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疫情数据为什么没有洛阳涧西疫情严重了

2021 年年度报告 1 / 94 2021 年年度报告 重要提示 一、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 完整性,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二、公司全体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 三、 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为本公司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四、公司负责人袁宏林、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吴一鸣及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许斌声 明:保证年度报告中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 五、 董事会决议通过的本报告期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 董事会建议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0.7125元(含税),不实施送股及转增。 利润分配预案详见报告第五节 “公司治理”中 “利润分配或资本公积金转增预案”。 六、 前瞻性陈述的风险声明 除历史事实陈述外,本报告涉及未来计划、发展战略等前瞻性陈述,受诸多可变因素的影响 ,未来的实际结果或发展趋势可能会与这些前瞻性陈述出现重大差异。本报告中的前瞻性陈述为 本公司于2022年3月18日作出,本公司没有义务或责任对该等前瞻性陈述进行更新,且不构成公司 对投资者的实质承诺,投资者及相关人士均应当对此保持足够的风险认识,并且应当理解计划、 预测与承诺之间的差异。 敬请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七、 是否存在半数以上董事无法保证公司所披露年度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否 八、 重大风险提示 详见本报告第四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中“可能面对的风险”章节描述。 九、 其他 关于本报告披露之信息,公司有权利结合项目所在地法律法规、适用的国际矿业标准以及国 际法、合约各方签署的协议进行解释和补充。 2 / 94 2021 年年度报告 目 录 第一节 总裁致辞4 第二节 释义7 第三节 公司简介和主要财务指标8 第四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12 第五节 公司治理50 第六节 环境与社会责任67 第七节 重要事项74 第八节 股份变动及股东情况84 第九节 债券相关情况89 第十节 财务报告94 载有本公司法定代表人、主管会计师负责人和会计机构负责人签名并盖 章的财务报表 载有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签署的审计报告 本报告期内于上海证券交易所()、香港交易及结算有限 备查文件目录 公司网站(www.hkexnews.hk)及本公司网站()公开披露 过的本公司文件正本及公告的原稿 在香港证券市场公布的年度业绩报告

}

2022年中国城市GDP总量三十强城市排行榜中,排名前十的省市分别是上海、北京、深圳、广州、重庆、苏州、成都、杭州、武汉和南京,北上深广稳居前四位。

其中万亿城市增至23个,苏州成为第6个突破2万亿的城市,东莞离万亿俱乐部一步之遥,东莞之后即为山东烟台与江苏常州,去年GDP为7800多亿。

在前十名的城市中,南京超过天津首次跻身前十,杭州超过武汉前进一名。武汉经历了2020年疫情的影响,还能有如此的成绩,真的很不容易。

2022年有6个城市新进入GDP万亿俱乐部城市行列,总数增至23个,其中有6个城市超过了2万亿元;从增速来看,西安在30强中排名第一,且在强省会表现十分突出。

百强名单城市变化并不大,云南曲靖、福建龙岩、四川宜宾3个城市地位得以巩固,其中曲靖在百强城市中增速第一,达到6.6%;上升名次也最多,前进了12名。

2022年中国城市gdp100强排名如下:

全国gdp城市排名2022最新排名:

第一名:上海,GDP为32679.87亿元,同比增长6.6%。

第二名:北京,GDP为30320亿元,同比增长6.6%。

第三名:深圳,GDP突破2.4万亿,同比增长7.5%左右。

第四名:广州,GDP约为2.3万亿,同比增长6.5%左右。

第五名:重庆,GDP为20363.19亿元,同比增长6.0%。

第六名:天津,GDP为18809.64亿元,同比增长3.6%。

第七名:苏州,GDP约为18597.47亿元,同比增长6.8%。

第八名:成都,GDP超过1.5万亿元,同比增长8%左右。

第九名:武汉,GDP为14847.29亿元,同比增长8.0%。

2022全国第一季度GDP10大强省:

广东排名第一28498.79亿元,比去年第一季度增长了1380.83亿元,名义增长率达到了5.09%,紧接着是江苏27859亿元,比去年增长了1980.62亿元,名义增长率为7.65%,第三名是山东省,为19926.8亿元,增长率是前十名中最高的,达到了10.36%。接下来是浙江,17886亿元,增长率9.41%,河南,14228.79亿元,增长率6.93%。

2022全国上半年城市GDP如下

8、杭州市9003亿元

34、石家庄市3511亿元

GDP是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表现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从价值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超过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即所有常住单位的增加值之和。

2022年中国(由于2022年还没有完结,官方只给出了第一季度的GDP排名)各省gdp排名:

10、第十名:安徽省。

11、第十一名:上海市。

12、第十二名:河北省。

13、第十三名:北京市。

14、第十四名:江西省。

15、第十五名:山西省。

16、第十六名:云南省。

17、第十七名:重庆市。

18、第十八名:辽宁省。

19、第十九名:广西省。

20、第二十名:山西省。

21、第二十一名:内蒙古。

22、第二十二名:贵州省。

23、第二十三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4、第二十四名:天津市。

25、第二十五名:黑龙江省。

26、第二十六名:吉林省。

27、第二十七名:甘肃省。

28、第二十八名:海南省。

29、第二十九名:宁夏回族自治区。

30、第三十名:青海省。

31、第三十一名:西藏。

“苏大强”狂追“粤老大”

从GDP总量来看,广东、江苏、山东前三强的格局没有变化。广东依然是GDP总量的“老大”。

不过,广东一季度GDP同比增长3.3%,这一增速比江苏4.6%的增速慢了1.3个百分点,因此,“苏大强”缩小了跟“粤老大”的身位差距。

数据显示,2022年一季度江苏GDP跟广东的差距约差距缩小了不少。

在“三驾马车”中,江苏的外贸表现更为亮眼,一季度进出口同比增长14%,而广东一季度进出口同比增长仅0.6%。

以上内容参考中国网-2022年第一季度GDP版图生变安徽反超上海 21省份GDP增速超全国增速

以上内容参考中国新闻网-31省份一季度GDP排名:粤苏鲁稳居前三,新疆增速最快

中部六省份省会城市武汉、长沙、郑州、合肥、南昌、太原2022年一季度GDP数据均已公布。

图1,中部六座省会城市2022年一季度GDP数据。

西安、郑州、石家庄、成都这四个城市的情况GDP排名、城市人口, : 存属个人观点:gdp并不是很准,就终合实力,及发展前景:成都>西安>郑州>石家庄

南京的GDP未来有可能超过苏州吗?作为一个富省的省会城市GDP不 : 江苏省经济三巨头历年GDP单位:亿元制图:子非鱼;数据来源于各城市统计局从上图数据可以看到,2014年以前的江苏,省会南京极为尴尬,经济实力不仅不如最牛地级市苏州,连无锡也比不过,在省内只能退居第三的...

中国城市排名中国城市按经济实力前十位是哪几个 : 2008年中国城市GDP排名 1.上海 直辖市 上海 10296.97 中国第一个GDP过万亿的城市 2 北京 直辖市 北京 7870 3 广州 副省级 广东 6068.41 广东省GDP最高的城市,同时...

全国 各大城市 GDP 最高为那座城市?: 09年上半年中国城市GDP排行榜 01、上海市:直辖市 % 02、北京市:直辖市 % 03、广州市:副省级 % 04、深圳市:副省级 % 05、苏州市:副省级 % 06、天津市:直辖市 % 07、重庆...

