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几年的《象棋》棋艺杂志电子版免费象棋上刊登过:一砖瓦厂拉坯工人经过自己刻苦钻研,一路过关,拿到省象棋冠军?

【摘要】:执政后的中国共产党一如既往地重视政治思想工作,重视党报宣传工作,重视发展党报事业,强调党领导一切,尤其是对新闻事业的绝对领导。由中国共产党各级党委机关报组成的党报系统,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公营报刊体系的主体。

第二节 执政时期的党报

毛泽东在1949年6月30日发表的《论》一文中指出:在即将建立的国家内,要建立起“(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16]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成了执政党。

执政后的中国共产党一如既往地重视思想工作,重视党报宣传工作,重视发展党报事业,强调党领导一切,尤其是对新闻事业的绝对领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伊始,随即对在革命战争中发展起来的党报党刊进行调整、充实。经过有领导、有计划地发展,很快就在全国形成了以《》为首、以中国共产党党委机关报为核心的公营报刊体系。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党报——党报体系的建立及党报改革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党报体系的建立及党报宣传

随着战争的胜利推进,中国共产党开始了对新解放城市旧有新闻事业的清理整顿。在没收、接管原有报刊的基础上,人民报刊尤其是中国共产党党报迅速发展起来,并很快组建了以共产党党报为核心的报业体系。这个体系有四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机关报,即中共中央党报《人民日报》。1949年2月2日,作为中共中央华北局机关报的《人民日报》“北平版”,作为中共北平市委机关报;3月15日,人民日报社迁北平。8月,《人民日报》被改组为中共中央机关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后,《人民日报》随即成为全国最大的报纸,并向国外发行。在这一过程中,该报经历了由地方性报纸向全国性报纸的发展。开始时对开6版,有时出8版;1951年起改出对开4版。1949年底时,为9万份;1950年为19万份,1955年为71万份,1956年更是增加到近90万份。作为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的主要内容是:报道和评论国内外重要时事和重要方针、政策问题;介绍全国各地及首都的情况与中心工作;交流经验,开展各种思想与工作问题的讨论;刊登文艺作品和介绍文艺;发表来信等。首任社长和总编辑分别是胡和。

第二个层次是大行政区的机关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全国共设有六大行政区。除华北区的《人民日报》外,其余均创办有自己的党委机关报,即东北局的《东北日报》(沈阳)、西北局的《群众日报》(西安)、华中局的《》(武汉)、华东局的《》(上海)和西南局的《》(重庆)。1954年,各大行政区建制被撤销,所属的机关报即或停或转。

第三个层次是省级党委的机关报,包括省、和自治区的党委机关报。新中国成立后,每一个省、直辖市或自治区很快创办了一份机关报,到1952年已有将近30家,主要有:《》、《吉林日报》、《内蒙古日报》、《》、《新华日报》(南京)、《》、《河南日报》、《黑龙江日报》、《江西日报》、《》、《新湖南报》、《》、《甘肃日报》、《青海日报》、《》、《宁夏日报》、《新黔日报》、《广西日报》、《日报》、《云南日报》、《安徽日报》、《四川日报》和《北京日报》;从1953年到1956年,又创办了《辽宁日报》、《陕西日报》(由《群众日报》改组而来)、《西藏日报》等。上述党报,有的是在原有机关报的基础上扩充而成的,更多的是新创刊的。各大行政区撤销后,所属机关报如《解放日报》、《长江日报》也改组成了省级党报。这些报纸多是对开4版,综合编排;在内容上,兼顾城乡读者。

第四个层次是地(市)级党委机关和县党委机关创办的机关报。由中国共产党各级党委机关报组成的党报系统,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公营报刊体系的主体。据1950年春的新闻工作调查统计,当时各级党委共有机关报151家,约占全国报纸总数的59%,居各类报纸首位。党报系统的建立,可以迅速传达党和政府的声音,有利于各项工作的展开。

在数量增加和在新闻战线地位上升的同时,党报也日益完善了自身的体制建设。1950年全国新闻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联系实际、联系群众、开展是改进报纸工作的三个主要方面,这就为改进党和人民的新闻事业尤其是党报指明了方向。人民日报社总编辑邓拓说,这三条应该是人民报纸的方针,对于党报来说,更是唯一的方针。[17]

党报的各种体制和机制也逐渐形成。在党报体制方面,中共中央明确规定:党委机关报是党委的一个工作部门。党报的总编辑、副总编辑和编辑委员由同级党委任命并经上一级党委批准(中央一级由中央直接任命,党报总编辑一般由同级党委委员兼任);编辑组长和记者由同级党委任命并报告上级党委备案。报社实行总编辑责任制,设立编辑委员会,总编辑对党委负责。党委定期讨论报纸工作,并指定一位负责直接领导,在重要问题上及时给予指示。党委指导报纸工作常用的一种方式是发表报纸述评,如《人民日报》受中共中央之命经常发表报纸述评,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委机关报也经常发表对下级报纸工作的述评。在编辑部建设方面,解放初期,一般报纸的编辑部通常设有编辑、采访、通讯联络三大平行的机构。1950年新闻总署发出《关于改进报纸工作的决定》,要求改变编辑、采访、通讯联络工作各自为政的状态,建立编辑部门统一集中领导、按照社会的不同方面实行适当分组的管理体制。遵照这一要求,各级党报的编辑部普遍下设了国内政治、(或、工业)、、文教、文艺、、理论、群众工作等部(或组)。[18]从而有效地加强了党报与党政实际工作、社会生活的联系。

1956年以前,中国共产党的党报在实际宣传工作中取得了很大成绩。宣传报道方面的成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紧密配合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人民日报》等新闻机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紧密配合恢复这一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重点宣传报道统一全国财政工作、调整工商业、精简节约等方面的情况。为加强针对性和权威性,《人民日报》发表了一批切合实际、解决重大问题的评论和新闻,其中有的是邀请中央主持财经工作的领导同志和专家撰写的。

二是突出报道国家重点建设的成就,展示的新变化。在的帮助下,自1953年起,我国开始实行经济建设的“一五”计划。党报担负起动员组织人民投身国家经济建设,尤其是参加支援重点建设的重大任务。《人民日报》、新华社等新闻机构通过新闻、评论、通讯、报告,真实地展示了一幅幅国家重点工程建设的壮丽景象,充分地反映了和、水利建设的空前规模和声势,生动地阐明了重点建设工程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重大意义和作用,突出地展现了工程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显示了新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在具体表现手法上,相关报道克服了业务技术性强、报道面狭窄等缺点,力求报道内容生动有趣、报道形式丰富多样、报道角度新颖多重,从而让读者真切地感受到经济建设的变化。

三是人民群众尤其是先进人物与先进事迹成了宣传报道的主角。《人民日报》等新闻机构,把介绍先进人物和先进经验看做经济宣传密切联系实际和群众的一个重要报道方针。大批先进人物、先进经验在读者心目中留下了光辉的形象,成为推动生产建设的强大的精神力量,“各种新闻工具大力报道组织工业、战线开展的热潮,注意介绍先进人物和先进经验。‘李顺达互助组’发起的农业战线爱国增产竞赛,‘马恒昌小组’提高工业产品质量的经验,曲耀离的棉花丰产经验,郝建秀的细纱操作法,等等,在全国范围广泛传播推广,有力地推动了全国增产节约的开展”。[19]

《人民日报》等新闻机构在政治宣传报道方面取得的成绩主要是成功地报道了、第一次、《》、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等重大政治、活动,为塑造一个人民民主专政制度的新中国的光辉形象作出了重要贡献。

此外,党报还强化了政治理论的宣传。一方面,注重运用各种灵活有效的方式来普及马列主义尤其是,另一方面,对社会各界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行动进行了广泛的报道。20世纪50年代初,《人民日报》等新闻机构将介绍马列主义经典著作、普及马列主义基本知识作为自己的重要宣传任务。《人民日报》用大量篇幅介绍马列主义经典著作,发表单篇原著,刊登学习和介绍原著的文章,特别是突出宣传了《》第1卷至第3卷的出版发行和全国人民学习毛泽东著作的热潮。与此同时,报刊还普遍开展了各种思想讨论。1950年春夏之交,《人民日报》在“党的生活”栏目里开展了《赵桂兰应不应该扔雷汞》的讨论,部队、机关、工厂、学校、街道100多位读者来信来稿参加了这场讨论。赵桂兰是大连化工厂青年女工、,为了维护工厂机器财产,她在工作中晕倒在地时,仍不肯扔出手中的雷汞,宁肯自己被炸伤致残。经过讨论,许多读者得到了如何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之间关系的。1958年5月至7月,《北京日报》在其《共产党员》专刊上,开展了共产党员应不应该有个人意愿的讨论。此外,《人民日报》、上海《解放日报》分别组织的《没有周密的勘察和调查就不能设计和施工》、《为什么工人阶级是的领导阶级》的讨论,也对读者进行唯物主义思想教育、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等方面的教育。这些讨论,活跃了思想,加强了报刊的思想性,也进一步密切了报刊与群众、实际的联系。

但是,由于党报等媒体在总体上对成为执政党后的、功能和使命认识不足,在经济、政治宣传工作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问题的集中表现是“片面强调报道的指导性与思想性,大多从领导角度看问题;指示、教训的口吻多,而从群众的角度提问题、满足群众需要和兴趣的报道少;介绍生产过程多,反映职工生活少”。这些弱点,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党报宣传力量的发挥。特别是在“左”的思想影响下,建国初期在党报上进行的3次较大规模的学术讨论就出现了上纲上线的错误做法,产生了很坏的后果。这3次文化讨论是:关于电影《武训传》的批判,关于《红楼梦》研究和派资产阶级唯心论思想的批判,对“反革命集团”的揭露和批判。本质上,这些问题都是学术文化层面的问题,对他们的讨论应该限制在学术讨论的范围内;但是,由于采用了领导政治斗争的方式因而造成了严重的失误。下面仅以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为例说明之。

电影《武训传》上映后的几个月内,各地报刊发表的表扬性文章多达一二百篇。后来,毛泽东亲自撰写了《应当重视电影〈武训传〉的讨论》一文,于1951年5月20日作为《人民日报》的社论发表;同日还发表专论《共产党员应当参加关于〈武训传〉的批判》。随后,《人民日报》一连7天在显著位置报道上海等地文化界开展批判活动的新闻。6月,《人民日报》报道了指示全国教育机关讨论《武训传》和“武训精神”的消息,并在报上发表两篇专论,号召全国省级报纸、出版工作者展开《武训传》的讨论。在此期间,《人民日报》发表了一批基本上是赞成批判的“读者来信”。7月下旬,《人民日报》在第三版连续6天刊载了署名“武训调查团”的长达4.5万字的《武训历史调查记》,以“盖棺定论”。对于电影《武训传》的讨论,“实为政治批判,其错误在于它是依据中央个别领导人意见自上而下发动并辅以指令性的行政手段、以新闻工具为主要阵地、采取群众运动的方式进行的,是非常片面、极端和粗暴的”,[20]从而给思想战线的“斗争”,开了一个不好的头。

(二)1956年《人民日报》的改版

新中国成立后,共产党报纸的功能和读者对象都发生很大变化,但报社没有及时地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和开展相应的改革,面对出现的新情况束手无策,甚至出现严重失误。另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照搬苏联的新闻工作经验产生了报纸单一化、可读性减弱等负面效果,社会各界要求新闻改革的呼声因此越来越大。为了适应形势的变化,开始了“内省式”的改革。作为中共中央的机关报,《人民日报》走在了新闻改革的前列。

早在1956年初,《人民日报》就开始酝酿改革事宜。4月2日,改革正式展开。先是人民日报社编委会讨论通过《关于讨论改进〈人民日报〉工作的计划》,对改革的内容、时间、步骤作出具体详细规定。4月6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胡乔木代表中央到报社宣布《人民日报》进行改版。此后,改版工作全面展开。具体工作包括:向各方面读者——其中既有机关党政领导,也有普通读者——广泛征求意见。征求意见方法包括个别访问、召开小型座谈会,个别写信和发公开信等方式;撰写《解放前报纸的特点》报告,供改版参考;举办国内外报纸展览,并整理国外报纸简介,以资借鉴。

经过一个多月的紧张工作,《人民日报》编委会在5月中旬向中央提交了改版报告。报告提出:改革的目的是“要使《人民日报》能够多方面地反映客观情况和群众意见,及时地深入地宣传解释党和政府的政策,更多地反映和交流地方工作的经验,对于广大人民迫切关心的工作上、生活上、思想上的问题展开讨论,使《人民日报》成为受群众欢迎的生动活泼的报纸”。报告还提出了扩版、扩大报道范围、开展自由讨论、满足读者需要等具体意见。

1956年7月1日,经中共中央批准,《人民日报》正式宣布改版。其改版社论《致读者》首先总结了该报创刊八年来的成绩,同时也公开承认报社工作“仍然有很多缺点”,存在和党八股等严重缺点,缺乏生动活泼的作风,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因而必须进行一场深入的改革。社论还着重阐述了改版的目的、意见与重点,强调“《人民日报》是党的报纸,也是人民的报纸”,“我们的报纸名字叫作《人民日报》,意思就是说它是人民的公共的,公共的财产。人民是它的主人”,“期望全国广大的读者给我们更多的帮助,更多的批评和指示”。社论还把改版的重点内容归纳为三个方面:“扩大报道范围”、“开展自由讨论”、“改进”。从这一天起,《人民日报》的篇幅由过去对开4版改为对开8版,版面安排也相应做了调整,第1版仍为要闻版,第2、3版为国内经济版,第4版为国内政治版,第5、6版为国际版,第7版是学术文化版,第8版上、下半部分分别为副刊和版。

《人民日报》改版后,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首先,反映在上,新闻数量大大增加。改版前,报纸新闻数量少,内容又多半是外交、会议、公告等硬新闻。改版后,新闻数量明显增多。改版后的第一个月,《人民日报》平均每天登出新闻74条,共4万字,占全部版面的40%。新闻报道的题材变得广泛,开始提倡报道社会生活中的新闻,探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更加关心和贴近读者的生活。

其次,报纸言论、副刊和通联工作有了明显改进。与以往相比,《人民日报》的社论以及其他评论文章,题材广泛,且大多短小生动,出现了一些针对性较强的好文章。特别是关于“”方针的讨论,不拘一格,文风多样,一扫教条主义的文风,表现了独立思考、发表意见的自由,引起了知识界极大兴趣。副刊与通联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加强。《人民日报》创办了文学性副刊,刊登活泼、明快、尖锐的短文和文艺作品;同时,还认真编发群众来信,按照其内容性质分别刊登在有关各版上,改变了过去设立读者来信专版、专页集中刊登读者来信来访的做法。改版后第一个月里,《人民日报》平均每天发表读者来信近10篇。

最后,版式活泼了。版式是报纸特有的语言,文章、照片在版面上的排列组合往往能反映报纸的风格。严谨、端庄、朴素是我国报纸版式特有的传统。在版面处理上,《人民日报》一改往日单调的做法,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大胆创新。新闻、言论、图片有机组合,尤其是在照片的使用上,或在报眼位置刊登图片新闻,或将大幅照片改为两幅小照片,或是图片在文章中灵活穿插,显得生动活泼,赏心悦目。

《人民日报》改版后,赢得了全国各阶层读者的欢迎。为了推广《人民日报》改革的措施与经验,促进新闻改革的全面展开,中共中央于1956年8月1日向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党委批转了《人民日报》编辑委员会向中央呈送的关于《人民日报》改版的报告,各省级党报随之开始改革。中央和地方党报一起努力,积极探索办报新思路,充实内容、做活版面,开展百家争鸣,努力满足读者需求,一些党外报纸和其他公营报纸受此影响,也在调整办报思路,以期适应读者的口味。

由《人民日报》带头进行的党报改革,在新闻实践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成果也非常显著。具体表现在:新闻报道的“量”有了明显增加,“质”有了显著提高,时效性有了增强,新闻对社会现实干预的程度明显加深,这些做法都是符合新闻规律的表现;改革也受到了广大读者和群众的欢迎和支持,表现之一就是报纸发行量特别是自费订阅数量明显增加。

二、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的党报——作为阶级斗争的工具

(一)鼓动“鸣放”、指导“反右”

苏共“二十大”后,国际,主要是东欧局势动荡。在苏共批判斯大林浪潮的冲击下,1956年下半年发生波兰波兹南事件和匈牙利事件(史称“波匈事件”)。为避免波兹南、匈牙利之类的事件在中国发生,毛泽东提出了用“无产阶级大民主”帮助党“整风”的办法。

1957年3月6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了有党外人士参加的全国宣传工作会议。8—10日,毛泽东分别邀请教育界、文艺界、新闻出版界的部分代表座谈;12日,又在大会上讲话,鼓励大家“鸣放”。全国宣传工作会议后,毛泽东于3月16日出京,17日在天津、18日在济南、19日在上海,继续动员“放”和“鸣”。此时,报纸上开始了对“双百”方针大张旗鼓的宣传。

《人民日报》在4月10日也加紧跟进,发表了以《继续放手,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为题的社论,首次在报纸上正面阐述了毛泽东2月27日在最高国务会议上的讲话。社论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并不是什么一时的、权宜的手段,而是为发展文化和科学所必要的长时期的方针。”此后几天,又连续发表了4篇社论,宣传毛泽东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和《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的精神。这4篇社论是:《怎样对待人民内部的矛盾》(4月13日)、《从团结的愿望出发》(4月17日)、《工商业者要继续改造,积极工作》(4月22日)、《从各民主党派的会议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4月26日)。

