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兽星球有几个魔王二占卜商店怎么换成法证购买?

净空法师 于 佛历三〇二二年、西历1995年 讲于 美国 

“心法”“心所法”以及“色法”都属于“依他起性”

请掀开经本二百七十六面,倒数第二行,从小注二十五段看起:

  【遍计执性,谓普遍计较执着。即性宗常说之分别、执着、攀缘、无明、妄心、妄想等。意在明其虽是无明妄想,然为真心之所变现,非离真性而别有也。】

这是相宗里面讲的“三性”与“三无性”,这是相宗非常重要的理论。他将世出世间一切法归纳为这三种性质。

“遍计”:“遍”是普遍,“计”就是计较,我们用“计较”大家好懂;相宗他们的论点里面称为“计度分别”,“度”是度量,就是计较、度量、分别。也就是性宗常讲的,像我们在《金刚经》上常看到的、我们净土经论当中也常常看到的,所谓“分别、执着、攀缘、无明、妄想”等等,这里面的范围就非常广大。而在《百法明门》里面,我们看到的比较具体一些,就是属于“不相应行法”。

“百法”一共分为五类第一类,“心法”;第二类,“心所法”。“心法”跟“心所法”以及“色法”,都是属于“依他起性”。

“依他起”,这是许许多多条件形成的,这些条件就是“依他起”,就是“因缘所生“的。

“遍计所执”,用现在的话来讲,抽象的概念,它没有事实。

譬如,“百法”里面“不相应行法”,第一个是“得”,得失的“得”。说“得”,当然“失”也包括在其中,讲一个就行了。“得”,有这么一个概念,像我得到了,我得到财富;“我”是“心法,”“财富”是“色法”。把这两边离开,单单讲“得”。

“得”是什么?“得”,既不是“心法”,也不是“色法”,但它确实有这么一个概念。它虽不是“心法”,也不是“色法”,它是从“心法”、“色法”连带发生的,也离不开它们,但是不可以归纳在它们那一类,这叫做“不相应行法”凡是这一类的,都是“遍计所执性”,就是根本没有这个事实,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已。

在性宗,总而言之,就把它称之为“妄想”,这是属于“妄想”。意思是说明,它虽然是“无明”、“妄想,”可是它是“真性”所变现的,“真性”是万事万物的“本体”。

其实我们讲的“三性”,统统都是“真性”变现出来的,离开“真如本性”就无有一法可得。打个妄想,也是从“真性”里面起来的,所以不是离开“真性”而别有一法。这句话特别说在“遍计所执性”上,因为它完全是虚妄的;不像“心法”、“色法”好像还有一个东西存在一样;这个我们都知道,完全不存在,完全是一个妄念。

  【依他起性,即性宗所说之缘起、缘生、性起。此正本性随缘现起之相用,原不离性体。依者,随也。他,指缘而言也。】

这个地方的注解,实在讲比相宗讲得简单、容易明了;相宗讲得非常繁琐。

“依”就是依靠;“他”用我们现在的话,就是许许多多的条件。它要依许许多多的条件才能够生起现象,凡是这一类的我们都称作“依他起性”。

“依他起性”,就是法性宗里面所讲的“缘起”,《般若经》上讲的“缘起性空”。

“缘起”,世出世间一切法,包括佛法,也是因缘所生,“因缘所生”就叫做“缘起”。

“缘起”的法,决定没有“自体”。我们讲“性空”那个“性”是“实体”;它没有实体,它是许许多多条件合起来现相,这个条件散开来之后,这个相就不存在。

所有一切的形相都是“依他起”,像我们人的身体,身体是属于“依他起”。“他”就是“四大”、“五蕴”。

“四大”、“五蕴”还是用归纳的方法来说的,因为细说太繁琐,把它归纳为“色、受、想、行、识”,这五样东西合起来,有这个身体。“四大”、“五蕴”要是离开,这个身相就没有了,可见得这个身确确实实没有“自性”。

缘聚的时候不生,缘散的时候不灭

身,实在讲有没有生灭?没有。缘聚的时候是不生而生,它的确没有生,我们看到好像是生了;缘散的时候不灭而灭,实在讲它没有灭,它只是缘聚缘散而已,哪里会有生灭?!

“生灭”是我们看一种粗的相,看的是聚散之相。聚,我们叫它“生”;散,叫它做“灭”,实际上只有缘聚、缘散,决定没有“生灭”,这是我们佛法里面常讲“不生不灭”。

“不生不灭”的意思,我们通常也觉得很含糊,搞不清楚。怎么叫“不生不灭”?缘聚的时候不生,缘散的时候不灭。从缘上去观看,没有生灭的现象。讲“缘起”、“缘生”、“性起”,都是一个意思,这是在性宗,特别是在《般若》跟禅宗里面讲得最多。

这正是“本性随缘现起之相用”,它随什么缘?缘非常复杂,无量复杂的因缘它也有一个头绪,那个头绪就是“一念不觉”,就是“无明动相”,统统从这个地方起来的。这是我们在前面已经讲得很多。

佛法修学,“定”是枢纽,“戒”是方法

“不觉心”就动,“觉心”是不动的。这一点我们学佛的同修一定要很清楚、很明白,“觉心”是不动的。

我们今天求什么?求觉,希望觉悟。怎样才能够觉?如果你妄念不止,怎么可能觉?一定要把妄念息掉。妄念息掉,恢复到清净,这个“净”就是我们一般讲的“定”。

佛法修学,“定”是枢纽,“戒”是方法。“因戒得定,因定开慧”,我们的目的是开智慧。智慧不是学来的,不是从外面来的,是我们“自性”里面本来具足的,不需要向外学,外面没有,一定要向里面用功。

“信”是“戒学”;“清净”是“定学”;“实相”是“慧学”

本经告诉我们:“信心清净,则生实相。”

“信”,用“戒、定、慧三学”来看:“信”就是“戒学”;“清净”就是“定学”;“实相”就是“慧学”,这两句话里面“戒、定、慧三学”都圆满具足。

由此可知,“一念不觉”就起了“无明”。“无明”是动相。

“随缘”,第一个“缘”就是指的“无明妄动”。依相宗的说法,“无明”起来之后,“无明不觉生三细”,这就把“真如本性”变成阿赖耶识。

阿赖耶识里面有“三细相”——“无明业相、转相、境界相”。

“转相”也叫做“见分”,“境界”相也叫做“相分”。

“见分”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精神”这一部分;“相分”讲“物质”这一部分。“精神”跟“物质”都是“无明业相”里面变现出来的,所以“心”跟“物”是同源,同一个根源。相宗说得详细,它就变现出这个现相。念头,也就是妄想,它愈来愈复杂,于是变现的现相也非常复杂。

如果我们要问:我们妄想究竟是多么复杂?你就看它变现出来的“相分”你看十法界依正庄严,这个复杂的程度是我们无法想象的,它跟我们的妄想完全成正比例这个复杂现相怎么复杂,我们的妄念就这么复杂。妄念是因,现相是果。原不离“性体”,它也是“自性”随着染缘变现出来的境界,十法界依正庄严都是“依他起性”。

  【圆成实性,圆是圆满,成是成就的意思,谓本具,本来具足的。】

  “圆成实性”是讲“真如本性”,它从体上说的。

  【约体说,明其本来圆满具足,非造作法。】

“依他起”跟“遍计执性”是“有为法”。

在《百法》里面总共分为九十四法,“圆成实性”是属于“无为法”,而且是六个“无为”里面最后一个“真如无为”,才是“圆成实”;其它的像“虚空无为”,它还不是“圆成实”。

  【实,就是真实。】

  决定不是虚妄的;像前面两类都是虚妄的,绝对不是真实。这个“圆成实性”,它是真实的,它是没有生灭的。

佛为什么用很多的名相?

