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死后头朝哪个方向了坐的方位要用那一本书

  随着时代在进步,我们每个人都可能要用到申请书,利用申请书我们可以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诉求。写起申请书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美国留学申请书,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我选择地理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这个原因有很多细分链接。我想在高等教育中继续学习地理,因为我觉得它很有趣。我喜欢这个主题,因为它的内容以及它与许多其他主题重叠的方式。因此,这使地理成为一门非常有用的学科,我非常渴望继续了解和发展这一学科。因为地理与许多其他科目重叠,并且该课程包含许多技术和技能,我发现它是未来工作场所中非常有用的工具。我喜欢了解如何以及最重要的是为什么。如果这包括为什么这些商业园区位于郊区边缘,以及为什么全球地震分布会影响该特定区域的人类活动。我相信地理将培养我的分析技能,这很重要,因为我想成为武装部队的情报官员。我也喜欢旅行,我的知识和技术帮助我解释了很多事情,比如马耳他地区梯田农业和佛罗里达州基础设施的原因。我中学时老师曾对我说

  “旅行,你开始注意到你周围的事物,你能够理解那里的某些事物是什么以及为什么”

  我目前正在学习A2地理和生物学。这也伴随着我在第一年完成的AS体育和AS物理。我很喜欢我今年的课程,因为我发现与去年的物理相比,我发现内容相对容易消化。去年我发现这个主题相当具有挑战性,因为内容主要由数字、数字、理论和集合方程组成,其中一些难以解释。与今年iamdo的课程相反,我发现内容更易于使用,因为我可以将其与视觉情况联系起来。去年我喜欢这门课程的部分内容,因为那里的科目之间有明显的联系。一年之中,地理和生物学的交叉瞬间不止一次。我开发了新技能,例如口语和与他人一起完成课程作业正如我上面提到的,我对未来的抱负在于武装部队。我需要具备良好的分析能力以及良好的口语能力。作为情报人员的一部分是能够注释图片和许多其他数据源,即红外线

  学习地理将帮助我将这些技能发展到我所选择的专业领域公认的标准。我也想在未来旅行,我的地理知识将帮助我更详细地了解我去过的地方

  我有过一次带薪工作经验和一次工作实习经验。在我的工作经历中,我曾在H+S航空工作。这是一家修理直升机和轻型飞机的公司。在此期间,我体会到满足客户迫切需要的这些引擎的最后期限的重要性。我还建立了一个团队并与许多部门合作。我学到的一项重要技能是对细节的关注/这非常重要,因为最轻微的不准确都可能导致飞机发动机发生故障,从而导致客户死亡。在我的有偿工作期间,我在ASDA的一家咖啡馆工作。我在这里学到了许多重要的课程,例如健康和安全以及食品卫生。我也在繁忙的环境中锻炼,良好的沟通和团队技能是实现目标所必需的。我觉得我学到的许多技能不仅与地理有关,而且与生活本身有关。团队技能可以在实地工作以及满足最后期限和对细节的关注中得到很好的利用。这些都体现在课程和大学生活的某些方面

  我非常喜欢体育活动,它们对社会福祉很重要。我喜欢打高尔夫球,尤其是足球。我已经达到了法勒姆镇的半职业球员,我在这个级别的处子秀中打进了制胜一球,这是有史以来第三位做到这一点的球员。我也曾在朴茨茅斯、南安普顿和伯恩茅斯等主要的南海岸职业球队进行过试训。我喜欢钓鱼和露营等休闲活动,并且我在夏天定期外出进行这些活动

  我也喜欢在周末与朋友社交,但足球通常优先于社交。城市周围有一些特定区域可以一起锻炼。我喜欢与家人共度时光,要么晚上出去,要么在周末露营和钓鱼,或者只是踢足球或打高尔夫球。

  留随着奖学金申请人数的增加,奖学金增多并不意味着申请人都可以轻易获得,不主动申请,奖学金很少会自己找上门来。要想获得成功,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背景,细心把握好申请中的每一个环节尤为重要。

  出国专家介绍说,充分的准备美国留学奖学金申请书可以体现在:

  全面了解美国大学的录取人数和奖学金发放比例;

  在文书写作中有效地挖掘升华自己的优势,在现有基础上加强竞争力;

  与教授及导师保持积极到位的沟通,让自己在数以千计的申请者中脱颖而出。

  美国留学奖学金申请书合适长度为600~800个英文单词。必须紧扣所要申请的那个专业来写,主线要明确,不要盲目地个性化。让招生者知道你选择该专业的明确和强烈的动机,同时具备充分的条件完成该专业的学习。结构简单,衔接紧密,主线明确,便于理解。许多申请人将简历放在PS中,这会弱化了PS应起的作用。语言表达一定要用地道的英语。

  对于美国留学奖学金申请书的写作技巧本文就为大家介绍这些,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大家都能够写出一份充满信服力的留学奖学金的申请书来。

  一般去美国留学申请流程大致可有:自我定位――语言考试――学校选择及申请――材料准备――资金准备――材料寄送――面试――收到学校录取通知――签证――出国。接下来为大家详细介绍具体步骤:

  确定为什么要出国?自己是否适合出国?美国大学申请是一相艰巨繁复的任务,总要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同时考虑自己是否具备留学条件,一旦下定决心就要踏踏实实,坚持不懈。

  1、参加出国考试((TOEFL,GRE或GMAT):最好在入学年份的前一年9月份之前考完这些考试。对于本科生可以大三考GRE,TOEFL,建议先考GRE,然后再考TOEFL。大四上学期进行申请工作,如果欲考当年11月份的Gre Sub,则申请工作最好提前准备。

  2、选校定专业:美国大学超过3600所。申请学校的档次,根据自身条件而定,一般申请10-20所学校,并且拉开学校档次排名。一般来说,申请学术性的比申请职业性的机会大。理科申请相对于文科申请容易获取奖学金

  (1)个人陈述(Personal Statement):个人陈述是影响录取的重要文件,对是否获得奖学金尤其重要。你可以通过文字向你申请的学校全面反映你的能力。内容为你为何选择这个专业,你过去在这方面有什么成就,现在有什么想法,如果你得到了申请的这个学位后有什么未来的打算等等。

  (2)推荐信:推荐信要说明被推荐人的基本情况,介绍推荐人的成绩,包括学术论文、科研成果、获得奖励、所具备的能力等。最好有系主任、专业导师写的推荐信。推荐人最好要具备高级学术职称。一般三封,一封综合表现,两封专业水平。

  (3)简历:无论学校是否要求,都最好有一个resume,其长度最好在1-2页内。

  (4)论文:能够体现申请人的研究能力,对获取奖学金有利。

  (1)信用卡:网上申请和寄送GT成绩的时候会用到,最好提早办理。中国银行、招商银行、广发银行等都有相应的国际信用卡,建议办理VISA卡。

  (2)经济担保:经济担保证明包括的经济来源:个人/家庭存款、不动产证明、奖学金、助学金等。在申请的过程中一般不需要提供原始的单据,资金的历史越久越好。

  5、正式申请、寄送申请材料

  (1)网上申请:美国大部分学校可以网上申请。将申请材料,信用卡等准备齐全,就可以在学校的相关网页上建立帐户,进行申请,同时跟踪学校审理进度。

  (2)材料寄送:将所有申请材料连同申请费一起提交你所选定的学校。有的学校会要求成绩单、推荐信等由学校或推荐人亲自寄出,建议申请人还是将申请材料一同寄出,以提高学校的审理速度。

  (3)GT成绩寄送:GRE和TOEFL分数只有通过考试中心ETS寄出,才被认为是正式有效的。寄送方式有邮寄、传真和电话。

  6、套词面试:可以在申请前以及申请后与教授进行套词。一所学校选取2至3名教授或副教授。学校也会安排相关电话面试。面试时可以充分利用书面材料。

}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11月好书今日发布,按文学、人文社科、生活科普、艺术教育、财经、童书,每类10种,为读者呈现近期好书。

每月书单的选书标准依然是文学性、思想性和可读性兼具,有真知灼见,并记录时代发展。

您最喜欢哪本?欢迎在本文留言区分享您的阅读感受,我们将在12月2日10:00选取留言点赞数最高的3位读者免费随机赠送1本精美图书~

叙事文学的未来,究竟在何方

本期文学图书,比较以往,增加了类型文学的比例。近年来严肃叙事文学的未来究竟会走向何方,成为很热的话题。其中有人就认为,或许从类型文学可以找到出路。本期所选的女性科幻作家作品集以及蛇从革的作品,确实也提供了新的阅读经验。已成长为当今文坛中坚力量的徐则臣、刘汀,则“不约而同”写了“姐妹们”,男作家们对女性的书写,更多了由衷的尊重。

《她:中国女性科幻作家经典作品集》

该书从中国女性科幻作家群体中,精选了33位对中国科幻进程有影响力的中国科幻女性作家,第一次整体展现中国女性科幻作家的风采,在中国科幻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作品集不仅仅展现了女作家们风格迥异的科幻作品,还介绍了作家们的生活和创作经历,展现出她们丰富的思想、独特的个性,以及对科幻深入的理解和认知。

该书是聚焦安徽花鼓灯艺术的一部纪实文学作品,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作者不仅为安徽打造了一张个性鲜明的文化艺术名片,更为“花鼓灯”这种传统民间艺术,注入了现代而时尚的气息。在《大国草民小团》中,作者为草根艺术团体发声,向广大读者介绍“拉魂腔”这种精彩的安徽戏曲形式,更让读者了解民间艺术团体的生存和发展。民间艺术团体的发展,也正是我国文化事业发展的缩影。

该书是著名作家格非在清华大学的文学讲稿结集。2018年~2020年,格非在清华大学中文系“小说叙事研究”课上,从19世纪中期以来的小说家里精选出奥地利作家罗伯特·穆齐尔、日本作家志贺直哉与美国作家麦尔维尔三个案例,讨论一百多年来社会、历史和文化观念的变革。该书是格非在课程录音与讲义的基础上,整理成的文学讲稿。

《迪伦马特中短篇小说集》

[瑞士] 弗里德里希·迪伦马特著 顾牧等译

迪伦马特是瑞士戏剧家、小说家,他在喜剧创作上享誉世界,小说创作也很有建树。该书为作者中短篇小说集。与同代作家不同,作者的文学表现自始至终都渗透着一种历史悲观主义色彩。他的作品不是自我的表现,而更多是力图呈现给这个令人沮丧的世界一面镜子,一面怪诞扭曲的镜子,要以此来认识它。

在该书中,作者构建了一个魔幻的世界,同时融入了长江边的许多传说,比如水怪、化生子、江童等等。对于长江和故事背景的小城,蛇从革给予了许多真实而具体的描绘,那些码头、街巷,在暗夜和风雨中的样子,让人觉得这个世界如此神秘而熟悉。作品中的“水怪”代表的是人性的欲望。通过这个设定,作品呈现了一个光怪陆离的世界,同时又有着复杂的人性博弈和世间百味。

该书是首位70后茅盾文学奖得主徐则臣的最新小说集,收入跨度将近20年的3部作品《西夏》《居延》《青城》,主人公是三位现代女性。三篇作品彼此独立,又有内在联系。作者藉饱含历史意味的古地名作为人物的精神符号,探讨着现代女性的情感与精神自洽问题。作品讲述了3位女性的情感遭际,道尽了她们的艰难、辛酸、迷茫与坚执,也写出了她们的正直、坚韧、善良与仁爱。

《所有的风只向她们吹》

该书包含4篇中篇小说,分别写了20、30、40、50岁的4位当代女性。作者用“梅兰竹菊”给她们命名,她们的故事里有人性的温暖,也有时代的残酷。她们跨越了城乡,跨越了身份,也跨越了年龄,她们站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时代的女性群像——她们就在我们每个人身边,拥有难以解释的倔强和野蛮能量,在夹缝中腾挪辗转,每个都“活着,且活得盛大”。书中篇目曾获《十月》文学奖、丁玲文学奖等,并连续两年位列城市文学排行榜中篇小说榜首。

《驻马店伤心故事集》之后,时隔4年,青年作家郑在欢的最新短篇小说集。全书分为两辑。“昔时少年”部分以一组从少年视角出发的往事,回顾了90一代的生存环境与成长历程。在对故土的审视中,作者着重探寻小说本身的形式与目的,题材与结构更加多变,也更具游戏性。怪人怪事,cult电影般的场景,在小镇、青年、音乐、文学、梦想、爱情等各种元素与主题中,穿梭跳跃,令人颇有酣畅淋漓之感。

该书是作家庆山(安妮宝贝)2021年全新散文集。该书的写作过程是庆山将五六年间的生活、行止、观察、体悟,用文字做出的确证。作者以毫不松懈的激情,将自我与万物之间的关联与映照记录下来。比如中年危机:“所谓中年危机,大概是发现自己与变化的社会价值观慢慢拉开距离”。比如神秘主义者:“神秘主义者是深感人生与物质世界受限因此愿意去探索的人们。”

日]村上春树著 烨伊译

《没有女人的男人们》6年之后,村上春树最新的短篇小说集,书中收录了8篇第一人称叙事小说,重现村上熟悉的风格。其中的《养乐多燕子队诗集》,除了洋溢着对棒球的热爱,更结合了诗作、散文体裁,也是继《弃猫》后村上再次难得揭露少时与双亲的生活回忆。8个题材视角各异的短篇,可以看成70岁的村上春树,对人生爱与死主题的回望。

