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悟空在西游记中灭法国的故事里做的是哪一件事情

《西游记》1-100回练习答案 1-30回练习答案 1.《西游记》,长篇章回体(神话)小说,有着历史真实的影子,即唐贞观年间(玄奘) 西域取经的事件。 2.《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明代人。 3.全书(100)回,基本由两个故事组成。第1至 7 回,写(孙悟空)出世至大闹天宫。 第 8 至 100 回总写唐僧师徒历经(八十一)难,去西天大雷音寺取经,蕴含着人必须经历 艰难才能最终获得幸福成功的人生真谛。 4. 《西游记》中石猴出生在(东胜神)洲的傲来国。石猴跃入水帘洞,看到一副对联花 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石猴当上了猴王,自称(美猴王)。 5.孙悟空的第一个师傅是斜月三星洞的(菩提祖师),孙悟空从菩提祖师那里学到的本领 是(七十二般变化和筋斗云)。 6.孙悟空的兵器是从(东海)龙王处弄来的,原是大禹治水的天河定底神珍铁,又唤(如 意金箍棒),有(一万三千五百斤)斤。 7.玉帝授予孙悟空的官职是(弼马温)。孙悟空不想干下去的原因是他嫌官职太小,还受 气,是玉帝看不起他。 8.孙悟空大败巨灵神和哪吒,玉帝采纳了(太白金星)的意见,封他做了(齐天大圣)。 9.二郎神是玉帝的(外甥),可是个不凡人物。最后,悟空变作小庙,落得二郎神奚落 (没有旗杆是竖在庙宇后面的)。 10.孙悟空是被太上老君的(金钢琢),打中头部而落败的。孙悟空在太上老君的八卦炉 中(四十九)天,反而炼就了(火眼金睛)。 11.孙悟空被压(五行山)五百年。 12.沙僧住在(流沙河),姓沙,法名(悟净),这是(观世音)给他取的。他使的兵器 是(宝杖),原是灵霄殿下侍銮舆的(卷帘大将),降下人间的原因是(在蟠桃会上,失 手打碎了玻璃盏)。 13.猪八戒住在(福陵山云栈洞),姓猪,法名(悟能),这也是(观世音)给他取的。 他使的兵器是(九齿钉钯),八戒原是天河里的(天蓬元帅 ),贬下凡尘的原因是(带酒 戏弄嫦娥)。 14.白龙马原是西海龙王(敖闰)之子。因为(纵火烧了殿上明珠)将被杀,是(观世音) 救了他。 15.唐太宗下阴司三曹对案,原因是他受(泾河龙王)之托,却没及时阻止魏征梦斩(泾 河龙王)。 16.。唐僧给孙悟空取的混名叫( 行者 ) 17.东海龙王开导孙悟空回去保护唐僧用了一个典故( 圯桥三进履 )。 18.观音禅院( )想将唐僧的袈裟据为己有,袈裟未得却丧了命,这真应了一句 俗话“偷鸡(不成倒蚀一把米)”。 19.黄风岭黄风怪手下的虎先锋使用三十六计中的(金蝉脱壳)之计摆脱了悟空和八戒, 掳走了唐僧。 20.黄风怪原是一只(黄毛貂鼠),是(灵吉菩萨)收复了它。 21. 流沙河可不是一般的河——八百流沙界,三千(弱水)深。(鹅毛)飘不起,(芦花) 定底沉。 22.(黎山老母)等化装成美女,要招唐僧师徒为婿。 23.镇元子向清风、明月介绍自己与唐僧的交情,唐僧原是“(金蝉子)转生,如来佛第 (二)个徒弟。五百年前,我与他在(兰盆会)上相识,他曾亲手传茶,佛子敬我,故此 是为故人也。” 24.五庄观有一幅对联:(万寿山)福地,五庄观洞天。 25.孙悟空为救活人参果树,先后找了(寿)、(福)星、(禄)星三星,东华大(帝君)、 瀛洲(九老),最后还是(南海观音)救活了人参果树。 26.在白虎岭,白骨精先变作花容月貌的(姑娘),再变作年满八旬的(老妇人),最后 变作(老头儿)要吃唐僧肉。 27.在碗子山波月洞,放走唐僧的是(黄袍怪的夫人或宝象国三公主)。 28.黄袍怪原是天上的奎木狼,在(宝象国),他把唐僧变成了(老虎)。(白龙马)为 救唐僧,变成宫娥斗黄袍怪,却不是对手,带伤退回。然后,他说服(猪八戒)上花果山 请孙悟空。 29.为请孙悟空去救唐僧,猪八戒采用了(激将)法,谎称黄袍怪完全没把孙悟空放在眼 里。 西游记31—45 回测试题原创 1、唐僧误闯黄袍怪的波月洞。黄袍怪的夫人原是十三年前被掳的宝象国公主,她放走唐僧 给父王送信。国王恳请八戒、沙僧降妖。沙僧被擒,八戒逃回馆驿。黄袍怪变做俊俏郎君 拜见国王,将唐僧变做老虎囚禁笼中。悟空去天界查访黄袍怪原是天宫私自下凡作怪的奎 木狼,宝象国王公主,非凡人也。他本是披香殿侍香的玉女。 2、唐僧被困宝象国,猪八戒用激将法请回孙悟空,回去途中,孙悟空做了一件什么事让八 戒认识到孙悟空是真心护送唐僧取经的? 师父是个爱干净的,恐怕嫌他身上的妖精气,所以下海去洗了澡。 3、从宝象国出来,师徒四人遇见一个樵夫,樵夫告诉他们平顶山中有一洞,名唤莲花洞。 洞里有两个魔头要

}

说起灭法国,大家应该都会在第一时间,想到那个专门杀和尚的国王。就因为当初有和尚曾经诽谤过他,之后,这个灭法国王就许下了一个罗天大愿,发誓这一辈子一定要杀够1万个和尚!

