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舞蹈身临其境综艺第二季《舞千年》第二期?

  今年5月中国艺术研究院发布的《〈讲话〉精神照耀下——百部文艺作品榜单》,3部舞剧入选;2020年和今年连续两届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奖评奖中各有3部舞剧摘得文华大奖;近年来,《永不逍逝的电波》《只此青绿》等剧目票房火爆不断刷新纪录,“电波迷”“青绿粉”追着作品到不同城市“二刷”“三刷”甚至“N刷”形成观演狂潮;舞蹈综艺《舞蹈风暴》《舞千年》《这!就是街舞》网络刷屏强势“圈粉”;《唐宫夜宴》《洛神水赋》《龙门金刚》和《只此青绿》等系列作品掀起“国潮”形成“破圈”话题;街舞遍地开花、广场舞如火如荼、线上舞蹈方兴未艾……多维共进、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令中国舞协主席冯双白历数起来欣慰中难掩激动,在他看来,新时代中国舞蹈的新面貌足以用一个词来形容——蔚为大观!

  中国艺术报: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文化艺术各领域各展新貌,您如何评价中国舞蹈界这十年来的发展?

  冯双白:可以用一些关键话语来形容:思想进步明显,创作成绩突出,人才涌现不断;舞蹈教育质量提升,舞蹈研究领域大幅拓展;新媒体与舞蹈互动非常活跃,舞蹈新文艺群体蓬勃兴旺;舞蹈社会关注度很高,百姓普遍比较满意。特别值得骄傲的是,在攀登创作高峰的路上,舞蹈界的成绩单很突出、很抢眼,可谓“风景这边独好”。连续两届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奖评奖中,都有3部舞剧获得文华大奖,就是最好的证明。

  中国艺术报:十年间,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精神给文艺界新的遵循和指引,您认为舞蹈界因此有哪些突破?

  冯双白:十年来,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系列重要论述精神的指引下,中国舞蹈艺术事业发展取得了有目共睹的好成绩。最突出的变化是有了明确的方向,即以人民为中心。换句话说,舞蹈艺术为人民服务,从理论倡导变成了很多舞蹈工作者最主要的实践任务,变成了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发力点。毫不夸张地说,舞蹈工作从任务设计到具体落实,都主动思考以人民为中心。因此,才有了“深扎”系列采风活动、采风创作汇报演出,以及系列研讨会和工作总结等。可以说,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成为舞蹈艺术发展的逻辑起点。这是近十年来最重大的变化。正是在这个逻辑起点上,舞蹈创作才非常明显地将艺术目光投向了现实题材,在时代火热生活里发掘创作的肥沃土壤和甘甜泉水,并播下一颗颗艺术种子,经过辛勤耕耘,长成茁壮青苗,甚至长成参天大树,竖立在艺术苍穹和大地之间。

  中国艺术报:在您看来,作为引领文艺工作者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的核心着力点,中国舞协组织舞蹈界开展的“深扎”有何收获?对舞蹈界有哪些意义和影响?

  冯双白:在中宣部和中国文联的强有力指导下,“深扎”已成为深入人心的工作理念和品牌活动。十年来,中国舞协组织引领“深扎”的突破和收获,一是更加注重在深入基层时投入真感情,将自己与人民大众联系在一起,设身处地体会新时代人民的愿望与呼声。二是更加尊敬生活中的文化元素,面对非遗等优秀文化传统时,有了更多的敬畏和尊重,更虚心地向人民的艺术学习,向传统学习,在“深扎”中提高自己。三是更加关注汲取生活中的创新力量,更加关注当代人民大众的喜闻乐见,努力捕捉最新的审美取向,从中找寻新的创作灵感。四是更加多元的舞种进入了“深扎”的活动规划,更多舞种的编导加入了“深扎”队伍;原本对于民族民间舞最热门的采风活动,已经有古典舞、当代舞等舞种开辟了新的战场;采风,已经从采撷乡村田野之“风”更广泛地转向了博物馆文物之风、都市新民风、青年时尚之风。在中国文联的指导下,中国舞协连续组织了西藏、内蒙古、新疆、广西、江西、青海、河南等地多次多批“深扎”活动,推出一批高质量作品,对青年编导有深刻影响。一句话:“深扎”已经成为在年轻舞蹈创作者中有着很高地位和巨大感召力的活动,从而对中国当代舞蹈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力。