  【此即性宗常说之法界、真如、如如、真心、实相、圆觉、“自性”、清净心等,其名无量。】

佛在经上说“圆成实”,那个名字说得很多。有一些同修读佛经,不免起了怀疑,说释迦牟尼佛一桩事情用一个名字就好了,说那么多名字,把我们都讲糊涂了。他为什么不用一个名字?实在讲,佛说法我们大家都能肯定,充满了智慧。在方法上讲,极尽其善巧方便,而是我们不能领会,所以在里头还产生误会,这是我们的错误。

佛为什么用很多的名相?他有两个道理:第一个,一个名相没有办法把这桩事情形容得清楚,性德它是多方面的,一个名相没有办法完全包含;第二个意思,怕我们学佛的同修执着,执着就错了。

我们求学的态度,第一个是要“离名字相”

前面讲“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性、相宗里面都告诉我们:我们求学的态度,第一个是要“离名字相”。可见得“名相”不能执着,所以佛一桩事情说许多名相,就是告诉你不必执着,懂得意思就行了,不需要执着。有这两个理由,佛往往每一桩事情都说了好多个名称,特别是“真如本性”说得非常之多,这里只是略举几个名词而已,其名无量。

  【性宗亦谓之真实性也。】

  相宗称它作“圆成实性”,性宗也叫它“真实性”。

“三性”的说法,是不是达到究竟圆满?没有。为什么没有达到究竟圆满?它是落在言语思量这个范畴之中,那就不是究竟的,所以必须要有“三无性”,这个问题才真正达到圆满。正如同佛说法,说到最后他一定把所说的完全否定,这才圆满。为什么否定才圆满?因为“真如本性”里头本来没有一个念头,你说什么?

所以一定要懂得他“说而无说,无说而说”;我们要是会听,“听而无听,无听而听”,你才能够契入境界,这才是真正达到教学的目标。所以,不可以用思惟、不可以用想象、不可以用言说。

但是,我们离开思惟、想象、言说,不能够传递,佛要把法传给我们就无法可传,必须要利用这个做工具;透过这个工具,你要从里面悟入,要明白这个道理。

所以,接着一定讲“三无性”。

“执着”,就一定堕在“四相”、“四见”当中

【三无性即相无性、生无性、胜义无性。无字甚活。】

  这个字活活泼泼的,不能把它当作没有,你要说没有的话,就坐实了,那就不是这个意思。

  【有非、空之义,即不可执着是也。】

实在讲,这个“无”最好的一个讲法,就是决定不能执着,“执着”就错了。“执着”,用《金刚经》上的话来说,你一定堕在“四相”、“四见”当中,那就错了。所以要懂得不执着。

我们看底下这一段,再做一个简单的解释,先说“相无性”:

“相”是业因果报所产生的现相

【虚妄之相,非真实性,性中本无有相,应不着相而无之,乃是性也,是谓相无性。】

这个文字很简单,实在讲将这个名词解释得也相当清楚。

“虚妄之相。”正是《金刚经》上所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是真的,一点都不假。

“相”是怎么来的?我们知道它是业因果报所产生的现相。

“业因”,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波动,我们佛法里面讲“不觉心动”。我们讲“心动”,跟现在科学家讲的“波动”,这个意思非常接近。“念头”就是心的波,心的波动。动,它就会现相,可是这个相决定不存在我们现在感觉现相之存在,实在讲是波动的相续相,连续的现相。可是你一定要知道,它确确实实是“当体即空,了不可得”,这是一定要清楚的。

清净到极处是佛,染污到极处是阿鼻地狱

我们晓得现相是怎么发生的,它的真实状况如何,然后才懂得佛法里面所讲的“染净不二”、“生灭不二”。

“染净”,在我们看,这个现相极其粗显,怎么能说“不二”?清净到极处是佛,染污到极处是阿鼻地狱。是不是真的“不二”?真的,一点都不错!极清净也是“一念”现的相,而且这“一念”是“当处出生,当处灭尽”,不可得;极其染污的相,也是“当处出生,当处灭尽”,你要求这个相也了不可得。我们是心太粗了,见不到这种事实真相,所以看到是连续的。连续相里面对于染净好像感触特别的深刻,其实我们的感触是错误的观念,的确是错误的。

所以佛与大菩萨的境界,他们入了“诸法一如”,确确实实入了“诸法平等,无有高下”,他们入的叫“一真法界”。

“一真法界”,简单的讲,就是把十法界看成平等的,在十法界极其差别里面那个差别相没有了,你看到的是真正清净相;这个清净,染净两边都没有了,这叫真清净。看到这个现相,看到“不二”的现相,“法法皆如”、法法皆是,这是“一真法界”里面的境界,这是真实的。

这个妄相是“性现起”的,但是它并不是“真性”。“性中本无有相”,不但六道的相没有,十法界的相没有,给诸位说,“一真法界”的相也没有。

总而言之,只要是有现相,都是心动了。现的相不一样,十法界的相不相同,这就是动的振幅大小不相同。在十法界里面愈是往上面去,我们讲他的心愈清净,愈清净,波动小;愈往六凡下去,它的波动愈大。是这么样形成的。到菩萨、到佛,那种波动几几乎乎接近水平,见不到它的动,其实它还是有动相;它要是没有动相的话,就不会现相。

知道这个事实真相、知道它的原理,自自然然就不会着相、不会在相里面起分别执着攀缘、不会起这个念头,因为晓得相是假的,相是根本不存在的,所见到的都是业因果报的相续,所以佛在这个经上告诉我们:“万法皆空,“因果不空。”

为什么“因果不空”?因为有十法界的幻相。

十法界幻相从哪里来的?从“因果”来的,所以“因果不空”。跟法相唯识宗讲的“相皆是虚妄,唯有识是真实的”,这个意思完全相同。

不着相,从相上就见性,这个意思前面都说过了。

为什么说一切万法都是生灭法?

  【缘生之法,本非真性。性体无此缘生,应不着缘生而无之,乃是性也。是谓生无性。】

“生无性”是对“依他起”的。“生”是讲生灭,“生灭”就是“有为”。

所有一切万法都是生灭法。为什么它有生灭?因为它是“生灭心”变的。“生灭心”就是生灭的念头,我们的妄想、念头,一个念头灭了,底下一个念头接着就起来了

我们自己晓得,我们这个念头的起灭,这个念头是很粗很粗,最微细的念头我们自己没有办法觉察到,那是阿赖耶识里头微细相。我们能够觉察到的“念头”是第六意识,我们叫“意识”,下意识,这个我们有的时候能够觉察。所能够觉察的,还是意识里面那个粗显的一部分,它微细的那一部分我们还是觉察不到;阿赖耶的微细相,那当然就更难了。佛在大乘经上常讲,八地菩萨见到阿赖耶识。八地菩萨,你就想那个心多清净!

