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查看达人100次是一同一个战网两个子账号号的次数 还是多同一个战网两个子账号号加起来的次数啊?

报告的第一章-第三章在《腾讯:数字内容持续精进,夯实和延展“社交+内容”战略(上)》http://dwz.date/e56q

四、PCG:流量+内容双驱动的腾讯内容巨舰

(一)组织架构调整提升中台能力

腾讯9.30变革组建平台与内容事业群(PCG):2018年9月30日,腾讯进行了9.30组织架构调整,将原来的(1)移动互联网事业群(MIG),旗下包括QQ浏览器、应用宝等工具产品;(2)网络媒体事业群(OMG),原门户、新闻、信息流和在线视频部门;(3)社交网络事业群(SNG),主要含QQ和QQ空间等产品;以及(4)互动娱乐事业群(IEG)旗下的腾讯影业和动漫业务分拆出来, 组合成了新的平台与内容事业群(PCG)。

PCG是腾讯数字内容战略的核心,组建后强调中台建设和业务融合:PCG成立后对内部管理提出新的挑战,将原有业务部门的运营体系打通,降低内部墙提升运营效率,战略之一是强化技术水平,体现为建设内容中台和技术中台。内容中台的建设方面,腾讯内部多个内容账号体系,如原有的QQ看点号、企鹅号分别服务于QQ看点和其他腾讯内容体系,但彼此是独立的体系,PCG将QQ看点号和企鹅号进行了账号融合,账号打通后一统PCG内容中台。技术中台方面,试图以模块化设计和输出,例如PCG融合后推出的推荐中台还有拍摄器等模块,在内部各个部门都可以直接应用。

PCG实现各赛道内容融合,依托内容中台向流量端分发。PCG下拥有长视频、短视频、信息流、动漫等各类数字内容,结合内容中台、技术中台赋能,将内容注入到前端流量永动机,即QQ和QQ浏览器等产品。

PCG搭建了“IP+内容制作+多维流量分发”的“迪士尼模型”。如果将PCG的生意模型和迪士尼模式做类比,阅文是腾讯最宝贵的IP资产库,IP资产以网络文学形式源源不断涌现,通过PCG、IEG等各类内容形式进行二次制作,如影视剧、电影、游戏、动漫等形式,并在腾讯系强大的流量端进行多维分发。和迪士尼的IP生意有相通之处,又不完全相同,迪士尼作为一家内容制作公司,通过不断打造IP,输出了大量的经典IP,并通过收购漫威、皮克斯等工作室强化IP组合,渠道方面,自有的多媒体渠道进行内容输出,如电视台、杂志,而线下是迪士尼IP变现和强化的重要渠道,如乐园、酒店、零售等业务为迪士尼IP提供源源不断的收入,2019年迪士尼加强在线上流媒体的布局,通过收购Hulu等,搭建自有Disney+流媒体渠道,绕过渠道,直接向线上用户分发自有内容。

PCG通过强化内容中台,巩固了信息流、浏览器、应用商店的霸主地位,在大部分内容赛道都保持了领先地位,短视频、免费阅读产品颠覆了腾讯PCG的惯有优势。PCG各个板块,腾讯产品保持了在浏览器、应用宝、在线音乐的绝对领先优势,在长视频、信息流维持行业双巨头地位,但是在免费阅读、短视频失守。下一步,关注微信视频号是否能够后来者居上,扭转腾讯在短视频地位。阅文管理层更迭,对免费阅读模式产品是否能更加积极投入,如何联合腾讯系流量平台分发免费阅读内容,以抗衡免费模式产品的崛起,也是守住阅读行业半壁江山的关键。

(二)数字内容营收和成本解析

PCG数字内容产生的用户付费收入(不含广告)记入社交网络业务收入(财报),社交网络业务年收入规模在2019全年达到852.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7%。2020年1-9月收入达到802.25亿元,同比增速达27%。过去五年来看,社交网络收入对腾讯整体收入贡献较为稳定,在23-25%左右波动。

分季度财务表现来看,社交网络业务在2020年1季度开始呈现小幅提速,1季度-3季度收入同比增速分别为23%、29%和29%,较2019年1-3季度的同比增速为13%、23%和21%有所提速。一方面疫情激发了用户在居家环境对数字内容消费的需求,另一方面2季度开始并表虎牙业务也对收入带来增量。

腾讯视频、腾讯音乐订阅会员数占整体社交网络付费用户数的80%。社交网络的总付费用户数在2020年3季度达到2.13亿人,同比/环比增长25%、5%,其中腾讯视频、腾讯音乐订阅用户数分别为1.2亿、5170万,占整体付费用户数的56%、24%,视频和音乐两大订阅用户合计占比达到80%。其余的付费用户数还包括阅文付费用户数(2020年上半年平均值为1060万)、TME直播付费用户数(2020年3季度达到1050万)和虎牙付费用户数(2020年3季度达到618万),以及QQ和Qzone等会员和付费用户数。

我们按内容板块拆分了社交网络收入构成,~30%+为社交产品中的游戏收入,~70%为数字内容订阅和直播打赏类收入。我们估算数字内容收入中,腾讯音乐收入(2020年预计达到~292亿元)、腾讯视频会员订阅收入(2020年预计达到~163亿元),虎牙并表收入(从2020年4月开始并表,2020年预计并表收入~89亿元),阅文收入(2020年预计~79亿元),以及QQ会员等其他VAS业务收入(~114亿元

从订阅会员模式的定价来看,体育会员价格最高,音乐价格相对更低,腾讯体育为25元/月(含NBA内容需要付费60元/月),腾讯视频连续包月定价为15元/月,QQ音乐在8元-12元/月两档,阅读包月定价为18-19元/月(但大部分为按章节收费模式),QQ会员为12元-19元/月两档。动漫的定价也是按章节付费,类似于付费阅读的收费模式。

从打赏类付费模式来看,包含直播场景、K歌场景等虚拟礼物销售收入,以虚拟货币的模式进行计价,价格不设上限。

(三)视频:腾讯视频+腾讯体育内容保持第一梯队优势

1.腾讯视频:和爱奇艺站稳两大领先优势

长视频赛道经过多年的发展演变成为2+2格局,前四家平台享有了90%的用户份额。长视频赛道由原来的三大(爱、优、腾)演变成为2+2的格局,即腾讯视频、爱奇艺保持领先,芒果TV追赶优酷,爱奇艺、腾讯视频、优酷和芒果TV在2021年1月MAU分别为5.69亿、4.73亿、2.40亿和2.08亿。2021年1月日均时长来看,芒果TV、爱奇艺、腾讯视频和优酷分别为78分钟、76分钟、71分钟和68分钟/天。

前四家平台剧集、综艺播放市占率为98%,腾讯视频剧集播放市占率为36%,综艺为31%。2020年剧集市场,爱奇艺、腾讯视频、优酷和芒果TV的播放量分别为40%、36%和2%,综艺播放量来看,爱奇艺、腾讯视频、芒果TV和优酷的播放量份额分别为36%、31%、20%和12%。从局部格局来看,头部两家腾讯视频和爱奇艺的份额相对稳定,优酷的综艺市场份额被芒果TV抢食。

豆瓣2020年高分华语剧集榜单的内容情况,爱奇艺、腾讯视频、优酷和芒果TV独播的入榜分剧集有3部、1部、1部和1部。爱奇艺2020年迷雾剧场表现出色,有两部剧集《沉默的真相》和《隐秘的角落》排名前列,漫改真人剧《棋魂》也获得高口碑。腾讯视频出品和独播的盗墓题材剧集《龙岭迷窟》位列前十,其他入榜的还有芒果TV出品的青春剧《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优酷和ViuTV出品的《叹息桥》。

2020年,腾讯视频、爱奇艺对头部播放量剧集的覆盖度水平相当,按总播放量排名和单集播放量排名前20的剧集内容覆盖度分别为75%和70%。(1)剧集总播放量维度前20名排序,腾讯视频、爱奇艺、优酷、芒果TV分别覆盖15部、15部、8部和6部,头部内容覆盖率为75%、75%、40%和30%。(2)从单集播放量排序维度,多部短剧(12集)的表现出色,如《我是余欢水》、《唐人街探案》等,腾讯视频、爱奇艺、优酷和芒果TV分别覆盖14部、14部、7部和3部,覆盖为70%、70%、35%和13%。

2020年腾讯视频对头部电视综艺、网综的覆盖率为70%、40%,和爱奇艺保持相同水平。头部电视综艺基本上采取多平台联播策略,播放量前10名电视综艺中,腾讯视频、爱奇艺、优酷和芒果TV分别覆盖了7部、7部、7部和5部,芒果TV的综艺和前三家有所区别,有更多的湖南卫视内容在线上的独家供应,以及自制综艺体系的独有IP。网络综艺情况,各平台出品的自制综艺进入前10名的数量来看, 腾讯视频有4部(《创造营2020》、《哈哈哈哈哈》、《演员请就位第二季》和《德云斗笑社》),爱奇艺也有4部(《青春有你2》、《哈哈哈哈哈》、《中国新说唱2020》和《潮流合伙人》),芒果TV有2部(《朋友请听好》、《乘风破浪的姐姐》),优酷有1部(《这就是街舞》)。

腾讯视频、爱奇艺会员数均已过亿,用户付费率分别为25%、20%。对比2020年各平台付费会员水平,腾讯视频在2020年2季度开始保持领先,2020年3季度末达到1.2亿会员(会员/MAU达到25%),爱奇艺、芒果TV在2020年末披露的会员数分别为1.017亿、3613万,付费率为20%、19%。

会员过亿后,单一内容对会员的边际转化效应降低,整体长视频会员量级仍有成长空间,但付费率的进一步提升依赖从供给侧内容品质的提升。我们看到平台会员过亿后,增长放缓明显,我们认为未来会员继续突破1.2亿、1.3亿甚至更高的门槛,则需要从供给侧有所“质变”,从内容品质到题材创新,以及垂类深耕,才能有机会带动会员量向上突破。

长视频会员定价过去十年从未提价,各家平台常年实施低价竞争策略跑马圈地,平台的会员名义定价和实际收到的会员ARPU较大的差异。以爱奇艺和芒果TV为例,在财报上体现的会员月ARPU值分别为13.3元和10元(2020年平均值),和公司最便宜的包月套餐的名义定价都有5元左右的差异,该差异可以视为常年促销的隐性成本。

2020年11月,爱奇艺率先将安卓定价和iOS拉平,腾讯视频和其他平台仍未跟进,保持观望。定价来看,目前爱奇艺已经率先调整了安卓客户端用户收费,过去安卓用户定价比iOS便宜30%,此次将安卓收费iOS拉平。以最便宜的连续包月定价为例,爱奇艺安卓端定价已经从15元提升到19元,腾讯视频、优酷、芒果TV仍保持在15元/月定价。爱奇艺11月调价后一个半月的情况来看,会员对价格敏感性好于公司预期,公司在业绩会上提到,调价后一段时间,新增会员出现小幅下滑,但目前该敏感性影响已经消除,2020年4季度末会员数环比下滑310万,在2021年1季度已经呈现触底反弹趋势。

对标海外流媒体平台已经形成了提价-投入内容-提价的可持续良性循环,中国的长视频提价力还在初步验证中。奈飞已经进行了第五次价格调整,每隔1-到2年就会提升1美元定价,提价初期新增会员会有1-2个季度的影响,但优质内容仍会将用户召回是持续被验证的,Disney+也在近期宣布针对美国地区会员提升1美元会员定价,奈飞和Disney+宣布会员提价股价就会有积极响应,因海外流媒体的内容对用户的定价权已经得到充分验证。中国视频平台过去仍是流量变现逻辑,从流量变现向尝试为内容定价,目前仍由爱奇艺进行初步的实践。

相较于爱奇艺、芒果TV垂直一体化的自制内容体系,腾讯视频的内容生产体系更为合纵连横。

腾讯视频的内容体系更为多元,腾讯体系内有(1)企鹅影视承接腾讯视频定制剧、自主开发项目,如《鬼吹灯系列》、《双世宠妃》等,2020年鬼吹灯系列开发剧《龙岭迷窟》进入了豆瓣华语高分剧前十榜单;(2)阅文三驾马车,即新丽传媒、腾讯影业和阅文影业,通过阅文IP由新丽传媒定制的爆款已经得到市场验证,例如《庆余年》、《斗罗大陆》;(3)腾讯系外的上游影视公司,通过采购并在腾讯视频独播的策略,也有不错反向,2020年在腾讯视频网络独播的头部剧集有柠萌影业出品的《三十而已》、耀客传媒制作的《安家》,已经正午阳光制作的《清平乐》。

芒果TV建立了以何忱、单丹霞两大工作室领衔,节目中心共有17支节目团队,分为独立工作室、S级团队、A级团队、初创团队的四级管理体系。其中何忱带领的盒子工作室已经成功开发出系列IP《明星大侦探》,该内容IP已经连续6季收视领先,成为长青综艺。芒果TV的内容工作室给予制作人极大的自主创作话语权,鼓励推陈出新。

爱奇艺上市以来以原创内容为核心战略,不断增强自制内容工作室团队的建设,内容工作室数量从2018年的10+个提升至2021年近50个,过去仅有核心的7-8个较为成熟的工作室贡献原创内容,例如戴莹的工作室完成了对迷雾剧场系列剧的开发和厂牌打造,奇煋工作室出品有《老九门》、《河神》等优质自制内容。2021年下半年开始将有近50个工作室释放产能,不同的工作室在各垂直内容赛道上深耕原创内容,并按照剧场化厂牌内容投放市场,例如迷雾剧场已经上线第一季,2021年会有“迷雾剧场2.0”,继续打造悬疑类短剧,除了迷雾剧场,还将推出主打女性情感的“恋恋剧场”和都市喜剧题材的“小逗剧场”。

腾讯视频的内容成本没有在财报中进行统一披露,我们对社交网路业务产生的无形资产摊销成本进行了拆分,整体的无形资产摊销成本扣除阅文、腾讯音乐的内容成本,和一部分游戏版权成本摊销之后,大部分应为腾讯视频产生的内容摊销成本,我们看到这个数量级也应该在200亿元/年,并且和爱奇艺的内容成本一样,在2020年出现绝对金额上的同比下滑,这反应了行业制作成本在2018年下半年限薪令执行后的去泡沫化。由于腾讯视频还有一些内容成本可能计入了广告业务、和社交网络的内容成本(不含无形资产摊销)部分,因此实际的内容成本金额应比我们拆分出来的无形资产摊销成本量级更大。

2. 腾讯体育:拥有多个国际一流赛事独家版权,是国内最大的体育内容平台

目前运营体育内容的平台可以分为四类:(1)综合的资讯和视频平台:如腾讯体育、PP体育;(2)主打资讯类的体育新闻频道:如新浪体育、NBA等产品;(3)以体育内容起家的用户社区产品:如虎扑、懂球帝;(4)提供体育内容的视频平台,通过购买赛事版权吸引用户付费,如腾讯体育、爱奇艺体育、PP体育。

(1)腾讯体育是兼具资讯和体育赛事版权直播于一体的综合型体育内容平台,用户量保持领先地位:根据Quest Mobile,2021年1月,腾讯体育MAU达到3932万,日均时长为28分钟。

(2)新浪体育、NBA是更偏体育资讯的垂直频道:主要提供赛事信息,赛事的图文报道,没有赛事直播版权和录播服务,2021年1月,新浪体育、NBA的月活跃用户量分别为122万、91万。

(3)懂球帝和虎扑是涵盖体育内容的社区产品,虎扑内容覆盖板块更为丰富,富含篮球、足球等各类运动,以及男性用户偏爱的数码、汽车、装备等垂类,懂球帝主要为足球内容社区,2021年1月,虎扑、懂球帝的MAU分别为288万和278万,虎扑用户单日时长高达69分钟,领先同业。

(4)爱奇艺体育、PP体育获有部分体育赛事的独家版权:爱奇艺体育内嵌于爱奇艺产品中,PP体育在2021年1月的MAU为326万,日均时长为12分钟。

体育赛事版权方面,腾讯体育拥有多个国际头部赛事的独家版权,如NBA、法网、F1、MLB、NFL和NHL。NBA独家版权是腾讯体育最重磅的内容,腾讯体育在2019年7月与NBA成功续约(版权授权期限为2020年至2025年),根据腾讯新闻报道,该版权授权金额达到15亿美元。2019年出现的莫雷事件,NBA曾被停播一段时间,2020年NBA赛事也受到了疫情的影响停赛。目前随着NBA逐步复赛,腾讯体育将NBA版权成本移交给腾讯视频,腾讯体育和腾讯视频也在自有赛事IP的打造方面做了多项努力,如《超新星全运会》、《超级企鹅联盟》等体育题材的真人秀IP。

体育内容比视频流媒体更为昂贵,爱奇艺在主业亏损的状态下则通过外部资金力量布局体育赛道,爱奇艺体育主打足球、高尔夫和网球赛事,拿下了西甲和欧洲杯(2021年)独家版权。爱奇艺体育是爱奇艺和新英体育成立的合资公司,获得了IDG资本、华人文化、红杉中国资金方8.5亿元注资,爱奇艺主要为合资公司输出平台技术和用户,资金方来承担体育版权投入。

PP体育拥有德甲、欧冠等头部足球赛事版权。PP体育隶属于苏宁体育,过去平台掌握一系列核心的足球赛事版权,但目前因为苏宁体育资金因素,PP体育的资金也出现问题,平台上英超、意甲均已停播,近期,也因拖欠版权费被中超解约。

