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名义达康书记是二番还是三番

原标题:“汉东大叔”成网红男团 “达康书记”深得人心

  最近,一支被称为“汉东大叔”(英文名HDuncles)的男团“出道”了。他们颜值不算高,满脸褶子还不抠像、不打柔光;他们年龄不小,平均超过50岁,最年轻的陆毅也已经41岁;他们不谈恋爱不耍帅,一套黑衣服能从头穿到尾……就是这么一帮人,却一夜之间红遍网络,人气直逼TFboys。

  这帮人,就是反腐剧《人民的名义》里汉东省的官员们――“稳重温和”沙瑞金、“谜之微笑”高育良、“耿直率性”陈岩石、“貌美正义”侯亮平、“长袖善舞”季昌明,以及“哭坟青年”祁同伟、“农民儿子”赵德汉、“英语八级”丁义珍;尤其是“GDP担当”达康书记更是深得人心,“达康书记表情包”、“达康书记的GDP之歌”已经疯传网络。

  除了李达康这类缺点明显而性格饱满的“圆形人物”外,编剧周梅森还在剧中设置了一位相对“扁平”的英雄人物――陆毅饰演的侯亮平。他是剧中唯一理想化的角色,英俊、幽默、桀骜不驯又机智过人、不畏强权。

  目前,观众对这个角色的看法分歧最大,有人喜欢,有人觉得假。据悉,导演李路原本想把这个角色打造得更雅痞一些,比如吹吹口哨、言辞不羁,但后来这些内容还是删掉了。

  除了角色形象的单一,不少观众也质疑陆毅的演技完全被其他老戏骨“碾压”。不过,也有网友客观分析说,不是陆毅演技不行,而是他的对手是一群最会演戏的人。而导演和编剧也为陆毅发声,称其“完成度不错”、“正面角色更难演绎”。

  陈岩石(白志迪饰):已经退休的老检察长陈岩石也是正义的化身。他为了大风厂的员工们,举着火把站在挖掘机前,坚决制止强拆行为。他坚毅的眼神以及在身后巨大的挖掘机映衬下显得渺小的身躯,让观众不禁动容。而在给昏迷的儿子陈海剪指甲时,他的自言自语和眼中抖动的泪水,又显示出一位父亲的深情和坚强。

  沙瑞金(张丰毅饰):相比之下,同样在为净化干部队伍作出努力的省委书记沙瑞金就老练得多。他了解每个人的优劣,并能做到知人善用。他一到汉东省,就亲自会见从北京来的侯亮平。而在汉东这个复杂的官场里,侯亮平就成为他手中的一把剑。

  京州市委书记李达康(吴刚饰)的走红,是《人民的名义》最大的意外。按照网友的说法,本以为这部剧的“流量担当”是陆毅,没想到却是达康书记冲到了热搜榜。从目前的网络传播来看,达康书记已经被玩坏了。和谁是巨贪相比,网友和观众更关心“达康书记的GDP”。

  该剧的一大特点是,剧中人物并不是“非黑即白”,他们常常处于灰色地带,人性善恶难辨。其中,“长了一张坏人脸”的李达康书记,就堪称“背锅”的头号选手。第一集开篇,李达康“包庇”下属的行为让人十分反感,但很快,这个人物就开始丰满起来。因为用错了人,他懊悔不已,对着光明区区长孙连城和市纪委书记张树立“撒泼”:“你们有没有责任啊?怎么不提醒我啊!”对不给群众好好办事的孙连城,他恶作剧地隔着小窗户捉弄对方……

  观众渐渐发现,达康书记虽然追求政绩、性格暴躁,却是一个关心人民的“傻白甜”好官。网友纷纷调侃:“京州爆了炸,达康书记不放假。京州要重启,达康书记不休息。风里雨里,政府大院等你。没有四季,人民满意就是旺季,人民不满就是淡季。风里雨里我们陪你一起去干政绩。”编剧周梅森在采访中提到自己笔下的“达康书记”时表示,李达康这样的人是没有朋友的,甚至祁同伟都要比李达康的人缘好多了。

  季昌明(李建义饰):李建义饰演的检察长季昌明,将官场中的谨小慎微明哲保身发挥到极致。马上就到退休年龄的他,只想“安全着陆”。第一集中,面对抓捕丁义珍的行动,季昌明执意汇报省委再做决定,无非是不想得罪李达康。这场汇报会议,表面不露声色,实则暗流涌动。季昌明一边缓住侯亮平,一边在各方之间积极斡旋,充当了润滑剂的角色。