清净心就是“定功”,世间的“定功”——“四禅八定”,这是没有出六道。我们讲一般“修定功夫”分八个等级,第九段的功夫就出三界、就出离六道轮回,阿罗汉、辟支佛所证的,叫“九次第定”,那是第九等的“定功”

可是阿罗汉、辟支佛的“定功”,在圆教大经上他们的断证功夫,也就是“定功”,等于七信位的菩萨;换句话说,七信位菩萨的“定功”,这是第九等的定功

“八信、九信、十信”再到“初住”,“初住”有十个位次,“十住、十行、十回向”有三十个位次,然后从“初地、二地”到“八地”,你们想想看,那个等级不可思议!八地菩萨那么深的定功,观察到阿赖耶识的心动,心里头微细的波动他见到了。见到,才能够把它降伏,才能够使它慢慢再平静;你见不到的时候,你对它就没有办法用功夫。见到的时候,才能够降伏它。所以八地菩萨转阿赖耶成“大圆镜智”。这个时候见到什么?见到“依他起性”的那个根源,那个“波动”的源头他见到了。

“缘生之法,本非真性。”到这个时候他亲自见到,“真心本性”是不动的,阿赖耶里面的动相还是“无明”在作祟,“一念不觉而有无明”,这是世出世间一切法的根源,我们今天讲“宇宙万有的本体”,这些现相从哪里来的?从这儿来的。可是“真性”里头没有这个东西。

“性体无此缘生。”明了这个事实真相,对于所有“缘生”,不要说“缘生”所现的“幻相”不执着,“缘生”也不执着。“缘生”是“能生”,“现相”是“所生”,“能、所”都不执着,晓得这个就是“性”,还是“真性”的起用,这叫做“生无性”。

“缘起性空”,前面“依他起性”是讲“缘起”;“生无性”是讲“性空”,“缘起性空”。

“胜义无性”是对“圆成实”说的。“圆成实”,说实在话,是很不得已佛为我们起了这么一个名字,显示一切幻法之外还有一个真实。

我讲这个“幻法”之外,这都有毛病、都有语病,为什么?“幻法”实在讲就是“真实”,但是讲“幻法”就是真实,大家很难懂!怎么“虚幻”就是真实,很不好懂。“幻法”之外有个真实,这个大家比较好懂;虽然好懂,很容易出麻烦,很容易把意思错会了。不执着这些“幻法”,“幻法”就是真实的。只要在“幻法”里起心动念,那就错了,这就错了。所以佛是不得已而建立的名相,可见得“名相”是“缘起”的。

“圆成实”是“缘起”的,“胜义无性”也是“缘起”的。“真如本性”里哪里有个“胜义无性”这个名字?!没有这个名号。这些理跟事我们都要懂得。

  【胜义无性,就是真如本性,为一切法之本体,名第一义,亦名胜义。】

这个地方说“真如”、“性”、“本体”、“第一义”、“胜义”,可见得佛说这桩事情,也说了许许多多的名相。

《金刚经》上讲的理论与方法里最重要的就是“看破,放下”

【此性真实,众生本具,本来圆满,所谓圆成实也。】

这个地方,我们虽然不能够彻底明了,我们对佛有信心,佛决定不欺骗我们。“真如自性”,我们个个都有,本来具足,现在虽然在迷,迷失也没有欠缺一丝毫。

诸佛如来觉悟了,证得了,说实在话,他的“自性”也没有比我们多一点点,没有。从这一方面来说,佛讲“一切众生本来成佛”,佛在《华严》、《圆觉》上都说,他说这个话不多,在一切经里头很少经上有这种说法,这才说出真话,一切众生本来成佛,一切众生本来是佛。《华严经》上尤其说得好,“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佛的智慧是圆满的,我们每一个人的智慧也是圆满的。

佛的德相无量无边,万德万能,真的是随心所欲,应化在十法界,应以佛身得度他就现佛相,应以菩萨身得度他就现菩萨相,这叫圆满的现相。佛告诉我们,这是我们的本能。我们的本能今天失掉了,佛告诉我们不是真的失掉,真的失掉就不能叫本能,就不能叫本具,不是真的失掉。而是怎么失掉?迷失了,就是你现在一念迷,如果你一念觉,你的智慧、德能马上就恢复

“迷”跟“觉”都是无始的。前面我们说过,不能再说,花的时间很长。我们的麻烦是一念迷念念迷,麻烦在此地。偶尔也有觉悟的时候,可是第一念觉了,第二念又迷了,那个觉悟就像闪电一样,古人比喻说石火电光,一会儿又迷了。如何能够保持“念念觉”,那就成功了,我们的本能就全都恢复了。

  《金刚经》上就是跟我们讲这些理论与方法,这个方法里头最重要的,我们用很浅显的话来说,就是“看破,放下”、“放下,看破”,交互的去用功。“看破”一分,就“放下”一分;“放下”一分,又“看破”一分;又“看破”一分,你就再“放下”一分。这样辗转相辅相成佛在个部经上告诉我们,一切诸佛之成佛,从初发心一直到如来地,就用这个功夫,这真的叫直截了当。这是本具、本来圆满,所以叫“圆成实”。

  【然胜义亦是名字,故曰胜义无性。】

  它也没有“自性”。

  【应并胜义之假名亦不着而无之,乃真实性也。】

可见得要见“真实性”。“真实性”就是“清净心”、就是“真心”,就是本经前面讲的“信心清净”,“清净”就“生实相”。“实相”就是此地讲的“真实性”。

底下这一段,这是合起来说的,做“三性”、“三无性”的总结:

  【不着相,方是真性。不着缘生,方是真性。性亦不着,方为真性。】

  这是总结前面遍计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相无性、生无性、胜义无性。对于这些法相名词的含义,我们清楚明了,而不能够执着。这个执着是含着微细的起心动念、分别,都不能有,这才是“真性”、“真心”的显露。

“体、相、用”是一而三、三而一

【正显相既离性而无体,性亦非离相而别存,于义尤圆。】

这个意思才讲得圆满,为什么?“性”一定现“相”,“性”是“体”,有“体”一定有“相”,一定有“作用”,所以“体、相、用”是一而三、三而一。我们看《华严经》的经题“大方广”三个字,就是说的“体、相、用”。

佛法里面讲“真”、讲“妄”,它的定义很简单:凡是永恒常住不变就叫它做“真”;凡是会变、“无常”的就叫它做“妄”。

“体、相、用”在这个里面:

“体”是不变的、“体”是常住的,所以说它是“真”的;

“相”跟“作用”都会变,“相”也会变;

“用”也会变,会变的就是“无常”的,我们叫它做“妄”

