蝎子精出自西游记第几回白毛老鼠精为什么说她弱

恭喜你依旧关注“魔都语文课代表”

你将每天进步多一点,不知不觉,超越身边的人

本文共3718字,阅读10分钟获得知识升级

综合撰稿:程贇  编辑发布:方济力

《西游记》是很多人心中的经典,然而就在近日,杭州一所小学的五年级学生马思齐,却发现了《西游记》里的一个大漏洞!原来从东土大唐到西域,唐僧师徒四人吃的竟然一直都是江淮菜系!

这是真的吗?对于小朋友的发现,西游专家又怎么说?一起来看!

《西游记》可以说是大部分中国人的经典启蒙,一直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杭州的一位五年级小学生马思齐同学也不例外。但是,她在阅读的过程中除了留意了精彩的故事情节外,还发现了《西游记》里的一个大漏洞——吴承恩在写《西游记》中的食物时,似乎从东土大唐到西域,唐僧师徒四人吃的都是江淮美食!为此,她特意写了一篇作文《西行路上的“宴会菜”》细数了其中的漏洞。

《西游记》这本书,我百看不厌。先是喜欢里面的故事情节,后来爱看孙悟空大战妖精的打斗场面。再后来,由于我的“吃货”属性,关注起唐僧师徒的饮食来。

话说师徒四众由东土大唐一路向西,由于八戒贪嘴食量大,孙悟空又有些本领,四人便很有机会经常吃到别人招待的“宴会菜”。“宴会菜”一般是这样出现的:

1、大国国君招待接风宴

3、妖精成亲(与唐僧)宴

书中描写各类宴会饮食,分外精彩,譬如:

古云:“珍馐百味,美禄千锺。琼膏酥酪,锦缕肥红。”宝妆花彩艳,果品味香浓。几般蜜食,数品蒸酥。油扎糖浇,花团锦砌。金盘高垒大馍馍,银碗满盛香稻饭。

可是,你可曾发现,无论作者写得多精彩,从东土大唐到西域,地域差别如此之大,吃得菜却如此雷同。我整理了几个老少皆知的场景罗列的菜名,如下:

1、第54回西梁女儿国国王婚宴菜单:玉屑米饭、蒸饼、糖糕、蘑菇、香蕈、木耳、石花菜、黄花菜、紫菜、蔓菁、芋头、萝菔(卜)、山药、黄精……

2、第67回驼罗庄斋饭:面筋、豆腐、芋苗、萝白、辣芥、蔓菁、香稻米饭、醋烧葵汤……

3、第69回朱紫国:狮仙、笋芽木耳、蘑菇、黄粱饭、菇米糊、粉汤……

4、第79回小儿国国王宴请:狮糖、粉条、蘑菇、木耳、黄精、香稻饭……

5、第82回无底洞白毛老鼠精成亲宴:蔬菜更时新,豆腐、面筋、木耳、鲜笋、蘑菇、香蕈、山药、黄精……椒姜辛辣般般美,咸淡调和色色平……

6、第100回大唐庆祝宴:烂煮蔓菁、糖浇香芋。蘑菇甜美,海菜清奇。几次添来姜辣笋,数番办上蜜调葵。面筋椿树叶,木耳豆腐皮……

从这些菜单里看出,米饭、蘑菇、香蕈、木耳、豆腐、面筋、芋头、萝卜,几乎每顿饭都有这些食物。相同的食物穿越了十万八千里,遍布各个地域,仿佛比孙悟空的筋斗云还要快还要远。大唐与西域小国饮食一般无二,妖精与国君喜好完全相同,这不免令人生疑,这怎么可能?

原来,《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是淮安人,上述这些食物大多是江淮美食。他虽则可以天马行空地想像出各个西域国家、各个千娇百媚或妖或人的美娇娘,但他没有虚构菜单,没有写各地不同风味的美食,而是照着自己生活的地域,来实写食物,这又是为何呢?

想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需要设身处地去思考,也就是说假设我们也在明朝,假设我们处在吴承恩的处境中,会如何?吴承恩生活在明朝,当时的人们应该知道西域,对西域国家很有一些传说和想象,民间流传了许多唐僧西行的传说故事,这些都为他创作小说构建了基础。吴承恩饱览群书,又特别喜爱神话故事,喜读志怪小说,所以能写就《西游记》。然而,他并没有真正到过西域,加上家境贫寒,纵使有昂贵的西域进口食品,他也未曾听说,更别提吃过了。细节难以虚构,特别是饭菜饮食,要写得有板有眼,菜单罗列得洋洋大观,恐怕他是难以做到的。最方便的就是拿自己熟悉的食物来写,写着写着就大都是家乡美食了。

我不知道吴承恩有没有意识到他“宴会菜”菜单的重复。或许他明白,但由于古时候交通不便,书籍查阅不便,没有百度,没有百科全书,需要大海捞针似的去寻找信息,他无法办到,就用自己熟悉的菜品来写。或许他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在菜单上的“漏洞”。

我真想穿越到明朝,去劝说吴承恩,让他多请教有这类专业知识的人,比如厨子;再或者请教走南闯北的行脚商人,他们也许会知道多一些。又或者,我带足盘缠,拉着吴承恩去旅行,来一趟真正的“西域游”,吃遍西域各地菜品,再将它们编排好了不重样地写进“宴会菜单”里,可不更好?

