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个顶角为22.5度两边为40cm的等边三角形,第三边长度?

直角梯形的一条对角线把梯形分成两个三角形,其中一个是边长为30的等边三角形,则这个梯形的中位线长是(   ).

题型:未知 难度:其他题型

据易学啦专家说,试题“直角梯形的一条对角线把梯形分成两个三角形.....”主要考查你对 [ ]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知识点整理如下:

一般地,把三角形的三个角A,B,C和它们的对边a,b,c叫做三角形的元素。已知三角形的几个元素求其他元素的过程叫做解三角形。

1.已知一边和两角解三角形:已知一边和两角(设为b、A、B),解三角形的步骤:
2.已知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已知三角形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求该三角形的其他边角时,首先必须判断是否有解,例如在中,已知 ,问题就无解。如果有解,是一解,还是两解。解得个数讨论见下表: 
3.已知两边及其夹角解三角形:已知两边及其夹角(设为a,b,C),解三角形的步骤:
4.已知三边解三角形:已知三边a,b,c,解三角形的步骤:
 ①利用余弦定理求出一个角;
 ②由正弦定理及A +B+C=π,求其他两角.
5.三角形形状的判定:
判断三角形的形状,应围绕三角形的边角关系进行思考,主要看其是否是正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要特别注意“等腰直角三角形”与“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的区别,依据已知条件中的边角关系判断时,主要有如下两条途径:
①利用正、余弦定理把已知条件转化为边边关系,通过因式分解、配方等得出边的相应关系,从而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②利用正、余弦定理把已知条件转化为内角的三角函数间的关系,通过三角函数的恒等变形,得出内角的关系,从而判断出三角形的形状,此时要注意应用A+B +C=π这个结论,在以上两种解法的等式变形中,一般两边不要约去公因式,应移项提取公因式,以免漏解.
6.解斜三角形应用题的一般思路:
(1)准确理解题意,分清已知与所求,准确理解应用题中的有关名称、术语,如坡度、仰角、俯角、视角、象限角、方位角、方向角等;
(2)根据题意画出图形;
(3)将要求解的问题归结到一个或几个三角形中,通过合理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有关知识建立数学模型,然后正确求解,演算过程要算法简练,计算准确,最后作答,

利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在解决三角形的综合问题时,要注意三角形三内角的一些三角函数关系:

已知三角形的3条中位线分别为3cm、4cm、6cm,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  ).

在钝角三角形中,,则角

若三边为,则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

梯形分成两个三角形,一个为等边三角形,得下底为30,另外一个三角形是有一个角为30°的直角三角形,且斜边为30,故上底等于15,由此梯形的中位线为(30+15)/2=22.5.

}

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公式大全

L是侧棱长 柱体体积公式 V=s*h 圆柱体 V=pi*r2h 每一级末尾的0不读。 每一级前面的0读。 每一级中间的0,不管有几个零,只读一个。 圆锥是圆柱的1/3。 圆柱是圆锥的3倍。 分子相同,分母越小分数就大。 分母相同,分子越大分数就小。 上面是分子,下面是分母。 相遇问题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 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利润与折扣问题 利润=售出价-成本 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1)100% 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20%) 长度单位换算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0厘米 1厘米=10毫米 面积单位换算 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 小月(30天)的有:4\6\9\11月 平年2月28天, 闰年2月29天 平年全年365天, 闰年全年366天 1日=24小时 1时=60分 1分=60秒 1时=3600秒 每份数×份数=总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 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加数+加数=和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 因数×因数=积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 和倍问题 (和+差)÷2=大数 (和-差)÷2=小数 和÷(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和-小数=大数 差倍问题 差÷(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小数+差=大数 相遇问题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 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利润与折扣问题 利润=售出价-成本 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1)×100% 折扣=实际售价÷原售价×100%(折扣<1)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20%)