由此可知,“真、妄”是一不是二。麻烦的是众生着相而不见性,麻烦在此地。

所以,只要你不着相,“性”在哪里?“性相一如”、“性相是一体”,“见相”就是“见性”,“见性”就是“见相”,“性相原无二致”,这个意思才圆满。

“圆满佛”、“分证佛”都有“如来”的称号意思

 【佛说三性、三无性,所以显性相之圆融。】

  清凉大师在《华严经》里面,为我们讲的“无障碍法界”——“理无碍、事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为什么“无碍”?因为它是圆融的、它是一体的。

我们要如何能够契入佛菩萨的境界?也就是说,如何能够契入真实的境界?经上讲得很好,禅宗里常说“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本经里面所讲的诸佛如来,诸佛如来是谁?我们自己是的,不是别人。

我们什么时候能成得了诸佛如来?说“诸佛”诸位一定要懂这个意思,《金刚经》里讲得很清楚,圆教初住以上就是“诸佛”。《华严经》称“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在本经里面称“诸佛”,这“四十一位”叫“诸佛”。

“究竟果位”上叫“圆满佛”,这四十一位叫“分证佛”,统统是“如来”,都有“如来”的称号、都有“如来”这个意思。

怎么样契入?《金刚经》上讲得太好,“如来者,诸法如义”我们什么时候到“诸法如义”,我们就是“如来”,我们就成佛,虽不是圆满佛,是分证佛,真佛不是假佛。

什么叫“诸法如义”?于一切境缘当中,人事环境、物质环境,没有障碍就“如”,有障碍就“不如”。

我们今天看这个人喜欢,看那个人讨厌,这不如。看这桩事情喜欢,看那桩事情不高兴,也“不如”!

如何能够把十法界看成一法界,十法界“不二”,《维摩经》上说“入不二法门”,众生跟佛“一如”,“性相一如”、“理事一如”,乃至于“空有一如”、“染净一如”、佛跟魔一如,无有一法不如,这是我们《金刚经》说的“万法皆如、法法皆是”,这个时候就恭喜你,你就成了“诸佛如来”,你入了佛位。这是我们要努力的。

功夫在哪里用?就在日常生活当中,顺逆境缘之中练习“观”!把这个观念换过来,从前观念错误,错误就是样样都“不如”、样样都不是、样样都对立,如何在这里面体会到它是一、它决定不是二

但是这种“观”,大乘经上都教给我们这种“观”,实在讲它已经把方法道理跟我们讲得很清楚,我们观不出来,无从下手。实在讲,不是佛不慈悲,佛讲得太清楚。像《金刚经》上随便拈几句,“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那不就“一如”了吗?!

佛是个相,饿鬼、畜生也是个相,“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佛相是虚妄的,畜生、饿鬼相也是虚妄的,那不就“一如”、不就平等了吗?!你要时时刻刻提得起来。

我们今天难处在哪里?你说它虚妄,它怎么个虚妄法?明明摆在面前,它怎么个虚妄法?你一定要晓得,这个相是业因果报刹那生灭循环所现的,你这把事实真相搞清楚了。相存在不存在?刹那生灭,不存在。你能够在一切时、一切处,用这个方法观察世出世间一切法,你慢慢可以契入到“一如”,可以“入不二法门”。

这个“观”不能失掉,一失掉就迷惑了,一失掉的时候,你就起心动念、分别、执着,你就有是非人我,你就有无量的烦恼,迷失了真相。

“真相”没有别的,是业因果报循环的相续相,确确实实刹那生灭。刹那生灭,生灭的时间太短促,时间太短了,可以说是生灭同时,一生就灭,生灭同时,所以叫它做“不生不灭”。

诸位想想,如果果然“不生”,你说个“不生”就没有意思,说个“不生不灭”那有什么意思?“生灭”跟“不生灭”是同时的,说它“不生不灭”,这个话就有意义了,它不是真的“不生”,确确实实它不存在。你说佛,佛不存在;说鬼、畜生,他也不存在。没有一样东西是存在的,从这里去看就入“一如”,才晓得法法平等,真的是“诸法平等,无有高下”。

我们再看这个小注里面说的:

只要你“入不二法门”,就超越十法界

【智者明了三性三无性之理,以贯通乎性相。则能空有不着,合乎中道。】

“三性”、“三无性”也是说明事实真相,告诉我们所有一切法相、现相的性质,我们统统搞清楚、搞明白了,当然就不会再执着、不会再去分别了。这样不但我们可以脱离轮回、脱离生死;世出世法里面都知道生死事大,佛的大乘经典确确实实能够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确实可以脱离生死,可以超越轮回;不但能够超越轮回,而且能够超越十法界。只要你“入不二法门”,就超越十法界。

无量无边的法门到最后都归入不二法门”

  【本经令观一切有为法如梦者】

  这是末后一首偈,这是总结论: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因作如是观,便能洞彻三性三无性之理。换言之,若明三性三无性,方能彻底了然一切有为法之如梦。】

由此可知,“性、相”是一不是二,这是佛家所讲的,“法门无量,殊途同归”。无量无边的法门,到最后都归入“不二法门”。相宗到最后归到这里,性宗也归到这个地方。如果我们能常常“作如是观”,如是“观”里面有浅深不相同、有广狭不相同,看你所解义理的浅深,你的观法功夫得力的程度不一样。但是只要肯用功,只要会用功,功夫一定得力,一定会逐渐的深入,然后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

我们跟诸佛菩萨不一样的地方就在此地

  【当知清净心中,本来离相,是谓真实性,无有梦相。】

“梦幻泡影”都没有,我们清净心里确确实实是如此,“真心离念”。

“真心”起不起作用?起作用,天天都起作用,念念都起作用,从来没有一分一秒止住而不起作用,从来没有过,全是“真心”在作用!

虽是“真心”起作用,自己不晓得是“真心”起作用,这就迷了,这就叫凡夫;日常生活当中还是“妄心”当家作主,“真心”起作用还做不了主

我们跟诸佛菩萨不一样的地方就在此地:

诸佛菩萨“真心”起作用,“真心”当家作主。

我们是“真心”起作用,“妄心”当家作主,就好像你是主人。你家里用了很多佣人,结果佣人当家作主,主人没权了,变成这个样子。

“妄心”是什么?分别,执着。起心动念、分别、执着,这是“妄心”。

“真心”是什么?见闻觉知,“真心”。我们睁开眼睛能见,能见是“真心”不是“妄心”。“六根”门头举一根,你把这一根通达了,那“六根”就都通达了。

《楞严经》上,佛也是举眼根,说得很详细,经文很长,“十番显见”。说明“能见”是“真心”起作用,“见性见”,第一眼“见”是“见性见”;第二,妄念起来了,起分别、执着。第一眼见的时候,没有分别、没有执着、没有起心、没有动念,看得很清楚,“见性见”。

诸位要知道,离开妄想、分别、执着就是“真性”。诸佛菩萨的“六根”跟我们完全相同,人家见到的是真实的,不带一丝毫虚妄,就是不带丝毫妄想、分别、执着,就不带这个东西;只要掺杂这个东西进去,就把“真心”变成阿赖耶识。

必须要在一切境缘当中离妄想、分别、执着就成功了

如果你要问:我们“真如本性”是几时变成阿赖耶识?为什么会变成阿赖耶识?有这个问题的人很多,不但现在有,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就有人向他问过,这是老问题!这个问题在佛法叫“根本大问”,大问题!这是根本问题。佛虽然在《楞严经》上讲得很详细、很明白,可是读《楞严经》的人、听《楞严经》的人,还是没听懂。为什么没听懂?说老实话,讲经的人本身不懂,怎么会帮你讲,你会听懂了呢?我怎么可以说讲经的人没懂?因为《楞严经》我过去讲过很多遍,我也不懂。我只看古人那个注解怎么讲,我就怎么讲,实际上我没有透彻它的意思。难,非常之难!

