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你印象里一响起你你的泪点有多低测试就来的影视主题曲?

春节档要上映的电影太多,选择看什么,多少会成为观众们的一个难题。

其中有一部电影最吸引我。

它是华语片中不太常见的科幻类型,而是还是“硬科幻”。

对于很多像我这样的中国科幻迷来说,看到它快要上映,就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

说到《流浪地球》,想必很多网友不会陌生,毕竟这部电影的原著作者正是被誉为“中国科幻第一人”的“大刘”刘慈欣。

刘慈欣身为九届中国科幻银河奖得主,更是凭借《三体》获得雨果奖,这也是亚洲人首次获得雨果奖,是中国科幻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重要一步。

而《流浪地球》也曾获得中国科幻银河奖特等奖,因此《流浪地球》拍成电影也引发刘慈欣粉丝、科幻小说迷、科幻电影迷等所有人的关注。

在《流浪地球》之前,中国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硬科幻电影,它一旦成功,就将填补中国科幻电影的空白,让“中国科幻电影元年”迎来真正的春天。

1月20日,我有幸参加了《流浪地球》在北京的看片会。

观影结束后,现场观众纷纷通过各大社交网站发表了观感,结果可以说是一边倒的好评,不少观众称之为“中国科幻新标杆”“中国电影跨越新高度”。

包括刘慈欣本人都说:“充满厚重史诗质感,震撼心灵。”

其它微博网友也相继表示:

“完成度非常高,但是又不挑观众。”

“一部绝对不容错过的真·中国科幻电影。”

“它的一小步是中国电影的一大步。”

中国终于有科幻片了,终于有优秀的科幻片了!

《流浪地球》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想象力极为丰富。

小说和电影中的设定天马行空,充分体现了刘慈欣、以及电影导演和编剧的智慧。

故事背景发生在未来,太阳急速老化,将会不断膨胀,吞没整个地球。

但是以人类现有的科技根本无法让全球几十亿人乘坐飞船寻找新家园,那么怎么办呢?

于是,人类倾尽所有资源,在全球建造了12000台“行星发动机”。

每座行星发动机高达11公里,将为地球提供共150万亿吨的推力,让地球本身变成一座巨型的宇宙飞船,驱使地球离开太阳系。

整个移民过程将延续2500年时间,100代人。

2500年后,地球将泊入4.2光年外的比邻星的轨道,成为它的一颗卫星。

这样的创意本就荡气回肠,相当惊艳,是科幻小说、科幻电影中非常少见的。

更何况《流浪地球》早在2000年就出版,足以证明刘慈欣前瞻性。

可能有的人会觉得《流浪地球》像这部电影,或者像那部电影,但原著小说早在19年前就发表了。

关于灾难、末日的电影和小说数以万计,人们的解决方案要么是打造诺亚方舟,要么是通过宇宙飞船寻找新家园等等,但像《流浪地球》这种让地球连同地球人一同逃难的创意还是头一回。

电影不仅还原了小说中的场景,而且特效非常真实,属于国产片的顶尖水准。

比如电影所呈现的行星发动机就很硬核,完美诠释什么叫做“硬科幻”。

12000座行星发动机全功率启动更是气势磅礴,和小说中的描写一模一样。

从我住的地方,可以看到几百台发动机喷出的等离子体光柱。你想像一个巨大的宫殿,有雅典卫城上的神殿那么大,殿中有无数根顶天立地的巨柱,每根柱子像一根巨大的日光灯管那样发出蓝白色的强光。而你,是那巨大宫殿地板上的一个细菌,这样,你就可以想像到我所在的世界是什么样子了。

如果你是刘慈欣的书粉,如果你读过《流浪地球》,如今在大银幕上真正看到行星发动机,那是怎样的感动和满足!