在紧锣密鼓地宣传“双百”方针的1957年4月27日,中共中央作出了关于在全党范围内进行一次以反对官僚主义、宗派主义、主观主义为内容的整风运动的指示。4月30日,毛泽东约请民主党派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在天安门城楼上谈话,要求民主党派帮助共产党整风。5月1日《人民日报》和全国的报纸都刊登了《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指示要求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作为这次整风运动的主题,要求检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执行情况;宣布实行“开门整风”,即欢迎党外人士自愿参加,帮助中国共产党整风。

整风运动开始后,全国各大报纸都围绕它进行报道。当时把提出批评和意见称为“鸣放”。从5月8日到6月3日,中共中央统战部邀请各民主党派负责人和无党派民主人士举行座谈会,征求对党的工作与整风的意见。先后开会13次,发言的党外人士达70多人。13次座谈会分为两个阶段,5月8日至16日为第一阶段,5月21日至6月3日为第二阶段。《人民日报》对这些发言做了全面详尽的报道。

就在一些民主党派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畅所欲言,向共产党提意见、帮助整风的时候,毛泽东于5月15日撰写了《事情正在起变化》一文,并发给党内高级干部阅读。毛泽东在文章中说:“现在右派的进攻还没有达到顶点,他们还在兴高采烈”,“我们还要让他们猖狂一个时期,让他们走到顶点。他们越猖狂,对我们越有利”,这叫做“诱敌深入,聚而歼之”。这就表明座谈会后一阶段的任务就是让“右派”“任意鸣放”,“愈嚣张愈好”。此时的《人民日报》实际上成了政治斗争的工具。

1957年6月8日,中共中央发出了毛泽东起草的《关于组织力量准备反击右派分子进攻的指示》,向全党发出了反击“右派”的动员令,而且对整个斗争做了周密的部署。同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这是为什么?》的社论。社论说:“在‘帮助共产党整风’的名义之下,少数的右派分子正在向共产党和工人阶级的领导权挑战,甚至公然叫嚣要共产党‘下台’。他们企图乘机把共产党和工人阶级打翻,把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打翻……这一切岂不是做得太过分了吗?物极必反,他们难道不懂得这个道理吗?”《这是为什么?》的发表,标志着反“右派”斗争正式开始。

为了指导和推动反“右派”斗争,《人民日报》在6月8日以后,几乎每天发表一篇反“右派”的社论。6月9日,发表《要有积极的批评,也要有正确的反批评》,进一步阐明了对右派分子“破坏性的批评进行正确的反批评”的必要性。6月10日,发表社论《工人说话了》,支持工人反驳“右派分子”的言论,号召觉悟的工人群众“起而应战”。6月11日发表《全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团结起来》,说:“要不要社会主义?要不要人民民主专政?要不要共产党的领导?这是我们的国家生活中最根本的是非问题。中国人民的大团结就是建立在对这样的问题的共同认识上面。右派分子企图混淆人们在这种根本问题上的认识。”这实际上是公布了划“右派分子”六条标准的最重要的三条。

6月14日,《人民日报》又发表了由毛泽东撰写、署名人民日报编辑部的文章《文汇报在一个时期内的资产阶级方向》,公开批评《文汇报》和《光明日报》,认为:“这两个报纸的基本政治方向,却在一个短时期内,变成了资产阶级报纸的方向。这两个报纸在一个时间内利用‘百家争鸣’这个口号和共产党的整风运动,发表了大量表现资产阶级观点而并不准备批判的文章和带煽动性的报道,这是有报可查的。”文章指出:“这两个报纸的一部分人……混淆资本主义国家报纸和社会主义国家报纸的原则区别。在这一点上,其他有些报纸的编辑和记者也有这种情形,一些大学的一些新闻系教师也有这种情形。”

当日,《文汇报》在转载了人民日报编辑部文章的同时,发表了题为《明确方向继续前进》的社论,作了自我批评,并承认“在整风运动期间所犯的资产阶级方向错误”。16日又发表社论,表示“欢迎督促和帮助”。7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了第二篇批判《文汇报》的社论《文汇报的资产阶级方向应当批判》,这篇由毛泽东撰写的社论说:“文汇报在六月十四日作了自我批评,承认自己犯了错误。作自我批评是好的,我们表示欢迎。但是我们认为文汇报的批评是不够的。这个不够,带着根本性质。就是说文汇报根本没有作自我批评。相反,它在十四日社论中替自己的错误作了辩护。”社论断定,《文汇报》有“一个民盟右派系统”,说“文汇报在春季里执行民盟中央反共反人民反社会主义的方针,向无产阶级举行了猖狂的进攻,和共产党的方针背道而驰。其方针是整垮共产党,造成天下大乱,以便取而代之,真是‘帮助整风’吗?假的,真正是一场欺骗”。

可见,在“反右派”斗争中,《人民日报》实际上扮演了指挥棒的角色。

(二)发动“大跃进”,鼓动“浮夸风”

1957年“反右派”斗争以后,全国党报高度地一元化和高度地政治化。报纸基本上丧失了新闻专业精神,新闻人也基本上丧失了新闻职业操守。具体表现在:违反新闻工作的“真实性”原则,不顾事实说大话、不讲科学说胡话。新闻报道不核对事实,不思考问题。

10月27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题为《建设社会主义农村的伟大纲领》的社论。这篇社论是为宣传毛泽东亲自主持制定的《一九五六年到一九六七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简称《四十条》)而写的。社论要求“有关农业和农村的各方面的工作在十二年内都按照必要和可能,实现一个巨大的跃进”,“这是党中央通过报纸正式发出‘大跃进’的号召,也是第一次以号召形式使用‘跃进’一词。”[21]当然也就是在报纸上正式宣传“大跃进”的开始。

11月13日,《人民日报》又发表社论《发动全民,讨论四十条纲要,掀起农业生产的新高潮》,再次提出要在生产建设上“来一个大跃进”。1958年元旦,《人民日报》发表社论《乘风破浪》。社论要求全国人民“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充分发挥革命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扫除消极、怀疑、保守的暮气”,“争取1958年农业生产的大跃进和大丰收”。2月2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说:“我们国家现在正面临着一个大跃进的新形势,工业建设和工业生产要大跃进,农业生产要大跃进,文教、卫生事业也要大跃进。”2月12日,《人民日报》为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闭幕而发的社论,题目就是《一次争取大跃进的大会》。社论提出:“我们口号是苦战三年,争取三年内使全国大部分地区的面貌基本改观。”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各条战线“大跃进”形势迅猛发展,新闻界对“大跃进”的宣传也是高潮迭起,违反科学的新闻报道和社论俯拾即是。

“大跃进”中,新闻宣传报道反科学的主要表现是任意编造数字,浮夸成风。肆意宣传农业高产“放卫星”就是典型的例子。因为苏联发射了两颗人造地球卫星,在全世界引起很大震动,于是人们就将造假的所谓高产典型也叫“放卫星”,以期和人造地球卫星一样震动全世界。经过新闻媒体的宣传,“放卫星”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成为全国最流行的时髦语言,也成了新闻报道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第一颗高产“卫星”是河南遂平县嵖岈山人民公社放的。嵖岈山公社负责人把20亩试验田里已经成熟的小麦移植到2.9亩地里,从而“亩产”3521斤。6月18日,《人民日报》、《河南日报》均在头版头条发布了这条高产新闻。《人民日报》还专门套红发了号外。随后,“卫星”越放越大:河南西平县城关镇和平农业社试验小麦“亩产”7320斤、青海蹇什克农场“亩产”小麦8585斤、湖北麻城县建国第一农业社“亩产”稻谷36956斤、广西环江县红旗公社中稻平均“亩产”130434斤10两4钱!此外,《人民日报》还连续发表了玉米、高粱、谷子、番薯、芝麻、南瓜、芋头、蚕豆、苹果等28种农作物和蔬菜、水果的高产“卫星”;为了更有说服力,有的新闻报道还配发4个儿童端坐在稻穗上和“科学家正在丰产田里考察”等图片。

对工业的报道也是如此。1957年11月,毛泽东提出“十五年后,我们可能(在钢铁生产指标方面)赶上和超过英国”。[22]为了实现“雄心壮志”,全党全民大办钢铁。1958年元旦,《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提出:“我们要在15年左右的时间内,在钢铁和其他重要工业产品产量方面赶上和超过英国”,“再用20年到30年的时间在经济上赶上并且超过美国”。2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文章论证了赶超英国的可行性。文章对比了中英两国的钢、生铁、煤、电力、水泥、硫酸、氮肥等重工业原材料的产量情况,结论是:解放后我们的增长速度快,因此“超英赶美”是可以做到的。于是,钢铁生产指标方面的赶超英国就发展成为各行各业全方位的赶超。6月22日,毛泽东在一个批示中说:赶超英国,不是十五年,也不是七年,只需要两年到三年,两年是可能的。[23]于是,赶超的时间大大缩短。1958年8月,中共中央决定1958年的钢产量要比1957年翻一番,达到1070万吨。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新闻单位开始大规模地宣传。8月8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土洋并举”加速发展钢铁工业的捷径》,号召全党全民办小型钢铁工业。9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立即行动起来,完成把钢产量翻一番的伟大任务》。5日,又发表社论《全力保证钢铁生产》,要求与钢铁生产无直接关系的部门“停车让路”。经过《人民日报》大张旗鼓地宣传,全党全民大炼钢铁运动在全国各地迅速全面铺开。8月以前,全国已建起一批10万吨以下的土高炉、小高炉;9月后,又新建了几十万座。从中小学生到七八十岁的老人,都积极投身其中。各类报纸和各地电台,也继续为之大造声势。1958年12月22日,《人民日报》居然以套红通栏大标题刊登了《一○七○万吨钢——党的伟大号召胜利实现》的报道。报道说:据冶金工业部12月19日的统计,今年全国生产钢1073万吨,比1957年的钢产量“增加”了一倍还多。但实际上,这样生产出来的“钢铁”根本就是废钢废铁。以《人民日报》为代表的新闻媒体不讲科学研究、不顾客观事实的“发热”,完全违反了新闻工作根本原则,一味无限制地夸大人的主观意志作用,既在国内外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又极大地破坏了环境、浪费了资源。

面对各行各业“大跃进”的形势,新闻界也提出了自身的“大跃进”规划。1958年2月27日,人民日报编委会制定了《人民日报苦战三年工作纲要》,提出了该报气魄宏大的二十三条发展纲要。《人民日报》的跃进口号是:苦战三月,使报纸面貌焕然一新;苦战三年,使报社面目大改观。纲要要求《人民日报》对中央路线、方针和重大决策的宣传做到及时、准确、系统,真正成为党中央机关报。

该纲要对新闻评论、新闻报道、版面和标题、干部队伍、群众工作、写作文风以及同各地省市委的关系等都提出了很高的标准和很严的要求,要求各部门和每个人都制定“跃进规划”,并开展挑战、应战、竞赛、评比活动。报社成立报纸研究组,天天评报插红旗,评好新闻、好标题、好版面、好评论。[24]这一纲要得到了毛泽东的首肯:“人民日报提出二十三条,有跃进的可能。我们组织和指导工作,主要依靠报纸,单是开会,效果有限。”[25]除此之外,《人民日报》还把版面下放,让各省分别自编一些版面,同时在新闻写作上搞群众运动,写一篇稿子有时要发动几十人甚至几百人来集体“讨论”。

在《人民日报》的带动下,其他报纸也纷纷行动,加入到“大跃进”的行列。《中国青年报》提出的战斗口号是:苦战两月,提高质量刷新版面;苦战三年,报纸工作全面“大跃进”。总编室、采访部、夜班编辑部均提出了各自的跃进计划。《解放日报》为了搞“大跃进”,由原来的4个版增加到6个版,他们的战斗口号是:为办好一张具有鲜明党性的生动活泼的名副其实的党报而奋斗。许多省、市报纸也不甘落后,制定计划,以期实现“飞跃”。

党报“大跃进”报道中的种种问题,毛泽东和中共中央从1958年11月的“郑州会议”开始有所觉察。11月底在武昌召开的中共八届六中全会期间,毛泽东对记者说:“记者的头脑要冷静,要独立思考,不要人云亦云”,“不要人家讲什么,就宣传什么,要经过考虑”;他还特别叮嘱新华社和《人民日报》记者不能道听途说,要有独立判断能力,要防止弄虚作假,力戒虚夸。[26]1959年1月22日,中共中央在《关于目前报刊宣传工作的几项通知》中指出:对“大跃进”成就和人民公社优越性的宣传,要注意科学分析,力戒浮夸。与此同时,《人民日报》和新华社在总结1958年报道经验时,对这一问题亦有所认识。

但1959年的“庐山会议”和此后全国性的反“右倾”斗争改变了一切。1959年7月2日至8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中共八届八中全会先后在庐山召开。会议本来是为纠正“大跃进”中“左”的错误而召开的。但是,彭德怀对“大跃进”提的意见触怒了毛泽东,会议立即转向,即由反“左”转为反“右”,并由此在全党和全国展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反右倾”斗争。在批判彭德怀和批判“右倾”机会主义分子的斗争中,新闻界的新闻报道和言论高度地“一边倒”:批驳“右倾”观点,宣扬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的优越性,鼓吹“继续跃进”。

1959年8月以后,新闻界内部也开展了反对“右倾机会主义”的斗争。一些在1958年“大跃进”运动中敢于讲真话、坚持原则的新闻工作者被戴上“右倾机会主义者”的大帽子,或被撤销职务,或被下放劳动。他们的精神遭到打击,心灵饱受伤害,工作受到影响,多数同志直到1962年方得以平反。

总体上看,在整个“大跃进”年代,以《人民日报》为首的党报所扮演的角色不是很光彩。不讲科学,不顾及新闻工作的根本原则,丧失了新闻媒介的责任感,一味地跟风,给党和人民的事业造成了严重损失。1959年6月20日,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讨论宣传工作时,刘少奇指出:报纸、通讯社和广播电台应当认真总结去年宣传工作的经验教训。毛泽东也承认,报纸上“去年吹得太凶、太多、太大。现在的问题是改正错误”。[27]1961年5月,刘少奇在同《人民日报》、新华社负责人谈话时更是严厉地指出了《人民日报》的错误:“你们《人民日报》上登的新闻,有多少是真的?你们天天用大字登头条新闻,今天说哪里生产如何好,昨天说哪里的公共食堂办得好,究竟有多少是真的?你们想用这些典型事例来指导实际工作,典型本身就不真,怎样能指导实际工作呢?”三年来,《人民日报》“在宣传生产建设方面的浮夸风,在推广先进经验方面的瞎指挥风,在政策和理论宣传方面的片面性,对实际工作造成很大恶果。你们宣传了很多高指标,‘放卫星’,在这个问题上使我们党在国际上陷于被动”;“大跃进”中的错误,“中央负一半的责任,《人民日报》也要负一半的责任”。[28]

(三)“兴无灭资”和“反修防修”

1962年9月,中共八届十中全会强调抓阶级斗争和反对修正主义、防止“和平演变”的斗争。作为党的喉舌,各级党报便成了“兴无灭资”和“反修防修”的阵地,具体做法是从正面报道各种典型,从反面批判修正主义。

在1960年12月24日至1961年1月13日召开的北京工作会议和随后召开的党的八届九中全会上,毛泽东号召全党一切从实际出发,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要求1961年成为“实事求是年”、“调查研究年”。1961年1月29日,《人民日报》以《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为题发表社论,阐释开展调查研究的重要性、目的和意义。5月1日刘少奇对《人民日报》工作发表谈话时也强调:报纸工作人员是“调查研究的专业工作人员”,报纸上的一切文章都应当是调查研究的结果。[29]新闻界在积极宣传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同时,自身也开展了调查研究。广大新闻工作者深入群众、深入实际、深入采访,采写了一批内容翔实、实事求是的新闻通讯和典型报道。

1963年起关于先进人物典型雷锋的宣传报道,是这个时期规模最大、影响最大的有关先进人物典型的报道。雷锋是一名优秀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共产党员,1962年8月因公殉职。他不同于战争年代像董存瑞、黄继光那样壮烈牺牲的英雄人物,而是助人为乐、无私奉献,在平凡的工作和生活中表现出了崇高的共产主义品德和情操。他生前,《解放军报》、《中国青年报》就对他进行过一些报道。1963年1月7日,国防部命名他生前所在班为“雷锋班”。《辽宁日报》立即开始连续的、突出的宣传雷锋。2月7日,《人民日报》发表通讯《毛主席的好战士——雷锋》,以及《雷锋日记摘抄》和反映雷锋生活的一组图片,并配发评论员文章《伟大的普通一兵》;2月8日,《解放军报》又发表由特约记者采写的通讯《伟大的战士》。其中,《中国青年报》的报道最为集中:5月4日,《中国青年报》用一、二版两个整版的篇幅发表长篇社论《论雷锋——“五·四”中国青年节献辞》;1963年3月至10月7个月间,关于雷锋的宣传达50多万字,占这个时期整个报纸版面的十分之一。3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毛泽东的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毛泽东的题词极有力地推动了学习雷锋活动的开展。党报在宣传雷锋先进事迹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了学习雷锋宣传的力度。宣传重点主要集中在:号召人们学习雷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学习雷锋乐于做平凡工作,做一个永不生锈的螺丝钉精神;学习雷锋勤学苦练,又红又专,做什么就专什么、爱什么的精神;学习雷锋艰苦朴素、永不忘本的精神。各地、各行各业学习雷锋的好人好事,也成了各报竞相报道的重点。一些报纸根据自己的情况,有特点、有重点地进行了某方面的宣传。如《光明日报》反映了大中学校学生学习雷锋后严格要求自己、服从分配的事迹;《山西日报》报道了全省民兵学习雷锋后提高了阶级觉悟;《大众日报》、《新华日报》报道了农村青年学习雷锋后更加热爱集体;《解放军报》则开展了“向雷锋同志学习”征文的活动,集中发表了来自全国各地部队、不同岗位不同职务人员的来稿来信1.5万多件……通过媒体的宣传,雷锋的名字家喻户晓,雷锋精神深入人心,全国掀起了一个“向雷锋学习”的高潮,社会风气也为之一变。

