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小癞子有几个主人死的时候小豆子会哭?

在电影《霸王别姬》中,除却几位大腕儿的精彩演绎,还有一群灵气的小演员,也深深抓住了观众的心。

而这群孩子后来的去向,也是很多人关心的,本文就带大家浅赏和了解。做好准备哦,有的可能会使你大吃一惊呢…

(喜福成科班甲生班 合影)

1.小豆子(童年)马明威饰演:

这孩子真的是个小男生,由于太漂亮秀气,有很多人误传他是女孩子反串的。

马明威绝对堪称是《霸王别姬》童子军中第一抹惊艳之笔!

在出场的第一幕戏中,他包着头脸,只露一双窥探世情的眼睛。

第二场戏,喜福成科班堂前……

蒋雯丽饰演的暗娼艳红,携子投师:

她虽只有几分钟的戏份,但那软娇娇的一跪,媚态天成的眼神,顿时化尽了“风尘”二字。

而吕齐饰演的关老爷子,也是老辣:

从乍看到小豆子摸样的惊喜,手上急忙就揪过他,面上却不露,上下摸了一把骨头,再看腰腿,处处都透着精明。

这时的老爷子还很满意。

而他为什么会欢喜,在电影后文也体现出了原因 :一整个科班的糙汉子,独缺个能唱旦的香饽饽。

但看到小豆子的六指,他又顿时希望幻灭。因为旦角的手很要紧,是情绪表达的重要工具。

李碧华在《霸王别姬》原著曾这么描写蝶衣的手:“羞人答答、柔若无骨、从没做过粗重功夫的手……”

这两大戏骨对戏,一风尘,一世故。

而马明威一个幼童,在这夹缝中,竟愣是劈出一块容身之地!

他是一头执拗倔强的小兽,被人从暖袖的庇护中曝光了六指。遭到嫌弃,他也不怯,阴恻恻的看着。

这一记眼神,瞬间诠释了小豆子。

也形成一个三角形的局面。

若没有这孩子的出色表演,这场戏就将二分天下,垮掉一角了。

除却演技,马明威又以神韵酷似张国荣的成年版蝶衣,而被观众记住。

据说,剧组当初找到这孩子,还是按着张国荣小时候的照片:

虽然长相上,张先生儿时还是更多了些虎头虎脑,但二人的相似更在神韵间。

马明威本是北京少年宫舞蹈班的孩子,从小就弹的一手好钢琴,在没演此片前,就已经参加过很多文艺演出。

在《霸》片之后,他还曾在1995年演过电影《中国妈妈》:

后来又留学去澳大利亚读书。

回国后便没有消息,一说是从商了。

2.小石头(童年)费振翔饰演:

费振翔本就是戏曲出身,从小就有表演经验。如果说马明威的小豆子以神韵取胜,费振翔的小石头便强在台词功底。

费拍《霸王别姬》时虽然只有14岁,但口齿清晰,带着点京腔儿,念白很有味道。可以说三个阶段的段小楼,我个人最喜欢的是他这个阶段。

他演的小石头,带着些走江湖跑码头的油里油气。为着小豆子挨打,边叫唤还冲他挤眉弄眼,很有股子“苏”劲。

“你们是不欺负他来着啊 ”
“癞子,睡和尚被窝去 ”

处处都拿着大师哥的款儿,

费振翔后来也一直活跃在电视荧屏,曾出演过新版《红楼梦》、《厨子戏子痞子》等剧。

而比较出名的,当数他在浙江版《西游记》中演的孙悟空了:

值得一提的是,费振翔后来还担任过陈凯歌电影《梅兰芳》的戏曲指导。

当时,因缺少一位青年梅兰芳的扮演者,费振翔负责物色人选。

遍寻皆不满意,就询问陈凯歌,有什么确切的要求吗。

陈导很傻很天真的给出了一句话:

“有没有国荣那样的?”

令费振翔顿时一个头两个大!

