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X的绝对值等于2021,Y的绝对值等于2022,且X小于Y,求X减Y的值

  苏晴的闺蜜一向以为自己的好朋友会和学习过一辈子,就连曾经的苏晴自己也是这样想的。
  然而,就在苏晴结束完军训回来后,闺蜜深刻怀疑自己的大脑也去晒了几天太阳还晒出了点问题。
  ——她为什么会听到苏晴说,“我有心上人了。”?

  夏天的早上阳光明媚。
  苏晴坐在大巴靠窗的位置,可以清晰地看见军训基地广场的正中心,他穿着迷彩服,正和身边的另一教官谈话。
  他笑得有些腼腆,梨涡浅浅,却正正好好击中了苏晴的心脏。

  下车后,各班站好。
  然后,苏晴就眼睁睁看着他走到了自己面前。

  他成为了苏晴的教官。

  苏晴从小就觉得自己运气不错,等公交从没超过三分钟;小考烂得一塌糊涂,大考就能冲上年级前三;随便买瓶饮料十有八九能“再来一瓶”。
  包括遇见称职认真又不失幽默的老师,考上自己梦寐以求的理想高中,最后——分到自己心仪的教官。

  分完宿舍后,教官便来到女生的其中一个宿舍,指导内务整理相关的事务。

  他亲自演示了一遍如何叠豆腐块。
  苏晴正好站在十几个女生的内圈,微微一抬眼就能看见教官认真的侧脸。

  早上因为大巴车来晚了,教官们大概也多等了一会儿。
  他的额头上沁着汗珠,不时要抬起胳膊擦汗。随着袖口的移动,苏晴能分明地看见他胳膊上的黑白分界线。

  他在示范宿舍里转了一圈,各处细节都说明了,离开时说下午要来检查。

  苏晴一回到自己的宿舍,就仔仔细细地铺床单、叠被子。尽管她已经叠得很努力了,下午教官来的时候也只是看了一眼,并未说什么。

  晚上练军姿,苏晴站得笔直,自认为是各方面都达到教官要求了。
  结果教官转了一圈,夸了两个高个男生。

  她就好像是一个努力考100分的小孩,只是为了能得到别人的夸奖。
  只是为了,能得到那个人的糖。

  晚上训练约两个小时,中间有十分钟休息。

  有个同学恰好那天过生日,班主任邀请同学来表演。
  陆续有几个同学唱完歌后,不知怎的,就成了让教官唱歌。

  教官一边笑,一边一本正经地拒绝。
  苏晴看着他有些局促地摆着手,不由地弯眸。

  回到宿舍聊天才知道,教官是这次暑假才来这儿的,之前当过两年兵。
  关键是,目前单身。

  晚上睡觉的时候,苏晴想着教官的模样,暗自感慨。
  果然好看的男人都上交给国家了么。

  那几天的每一次训练,苏晴都很认真,投注了百分之九十九的精力。
  ——至于那百分之一,自然是放在教官身上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教官和学生相处得熟些了,也会聊天开玩笑。
  平时唱军歌时,他要求要喊出“和你妈吵架时的音量”,嗓子哑了还可以到他宿舍去拿润喉糖,货会及时补充。

  有次休息,苏晴正和旁边的人聊天,正聊到开心处,突然听到教官说:“我第一次看见你笑诶。”

  苏晴下意识一抬头——嗯?怎么教官在看自己呢?

  她茫然地眨眨眼,就见教官在自己面前坐了下来,说道:“你每次训练都板着脸,一副不开心的样子。军训应该开心点,教官又不会吃人。”
  苏晴就觉得自己的心跳都不受控制地加快了,脸庞绯红。教官又说了几句后便起身要求开始训练。

  苏晴真的怀疑如果教官再多坐一会儿,自己会不会就心跳过快晕厥了。
  直到那天训练完,苏晴都没再敢和教官对视。

  很快,军训临近结束。

  在离开的前一天晚上,有文艺汇演。

  苏晴所在的宿舍楼离吹哨的地方最远,每次吹哨集合都听不见,只能靠楼下男生喊。
  结果那天下午在宿舍里聊天,聊着聊着有女生出去到走廊上接水,下一秒就听见她喊“集合了集合了”。

  到楼下时看到广场上已经站得整整齐齐的人,苏晴脑子就只想着“完了”。

  迟到就要站在列队前面。
  苏晴站好时发现他们班只有男生到了,也就是说他们班所有的女生都站在了前面。
  其他班也有不少迟到的。

  教官让女生按两列站好,低声地说了句:“你们站好点,装装样子。”
  刚说完,他就板起脸训了句:“还笑!”
  转头,他便去一个个问男生有没有喊集合。问完后还说了句“女生没有集合有你们男生二分之一的责任。”

  就好像自己受了委屈,在所有人都不知道的情况下,有一个人站出来说她是无辜的。

  等到其他班迟到的大多都回到自己班级,教官便让女生也回去站好。

  没站多久,教官便领着学生去了礼堂。

  似乎学生们都没受到刚才的影响,个个该唱唱该跳跳的,好不快乐。
  苏晴坐在那一排的最后边,教官坐在那一排的最左边。

  节目很丰富,有才艺的学生都大放异彩,台下尖叫声接连不断。

  看着看着,苏晴微微前倾,趁着热闹的气氛转头去看教官。
  距离有点远,苏晴都看不见教官右脸上浅色的伤痕。
  他对于感兴趣的节目会上身前倾,手肘抵在膝盖上,双手自然交叉;不感兴趣的会上身靠在椅背上,偶尔看看手机。

  学生的节目表演完后,主持人便开始搞气氛,要求教官们来表演。
  全场几乎都在高声呼喊着自己的教官。

  苏晴扭头,发现教官不在刚才的椅子上,起身寻找,发现他坐在后面的空位里,脑袋还在往下缩。
  苏晴看着他被男生们拉出来,一直推到了舞台旁边。

  先有三个教官来表演唱歌,其中有一个上台时,还有别的教官开玩笑说是那全基地最帅的教官。
  苏晴在心里默默反驳。
  才不是呢,我的教官才最帅。

  压轴是苏晴的教官和一个美女老师。
  两个人站在舞台的两端,唱着《因为爱情》。

  红色的灯光打在教官的身上,他穿着军绿色上衣和迷彩裤,一个裤子口袋里还放着一瓶矿泉水。

  灯光下的他,看起来很温柔。
  没有平时训练时的坚硬,他就像个少年,青涩而腼腆。

  唱完后,所有人都在尖叫。
  苏晴嗓子都快哑了,她叫着笑着,眼泪就流下来了。

  现在,她想成为光。
  然后能堂堂正正地和他站在一起,不被世人看不起。

  结束后,大部分同学都回宿舍了。
  宿舍长去领蚊香,苏晴跟着她的宿舍长一起去。

  到那里,人有点多。
  教官的宿舍就在领蚊香的旁边。
  苏晴的宿舍长和教官挺熟,见到教官便喊“教官你好帅啊”。
  教官过来和她们聊了两句,便走了。

  苏晴有些局促,因为她没有宿舍长那么活泼,只能在旁边笑笑。

  前面领蚊香的人很多,过了半分钟也没见动一下。
  苏晴和宿舍长聊着天,却见教官又走了过来,手里还拿着两个点好的蚊香。

  苏晴接过,念头一动,她对教官说:“教官能给个糖吃吗?”