行星发动机推动地球启航,地球因此产生的尾迹清晰可见,宛如一艘飞船遨游在宇宙之间。

由于远离太阳,地球地表已经被冰天雪地所覆盖,无论是北京,还是上海,都是千里冰封,冰天雪地,因此人类不得不移居地下城。

而地表之上,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东方明珠电视塔、奥运大厦等标志性建筑岿然屹立,给人以强烈的亲切感。

“流浪地球”计划启动后,人们还打造了国际空间站作为地球的探路者。

人类发射飞船、飞船停泊国际空间站,以及宇航员在太空遇险等片段都登峰造极,是国产片中非常少见的。

当地球掠过木星的时候,木星捕获地球大气层,仿佛要将地球吞噬,更是让人瞠目结舌,堪称前无古人。

地球受木星引力影响而产生大地震,刹那间地动山摇、天崩地裂,让人联想到《2012》呈现的世界末日。

接下来的木星气流撞击地球形成泰山压顶之势同样蔚为壮观,难以相信这是中国人拍出来的。

除此之外,救援队队员扛着重机枪对着木星扫射、人们在即将倒塌的大厦中死里逃生、修复并重启行星发动机、从地球地面逐渐推到国际空间站的一镜到底的长镜头等等片段都代表着中国电影工业的最高水准,甚至刘慈欣本人都感到十分满意,说满分5分的话他打4.9分。

如果说特效决定一部科幻片的下限,那么剧情就是决定它的上限。

《流浪地球》兼顾了特效和剧情,将商业和艺术相结合,达到了视觉效果优秀,同时还能引人深思的程度。

从预告片中,我们得知“流浪地球”计划并非顺风顺水,人们远远低估了木星的引力,受木星引力增强影响,地球将在30多个小时后撞击木星。

有人说,这是一场注定徒劳的救援。

那么,人类能否扛过这场劫难,又是如何克服抵抗这场劫难?

电影中人们所面临的危机,以及他们化解危机的方法都很有新意,是以往科幻片中不常见的,不仅让你猜不到过程,还兼具燃点和泪点。

电影有好几处“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反转,尤其是影片最后三十分钟高潮迭起,一波三折,燃爆视觉感官。

《流浪地球》作为硬科幻电影,它和软科幻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它基于科学基础,有一定的科学依据。科幻,但绝不魔幻。

这样的电影无疑能启发孩子的想象力,为孩子种下想象力的种子,让孩子在娱乐的同时也能有所收获、能够学到许多科学知识,让家长陪同孩子一起迎向未来。

另一方面,电影也展开了对团圆、对亲情的探索,传达了“困难再大,也要回家”的理念,又借助“地球流浪”表达地球人对家乡的特殊情感,体现了人们无论如何也绝不抛弃家乡的精神。

《流浪地球》中还有许多春节和新年的元素,在春节档上映十分应景,是春节档最适合一家人走进电影院观看的电影。

电影保持了原著小说的整体框架,有一定改动,同时也在原著的基础上进行了扩充,整体通俗易懂,不看原著也能看懂。

换言之,本片观影门槛不高,对观众很友好,是适合大部分人群看的的爽片。

无论你是科学家,还是普通观众,你都能理解电影中的剧情和世界观。

总的来说,这部“中国第一部硬科幻电影”给我们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流浪地球》的上映,意味着中国科幻电影的正式启航,也意味着中国电影跨越新高度。