幸而最终,辗转于杭州找到了当时还在唱小生的余少群,他身上干净的气质,也令费振翔想到张国荣。后来,余少群在《梅兰芳》中的出色表现,也总算是不负大家的期待。

3.小豆子(少年)尹治饰演:

尹治大概是观众们最喜爱的一位小演员了吧。他形象清瘦灵巧,也同样因为面庞秀气,曾被误认为是女孩反串的。

我个人非常喜欢尹治的两场戏:

一是那坤到科班来选角儿,豆子正站在井栏上练戏。他被点名,缓缓走到跟前,在走廊上施施然一个万福。

二是私自逃班后,小豆子跪在祖师爷牌位前,师父讲到【人得自个成全自个】,他开始一下一下抽自己巴掌。

这段戏情绪递进的非常有层次,处理的相当细腻。

而且看花絮,这场孩子当时是真打自己耳光!打完之后,全场工作人员都给他鼓掌,搂着他安慰。

尹治出身于五代梨园世家,祖父是大名鼎鼎的贯大元。不过他本人却不顾家人反对,毅然退出了京剧舞台。

后来他还也曾出演过《四世同堂》《荀慧生》《百年虚云》等剧。

都是比较有质感的作品。

尹治后来也和陈凯歌还有过交集,曾在《梅兰芳》中给黎明当舞台替身,并出演了一个小角色。

剧中有一段京剧《梅龙镇》的表演,看得出,他扮相身段还是那么俊:

(→_→ 要说电影《梅兰芳》也算是大腕云集,八方相助了。影片前半段倒也有点子味道,可惜后半段衔接的实在有些乏味。 再加上剧组后期宣传时,戏精频出,套路低劣。可谓是一手好牌打到稀烂。)

片中的小癞子,是个该哭时偏想乐的孩子,而李丹在拍这部戏时也是如此。

有一场戏,小癞子带豆子逃跑,巧遇名角登台,二人挤进去看戏。

“他们怎么成的角儿啊,得挨多少打啊”

令无数观众感叹不已!b站此片弹幕到这一通刷:【他们怎么成的学霸啊,得做多少题啊】!

→_→足见共鸣之深 !

但据李丹后来回忆这段戏:

“ 我这人比较乐观,平时就爱笑,当时一拍就想乐!根本一点也不想哭

因为总拍不过这条,耗时许久。

中间李丹还回了趟戏校,把头发剃了。谁知回来就接不上戏了!

因为逃跑之前,在胡同里和师哥告别时,他脑袋上还有一层青发茬呢!

没办法,化妆师就在他头上贴了一层碎发。

“ 这么一弄,我心里又膈应,又想笑,根本不在状态了 ”
又拍了几条还不过,陈导急了,拿刀坯子吓唬我,还打了几下。倒是不疼,但他又说这个镜头过不了,所有人都在等你,你有没有做演员的道德?你简直不够一个演员的基本条件……

孩子听了,心里愧了,便哭着过了。

至于小癞子那段被无数影评人解读过的“临终大嚼糖葫芦”,其实那串糖葫芦是剧组自己做的!

死咯牙,还老酸,还是从故意做旧的脏棉袄里掏出来的,糖衣也都化了。李丹一口塞下了七八个,从此后吃酸就倒牙。

李丹老师现在倒的确是成角儿了,唱京剧武丑,一路表演到国外!完成了他哥们豆子的心愿,把京戏带出了国门。

5. 小石头(少年)赵海龙饰演:

少年小石头的扮演者赵海龙,也是戏曲出身。比起其他四位小朋友,他在《霸王别姬》中的表演,私以为不算出彩,举手投足有些科班味过重的感觉。

但形象上,他倒是和张丰毅的成年版衔接的很好。这点尹治和张国荣略有些违合。

赵海龙后来也一直活跃于电视屏幕,演过不少剧,如《铁梨花》《杨贵妃秘史》有段时间他在微博还热搜了一阵。

“段小楼你竟然变成了太监!”