  心脏还在猛烈地跳动,苏晴跟着教官走到他的宿舍门口,教官递给她一袋润喉糖。
  苏晴道了谢,转身和宿舍长离开了。

  晚上,她躺在床上,数着还有十五个小时就要离开基地。
  叹了口气,她闭上了眼睛。
  身上的被子轻柔地抱着她,包裹着温暖。

  第二天,各班会操。
  会操结束后,有一段时间要评分。干等着也无聊,便各自开始聊天。

  教官问学生:“你知道你们最大的优势是什么吗?”
  学生想了想:“我们班唱歌响。”
  教官摇摇头:“是教官。”

  有人问教官:“你觉得这次我们班能排第几?”
  教官想了想:“前八稳了。”

  苏晴愣了下,随即忍俊不禁。
  ——这次军训一共只有八个班。

  最终他们班没有进前三。
  苏晴觉得自己班表现得挺好的,便问站在自己前面的教官:“怎么没进前三呢?”
  教官说:“大概是因为我太优秀了,他们想打压我吧。”

  苏晴觉得教官这种开玩笑还能保持一本正经的本领十分强大。
  恰好,这种特点也很对苏晴的口味。

  会操结束后,各班都离开了,回宿舍去整理东西准备离开。

  苏晴的班主任积极地让他们留下来拍照留念。
  全班合完影后便有人争先恐后地想和教官拍照。

  她按捺住狂躁的心脏,盘腿坐在教官的旁边,冲镜头笑得甜甜的。

  教官站在大巴的门口,和他们一个个道别。

  苏晴坐在窗边,低头看着下面的教官。
  她并没有注意到所有人都已经上车了,所以当教官抬头时,她一愣,那一秒,四目相对。
  教官冲她挥挥手,苏晴也笑着挥手。

  大巴开动,教官的身形越来越小。
  苏晴一转头,眼泪便吧嗒吧嗒地落下来。

晋江APP→右上角人头→右上角小框

}

2022年7月最新更新耳机总结归纳推荐:

我在留言中看到很多网友反映原文章内容太多过于复杂,看我的章只是想比较明确的获取目前适合选购耳机的信息。其实我的初衷是尽可能详细的展现测评过程,否则结论未免显得过于空洞。不过确实很多人只是想选购一款性价比高的耳机,对于那些基础的概念、复杂的原理不想也没必要花费太多的精力和时间成本去了解。所以在此更新总结今年也就是2022年618最新值得考虑的高性价比头戴式耳机推荐

拜亚动力DT990Pro。这款耳机之前测评过,就在下方的测评原文中,今年618行货也只要1099,在音频产品整体涨价的大环境大趋势下,算是很良心的价格了。想选择全开放的头戴式HiFi耳机是个很不错的选择了。(夏天来了)

拜亚动力DT880。依旧是有不错的优惠价,如果想要选择一款半开放式头戴式耳机,是很不错的选择。

详细测评/与森海塞尔AKG耳机的对比请看:

森海塞尔HD600。性价比没有拜亚动力DT990Pro高,但是折扣也不少。

森海塞尔HD560S。森海塞尔这款耳机大体表现或者说三频分布相对来说非常均衡。并不会有高频暗淡或者高频整体过亮。4kHz局部突出确实在一些音乐中会有所体现,但有些音乐并不明显。这段音染的范围并不大。并不会出现人声很尖锐的情况。整体人声高频的音染比AKG K701好不少。低频的量感和下潜表现也不错,低频的量感相对来说并不像一些开放式头戴式耳机偏少,下潜作为一款开放式耳机做到这样的程度也绝对是可圈可点的。总的来说我认为这款耳机的调音无愧于广告中的这句话。

虽然这款耳机作为一款开放式耳机。低频下潜和量感表现都不错,但是低频音质比较一般。并且低频的清晰度表现也有些问题,低频稍微有点糊。也就是这一点有待商榷。

此外,超高频有些乐器存在音染和音质问题,或者说有些超高频会稍微给人一种“塑料感”。但超高频的量感和延展并没有明显不足。并且森海这款耳机相对来说没有拜亚动力一些头戴式耳机的齿音问题。瑕不掩瑜,总体而言这款耳机的音质表现优秀,没有严重的硬伤。

这款耳机除了音质以外,个人认为还有一大亮点就是佩戴。这款耳机官方数据下为240g,比HD650轻20g。并且个人佩戴这款耳机并没有明显夹头,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是热心网友已经用过一段时间的缘故。

考虑到目前不少头戴HiFi耳机涨价的大趋势,作为一款售价1500的耳机,以我过去的测评经验,个人认为综合而言森海塞尔HD560S是目前一千多元非常值得考虑的一款开放式头戴式耳机。也是森海近几年推出的最靠谱的一款耳机。不论是发烧友用来欣赏音乐,还是录音师后期混音监听使用,都是可以胜任的选择。

飞利浦9600。之前的飞利浦9500低频残疾,这次飞利浦9600补齐了低频量感。但是,低频下潜依旧和9500差不多,只是一部分低频量感多了一些。并且,与此同时,9600比9500多出的一部分低频的音质不如9500,或者更具体的说,尤其在约50~80Hz的频段,9600的音质不如9500。所以功过相抵,我认为两者在低频部分的综合表现半斤八两。之前的9500人声有些偏薄,并且高频相对于标准声音而言有些尖。9600则有些矫枉过正了。人声在低音调时有些偏厚(这点也比较容易从频响看出)。人声高音调下则有种某些频段出不来的感觉,不够亮。但是也有一些人声,表现可圈可点。相比于之前9500整体偏薄,并且可能有些尖锐的人声,飞利浦9600的人声表现综合来说相对好一些。

高频乐器部分,飞利浦9600相比于9500基本上可以说是全面提升。飞利浦9600的乐器音染和音质表现都比9500好,9500的钢琴等乐器声音有些尖锐,或者说还是存在一些高频音染。相比之下9600有着不小的改善(其实从高频突起的Q值和幅度就不难看出),乐器更自然均衡一些,更接近真实,高频乐器音染和尖锐/过亮的程度也少一些。9600虽然有时高频打击乐器也稍微有些“塑料感”,但不论是齿音还是超高频打击乐器的音染和发生的概率都要小于9500。或者说高频乐器这部分9600整体表现优于9500。并且9600优惠力度较大,两者差价较小的情况下,还是优先推荐飞利浦9600。

飞利浦X2HR。先说低频,这款耳机的低频相比于飞利浦9500有比明显的提升。至少低频的量是有的,虽然下潜还是不太完美。与DT990Pro比的话,飞利浦X2HR的低频的量要稍微少一些,更接近真实的低音量感,但是还是比真实的低音量稍微多一点点。飞利浦X2HR的低频音质是不如DT990Pro的。而这款耳机的人声,在音调较低的情况下是没什么问题的,但是一旦音调到了中高调是,就有可闻的音染,这可能是1kHz那个坑导致的。但是首先这个音染并不会让人觉得很难听,其次,一般的音乐很难长时间都在这个音调。所以我认为这并不是一个特别巨大的扣分项,是缺点,但是不是特别特别大的缺点,这一点和200~300Hz的坑是不一样的。这个耳机高频部分的能量整体上是比较均衡的。而且大部分乐器表现的都比较好,当然也有少部分乐器有音染,但这种音染并不会有刺耳的感觉。总的来说,飞利浦X2HR算是一款千元内表现很不错的头戴式耳机,并且是开放式的,而且佩戴对于我个人来说也还不错,所以夏天来了,也许选择这样一款开放式耳机会更舒服一些。(

不是说HD650、K701、HD800S、劲浪大乌之类的不好。相反这些我都推荐过。只不过这些耳机的性价比确实没有森海塞尔HD560S这么高。尤其是HD800S之类的。

而像HD650、K701这些经典产品,虽然它们没有芯片,但价格也因为所谓的某些原因一路水涨船高。性价比也就比较一般了。尤其是森海塞尔HD650。可能拜亚动力和AKG打折优惠之后还好。

舒尔SRH840,舒尔这款耳机的频响曲线是相当标准的(接近哈曼曲线),尤其是人声的一些频段。所以SRH840人声是非常标准的,虽然也不能说是百分之百标准,毕竟我之前讲过耳机多多少少都是有些音染的,但是相对于其他耳机来说它的声音是很正的。我比较推荐这个耳机给想要追求HiFi高保真的用户。因为它的低频、中频、高频三个频段能量分布比较均衡,音色的音染很少。

AKG K361。AKG的一款依照哈曼曲线设计的封闭头戴式耳机。虽然说高频部分依旧有一些出入,但整体的音质还是不错的。并且佩戴相对来说比较舒适。不过如果考虑买AKG这款耳机的话,个人更推荐考虑蓝牙版K361BT。价格没比有线版贵多少,但多出的蓝牙功能却很实用。