(四)腾讯动漫:IP泛娱乐变现多元化出口,反哺视频

前三动漫平台都属腾讯系公司:快看漫画的用户领先优势明显,2021年1月MAU达到3460万,是第二名哔哩哔哩漫画(1160万)、第三名腾讯动漫(868万)的~3倍和4倍。腾讯在2019年8月战略入股快看漫画,而排列第二的哔哩哔哩漫画所属公司哔哩哔哩也是腾讯投资公司,腾讯动漫和哔哩哔哩漫画在业务上有较多联动。

爱奇艺在2020年1月入股小明太极19.19%,小明太极拥有8个动漫平台,合计MAU超过800万。爱奇艺除了自身推出的动漫产品(叭嗒),也通过投资的方式进行防御,先后投资了第一弹、小明太极等公司,其中,小明太极拥有看漫画、知音漫客、漫客栈、漫画台、爱飒漫画、神漫画、爱优漫、全免漫画8个产品,MAU合计在2021年1月为813万。

腾讯动漫优先赋能阅文IP的动漫改编,知名IP包括《狐妖小红娘》、《一人之下》、《斗罗大陆》等,从IP内容从腾讯动漫到影视剧的联动性较强。出海方面,腾讯动漫在2019年3月上线了国际版WeComics,陆续登陆北美、东南亚、欧盟等32个国家和地区,产品语言支持英语和印尼语,向海外用户推广优质国漫。

快看漫画是众多平台中主打原创IP概念的漫画平台,“原创IP+社区”是核心的战略。快看的内容导向鼓励原创,致力于培育创作者,并未内容供应方(CP)搭建了平台,根据公司官网披露,已经有5千+作者上传了8千部作品,合作的CP方有200多家。

哔哩哔哩漫画的头部内容更偏向于日漫,和平台过去用户为二次元的属性为主有一定关联,引进较多日本集英社、讲谈社等出品的精品内容。

腾讯动漫在产品体验上增加了弹幕功能,变现模式也加入了免费看广告等方式,给用户更多选择。我们对比了几款产品的使用体验,腾讯动漫app上加入了滚动弹幕等体验,提升了看漫画的社交性,在收费模式上,漫画平台定价模式类似于阅读产品,大部分按章节收费,也有部分包月限时看的优惠。腾讯动漫在付费模式的基础上,也加入了用户可以免费看付费内容,但是需要先看广告的模式。

(五)信息流:腾讯新闻稳固第一梯队,略胜今日头条一筹

独立的新闻信息流产品中,腾讯新闻和今日头条保持两强的领先优势。腾讯新闻大部分时间领先今日头条,今日头条在春节期间用户量又反超腾讯新闻,2021年1月,今日头条、腾讯新闻的MAU分别为2.93亿和2.8亿,用户单日时长分别为80分钟和56分钟。

腾讯新闻和今日头条的产品在新闻资讯基本功能以外的异同,见下图:腾讯新闻植入了直播课、长音频、社区等内容和服务,今日头条主要扶持字节跳动的其他产品,如在今日头条站内推广免费小说(番茄小说)和中长视频(西瓜视频)。

腾讯看点是腾讯推出的内容信息流服务,主要内嵌于微信、手机QQ、QQ浏览器三大平台,涵盖图文、视频、直播等多样化内容。腾讯看点是腾讯强化内容中台并触达多个流量引擎的典型案例,即内容+社交,内容+流量,实现通过搭建一个整合模块,补齐产品中信息流、短视频等服务形态。除了在三大用户平台中的内容推送服务,腾讯看点也推出了独立的信息流(看点快报)、短视频产品(看点视频),以及微信小程序中的直播产品,如下图所示。

腾讯看点DAU达1.85亿,日均消费时长48分钟,数据表现亮眼。从《2019年腾讯看点用户价值报告》中披露的数据来看,2019年上半年,腾讯看点已经达到1.85亿DAU,内容日曝光量为220亿,人均内容消费时长达到48分钟,2019年上半年图文内容消费增长38%,视频内容消费增长55%。

(六)短视频:微信视频号依托微信流量后来者或居上

微视目前仍主要被用作朋友圈上传视频的工具产品使用,用户指标较头部短视频平台差距较大。目前独立的短视频产品市场被抖音、快手抢占,抖音极速版、快手极速版MAU已迅速破亿,微视的用户规模较难以赶超。微视的用户时长和日活跃用户开启率都明显低于行业头部玩家,用户使用微视更多是作为短视频录制工具,然后在朋友圈上传微视短视频进行分享的用途,因微信朋友圈限制视频上传长度。

独立短视频产品已经难以通过营销手段拿到更多增量用户,但微信内仍有可观的社交用户未被渗透。从Quest Mobile披露的春节期间的各产品DAU表现来看,抖音和快手通过冠名各路晚会发红包的营销模式,DAU在除夕夜体验了一个新的波峰(抖音用户波峰为3.92亿,快手用户波峰为3.37亿),当用户除夕抢完红包以后,用户量又回落到日常水平。

微信视频号DAU已接近快手,未来或逆转腾讯在短视频赛道的竞争地位。根据视灯数据披露的最新视频号DAU达2.8亿,日均时长为19分钟,对比头部短视频产品的DAU,视频号的DAU已经非常接近快手3亿+DAU,但从时长来看,仅为短视频产品时长的~1/5。

对标微信各主要产品入口的DAU量级,视频号的DAU有望做到4-6亿量。视频号应不低于小程序目前的4亿DAU,长期可对标朋友圈7.8亿DAU。视频号用户活跃度和每日内容上传量都已经达到了安全水位以上,产品团队将集中提升数据和算法能力,提高产品使用体验,视频号的用户数将受益于微信庞大的社交流量池,以及更偏向于私域和长尾的算法分发机制,为更多UGC内容提供曝光机会,增加用户主动参与上传的驱动力,微信庞大的社交流量也会自然吸引专业内容达人和商家入驻。

从内容分发角度,视频号会比快手、抖音更加偏向长尾。张晓龙在微信之夜分享视频号早期的产品调整历程,2020年上半年视频号的内容上传量不高,缺乏优质内容,团队通过打磨推荐算法也很难获取用户增长,随后微信团队调整了视频号的推荐逻辑,即通过朋友圈点赞的方式推荐内容,效果明显好于基于算法,通过朋友赞的推荐方式,微信视频号DAU在6月首次突破2亿,也让视频号这款内测产品得以存活。随着内容上传量变得充足,用户的消费时长更多向“机器推荐”内容倾斜,视频号的内容上传到算法推荐机制进入了良性循环。根据最新版本的视频号改版来看,视频号的推荐信息流已经进入了全屏瀑布流的“抖音”模式,因这样的全屏推荐需要较高的算法准确度,以保证推荐的内容大概率会被用户消费。但同样是基于算法推荐的内容,微信视频号会更倾斜长尾内容,希望在相当一段时间内能够扶持更多的内容创作者,也让创作者看到微信视频号带来的新的机会。同时,考虑到微信的社交关系,UGC内容其实可以再私域关系中得到极大的关注度,视频号只是用户视频化的自我表达的出口。

视频号用户的单日消费时长呈现缓慢增长的趋势,未来时长提升到朋友圈的水平(30分钟/天)即为微信带来数倍于朋友圈的商业化变现水平。基于微信的社交属性,视频号的消费市场可能不会完全像短视频独立产品生长,但对标微信朋友圈的水平(30分钟/天),以及腾讯看点用户每天消费时长为48分钟,如果未来视频号的用户时长可以从目前的19分钟继续提升至30分钟及以上,受益于视频消费本身模糊的营销和内容边界,以及短视频信息流的高广告加载率,视频号的商业化变现能力将会是朋友圈的倍数级。

(七)腾讯音乐:内容+社交成为在线音乐行业绝对领导者,向长音频拓展内容版图

腾讯音乐历经两次合并成为国内最大音乐流媒体。(1)2003年-2012年酷狗收购酷我音乐,成立海洋音乐:音乐流媒体的第一个十年终结,酷狗音乐的团队凭借着敏锐的版权意识嗅觉,在早起通过低价获取了多家唱片的版权,并在2013年5月收购了酷我音乐,酷狗和酷我合并成为海洋音乐,海洋音乐的成立标志着音乐流媒体变现难,盗版猖獗时代的转折。(2)2016年中,中国音乐集团和QQ音乐、全民K歌合并为腾讯音乐集团,合并第一年便扭亏转盈,合并带来的成本集约效应明显。腾讯音乐进一步加大对上游版权的获取,逐步拿下三大唱片在中国地区的独家代理权,在内容和用户端都建立绝对优势,于2018年上市,成为首个单独上市的中国音乐流媒体平台。腾讯拥有TME的绝对投票权和股权,根据2019年年报披露,腾讯对TME的持股比例为55.6%,投票权为78.7%。

公司的产品按内容分为音乐、音频(听)和社交娱乐(互动打赏)两个维度:(1)音乐MAU达到6.46亿,营收贡献占31%,以三款旗舰音乐APP为主要产品,酷狗音乐、QQ音乐和酷我音乐,是集团用户量的基本盘,且长期保持稳固。基于音乐产品中的流量,公司仍在不断探索音频等内容产品对音乐的补充供应,在三款音乐产品中加入长音频内容,并推出了独立产品酷我畅听进行推广。根据公司2020年3季度披露的长音频渗透率,按照TME的音乐MAU(6.46亿)乘以长音频渗透率(12%),可计算出长音频MAU已经达到7658万人。(2)社交娱乐业务拥有2.35亿月活,贡献69%的收入,用户主要来自于三款旗舰音乐产品的直播、K歌入口,其次为全民K歌,其他独立的K歌、直播产品相对用户体量较小。

国内用户量上规模的音乐产品中,TME(酷狗音乐、QQ音乐、酷我音乐)用户量占比76%,网易云音乐占比19%,其他产品合计占比5%。根据Questmobile对MAU数据的追踪,2021年1月,各产品用户量排序依次为酷狗音乐(2.46亿)、QQ音乐(1.91亿)、酷我音乐(1.75亿)、网易云音乐(1.53亿),四家平台占据流量份额的95%,剩余2家仍有5%的流量份额,依次为咪咕(3051万)和虾米音乐(1081万),而虾米音乐在2月5日以己经正式关闭服务器。

音乐平台用户日均时长在20-30分钟,TME三款音乐产品的用户时长领先。酷我音乐日均时长33分钟,酷狗音乐、QQ音乐在~24-26分钟,虾米音乐虽然用户量逐渐下滑,但用户时长仍超30分钟,网易云音乐时长为19分钟(20201年1月)。

预计网易云音乐会员数是TME的~1/4。网易云音乐是音乐市场第二大产品,目前没有单独披露收入,我们估算网易云音乐的会员数在2020年为TME的24%,吸引约1300万会员,预计TME三款音乐产品的付费会员数在2020年底达到5520万。

2020年4月,TME开启新的内容战略,通过和阅文集团合作打造长音频内容,内容半径进一步扩大:在成本可控的情况下增加了原创内容供应量,提升平台用户时长和粘性的同时,也将使用场景拓展到更多的听的场景,如音箱、车载等环境。商业化角度,比音乐更低成本的长音频可以提升组合会员价值,增加会员种类,并带来一定的广告收入增量空间。

Spotify的播客战略执行比TME早一年,两家长音频的用户渗透率分别为22%和12%(2020年3季度),两者在长音频用户上的渗透顺畅度,验证了音乐内容和长音频内容的协同效应明显,如果我们对标Spotify的渗透率,TME的渗透率仍有很大进步空间。

按照TME目前披露的长音频用户MAU,已经和独立平台第一名喜马拉雅齐平。我们按照TME的音乐MAU(6.46亿)乘以长音频渗透率(12%),可计算出长音频MAU已经达到7658万人(2020年3季度),和Quest Mobile检测的喜马拉雅MAU为7683.5万人(2020年9月)几乎持平。

独立长音频产品中,喜马拉雅呈现一家独大的格局。根据QuestMobile数据,目前喜马拉雅MAU为8262万,第二名蜻蜓FM用户量为1023万,其余产品活跃用户均低于1千万。荔枝目前是第一家上市的音频公司,市3.97亿美元。猫耳FM、企鹅FM、番茄畅听分别是哔哩哔哩、腾讯和字节跳动旗下的长音频产品。其他没有用户流量数据的长音频产品还有快手推出的“皮艇”、“微信读书”配套的“微信听书”和即刻社交软件推出的“小宇宙”。

推行付费墙是2019年的成功战略之一,截至2020年3季度,音乐付费墙歌曲占比已经达到20%。该比例指付费墙歌曲里的播放量占整体平台歌曲播放量的比例达到20%,付费墙策略从2019年1季度开展以来,每个季度提升~2.5%-3%,采取缓慢推进的节奏,预计到2020年底,该比例将继续提升至22%,带动会员付费率的稳步提升(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

未来在持续推进付费墙策略的同时,向免费用户增加广告也可以强化广告变现,也可能是付费率提升的驱动因素。2021年开始,TME会更积极探索对免费用户提供的广告形式。2019年4季度,TME单独组建了自己的广告团队,2020年广告收入提升明显,2021年除了我们在其他音乐流媒体看到的广告形式,TME可能还会推出激励广告,鼓励免费用户收看一段视频广告以换取收听VIP歌曲的权益。

2020年预计实现同比15%增速,收入达292亿元人民币,在2020年经历了V型反弹,。中国音乐集团在和QQ音乐、全民K歌在2016年合并后,迅速实现了收入高增长,扭亏转盈的协同效应,从此开启了收入高速增长时代,过去主要是基于音乐流量变现,2020年1季度直播业务受疫情、监管影响较大,经历了增长降速,但2-3季度以来,已经看到了稳健的V型反弹趋势,未来我们预计在线音乐业务将会是公司最核心的增长引擎,对收入贡献的比例将持续攀升。

随着音乐业务占比的不断提升,未来收入增长结构将更加稳健。目前社交娱乐业务收入仍是最大的收入来源,但增长进入成熟期,随着音乐订阅用户的长期空间不断兑现,以及推进对免费用户广告变现的模式,未来音乐收入占比或进一步提高,将会增强公司收入组合的稳健性。

过去三个季度,增长引擎切至音乐业务,公司未来将进入音乐订阅收入和广告变现双轮驱动的稳健增长期。目前从会员付费率、ARPU提升表现来看,音乐会员订阅收入在长期都会是公司最重要的营收增长的根基,随着广告收入在近期开始进入上升期,我们预计未来音乐业务将会受到会员和广告双驱动的阶段。

公司通过庞大音乐流量创造的社交娱乐收入构筑了稳健的利润增长,并不断投入到音乐、长音频内容采买和制作,以持续扩大竞争壁垒。目前TME年度净利润达到40亿元,净利润率在2020年同比下滑2个百分点,主要是加大长音频内容成本的投入,以及在产品推广方面增加了营销费用的投入。

(八)阅文:铸就内容护城河,协同腾讯体系化运营IP

阅文集团是腾讯的网络文学业务的运营主体,2017年腾讯将旗下的网络文学业务分拆上市,阅文集团作为腾讯的附属公司在港交所独立上市。

阅文集团脱胎于起点基因与腾讯生态的强强联合。2002年吴文辉、商学松、林庭锋等人联合创立起点中文网,2003年起点中文网推出革命性的VIP付费阅读制度,开启我国网络文学的商业化发展进程,至2006年起点中文网  的日平均浏览量突破1亿,成为业内第一家浏览量过亿的网站。2004年起点中文网被盛大网络收购,2008年以起点中文网为基础成立了盛大文学,后续盛大文学先后收购红袖添香、小说阅读网、潇湘书院等原创文学网站,步入集团化发展阶段。随着移动时代的到来,2010年QQ阅读APP上线、2012年起点读书APP上线。2014年腾讯收购盛大文学,2017年腾讯将旗下的网络文学业务分拆为阅文集团,在港交所独立上市。2018年,阅文收购影视制作公司“新丽传媒”,强化IP产业链下游的衍生品开发能力。

至此,阅文协同腾讯已经构建了以IP为中心的IP孵化、内容分发网络、衍生品制作开发的完整内容生态,网络文学作品数量和用户数量均稳居行业第一。(1)在IP生产端,公司拥有起点中文网、创世中文网、云起书院、红袖添香、潇湘书院、小说阅读网、言情小说吧等多个原创文学品牌,截至2019年底,公司拥有810万名作家和1220万部作品,其中有1150万部为原创文学作品。(2)在渠道端,一方面公司旗下拥有QQ阅读、起点读书、飞读小说等“免费+付费”的在线阅读产品矩阵,另一方面阅文接入了控股股东腾讯的全景流量生态,例如手机QQ的“看点”界面、QQ浏览器的导航栏、微信小程序“微信读书”等。(3)在版权运营领域,公司于2018年收购知名影视制作公司新丽传媒,同时与腾讯旗下的腾讯视频、腾讯游戏、腾讯音乐等泛娱乐板块在IP衍生品开发方面协同合作。

1.形成规模护城河:先发优势、内容筛选机制叠加腾讯生态

我们此前发布的深度报告《在线阅读跟踪报告之二:“内容+渠道”融合,从内容付费到流量变现》将在线阅读平台的核心竞争力拆解为内容能力和渠道能力两个维度,行业竞争呈现出两个趋势:(1)在PC端,在线阅读网站的竞争力主要取决于内容,而到移动端,由于手机能够装载的APP数量有限,因此渠道能力成为重要竞争要素;(2)在线阅读APP的免费内容比例越高,作品的人气集中度越低,用户对优质内容相对不敏感,平台竞争更侧重渠道维度。