1.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化简后未知数的指数为1,未知数的系数不能为零)
2.方程两边同时加上或都减去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方程的解不变。
3.方程两边都乘以或者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方程的解不变。
4.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
5.注意倒数,相反数,同类项之间的关系。还有在这章的题型。
第二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
1.二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含有二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都是为1)
2.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代入消元法,加减消元法。
(1)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
(2)三角形的任意一个外角等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与它不相邻的内角。
(4)三角形的外角和为360°
锐角三角形:三个角都是锐角
直角三角形:有一个直角,两个锐角
钝角三角形:有一个钝角,两个锐角
按边分类不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含等边三角形)
(1)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1)n边形内角和为(n-2)*180°
(2)任意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
(3)正n边形的一个外角为360°/n
(4)n边形具有不稳定性(n>3)
(5)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3分)下列各式计算结果正确的是(  )
2.(3分)下面有4个汽车标致图案,其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B.C.D.3.(3分)下列事件为必然事件的是(  )
A.任意买一张电影票,座位号是偶数
B.打开电视机,正在播放动画片
C.两角及一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D.三根长度为2cm、3cm、5cm的木棒首尾相接能摆成三角形
4.(3分)如图,下列条件中,不能判断直线l1∥l2的是(  )
5.(3分)下列算式能用平方差公式计算的是(  )
6.(3分)王明的讲义夹里放了大小相同的试卷共50张,其中语文15张、数学25张、英语10张,他随机从讲义夹中抽出1张,抽出的试卷恰好是数学试卷的概率为(  )
7.(3分)适合条件∠A=∠B=∠C的△ABC是(  )
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等边三角形
8.(3分)如图,垂直平分AB,交AC于点D,交AB于点E,连接BD,若AC=6cm,BC=4cm,则△BCD的周长为(  )


这些都是有信誉的网站,不会夹带不良信息,方便学习,只要在浏览器上打开空白标签,将网址粘贴在http://之后,按enter键就可以观看啦。


初一上学期期末数学考试题
班次 ____ 姓名 _____ 计分 (45分钟完成)
一、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⑴一个数的相反数是-2.5,则这个数为————。 ⑵3400000用科学计数法表示为——————。
⑶已知a=3,则|5-a|+|1-a|=—————。 ⑷单项式-6x2y3z的次数是——————。
⑸多项式2-3xy2+4x2是————次————项式。 ⑹化简:4xy -3(2x+xy)- 2xy=———————。
⑺某商品的进价为40元,售价为60元,则其利润率为————。
⑻计算:-14-(-2)2 =————————。 ⑼已知方程ax-5=0的解为x= ,则a=——————。
⑽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是———————。 ⑾当x= ,y=2时,代数式2x2-y+3=————————。
(12)若a、b互为相反数,则2a+2b = —————。

四、列方程解应用题:(每小题9分)

1、一个两位数,个位上的数是十位上的数的3倍,如果把十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对调,那么所得的两位数比原两位数大18。求对调后的两位数。

2、小王原计划用6小时从甲地到乙地,因为有急事,他每小时加快2千米,结果5小时就到了,求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

做套试卷不是更好吗,希望你满意


初一上学期期末数学考试题
班次 ____ 姓名 _____ 计分 (45分钟完成)
一、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⑴一个数的相反数是-2.5,则这个数为————。 ⑵3400000用科学计数法表示为——————。
⑶已知a=3,则|5-a|+|1-a|=—————。 ⑷单项式-6x2y3z的次数是——————。
⑸多项式2-3xy2+4x2是————次————项式。 ⑹化简:4xy -3(2x+xy)- 2xy=———————。
⑺某商品的进价为40元,售价为60元,则其利润率为————。
⑻计算:-14-(-2)2 =————————。 ⑼已知方程ax-5=0的解为x= ,则a=——————。
⑽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是———————。 ⑾当x= ,y=2时,代数式2x2-y+3=————————。
(12)若a、b互为相反数,则2a+2b = —————。

四、列方程解应用题:(每小题9分)

1、一个两位数,个位上的数是十位上的数的3倍,如果把十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对调,那么所得的两位数比原两位数大18。求对调后的两位数。

2、小王原计划用6小时从甲地到乙地,因为有急事,他每小时加快2千米,结果5小时就到了,求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

