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写一篇童话作文二百字

描写童话故事的作文(精选3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描写童话故事的作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描写童话故事的作文1

  在美丽的大森林里,住着一只聪明的小猴,爬树、绘画、体育运动、建造房子……它样样都精通。小猴心里想:我那么聪明,可是却没有工作,不如在森林里造一所小学,赚点儿钱吧!

  没过三五天,动物小学就建好了,50个动物币一个学期,报名那天就来了十多只小动物,小猴乐得嘴都合不拢。

  9月1日,动物小学开学了,小动物都开开心心地来上学了。课堂上,小猴教得认真,小动物们学得认真。课后,小动物也复习得很认真。小熊猫在河边画风景画,小猪在家里画造房子的图纸,小浣熊在体育馆里练习三步上篮……都很勤奋。

  一眨眼,两年过去了,小动物们都学有所成。小猴决定去阿里山旅游几周,几周后,小猴回来了,它发现小动物们都不见了。一打听才知道小熊猫成了一名出色的画家,已经去城里了。小猪成了一名建筑工程师现在隔壁森林里监管一个房产集团;小浣熊成了一名体育教练。

  小猴决定以后向别人认真学习,再也不偷懒了。

  描写童话故事的作文2

  从前,海里有一条金鱼和一只海龟,它们是好朋友。

  有一次海龟被渔民捉住了,金鱼看见了,用全身力气把海龟救了。金鱼说:“我救了你,应该谢谢我呀”海龟不高兴地说:“我有这么硬的壳,就算给渔民捉住,他们也吃不了我。”从此以后金鱼再也不理海龟了。

  一天海龟和一条海蛇打架,海龟知道打不过海蛇,它还硬着头皮去和海蛇打。这时被金鱼看见了,它马上去救海龟,突然它想起海龟以前对它的态度就停住了,它想:“如果我去救它,它又会说它有硬硬的壳,不需要我去救,我还是不去救它了。”可金鱼转头又想:“我不能见死不救呀!”金鱼犹豫了很久,最终还是救了海龟。果然,海龟又生气地说“我和海蛇在玩耍,你把它赶走干吗?”金鱼也生气地说“你不是和它玩耍,是和它打架,要是我不来救你,你会被海蛇打死的。”吵完以后,金鱼伤心地离开了。第二天海龟被渔民捉住把海龟给吃了。

  从这故事,我体会到自己不要太自以为是。

  描写童话故事的作文3

  夏天的一天,驴驮着沉重的盐袋,累得满头大汗。

  他一边走,一边喃喃自语:“为什么我的口袋这么重?我太累了!”他吃力地说。小毛驴把盐带到河边,想喝水解渴。他看见一些小鱼在河里玩。非常有趣。他只是看着那条鱼,不小心踩到了鹅卵石,前脚滑了一跤,掉进了河里。幸运的.是,河水很浅,驴子跳了起来。他晃了晃身子就走了。嗯!奇怪的是身体是怎么变轻的?盐袋还在,这不是河的魔力吗?小毛驴高兴地想。

  几天后,驴又驮着棉花过河了。想到最后一个十字路口,他想再试一次。他走到河中央,浑身湿透了。出乎意料的是,他站了起来,背上变得很重。小驴儿想:这是什么河呀?它可以使盐更轻,但棉花更重。

  当他到家时,驴把他过河的经历告诉了他妈妈。妈妈笑着说:“盐遇水会溶解,但棉花会吸水。”

  小毛驴恍然大悟,心想:以后要勤奋,不要投机!

【描写童话故事的作文(精选3篇)】相关文章:

}

“童话大王”是郑渊洁最醒目的标签,但他说自己是个作家———他名片上的头衔也只印着“作家”两个字。

近日,郑渊洁写给成人的书《智齿》再版,他说:“《智齿》是有自传性质的虚构作品。书中的男主角和我有着同样的身份,经历了类似的故事。”

或许,我们需要郑渊洁为小朋友带来童话,也需要他用幽默荒诞的笔法讲述成人的故事。


上海观察:您曾说,写作《智齿》的灵感源于自己的生活,那么这本书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郑渊洁:在《智齿》中,天才之所以是天才,是因为他们拥有特殊的智齿以及连接大脑的黄金通道。主角梁功辰是位作家,他在医生的劝告下拔除了一颗智齿,便丧失了写作才能。种种迹象最终让他明白了自己的写作才华源于智齿。于是,他想重装智齿。但是,一些坏人想利用这颗智齿来赚钱,这就引发了许多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的故事。

很多人说:“一旦你打开这部小说开始阅读,你就会停不下来。”

上海观察:通过这个故事,您想描写怎样的社会现象、传达怎样的思想内涵?

郑渊洁:这是一部“出版社的那些事儿”:两家出版社竞争中的尔虞我诈,出版社公关作者的种种情形:对作家的包装、对畅销书的营销与宣发、向作者隐瞒印数创收的伎俩。

同时,它也是一部“官场现形记”。你可以看到一幅幅贪官的画像。

它还是一部口腔科行动指南,普及了智齿知识,大家读完可能都会不由自主地用舌头开始寻找自己的那颗智齿。

上海观察:主人公和您有着同样的身份———都是作家,创作时是不是以您自己为原型?