  郑西坡(李光复饰):大风厂工会主席郑西坡,是个喜欢写诗的萌老头。被抓起来的时候,他心里不服却又害怕;被李达康解救,他却故意不脱号服:“程局长让我穿着的。”后来陈岩石给他找了个台阶下,郑西坡才把号服脱掉,报复得逞后偷笑的样子十分可爱。

  《人民的名义》最让人惊喜的是,剧中的反面人物――大贪官们,都没有被故意抹黑。比如,“小官巨贪”的赵德汉虽然只有一集半的戏份,却让人印象深刻。侯勇饰演的这位“赵处长”,面对最高检反贪总局侦查处侯亮平的盘问可谓“处变不惊”。在他的表述中,自己就是一个住着小平房、吃着炸酱面、骑着自行车,连一瓶五粮液都要偷偷摸摸地喝,每个月只能省吃俭用给老母亲寄300元的廉洁模范。

  当反贪局人员查到赵德汉在北京的一座别墅时,他顿时画风一转,腿软得站不稳。当被发现冰箱里、柜子里、床底下,还有卧室一整面墙中藏着的全是崭新的人民币时,赵处长彻底崩溃了。在短短十几分钟的戏里,侯勇从镇定自若、谈笑风生,到出离愤怒、正气十足,再到惊慌失措、龟缩一团,最后声泪俱下、絮絮叨叨地为自己辩解……生动传神的表演,完全征服了观众。

  高育良(张志坚饰):可以说,高育良是整部剧隐藏得最深的“黑角”了。“大boss”高育良书记是一个擅长太极功夫的官场老手,他不像李达康情绪起伏那么大,而总是笑眯眯地三言两语就扭转颓势,或是用“和善”的眼神看着你,城府之深让人完全捉摸不透。

  祁同伟(许亚军饰):这是一个从一开始就把势利写在脸上的“伪君子”。到后来,他屡屡阻碍司法,与高小琴的私情浮出水面,观众也就不觉得突兀了。

  除了吴刚、张丰毅、陆毅、许亚军、张志坚等近40位实力派演员外,《人民的名义》中还有很多不起眼的小角色也十分出彩。而其中不少配角演员,在现实中还是真正的检察官、特警。

  第二集中,京州市委书记李达康在得知副市长丁义珍涉嫌严重违纪后,紧急将市纪委书记张树立叫到了办公室询问相关情况。而张树立的扮演者于诚群,正是一位真正的检察官,并且有着26年的工作经验,曾获省级反贪优秀侦查员称号。

  此外,该剧还有南京特警的本色出演。从已经曝光的镜头中可以看到,这些特警身穿黑衣,全副武装,手持枪械,还有特警坐在直升机机舱内,头戴耳机,正气凛然……据了解,这30名“最帅群演”是来自南京特警龙虎突击队的队员。该突击队是南京市局的一支反恐尖刀力量,自组建以来曾经参与过各类重大活动的安全保卫、突发事件处置和警卫押解等任务,受到公安部、江苏省厅和南京市委的多次表彰,2011年被公安部评选为首批“全国公安特警示范队”。

  除了南京市的龙虎突击队外,还有泰州市公安系统的数十名民警也参加了演出。他们合力拍摄了海外追逃、指挥抓捕等镜头。

  在剧集开头,一段银行工作人员现场清点赃款的花式点钞戏码也让人印象深刻。在点钞的画面中,银行工作人员行云流水般的手法看得观众直呼“高能”。这段20秒左右的点钞片段被网友大量转发,网友留言称:“这么高能的画面,也就看了几十遍。”据悉,在剧中演示花式点钞的“群演”,在现实生活中也是银行工作人员,他们分别来自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营管部和南京工行。

  比起“汉东大叔帮”,剧中的“汉东姐妹团”就没那么讨喜了。不少网友认为,《人民的名义》里的女性形象稍显单薄片面,有网友更吐槽剧中的女性还停留在十年前的视角认知。甚至有妇联组织提出抗议,称剧中对女性角色的刻画带有歧视和矮化倾向。据悉,制作方对此意见诚恳接受,并表示会删改不妥的部分。

  关于女性角色的争议,首先集中在企业家高小琴(胡静饰)身上。她年轻貌美,却沦为男人的玩物和棋子,并借此坐上董事长的位置,成为“攀附男人的凌霄花”。

  其次是京州城市银行副行长欧阳菁(岳秀清饰)。她是李达康的妻子,虽然位高权重,却贪慕虚荣,不仅让达康书记戴上了绿帽子,还毁掉了大风集团,最后更因为受贿被捕,差点坑死了达康书记。