为什么没有懂?因为我们有分别、执着,有妄想。我们讲经还要找很多参考数据,就完了,全是妄想,一大堆妄想搬出来讲,这是实实在在的。几时你自己真的有了悟性,真的契入境界,这个要没有真正修行功夫做不到

所以你一生要学讲经,去研究《大藏经》,去找这些东西,《大藏经》从头到尾背过也不行,也没有用处。必须要在一切境缘当中离妄想、分别、执着,那就成功了,那你的“见闻觉知”跟如来、诸大菩萨完全一样。展开经典,看看他们悟的是什么,我们可以拿来比对比对,那个不相同。所以一定要契入境界。

到哪一天没东西好放下了,你就成佛了

要想契入境界,没有别的,“放下”。“放下”妄想、“放下”执着、“放下”分别;“放下”之后,还要“放下”。到哪一天没东西好放了,那你就成佛了。

到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有“放下”,他还是要“放下”,要做这个功夫。

“清净心中,本来离相。”“离相”就是离一切妄想、分别、执着。知道妄想、分别、执着对我们没有好处,只有害处,这个东西造业。

有业因,一定就有果报,因为我们这个业不断在造,念念都在造,所以业果相续。

为什么把“虚空”它列在“无为法”里?

【因真性以随缘故,现起身心世界等相,是谓依他起性,这就好比现梦中的境界。凡夫不明缘生虚幻,生本无生,遂致计较执着,认虚为实、认假为真,是谓遍计执性,这就是迷相昧性。】

迷在幻相上,迷在梦境上,以为梦境是真实的,这种虚妄的分别、执着,就是“遍计所执性”

前面我们曾经读过《楞严经》上六句话,在二百七十五面,第十九段,《楞严经》曰:“认悟中迷,晦昧为空。空晦暗中,结暗为色。色杂妄想,想相为身。”这六句我们详细讲过,真正难得!宇宙怎么来的?人生怎么来的?这六句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不但宇宙人生怎么来的,这里讲“虚空”怎么来的,“晦昧为空”是讲“虚空”。

“虚空”怎么来的?“虚空”也不是真的,也是假的。

在《百法》里面,“虚空”是属于“无为法”。为什么把它列在“无为”?因为我们看不出它的变动。

像动物生、老、病死、很显著,我们看得出来,它有生有灭,有生有灭的就叫做“有为法”。植物有开花结果,也很明显。矿物,像我们这个地球,大家都知道沧海桑田,地面上也是不断在起变化,起变化那就是“无常”,那就属于“生灭法”。何况星球,现在我们知道得更多,就是佛经上讲的成、住、坏、空,这是“有为法”。

“虚空”,一个生起,一个将来灭掉,但是从生起到灭掉当中,它没有什么变化,看不出它生灭的现象,没有办法列在“有为法”里面,只好把它列在“无为法”里面。但是这种“无为”,叫相似的“无为”,不是真实的“无为”。真正的“无为”,真如“无为”,我们的清净心、“真如本性”,那是真如“无为”。这个一定要清楚、要明了。

我们再回头看底下这三十三段:

  【修行人,不可于妄心外,别执有一真心。】

一定要入“真妄不二”,那就是“真”的。如果说“妄”的外面有个“真”的,“真”的外面有个“妄”的,都迷了、都错了。

过去欧阳竟无先生曾经说过:“佛法不是宗教,佛法也不是哲学。”不是宗教,这个意思我们很清楚。为什么不是哲学?我们读经读到这个地方就明了,哲学里面有“能”、有“所”,“能”、“所”是对立的、相对的,佛法里面没有一法是对立的,所以它跟哲学完全不一样。

如果我们从对立的心态去学佛,你决定不能入佛门。现在佛法变成宗教,你要不是学佛教的宗教,就是学佛教的哲学,绝对不是释迦牟尼佛所讲的教义。

佛法是“不二法”,“二”就不是佛法

所以一定要记住:佛法是“不二法”,六祖讲得好:“二”就不是佛法。所以“妄心”跟“真心”是一不是二。

为什么把它叫做“真心”,又叫做“妄心”?因为迷、悟不一样。迷了就叫“妄心”,悟了就叫“真心”;迷的是它,悟的还是它,而心里面没有迷、悟,由此可知,“妄心”、“真心”是假名而已,是不得已说了一个名词。有没有迷、悟?再给你说,“迷悟不二”。这就愈说愈深,说“迷悟不二”,这个意思非常非常之深!

我们看到迷、悟非常显著的不一样,怎么会“不二”?你要是把它的根源搞清楚,明白了,那就“不二”。怎么迷的、怎么悟的,大乘了义经典里面都讲这个问题,《金刚经》上尤其说得透彻,尤其说得明白,世尊说法非常巧妙,用“即非是名”来显示这个意思。“即非是名”显示“法法皆如”、“法法不二”,不能够把这个“法”看作“二”。这是讲到“真心”跟“妄心”,“妄心”之外,另外执着有一个“真心”。

  【若其如此,仍复昧性。】

  “昧”就是迷。还是迷了性,还是不见性。

 佛法不讲“研究”讲“参究”“参究”“研究”的区别

 【何以故?不着于性,乃真实性故。】

换句话说,佛所讲的“真心”、“妄心”都不要去执着。我们要体会他的意思,不能分别、不能想象,“我想想,佛这是什么意思”,那就错了。所以佛法里面,不但是禅宗,教下也不例外。

佛法里头不讲“研究”,为什么?“研究”是“意识”,佛法用的名词叫“参究”。

“参究”跟“研究”有什么不一样?“参究”不用“心意识”,也就是不用分别、不用执着,不但这个不用,也不落印象。

这个“心意识”,“心”是“阿赖耶识”,“阿赖耶识”是落印象,“末那识”是执着,“意识”是分别。

离“心意识”,就是离分别、离执着、离印象,那个叫“参”。

“研究”是用“心意识”,“研究”不行,“研究”完全落在二、三。所以“参”的时候不落“二、三”。不落“二、三”是万法一如。

  【要紧功夫,惟在不起遍计执。则依他起,便是圆成实。】

“依他起”是“相分”,是“相”跟“作用”。

“圆成实”是“体”,一而三,三而一,确实是一桩事情,这是“入不二法门”。

所以坏在哪里?坏在“遍计执”。“遍计执”就是妄想、分别、执着,就坏在这里。

  【何以故?于性相皆不计执,虽炽然现相,而心固无相也。虽示入生死,而性本无生也。】

只要离开妄想、分别、执着,十法界、六道轮回原来就是“一真法界”。

我们要问:“一真法界”这些相,众生相跟佛菩萨相一样不一样?给诸位说,不一样。并不是“一真法界”,花都变成一个颜色,都变成一个形状,不是!为什么还有这么多现相?业因果报本来就那么多。这是佛讲的,“诸法空相,因果不空”,因复杂,现的相复杂。可是你要知道,现的相再复杂,这些现相都是“当体即空,了不可得”。“三无性”里面讲“生无性”就是说这个事实真相。