阅文集团在内容、用户两个维度的规模优势突出。从内容储量来看,根据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阅文集团财报,2019年底全国网络文学作品数量总计2590万部,其中阅文集团拥有原创文学作品1150万部,占比达到44%,原创内容储量远超行业第二名中文在线的400多万部。从用户数量来看,根据CNNIC、阅文集团财报,2020年3、6月全国网络文学用户的平均规模为4.61亿人,2020年H1阅文集团自有平台产品及腾讯产品自营渠道的平均MAU为2.33亿人,占比达到51%。

(1)依托阅读品牌和腾讯全域流量,阅文的用户占有率达到51%

凭借阅文自有的起点中文网、QQ阅读、红袖添香、创世中文网、潇湘书院等知名阅读品牌,以及腾讯的全域流量生态,阅文集团占据了我国网络文学市场最多的用户份额。根据CNNIC,2020年3、6月全国网络文学用户的平均规模为4.61亿人。根据阅文集团财报,2020年H1阅文集团自有平台产品的平均MAU为1.34亿人,腾讯产品自营渠道(包括微信读书、QQ浏览器、手机QQ等)的平均M

AU为0.99亿人,合计用户占比达到51%。根据QuestMobile,2020年12月付费阅读APP行业的月活跃用户为2.19亿人,阅文旗下付费阅读APP的累计MAU为0.74亿人,占比达到34%。

在移动端,根据QuestMobile,2021年1月QQ阅读、起点读书、微信读书的MAU分别为17万人,活跃用户规模位列在线阅读APP的第5/7/8名。

在PC端,根据艾瑞指数,2021年1月起点中文网、腾讯-在线阅读的月度覆盖人数分别为万人,覆盖用户规模位列在线阅读网站的第1/4名。

(2)先发优势叠加内容筛选机制,形成内容护城河

阅文通过多年耕耘的阅读资源和出色的内容筛选机制,在网络文学内容生态的各个维度形成了规模壁垒。从内容储量来看,根据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阅文集团财报,截至2019年底全国网络文学作品数量总计2590万部,其中阅文集团拥有原创文学作品1150万部,占比达到44%。从内容增量来看,2019年我国网络文学作品的增量为148万部,阅文集团的原创文学作品增量为80万部,占比达到54%,这说明目前阅文的内容储量和内容创作活力稳居行业第一。从驻站作家来看,截至2019年底,我国网络文学作家的总量达到1936万人,其中阅文集团拥有810万名作家,占比达到42%。从头部作品来看,根据2021年2月23日百度搜索风云榜-小说排行榜,排除15本出版小说,有71%的头部作品均来自于阅文自有平台。

阅文内容生态的核心竞争力一是资源规模壁垒,二是出色的内容筛选机制。内容筛选机制包括量化指标和编辑团队两个部分,具体的筛选流程如下:(1)面对平台作者上传的海量新书,编辑团队选择签约其中部分作品以及对应的合同条款,后续由责任编辑帮助作家完善作品大纲和具体内容;(2)根据作品的量化指标和编辑推荐力度,给予作品在自有平台上不同的展示位置来匹配读者需求,例如起点中文网首页的“本周强推”、“编辑推荐”、“三江”、“月票榜”等优先展示位;(3)根据作品的量化指标和编辑推荐力度,对衍生版权进行推广和开发。阅文一方面历经多年打造了高水准、梯度健全的编辑团队,另一方面起点的资深读者群对内容质量比较敏感,因此量化指标能够较好地筛选出多个选题的优质作品,而免费阅读平台的新读者对内容质量相对不敏感,有许多质量偏低、选题同质化的作品上榜。

通过有效的内容筛选机制,阅文持续发掘符合当下潮流的新小说和新作家。我们统计了年起点月票排行榜TOP10,新作家的占比大多维持在20%以上。这说明阅文对某些大神作家的依赖性较低,庞大的作者基数和有效的内容筛选机制使得阅文有能力源源不断地打造新的白金作者,到目前为止,阅文集团已有188位签约白金大神。

2.消化免费阅读冲击,更替管理团队,自上而下构建IP运营策略

阅文集团以付费阅读为核心业务聚集了海量网络文学内容和用户,借助腾讯集团的全域流量生态进一步兑现IP价值和流量价值。根据阅文集团财报,2019年阅文集团实现营收83.5亿元,同比增长65.7%;实现归母净利润11.0亿元,同比增长20.4%。2020年H1:(1)在线业务(包括付费阅读收入、广告收入等)实现营收24.95亿元,同比增长50.1%,公司凭借突出的内容质量已经消化免费阅读模式的冲击,自有平台产品收入同比增长101.9%至19.90亿元,主要是因为微信分销渠道快速扩张。(2)版权运营业务实现营收7.19亿元,同比减少40.8%,主要是因为新丽传媒的收入同比减少80.4%至1.30亿元。(3)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33.1亿元,主要系报告期内公司计提新丽商誉及商标权减值拨备44亿元、新丽传媒净亏损0.97亿元。

免费阅读模式为阅文带来了挑战和机遇。2018年5月,趣头条推出我国首款正版免费阅读APP——米读小说,免费阅读模型的成功跑通使得大量新玩家涌入赛道,免费阅读用户规模快速增长。根据QuestMobile,我国免费阅读APP行业的MAU从2019年12月的1.18亿人持续增长至2020年12月的1.44亿人。与此同时,部分付费阅读用户被免费阅读APP抢夺,我国付费阅读APP行业的MAU从2019年12月的2.54亿人减少至2020年12月的2.19亿人。

免费阅读APP和付费阅读APP的用户画像天然存在差异,基于免费阅读APP大量中插广告的商业模式和普遍偏低的内容质量,当前免费阅读用户主要是价格敏感、内容相对不敏感的新读者,因此付费阅读APP的内容质量越高、与免费阅读APP的用户重合度越低,受到免费阅读兴起的冲击就越小。阅文集团是我国内容质量最高、读者资历最深的在线阅读平台,因此阅文最早消化免费阅读带来的负面影响。

根据阅文集团财报,自有平台产品及腾讯产品自营渠道的月付费用户自2019H2企稳回升,2020年H1平均MAU同比增长7.5%至2.33亿人,平均月付费用户同比增长9.3%至1.06亿人,对应付费率为4.5%。拆分具体渠道来看,自有平台产品的平均MAU从2018H1的1.06亿人增长至2020H1的1.34亿人,一直维持增长态势;腾讯产品自营渠道的平均MAU从2018H1的1.07亿人减少至2020H1的0.99亿人,主要是因为免费阅读冲击、同时部分腾讯产品减少推广付费阅读内容。

从存量业务来看,阅文的核心付费阅读业务已经消化免费阅读冲击;从增量业务来看,免费阅读模式为在线阅读行业带来了用户增量和广告收入增量,因此阅文尝试开拓免费阅读业务。一方面阅文与腾讯协同搭建免费内容的分发渠道,2019年手机QQ和QQ浏览器APP开设免费阅读频道,同年阅文发布了免费阅读APP的飞读免费小说。另一方面,阅文于2020年面向驻站作家提供新的合作条款,作家可以自主申请某本书参与免费阅读运营,同意以“点击观看广告/浏览指定页面/完成互动任务”等形式代替“付费购买作品章节”等方式提供作品,打通阅文平台上海量作家资源与免费阅读渠道间的转化途径。不过在当前阶段,阅文旗下飞读免费小说的用户增长落后于行业水平,根据QuestMobile,2021年1月飞读APP的MAU为108万人,远低于番茄APP的6726万人、七猫APP的5885万人,原因一是阅文付费内容与免费内容的转化尚处于培育阶段,二是阅文及腾讯推广免费阅读渠道的投放资源较少。

更替高管团队,自上而下构建以IP为中心的内容和运营策略,体系化开发衍生品以最大化IP的生命周期价值。2020年4月,阅文集团宣布更换高管人员,将核心管理团队由起点中文网的创始团队更替为腾讯的嫡系部队。本次管理层的更替可以看到腾讯对阅文集团的定位由专注于在线阅读环节及IP孵化,转向IP全生命周期价值的最大化开发。阅文集团新上任的首席执行官程武兼任腾讯集团副总裁、腾讯影业CEO,程武此前提出以IP为核心的“泛娱乐战略”,并推动腾讯在游戏业务基础上,先后开启动漫、网络文学、影视和电竞等业务板块,既熟悉网络文学业务,也熟悉影视、动漫、游戏等内容制作流程,能够更好推进阅文的优质IP体系化改编为漫画、动画、电视剧、电影、游戏等衍生内容。与此同时,阅文原创内容的分发渠道重新放开,2020下半年阅文重启与掌阅、追书神器等第三方付费阅读平台的内容授权合作,这也说明阅文将更多重心放在IP影响力和生命周期价值的最大化上面。

3.协同腾讯打造系统化IP开发流程,男频IP尚存较大空间

如上所述,阅文集团已经形成了全国活跃度最高、内容质量最好的网络文学生产池,公司希望协同腾讯打造一套详细且系统的流程,将海量精品IP体系化地改编为漫画、动画、电视剧、电影、游戏等优质娱乐内容,充分兑现IP的生命周期价值。2020年10月,“合光·向融”发布会上腾讯影业、新丽传媒、阅文影视作为一个整体的影视生产体系亮相,并明确了这三驾马车的定位:(1)新丽传媒坚持精品化战略,专注头部影视项目的制作;(2)腾讯影业聚焦主投主控,作为枢纽链接产业链资源;(3)阅文影视通过与外部合作伙伴的联合开发,推进自有IP的影视化。

阅文IP的影视化进度不及预期。统计起点中文网的收藏数TOP100作品,到目前为止,仅有15%的作品被改编为电视剧,49%的作品被改编为漫画,26%的作品被改编为游戏。阅文旗下的起点中文网拥有全网数量最多的男频IP,然而影视化进度远远落后于女频IP。根据艺恩数据,2020年播映指数TOP50的剧集中有32部为IP改编剧,其中绝大部分IP为女频作品或出版作品,这也说明阅文拥有的海量男频IP尚存在很大的影视化空间可以发掘。

在“合光·向融”2020年度发布会上,腾讯影业、新丽传媒、阅文影视联合发布了56个影视项目。聚焦新丽传媒的7个项目和阅文影视的4个项目,除了部分主旋律剧和新丽传媒一直擅长的都市情感剧,可以看到新丽传媒和阅文影视探索系统化改编IP的尝试。以当前最成功的男频IP改编项目《庆余年》为基点,一方面沿用原班人马纵向开发庆余年第二季《庆余年2》,另一方面横向开发同类型项目《雪中悍刀行》。《雪中悍刀行》与《庆余年》在故事背景、类型标签、读者群体等方面高度重合,而且《雪中悍刀行》同样采用了《庆余年》的编剧王倦和主演张若昀。

(九)虎牙、斗鱼游戏直播具有先发优势,腾讯牵头合并应对新竞争格局

腾讯牵头虎牙、斗鱼、企鹅电竞三大直播平台合并。截至2020年12月31日,腾讯及其附属公司作为控股股东持有虎牙直播(HUYA)47.60%的股权、作为第一大股东持有斗鱼(DOYU)37.31%的股权、全资拥有子品牌企鹅电竞。合并交易预计将于2021年上半年完成,相关交易完成后,腾讯将通过附属公司持有合并新公司67.5%的投票权。根据QuestMobile,2021年1月斗鱼、虎牙、企鹅电竞的MAU为4112、2889、425万人,分别位列我国游戏直播APP的第1/2/3名;合并后的新公司将与腾讯集团旗下的在线游戏、线下电竞赛事协同发展,整合产业链及用户资源共同应对直播行业的新竞争格局。

2020年10月12日虎牙和斗鱼宣布,两家公司已经签署最终的合并协议,虎牙将通过换股合并收购斗鱼。交易完成后,斗鱼将从纳斯达克退市、成为虎牙的全资子公司,虎牙和斗鱼分别持有合并新公司约50%的股份,虎牙现任CEO董荣杰和斗鱼现任CEO陈少杰将担任合并新公司的联席CEO。根据新京报的报道,合并后斗鱼和虎牙的产品及品牌仍将保持相对独立运营,两个平台的定位略有不同。与此同时,斗鱼和腾讯签署了转让协议,腾讯计划以5亿美元的对价将“企鹅电竞”品牌经营的游戏直播业务转让给斗鱼,该转让以上述并购交易为前提、且预期同时完成。

1.短视频平台迭代娱乐直播,虎牙、斗鱼在游戏直播具有先发优势

斗鱼和虎牙是千播大战的胜利者,当下再度面临行业新参与者的严峻挑战。2014年初ACFUN生放送直播更名为斗鱼TV上线,同年YY游戏直播更名为虎牙直播上线。2016年“千播大战”开启,根据《中国直播行业热度报告(2016年度)》的不完全统计,2016年全国有直播平台近200家。此后随着行业监管趋严、大量资金入场、厘清主播违约跳槽责任,直播平台已基本出清。截至2021年1月,根据QuestMobile,我国游戏直播和娱乐直播APP的MAU前五位分别为斗鱼(4112万人)、虎牙直播(2889万人)、YY(1873万人)、花椒直播(1219万人)、映客直播(1082万人),企鹅电竞以425万人的MAU排名第6位,可见斗鱼和虎牙的用户规模已经与其他直播平台、尤其是游戏直播平台拉开了显著差距。

2016年快手上线直播功能,2017年底抖音上线直播功能,短视频渗透率提升带动平台的直播业务快速增长,根据快手研究院发布的《2019年快手直播生态报告》,快手直播的日活用户数已经超过1亿人,其中游戏直播的DAU超过5100万。2019年B站也开始加码直播业务,以8亿元取得年英雄联盟全球赛事在中国大陆的独家直播权。快手、抖音、B站这些综合性视频平台天然在用户规模层面具备竞争优势,根据QuestMobile,2021年1月虎牙、斗鱼、企鹅电竞的合计MAU为0.74亿人,而B站的MAU达到1.46亿人,抖音、快手则超过4.6亿人。在直播行业的新竞争格局下,腾讯牵头虎牙、斗鱼、企鹅电竞进行合并,正是让这三家平台减少竞争内耗、整合资源来应对挑战。

泛娱乐直播与游戏直播共同储蓄流量,娱乐主播为吸金主力。根据小葫芦的直播弹幕数量榜,2021年1月娱乐主播和游戏主播分别贡献了52%、48%的直播弹幕;根据小葫芦的礼物贡献收入榜,2021年1月娱乐主播、游戏主播分别贡献了85%、15%的礼物收入。泛娱乐直播与游戏直播的用户活跃程度相当、都具备较强的引流能力,但是娱乐主播吸引用户打赏的能力远远超过游戏主播。游戏主播一般以游戏操作及解说为主要直播内容,娱乐主播则以互动频率更高的才艺表演、聊天等为主要直播内容,因此娱乐主播与用户之间更容易搭建忠诚度高的“粉丝”关系、更能够引导用户进行打赏。

泛娱乐直播的商业模式基于粉丝经济,而“短视频+直播”模式升级了粉丝经济模型。第一,短视频平台进一步降低了主播门槛;第二,短视频增加了主播与用户间的互动方式,主播在初创阶段可以通过短视频产品积累粉丝和内容制作经验,有效提高曝光度和用户粘性、并降低直播间的获客成本;第三,一方面直播为短视频内容创造者提供了变现渠道,另一方面短视频数据帮助平台筛选出用户偏好的主播和内容。因此短视频平台占据了大部分泛娱乐直播的市场份额,根据小葫芦2021年1月的直播弹幕数量榜和礼物贡献收入榜,在泛娱乐直播领域,快手与抖音合计贡献了83%的弹幕和74%的礼物收入,但是在游戏直播领域,快手与抖音合计贡献了10%的弹幕和3%的礼物收入。

相对泛娱乐直播,游戏直播的主播专业性、用户垂直性更强。虽然短视频平台凭借规模优势吸引了海量用户观看游戏直播,根据快手游戏负责人2020年8月披露的数据,快手游戏直播的MAU已经超过2.2亿人,与此同时,2020年Q3虎牙直播的平均MAU为1.73亿人、斗鱼的平均MAU为1.94亿人。但是斗鱼、虎牙等垂直性直播平台依然凭借先发优势占据了大多数的头部游戏主播和核心游戏用户。根据小葫芦2021年1月的直播弹幕数量榜和礼物贡献收入榜,在游戏直播领域,斗鱼、虎牙和企鹅电竞合计贡献了83%的弹幕和66%的礼物收入,在泛娱乐直播领域,斗鱼、虎牙和企鹅电竞合计贡献了16%的弹幕和24%的礼物收入。

2.虎牙、斗鱼在游戏直播领域具备竞争优势

具体来看游戏直播行业的竞争格局。根据小葫芦2021年1月的直播弹幕数量榜和礼物贡献收入榜,在端游/网游竞技领域,斗鱼贡献了39%的礼物收入和66%的弹幕(主要来自DNF、绝地求生、英雄联盟),虎牙贡献了17%的礼物收入和26%的弹幕(主要来自英雄联盟),此外由于礼物收入的事件性波动,2021年1月网易CC的《梦幻西游》PC端主播的礼物收入较高。在手机游戏领域,斗鱼贡献了31%的礼物收入和19%的弹幕(主要来自王者荣耀),虎牙贡献了40%的礼物收入和50%的弹幕(主要来自王者荣耀),由于手机游戏与短视频平台的适配性,快手贡献了6%的礼物收入和23%的弹幕。在主机单机游戏领域,斗鱼贡献了6%的礼物收入和33%的弹幕,虎牙贡献了17%的礼物收入和31%的弹幕,单机游戏作为B站的核心二级分区为其沉淀了大量用户和优质主播,因而B站贡献了60%的礼物收入和36%的弹幕。