  至于女主角陆亦可(柯蓝饰),30岁左右的她身为反贪局处长,却脾气暴躁、情绪化,是一枚时刻被催婚的大龄剩女,从家人到同事都急着要帮她早日“脱单”。

  除了以上三位,还有林华华、钟小艾等女性角色都是胡搅蛮缠的麻烦人物,也是推动剧情发展的问题制造者……对于这些女性角色的设定,也有观众表示理解,认为《人民的名义》是男性群体的主战场,女性本来就不是主角;而且,或许是男性角色塑造得太成功,导致女性形象相对比较薄弱。(章琰)

(责编:汤诗瑶、陈苑)

}

刷了一个多月朋友圈的《人民的名义》终于大结局了!但是小伙伴们很明显意犹未尽!

小编想偷偷告诉你,你们爱的达康书记,竟然是……?!

还是请“汉东男神天团”背后的男人——导演周梅森来给你们说吧~!

不论你是否看完了结局,在“二刷”“三刷”之前,先听听“周梅森版”刷片指引~~

剧中埋的这些细节和伏笔,你留意到了吗?

记者:《人民的名义》马上播完了,全剧的呈现效果符合您的期待吗?

周梅森:整部剧的呈现效果我非常满意,我敢讲,这部剧在我的剧作中是遗憾最少的。我没想到有这么多人喜欢看这样的剧,特别是有那么多年轻人爱看。

我分析,原因大概有3个:第一是由于近十几年来,已经没有这类反腐剧了,所以大家觉得非常新奇,表现出了一种题材饥渴症。第二个原因,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反腐深得民意民心,老百姓对反腐工作非常关注。第三个原因是这部剧品质很高,从编、导、演,每一块都下足功夫。

我也是这部剧的艺术总监,创作之初我就要求这部剧必须原创,既不能模仿或者抄袭我自己,更不能模仿别人,不要去搞那些桥段。无论是导演、演员、服装、化妆、摄影、美术等各方面,我都要求二度创作。

例如演员,不是说我教你怎么演,而是要创造性地演,所以演员们都很入戏。例如吴刚演的达康书记、侯勇演的小官巨贪等一大批表演艺术家演得都特别出彩,就连魏彩霞、孙连城这些小角色都被演活了。

有一件很有趣的事,饰演高育良的张志坚,沉浸在角色里好长时间都出不来,他感觉自己就是高育良。有时他在片场跟我讲,我感觉我没腐败呀,我挺好是吧?我说,这感觉就对了。所以从选角上可以看出,李路导演的用心。

还有一点大家有所不知,这个片子临送审的时候,我们最后看一遍时总觉得人物内心的表达还差点感觉。政治剧里头的人物,有些话只说一半,甚至嘴上讲的东,可能心里想的是西。

后来李路导演把小说又重读了一遍,当时剧组已经结束工作准备外出旅行休息了,李导突然找我说,看你小说里很多人物的内心情况还可以挖掘,再加画外音怎么样?所以,全剧的画外音是后加的。那段时间我在加拿大,李导在国内,我们就倒着时差一集一集地加,重新抠细节。

记者:有很多剧迷还打算“二刷”“三刷”。您作为编剧,有没有在剧中埋一些精心布置的细节而大家没有留意到的?引导一下大家回看的时候仔细琢磨。

周梅森:剧中确实有一个细节我认为非常得意的。43集里出现一个情节是高育良与女子的约会被偷拍,如果不看小说或者剧透,很多观众看到那里会认为高育良和祁同伟的情妇都是高小琴,实际上照片中的女子是高小琴的孪生妹妹高小凤,后来的翻转让很多观众大跌眼镜。其实这个本不在我的设计之中,之前确实只有一个高小琴,我是写到这个位置了,才想到该设计出一对孪生姐妹。

还有大家不知道的,比如我起初的构想,李达康本来是要腐败掉的。后来写到一半的时候开了一个讨论会,会上被一位评论家很不客气地提意见说,像这种能干的干部让他腐败掉太可惜了,建议这个人物不要编成腐败。后来我接受了这个建议,所以前20集感觉达康书记像坏人。

像高育良,本来我是不想让他变坏的,后来想到了师生斗,也是写到中段才开始让这个人物变坏的。这部戏有意思的地方就在于,后半部是人物活起来以后人物自身演出了自己的命运,最终的结局也是目前我觉得最合理的走向。这种选择不仅仅是作者的选择,也是人物活了以后,自身性格逻辑选择的结果,我想这也是好作品的一个标志。

记者:您也提到,剧中很多角色都火了,例如达康书记、育良书记等。从编剧的角度来看,您自认为塑造得最成功的角色是哪个?