更近的历史与异域的反思

在往期的推送里,关于宋朝的书籍不少,这体现了当下文史图书的一个热点。事实上关于清朝的书从来都不少,距离我们更近的历史,或许能更清晰地给出参照意义。近年来考古研究出版的热度一直上升,本期也选取了《考古一百年》这样的普及图书。几本引进版新书各有特色,有助于拓宽视野。

《洋务与赈务:盛宣怀的晚清四十年》

该书作者朱浒发现,赈务活动为重新理解盛宣怀事业生涯的整体发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线索。该书通过系统揭示洋务与赈务之间的交织与互动,既描绘了盛宣怀在晚清40余年中的奋斗与挣扎,也展现了其无法脱离的特定局势和条件,从而凸显了历史人物及其时代的耦合性。

《考古一百年:重现中国》

该书是作者在近一个世纪中国考古学取得的丰硕成果的基础上,从史前时期文明串起,勾勒并重现了中国古文明不可磨灭的光辉轨迹。全书共分九大章节,图文并茂,作者精心挑选了327 幅图片作为文字的辅助说明,诸多文物和考古发掘照片十分稀见,阐述深入浅出,引人入胜。

[美]詹姆斯·弗农著 沈凌译

该书主要阐述了19世纪上半期~20世纪40年代的100多年时间里,在英帝国的范围内,饥饿含义的变迁以及治理饥饿的现代体系的形成。书中涉及政治学、文化学、社会学、年代学、历史学、地理学等方方面面的内容,用大量的历史材料和史实提供了研究现代饥饿史的新思路。

《乡里的圣人:颜元与明清思想转型》

颜元被认为是中国近世思想史研究中的一个关键人物。该书另辟蹊径,从思想史、生活史相交融的角度,讨论了一个“乡里的圣人”所具有的思想史价值。相对于传统思想史以“新观点”的提出作为衡量尺度的做法,该书试图提出一种将“平庸的思想者”纳入思想史研究中的思路。此外,书中还具有鲜明的方法论意识,广泛采用了“心理史学”“具身认知”等理论,并借鉴了民间文学研究的做法,以期开掘思想史研究的新空间。

《瓜亚基印第安人编年史》

[法]皮埃尔·克拉斯特著 陆归野译

瓜亚基人是一群生活在巴拉圭密林中的印第安人。1963年,该书作者、法国人类学家皮埃尔·克拉斯特在瓜亚基人被安置于定居点后进入了这个部落,与他们一同生活,对他们在生育、死亡、饮食、求偶、部落管理、性向认同、劳动分工等方面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观察和书写。在书中,克拉斯特直面瓜亚基人的残忍、习俗之状况,以及他们缓慢的衰亡。

《文学批评:一部简明政治史》

[美] 约瑟夫·诺思著 张德旭译

该书是哥伦比亚大学博士、耶鲁大学助理教授约瑟夫·诺思的代表作。他勾画了文学研究作为一门学科,自20世纪20年代至今的历史轮廓,展示其如何从一种广泛业余的普遍批评,日益学术化、学科化的过程,并探讨得与失。书中,他悉心梳理关键流派,如实用批评、新批评、文化研究等;分析代表人物,如雷蒙·威廉斯、伊格尔顿、詹明信等人。该书是一部反思学科专业化的文化简史。

《汉瓦:西汉王朝洪业启示录》

《汉瓦》侧重于探索“秦制为什么变为汉制”的答案,也就是“周秦之变”后半段的变化历程。作者通过爬梳传世文献与出土简牍资料,勾勒出一幅秦朝制度完全体的图景,认为后世延续两千年的王朝体制,在秦代仍未成形,而真正开启这个循环的,其实是汉高帝刘邦。

《革命的形成:清季十年的转折》

该书是著名历史学家罗志田教授的新著,是对“辛亥巨变”的重新阐释。该书的设问方式,与托克维尔对法国大革命的思考颇有相通之处,在某种意义上,或可视为中国版的“旧制度与大革命”。但晚清政治结构要比18世纪末的法国远为复杂,也蕴含了更多中国自身的政治命题,需要从更长的时段来观察和理解。

《江口望海潮:中国历史文化之旅》

该书是许倬云教授的作品集,围绕中国的文化与经济进程、中国文化的当代意义等问题分两部分进行讲述。作者从古代中国人的生活家常,如厨房、餐桌等着笔,谈到生产劳动方式的变化和知识、思想的变革,通过各个时代的生活侧面,勾勒出中国经济、文化的发展历程,最终 落脚于走向世界的现代中国。

[爱尔兰]约翰·吉布尼著 潘良译

该书是爱尔兰本土新锐学者写就的爱尔兰史,摆脱“他者”视角的自我反思之作。作者对爱尔兰年5个世纪历史的简要梳理和回顾,涉及这个岛国的文化、政治和社会经济史,既涵盖重大的历史事件,包括克伦威尔的征服和殖民、大饥荒以及爱尔兰独立战争,也涉及与不列颠的争议、新教改革的影响以及爱尔兰侨民的全球影响力等。

衰老是人不可避免的结局,本期我们依旧选择了关于老年的新书。现代人经常处理不好至亲之间的亲密关系,杰夫·艾伦的书揭示了其中的秘密。《隐谷路》记录了一个家庭被精神分裂症吞噬的过程,令人唏嘘。对出版人来说,书店的生存状况,也是永远的话题。

[日]石桥毅史著 熊韵译

石桥毅史是日本知名文化记者,作者在书中以敏锐、感性、独特的视角展现了日本的特色书店现状,书店员的工作状态与真实心声。表现了书店员在出版业持续低迷,电子书、网络购书等现象成为常态的现状下,竭尽所能“传递书”的感人场面。使人再度审视纸质书、书店的存在意义,书店员的价值与魅力。虽然写的是日本书店的生存状况,给国内书店、书店员们也提供了重要的视角与参考。

《守望百年微笑:百岁老人寻访札记》

该书是一本经过长时间实地采访得来的客观调查。在4年时间里,撰写团队面对面地实地采访了浙江省255位百岁老人,占该省百岁老人的10%,又对其中10%的老人做了现代生物学的检查和研究。 在实地寻访、问卷调查、翔实记录的基础上,札记按照“起居有常,生活规律”“饮食有节,五味调和”“心胸有量,恬淡虚无”“动静有度,不妄作劳”“晚年有乐,其道天真”分门别类,并从医学视角进行观察与思考,上溯《黄帝内经》,中至“健康素养”,下达乡土风俗,以写实的手法,将重点放在对百岁老人居住环境、生活习惯、衣食住行、生活轨迹和当下身体状况的真实描述上。

[英]杰夫·艾伦著 刘仁圣译

《亲密关系的秘密》是一本关于认知和改善两性关系的情感自助书。作者杰夫·艾伦在书中真诚地袒露了他与妻子的30多年婚姻之路上的情感陷阱,也展现了他们在知见心理学的帮助下共同跨越情感陷阱的全过程。在书中,作者以向他们夫妻二人寻求心理咨询的客户和工作坊参与者的故事为案例,向更多的人传递经营长久舒适的亲密关系的密钥,也帮助更多的人在亲密关系中穿越人生的课题,活出更好的自己,过上更加幸福的人生。

《数码时代教养指南:培养3.0版下一代》

[美] 吉姆·泰勒著 许和刚译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如何确保流行文化和高科技给孩子带来有益的影响,而不是成为伤害他们的利器?《数码时代教养指南:培养3.0版的孩子》回答了这一问题。该书通过回顾当下的研究成果、总结相关专业知识和为人父母的经验,在探讨与流行文化、科技和孩子三者相关联的问题的同时,提出了具体可行的方法措施,帮助家长保护孩子在疯狂的网络新世界中不受伤害,帮助孩子做好在3.0版网络时代健康成长的准备。

该书作者海英长期从事礼仪教育及培训工作,对中华传统礼仪潜心研究20余年。书中围绕行住坐卧、言谈举止、迎来送往等几个部分,全面讲述中华传统礼仪的内容及其文化背景,让人们认识到传统礼仪的价值精髓。此外,作者还特别专注礼仪的古为今用,从众多的环节中选出具有当代价值的内容进行详细解说,帮助人们学以致用。

《冰之传奇:人类南极半岛探险史》

[美]琼·N.布思著 李果译

《冰之传奇》堪称全景式呈现的探险“编年史”,纵览南极半岛500年。该书以16世纪为起点,按时间顺序,用19个章节铺开了一幅曲折迷人的历史长卷。从早期驾驶仄逼脆弱的帆船挑战皑皑未知,到首次经历2个月的漫长极夜、见证辉煌日出,到各国科考基地如雨后春笋、《南极条约》订立——各方势力跃然登场:探险家、科考人员、水手、海豹猎人、捕鲸者、飞行家、政府、军队……声名卓著者、鲜为人知者,还有那无法不提及的7次大探险。

《凉峰有信:森林巡护员的动物影像集》

该书是一本自然教育科普作品,受众为儿童青少年。书中结合动物影集与科普知识,围绕清凉峰中的动物,通过丰富多彩的摄影作品,引出关于不同种类动物的科普介绍,以及发生在清凉峰的作者与动物之间的种种故事,展现自然生态的天然之美和人与动物的和谐之美。全书以图片为主体,辅以手绘动物的插画,展现清凉峰多样的动物生态,唤起人们对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该书由“说象”“观象”构成。“说象”是一种叙述,“观象”则是对亚洲象存在境况和出路的思考。该书深刻表达了以大地为依归、唇齿相依、环环相扣的生命反思,并以谈天说地的亲切笔触,刻画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明背景下亚洲象的生存面相,学术资料的佐证与绵密细腻的文字风格相益得彰,吸引读者走向雨林的更深处。

《隐谷路:一个精神分裂症家族的绝望与希望》

[美]罗伯特·科尔克著 黄琪译

基于对所有健在当事人的采访和大量医学档案资料,作者罗伯特·科尔克以饱含同情和悲悯的笔触讲述了精神分裂症吞噬一个家庭的全过程。从弗洛伊德与荣格的分歧与决裂,到整整一代治疗师将病因归咎于“精神分裂症妈妈”,从理论家们抛弃疾病的概念、执着于对其进行颠覆,到医学研究者抽丝剥茧寻找这种疾病的生物学原因,该书都一一作了介绍。

《太空居民:人类将如何在无垠的宇宙中定居》

[美]克里斯托弗·万杰克著 李平译

该书系统地回答了人类要想在月球、火星、小行星、木卫四、土卫六……这些星球上定居,将要面临的挑战,深入分析了人类离开地球的安全界限、实际挑战或合理动机。人类探索太空的真正理由是什么?我们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多行星物种?马克 · 沃特尼能靠种土豆在火星上生存吗?宇航员在空间站里为何每天都要锻炼?一名宇航员在空间站待一天需要花多少钱?书中都有答案。

太空时代来临,月球旅行不是梦

有没有想过,在你还没有走遍祖国大好河山的时候,太空时代已经来临。科学家预测,未来5到10年,我们在科幻小说里看到的很多情节会变成现实。人类的月球生活、大规模的太空基础设施、民用太空旅行将迅速发展,快得超乎我们想象。西班牙著名的数字化先驱和人工智能科学家茵玛·马丁内斯,在新著《第五次工业革命》中告诉我们,新的工业革命并不遥远。一条完整、现代、高效,迈过了国家界线的太空产业链正在人们面前徐徐展开。未来,中国在太空时代会怎样继续发展,林毅夫、周其仁、姚洋和黄益平所著《中国经济的逻辑与展望》系统地向读者展示了未来50年内中国经济可能发生的蜕变。

该书作者鹫尾友春历任日本贸易振兴机构理事,曾3次常驻美国,得以近距离观察美国社会、经济、政治等变迁。美国制裁日本30年,前后发动6次贸易战——从纺织品到钢铁,再到汽车、半导体等,可谓横扫日本整个产业。该书从6个案例出发,深度解读日美两国的贸易竞争,让我们看清美国打击商业对手的惯用手段,对目前经济形势有更深入的了解。

《求索:中国工业软件产业发展之策》

陈立辉、卞孟春、刘建 等编著

该书作者是中国工业技术软件化产业联盟理事长,长期从事电子产品、信息技术产品检测认证和技术研究工作。该书详细介绍我国工业软件产业的发展现状,通过对不同类型企业展开调研,汇总多方需求,详细阐述工业软件的定义、特点、分类,系统性对比国内外工业软件企业发展经验,从对比中发现问题,寻找道路,从产业的层面分析我国工业软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促进工业软件产业发展的建议。

《第五次工业革命:太空技术引发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

[西]茵玛·马丁内斯著

人类进入信息化时代,太空技术引领的第五次工业革命,将使人类进入全新的“太空文明”时代。在数字化和新兴技术经济领域颇有声望的专家茵玛·马丁内斯,以多学科的融合视角,系统地展示了未来50年内太空行业可能发生的剧变。在书中她提出,在前面四次革命中,人类消耗了太多自然资源,导致了自然系统的崩溃,人类已经面临着空前的生存挑战,第五次工业革命将会是绿色的革命,因此,在这次革命中,生命科技和可持续的行业将占据主导地位。

