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苏洵苏轼苏辙苏洵三者称为什么兄弟三人有什么相似之处

三苏祠位于四川省西南眉山市中心,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父子的故居,明代洪武元年改宅为祠,祭祀三苏。

馆内收藏有上万件有关三苏的文献资料和文物,是蜀中最负盛名的人文景观。清代宰相张鹏翮撰联赞三苏:”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最为大雅。

唐宋八大家,北宋名词人,苏家父子就占了三席,可见这户人家的厉害。

庆历六年(1046年),苏洵赴京赶考。尽管他的才学可以成为”帝王之师”,可还是落榜了。

他由此对科举考试、入仕为官失去了信心,转而把希望寄托在两个儿子身上。第二年返乡后,苏洵写了一篇寄寓深远的文章《名二子说》。当时,苏轼十一岁,苏辙八岁。

《名二子说》记述了苏洵为两个儿子苏轼、苏辙命名的缘由,分析了二子的性格,表达了对后代的希望与告诫。

父亲苏洵,为子取名,深有讲究。大儿子名“轼”。他说:车轮、车辐、车盖和车轸,都是车子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轼,只是车前用作搭手的横木,但是如果去掉了它,对车的完整性就有损害。

苏东坡从小个性张扬、豪放不羁,父亲告诫他“轼”过于张扬显露,虽然少它不可,但要注意“外饰”,“轼乎,吾惧汝之不外饰也。”

切忌自以为是,锋芒毕露。而苏辙的性格则相对内敛,苏洵说,天下的车莫不循辙而行,虽然论功劳,车辙是没份的,但如果车翻马毙,也怪不到辙的头上。

虽然“辙”不易致福,却也难以招灾。“是辙者,善处乎祸福之间也。辙乎,吾知免矣。”苏洵对这个儿子,想必是比较放心的。

这篇短文很巧妙地借名字作发挥,对两个儿子进行了为人处事方面的教诲。说来很巧,苏轼旷达不羁、锋芒外露,苏辙冲和淡泊、含蓄深沉,兄弟二人各自的性格。

与其父《名二子说》的分析倒也真是紧相契合。本文虽是苏洵为自己的两个儿子取名字时所作,但观苏轼、苏辙二人生平,这篇文章最后竟真成了兄弟二人的写照。

苏轼兄弟处于北宋新旧党争、矛盾激烈的时代,而两人立身之术不同。苏轼性格“不外饰”、“一肚皮不合时宜”,于党争中不知自保,论事激烈,不为世容,几次入朝,又几次“积以论事,为当轴者所恨”而被贬外任,落得一生坎坷,还差点被杀。

苏辙遇事能自持轻重,不依附重臣,所以风头虽逊于兄,而仕宦生涯远比苏轼顺利,能自立而免祸。“虽不获柄用,亦当免祸’。种种情形,竟与苏洵当初所逆料者全同,所以说:知子莫若父也。

苏洵写《名二子说》十年后,送二子入京应试,过成都辞别友人张方平。张为当世名士,出了六道题考兄弟二人,自己则于壁间密窥。两人得题后,即各自思考。

辙有疑问,指以问轼,轼举笔倒敲几案,意为”管子注”。又指第二题,苏轼把第二题勾了,因为并无出处,开始答卷。考完后,张方平对苏洵说:”二子皆天才,长者明敏尤可爱,然少者谨重,成就或过之。”

明智的父母,总希望子女首先要学会生存,然后再寻求发展。苏轼后来也写过一首诗:“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讲的实际上也是这个道理。