神游回来,我深深觉得《西游记》是一部伟大的小说,如果能改进了书中的菜品细节,将会使它更符合实际,更有趣,更有可读性,令读者能学到更多的知识,成为本书中画龙点睛的一笔。


从这些菜单里看出,米饭、蘑菇、香蕈、木耳、豆腐、面筋、芋头、萝卜,几乎每顿饭都有。相同的食物穿越了十万八千里,遍布各个地域,远在西域的“外国人”吃的东西和当时的中国人吃得完全一样,这是真的吗?这是不是可以证明吴承恩写错了?

《西游记》研究专家竺洪波教授

“我非常欣赏马思齐小朋友的观察和思考。说这是作品的漏洞是可以的,但我更认为是一种写作上的‘错位’。《西游记》是一部神话小说,作者的想象天马行空,所以这样的‘错位’就很多,相当于现在电视剧中的一些‘穿帮镜头’。如果把它们都找出来,一定是一件很有趣的事。

而且小朋友不仅提出了问题,而且还进行了初步解答,认为《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是淮安人,所以他能写出这么多江淮菜肴。”这在文学理论上是成立的,因为任何作家的写作都和他的生活经历,特别是儿童记忆有密切关系。

现在的学术界对吴承恩是否是《西游记》的确凿作者还存有不同意见,马同学的这个发现也是为‘吴承恩写《西游记》’这个观点提供了证据。所以,我认为马同学的这篇作文已经具有一定研究意义了。”

有记者就此事采访了马思齐同学,她表示,看《西游记》对她来说是一种享受,因此已经读了好几遍,有些故事甚至看了10多遍了。不过,因为自己是一个吃货,所以她在看《西游记》时,不免格外关注《西游记》里提到的食物,于是写下了这篇文章。

在对马思齐同学的采访中,课代表格外注意到了一个细节。马思齐说:妈妈在家经常会给《红楼梦》写评论,光是笔记,家里就做了几大本。她也经常鼓励我,读书的时候写一点东西。记得一开始写作文时,我写得很慢,也写得不好。妈妈那时还会和我一起写作文。比如,春天到了,就一起写写春天的景色和人物等等。妈妈的作文,真的写得很好的!慢慢地,我喜欢上了写作文。

马思齐的妈妈也介绍说,女儿所在的小学很重视阅读,女儿自己也很喜欢看书。“基本上该看的书都看了,《堂吉诃德》《傲慢与偏见》《明朝那些事儿》……我觉得既然她喜欢看书,可以再深入引导一下,看看能不能从中挖掘一些东西。

《西游记》究竟是不是吴承恩写的?吴承恩有没有写错?这些问题课代表无法解答。但是课代表可以确定的是,这位马思齐同学和她的妈妈都是真正会阅读,爱思考的人!

现如今,大部分家长都非常注重孩子的阅读。但很多人也只是去买来大堆的畅销书、名著,然后让孩子看。家长的一片心意和付出固然值得称赞,但这样的阅读对孩子来说收效往往是微弱甚至可能是无效的。大部分情况下,孩子们通过这样的阅读了解到的知识慢慢就会被遗忘。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阅读呢?课代表认为马思齐和她的妈妈的经验值得借鉴!

阅读不是为了考试,更不是学生的专利,事实上,一个人的一生都应该阅读。所以,家长们在为孩子们选购书籍的同时,不妨选择一些既适合孩子的,自己也有兴趣的,然后亲子共读!那些陪读的夜晚,孩子做作业的时候,家长不如放下手机,捧起书本,看看你的孩子在读些什么,然后彼此分享读书心得。

读过了孩子的书,找个空闲的时间,家长可以请他总结一下这本书主要讲的什么内容?你觉得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这本书出现了什么难题?你觉得主人公为什么会这样做?如果是你会怎么做?这样由阅读的数量过渡到对每本书的理解、总结和思考,相信会给孩子带来更多的体会,也能帮助他养成思考的习惯,对亲子之间的沟通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家长在和孩子共读,并分享了彼此的阅读体会后,何不让孩子把自己的收获记录下来呢?可以是一篇读后感,也可以是一篇记叙文(记录自己和父母共读的过程),甚至可以效仿马思齐同学,找到一个“课题”,展开研究,写一篇报告!无论哪种形式,无论质量好坏,相信同学们都能从中得到锻炼!(悄悄说一句:还可以投稿给课代表,也许有机会发表在《中文自修》或“发现魔都小作家”上!)

最后,课代表想说一句,阅读和思考是一个人一生的功课,是能让人受益无穷的。

感谢马思齐同学的发现和她的作文让我们看到了小朋友也能有大发现,让我们发现了阅读的魅力!课代表也希望有一天可以在身边发现这么爱思考,且有思考和发现精神的上海小囡!

欢迎加入课代表的核心家长群!

请回复“小学”、“初中”、“高中”

语文为王的时代,一顿早餐的价格

就能买到全上海最好的语文素养类杂志!

《中文自修》全新出版的12月刊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以找到

《中文自修》全新出版的11月“聪明小豆丁”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以找到


以上推荐的实用杂志、作文资料、精品图书

点击[阅读原文]找到,欢迎订阅参考学习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猪八戒蜘蛛精原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