索尼7506。这款耳机其实没什么好多说的,因为我之前在知乎上写过不止一篇文章。我可以告诉你们,它是目前在市面上可以买到的最贴近于哈曼曲线的耳机之一。而且在一些盲听实验中打分也是很高的。但是它也有它的缺点,首先是不能换线,7506的线是一个电话线,你没办法出街,而且我个人并不是很喜欢电话线,拽着这么一个东西很麻烦。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假货特别多,并且可能存在批次差异等问题。从听感上来讲,它低频能量有些多,比舒尔的SRH840要多,还有一个缺点就是高频有些亮。至于假货问题和可能存在的批次问题,过去有讲过,这里就不再赘述。

经常会有人问我7506、K361、SRH840这三款到底该怎么选,因为都是监听耳机,价格又比较相似。我这里给出一些简单的对比分析,从声音的角度而言,高频部分7506稍微有些亮,SRH840有些部分稍微有些暗淡,K361则是人声高频部分略有突出,乐器表现有些频段不是那么标准。低频部分,7506的低频稍微有点多,840和361则相对更标准一些。而关于声音以外的部分,840的佩戴我个人觉得是存在一定问题的,一方面佩戴本来就不是特别舒适,另一方面戴起来真的比较热,这一点在夏天会体现的更严重。7506的佩戴也比较一般,这三款耳机我个人觉得K361的佩戴时最舒适的。

拜亚动力DT240Pro。这是拜亚动力近几年推出的个人认为最靠谱的一款耳机。而且价格不贵。整体三频没什么太离谱的调音,只不过低频音质确实比较一般。但绝对还是值这个价格的。再有一点就是这款耳机的佩戴可能并不是特别舒适,有些夹头。但综合音质是优于飞利浦9600的。可以说如果比较看重音质,500左右的预算可以考虑拜亚动力的这款。但如果比较看重佩戴,还是选择飞利浦9600更合适一些。

无线蓝牙/降噪头戴式耳机

头戴式蓝牙降噪耳机,算是目前头戴式耳机的主流。过去此类产品我也测评了很多,这里就直接说结论了,2022年618依旧适用的结论。

我认为比较值得考虑的头戴降噪耳机是BOSE QC35 II

这款耳机相比于索尼的WH1000XM3而言,佩戴更舒适,重量更轻,降噪更好一些,并且价格更便宜。最新固件的调音也不错。并且我最新实测根本不存在所谓的降噪大幅缩水的情况。

虽然索尼日前发布了WH1000XM5,但是可以断言,今年618非常值得考虑的蓝牙头戴式降噪耳机依旧是BOSE QC35II。原因很简单,考虑在618购买耳机的很多用户,无非就是想买个折扣价或者说性价比。毫无疑问QC35II的性价比是高于QC45和WH1000XM5的。

关于降噪耳机,其实我在这里还想多说两句。因为从声学原理的角度来讲,降噪技术已经陷入了一定的瓶颈。但从QC45、WF-1000XM5等等最近一年新推出产品的定价就不难发现,即便没有太多提升,厂商也会将价格定在一个比较高的区间。而另一方面,由于目前全球疫情的特殊原因,芯片供应确实出现短缺问题,价格也一路水涨船高。在可预见的未来,包括蓝牙音箱耳机在内的电子产品涨价是必然的。而伴随着芯片短缺,厂商确实有可能停产已经不高的老产品线。如果性价比高的老型号陆续停产,再加上由于芯片而导致新型号涨价。以后很有可能会多花出一倍的价格才能买到表现优秀的降噪耳机。

我向来不鼓励盲目消费。但从理性分析的角度而言。在现在确实有较大力度优惠的情况下,购买一些老款高性价比耳机确实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当然,前提是有这样的需求。

不过,由于目前已经更新的最新价格,貌似今年的618由于老对手停产,BOSE QC35ii的优惠力度并不是很大,反而是BOSE QC45有了不小的优惠。随意如果不是特别差几百元的话,其实考虑入手QC45也可以。

而如果是想买索尼耳机,wh1000xm4的价格也可以考虑。

不过如果问我以上这三款按照目前的优惠价格推荐哪个,我其实会更推荐BOSE QC45。

当然,如果是苹果用户并且预算充足,AirPods Max也是可以考虑的。

至于BOSE 700和WH-1000XM4以及上面提到近期刚测评过的BOSE QC45。价格目前还是比各自的前代产品贵了差不多1000块,但是提升尤其是降噪提升并不大,更多的是一些功能性的提升,并且BOSE700还不支持折叠。所以我觉得如果你不差钱,可以上这三款,但是性价比确实还是前代产品高。

具体的测评方法和相关声学知识也在这个专栏内可以找到,我一直在持续不间断更新新款耳机的测评和对比测评实测结果。由于这篇文章为归纳性总结,更多详细测评过程可以看我的专栏文章或者回答:

以上就是我认为目前这个时间节点,2022年,值得考虑的头戴式耳机。(我会持续跟进,会分析类似需求和价位的替代品并及时更新)


飞利浦9600头戴式耳机测评:

最新千元蓝牙头戴耳机对比测评请看:

首先声明,本次测评仅代表我个人观点,如果你有什么不同的意见,你是对的,我错了。

更多耳机相关总结请看:


关于测评评价方法与评价原则的解释:

这篇文章,包括我的所有耳机测评,大部分内容都在讲主观评价。我是真的不明白为什么就变成数据党、唯曲线论了,难道杠精看到频响曲线就变成选择性失明了?

本次测评的所有耳机均为我个人购买或热心网友/朋友送测,测评本身并非我的兴趣爱好,只是闲暇时间想探究一下市面上这些耳机的表现究竟如何。如果能帮到一些人更好,如果帮不到一些人并使这些人产生了困扰,我深表歉意。

因为HiFi耳机从评价的角度来说属于相对简单的声学系统(只有两声道且只有直达声,但从设计的角度来说还是有很多难点的),所以对耳机的评价相对来说并不是特别有挑战性,但却给我带来了很多麻烦(喷子和杠精)。所以此篇测评后暂时不太想做头戴式耳机测评,过段时间也许会更新,但最近不会。

还有就是喷子,喷来喷去无非就是喷品牌和人身攻击,反正科学啊什么的都不重要,当他们看到自己的耳机不能装逼时,就是要喷。这些人其实并不在乎耳机如何,因为他们真的不懂耳机也不懂声学,只是为了喷而喷,冷嘲热讽和单纯的互联网暴力,他们不喷耳机也会去喷手机。

依旧会有抽奖,详情见下文。

雷蛇北海巨妖 239元

小米头戴式耳机轻松版 199元

以上大部分耳机为京东和天猫旗舰店购买,以保证是行货正品。


在测评开始之前,还是要再简单介绍一下耳机相关的一些基本原理和测试方法。

xmax表示动圈单元音圈部分的最大非线性位移,由于耳机单元的灵敏度普标较高且距离人耳很近,所以在适合人类听音的音量下(80dB/c-wt),耳机单元的振动部分的位移距离xmax通常很远,即便在标准的94dB下也是如此(除了极个别情况比如说真正的音乐),所以动圈式耳机的非线性失真通常较小,而静电耳机和平板耳机等特殊耳机的非线性失真往往更小。

与此同时,现有的实验也证明,非线性失真(包括总谐波失真THD、互调失真IMD、Multitone Distortion、以音乐为测试信号的非相干失真)对于耳机的主观音质影响并不大,甚至可能是无关的。

实验依旧采用双耳录音方法,把所有耳机用数字滤波器调成相同的频率响应,在极低失真的STAX009上播放具有不同失真的其他耳机的录音。反复快速切换不同耳机的录音保证AB对比盲听结果的有效性。

这个实验的亮点在于,不但讨论了THD与IMD的影响,还讨论了Multitone Distortion和以音乐为测试信号的非相干失真。其中,以音乐为测试信号的非相干失真更能体现不同耳机实际播放音乐时的非线性失真差异。

实验结果表明,除了某个耳机具有可闻的失真、主观评分明显低于其他耳机以外(你们应该能猜到那个耳机是什么,这才是真正的音乐),其他耳机的主观评分均比较接近。

并且,在虚拟耳机的实验中,证明仅通过频响和最小相位响应就可以将一个耳机模拟成其他不同的耳机,并且主观上很难或者无法判断虚拟耳机和真实耳机之间的区别。

所以,基于以上众多实验结果(入耳式与头戴式虚拟耳机验证、入耳式与头戴式双耳录音实验、非线性失真可闻性实验),对于大部分耳机而言,非线性失真并不是一个影响音质评价的可靠因素,甚至完全不会影响音质。这一结论其实也建立在整个行业的水平之上,大多数耳机的非线性失真足够低,满足人耳可听的阈值,行业内只有少数耳机会超出这个阈值,造成可闻的非线性失真。(但是对于这个阈值本身是多少仍在探索中)

