不同的理解和解释。
.导致患者不舒适的社会因素有哪些? 答:1 .缺乏支持系统。
.生病后对经济、工作、家庭、学习的忧虑和担心。
.生活习惯的改变。
.缺乏安全感。
0 .患者健康环境应注意的因素有哪些?
答: 1 . 空间: 保证患者有 适当的空间, 床与床之间距离不得少于 1 米。
.温度:适宜的温度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湿度:湿度影响皮肤蒸发散热的速度,影响人对环境的舒适感。
.通风:通风换气可变换室内的温度和湿度,刺激皮肤的血液循环,刺激汗液的蒸发及热的散失,降低室内空气污染。
.噪声:噪声令人不愉快,影响健康,甚至造成听力丧失。
.光线:日光是维护人类健康的要素之一,不同的患者对光的需求各异。
.装饰:环境颜色装饰配合得当可使患者身心舒适,产生医疗效果。
11 .如何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心理环境?
答: 1 . 帮助患者维护和提高个人控制能力: 让患者保留一些自己喜爱的东西。
.协助患者克服失落感:介绍医院环境,鼓励亲朋看望。
.积极给予心理支持:鼓励患者参与自己护理计划的制订等。
2 .舒适包括哪四个相互关联的因素? 答:1 .身体因素:机体的感觉和知觉。
.社会因素:个人、家庭和社会的相互关系。
.心理精神:内在的自我意识,包括尊重、社交、价值观等。
.环境因素:围绕人的外界事物,光线、噪声、温度、颜色和自然环境。
13 .马斯洛层次需要论内容有哪些?
答:1 .基本生理需要:空气、水、食物、睡眠、休息等。
.安全的需要:身心安全,不受威胁,损害。
.爱与归属的需要:在社会、家庭中有归属,有友情、亲情、爱情等。
.自信和尊重的需要:有自信并受到社会的承认、尊重等。
.自我实现需要:自己理想实现,有满足感,有贡献等。
这些需要是相互联系而又呈层次状,人只有这些需要得到满足才能保持健康。
基本生理需要 > 安全的需要> 爱与归属的需要> 自信和尊重的需要> 自我实现需要
.心理健康的概念是什么?
答:心理健康是指人们对于环境及相互间具有最高效率及快乐的适应情况。心理健康的人应能保持平静的情绪、敏锐的反应能力、适应于社会环境的行为和愉快的心情。
.心理健康的标准有哪些?
答:1 .保持开朗的心境:自己有能力排除心理困扰,持续稳定的保持渝决、自信。
.具有自知之明:能正确评价自己,不妄自尊大、妄自菲薄、放弃进取机会,能面对现实, 正确认识事物。
.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和他人交往,以尊重、信任、宽容、谅解的积极态度与他人相处, 给予并接受友谊。
.保持统一人格:在正确人生观和信仰支配下,形成崇高的理想和抱负,不会因私欲背弃信仰,个人的需要、愿望、理想、目标可受完整人格所制约。
16 .心理健康的作用是什么?
答:1 .增强躯体健康:心理健康是维护和增进人们躯体健康的要素,具有防病抗病作用, 又可对疾病治疗和康复具有积极转化效应。
2 .开发人生潜能:研究证实,身心健康者即使 80 岁,其智力仍缓慢发展。
.何谓健康教育?
答:健康教育是一种有计划、有目标、有评价的系统教育活动.通讨教育帮助患者形成正确的行为和观念,促进身心健康。
.患者需要的基本特点和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患者需要的基本特点:需要的错综复杂性、需要的不可预见性、需要的不稳定性等。
患者需要的主要内容:健康的需要、安全的需要、适应的需要、归属的需要、安抚的需要、信息的需要、刺激的需要及尊重的需要等。
,入院介绍包括哪些内容?
答:认真介绍床位负责医生、负责护士、护士长、作息制度、探视制度、查房制度等,协助患者熟悉病区环境和生活设施。
.如何为出院患者进行健康指导?