中国各大城市经济排名是? - : 中心城市,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和全国社会经济活动中处于重要地位、具有综合功能或多种主导功能、起着枢纽作用的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国家中心城市考察的七大指标:综合经济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国际竞争能力、辐射带动能力、交通通达能力、信息交流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等7大指标.中国国家中心城市为北京(华北)、天津(华北)、上海(华东)、广州(华南)、重庆(西南).中国国家区域中心城市为沈阳(东北)、南京(华东)、武汉(华中)、深圳(华南)、成都(西南)、西安(西北).中国经济中心城市“前20强”依次为:上海、深圳、广州、北京、杭州、宁波、苏州、无锡、厦门、天津、佛山、青岛、长春、大连、中山、南京、惠州、济南、温州、珠海....

中国城市的GDP排名比较新是什么?苏州排第6吗? - : 2006年《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4》今天上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该报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所倪鹏飞博士牵头,两岸四地城市竞争力专家首度携手,南开、清华、北大、香港中文大学、澳门大学和台湾政治大学等...

图片说明: 一季度中国GDP增长好于预期。图为18日,大批出口轿车在山东烟台港等待装船。

国家统计局18日公布了2022年一季度中国经济“成绩单”,一季度GDP同比增长4.8%。尽管这一数字比2021年四季度环比增长1.3%,也比市场此前预期的要好,但部分主要指标增速放缓,特别是3月份的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舆论普遍认为,这主要是由于3月份以来世界局势复杂演变,特别是国内疫情影响持续,一些突发因素超出预期。不过,一些西方媒体由此看衰中国经济,声称“中国经济正处于危险时刻”,甚至幸灾乐祸地称这是“为‘动态清零’付出的代价”。但18日接受《环球时报》采访的多名中国学者都表示,中国经济发展潜力大、韧性足、市场空间广的特点没有改变,只要协调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完全有能力、有条件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中国进出口总额在去年高速增长21.5%的基础上一季度增长10.7%,特别是出口增长13.4%,说明了中国制造的国际竞争力。更让其他国家羡慕的是,中国一季度消费者物价指数(CPI)仅增长1.1%。美国彭博社日前称,在应对通货膨胀问题上,“中国可以给西方上一课”。

法新社称,中国国家统计局18日公布,一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4.8%。这一数字超出了此前西方媒体和经济专家的预测,彭博社此前估计中国第一季度GDP增长率仅为4.3%,路透社的估计是4.4%。

俄罗斯“金融市场”网站称,中国保持经济增长势头并不容易,这一数字是在中国部分经济中心城市因为疫情而封闭的情况下取得的。随着俄乌冲突对全球经济的影响持续,加之疫情的不确定性,中国要实现年5.5%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还需继续努力。国家统计局发言人付凌晖18日在记者会上表示,中国一季度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但他指出,今年以来,“国际形势动荡不安,全球疫情扩散蔓延,地缘政治冲突加剧,外部不稳定不确定性加大,国内疫情散发多发,一些突发因素超出预期,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报道称,由于防控措施得力,中国是最早摆脱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世界主要经济体。但随着今年奥密克戎在多地暴发,对中国经济带来巨大冲击。

当被问及上海等地疫情是否会影响今年经济增速目标的实现时,付凌晖表示,我国产业体系全,超大规模市场空间广,改革开放红利多,经济治理能力强,能够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从全年看,我国经济有望保持恢复发展态势。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称,中国第一季度经济增长得益于1月和2月令人惊讶的良好经济表现,这两个月的经济指标超过了分析家的预测。不过,中国多地3月暴发了两年来最严重的疫情,多项经济数据出现大幅下滑,比如3月的零售消费额同比下降,这是中国2020年7月以来的首次。俄乌冲突升级则导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飙升,全球供应链受到冲击。这些都令未来几个月的经济增长更加艰难。

韩联社18日的报道称,中国经济当前最大的不确定因素就是疫情,中国目前有45个城市由于疫情实施了全面或部分封控,今年第一季度采取全面和部分封控地区的人口和GDP分别占中国总数的25%和50%,这不可避免会影响居民的消费心理和企业的生产。

一些西方媒体对中国经济发出看衰之声。英国《金融时报》称,由于多地因疫情暴发而采取封控政策,引发了供应链中断的担忧,中国经济“正处于危险时刻”。美国彭博社则幸灾乐祸地称,经济数据显示中国正在“为‘动态清零’付出代价”。

“目前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是要稳定信心”,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陈凤英18日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表示,一季度各项经济数据表明,中国经济面临现实困难。不过,考虑到疫情和国际环境一些超预期压力的因素,中国经济发展的形势比之前预想的要好。

陈凤英说,实际上,中国一季度的经济数据有不少亮点。首先,第一产业同比增长6.0%,其中农业(种植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8%。这证明我们的粮食生产是喜人的。当前全球农业形势不好,全球缺粮,我们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其次,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4.2%、8.1%,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工业机器人产量分别增长140.8%、24.3%、10.2%。这证明中国经济在转型过程中,高端制造业和新经济发展形势不错。

“今年中国GDP增速将达5.6%”,彭博社引述国际知名投行瑞士信贷的预测称,中国最重要的经济数据是工业生产,而不是零售销售等需求指标。该投行认为,第一,封控对中国工业生产的影响将小于对消费的影响;第二,政府和企业投资将强劲增长;第三,尽管房地产销售不景气,但住房投资仍在增长。报道认为,今年中国经济的驱动力将是地方政府和企业的投资。英国《金融时报》也称,与消费支出疲软形成对比的是,中国一季度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报道称,工业生产是中国从2020年疫情中复苏的一大推动力。

“中国政府发力稳增长”

“中国政府发力稳增长”,韩国《亚细亚经济》称,中国政府近来频频举行会议,出台各种措施,加大刺激经济力度。18日,中国政府举行了保障物流畅通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全国电视电话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出席会议并部署十项重要举措。刘鹤表示,要足量发放使用全国统一通行证;核酸检测结果48小时内全国互认,实行“即采即走即追”闭环管理,不得以等待核酸结果为由限制通行。通过2000亿元科技创新再贷款和用于交通物流领域的1000亿元再贷款,撬动1万亿元资金。

18日,中国人民银行和外汇局出台23条举措对受疫情影响的产业纾困解难。工信部当天也表示,正抓紧建立汽车、集成电路、装备制造、农用物资、食品、医药等重点产业和外贸企业“白名单”制度。《金融时报》引述巴黎银行新兴市场团队领导桑博的话称:“我们相信,中国决策者将致力于确保实现增长目标。”

国家统计局原总经济师姚景源对《环球时报》表示,出口、投资和消费是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从数据来看,三驾马车至少有两驾是给力的。从出口来看,今年一季度整个世界贸易是在收缩的,而中国在去年外贸增长21.5%的基础上,仍然保持10.7%的增速。目前全国从事进出口贸易的市场主体有43.2万家,涉及的就业总人数是1.8亿人,对稳就业作出了重要贡献。第二驾马车投资也在大幅增长。2022年前三个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9.3%,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8.5%,制造业投资增长15.6%。特别是基础设施投资方面,去年12月基建投资仅增长0.4%,而今年一季度的增长高达8.5%,增长了很多倍。这都将拉动中国经济稳定增长。

世界银行东亚和太平洋地区首席经济学家阿迪特亚·马图称,中国经济具备很强的韧性,从疫情暴发前两年的经济表现来看,一旦中国控制住疫情,其经济引擎可以迅速恢复。

更令世界其他国家羡慕的是,中国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消费者物价指数(CPI)表现温和。彭博社日前称,美国3月通胀率同比飙升8.5%,英国通胀率也升至7%,均创下几十年来的新高。从最新的通胀数字来看,发达国家正变成“新兴市场”。在应对通胀问题上,“中国可以给西方上一课”。

本报驻美国、德国、加拿大、韩国特约记者 萧达 青木 陶短房 张静 本报记者 李天阳 陈康 柳玉鹏

中国gdp到2025年会达到多少麦肯锡预测?: 麦肯锡亚太区董事长欧高敦每年都会发布有关中国的预测,以下是今年的预测:1.两个词很重要:“生产力增长”和“技术破坏”中国将通过支持提高生产率来努力控制...