1964年,毛泽东发出“工业学大庆”和“农业学大寨”的号召后,全国新闻单位进一步对其进行了大力宣传,工业战线的大庆油田和农业战线的大寨大队因此成了这一时期最重要最有影响的两个先进集体典型。《人民日报》记者袁木、范荣康采写的通讯《大庆精神大庆人》是其中的代表作。该通讯宣传了大庆人从油田的实际出发,认真学习和运用毛泽东思想,在实际斗争中作出重大贡献;宣传了大庆油田一批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先进人物为祖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宣传了大庆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以及讲求科学、一丝不苟的求实精神和忘我劳动的无私奉献精神。大庆和王进喜因此在以后很长一段时间成了自力更生、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搞社会主义建设的先进典型。大寨的宣传则塑造了一个用革命精神战天斗地、同穷山恶水进行百折不挠斗争,自力更生艰苦建设美好家园的典型。大寨是山西昔阳大寨公社的一个生产大队,自然条件非常艰苦。1964年2月10日,《人民日报》发表通讯《大寨之路》,介绍了大寨人克服险恶的自然条件发展生产的事迹,并发表社论《用革命精神建设山区的好榜样》。报道使“战天斗地、百折不挠、艰苦创业、奋发图强”的大寨精神在神州大地颂扬,“农业学大寨”运动在全国兴起。

1966年关于焦裕禄的报道也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反响。焦裕禄,河南省兰考县县委书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好干部,1964年病逝在工作岗位上。焦裕禄是这一时期新闻报道中另一个影响很大的先进人物典型。1966年2月7日,《人民日报》发表了穆青、冯健、周原采写的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介绍了焦裕禄的感人事迹,并配发社论《向毛泽东同志的好学生——焦裕禄学习》。社论指出:“焦裕禄同志的事迹,对于全国各地的县委书记同志和各行各业的领导干部,是一个巨大的启发”,“焦裕禄同志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典范”。通过媒体宣传,一个不怕苦、不怕死、不图名、不图利,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共产党的干部形象展现在全国人民面前。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真挚感人,使焦裕禄的事迹打动了千千万万读者的心。

此外,还有发奋图强建设新农村的邢燕子、舍身救火英雄向秀丽、“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士王杰,以及拒腐蚀、永不沾的“南京路上好八连”、创造并推广棉花芽苗移栽法的吴吉昌……都是新闻媒体宣传的先进典型。这一时期不断涌现的先进人物,成了时代的显著标志;反映他们先进事迹的新闻报道,既宣传了先进个人、先进集体,又传播了先进思想、好经验,有些后来还被收入中小学语文教材,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2.关于批判苏联修正主义

在当时的话语中,苏联是修正主义的代表,简称“苏修”。从1956年到1966年的10年间,过去“亲密无间”的中苏两党突然翻脸相向。1963年7月14日,中苏两党代表在莫斯科会谈期间,苏共中央发表了一份长达数万字的《给苏联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共产党员的公开信》。在这封公开信里,苏共中央首次系统地、详尽地叙述了两党的分歧和争论,并公开点名指责中共领导的“特殊路线”。公开信列举了关于战争与和平、热核战争、和平共处、反对个人迷信和批判斯大林、世界革命、社会主义阵营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团结、阿尔巴尼亚、南斯拉夫等问题,阐述了苏共中央在这些问题上的看法,并尖锐地抨击了中共中央的立场。随后,苏联的全国性报刊又发表了几百篇攻击中国共产党的文章,使中苏两党之间的分歧公开化。7月20日,《人民日报》全文发表了苏共中央的公开信,并配发了“编者按”。“编者按”指出:“这封信的内容是不符合事实的,它的观点是我们不能同意的。这封信采用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者绝对不能允许的歪曲事实、颠倒是非的手法”,明确表示“将在以后的文章中提供材料,加以澄清”。毛泽东从1963年9月6日至1964年7月14日亲自主持发表了九篇评论苏共中央《公开信》的文章,即“九评苏共”,两党之间的论战由此达到顶峰。中共中央以《人民日报》、《红旗》编辑部名义发表的“九评”认为:苏联资本主义已经复辟,中国应该和苏联以及华沙条约国家的共产党划清界限;苏联已不再是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则是反帝反修的世界革命中心。

虽然每一篇文章都写得大气磅礴,极具煽动力。但是,那毕竟是特殊时代、特殊背景下的产物。1980年4月2日,《人民日报》就发表文章反省到:在“九评”苏共中央的公开信里,“修正主义的起因和性质已被错误地阐述”,“甚至错误地提出,无产阶级政党执政后,提出致力于发展生产力的理论是修正主义”。

3.“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宣传和批判文化领域的“封资修”

1962年8月,毛泽东在党的八届十中全会上提出“党的基本路线”时指出:“社会主义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在社会主义这个历史阶段中,还存在着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存在着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斗争,存在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性”,因此强调“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指出“我们从现在起,必须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30]实际上是提出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宣传策略。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新闻宣传中的“左”倾错误重新抬头且有所发展,具体表现就是开展了许多对意识形态领域的过火的批判。主要有:

对小说《刘志丹》的批判。1956年,工人出版社约请作家李建彤写作小说《刘志丹》。李建彤于1962年春写出第5稿,并印成样书广泛征求意见。小说受到了好评,中宣部主管文艺的副部长周扬甚至认为:小说写得很好,可以出版,还可拍成电影。1962年7月28日,《工人日报》开始连载《刘志丹》第2卷;《中国青年报》、《光明日报》也发表了作品的部分章节。但同年9月,康生诬指《刘志丹》是“为高岗翻案的反党大毒草”,并得到了毛泽东的认同。毛泽东说:“利用小说进行反党,是一大发明。凡是要推翻一个政权,首先是制造舆论,搞意识形态,搞上层建筑。革命如此,反革命也如此。”[31]于是,小说受到批判,有关人员被立案审查。而且此事株连甚广,酿成了波及万人的大冤案。《工人日报》的党组织多次检讨仍不能过关,有关编辑受到审查,不仅要检查思想,而且还要从组织上彻底追究。这表明,意识形态领域的“左”倾错误又泛滥起来了。

对昆曲《李慧娘》的批判。1961年,北京上演了孟超改编的昆曲《李慧娘》,讲的是南宋奸臣贾似道害死美女李慧娘,李化为厉鬼报仇的故事。长安剧院舞台“女鬼”亮相,受到了一些认同。但此时正逢毛泽东讲“不怕鬼”的问题,他把“鬼”比作“帝国主义”、“修正主义”和“各国反动派”,号召全党“与鬼斗”,并责成社科院文学所编纂了一本《不怕鬼的故事》,发行海内外。当时任北京市委统战部部长的廖沫沙以“繁星”的笔名在《北京晚报》上发表了一篇《有鬼无害论》,意在说明古今文学作品中,好的鬼故事很多,演一演也没有害处。1963年5月,《文汇报》发表江青组织的长篇文章《“有鬼无害”论》,开始在全国批判“鬼戏”,公开批判了昆曲《李慧娘》和廖沫沙的评论文章。这些批判乱扣帽子,无限上纲,诬指孟超、廖沫沙是借厉鬼“向共产党复仇”。批判文章不仅使剧作者、导演、演员和一些剧评家遭受迫害,而且大规模地波及了影视戏剧界。

对多部电影的批判。1964年,《人民日报》等报刊发表文章批判《北国江南》、《早春二月》、《林家铺子》等多部影片。《北国江南》本是一部“描写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靠自己的力量,改造自然,变塞外为江南的赞歌式的电影”,塑造了一批并无惊天动地业绩但忠厚朴实的共产党员形象。但批判者认定影片“在怎样正确反映农村阶级斗争,怎样塑造正面英雄人物的形象,怎样正确对待中间人物在创作中的地位和作用等根本性的问题上,都存在着严重的错误”。《早春二月》是根据“左联”作家柔石1929年创作的中篇小说《二月》改编而成的,但影片被批评为“散布阶级调和思想,在精神上毒化人民,腐蚀人民”,电影主人公被认定为逃避阶级斗争。1964年8月14日,中宣部向中共中央书记处报告说,《北国江南》和《早春二月》是两部思想内容有严重错误的影片;其共同特点是宣传资产阶级的人性论和人道主义,抹杀和歪曲阶级斗争,着重表现中间状态的人物并以这种人物作为时代的英雄。《北国江南》、《早春二月》遭到批判后,《舞台姐妹》、《红日》、《兵临城下》、《革命家庭》、《林家铺子》、《聂耳》、《怒潮》、《不夜城》、《两家人》、《球迷》、《逆风千里》、《抓壮丁》等许多电影被拉入这场批判运动之中。

对“反动学术权威”的批判。从1964年夏季开始,意识形态领域“左”的批判还扩大到哲学、经济学、历史学、教育学、医疗卫生等各个学术领域。首当其冲的是哲学方面批判了杨献珍的“合二而一”论,在经济学方面批判了孙冶方有关重视价值规律、重视利润和扩大企业权限等经济思想,在历史学方面批判了翦伯赞的“让步政策”论和“清官”问题等史学理论……当时,对这些学术观点不是根据“百家争鸣”的精神开展讨论,而是根据政治需要任意提高到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两条路线的斗争上来进行批判。如《人民日报》、《红旗》杂志就给杨献珍扣上“修正主义”、“阶级调和论”、“资产阶级在无产阶级内部的代理人”等大帽子,结果杨献珍被错误地打成“反党分子”,其他被批判的同志也大多遭到了类似的打击。连续不断的“批判”,使学术与文化遭到了严重的贬值。

4.点燃“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关于对《海瑞罢官》的批判

对吴晗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的批判,是“文革”前夕意识形态领域声势最大、影响最坏的批评,后来更发展成为“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需要说明的是在这次批判中,上海的《解放日报》、《文汇报》和北京的《解放军报》发挥了特殊作用。

1959年4月,毛泽东在上海召开工作会议,提出要学习海瑞“刚正不阿,直言敢谏”的精神。6月,吴晗根据毛泽东的讲话精神,为《人民日报》写了《海瑞骂皇帝》一文。下半年,北京京剧团的著名演员马连良央请吴晗为他们写一出关于海瑞的戏。1961年1月,《北京文学》发表了吴晗写的剧本《海瑞罢官》,反响很好。同年初,根据吴晗剧本《海瑞罢官》排练的京剧正式演出。1962年7月,江青看过之后认定《海瑞罢官》有严重的政治问题,是一株借古喻今的“大毒草”,要批判;1964年,康生也诬指《海瑞罢官》同庐山会议有关,同彭德怀问题有关。1965年,在北京组织人写批判《海瑞罢官》的文章无果后的江青跑到上海,找到了张春桥、姚文元合谋,由姚文元执笔起草批《海瑞罢官》的文章。写作是在高度保密的情况下进行的。不久,姚文元写成《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一文,于11月10日在《文汇报》上发表。文章把明朝海瑞的“退田”、“平冤狱”与1962年的“单干风”、“翻案风”牵强附会在一起,从而在政治的高度上认定《海瑞罢官》“是一株毒草”。

姚文元的文章发表后,《人民日报》、《北京日报》、《解放军报》等北京的主要报刊在十多天后的11月29日才转载这篇文章,而且转载时都加了编者按语。《人民日报》的“编者按”说:《海瑞罢官》是学术问题,欢迎文学界、哲学界、文艺界和读者踊跃参加《海瑞罢官》和有关问题的辩论;“我们的方针是既容许批评自由,也容许反批评自由;对于错误意见,我们也要采取说理的方针,实事求是,以理服人”。这个“编者按”是根据彭真的意见写的,并由周恩来修改和审定的。《人民日报》转载时把姚文元的文章放在第五版《学术讨论》专栏发表,显然是把它作为一个学术问题来处理的。[32]《北京日报》的“编者按”强调:有不同意见应该展开讨论,但“要实事求是地弄清是非”。《解放军报》则指出:《海瑞罢官》是一株“大毒草”。此后几天,北京的报纸也陆续发表了一些文章,但基本上是控制在学术讨论的框架内。但也正是这种方式,引发了毛泽东的不满及更猛烈的批评。

1965年底,毛泽东在杭州同身边的秘书田家英、胡乔木、陈伯达说:“《海瑞罢官》的要害问题是‘罢官’;嘉靖皇帝罢了海瑞的官,我们罢了彭德怀的官。彭德怀也是‘海瑞’。”[33]这就使对《海瑞罢官》的批判,具有非常严重的政治性质。1966年初,这场批判运动在全国范围内逐渐推向高潮,报刊上发表的批判吴晗的文章也越来越多。不过,“文化革命五人小组”组长彭真2月主持召开的会议仍试图“淡化”《海瑞罢官》和吴晗的问题,会后起草了《文化革命五人小组关于当前学术讨论的汇报提纲》(即《二月提纲》)也试图把已经开展起来的批判运动限于学术讨论的范围。但3月底,毛泽东明确表态:《文化革命五人小组关于当前学术讨论的汇报提纲》是错误的。形势从此急转直下。中央军委批准了江青主持制定的《林彪同志委托江青同志召开的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该纪要全面否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文艺战线上的成绩,认定文艺界“被一条与毛主席思想相对立的反党反社会主义的黑线专了我们的政”,并表示要“坚决进行一场文化战线的社会主义大革命,彻底搞掉这条黑线”。

4月2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同时发表戚本禹的文章《〈海瑞骂皇帝〉和〈海瑞罢官〉的反动实质》,从政治上对吴晗进行了进一步的批判。5月8日,《解放军报》在江青的策划下发表了署名“高炬”的文章《向反党反社会主义黑线开火》;《光明日报》发表了署名“何明”的文章《擦亮眼睛辨别真假》。10日,上海《解放日报》、《文汇报》同时发表姚文元的文章《评“三家村”——〈燕山夜话〉〈三家村札记〉的反动本质》,污蔑邓拓、吴晗、廖沫沙“合股开了黑店”,是继《海瑞罢官》之后有组织、有步骤、有指挥地向党进攻。全国报纸奉命都转载了姚文元这篇文章。5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经毛泽东7次修改而成《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通称为《五·一六通知》)。通知撤销了以彭真、陆定一为正副组长的中央文化革命五人小组,取而代之的是新成立的、以陈伯达为组长“中央文化革命小组”。

5.吹响“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号角

1966年4月18日,《解放军报》发表《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积极参加社会主义文化大革命》的社论,将江青炮制的《林彪同志委托江青同志召开的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的精神公之于众,在全国提前吹响“文化大革命”的号角;同时,为了“造神”的需要,打破常规版面安排格局,在报眼位置每天刊登“毛主席语录”;在行文中,凡引用毛泽东的话,均用黑体字处理;凡有毛泽东活动的新闻,一律用套红大字标题……这些都成为全国报纸效法的样板。

1966年5月31日,陈伯达带人到《人民日报》,改组了该报的领导班子。此后,《人民日报》“重显威风”。“文革”全面爆发后,全国最有影响的报刊是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红旗》杂志和《解放军报》。完全被“中央文化革命小组”所掌控的“两报一刊”成为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工具”,威力无比,所向披靡。它们发布了一个又一个“战斗”指令,在全国掀起了一场接一场批判运动,发表一篇又一篇整人“檄文”,全国从党的高级干部到普通老百姓,许多人倒在“两报一刊”的“檄文”下。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党报及其从业人员也成了被摧残的重灾区——新闻机构的权被夺、人被整,受到种种迫害。由于江青和“中央文革”认定:新中国成立后的十七年,刘少奇等人“疯狂推行反革命的资产阶级新闻路线,把叛徒、特务、走资派安插到各个新闻单位中,妄图使新闻事业变成颠覆无产阶级专政、复辟资本主义的工具”,新闻界成了“中国赫鲁晓夫及其代理人把持的反革命独立王国”。[34]新闻界很快遭受了灾难性的摧残。1966年5月中旬,《北京日报》、《北京晚报》、《前线》杂志等领导班子被撤换;5月底,《人民日报》被接管;1967年1月,上海《文汇报》和《解放日报》先后被造反派夺权接管。此后不久,全国各级党报均被改组为“红色政权”——革命委员会的机关报。有的报纸还更改了报名,或者重新印制了报头;有的甚至重新更改了出版编号,以示与旧党委机关报彻底决裂。据统计,1965年全国邮发的中央和地方报纸共计413种、杂志767种,1966年分别减少为390种和248种,1967年再减至334种和102种。[35]到1970年,报纸只剩下42种。