答:护士应根据患者病情及康复程度,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包括出院后注意事项、服药、饮食、休息、功能锻炼及复诊时间等,并诚恳听取患者住院期间的意见,以便改进工作。
.信息传递过程中引起偏差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1 .个人方面:情绪因素、生理因素、智力和知识因素、社会因素等。
2 .环境方面:发出信息和接受信息的位置、距离、场合、时间、环境、噪声等。
.护理诊断的概念是什么?
答:护理诊断是对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发展及精神方面所出现的健康问题反应的说明,这些健康问题的反应属于护理职责范畴,可以用护理的方法来解决。
.构成护理的四个基本概念是什么?
答:1 .人:是护理的对象。人具有生物属性和社会属性;人具有生理、心理、社会的多层需要,人包括个体、家庭和群体。
.环境:包括人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人体本身的内环境。环境是动态的,可以适应和改变。
.健康:健康和疾病是生命连续体中的一对矛盾。这对矛盾相互作用于生命的任何时期, 都以人的功能状态来体现。健康不仅是躯体无疾病,而且有完整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护理:贯彻于人的整个生命周期,帮助人与环境保持平衡。
2 4 .整体护理的思想内涵是什么?
答:1 .强调人的整体性:人是一个由各部分组成的有机体,各部分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包含身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开放式不断变化的整体。
.强调护理的整体性:护理要为护理对象提供包括生理、社会、心理、文化、精神等多层面全方位的护理。
.强调专业的整体哇:护理专业是一个由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的部分组成的整体,包括临床护理、护理管理、护理科研等以及护理人员之间、护患、医护之间等相互联系、相互协作的一个系统的科学的整体。
25 .护患关系的影响源主要有哪 4 种?
答:1 .语言:护患之间,语言是特别敏感的影响物。影响人的心理和整个机体的状况,乃至健康,成为生理和心理的治疗因素,是心理护理的重要手段。正确使用语言能赢得对方信任,建立良好关系。
.行为举止:行为是思想的外在表现,是人际间交流的另一种重要方式,正确的行为举止能消除患者疑虑,带给患者心理安慰。
.工作态度: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使患者获得安全感、信赖感。
. 情绪:护理人员的工作情绪对患者有很大感染力。积极情绪产生正效应;消极情绪会使患者变得悲观、焦虑。
膳食和营养(26 一 60 题)
.何谓人体六大类营养素?
答:蛋白质、脂肪、糖类、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维生素及水。
.机体热量是怎么产生的?
答:机体热量的提供是由蛋白质、脂肪、糖类经过氧化分解,由食物的化学能转变为热能而释放出来,供给人体能量,以维持人体生命、生长发育及从事劳动与各种活动的需要。
. “营养是第二药房”的含义是什么?
答:合理、良好的饮食与营养对于健康、疾病的治疗都有着重要的作用。良好的营养为人们正常生理活动提供了物质与热量的保证,合理的营养饮食有助于疾病的康复,是一种积极的治疗因素,所以人们常称“营养是第二药房”。护士必须掌握营养原则和食物成分的知识, 为患者进行科学的饮食与营养指导。
.三大营养素所产生的热量各是多少?
答:蛋白质 17 kJ/g ( 4kcal/g ) ,脂肪 38 kJ / g ( 9kcal / g ) ,糖类 17 kJ / g ( 4 kc al / g ) , 但各种营养素的特殊动力作用不同,以蛋白质的动力作用最强,相当于其本身所供热量的 20 %左右,脂肪为 4 %一 5 % ,糖类约为
5 %一 6 %。
.影响机体营养的因素有哪些?