中国社科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蔡昉预测,中国人口的第二个拐点将出现在年之间,这也是中国老龄化发展最快的时期,届时总人口增长将从正转负,经济潜在增长率下降,深刻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趋势。由蔡昉领衔,社科院经济研究所、金融研究所、农业发展研究所和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13位专家联袂撰写的《双循环论纲》为读者解读当前国民经济领域重要趋势的同时,也深刻分析了中国经济未来10年的发展逻辑。对于民众关心的养老、收入分配、消费等问题给出了清晰且富于前瞻性的解答。

《依码为梦:中国互联网从业者生产实践调查》

2019 年,互联网产业的 “996”和“大小周”一度成为坊间热题。作者曾以实习生的身份进入互联网大型企业进行田野调查,近距离观察中国互联网人的生产实践,积累了百万字的访谈和田野笔记。在书中,作者重温2009年~2015年间的这些一手资料,提取“薪酬”“工作强度”“自主性”“保障性”“自我实现”“产品的社会和文化价值”、“社会关系”七个维度,具体描绘了中国互联网从业者的日常生活形态。作者指出,数字经济从业者的生产实践建构了他们在生产与生活中的主体性。这种主体性的确立与延展将持续性地推动“互联网理想”的发展与实现。

《亚洲的戏剧:南亚国家贫困问题研究》

[瑞典]冈纳·缪尔达尔著 [美]赛思·金缩写 方福前译

该书作者是瑞典著名经济学家、社会学家、政治家。作为瑞典学派、新制度学派以及发展经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1974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该书主要研究南亚国家贫困的原因和如何脱贫、如何发展的问题。作者认为,影响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不是一个或几个因素或条件,而是存在于这个社会体系中的所有因素,包括产出和收入、生产条件、生活水平、对待生活与工作的态度,还有各种制度、组织以及政策。作为发展经济学的一部代表作,为今天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许多启示。

《航空都市:创新未来城市版图》

该书主要作者孙天尧从哈佛大学毕业后,从事城市规划设计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临空经济与城市空间发展。他在书中指出,交通方式的变革是影响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该书研究了全球100多个航空都市(包括我国的临空经济示范区和54个重要城市),整理了共计约 5000万条发展数据,通过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独立构建了航空都市竞争力评价体系——“全球航空都市评级指数”(GARI),并根据GARI选取了12个城市案例,通过丰富的落地案例介绍与实践剖析,呈现出航空都市创新未来城市版图的开阔前景。

[美]道格拉斯· A. 欧文著

该书作者是美国知名贸易研究专家,曾任职里根政府经济顾问委员会。该书系统考察了源远流长的自由贸易思想史,既解释了自由贸易如何逐渐赢得其优势地位,又展示了古往今来深刻的思想家们对它发起的强有力挑战。该书资料翔实且论述紧凑,行文简易又妙趣横生。在书中,作者洞见迭出,帮助人们寻找产业发展之路、经济富强之策。

《经济学家都干了什么:一部西方经济学简史》

作者梁捷现执教于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并担任亚际书院等机构的研究员,《看理想》嘉宾。该书是面向大众的西方经济思想史读物,主要聚焦经济学在170余年的发展、演进脉络。书中共介绍了从马克思至贝克尔共29位对经济学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经济学家。该书特别强调经济思想演进的内在逻辑,清晰介绍各个时期主流研究范式的优点和局限性,帮助读从历史角度重新认识经济学的形成过程。

《中国经济的逻辑与展望》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一直专注于研讨国家发展的重大问题。以林毅夫、周其仁、姚洋、黄益平等教授为代表的一批经济学家,对大国角色、中美关系、国内国际双循环、疫情与健康中国、对外开放新战略、中小企业融资、数字金融、数字化等一系列热点问题,都有各自深刻的见解与精彩的观点。该书将他们的观点以一定的逻辑选编并梳理起来。书中各篇文章不长,但瞄准当前热点,见解独到,无须过多经济学背景、知识也可读懂。

蹲下来,用孩子的角度看世界

11月童书中,《路边的四季》有些特别。仔细阅读,你会发现这本科普绘本向孩子展现的美丽景色全部是大人蹲下来,甚至趴在地上,才能看到的。也许成年人摆脱了高高在上的态度,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世界。也正如阅读《幸福先生》让我们知道的,要懂得换个角度看待自己,也许缺点就变成了优点,做本真的自己,幸福才会到来。

沐七七是以80后青春文学作家郭妮为核心的软科幻、冒险和幻想儿童小说创作团队,受到青少年读者喜爱。神秘而奇幻的冒险世界,究竟藏着多少未解之谜?融合海洋冒险、益智互动的软科幻元素,外星宠物加入校园故事,给你带来料想不到的爆笑日常。这是一套给男孩子的勇气故事书,也是超有趣的益智冒险书。

“小布谷漫话成长书·贪吃零食怎么办”

小布谷很爱吃零食,老师带着同学们看动画片,让大家了解多吃零食的坏处;亲友团也纷纷帮小布谷出主意,小布谷能控制自己,不再贪吃零食了。荣获“五个一工程”奖的作家徐玲为7~10岁孩子创作的这一系列故事书贴合孩子真实的成长经历,通过小主人公视角看待少儿成长过程中的种种烦恼,很好地展现出少年儿童励志成长的精髓。内容真切而洒脱,有趣不失童真。优雅的文学演绎、形象的漫画说明,使得该系列成为照亮少儿成长之路的明灯。

《博物馆下午四点半·玉蝉之谜》

李北山教授主讲中国传统文化及艺术史等课程,同时致力于儿童文学创作,著有“神秘美术馆”系列三部曲,作品多次获得“中华优秀出版物奖”。 “博物馆下午四点半系列”是专为少儿读者打造的博物馆系列文学读本,以瑰丽奇幻的儿童文学故事,将文物承载的文化元素及其背后的深厚历史以生动鲜活的方式呈现于纸上,是一套儿童文学版的“纸上博物馆”。《玉蝉之谜》引导小读者在惊险的故事中了解商朝历史和文物。孩子们在充满冒险乐趣和智识挑战的阅读中,摄取丰沛的传统文化滋养。

[日]荒井良二著、绘 刘畅译

该书作者是日本首位荣获纪念阿斯特丽德·林格伦文学奖的图画书作家。在书中他讲述了一个天真而温馨的故事。据说幸福先生有时候会出现在山顶的大石头上,倾听人们的烦恼,并满足大家的愿望。慢悠悠的小男孩和急匆匆的小女孩为了改变自己,上山去见幸福先生。一路上他们发生了很多有趣的故事。这个故事让我们懂得换个角度看待自己,也许缺点就会变成优点。做本真的自己,幸福自然就会到来。

这是一本33年重印42次的自然科普绘本。该书以乡村路边作为描绘的场景,具体描绘了春夏秋冬每一个季节里路边的“小世界”——以远处的农田、劳作的人们和玩耍的孩童作为背景,画出在这一自然情境里的野花、野草、树木、种植的农作物及各种昆虫、鸟类等动物。作者从孩子的视角,蹲下身来看世界,用诗意的语言介绍了300多个物种,让孩子了解身边的动植物,发现自然的美丽和融入自然的乐趣。

[英]丹·格林等著 [英]西蒙·巴舍绘 夏芒译

该书作者少儿科普作家、记者,剑桥大学自然科学硕士,拥有向儿童讲述自然科学知识的非凡能力,其作品妙趣横生、极富想象力。该系列是一部高水准的科普知识读物,内容权威,详实,趣味性强,插图生动独特,并着重提升孩子思考、思辨、应用的全方位能力。书中的每一处概念都被赋予了独特的人格化,具有鲜明的特点,简单易懂,便于理解和记忆。

《赵丽宏给孩子的美文系列·音乐的翅膀》

该套书是赵丽宏专为青少年读者打造的散文集。书中不仅收录了作家多篇经典散文名篇,还收录了入选各地中小学生课本以及出现在试卷阅读题中的篇目。这些作品既有对人生的感悟、世象的描绘,也有对历史的探寻、艺术的品评,饱含真挚的情感和智慧的哲思。该套书还邀请知名语文教师冷玉斌倾情导读,帮助孩子领略名家风采,提升写作能力。

《勇敢骑士绘本·青蛙阁下》

[英]安娜·肯普著 [英]莎拉·欧格维绘 王丽雅译

从前,在一片暗黑的沼泽地,住着一只小小青蛙。它有一个大大的梦想——成为威风凛凛的“青蛙阁下”。他从书里得知,拯救公主可以让自己长高,便踏上寻找公主的旅程,谁知事情的发展和书里写的大不一样。该书作者是英国知名绘本作家,她用充满戏剧性的图画语言,告诉孩子遇到挫折也要百倍自信,不惧怕暂时落后,要勇于战胜自己。这套情商培养主题绘本包括《驯龙公主》《孤独怪兽》2册,助力3~9岁孩子的情商培养,激发孩子勇敢品格。

该书是一本以飞行员为题材的少儿长篇小说。作者以自己的童年经历为基础,运用儿童的视角和心态,讲述了女孩小竹在空军大院的童年生活。作品再现了父辈们的勇敢与付出,写出了家属院邻里之间的温暖与信任,也呈现了人民空军充满荣耀、不断壮大的发展历程。

《讲给孩子的故宫:从故宫到长城》

祝勇是现任故宫博物院故宫文化传播研究所所长。对于故宫有自己权威的研究与独到的见解。“讲给孩子的故宫”系列就是他为青少年定制的系列读物。在这本书中,他把目光聚焦在长城这个伟大的建筑上,用优美、凝练、专业的散文化语言,解读21个青少年感兴趣的问题。从时间、人物、地点、原理、价值、战争、结局7个维度,带青少年回顾长城千百年来的壮阔历史,了解中华文明延续千年的不朽魅力。

11月初,因李泽厚先生的离世,其代表作《美的历程》又一次获得空前的阅读热度。这本经典佳作可以说定义了一代中国人的美学趣味和标准。11月艺术类好书中,渠敬东用《山水天地间:郭熙〈早春图〉中的世界观》一书告诉我们,在中国人的精神世界里,“山水”不仅是宇宙浩瀚中,一方诗意尽显的幽景,更是东方人对美、生命富有哲学意蕴的独特表达。当然,对《二十世纪艺术之书》《达达主义百年史》等好书的阅读,也引领我们在古今中西对比的视野下,探寻西方艺术的文化内核,从而对中国艺术的精神高度有更加深入的解读。

张伯驹作为我国著名爱国民主人士,收藏鉴赏家、书画家、诗词学家、京剧艺术研究家,此前对他研究和著述主要集中在其书画收藏鉴赏、书画集、诗词集和艺术论著等方面,少有从学术角度对其生平和成就进行详细梳理。在《张伯驹年谱》中,作者以丰富的专业学识和严谨的治学精神对张伯驹的一生做了细致深入的框架式梳理,材料全部建立在丰富确凿的史料文献基础上,参考书目近300种,以年谱的方式为张伯驹这一文化奇人的研究提供了翔实可靠的文史资料,对张伯驹的生平与成就进行了全面、深入、详细、生动的记录和梳理,具有极其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

[德]马丁·米特尔迈尔著 史竞舟译

“达达主义”是什么?无论是让人动弹不得的戏装、诡异惊悚的妆容,还是无意义的音节诗、荒诞不羁的拼贴画,诞生于一战期间的这场古怪的先锋艺术运动,以非理智、反逻辑的方式,挑战一切审美标准和政治权威。该书对这场持续时间虽短,却影响至深的先锋艺术运动进行了全景式的描述,内容涵盖达达主义运动扎根的4个国家、惊喜迭出的8年历程、近300位风云人物和他们所创作的上千部艺术作品。该书作者是自由审稿人和作家,出版了多部有关语言学和哲学的著作,他文笔精湛,风趣幽默。该书译者史竞舟以大量专业注释,为该书补充了重要人物的生平信息,以及哲学、艺术史的背景知识。

该书是对20世纪艺术的全方位记录。它在包含标志性艺术作品的同时,也是未来艺术方向的一种指引。500位艺术家按字母顺序并列,其权威作品的彩图附有精辟的文字,阐明了图像和创作者的情况。书后的博物馆和画廊目录列出了向公众展出的作品。对大众读者来说,这是一本邀请大家探索艺术不断扩展的边界的书。

[英]大卫·怀尔斯著 陈恬译

该书作者是英国戏剧学者,先后任教于伦敦大学皇家霍洛威学院、埃克塞特大学。该书对西欧戏剧传统中的演出空间进行了历史描述,作者追溯了从希腊、罗马直至当下的一系列不同演出空间的连续性,其中包括在标准的戏剧史中没有涵盖的领域。在书中,怀尔斯采取了一种广泛的视野,认为戏剧活动既发生在作为“剧场”而设计的建筑中,同样也发生在教堂、街道、酒馆和画廊。他利用历史材料来引导人们思考一个问题:戏剧演出是在现代建筑师设计的、表面中性的“空的空间”中更好,还是在富有个性的“现成空间”中更好?