  中国艺术报:近年来,《唐宫夜宴》《只此青绿》等一系列被称为“国风”“国潮”的舞蹈形成了舞蹈“破圈”的文化艺术甚至社会话题,也让人看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成为舞蹈创作的一种自觉探索,您如何看待这一趋势以及“两创”之于舞蹈艺术发展?

  冯双白:今年央视春晚,《只此青绿》的一段女子群舞一炮而红,引发了巨大的社会反响。其实,这一方面得益于作品的巨大魅力,另一方面也得益于十年来中国文化自信的宏大张扬。没有中国社会整体的巨大进步,没有共产党人在各条战线上与全国人民携手奋斗的伟大进程,就不会有“国潮”“国风”的风起潮涌,也就不会有舞蹈艺术领域里的“国舞”兴起。因此,上述“国风”类舞蹈作品的成功“破圈”,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蓬勃态势,也呼应了中国人民的心理愿望。当然,中国当代舞蹈编导们踔厉奋发、发扬蹈厉、励精图治,努力做出最好的自己,也是“国舞”兴旺的重要驱动力。毫无疑问的是,“两创”理念的提出,起到了提纲挈领的巨大作用,为攀登艺术高峰提供了思想武器,指明了创作方向。

  中国艺术报:在加强创作,用舞蹈艺术观照社会、书写时代,攀登艺术高峰方面主要有哪些亮点和成绩?

  冯双白:为新时代鼓与呼,是当代舞蹈工作者们的共同责任。中国舞协在工作中非常清晰地认识到这种责任,紧跟时代步伐,敢于担责,不断创新方法带领舞蹈界努力工作,争取创造好的业绩。例如在中国舞蹈“荷花奖”评奖过程中加强了全程引导,形成了比赛前期的创作交流引导会,有力地落实思想引领、艺术指导、舞坛切磋的功能。再如,为了实现艺术高峰的不断攀登,在每次“荷花奖”评奖过程中,都会举办学术研讨会,促进舞者进步。在现实题材创作方面,中国舞协组织了系列主题学术研讨会,并关注和提倡现实题材创作,起到真正的导向作用。十年来舞蹈界大力弘扬主旋律创作,配合党和国家的系列重大主题活动,中国舞协积极组织创作,支持舞蹈家服务大局,多次担任重要工作、提供艺术保证。中国舞协还大力推动“影像舞蹈”“环境舞蹈”发展,为新舞蹈创作群体提供新平台,获得认同和追随,并多次举办充满创意的大型舞蹈展览,提升舞蹈艺术的社会影响力。如北京首钢园区成为许多舞者积极参与的表演舞台、云南大理提供了更多元的表演环境,吸引一些专业影视媒体加入,将环境舞蹈与影像舞蹈充分结合,创造新时代的舞蹈视觉形象。

  中国艺术报:针对青年舞蹈人才培养及新文艺群体,舞蹈界和中国舞协收获了哪些成果与经验?

  冯双白:十年来,中国舞协在青年舞蹈人才培养方面非常下功夫,形成了工作亮点。例如, 2014年开始实施的“青年舞蹈人才培育计划”至今已连续举办了七届,共扶持56位青年编导,推出68部作品。其中一些编导已经成长为当代舞蹈创作的顶梁柱,其作品也产生了广泛影响,甚至走向国际交流大舞台。这是十年来中国舞协最重要最成功的工作之一。再例如创办的“顶尖舞者进校园”活动,创造了舞者全舞种、全方位培养模式,完全突破了现有舞蹈教育常规做法,大大拓展了舞蹈人才培育渠道,并为年轻人提供了精准培养方案。至今,以表演和授课形式参与过顶尖舞者进校园、巡回课堂、海外巡演、成长计划和中国顶尖舞者之夜的舞者、教师和编导共506人次。参加过培训并获得培训证书的年轻舞者共15872人。又如,中国舞协推动当代中国街舞事业发展,成立了中国舞协街舞委员会,并由此举办多期专题培训班,向街舞工作者宣讲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宣传党的文艺工作方针,带领他们做了大量文艺志愿服务工作,并推动了中国街舞艺术作品的创作。当前,新文艺群体已经成为文艺创作生产的一支重要生力军,新时代舞蹈新文艺群体的发展正在沿着健康道路茁壮成长,并引起了中央相关部门的高度关注和支持。街舞等舞蹈界新文艺群体也正在为中国舞蹈增添炫酷色彩。