随着新闻界夺权之风愈演愈烈,一批正直的党报工作者被迫离开了新闻战线。“文化大革命”刚刚发动,1966年5月18日,“人民新闻家”邓拓含冤自杀,酿造了新闻界的第一起悲剧。在随后的“夺权”斗争及长达十年的迫害中,老一辈新闻工作者孟秋江、金仲华、范长江、章汉夫、潘梓年等先后被迫害致死。同时,还有大量的新闻工作者以种种“莫须有”的理由被打成反革命分子。轻者撤换工作,下放到“五七”干校进行劳动改造;重者投进监狱,经受非人的折磨甚至被迫害致死。这一切,给中国的新闻事业造成了难以弥补的损失。

三、社会转型时期的共产党党报——走向产业化

1976年10月6日,中共中央作出决定,将作恶多端的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四人帮”逮捕归案,结束了持续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在经过了两年的徘徊期之后,从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起,中国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随着改革开放的进展,中国社会进入深刻的转型时期。转型时期中国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各项事业快速发展,中国的报业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已由比较单一的中国共产党机关报结构发展为以中国共产党机关报为主导的多层次、多品种的报业结构,并且中国共产党机关报也加紧了改革步伐,在保证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步入了产业化的轨道。

(一)扬弃“阶级斗争工具”观念,确认党报的“双重属性”

1979年1月13日,《光明日报》发表《阶级斗争“任何时候”都是“纲”吗?》一文,第一次公开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新闻界根据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总结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大胆否定了“报纸是阶级斗争的工具”这一长期指导党的报刊工作的论断,认为在剥削阶级已经消灭、阶级斗争不再是社会主要矛盾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报纸的主要功能不再是阶级斗争的工具。

1980年2月,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为刘少奇平反昭雪。北京新闻学会举行了刘少奇新闻理论学术讨论会,通过重新学习和研究,充分肯定了刘少奇有关新闻事业的性质、功能、风格等论述的时代意义,有力地推动了新闻思想的解放,为确认党报的“双重属性”找到了理论根据。

长期以来,认为党报只具有单一的事业属性,习惯上被称为“新闻事业”,即基本上按国家事业单位的规定和要求,承担党和政府赋予的宣传报道任务。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市场和经济因素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重新被肯定,新闻界也萌生了摆脱单纯地依靠国家财政支持、借助市场和经济的因素谋求生存和发展的欲望。1978年底,人民日报社等首都8家报社联名向财政部递交了要求试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经营方针的报告。这个报告成了中国传媒业由单一的事业性属性向兼有事业性和产业性双重属性转变的标志性事件。报告的核心内容是实行企业式的经营和管理方式,即党报按照企业的运作方式来从事经营和管理,但不改变其事业单位的性质。

党报实行企业化管理,在行政运行上实行“三放开”,即编制放开、机构放开、分配放开;在经营机制上,随着国家拨款的减少,迫使党报在做好新闻报道的同时还要搞好经营管理,打破“大锅饭”、实行聘任制等举措催生了党报从单纯生产型向经营型的转变;在具体的业务操作上,党报或通过刊登广告,或开始自办发行,或从事多种经营……开始了变革内部机制和经营模式的尝试,在市场化改革的路上稳步推进。

首先,恢复广告经营。恢复广告是党报由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的第一步。1979年1月4日,《天津日报》在第3版下半部分,刊登了天津牙膏厂五种牙膏产品的广告,从而开创了新时期党报刊登广告的新纪元。随后,越来越多的党报加入了刊载广告的行列:1月28日,上海的《解放日报》在第2版和第3版的下端刊登了两条通栏广告;3月15日,《文汇报》刊登了中国报界第一条外商瑞士雷达表的广告;3月20日,《工人日报》在全国大报中首开广告刊登的先河;4月17日,《人民日报》在第4版刊登了商品广告……广告的刊登,既增加了党报社的收入,又满足了读者商品信息的需求,因此也得到了认同。党报收入增加了,就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调整工资制度以吸引人才、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可以将利润用于扩大再生产,从而有效地拓展了党报的发展空间,从而有力地支撑了党报的纵深改革。

其次,实施自办发行。虽然邮发合一减轻了报社发行的压力,网络稠密的邮政网也有效地把报纸送到了千家万户,但是,邮局收取的约占报纸订费35%的发行费越来越成为报社的负担,而整齐划一的送报时间也不利于市场竞争。为了提高发行速度和降低发行成本,《洛阳日报》在1985年率先宣布脱离邮局,走上了自办发行的道路。《洛阳日报》取得成功后,1986年、1987年又分别有6家和11家报社开始实行自办发行。此后,《天津日报》、《吉林日报》、《广州日报》等党报加入自办发行的队伍。1991年,全国除少数边远省份外的省会城市的党委机关报普遍实行了自办发行,城市报纸的自办发行体制基本确立。实行自办发行的党报缩短了投递时间,增加了发行数量,也提高了市场竞争实力。

再次,开展多种经营。1988年3月16日,新闻出版总署和国家工商局联合发布《关于报社、期刊社、出版社开展有偿服务和经营活动的暂行办法》,规定从4月1日起,党报在履行国家规定的审批手续后,可以开展下列有偿服务和经营活动:兼营广告业务;利用经济、科技、文化、教育、法律、卫生、生活等方面的信息,为社会提供有偿咨询服务;举办有关的文化交流活动或文艺活动;同企业或企业的主管部门联合举办新闻发布会、信息发布会,以及技术交流推广活动;面向社会开展摄影、复印、影印、洗(扩)印、制版等有偿服务业务;成立读者服务部;举办各种讲座、培训班、辅导班、函授学校等文教活动;举办经济实体(如造纸厂、印刷厂等)。据此,全国各级党报根据自身条件,开展了一系列与自身业务有关的有偿服务和经营活动。以《南方日报》为例,除了创办子报子刊外,还陆续成立了广东南美印刷有限公司、南方广告有限公司、南方经济贸易发展有限公司等7个经济实体,真正实现了“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的发展模式。

企业化管理的试行,使党报各个方面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原先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对党报的经营实行指令性安排,办报经费由政府统一划拨,生产物资由有关部门统一配给,工作人员由有关部门统一分配,党报发行由党政部门统一派订。这种模式限制了党报其他功能的发挥。实施企业化管理后,政府的拨款逐年减少,财政的最终“断奶”把报纸推向了市场,党报的产业属性及特征在这样的背景下逐渐形成。

1989年春夏之交的政治风波之后,党报正面宣传和正确的舆论导向的功能得到强化,党报企业化发展的重点逐渐转向扩版和创办面向市场的周末版与子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报纸一般为四版,多的也只有6版或8版。到1981年,全国中文日刊报纸中,对开8版的只有一家《人民日报》,对开4版的也只有42种报纸。除中央几大报外,各省市、自治区党报基本是对开4版,其余各报全是4开小报。1987年初,《广州日报》率先由4版扩为8版;1988年,《解放日报》也扩至8版。扩版之后,虽纸张成本不菲,但两报的发行和广告获得了全面丰收。进入90年代后,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社会信息量的激增和人民信息需求的增长,狭小的版面限制了服务功能的发挥,党报掀起了扩版浪潮。1991年,《广州日报》推出了12版大报;《文汇报》、《福建日报》、《黑龙江日报》则扩为8版。1993年,《解放日报》、《经济日报》、《光明日报》、《辽宁日报》、《大众日报》、《沈阳日报》等,纷纷扩为8版。扩版不仅树立了党报的新形象,而且增加了报道的信息量和广告收入,党报社因此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过,扩版应是报纸发展过程中实际需要的选择,如果非理性地盲目跟风,就必然会增加报纸成本,同时也不能保证党报的质量。

在扩版的同时,党报还突出强调了形式多样的报道。有价值、有意义的重要新闻,越来越多地占据了党报的头版头条;时政述评、深度报道、解释性报道或大特写等手段的运用,也更加丰富了党报的新闻呈现样式。

2.周末版、星期刊的兴盛

1981年1月1日,《中国青年报》推出了全国第一家星期刊。1984年2月,《南京日报》创办了全国第一家周末报《周末》,《南方日报》创办《南方周末》,从而改变了市民因党报周末不出版而无报可读的局面。1985年1月1日,《经济日报》星期刊问世……到90年代初,《光明日报》、《工人日报》、《北京日报》、《大众日报》、《贵州日报》等一批省级以上党报,分别出版周末增刊或星期刊,使中国内地的报纸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据统计,在1991年,全国100多家大报中有54家开办周末版,到1993年,全国创办了周末版的报社达到200多家。与党报主要传播硬新闻不同,这些周末版、星期刊强调贴近生活、贴近读者,很受欢迎。党报社因此不仅可以提供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一些国内外重大信息,而且还能够提供娱乐、知识、文化等诸多方位的服务,因而适应了经济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客观要求。党报创办周末版的热潮,还给党报日后改革做了铺垫和准备。

都市报是由党委机关报主办,面向城镇居民,以反映和服务市民生活为主的综合性新闻报。最早以都市报命名的城市综合性日报是1993年8月由贵州日报社创办的《贵州都市报》和1994年1月由陕西日报社创办的《三秦都市报》。1995年1月,四川日报社创办《华西都市报》,并在广告收入和发行方面屡创佳绩,引发了省级党报主办或主管创办都市报的热潮。都市报以新的办报理念、经营机制与营销方式,在新闻界产生了一股冲击波,形成一种令人瞩目的“都市报现象”。都市报以千家万户的市民生活报为定位,以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地报道和展现与市民日常生活密切联系的各种信息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增加信息容量,强化报纸的服务功能和信息的实用性,从而名副其实地成了传播信息的现代媒介。

(三)向集团化道路迈进

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报业发展取得很多成绩,但从总体上看,是报社数量多而规模普遍偏小,而且条块分割严重,整体竞争力弱。为了有效地降低生产成本和节约管理成本,增强党报的市场竞争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只有走集团化道路。因此,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氛围下,以党报为中心组建报业集团以壮大实力、扩大社会影响力,就不仅是新形势下党报生存的需要,也是党报谋求发展的迫切要求。单份报纸孤军奋战难以抵挡国外超级报团甚至传媒集团的挑战,而要形成与国外传媒集团相抗衡的实力,报业也必须与其他企业一样有计划地朝着集团化、产业化、规模化的方向发展。

从现实情况看,进入90年代后,组建报业集团的条件逐渐成熟。一方面,出现了一批具备较强经济实力和传播实力的报纸。比如,90年代初,广告收入超亿元的报纸有《广州日报》、《羊城晚报》、《新民晚报》、《深圳特区报》、《海南日报》等;一些大报开始拥有多个子报,如《经济日报》下辖有《经济日报》、《花卉报》、《服装时报》、《名牌时报》4报和《中国经济月刊》和《中国企业家》2刊,《广州日报》也拥有《老人报》、《广州英文早报》等6报1刊。在报业自身的积极探索与管理部门的扶持下,以党报为中心的报业集团迅速浮出水面。

我国报业集团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1994年到1997年底是第一阶段,是报业集团发展的探索起步阶段。1994年6月10日至12日,为探索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报业集团模式,新闻出版总署在杭州召开了“全国首次报业集团问题研讨会”。《光明日报》、《经济日报》、《浙江日报》、《四川日报》、《解放日报》、《南方日报》、《北京日报》、《湖北日报》、《辽宁日报》和《新华日报》共10家报纸的负责人参加了会议,并就组建报业集团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组建报业集团的条件作了一番探讨。会议认为,建立报业集团是加强正确舆论导向的需要,是壮大报业经济实力的需要,是强化报业管理的需要,也是推进报社内部体制改革的需要。会议提出了以党报为主组建报业集团试点的设想,初步拟定了组建报业集团必须具备的传媒实力、经济实力、人才实力、技术实力、发行实力等五个基本条件,从而拉开了组建报业集团大幕。因为有了明确的组建报业集团的指导思想和具体要求,各级党报都对照组建报业集团的五项条件积极准备。1996年1月15日,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广州日报》作为全国组建报业集团的第一个试点单位。

1998年到2002年底是第二阶段,是报业集团进入数量快速增长阶段。1997年12月,新闻出版总署和中国报协在北京顺义召开了组建报业集团座谈会,有了《广州日报》两年的实践,加上学术界两年来的深入研究和探讨,在这次会议上,业界、学界和政府部门三方将理论、实践和政策对接,从组建原则、组建条件到集团性质、组织结构、运作模式以及社会意义等方面对报业集团的组建进行了探讨。广州日报报业集团试点所取得的明显成效,激发了国内各大报社争相申请组建报业集团的热情——1998年有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南方日报报业集团、光明日报报业集团、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文汇报新民晚报联合报业集团等5家报业集团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挂牌成立;1999年有哈尔滨日报报业集团、辽宁日报报业集团、沈阳日报报业集团等3家获准挂牌;2000年有北京日报报业集团、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大众报业集团、解放日报报业集团等6家获准挂牌;2001年有湖北日报报业集团、长春日报报业集团、杭州日报报业集团、云南日报报业集团、吉林日报报业集团、长沙晚报报业集团、江苏新华日报报业集团、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湖南日报报业集团等9家获准挂牌;2002年有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天津日报报业集团、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成都日报报业集团、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深圳特区报业集团、济南日报报业集团、甘肃日报报业集团、青岛日报报业集团、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南京日报报业集团等11家获准挂牌;2003年有安徽日报报业集团、苏州日报报业集团、无锡日报报业集团、长江日报报业集团等4家获准挂牌;2004年有山西日报报业集团、海南日报报业集团、温州日报报业集团和贵州日报报业集团等4家获准挂牌。截至2004年,全国共有43家报业集团。

2004年以后为第三阶段,是报业集团进入总结经验、多元经营阶段。2004年以前,我国报业集团一直致力于数量增长,力求做大;2004年以后,报业集团则开始在做大的基础上实现做强。

我国的报业集团是以党报为中心建立起来的报业实体,而党报又负有宣传党的政策方针的责任,因此,新组建的报业集团仍必须坚持不改变党报的特色,即:党对报纸的领导不能变,党委机关报的性质不能变,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针的指导不能变,“政治家办报”不能变,党的新闻工作的基本原则不能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以社会效益为主的原则不能变,新闻宣传工作集中统一领导的原则不能变。这就表明我国报业集团的实质还是党委机关报。

经过几年的建设,报业集团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主要表现在:在领导体制上,虽然目前报业集团实行的还是党委领导下的报纸宣传管理和报业经营管理体制,由上级党委来决定报业集团领导的任免,但各报业集团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建立多种领导管理制。当前,我国报业集团管理体制主要有两大类:一是编委会领导体制。由上级党委任命编委会成员,以编委会作为报业集团的政治领导核心,成立新的集团领导机构,集团委员会成员主要由编委会组成。在编委会的领导下,集团委员会下设采编系统、经营系统、行政系统。光明日报和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是这类领导体制的代表。二是集团委员会领导体制。集团党委书记和党委委员由上级党委任命,党委会是报业集团的最高领导机构。各报业集团的领导机构的名称略有不同:广东、上海的报业集团多称社务委员会,实行社长责任制,书记兼社长,社长是法人代表;山东、河南、四川等地的报业集团称为集团董事会,书记兼董事长,董事长为法人代表;黑龙江、辽宁的报业集团则实行社委会领导下的总裁责任制,社长担任总裁,作为报业集团的法人代表。在内部组织上,各报业集团都形成了编辑和经营两大运作系统:编辑系统一般由编辑委员会组成,经营系统由经营管理委员会组成。编辑委员会实行总编负责制,管理新闻宣传业务;经营管理委员会实行总经理负责制,管理产业经营和开发。部门之间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共同推进报业集团事业的发展。在用人机制上,报业集团打破了“大锅饭”体制,建立起平等竞争、鼓励先进、鞭策后进的竞争机制。集团的中下层干部实行聘任制,职工实行全员合同制,全员竞争上岗。在财务管理体制上,报业集团基本上改变了党报传统的收支管理做法,成立了财务结算中心,实行财务统一管理、财务人员统一委派,二级单位独立核算等制度,同时又享有充分的财务自主权。在具体的运营方面,也屡有创新,连锁经营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广州日报报业集团首先以连锁经营的方式来进行自办发行和多种经营,其连锁店的主要业务是集团报纸征订、批发和零售以及分类广告的代收,此外兼营图书零售、文化服务器具、音像制品以及百货生活用品、代印名片、代办民航和铁路订票业务、代订宾馆酒店客房、代办旅游服务、举办文化讲座与专题培训等。随后,解放日报报业集团、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安徽日报报业集团等也先后建立了类似的连锁公司。2003年7月1日,天津日报报业集团与“津工超市”全面合作,将旗下报纸送进市区、摆上货架供顾客自选,在全国报界率先实行了报纸超市销售点。

实践表明,报业集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有了显著的提高。经济效益方面,报业集团的经济实力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通过兼并、重组,报业集团的规模迅速扩大,并且各具特色。2000年,广州日报报业集团的广告收入达12.5亿元;文汇报新民晚报联合报业集团的利润收入为4.8亿元,销售总收入达12.02亿元。经济收益增加后的报业集团开始寻求社会效益的拓展,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在联合国和欧盟设立了记者站,深圳特区报业集团和四川日报报业集团把业务拓展到北美、欧洲和澳洲等地。

当然,在报业集团的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虽然集团是企业组织的高级形式,但是报业集团在政策、用人等方面还享有特权,还依赖政府的扶持;人事制度改革困难重重;集团内存在“小报养大报”的尴尬局面;党报的公信力、影响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发行仍主要依靠行政手段;自主经营空间不大,自负盈亏机制没有真正实施,等等。