做套试卷不是更好吗,希望你满意 请采纳。


七年级上册数学难题100题,要有答案的

一、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3.当x=______时,代数式 x-1和 的值互为相反数.
4.已知x的 与x的3倍的和比x的2倍少6,列出方程为________.
6.某商品的进价为300元,按标价的六折销售时,利润率为5%,则商品的标价为____元.
7.已知三个连续的偶数的和为60,则这三个数是________.
8.一件工作,甲单独做需6天完成,乙单独做需12天完成,若甲、乙一起做,则需________天完成.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0.方程│3x│=18的解的情况是( ).
A.有一个解是6 B.有两个解,是±6
C.无解 D.有无数个解
12.把方程 的分母化为整数后的方程是( ).

13.在800米跑道上有两人练中长跑,甲每分钟跑300米,乙每分钟跑260米,两人同地、同时、同向起跑,t分钟后第一次相遇,t等于( ).
14.某商场在统计今年第一季度的销售额时发现,二月份比一月份增加了10%,三月份比二月份减少了10%,则三月份的销售额比一月份的销售额( ).
15.在梯形面积公式S= (a+b)h中,已知h=6厘米,a=3厘米,S=24平方厘米,则b=( )厘米.
16.已知甲组有28人,乙组有20人,则下列调配方法中,能使一组人数为另一组人数的一半的是( ).
A.从甲组调12人去乙组 B.从乙组调4人去甲组
C.从乙组调12人去甲组
D.从甲组调12人去乙组,或从乙组调4人去甲组
17.足球比赛的规则为胜一场得3分,平一场得1分,负一场是0分,一个队打了14场比赛,负了5场,共得19分,那么这个队胜了( )场.
18.如图所示,在甲图中的左盘上将2个物品取下一个,则在乙图中右盘上取下几个砝码才能使天平仍然平衡?( )

三、解答题.(19,20题每题6分,21,22题每题7分,23,24题每题10分,共46分)

21.如图所示,在一块展示牌上整齐地贴着许多资料卡片,这些卡片的大小相同,卡片之间露出了三块正方形的空白,在图中用斜线标明.已知卡片的短边长度为10厘米,想要配三张图片来填补空白,需要配多大尺寸的图片.

22.一个三位数,百位上的数字比十位上的数大1,个位上的数字比十位上数字的3倍少2.若将三个数字顺序颠倒后,所得的三位数与原三位数的和是1171,求这个三位数.

23.据了解,火车票价按“ ”的方法来确定.已知A站至H站总里程数为1500千米,全程参考价为180元.下表是沿途各站至H站的里程数:
例如:要确定从B站至E站火车票价,其票价为 =87.36≈87(元).
(1)求A站至F站的火车票价(结果精确到1元).
(2)旅客王大妈乘火车去女儿家,上车过两站后拿着车票问乘务员:“我快到站了吗?”乘务员看到王大妈手中的票价是66元,马上说下一站就到了.请问王大妈是在哪一站下的车(要求写出解答过程).

24.某公园的门票价格规定如下表:
某校初一甲、乙两班共103人(其中甲班人数多于乙班人数)去游该公园,如果两班都以班为单位分别购票,则一共需付486元.
(1)如果两班联合起来,作为一个团体购票,则可以节约多少钱?
(2)两班各有多少名学生?(提示:本题应分情况讨论)