郑渊洁:既然主人公是作家,多少会融入一些我自己的影子。

我在书中借主人公之口说:“天才和非天才的区别之二:天才对人际关系无所适从。由于天才的思维与行为都与众不同,由此他们和普通人不可能融洽相处,只会格格不入。人类历史上的天才几乎都是孤家寡人的‘个体户’。”这一直是我最真实的想法。

再比如我看不惯那种拿着工资、不会写,只会对其他作家说三道四的所谓作家,于是就在书里面说:“完全靠稿费生活的作家最牛。靠纳税人养活的不是作家,是作假。”

上海观察:小说情节看似荒谬,实际包含着严肃的内容。

郑渊洁:何为深度?深度无非是人在面对一种精神境界或观念时,忽然有所觉悟,觉得自己受了这一观念的启示,对人生、对世界有了更新鲜、更透彻的看法,觉得自己深刻了、厚重了,并且升越到一个新的高度上。

荒诞小说和深度并不冲突,有时,越荒诞越会让你思考更多。


上海观察:您信奉“童心是长生不老之药”,和一般人看世界的角度不同,饮水机、午餐肉罐头、智齿……这些大家觉得稀松平常的东西都是您奇妙的创作灵感。您是否有独特的发现灵感、发现生活的方式?

郑渊洁:我上到小学四年级就辍学了,从此再没进过学校。我觉得自己知道的事情不多,所以对什么事都好奇,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会自己寻找答案。后来我想,通过自己的寻找获得的知识比老师在课堂上教授的可能印象更深刻。自己寻找答案的过程容易产生灵感,好奇心一多,灵感就多。

我希望这本书能唤醒读者的想象力和好奇心。很多人在成年以后遗失了这些,没有想象力和好奇心就不能创新,而创新能力对一个社会来说很重要。

上海观察:在很多人看来,写作是件很辛苦的事情,但好像您的写作状态很轻松。

郑渊洁:我所有的写作过程都是快乐的,很少有被折磨的感觉。可能是因为还有童心和好奇心,所以我在生活中遇到的事就都会给我灵感。有时坐飞机,一有灵感,我就会记在垃圾纸袋上。总有灵感,写作就很轻松。

我喜欢写作,趴在桌上写的时候特别享受,因为我构建了一个根本不存在的世界。在生活中不能做的事情,就通过作品去实现。

一天24小时,对我来说,最享受的就是凌晨四点半到六点半,白天我是全世界最闲的人,所以有人说你一个人写一本杂志,写了30年,这有多累。我说,不是啊,全世界最闲的就是我,因为我凌晨两个小时,就把这一天要写的东西写完了。白天就和家人在一起,我感觉都在休息。

上海观察:《智齿》的完成过程也很顺畅、一气呵成?

郑渊洁:3个月就写成了。好像有股力量拽着我走,我跟小说中的人物成为朋友,关切着他们的命运。这感觉很神奇。

上海观察:写作之外,您自己喜欢阅读什么样的文学作品?

郑渊洁:我一直认为,写作本身没有任何值得探讨的地方,同行之间的借鉴和启发是写作的头号敌人。难道对生命和生活的感受还需要互相启发和借鉴吗?对生活和生命的独到感受,才是文学的真谛。

我写作以后,就不太看文学作品,只看一些别的书,比如哲学、经济类的。因为我觉得作家就应该看生活,然后把你看的生活告诉读者。


上海观察:这是一本写给成人的小说,有你情我爱,也有尔虞我诈。孩子读这本书合适吗?

郑渊洁:不要太低估孩子。你想想自己七八岁时,在饭桌上听爸爸妈妈讲单位的事儿,不也可以洞察很多事情吗?是大人们以为孩子们不懂。所以,我一直说,父母教育孩子最好的地方是饭桌。父母不要管头管脚,规定他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倒不如“顾左右而言他”,把道理放在故事里,故意在饭桌上说给他们听。效果会很好。

上海观察:所以您认为好的读物是不分成人和儿童的。

郑渊洁:是的。近年,我去美国考察,跟当地书商聊天得知,在美国,成人阅读儿童读物正在成为一种潮流。因为,现代人生活压力大,渴望减压,同时,人们意识到童心的可贵。再看看国内,涂色书、儿童绘本在成人中流行,不也正在成为趋势吗?

此外,写童书和写给成年人看的书的共同点是,作者都要对读者真诚,不居高临下。我最满意的称呼就是作家,而不是儿童文学作家或其他。严格来说,好的作家不分儿童文学、成人文学,好的作品能吸引不同年龄层次的读者。

上海观察:当下在童书界活跃的依然是少数一些专业的童书作家,鲜见成人文学名家的作品。不光是读者,很多作者也认为写童书很难有成就。

郑渊洁:以前的确有这种偏见,认为儿童文学艺术成就不高。但是,现在你看看,在互联网的冲击下,纸质读物销量大幅下降,儿童读物却不降反升。儿童文学的地位与成人文学不相上下。

上海观察:您如何评价当今的童书市场?

郑渊洁:中国童书销量数字可喜,但其中有泡沫。在各种作家销量排行榜上,童书作家表现不俗,但是,这些销量中,有很多是通过进校园销售的。作家与出版商勾结,向孩子们推销书,这种做法可以轻易地让一本书的销量变得非常大,但这绝不是一个正常现象。

我觉得,应该给孩子自由选择图书的机会。儿童读物应该放在书店,让孩子闲暇时到书店悠闲地盘腿坐在地上,通过广泛阅读挑选真正喜爱的童书,把它带回家。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朱瓅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写童话三百字作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