与此同时,耳机并不存在素质和解析力等指标。

另一方面,现在已经存在一种基于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的经过严格科学验证的头戴式耳机主观音质评分预测算法。

该算法仅使用耳机的频响曲线就可以预测耳机的音质。

所以关于耳机的客观测试环节仅包括频响曲线,不过我还是习惯性的测了THD曲线以供参考,除非THD表现特别差,否则不对非线性失真在参数上做过多解释(以主观评价为准)。

但本次测评依旧使用“基于我个人经验的曲线分析+主观评价”而非使用该算法直接计算音质,主要原因如下:

  1. 即便是目前最新的头戴式耳机评价算法,其预测主观评价分数依旧与真实主观评价分数在一定范围内存在波动。(入耳式耳机的评价算法则波动很小,几乎可以认为预测分数是完全符合实际听感的)

其原因我个人认为,因为头戴式耳机的算法仅采用标准差和对数几率回归,在相同的分数下,可能由于实际偏差所处频段和Q值的不同,在人耳听觉心理声学的影响下产生不同的听感。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说心理声学中常见的掩蔽效应。(以下为apple pencil灵魂手绘)

被测曲线和目标曲线的偏差所成的面积完全相同的情况下(你们理解这个意思就好),实际听感却很有可能完全不同;而就算偏差面积更大,也不一定听上去就更差。

另一方面是因为,我测试的耳机均为真实耳机而非虚拟耳机,对于封闭式头戴式耳机而言,测量时与人工头耦合的偏差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耳机的泄露,并且我没有MEM微电子机械麦克风控制泄露,从而导致封闭式头戴式耳机的测量曲线的低频部分(150Hz以下)有可能与实际佩戴出现偏差。

不过,关于头戴式耳机的主观音质预测算法,我们还是可以得到一些有意义的价值。那就是如何看耳机的频响曲线。

上述公式中,SD代表耳机曲线偏离目标曲线的标准差,AS是耳机曲线偏离目标曲线的偏差的对数几率回归,可以理解为耳机曲线整体偏离目标曲线的趋势。由于AS的加权系数大于SD,我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理解为,耳机的三频均衡和整体频响曲线走势更影响耳机的主观听感。

其中,黑色数字代表人们通过盲听给出的耳机主观评价分数。绿色曲线为哈曼曲线,蓝色曲线为主观评价时落在对应评分区间的所有耳机频响的平均值,而不是单独特指某个耳机,实际上可以代表这一整类的耳机。

最后就是关于哈曼曲线,哈曼曲线是一个经过多篇论文详细论证的代表人的主观音质偏好/听感的曲线。

图中OE代表头戴式耳机

测试设备是G.R.A.S的人工耳,测试软件是SoundCheck,测试环境是消声室。由于此次测试的人工耳的量程只有10k,所以只讨论10k以内的曲线,并且Sean Olive博士的算法也只计算10k以内的数据。而对于低频部分,由于头戴式耳机的真实泄露存在偏差,尤其是封闭式耳机,所以低频部分的评价以主观评价为准。因为并不是一次性测量,所以坐标轴范围略有不同,以绝对值为准。

森海塞尔HD650 频响曲线

首先是森海塞尔HD650,从频响曲线可以看出这个耳机100Hz~4kHz这一区间段的表现还算不错,但是4kHz以后的急速衰减,有可能导致高频乐器暗淡。

THD表现很不错,没有什么问题。

歌德sr225e,4kHz以后的表现比森海塞尔HD650稍好,但是2kHz有些突出,可能会导致高频部分过亮。80Hz以下衰减过快。100Hz~1kHz没什么大问题。

4~5kHz THD略高,具体是否影响听感以主观评价为主。

1kHz以后和HD650类似,100Hz以下很符合哈曼曲线的低频表现,我很少见到开放式耳机低频想这个样子不衰减的,但是200~800Hz部分能量偏多。

THD表现在本次测评的所有耳机中算是前几名了。

低频衰减比较快,中频和高频表现整体还不错。

索尼1AM2 频响曲线

。。。其实在Sean Olive的多个关于头戴式耳机的实验中,多会添加一个low factor,也就是hufi曲线。每次听音测试中,hufi曲线都是主观音质评分最差的。

。。。你们不觉得索尼1AM2这个曲线很像吗。。。当然,就像我之前所说的,低频部分尤其是封闭式耳机的低频部分,以主观为主。因为Sean Olive的实验曲线是基于AKG K712的,是一个开放式耳机,和封闭式耳机相同曲线下的听感在低频部分有可能有较大差别。不过我还是有种不祥的预感。。

THD表现在5kHz处有异常。

舒尔SRH840整体式非常贴合哈曼曲线,没什么好说的。

THD表现在250Hz以下略有翻车,一方面是因为封闭式头戴式耳机在测量时的泄露比较严重,而实际使用中的THD会比这个数值稍小。好吧,我开玩笑的,其实这是因为测频响的时候因为漏气所以用手按住了,临时没找到夹具,我又懒没单独再测一遍THD,实际THD是要比这个小的。。。另一方面,我在之前的听音中,并不认为这会影响在日常音量下的听音表现。

铁三角M50X 频响曲线

铁三角M50X这个耳机,不论是通过心理声学看曲线,还是单单通过标准差和对数回归计算预测值,都是比较差的那一类。这是怎么洗也洗不了的。有兴趣的人可以稍微试着带入Sean Olive博士的公式算一下。

封闭式头带耳机的平均曲线大概是上图中蓝色曲线这个样子,预测平均分是4.7分,你们再看看M50X这个曲线,觉得是几分呢?

当然了,这个耳机具体算出来多少分我是知道的,但我不说。

铁三角M20X 频响曲线

这个我就不需要解释了吧。

飞利浦9500 频响曲线
飞利浦X1S 频响曲线

期初看到这个曲线我是拒绝的,我一度怀疑是不是测试设备坏了或者测试软件配置有问题。但在我反复试验后,曲线确实就是这个样子,毕竟其他耳机都是正常的。我在网上没有找到X1S的频响曲线,不太清楚这到底是个别问题还是这个耳机就是这样的。。。

THD表现不错,没啥好说的。

飞利浦X2HR 频响曲线

。。。和X1S类似,但是没有那么夸张。说一下重点吧,低频下潜明显比9500要好,高频在4k~8kHz这一段也好很多,但是8k~10kHz部分有缺陷。

THD曲线表现还可以。

由于很久以前测的,没改坐标轴范围,大家凑合着看。K701的问题,一方面是低频下潜不太行,另一方面是2kHz和7kHz左右过于突出。这一部分和歌德sr225e到时比较像。

Q701整体与K701类似,但仔细看2.5kHz左右比K701低了将近7个dB,比较接近正常值了。不过4kHz~7kHz和K701的整体偏差差不多,不是很标准。低频部分相比K701有改善。

索尼7506 频响曲线

既然大佬测了,我就不再测了(其实我测了只不过没保存)。这个没什么好说的,但从频响曲线来看,应该是本次测评中表现最接近哈曼曲线的。(通过SD和AS计算)

森海塞尔HD800S 频响曲线

HD800S从200Hz到2.5kHz表现比较好。尤其是200Hz到1kHz这一段,几乎完美符合哈曼曲线。3k~7.5kHz有一定偏差。而100Hz以下的部分,这个耳机由于我早就听过,实际上的主观低频是比这个频响曲线的低频多一些的。其实这个耳机试过,不同的耳罩压力下,低频的表现差别还是挺大的。

森海塞尔HD800S的THD表现中规中矩。不算特别好也不算很差。其实通过这个曲线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推断出,耳机的THD对音质的影响并不大,当然,具体原因开篇就已经讲过了。