2025年我国gdp预计将达到多少万?: 大约25万亿美元吧! 届时1块美元可能兑换5块人民币.

2025年我国gdp预计达到多少亿? : 如果以现在的增速,总量超美国不是问题,08年到13年5年间就翻一倍了,现在9万亿美元,那时候差不多40万亿肯定有

中国GDP总量今年有希望排名世界第三名吗?与日本的差距有多大: 不出意外的话,中国将在五年内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第三大世界经济体.因为中国沿海省份的经济能力已经与日本的区域经济能力相当,一旦使拥有大量军工企业的中国中西部省份经济技术水平提升东南沿海省份的层次,残酷的国际竞争迫使大陆企业加大在技术研发和管理水平提升方面的投入,日本在当前占住先机的领域将面临巨大威胁.既没有资源又没有强大市场支撑的日本根本无法与中国竞争,沦落也是必然的.

到2022年,我国人均gdp会达到12000美元吗 - : 我和马云一平均那就是几百亿美元何止12000美元

2020年中国GDP十强城市有哪些变化? - : “2012年全国十佳宜居城市”的城市分别是:苏州、金华、威海、惠州、台中、南宁、信阳、芜湖、衢州、宜春.

2022年全国百强县gdp排名

全国gdp百强县排名:

}

起源于浮法,专注于光伏。

洛阳玻璃股份有限公司(600876 CH/1108 HK)前身为洛阳玻璃厂,于1956年成立,是世界三大浮法技术之一“洛阳浮法玻璃工艺”的诞生地,1971年建成了我国第一条浮法玻璃产线;公司于1994和1995年先后在 H 股和 A 股上市,2007年经股权划转后实际控制人变更为中国建材集团(未上市)。

公司于2015、2018、2022年通过三次资产重组,业务结构经历了“浮法玻璃-光电显示-新能源材料”的转变,目前公司已置出旗下所有浮法和信息显示玻璃业务,未来专注于以光伏玻璃为主的新能源材料业务。

背靠中国建材集团的光伏玻璃上市央企。

公司控股股东为洛玻集团(未上市),实际控制人为中国建材集团(合计持股 29.82%),是光伏玻璃行业内为数不多的上市央企平台。

公司间接控制人凯盛科技集团(未上市)是集研发、制造、工程服务于一体的玻璃新材料产业平台,下属有 17 个国家级科研平台和 43 个省部级科研平台,公司是其“3+1”战略中的新 能源材料重要产业平台。2022年一季度,公司已完成旗下三家信息显示玻璃子公司的股权 转让交割,此后公司将以合肥新能源、桐城新能源、宜兴新能源等几家子公司为主体专注于新能源材料业务。

同时,公司积极通过收并购的方式进行扩张,2021 年以来相继完成了对秦皇岛北方玻璃(60%股权)和凯盛(自贡)新能源(60%股权)的收购。

此外,公司于 2022 年签订多份委托托管协议,受托管理集团下属的盛世新能源、盛世新材 料、沭阳鑫达、成都中建材(55%股权)、瑞昌中建材(45%股权)、凯盛光伏(60%股权)等多家新能源材料相关公司,按月收取管理费用,并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启动对标的公司的增资扩股。

以晶硅光伏玻璃为核心,逐步拓宽产品线。

公司光伏玻璃产品结构丰富,可生产 1.6-4.0mm 的超白高透太阳能光伏组件用盖板和背板玻璃,尤其是在双玻组件用 1.6/2.0mm 光伏玻璃上具有领先优势,据公司年报,2020 和 2021 年公司 2.0mm 光伏玻璃产量占比超过 70%。同时,公司全资子公司合肥新能源继续提高双层镀膜、美学组件等高附加值产品的比例;濮阳光材主导产品光热玻璃研发创新取得突破性进展,2mm 光热玻璃产品经第三方权威机构检测,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光热玻璃行业标准要求,现产品已准备发往下游客户进行试用。

公司于 2018 年通过资产重组的方式置入光伏玻璃业务后步入增长快车道,新能源玻璃销量 由 2018 年的 0.48 亿平米增长至 2021 年的 1.26 亿平米,CAGR+38.4%,产销率维持 90% 以上;新能源玻璃收入由 2018 年的 10.3 亿元增长至 2021 年的 27.4 亿元,CAGR+38.7%。以光伏玻璃为主营的六家新能源材料子公司成为公司利润的最主要来源,2021 年合计实现净利润 2.3 亿元。

剥离信息显示玻璃业务,聚焦新能源材料主业。

公司间接控股股东凯盛科技集团于 2020 年确立了“3+1”的战略布局,即以做大做强“玻璃新材料和应用材料”主业为目标,以中央应用研究院为支撑点,打造显示材料与应用材料、新能源材料、优质浮法玻璃及特种玻璃三大业务板块,未来每块业务将围绕单独的上市公司平台进行发展,因此公司剥离信息显示玻璃业务有利于聚焦主业,更加深入新能源材料产业链的发展。同时,此次股权处置使公司获得 0.68 亿元投资收益,有效增厚公司 2022 年利润。

公司原信息显示玻璃业务通过龙门玻璃、龙海玻璃、蚌埠中显三家全资子公司开展, 年该业务收入由 3.1 亿元增长至 3.9 亿元,产销量较为稳定;但由于期间经历了龙海玻璃技改( 年)和龙门玻璃停产(2020 年),该业务毛利率和净利率波动较大,2021 年毛利率为 35.6%,三家子公司合计实现净利润 0.5 亿元。

短期看该业务的剥离对公司毛利率有一定影响,但由于其收入占比逐渐降低,因此对公司 2022 年经营影响幅度不大,而中长期看剥离与发展战略偏离的业务有利于公司实现更好的内部协同,提升管理效率。

规模扩张致期间费用率下降明显,资产重组后资产减值压力有望减小。

随着光伏玻璃业务的规模扩张,公司的期间费用率由 2018 年的 18.2%下降至 2021 年的 13.1%(由于会计准则变动, 年销售费用计算均剔除运输费),其中管理费用率和财务费用率分别下降 2.0、2.3pct,主要得益于规模效应及融资成本降低。同时,公司研发费用率保持在 4% 左右,处于行业领先位置,延续了公司重视研发的优良传统。22Q1 公司期间费用率 8.9%,同比大幅降低 6.9pct,有效地对冲了行业承压期的毛利率下滑。

另一方面, 年资产减值损失对公司利润率的影响在-0.4%~-0.1%之间,其中主要 是信息显示玻璃存货减值。从当年库存/当年产量看,光伏玻璃比例在 1%~12%之间,而信 息显示玻璃比例在 15%~40%之间,我们认为剥离存货比例更高的信息显示玻璃业务对公司 资产减值有一定的正面影响。