《山水天地间:郭熙〈早春图〉中的世界观》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该书是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渠敬东教授写的一部文化艺术史小书。该书聚焦于北宋著名画家郭熙的代表作《早春图》,通过大量的图像细读,结合经典画史画论中的描述与品评,对宋代山水画中所蕴含的文化特质作了深入剖析,逐渐展开以苏轼、黄庭坚为代表的宋代士大夫胸中的大观世界。在古今中西对比的视野下,探寻中国艺术的文化内核与精神高度。

《开启问学求真之路:认识自我与世界》

王德峰是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他主编的这本书肇始于复旦通识教育中心“给新生的堂通识课”讲座。7位复旦大学的作者从各自学科的一个“小”问题出发,展示学科本身的问题意识、展现学术探讨与现实生活的关联。哲学、史学、文学、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生态学,7个不同的学科,7种认识自我和探索世界的视角和方式,在拓展学科视野的同时,引导学生进一步叩开问学求真之路、收获大学精神的丰沛涵养,有效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文学素养、历史视野、人际处理能力等,给学生的成长提供启迪。

《国际教育创新案例分析》

刘坚主编 刘启蒙等编著

教育创新是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中之重。“教育创新前沿”丛书是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对历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及相关研究的梳理和总结,主编刘坚教授是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院长。《国际教育创新案例分析》是该丛书中的一种,围绕当前国内外教育领域所关注的热点话题,如学生学习、区域公平、教师教学、教育环境等,通过精心遴选的15个国际优秀教育创新案例,系统梳理了优秀教育创新案例提出的背景、聚焦的问题、提供的方案、产生的效果等,并提炼了案例中蕴含的具有推广价值的方法、策略、路径,为我国教育实践工作者开展教育创新相关工作提供系统性支持。

[美]亚瑟·科恩著 李子江译

亚瑟·科恩是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高等教育学教授。该书按照美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阶段、特点、主题等独特的维度组织内容,全面展示了3个世纪以来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总结了其在大学招生、教师专业化、课程发展、公共经费、科学研究、高等教育绩效等方面的发展特点。该书为借鉴国外高等教育经验教训,进一步优化我国高等教育布局结构提供参考。

该书作者是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博士,从事儿童及青少年心理治疗工作10余年。该书认为,作为父母总是发现孩子有很多问题,却忽略了自己本身也有问题;很多父母都想努力培养孩子更多的技能,却忘了亲子关系的核心——陪孩子一起欢笑和成长。书中提出“空间育儿法”,探讨了与孩子相处的好方法。作者指出,父母是孩子的大本营,只有大本营足够丰富、稳定,孩子才可能从这里出发,去往更远的地方。

《把话说进孩子心里:高质量亲子沟通》

金韵蓉是资深儿童心理与行为治疗师,她在书中提出父母不经意间的一句话,可能就左右了孩子的想法,甚至决定了他们的一生。那些语言中的内容、对话中的情绪,都会被孩子敏感地捕捉,孩子从牙牙学语开始,就在模仿家长的一言一行。该书用真诚的语言,告诉家长如何扮演好孩子的启蒙范本,如何真诚地与孩子对话,又如何引导孩子敞开心扉。此外,作者还认为,孩子常见的行为问题和心理问题,往往也可以通过亲子沟通来做到有效预防和挽救,为孩子避免可能遇到的青春期成长问题、校园暴力、自卑与自我伤害等提供帮助。

}

推翻《了凡四训》的残暴统治

——从袁了凡的谤师罪说起

有人对我说,《了凡四训》这本书,你爱学就学,不学便罢,谁还逼你学《了凡四训》了?你又何苦要攻击它,说它是“残暴统治”?

现实是残酷的,人奴役人很有惯性。很多人真的是被逼着学《了凡四训》的。我原来的工作单位就强迫学习《了凡四训》。既然有人强迫学习,那就确确实实证明有残暴统治这回事。所以,特撰文《推翻<了凡四训>的残暴统治》,以此来唤醒民众。

以下开始进入批判节奏。

批判《了凡四训》,是个高难度的技术活。找不到好角度,不但批不倒《了凡四训》,反而替《了凡四训》做了宣传。在此,先写一篇综述,来证明批驳《了凡四训》的先贤们,没有找到理想的角度。

1、忘我角度。明代大儒刘宗周、黄宗羲、王夫之等批判《了凡四训》,采取的是忘我角度。黄宗羲说奉行《功过格》者“与鬼神交手为市”,张尔岐也说袁了凡“与天地鬼神为市”,批评袁了凡念念不忘从天地鬼神那儿得到好处,杂念太多,做不到儒家所要求的“诚”与“敬”,有悖于儒家的修养论。

这个角度,对《了凡四训》根本就没有杀伤力,反而给了希望“与鬼神交手为市”的人以强烈的向往。

2、佛学角度。有一些严谨的学佛人撰文指出《了凡四训》对佛法的理解似是而非,歪曲讲解《坛经》等经典,认为《了凡四训》不足为训。

这个角度,依然对《了凡四训》没有杀伤力。现在对佛学的鸡汤化和俚俗化愈演愈烈,正经学问没人听。

3、贴近生活的角度。这个角度是命理学家黄大陆发现的。黄大陆批评《了凡四训》说,作者自称“访云谷会禅师于栖霞山中,对坐一室,凡三昼夜不瞑目”,黄大陆质疑,不吃不喝不拉不撒不动不摇不打瞌睡地静坐三天三夜,还“不起一妄念”,这是凡夫俗子能做得到的吗?注定是撒谎无疑。

这个角度,也奈何不了《了凡四训》的传播,反而更激发起袁了凡粉丝犟嘴的动力。他们反驳说,袁了凡先生祖传有静坐的方法,了凡先生静坐三天三夜不算事,你静坐不了别说袁了凡也静坐不了。

4、历史的角度。一些热爱明朝的军事迷、发烧友,容不得《了凡四训》推广资料中对于李如松的诋毁和污蔑,根据《明史》等资料,对袁了凡进行批驳。

这个角度,意义也不大。李如松的粉丝依托于军事口径,袁了凡的粉丝依托于教育口径,在宣传造势上,军事口径的传播面不广,产生不了多少流量;而依托于教育口径的《了凡四训》走量又走心,轻松地将军事发烧友压制。

由以上四个角度,批驳《了凡四训》都无效,可知《了凡四训》是一本很诡异的书。真正明了其诡异之处,才可以找到批判角度。

《了凡四训》把文章的重要环节都私化了,他自己说自己的经历,号称是写给儿子看的,跟会算命的孔先生是私交,孔先生算他的命算出来的全是私事。因为私化了,他不需要在行文中提供什么证明,没有一个卦象,没有一个八字,却可以言之凿凿,孔先生的卦曾经无一不准。因为他把一些环节都私化了,外人不便追问,也不好意思去追问,所以他就有了撒谎的空间和胡说八道的胆量。

学术乃天下之公器,能用公事来论证的东西,就不要用私事来论证。一味地拿私事来证明一个东西,往往就是作弊的前兆。所谓“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遭到全民的讽刺,原因就在此。

因此,研究《了凡四训》最佳的突破口,就在这些私事上。袁了凡自以为拿私事来作为建构《了凡四训》的基础万无一失,足以让外人无从置喙。然而袁了凡还是太大意了,他忘记了天地之间还有另一个道理——没有什么内容是绝对属于私人的。

怀特金赛李银河,研究的内容够私不?然而一旦写出来,就是社会的。

袁了凡和孔先生的交往是私交,但是袁了凡对孔先生的态度如何,意义是双重的,既是他个人的,也是社会的。他对孔先生的好坏,会让他成为一个社会的榜样。如果他对孔先生非常差,他人可以批评袁了凡,以弘扬社会正气。

这就是本人发现的公私两面、同为一体的角度。从这个角度来理解《了凡四训》,会另有发现。

没有什么内容是绝对属于私人的。《了凡四训》冠名为家训,并大量征引私密事件,只是一种障眼法罢了。不要老是强调“家”这“家”那的,要知道在古代,家和国是不分的。没有人会愚蠢地认为岳家军、戚家军都是割据一方、企图成为土皇帝的私家军阀;也没有人会愚蠢地认为《颜勤礼碑》、《颜氏家庙碑》是颜真卿家自己的东西,外人就不能拿去练,并且不许评论。

那种认为“《了凡四训》是袁了凡写给儿子的家训,外人没有资格评论”的说法,真是滑天下之大稽。照此说法,林帅写给儿子的秘密手令,外人也没有资格评论。

针对袁了凡把《了凡四训》内容百般私化以消泯客观印证的意图,要针锋相对地进行反私化,堂堂正正地探索其社会意义。

不管你袁了凡所扯的内容是多么“私”,我都给你返还到公事上来。

从这个角度来看袁了凡和孔先生的关系,结果令人震惊:袁了凡一直在毁谤孔先生,他在谤师!

每当我讲到袁了凡谤师这个问题的时候,袁粉们的反应总是很强烈。没办法,打得太准了。

先来看《了凡四训》中重要的一句话:

余告以故,并叩老者姓氏里居。曰:“吾姓孔,云南人也。得邵子皇极数正传,数该传汝。”

请注意这几个字:“数该传汝”。袁了凡声称自己是孔先生选中的易学传人。孔先生预测“悉数皆验”,那么,少年袁了凡(当时叫袁表)肯定是拜孔先生为师了。

根据《了凡四训》的描写,孔先生的卦越准,袁了凡就越消极。他被孔先生的断语弄得心灰意冷,“不阅文字”,连圣贤书都不愿意看了。看来此人的道心有点弱。

后来,云谷禅师听袁同学讲完孔先生的故事之后,批评袁同学说,原来你只是凡夫!接受了命定论的袁同学是凡夫,以此推论,孔先生也是一个凡夫。

《了凡四训》之《立命篇》的整体构思,就是把孔先生及其命定论放在前面,当成一块超级垫脚石,来烘托后来的变化。哪怕是超级垫脚石、黄金垫脚石,毕竟还是垫脚石。其道理就像是一部电影中的经典台词:“乞丐中的霸主,还是乞丐”!

孔先生不是一般的垫脚石,而是黄金垫脚石。因为他的卦超准。只有把孔先生当成垫脚石踩在脚下,才能证明袁了凡突破命运了。不然,突破命运无法谈起,《立命之学》无法写成。

可叹孔先生,在《了凡四训》中竟然被当成了一个垫背的。在我接触《了凡四训》之前,我从来不敢想象毁谤自己的授业恩师也能获得美名。神奇的《了凡四训》颠覆了我的世界观。

袁了凡的谤师行为,是严重的。他为了毁谤孔先生采取了多种手段。

袁了凡首先歪曲《邵子皇极数》这门学问。这门学问严格的名称是《皇极经世》,是北宋著名易学家邵雍创造的。《皇极经世》本来就是《易》,除了可以预测之外,跟《易经》一样,充满了崇高的人生理想和社会理想。

邵雍的风格,给人以道家人物的错觉,其人乃儒家,著《皇极经世》有为万世开太平之意。

就是这样一门学问,竟然束缚住了袁了凡,让他心灰意冷,不再积极进取,这是不可想象的。袁了凡欺负大众不晓得《邵子皇极数》是个什么东东,歪曲得不能再歪曲了。

《皇极数》同于《易经》,既要讲象数(包含预测),又要讲义理。讲义理必然会开人智慧,催人奋进。袁了凡刻意淡化《皇极数》和《易经》之间的联系,把邵子皇极数歪曲描写成了一种没有人生理想和社会理想的纯技术,把孔先生矮化成了一个单纯的算命机器,这是严重的谤师行为。

在《了凡四训》中,我们只看到孔先生算这算那的,像个没有思想觉悟的算命机器。而《了凡四训》中引用《周易》的义理来劝勉修德的部分,都被云谷禅师和袁了凡抢去说了。总之,《了凡四训》把孔先生和《周易》的义理绝缘了。

懂得义理,是研易者最基本的要求。孔先生作为邵氏易学的传人,不懂周易义理吗?不对自己的弟子讲授“进德修业”等周易义理吗?

义理和象数,是易学的两个翅膀。缺少其中一个,就是学术残疾。孔先生有那么差吗?

有人说,《了凡四训》中把孔先生的形象描绘得很美好,“修髯伟貌,飘飘若仙”,所以没有谤孔先生。

谤一个人,不一定要从表面上把他写丑。

打个类比,我想谤刘亦菲,给刘亦菲画像,有两种谤法。第一种方法是把她画丑;第二种方法是把她画成另一个人。

第二种方法也是谤。如果有人把故意刘亦菲画成孙俪,还大叫着我的画很好看,我没有谤刘亦菲,那是狡辩。

袁了凡笔下的孔先生,跟真正的孔先生正好相反。

孔先生喜欢介入,喜欢改变。

乾隆以后的云南县志,都把《皇极经世·心易发微》的作者确定为《了凡四训》中的孔先生,即云南祥云县人杨向春。这种确认是有道理的,因为《了凡四训》中老者也自称是云南人,姓孔,而且还是《皇极经世》的传人。

但是,《云南县志》里记载的这位邵氏易学传人,实在是厉害的很。他一生的辉煌战绩充满了“改变”这两个字。

对学政的报劣制度不满,杨向春主动请缨,向学政出击,用神卦迫使学政撤回了报劣制度。

预测出友人李贽的房梁会倒塌,对李贽提前发出警告,并让自己的儿子在特定的时分拜访李贽,李贽出迎时分房梁折断,杨向春救了李贽一命。

预测出自己原本居住的祥云县会有战乱,主动迁居他乡,趋吉避凶,自求多福。

可以说,孔先生(杨向春)高举主动性的大旗,以准确的预测术为底蕴,积极地改变外部世界,改变命运。追求改变,勇敢介入,才是孔先生的学术特点。

袁了凡能够拜孔先生为师,这是他八辈子修来的福分。可是,袁了凡这个劣徒是怎么对待他老师的呢?