6.525 (点拨:设标价为x元,则 =5%,解得x=525元)
8.4 [点拨:设需x天完成,则x( + )=1,解得x=4]
10.B (点拨:用分类讨论法:
12.B (点拨;在变形的过程中,利用分式的性质将分式的分子、分母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将小数方程变为整数方程)
13.C (点拨:当甲、乙两人再次相遇时,甲比乙多跑了800米,列方程得260t+800=300t,解得t=20)
18.A (点拨:根据等式的性质2)
三、19.解:原方程变形为
21.解:设卡片的长度为x厘米,根据图意和题意,得
所以需配正方形图片的边长为15-10=5(厘米)
答:需要配边长为5厘米的正方形图片.
22.解:设十位上的数字为x,则个位上的数字为3x-2,百位上的数字为x+1,故
答:原三位数是437.
23.解:(1)由已知可得 =0.12
A站至H站的实际里程数为1(千米)
所以A站至F站的火车票价为0.12×≈154(元)
(2)设王大妈实际乘车里程数为x千米,根据题意,得 =66
解得x=550,对照表格可知,D站与G站距离为550千米,所以王大妈是在D站或G站下的车.
∴每张门票按4元收费的总票额为103×4=412(元)
(2)∵甲、乙两班共103人,甲班人数>乙班人数
∴甲班多于50人,乙班有两种情形:
①若乙班少于或等于50人,设乙班有x人,则甲班有(103-x)人,依题意,得
即甲班有58人,乙班有45人.
②若乙班超过50人,设乙班x人,则甲班有(103-x)人,
∵此等式不成立,∴这种情况不存在.
故甲班为58人,乙班为45人.

3.2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

1.下面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变形对不对?如果不对,指出错在哪里,并改正.

6.根据下列条件求x的值:
(1)25与x的差是-8. (2)x的 与8的和是2.

知能点2 用一元一次方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9.一桶色拉油毛重8千克,从桶中取出一半油后,毛重4.5千克,桶中原有油多少千克?

10.如图所示,天平的两个盘内分别盛有50克,45克盐,问应该从盘A内拿出多少盐放到盘B内,才能使两盘内所盛盐的质量相等.

11.小明每天早上7:50从家出发,到距家1000米的学校上学,每天的行走速度为80米/分.一天小明从家出发5分后,爸爸以180米/分的速度去追小明,并且在途中追上了他.
(1)爸爸追上小明用了多长时间?
(2)追上小明时距离学校有多远?

13.已知关于x的方程 x=-2的根比关于x的方程5x-2a=0的根大2,求关于x的方程 -15=0的解.

14.编写一道应用题,使它满足下列要求:
(1)题意适合一元一次方程 ;
(2)所编应用题完整,题目清楚,且符合实际生活.

15.(江西)如图3-2是某风景区的旅游路线示意图,其中B,C,D为风景点,E为两条路的交叉点,图中数据为相应两点间的路程(单位:千米).一学生从A处出发,以2千米/时的速度步行游览,每个景点的逗留时间均为0.5小时.
(1)当他沿路线A—D—C—E—A游览回到A处时,共用了3小时,求CE的长.
(2)若此学生打算从A处出发,步行速度与各景点的逗留时间保持不变,且在最短时间内看完三个景点返回到A处,请你为他设计一条步行路线,并说明这样设计的理由(不考虑其他因素).

1.(1)题不对,-8从等号的左边移到右边应该改变符号,应改为3x=2+8.
(2)题不对,-6在等号右边没有移项,不应该改变符号,应改为3x-x=-6.
2.B [点拨:方程 x= ,两边同除以 ,得x= )
系数化为1,得y=-3.
6.(1)根据题意可得方程:25-x=-8,移项,得25+8=x,合并,得x=33.
(2)根据题意可得方程: x+8=2,移项,得 x=2-8,合并,得 x=-6,
系数化为1,得x=-10.
9.解:设桶中原有油x千克,那么取掉一半油后,余下部分色拉油的毛重为(8-0.5x)千克,由已知条件知,余下的色拉油的毛重为4.5千克,因为余下的色拉油的毛重是一个定值,所以可列方程8-0.5x=4.5.
解这个方程,得x=7.
答:桶中原有油7千克.
[点拨:还有其他列法]
10.解:设应该从盘A内拿出盐x克,可列出表格:
设应从盘A内拿出盐x克放在盘B内,则根据题意,得50-x=45+x.
解这个方程,得x=2.5,经检验,符合题意.
答:应从盘A内拿出盐2.5克放入到盘B内.
11.解:(1)设爸爸追上小明时,用了x分,由题意,得
系数化为1,得x=4.
所以爸爸追上小明用时4分钟.
(2)180×4=720(米),(米).
所以追上小明时,距离学校还有280米.
14.本题开放,答案不唯一.
15.解:(1)设CE的长为x千米,依据题意得
(2)若步行路线为A—D—C—B—E—A(或A—E—B—C—D—A),
若步行路线为A—D—C—E—B—E—A(或A—E—B—E—C—D—A),
故步行路线应为A—D—C—E—B—E—A(或A—E—B—E—C—D—A).