归母净利润快速增长,22Q1 阶段性承压。

经过 2019、2020 两年高速增长后,公司的归母净利润增速于 2021 年及 2022Q1 有所回落,主要受光伏行业需求波动、光伏玻璃价格高基数以及原燃料成本上升等多方面影响,但 年归母净利润增速(CAGR+156.7%)仍高于收入增速(CAGR+37.0%)。22Q1 公司归母净利润/扣非归母净利润 1.1/0.04 亿元,同比-25.1%/-97.0%,继续承压下行;但收入得益于产能释放仍保持稳定增长,同比+18.0%。

由于置出了毛利率较高的信息显示玻璃业务以及光伏玻璃价格和成本端压力较大,22Q1 公 司毛利率为 11.3%,同比-29.2pct,但期间费用率大幅降低、资产减值损失冲回以及资产置 换取得投资收益使得公司归母净利率仍有 11.1%(同比-6.4pct)。我们认为随着行业需求回 暖以及成本压力缓解,加上公司规模效应持续显现,公司盈利能力有望回升。

光伏玻璃位于光伏产业链的中游,是光伏组件必备原材料,与电池片、背板、EVA、焊带等组成光伏组件,其强度、透光率以及耐热性等参数直接决定了光伏组件的寿命和发电效率。在光伏抢装及双碳目标的驱动下,光伏玻璃行业在 20H2-21H1 迎来了景气高峰,此后由于抢装结束加之硅料价格高企等因素景气度有所回落。

我们认为在《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指引下,风光大基地建设步伐加快、分布式光伏整县推进有序开展以及建筑节能通用规范的实施都将推动光伏行业持续蓬勃发展,而光伏玻璃的龙头企业和新玩家也均加速扩产积极拥抱行业高成长,光伏玻璃行业景气度有望持续向上。

需求端:宽薄玻璃占比提升,总量增长加速

趋势一:光伏装机量持续高速增长,十四五年均新增 80GW 以上

21 年光伏装机需求阶段性承压不改长期增长趋势,十四五期间国内有望年均新增 80GW 以 上。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光伏需求市场,新增装机量/累计装机量连续九/六年位居全球首位。 随着装机成本的持续下降,我国光伏市场已进入平价时代,在双碳相关政策的推动下未来我国光伏装机量有望保持高速增长。

据国际能源署及国家能源局统计,2021 年全球/中国光伏新增装机容量 175/55GW,同比+21%/+14%,我国光伏装机增速放缓主要受上游硅料价格高企压制产业链需求;2022 年前四个月,我国光伏新增装机 16.9GW,同比+138%,其中一季度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 8.9GW 是主要驱动。

据中国光伏协会(CPIA)预测,2022 年我国/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有望达 75-90/195-240GW, 年年均光伏新增装机量有望达 83-99/232-286GW,光伏装机持续增长的需求将是光伏玻璃行业成长的源动力。

趋势二:双玻组件渗透率提升,推动光伏玻璃薄型化

双玻光伏组件是指由两片玻璃和太阳能电池片组成复合层,电池片之间由导线串、并联汇集到引线端所形成的光伏电池组件。在太阳光照射下,电池可吸收由周围环境反射到双玻组件背面的光线,在组件及电池环节均有工艺改动,因而较常规组件有更高的发电效率。

组件结构方面,双玻组件正反双面均采用 2.5/2.0mm 光伏玻璃进行封装(目前主流路线, 未来有进一步减薄潜力),取代了传统常规组件正面3.2mm光伏玻璃+背面背板的封装结构。

电池工艺方面,双面电池背面采用铝浆印刷与正面类似的细栅格,背面由全铝层覆盖改为局部铝层。

背面的入射光可由未被 Al 层遮挡的区域进入电池,实现双面光电转换功能,增加电池受光面积,从而获得 5%~30%的发电量增益(与地面材质相关),且性能、适用性与质保期均优于常规组件。相比常规组件,双玻组件将带动光伏玻璃需求量增长 14%-42%(按重量测算)。

与 3.2mm 单玻组件相比,若使用 2.5mm 玻璃,则使用双玻组件单 GW 装机将提高光伏玻璃需求量约 42%(按重量测算);若使用 2.0mm 玻璃,则将提高光伏玻璃单位需求量约 14%。

2023 年双玻组件占比有望达 50%,薄玻璃占比有望超 40%。

据 CPIA 统计,随着下游应用端对双玻组件发电增益的认可,以及受到美国豁免双面发电组件 201 关税影响,2021 年双玻组件占比较2020年提升7.7pct至37.4%,预计到2023年单双面组件市场占比基本相当。同时,双面组件占比提升也推动薄玻璃(≤2.5mm)的市场占有率提升 4.3pct 至 32%,未来薄玻璃占比有望持续提升。

趋势三:建筑节能提标推动 BIPV 发展,薄膜电池组件/光热玻璃迎新机

建筑光伏驱动我国分布式光伏启航,2021 年末建筑光伏装机占分布式光伏 45%。据国家能 源局,2021 年我国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 29GW,占全年新增的 53%;累计装机容量达 107.5GW,五年 CAGR 达 60%。

分类型看,2021 年户用/工商业光伏分别新增装机 21.6/7.4GW,同比+113%/+37%,其中户用光伏的高速增长是 2021 年分布式光伏增长的 主要驱动。我们根据住建部历年的建筑节能专项检查结果,得到 年历年新增或累计的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装机容量;根据 年分布式光伏装机数据估算得到历年新增光电建筑应用装机容量,我们测算截至 2021 年末全国累计光电建筑装机 48GW,占全部分布式光伏装机的 45%。

随着建筑节能率的继续提升,我们预计“十四五”建筑光伏占比有望快速提升。根据我们的测算,“十三五”实际完成建筑新增装机约 29GW,“十四五”若超额完成 50GW 装机目标,目标增速将超过 70%;剔除 2021 年实际装机, 年目标装机仍然较 年实际装机量高 25%。

薄膜电池组件是 BIPV 的理想之选,十四五光伏幕墙市场空间有望达 500 亿。

BIPV 作为建筑的一部分,不仅要满足基本的光伏发电要求,还要满足对建筑美学、采光、防水、保温等要求,同时也要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耐久度、便于施工和安装等,因此其定位从单纯的光伏组件逐渐发展成具有多种功能的建材。薄膜电池虽然在转化效率等方面不及晶硅电池,但其结构简单、透光性可调节、弱光性好、温度系数低等特点使得其比晶硅更适合应用在 BIPV 上,尤其是在建筑立面上优势更加明显。

据 IEA 数据,2020 年全球新增 1GW 的 BIPV 中,约有 30%使用的是碲化镉薄膜电池组件,使用比例高于集中式电站。我们测算, 年薄膜电池 BIPV 的总需求有望超过 10GW,市场空间有望达 500 亿元;若考虑屋顶(晶硅)BIPV,则十四五期间我国 BIPV 整体市场空间有望超 4000 亿元。

光热发电方兴未艾,政策驱动快速发展。

光热发电是利用太阳能发电的另一种方式,其原理是通过反射镜将太阳光汇聚到太阳能收集装置,利用太阳能加热收集装置内的传热介质(液体或气体),再加热水形成蒸汽带动或者直接带动发电机发电。与光伏发电相比,光热发电具备调峰能力,对电网冲击小,稳定性高,能与光伏发电协助互补。