  中国艺术报:在舞蹈普及工作中又有何新成就?

  冯双白:十年来,中国当代舞蹈的普及工作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一是美育工作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舞蹈普及与中华美育工作相结合,提升到一个时代新高度,由此带来了许多变化。二是舞蹈普及工作范围大幅扩展,以百姓健康为目标的广场舞发展迅猛,少儿舞蹈水平大幅度提高,中老年舞蹈日新月异并且向艺术性和舞台表演性迈进,各种青年人爱好的舞蹈也有所开展。在方向上,“小荷风采”全国舞蹈展演导向性日益发挥重要引领作用,让少儿舞蹈创作达到了全新的历史高度。中国舞协推动的“新农村少儿舞蹈美育工程”,被誉为“功在千秋”的好工程,所到之处皆获热烈欢迎和盛赞,因为它给农村孩子带来了真正的命运改变。中国舞协推动的舞蹈考级工作,推出了第四版新教材,突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力量,寓教于乐,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中国艺术报: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努力奋进的历史新征程上,舞蹈界应在哪些方面更加着力?

  冯双白:舞蹈界在未来十年、二十年乃至更长的历史时期,要更加明确自身历史责任,即为人民大众提供更多高质量的艺术作品,让艺术的精神火炬越燃越旺;要努力攀登艺术高峰,在社会效益和市场效益方面取得双丰收;要为全民普及舞蹈知识,让中国当代舞蹈艺术更好地担当起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使命,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对外讲好中国故事做更多的开拓。

  中国艺术报:在喜迎二十大的此刻,您有何期盼?

  冯双白:此刻,心情如此兴奋,期待如此热切,只因为中国舞界同仁心中都怀有一颗赤诚之心:愿鲜艳的党旗引领中国舞蹈昂扬奋进,愿我们的祖国兴旺发达,愿中华民族早日实现伟大复兴!

}

近日,上海芭蕾舞团发布“2022年海派芭蕾演出季”,首次从剧库中精选11部佳作,形成各具特色的“五大系列”,在全市七家剧场轮番驻演,总场次将超过80场。

海南岛春季国际艺术展舞台艺术精品2022年展演剧目——大型当代杂技舞剧《化·蝶》在省歌舞剧院上演。中国经典爱情故事在杂技艺术中焕发出别样的生命力。

近两年,舞剧演出市场呈现蓬勃态势,有的新创作品“一票难求”,经典舞段在社交媒体上刷屏,带动更多观众走进剧场。

河南卫视与B站联合出品制作,幻维数码联合制作的舞蹈综艺《舞千年》正在热播,讲述蕴藏于舞蹈之中的华夏故事。

近年来,红色题材芭蕾舞剧的创作进入“丰产期”,这不仅为“文化走出去”寻求更明晰的“中国标识”,同样也回应着时代需求,展现了当代中国之面貌。

多部优秀舞剧近期在全国各地巡演,传播中式美学,彰显中国精神,点燃年轻观众的文化自信。

设想一下,在午夜的美术馆,一幅幅绘画都“活”了过来,那是怎样一种新奇的体验?