斗鱼和虎牙的竞争优势主要在于:(1)专注于游戏垂直领域,覆盖端游、网游、手游、主机单机游戏等各个类型的几百种游戏,拥有行业内数量最多的电竞赛事直播权和多样化的游戏直播内容,满足游戏核心用户的一站式需求;(2)在主播资源端具备先发优势,一方面平台与数量众多的公会、主播长时间合作,三方已经形成共赢的合作关系,另一方面这几年多名主播违约跳槽被判罚天价违约金,使得平台与主播之间的合作关系更加稳定。

核心竞争力1——多样化的游戏直播内容和赛事版权

虎牙官网陈列了162种网络游戏、224种手机游戏、179种单机游戏,斗鱼官网陈列了117种网络游戏、219种手机游戏、221种单机游戏,而B站的直播官网仅有38种网络游戏、54种手机游戏、65种单机游戏。与快手、抖音这类短视频移动平台相比,直播平台的PC界面能够更好地展示游戏细节,尤其是网络游戏、单机游戏等非手机游戏内容。根据财报,2020Q3斗鱼的PC端MAU达到1.34亿人、占比69%,虎牙的PC端MAU达到0.99亿人、占比57%。

根据官网最新披露的游戏赛事资讯,虎牙和斗鱼拥有行业内数量最多的电竞赛事直播权和多样化的游戏直播内容,能够满足游戏核心用户的一站式需求。与此同时,虎牙和斗鱼也成为游戏公司和电竞赛事举办方的重要宣传渠道之一。

 核心竞争力2——形成平台、公会、主播的三方共赢关系

虎牙和斗鱼作为我国直播行业的先行者和千播大战的胜利者,在主播资源端具备先发优势。两家平台已经与数量众多的公会及主播达成长期合作,根据小葫芦2021年1月的直播机构估值排行榜,排名前100的机构有48家入驻虎牙、有45家入驻斗鱼,明显高于入驻快手的30家和入驻抖音的22家。长期合作使得虎牙、斗鱼与平台上的公会及主播已经形成共赢的合作关系,一方面公会熟悉平台的规则和用户画像,能够源源不断地在平台上挖掘并培养新主播;另一方面主播在平台上积累了大量粉丝,跳转平台存在高昂的转换成本,例如知名主播冯提莫此前在斗鱼直播5年粉丝量超过2000万,2019年底冯提莫跳槽至B站,现在关注粉丝量仅有272万,此外多名主播违约跳槽被判罚天价违约金,也使得平台与主播之间的合作关系更加稳定。

3.虎牙、斗鱼、企鹅电竞合并预计能有效降低内容成本

虎牙与斗鱼的商业模式和业务体量高度相似。2020年Q1-Q3,虎牙实现营收79.24亿元,其中直播收入达到74.97亿元,实现Non-GAAP归母净利润9.56亿元;斗鱼实现营收73.33亿元,其中直播收入达到67.82亿元,实现Non-GAAP归母净利润7.67亿元。2019年,虎牙的收入分成及内容成本占直播收入的比例达到66.3%,斗鱼的这一比例达到71.1%。虎牙、斗鱼、企鹅电竞的合并预计能够有效降低内容成本,一方面三家平台可以共享电竞赛事等版权,另一方面减少三家平台间的内部竞争、降低主播签约成本和内容采购成本。

虎牙和斗鱼主要通过游戏直播吸纳流量,通过泛娱乐直播进行变现。根据小葫芦2021年1月的直播弹幕数量榜和礼物贡献收入榜,虎牙平台71%的弹幕来自游戏主播、82%的礼物收入来自娱乐主播,其中“王者荣耀”、“英雄联盟”分别贡献了23%、15%的弹幕。斗鱼平台84%的弹幕来自游戏主播、74%的礼物收入来自娱乐主播,其中“英雄联盟”、“绝地求生”、“DNF”分别贡献了17%、11%、10%的弹幕。

虎牙直播脱胎于YY游戏直播,因此公会体系相对斗鱼更加健全,具备更强的草根秀场主播培训机制,而斗鱼使用更多资源争夺头部大主播。从数据上看,斗鱼的礼物收入集中度明显高于虎牙,根据小葫芦2021年1月的礼物贡献收入榜,斗鱼平台10%的主播贡献了41%的礼物收入,虎牙平台10%的主播贡献了34%的礼物收入。同时,虎牙的泛娱乐直播占比高于斗鱼,有82%的礼物收入来自娱乐主播。由于娱乐直播的用户付费意愿显著高于游戏直播,导致虎牙平台的ARPPU值高于斗鱼。

(十)工具产品:QQ浏览器、应用宝流量保持领先

QQ浏览器在2020年疫情后用户数激增,并在后疫情保持了高用户优势,较阿里的UC浏览器多出1.6亿MAU。QQ浏览器不止步于工具,内嵌了腾讯看点、免费小说(阅文)、短视频、直播、动漫等多样化内容服务。

应用宝MAU达到2.28亿,较第二名360手机助手多出~9千万MAU。应用宝是腾讯推出的安卓应用商店,较其他应用商店,具有腾讯的内容、社交等资源,为用户提供了精准推荐下载。

五、金融科技方兴未艾,细分赛道长坡厚雪

(一) 互联网金融进入稳健增长期,腾讯金融科技五大维度进行布局

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起步时间可追溯到1997年,经历了萌芽期和启动期后,2013年开始,在“双创”等一系列政策支持下,互联网金融行业迎来快速增长期,行业垂直化程度逐步提高,业态类型与产品服务开始多元化。从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市场规模走势看,行业交易额从2014年46.8万亿元快速提升至2018年229.9万亿元,年化增速接近50%。从2017-18年开始,政府对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监管开始趋严。如2018年4月出台《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对各金融机构投资范围、披露要求、创新服务等层面进行监管。2018年以来互联网金融交易规模增速有所放缓,2019年同比增速回落至30%以下。

监管收严,风险出清后,未来3年互联网金融行业内生增速近20%。监管收紧对行业快速增长产生压制,但对相关业务的限制以及保证金的要求降低了未来发生系统性风险的概率,行业增长开始转为内生需求驱动。根据《2019年中国互联网金融白皮书》预测,预计至2023年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交易额将扩容突破500万亿元,未来三年每年增速接近20%。

互联网金融行业产业链由基础设施层、业务层和用户层构成。基础设施层包括支付清算体系、金融IT设施、征信系统,其中支付清算体系与征信系统的主要提供商具有政府背景,如中国银联、中国人民银行等;金融IT设施则主要由“硬科技”公司主导,包括中科曙光、浪潮信息等。互联网公司在产业链中更多集中在业务层,如支付领域的支付宝、财付通;投资理财领域的蚂蚁财富、东方财富等。

腾讯金融科技业务在五大维度进行布局。支付业务是腾讯金融科技的基石,重点产品包括微信支付、QQ钱包等。在支付业务的基础上,公司还通过控股或参股方式获得了银行(微众银行、富融银行)、基金销售(好买基金、腾安基金)、证券(中金公司、富途证券)、保险(众安在线、和泰人寿)、保险经纪(腾诺保险经纪)、保险代理(微民保险代理)等多个金融牌照,进一步延伸布局财富管理、证券、企业金融、民生服务等其他金融业务。其中财富管理业务为客户提供筛选购买金融产品的平台,满足用户多样化财富管理需求;证券平台则联合券商等合作伙伴,为客户提供证券投资服务;企业金融业务构建了To B和To G的金融基础设施,满足小微企业的金融需求。

公司金融业务处于快速扩张期,收入增速快于公司整体。公司在报表中合并披露金融科技与企业服务收入,即金融与云业务收入,其中金融业务占据主体。根据公司披露,2019年腾讯金融与云业务累计收入1014亿元,其中金融科技业务收入844亿元,云服务收入170亿元,金融科技业务收入占比超80%。2018年以来,金融与云业务收入快速增长,单季收入从18Q 152亿元快速提升至20Q3 333亿元。2018-19年金融与云业务收入增速达到40%,业务增速大幅高于公司整体业务。20年受疫情影响,金融与云业务收入有所放缓,季度同比增速回落至20%-30%区间,与公司整体业务收入增速相当。

金融与云业务毛利率偏低,但近年来呈现小幅上涨趋势。2018年以来腾讯全部业务毛利率维持在40%-50%区间,金融与云业务毛利率水平低于公司整体,在25%-28%区间波动。由于金融业务中占比最高的支付业务毛利率较低,同时云业务仍处于资本投资期,对金融与云业务毛利率造成拖累。但另一方面,我们观察到2018年以来金融与云业务毛利率持续改善,20Q2最高已升至28.9%,其背后的原因在于腾讯正不断开拓利润率更高的金融业务,如理财、微贷、保险等。

(二) 支付业务发力转型,理财、微贷、证券、保险业务长坡厚雪

作为腾讯金融科技的基石业务,支付业务收入来源包括商家手续费(费率0.6%-1%)、提现手续费(费率0.1%)、信用卡还款手续费(费率0.1%)以及备付金利息(费率0.35%)等四方面。根据腾讯财报,2019年移动支付日均交易笔数超过10亿,月活跃账户超过9亿,月活跃商户超过5000万,占全国个体工商户总数的超60%。按用户规模、日均交易笔数计算,腾讯支付业务在国内排名第一;按交易额计算,因微信/QQ支付更多以线下高频小额支付为主,支付宝以电商场景为主,腾讯支付业务交易额落后于阿里。

第三方支付市场竞争格局逐渐稳定,未来行业规模增速较前期放缓但相关业务盈利能力有望改善。过去5年受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及二维码支付市场爆发催化,国内第三方支付交易规模从2014年的12.8万亿增长至2019年的237.4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接近80%。市场份额方面,阿里腾讯已形成稳定的寡头垄断格局,根据艾瑞咨询数据,2019年支付宝、财付通在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的份额已超过90%。

随着移动支付渗透率逐渐见顶,预计未来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规模增速将开始放缓。根据《2019年中国互联网金融白皮书》,预计2023年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将达到587.2万亿元,20-23年年化增速约20%。不过在行业竞争格局稳定后,未来阿里、腾讯对移动支付业务的补贴与费率减免将逐渐退坡,有利于相关业务盈利改善。

产业互联网支付是移动支付市场下一个增长驱动。第三方移动支付自诞生以来,其增长驱动经历过多次切换,如2013年以前主要来自电商增长驱动,2014-15年来自互金增长驱动,年的主要驱动力分别为转账与线下扫码。随着C端流量见顶,以及第三方互联网支付交易规模与行业增速均位于低位,未来布局产业互联网发力产业支付的战略脉络较为清晰。

从支付结构看,我们将第三方移动支付划分为个人应用(转账、信用卡还款)、移动金融和移动消费三大板块。目前微信、QQ等用户层面的渗透基本结束,个人应用支付占比逐年下降,由2018年超60%下滑至20Q3的54.2%,与此同时移动金融板块收入占比持续提升。目前线上理财还未普及,伴随着居民财富积累后对自身财富管理的重视,以及“全民炒基”环境下对资产管理关注的提升,移动金融支付将成为未来支付业务的重要驱动之一。

腾讯金融理财、信贷、证券、保险等业务规模较小,但以上领域长坡厚雪,未来前景广阔。腾讯理财通于2014年1月上线,主要代销基金、保险等各类理财产品。腾讯理财业务收入主要来自收取与基金销售及管理相关的申购费、托管费与基金管理费分成等。以客户购买股票基金产品为例,客户购买基金的费用包括申购费(费率最高1.5%,不同申购规模或不同基金之间存在差异)、赎回费(费率最高1.5%)、托管费(费率0.25%)、基金管理费(费率1.5%),其中腾讯通过提供购买渠道所获得的收入包括申购费、托管费与管理费分成。

根据腾讯财报,截至2019年底,理财通资金保有量约9,000亿元,总用户数超2亿,接入产品数超1,000个。但与蚂蚁集团相比仍有一定差距,根据蚂蚁集团招股书,蚂蚁已与约170家资产管理公司建立合作,提供超6000种理财产品,截至2020年6月的12个月促成合作伙伴管理资产超4.1万亿元。

未来居民金融资产配置比例具有较大提升空间。首先,居民可投资资产快速增长,根据蚂蚁集团招股书,2019年中国个人可投资资产达160万亿元,预计2025年将达287万亿元,期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0.3%。其次,居民金融资产配置比例有较大提升空间。根据中国人民银行《2019年中国城镇居民家庭资产负债情况调查》统计,2019年中国居民财富配置中,住房占比近60%,非金融资产占比超过75%。与之相对,截至20Q2,美国居民财富配置中房地产占比仅为23%,金融资产占比达到70%。在“房住不炒”环境下,预计中国居民财富配置将告别“地产为王”时代,金融资产配置比例具有较大提升空间。

线上理财渗透率处在快速提升期。根据蚂蚁集团招股书,2019年线上渠道理财销售规模达到21万亿元,预计2025年可达到69万亿元,年化增速超20%。腾讯依靠微信带来的用户流量与高用户粘性,不断完善理财业务产品丰富度,规模与用户数均处在快速提升期,如2019年理财通资产保有量同比增长超50%,总用户数增长超100%。

腾讯微贷业务体量尚小。腾讯通过持股30%的子公司微众银行提供存贷款服务。微众银行旗下主要产品主要包括微粒贷、微车贷、微业贷等。根据腾讯财报,截至2019年,微粒贷授信客户中约77%从事非白领服务业,约80%为大专及以下学历,微粒贷已累计向超过2800万客户发放超过4.6亿笔贷款,累计放款额超过3.7万亿元;腾讯微业贷业务注册法人客户90万家,共为23万户民营小微企业提供贷款服务。但与阿里对比,腾讯微贷业务体量尚小,根据蚂蚁集团招股书,截止2020年6月末,蚂蚁已服务约5亿用户和2000万小微经营者。

相较传统银行,互联网银行优势在于数据积累、获客能力。与传统银行相比,互联网银行轻资产运营,不发放实体银行卡,用户借助电脑、智能手机即可获取金融服务,互联网银行在线上用户数据积累、获客能力以及金融科技创新具有先发优势。除渗透率提升带来的增长外,互联网银行还能服务到传统银行难以覆盖的小微企业客户,与传统金融机构实现资源互补。根据《2019年中国互联网金融白皮书》预测,预计到2023年中国互联网银行规模将突破2万亿元,较2019年增长近200%。

腾讯金融科技证券保险业务:处于探索孵化阶段。腾讯证券业务产品包括腾讯微证券与腾讯自选股。作为社交化证券服务平台,腾讯微证券通过合作证券公司为用户提供开户、交易、查询等普惠金融服务;腾讯自选股则为用户提供个人看盘服务。此外,腾讯通过参股方式间接获得券商牌照,参股公司包括富途证券(持股38.2%)、中金公司(持股4.95%)。

保险业务方面,腾讯旗下微民保险经营保险代理业务,主要险种包括寿险、车险、健康险等,已推出“微医保、微车保、孝亲保”等产品。保险业务秉承“连接一切”的理念,微保用户可以通过微信和QQ直接进行保险咨询、购买与理赔。腾诺保险代理进一步扩展保险业务外延,提供企业管理咨询、风险管理咨询、投资管理咨询。此外,腾讯还参股众安在线(持股10.2%)、和泰人寿(持股15%)、香港英华杰人寿(持股20%)等保险公司。

六、云计算市场快速增长,云业务实现盈利渐行渐近

(一) 国内云计算市场处于快速增长期,IaaS业务占据主导地位

根据中国信通院测算,2019年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达到1883亿美元,到2023年将接近3600亿美元,年复合增速将达到18%。按业务模式分类,截至2020年,SaaS业务规模达到1277亿美元,占比超过一半,其次为IaaS业务规模546亿美元、PaaS业务430亿美元。

相比海外,国内云市场仍处于发展初期,整体规模增长更快。根据中国信通院数据,2019年国内云计算市场规模达到1334亿元,预计到2023年将接近4000亿元,年化增速近30%。按部署模式分类,公有云占据主导地位,2019年国内公有云市场规模689亿元,预计到2023年将增长至2307亿元,年化增速达到35.3%。

国内企业“上云”渗透率偏低,目前IaaS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对公有云市场按服务类型分类,目前国内公有云市场以IaaS为主,2019年市场规模达453亿元,占全部公有云市场份额的65.6%。IaaS模式提供服务器、存储、网络硬件等基础设施,购买IaaS服务后,客户可直接在云端进行资源存储等操作,减少服务器硬件、网络硬件维护成本。目前国内企业上云渗透率处于快速提升期,近年来IaaS市场保持高速增长,2019年同比增长67.4%,较2015年42亿元规模已增长超10倍。