据 CSP PLAZA 统计,2021 年全球新增光热发电装机 110MW,总装机达 6.7GW,其中中国总装机 556MW。2021 年我国首批 20 个光热示范项目已完成 8 个,在建项目中的玉门鑫能 50MW 光热项目聚光集热储热系统已全面投运;而 2021 年 10 月以来,一批包含超 1GW 光热装机的风光热互补新能源项目已经于青海、甘肃、吉林等地陆续启动建设。同时,光热发电在建筑上应用的推动力度持续加大,据住建部,2020 年我国新增太阳能光热应用面积 4.4 亿平米。

政策方面,《江苏省建筑业“十四五”发展规划》提出到 2025 年全省将新增太阳能光热建筑应用面积 5000 万平米;《北京市“十四五”时期能源发展规划》提出到 2025 年全市新增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建筑面积 400 万平方米;《武汉市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十四五”发展规划》到 2025 年全市新增太阳能光热建筑应用面积 3300 万平方米。我们认为建筑节能及绿色建筑相关诸多政策的推出,有望推动光热发电加速发展。

薄膜电池组件及光热发电的加速发展有望一定程度上提升超白浮法玻璃的渗透率。

应用于太阳能发电组件的玻璃需要具备良好的透光率,因此通常选用超白玻璃,其中可分为超白压延玻璃和超白浮法玻璃。目前晶硅组件上以超白压延光伏玻璃为主流,而薄膜组件上以超白浮法(TCO 镀膜)玻璃为主流,光热发电玻璃也以超白浮法为主。同时,应用于建筑上的玻璃需要考虑强度、美观等多方面因素,超白浮法玻璃由于其平整度高、厚度均匀、不易积灰、强度高等特性将更加适用于建筑光伏,因此建筑光伏(尤其是光伏幕墙)的加速发展有望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超白浮法玻璃的渗透率。

另一方面,据 CPIA 数据,2021 年玻璃背板的市场占比 24.4%,随着双玻组件占比提升,超白浮法玻璃在背板上可在一定程度上抢占部分市场份额。

预测 2025 年全球光伏玻璃需求达 2114 万吨

参考 CPIA 对“十四五”期间每年全球新增光伏装机容量的预测,我们预计 年每年新增光伏装机容量分别为 240/275/300/330GW,在双玻组件渗透率及大尺寸组件渗透率逐渐提升的背景下,我们预计2025年光伏玻璃需求将达到2114万吨,年复合增速16.1%,对应日熔量为 7.2 万吨/天。

从不同厚度玻璃需求来看,2023 年之前 3.2mm 组件仍占较高比重,因此对应玻璃需求仍以 3.2mm 厚玻璃为主,但随着 2.0mm 组件渗透率不断提升,2.0mm 薄玻璃需求将加快提升,同时双玻组件中 2.5mm 玻璃使用率逐步下降,我们预计 2025 年双玻组件或将全部使用 2.0mm 及以下的光伏玻璃。

供给端:扩产热情高涨,成本竞争来临

产能:新增产能加速释放,关注冷修及能评

2021 年光伏玻璃产量同比增长 41.5%,高于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增速。根据卓创资讯和我们的 统计,截至 2021 年 12 月末,全球超白压延玻璃在产产能日熔量 45910 吨,同比+38.4%;其中国内产能 41260 吨,同比+39.7%,占全球产能的 90%,海外新增主要是福莱特(601865 CH/6865 HK)2021 年 2 月新点火 1 条 1000t/d 产线。若按 330 天满产、80%成品率、全年无冷修技改产能估算,2021 年末全球超白压延玻璃在产产线年产能约 1212 万吨,实际产量约 1061 万吨,同比增长 41.5%。

从同比增速看, 年全球光伏玻璃产量同比增速 平均为 12%,低于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增速 25%,其中受“531 新政”影响,光伏玻璃 年光伏玻璃产量同比仅个位数增长,加剧了 2020 年的供求失衡。而 2021 年由于行业新增产能较多,加之光伏装机需求承压,光伏玻璃产量增速再次高于新增光伏装机增速。2022 年前 五个月,我国光伏玻璃产量 541 万吨,同比+39.0%,维持高速增长。

2022年前五月新点火 13100t/d 产能,部分窑炉将进入冷修周期。

一般而言,超白压延玻 璃窑炉自投产后连续生产最长 8 年后就需要进行冷修技改。根据卓创资讯统计,截至2021年末,我国超白压延玻璃停产冷修 17 个窑炉,合计产能 5910t/d。

从窑龄分布来看,2014年点火的窑炉到2022年就逐渐进入第 8 年生产周期,进行冷修技改的迫切性更强,因此我们预计年每年将有 4-5 座窑约 2660t/d 产能进入冷修,若按半年冷修期算,每年减少产量接近 40 万吨。

厂家扩产意愿强烈,关注听证会后能评实际通过情况。

根据卓创资讯和我们的不完全统计,截至2022年 4 月底,国内在建超白压延玻璃产能 57680t/d,超过当前在产产能;其中2022年内预计点火 43900t/d。

虽然根据《水泥玻璃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新建光伏玻璃项目不受产能置换约束,但新建项目须由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委托全国性的行业组织或中介机构召开听证会,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技术先进性、能耗水平、环保水平等。

2022年3月22日,首批三场光伏压延玻璃项目听证会于江苏召开,此后浙江、宁夏、山东、江西等地也相继举办相关项目的听证会。虽然当前听证会对新增产能的约束力有限,但我们认为由于新增产能存在能耗、土地、环保、资金、技术等诸多壁垒,且随着供求缺口收窄,价格和盈利回归正常水平,听证会或对新增产能产生一定边际影响,最终实际投产产能或未必如计划的多。

格局:双龙头地位稳固,第二梯队加速追赶

超白压延玻璃呈现两超多强的竞争格局。根据卓创资讯和我们的统计,截至2021年末,信 义光能(968 HK)国内超白压延玻璃产能10100t/d,福莱特9600t/d,分别占国内产能的25%、23%,CR2 合计占比47.7%,同比提升2.7pct;CR5 合计占比68.3%,同比提升3.5pct。

与2010年相比,CR2 提升 14.6pct,CR5 提升 10.1pct,且福莱特与信义持续占据前二位置,而2010年第三至第五名在 2021 年均跌出前五,过去十年龙头企业扩产明显快于其他企业。

若考虑信义在马来西亚、福莱特在越南的产能后,信义光能全球超白压延玻璃产能 12000t/d,福莱特 11600t/d,分别占全球产能的 26%、25%,CR2 进一步提升。

参照我们统计,信义和福莱特在 2022 年预计分别有 8000t/d 和 9600t/d(前四月已点火 2400t/d)的新增产能,22-25 年规划新增产能均超 25000t/d,进一步巩固双龙头的格局。

第二梯队中,中建材(主要来源为洛阳玻璃)/彩虹/金信分别有 00t/d 的产能 在建,而后起之秀旗滨集团已于 4 月份点火一条 1200t/d 产线并有 3600t/d 产能在建,且根 据我们对光伏听证会项目的统计,洛阳玻璃/旗滨在 22-25 年规划新增产能均有望超 10000t/d。我们认为未来几年行业内双龙头地位或难以撼动,但第二梯队企业的数量及占比

根据已投产项目的财务报告和拟在建项目的环评报告,我们勾画出光伏玻璃行业的成本曲 线,呈现出较明显的阶梯式分布。

其中:1)日熔量 t 之间的生产成本最低,在 13-14 元/㎡(或 元/吨,以 3.2mm 厚度计),也是目前企业新建产能的主要目标。一般由 2 条 1000t 或 1200t 生产线组成,年产量在 60-80 万吨左右;