也正因如此,人们总是觉得这个灭法国王,是如此的强势而又霸道,甚至还有些残暴。

然而,这真的是他的真实面目吗?

俗话说,越是残暴的人内心就越空虚,而真正强大的人,往往都很低调。其实灭法国王也是一样,他的残暴行径以及强势姿态,并不足以彰显出真正的权威,反而还会给人造成一种外强中干的感觉。

接下来,就通过发生在他身上的两件事情,来看清灭法国王内心中的真实状态。


一怒杀僧,只能证明他的残暴,却无法显示国王的气度。

“那国王前生那世里结下冤仇,今世里无端造罪。二年前许下一个罗天大愿,要杀一万个和尚,这两年陆陆续续,杀彀了九千九百九十六个无名和尚。”

这是《西游记》原著中,观音菩萨对唐僧说过的原话。由此可见,灭法国王的确是一个残暴的君王,身为一个皇帝,偏偏跟和尚过不去,短短两年时间就杀了将近1万个和尚。

这也就是古代的信息传播技术不够发达,如果放到现在,绝对是惊爆所有新闻媒体的重大事件。

但是话又说回来了,这个国王也是真够小气的。因为后来据他自己所说,他之所以要杀这些和尚,原因就是在两年之前,受到了一个和尚的诽谤,然后一怒之下,就做出了这样一个毫不讲理的决定。

其实在这个时候,我们首先应该想一想,一个僧人,怎么可能会平白无故的去诋毁一个国王呢?


要知道,在古时候辱没君王,那可是欺君罔上的弥天大罪。正所谓伴君如伴虎,招惹皇帝,一不小心就是要掉脑袋的。所以说当初灭法国王受到诽谤,恐怕也是事出有因,否则对方也不至于冒着被杀头的风险去顶撞他。

可是灭法国王却从来不曾站在客观角度反思过自己,直接把所有的怒火,都撒在了那些和尚们的身上。

他的一道命令,直接造成了成千上万的无辜生命被残忍杀害,真是君王一怒,伏尸百万!

不过这样的做法,却并不足以彰显他的权威,更无法显示出一国之君的气度。

因为他的行为根本没有任何道理可言,当初诽谤他的只不过是那一个和尚,其他僧人又犯了什么罪行,要承受这突如其来的怒火。

作为一国之君,不懂得爱惜自己的臣民,反倒还由着性子滥杀无辜。这样做只能让人看到他的强势与残暴,而无法感受到君王的气度和仁慈。


面对神通广大的唐僧师徒,尽显外强中干之态。

从以上发生的事情来看,《西游记》中的灭法国王的确是非常强势霸道,在他面前似乎根本没有道理可讲。不过这也只是他面对普通人的姿态,而不是真正的内心状态。

因为之前那些被他杀掉的和尚,都是一些没有反抗能力的普通人。在面对他们的时候,手握生杀大权的灭法国王,当然可以表现得高高在上,只需一道命令就能够让对方人头落地。

但是当唐僧师徒四人到来以后,事情就变得非常有意思了。师徒几人先是乔装打扮成商人的模样混进了城中,之后孙悟空又趁着夜色施展神通,把满朝文武百官的头发全都剃了个精光,就连住在皇宫里的皇帝和嫔妃们也没能幸免。

第二天,这些人一觉醒来全都大惊失色,灭法国王自己也是差点惊掉下巴,以为是遭到了报应。所以对突然出现在自己面前的唐僧师徒,表现的毕恭毕敬,甚至还要拜他们为师。


此时此刻,他的态度与之前相比可谓是天差地别,至于杀和尚的事情,他是说什么也不敢再继续下去。而且就连国号,也由“灭法国”改成了“钦法国”。

而他的态度之所以会转变得如此之快,原因其实非常明显。

因为孙悟空既然能够在夜间,神不知鬼不觉得剃掉他们的头发,难道就不能趁机采取其他的行动吗?

也就是说孙悟空只剃他们的头发,其实是手下留情的结果。如果对方举手不留情的话,那么灭法国的满朝文武以及皇上和嫔妃们,恐怕早就已经命丧黄泉。

灭法国王能够及时为自己犯下的过错表示忏悔,显然也是认清了其中的利害关系。但是与此同时,他那种外强中干的姿态也随之显露无疑。


面对那些没有能力威胁到自己的普通僧人,他是那么的强势而又残暴,一怒之下就要斩杀万人。然而当自己感受到威胁的时候,他却又瞬间“秒怂”,再也不敢表现的那么强硬,直接从凶猛的大狮子,变成了温顺的小绵羊。

这一段故事,真是内涵而又讽刺!

通过前后两种不同态度的鲜明对比,《西游记》中灭法国王的真实内心,已经非常明显的显露了出来。他虽然看似强势残暴,张口闭口就要杀掉1万个和尚,但事实上他却是一个外强中干的角色,一旦感受到真正的威胁,就会在一瞬间变成一个“软柿子”。

之前那种强硬的姿态,和毫不掩饰的怒火,其实只能让人看到他的残暴,而无法体现一个君王的气度。他只知道恃强凌弱,却不懂得广施仁慈,更不曾站在客观角度来反思自己。

这样的心态显然并不可取,做人要学会克制愤怒,懂得换位思考,切不可把自己的愤怒,转嫁到那些无辜者的身上。像灭法国王这种外强中干的人,终究难以真正得到人们的认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西游记中灭法国的故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