PaaS业务增速领先,SaaS市场潜力巨大。PaaS市场整体规模偏小,但增速最快,2019年公有云PaaS市场规模41.9亿元,同比增速超90%,未来企业数字化转型背景下,PaaS服务需求将继续保持高增速。2019年国内公有云SaaS市场规模194亿元,市场份额占比28.2%。近年来SaaS业务增速稳定,同比增速维持在30%-40%水平,小于IaaS与PaaS业务,背后的原因在于目前国内SaaS行业功能垂直化产品较多,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租用一套完整的如OA、ERP、供应链服务成本较高。叠加目前中小企业本身上云占比依然不高,甚至最底层的IaaS业务渗透率还比较低,导致SaaS体量与增速均无法与海外国家比较。但往后看,随着企业上云进程的深入,未来企业将不再仅仅依靠IaaS实现资源云化,而将更多在应用软件层面(SaaS)进行投入,同时参考全球市场SaaS业务占比近60%这一经验,国内SaaS业务仍有较长“爬坡”空间。

IaaS涉及大量资本投入和技术研发,率先投入公司将取得先发优势,行业规模效应与先发效应特征显著。阿里巴巴在2008年即制定了“云计算”和“大数据”战略,前期资金投入叠加已形成了较强壁垒。根据IDC数据,以IaaS+PaaS业务衡量,阿里、腾讯、华为、中国电信、AWS市场份额位列前五,总体市场份额达到76.7%,其中阿里占比约40%。腾讯IaaS+PaaS业务市占率在国内排名第二,近年来投入力度不断加大,20Q1-Q3分别投入5.4亿、6.5亿、7.9亿美元,占阿里当季投资额的比例分别为31.2%、37.7%、38.6%。

(二) 互联网子行业带动垂直行业,腾讯云业务有望逐步实现盈利

腾讯云业务最早可追溯至2010年以前,当时多款例如“偷菜”类型的小游戏成为网络爆款,但游戏开发公司却无法提供足量服务器以匹配不断提升的数据潮冲击。腾讯由此切入,开始向此类厂商提供服务器与IT技术支持等后勤服务。2010年2月,腾讯云正式上线,2013年9月,腾讯云才正式面向社会开放。随后在年,腾讯云制定推出了“云+”、“出海”等计划。由于腾讯的运营经验更多集中在“To C”端,“To B”的运营效率并不凸出,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云业务的发展。在2018年9月,腾讯宣布公司成立以来第三次架构调整,首次成立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To B”业务重要性得到战略性提升。

目前腾讯云业务以IaaS为主,通过互联网相关行业云计算建立口碑,并进一步带动垂直行业云计算发展。IaaS业务按不同行业可划分为游戏、视频、教育、医疗、政务等多个子行业。由于每个子行业客户的需求存在较大差异,对相关行业云服务商而言,即使没有先发优势,也可以依靠其对行业的更深入理解更好满足客户需求,从而实现弯道超车。

互联网相关行业云计算市场规模增速快于垂直行业云计算市场规模增速。将游戏、视频、电商等子版块纳入互联网相关行业,而教育、医疗、政务等归入垂直行业。根据前瞻产业研究员测算,2016年以来互联网相关行业与计算市场规模增速接近50%,高于垂直行业同期增速。往后看,尽管云计算行业市场规模增速将逐步放缓,但相较于垂直行业云计算市场,互联网相关行业云计算市场规模仍具有相对优势,年每年增速预计落在30%-40%区间。

腾讯的优势业务集中在互联网行业,云业务发展战略为通过互联网行业拉动垂直行业发展。回顾腾讯云计算业务发展历程,由于公司在社交、游戏、视频等领域优势显著,对于客户需求、行业发展转变的把握更加准确,公司首先充分开发游戏、视频领域的客户,并通过游戏云、视频云积累的良好口碑,出圈进入教育、医疗、政务等多个行业。

以游戏云和视频云为例,腾讯游戏云针对不同类型游戏,推出对战类、大世界类、小游戏类等多类型软硬件支持,同时涵盖开发组件、运营、游戏安全等多场景解决方案。开发者端腾讯云通过容灾、健康检查等优化降低服务器运维成本,玩家端则提供一系列服务,维护账号安全,同时降低延时等。腾讯在研发视频云阶段,依靠多年运营经验,提供了一站式视频解决方案,包括点播、实时直播、短视频等多种服务,广泛应用于直播带货、秀场直播、在线教育等多场景。

通过游戏云与视频云业务树立的良好口碑,公司云业务已扩展到金融、教育、政务、医疗等多个细分领域,提供累计192个业务场景的解决方案。我们对部分重点子行业进行简要归纳总结:(1)金融云可以根据客户交易行为等刻画更加准确的动态用户画像,以更好帮助金融机构“感知”客户;此外公司还设置了金融专区,以更好地服务银行、保险、券商等机构客户;(2)教育云服务场景包括在线教育、AI教学、高校教育、K12教育等多方面,并通过人脸识别等功能,分析老师与学生的上课状态,以提高教学质量。(3)政务端解决方案包括数字政府、政务协同平台,实现政府移动办公与部门间的协同运作。(4)医疗端通过构建医疗生态系统优化看病流程,打破地域限制,通过保存多重备份保证就医数据连续性等。

腾讯云业务收入快速增长。腾讯云业务收入最早可追溯到17Q1,17Q1腾讯云业务收入6.9亿元,随后18Q1-19Q4云业务收入同比增速均超过70%,2019年全年腾讯云业务收入已达到170亿元。尽管受疫情影响,部分新增项目部署与新合同签署有所延误,同时部分IaaS合同进行非经常性调整,腾讯云业务增速有所放缓,但预计2020年腾讯云业务收入仍将增长超40%,达到近250亿元。

业务仍处在投入期,参考阿里发展经验,云业务未来盈利能力将逐渐改善。国内云计算提供商主要收入来源来自IaaS业务,IaaS业务主要受资本支出驱动,需长期进行高强度投资。但随着服务器、存储、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的布局逐渐稳定,收入增长弹性将逐渐显现。以阿里巴巴为例,年阿里资本支出由22亿元上行至454亿元,同期云业务收入从5.3亿元提升至超400亿元。在2014年以前,阿里资本支出/云业务收入比例最高一度超过6,但2014年以来,这一比例持续走低,2020财年已下降至1.13。另一方面,我们以阿里云业务EBITA作为参考,2015年以来云业务EBITA持续亏损,但亏损比率持续收窄,截至20Q4,阿里云业务实现首次盈利,季度调整后EBITA盈利2400万元。

以资本支出/云业务收入衡量,年腾讯资本支出规模较为稳定,每年支出约200-300亿元。随着云业务总体量的提升,收入的规模效应开始体现,年腾讯云业务收入从不到50亿元快速提升至170亿元,2019年公司资本支出/云业务收入比例已低于2倍。参考阿里云业务发展经验,随着资本投入的持续,未来规模优势与成本边际递减效应将越发明显,有望推动腾讯云业务实现盈利。

(一)投资项目总结:投资标的近800个,投资次数超千次

根据企查查统计的腾讯投资的标的情况,腾讯历年总投资次数高达1000+次,项目去重后,合计有786个被投资标的,其中覆盖领域最多的板块为文娱传媒(158个项目)和游戏(122个项目),其次是企业服务(98个)和电子商务领域(55个)。

(二) 腾讯投资公司的持股比例对应估值合计不低于2万亿港元

我们根据(1)腾讯已投资的主要上市公司最新市值,乘以腾讯持股比例,测算腾讯投资的上市公司持股估值达1.895万亿港元;(2)腾讯投资项目F轮以后的公司最新估值乘以腾讯的投资比例,测算腾讯持股的一级市场项目估值贡献至少不低于1484亿港元。

(一) 游戏、社交、企业服务可比公司估值

我们列举了可比公司的市盈率和市销率倍数,PC游戏的可比公司2021年市盈率范围在20倍-27倍之间,平均值为24倍。移动游戏公司的市盈率估值范围在9倍-65倍之间,平均值为26倍。社交广告公司2021年平均市盈率为144倍,剔除Snap的及高值影响为40倍,媒体广告公司2021年平均市盈率为22倍。支付、云的市销率普遍大于10倍。

(二) 腾讯SOTP估值

我们主要按照SOTP估值法给予腾讯合理估值,其中,(1)核心业务合理价值为70,953亿港元(740港元/股),参考可比公司,海外PC游戏公司普遍市盈率不低于20倍,移动游戏参考主要竞对网易为32倍市盈率,考虑腾讯PC游戏处于小幅下滑趋势,腾讯平台型的移动游戏业务市盈率倍数应不低于以自研型游戏业务为主的竞对网易,我们给予腾讯2021年PC游戏、移动游戏15倍、32倍市盈率,对应合理价值为3,558亿港元(37港元/股)、30,502亿港元(318港元/股);广告业务可比公司,社交型广告公司市盈率不低于23倍,Facebook、Twitter和微博的平均市盈率为40倍,媒体广告公司除新浪以外,市盈率倍数不低于21倍,据此,我们给予腾讯社交广告、媒体广告(不含腾讯视频)对应2021年30倍、20倍市盈率,对应合理价值为12,093亿港元(126港元/股)、401亿港元(4港元/股);数字内容业务,腾讯视频参考爱奇艺给予4倍市销率对应价值为1,402亿港元(15港元/股),腾讯音乐、阅文集团和虎牙等控股公司参考最新市值和腾讯持股比例对应的价值分别为2022亿港元(21港元/股)、445亿港元(5港元/股)和248亿港元(3港元/股)。企业和金融服务,我们参考Paypal、金山云、亚马逊等公司的市销率倍数(11-21倍),给予10倍市销率估值,对应价值为20,281亿港元(211港元/股),综上,核心业务的合理总价值为7万亿港元。(2)按当前时点估算,腾讯的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投资公司的市值对应腾讯持股比例的价值合计为20,437亿港元,考虑市场的波动性,给予70%的折让,则对腾讯的合理价值贡献为14,306亿港元(149港元/股)。加总(1)核心业务70,953亿港元价值+(2)投资业务14,306亿港元,公司总价值为85,259亿港元(折合每股合理价值889港元/股),该估值对应2021年、2022年腾讯经调整归母净利润的市盈率倍数为46倍、38倍。

如果监管方对长视频、短视频、直播等内容平台的内容审核进一步趋于严格,则会影响平台内容供应和用户活跃,进而对收入增长产生负面影响。

(二)游戏版号审核趋严

如果游戏版号审核趋严,则会影响新游戏上线时间,导致游戏上线推迟,对游戏收入增速带来负面影响。

(三)受短视频挤压的风险

如果短视频用户数、时长进一步显著提升,则会影响用户对腾讯系部分产品的消费时长,影响腾讯系产品占互联网用户的时长,可能挤压腾讯的广告市场占有率。

如果微信等社交产品,以及微信视频号对微信用户的渗透率提升不及预期,或增长停滞,则会影响对微信在短视频赛道的增长潜力。

如果出现新的社交产品影响腾讯系社交产品的霸主地位,或出现新的颠覆式娱乐形态,影响腾讯系产品对用户时长的占有率,则会恶化目前的行业竞争格局,对公司长期成长性预期带来负面影响。

}

我刚在淘宝上卖东西,是不是只要是淘宝达人客容量就大点、... 我刚在淘宝上卖东西, 是不是只要是淘宝达人客容量就大点、


· 解答你所关心的各种问题

个人完成支付宝个人实名认证即可申请淘宝达人,同一身份信息下只能允许一个淘宝账号入驻淘宝达人平台。

淘宝达人发布的内容必须为原创,必须要有推荐理由,且推荐理由与宝贝契合,不能为促销以及产品属性的简单罗列,发布的内容和本身认证信息相符。需要注意的是达人依据达人的专业知识,对宝贝进行客观的评价,不做商家的广告代言,要真实反应商品的性能和使用给消费者和粉丝带来的价值。

淘宝达人除须遵守《淘宝禁售商品管理规范》及《淘宝规则》、《天猫规则》中关于信息发布的相关规定外,还须遵循如下信息发布要求:

(一)不得发布危害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敏感信息、垃圾广告、淫秽色情信息;

(二)不得发布不实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捏造细节、图文不符、夸大事实、夸大宣传、虚假中奖信息、发送的无意义内容及重复内容、伪造官方活动的信息;

(三)不得发布淘系外推广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发布淘宝网、天猫、聚划算、一淘网等淘系外的信息链接地址等内容。

(四)不得发布淘宝达人平台官方不允许发布的行业信息。


推荐于 · TA获得超过3万个赞

只要在淘宝上爱购物、会挑选、有鉴赏力,同时,乐于分享,乐于帮助别人,通过自己的购买经历和网购知识帮助别人买到最合适的好商品,那么就可以在达人馆申请淘宝达人。

1、淘宝达人是一群活跃于淘宝上的本土明星,爱挑、会买爱分享,会被媒体轮番轰炸,会成为商家最尊崇的VIP客户,一言一行在淘宝有着举足轻重的江湖地位。因为更专业,受到数万粉丝的追捧;是粉丝的代言人,因而受到卖家的尊崇。
2、成为淘宝达人,不仅拥有淘宝最高VIP级别,可以享受最多优惠的折扣、申请每个月的免邮政策、新品试用;还拥有个性首页、个性域名,以及旺旺头衔、旺旺名片等明显身份。
有业内人士认为,淘宝达人馆不仅可以展示出富有购物经验的达人,还能成为很多商家推销商品的一个渠道。未来淘宝达人能否成为第二个淘宝客,具体能带来哪些经济效益,需要看最终达人馆上线后,才能知道。
淘宝达人针对淘宝的热卖商品共拥有五种不同的分类,分别是:美容达人、服饰达人、家居达人、母婴达人和数码达人。
现在达人馆的载体淘江湖已经开通全民关注,未来的达人将会亲民,真正的做到从草根中来,到普通买家身边去。

首先用一个没有开店的淘宝账号注册淘宝达人,然后开通阿里妈妈结算账号,接着发布帖子申请大V达人认证,小二审核通过以后就是达人了。

达人点亮要求1:成为淘宝网VIP会员,最低为VIP黄金会员。达人点亮要求2:满足条件1基础上原创购物日志大于5篇。达人点亮要求3:在满足条件1,2基础上,每周淘江湖登录次数不小于5次


· 超过23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客流量大小主要看宣传,客来了,成交量高不高要看你的产品和客服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原标题:三万字长文|直播带货实操超级攻略

妄图通过只言片语给当下直播团队提供方法,无异于为了解决便秘而倒立一般荒谬。

这篇长达数万字的直播带货实战攻略,目的在于为想要进入直播带货的团队,提供一份全面的实战操作指南,为便于理解、活学即用,该指南按执行的先后顺序,由浅入深分别进行实操化复述。

一、赛道篇——你的直播带货赛道是什么
二、算法篇——短视频、直播底层算法逻辑
三、团队篇——从零到一组建直播间团队
四、货品篇——数据化选取爆品指南
五、场景篇——优质的直播间打造攻略
六、运营篇——带货团队必备运营技能
七、人设篇——如何对账号做精准定位
八、玩法篇——主流直播带货玩法解析
九、话术篇——主播话术快速练成法
十、投放篇——千川时代投放技巧掌握
十一、数据篇——带货数据分析模式拆解
十二、工具篇——日常工具使用及用途详解
十三、深化篇——从电商角度重构抖音
十四、复盘篇——如何进行科学、有效的复盘
十五、分享篇——从个人经历分享避坑指南

你的直播带货赛道是什么

认知上变化是第一步,选择好赛道是第二步

“目前抖音带货已经是红海,越来越难做了”,相信很多人都会听过这句话,但这句话一定是对的吗?

市场经济学里,凡是对一个行业进行极端划分的,一定是狭隘的市场绝对论。

在目前的带货赛道上,只有部分泛类进入红海市场,比如服装、美妆、美食等,而诸多泛类仍然方兴未艾,特别是大多数传企没有转型到抖音,这就注定了还有太多的品类在直播充满机会。

其次是哪怕红海市场的品类,对其进行垂直细分,同样也能划分出蓝海赛道,比如服装品类是红海赛道,但是内衣赛道、汉服赛道依旧是蓝海。

毋庸置疑,抖音在未来3-5年仍然有非常多的机会,但关于在于你选择怎样一个赛道,以一个更加低成本、轻运作的模式挤掉竞争对手,本质上也可以理解为,你的货品赛道是什么?