袁了凡把孔先生的学术特点全部歪曲,把孔先生写成了一个只会诊病、不会开方的学术残疾。《了凡四训》生生把一个善于把握时机、频频出手的八臂哪吒写成了一个只会预测和静观却不愿出招的阎府谛听。

作为被孔先生选中的亲传弟子,在孔先生的耳提面命之下学会了《皇极经世》这门神数,怎么可以把自己老师的学术风格和学术特点都写错?

作为传人,哪怕水平有孔先生的一小半,袁了凡其人在自己的前半生也该运用《皇极数》这门技术改变点什么吧,又怎么会有机械齿轮般的一成不变的人生命运?

这说明袁了凡并没有学会这门神数。

既然孔先生的起数十分灵验,他选中的传人怎么会没学会这门神数呢?

这说明袁了凡一开始就在编故事,他和孔先生的关系并没有这么亲密。

袁了凡以小说笔法写善书,他犯了妄语戒。同时,谤师罪依然存在。

请注意,妄语的罪过和谤师的罪过,对于袁了凡来说,并不是二选一的关系,而是两种罪过他都占了。

退一步说,哪怕孔先生不是袁了凡耳提面命的授业恩师,仅仅是袁了凡知道有这个人,想沾点光,把他援引过来,作为自己的老师,那孔先生也绝非是袁了凡可以随意毁谤的。你袁了凡既然援引孔先生来写作《了凡四训》,就等于承认了这个老师。精神上私自向往的老师也是师,不可以对自己单方面“认领”的老师又拉又打,这是一个人品问题。

如果你一开始就想毁谤、压制孔某某,就不要套近乎,说他是自己的老师。

总而言之,袁了凡的谤师之罪,那是绝对跑不了的。

更往深处说,《了凡四训》宣扬了一个恶知识。

这个恶知识就是:一个人知道了自己很多未来的事,但是命运的轨迹依然原封不动。再推论下去就是掌握了周易预测学对一个人的命运是无所帮助的。

很多人都被这个恶知识影响了,认为周易预测没有用,只有哭泣忏悔打义工才有用。

先不说算命这种行为好不好,首先要承认,准确地预测未来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高度。如果说,算命算不准,参考价值低,所以对改善命运没有什么帮助,还算说得通;但是像袁了凡那样,大肆宣演说,精确地预测到了未来的方方面面,依然对改善命运毫无帮助,那就是胡言乱语了。

算命和预测之所以显得无用,是因为推算得不够精确细致。如果能够提高准确度,必然能够改变事物发展的进程。

就像上面讲到的孔先生解救李贽的倒梁之厄,由于推的准,在恰当的时间,改变了李贽的方位,灾祸就没有了。

预测处在粗疏阶段,很难改命。比如一个人测算出自己在某年之内有灾难,哪怕他一年整提着个心,到处小心翼翼的,也很难改变。如果精确到具体某一天,这就看到改变命运的希望了。如果能细致到能测出每个时辰和刻钟会发生的事,想要改变命运,那是没问题的。

预测准确,才是改变命运的关键。

《了凡四训》宣传“对未来的预测越精确,未来走势越不变”,这属于故意播弄是非,纯粹是谬论。

“知”本身就是一种介入,而且还是强介入。介入的结果就是要改变。当你知道未来命运里的一些事的时候,命运也就改变了。知道得越细致越准确,改变的程度越大。

作为彩民,人人都想推算出彩票号码。关键的是,测不准,没法提前知道。如果谁能有《了凡四训》中孔先生的技术,依靠博彩创富改变命运是没问题的。从博彩活动可以看出,王阳明先生的理论是正确的:知行合一。一旦从知上突破了,同时从行上也突破了。

根据几年前的新闻,一些学生因为英语四级考试通不过而选择自杀。自杀原因是因为英语四级和学位证挂钩,一旦英语四级不过,拿不到学位证,不好找工作,大学几乎是白读。在这些学生自杀之后,国家开始淡化英语考级的作用,不许英语考级和学位证挂钩。这些可怜的孩子之所以选择寻短见,是因为根据已知的信息,做出的决定。如果他们早知道英语考级和学位挂钩的政策将被废除,他们就不会死了。

由此可见,“知”是多么重要,一个能够预知未来的人,必然会改变自己的命运。

对于人类社会、国家来说,是行重于知,因为一切真知都是从践行中产生的。但是对于个人发展来说,“知”至少是半壁江山,只会多,不会少。因为“知”是结晶,其积累的速率大于“行”积累的速率。换个角度说,“行”的结晶是“知”,“知”的结晶、再结晶还是“知”。从个人角度来看,“知”是结晶,“行”相对于“知”只是溶液。“知”在多数情况下比“行”更重要。

袁了凡做怪文章,宣传“准确地预测但不会改变”,故意分裂知行关系,整个地谤了一大圈。他不但谤了孔先生,还谤了主张“知行合一”的王阳明,而且还谤了主张“人与天地相参”的《易经》。像这样乖舛荒谬的文章,实在是不应该出现。

“知”不但是改变命运的利器,同时也是拉开社会层次的利器。

社会地位高的人,利用信息攻略,可以尽情驾驭、玩弄社会地位低的人。这种情况我们经常看到。

在我们江苏省的教育部门,上级欺骗下级,让下级蒙着头搞硬件建设。某些高中,上级已经决定要裁撤了,却故意闷住不说,让这些高中的校长、所在地方干部奋力搞建设。这些可怜的校长、地方官员为了保住高中,拼命借贷、集资来建设高中,没想到迎来的结果就是高中无情地被撤掉,然后上级动员他们说,高中没了不要灰心,可以用你们学校优越的条件申请市级示范初中。前后一步步都是套路,如果一开始就实话实说,你们的高中是保不住的,那就没有这么多的政绩了。

社会地位低的那一方,在“知”上处于劣势,处处被动。

1994年,中国教育做出了一个重要调整,高考不再考地理了。这样的重大改变也是一直捂着,先把上一届分数过线的学生都“引导”得交了学费读了大学,才玩阴的慢慢宣布:明年不考地理了。如果早早透露出风声,说,有关部门正在论证明年还考不考地理!地理考试有可能被取消,估计会有很多学生果断放弃已经得到的入学机会,致力于复读博取更好的学校。所以,教育官员绝对是没有那个胆子在高考录取之前宣布“明年不考地理”这个消息的。

1994年及其以后的七八年,中国教育进入了一个开明而且幸福的时代,不考地理(文科生减考一门地理,而且不增加新科)!之前没有人能够预测出这么一个伟大的变化。如果能提前知道,除非是地理成绩非常好的人,大伙普遍宁愿休学两年,也得参加1994年高考。一定要想办法磨蹭时间推卸掉1992年、1993年高考,拥抱1994年高考。我不幸是1993年的高中毕业生。在信息战的驱赶之下,我考取了一所很差的师范专科学校。这个打击还不是最残酷的,最残酷的是当我读大一的冬天,教育部门突然宣布高考不考地理了。我当时的感觉,就是要发疯撞墙,我为什么要受到这样的信息封锁和愚弄。人玩人原来还可以这种玩法啊。虽然这种封锁和愚弄不是针对我一个人的,是针对1993届文科毕业生的,但我依然认为受到了愚弄。

考不考地理,这一条关于未来的信息,影响了我一生的命运。这件事情深深地刺激了我,让我明白了命运是复杂的,绝不是当个小白兔成天地忏悔跪拜捐献做好事就可以突破命运,从此我走上了研究《易经》的道路。

关于未来的预测,关乎命运,太重要了。一旦让你知道了未来的重要消息,你就会冲刺,你就会奋战,你就会折腾,你就很有可能一举成功,改变命运。关键的是,有条件率先知道的在上者会藏私,会愚民,不让你跟他们同步知道。或者故意做些手段让你听错、领会错,拿你当垫脚石。人世间的竞争就是这么残酷。

社会层次越高的人,就越强调“知”。搬砖提泥拼刺刀的这类存在,偏重于“行”,只能听命于人,没有完整的路线图,发展前途有限,经常是被奴役、被欺瞒、被牺牲、被葬送的那一群。曾国藩那么高的地位和学养,对相面识人等方技孜孜以求,这说明预测技术在曾国藩心目中重于几十个清兵去拼刺刀。

《了凡四训》宣扬即使是清晰地知道了未来却不能给自己带来实际的好处,是明目张胆地愚民。他故意把“知”的作用贬低,结果让“行”也无处安放。须知,一个人如果淡化了“知”的作用,人生的贵气和灵气也就没有了,就会落到搬砖提泥拼刺刀的那个层次上,变成可怜的奴役,命运悲惨,哀乐由人。

《了凡四训》创知行怪论,为大明朝、大清朝、民国乃至今天的愚民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袁了凡这样的人,能不得到权贵们的褒奖吗!

知行合一才能改变命运。王阳明才是改变命运的典范。

袁了凡和王阳明的关系,是非常胶葛的。

袁了凡的本意,是要做阳明心学的忠实后学,弘扬阳明心学。为此,袁了凡还坚贞不屈地付出过重大代价。袁了凡著《四书删正》,站在心学的角度,对朱熹的注解大加批驳。结果被固守朱学的士子们告发了。礼部做出裁决,对袁了凡的神作《四书删正》进行烧毁,再有贩卖此书者一并治罪。此事不久,袁了凡就被罢官了。故有一种说法,袁了凡罢官是多方面弹劾的结果,文字之祸也是其丢官的一个重要因素。

但是到了《立命篇》的出现,我们看到,袁了凡背弃了王阳明的知行合一之学,宣扬知行分裂。

袁了凡背弃了自己的初心,改换门庭,晚节有亏。

一个尊奉王阳明“知行合一”之学的人,为什么到了晚年偏偏要宣扬知行分裂呢?

晚年的袁了凡为什么要背弃他一贯追随的王阳明?

答案就是两个字:投机。

袁了凡想作一个大题目:改造命运。然而,袁了凡一生的战绩,实在是太差。如果他是张居正,如果他是王士祯,出来吼一嗓子,宣布:“我改造了命运”!定能取得振聋发聩的效果。而袁了凡,一个科场上的迟到者,乡试六次才得举人,会试六次才得进士,五十六岁才得县令,官宦生涯仅五年如蜻蜓点水,在官场上被政敌弹劾得丢盔弃甲,一生穷困潦倒,门庭衰微只有一个儿子,实在没有资格作为“改造命运”的榜样出现。

如此失败的人生,怎么好意思宣称自己改造了命运呢?袁了凡只有一条路可以走,那就是把自己本来的命运说得更差。那谁来为自己的本命非常差来作证呢?袁了凡又拉出了孔先生。让一般的算命先生来证明是不管用的,只有神卦才能证明袁了凡的一生是步步上升、神奇扭转的一生。

孔先生这个人物形象救了《了凡四训》的场。有了孔先生作为垫背的,袁了凡姿态挺拔了,有资格谈论命运了!

袁了凡投机成功了!他宣扬知行分裂,搭上了愚民政策的便车,受到了后来权贵们的褒扬。

短视的实用主义,注定是一场杀鸡取卵的游戏。为了一个虚荣的谎言,却要引发连续地震。袁了凡本人因《了凡四训》而得到了虚名,真知真见却遭了秧,《了凡四训》颠倒知行关系的恶知识,愚弄国民,流毒深远。

归根到底,《了凡四训》是为愚民写的,造成的结果,是让愚人们激情澎湃热血沸腾,去挟持、绑架比他们智慧高的人。

愚民们不知命,看不懂《周易》,学不会术数,却可以像打了鸡血一样兴奋,宣布自己通过学习《了凡四训》改变了命运。

周易爱好者也因为《了凡四训》无缘无故遭了秧。多年以来,《了凡四训》像个小鹰犬一样,欺压在周易爱好者们的头上,作威作福。有《了凡四训》在,仿佛预测爱好者永远要低于道德研究者一等,他们不向《了凡四训》跪拜就永远触摸不到大道。有《了凡四训》在,仿佛袁了凡走过的路是唯一正确的,必须让所有的周易研究者都要再走一遍。你竟然研究《周易》?那你像袁了凡一样忏悔了吗?像袁了凡一样每天做好事了吗?打过义工吗?你的义务做得够吗,你孝顺你家领导了吗?袁了凡仿佛成了每个周易研究者的前站,可以规定他们必须要做什么,这就是《了凡四训》的愚昧暴政。

我第一次看《了凡四训》,就知道算命的故事是假的。笔者乃江苏徐州人,作为一个江苏人,我深知江苏省的教育思想是怎么回事。袁了凡是在江苏吴江长大的,从水土上讲也是江苏人。江苏地区,自古就不出真正的教育家,如果突然出现一个大教育家,那基本上可以断定是假的。江苏教育善于创造伪学说和折磨学生,几十年来我们江苏省推出的一些所谓“教育创新”其实都是变态的教育,成了全国的大笑话。江苏教育变态全国闻名,绝不是这几十年炼成的,而是几百年来江苏省的教育思想一直都很变态。袁了凡作为明代江苏省土生土长的的教育家,怎么可能是真的呢?奉劝诸位,不要迷恋袁了凡,要相信我们江苏省的水土根本就养不出教育家。