纵观整个20世纪,不仅美术史在狂飙突进,古老的舞蹈艺术也屡屡经历变革及挑战。直至今日,现代舞蹈已然成为发达地区人们文化生活里重要的审美对象。

芭蕾舞剧《旗帜》将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融为一体,以芭蕾的舞蹈语汇抒发炙热的革命情怀,运用时空交错穿插的叙述手法,用心用情塑造英雄群像。

日前,中央芭蕾舞团首部大型原创交响芭蕾《世纪》在北京天桥剧场首演,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作品以磅礴的激情仰望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伟大精神之源。

中央芭蕾舞团首部大型原创交响芭蕾《世纪》近日在北京天桥剧场首演,用足尖深情演绎五千年中华文明的故事。

诞生于法国宫廷的芭蕾是西方艺术和美学思想的典型代表,用这种艺术语汇表现中国故事,早已有成功的经验。

原创芭蕾舞剧《我的名字叫丁香》,将于6月11日至13日在苏州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首演!5月14日,该剧的部分精彩片段在苏芭排练厅首次公开联排。

一部杰出作品的诞生,往往离不开一套科学的决策机制、运行机制与评价机制。

中国舞和芭蕾舞分别代表了东西方两种文化在舞蹈方面的集大成表现形式,也分别体现着个性鲜明的两种文化对舞蹈的不同审美要求。

民族芭蕾舞剧《白毛女》是上海芭蕾舞团的“传家宝”。这部传承了半个多世纪、演出逾2200场的经典,至今在许多人心目中难以替代。

惠特利创作他的代表作品《8分钟》时,曾与太空科学家团队紧密合作,作品的灵感来自太阳物理学。

香港芭蕾舞团以荣获众多奖项的《爱丽丝梦游仙境》作为“香港周”的首秀,于4月17日在广州大剧院上演一场公益放映。

《红色娘子军》是六十年代创作演出的;是我国芭蕾舞按照"革命化、民族化、群众化"进行改革的首次尝试。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20日晚拉开帷幕,民族歌剧《沂蒙山》当晚在国家大剧院上演。

2021年2月12日是世界著名芭蕾舞演员安娜·巴甫洛娃(Anna Pavlova)诞辰140周年纪念日。舞蹈家并未留下继承者和学派,只留下了自己的名字和艺术作品。

作为北京文化艺术基金2020年度资助项目,本届工作坊以“初心”和“出新”为命题,通过七部风格迥异的全新原创芭蕾作品向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献礼。

舞蹈,它不仅是一套动作,更是一种文化和历史。它可以体现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情绪甚至性格。

对女子而言,与艺术家相伴的这一段生命,被画下是幸运的,痛苦也是难以泯灭的。

最近由北京当代芭蕾舞团推出的舞剧《白蛇-人间启示录》,将耳熟能详的白蛇民间传说放进未来时空中,用AI概念与艺术对话,打造了一场奇幻的舞台体验。

巴塞罗那拥有独特的文化和悠久的历史。

受“海派”概念涵盖的“海派舞蹈”应该是什么模样?

歌舞类节目作为春节联欢晚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越来越受到观众的关注和欢迎,大有和语言类节目平分秋色之势。

方兴未艾的“云演播”从形式到内容、成效进一步丰富和拓展,积蓄着文艺攀高峰、文化惠民的强劲动力。

孕育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十七世纪后半叶开始在法国发展流行并逐渐职业化,在不断革新中风靡世界。

2021年春节档,致力于戏剧影像放映的新现场,为大家带来了全新的澳大利亚芭蕾舞团的9部精彩影像。

舞蹈的一举一动都是美的,轻步曼舞像燕子伏巢,疾飞高翔像鹊鸟夜惊。

《朱鹮》《永不消逝的电波》《骑兵》《朱自清》《石榴花开》组团,首届“当代精品舞剧演出季”扬帆起航。

当舞台天幕上出现“郭永怀星”“李佩星”两颗小行星的时候,我们在那一刻强烈感受到他们没有离开,他们只是去到了一个我们未曾去过的地方。那个地方,就是我们的心里。

所有的毫不费力都是因为背后的拼劲全力,当为己所爱全身心投入、哭着努力的时候。这一刻,是每一个人的最美时刻。

从创编理念到主题内涵的薪火相传,以及对现实题材创作的孜孜以求,形成了别具一格、自成一派的中国芭蕾,在培根铸魂、明德扬善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运用芭蕾语汇讲述中国故事,诠释民族精神、中国气派,中国芭蕾正以更自信的姿态出现在国际舞台、世界目光中,优雅而唯美地走入观众的心。