假设这个数为x,则计算过程为
所以只要您把计算结果说出来,老师用这个数减1就能知道您所想的数了。
如回答帮助您解决了问题,请选为满意答案,谢谢!



适合初一学生写的数学小论文题目

从1开始的连续N个单数的和


我也正愁呢..给你个参考

0,可以说是人类最早接触的数了。我们祖先开始只认识没有和有,其中的没有便是0了,那么0是不是没有呢?记得小学里老师曾经说过“任何数减去它本身即等于0,0就表示没有数量。”这样说显然是不正确的。我们都知道,温度计上的0摄氏度表示水的冰点(即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其中的0便是水的固态和液态的区分点。而且在汉字里,0作为零表示的意思就更多了,如:1)零碎;小数目的。2)不够一定单位的数量……至此,我们知道了“没有数量是0,但0不仅仅表示没有数量,还表示固态和液态水的区分点等等。”

“任何数除以0即为没有意义。”这是小学至中学老师仍在说的一句关于0的“定论”,当时的除法(小学时)就是将一份分成若干份,求每份有多少。一个整体无法分成0份,即“没有意义”。后来我才了解到a/0中的0可以表示以零为极限的变量(一个变量在变化过程中其绝对值永远小于任意小的已定正数),应等于无穷大(一个变量在变化过程中其绝对值永远大于任意大的已定正数)。从中得到关于0的又一个定理“以零为极限的变量,叫做无穷小”。

“105、203房间、2003年”中,虽都有0的出现,粗“看”差不多;彼此意思却不同。105、2003年中的0指数的空位,不可删去。203房间中的0是分隔“楼(2)”与“房门号(3)”的(即表示二楼八号房),可删去。0还表示……

爱因斯坦曾说:“要探究一个人或者一切生物存在的意义和目的,宏观上看来,我始终认为是荒唐的。”我想研究一切“存在”的数字,不如先了解0这个“不存在”的数,不至于成为爱因斯坦说的“荒唐”的人。作为一个中学生,我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对0的认识还不够透彻,今后望(包括行动)能在“知识的海洋”中发现“我的新大陆”。
有一个谜语:有一样东西,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却无处不在,请问它是什么?谜底是:空气。而数学,也像空气一样,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却时时刻刻存在于我们身边。
取一条线段,在线段上找到一个点,使这个点将线段分成一长一短两部分,而长段与短段的比恰好等于整段与长段的比,这个点就是这条线段的黄金分割点。这个比值为:1:0.618…而0.618…这个数就被叫作“黄金数”。
有趣的事,这个数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人的肚脐是人体总长的黄金分割点;有些植物茎上相邻的两片叶子的夹角恰好是把圆周分成1:0.618…的两条半径的夹角。据研究发现,这种角度对植物通风和采光效果最佳。
建筑师们对数0.618…特别偏爱,无论是古埃及的金字塔,还是巴黎圣母院,或是近代的埃菲尔铁塔,都少不了0.618…这个数。人们还发现,一些名画,雕塑,摄影的主体大都在画面的0.618…处。音乐家们则认为将琴马放在琴弦的0.618…处会使琴声更柔和甜美。
数0.618…还使优选法成为可能。优选法是一种求最优化问题的方法。如在炼钢时需要加入某种化学元素来增加钢材的强度,假设已知在每吨钢中需加某化学元素的量在1000—2000克之间。为了求得最恰当的加入量,通常是取区间的中点进行试验,然后将实验结果分别与1000克与2000克时的实验结果作比较,从中选取强度较高的两点作为新的区间,再取新区间的中点做实验,直到得到最理想的效果为止。但这种方法效率不高,如果将试验点取在区间的0.618处,效率将大大提高,这种方法被称作“0.618法”,实践证明,对于一个因素的问题,用“0.618法”做16次试验,就可以达到前一种方法做2500次试验的效果!
“黄金数”在生活中竟有如此多的实例和运用。或许,在它的身上,还有更多的奥秘,等待我们去探寻,使它能更好地为我们服务,为我们解决更多问题。
如果在一个图形上能找到一条直线,将这个图形沿着条直线对这可以使两边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如果仔细观察,可以发现飞机是一个标准的轴对称物体,俯视看,它的机翼、机身、机尾都呈左右对称。轴对称使它飞行起来更平稳,如果飞机没有轴对称,那飞行起来就会东倒西歪,那时,还有谁愿意乘飞机呢?
再仔细观察,不难发现有许多艺术品也成轴对称。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桥。它算是生活中最常见的艺术品了(应该算艺术品吧),就拿金华的桥来说:通济桥、金虹桥、双龙大桥、河磐桥。个个都呈轴对称。中国的古代建筑就更明显了,古代宫殿,基本上都呈轴对称。再说个有名的:北京城的布局。这可是最典型的轴对称布局了。它以故宫、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门为中轴线成左右对称。将轴对称用在艺术上,能使艺术品看上去更优美。
轴对称还是一种生物现象:人的耳、眼、四肢、都是对称生长的。耳的轴对称,使我们听到的声音具有强烈的立体感,还可以确定声源的位置;而眼的对称,可以使我们看物体更准确。可见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轴对称。
数学离我们很近,它体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我们离不开数学,数学,无处不在,上面只是两个极普通的例子,这样的例子根本举不完。我认为,生活中的数学能给人带来更多地发现。
不过估计现在也没有用了。那么少的分要写那么多字。