此外,转型时期,报界出现的“虚假报道”、“有偿新闻”、“低俗之风”和“不良广告”等问题,也有党报的份。虽然主管部门多次开展了专项治理,如20世纪80年代强调新闻的真实性,90年代要求“新闻与广告必须严格分开”、“新闻活动与经营活动必须严格分开”和治理“有偿新闻”泛滥、“红包”现象屡禁不绝等问题。进入21世纪之后,主管部门又展开了一波又一波的治理整顿,但仍然不够理想。

以上这些问题,都是改革中出现的问题,也只能用改革的方式加以解决。

[1]《中国青年》创刊号,1923年10月20日,转引自复旦大学新闻系新闻史教研室编《中国新闻史文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30~131页。

[2]《布尔塞维克》之《发刊露布》,转引自张之华主编《中国新闻事业史文选(公元724年—1995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383~385页。

[3]《红星》之《见面话》,转引自张之华主编《中国新闻事业史文选(公元724年—1995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395~396页。

[4]王敬:《博古与〈解放日报〉改版》。收入丁济沧、苏若望主编《我们同党报一起成长》,人民日报出版社1989年版,第6~7页。

[5]新闻研究所中国报刊史研究室:《延安〈解放日报史〉大纲》(征求意见稿),《新闻研究资料》总第17辑,第13页。

[6]中国社科院新闻研究所:《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上),新华出版社1980年版,第126页。

[7]张之华主编:《中国新闻事业史文选(公元724年—1995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74页。

[8]王敬:《陆定一在延安〈解放日报〉》。收入田方、午人、方蒙主编《延安记者》,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第58~59页。

[9]方汉奇:《中国新闻事业编年史》(中),福建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406页。

[10]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新华出版社1983年版,第120页。

[11]毛泽东:《尽快去上海等地办报》。《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新华出版社1983年版,第131页。

[12]毛泽东:《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18~1319页。

[13]毛泽东:《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22页。

[14]毛泽东:《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20页。

[15]毛泽东:《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19页。

[16]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80页。

[17]方汉奇主编:《中国新闻事业通史》,第3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21页。

[18]方汉奇主编:《中国新闻事业通史》,第3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21~122页。

[19]方汉奇主编:《中国新闻事业通史》,第3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74~75页。

[20]丁淦林:《中国新闻事业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420页。

[21]转引自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下卷),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年版,第680页。

[22]转引自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下卷),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年版,第691页。

[23]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下卷),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年版,第699页。

[24]聂眉初:《头脑发热的日子》,《人民日报回忆录》,人民日报出版社1988年版,第147页。

[25]转引自吴冷西《忆毛主席——我亲自经历的若干重大历史事件片断》,新华出版社1995年版,第61页。

[26]《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新华出版社1979年版,第212页。

[27]转引自吴冷西《忆毛主席——我亲自经历的若干重大历史事件片断》,新华出版社1995年版,第137页。

[28]刘少奇:《关于人民日报工作的谈话》。北京新闻学会编印:《刘少奇同志关于新闻工作的几次讲话》,1980年版,第26页。

[29]方汉奇主编:《中国新闻事业通史》,第3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89页。

[30]《中国共产党历次重要会议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196~197页。

[31]《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注释本》(修订),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369页。

[32]陈明显、张恒等:《新中国四十年研究》,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348~349页。

[33]《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注释本》(修订),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394页。

[34]《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社论:《把新闻战线的大革命进行到底》,1968年9月1日。

[35]方汉奇主编:《中国新闻事业通史》,第3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332页。

}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自己整理的《外国新闻传播史》课后习题 外国新闻传播史课后习题

一、人类传播活动经历了哪些阶段?

口语传播→文字传播→印刷传播→电子传播→互联网传播

二、人类的传播活动与传播技术的关系如何?

三、简述古代罗马《每日纪闻》的性质,其基本内容和作用是怎样的? 《每日纪闻》公告式的官方公报。是古代统治者采用的重要传播方式之一。

公元前59年的古罗马,凯撒当选执政官后下令创设。当时的名称是“阿尔布”,后来人们称之为《每日纪闻》。是将每日公布元老院及公民大会的议事纪录,用尖笔书写在罗马议事厅外一块涂有石膏的特质木板上。书写内容多为政府要事,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凯撒创设《每日纪闻》的目的就是争取舆论支持,扩大政治影响。传播当时已经成为政治斗争的工具。 公元前27年,凯撒的养子凯撒.屋大维成为罗马最高的主宰者。公元前6年,屋大维恢复《每日纪闻》,从此该手写公报时断时续刊布会议记录、帝国故事、战争消息等,一直到公元330年迁都君士坦丁堡为止。

公报除了写在布告牌上,还有书记员抄写,颁发给各地要人和驻军首长。

有学者认为,罗马帝国之所以能统治辽阔疆域,至少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它有一个发达的,包括《每日纪闻》在内的传播系统。而起灭亡,部分原因是由于《每日纪闻》的停办,传播组织远落后于其他社会组织的发展,无法协调复杂的活动。

四、欧美最早出现的定期报刊、日报是哪些?

世界上最早的定期报刊产生于德国,1609年德意志地区出现了两种周报:《通告—报道或新闻报》和《报道》。最早的日报也诞生于德意志地区,1650年莱比锡一位书商创办的《新到新闻》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张日报。1633年的《莱比锡新闻》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日报之一。欧美其他国家较早的主要日报有:英国1702年的《每日新闻》、法国1777年的《巴黎新闻》、美国1783年的《宾夕法尼亚晚邮报》等。

五、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各国报业发展有何共同规律? 资产阶级报刊的发展与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紧密联系。虽然各国国情不同,革命历程也有很大差异,但各国报业的发展却有共同的规律:

1、资产阶级革命以前,资产阶级报刊受封建统治者的压制,封建统治者通过出版许可制、内容审查制,英国甚至用设立“星法庭”等手段压制异己思想和信息的传播。另一方面,封建统治者出版官报,扶植御用报刊,为自己的政治需要服务。作为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报刊受到种种雅致,发展进程缓慢。资产阶级报刊中,围绕着革命、改良、保守或维护封建统治等重大问题,从各自阶级的利益出发,进行论争,这就是史称的政论报纸时期。

2、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资产阶级思想家首先举起出版自由的旗帜,宣传民主思想,论述出版自由的重要性。 3、资产阶级革命后,建立了资产阶级的政权,资产阶级报刊的发展过程受两个因素制约:1)各国资产阶级革命是否彻底,建立起怎样的政治制度;2)该国的资产阶级共和制是否巩固,有无封建复辟。

六、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后资产阶级报业进程如何?他们受到什么因素的制约?

资产阶级革命后,各国报业无论发展快慢,均经历了一个政党报刊为主的时期。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的政权,资产阶级报刊的发展过程受两个因素制约:1)各国资产阶级革命是否彻底,建立起怎样的政治制度;2)该国的资产阶级共和制是否巩固,有无封建复辟。

七、西方各国报业为什么都经历了正的报刊时期?政党报刊有何特点? 资产阶级革命后,各国报业无论发展快慢,均经历了一个政党报刊为主的时期。其原因是:1)随着议会民主和多党政治体制的确立,不同党派纷纷创办或控制报刊,作为政治斗争工具,宣传政见,争取舆论。2)报刊对政党不得已的经济依赖。

这些政党报刊的共同特点是:1)政治上有明显倾向;2)内容上侧重时政新闻和言论;3)读者对象主要是政界和上层人士。

八、廉价报纸产生的历史背景如何?他们有何共同特点?

1、历史背景:18世纪后期,欧美主要国家先后开始了工业革命,工革地推进给社会生活,也给近代报业带来了重大影响,各国相继进入廉价报纸时期。 1)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迅速集中,为报纸大量发行流通提供了条件; 2)经济的发展需要普遍提高劳动者素质,于是教育有所普及,粗通文字的平民增多,形成了新的广大读者群。

3)阶级力量发生新的变化,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同时在扩大,这就推动了各国政治变革的进程,使办报的政治环境逐步改善。

4)高速轮转印刷机的产生,降低了印刷成本,报纸印得更快更多。

5)随着工商业的繁荣,广告数量大为增加,广告费收入成为报社的主要收入来源,报纸廉价销售成为可能。

2、廉价报纸的特点是:

1)政治上标榜独立,不受制于某个党派;

2)经济上自主经营,不依赖政府或政党的津贴;

3)读者对象为平民大众,也成大众化报纸,是新兴的资产阶级商业报纸; 4)内容上注重软新闻;

5)形式上文字通俗,版面活泼,可读性强;

6)经营上完全商业化,大量刊登广告,以此来降低售价,扩大发行,进而赢得更多广告。

九、早期工人报刊产生于什么年代?它们起过什么样的作用?

工业革命后,工人阶级为改善生存条件而展开工人运动,工人报刊是工人运动的产物。首先出现在英国,接着在欧美一些国家出现,直到俄国十月革命为止,无产阶级报刊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工人报刊的童年时期。

英、法、美、德各国工人运动肇始,工人报刊出现。 最早的工人报刊大都由联谊会、互助会之类的工人组织创办,主要内容是呼吁保障工人生活和改善劳动条件,宣传空想社会主义思想,主张进行经济斗争。 19世纪30年代,英、法、德先后兴起的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早期的工人报刊是在极端困难的处境中创办的,其中著名的是英国的《贫民导报》和《北极星报》。它们在揭露资产阶级的剥削本质,传播阶级斗争知识,唤醒工人阶级觉悟方面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19世纪40年代后半期至90年代无产阶级政治报刊

马克思主义诞生并逐步与工人运动结合,工人运动逐步由经济斗争发展为政治斗争。工人报刊也随着无产阶级政治运动的发展演变为无产阶级政治报刊。

这些报刊在宣传革命理论、批判错误思潮、组织无产阶级政党以及同反动派进行斗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1848年创刊于科伦的《新莱茵报》是世界上第一份马克思主义日报,被誉为“革命无产阶级最好的机关报”。 (三)俄国布尔什维克报刊的发展

19世纪末俄国工人运动兴起,工人报刊出现。这是无产阶级政党动员和组织群众,为推翻资产阶级同志,建立无产阶级政权而斗争的强大思想武器,为准备和实现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这一时期重要的报刊有:1900年列宁创办和领导的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全俄政治报纸《火星报》。这表明无产阶级报刊已发展成为无产阶级党报。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二大”后,党内分裂成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两派。《火星报》从第52起其成为孟什维克的机关报。1912年,布尔什维克在彼得堡创办的自己的机关报《真理报》继续出色地看占宣传、鼓动和组织工作,为准备和进行十月革命做出了重要贡献。十月革命胜利后,《真理报》成了世界上第一份执政的无产阶级政党的中央机关报。

十、无产阶级报刊发展可划分为哪几个阶段?无产阶级报刊有何特点? 1、阶段:(见上)

2、无产阶级报刊的特点

1)办报宗旨在于为了维护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利益,宣传本组织的纲领。

2)内容主要是批判旧世界,同形形色色的阶级敌人作战,也要同工人运动内部种种错误思潮和资产阶级影响作斗争。

3)同劳动群众保持广泛而密切的联系,依靠群众办报。

4)是党和工会的宣传机构,党和工会的领导人往往是报纸的负责人或主编。

十一、何谓报团?美、英、法、德等国的报团大体出现于何时?

1、报团是一个在两个以上城市,拥有两种以上日报的报业公司。报团的出现,表明新闻事业走向垄断的趋势,这乃是20世纪新闻事业最重要的发展。

2、形成于19世纪80年代初的美国斯克里普斯报团,是世界上第一个报团。1908年,英国第一个报团,北岩报团形成。法国报团的出现不但晚于美国、英国,而且也落后于德国,它的报团是在一次世界大战后才有的。与英美相比,法国的报团不仅数量少,而且规模小,基本上是由工商企业收购而成。德国报团是随着19世纪末商业报纸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十二、报业垄断有何标志?垄断资本如何控制报业?

一战后,垄断化是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报业垄断有两个标志,即发行量增加,报纸种数减少;以及“一城一报”现象的普遍。

垄断资本控制报业的手段主要有三种:1)通过报团(报业公司)控有报纸的所有权。2)通过通讯社、特写辛迪加控制报纸内容。3)通过广告影响报纸的编辑方针。

十三、为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报业垄断进一步加剧?其影响如何? 1、二战后报业垄断加剧的原因:

1)从经济上看,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只有财力雄厚、业务兴旺的报纸此能生存,通过不断吞并效益不佳的报纸来扩大规模和经营范围,仍是现代西方经济的重要支柱。同时

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又促使各行业超大公司不断追求规模效益,以争夺世界市场。

2)从技术上看,高科技设备和节目制作成本需要巨额资金投入,这使得财力有限的公司只能望而却步。此外,竞争又都是围绕新型产业展开的,以多媒体、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和信息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为行业间的相互渗透和融合创造了条件。

3)从政治上看,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纷纷调整产业政策,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放松管制、鼓励竞争,尤其在金融、电信、广播电视、航空等方面,为企业兼并提供了政策依据。

2、报业垄断加剧的影响

1)越来越多的报纸控制在少数人手中,报业所有权的集中化使报道、评论趋于雷同,从而影响了新闻的多样性。

2)竞争引发兼并,缺乏竞争对手,报纸往往质量下降。

3)报团老板大都是垄断资本家,他们和金融界、工商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还涉足其中,大财团通过融资、控股、互派董事等方式,深深介入报纸的运作,使之成为垄断资本的代言人。

4)跨国媒介集团的出现加剧着世界新闻传播的不平衡,造成“信息贫困”和“信息过剩”,发展中国家要求建立新的新闻秩序的呼声得不到回应。

十四、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工人报刊与近代工人报刊的办报方针是否相同?如何认识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允许共产党报刊出版? 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阶级报纸,包括共产党和其他工人政党的报纸的办报方针与近代的工人报刊有很大的不同,其原因一方面是国内采取了缓和阶级矛盾的政策;另一方面是高新科技的广泛应用,使纯粹从事体力劳动者数量骤减,“白领”阶层的数量就超过了“蓝领”阶层,致使工人阶级报纸也向商业化方向转变。

一、“出版自由”的口号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提出来的?米尔顿的《论出版自由》包含了些什么内容?

背景:由于封建王朝的出版压制,星法院、《星法院法案》等。

弥尔顿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家和政治家,伟大的诗人。他发表了许多文章和政论小册子,阐述主权在民的思想。1644年发表了《论出版自由》的演说,系统阐述了出版自由思想。弥尔顿全面批评了出版检查制度的弊端,强调人民的言论出版自由是与生俱来的权利。他相信真理是肯定的,是可以表达出来的,并且只要让真理参加“自由而公开的斗争”,真理本身就具有战胜其它意见而存在下来的无可比拟的力量。从弥尔顿的这种思想出发,形成了现代关于“观点的公开市场”以及“自由修正过程”的概念。弥尔顿的《论出版自由》是“资产阶级新闻理论的基石”。

二、简述约翰。洛克其人及其对自由主义的思考。

洛克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和激进的政治思想家,西方自由主义理论的创始人之一。哲学上,论证知识起源于感觉。政治上,反对军权神授,主张权力分解,保护私有财产,拥护代议制。主要著作:《政府论》、《人类理智论》等。他的自然法思想后来发展为“天赋人权”和“自由、平等、博爱”的资产阶级口号。 洛克关于思想言论自由的具体观点有:

第一、人的自然权利有四项内容:即生命、自由、财产和惩罚权。自由是一切的基础。 第二、任何人都有一种不可侵犯的自由权利,即任意使用各种词汇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第三、从道理上讲,我们不能指望任何人抛弃自己的观点,盲从于不可理解的权威,无论人们的理解怎么错误,理性是其唯一的向导。

三、丹尼尔。笛福在英国新闻史上占有怎样的地位?

丹尼尔.笛福:英国第一个职业记者,被称为“英国报业之父”。笛福于1704年2月19日创办了评论杂志《法国每周评论》初为周刊,次年改为周三刊,同时将名字减缩为《评论》。每期都登有政治、商业和社会问题的文章,还常有副刊,出版到1713年停刊。笛福一生编辑或为之撰过稿的报刊大约有25家。他力主选择大众关心的话题,写作趣味化、通俗化。1719年笛福的长篇小说《鲁宾逊漂流记》在《每日邮报》上发表,获得成功。

四、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当局主要采取哪些手段控制出版事业?

知识税:1712年5月16日英国国会通过印花税法案。除按报纸版面大小收税外,印花税法案还规定征收广告税和纸张税。印花税、广告税和纸张税被统称为“知识税”。 英国统治当局控制报业的手段: 第一,征收“知识税”。

第二,实行津贴制度。实际上就是津贴收买报纸报人。 第三,运用法律制裁。包括叛国法和煽动诽谤法。

五、威克斯案于“朱尼斯匿名信案”大体经过如何?

约翰.威克斯案:1762年,威克斯创办《北部列颠人》杂志。后因批评国王的文章被捕。最后威克斯以议员身份被释。之后,他联合被捕的48人控诉政府非法捕人。法院认定控诉成立,政府赔偿10万英镑。至此,总逮捕状被废止。 朱尼斯匿名信案:年,九家报纸连续发表10封匿名信,其中有的抨击国王和政府。司法大臣对六人提出指控,结果五人开释。同时新闻自由又增添了“批评国王无罪”一项新内容。

六、密尔的《论自由》一书提出了哪些重要观点?