全身心投入、扎根基层、潜心创作、勇于创新,这些是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一笔丰厚的财富,值得今天和未来的创作者学习和借鉴。

艺术节绝不止于演出的舞台,而是能延伸至生活的每个小节。

在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上,舞剧一举夺得三个“文华大奖”,走在各门类艺术的前列。这是多少代舞蹈人思考、实践、突破所取得的成就。

苏州芭蕾舞团也有一版《胡桃夹子》。和常规的舞剧不同,这一版《胡桃夹子》将主角换成了原本是反派的小老鼠,描绘了小老鼠玛丽在圣诞之夜的“黄粱一梦”。

}

  原标题:归国艺人的神仙舞,藏着中国文化传播的答案

  《鱿鱼游戏》的火爆已经无需赘言,直接让网飞股价冲破3000亿美元。除此之外,去年《寄生虫》拿奥斯卡,也似乎成了“亚洲文化复兴,反攻欧美”的例证。

  但冷静下来思考,这真的是一种复兴和反攻吗?两部作品虽然出自韩国,但讲的却都是阶级对立、底层反抗的世界故事。《鱿鱼游戏》让疫情中的西方民众明白自己的生活就是一场巨大的游戏,这样“披着东方外衣讲西方”,才是其火爆的真正原因。换句话说,这些所谓文化输出的火爆,正是因为它们输出的不是本土文化。

  提到这些,是因为最近B站热播综艺《舞千年》上的一支舞,似乎给问题提供了另一种答案。

  在节目的第六期,舞者徐明浩以身化笔,长袂翩翩,在充满中国山水画意境的布景上演绎了一出《人间水墨仙》。视频弹幕上,网友无不折服:“现在知道什么叫长袖善舞了”。

  这支舞不仅火在B站上,还火到了国外。在推特和油管等国外平台上,有不少韩国网友正在追捧《人间水墨仙》,除了韩国外,日本、巴西、西班牙、泰国等国家的网友也纷纷留言赞叹:

  这并非徐明浩第一次因为《舞千年》被外国网民关注,第一期里他与中央歌舞剧院舞蹈首席胡阳对跳的《双剑诀》,就已经引发了一波讨论,国外粉丝们都从这个节目里感受到了中国式侠气:

  甚至还有日本粉丝说:“我毕业舞的场景就参考了《舞千年》里的表演,谢谢徐明浩来参加这个节目。”

  这样的热度并不意外,徐明浩原本出生于辽宁省海城市,2013年在上街舞课时被星探选中,后通过舞台选秀成功出道,成为韩国男子组合Seventeen成员,被粉丝称为“小八”。2019年,从韩国偶像造星产业中毕业的徐明浩选择回到中国,担任《青春有你》的舞蹈教练。而后的《舞千年》,是他第一次挑战古装表演。

  归国艺人自带外网的巨大人气,当他开始演绎传统文化的时候,自然就借力打力,顺势完成了一波正向文化输出。

  在流量内卷的时代,这样的“出口转内销再转出口”,是很难看到的景象。怀有类似初心的人还有张艺兴,作为归国艺人,他致力于从传统中挖掘意象来革新自己的音乐和舞蹈,代表作《莲》就曾出现在纽约大学的课堂,成为讲解中国文化符号的教材:

  但说到底,还是《舞千年》这档节目的特殊性,成就了徐明浩的这次外网“刷屏式传播”。

  《舞千年》是B站与河南卫视联合出品的一档舞蹈类综艺节目,与传统舞综不同的,它走的并非竞演或者选秀的模式,而是通过将舞蹈和剧情相结合,使每支舞都成了一台讲述中国故事的小舞剧。