12kHz有一个和索尼7506类似的波峰,但是f值比索尼的高大概2k。虽然说10kHz以后的数据无效,但是这个波峰还是需要主观确认一下。

这个耳机在94dB下的THD,低频部分表现很好,几乎是本次测评中最好的。但是200Hz~2kHz不是很理想,由于是很久以前测得,我不太清楚在80dB下是否还是这个样子。

森海塞尔HD820 频响曲线

这个依旧是大佬测过的了。我就不再测了,并且这个耳机听起来如何其实大佬也有描述了。


首先,传统的HiFi耳机在播放非人头录音或双耳录音时,由于没有早期反射声、真实的混响声能比和Crosstalk,并且频响曲线无法精确对应具体听音者合理入射角度(30度)的HRTF曲线。所以耳机的声场都是极其不标准的。这一点我在之前的文章和live中都有多次提到耳机的声场以及如何评价声场。

而关于如何评价声场。心理声学和主观评价业内均采用Soundstage和ASW(apparent source width)表述声场的宽度。

一旦Soundstage超出一定的感知声源宽度,就可以视为不存在Soundstage。

而对于距离感,有实验明确证明,人对耳机回放传统录音的距离感知,和EQ均衡有很大关系,并且个性化均衡(扫描人耳)会进一步提升耳机的距离感。没有均衡的耳机的距离感都是相似的,或者说相比于个性化均衡的耳机差别远大于同类型之间的差别。但即便是这样,采用个性化均衡之后,耳机的距离感还是和真实/音箱差的有点远,这主要是因为混响声能比,早起反射声延时等影响。

声源的角度定位和距离定位均依赖于个性化均衡(音质音色和声场声源定位对于个性化均衡的依赖程度不同),并且角度定位与综合空间印象还会受到佩戴偏差影响,需要每次佩戴重新标定。

原因很好理解,因为人工耳不是你的耳,需要针对听音者的人耳和人头进行扫描,这部分内容其实有很多知名声学答主已经写过专题文章,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一下。

经常有人说我不怎么评价耳机的声场,我该怎么评价一个不存在的东西?

这个问题的答案,在于人的听觉系统所独有的掩蔽效应。

听觉中的掩蔽效应指人的耳朵只对最明显的声音反应敏感,而对于不明显的声音,反应则较不为敏感。一个声音的闻阈值由于另一个声音的出现而提高的效应。 前者称为掩蔽音(masking tone),后者称为被掩蔽声(masked tone)。对于两个纯音来说,最明显的掩蔽效应出现在掩蔽声频率附近,低频纯音能有效地掩蔽高频纯音,而高频纯音对低频纯音的掩蔽效应小。

以上复制粘贴于百度百科。

而人耳听觉的掩蔽效应,主要分为频域掩蔽和时域掩蔽。

  1. 我先说频域掩蔽。频域掩蔽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频响曲线不标准所导致的频响掩蔽,一类是谐波失真所导致的谐波掩蔽。

首先解释一下很多人不太了解的谐波掩蔽效应。

其实也并不是很复杂,由于扬声器单元和耳机单元本身的问题,总会出现谐波失真这种现象,当谐波失真的强度,尤其是高阶谐波失真的强度较大时,就会掩蔽掉音乐本身的一些细节,或者声音变得模糊。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音箱的低频谐波失真较大时,低音听上去就“不清晰”。而对于其他频段有时候就会出现细节丢失的情况。因为某些乐器所在频段引起的谐波失真会把处于这个乐器的倍频的一些强度较低的乐器或者泛音干扰或者掩蔽。导致细节丢失。但这种情况比较少见。

频响掩蔽这个就很好理解了。如果单元的频响曲线不标准,那么就会存在某一频段相比于另一频段能量更突出的情况,导致能量突出的频段把能量不足的频段掩蔽或者部分掩蔽。进而导致声音听起来不清晰或者解析力不够。这个现象不论是对于音箱还是耳机都是一样的。音箱的标准曲线应该是消声室内平直的。耳机的标准曲线应该是什么样子我也写过很多文章了,不再赘述。至于扬声器的指向性所带来的细节丢失,之前也讲过很多遍了,也不再重复。

还有一些细节丢失其实和播放器、放大器的信噪比有关,和音箱耳机本身关系不大(和灵敏度有关但是其实问题根源是音源和放大器)。

当然,对于“解析力”的评价,也不是“解析力”越高越好。


rating的方式,即并不会给出具体某一项的分数,而只给出整体的综合分数,并且只讨论音质音色,不讨论声场,原因上面已经说过了。但是如果耳机的声场有严重缺陷,比如说强烈的头中效应或者某些乐器从后方发出了,我会单独描述,但不会影响该耳机的评分。而这次不同的是,由于之前在微信公众号的调差中,发现追求真实的声音和追求好听的声音几乎各占一半。(虽然投给“买耳机只是满足心理需求”的人只有少数,但实际上我觉得这部分人并不少,滑稽)。所以,本次测评最终的分数会同时考虑真实的声音和好听的声音,以适合更多的发烧友。(其实之前,我的一些测评也有这种方法,因为懒没有做详细解释)。好听部分,会采用频响曲线与哈曼曲线的偏差+主观评价,真实部分,会通过心理声学的分析+主观评价,当然我不会写的太细,因为型号太多。

对于主观评价本身,每个人在有对比的情况下都可以听出两种耳机或两种音箱之间的区别。但是声音是一个短暂的过程,绝大多数普通人无法精确记得几秒钟之前的声音,所以在没有AB快速对比的试听时所得出的结论意义并不大,即便是同一个耳机,如果不事先标注,仅仅是盲听,如果今天听一次,明天听一次,很多人也会觉得声音有变化。这一点对于耳机来说,尤为突出,因为即便是同一个人,在不使用虚拟耳机或双耳录音的情况下试听不同耳机也会因为佩戴新的耳机而需要的时间间隔而在一定程度上忘记之前试听的耳机。而对此,我不论在参考听音室还是实际的项目中都有大量专业听音经验,因为这就是我的工作,而这一点,不论和谁杠我都不虚。可以向大佬低头,但绝不向邪恶势力低头。我认为长期做主观评价的人和普通人最大的区别就是即便在没有任何对比的情况下也能听出耳机或者音箱相比于标准的声音有哪些区别。这是经过大量的试听训练所锻炼出来的技能,比如说我的一个日本同事,坚持每个工作日上午在参考级视听室中听3个小时某一首音乐的前8秒。我在工作时经常会听同一首歌中的10秒钟,一听就是一周的时间,基本上这首歌我听了至少有几万遍了,所以我自认为我有足够的能力对这些耳机进行主观评价,事实上即便不通过客观仪器测量,我也能通过试听大致画出每个耳机的频响曲线。

Storm”、地铁最后的曙光的“Caprice No. 24”、王靖雯的“影子”、萧亚轩的“突然想起你”、林俊杰的“美人鱼”(Mark Levinson中文版试音碟收录)、以及Sean Olive博士经过科学实验得出的三段最能体现耳机之间水平的音乐素材。

关于试听器材,所有森海塞尔的耳机均采用森海塞尔HDVD800解码耳放一体机,所有便携耳机均采用三星note9、苹果MacBook Pro和玩家国度超神2试听,其他耳机均采用Sean Olive博士同款Fireface UC声卡+拜亚动力A1试听,鉴于之前测试过森海塞尔HDVD800的参数比较差,所以森海的部分耳机也会同时使用Fireface UC声卡试听。无线耳机均采用蓝牙连接。不过鉴于不同耳机之间的听感差异受耳机为决定性影响因素,即便不同的耳机在不同的前段下会有不同的表现,但这种不同很难使得整体耳机的排名有较大变化,除了及特殊情况。

关于瞬态,瞬态有时候和频响是有关的,比如说影子这首歌,如果频响下潜比较好,反而会觉得低频拖泥带水,频响比较差,低频那部分鼓声的混响没了,反而觉得瞬态比较好。而有些瞬态的表现取决于系统的阻尼系数,也就是和耳放相关,不过也有些耳机的瞬态真的很差,如果有我会特别说明。

好了不多废话,先上结果。此处每一分代表一个档次,分数相同就是同一个档次,虽然可能各有不同,但综合来说差距不大。分数差1就是差1个档次。相同分数不代表耳机听感是一模一样的,有可能有较大差别,只是整体水平在同一个档次。