2)日熔量超过 3000t/d 的生产成本是目前两大行业龙头福莱特和信义光能的产线平均成本,约 15-17 元/㎡(或 元/吨),年产量均在 100 万吨以上;

3)日熔量 t 之间的生产成本对应 18-20 元/㎡(或 元/吨),年产量在 30-50 万吨左右,是目前除 CR2 以外的光伏玻璃上市公司成本水平;

4)日熔量 1000t 以下或年产量 30 万吨以下的生产线,生产成本在 21 元/㎡以上(或 3000 元/吨),主要是目前非上市玻璃企业或深加工企业的成本水平,我们认为属于边际产能,其生产成本表征了存量产能的最高成本水平。根据卓创资讯统计,2021 年 12 月 3.2mm 光伏玻璃原片平均成本为 18.70 元/㎡(或 2338 元/吨)。(报告来源:远瞻智库)

展望:盈利压力待缓解,供需格局盼改善

22 年以来光伏玻璃价格稳中有涨,3 月底开始样本企业库存持续下降。由于 年 新建玻璃产能滞后于组件产能扩产,叠加 20H2 光伏抢装潮大幅拉升需求,导致 20H2 光伏 玻璃价格快速上行,最高点行业均价约 42 元/平米(3.2mm 镀膜)。

随着 21 年新增产能陆续释放,而抢装结束但上游硅料价格仍居高不下导致光伏需求不振,光伏玻璃价格回落至 30 元/平米以下。22 年以来需求端有所回暖,虽然行业新增产能较多但达成需要一定时间,加之生产端成本偏高压缩利润空间,价格推涨较为积极,截至 22 年 5 月 13 日,国内 3.2mm 光伏镀膜玻璃出厂均价 29 元/平米,同/环比+22.8%/+3.6%。

库存方面,得益于需求端较强的支撑,样本企业的库存自 3 月底开始持续下降,截至 5 月末样本企业库存 15.75 天,同/环比-25.1%/-3.1%。

纯碱/天然气价格大幅上涨,行业盈利水平持续承压。

据 Wind,22Q1 纯碱/天然气均价同比分别上涨 73%/43%,而光伏玻璃价格相比于 21Q1 高基数回落较大,导致行业整体盈利水平显著下降。

据卓创资讯数据,22 年 4 月光伏玻璃原片毛利率已跌至 2.4%,同/环比-5.2/-2.1pct。同时,疫情影响下部分地区运输受限,运费涨幅较为明显,或进一步挤压企业利润空间。我们认为随着疫情好转,加上厂家逐步上调报价,盈利端压力或有一定缓解。

以我们去年发布的光伏玻璃专题报告《时间的赛跑:全球光伏玻璃市场展望》() 中的供给缺口测算模型为参考,我们认为在新增产能较多的情况下行业供给端或进一步宽 松。需求方面,随着硅料产能逐步释放,国内装机需求有望进一步回暖,同时海外需求的预期上升或为行业格局改善提供一定机会。

22-24 年产能快速扩张,规模效应渐趋显著

目前公司产能及盈利能力均处于行业第二梯队,与第一梯队双龙头仍有较大差距,未来扩产积极、降本空间大。截至2021年底,公司在产光伏玻璃产能 2150t/d,2022年3月桐城新点火一条 1200t/d 地产线,而子公司合肥新能源另一条 650t/d 产线有望于22H2点火,2022年公司产能有望提升至 4000t/d(不含台玻)。

据公司公告,公司在建宜兴新能源 1000t/d、秦皇岛北方玻璃 880t/d、洛阳新能源两条 1200t/d,有望陆续于 年点火投产。同时,根据各省工信厅公告听证会信息,公司拟建产能规模更大,未来五年规划新增产能将超过 20000t/d。若均按计划投产则 2024 年产能有望达到 16610t/d,三年 CAGR+97.7%。

而从可比公司的扩产计划看,信义光能和福莱特同期规划新增产能均超过 25000t/d,龙头地位较难撼动。我们认为随着产能的快速扩张,公司有望进一步巩固其在行业第二梯队的位置,并较行业第三梯队建立更明显的成本优势。

公司毛利率位于行业第二梯队,摆脱外协后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2018 年公司置入光伏玻璃业务,当年毛利率 20.4%,比行业龙头信义光能和福莱特低 6-7pct,但高于其他可比公司。 年公司毛利率稳定提升,但随着信义和福莱特快速扩产规模效应持续显现,其毛利率与其他公司的差距拉开到 10pct 以上。2021 年受上游纯碱涨价及光伏玻璃价格承压影响,公司光伏玻璃毛利率降至 20.3%。

综合来看,2021 年光伏玻璃企业毛利率分为三个梯队,第一梯队的信义光能和福莱特毛利率在 35%以上,领先优势仍较大;第二梯队除了公司还有安彩高科、彩虹新能源等,毛利率在 20%~30%;第三梯队主要是由玻璃深加工转型做原片生产及深加工一体化的公司,包括亚玛顿、索拉特等,毛利率低于 20%。

另一方面,近两年由于公司产能仍在扩张中,为尽可能满足市场需求公司部分产品采取了外协生产,对公司毛利率产生一定影响。为方便计算,若公司存货成本计算采取 LIFO 的方式(公司实际会计处理为加权平均),即假设当年外协产量全部销售且价格与自产产品相同, 则公司 年光伏玻璃毛利率可达 41.4%/26.9%,分别提升 8.6/6.6pct。虽然实际影响可能并没有假设中的大,但我们认为随着公司自有产能逐渐释放并减少外协生产后,毛利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报告来源:远瞻智库)

双玻占比高,扩产后成本下降空间大

产品结构丰富,薄玻璃占比较高。公司光伏玻璃产品结构较为丰富,据公司年报,2021 年 公司双玻组件用 2.0mm 光伏玻璃产量占比 80%;同时,公司也在行业内率先研发生产出 1.6mm 超薄光伏玻璃。

由于薄玻璃单位面积售价相对主流 3.2mm 光伏玻璃稍低,因此公司单位收入及单位毛利低于可比公司,但盈利能力保持较高水平。

光伏玻璃市场价格无明显差别,规模扩张后降本空间可期。

根据卓创资讯统计,光伏玻璃企业之间在相同规格产品上的价格基本没有差异,且玻璃厂商与大客户签订长协合同时也会按月协商确定价格,因此我们认为上述均价的差异主要源自于产品结构的差异,而公司盈利水平直接的差异主要取决于成本差异。

拆分来看,光伏玻璃成本主要包括直接材料、 燃料动力、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等四个部分,其中直接材料与燃料动力是最主要的两个部 分。

以福莱特为例, 年直接材料和燃料动力成本平均占比为 42.0%、38.6%,二者合计占比保持在 80%以上。而公司的两者合计占比则在 90%左右,我们认为差异主要在体现在原材料采购的规模成本以及窑炉的单位能耗上, 年公司平均单位原燃材料成本为 15.4 元/平米,高于福莱特 2018 年的 13.1 元/平米(福莱特 2018 年后不再单独披露相关数据)。

另一方面,2021 年公司单位人工成本及制造费用分别由 2018 年的 0.74/0.88 元/平米下降至 0.67/0.74 元/平米,单位人工成本接近福莱特 2018 年的水平。