皆因大家发现,《甄嬛传》中的康禄海公公,竟是小石头演的!>_<

6.小四儿(少年)李春饰演:

少年小四儿的戏份不重,所以李春的出场也不多。 李春也是学戏出身的,1990年就考入中国戏曲学院附中,先学的武生,后改工小生,十分刻苦,现在也依旧活跃在戏曲舞台。

2015年4月时,他还曾在微博转发剧中的台词,并感叹“岁月不饶人”:

还想唱戏吗?唱,要饭也要唱,也要成角儿!
别动!师父罚我七天都跪,还没到日子呢。

其实,时间从来是双刃剑,有多少人在岁月中,情怀未变如蝶衣。

又有多少人像小四儿一样,遗忘了自己当初的劲头。

那时的冬很冷,到夏天时,陶然亭后的淀子很幽寂,蒹葭很美,喊嗓很亮,他很专心,他很朝气。

他在无数个朝夕里恋上他,

………………………………………

ps:本文原系我旧时的回答,今特补充上小四的扮演者,并完善文字。目前除知乎、简书外,均未授权转载。

最后,也再次为几位小演员鼓掌。

我始终坚信,没有一个人能撑起的经典。一部巨作的诞生,离不开每位演员的群策群力。也希望年轻演员都能有孩子们当年肯吃苦、肯琢磨的劲头。

}

小癞子在剧中只是个小角色,但他带给人的震撼太多了,下面就让我们分析一下小癞子这个悲剧人物(纯属个人观点,又不对的地方还希望和大家多多讨论)


小癞子第一次出场方式极其特别,他趴在地上,眼神滴溜溜的转,心里满是逃跑计划,然后果然逃跑,从策到付出实践没有很长时间,说明他是一个非常机灵的孩子


直到小豆子被自己的母亲割掉第六根手指发出的惨叫被吓得从墙上掉下来(个人认为是小癞子)说明他不像其他人一样,他有鲜活的性格,不同于小石头的满满的正义感,不同于小豆子对京剧的痴迷,它就像所有正常年龄的孩子一样,机灵,活泼,好面子,怕挨打贪玩,爱偷懒。


再到小豆子练功,小癞子一边练功,一边宽慰小豆子。并没有因为小豆子是窑子里的就瞧不起他,在小癞子的世界很简单,没有当时太多的复杂的想法和看法。


再就是戏班里的孩子讨论什么好吃,一群没有接触过外面世界,没有读过书的孩子眼里,吃好吃的就是世界上最幸福事情了。而他们都问小癞子什么好吃,或许是小癞子好面子经常在大家面前吹牛吧。单纯的小癞子自然觉得冰糖葫芦是最好吃的。还说:要是我成了角,就天天得拿冰糖葫芦当饭吃!这对于戏班的孩子是多么向往的事啊,这也说明小癞子对于戏并没有多么投入,多么向往,他向往的只是成角,和吃好吃的。


此时,传来冰糖葫芦的叫卖声,大家都纷纷看着小癞子,明显是有嘲讽的味道,潜台词是,冰糖葫芦就在外面,而你却无法吃到你想吃的。于是,小癞子开始策划又一次的逃跑。这次和以往不同,他首先逃被小石头抓住,于是鼓动大家:外面都是风筝,其他人按耐不住自己对外界的向往,打开了大门,而小癞子逃跑时叫上了小豆子,或许是他们俩经常一起受罚什么的,(还有一种想法是,小癞子对小豆子有偏见,而小豆子也并没有因为小癞子的装大和不用功像其他人一样对小癞子冷嘲热讽,所以他们俩是真正意义上的好朋友)他深知小豆子的不容易,被打得血肉模糊,所以不顾一切要豆子跟自己逃。


而小癞子为什么要一而再再而三的逃跑,或许是因为他害怕受罚挨打,但他内心是无比想成为角啊!而且一般孩子都不会逃跑,在那个吃不饱饭的年代里,谁会放弃一个能吃饭的日子?而小癞子他不一样,他向往自由,向往外面的世界。不愿意在受拘束的生活,况且他本身就对京剧没有多大的热爱。他偷拿了小豆子留给小石头的三大子说明他知道有一天自己会逃出来!