周梅森:从剧本的角度来看,我觉得有三个人物以后将来会留在影视画廊里。

第一个人物是李达康,他是这个时代为我们国家改革开放创造辉煌成就,书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党员干部形象;

第二个人物是高育良,这个人物代表了很长一段历史时期里一部分干部的形象,是非常典型的双面人;

第三个就是祁同伟,这个人物身上有当年路遥的《人生》中高加林的影子,也有《红与黑》里于连的影子,但他既不是高加林也不是于连,他比他们更深刻,更决绝。祁同伟深深懂得他所处的这个时代是一个决定未来的时代,可能未来几代人都是他这一代人的奋斗来奠定的,所以他是没有退路的。

记者:祁同伟在剧中是反派角色,但很多人反而可怜这位没有背景努力往上爬的人物,替他可惜。您怎么看?

周梅森:是的,因为很多人从他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网上有人以为我是什么高干子弟,或者有什么背景,我什么背景都没有,我恰恰就是一个“祁同伟式”家庭背景成长的人物,我的成长条件甚至不如祁同伟。我是在煤矿上出生长大,我受到的教育少得可怜。我也奋斗到了今天,我的奋斗很成功,我也知道这个时代是怎么回事,所以说并不是走祁同伟那样的歧途才能向上。祁同伟的失败绝不是说奋斗的失败,也不是证明阶层已经固化,我觉得不能做出这样的结论。

记者:《人民的名义》会拍成电影吗?

周梅森:是的,目前正在紧张筹备中。我对电影也很熟悉。拍电影主要是找一个合适的好导演。导演有了想法以后,我来配合导演进行编剧。我一直认为,电影是导演的艺术,电视剧是编剧的艺术,现在还在寻找导演,演员也待定。

记者:这部作品会有续篇吗?

周梅森:肯定会有,但是什么时间出来还不确定。我一定会用丰厚的积累,觉得它能够对得起读者和观众检验的时候我才会拿出来。我不会去欺骗读者和观众。

记者:据说您正在写一部小说叫《天凉好个秋》,这部小说似乎跟《人民的名义》也有关联?

周梅森:《人民的名义》剧终时,大风厂和山水集团的官司都没有了结。《天凉好个秋》已经完成了十几万字,会依然以大风厂的故事为线索,但内容的重点会放在现在民众关注的金融领域腐败和国企腐败乱象。

记者:《天凉好个秋》今后也会考虑拍成影视作品吗?

周梅森:没有,我写小说不是一定要拍成电视剧。因为《天凉好个秋》很可能尺度更大,做电视剧可能不太合适。

“汉东男神天团”背后的暖男

在奔赴专访的路上,小记一直担心两个问题:近期频繁接受媒体采访的周梅森是否有兴致深聊?这位写出如此多政治题材作品的著名编剧,会不会严肃高傲?

没想到,周梅森回复的一条短信让我们的顾虑打消了一半:“正等着您呢!上来吧!”那是在原约定时间的半小时前,周梅森已沏好茶,满脸笑容地迎接我们。随和健谈,率直爽朗,这是小记对周梅森的第一印象。

“你们成立广东剧本超市的想法很好!”刚坐下,周梅森就主动向小记了解“广东剧本超市”的内容和方案。作为“广东剧本超市”的首批名家顾问,周梅森还专门录下一段视频为项目的启动送来祝福。

评新作、谈心得、聊行业……小记与周梅森畅聊一个半小时。说到激动处,这位年过花甲的老人还会化身“表情包”,时而闪过一股狠劲,时而又笑得像个孩子。

周梅森告诉笔者,自己身上那股“不妥协”的劲有点像剧中的侯亮平,《人民的名义》里头的许多人物都多多少少有他本人的影子:出身贫寒,小学读到三年级学校关门,于是在采石厂砸过石子,在建筑队做过小工,他还几乎干遍了煤矿井下各个工种。青年时代的周梅森在广东经过商,也曾在徐州市人民政府挂职当副秘书长……这便不难理解,为什么他笔下的官员、商人乃至小市民都如此真实鲜活。

