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沦陷博物馆仑陷日这部电视剧叫什么名字?

撰搞/许其武 改编/林琳

  印尼侨商看中小公园黄金地段,营造了上世纪三十年代商贾云集灯红酒绿的“销金窟”,而今此地却繁华不再

    老汕头人都知道百货大楼,还知道它从前的名字叫南生公司。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顾问王琳乾是地地道道的“汕头通”,关于这栋大楼的前世今生,他几乎了如指掌。

    早期南生百货商号创办于1911年。公司大楼开业于1932年。当时,小公园这一带已成为汕头埠一处人流汇聚、商机旺盛的地段。公司老板、印尼侨商李柏恒决定集资扩大营业兴建新楼之际,自然便把精明的商业眼光投向了这片街区。而在新楼建成之前,有一段故事至今鲜为人知———

    王琳乾讲述,“南生公司原来的地址是在镇邦街,我看到1925年小公园这一带的地图就有番薯街啊等等,楼房是二层的砖木结构,盖瓦片的平房,当时李柏恒认为汕头有发展的余地,所以在海外赚到钱之后就再集资来小公园这个地方暗地里买地。”他担心一旦大商户独家收购的内幕曝光,会引起卖主纷纷抬价。于是要求有关人员严守兴建大楼的商业秘密,布置伙计分头以各自的名义议价收房买地。

    然而还是有人获悉内情,因此出现了占据要段、待价而沽的“钉子户”。例如有一个吴宝庭,他就是不卖,有意打乱李柏恒的计划,也提高自己的地价,李柏恒只得传话给他:愿送一千元茶水钱,不列入买卖的数字之内,这在现在叫行贿,当时叫“茶宜”。吴宝庭说,我有五六个兄弟,这一千元我能分得几个钱,最后李老板给了一千五百个龙银(光洋)才搞掂。

    其实,李老板软硬兼施,一边送“茶宜”,一边破土动工、加紧打桩。钉子户眼看大势已去,只好顺水推舟。于是“南生”第二期扩大地盘,还将原设计的六层改为七层。一、二层为南生公司,三、四层为中央酒楼,五、六层则为中央旅店,集购物、餐饮、住宿、娱乐于一体。建成之后,南生公司从原来镇邦街老铺搬到这里来,一些小行业跟着铺带铺,当陪衬。“南生”的对面就有“皇后”在那里建了一个酒家,旁边就有“如合太昌”等绸缎行。

    当时,上中央酒楼享受是非常时髦也非常显贵的事情。林开基老伯说起南生当年的繁华时是满脸的陶醉。“南生建了汕头埠最早的一条电梯,那时候上中央酒楼,梯门一打开,就有很多小姐前来迎客……”

    20世纪三十年代的汕头开埠只有短短几十年,却已一变成为商贾云集、酒绿灯红的繁华之地。南生公司为中心的小公园闹市,正是当年汕头一处亮丽的风景线。三四十年代,汕头新型大百货公司有号称“四大天王”的南生、广发、平平和振源。汕头沦陷前夕,南生公司将大件货物迁往梅县,留下部分商品继续经营。抗战胜利后调整股东,扩大资金,生意又兴隆起来。1956年与汕头市国营百货公司合营,改名百货大楼。而南生的龙头地位,一直延续到八十年代初。百货大楼的退休老工人话当年,开口便是当时顾客盈门、应接不暇的情景:“节假日人就更多,两条楼梯挤得没法上下,领导在节假日就带队下来百货大楼帮助维持秩序,保护大楼的财产安全。”

    对于中青年一辈的汕头人,南生公司(百货大楼)是他们温馨童年难于忘却的一个生活图景。

    一位百货大楼的职工说,“小时候喜欢要求父母带着来小公园一带玩耍,童年给我的最深印象就是百货大楼非常美,非常大。而且商品非常丰富多彩,所以也非常好奇。成年后来这儿工作了,刚进大楼时生意还是跟以前一样比较兴旺,当时是1980年。”

    而八十年代以后,受市场经济大潮推涌,汕头市区迅猛东移扩展。相形之下,老市区商户今非昔比,门前冷落车马稀,俨然已成“明日黄花”。而勃兴的汕头新区及其新的商业网点,则分明是青春正当年的靓女威男!面对此情此景,百货大楼一带的老居民,不免有些怅然若失……

    这些年,“南生”地面平衡沉降约40厘米。虽不致影响楼房安全,但这一切却似乎在有趣地象征着:这家百货大楼的黄金岁月,已经在历史的脚步声中且去且远。然而,南生公司作为昔日汕头商业的一处重要标志,却鲜活地长留在汕头人的心中。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汕头沦陷博物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