  比如第一集的《相和歌》就是用汉代的盘鼓舞搭配青年男女暗生情愫的剧情,把《诗经》中的“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情景再现了一遍。而第三集的《越女凌风》和第一集的《侠骨伞影》相互呼应,讲的则是传统武侠故事。

  舞蹈+剧情共同构成的氛围,让节目本身成了一个巨大的传统文化讨论社区。第五集《李白》的评论区里,甚至观众会自发地开始写古诗,这在整个中文互联网的环境里都是绝无仅有的,也难怪网友会评价节目是“得了文化牛逼症”。

  文化不是空泛的口号,而是在口口相传、演绎和讨论中获得持续不断的生命力,《舞千年》就提供了这样的舞台。

  就算是剥除故事背景,节目上的每支舞背后也都是文化。很多人没有意识到的是,舞蹈本身就是一种民族语言,欧洲的交谊舞代表了贵族的礼仪风范、踢踏舞背后是爱尔兰人的自由奔放、探戈则如西班牙人一样火一般热情。放在中国人身上,舞蹈的形式和节奏,同样代表着中国人的思考方式。

  第二集中饰演甄宓的华宵一,就讲解了踏歌这种中国最早舞蹈形式的要义:“踏的意蕴在于,以退为进,以无为有,脚下步伐有虚有实,欲左先右,欲扬先抑,婉转回旋。”这与阴阳转化的中国传统哲学,不谋而合。

  更不用提令国外网友目眩的《双剑诀》,击剑起舞本就是中国古代顶级筵席上的标配,《鸿门宴》的故事就以此为蓝本,不了解中国文化的人看过之后才会知道,原来剑在中国不止是武器,还可以是表现美的器具。

  第六集的《五星出东方》被很多人评为全季最佳舞蹈,舞蹈名字来自于一条新疆和田挖掘出的汉代织锦护臂,上面写着“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八个字。维吾尔族舞蹈家古丽米娜以灯代星,用舞姿表达了对民族团结和谐的期冀,与其说它是舞,不如说它就是历史本身。

  今年不少传统舞蹈视频在海外频繁破圈,外交部部长助理华春莹就用英文“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称赞过中国舞蹈。以形之美入门,最后指向对意的领悟,这是《舞千年》探索出的节目形式,也是一条文化传播路径。

  那些最初因为舞蹈好看而被吸引来的外国粉丝,后来也开始自发地传播中国文化。有些人给节目配上了英文字幕,像国内字幕组翻译美剧会给出背景知识一样,这些粉丝翻译时也一样为《李白》、《孔子》、《相和歌》等作品写好了英文版介绍。

  而更多人,选择在社交媒体上表达对节目的赞美:

  或者制作反应视频,记录下自己被节目震惊的过程。

  可以说,《舞千年》完成了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文化输出。

  相较于韩国人用世界语言讲世界故事,《舞千年》背靠文化自信,丝毫不掩饰对于中国式叙事的追求。节目通过舞之美,传递的是中国人对于美的观念,进而让外国观众开始以中国的方式看待世界,思考问题。到底“民族的是世界的”,还是“世界的才是世界的”,其实节目已经给出了答案。

  《舞千年》当然不是第一个被外国人所接受的传统文化输出,儒家思想、道家哲学、王阳明心学、阴阳、武术,一直都是令西方好奇和惊叹的“神秘东方元素”,就在近些年,中国的仙侠题材也席卷了世界,steam上的《了不起的修仙模拟器》坐拥上万外国拥趸,其中不乏深入研究风水与功法的仙侠爱好者,甚至有人辞了外交官的工作,专职翻译武侠小说。

  文化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在世界上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外国人对于中国文化的兴趣和需求只会越来越大,如何满足这些需求,已经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任务。

  所以像《舞千年》这样的节目,我们还需要更多。像徐明浩这样借助自身优势,自觉传播传统文化的艺人,我们还需要更多。弘扬传统任重而道远,但起码我们已经知道了正确的方向。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军事官方微信(sinamilnews)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身临其境综艺第二季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