《金刚经》上讲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不是没有“有为法”,“有为法”有,十法界都是“有为法”,但是这些现相是“梦幻泡影”。凡夫不晓得它的真相,执着“梦幻泡影”以为是真实,错在这个地方,在这里感受苦乐忧喜这些果报。

离开一切妄想、分别、执着,在天堂里面你不会感觉得乐受,你的心永远是平静的,不会被外境所动,不会被境界所转;你在地狱里面没有苦受。

换句话说,“苦、乐、忧、喜、舍”都没有了,那才叫真的乐,才叫“离苦得乐”。佛法里面得乐,那个“乐”不是苦乐的乐,苦乐的乐就错了;“苦乐”都没有,那叫“乐”

佛经上讲凡夫的“受”,就是感受,身所有一切感受把它归纳起来,称之为“苦乐”两大类;心呢?心的感受是“忧喜”,把它归纳成这两大类,这是你身心的受。当你身心没有“苦乐”,也没有“忧喜”的时候,这时候叫“舍受”“舍受”是最好、最舒适的,这是正常的。

为什么不叫它做“正受”?“舍”的时间太短,不能保持;如果能保持,就叫“正受”,就叫“得定”。这个“定”,佛学名词叫“三昧”,你就得“三昧”。“三昧”是“正受”,就是苦乐忧喜统统都没有了,这个“受”才叫“正受”;你有“苦乐忧喜”,这个“受”是不正常的,这不是“正受”。

“苦乐忧喜”跟外面境界不相干,跟四圣六凡都不相干,从哪里来的?从你自己妄想、分别、执着来的,所以真的跟境界不相干。

凡夫之人,昧于“自性”、迷着“幻相”,以为这个现相是真实的。里面有妄想,就是刚才讲了,分别、执着,见到外面这个缘,外面是缘,里面是因;遇到缘,它就起现行。现行是什么?烦恼,喜怒哀乐爱恶欲,烦恼就起来了,感受就起来了。“外面”就是缘,“因”是里头的。佛教给我们,把那个“因”息掉,外面的“缘”不起作用。知道外面的所有一切缘都是平等的,都是“当体即空,了不可得”,你的心才能够在一切境界里面真正清净了,真正定下来了。心一清净,十法界依正庄严的现相你就看清楚了,愈看愈清楚,愈看愈明了。“明了”就是智慧,所以“则生实相”。生智慧,没有一样不清楚、不明了。一切法怎么来的、怎么发生的、怎么变化的、怎么结果的,都能够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涅槃”有二:“有余依涅槃”“无余依涅槃”

“要紧功夫,惟在不起遍计执。”就是把妄想、分别、执着放下。于“性相”都不计较、都不执着了,所以外面境界、十法界依正庄严,炽然现相,你自己的心地清净,一尘不染。这个境界,刚才说过,这是诸佛如来的境界,依《华严经》来说,这是法身大士的境界,你最低限度已经证得圆教初住菩萨,入这个境界。虽入这个境界,我们身还留在世间,可是确实证得这个境界。这个境界在佛法里有个术语,叫“入般涅槃”,你已经证“入般涅槃”。

“涅槃”有二种:一种叫“有余依涅槃”,一种叫“无余依涅槃”。

什么叫“有余”?身体还在,身体还在是有余的。

“涅槃”不是死,有很多人认为,佛教死了就叫“涅槃”,哪有这个话?!这个话把名词完全错会了。“涅槃”是不生不灭;你已经完全了解、明白不生不灭的道理跟事实真相,就叫做“入般涅槃”

身体还在,身体还在有没有妨碍?没有妨碍,刚才讲了,“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这个时候的身体,就是此地讲的“虽示入生死”(“示”是示现),跟诸佛菩萨应化在这个世间没有两样,自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会起一个妄念,“生即无生”,“生”跟“无生”是一不是二。

我们世间人把“生”跟“死”看作两桩事情,“入般涅槃”的人晓得“生”跟“死”是一不是二,“生死”即“涅槃”。

“生死”就是生灭,“涅槃”就是不生不灭,这个意思就说明“生灭”跟“不生不灭”是一不是二。这个话的意思是这个说法。

“烦恼转成菩提”,怎么转法?

“烦恼即菩提”,“烦恼”是迷,“菩提”是觉。我们一般人把这个看作两桩事情。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不觉”跟“觉”是一不是二,这是“入不二法门”。这些话很难懂,而且很容易把意思会错了;如果能够正确的体会,非常有受用,在日常生活当中,确确实实去做转烦恼成菩提的功夫

“菩提”是智慧,迷的时候是烦恼,悟的时候是智慧,所以烦恼都不怕,转过来是无量智慧。我们在以前讲席当中说到这一句,我们举一个比喻来讲,大家比较容易体会。

“烦恼转成菩提”,怎么转法?我举个比喻说,譬如做小偷的,做小偷也很聪明,他不聪明他偷不到东西,他有很多坏点子、坏主意、坏的手段,他一旦觉悟了,知道这个是不好、不道德的事情;转过头来,他就当警察,专门抓小偷。他那一套东西都会了,那不就是转成智慧了吗?!所以在一念之间,烦恼转过来就是无量智慧。

所以不要怕烦恼多,烦恼多,换句话说,转过来之后你的智慧就多,要会转才行;也就是一个用在错误的地方、一个用在正当的地方。用在正当的地方就叫做“菩提”,用在错误地方那是犯罪,造作罪业,那个错误了。

 佛法善恶标准:凡为我都是恶的,凡念念为众生是善的

 【本经唯一主旨,在于无住。】

这个在经的上半部就讲过,“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佛把修行的总纲领、总原则在前面已经都说出来了,所以一部经的主旨就在“无住”。

佛门里面常讲到迷悟、善恶的标准,有很多人没搞清楚。

佛法里面讲“善恶的标准”:凡是为我都是恶的,凡是念念为众生那就是善的。

为什么“为我”就是恶的?佛法要破“我执”。你起心动念,“我”摆在这个地方,你哪一天才能够脱离轮回?诸位要知道,只要有“我”这个念头在,你就出不了三界,六道轮回你永远不能超越,你有“我”。

所以佛教给我们:起心动念为一切众生着想,不要想自己。这是大乘的修学纲领。

起心动念都想到众生,慢慢把“我”就淡掉了。为一切众生,“我”是众生之一,一切众生都好,那“我”也不会坏到哪里去,念念为一切众生。“善恶标准”是这么订的,“迷悟标准”也在此地,起心动念执着我就迷了。