“张承辉博客” 苏轼苏辙苏洵三者关系(宋代三苏之间有什么关系) /235595

}

程夫人是谁?她是苏洵的妻子,苏轼、苏辙的母亲。古代女子出嫁后常被冠夫姓,但她由于具有众口皆赞的独特品质,从古至今都被称作“程夫人”,而非“苏夫人”“苏程氏”。

后人都说,程夫人成就了“三苏”。“三苏”之所以能名列唐宋八大家,离不开这位默默付出的女性。

程夫人是四川青神人,出生在岷江与思蒙河交汇处的平坝沃野——程家嘴。程家是当地的名门望族,她的父亲程文应官至北宋大理寺丞。程家有耕读传家的家风,所以即使程夫人是女子,也能受到良好教育,自幼熟读诗书,颇知礼义廉耻,很有远见。遗憾的是,那个时代女子地位低下,即使程夫人是富家小姐,也没有留下名字。

不知是出于父母之命,还是出于自由恋爱,18岁的程夫人嫁给了眉山苏氏的苏洵。苏家曾是大门大户,唐朝时出过苏味道这样的宰相。苏味道死后,衣冠冢葬于今栾城苏邱村,其一子留四川眉山。

眉山苏氏没出过什么能叫得上号的人物,可谓家道中落。苏洵的父亲苏序,是个乐善好施的大好人,但不爱读书。苏洵也继承了父亲不爱读书的基因,喜欢游山玩水,无所事事。

程夫人嫁给苏洵,是真正的门不当户不对。有人建议她向娘家要点钱改善一下生活,但被她拒绝,她说她不想让丈夫被人说成是靠别人养活。而且,伸手一次,就会有第二次,久而久之会使人养成依赖心理,变得好吃懒做,一蹶不振。

程夫人没有想到的是,她的丈夫玩性太大,一天到晚都在外游荡,根本没有养家糊口的责任意识。用现代的话说,他就是一个典型的“街溜子”。之后,两人生儿育女,也没能让他懂得挣钱养家,这使得程夫人一度抑郁。

苏洵虽然不怎么读书,但是却很自信,参加科举考试完全不在话下。25岁,他第一次应乡试举人,毫不意外的落第。

经历这次失败,苏洵像是被打通了任督二脉,突然宣布自己要发奋读书,考取功名。一天,他慷慨激昂地对妻子说,我要开始读书科考了,不过这样我就没法专心搞钱了,你看看这可怎么办?程夫人很淡定地说,我早就想劝你读书学习了,但我不想让你感觉自己是被迫求学,现在你既然幡然醒悟,那就安心去学吧,养家的重任我来承担。

通常遇到这种情况,很多妻子都会给丈夫泼冷水,你都快三十了才开始学习,根本就来不及了。而且,你一个大男人现在把养家糊口的责任推给了妻子,是不是太过分了?

程夫人的与众不同就体现在这里,她相信读书的动机必须是自发的,而不是来自外部。她无条件支持苏洵求学,也不是指望他能出人头地,而是希望他能学习圣贤们困顿得志时的处世之道,来提升自己的修养,做一个行得正坐得直的人。

程夫人像。来源/《古今贤女绣像》

 苏洵浪子回头、发奋读书后,程夫人看他做的诗文,指出其没有深度,没有内涵的缺点。于是,苏洵焚烧掉自己的所有诗文,认识到自己学识尚浅,还需要更加勤奋刻苦。他重新研读经典、博览群书,每日端坐在书斋里、苦读不休。他发誓,读书未成熟前,不写任何文章。

这一年,他已经27岁。

就这样起早贪黑的苦读了六七年,苏洵终于学有所成,后来写出的诗文要深度有深度,要文采有文采,让人惊叹。1056年,苏洵带着两个儿子进京应试,翰林学士欧阳修看到他的《权书》《几策》等文章,赞不绝口,并向朝廷推荐苏洵,苏洵名动公卿。几年后,经朝中重臣韩琦推荐,苏洵被任命为秘书省校书郎,从此踏上仕途,彻底改变了自己和家族的命运。而在他脱产求学的这些年,程夫人一个人在操持家务、养家糊口。程夫人颇有商业头脑,通过做生意,竟让苏家过上了小康生活,真是个响当当的女强人。