我认为这是一步走错,全盘皆输的一步棋,因为在整个直播链条当中,不管是账号、人设、话术、玩法、付费,全部都是基于货的基础上打造。

你选择什么样的货,就给你的直播团队提出了什么样的要求,你的团队有没有这个能力吃这个市场?你的供应链有没有能力吃这个市场?这句话至少可以问死60%想要做直播带货的团队。

试想一次,当你选择服装大类作为方向,你面临的是什么?跟每天多如牛毛的S级带货主播抢占流量,你有这个信心吗?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直播中途暴毙的最大原因,为了追赶趋势而带货,全然不去关注竞争市场,以及自身供应链、团队的能力。

如何去判断哪个赛道可以做,看下头部的垂号和品牌自播账号日成交额是多少,如果已经有稳定日GMV在几百万的直播间,而且很多,就已经是绝对的红海了,看看自己的团队、供应链要素,是不是有信心去做,反之如果最最头部的直播间只有每天几万的GMV,那就是蓝海赛道。

只有想清楚了第一个问题,后面的方法论才有意义。

短视频、直播底层算法逻辑

抖音本质是互联网产品,产品的背后是算法,想要做好直播带货,就必须要理解抖音底层的算法体系。

流量、算法、指标、标签、权重,构成了直播间的底层体系。

首先是流量,流量的分发有据可循,这决定了不是开播就有流量。

从供给的角度,每天几十万主播直播,算法需要一套指标体系,用于衡量每个直播间的开播数据,进而根据数据的优劣排序,给不同直播间划分流量层级,供给不同额度的流量分发。

其次是指标,当很多人谈论停留、点击、UV数据的指标权重时,却忽略了数据体系的复杂性。

指标的排序并不是简单地线性排序,而是线性基础上的交叉排序。

为了便于理解指标的排序逻辑,我们将所有指标进行分类,分为互动指标、交易指标、流量指标。

用户在直播间的互动行为,我们称之为互动指标,我们经常讲到的评论、点赞、关注、粉丝团...等等皆为互动指标。

互动指标能够大体上反映一个直播间的人气状态,从算法判断的角度,是衡量直播间能否有效留住用户的重要维度之一,而其中最重要的指标为停留,停留作为最基础的行为,进而带动点赞等其他行为的产生。

交易指标包含GMV、UV、人均GMV等数据,交易指标大体能反映一个直播间的价值属性。

从算法判断的角度,也是衡量直播间能否有效转化用户的重要维度之一,而其中UV为最重要的指标,UV是单个人的商业属性,GMV才是整体,而人均GMV又决定了直播间用户的消费水平。

流量指标则是一场直播当中所有的流量元素,如场观、峰值等。

流量指标是互动指标跟交易指标的风向标,即有着良好的互动、交易指标的直播间,算法会通过流量供给,反映在流量指标上。

再次,人们口中经常讲的标签到底是什么?

标签即直播间的身份,身份越明确,算法越能知道直播间需要什么类别的用户,进而推送什么类别的用户。

标签同样是具备三层的结构体系,分别为基础标签、偏好标签、交易标签。

基础标签包含用户的性别、年龄、地域等基础信息,具备基础标签的直播间。

算法会提供满足基础标签的用户流量,大多数直播间,只要开播超过一周,算法会通过学习摸索到开播直播间的基础标签,这时候会发现,原本男女、年龄混杂的用户,开始变得精准化。

偏好标签包含用户的直播倾向,即喜欢在什么类型的直播间互动,具备偏好标签的直播间。

你会发现算法推送进来的用户,开始喜欢停留,点赞。

交易标签包含用户下单品类、购买频次、客单价等属性。

具备良好交易标签的直播间,往往就是我们说的标签精准的直播间,转化率远远高于行业水平。

权重的概念是什么?即当你的数据指标做得越来越好的同时,你的直播间标签越来越精准,进而汇总形成一个词,就是权重。

权重高的直播间,转化率跟流量推送都会更为优质。

理解到了指标、标签、权重的含义,这时候我们就可以去理解平时悬而未决的问题,一个新直播间为什么没有流量?

因为没有权重;为什么没有权重?因为指标做的不好;标签为什么不精准?因为交易指标做的不好;高客单价为什么卖不出去,因为人均GMV指标没做拉升....

你会发现几乎所有的问题,都可以回归到算法的底层体系上,这就是底层算法的魅力。

我们也可以理解为,你能看到的所有优质的直播间,一定是算法数据做的好的直播间,了解到这一层,再去开拓直播就会豁然开朗。

从零到一组建直播间团队

在进行团队组建的时候,首先第一步要了解的是团队结构。

作为一个初创直播团队,只需要3个岗位,主播、场控、运营。

主播负责直播、拍摄、协助选品,运营负责直播中控、小店后台、客服管理及发货,场控一方面作为主播的搭档,能够在台下与主播搭配直播,另一方面也是假人气互动、现场调配的重要角色。

可能很多团队对于直播团队的面试,考核、激励并没有一套完善的管理体系,结合当前自身经验,聊聊大家关心的问题。

主播的招募分为新人主播、专业主播,到底招募专业好,还是新人培养好?

如果公司本身有着成熟的主播培训体系,培养新人主播尚可,如果公司本身就小白,那么招募专业主播最佳。

这不仅仅是直播水平的问题,而是一个专业的主播的入场,能够极大地弥补公司的短板,同时也能用专业带动新人的成长。

闭门造车是直播大忌,花钱找个专业的把自己变专业,不是一笔赔本的买卖。

主播的面试,专业主播看历史账号、数据、离职原因、对品的熟悉程度,新手主播看求职想法、直播理解、及符合潜力主播的要素。

无论新旧,主播在面试过程中,一定要进行1-3分钟试镜。

即把主播拉到直播间,给他一个品,让他用一分钟的时间过一遍,同时给简单的产品提示。一分钟后进行现场演绎,在那一刻,你一定能知道这个主播要不要留。

至于运营的面试,则相对较为简单,能够有直播相关经验最佳,哪怕没有,公司有现成的人员会,基本带3-7天就可上手。

所以在招募上,更多会考虑人员的工作态度、勤劳程度、以及工作的细致,这些对于运营工作来说非常重要。

场控在不同公司有不同的用法,在我的公司场控更多是一个培养主播的岗位。

任何一个主播招募后,进入直播前,都会先要求在场控的位置搭配旧主播两周。

通过两周的时间,新主播能够快速了解直播品类的细节、直播间团队,及融入直播间气氛,这样在真正到主播的位置,就能够减少很多试错成本。

关于人员的考核与激励,每个岗位背负的指标不一样,考核机制就不一样,甚至有些工作是没有办法用指标衡量。

所以首先主播的考核,第一层考核基础的工作态度,是否准时开播、开播状态、学习速度等;

第二层考核数据指标,互动指标、交易指标、流量指标,通过每一场的总结,为下一场的数据立好目标。

良好的数据直接反映主播的激励机制,但往往新主播一开始是很难产出交易数据,那么在施加压力的同时,对于非数据指标的完成程度,可以适当提供奖励,特别是小城市,招募主播本身就难。

如果从提成机制上,可走销售额提成机制,即销售额*提点比例。

其次是其他岗位,则无提成机制,如运营,考核的是工作量是否完成,是否出现工作失误,工作良好的情况下,为其提供奖励机制。

奖励机制跟提成机制的不同,在于奖励机制不固定提点,对员工来说,更多公司对其工作能力的肯定。

现实当中,每个岗位有其特殊性。首先主播,不让主播了解底层算法,一定是错误的。

不了解底层算法的主播,很难真正运用话术、把控节奏,其次建议主播协助选品,对于跟用户最密切的员工,应该最了解直播间用户需求,对选品的意义非凡。

其次是运营,招募具备基础的运营并不是难事,核心是大运营,即能够了解抖音底层、又懂玩法又懂投放还懂选品的操盘手。

对于很多团队来说,特别是小城市,可遇不可求,唯一能解决的途径,要么外界高薪聘请,要么内部培养。

作为一个初期的直播间,3个角色足够,两种情况下,直播间开始需要增岗增人。

第一种情况,订单量激增时,可以通过增加一名单独的客服岗,分担运营的客服管理,发货,第二种情况,直播间开播时间延长,需要在各个岗位上进行人员增设。

最后提出一个观点,一个合格的直播间,运营的岗位是核心,重要性远远大于主播的岗位,如果想要团队成熟化、规模化,培养一个操盘手的运营,将在未来为其提供强大的赋能。

抖音本质是电商,电商本质是供应链,直播带货死亡比例,99%死在了供应链上。

核心原因即不重视供应链的核心地位,妄图通过奇淫技巧覆盖选品短板。

而这99%的人群中,又有超过一半死在盲目自信上。

这些人大多数都是线下厂商,转行直播带货,总是以为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不尊重数据调研,最终发现自认为超高性价比的爆品居然比不过淘宝同款。

什么叫引流款?什么叫利润款?一个科学的选品结构,前提是搭建排品框架,通常的排品类别,分为引流款、福利款、利润款、战略款。

引流款即用于拉动互动指标的活动产品,通常用在起号阶段,撕开直播推荐的口子,拉动推荐流量。

大多数情况下,引流款一定是赔钱的,在进行引流款选取时,要符合以下3个特征:

第一,普适性,即大多数人都喜欢,能接受;

第二,较高的认知价格,即在大多数人眼中,这个货具备较高的市场价值,这样的目的是为了主播在直播间提高商品的宣传价值;

第三,较低的采购成本,实际生活中,有很多货是看起来贵,但基于信息差,或者自身供应链优势,能够拿到较低的采购成本。

福利款即用于拉动互动指标、交易指标的活动商品,它与引流款同样属于活动性质,但是有以下几个区别。

第一,福利款大多为同行爆款或自身高性价比款;

第二,价格不低,只是抛掉利润不赚钱。

利润款即用于拉动交易指标的正价商品,相比较成本价上浮10%以上点位用作销售。

利润款的选取基本为潜力爆款,目的是拉升GMV、UV,同时拉动爆品完成直播间上升。

战略款即单价较高但利润同样较高的款,这类款在整个排品中很少,但意义重大。

对于这类款主播不会做过多介绍,一旦有用户下单,一件战略款足抵四五件利润款。

搭建好直播间的排品类别,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数据化选品

选品分为线上选品、线下选品,线上选品借助数据化工具是关键。

我们以知名数据平台抖查查为例,假设选取一款利润款,那么打开抖音选品库,选择类目、观看排名商品,即可查看整个数据大盘中各类商品的销售趋势。

在进行商品选取时,有几个数据要重点观察的。

你选中的商品近7天的数据是否螺旋增长,若是,则在未来有一定的增长空间。

在观看30天的历史数据时,要看该商品数据是螺旋上升,还是在某一时间段突然被拉升。

因为会存在一种情况,整体数据上看,30天的销售数据排名靠前,但实际上只是30天中的某一天数据拉爆,后来又恢复下跌的趋势,像这分析需要打开商品数据图。

选品的数据分析不是简单的机械操作,而是需要经过严格的考证、筛选,最终筛选出潜力爆品。

通过数据化选品,我们能用科学的手法,在直播商品中选出符合潜力的优势爆品。

通过排品的类别选品,然后为每个类别搭配相当的数量,同时以一种科学的淘品原则,去完成选品的活水机制,这样才是一个科学的选品方法。

针对线下选品,最大的误区就是自认为好就以为是爆品。

这点在上面提及过,线下供应链选品的最好方法,即通过向商家索取详细的样品表格。

首先通过样品表获得样品详情,根据表格里面提到的信息,与淘宝、抖音同款进行对比,完成第一轮选品。

然后将选中的样品表发回给商家,要求商家寄样品,样品到手确认质量等无误后再安排上架。

线下选品几类特别的现象要注意。

第一,部分厂家的商品由于包装、资质,并不一定能上架小店,这个应该在样品寄送前就完成核实,免得样品到手上再告知上架上不了;

其次,同样一款商品,厂家给你的成本价,竟然高于精选联盟的销售价,甚至销售价还可以给你提成。

这点的提出在于引申一个观点,自身供应链不是很强大的情况下,线下并不一定就比线上有优势。

货品的优势,直接决定了直播间能否成功,而每一个优质的直播间,一定是极其重视供应链的直播间。

多数企业转型直播的通病,即满脑子罗永浩式,追求场地规模与设备的高端,仿佛只要直播间场景高大,直播就顺风顺水。

反之可以看到很多直播间,即便只是简单的货架陈列、卖点材料的修饰,仍然可以坐拥月销百万的身段。

并不是直播间越简单越好,更不是一味追求豪华。

任何一个直播场景的打造,如果脱离实际的应用场景,不为营销转化创造价值就是空壳。

只要能保证直播场景符合逻辑,那么在0到1阶段,尽量追求化繁为简,等上路再升级硬件,这里重点对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从场地选择的角度,第一关注场地面积

不同的品类对场景的要求不一,服装品类要求会大一些,因为除了出镜部分以外,还要有货品陈列、试衣间、以及简单的拍摄区域。

而像零食类直播间,从原有办公室划分即可使用,前提是至少能放置货架。

第二关注墙高,墙越高越能保证直播间空气的流畅,主播不至于气闷。

其次墙高对于灯光效果也有正面作用,太矮会造成上部光源过度集中在直播主体。

第三是隔音效果,这里有个血泪史例子就是,在创业初期租赁办公室时,由于选的是低楼层,结果开业不到半个月,下面公共马路翻新,无论如何隔音都无法断绝噪音导致断播迁移。

手机硬件的角度。手机基本能满足90%以上的主播使用,苹果11及以上即可。

除此以外的绿幕直播、摄像头直播、单反直播,根据不同品类选择,品牌直播间可采用单反直播提升质感。

手机绿幕直播是我一直不推荐的,整体效果不如实景,除非实在空间有限。

场景布置的角度,直播间场景布置没有结合人设布局是大多数直播间大同小异的根本原因。

场景布置上,如何去高效迎合转化布场,关键在于想清楚这几个问题:我是谁、我卖什么、我主推什么、我能提供什么额外的价值。

我是谁的角度决定了直播间的装修风格。

比如我的定位是一名服装设计师,那么在直播场景的布景当中,不光墙面、地板、道具,都应该有着具备品位的设计风格。

其次是我卖什么,基础布景结束后,就应该在直播主体当中,不管是人模、还是展架,都要能突出你的货品类别;

我主推什么,什么东西是主推,在直播当中就要确保覆盖用户观看的每一秒;

我能额外提供什么价值,就需要在原有的基础上,通过贴纸等道具去体现,比如顺丰包邮、运费险、买一送一等营销活动。

作为一个成熟的带货团队,应该具备创作、拍摄、剪辑、运营、维护等基本技能。

实际上随着抖音深入大众娱乐,一些所谓的运营技能本身在现实生活中已普及。

比如基础的拍摄技能,其次直播带货毕竟是以直播为主体,对于过去短视频创作的门槛要求大大降低,如果本身不是大规模的直播带货团队,甚至都不需要具备单独的拍摄跟剪辑人员,直接由运营、场控兼职也可。

一般情况下,带货团队必备的运营技能,详细细分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每种提供相应的学习提示,便于新手团队快速学习。

有必要提出一个观点:直播带货的创作跟短视频创作完全不一

日常中看到的短视频作品,更多是符合短视频运营的逻辑,激发用户点赞、评论等行为。

而直播带货的创作则直指直播间,即希望看到作品的用户能够被作品所打动进而跳入直播间完成成交

正因为目的不一样,所以脚本创作不一样。

作为一个合格的带货脚本,首先应该满足一点是商品即主角。

所有分线的展开一定要围绕主线即商品,这是一个带货作品的前提;

其次,在分脚本时,无需像娱乐性短视频一样,在结构上、悬念上做过多的渲染。

好的分脚本逻辑,就是能够围绕商品的卖点层层展开,因为对于用户来说,你只需要让他知道这个东西为什么好就行。

其次,单纯的陈列拍摄肯定过于枯燥,那么增加跟商品相关的剧情、槽点,会极大的为作品的丰富赋能。

正如前面所说,直播带货作品大大弱化了纯娱乐短视频作品对拍摄、剪辑的要求。

作为一个小的带货团队,直播人员就可直接进行拍摄、剪辑。

如果需要更加复杂的技巧,仅需在抖音搜索拍摄剪辑课程,以极低的价格即可完成快速学习,故在此不做过多展开。

对于运营来说,对账号各功能的熟悉是基础,其次是后台管理,如小店、百应后台;

数据分析能力,如对直播数据的复盘分析;

付费投放能力,如千川、豆荚的投放。

基于这些方面已经分别作为章节做了分析,在此不做过多描述。

除此以外,挑选几个重点,是相当部分新手团队仍然一知半解的部分,做下详细讲解。

1、老号直播VS新号直播

如果是老号,首先看开播历史。

如果是没有开播过的号,那么要关注的点,就是粉丝画像跟现在即将要做的品类画像是否一致;

如果一致,则可用于测试;

其次,如果开播过,这就看开播数据,如果说以前的开播数据整体较好,那么可以继续播;

如果说以前的整体的直播都不是特别好的话,就不太建议。

为什么?因为一个账号的权重受过去累积。

如果说有好几场,包括说特别是长期以来播的数据都不怎么好,那后面这个号再去想把它播好,难度会比新号的难度大很多。

首先第一点,并不是所有的账号必须要认证为蓝V,个人号也可同样开播。

首先讲一下蓝V的优点在哪里。

第一就是认证以后,用户在购买产品时,会觉得你是一个具备资质的主体,那么在购买的时候会产生更多的信任感;

第二点在认证蓝V之后,你相当于在告知算法,你是一个企业资质;

第三点认证蓝V后,账号会具备一些功能,比如说像相册电话号码等功能;

它的缺点也是明显,账号认证蓝V后,名字会直接变成营业执照的名字,需人工客服、提供商标授权方可更改。

养号可以帮账号打标签?