当前公司平均单线规模较小,扩产后规模效应有望显现。

截至 22 年 4 月底,公司在产窑炉平均规模为 558t/d,低于国内产线平均水平(637t/d),而可比公司中最高的福莱特(暂不考虑仅有一条 1200t/d 产线的旗滨集团)平均规模为 973t/d。22 年 3 月公司点火了第一条一窑八线的 1200t/d 产线,根据公司现有扩产计划,公司新建产线均采用 750t/d 以上的窑炉,在建产线全部投产后公司窑炉平均规模将提升至 923t/d,单位成本有望降低。

区位优势或被忽视,公司运输费用率低于可比。

光伏玻璃的主要上游原材料为石英砂,属于单位价值低但用量大的原料,需要耗费较多运力,同时光伏玻璃本身属于易碎品,运输距离过长也容易造成损坏,因此生产基地的区位选择十分重要。

我国石英砂资源分布不均,其中安徽凤阳、江苏连云港、河北灵寿等地是石英砂的主要产区,占据了全国 80%的市场,而公司在产及在建的生产线分别位于安徽合肥、安徽桐城、江苏宜兴、河南洛阳以及河北秦皇岛,均靠近石英砂主要产地,能够有效控制运输成本。

另一方面,从公司下游客户构成来看,我们以凯盛集团新能源材料前五大下游客户为参考(公司是凯盛集团新能源材料板块的主要运营主体),公司的主要客户是东方日升(300118 CH)、晶澳科技(002459 CH)和隆基绿能(601012 CH),其组件生产基地均位于安徽和江苏等地。

年,公司运输费用率分别为 2.3%、2.4%、2.1%,均低于福莱特和信义光能,虽然其中也包含了部分其他非光伏玻璃业务的费用,同时也有福莱特和信义光能海外客户较多的因素,但我们认为该数据也能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公司运输费用的控制能力较为出色。

背靠中建材/凯盛集团,具备玻璃全产业链优势

背靠集团丰富的矿产资源,保证原材料低成本稳定供应。

生产光伏玻璃需要的石英砂标准高于普通浮法玻璃(低铁含量),公司间接控股股东凯盛科技集团在太湖、海南、通辽、洛阳等地拥有储量丰富的石英砂矿山,其中凯盛石英材料(海南)拥有国内规模最大的光伏玻璃石英砂产线。

据公司公告,公司每年通过关联交易向集团或集团兄弟公司购买的纯碱及石英砂原材料约占公司原材料成本的 20%左右,我们认为公司依托集团丰富的矿产资源优势,能够获得稳定的光伏玻璃原材料供应,是公司规模扩张的重要保障。

凯盛集团是目前国内少数掌握全氧燃烧技术的企业,助力公司节能减排。

全氧燃烧技术是玻璃工业的重要发展方向,是未来玻璃工业节能减排的核心技术,采用全氧燃烧技术不但可以简化熔窑结构、节省窑炉与厂房投资、节约 30%的燃料用量、提高熔化质量和成品玻璃质量,而且可以减排氮氧化物 80%以上。

公司依托集团在玻璃工程技术上的优势,于合肥新能源建立了全氧燃烧光伏玻璃产线,有效提升了燃料的利用效率。同时,公司已于桐城新能源、合肥新能源等子公司建成了屋顶光伏电站,于合肥新能源、北方玻璃各新建一座余热发电锅炉。我们认为在环保政策趋严及能源价格维持高位的背景下,公司在节能减排上提前布局或有助于公司进一步降低成本。

重视研发技术储备丰富,超薄/光热/薄膜产品潜力十足

公司具备较高的科研水平及较强的科研转化能力,研发费用率常年保持行业领先。作为“洛 阳浮法玻璃工艺技术”的继承者,公司也具备着一脉相承的研发基因。

2021 年公司研发费用率 4.3%, 年平均为 4.1%,行业内仅次于福莱特;2021 年拥有研发人员 491 人,占公司总人数 13.1%。持续深入的研发使公司成为薄型光伏玻璃的引领者,根据公司官网,2017 年 4 月公司旗下宜兴新能源成功开发出 1.8mm、1.6mm、1.5mm 超薄系列光伏玻璃,并能够连续稳定量产,其中 1.5mm 超薄光伏玻璃填补了国际社会在这一领域的技术空白。

今年 6 月,公司受托管理的盛世新能源也试制成功 1.6mm 光伏薄玻璃原片。超薄光伏玻璃不仅能应用于普通的双玻组件上,还是 BIPV 组件的理想之选,可以减少组件的重量和安装成本,更适合应用于低荷载的屋顶上。

公司子公司宜兴新能源已与大型组件企业东方日升达成战略合作,成立了专项研发小组,对屋顶分布式应用组件进行共同研发,并逐步将研究成果推向市场,我们预计该项业务有望在建筑节能大背景下实现快速发展。

我们认为随着绿色建筑及建筑节能的有序推进,BIPV 或将迎来放量,公司在超薄玻璃上的 领先优势有望助力公司进一步提升市占率。同时,在此背景下光热玻璃和薄膜电池组件也有望迎来发展新机遇。公司子公司濮阳光材已建成一条 400t/d 的光热玻璃产线,且旗下光热玻璃产品研发获得突破性进展,2mm 光热玻璃产品经第三方权威机构检测,各项指标均达到光热玻璃行业标准,现产品已准备发往客户进行试用。

薄膜电池方面,公司子公司合肥新能源具备 CIGS 盖板玻璃的生产能力,同时公司已托管集团旗下薄膜电池组件生产公司成都中建材和瑞昌中建材。我们认为公司除了拥有领先的光伏玻璃生产技术,在其他新能源材料方面同样有丰富的储备,有望在相关领域出现放量的时候率先取得发展先机。

拟收购台玻福建,资产整合可期待。2021 年 9 月,公司公告与台玻中控就收购台玻福建的 股权相关事宜达成初步共识,目前相关收购事项正在稳步推进当中。

台玻福建目前拥有一条 650t/d 的光伏玻璃产线在产、一条 250t/d 产线冷修并拟扩建为 550t/d 产线、一条 1200t/d 产线筹建,我们认为若该收购顺利完成公司将进一步完善在光伏玻璃业务上的规模和布局,提高市场覆盖范围。

同时,公司 2022 年 1 月公告受托管理安徽盛世新材料及江苏光年新材料两家标的公司,并 适时开展全面的尽职调查,后续将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启动对标的公司的增资扩股。

根据卓创资讯和各省听证会信息统计,截至 2022 年 5 月末,盛世新材料现有一条 650t/d 和 320t/d 光伏玻璃产线在产和一条 1200t/d 产线在建,江苏光年新材料现有一条 650t/d 产线在产,其同一股东控制下企业江苏凯盛新材料拟建 4 条 1200t/d 产线。我们认为公司作为凯盛集团 “3+1”战略下的唯一新能源材料产业平台,后续或将继续加大资产整合力度,通过收并购的方式扩大业务规模。

公司置出信息显示玻璃业务后收入主要由新能源玻璃(光伏玻璃)和其他玻璃(光热玻璃) 构成,由于公司目前暂无新建光热玻璃产线计划,我们认为公司该业务产销或较为稳定,且随着产线逐渐成熟及光热发电需求释放销量及单价或有一定提升,预测该业务 22-24 年收入 CAGR+5%。

对于光伏玻璃业务,根据前文我们对公司产能规划的统计,我们预测公司 22-24 年末产能分别为 /16610t/d(不包括托管产能及拟并购的台玻),结合产能计划投放时间,我们预测 22-24 年公司产能利用率为 85%/90%/92%,并假设每年保持 95%的产销率(21 年为 93%)。