}

扫描当下中国的政治生态,聚焦公众热议的反腐话题,电视剧《人民的名义》正持续热播。剧中一个重要叙事线,正是各路人马谋求提拔的“仕途之争”,其背后的党政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政策和纪律规矩,也值得我们深入考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在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方面出台了哪些政策、立下了哪些纪律规矩?当前的干部人事布局,呈现出哪些新趋势?剧中人物在现实中又会有怎样的任用路径?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国策说”为您详尽解读。

小编温馨提示:全文3400字,阅读完可能会占用您十分钟……

汉东省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高育良在剧中深藏不露、老谋深算,目标是更进一步——当省长。

根据相关规定,省级党委一般为一正两副架构(西藏、新疆等自治区除外),即一名党委书记、两名副书记。在副书记中,一人任省级政府一把手,另有一名专职副书记。高育良这位专职副书记在省领导班子中排名靠前,但他却失去了两次晋升机会。

第一次是升任省委书记的机会。国策说梳理十八大以来的人事布局,省委“一把手”的来源一般有三:

一是异地调任,一省的省委书记、省长调动至另一省任省委书记。如去年6月青海省委书记骆惠宁赴山西继续任省委书记;近期河北省省长张庆伟任黑龙江省委书记;

二是中央“空降”,中央国家机关“一把手”至地方任省委书记。如近期国家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空降”山东任省委书记;

三是原地升任,本省省长升任省委书记。例如近期任甘肃省委书记的林铎、海南省委书记的刘赐贵均是从本省省长任职;

剧中,在汉东省委原书记赵立春调离、汉东省省长即将退休的情况下,省委副书记高育良自然想成为省委“一把手”,而新任省委书记“空降”任职,使他没能成功“转正”。

第二次是升任省长的机会。省长的来源与省委书记类似,包括异地调任、中央“空降”及原地升任等方式。不同的是,原地升任省长的,大多是本省省委副书记或常务副省长。例如天津、上海、重庆现任市长的前任职均是市委副书记。当然,原地升任省长的,除了省委副书记,也有极个别例外,这也是汉东省委常委、京州市委书记李达康想循的晋升路径,下文再表。

因此按惯例,高育良的确有机会从省委副书记提拔为省长,但此时,“沙李配”的传言频出,导致高育良和李达康的矛盾再次升级。

在剧中,李达康所主政的京州是汉东省省会,根据惯例,省会城市的市委书记一般兼任省委常委。“沙李配”传言更让“一心守护GDP”的李达康成为当地最耀眼的政治明星。

但在现实的干部任用中,担任省会城市市委书记的省委常委直接升任省长,实属罕见。在现任省长中,仅有一例,且属于异地调任:湖北省委原常委、武汉市委原书记阮成发去年底调任云南省代省长(现任省长)。

目前还没有由省委常委、省会城市市委书记直接升任本省省长的案例,这也是这部剧不循现实常例的一点。这就意味着,在现实中,即便李达康再努力,按照领导干部选拔任用规则和对干部的培养发展而言,他也无法一步到位,升任汉东省省长。

那么,按照党内纪律和规矩,组织如何选拔任用想干事、敢干事的李达康呢?国策说通过梳理发现,第一种方式,是异地调任。身为省委常委的李达康是中管干部,中央可以从大局出发,根据工作需要和干部交流精神决定他的异地任职。

第二种方式,是以省会城市市委书记身份兼任省委副书记。事实上,这种兼职现象从2016年10月开始密集出现。

当时,吴政隆由山西省委常委、太原市委书记调任江苏省委副书记、南京市委书记。随后的两个月中,福建省委常委、福州市委书记倪岳峰,辽宁省委常委、沈阳市委书记王蒙徽在换届后当选为本省的省委副书记。2017年1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专职副主任陈一新任湖北省委副书记、武汉市委书记。2月,广州市委书记任学锋兼任广东省委副书记。前不久,济南市委书记王文涛成为全国第六个省委副书记兼任省会城市市委书记的官员。

《人民的名义》剧中最想往上爬的,就属汉东省公安厅厅长祁同伟了。

祁同伟一心想当副省长,他的一系列举动也反映出省管厅局级干部进入中管干部序列的选拔逻辑,但本可以凭踏实干事而被组织提拔的路,让祁同伟走歪了——充当高育良的“家臣”;攀附与领导关系好的退休老同志陈岩石;处处不敢得罪李达康……