这个一定是错误的,因为账号标签只会通过作品爆流进而识别到作品属性,用户喜欢看你这个作品,然后给你这个账号打上标签。

但第二点,养号是必须的,因为抖音在发展的过程当中会遭遇矩阵号,批量去发布违规作品。

抖音为了打压,会把一些部分的,没有任何活跃的。比如说你账号新注册下来,可能资料也不改,作品也不刷,直接就发布作品,特别是批量发布作品的账号,就会容易不适宜公开。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新账号在注册以后,应该根据一个正常人的操作去养号,去点赞、去评论,包括去看直播即可。

但凡优质的直播间都有一个共性,即用户除了在直播间产生购买行为,还基于货品衍生粉丝黏性,这就是账号定位的结果。

我们以蓝V服装账号“霞湖世家”为例,但凡看过霞湖世家的直播间,都会知道除了可以买到服装,还能听直播间唱歌。

而不管是视频端、还是直播端,通过感受浓厚的企业价值,霞湖世家算是在企业IP的塑造上不可多得的优质案例。

但账号的定位又不能只是笼统的提供印象记忆,定位最终的目的是锁住精准人群,并且为转化做服务。

那么如果说对于一个新账号,在思考如何去全面打造定位之前,首先看市场上有哪些主流的人设定位。

第一类型,厂家工厂定位。

这也是目前多数直播间的定位,比如鞋、零食、服装,工厂定位有着很多优点,第一在用户眼中,直接对接工厂下单就是性价比,其次是商品的质量直接找工厂下单消费者放心。

第二类型,老板、老板娘身份。

服装、鞋类、百货家具用的非常多,优点也非常明显。

第一直接对接企业负责人,有着极强的信任感,第二是老板、老板娘推荐,买得放心。

服装领域一般是穿搭博主,美妆领域就是种草博主,博主的优点,在于博主本身就是领域内的KOL。

虽然不是直接对接工厂,但是经过博主种草过的商品不会差,这是对博主信任的普遍感受。

第四类型,设计师类型。

这类除了在服装领域较多,更多出现在文化艺术领域,这类定位的优点,能够极大的吸引有品质要求的用户。

但不管是哪一类定位,如果不能系统化的去构建、塑造,最终也只会流于表层。

以下我们从3个方面的步骤,去梳理如何系统化的打造账号定位。

1、给账号塑造一个有记忆感的身份

比如“霞湖世家”,以企业名称作为账号昵称,以创始人作为头像,塑造的就是创始人的身份。

并通过在账号描述中,介绍企业、传递企业理念,达到用户对账号认知的立体化展示。

那么由此可衍生,对于一个新账号,我们应该首先给账号取一个具备身份代表性的名字,比如小花妞,也是传递的很具备代表性。

其次,头像应该围绕昵称进行相关性选取。

在账号描述中,要尽可能去围绕我是谁、我能提供什么、我什么时候直播、有怎样的售后服务这些信息去呈现给用户,以下为举例。

对于霞湖世家来说,视频端更多是围绕企业日常的文化价值输出。

而对于小花妞,则更多是展现吃货的日常。

但无论怎样的视频形式,产品是基础,形式只是载体,目的都是为了强化账号在用户心中的认知,最终导流直播间,促进商品转化。

作为与用户直接交流的载体,通过在直播间布景、主播外貌、直播话术上最大化的承担定位的展现。

如果要高效强化账号定位,那么直播间的布景,就应该能够明确体现,这是一个卖什么的直播间。

比如小花妞直播间,针对背景墙面、商品的陈列,无一不是在传递出这是一个零食博主的直播间。

其次主播外貌上,小花妞主打俏皮风,让人感觉就像一个爱吃零食的邻家小妹,这与小花妞的账号人设相符。

在全程的直播中,小花妞不断的通过重复新人话术,强调工厂直发、精挑细选的优势,放大账号的人设效应。

小花妞作为当下零食品类的top账号,值得借鉴。

以上,就是塑造账号定位的三步打造法。

一个账号一旦具备鲜明的定位,那么就会带来一系列正向的效果。

账号有了灵魂人设,消费者可感知可记忆,内容有差异化的创作空间,而不是一味的照抄翻拍,第三直播间主播赋能,巧妙借助定位赋能直播间商品转化,最后哪怕是对于私域流量的引导,都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你能看到所有玩法的诞生,一定是基于底层逻辑基础上进行组合。

算法体系与玩法的关系,类似于元素周期表跟化学成本的关系,每一个直播间就等同于实验室,能否研究出对账号有用的玩法,取决于对算法体系的了解。

在《算法篇》中,我们对底层的算法逻辑进行了详细的剖解,那么再来看《玩法篇》的内容,很多原先不理解的地方相信会迎刃而解。

在玩法篇中,我们将围绕近7种玩法展开分析。

其中第1-2种,为市场上常见但不推荐的玩法,对其进行优劣点分析。

第3-5种为目前本人使用较为常见的玩法,在本篇中会着重拆解。

第6种为兴趣电商下的新玩法,会进行拆解分享。

第7种为目前偏技术化团队的操作玩法集锦,不鼓励采用但需明白其原理。

玩法介绍:七天螺旋从2020年以来,用的最为常见的起号玩法,目前市场上仍然有很多团队采用。

整理逻辑:为了获取互动指标,引发流量推荐,在新号开播阶段,采用低价引流款进行流量拉新。新进来的用户会被引流款吸引,进而引发停留、扣评、点赞,反反复复操作3-7天即可把流量峰值拉升到千人甚至万人以上,在流量拉高时进行利润款打单。

该套玩法的优点,起号速度快,3-7天可快速拉升流量,但缺点明显,流量太快,对主播的流量承载能力要求高,如不注重节奏把控,基本一打单流量就急速下跌,其次是大量引流款引入的流量,在后期转正价时会非常乏力。

玩法介绍:七天螺旋借助上库存秒杀,而福袋卡广场则通过将上库存形式修改为福袋形式。

整体逻辑:同样为了获取互动指标,引发流量推荐。新号开播时,将引流款作为0元活动,放在福袋当中引导用户参与,新进来的用户被福袋活动吸引引发停留、点赞等互动指标数据,进而获得系统推荐流量。

但与七天螺旋不一样的是,进行利润款打单时,不是拉高打单,而是在福袋发布后的10分钟抽奖等待期之间打单。

该套玩法的优点同样是起号快,同时相比较七天螺旋有另一个优点,不像前者一打利润款用户就极速流失。

后者通过福袋等待期间打单,用户因为要等待福袋开奖,故流失率会低很多

缺点其实相同,在后期转正价时会非常乏力

有非常多的团队直到现在仍然在采用这类高开低走的玩法,后来大多操作不当账号夭折,故在此着重分析下几个问题:

第一,以上两套模式本身的出发点没错,通过激发数据指标,获得系统推荐,在2020年初期通过该类玩法月销百万比比皆是。

但由于抖音规则不断更新,还有存在信息差而缺乏细节部分的手段,所以99%的团队都只是做到了把流量拉高,但缺乏后期的承接能力。

该类玩法为目前在低、中客单价品类中,着重推荐的玩法。

目前在百货家居排名前十中,有两个账号均由我带队操盘,其中一个就是采用这套玩法。

另外经过亲测,对于文具、零食、鞋靴、服装同样有效。

该套玩法本质上属于活动起号玩法,只是相比较七天螺旋、卡福袋,设计了全方位的流量拉取、承接、转化的埋点,特别是账号的软着陆阶段,做了较多的结构设计。

整体逻辑已经通过1:1复刻的详情图做了展示。

这个模式的特点,决定了相比较第一、二种玩法,做了很大方面的弥补。

第一,在引流款上,没有采用低价秒杀的形式,而是以福袋拉流,避免低价成单的问题,同时极大降低秒杀成本。

第二,起号之初,不借助算法推送的泛流量拉流,而是以豆荚投放,拉来基础属性相对精准的初始用户,而且快速赶走大头娃娃。

第三,福袋之后进行承接流量,同样没有以低价商品,而是将产品进行了利润去除,以不赚钱的价格进行承接,进而获得相对ok的成交数据及UV价值,但不赚钱。

第四,通过观察实时的流量数据,以排品中穿插利润款的方式,拉升GMV进而获得利润,随着账号流量的越稳定,逐渐增加利润款的比例.

第五,没有完全依赖直播推荐流量,而是起初即非常重视视频端的流量,形成健康的流量结构,不至于因为系统推荐减少而导致流量紧缩。

第六,一开始打造账号的时候,不管是从账号描述,视频端,还是直播端,对于IP人设的塑造都不断在强化。

第七,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选品的重视,现在每个活下来的账号,基本都是在某个品类爆过几十万GMV的账号。

如果说“活动起号玩法”适合低、中端客单价,那么第四种极度垂直起号,则是低、中、高端全面覆盖。

而且与此前不同的是,该类玩法的核心不在于激发系统推荐,进而承接、转化、拉高UV达到稳定。

而是从一开始就压制流量,从标签角度,即从交易标签倒逼用户的基础标签,而从算法层面,就是从交易指标倒逼基础指标。

这也是我目前在中、高客单价,采用比较多的玩法,具体的操作逻辑,已经通过详情导图1:1复刻。

这个玩法的特点,用以下作为总结:

第一,模式最大的特点,就是讲究停留与转化并行,来一个流量,转化一个,通过极高的转化率,获得极为精准的推荐流量。

第二,前端展款视频,主打卖点、颜值、性价比,每天发布3-5条,作品的作用主要为3个,为直播间提供初始精准流量、测品、概率性出爆品,把直播间拉爆。

第三,直播间开播,前期不通过任何套路+关闭同城激发系统推荐,以视频端流+系统初始推荐作为基础,搭配高性价比品进行转化,打造精准的转化模型。

第四,开播期间搭配豆荚投放,豆荚投放采取精准的达人相似粉+超长时间投放。

第五,超长时间直播,为算法提供学习周期,抓取直播间需要的用户,同时迎合。

第六,配合超长的豆荚投放,以往的豆荚投放,是快速烧完拉权重,这种模式的豆荚,是烧的越慢越好,因为越慢越精准。

第七,作品端不爆流,峰值10人以下,场观几百,但交易额同比营销类账号高。

第八,该类账号的核心在于视频端爆流,一旦爆流,直接把直播间引爆。

第九,快速起号的模式磨主播的心态,是由高到低,流量高了跌下去的恐惧感,而精准起号的模式磨的是耐心。

不管是feed阶段,还是当下千川,垂直+单品的付费模式永远都是玩付费流的主流打法。

只要拥有强势的爆品供应链+超高利润控价+优质跑量素材,就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将某个品打爆。

该类玩法适合中、高客单价商品,结合目前的千川底层逻辑的区别,同样根据当前的实操经验,1:1复刻该玩法,见详情图。

这个玩法的特点,用以下作为总结:

第一,这类模式的特点,简单粗暴,有很好的高利润供应链单品,配合相对ok的千川投放,就能够打出利润;

第二,品是核心,一半如果利润不是50%以上的品,基本可不做,但也不能忽略视频端流量;

第三,千川投放,投放能力不是核心,关键按在于测出跑量素材

第四,不要单纯依赖付费流量,而是通过组合型玩法,用付费流量激发免费流量

6、兴趣电商下的内容起号玩法

相比较活动起号借助直播间活动获取用户数据激发直播推荐,内容起号的整体逻辑则是通过打造优质的直播内容,以内容去引起用户停留、点赞、评论等互动指标,进而获得直播推荐。

如美少女零食铺、霞湖世家、辣味挑战类别的账号,本质上均属于内容玩法。

像这类玩法,以下为关键特点

第一,停留是第一核心指标,该类直播间以直播内容吸引用户停留,进来的人感兴趣,触发扣评点赞,进而引发算法的流量系统推荐。

第二,完全靠纯内容留人,营销的活动成本基本很低。

第三,直播间大多数是都在打造内容,所以对主播的带货能力要求不高

第四,与第三点相反,该类直播间的优点就是后入团队的缺点,即对内容的创作能力要求极高

第五,很多时候很难做到直播内容跟直播商品极度相关,结果就是整体转化率低,但因为直播间内容优质,在线峰值高,进而收益也是可观。

本文已经列举了近6种主流的直播间玩法,实际上,除了这些玩法以外,我们仍然可以看到如AB链切款玩法,或者以废店为模式的AB店玩法、以及豆荚测品玩法等等等等。

在前文中,就举过一个例子,算法体系跟玩法的关系,就像是元素周期表与化学成本的关系,你同样一个要素的改变,就可以创作一种新的化学成分,但你无论怎么改变,其脱离不了对底部的依赖。

所以与其去探索更多的玩法,不如先把上面玩法吃透,每个玩法都给出了相对详细的操作攻略,操作多了,对底部算法的了解会更透彻。

这跟练毛笔一般,临摹多了,自然而然就有自己的手法,那时候会发现,你不再太多借鉴别人的玩法,自家玩法自成体系,这就是一直强调的,玩法是术,算法才是道。

最后提出一个观点,也是非常多的人忽略的一点,对于还处在起号阶段的团队。多数情况下都只会优先关注账号怎么起流,但实际上正确的做法是倒推,即你未来希望它是怎样的一个账号结构,那么你通过这个账号结构去倒推你现在要做的事情,这样的账号才可以尽可能减少先天不足

以下图为例,是目前对于健康账号的结构体系。可以通过图中看出,一个健康的账号结构,具备以下几点。

流量的来源不是单独某一渠道,如系统推荐,如果仅仅是系统推荐,一旦系统推荐出问题,节日大主播抢流、或者限流,那么流量就会急剧下滑,这对账号的影响非常大。

而健康的流量结构会要求直播间流量要保持视频端流量、直播推荐流量双马并行,特别在抖音本身就在扶持视频端流量的情况下,重视视频端流量势在必行。

纯卡直播广场类别的账号活不长久的因素,除了违规,就是缺乏人设,即账号没有做任何定位,简单粗暴。

如果想一个账号长久发展,人设非常重要,在前面的内容里,已经针对账号定位的优势、操作手法做了详细的描述,在此不展开多讲。

带货符合2/8定律,一个爆品的出现往往会带动周期内80%的GMV,但产生一个爆品难,阶段性产生爆品更难。

这是每个账号必须要面对的事情,如果说一个账号只是爆流过一次就一直平淡无奇,任何一个运营团队都不能接受,因为一个账号只有时不时的产生爆品,这才是一个良性的发展,而解决这个问题的最佳手段,就是能时刻保持数据化、精细化选品,不断坚持测品

2021年的抖音,已经走在了付费常态化的阶段,任何一个账号想要规模化盈利,付费缺一不可。

以人货场作为底部基础,借助付费流量,不断放大流量效应,而且千川出来后,对于投放的门槛要求会进一步降低,这其实对大多数不具备精益投放的企业来说是好事,越来越多的团队能够通过千川释放商品势能。

抖音直播属于公域流量,用户除了粉丝标签,即便形成了转化但不属于完全私有性,因此引流到私域非常关键

通过对流量的私域化运营,建立用户对产品的长期信任,挖掘用户的复购、裂变价值。纵观优质的电商企业,无一不进行私域化的精细化运营。

主播如何从0到1掌握话术

主播话术虽然是一个整体,但是却由不同板块话术构成。

作为对一个新手主播的培养,一定要将其话术进行板块化拆分,这样做的目的在哪里,第一是板块化的话术拆分,利用主播知道自己哪个部分的话术是弱势,哪个部分的话术实际上已经不错,那么在强化的时候,只需对弱势话术进行训练即可。

话术可分为活动话术、互动话术、讲款话术、打单话术、逼单话术、气氛话术。

什么是活动话术,即针对直播间的引流、福利商品组织的活动引流话术;

什么是互动话术,互动话术即邀请粉丝评论、点赞、关注主播等相关的话术;

什么是讲款话术,即主播对商品进行卖点阐述、详细讲解的话术;

什么是打单话术,即卖点讲解完以后,正式开始引导粉丝下单购买的话术;

什么叫逼单话术,即下单宣传进行的过程中,大多数粉丝仍在犹豫阶段,需要通过限时限量等饥饿营销、福利加重等方式的催单话术;

气氛话术即在直播间人气很高、或者人气很低时,足够渲染气氛的话术。

在文章中,我们已知道如何利用数据化工具进行优秀同行的筛选,对于一个新账号而言,主播要学习话术,相比较成熟的大账号直播间,那些最近新开播的,数据表现非常优异的新账号更值得借鉴。

找到优质同行,通过PC端录屏下载工具,点开同行的直播进行长达3个小时的录屏,录屏的作用在于如果一味通过手机观看学习,人的分析、记忆力是跟不上的,通过录屏的方式,可以不断反复观看。

录屏完成后,将文件用电脑打开,让你的新主播坐在电脑前面,用手机备忘录或者纸笔,反复看反复听,一字一句地抄下来。

这个过程非常重要,主播抄写的过程,就是不断反复观看的过程,主播能重复加深对直播画面、话术的印象

第二是自己抄下来的话术,在后期使用时相比较你直接提供一份你做好的话术给他,记忆会更快,实际上,给主播提供现成的话术去直播,在我看来是非常愚蠢跟机械的行为。

话术抄写做成笔记后,让主播根据六个话术板块划分的逻辑,通过excel表格,把整个话术进行拆分归类

归类后我们就可以大体得到优质主播日常对于每个板块的话术是怎么使用的,但是这里面会穿插别人家的产品,还不能直接使用。

第二步就是在话术当中,特别是讲款、打单话术中,涉及别人产品的部分,替换成自己的产品,最后把拆分的话术融合成一篇完整的话术,到此大功告成。

当主播通过借鉴别人的话术开始直播时,你会发现一个现象,就是主播在前几场直播,基本时按照修改后的话术按部就班。但是经历过多场后,主播开始有了主观能动性,自发的去创造自己的话术体系,这时候的主播,在话术能力上就会开始体现。

这是当下我们培养新主播的最直接的形式,这种方法既能培养主播的主播能动性,而且立竿见影,对于不知道如何培养新主播的团队非常推荐。

千川作为抖音新的投放工具,从发布以来就受到业内的关注。

目前上线的千川,全面整合了DOU+、巨量鲁班、AD平台的电商营销能力,只需开通一个千川账号即可进行所有抖音店铺推广的操作。

在进行具体的千川投放之前,同样需要对千川的底层逻辑吃透。

特别是对于还停留在feed模式的投手,了解千川全新的底层机制更有必要。

我们首先从用户角度来看投放机制

作为一名用户,滑到广告视频时,一个广告位置即将展现。

这次展现机会,就是一条广告请求,而每次广告请求都会同时有N个广告创意在争抢着给你展现的机会,但最终成功展现的只有一条广告创意。

决定谁能展现的就是背后的投放逻辑。

系统对每条符合如上几个步骤的广告给您展现后,对您点击广告的概率,点击产生转化的概率、出价来计算每条广告的一个值,然后从高到低排序。

通过公式不难发现,影响OCPM值的三个关键指标就是预估点击率、预估转化率以及你设置的出价。

如同在讲直播流量的底层指标。

在千川投放中,我们同样需要将计算投放数据的底层指标抽离,然后执行刨根问底。

预估点击率受什么影响?怎么提高点击率?预估转化率受什么影响?如何提高转化率?出价在计划的不同阶段?应该如何去合理的设置?