程夫人不仅是个好妻子,还是个好母亲。

苏洵求学时,女儿八娘5岁,儿子苏轼3岁、苏辙1岁。1045年,苏洵离家外出游学,子女们的教育重任落到程夫人肩上。程夫人对子女教育的定位一开始就很高,她不是劝他们好好学习、以后上大学找好工作,而是要他们立志高远,不要像很多同辈人那样读书只是为了获个书生的名号。

她还特别看重历史教育,认为读史可以明智,知古方能鉴今。她常用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事迹来感染儿子,对儿子做高风亮节、明辨是非的人格训练。有一次,她给小苏轼讲解《后汉书·范滂传》。

范滂是东汉朝廷的光禄勋主事,曾响应皇帝号召,一次性检举刺史、二千石等权贵豪门人物共二十多人,得罪了诸多权贵。后来,他两次经历党锢之祸,被下诏缉捕,为不连累他人主动投案,自愿赴死,就义时年仅33岁。苏轼问母亲,如果他以后成为范滂一样的人,她会允许吗?毕竟,正常人都会“趋利避害”,而范滂却不懂得明哲保身,这绝不是什么聪明之举。

程夫人对苏轼说:“你能做范滂,我难道就不能做范滂的母亲吗?”原来,范滂在自愿赴死前,母亲曾对儿子说了这样一番话:“吾欲使汝为恶,则恶不可为;使汝为善,则我不为恶。”

在程夫人看来,范滂情操高洁、大义凛然、不畏生死,是值得儿子学习的榜样,就算英年早逝,也是死得其所。既然儿子要做英雄,那么自己就愿做英雄的母亲。

平日里,程夫人还以身作则,对子女进行人格上的熏陶。第一件事,程夫人虽是富家小姐,却不贪图物质享受。她做生意赚到钱后,没有投资兴业,而是乐善好施、帮助穷人,没有为子女攒下钱财。她在纱縠行(今三苏祠)租房居住时,发现前人的窖藏金银,她没有将其暗中据为己有,而是叫人重新埋好,分文不取。她以此教育孩子:“非分之财,分文不能妄取。”后来,苏轼、苏辙两兄弟为官清廉,与母亲的教育密不可分。

第二件事,苏家在租房时,宅内竹木繁茂,百鸟来巢,杂花丛生。程夫人教育子女们要有仁民爱物之心,切勿残害鸟雀。从此,园中的鸟雀安心安家,筑巢挂枝,人鸟共处,环境优美怡人。苏轼兄弟受到这样的熏陶,以后为官时从不欺压百姓,因为一个连小鸟都不忍心伤害的人,又怎么会去伤害活生生的人呢?

苏轼剧照。来源/电视剧截图

 程夫人的家庭教育之成功,不仅影响了自己的子女,还影响到自己的儿媳妇。苏轼在陕西凤翔为官时,发现前人所藏丹药,就想偷摸着拿走,妻子王弗告诫他:“如果婆婆在,肯定不会这样!”苏轼听后羞愧不已,就放下了丹药。

程夫人一生不仅勉夫教子,还要经商赚钱,耗尽心力,积劳成疾,年仅48岁就去世了。更遗憾的是,她去世时,苏轼和苏辙正好在京城里考试,高中进士,苏洵也在京师。她没能听到两个儿子的喜报,一个人在同年四月初八离世。她离世后,苏家父子找来司马光为她写墓志铭,司马光一开始是拒绝的,但是在苏洵细细道来她的故事后,深受感动,接受了委托。

司马光在《苏主薄程夫人墓志铭》中这样概括程夫人的一生:

贫不以污其夫之名,富不以为其子之累。知力学可以显其门;而直道可以荣于世。勉夫教子,底于光大。

又在文末指出母亲对一个家庭的决定性影响:

呜呼!妇人柔顺足以睦其族,智能足以齐其家,斯已贤矣。况如夫人,能开发辅导,成就其夫、子,使皆以文学显重于天下,非识虑高绝,能如是乎?古之人称有国有家者,其兴衰无不本于闺门,今于夫人益见古人之可信也。