以下部分每一个耳机,我均有仔细试听,但由于本次测评的耳机数量较多,所以每一个耳机的主观评价描述部分可能不是特别详细,希望各位可以理解。(我懒)

这么多耳机,先说谁呢。先从及格线附近的几个耳机说起吧。

K701。9102年了,这是一个很有年代感的耳机,K701的特点就是没低频。。。而且高频略多并且有音染,但是高频部分的音染不难听,还有点好听。人品人声部分表现比较好,但人声依旧有些偏薄,但是和标准声音比差的不多。所以我只能给6.5分。如果这个耳机低频没有这么少,我觉得完全可以给到7分以上,甚至7.5分。不过好在这个耳机的THD表现比较好,EQ一下应该可以改善不少。总有人说推开了低频就好了,这个就比较扯了。除非是低频部分的电压相比其他频段增加了,否则不可能改善低频。而要做到这一点,最简单的就是加个shelf滤波器,单纯靠耳放去把K701的低音调好未免太科幻。

AKG Q701。这个耳机相比于K701改善了低频,并且高频部分也有改善。虽然高频部分依旧存在音染,但量感回归标准,并且这种音染不难听。人声部分和K701的区别不大。整体上来说比K701好一些。我可以给到7分。至于K712,K712和Q701差别很小,我后面会提到。

森海塞尔HD650。这同样是一款很有年代感的耳机,与AKG K701同属于昔日四大旗舰。HD650的低频的能量和下潜都比K701多一些,但是不论是和标准低音相比还是和哈曼曲线的低音相比,还是有些偏少。中频人声部分,同样也和标准人声有所偏差,但与K701的偏薄不同,森海塞尔HD650的人声是偏厚的。而高频乐器部分,HD650的高频确实是有些暗淡的,有人总觉得HD650的声场比较“大”,其实相当一部分原因是因为高频部分的暗淡会给人一种声音在空气中随着距离增加而衰减的感觉。所以我认为,森海的HD650相比K701的优势还是在于低频部分,但低频部分的优势其实也不是特别大,所以7分。

森海塞尔HD25plus。这个耳机我之前做过详细的测评。这里再简单描述下。

这个耳机低频的量算是恰到好处,不多也不少。但是下潜不足,虽然不是特别差,但和K701、HD650比没有本质区别。人声偏薄,但偏差不大。高频的量感没有明显的异常,但是又可闻的失真。总的来说仍然和K701属于同一level。

拜亚动力DT990Pro。由于我忘记保存了,所以没有这个耳机的客观曲线,不过这个耳机的曲线网上很容易找到。所以只说听感也无妨。DT990Pro的低频能量是四大耳机品牌类似定位的耳机中最多的,这并不是一个贬义词而是褒义词,50Hz以上和哈曼曲线的低频能量几乎一致。但相比于标准低音来说显得有点多。不过比K701和HD650这种低频不足的耳机来说算是个小的加分项。并且相比于索尼7506,低音少了一些,同时音质也很不错,应该算是本次测评中所有耳机中低音表现排在第一梯队的。而DT990Pro这个耳机最大的特点应该在于人声的中音和低音,这应该是昔日四大旗舰(如果990Pro算的话)中人声还原最准的一个耳机,在本次测评的所有耳机中也能排进top5甚至是top3。但为什么说人声的中音和低音呢,其实这个耳机人声的高音部分还原也是很不错的,但是有个缺陷就是有毛刺感,也就是齿音,这个问题通过煲机是无法解决的。而这个耳机的不足在于高频过亮,主观上比K701的高频量还要多一些,已经接近我认为人的一个忍受限度,但是没有超过,相比于下面提到的歌德sr225e还是好不少的。高频部分的大部分乐器表现都还不错,但是有些乐器有可闻的失真(频响带来的线性失真)和毛刺感。其实Sean Olive的实验中就有这个耳机,而且通过这个耳机的频响能找到这个耳机的综合主观评分,说实话是很高的。但是Sean Olive的实验用的是虚拟耳机试听,对于头戴式耳机而言,虚拟耳机的听感和真实耳机相比是在一定范围内浮动的,我怀疑是K712模拟DT990Pro的时候,没有体现出这种毛刺感。因为这种感觉通常是因为频响在高频某处有较大的波动。但这种高频的毛刺感和“齿音”虽然偶尔存在,但不是所有音乐都有,即便有也不是特别严重。我很想给这个耳机7.5分甚至8分,但是上述的这个缺点确实会影响一些听音体验,所以思索了半天我只能给7分。。。

歌德sr225e。歌德也是昔日的四大耳机品牌,虽然一直没什么存在感。所以这一区间段最后出场的就是它了。我买的是sr225e,大概属于这个价位,sr325e贵了一千块,那个暂且不表。ser225e的低频量感和质感都还不错,但是下潜比较差,而且是比较明显的那种。低频的量比K701多但是下潜不如K701,所以我觉得综合来说低频表现部分和K701处于同一水平吧。中频人声部分稍微有点偏薄,但整体人声并不难听,有些人可能会觉得比标准的人声好听。这一部分的表现和K701也是类似的。但是,高频部分主观上的量比K701还要多。整体我觉得歌德这个耳机和K701比略逊一筹。并且祖传又黑又粗电源耳机线。。。佩戴确实有点像刑拘。不过外观我个人比较喜欢,有些复古。主观评分的话,我只能给及格分6分。

歌德sr325e。这个耳机Sean Olive曾经做过测试,在他的2018年的一篇论文中可以找到。因为这个耳机的频响很容易看出来。

注意,这里target分数是62分左右,所以归一化之后这个耳机的分数大概也是6分。

不过说到频响,这里就出现了一个非常耐人寻味的问题。

从上面几个歌德耳机的频响曲线我们不难看出,这几款耳机的频响曲线几乎是一样的。考虑到单元个体之间的公差(upper limit和lower limit)以及测量时因为耳机reposition带来的误差。我有一个大胆的推测,其实歌德这些耳机用的都是同一款单元,只不过头梁和耳罩有所差别。。。我没有试听过更多的歌德耳机,不太清楚是不是真的是这个样子,有机会再买两个歌德耳机拆解,看看真的是不是想我猜测的这样。

K245。这是个2019年新发布的新品。这个耳机和拜亚动力DT990Pro一样,算是少有的几个开放式耳机还能做到低频不怎么衰减的,并且这个耳机的低频能量比DT990Pro少,实际听感低频稍微低于哈曼曲线,但很真实。而对于高频而言,虽然这个耳机的高频能量本身算是均衡的,但一方面部分高频乐器存在音染,另一方面,有些高频乐器会有些暗淡。这一代很像HD650。而中频部分,这个耳机实际的中频人声表现比曲线中要好一些,可能是因为测试是与人工耳的耦合和实际听音时与人耳的耦合略有不同。人声在音调中和较低时比较完美,音调较高时和标准的人声有偏差。总的来说,这个耳机可以被认为是低频改善版的HD650,所以比HD650高0.5分。

飞利浦X2HR。先说低频,这款耳机的低频相比于飞利浦9500有比较大的优势。至少低频的量是有的,虽然下潜还是不太完美。和DT990Pro比的话,飞利浦X2HR的低频的量要稍微少一些,更接近真实的低音量感,但是还是比真实的低音量稍微多一点点。飞利浦X2HR的低频音质是不如DT990Pro的。而这款耳机的人声,在音调较低的情况下是没什么问题的,但是一旦音调到了中高调是,就有可闻的音染,这就是1kHz那个坑导致的。但是首先这个音染并不会让人觉得很难听,其次,一般的音乐很难长时间都在这个音调。所以我认为这并不是一个特别巨大的扣分项,是缺点,但是不是特别特别大的缺点,这一点和200~300Hz的坑是很不一样的。这个耳机高频部分的能量整体上是比较均衡的。而且大部分乐器表现的都比较好,当然也有少部分乐器有音染,但这种音染并不会有刺耳的感觉。总结一下,X2HR的低频综合上我认为是不如DT990Pro的,但是也只是差一点点,而不是差一个档次,人声是不如DT990Pro的,但是也只是中高调,并且中高调的这种音染是“暗淡”,对于很多没有专业听音经验的人并不会造成太大的困扰,高频部分整体是比DT990Pro好的。所以综合来说,我认为这个耳机是比DT990Pro好一点的,我给7.5分。但是我觉得8分就有些牵强了。