推翻《了凡四训》的残暴统治!袁了凡的谎言,可以结束了。无论《了凡四训》多么诡异,无论《了凡四训》背后的势力多么强大,在真理的照耀下,都将会土崩瓦解。

本文的写作主旨,就是运用历史分析和文本分析的方法,抓捕《了凡四训》刻意编造、虚假写作的痕迹。长期以来,世人多被《了凡四训》那种赌咒发誓、涕泪俱下的文风所迷惑,未能看清其中的虚构、夸张成分,诚为一大憾事。为校正这一弊端,笔者特意考证《了凡四训》背景故事的真伪。

《了凡四训》被视为一部劝善的书,所谓善书,应该建立在“真”的基础上。如果没有了真,也就没有了善。这个问题,才是有关《了凡四训》最根本的问题。

所以,《了凡四训》是否建立在真诚写作的基础上,实乃有关《了凡四训》的第一问题,急需考证。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如果只用实用主义的观点去考虑“《了凡四训》能给本地带来多少旅游收入”“《了凡四训》作为企业文化能同化多少员工”“《了凡四训》能为佛教的世俗化发挥多少作用”无疑是非常浅薄的,犹如未站而先跑,未羽而先飞,不足为训。

袁了凡的一生很复杂,理解袁了凡,仅仅依靠百度资料和宣传《了凡四训》的小册子是不够的。在此,笔者补充一些不为大众所知的深度资料。

资料1:袁了凡是个小说家,编故事很有一套。有学者考证,《七十二朝人物演义》的作者就是袁了凡。而且,更重要的是,到目前为止,找不出能否定袁了凡是《七十二朝人物演义》作者的证据,每有新的发现,《七十二朝人物演义》的作者总是指向袁了凡。

除此之外,袁了凡还写过短篇小说《袁了凡斩蛟记》,幻想自己诱杀了日本首脑丰臣秀吉,功成之后,成仙而去。

试想,在讲授《了凡四训》之前,先介绍说,作者是个喜欢编造故事的小说家------------试问,岂不对《了凡四训》的真实性起到了强烈的颠覆效果?

我在大学校园里讲《了凡四训》就是按照这种步骤来讲的,第一步,作者介绍,袁了凡是个编故事的小说家。为什么《了凡四训》中那个孔先生的故事古古怪怪的,从袁了凡写小说虚构的角度就好理解了。

资料2:袁了凡是一名间谍。在朝鲜战场上,经过平壤大捷、碧蹄馆之战之后,大明朝的国力不继了,兵员和后勤补给都遇到了困难。在收复汉城之前,袁了凡提出了用间。这一场反间计由袁了凡主持,向日军阵营传播大明不惜一切代价增兵等假消息,结果唬住了日本人,帮助明军以较小的代价收复了汉城。

袁了凡的间谍生涯,对于国家是好事,对于《了凡四训》的受众来说,却是一个抹不掉的心理疙瘩。读者不免会想到你袁了凡既然能在朝鲜战场上骗人不眨眼,难道就不会在写作时兴之所至,给我们读者耍心计,转弯弯?难道你写《了凡四训》的时候,不会跟你儿子来个“善意的谎言”,用谎言激发儿子天天向上?就算是退一万步,姑且认定《了凡四训》里的故事是真的,那么像袁了凡这样一个训练有素的间谍头子,在自己的道德著作里哭着喊着自己多么虔诚,多么淳朴,多么笃实,这也总是不完美的,因为他有撒谎的前科。正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一个人一旦说谎成了习性,那是很难改回来的。

资料3:袁了凡性格轻浮。性格轻浮的人,不持重,喜欢逞能,喜欢大肆地表现自己,这样的人,写作态度就不怎么端正,喜欢歪曲事实,抬高自己。关于袁了凡性格轻浮,我用两件事证明。

第一,袁了凡在朝鲜战场上对日作战不积极,急于和日本人讲和,主张封贡(封,就是册封日本;贡,就是准许日本每年数次到大明入贡,这等于给了日本以骚扰中国国土的机会,所以当时的万历皇帝非常排斥日本入贡)。万历年间的朝鲜壬辰战争有一个不同于其他战争的特点,就是中、日双方的前线将领多数都有妥协的意愿,违背了最高统治者的要求,企图私下媾和。前线将领一边媾和,一边在某种程度上忽悠自己一方的最高统治者。然而,当时中国的最高层万历皇帝和日本的最高层丰臣秀吉都是不好骗的强权人物,主和派极有可能遭到严厉的问责。袁了凡因为主和过度、表达求和的愿望过于强烈,第一个被问责且被革职。在朝鲜的中国将领很多都是主和的,结果却首先拿袁了凡开刀,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袁了凡性格轻浮,不谨慎,越出自己的身份大谈求和的好处,落下了很多把柄。因此,在万历皇帝的问责下,袁了凡的上级宋应昌只好牺牲一个性格轻浮、留下把柄最多的人,借以平息事端,最后宋应昌选择了牺牲袁了凡,保全其他人。由此可见,袁了凡折戟于朝鲜战场实乃他轻浮的性格所致。

第二,袁了凡在朝鲜期间,插手朝鲜的科举考试,在试题上做文章,打击朝鲜崇仰程朱理学的传统,换之以他本人喜欢的陆王心学之类的题目,惹起了公愤。朝鲜国一向有自己的惯例和传统,袁了凡强行把自己的喜好强加于朝鲜科举选拔之上,闹出了跨国纠纷,可谓无事找事,意气逞能。更何况是战争期间,维稳还来不及,最明智的做法是遵循朝鲜传统,依例而行,此时的他倒有精力、有兴致去打击学术路线不同的朝鲜士子,其性格的轻浮、浅薄真是非同寻常。

通过以上事件,可以看出袁了凡的性格真的是非常轻浮,爱撒谎而且爱逞能,这种人写的《了凡四训》是不可相信的。

在朝鲜战场上,袁了凡和主将李如松交恶。最后弄到李如松弹劾袁了凡的地步。再加上老上级宋应昌对袁了凡的前景不看好,主动切割了袁了凡,袁了凡的官宦生涯结束。

袁了凡一生都对李如松耿耿于怀。他既不情愿、也不敢把怨气发泄到宋应昌身上。他如果抨击宋应昌背后插刀,会显得自己问题更大,会暴露自己很不会做人,还会让后人看清自己拉帮结派的行径。

所谓“一个巴掌拍不响”,对待袁了凡和李如松矛盾,不能只怪一个。现在的网络资料,涉及到这个问题,都是顺着袁了凡的意见丑化李如松的。笔者决定在这个问题上替苦孩子李如松出头,也说一说袁了凡在朝鲜战场上的过失。

袁了凡这个人,除了性格轻浮之外,还有一个缺点,就是喜欢拉帮结派。当时朝鲜战场上的中国官兵分成南北两派,袁了凡是南方人,当然是南派的,李如松是北派的。万历皇帝的总体思路是让南北相互牵制,袁了凡的权力也不小,参与负责计功。袁了凡总是想法设法给南方的将领多记功。平壤大捷,李如松功劳最大,但是在南方官员的压制下,被迫将功劳平分。收复汉城,李如松被记为第二功,首功被宋应昌抢走。李如松被压制,根源在身为南派的经略宋应昌身上。宋、李关系紧张,相互打压,而袁了凡完全替宋应昌打助攻,帮助宋应昌压制李如松,李如松怒而弹劾袁了凡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因为袁了凡完全讨好、听命于宋应昌,没有顾全大局,也没有做出适当的平衡。

从自己长久的利益考虑,袁了凡应该适当平衡南北关系才是上策,一味拉帮结派,行迹容易暴露,让自己变成出头鸟。但是袁了凡做不到,为什么呢?因为他已经陷得太深,他本身就是靠“非常手段”才进入兵部的,他在兵部的职务来路不正。为了回报提拔自己的人,他要为小集团打头阵。

袁了凡在兵部的官职,是他拉关系跑出来的。他本来是宝坻知县,职务跟兵部风马牛不相及。河北宝坻近于京师,万历年间的宝坻知县袁了凡根本没有什么剿贼、平叛的机会。既然没有这方面的政绩,年龄又大,袁了凡为什么偏偏要汲汲于“跨越式发展”,跨越到兵部去呢?

是他在军事方面的才干很大,兵部急需要用他吗?不!袁了凡初进兵部的身份是“添注主事”,所谓“添注”,就是编外人员。这说明袁了凡在军事方面并没有显著的成绩,进入兵部,他名不正言不顺,只能以编外人员的身份先寄放到那儿。然后图谋的就是等前面的人员开缺了,他再成为正式编内人员。

这不就是我们现在经常看到的走后门吗?这是袁了凡履历上的一个污点。为此,袁了凡受到了给事中李汝华的弹劾。

袁了凡幕后的提携之人玩“添注”就是为了帮袁了凡升官,这是一眼就能看出来的事实。袁了凡如果不拉帮结派、积极活动,也受不到这样的额外待遇。

袁了凡拉帮结派还是有点小资本的。袁了凡的科考名籍在吴江,本地连同周边的地区都是科考出人才最多的地方,这给了袁了凡积极活动的空间。

袁了凡的官宦生涯很短,前后只有五年,兵部官员生涯只有一年。这跟他过于投机谋求升官有密切关系。以袁了凡的才干,继续做知县等文官,他的官宦生涯是可控的。可是一旦进了兵部,更多的不可控因素,把他击倒了。

袁了凡把官爵品秩问题看得太重,他在做出了一些政绩的同时,也是一个官迷。

“世间享千金之产者,定是千金人物;享百金之产者,定是百金人物”------------此话果然不假。袁了凡不满足于当知县的命,结果撑爆。

4、袁了凡给李如松挖的坑

袁了凡下野以后,在自己的小圈子里,依托于吴江、嘉善的地方官员、乡绅及名流,他开始关照身后事,营造舆论,为自己留下好名声,对李如松进行诋毁。依靠地缘关系建立的文人小圈子就是袁了凡的资源。《嘉善县志》、《吴江县志》里面都有袁了凡的传记,《吴江县志》里的袁了凡传记又被列入《袁氏家乘》,后来清代彭绍升又以此为依据,整理了一篇《袁了凡居士传》。不知不觉,袁了凡准备的舆论工具流传开来,对李如松的诋毁逐渐扩散,开花结果了。

现在的百度资料就是以《吴江县志卷二十八·名臣袁黄》和《袁了凡居士传》为依据整理的。

提督李如松掌握兵权,假装赐给高官俸禄与日寇谈和,日寇信以为真,没有设防;李如松发动突击,攻破形势险要的平壤,因而打败了日寇。

了凡先生因为这件事当面指责李如松,不应用诡诈的手段对付日寇,这样有损大明朝的国威;而且李如松手下的士兵随便杀害百姓,并以头来记功。了凡向李如松据理力争,李如松发怒;不但不接受劝诫,反而独自带着军队东走,使得了凡所率领的军队孤立无援。日寇因而乘机攻击了凡的军队,幸赖了凡机智应对,将日寇击退。后因朝廷内部斗争,了凡被迫停职返乡。

这些内容,在《吴江县志卷二十八·名臣袁黄》和《袁了凡居士传》里面,都可以找到对应的原文。这些文字,都是袁了凡的亲友团写的,盲目相信以上资料,只能是偏听偏信。慈禧的亲人们不是也写了很多关于慈禧的文章,总是夸慈禧很善良很慈祥。只是这样的文章,能登上大雅之堂吗?