如果说刘慈欣以一己之力将中国科幻推到了世界高度,那么《流浪地球》就是电影所有幕前幕后人员共同让中国科幻电影与世界接轨。

正如地球展开了流浪之旅,中国科幻迷也流浪了太久太久。

如今我们终于不再流浪,2月5日,我们共同见证中国科幻电影元年的到来,共同见证中国科幻电影启航。

}

2020年对所有电影行业的人来说,都是毁灭性打击。大到新拍完的电影无法上映,小到我们的观影团也无法开展线下活动。

于是我们在这个特别的开年,策划了两个系列专题:我的隔离期生活我的电影院记忆

原本以为持续到6月中旬的“电影院记忆”,差不多就能等来影院复工的“好消息”,也算是为影院的回归做一波预热。

哪想到我们的专题已接近尾声,而那个“好消息”却久候不至。

于是,所有的努力依然在等待。

但我想,无论如何,我们终会等到相聚在影院的那一天。

今天是这个策划的最后一期,由我这个发起人来回答下面的这些问题。

藤井树:制片人、影评人、井树文化创始人。主要代表作:电影《荞麦疯长》《七月与安生》,纪录片《这个时代的审美》等。微博:@藤井树小姐

藤井树观影团独家对话藤井树Q:藤井树观影团 A:藤井树

Q:你最近一次在电影院看电影是什么时候?和谁一起?看了什么电影?

A:我最近一次进电影院是1月18号下午,看了《宠爱》。当时送儿子上补习班,老母亲和老父亲就在学校附近的商场里看了场电影,结果还看哭了。那个片的主演有钟楚曦,我就是在她的那个段落看哭的。看完我给她发过一条微信,祝贺《宠爱》票房大卖,以及热切期盼着我们合作的《荞麦疯长》也能如《宠爱》般大卖。

Q:你最近一次在电影院哭/大笑的经历?

A:最后一次在电影院哭就是《宠爱》。我泪点很低,尤其在影院里,常常会哭。有时候甚至会哭得莫名其妙。

我在电影院里哭的最厉害的一次是在戛纳电影节看《小偷家族》,看完哭到崩溃。完全站不起来,简直是哭瘫在座位里。带去的一整包纸巾全部用完,怎么也停不下来的眼泪,哭到脑壳疼。

转身一看,我身边坐着一个很高大的法国男人也在哭。他还问我要了一张纸巾,他的眼镜也根本无法戴上,就拿在手里不停抹眼泪。

后来《小偷家族》拿到那年的戛纳金棕榈,我想我的眼泪没有白流,真是实至名归的好电影!

Q:你是否有过排队买电影票的经历?请详细讲述~

A:印象很深刻的排队买票的经历是《英雄》。好像是2002年的圣诞夜,我和当时的男朋友吃了顿大餐,然后去上海新天地UME看场电影。结果到了影院才发现人山人海,排队买票的人都绕了好几圈。现在想来那还是一个热气腾腾的夜晚,头一次感受到中国电影的大片气势,张艺谋是中国电影商业片时代“开天辟地”的一个人。

Q:你对礼堂式电影院(影院改建为多厅之前的样式)还有印象吗?是怎样的记忆?

A:礼堂式观影的记忆还停留在学生时代,而且是中小学时学校组织的观影。看过《妈妈再爱我一次》,大礼堂里的座椅是木头的,人坐上面动一下就会发出吱吱声。结果那天所有人都在哭,礼堂里此起彼伏的吱吱声,简直是振聋发聩。

Q:让你印象最深刻的电影院是哪一家?为什么给你留下了这样深刻的记忆?

A:印象最深刻的影院是上海影城,我记得第一次去上海影城,是学校组织的春游,看了《真实的谎言》。那时候觉得上海影城好大哦,电影好刺激哦,总之都是非常震撼的记忆。

Q:你看过露天电影吗?对露天电影院是怎样的记忆?

A:最近两年去戛纳,都会看露天电影。夏天的海滩,惬意的海风,熙熙攘攘的人群,喝酒聊天看电影,简直是美好的天堂。

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次看露天电影是在平遥,哇,那天简直冻死我了。看的是那年戛纳金棕榈大奖《方形》,电影非常好看,可是天太冷了。我一边看一边抖,后来冷得实在受不了,中途逃跑了。

Q:你对看早场/午夜场电影的记忆?

A:很少看早场,因为我是晚睡晚起型。但我有过在上海电影节期间看早上8:30早场的经历,都是最热门电影的加映场,好不容易拿到的票,睡着也要看完。

午夜场电影经常看,最爽的一次是为了看《龙纹身的女孩》,特意飞去香港。落地后直奔影院,看的就是午夜场。158分钟,看完出来已经半夜两点半了。电影又丧又精彩,搞得我毫无睡意。在午夜的香港街头暴走,一边喝酒一边走,觉得自己又酷又冷!