答:1 .生理因素:年龄不同对食物喜好、食物量及营养素的需要各不相同,特殊生理阶段需求量也不同。
.病理因素:各种疾病对食物的摄取、消化、吸收等都有不同的影响。
.心理、社会、文化因素:各种情绪变化及不正常的心理状态及社会文化背景、习俗、经济状况和营养知识的缺乏等,均可影响机体对营养素的要求。
31 .试述我国常用的标准体重计算公式。
答:男性:标准体重(kg )=身高一 105 ( cm )
女性:标准体重(kg )=身高一 105 一 2.5 ( cm )
实际体重占标准体重的百分比=((实际体重一标准体重)/标准体重)X 100 % 百分比在士 10 %之内为正常体重,增加 10 %一 20 %为过重,超过 20 %为肥胖,减少 10 %一 2
0 %为消瘦,低于 20 %为明显消瘦。
32 .饮食对药物作用的影响有哪些?
答:1 .促进药物吸收和增强疗效,如酸睦食物增加铁剂的溶解度,促进铁的吸收。
2 .干扰药物吸收和降低疗效,如补充钙时不宜同时吃菠菜,因为菠菜中有大量草酸,与钙结合影响钙的吸收。
3 .改变尿液 pH 值从而影响疗效,如蛋、肉、鱼等在体内代谢产生酸性物质;牛奶、蔬菜、豆制品形成碳酸氢钠影响尿 pH 值,影响药效。
.医院饮食的种类有几种?
答:医院膳食分为基本饮食(普通饮食、软食、半流质、流质)、治疗饮食(高热量、高蛋白质、低蛋白质、低脂肪、低胆固醇、低盐、无盐低钠、高纤维素、糖尿病饮食、溃疡病饮食等)和试验饮食(胆囊造影饮食、潜血饮食、肌醉试验饮食等)。
.何谓治疗饮食?
答:治疗饮食是在基本饮食的基础上,添加或减少某种营养素,以适应病情需要,从而达到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何谓要素饮食?
答:要素饮食又称元素膳,是一种化学组成明确的精制食物,含有人体所必需的易于消化吸收的营养成分,包括氨基酸、单糖、必需脂肪酸、维生素、无机盐和微量元素,无需经过消化过程,可直接被肠道吸收和利用,为人体提供热量及营养。
.何谓低盐膳食?适用范围有哪些?
答:低盐膳食是指每日钠摄食<150mg ,每日食盐<2g
适用范围:心血管疾患、慢性肾炎、尿毒症、水肿、腹水、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等。
.何谓少钠膳食?适用范围有哪些?
答:少钠膳食是指每日钠摄食<500 mg 。除限制低盐食物外还应限制咸馒头、面条、豆干、芹菜、筒篙、菠菜、大白菜等。
适用范围:心力衰竭、肝硬化严重腹水、急性肾炎、急性及慢性肾衰竭少尿及无尿期。
.何谓低蛋白质膳食?适用范围有哪些? 答:低蛋白质膳食是指每日蛋白摄人<20g。
适用范围:肝幽这隋前驱期、部分肾脏疾病,如尿毒症、氮质血症及慢性肾炎等。肝病以素食为主,仅供应少量荤菜或豆类。肾病以补充优质蛋白质为主,忌豆类及豆制品。
.何谓低脂饮食?适用范围有哪些?
答:低脂饮食是指每日脂肪摄食<40g,每日烹调油摄食<20g。限制奶、蛋黄、核桃、花生等,忌油炸食物。
适用范围: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高脂血症;肝、胆、胰疾病,如肝硬化、肝炎、慢性胰腺炎、阻塞性黄疽、肝胆胰术后肥胖症。
.何谓低胆固醇饮食?适用范围有哪些?
答:低胆固醇饮食是指每日胆固醇摄食<300 mg 。忌食动物内脏。适用范围:高血压、心血管疾病、高胆固醇血症。
《基础护理学》精选知识点
完整版共53页,因文章编辑限制,目前发布了其中5页的部分内容!
需要完整电子版的同学请私信,或关注微信公众号“中会医学”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最适合人体健康的湿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