价格方面,我们认为在当前行业新增供给较多的情况下,光伏玻璃均价或将维持较低位震荡,且 2.0mm 双玻占比的进一步提升或降低产品单价,预测 22-24 年公司光伏玻璃单价为 21.0/20.0/19.5 元/平米。

年公司光伏玻璃毛利率及整体毛利率均保持在 20%以上,22 年尽管上游原燃料 价格维持高位,但 Q2 光伏玻璃价格小幅回升,且规模效应带来的单位成本降低逐渐显现, 我们预测公司 22 年光伏玻璃毛利率 21%。

随着公司新增大窑炉产线达产,规模效应有望进一步显现,而公司在产品、区位、原料、技术(能源单耗)等方面的优势有望给公司带来更大的降本空间,结合我们前文对光伏玻璃价格的预测,我们预测 23-24 年公司光伏玻璃毛利率有望分别提升至 22.5%/23.5%。

其他玻璃业务随着生产趋于成熟,毛利率或有望取得一定提升,预测 22-24 年毛利率为 30%/32%/34%。综合对各业务的分析,我们预测 22-24 年公司整体毛利率为 21.9%/23.1%/23.9%。

年公司期间费用率由20.5%下降至2021年的 13.1%(年销售费用计算不剔除运输费),其中管理费用率和财务费用率分别下降2.0、2.3pct,主要得益于规模效应及融资成本降低。

我们认为随着公司规模扩张,公司管理费用率有望进一步降低;而作为公司核心竞争力之一,我们认为公司将继续保持较高的研发费用率;虽然过去几年公司财务费用率下降较多,但我们认为公司当前扩产计划较大,融资需求或将明显增加,财务费用率或有所回升。综合来看,我们预测22-24年公司期间费用率为11.7%/12.5%/13.2%。

净利润:预测 年归母净利润增速为 38%/65%/76%

综合我们对公司营业收入、毛利率以及期间费用率的分析和预测,我们预测公司 22-24 年归母净利润为3.7/6.0/10.6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38.1%/64.7%/75.7%,三年CAGR+59%。

快速成长的光伏玻璃新贵

公司 A 股上市后经历多次资产重组,其当前业务主体来源于 2018 年 4 月完成重大资产重组收购的三家新能源材料公司。

此次重组于 2017 年 2 月首次公布预案,之后三个月内公司 A 股股价由高点的 30.43 元下跌至最低点的 13.83 元;17 年 8 月公布详细重组草案后半个月内涨幅 57%,最高点反弹至 28.49 元,我们认为此次上涨主要由重组预期及国企改革行情驱动。

此后公司股价经历较长时间的下跌, 19 年 1 月的最低点相比 17 年 8 月高点跌幅 64%,我们认为除了因为市场整体表现低迷还由于“531”新政致光伏行业整体承压。

19 年 2 月至 4 月,公司股价再次由低点反弹 56%,我们认为主要受市场情绪回暖驱动,但期 间公司股价相对沪深 300 有 31%的超额收益。

公司本轮股价上行趋势起点可追溯至 19 年 8 月,彼时虽然公司股价较当年 4 月高点已回落 35%,但光伏玻璃价格在经历了年初的第一波上涨后于 9 月再次开启上涨,并一路涨至历 史最高点,行业基本面的持续向好为公司提供了较强的盈利增长预期(19/20 年公司归母净 利润同比+245%/+590%),驱动公司股价上涨。

19 年 8月至 21 年 3 月,公司股价上涨 99%,相对沪深 300 超额收益 52%。但是,相比于 A 股光伏玻璃可比公司福莱特和亚玛顿,公司超额收益分别为-164%和-92%,我们认为或因为公司内生增长动力较为欠缺(19-20 年新增产能仅 320t/d),而后续 21 年内公司股价经历的两轮大幅上涨则印证了市场对公司增长预期的转变。

21 年 6 月至 7 月,公司股价上涨 73%,相对沪深 300/福莱特/亚玛顿超额收益分别为 72%/41%/17%,我们认为主要驱动因素是公司定增落地,而此次定增也是公司此次产能扩张的起点。此后公司又公布多个新建产线计划,并完成了对多家光伏玻璃公司的收购,内生外延扩张并行,叠加年底光伏产业链回暖,21 年 10 月至 22 年 1 月公司股价再次上涨超 100%,相对沪深

22 年以来市场动荡加剧,且光伏玻璃行业盈利压力仍较大,公司股价也经历了较大回撤,4 月最低点较年初高点跌幅近 60%。但随着市场企稳,叠加国内外光伏产业链利好消息刺激 (欧盟光伏计划、美国计划豁免关税等),我们认可公司的中长期投资价值。

综上,除了市场自身因素,驱动公司股价上涨的因素主要是光伏行业基本面变化、自身增长预期改善以及资产重组/再融资等事件催化。

短期来看,我们认为全球光伏仍维持较强劲的需求,而今年新增产能仍在调试爬坡阶段,光伏玻璃供需格局较为平衡,同时价格在成本端压力倒逼下已开始有所上涨,市场对企业的盈利预期或有所修复。

公司层面,今年一季度公司已完成对信息显示玻璃业务的处置,作为凯盛集团“3+1”战略下的重要新能源材料产业平台,在国企改革即将收官的催化下,有望承接更多集团内部的优质资产。

中长期看,公司产能扩张计划仅次于双龙头信义光能和福莱特(公司听证会上会项目 22-25 年有望新增 20000t/d 产能),且公司由于当前规模相对较小具有更高的成长性和成本优化潜力,我们认为将成为驱动估值及股价上涨的重要因素。

港股方面,公司 H 股股价趋势与 A 股基本一致,但估值相对 A 股较低,我们认为主要与港 股市场流动性、投资者更关注公司的实际业绩表现等因素有关,因此在光伏玻璃处于景气高峰(20 年 10 月至 21 年 3 月)时,公司盈利与估值齐升的“戴维斯双击”效应更加明显,股价上涨 240%高于 A 股。

考虑公司 22-24 年产能快速扩张,有望带动收入和归母净利快速增长,我们采用 PEG 法对 公司 A/H 股进行估值。截至 6 月 22 日收盘,可比公司 A 股和 H 股平均估值均为 0.6xPEG (22-24 年),我们看好公司的成长空间及业绩弹性,给予公司 A 股 22 年 1.0xPEG,目标 价 33.48 元人民币;考虑 H 股市场流动性折价,给予公司 H 股 22

1)光伏装机需求不及预期。

尽管我们看好碳达峰碳中和下中国新能源的发展,但补贴、储能、消纳等不确定因素仍可能导致光伏装机需求增长不及预期,2020年以来玻璃、硅料、高纯石英砂等产业链环节亦会影响光伏装机。目前全球疫情仍有反复,且美联储升息周期下光伏电站投资回报率预期下降,也可能导致海外光伏装机需求不及预期。

2)公司产能投放和整合不及预期。

尽管公司自有产能到2024年有望达到 16610t/d,结合托管并购企业在产及拟在建产能合计 有望超过 20000t/d,公司新增产能将快速扩张,并推动规模效应释放,但考虑光伏玻璃产能仍受能耗、土地、资金等因素约束,因此实际产能投放可能不及预期,进而影响收入和盈利预测。

3)光伏玻璃盈利提升不及预期。

尽管我们看好公司光伏玻璃成本下降、盈利能力提升,但仍然受光伏玻璃价格的影响。考虑到目前光伏玻璃计划新建产能规模庞大,我们预计新投产能将可能导致市场竞争加剧,进一步影响公司产品价格和单位盈利。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洛阳涧西疫情严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