 程夫人劝夫以进、教子以学、持家以富的一生,成为中国古代理想女性的典范。

1、司马光撰,李之亮笺注:《司马温公集编年笺注》,巴蜀书社,2009年

2、范晔撰《后汉书·范滂传》,中华书局,2000年

3、邵永义《苏轼之母:北宋女杰程夫人》,华西都市报,2020年05月14日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

}

苏辙苏洵苏轼三人的关系:苏洵是苏轼和苏辙的父亲,苏轼是苏辙的哥哥。

苏辙(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洵(1009年5月22日—1066年5月21日),字明允,自号老泉,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并以文学著称于世,世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三苏最早出自《渑水燕谈录》,原文为:苏氏文章擅天下,目其文曰‘三苏’,盖洵为老苏,轼为大苏,辙为小苏也。

在三苏中,苏洵的文章说古论今,纵横评说,长于分析,很有气势,代表作《六国论》。苏轼是宋代伟大的文学家,又擅长绘画和书法。他在诗、词、散文等方面都有杰出的成就,他的散文代表了北宋文学鼎盛时期的成就。

苏辙是个善于驾驭多种文章的散文家,其文“深醇温粹,似其为人。”他的诗又受苏轼影响,风格也相近,现存诗1189首。

苏辙苏洵苏轼三人的关系苏洵是苏轼和苏辙的父亲,苏轼是苏辙的哥哥。苏辙(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苏洵(...苏辙苏洵苏轼三人的关系苏洵是苏轼和苏辙的父亲,苏轼是苏辙的哥哥。苏辙(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苏洵(...

苏轼苏洵苏澈三个人什么关系 —— 苏轼苏洵苏澈三个人是父子关系苏洵是苏轼和苏辙的父亲,苏轼则是苏辙的哥哥。苏洵(1009年5月22日-1066年5月21日),字明允,自号老泉,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并以文学著称于...

苏轼苏洵苏辙三人的关系 —— 苏辙苏洵苏轼三人的关系苏洵是苏轼和苏辙的父亲,苏轼是苏辙的哥哥。1、苏洵 字号:字明允,号老泉。擅长:散文,尤其擅长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作品:著有《嘉祐集》二十卷,及《谥法》三卷,均与《宋史本传》并...

苏轼苏洵苏辙三人的关系 —— 苏辙苏洵苏轼三人的关系苏洵是苏轼和苏辙的父亲,苏轼是苏辙的哥哥。1、苏洵 字号:字明允,号老泉。擅长:散文,尤其擅长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作品:著有《嘉祐集》二十卷,及《谥法》三卷,均与《宋史本传》并...

苏辙,苏洵,苏轼三人之间有什么关系? —— 三苏苏辙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齐名,合称“三苏” 。其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散文著称,擅长政论和史论,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 其诗力图追步苏轼,风格淳朴无华...

苏轼苏洵苏澈三个人究竟是什么关系 —— 苏轼、苏洵和苏辙三人的关系 苏轼、苏洵和苏辙三人是父子关系苏洵是苏轼和苏辙的父亲,苏轼则是苏辙的哥哥。苏洵(1009年5月22日—1066年5月21日),字明允,自号老泉,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

苏轼苏洵苏辙三人的关系 —— 苏辙苏洵苏轼三人的关系:苏洵是苏轼和苏辙的父亲,苏洵是苏轼和苏辙的父亲,苏轼则是苏辙的哥哥。他们父子三人文学成就很高,被人称为“三苏”。苏轼不是苏东坡:是的。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

苏轼苏辙苏洵三者关系 —— 苏轼苏辙是兄弟,都是兄弟的儿子。史称三苏。都为唐宋八大家。

苏轼,苏辙,苏洵是什么关系? —— 苏轼苏辙苏洵三人是父子关系。其中苏轼苏辙苏洵的两个儿子。供参考。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苏轼苏辙苏洵三者称为什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