说完了表现还算不错的几款,说说比较坑爹的几款,或者说相对于价格比较坑爹的几款。

首先就是飞利浦的X1S。刚收到这个耳机的时候我并没有测,先听了一下,就觉得人声非常奇怪。而这个耳机的曲线嘛,不知道是不是个例,反正我是看不懂。仔细说一下听感吧。低频部分和X2HR到时差不多。人声部分整体翻车。音调较低时人声偏厚,这点与X2HR是不同的。音调较高时。。。真的听起来非常奇怪。既不好听也不真实。高频部分音染比X2HR严重,比飞利浦9500也要稍微差一些。综合来说我认为这款耳机是不如9500的,只有低频部分表现比9500好。但是中频人声和高频部分整体不如9500尤其是人声。所以我只能给4分。不太清楚这是不是偶然现象。因为好像之前的X1不是这样的。

先说低频部分,铁三角M50X的低频下潜表现不错,但是低频的量相对于参考级低频来说略有不足,而相对于人们的主观偏好修正之后的低频会缺失的更多一些。具体原因我觉得还是泄露,听感和曲线出现偏差。

扩展阅读,参考级的低频在能量相比于其他频段应该是什么样子的请看:
哈曼曲线是根据参考听音室的响应得来的,而目前同行的一些标准是根据diffuse-field而来的,但不论是怎么来的,通常低频会高于0dB(相对值)

如果说M50X的低频还算正常的话,那么M50X的高频就是严重过量,甚至达到了刺耳的级别,比如说一些高频的打击乐器。钢琴的音染非常严重。

中频的人声部分依旧有比较明显的音染,人声偏薄。这根本就不是监听耳机吧?本来应该厚重的人声一点都不厚重。甚至也有些尖和刺耳。尤其是人声的音调高了以后,音染变得更加明显。但是不论低频中频还是高频,整体的“失真”很小,几乎是不可闻的。只能说M50X的“素质”很不错,但是整体的音染是非常严重的,并且三频的分布是非常不均衡的。所以说真的跟索尼7506和舒尔SRH840比,M50X一定是不及格的。即便和飞利浦的9500相比,三频其实没有任何一个频段比9500好。4分真的已经很给面子了。

关于不同频段的缺陷可能带来的后果。

同时适合配合HD820的曲线观看。

森海塞尔HD820。怎么说呢,就这样的曲线,是不可能好听的。通过预测算法可以大致算出这个耳机的分数,一定是惨不忍睹。低频中频高频没有一个频段是正常的。具体听感如何大佬已经说了。其实我的感觉比Sean Olive还要差,这个耳机可能比曲线听起来还要差。但是为了保命我还是勉强给个4.5分吧。

索尼1AM2。看曲线就有一种不祥的预感。但实际佩戴,感觉低频并没有多出那么多,这依旧是泄露因素导致的。不过低频整体的量还是偏多,比哈曼曲线的低频还要稍微再多一些。低音的音质倒是没有什么问题,也没有拖泥带水的问题。而关于中频人声部分,这个耳机的人声整体都是偏薄的,我推测还是因为泄露原因,并且人声有可闻音染。高频乐器整体的音染都很大,尤其是钢琴,音染很严重。歌德sr225e的高频部分还算是可以忍受的范围内,还算是克制,那么索尼1AM2的高频就算是介于歌德sr225e和铁三角M50X之间吧。这个耳机的三频分布是偏中高频的,而且整体的音染(除了低音)都比较明显。我觉得综合来说,介于M50X和飞利浦9500之间吧。表现一般。

森海塞尔HD280Pro。这个耳机的曲线和1AM2类似,是典型的hufi曲线。不过和索尼1AM2不同的是,HD280Pro的低频真的像曲线一样那么多。又多又哄头,简直像噩梦一样。这个耳机整体的表现和创新live2很像,总之和监听耳机没什么关系,综合来说勉强比创新live2好一点点吧。勉强给3分。

说了几个低分的,再说说高分的。

先说HD800S吧。这个耳机,低频的表现没有频响曲线那么差,原因在客观测试的环节中已经说过了,这个耳机实际带上之后,耳罩的压力和人工耳是不同的,单元到达人耳的距离和人工耳也是不同的。虽然低频下潜还是不足,但是,低频的能量算是和标准低音比较接近的,和哈曼曲线稍微差一些。低频的音质比较好,没有明显缺陷。而HD800S的人声部分,是比较完美的,虽然在2k~3kHz部分相比于哈曼曲线有些偏低,实际上主观听感这个耳机在女高音的时候会有些暗淡,这和HD650的高频乐器暗淡的感觉有点像,这可能就是传说中的森海味。但一来是这种暗淡并不明显,由于是在较高的音调才可能出现,大多数情况下不是很容易察觉,并且这种略微暗淡的感觉并不会引起明显的不适。所以森海塞尔HD800S的人声部分我觉得也是没有什么问题的,虽然不算特别完美,但是绝对属于比较好的那一类。而HD800S的高音部分,整体的能量并不会过多或过少,也没有可闻的失真,但是音染依旧存在,尤其是一些打击乐器。所以综合真实和好听来说,我觉得HD800S和索尼的7506是同一水平。但是为了保命,还是高0.5分吧。强行解释一下是低频7506有点多,HD800S比较标准,7506的人声更标准,但是高频量略微有一点点多,HD800S的高频量比较标准。其他频段半斤八两。总的来说HD800S算是一款没有明显短板的旗舰耳机。能做到这一点其实很不容易。

但在这里我强调一下,7506仅为我手上的这一个,因为我看到不同测试结果不同批次有些差异,并且假货多。

劲浪Utopia和奥蒂兹LCD4。为什么这两个耳机一起说的,因为这两个耳机都是Sean Olive公开发表的论文中测试过的耳机。

4000美元的价格让这两两款耳机很容易被发现。频响曲线也能查的到。

这两个耳机的主观盲听分数均在7.5分左右。但我的看法略有不同。早在去年,我就在某个不愿透露姓名的土豪家中仔细试听对比过这两款耳机。先说劲浪的Utopia,这个耳机也许从好听的角度来讲只有7.5~8分。但是劲浪这个耳机的人声表现接近完美,低频部分的能量恰到好处,算是标准的低频,比哈曼曲线的低频稍微低一些,但不是特别多。低频的音质和下潜都非常好。高频乐器的能量也不多不少,唯一的缺点实高频部分的音染比较明显。我认为这个耳机是可以到8分甚至9分的。为了保命还是给8.5分吧。而奥蒂兹LCD4这个耳机刚好想法,也许从好听的角度来讲可以有7.5分~8分,但是从还原真实音乐的角度来讲,LCD4这个耳机,高频部分的音染比劲浪Utopia多,并且一些高频乐器表现暗淡。其他频段和Utopia都是比较类似的。所以LCD4这个耳机我只能给7.5分。

高分耳机中,最后一个就是AKG N90Q。只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耳机,因为它有个体化扫描功能。Sean Olive的实验中也有这个耳机,但是评分和上面两个是类似的。我在怀疑一点就是Sean Olive的实验中,由于是虚拟耳机,使用的是针对人工耳的扫描EQ,而不是具体每个听音者的。而我在使用这个耳机听歌时,是扫描了自己的耳朵。还有一个原因是,这个耳机的声音,并不讨好或者说好听。比如说低频部分,虽然测量的时候有泄露,但是这个耳机的低频确实算是比较标准的低音而不是哈曼曲线,可能有些人会觉得低音偏少,但实际上这个低音才是标准的。人声部分倒没什么好说的,这个耳机的人声是非常标准的,但是可能一部分会觉得没那么好听。高频部分也很标准,那个12kHz的波峰是耳机扫描人工耳之后的频响,至少戴在我头上扫描我的耳朵是听不出高频有像DT990Pro那样的毛刺感。其实综合好听和真实来说,我觉得这个耳机比HD800S还要好一些,但是说的太好吧,又有种打广告的感觉。9分保命。