Q:你留意过在电影院里和你一起看电影的人吗?给你印象最深的人是什么样子的?

A:通常不会留意别人,但有一次印象深刻。

是看IMAX3D版《地心引力》看到桑德拉布洛克说自己的女儿死在幼儿园,非常愚蠢的死法,是从滑滑梯上摔下来,死掉了。我的眼泪就不争气的流下来,我不得不摘掉3D眼镜擦眼泪。然后看到我身边的人也在默默的擦眼泪,那一刻我觉得好像找到了知音般温暖。

Q:有没有过一个人“包场”看电影(整个影厅只有你一个人)的经历?当时是什么样的情况?

A:有啊,《七月与安生》上映的首日,我因为当天要主持见面会,就迫不及待去看了上午场。看到自己的名字在大银幕上出现,就很激动,很想站起来告诉所有人,看啊,这是我的名字,这是我参与的电影。可是那天整个影厅里只有我一个人。

Q:让你和周围大部分观众一起哭/一起笑的电影桥段是?请描述当时你和周围观众的状态。

A:和大家一起哭的电影有很多,比较特别的是《归来》我带了我妈和我姨妈一起去看,结果她们俩哭得眼睛都肿了,很尴尬。但其实我也哭了,我们默默的擦完眼泪,默默的走出影厅。后来一起吃饭时,她们俩也没怎么说话,情绪一直很低落。我妈说她伤心了好几天,那个电影太真实了,她们都经历过那个年代。

Q:请描述你印象最深刻的一次电影院观影经历。

A:对我来说,最重要的一次电影院观影经历,是1994年9月。那年我高一,去看了王家卫的《东邪西毒》,从此打开了我的影迷之路。原来电影可以这么拍啊,原来台词可以这么说啊。然后就疯狂的爱上了电影,通过一切可能去看电影,并且有意识的按照导演去找片源。比如大岛渚、岩井俊二、许秦豪、伍迪艾伦、杨德昌、王家卫等等,整个高中和大学阶段,别人忙着读书谈恋爱打工之类的,我就是看电影。1999年还上了网,去BBS写观后感,就这样成了一个影评人。

Q:电影院观影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有没有哪个人生的重要时刻是在电影院发生的?

A:电影院对我来说是梦开始的地方,逃离现实生活,躲进一个梦里。两个小时的沉溺,换来继续生活的勇气。好像开车需要加油,呼吸需要氧气,鱼儿离不开水。真的,我人生的很多甜蜜与悲伤都发生在电影院里。

并且从2011年开始,因为“藤井树观影团”的创办,我保持着每个月不少于两次的电影院观影频率,这是我迄今为止除了婚姻之外,坚持时间最久的事情。可惜2020年戛然而止。

Q:你目前最期待在电影院里看到什么电影?最希望和谁一起去电影院?