所以,第一个就是要“破我”。

“作观”是改变我们的想法、看法

【观上说如梦之义,可知作如梦观,是贯彻到底的。即是由粗而细、由浅而深、从初学至究竟。】

其实《金刚经》上可以说每一句、每一个字,都可以当作日常生活当中用功的“观行”,这是这部经的好处。所以佛在经上屡次的告诉我们:“受持读诵,为人演说,乃至四句偈。”那个四句偈是指本经任何的四句,不是指末后这首偈子,它是指任何的四句。“四句”就是一首偈,统统可以做为“观行”的标准。

这首偈当然更好!因为所举的这些例子,我们每一个人都很清楚,都知道这是“虚幻不实”。

“梦”是总说,“幻、泡、影”前面也一个字一个字分别说过。总而言之,说明所有一切法相是虚妄不是真实的,把这个境界看作梦境,实实在在是一个梦境。我们把它看作梦境,说实在的话,还是隔了一层。确实是梦境、确实是虚妄的,决定不是真实的,这个样子,你的心自然就会清净;也就是说,心于一切人事环境、物质环境当中,自自然然就不执着、不分别,可以“放下”了。

“放下”,智慧就现前。“放下”一分,就透一分智慧;“放下”二分,就透二分智慧,这是真实的智慧,就是“自性”本具的“般若”光明。我们今天智慧光明不能现前,就是妄想、分别、执着障碍住了。只要一“放下”,本性里面的智慧光明就起作用,就现前。所以“应作如是观”的确是非常非常重要!

“如露如电。”是讲所有一切现相存在的时间短暂,极其短暂。千万不要以为“我们这个人在这个世界上还有几十年”,你这样想法错误了!几十年当然比起无限的时空是很渺小、很短暂,但是你没有看出真正的真相,事实真相没看出;事实真相——“刹那生灭”。

我在前面也曾经跟诸位同修提示过,我们的光阴过去不再回来,那不是一场梦是什么?!去年过去了、上一个月过去了、上一个星期过去了、昨天过去了、今天早晨过去了、中午过去了、下午过去了,能再回来吗?不能!那不是一场梦是什么?!

不要以为我这个身体还能够存在多少年,我们这个身体存在是刹那刹那计算的,不是一小时一小时计算的,更不可以一天一天计算的,刹那刹那计算的。你才晓得是“如露亦如电”,才知道不可能存在,这个经上讲的“当体即空,了不可得”,这两句话的意思你就明白了;《楞严》上讲的“当处出生,当处灭尽”,就说这个意思。

这样“作观”,从初发心一直到成佛都管用,而且是非常管用,所以说这是贯彻到底的。从初发心一直到成佛,你能够作“如是观”,正确!非常正确!

这个“观”,由粗而细、由浅而深,粗细浅深随着你的境界不一样。因为你“作观”,你晓得“作观”改变我们的想法、看法

“想法”、“看法”修改过来你的相貌身体会一天比一天好

“观”是观念。我们以前都把它当作实在、当作真实,这是错误的观念。以为我们的寿命很长久,以为我们会拥有很多很多的财富,这都是错误的观念,全是假的,梦境!什么东西你得到?什么也得不到,不但身外之物你一样得不到,身体都得不到。身体刹那刹那在变化,我们大家都晓得这个常识。我们进这个佛堂来,一个半小时出去,细胞新陈代谢不晓得多少个了。可见得我们进门来的身体,跟出去不是一个身体,这是现在大家都能体会到的。身体都是假的,何况身外之物?把这些观念统统改正过来,这叫作观。

“想法”、“看法”修正过来了、改正过来了,当然我们的“说法”、“做法”就跟着改正。

“说法”、“做法”那是行为。“修行”,修正我们的行为。粗细浅深,刚才讲了,随着你的境界在提升,会由粗而细、由浅而深。换句话说,你的境界年年不一样,不但年年不一样,月月不一样。诸位要知道,年年不一样,年的时间比较长。

年年有进步,你的功夫可以说得力了,已经进入了状况。年年不一样,你自己会感觉到,别的人也会感觉到。

从什么地方感觉到?相上,心变了相就变了。你的气色不一样,你的光采不一样,你的身体健康不一样,这是非常非常显著的

也就是说,你要是真的能够作“如是观”,你的相貌一天会比一天好,你一年会比一年年轻,你的身体一年比一年好,所有一切病痛都会恢复正常这一定的道理。

你的心清净了,清净心变出来的相就是正常的。

你为什么会有病痛、为什么会那样?妄想,清净心破坏了,里面的相也破坏了。这是很明显能看得出来的。

功夫更要得力的话,月月不一样;到月月不一样,你自己充满了信心,真正是佛法里头讲的“法喜充满”,你得到法喜,你的生活一定是非常快乐、非常幸福。这个快乐幸福,绝对不是物质,不是从外面境界,是从你内心里头生出来的。

“从初学至究竟。”这个我们更容易了解,从“十信位、十住位、十行位、十回向位、十地位”,不断的向上提升。

  【一切行门,皆不外此观。】

在日常生活行为当中,都不能离开这四句的“观法”。

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

导语:支付宝可以通过一些问答挑战获得红包大奖,其中,我们可以通过回答答答星球的问题获得相应的红包和福利。所以,如果想第一时间挑战成功,以下的100个答答星球答案汇总一定收藏哦。下面为您总结了答答星球题库答案100题汇总表。

2020年100个答答星球答案汇总 支付宝答答星球题目答案大全

1、借款人到期不还钱,这种情况叫做?

2、小明买了某只基金,相当于把钱交给谁打理?

3、小明把账户信息透露给一位“股神”希望借此翻身?

4、期货投资要学习专业知识,不能盲目操作?

5、只要跟着“大师”投资,就可让期货交易无风险且高回报?

6、小明想要自己的开放式基金赎回,可采取哪种赎回的方式?

7、如果发现信用卡被盗刷,应该马上?

8、收到短信称“订单失效需联系客服激活”,你应该?

9、取钱时有人拍你肩膀告诉你钱掉了,你应该?

答案:优先保障钱卡安全

10、在做P2P投资理财之前,我们要知道可能存在哪些风险?

11、从风险控制的角度看,什么资金更适合用于投资股票?

答案:资金不急用的闲钱

12、小明想提高炒股水平,最好去?

答案:系统学习投资知识

13、互联网保险没有产品说明,这种说法是?

14、公检法机关会通过电话要求你转账汇款到“安全账户”吗?

15、4s店强制新车主购买指定车险,侵犯了顾客的安全权?

16、基金的类型包括货币型、债券型、股票型、混合型等?

17、申购债券基金时,可即时获知申购价格吗?

18、如手机丢失,应立即挂失并补办手机卡,把旧卡作废?

答案: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19、收到短信称你涉嫌洗钱需要把资金转入“安全账户”,你应该?

20、有陌生人向你推荐买原始股,称该公司即将上市,你最好?

21、小明用医保卡支付医院的费用是购买了哪种险种而获得的?

22、已退休的父亲要去参加某企业举办的“健康讲座”,你应该?

答案:提醒父亲小心陷阱

23、收到信用卡账单发现与消防记录有出入时,应如何处理?