索尼7506。这个耳机就是个bug。bug到作为一款将近30年前的耳机,索尼自己到现在都没有一款耳机能够超过他。先说低频部分,低频的下潜略有不足,这与客观频响曲线是相符合的。而且低频的量比标准的量稍微多了一些,如果以HiFi的角度这是一点减分项,但是对于“好听”而言也许就是加分项。而中频人声部分,Raya的声音在音调较低的情况下会存在偏薄的情况,这与客观测试曲线中250Hz左右相对于附近频段的凹陷有关。人声的其他频段无明显缺点。中高频和高频部分,各种乐器的还原均无明显缺点,尤其是吉他的音色还原极为精准。并且打击乐器在高频部分的音色和动态也都表现很好,没有明显缺点。

但在这里我强调一下,7506仅为我手上的这一个,因为我看到不同测试结果不同批次有些差异,并且假货多。

舒尔SRH840。这也是一个bug。这个耳机的低频部分的能量比索尼7506更标准。更接近于真实低音,虽然还是量感稍微多了一些。人声部分比索尼7506更真实,但是确实不是特别讨好耳朵,尤其长期听音染严重耳机的发烧友和听音经验不足的发烧友。高频部分比7506能量更低,量感更接近于真实。但是高频部分的一些乐器有音染,这一点是不如7506的。所以综合还原真实和好听这两点来说,我觉得舒尔SRH840和索尼7506是一个水平的。

关于飞利浦9500、索尼W1000XM3、BOSE QC35 II等之前测评过的耳机详细听感请看:

而9500和W1000XM3评分的相对变化,前文也有提到。


除了以上这些我测过听过的,还有几个耳机是我有或者我蹭听过得,曲线其实网上也能找得到。但是我蹭听的时间有限或者没有用专用的试听音乐去试听,所以评分仅供参考。用橙色来表示,如果以后有机会会做详细测评修正。

先说拜亚动力DT770Pro吧。我是很久以前买的这个耳机。这个耳机的测试数据其实比较好,但实际听起来却比较差,主要原因我觉得还是漏气。导致整体能量偏高频,低频量少,比真实的低音还要再少一些。漏气有且确实因为个体配搭差异,但也有一些确实是设计问题,谁带都会把低频泄露掉。低频泄露同样会影响一部分人声。DT990Pro就是这个情况,这个耳机就像是M50X的人声补足版,200~800Hz频段没有想M50X那样的缺陷。但是高频和低频确实像极了M50X。所以综合来说我也只能给4.5分。

再说拜亚动力T1。这个耳机我去年在一个亲戚家听过,印象还是比较深刻的。感觉这个耳机就是DT770Pro和M50X的威力加强版。这个耳机的曲线在网上也很容易找了。因为是开放式耳机,所以低频部分受到佩戴的影响小一些,低频的表现比DT770Pro和M50X要好一些,但是是不如DT990Pro的。而人声部分整体偏薄并存在音染,高频部分量感偏多但是存在严重的音染。整体没什么可闻失真,这一点和M50X倒是差不多。由于这个耳机的音染比较严重,其实我觉得也就是5分的水平。为了保命给到5.5分。

K240S。这个耳机也是个bug。我有两个K240S。它的人声是本次测评中我听过的所有耳机中还原最准确的,之一吧。高频部分的能量也比较均衡,但是高频的音染和失真都是存在的,这一点不如K701。低频约等于没有,可能比K701还要差一些。总的来说我觉得比K701差一些,但是给6分又觉得太高调,给5.5分吧。在这里想插一句关于监听耳机的,其实监听耳机多用于歌手或者鼓手。对于歌手而言,监听耳机只是听听自己有没有唱跑调,有没有合上节奏,已经自己的音色如何。从这一点来说,AKG K240S绝对算是一个非常合格的专业录音室用歌手监听耳机。当然,理论上来说,歌手用的监听耳机和鼓手用的应该是不同的。

森海塞尔HD700。这个耳机我也有两个。这个耳机的曲线网上也能找得到。我只说下我的感受。这个耳机低频部分的能量介于哈曼曲线和标准低音之间,属于追求真实和好听两种需求都比较讨好的。并且低频的音质也很不错,只不过低频的下潜有些不足,当然,这也是绝大多数开放式耳机的硬伤。人声部分有音染,但是不难听,并且和标准声音比起来差别也不是特别大,但是这种音染也不是很好听。人声算是这个耳机表现中规中矩的地方。高频部分的能量比较均衡,没有可闻失真,有些乐器有音染,但大多数乐器表现都比较好。总的来说不如HD800S,但是比HD650好,比较符合这个耳机本身的定位。


  • 最新的耳机市场调研显示,包耳式头戴式耳机是唯一一种耳机音质与售价弱相关的耳机形式。(入耳式耳机和压耳式头戴式耳机的音质与价格统计学无关)即便如此,本次测评中的头戴式耳机音质和价格之间的关系依旧是弱相关。并且,由于我测评的高价格耳机均属于口碑还不错或者说我听过还不错的。Sean Olive博士的测试则无差别的包含更多耳机,这些耳机中有很多算是高价格的坑爹货。而实际中,如果包含更多高价格耳机,比如说极致的一些耳机,那么本次头戴式耳机音质与价格之间的相关性会进一步下降。
赶时间,部分耳机还未更新

如果将400元以下的耳机去除,可以发现,头戴式耳机的音质与价格几乎无关。

赶时间,部分耳机还未更新
  • 四大耳机厂商的昔日四大旗舰的水平相当,均在±0.5分内,确实像之前很多发烧友说的那样各有特色。并且,这些耳机在所有耳机中,均处于及格分以上,算是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这些经典款耳机还是值得购买的。
  • 所有耳机品牌中,只有AKG和森海塞尔算是发挥比较稳定的。很少出现同价位耳机音质参差不齐或者音质倒挂的现象。
  • 关于佩戴,虽然有些许性价比很高的耳机,但我还是想说,索尼7506和拜亚动力DT990Pro都是电话线且不可换线,其他几个电话线耳机可以换线。电话线还是不太适合日常使用的。
  • 我的结果与现有耳机测评媒体有较大的出入。这一点与Sean Olive博士2018年发表在AES的市场调研报告类似。

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目前业内尚没有什么统一的客观测试与主观评分相对于的预测算法,而未经训练或者没有听过参考声源的人的主观评价的置信度较低。

大学生群体的评价置信度约等于0
  • 本次测评的所有耳机中,消费类耳机的平均价格约为4800元,平均分数约为5.2分。而专业类耳机和监听耳机的平均价格约为1530元,平均分数约为6.1分。
橙色代表专业耳机和监听耳机,蓝色代表消费类耳机

这表明,专业类耳机的整体水平比消费类耳机要好,并且具有很明显的性价比优势。这一点和Sean Olive博士的研究结果相符合。

  • 本次测评的耳机中,封闭式耳机的平均分约为4.6分,半开放和开放式耳机的平均分约为6分。但排名前几名的耳机,封闭式与开放式各占一半。这与Sean Olive博士的研究结果是相符的。
  • 本次测评中,美国品牌耳机的平均售价为3728元,耳机综合平均分约为4.6分;欧洲品牌耳机的平均售价为7835元,耳机综合平均分约为6.2分;日韩品牌(含AKG)耳机的平均售价为2296元,耳机综合平均分约为5.9分。所以我们能得出以下结论:欧洲品牌的耳机音质/听感综合表现最好,日韩耳机的性价比最高,美国品牌的耳机打酱油。。。

(更多统计学结论我会稍后更新)

本文的一些局限性,由于我家境贫寒的原因,没有加入静电耳机和一些冷门耳机。


视频解说,不喜欢看文字的也可以去看一下视频:


最后就是由于时间篇幅有限,还有些耳机还没来得及写。因为最近一直有人催我,虽然我已经尽力了。写了5万多字了。

再加上,每天无数人问我耳机问题,开个live统一推荐回答吧。不要问我哪里才能看到这个live,我不知道。

如果你看了这篇测评已经的到了满意的答案,可还是想支持一下我,也是极好的~~(以下是本次测评部分评分较高的耳机和一些高性价比的耳机,时隔半年多,应该没有带货嫌疑吧,一篇测评花了我十来万,看看能不能回一点血)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X和Y独立同分布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