A:目前最期待当然还是我自己的电影《荞麦疯长》,等啊等,从2017年带着故事去参加创投,到如今已经整整三年。我想只要影院开业,一定会上映的。

哎呀,关于电影院的记忆,居然一写就写了这么多。而在我们的采访中,也见证了许多人的青春和生命中非常特别的闪亮记忆。

比如李易峰,说自己的初吻就发生在影院里。

比如姚晨,午夜场看《刺客聂隐娘》,陶醉在丰富的环境音里。

比如黄轩,第一次看自己主演的电影时,紧张不安,全程手脚冰凉。

比如史航,对他家乡的电影院念念不忘,吉林大学的鸣放宫里安放着他的青春。

比如杨子姗,和先生无意中去看早场电影,结果是两人包场时,觉得好开心。

比如马思纯,很期待看一场露天电影,坐在草坪上,和朋友们一起。

比如秦海璐,在电影院里和周围人一起哭,好像完成了一次无声的交流。

比如张建亚,当年从静安寺徒步走到复旦大学,只为了看一场电影,到家已是隔天。

比如谭卓,在《我不是药神》的首映礼,哭到失控。

比如吕星辰,在小西天看完《时空恋旅人》,觉得那个夜晚真美好啊。

比如江海洋,电影院就是他的人生殿堂,在这里看的不是一部电影,而是整个人生。

比如周游,小时候和爸爸的亲密时光都发生在电影院里。

比如王紫璇,看完早场电影,感觉这一天多赚了两小时。

比如吴昊宸,高中时排队抢票看3D《阿凡达》。

比如刘雅瑟,好吃的冰淇淋就是露天电影院的记忆。

比如卜冠今,学校操场上的露天电影,最想坐在喜欢的人身边。

比如张植绿,装备齐全得去看《复联4》零点首映场,好像狂欢一样。

比如金晨,和好朋友包场看恐怖片,太酸爽了。

比如梁靖康,看早场电影,感觉自己特有钱。

比如蔡雅同,记忆最深刻的还是小时候那个最老的电影院。

比如谭飞,看过3000场露天电影,看了36遍《奴里》。

比如赵宁宇,在北京电影洗印厂礼堂看了1000多部电影。

比如黄璐,人生的重要时刻都发生在电影院里,包括婚礼。

比如麦子,带外婆看《萧红》,看到自己的家属在银幕上,感觉很特别。

比如李蔓瑄,跑去露营地拿放映机在山崖壁上放了一部老片。

比如秦海燕,高中时催眠一样循环看了很多遍《花样年华》。

比如董子健,电影院里有再多的人,对他来说都是一个私人空间。

比如张晓晨,所有的爱情都从电影院开始。

比如李蕾,排队买票看《泰坦尼克号》,看了三遍,和三个不同的男孩。

比如齐伟,午夜场电影的记忆都跟录像厅和香港黑帮片有关。

比如刘海波,约了一个姑娘去看《色·戒》,居然忘了那人是谁。

比如蒋为民,第一次被老公拉手就是在学校礼堂里看《我的左脚》。

比如陆妍淇,看《爱乐之城》时因为感同身受而当场泪崩。

比如陈松伶,最不喜欢一起看电影的人竟然是老公,因为看片时不想被爱聊戏的他打扰。

比如朱楓,幼时星期天去瑞金剧场看电影的经历,至今想起都是童年最快乐的时光。

比如李康生,在福和戏院拍《不散》时得知了张国荣的死讯,和全组人一起陷入悲伤。

都是好私密的人生体验。

这份采访名单还可以无限延展下去,事实上,这只是一次抛砖引玉,因为电影院和我们每个人都真切地发生着联系。

我们恋爱、我们会友、我们娱乐、我们打发时间。

不光是看电影,更重要的是一段人生的“梦幻时光”。

2020年应该是我们离开电影院最长的时间,我们热切期盼着,渴望着,念想着,能够重新回到影院的那一天。

到那一天,我一定第一个冲进电影院,买一桶焦糖爆米花,看他个昏天暗地!

本系列访谈系上海市长宁区文化发展专项资金扶持项目

上海市长宁区主要电影院地图索引

上海市长宁区新华路160号番禺路口

上海市长宁区天山路888号

百丽宫影城(长宁来福士店)

上海市长宁区长宁路1123号长宁来福士7层701-703室

SFC上影影城(天山缤谷广场IMAX店)

上海市长宁区天山路345号缤谷广场东座5楼

上海市长宁区遵义路100号虹桥南丰城4层

上海市长宁区茅台路179号金虹桥商场LG1

上海市长宁区金钟路968号7号楼B1

上海市长宁区长宁路1018号

完美世界影城(北虹店)

上海市长宁区北虹路1068号第4层B区

上海世纪仙霞影城(百联西郊购物中心店)

上海市长宁区仙霞西路88号百联西郊购物中心4楼(近哈密路)

你想冲进电影院看的第一部电影是什么?

转载声明:原创文章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那些最感人的电影情节是什么歌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