继续说到他们逃出来后,小癞子看见那场戏,说:他们是怎么成的角,这得挨多少打啊!说明他内心无比同情台上的角,他深知挨打的疼,所以他无比心疼和崇拜那个台上的角,这也恰恰说明了他压根对京剧就没爱,他只是单纯的想成角,而称角的路又无比难。他最终选择跟小豆子一起回去,只是因为想成角。但当看见小豆子挨打比任何一次都严重的时候,他迷茫了,他不想挨打,于是他想逃避,逃避一切,那么大的孩子唯一想到逃避的方法就是死,因为越年轻就越不怕死,他在临死前吃光了所有剩下的冰糖葫芦,他想在临死前尽可能的吃完好吃的,因为死了就吃不到了,所以他才着急的吃完,一次吃好几颗,然后上吊。他这悲剧的一生就算是结束。那么大的孩子,只是想逃避,逃避一切他不想面对的。


看到他上吊之前把吃的都塞进嘴里的时候真心心疼


开始我是看张国荣的,但是看了几遍之后,满脑子全是小癞子的那张脸,哎!


}

全文共4000字,帮助你理解《霸王别姬》中的人物性格和象征。

"它开启了一个新时代,标志了两岸三地的影人再度汇聚"电影学者戴锦华如此评价这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影片,该片也是中国首部获得法国戛纳电影节最高奖项金棕榈奖的影片,它就是华语电影山巅上的明珠《霸王别姬》

它几乎在一部戏剧中,浓缩了所有人的影子,每个人都能在各个人物当中找到自己现在或过去的一部分。

从程蝶衣最初对于理想的一始而终,到袁四爷的逐渐妥协,再到菊仙将自己完全融入世俗生活,到最后段小楼的随波逐流。我们或多或少都在某个阶段中徘徊着,挣扎着,妥协着,亦坚持着。

如果说程蝶衣的戏梦人生是一场悲剧的话,那么这个悲剧理由只有一个:他对理想的一始而终。

很多人会说这是一个关于爱情或者同性恋的题材,不可否认这的确是一个角度,但这种解读很容易把人物的内在性格抹杀掉。

在程蝶衣的悲剧中在他的生命中有三个重要的阶段,而这三个阶段都是有关于阉割的隐喻的。

一是由于天生生有六指无法进入戏院,被妈妈狠心砍去一指,而多余的一指就代表着男性身份的阉割,这是生理意义上的,在心理上,他仍旧认为自己是一个男子汉。

他在戏剧中屡次把思凡中的"我本是女娇娥,又不是男儿郎"错唱为

而当他真正接受自己的女性身份是在小石头将烟筒插进了自己嘴里,这里不用太引述弗洛伊德的性别象征理论,这彻底摧毁了他的性别认同,是象征意义上的阉割。

而在张公公那儿被凌辱,批头散发地出来之后,他领养了一个石台上被抛弃的孩子,也可以看作是完成了到女性/母亲身份的转变,他完成了对自我心理上的阉割。

在这时,他终于坦然接受了自己的女性身份,并且将这一身份视为自己存在的证明,他将表演,表演虞姬这一角色视作自己的全部人生价值。

所以,段小楼才会在屡次说程蝶衣是不疯魔,不成活,他的一生都和虞姬牢牢捆绑在了一起

程蝶衣最后选择死亡,其实是他梦碎的时刻,他突然意识到了自己回不去了,因为京剧已经没落了

这个伏笔其实从一开始就埋下了,从赖子的死,背后的墙倒塌,到师傅的死,京剧戏班的离散。

而伴随着京剧的没落,是自我身份的迷失。

他在真实的世界中也扮演了一个只有在戏剧中才存在的人物:虞姬

但师哥的背叛,京剧的消沉,时代的改变都让他深深感到自己再也兑现不了当初的承诺

而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是师哥最后的一句话,让他认清了:

是啊,程蝶衣一直扮演着不属于自己的人生,他始终以为自己别无选择,但在这个时刻,他突然意识到了自己其实是有选择的:他学着戏剧中虞姬的命运那般,自刎而终。

他的一生就像金鱼缸里的金鱼,虽然非常美丽,但也只能在玻璃缸里到处碰壁。

他真正实践了从一而终的艺术理想。

段小楼可以看作是整场电影的核心矛盾点,霸王别姬的编剧执导芦荟也说,这是一部关于两个女人和一个男人之间的故事,而这个男人就在两个女人的拉扯中逐渐走向生命的边缘。

在他的身上,最能看出时代的烙印,对于程蝶衣来说,时代并无法在他身上刻下痕迹,只要有京剧可以表演,他就可以活下去,他可以不去管生活中的所有变化,他的心中没有民族情怀,没有反革命分子,没有劳动人民,只有京剧,他就是这么一个纯粹的人。

但段小楼不行,他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或者说生活在生活里的人。

他身上有着极复杂的家国情怀,当他得知蝶衣给日本人表演来救出自己时,非但没有任何感激,反而厌恶的啐了他一口,但他又看不起那些爱国青年,他讽刺闹事的学生:

他在戏剧中是英勇畏惧的楚霸王,但是在生活中他知道自己只是一个戏子,处处陪笑,在危机时刻他想到的不是奋起抗争,而是回归到儿童记忆中那种自残般的把戏。

而段小楼的毁灭也同样可以从两个方面说起

如果说程蝶衣所代表的是理想世界和艺术世界对段小楼的拉扯,那么菊仙则代表的是世俗世界和情感世界对他的争夺,这两者之间的不可协调性共同导致了他走向毁灭。

成蝶衣希望他成为自己心目中的霸王,片刻都不能展现脆弱的痕迹,不仅在戏剧中,在生活中也要从一而终。

而菊仙则坚持将小楼拉回现实中,可能是她在风尘中的一些见识让她见惯了人聚人散,世事无常,在她眼里,小楼不可能一直是那个霸王,她希望他回到家庭,好好过日子。

两个人其实都发自内心的爱小楼,只不过,一个爱得纯粹,一个爱得卑微。

又或许,两个人爱得也不是段小楼,菊仙爱的是家庭带给自己的安定和一个自己不再是风尘女子的依靠。

程蝶衣爱的是那个在舞台上英姿飒爽,威严赫发,说一不二的楚霸王。

第一次拍砖是在起哄的小流氓乱场时,他作为大师兄挺身而出,将半真半价的板砖拍上自己的头,挽回了场面

但在回去之后,师傅却狠狠打了他一顿,骂他这是下三滥的路子,但他早就练就了一副金刚不坏之躯,他虽然嘴里极力地喊叫着,但心里早就认定

真的到了关键时候,做人比做事重要。

这也为他最后的背叛埋下了伏笔。

而到了第二次拍砖的时候,是在八大胡同,为菊仙解场的时候,他谎称自己和菊仙已经订了婚,希望各方给自己一个面子。

但各方都是来找了乐子的,凭什么给你一个戏子面子,于是他又拿出了自己的绝活。

将茶壶拍上了自己的脑袋,转移了注意力,于是,矛盾暂时缓解了,他也因此如愿娶到了菊仙。

要是活着也疯魔,在这尘世间,在这凡人堆里,可怎么活。

如果说前两次只是玩笑般的打闹,这第三次他撞上的是现实的硬壁,现实它可不像道具般的砖头,也不像自我中空般的茶壶,现实它,它太硬了,足以把任何人都撞得头破血流。

段小楼终于认识到了,自己只是一个戏子,在时代面前,根本不值一提。

“段小楼,你不一直是霸王吗?”

“不……不是,那都是戏,不是真的……”

于是,他抛弃了所有的尊严和底线,出卖了两个最爱他的"女人",来换取自己的一线生机。

我们看到的不再是那个为了小豆子可以挺身而出,可以冲着袁四爷说霸王就是走五步的小石头了,也不是那个可以让菊仙放心地从楼顶飞扑而下的依靠了。

他成了一个世故且圆滑的平庸的中年人。

菊仙的一生可以说也是一场悲剧,或者说另一场悲剧,她挚爱着段小楼,从一开始也只是有着最朴素的愿望,老老实实的活下去,但最终,她这点卑微的如夜晚隐隐灭灭的火烛般的要求也不可实现,被熄灭在漫长的时光中,一缕青烟。