密尔,英国哲学家、政治思想家和改革家。在《论自由》里,全面论述了封建专制的严重危害,以及言论思想自由与个性解放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该书被认为是世界新闻史上为自由主义辩护并进行充分论证的经典作品。 主要观点:

第一、每个人在意识形态领域中,都应享有良心的自由、思想的自由、发表意见的自由。 第二、对于思想、意见是否正确的判断,密尔认为我们永远不能确信我们力图窒息的意见是谬误;即使我们确信,要窒息它也仍是一个罪恶。 第三、对于不同意见,必须兼顾双方、无所片中,仔细辨别冲突双发的理由,才能获知真理。 第四、关于对真理压制的后果,密尔说真理的真正优越之处在于一个意见只要是正确的,尽管可以一次再次或者甚至多次被压熄下去,但在悠悠岁月的进程中一般总会不断有人把它重新发现出来,直到某一次的重现恰好情况有利,幸得逃过迫害,直至它头角崭露,能够抵住随后再试图压制它的一切努力。

七、应该乌托邦经历了哪些阶段?其代表人物有哪些名著? 乌托邦主义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15—17世纪的早期乌托邦注意着重与对理想社会制度的空想的描写。代表人物有莫尔代表作为《乌托邦》;还有康帕内拉和安德里亚,两人的著作分别是《太阳城》和《基督城》。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外国新闻传播史课后题答案在线全文阅读。

}

如何完成工作计划(精选7篇)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

第1篇:工作计划之完成计划口号

【篇1:执行力宣传口号】

1、执行力是推动工作的前提,提高执行力必须在刚性化、精细化、人本化上下功夫。

2、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3、细节决定成败,知识改变命运,能力提升位次。4、一心一意为群众服务,一言一行树工商形象。5、今日事今日毕,言必行,行必果,果必优。

6、凡事要求落实、求具体、求深入、求细致、求效率、求质量。7、认真做事只是把事情做对,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8、努力赞美别人,赞美别人=复制别人的优点。9、细节做好叫精致,细节不好叫粗糙。10、领导绝对不会错,服从总是没有错。11、先计划再行动,先策划再沟通。

12、多考虑应该做什么,少考虑能够做什么。

13、差异化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相对优势是最大的优势。14、没有执行力,就没有竞争力。

15、选择重于努力,成败在于选择之间。过去的选择决定今天的生活,今天的选择决定以后的日子。

16、速度第一,完美第二;行动第一,想法第二;;结果第一,过程第二。

17、执行力不讲如果,只讲结果。18、不看错不错,只求好不好。19、习惯于缺点是最大的缺点。

20、员工是笨蛋就要找到适合笨蛋的管理方法。21、治腐之本在于治人,治人之本在于治心,治心之本在于治欲。22、成功需要不懈的努力,而失败可能只是一个细小的疏忽。

23、接受任务不讲条件,执行任务不找借口,完成任务追求圆满。24、用我的热心、爱心、细心、诚心,换取你的称心、放心、欢心、安心。25、人心齐则士气足,士气足则百事兴。26、用心写好一个“人”字,用情干成一个 “事”字。

【篇2:提高生产效率标语口号】

篇1:爱岗敬业标语_提高员工工作效率的口号

爱岗敬业是一个员工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现在大多数员工追求的只是完成手头的工作,如果不在自己的责任范围之内,就推出三阻四,这样的员工只能说勉强算合格。一个企业就像一个家,能力有大小,责任都一样。只有尽心尽力为公司服务,才有自己的成功和公司的辉煌。【经典爱岗敬业标语,公司办公室必备】

效率见成绩,奋斗才成功

成功者找方法,失败者找借口

专注才能专业 打破砂锅问到底 工作要稳准狠 一个人最大的长处是善于运用自己的长处

智力比知识更重要,素质比智力重要,觉悟比素质重要

每天进点一点点,把小事做成精品

不敬业就失业 不爱岗就下岗

不要把家带到公司 智力比知识更重要,素质比智力更重要,觉悟比素质更重要 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每一次都把事情做对

每天多做一点点,每天都比昨天进步一点点

企业的成功源自每一位员工的付出

企业发展离不开严谨的工作态度

灵活变通工作,才能轻松驾驭工作

敬业--专业执着,精益求精

每天进一步,踏上成功路

心态正,事业成平等待人,心静如水,真诚待人,心洁如镜

只有勇于承担责任,才能承担更大的责任

今天的事不推到明天,遵循必要的工作流程

不断设定更高的目标,今天的最好变现是明天的最低要求 热爱工作,顾全大局,不计较个人得失

造一流产品,同创一流企业 优秀品质与人格的体现——敬业

当一面的能力 让纪律变成习惯

今天工作不努力,争做一流员工,共工作首先是态度问把工作当成使命 敬业是你成功的基让敬业成为习惯 工作就意味着责任 不负责任等于毁了责任是所有人成功承认错误等于拯救选择责任还是选择回报跟付出永远是工作中给人以积极积极主动与价值的把自己从平庸变成信念促使追求卓越

自觉是敬业的基础 像对待工作一样承好员工必须要有独

守时是优秀员工必备的好习惯 主动型员工引人注目 木桶定律中的短板在哪里 让借口走开 篇2:效率生产标语

一线工人请注意,品质效率在于你; 投入才会深入,付出才会杰出,用心才会开心。

i3-01 细心、精心、用心,品质永保称心。i3-02 定品质,落实管理提高效率。i3-03 列标准,树立企业新形象。i3-04 准化,iso成功靠大家。i3-05 期做,系统维持不会错。i3-06 遵守,品质效率不用愁。i3-07 分析,品质改善有主意。i3-08 可靠,统计分析才有效。i3-09 品,不制造不良品,i3-10 来的,不是检验出来的。i3-11 力,以质量求生存。i3-12 讨,品质自然更好。i3-13 规划,主力推动标准化 i3-14 管理,贯彻执行要落实。i3-15 录,打好品管基础

i3-16 缺点,全面品管不可免

i3-17 可靠,标准作业最重要 篇3:车间生产标语口号

创新突破稳贯彻iso系品质管理标内部审核定作业标准能顾客反馈勤原始记录要不接受不良品质是做出以科技为动每天自我检改善品质要文件受控易做好品质记想要产品零光靠记忆不生产 1.效率成就品牌,诚信铸就未来。

2.计划是时间的最好保障,时间是效率的坚实基础; 3.效率是行动的优化大师,行动是成功的唯一途径; 4.建设节约型企业从我做起; 5.节约就是效益节约就是增效;6.任、为己为家为他人; 7.绝不违章蛮干; 8.细节决定成败。

9.责任,才能承担更大的责任。10.抱怨;多点理解,少点争执。11.竞争;相互欣赏,相互支持。12.营造团队精神。13.是你我的责任。

14.资源 勤俭节约 共同发展 15.为家 互相学习 互相关怀 16.功,找借口只有失败。17.心,品质永保称心。18.品质提升难不倒。

19.报,及时处理要做好。

20.品质,落实管理提高效率。21.做,一点问题不放过。22.不可事后返工。

安全是一种责宁可停工停产、态度决定一切,只有勇于承担多点沟通,少点自我提升,良性强化竞争意识,追求客户满意,爱护公物 珍惜以厂为校 以厂找方法才能成细心、精心、用你思考,我思考,发现问题马上改革创新追求检验测试坚持宁愿事前检查,23.一个疏忽百人忙,人人细心更顺畅。24.留意多一点,问题少一点。25.每天进一步,踏上成功路

26.仪器设备勤保养,生产自然更顺畅。

27.抓紧每一道工序,做好每一件产品; 28.的用途,清除不要用的东西。

29.区放置,明确标识,方便取用。30.和脏污,并防止污染的发生。31.3s的成果,制度化,规范化。32.习惯,提高整体素质。

33.公物;以厂为家,共同发展。34.管理、提升品质、增创效益。35.操作;严格检查,严肃验证。36.能力,事事有改善的余地。37.进步,事事讲究方法技术。38.识,左右协调求进步。39.小问题,要重视。

40.险,存储使用要小心。

41.品质;合理规划,标识清晰。42.完善环保制度。

43.好,安全为了活到老。44.意,干净清洁常保持

整理:区分物品整顿:必需品分清扫:清除垃圾清洁:维持前素养:养成良好勤俭节约、爱护讲究实效、完善严谨思考,严密人人有改善的时时寻求效率上下沟通达共老毛病,要根治;化学物品很危爱惜物料,重视落实环保责任,工作为了生活厕所卫生要注

【篇3:2015宣传口号】

1.万马奔腾辞旧岁岁穗年丰。2.三羊开泰迎新春春满连池。

3.深化改革,促进发展,全面推进“项目建设攻坚年”活动 4.加强党建,服务群众,全面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 5.新常态带来新挑战,孕育新希望。6.新形势蕴含新机遇,促进新发展。7.拓展经济产业,凝心聚力谋发展。8.创新连池品牌,积极进取上项目。

9.坚持实干精神,振兴家乡经济;聚力科学发展,打造连池名片。10.加强党的建设,夯实基层基础;优化党的队伍,服务基层群众。11.要坚持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

12.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奋力谱写“矿泉旅游名城、休闲养生之都”建设新篇章!

第2篇:工作计划完成终极版

盘山县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

盘山县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依托盘山县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投入资本金,针对目前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重点扶植盘锦市中小企业,与中小企业伴生伴长,实现共赢,按照县委、县政府要求重点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公司处于组建阶段,目前公司正在委托盘锦市恒睿会计师事务所做验资报告,1月23日可以出具验资报告,1月24日将公司设立申请要件报盘锦市金融办审核,市金融办出具初审意见后,再报辽宁省金融办审核,省金融办做出批复意见后再进行工商登记,领取营业执照。

公司处于初建阶段,立足于组建经营团队,拓展目标客户,搭建银企关系网,建立中小企业信息库,形成稳定的客户群体,逐步建立方便快捷的中小企业银行贷款绿色通道,并通过设计调查问卷,走访企业,收集分析行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重点开展借款企业法人主体真实性、合法性的甄别,借款企业信用状况的调查,借款企业管理人员资质

—1— 和管理能力的调查,生产经营状况的调查,借款企业财务情况的调查,借款企业现金流量的分析,担保情况的调查以及还款能力的评判等工作。

2017年预计年开发中小企业客户在200家,担保业务收入在2000万元左右,其他形式投资收益900万元左右,预计提取未到期责任准备及担保责任准备750万元左右,预计年度净利润在1100万以上,形成纳税义务300万以上。

二、采取有力措施,确保任务完成(一)加强员工培训,建立内部培训机制

担保业务的风险性极高,要求公司必须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大力开展多种多样形式的员工培训。一是外聘专业人士对员工进行法律、财务、金融、管理等专业知识培训;二是加强企业自身的人才储备,建立员工激励机制,最大程度上调动员工积极性,选择优秀人才,逐步建立公司内部培训机制,培养自己的培训师,作为公司快速成长的后备力量。

(二)建立盘锦市中小企业信息化数据库,提高办公效率

担保业务客户繁杂程度很高,管理与记录是一项繁重的工作,公司必须建立详尽的企业信息库,将目前盘锦市中小 —2— 企业信用等相关情况记录在册,并形成信息化办公流程,信息化数据库,可作为担保业务人员划分客户等级的一项依据,提高办事效率。抓住中小企业融资主线,积极开展融资工作,寻找业务突破点。

(三)严把风险控制关,保持公司良性发展

担保业务风险性主要表现在代偿担保贷款、反担保措施无法变现、投资损失、违法违规操作等,这些风险都容易造成资金的短缺。一方面,公司应该严把风控关,严格按照操作流程,合法操作,杜绝违规违法现象,做好保后跟踪,适当调整反担保措施,以最大程度减少代偿情况;另一方面,公司应积极拓展资金来源,弥补资金缺口,保证公司良性发展。在经济新常态下,担保行业面临诸多挑战。我公司作为一个初建阶段,需要在成长中适应行业规则,并以稳健经营、资金安全为主的风险防范意识,在业务操作中经营好风险、控制好风险。在风险中寻找生存机会,在具体业务工作中应着实做好以下几点:

1.担保、贷前调查必须详细、充分。

2.资金业务必须具备足值的抵押物和还款来源,缺一不可。

3.对担保贷款的用途做到清楚、明白,依据贷款用途严 —3— 控贷款额度。

4.不能过于轻信借款人的信用。5.所有业务必须按流程走。

6.贷后管理不能放松,必须按时检查、监督,减少后患。7.对担保企业要学会筛选、放弃,对已担保的企业,如果风险正在发生,要及时发现,找到解决办法,才能规避代偿的发生。

(四)搭建银企平台,为中小企业建立贷款快速通道 银行对风险的敏感度很高,这便促使银行不断进行贷款政策调整,担保公司务必紧跟银行政策调整的脚步,深入学习银行政策性文件,并与银行保持紧密联系,为符合政策要求的中小企业建立档案,提高贷款通过率,减少贷款时长,从而搭建中小企业快速贷款平台。

(五)健全公司各项规章制度,为今后发展奠定基础 企业制度的建立,可以规范企业的运营并约束员工的行为,使公司走上正确的发展道路。

(六)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司的知名度

在2017年,我公司会坚持认真、执着、踏实的工作作风,加强风险把控,完善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以及与银行紧密合作,业务发展上稳中求进。注重企业形象与公共关系,—4— 逐步塑造以品牌为核心的企业形象。一是利用各种会议、研讨会、培训班等活动的机会开展宣传;二是与新闻媒体合作,以多种方式刊登相关的宣传文章、企业形象广告和担保服务、担保投资的介绍;三是印制企业形象宣传册、宣传彩页和宣传片,按担保业务品种分别印制宣传单页,向目标用户群、银行、房地产开发商、大众商品经销商、中介机构等进行发放。

总之,公司刚刚组建,各项工作千头万绪,但我们有信心、有决心,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为盘山县经济腾飞贡献力量。

盘山县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

第3篇:如何有效完成工作计划

如何有效的按时完成工作计划

一、首先要制定一个有效的、严谨的、可量化的、合理的工作计划。

1、制定工作计划的程序。

周五晚下班前店总/公司副总组织参加公司周会的管理人员总结上周未完成工作,并汇总下周工作计划周六早上参加公司大周会(必须要认真倾听、用专用笔记本做笔记、专职文员做记录并录音)周六中午店总/公司副总组织参会人员讨论学由文员打印出工作计划交由店总/公司副总审核各店面/部门周六晚10:00前必须把电子版工作计划上交公司人事部人事部在周日中午12:00前把各店面/部门的工作计划整理完毕后上交公司总经理审批公司总经理审批后由人事部在周日晚9:30前下发到各店面/部门负责人手中(文字版+电子版)。

2.1最重要的工作计划内容要加粗、加黑(最多三项),并要写在计划的最前面一看就知。

2.2上周未完成的工作计划要放在“最重要的工作计划”下面,并

在备注栏用“★”标注。

2.3 区分职责、计划、目标的区别,按标准填写工作计划(职责是

定性的、定方向的,职责是“做什么”;计划是可细化的具体工作步骤,计划是“怎么做”;目标是定量的、可量化、可考核的,目标是“做到什么程度,达到什么样的结果”)。

2.4工作计划的目标来源:

A 岗位职责(本职工作)B 上级安排工作

C 客户需求D 其它工作安排和应急事项

2.5经营、管理、培训各项工作计划要分开写,各单独写一页,并

都要从第“1”项开始。

二、有效的完成工作计划的必要条件

1、店总/公司副总在周一晚下班前必须主持开完酒店/主管部门周会。由店总主持的酒店周会主管级(前厅/厨房)及以上级别管理人员和后勤员工代表(职餐员、宿管员、洗碗工)必须参加,并适当要求酒店骨干员工参加酒店周会,参会人员不低于15人(要让尽可能多的人参加周会,培养他们的管理意识和参与意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让他们感觉到被重视,让他们在工作中更具激情和活力);由公司副总主持的二线部门周会必须全员参与(财务可财务经理1人参加)。

2、公司各分部门周会由各分部门负责人主持,必须在周三晚下班

3、计划要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专人提醒(电话、当面或短信提

醒,可用飞信软件),计划要贴到公共区域,要全员知晓、全员参与。

4、每天碰头会必须带上工作计划,计划总负责人要要每日协调、每日沟通、每日催进(计划不是放在夹子里到周五才拿出来看的东西)。

5、工作计划在完成时要用笔划掉,不能按时完成的应立即调整确定

完成时间并对相关责任人做好通知和要求。

6、工作计划的总负责人要及时与上级、下级做好沟通,做到对计划的完全掌控;每项计划都要有专人替补,不能因人而随意变动。

7、把每周、每月都固定的重点工作要做成固定计划(计划必须严谨、合理,要与公司各项计划要求一致,并加上自己部门职能内的工作计划),计划要上墙,由专人提醒,不按计划做的要做好自罚,把完不成计划接受处罚形成一种习惯。

8、工作计划在开周会当周周五未完成的,要提前用红笔勾勒出来,并提前做好总结。

9、周六开公司周会汇报的下周工作计划内容不是周五才开始想的,下周工作计划是每时、每日提前不断积累好的。

10、管理人员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高自身管理能力,通过自己

能力的提高,不断的影响和培训下属员工,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优化工作流程,明确岗位职责,不断的提高个人的工作效率。