24、手机购买基金的支付密码最好和银行卡密码?

25、消费者购买特价商品后,可以要求开发票吗?

26、“想买买不到,想卖卖不了”,从风险角度来说属于?

27、对于银行个人账户转账等简单的金融操作,可以哪里办理?

28、小明想在网上买洗衣机,应如何预防网络诈骗?

29、小明认为股市一定是赚钱的、不会赔,这种想法对吗?

答案:不对,股市有风险

30、不良校园贷通常会隐藏哪部分内容以诱使学生上当?

答案:高利率或资费标准

31、小明在网吧电脑上操作网银并输入个人信息的做法安全吗?

32、只要是“95xxx”的号码发来的短信,就一定是银行的?

33、有人在网上向你推销高价保健品,你应该?

34、沪深300指数基金,以多少只股票为买入对象?

35、“只要19元运费,名牌手表免费送”,这种活动通常?

36、上网注册账号时弹出来的条款协议,你应该?

37、不要相信任何要求你提供身份证号和银行卡密码的电话?

38、商场装修掉落的部件砸伤顾客,顾客可以向商场索赔吗?

39、小明新购的手机在7天内出现以下哪种情况,他可以要求更换?

40、收到非本人申请的付款验证码短线时,你应该?

41、高利贷通常以极低利息作为诱饵?

42、以下哪种是腊八节这天的习俗?

43、通常所说的0.35%的银行活期利率是指什么?

44、接到推销个股、原油期货、贵金属的陌生来电,你应该?

45、在车站等车,有陌生人让你帮忙看一下行李,你最好?

答案:建议其找工作人员

46、看到“在家动动手指就能赚钱”的刷单员招聘信息,你应该?

47、投资顾问称自己有个交易平台可保你稳赚不赔,这是?

48、在安装手机软件时,以下哪种操作是正确的?

答案:仔细阅读安装条款

49、自称是保险公司的短信,让你根据链接交费,你应该?

50、手机中的恶意软件可能会偷走你的账户信息,你应该?

答案:定期进行手机杀毒

51、小明在旅行时被强制购物,他的哪项权利被侵犯?

52、小明想要将自己的开放式基金赎回,可采取哪种赎回的方式?

53、小明投保过程中产生分歧与争议,他可以向哪里投诉。

54、陪家人去医院挂号,遇到路人发传单,称老中医坐诊,你因该?

答案:保持警惕谢绝传单

55、网购时使用网站自带的聊天工具和卖家沟通,出现纠纷时?

答案:以便网站调取记录

56、但凡是商家打折处理的商品,顾客均不能享受售后服务?

57、纪念币骗局中,骗子通产使用购买后能高价回收的套路?

58、尽量不要破解自己的手机系统,以保证应用程序的安全性。

59、小明因朋友家新买的电视爆炸受到人身伤害,他可以?

答案:向电视销售者求偿

60、收到短信称“低息高额贷款。2分钟到账2万”,你应?

61、接到陌生电话冒充朋友,被称拘留向你借钱,你应?

答案:谨慎核实信息真伪

62、你有10GB流量待领取,点击......,收到该短信,你最好?

63、购买理财产品,需要匹配个人风险承受能力,切勿盲目跟风?

64、非法校园贷宣称“低利息”的目的在于?

65、路边遇到扫码注册“XX贷”送牛奶的活动,你应该?

66、小明考取了驾照,以下行为稳妥的是?

67、高富帅网友说自己在创业,资金紧张向你借钱,你应该?

68、消费者在7天内提出退货,且满足退货条件,经营者应该?

69、消费者在7天内提出退货,且不影响再次销售,商家应当?

70、假期车票非常紧张,有人说自己有“内部票”出售,你应该?

答案:保持警惕谨慎识别

71、好友群里非哪像了“银行上市老板发红包”的链接,你应该?

72、父母喜欢晒包含个人信息的聊天截图,小明应该?

73、P2P投资不需要什么专业知识?

74、商家是否可以擅自缩短商品的三包期限?

75、打游戏时新加你的好友向你借钱 ,你应该怎么做?

76、父母刚学会上网,小明应该告诉父母些什么?

答案:注意保护个人隐私

77、当生育津贴低于原工资标准时,用人单位应该?

78、有平台宣传投资白银期货可一夜暴富,且没有风险,能信吗?

79、小明在办理银行卡开户时,以下哪种信息需要填写?

80、黑马股是指以下哪类股票?

81、使用POS机刷卡消费后,随意丢弃签购单,该做法正确吗?

答案:做法错误,且不安全

82、北方过年包饺子会在里面放入下面哪项物品?

83、收到短信称你涉嫌洗钱,需要把资金转入“安全账户”,你应该?

84、使用浏览器时,要避免隐私被记录,你可以使用?

85、浏览网页时,浏览器提示该网站有木马病毒,这时你最好?

答案:关掉网页查杀病毒

86、为了省事,小明没有给手机设置锁屏密码,这种做法?

87、货币基金大部分购买债券,这种说法是?

88、在某二手平台交易时,卖方要求必须使用银行卡转账,你应该?

答案:坚持官方付款流程

89、在手机上下载APP,首次安装打开后,需要注意?

答案:谨慎勾选授权协议

90、下列投资产品中,流动性相对较好的是?

91、小明大概想了解自己的投资风险属性,可以通过什么方式?

92、信用卡消费一定注意不要逾期还款,否则可能会?

93、收到邮件要你缴纳汽车罚款,否则吊销驾驶证,你应该?

94、浏览网页时发现“专家指导外汇投资”的广告,你应该?

95、收到恭喜中奖的邮件信息,内附领奖链接地址,你应该?

96、春联的上下联字数是否相等?

97、想买买不到,想卖卖不了,从风险角度来说,属于?

98、导购员拒绝向顾客介绍商品性能的行为,侵犯了顾客的?

99、信用卡卡片信息中,属于个人私密卡片信息的是?

100、出门在外网购时,应该尽量避免连接公共场所免费WiFi?

什么是答答星球是杭州吱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我们”)运营的小程序应用,主要为您提供关于网络安全趣味知识的宣传、教育和互动服务。您通过页面点击确认接受《答答星球用户使用须知》(以下简称“本须知”)的,即表示您同意使用答答星球服务以及接受本须知的约定内容。

答答星球中的学习、分享和互动内容,是为了促进互动交流,主要从公开渠道获取,或由第三方提供,请勿将其视为我们的观点和立场。为了方便您使用答答星球的服务并领取相应的道具(如道具卡),并为了避免重复注册账号,同时便于您与好友互动,我们需要获取您的支付宝用户编号、头像、昵称、与支付宝好友关系。为了向您提供更加丰富的服务体验,我们会为您提供更多趣味功能,例如:城市排位赛等。当您使用相关功能时,您同意我们获取为您提供服务所必需的信息,例如:地区信息。您可以邀请您的支付宝好友加入答答星球,共同参与互动活动。您可以与其他用户相互查看互动成绩(例如:称号、排名、等级),提高学习参与感。您也可以参与各个赛季活动,赢得排行榜荣誉,请您关注公示的赛季规则。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蚁族崛起占星活动花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