更客观的态度,是要参考一下《明史》《朝鲜国史》和其他资料。

以上资料,对李如松的指责有三点:

1、假和谈,用诡诈的手段袭取平壤。

2、杀害百姓,用朝鲜当地百姓的头颅冒领军功。

3、企图借日本人之手杀害袁了凡。

首先来看第一点,此事有之。《明朝那些事儿》里面写道,李如松根本没有把日寇当人看,一向对他们不讲信用。当时的明朝官员,上上下下,对日本人都是这个态度。这种拿日本人当禽兽对待的做派,首先是袁了凡的恩主宋应昌挑起来的。宋应昌派遣沈惟敬跟日本人假和谈,拖住了日本人数月,然后大举进攻。整个大明朝官员都在骗日寇,李如松只不过是其中一个环节。李如松如果不去骗,前面各级官员为迷惑日寇而付出的辛苦劳动就要浪费了。袁了凡如果看不惯,首先应该弹劾宋应昌,弹劾大明朝的思想体系,为什么单单挑李如松的错?跳过宋应昌而剑指李如松,暴露了袁了凡结党营私。

关于杀害百姓,用头颅冒功,笔者不为李如松做太多的辩护。李如松有他的缺点,比如不守信用、喜怒无常等。辽东铁骑的纪律比不上戚家军,但相对还算较为严明。战乱时期,难以杜绝军队扰民害民,换成袁了凡当提督,他也杜绝不了。关于贪求、搜集首级的事,袁了凡本人也在做。为了给自己的派系多记功,袁了凡多方面搜罗首级,甚至去压迫朝鲜官员,让对方将斩获的首级转让给自己。结果这一劣行被记入朝鲜国史(参见《李朝实录·卷三六,宣祖二十六年三月丙子条》)。袁了凡自己在首级问题上不干净,倒好意思要求李如松部下都要一清二白。李如松将军碰见袁了凡,算是倒了八辈子楣。

第三条,指责李如松玩借刀杀人清理袁了凡更是一个巨大的谎言。明军跨过鸭绿江的时候,朝鲜几乎全部国土沦亡。幸赖李如松指挥得当,收复平壤。平壤城是明军的大后方,其战略意义不言而喻。李如松加固平壤的防守还来不及,又怎会放手让日军进攻平壤?平壤收复后,李如松南下追击日军,此时若平壤失守,李如松大军就没了退路,面临被包饺子的危险,李如松又怎么会为了惩治一个袁了凡,而牺牲整个平壤城?笔者查阅了各方面的资料,都没有找到平壤光复之后不久,还有一场平壤保卫战。唯独袁了凡亲友团写的文章,咬定袁了凡指挥平壤保卫战不放。《吴江县志卷二十八·名臣袁黄》是这样描写的:“如松大恨,与赞画刘中郎黄裳比而媒孽其短,乃自引兵东,不畀一卒,倭酋清正来袭,黄率麾下及朝鲜兵三千击却之。”这一处史料特意指出了袭击平壤的日军将领是加藤清正。然而遍览《加藤清正传》,却根本无此一事。《加藤清正传》载:文禄二年,大明将李如松受平倭提督号,将辽东四万骑往救朝鲜。行长与之战,大溃,日军震惊,皆返王京。清正畏道绝,亦走。于是朝鲜半壁皆复。这里交待得很清楚:李如松收复平壤后,加藤清正怕成为孤军,逃回汉城去了,又怎么会乾坤大挪移出现在平壤?袁了凡的亲友团们真不是白给,很能揣摩袁了凡本人的意图,对李如松大加污蔑,对袁了凡极力美化。只是可惜,跟《明史》等各种资料根本对不上号。

了凡教徒们“只管家法,不问国史”的做法真牛逼,了凡先生要是生前早知道身后能有这样一群牛哄哄吊炸天的学生,就不用写《评注八代文宗》这样的小玩意了,他应该收集民谣,自己画《推背图》。

袁了凡的粉丝们,请看看《明史》吧,不能老在《了凡四训》和《居士传》里面打转。至于《李朝实录》,就暂不向你们推荐了,因为在朝鲜史料里面,袁了凡的形象实在是猥琐不堪。袁了凡力主和日本和谈,当时条件下,对日和谈就意味着要卖掉朝鲜的半壁江山,朝鲜国王和臣民对袁了凡恨之入骨,没有好语。

与袁了凡反目五年后,李如松为国战死。袁了凡及其亲友团欺负死人不会说话,对李如松不断污蔑。

时至今天,《了凡四训》不但没有受到应有的检验,反而迎来了一个强有力的推手——净空法师。净空法师的加入,让本来混沌不明的《了凡四训》更加混乱,彻底变成了一盘乱棋。

净空的“贡献”,就在于把《了凡四训》变成了传销,把袁了凡顶礼膜拜成改造命运的伟大成功者,在中国整合出了一个盲目崇拜袁了凡的袁了凡教。

可以说,净空就是袁了凡的保罗。

净空及其后学们宣称“要把《了凡四训》当成真经来读”,这个论调,已经不仅仅是造神了,这相当于要把袁了凡奉为菩萨。

净空的成功,在于他深刻地体会到中国的一些小领导、小企业主渴望同化下级员工的思想,希望以小成本实现对员工的奴役。所谓“攻心为上”,最理想的做法当然是直接奴化员工的心灵,植入奴性,让他们养成跪拜和愧疚的习性。《了凡四训》那种赌咒发誓、痛哭流涕的古怪文风很适合净空需要,也很适合部分小领导和小企业主的需要,净空派系和小领导们相互勾结,于是《了凡四训》被做成企业文化推广开来。

对员工,明明是欺骗和奴役,偏要说“我来帮你改变命运”。《了凡四训》这种破烂文章真能帮人改变命运吗?如果你了解袁了凡一家悲惨的遭遇,就不会这样说了!

6、请正视袁了凡家庭的悲惨遭遇。

其实袁了凡和家人们的遭遇一直都很悲惨。哪怕他行了功过格之后,悲惨事件也一直存在。这些不幸的遭遇都被推广《了凡四训》的人过滤掉了。

根据袁了凡墓碑,袁了凡的原配是高氏,后来又有继室沈氏。袁了凡的儿子为继室沈氏所出。那么原配高氏的下落如何呢?缺少记载。想来袁了凡本人也不愿意记载。高氏究竟是早早去世了,还是被袁了凡休掉了?不管是哪一种情况,都是一段悲惨的遭遇。高氏这名女子,不但下落不明,而且没有得到过天伦之乐,而且还是袁了凡的体质问题,不能让原配妻子生育。袁了凡在谈到生儿子的问题时,总是沾沾自喜,自炫其技,从不见一丝惭愧心。不论是发妻早亡还是被休掉,这都足以证明袁了凡的命格是一个矬人。而且,命中有两妻,原配妻子跟自己缘浅,这绝对是袁了凡一生中的大事件,其重要性,起码也要比袁了凡考试得第几名重要,也比袁了凡什么时候入贡重要。但是,恰恰就这么个大事,《了凡四训》文中那个善于推命的孔先生(形象)却没有对袁了凡提起。如果孔先生真像袁了凡记载的一样应验如神,能准确的测出袁了凡在入贡之前具体消耗几斤几两米,难道就不会在意袁了凡的原配妻子嘎嘣出了事?可见袁了凡在写《了凡四训》的时候,是刻意不提原妻不幸这件事。袁了凡的家庭,一直就是事故和悲剧不断的!想真正改造命运?他没那本事!

发妻的不幸遭遇会妨碍袁了凡大肆唱“命自我立”、“改造命运”的高调,所以袁了凡从不提起。

我们再来看袁了凡的儿子袁俨的一生命运。袁俨44岁中进士,46岁而卒,是一个短寿之人。袁了凡在《了凡四训》里对儿子讲:“尔之命未可知也”,确实是“尔之命未可知也”,因为命很差,知道还不如不知道!要知道袁俨是什么身份,那可是《了凡四训》的第一个学习者,被袁了凡耳提面命学习《了凡四训》的人。袁俨学习的《了凡四训》,那可是真人版的《了凡四训》,原创版的《了凡四训》,为什么,效果那么差?《了凡四训》到底是减损了袁俨的寿命还是根本就无用?

不要说袁俨是为国尽忠而死所以是《了凡四训》的最好注脚之类的话。苏武牧羊也是为国尽忠,比《了凡四训》更高大上。之所以《了凡四训》比苏武牧羊更有吸引力,就是因为《了凡四训》比苏武牧羊承诺了更多的东西,其中含有个人的福报。一个人要是没有对于福报的贪心,那就干脆苏武牧羊好了,干什么要关注《了凡四训》?咱们中国现在有袁了凡教,却没有苏武牧羊教,还不是因为《了凡四训》中有种种关于福报的承诺,利用袁了凡讲授的技术,可以和神灵做交易?

推广《了凡四训》的人,当然也要隐匿起袁俨短寿这个事实,而片面宣传袁俨中了进士这个短暂的片花。看看百度资料里对于袁俨的介绍——

他们的儿子袁俨,后来中了进士,最后以广东省高要县的县长退休。

这种介绍,就是利用文字陷阱,故意欺瞒读者,让读者误以为福禄康寿永远在伴随着袁了凡的家人。而所谓的“退休”,就是英年早逝。

无论是袁了凡,还是袁俨,他们的水平和境界,都不可能高于孔子和颜回。孔、颜二位圣人面对命运的安排尚且哀叹,袁了凡又为何独能超脱,向世人传授改造命运的宝典?说到底,也不过是吹嘘、浮夸而已。

袁了凡家的一串串悲惨家事,也只是对于悲惨命运的一串串逆来顺受,不过是另一个版本的苏武牧羊而已。或者说,《了凡四训》只不过是一剧吹牛版的苏武牧羊。比一比,看一看,大家都是衰人。

初接触《了凡四训》的人,不管你对《四训》的印象如何,第一要务,是要争取一个对《了凡四训》前前后后的整体的知情权。最好不要被人蒙蔽着学东西,对于事物整体性的知情权,非常重要。

咱们中国人有个缺点,就是群体性地疯抢漂亮话、正确的话,不管自己是个啥身份,自己讲这段话合适不合适,一窝疯抢。孝敬父母,尊敬领导,回报社会,这样的话被疯抢。幸亏佛祖当年制定了一套制度,讲经说法需要身份,需要一个自身清净的保证,这才没有人跑去疯抢《法华经》、《金刚经》的讲解。不然,大家就等着看好戏吧,说不定你就能看到刚从监狱里出来的人哭着讲《法华经》。这些喜欢抢“光明话语”的人,是非常痛恨本人所说的“整体知情权”的,他们更喜欢前前后后啥都不管,忽然摘出来一个章句(漂亮话)哭半天。你要求把来龙去脉、前前后后讲清楚,他就没法煽情了,也没法哭了,课也讲不成了。

所以啊,这批喜欢抢话说的人,是非常不愿意讲知情权的,他们需要和正在做的,就是把整体打碎、变形、隐匿、歪曲,让听众永远不知道真相。

袁了凡的儿子为何短寿?袁了凡的原配夫人下落如何?袁了凡家庭里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不幸事件?你看,这些最基本的问题,根本就没人管。除了我来整理,别人谁也不整理,因为他们都在忙着抢漂亮话说。为了抢漂亮话方便,越没有整体观念越好,越远离事实的真相越好。这就是当今推广《了凡四训》的人的内心诉求。

7、撕开《了凡四训》的逻辑链

本人曾经短暂迷糊:净空法师是怎么瞄准袁了凡的?袁了凡本身是个多才多艺的才子,喜欢炫耀卖弄,为文轻浮。净空最痛恨的不是这种人吗?喜欢写小说编故事的袁了凡要可以,那唐伯虎也可以,冯梦龙也可以,写《莺莺传》的元稹也可以,……为什么必须是了凡?

纸里包不住火,把一个才情飞扬的才子包装成一个厚重笃实的君子有多难哪?

后来我终于想明白了。原来中国人多数都只管抢漂亮话说,为抢漂亮话本身而拼命感动,一般不去管前前后后。

《了凡四训》是抢漂亮话的典范,这本身就足够让一部分人感动的了。

作者写作态度轻浮,没关系!只要他把漂亮话抢到手就行了。

他写的那些文字,违背逻辑,纰漏叠出,胡乱编造,前后矛盾,虚浮卖弄,无限自恋,简直是在侮辱读者的智商。

随便举几个例子,演示一下,可轻易撕开《了凡四训》的逻辑链。

自此以后,凡遇考校,其名数先后,皆不出孔公所悬定者。独算余食廪米九十一石五斗当出贡;及食米七十一石,屠宗师即批准补贡,余窃疑之。后果为署印杨公所驳,直至丁卯年,殷秋溟宗师见余场中备卷,叹曰:“五策,即五篇奏议也,岂可使博洽淹贯之儒,老于窗下乎!”遂依县申文准贡。

这段文字,尽显小说家的风采。一个人如果爱虚构故事那是有瘾的,此刻袁了凡已经忘记这是在写善书还是在写小说了。请问,你的老师殷秋溟复查你的卷子,叹口气或者说句话你是怎么知道的呢?如果当时你在场,一点也不回避,这不就成了师生联合作弊了吗?如果你不在场,又如何得知你老师说了这番话?

如果说,是事后老师转告你的,那就更有问题了。你有必要、好意思把一句恭维话当成原景记录下来吗?你怎么能确定“博洽淹贯之儒”不是一句简单的恭维话,而是殷秋溟原本本在第一场合就是这样说的?就好像,我办公室的女同事夸我:“你真是个好男人,要是俺还没结婚,一准要嫁给你。”我难道还真好意思把这句话当成女同事心灵的呼声记录下来供人传阅?

此处败笔,可见袁了凡的文字功力真是堪忧。只顾着借他人之口赞扬自己,用力过猛,弄出了一个大漏洞。

他如果不是那么急于自恋、自夸的话,本来是可以自圆其说的。其实他应该这样写:

殷秋溟宗师见余场中备卷,异而擢之,申文准贡。

这样写才是老老实实的、正当的写作态度。

没必要在此大肆渲染,什么“五篇奏议也”,什么“博洽淹贯之儒”,加入强烈的个人抒情色彩。因为,这是客观事实决定了的。客观事实就是,袁了凡的卷子是争议卷,是末卷,这个时候,还不是争脸的时候,一味地强颜抗辩“我非常牛”只能越描越黑。

由此可见,袁了凡不太会写文章,他只是自觉文章写得好,缺乏自知之明,经常弄出一些自黑、乌龙的春秋笔法。

文章千古事,不得不谨慎哪。即便是勉强中了进士,如果毛病改不了,也会被后人耻笑。袁了凡此“软文”当为后来者戒。

袁了凡的文章通常都是缺乏逻辑的。我们再来看另一处逻辑问题:

读《了凡四训》,我们可以感知到袁了凡求子的艰难。在《了凡四训》中,袁了凡故作聪明,曲意掩盖求子的艰难,写到庚辰年(1580)发了求子愿,辛巳年(1581)得子。可实际上哪有这么简单。袁了凡自从得了云谷禅师的心法之后,己巳年,发愿,先求登科,在“登科”这个愿望不能兑现的时候,“求子”愿不能做仪轨,只好悬在一旁。十来年就这样晃过去了,“登科”愿终于兑现了一半,中了举人,还缺进士。这个时候,了凡先生再也无法一根筋耗下去,转而再去做求子的仪轨,次年得子,得子之年已49岁。

这么差的战绩!竟然被袁了凡美化得像一朵花似的。对于袁了凡曲意掩盖、自夸功德的文字,我实在是无语了。

请问,你袁了凡首次发愿以三千善功换求登科,“登科”不就包含进士科吗?为什么被平白无故地打了个折,登科过程被迫分成两段,中间还插了一段求子?