只有想清楚这个问题,搭建的广告投放模型才具备现实意义。

预估点击率来源,用户看到投放创意的第一视感与听感。

即呈现给用户的整体内容效果,直接决定点击率成败,通过细分影响点击率的因素。

如果是直投模式,不难发现直播场景的打造、主播的即视感、话术、直播间氛围、热卖商品等因素都深度影响点击率。

而想要实现很好的点击突破,这些要素的优化组合就尤为重要。

如果是创意素材模式,视频的商品、展示模式、话术卖点的提炼、拍摄场景、拍摄模式及剪辑模式又构成要素组合影响点击率。

特别对于千川的素材创意,如果经历过几轮投放的投手不难发现,以往二类的爆流素材在feed可不断复用,而一旦投放在千川就会出现水土不服。

产生这种现象的最本质化原因,在于千川对投放素材的去广告化

相比较以往feed刀枪直入的硬性广告,千川更欢迎带有优质内容的投放素材,这也跟兴趣电商的战略不谋而合。

我们拿预估点击率做了举例。

预估转化率、出价的要素拆分同样如此,没有一个比喻会比下面来形容千川投放再合适不过。

我们把预估点击率、预估转化率、出价作为驱动广告的三驾马车,但三驾马车的硬件构成不一样。

投手就是一名马夫,想要马车跑的长远,你最重要做的就是将零部件做到最优比组装。这时候马车就能顺利跑起来,但如果想跑的更快,就会出现另一个词——改装,也就是投放界的优化

了解到千川投放的底层逻辑,我们来高屋建瓴的拆分投放的三个阶段:学习期阶段、增速投放阶段、计划衰减阶段。

学习期阶段又分为冷启动期和建模期。

说到冷启动,这里普及一下冷启动通过的定义,在冷启动阶段积累有效转化数超过二十个,冷启动核心是转化数,不是转化成本。

因为成本只要不是差别过大,通过后期的模型跑量,价格也会出现回落,因此尽可能快的让新计划投放出去,积累转化数是关键。

过了冷启动期的计划仍然还需要继续建模。

一方面系统进一步尝试摸索、扩大流量,另一方面投手衡量、预测后期带来的转化比。

一旦过了学习期阶段,整个计划就会有一个比较稳定的阶段,以三到五天为一个参考标准。

作为一个有跑量就消耗无上限的阶段,投手主要衡量的就是实际产出比

但所有计划都有生命周期,再好的计划也会进入衰减阶段。

做账户只需要看两个东西,就是成本或者是ROI

带着考核的最终指标和消耗,当连续三天或连续时段内,呈现下滑的数据状态,无论如何放量、调价都无法补救。

生命周期衰减期基本很难挽回,计划寿终正寝。

所以作为一个投手,每天百分之九十的时间都应该在建计划上,目的就是为了找出那个最容易跑量的素材。

如果不能在素材上取胜,最终都会落一个无尽负向循环,这也是多数人都习惯通过大量上新去度过学习期的原因。

对于上新的计划,做好前述所说的三驾马车的因素是基础,没有优质的人货场作为支撑,再好的计划也一定跑不出量。

其次是合理化的计划搭配结构,从基础定向、自定义人群、徕卡、达人投放、放量、出价、创意等要素,进行多计划测试,直至测出优质的跑量素材。

在了解到底层的投放逻辑后,对于具体的操作流程,以及注意事项,附上操作细节图。

当前的直播带货,已经离不开数据化的分析,结合目前数据分析的特点,分享下日常常用的数据分析。

通过数据大盘,点开流量详情即可查看,流量来源可以帮我们分析出各个渠道流量来源的占比,在不同的环境下,分析的手段也会有所区别。

作为一个新号,重点关注的是直播推荐的占比。

可以通过占比分析出对直播推荐来源的撕裂程度,一般情况下新号开播前三天,会出现从直播推荐10%拉升到80%以上的趋势,相反流量下跌,最为明显的也是直播推荐流量下跌,如果流量下跌低于50%,一般情况下需要及时采取激活策略拉回推荐流量。

如果近期重点发力短视频,则要关注短视频的流量占比。

通过周期性环比分析,可大致得出近期短视频导流效果。

但是短视频流量的占比,容易随着直播推荐流量占比基量的提升而被压缩,所以在分析短视频流量时,还需借助小店内短视频导流工具进行计算避免误判。

付费投放状态下,则应当关注付费内各个付费工具的占比数据。

同时也要与直播推荐进行对比,特别是在千川天然能激发免费流量的情况下,随时对投放成本、付费流量跟撬动的免费流量进行周期性分析。

这部分更多用于新号打标阶段,通过大盘左小角的画像罗盘,可判断当场直播用户占比的人群模型。

如果说模型反映出来的人群不精准,这时候就需要关注几个方面:

第一是流量占比最多的来源是哪一个;

引流品的选品是否有问题;

付费推送的框选是否正确;

然后通过进一步的人工调整,把用户模型纠正。

3、互动数据的分析技巧

主要分析对象,点赞率、评论率、停留时长、加粉率,这些数据的交叉权重,可大体上反映直播间的人气。

很多培训博主提到的,达到怎样的停留、加粉率才合格,这种并不准确。

任何指标的对比,一定是类比时期、类比同品才有意义。

比如一个开播不到半个月的新号,要进行指标之间的对比,就应该去寻找所处同一流量级别或者高于自己级别的优质账号进行对比,这样才能更多分析出优化的区间。

4、交易数据的分析技巧

主要分析对象,包含GMV、人均GMV、UV、转化率、千次转化率等。

每一个指标有着对应的优化方向,GMV代表本场的交易数据,将之与过去的交易额进行对比、与过去7天的数据做环比,可得到近期数据的整体表现。

再比如人均GMV,更适合的不是单场之间的计算,而是周期性环比,一周、两周,因为客单价的提升绝对不是单场能够衡量,需要一个周期的爬升。

其他数据的分析也同理,只不过代表的优化对象不一样而已。

5、流量数据的主要分析对象

包含场观、峰值,这两个数据可以最直接的反映当前直播间的流量规模程度。

场观适合按周计算,经常发现的一点是如果场观在周期环比下降的情况下,直播推荐的占比也在降低。

而峰值的计算需要区分开场峰值跟推荐峰值,开场峰值受上一场场观跟推流波动的影响,而推荐峰值则受当场互动指标、交易指标的影响。

抖音罗盘已经能够提供五分钟的漏斗流量分析,通过该数据模型,可随时对当前流量的留存进行计算,同时推流人数的表现,也进一步体现当前流量的健康程度,以及互动、交易指标的完成程度。

对于一场合格的直播,在直播未进入下半场时,整体的五分钟数据应该呈现螺旋上升,只有这样,才能在当场中拉升推荐峰值,数据不错的情况下会瞬间推送至广场流量。

7、实时直播的评论展示

表现直播间的引导程度跟健康程度,评论区的扣评,大多受直播间活动、主播引导的影响。

对于活动类直播间,重点关注实时评论区的扣评回复及频次。

而对于平播形式的直播间,则更多关注用户的扣评问题,进而形成后期主播培训的百问百答。

为了方便总结,也可通过第三方工具,如抖查查的词云功能。

打开直播分析的入口,进入流量分析,可查看整场直播的营销漏斗。

曝光转化率、点击转化率、生单转化率、成交转化率,可大体打出漏斗对应的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曝光点击率可简单反映投放素材的质量、点击转化率则又受购物车商品排列、卖点设定、主播话术引导的影响。

生单转化率更多依赖主播引导、定价、详情页,而最终转化率,同样受主播逼单效果,商品的实际吸引程度。

可以说每一个维度的因子拆分,对应的就是具体的问题,只有把漏斗从上至下,任何一个分漏的收紧,都会对最终的成单转化造成极大的影响。

Top品、压箱品、劣质品是三类需要重点分析的商品。

Top品是单场或者连续多场排名靠前的商品可作为潜力爆品主推培育和连续返场。

压箱品就是不管上架不上架,在点击率、成交率都排名靠后的商品,这类品应当随时淘汰,同时通过选品补充新品。

劣质品即在小店售后处理中,退货率较高的商品,像这类商品容易造成销售业绩的虚高,但实际上对小店评分,用户影响很大,要及时淘汰掉。

针对直播间的数据分析,单纯地从抖音罗盘并不足够,在涉及付费的情况下,还需要针对付费工具内的数据工具结合分析。

同时抖音本身的工具虽然强大,但并不一应俱全,兼容借助第三方数据工具会更好的做好数据分析工作。

对于规模化的直播间,还会涉及专门的数据分析岗位进行统筹,由此可知数据分析的重要性。

实际上在进行直播时,用的数据要素往往是以上的数倍,其中还包含付费流量的分析,自身账号与第三方账号的对比分析等等,篇幅有限,在此不做展开。

第三方数据工具在数据爬取、竞品分析上,可以发挥极大的作用,这里讲下常用的工具及用途。

大部分主流第三方工具,都提供了货品销量的数据监测功能

举例数据工具抖查查,通过点开主页,进入商品排行榜,选取对应类目、统计时长,即可查看近期销量较好的商品,在选品篇中,关于如何进行选品工具的使用已做详细介绍。

借鉴+改良是创造短视频作品最快的方式。

通过进入短视频页面,选取相关的类目,看24小时点赞、评论数据较爆的视频,思考是否可以与自身产品相结合,如果可以,则将他人脚本复刻,同时融入自身元素进行翻拍。

毕竟别人的作品已经爆过,总会有爆的原因,相比较自己去构思创建,很多时候都比不上别人的灵感。

流量等级的概念,即通过场观、峰值、GMV等相关数据的加权,将流量等级划分为E到S级,不同数据的账号划定在不同的流量池。

对于一个日常开播的账号而言,知道自己的流量位于哪个等级非常重要,进入抖查查官网的流量广场,即可查看自己的流量等级。

同时也可以看到当日整个大盘账号的流量分布情况,对于竞争对手的分析,也推荐通过流量广场进行针对性查看,这样才能发现两者的差距。

市场最新的玩法别人不愿意告诉你,但是数据可以告诉你。

通过第三方数据工具,我们经常可以去发现一些厉害的潜力账号,进而学习他们的玩法。

首先第一步应当确定筛选维度,即什么类型的账号值得我们参考,粉丝少于10W+开播不足1个月+销量远高于同类型账号,是筛选的基本要素,确定完之后,即可以通过“实时直播间”榜单进行对比查找。

寻找优质的潜力账号需要有耐心,不要光从表面数据查看,而是应当进入详细的数据页面,同时观看账号的直播至少两场以上,这样你才能获得想要的信息:他的活动策略、用了什么引流款、互动词云是什么、排品怎么排的、销售额、UV多少、话术与节奏的安排等等。

通过这些信息,你就能大致判断直播间的玩法,进而起到参考、借鉴的作用。

抖音本质是电商,电商本质是供应链,这句话在本篇中已经第二次提到。

包括早期我在内,都会存在一种误区,明明知道供应链很重要,但是却没有实际行动去执行,反而对流量极其关注。

有这种心态正常,但容易吃亏。毕竟对于一个新团队来说,首要关注的就是起号,如何把流量做高。

但实际只要能够把底层算法吃透,起号就会变成异常简单,相反到了第二阶段,如果没有爆品在直播间,那么面临的痛苦就是起号了。

结果无法测出爆品,账号要死不活,想爆爆不了,想关掉又看着还有一定的GMV产出,等一旦测出了爆款,接下来又会面临持续性推出爆品的问题。

所以,做抖音,本质上就是围绕供应链,脱离供应链做电商,极度追求流量就是本末倒置。

其次从流量的角度,也有很多的人陷入误区,一味追求直播间流量而弱化视频端流量的培育。

有没有发现一旦到了一天直播高峰期、或者活动节日的时候,中小主播的流量会被极大瓜分?或者面临失误违规导致直播限流?

卡直播广场账号不长久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过度依赖直播推荐流量而被反杀。

如果真的想做好直播,短视频流量要重视,从今年以来,不管是自身还是周边团队、大盘数据,短视频流量的占比越来越高,侧面也能反映抖音对视频端流量的扶持,况且相比较直播流量,经过过货作品洗礼的用户不应该更为精准吗?

如何进行有效的直播复盘

第一,每个人你说一句,我说一句,这样的复盘多半是形式主义,深究不出问题的本质。

第二,在复盘时缺乏数据引用,当不把直播间当中呈现出来的数据作为你复盘的依据,复盘就会脱离实际。

所以在这一篇,分享如何在数据指导下进行一场有效的直播复盘。

这个框架是复盘当中最常用到的,由四个部分构成:流量数据、互动数据、交易数据、直播现场。

流量数据关注的点,一个是场观、第二是峰值

当复盘的时候,如何去找问题,找解决方法?

首先要去找那个大的点,他出现了什么样的数据,第二去挖掘是有哪些因素导致,第三去根据每一个因素找对应的解决方法。

比如流量数据里面,今天的开场峰值昨天是5000,今天是一百,为什么今天只有100?账号违规,还是开场排品单价过高被压制,那么下一场如何规避、解决?

第二比如互动数据,昨天增粉1000,今日同等流量增粉200,为什么少了?直播间停留不好?用户不积极?主播引导不够?

通过直播录屏看到主播全场没有做关注引导,那么下一场,主播务必主动引导用户关注主播。

同样的方法,可以应用到交易数据的分析。

第四部分,为什么叫直播现场复盘?因为不是每一个问题都可以通过数据体现。

比如说人员分工出了问题、现场欠费停电,像这些都是数据上看不到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对现场的复盘解决。

综上,把这四个部分能够在直播复盘当中面面分析,那么对于后续的直播优化,才具有现实意义,也才算是一场有效的直播复盘。

从个人创业经历分享避坑指南

从2019年接触抖音,经历起号、选品、直播、运营、拍摄、剪辑、投放以及团队管理,坑踩过,收获也是很多。

不管是物质层面,还是精神层面,最后一篇以个人经历做最后的总结。

1、吃透算法,不做无效功

初期做直播带货,跟大多数团队类似,搭建直播间,找主播、找货,每天直播六个小时,一个月连场观500不到,直到接触抖音算法,才知道原先所有东西都是无效功。

抖音本质上是一个算法系统,作为一个算法系统,就应该了解算法的本质,算法提供流量,它需要你做什么样的数据,你就应该做什么样的数据,才会获得更多的流量推荐。

讲这个点的目的,就是现在仍然有企业在做带货的时候,没有把吃透算法放在重心。

已经到了2021年这个阶段,不要再去犯2020年的人做直播带货还去犯的错误。

2、深入圈子,价值共享

人最怕的是什么?最怕的是闭门造车。以为自己的就是最好的,然后你就拼着命去做,结果发现别人已经做的很好,而且有非常多的技能可能连听都没听过。

所以我认为进入到一个圈子非常重要,通过圈子,你会发现人在做什么,到底是怎么做的。

同时人之间是相互的,奉献自己会的东西,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我现在在做的就是这么一个事情,我总结我在这个行业内的知识沉淀,然后以输出的方式去为他人提供价值,进而产生人与人之间的链接。

3、控制心流,降低预期

现在经常会听到说哪个直播间一天卖百万千万。但实际上真正操作的时候,会发现很多东西听起来简单,但实际上很难做得到。

所以与其说我在开始的时候,把预期调的很高,兴奋的跟团队喊口号,两个月干多少,不如一开始的时候把心流控制好。

即在一开始把心理状态调试一个正常的状态,不要有很高的预期,随着自己技能的提升,数据一定会慢慢上去。

想象一下,本来没有怀上高预期去做的事情,结果做出了很好的预期。相比你开头很高,结果平淡无奇,哪个更好?肯定是第一个更好。

所以这一点我认为也非常重要。

抖音在不断颠覆传统电商、特别是传统行业,但从互联网的产品线上看,抖音不过是一个时代特定阶段的产品。

互联网生态的浪潮,我们大可以往前推个十年,PC门户网站时代、移动互联网时代、后来细分的新媒体时代、公众号时代、到现在的短视频时代,每个媒体时代都会产生每个时代的内容生态、商业生态。

但不管如何,一定是有涨起跌落的过程,抖音也不例外。

对于创业者的要求就是,即便抖音目前仍然处于红利期,但是我们还需要存在另一个视角,去观察下一个媒体时代的趋势。

只有这样,才不会在结束当前风口的同时,在下一个风口成为别人的跟随者,毕竟互联网的时代,先发优势就代表吃透红利。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支付宝附属账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