她的存在反应的是另一个截然相反的"程蝶衣",她也做到了从一而终,只不过是对世俗生活的从一而终。

她出身在花满楼,却对着爱情有着最纯粹的向往,她无时无刻不想把段小楼拉回世俗生活中,要和京剧撇清关系。

在她的心目中,最重要的就是段小楼,或者说家庭和安全感,而在她和小楼的孩子由于在一场和国民党士兵的吵斗中夭折之后,其实就已经注定了悲剧的发生。

在菊仙身上我们看到了太多的叹息。

程蝶衣和菊仙之间的关系其实很矛盾,互相憎恶着,厌恨着,排斥着对方但又相互同情着,理解着,支持着。

在程蝶衣最脆弱的两个时刻:生病和被小楼抛弃时,都是菊衣在他身边,默默地心疼着他。

甚至我觉得,程蝶衣其实是隐隐的嫉妒菊仙的,他嫉妒菊仙真实的女性身份,他嫉妒她可以让自己心目中的霸王俯首帖耳

所以,在批斗大会上,程蝶衣并没有检举段小楼,而是将所有怒气和指责都发泄在了菊仙身上,他将一切的过错都怪罪于菊仙,但他又何尝不是在对自己发泄呢?

在最后被批斗、被程蝶衣揭发之后,菊仙无法忍受段小楼的背叛,决定自杀,临走之前她将剑默默还给了程蝶衣,便转头离开了,她的眼神中没有恨,只有一种自怜式的悲悯和原谅。

其实恐怕很多人都没有看到袁四爷,他似乎总是隐隐的徘徊在整场戏剧的边缘,起到些不痛不痒的作用,但袁四爷其实是一个必不可少的人物,在他的身上,重叠着一种矛盾性。

他虽然身处世俗当中,却对最纯粹的美有着最极致的追求,他对于红尘中的男男女女有着极强的厌恶。

但程蝶衣的出现让他看到了自己理想实现的可能,一种完全不沾染世俗,干净的气质

他将自己身上无法实现的愿望投射到了程蝶衣身上。

他在法庭上他为程蝶衣做辩护的时候,也是在为京剧做辩护,他愤怒检察官将京剧中的国粹比做污言秽语,他更愤怒在这个时代没有人能理解程蝶衣的美。

其实还有一点很有意思的是,袁四爷,段小楼和程蝶衣之间也形成了一个三角恋。

而袁四爷只有在扮上霸王的时候,才能惹得蝶衣动情,在这段关系中,袁四爷被符号化了,成了一种代偿

他其实在某种意义上也弥补了段小楼身上没有的东西:对于纯粹的美的追求,即使在最后审判被处以死刑的时候,他还想要走台步下场,维持自己最后的尊严,也是一个活在戏里的人。

但他的身份又使得这一切成为泡影,在影片中,他的定位会更偏向于一个剥削百姓的地主角色,包括从最后人民审判中也可以看出他平日里作恶多端,很不得民心

他在乱世中左右逢迎,两面讨好,他不属于楚霸王式的英雄人物,也不是那种可以站在时代浪潮中一呼百应的人,这些都赋予了他很多小人物的特征,他卑微,苟且又纯粹,这两种极端性格叠加在一起,造就了这亦正亦邪的袁四爷。

但如果少了他,其实程蝶衣和菊仙都无法直视对方,如果说程蝶衣和菊仙都在对方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那么袁四爷就是那面显示双方的镜子,给了一个缓冲,一个理解的空间。

其实关于这部影片还有许许多多能说的话,包括三赠配剑,小癞子的死,戏曲霸王别姬的含义等等,但我认为这些都不是能让霸王别姬在29年后仍能俘获一代代观众的原因。

恐怕没有比霸王别姬更出名的国语电影了,即使到了29年之后的今天,仍有无数人,无数影评分析将目光聚焦在它身上。

它身上包含着太多的可能性,它让你知道好的悲剧标准是什么:你看后不知道该恨谁,只留下一声叹息。如别林斯基所说:“偶然性在悲剧中是没有一席之地的。

每个人似乎都有着自己选择,但每个人都又似乎走上了自己固定的宿命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癞子有几个主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