其实袁了凡首次发愿求的“登科”就包括进士。拼了十来年后,进士不得,儿子也没有,然后不得不暂时收起“登科”愿,再去发“求子”愿。此时可见袁了凡的狼狈。

事情原原本本就是这样,可是在袁了凡写来却非常神奇。读者读起来会感觉到袁了凡很厉害,感应迅速啊!头年发愿,次年就得子了呀。可是这里却潜伏着一个问题——袁了凡为什么把求子愿放在后面,被登科愿一年年压着?连发愿求子一直都没有机会,被压得十来年不能发求子愿,如此而论,袁了凡跟云谷禅师学来的立命之法,练了十来年的功力,都不能同时并举两个愿。等袁了凡为求子愿而努力的时候,登科愿就熄火了。考功名耽误了生儿子,生儿子也耽误考功名,如此而论,这种方法不但不是好方法,反而具有倒扣机制了。

对,就是倒扣机制!在《了凡四训》的安排下,一旦发了愿,这个愿望就会占据极大的空间,会将其他愿望挤兑得无法实现。如果你再不警惕不精进,一个愿望满不了,其他的愿望都被无限期搁置。这岂不是很可怕?

更可怕的是,如果你有数个目标需要完成,A、B、C……你根本不知道每个愿需要多少善功才能圆满。打个形象的比喻来说,造成你没有A、B、C……的业力就像是数个坑,你根本不知道每个坑有多深。而开始阶段,A、B、C……又不能并举,你要选一个坑用善功去填坑。万一你选了一个最深的坑,这个坑格外吃功德,另外的坑很可能连被填的机会都没有了。A、B、C……坑不一样深,你先选哪个,如同赌博。

这种操作方式本来就算建立在“不知道”的基础之上的。袁了凡发愿以三千善行换登科,只能是一厢情愿,他根本不知道三千善行够不够填满这个坑。所以后来不得不又增加了一万善行。

更诡异的是,这些是他本来命里就有的东西,做功德不过是想快一点拿到而已,用了一万三千善行去催发,反而越催越慢了(倒扣机制)。根据袁了凡自己的预设(也就是他通过孔先生之口说出来的),袁了凡50岁之前,当为四川一县令。由此反推,袁了凡50岁之前当登科。如果袁了凡不登科直接入仕,那就更厉害了,这叫“异路功名”,是天下少数奇人异士才有的待遇,比登科更耀眼。但是,袁了凡行了功过格之后,功名反而更迟滞了,根据《袁了凡年谱》,袁了凡授宝坻知县的时候,已经56岁了。本来命里就有的东西,做功德还给催慢了6年多,这叫啥“改变命运的好方法”?

至于“不求自得”,更是自黑。他想要速得功名,结果催慢了,南辕北辙。没有求寿元,反而增加了寿元。本有的好处被变慢,没求的来了,那你当初求它干啥呢?

写到这里,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就是《了凡四训》介绍的改命的方法完全是没有智能的。要求把自己做的功德回向到自己预定的需要上,这是一个最基本的智能。而袁了凡的改命实践违反了这个最基本的智能,这让学习《了凡四训》的人如何操作?如果像《了凡四训》那样捉摸不定地改命,连回向到哪儿都不能把握,功德在回向之路上常常窜道而行,那写给佛菩萨、天神们的条疏不就成了废纸了吗?我扯东,佛菩萨扯西;我求东,佛菩萨应西。这还叫什么“求富贵得富贵,求男女得男女,求长寿得长寿”,应该叫“求富贵得长寿,求长寿得男女,求男女得富贵”才对。

一点也没有智能的东西,怎么能改变命运呢?就好像,你好不容易才到了皇帝跟前,却像个白痴一样乱说话,说错话,又怎么能感染皇帝达成心中所想呢?

袁了凡的文风就是如此诡异,不讲逻辑,把坏的说成好的,把正的说成反的,颠倒黑白。第一次发愿求登科,明明没有满愿,他偏要宣称满愿了。众人皆知,所谓满愿不满愿,主要指的是结果。求登科奋战了十来年,结果不能完全兑现,怎么能称是满愿了呢?这时候袁了凡就偷换概念,把“登科”愿换成自愿做三千善行的愿,如此论满愿。这样忽悠读者,袁了凡你心里过得去?如果“登科”愿真的满愿了,后来又为什么再发进士愿?如此游戏文字,自欺欺人,真乃妄语之人。

《了凡四训》里那个孔先生的故事,也是袁了凡编造的。不过,他编故事的水平很拙劣,留下了很多漏洞。

《了凡四训》在世俗中显得崇高,主要是因为突破了命定论。根据《了凡四训》的文字记载,因为孔先生算命算的准,所以拘住了袁了凡,让袁了凡产生了定数之外万事莫能为的思想。原来袁了凡的命定论是因为孔先生算命产生的。根据袁了凡的思路,孔先生的卦越准,袁了凡就越消极。

可是请问,孔先生跟袁了凡见面之后,一出手就改变了袁了凡的命运,把袁了凡从一个医学爱好者拉上了举业之路,这是命定论的节奏么?这叫对命运的突破好不好。

孔先生指点袁了凡,正是因为命运的捉摸不定,可以改变,所以才有指点的价值。如果孔先生也认为一切都是命定,那还跟袁了凡多话干什么呢?

孔先生这一人物形象的学术风格和行事风格,明明就不是命定论这一路的。那你袁了凡怎么就被孔先生算命给激发出了命定论呢?更何况,你还是孔先生选中的《邵子皇极数》传人,你老师的学术风格,你不会不知道吧。

根据《云南县志》,历史上的那个孔先生,曾经准确地算准了友人李贽房屋倒塌的时间,留下重大嘱托,让自己的儿子在算定的时间拜访李贽,李贽出迎时分房梁折断,孔先生就这样改变了李贽的命运。由此可见,孔先生本身是一个思想活跃的改命专家,喜欢介入和改变。到了《了凡四训》作者笔下,却变成一个拘束他人命运的人了。

以上逻辑硬伤,说明袁了凡并不了解孔先生,更不会是孔先生选中的衣钵传人。关于孔先生的故事,是袁了凡用小说笔法编造出来忽悠人的。

冒充自己是《邵子皇极数》的传人,同时还歪曲孔先生的学术风格,这已经属于严重的文品不端和学术不端了,我批判《了凡四训》的重要原因,在此。

8、《了凡四训》背后的美人计

肤浅的人,看文章不是为了看文章,是看风景。

对他们来说,文章的真假好坏无所谓啦,只要你能在文章的外围给他弄出一点风景来,他就大声叫好。

多数中国人有一个重大的思维缺陷,总是认为立言是立德和立功之末,不把立言当成一个独立的学科看。

他们盲目地认为:一个已经立德、立功的人,说出的话和写下的文字是绝对不会差的。可以拿出去传檄四方,当经典,当教材,供万众膜拜。他们认为,立德至高无上,就像是太阳,立言就像光芒。只要太阳不发生妖变,射出去的光芒永远是明亮的、温暖的、漂亮的。

其实问题恰恰是,立德和立言是两个世界。立言甚至比立德更难。某些在德行上有些建树的人,根本就立不了言。不求立言还好,他们一旦立言,就进入虚伪和欺骗状态,连立德也保不住了。

抛开《了凡四训》的文理不论,袁了凡的履历当真不错,他勤政爱民、念佛吃素,在朝鲜战场上也有功勋,他一生有着良好的政治践行(跑官除外)和宗教践行,给人的感觉仿佛就是:袁了凡写的文章是绝对不会差的,一定可以当成经典来崇拜。

然而事实证明,这种联想,是恰恰要不得的。一个勤政爱民的人,写作态度未必真诚;一个吃斋念佛的人,未必对文章事业有真正的敬意。立德和立言要分开论,不能腻在一块。文章有文章的检验方式,不能说,因为这个人吃斋念佛,行功过格,头上还有一顶官帽,这个人的文章就好。

如果说,不讲逻辑,不就文章论文章本身,而是用袁了凡身上的几个漂亮指数(政治践行、宗教践行、立功边疆、朋友圈强大)来烘托、来影射《了凡四训》多么好,这种做法就类似于玩阴谋了,美人计不正是这样做的么?美人计就是利用人的联想心理,让人想到,这个女人的外形这么美丽圣洁,心肠一定也坏不到哪儿去。

净空法师等人推行《了凡四训》,岂不也是这种类似于美人计的手段。他利用袁了凡的几个漂亮指数,不停地向你提醒:袁了凡是个官儿呀!袁了凡长期持咒和吃素很了不起呀!袁了凡做官的名声好啊!袁了凡去过朝鲜战场啊!袁了凡受过戚继光的指点啊!袁了凡的交际圈牛啊,跟莲池大师交往多多啊!袁了凡在日本影响很大呀!就这样对你不停地暗示,不停地影射,让你联想到《了凡四训》一定是真的好。当受众们靠着联想来接受事物,而不是就文字论文字的时候,就是他们精神沦陷被奴役的时候。

从这个角度来看,《了凡四训》就是净空等人手中向外出售的美人,推广《了凡四训》就是一场美人计。《了凡四训》的几个外围指数确实漂亮,如果把《了凡四训》和《阴律无情》、《遇灶神记》拿来对比一下,《了凡四训》算是大美女,《阴律无情》和《遇灶神记》的作者身份不明,对读者一味恐吓,在《了凡四训》面前,只能算姿色平庸。从这个角度来比较,《了凡四训》自然而然是劝善书中的老大,格外受人追捧。

但是归根结底,不管怎么包装,外围指数怎么也包办不了内在品质,《了凡四训》依然是一部文理不通、逻辑混乱、胡编乱造、充满妄语的劣质之作。

9、《了凡四训》推行过程中政府职能的缺位

在《了凡四训》的推行过程中,政府有关部门没有做到有效监督,对《了凡四训》的评定也很模糊,这给了无限拔高《了凡四训》的人以可乘之机,这些人利用《了凡四训》对民众进行愚弄和奴役,用《了凡四训》捆绑着初学“国学”“传统文化”的人打义工,用《了凡四训》帮助一些小企业主搞“企业文化”,让员工放弃自己的本位,成为不会思考的奴隶。凡此种种,影响恶劣。

首先,有一点需要进一步明确,就是政府宣传表彰袁了凡和某些推广《了凡四训》的人宣传袁了凡,内容和角度都是不一样的,其中有本质区别。

政府表彰袁了凡,表彰的是袁了凡勤政爱民、廉洁奉公、立功边塞等品行,一言以蔽之,这叫良好的政治践行。政府绝不会表彰袁了凡虚假写作、欺骗后人。表扬袁了凡其人的界限在哪里,一定要做到十分明确,这是政府的责任。如果界限不明确,被一些别有用心、搞奴化教育的人胡乱借位,随意借力,结果必定会影响政府的形象。

不要小看“宣传角度不同”这个问题。有时候宣传角度比宣传对象更致命。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宣传的对象并不是终端,依照特定的角度体现出的品质才是终端。像净空法师那样用顶礼膜拜的方式推广《了凡四训》,就等于把政府表彰袁了凡的终端意图给破坏了。

作为政府,为了澄清表扬袁了凡的边界在哪里,阻止一些势力对袁了凡没边没界的歌颂,最有效的方法,莫过于对袁了凡做一个整体性的评判,可明确批评袁了凡一些不好的方面(爱逞能、爱撒谎、在官场和科场拉帮结派、虚假写作、文笔轻浮、逻辑不通),如此,可以让净空那样的“民间教育家”彻底借不上政府之力,足以收到泾渭分明之效。

袁了凡及其著作《了凡四训》是两个很复杂的符号。就袁了凡来说,他一生充满着与众不同的政治践行、宗教践行和文字著述践行,在政治践行和宗教践行的掩盖下,袁了凡的文字质量并没有得到真正的检验,《了凡四训》的虚假写作一直也没有受到应有的批评。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我们按照“今古文尚书”这一题目的论战标准来对待《了凡四训》,就是要动真格的,《了凡四训》的价值究竟会跌落多少?所谓“一分为二”、“批判地吸收”不应当被当成口头禅和空话,更不应当对于《了凡四训》例外。从宗教修行的角度来说,《了凡四训》充满了编造和妄语,这类文字如果混入宗教经典,会构成对佛学经典的亵渎。那种“要把《了凡四训》当成说法,从此可以休矣。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死后头朝哪个方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