11、管理人员所安排的工作要量化、细化、标准化,要有明确的责

任人和完成时间,要有可考核的量化标准,并要有检查;能用表格表示的就用表格表示,更要领头去干,关注过程,不断沟通,强调结果。唯有提高执行力,才能按时有效的完成工作计划。

带头制定,领头去干,关注过程,强调结果。

东营市一家亲餐饮有限公司

第4篇:上周工作计划完成情况

上周实际施工完成的情况基本和计划的项符合,完成到五层16-46/A-L轴梁、板、梯的钢筋和模板。预计今天四层1-15/A-L轴的剪力墙柱完成浇筑的,但因12日有半天的下雨时间,所以四层1-15/A-L轴剪力墙、柱的浇筑推迟一天。在五月第三周我项目将抓紧时间完成计划的施工内容。

全洲扬子江后湖御景1#楼项目部

日和5月20日均上午下雨,导致不能施工,我方上周16实际完成的情况比计划的推迟一天时间,预计六层16-46/A-L轴梁、板、体在5月22日(星期五)浇注完,但要推迟一天在5月23日才能浇注完。我方争取在下个星期五第七层整个施工完成。

全洲扬子江后湖御景1#楼项目部

二00九年五月二十二日

上周5月25日至28日均下雨,导致不能施工,我方上周实际完成的情况比计划的推迟三天时间。我方争取在下个星期五第七层整个施工完成。

全洲扬子江后湖御景1#楼项目部

二00九年五月二十九日

上周因天气晴好,上周工作计划完成情况

没有出现停工等情况,我方实际施工的进度基本上

是按计划的进度来进行施工的。

全洲扬子江后湖御景1#楼项目部

第5篇:总务工作计划完成进度

2010年总务工作计划完成进度1、1-3个月整理库存,----按计划完成2、完成对烫工用具熨斗的控制(在顾总的支持下完成,已经损坏熨斗在周萍的修理下可以使用,经过对周萍为我公司提供服务考察,觉得周师傅手艺很好而且价格也很便宜,建议公司金属焊接工艺全部有周师傅处理)--已经完成3、报废电风扇请人维修基本修好,减少购买--已经完成4、对车间大车斗,小车斗,凳子,台面维修基本完成,每月确定在10、11号和20、21号到车间巡查,现在基本养成习惯,利用维修工作,理解员工的心态,关心员工给予员工尽可能的理解和帮助,亲情化的实施行动,不是口头说,当然这些对于权威者无效,对于工人很实际;及时发现员工浪费材料行为和问题,及时反馈给相应部门,尽量减少公司损失。--按计划进行

5、利用6S活动基本控制了,电,辅料浪费现象(利用废板在小烫桌下铺板,这样尽量减少辅料放在地上,要到11月20号左右完成)-按计划进行

6、废料库物品清理基本完成(在处理过程中发现样衣开发部下来的废料,有用毛领交仓库)。下半年没有处理—按计划进行

7、对厂区保安,保洁调整,保安、保洁人员未能达到要求--计划进行。

8、食堂卫生整改工作正在进行---11月底完成9、对食堂开支抽查已经开始,抽查了油,以后再对其他商品抽查,报告直接交给大老板娘处理,加强对食堂伙食花样化的提醒--正在进行

10、对厂区设施的维修保养正在进行--电梯每月保养,油漆工作计划12月前完成,杂乱物品归集在11月25号前完成11、厂区电风扇保养工作,办公室,开发部,技术科已经完成,车间暂时没有保养,因为需要用--在11月15号前收集归库--空调保养要求张志刚和朱志刚在11月20号前完成。

12、对工人实行工资浮动实验从锅炉房开始:

刚开始运用和供应商将我承包的方法,后来被供应商识破。又采取和锅炉工实行实行煤量承包计算出每小时烧煤量为:0.169吨/小时,每天在2.197吨(宿舍区老张对煤老板说我们厂锅炉最少要2.4吨/天,实际老张全烧煤在2.54吨/天),假如放假来就多烧一车煤0.12吨,为了加强对供应商的管理,节省开支最后采取按时间承包0.167吨/小时。这样就把厂家的水分让供应商买单,前提就是我们公司没有人那人家回扣(按时间承包煤老板就不敢送差煤来,煤差,他就亏本越多,所以请公司不要怀疑我和煤老板有何关系,这煤老板还是在去年送煤给我们公司的)。经过多次实验煤确定在2.19吨/13小时,计算给供应商是2.16-2.18吨/13小时,我考虑到年需要开票,有了这部分扣款,这样既得到我们想要的税票,又可以显示我们金丝狐的大气。把部门开支和员工工资挂钩,这样员工有工作激情,公司又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浪费,节约成本,认为损失需要赔偿,节约有奖的奖罚制度---实验案例

213、水的节约未能按计划完成(仅完成车间的水改用地下水,夏天可能不够用)有可能的情况下在12月对食堂这块水进行改造—申请等待回复

14、利用厂区废料铁皮对厂区蒸汽管道外包装维护(12月中旬完成)

15、计划对现有后勤、和车间设施改进,尽可能做到人性化(2011年1月开始)

总务工作在顾总的大力支持、帮助下顺利完成。

附2011年总务主要工作计划:

明年需要维修的要工作是:后道车间屋顶防水需要重做。在2010年底对将要到期的公司后勤项目承包工作经行招标。尽快落实宿舍的生活配套工程的落实工作。超市对外承包实行押金加租金的方式,计划把超市对外承包租金在6-7万一年,餐厅也要快速修建,可以采用活动房的方式,这样我们公司仅提供场地就可以完成员工配套工程的建筑,因为有了宿舍配套设施对明年招工就有更强的吸引力。现在的工人需要购物方便,吃饭方便。80后,90后的年轻人是把享受生活和金钱一起考虑的。

如何实施自己设定的目标

我们都知道设定目标的基本要点:设定具体的、有挑战性的目标,适当的奖励机制,记录进度,做公开的承诺。既然如此,为何还是没能完成目标呢?

目标的最大敌人是过度积极的幻想(即把一切想得太好)。对这种幻想的研究表明,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合作伙伴,考试失败或手术不成功都与过度积极的幻想有关。在你完成目标前,不要把事情想得太好。

没能达成目标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缺少了承诺。

加强承诺有一个有力的心理技巧——“心理对比”,先做一个积极的幻想,再冷静地考虑现实情况。这个技巧有一定的难度,但研究证实了这个技巧有好效果。

你可以借助“蔡格尼克效应”促使自己朝着目标前进。这位俄罗斯心理学家(BlumaZeigarnik)发现餐厅服务员只有在上菜的时候能记住客人的菜单,菜上齐后,菜单就从他们记忆中消失了。

从“蔡格尼克效应”中我们了解到,战胜拖延的武器之一是“开始行动”。只要踏出第一步,成败就有所不同。一旦开始行动,你就会朝着目标前进。

4.进度具体化而非结果具体化

我们每个人多多少少都受错误规划的影响:认为当事情不顺时,全面考虑事态就能使改善现状(其实这几乎没用)。使进度具体化,能帮助我们把精力集中在你现下需要做的事情上。这个方法同时还能减少完成目标途中的焦虑。

当我们没能达成目标时,可能会怀有破罐破摔的心态。节食者对此肯定很熟悉。当卡路里摄入量超过了每日限定后,目标没有完成,索性破罐破摔,开始吃更多高卡路里食品。

容易受破罐破摔心态影响的目标,是那些短期的和压抑类型的(如每天上网不能超过3小时)。破罐破摔心态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法避免:设立长期目标,设立获得型目标(如:每天看书、运动等)。

当目标太难,我们会开始犹豫是否值得自己花精力去完成,“拖延”就会悄悄地影响我们。这种情况下,解决的方法是:暂时不去考虑最终目标,而把注意力放在细节上。给自己一些压力,适当考虑事情不顺的情况,并强调目标期限。

当然,不能只考虑事情不顺的一面,否则你会丢失原本的目标。从长期看,达成一个目标的关键在于,最终目标和现下任务都要关注到。研究发现,先评价进展,当任务艰难时,更关注现下任务比较好;当任务比较简单或现下做的事能预见结果时,更关注最终目标比较好。

其实我们经常有呆板的行为,做一件事并没有处于自身考量,而只是一种习惯或是在无意识地模仿他人。这种行为是我们努力达成目标的一大敌人。问问自己,现下在做的事是否确实能让自己更接近目标。

9.忽略了最终目标,阶段目标还有什么用?

阶段性的目标应该是为我们的最终目标服务的。然而设立目标也有其黑暗面:当目标过于具体,很容易会纠结于细节而卡住进度;当目标很多时,我们更愿意去完成不那么重要的、简单的目标,而滞后大的、困难的目标;当目标是短期类型时,会促进短期的思维模式而使自己缺乏远见。目标没设好会减少动力或增加不道德的行为。

有时在朝目标迈进途中并没出现问题,反而在于停下前进的脚步。心理学家发现。沉没成本会让人做出奇怪的事(Arkes&Blumer,1985)。“沉没成本”,指我们为达目标已付出的努力或金钱。即使我们的计划正趋于失败,我们还是继续这个计划。

研究表明,人们认为为目标做的努力越多,越有可能成功。而不管究竟会不会成功的事实。要知道何时改变努力方向,否则到最后也只是无用功。

11.“如果……那么”计划

所有以上研究发现都说明了,自律在完成目标中的重要性。不幸的是,以自我牺牲为代价,我们都知道自律的难度。通过大量研究,发现能帮助我们做到自律的一个策略,是形成“如果……那么”计划——只须事先制定应对特定情况的处理方法。尽管这听上去简单,但比起事先做计划,我们通常更喜欢遇事再做决定。只要用一点小小的聪明才智,“如果……那么”计划就能克服上面提到的所有障碍

第7篇:工作计划之如何完成学习计划

【篇1:如何制定学习计划】

一、如何制定学习计划:

学习计划是在学习活动开始之前,他人或者学习者自身对某一段时间内学习活动的设计和安排。学习计划有时也叫学习规划,或规划自己的学习。这种安排设计四个因素,即目标内容、时间、标准和方法措施。

第一,在学习方面有什么打算。包括重点的确定;方法的改进,如课堂听讲应注意什么,复习、预习应怎样进行等;具体目标,如期末各学科的成绩要达到什么水平等等。第二,时间安排。上述的各项任务的目标要想落实,必须有时间保证,所以在计划中一定要对完成各项任务的时间做出具体的安排,这里应注意,一方面要尽可能地准确,另一方面又要留有余地,以便根据情况变化做出调整。第三,具体标准。规定出明确的标准是计划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没有标准的学习计划是空洞的计划,也很容易落空。比如计划每天回家后记20个英文单词,到底怎么才算记住了,是会背、会默写、还是会读,要有明确的要求。第四,制定完成学习任务的条件、策略方法和具体措施。

一个学习计划的制定一定要切实、具体且具合理性。

(1)看过课本之后,尽可能将有关的资料事先查得清清楚楚(可参考辞典、参考书);

(2)遇到不清楚的地方做个记号,听课时特别留意,带着问题听课,有的放矢学习。

三、提高听课效率七种因素

1、有效的课前预习不可忽视;

2、授课前的学习状态调整——帮助学生打开“学习之门”,带着问题听课;

3、对于在预习中认为弄懂了的问题,主要听老师的讲解是否和自己的理解一致,纠正自己在预习中对一些知识的片面理解或错误理解。;

4、工具书的使用; 5、听课笔记的记录; 6、课堂练习的必要性;

7、组织有效的复习。(日复习、周复习等)

四、如何独立完成课后作业:

做作业不仅能帮助孩子巩固学习过的知识,而且能培养他们独立完成作业、计划安排时间、约束自己和承担责任的能力。但是,有些孩子就是不愿意完成作业,回家以后先想着玩,把作业拖到很晚才完成;还有的孩子喜欢边写边玩,极易受外界的干扰,非得在家长的不断督促下才去做。有些男孩子特别不愿做语文作业,有些女孩子却不愿意做数学作

业,不爱动脑筋;有些更严重的孩子干脆就不记得老师留过作业。所以,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非常重要。

第一、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

第二、强化学生学习学习意识;

所谓独立完成作业,就是要靠自己的能力完成作业。因为做练习的目的,一是巩固所学知识,二是检查对知识的理解是否正确,在用适应中培养和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教师或家长的监督指导和检查;

五、谈一谈如何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与提高学习效率的关系:

现代教学论指出:“未来的社会教育的真正意义不在于获得一堆知识,而在于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学习。”《学会生存》一书中也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这是让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习能力的呼唤,也是新世纪新时代的要求。所以,运用科学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非常必要,它对有效提高学习效率有着保障性的作用。构建“自主参与”的课堂学法结构:

以旧引新,促进知识的迁移,为学生的学习作好准备。

新知获取,注重培养自学能力,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思维过程。程序操作,灵活运用方法,为学生的学习增强自主意识。加强训练,沟通知识的联系,为学生的学习完善认知结构。1、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

即不以单纯的感知为出发点,更不以直接告诉现成知识结论为出发点,而是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启发诱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他们在迫切要求之

2、指导学生开展尝试活动。在使用讲授法的同时,辅之以指导学生亲自探究、发现、应用等活动,包括阅读书籍,重温某些技能和概念,观察,实验,类比、联想或归纳、推演,议论和研 3、组织分水平的变式训练。

学生的练习必须注意防止一味地机械模仿,应使练习的思考性具有合适的梯度,并向学生提供各种形式给出问题条件的机会,逐步增加创造因素,提高训练效 4、连续地构造知识系统。

结合必要的讲解,适时地指导学生归纳出所获得的新知识和新技能方面的一般结论,将其纳入学生原有的知识系统,或对原有知识系统进行改造,使之包容它们。

5、根据教学目标,及时反馈调节。

对学生掌握的知识技能,订出具体明确的目标分类细目,便于检测。教学过程中要随时了解和评定学生的学习效

果,有针对性地进行答疑和讲解;一个阶段以后,应当给掌握阶段内容有困难的学生以补授的机会,使之达到所定的目标要求。

构成学习过程中的四个环节是:预习、上课、作业、复习,在不同的学习环节中都要进行学法指导。如在如何预习、如何上好课,如何独立完成作业,如何复习总结等方面进行有机渗透,把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和能力的培养有机统一起来,使学生的学习潜力得到更充分的发挥。从而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篇2:如何保证学习计划更好的落实】

如何保证学习计划更好的落实

保证学习计划的更好落实,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正确处理“一线”和“二线”的关系

计划中的“一线”,主要指那些常规学习活动,如预习、听讲、复习、作业等,目的是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消化所学知识。计划中的“二线”,指自己安排的学习活动,目的是提高深造,如参加课外学习小组等。老师指出:“一线”是“二线”的基础,“一线”抓得好,就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去抓“二线”。“二线”任务如果完成得好,可以使自己的学习优势或特长进一步发展起来,学习的自由度就会逐渐增大,主动的学习局面就有可能形成。这是高水平计划应该具有的内容。

2.及时检查并修订计划 生活和学习应该形成规律,但也不可能像机械运动那样,周而复始,一成不变。当计划执行到一个阶段以后,就应该检查一下学习的效果,并对原计划中不适宜的地方进行调整。

只有通过检查,才能发现问题,明确哪些地方需要修改,哪些地方需要补充,从而对原计划进行科学而合理的调整。一个新的更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将会使你今后的学习更加有效!