何故如此?根据我国干部管理权限,副省长属副部级、中央管理的干部,中管干部的考察和任免权限在中央,但省委可以向中央推荐副省级干部(省委常委、副省长等),而后由中央决定是否批准任命。

因此,在常见的任命干部的新闻稿中,就有了中共中央“决定”和中共中央“批准”的不同,前者往往是中央直接任命的干部,后者是中央根据省级党委推荐而批准任命的干部,以近期两个省级领导干部调整为例:

2017年4月2日《人民日报》要闻四版刊登:“日前,中共中央决定:张庆伟同志任黑龙江省委委员、常委、书记,王宪魁同志不再担任黑龙江省委书记、常委、委员职务。”

2017年4月6日《重庆日报》头版刊登:“经中共中央批准,唐良智同志任中共重庆市委委员、常委、副书记。”

因此,祁同伟想从厅局级任上升任副省长,进入“中管序列”,省委常委们对其的考察必不可少,也是干部任用程序之一。但在剧中,汉东省委书记沙瑞金到任后首次召开的省委常委会议却没有把祁同伟的人事事项纳入正式议程,也就是“没上会讨论”。看来,沙瑞金是守规矩的,中央组织部2016年底对2001年制发的 《党委(党组)讨论决定干部任免事项守则》作了修订,《守则》明确了“三个不上会”等要求。

“三个不上会”,就是讨论决定时,没有按规定进行酝酿动议、民主推荐、组织考察的不上会,没有按规定核实清楚有关问题的不上会,没有按规定向上级报告或报告后未经批复同意的干部任免事项不上会。

祁同伟的问题一大把,此时“不上会”是严格执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程序的体现。

此外,在过去,各省级公安厅长一般由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兼任,2008年后逐渐转变,如今,绝大多数省份均由省级政府副职兼任,已渐成惯例。公安厅(局)长不由政法委书记兼任,进入政府班子,可以最大限度保证检察院对公安工作的监督权,同时法院的司法权也不易受到干扰。所以剧中与现实中的干部任用惯例还是有出入的,公安厅长祁同伟其实不用为了上位副省长处心积虑,忠诚担当干实事,组织是会把好干部选拔出来的。

男主侯亮平的任用路径比较特殊,由最高检反贪总局侦查处处长(副局级),调任汉东省检察院反贪局局长。前者是在正处级任上享受副局级待遇,后者是直接拥有局级权力。

我国检察系统是双重领导体制,人民检察院不但对本级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同时在业务上也要受上级人民检察院领导,在干部管理、财政经费等方面则以本地为主。

按照干部管理权限,汉东省检察院反贪局局长是省管干部,由汉东省委管理任用。所以,派侯亮平到汉东省工作,是由最高检领导与省委领导商议,在省委常委会上,集体讨论表决对侯亮平的任命。

根据工作的特殊需要,从享受副局级待遇的处长到真正的局级干部,侯亮平的任用显然有“破格”的意味。按照中共中央2014年1月修订颁布《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因工作特殊需要破格提拔的干部,应符合的情形就包括“领导班子结构需要或者领导职位有特殊要求”,显然侯亮平的任用有着搅浑水、净化政治生态的特殊使命。

其实,侯亮平从中央到地方的任职也可以看做是干部交流工作的一个特殊案例。中央对干部交流工作有很明确的规定,2006年8月,中央办公厅发布《党政领导干部交流工作规定》,目的就在于推进干部交流工作,进一步优化领导班子结构。

近年来,中组部开展了多个批次的央地厅局级干部的双向交流任职,正是为了优化干部成长路径,保持领导机关和基层的联系。距今最近一批央地双向交流任职是在去年暑期集中开展的。2016年8月,中央和国家机关与省区市的司局级领导干部,陆续到岗履新。

中央国家机关的司局长“空降”地方省区市,担任地市领导。比如,国务院法制办社会管理法制司司长李岳德赴贵阳任市委副书记;国务院国资委综合局局长刘南昌“空降”任河南三门峡市委书记;等等。

同时,还有一批从地方“调任”中央任职的干部。比如,广西北海市市长林山青调任国家海洋局副局长;贵州铜仁市委书记夏庆丰调国务院国资委任宣传工作局局长等等。

艺术源于生活,但也无法完全还原现实,但它所呈现的社会风气和政治生态值得警醒,剧中人物为推动形成良好的用人导向和制度环境所作出的努力,值得点赞。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达康书记结局怎么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