因此,老师建议同学们在每个计划执行到结束或执行一个阶段后,就应当检查一下效果如何。如果效果不好,就要找原因,进行必要的调整。检查内容是:是不是基本按计划去做?计划任务是否完成?学习

效果如何?没完成计划的原因是什么?什么地方安排太紧?哪些环节安排轻松?等等。通过检查后,再修订计划,改变不科学、不合理的地方。

下面老师就为大家介绍一个高效锦囊,希望对有需要的同学有所帮助 在安排好宏观的学习计划后,还有必要根据自己的作息时间拟定一份具体的时间表,安排自己每天的学习。

安排时间表的时候要注意结合自己的实际。如果你的兴奋点在白天的话,就可以多安排一些白天时间来学习,晚上多安排一点时间来休息;如果是“夜猫子”,就可以晚上多安排一些学习时间,中午安排一些时间来休息。例如你可以每天早上六点起床,晚上约十一点半就寝,这段时间除上课、休息等耗时外,还有六个多小时的时间可供自学。加以合理安排,是相当可观的。

【篇3:如何做学习计划】

1、目标列计划的目的无非是通过白纸黑字,使得自己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能够进行监督和检查。

应把重点放在课本上、课堂内。因为中高考虽强调淡化课本的考查,其实处处有课本的影子。

“课内知识课外考”的测试方式,就要求我们把课内知识学扎实,否则无法完满地解答课外

考题。当然,重点放在课本上,并不是将视野局限于课本,仍应有大量课外阅读,在课外阅

读中巩固,贯通课本知识,培养能力。2、知己作战讲究“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学习也是一样。所以要制定出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学习计划,必须要“知己”。“知己”包括三层含义:明确学习奋斗的目标,了解自己的学习情

况,明确地估计自己的能力。做到“知己”后,我们就可以制定计划了。

3、要求列计划本身并没有太多的要求,你只要抓住两个字——“详、实”就足够了。首先,要让自己知道,每天你具体干些什么,知道每周、每月的安排等。我们应该去计

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做到自己对自己心中有谱。一份计划上只出现时间和科目是不够的,最起码还要有具体的章节的安排,包括做哪些习题,看哪些笔记都应当有,这样才能真正地

发挥计划的优势。所谓“实”,就是一定要符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适当地高一些也可以,但绝

不可过高或过低。太低了,计划的内容松松垮垮,反而不如没有计划;但大多数人可能更容

易把计划列得偏高,开始还能拼一拼坚持一下,但很快地就败下阵来。如果总是列这种过高

过紧的计划,常常完不成,那么时间一久也就会对列计划失去信心了。一份好的计划绝不在于它的起点有多高,而在于它是不是能帮你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让你的能力得到最好的发

挥。其次,计划的安排应合理、科学,尽量不要让你的时间浪费。应该说明的是,不浪费时

间并不是把所有时间都用来学习,也不是说打球、洗衣服等时间都是浪费。如六、日的时间,如果你的学习黄金时间在上午,而你却在整个上午做一些洗衣服、打扫房间等杂事,而中午、下午才来做作业的话,这就不能不说是一种浪费了。很多事不能不做,但要放在合适的时候

做,黄金时间都应用来学习。

4、注意①必须强调的是,制订计划必须按自己的特点自己制订,不能仿制别人的计划,别人告 诉你的方法最多只能充当一个指路标的作用,是很难完全套用的。只有自己去试着做,摸索

出自己的完整方法,才是最有用的。②列计划只是一种手段,绝不要为了列计划才去列计划,只要是能达到目的的计划都是

好计划。不管什么时候,列计划都只是为了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③刚开始列计划的同学,可能不太容易掌握好难易的尺度,列的计划过高过低都是自然的,只要不断调整,不断改进,很快就会适应这种方法。④任何学习计划刚执行起来都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但你应该知道为了执行这份计划而

付出的努力是值得的。能够适应这份计划是保证你的远程学习以及未来事业成功的重要步骤。⑤“坚持”是计划实施过程中最难的。由于缺乏毅力与恒心,很易虎头蛇尾。而学习是

一个周期比较长的过程,今天的努力,并不能在明天就得到回报。它是量的积累引起质的飞

跃。半途而废,最浪费时间与精力,并对人的自信心有很大的动摇。所以在实施计划时,一

时看不到进步不要心焦,更不要气馁、不要轻言放弃。坚持!坚持一定能产生奇迹。

四、好处 严格遵守学习计划有很多好处:

1、学习计划表可以帮助你克服惰性和倦怠,尤其是当它配合一个自我奖励制度时会更加

2、如果你能按部就班、循序渐进地完成你的学习,那么学习便不会给你带来太大的压力。

3、学习计划表可以确保你不会浪费时间,使你有时间做其他该做的事。

4、学习计划表可以使你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度,让你清楚地知道哪些事等着做,又可以帮

助自己对先前的学习做个评价。

五、努力养成以下几个好习惯: 1、按计划学习的习惯

2、专时专用、讲求效益的习惯 3、独立钻研、务求甚解的习惯 4、善于请教的习惯 5、查阅工具书和资料的习惯

1、制定计划 要学习好,首先要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用以指导自己的学习。古人说:“凡事

预则立,不预则废。”因为有计划就不会打乱仗,就可以合理安排时间,恰当分配精力。基本要点:第一,要有正确的学习目的。每个学生的学习计划,都是为了达到他的学习目的服务的。

正确的学习目的,是正确的学习动机的反映,它是推动学生主动积极学习和克服困难的内在动力。第二,计划内容一般分五个部分: ①全学期学习的总的目的、要求和时间安排。②分科学习的目的、要求和时间安排。优秀中学生的学习经验表明,在制定分科学习计

划时要注意两点:要特别重视马列主义的基础知识、语文和数学三门学科的学习。学好这三

门学科,是学好其他各门学科的基础。学习要有重点,但不能偏废某些学科。③系统自学的目的、要求和时间安排。自学内容大致有三方面:①自学缺漏知识,以便打好扎实的知识基础,使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能跟上和适应新教材的学习。②为了配合新教材的学习而系统自学有关的某种读物。③不受老师的教学进度的限制提前系统自学新教材。④参加课外科技活动和其他学习活动以及阅读课外书籍的目的、内容、要地和时间安排。⑤坚持身体锻炼的目的、要求和时间安排。第三,要从实际出发。一个中学生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学习质量,取得优秀的学习成绩,上述五个部分的计划内容都是不可缺少的。但是由于每个中学生的实际情况不一样,因而在订计划时,每个人的计划重点和要求也是不同的,并不是每个中学生在任何情况下制定学习

计划都必须包括以上五个部分。有的中学生的学习基础很差,就不必急于去系统自学课外读

物,而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自学缺漏知识和弄懂课本内容上。总之,要制定一个对学习有指

导意义的计划,必须从实际出发,也就是要实事求是地摸清自己的学习情况,从自己实际掌

握的知识程度出发。第四,在执行总的学习计划过程中,还要制定月计划和周计划,以高度的学习热情和顽 强的学习意志保证总意志的完成。有的优秀中学生每天还有一个学习小计划,严格要求自己,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

2、课前自学 课前自学是学生学好新课,取得高效率的学习成果的基础。如果不搞好课前自学,上新

课时就会心中无数,不得要领。老师灌,自己吞,消极被动,食而不化。反之,如果做好了

课前自学,不仅可以培养自学能力(主要是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知道自己有哪些问题弄不懂,主要精力应集中在解决哪个或哪几

个问题上。对新教材有个初步的了解,就可以集中精力对付新课的重点和自己理不懂的难点,配合老师授课,及时消化新知识和掌握新技能。基本要点:第一,根据老师的教学进度,教材本身的内在联系和难易程度,确定课前自学的内容和

时间。第二,课前自学不要走过场,要讲究质量,不要有依赖老师的思想,要力争在老师讲课

以前把教材弄懂。第三,反复阅读新教材,运用已知的知识和经验,以及有关的参考资料(包括工具书),进行积极的独立思考。第四,将新教材中自己弄不懂的问题和词语用笔记下来或在课本上做上记号,积极思考,为接受新知识作好思想上的准备。第五,不懂的问题,经过独立思考(包括运用参考资料)后,仍然得不到解决时,可以

请教老师、家长、同学或其他人。第六,结合课前自学,做一些自选的练习题,或进行一些必要而又可能做到的某种实际

操作、现场观察、调查研究等,以丰富感性知识,加深对新教材的理解。第七,新教材与学过的教材是连续的,新知识是建立在对旧知识的深透理解的基础上的,课前自学若发现与新课相关的旧知识掌握不牢时,一定要回过头去把有关的旧课弄懂。第八,做好自学笔记。

3、专心上课 上课是学生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在此基础上发展认识能力的一个关键环

节。按上面要求做好课前自学,学生就能更专心地上课。“学然后知不足”,往往这时学生的 注意力高度集中,大脑处于优势兴奋状态,能更为主动和灵活地接受老师授课。基本要点:第一,带着新课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和在课前自学中弄不懂的问题与词语,有目的地认真

容当堂消化。篇2:如何给孩子做学习计划如何给孩子“量身订做”学习计划 科学的、实际的学习计划,加上认真的执行,必将促进孩子的学习,那么如何为自己的孩子量身定制一个符合的学习计划呢?

一、计划要尽量全面学习计划是指学习的具体安排 要想真正完成好学习计划,在考虑计划的时候,一定要对孩子的学习生活做出全面的安

排。应包括社会工作时间、为集体服务时间、锻炼时间、睡眠时间及娱乐活动时间等。这样,在学习时间内才可能精力充沛地学习。

二、安排好常规学习时间和自由学习时间 学习时间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常规学习时间,主要用来完成当天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消化当天所学的知识。二是自由学习时间,是指完成了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后所剩下的时间。

这部分时间一般可以用来补课或提高深造。学习较差的孩子,随着学习水平的提高,应经历

常规学习时间逐渐减少,自由时间逐渐增加的过程。凡是体会到因为抓住了自由学习时间而

给学习的全局带来好处的孩子,就会努力去提高常规学习时间内的学习效率,以便增加自由

学习时间,使学习的主动权越来越大。

三、长计划和短安排长计划和短安排是指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内,应有个大计划

由于实际的学习生活往往无法预测,所以,长计划不可能太具体,不可能把每天干什么

都列出来。但是,在学习上计划要解决哪些问题,心中应当有数。应把一个在短期内无法完

成的学习任务分到每周、每天去。这样,在每天学习时,就会明白今天的学习在学习全局中的地位。有了具体的短安排计划,长计划中的任务可以逐步得到实现;有了长计划,就可以

在完成具体学习任务时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四、从实际出发来制订计划在订计划的时候,不要脱离了学习的实际情况指以下几方

面:1.孩子知识和能力2.每个阶段的学习时间3.学习上的缺欠和漏洞4.老师教学的实际进

度从实际出发还要注意的一点是不要平均使用力量,要抓住重点。

五、计划要留有余地计划终归不是现实,而只是一种可能性把计划完成现实,还要经过一段很长的努力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自己的思想会发生变化,学习的各种条件也会发生变化,计划订得再实际,也不免出现估计不到的情况。所以,为了

保证计划的实现,订计划时就不要太满、太死、太紧,要留出机动时间。

六、提高实践利用率 时间的利用率早晨和晚上,或者说一天学习的开头和结尾部分的时

间,可以安排着重看记忆的科目,如外语等;当心情比较愉快,注意力比较集中,时间又比

较长,这时候可安排比较枯燥,或孩子又不太喜欢的科目;零星的时 间,注意力不容易集中的时间,可以安排做习题或去学习自己最感兴趣的学科。除此以

外,还要注意学习时间和体育活动要交替安排,文科和理科要交替安排,相近的学习内容不

要集中在一起学习,等等。这样安排,在同样多的时间内,由于安排了合适的内容,就会收

调整在计划执行到一个阶段之后,就应当检查一下效果如何,如效果不好,应找到原因,及时调整。

主要检查以下这些内容:计划提出的学习任务是否已经完成?孩子是否基本按计划实施?

学习效果如何?没有完成计划的原因?通过检查,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及时改变计划中的不合理部分。篇3:中学生如何制定学习计划 中学生如何制定学习计划 1.切忌贪婪。每逢放假或周末,总能看到有的同学大包小包地往回带书,以为自己能学

很多很多,可真正做了的,和自己预想的却差很远。人有时会过分夸大自己的能力,体现在学习上,就是经常制订不切实际的学习计划。本来自己一天能复习一章,却要计划复习两章,甚至三章。这种“贪婪”的计划对你的学习是有害的,因为它带给你的大多是挫折感和失败

感。而这种心态又会让你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对计划的作用产生怀疑,认为自己很无能,认为做计划根本没什么用处。计划设定的目标是你希望实现的一种理想,是你在规定时间内

准备要到达的地方。所以,在制定计划之前,你必须知道你现在所处的位置,必须知道你到

底能走多快,在这一前提下,再规划你的具体行程,以及要实现的具体目标。在制定目标时,切不可好高骛远,定高不可攀的目标,这样的目标会一次次打击你的自信;也不要定不需努

力就可轻松实现的目标,这样的目标会因没有挑战性而令你缺乏成就感,时间久了必会厌烦。

而且,如果你执着于微乎其微的进步,你很快就会被竞争对手甩在后面。计划中的目标应该

是你“跳起来能够得着的葡萄”,也就是说,你设立的目标可以稍稍超出你实际能力范围一点

点,但不可走得太远,这样的目标,既具有挑战性,同时又可进一步开发你的潜力,提高你的学习能力。

2.制定计划要先难后易。人的潜意识里都有一种惰性,都喜欢做简单容易的事,对于繁

琐复杂的事情能逃避则尽量逃避。在学习方面也同样如此。比如,你可以花大量时间整理文

具、书本,包书皮,在笔记本上贴你喜欢的贴画,如果手头有本杂志,你会非常轻易地容许

自己先看杂志,而将应该完成的作业一推再推,直到不能再拖,才会仓促完成。即使是做一 份习题,你也总是先做比较简单的选择题,而不愿做相对麻烦的大题。如果是在家里上自习,你会花大量时间看电视,玩电脑游戏,你会动不动就想喝水,上厕所,吃零食,或者无休止

地和家人聊天,自己原来准备做的作业,早抛到九霄云外了!为什么会这样呢?难道是你忘

记了自己的核心目标?是你不知道努力学习的重要性?是你不愿获取学习上的进步?都不是,而是你的本能,你的潜意识在作祟。它指使你避重就轻,逃避枯燥、艰辛的学习,而将注意

力转移到那些无需努力而且非常有趣的事情上了。那些琐事是非常简单的,做起来当然得心

应手,而对于棘手的学习和作业,则不然了,它是一种对自我的挑战,需要你为此付出很多

努力,失去许多暂时的快乐。所以你难免对此产生强烈的排斥心理。然而,这些事情对你的前途和命运又是至关重要的,你必须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用自己的毅力、决心和有计

划的行动攻克一个个横亘在面前的障碍,你才能实现自己的核心目标,实现每一个人生梦想。

你在制定计划时,可以先将某一时段内要完成的所有事情罗列出来,并分为三类: a类:重

要而紧急的事;b类:重要而不紧急的事;c类:不重要不紧急的事。具体安排时,你一定要

先完成a类,然后是b类,最后是c类。这样先难后易地安排,一方面可以保证你精力最充

沛时完成最重要、最紧急的任务,提高学习效率,另一方面,在攻克较难的任务之后再完成较简单的任务,你会觉得更自信,更轻松。

3.不要让学习充斥你全部的计划。一说到学习计划,大多数学生头脑中往往只有学习这

一件事,这种理解是片面的。学习是目前你生命中最为重要的事情,但并不是唯一的事情。除

学习之外,你还需要吃饭、休息、娱乐,这些活动无论从正面还是负面,都会给你的学习造 成影响。所以要保证学习高效率进行,在你制定计划时,必须充分考虑学习时间在你一天生

活中所占的位置,使学习与其它各种活动保持协调。在你的学习计划中,除了吃饭、睡觉、上课、课外活动不可少外,还应该把休息、娱乐也计算在内。另外,也别忘了给自己留一点

与朋友和家人聊天的时间,听音乐、看电视的时间也别忘了算进去。一天活动富于变化,各

有固定的时间和步骤,过一种健康、有规律的生活,这才是高效学习的基础。

4.计划要有一定的灵活性。人们常说,计划赶不上变化,的确,在你具体执行计划的过

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偶然的、突发的情况,或者是因为某些原因而导致某项目标不能按计

划完成,比如:突然有亲朋拜访、生病或受伤了、同学请你帮忙、老师叫你有事等等,这些

计划之外的事情经常会打乱你原有的安排,使原定计划不能按时完成。所以,你的计划安排

一方面要有具体明确的要求和量化指针,以便于执行和检查验收,另一方面,也不能过于僵

死呆板,没有任何的灵活变通。在具体安排时,应该是在紧凑,不浪费时间的前提下,保持

一定的弹性和保险系数,便于应付偶然情况。比如,你可以每天晚上空出半个小时,作为机动时间,专门完成一天当中没有完成的计划;每周抽出半天时间,专门完成本周未完成的计划。这样,既可以保证每一项中短期目标的实现,又不至因完成计划而失去生活应有的情趣。不过,虽说计划要具有灵活性,但原则上必须采取不能变更的态度。因为要想养成习

惯,就尽量不能做例外的事。如果经常例外,那是不可能养成任何良好习惯的。特别是对于

每天规定的a类、b类事情,必须按计划完成。

5.变“做”为做完,提高学习效率 经常看到学生订的计划,上面写着诸如此类的内容: 早操前背外语;早饭时间预习数学;晚饭时间背历史??这种计划的确可以给你一种学习的方向感,让你进教室后少了一些无所适从的感觉,促使你尽快投入到学习之中。但是,它的效果并不能如你所愿。很多同学按这样的计划执行一段时间后,发现自己并未取得预想的进

步,进而对自己的计划失去了信心,只能使计划半途而废,又回复到原来的学习轨迹。为什

么会这样呢?因为执行这样的计划后,你没有获得成就感。虽然你按计划做了,但你不知道

自己究竟做了多少,离目标还有多远,你的一切行动还比较盲目,这样的结果必将遏制你的学习热情,你还怎么能将计划进行到底呢?对于这种情况,一个最好的方法是变“做”为“做

完”,也就是说,你应该做出这样的计划:今天早晨要背过多少单词;今天上午要做完几道习

盘山县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2017年工作计划盘山县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依托盘山县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投入资本金,针对目前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重点扶植盘锦市中小企......

如何有效的按时完成工作计划一、首先要制定一个有效的、严谨的、可量化的、合理的工作计划。1、制定工作计划的程序。周五晚下班前店总/公司副总组织参加公司周会的管理人员......

第1篇:任务完成情况及工作计划2011年双创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及2012年双创工作计划在市区双创指挥部的正确领导下,汉滨区新一轮双创工作立足汉滨实际,紧扣目标任务,加强组织领导,夯......

2011年双创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及2012年双创工作计划在市区双创指挥部的正确领导下,汉滨区新一轮双创工作立足汉滨实际,紧扣目标任务,加强组织领导,夯实各项责任,强化措施落实,以抓重......

第1篇:上周工作计划完成情况上周工作计划完成情况上周实际施工完成的情况基本和计划的项符合,完成到五层16-46/A-L轴梁、板、梯的钢筋和模板。预计今天四层1-15/A-L轴的剪力墙......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棋艺杂志电子版免费象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