初一数学小论文(600字)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在我们数学王国里也有许多有趣的事情。比如,在我现在的第九册的练习册中,有一题思考题是这样说的:“一辆客车从东城开向西城,每小时行45千米,行了2.5小时后停下,这时刚好离东西两城的中点18千米,东西两城相距多少千米?王星与小英在解上面这道题时,计算的方法与结果都不一样。王星算出的千米数比小英算出的千米数少,但是许老师却说两人的结果都对。这是为什么呢?你想出来了没有?你也列式算一下他们两人的计算结果。”其实,这道题我们可以很快速地做出一种方法,就是:45×2.5=112.5(千米),112.5+18=130.5(千米),130.5×2=261(千米),但仔细推敲看一下,就觉得不对劲。其实,在这里我们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就是“这时刚好离东西城的中点18千米”这个条件中所说的“离”字,没说是还没到中点,还是超过了中点。如果是没到中点离中点18千米的话,列式就是前面的那一种,如果是超过中点18千米的话,列式应该就是45×2.5=112.5(千米),112.5-18=94.5(千米),94.5×2=189(千米)。所以正确答案应该是:45×2.5=112.5(千米),112.5+18=130.5(千米),130.5×2=261(千米)和45×2.5=112.5(千米),112.5-18=94.5(千米),94.5×2=189(千米)。两个答案,也就是说王星的答案加上小英的答案才是全面的。
在日常学习中,往往有许多数学题目的答案是多个的,容易在练习或考试中被忽略,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审题,唤醒生活经验,仔细推敲,全面正确理解题意。否则就容易忽略了另外的答案,犯以偏概全的错误。

0,可以说是人类最早接触的数了。我们祖先开始只认识没有和有,其中的没有便是0了,那么0是不是没有呢?记得小学里老师曾经说过“任何数减去它本身即等于0,0就表示没有数量。”这样说显然是不正确的。我们都知道,温度计上的0摄氏度表示水的冰点(即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其中的0便是水的固态和液态的区分点。而且在汉字里,0作为零表示的意思就更多了,如:1)零碎;小数目的。2)不够一定单位的数量……至此,我们知道了“没有数量是0,但0不仅仅表示没有数量,还表示固态和液态水的区分点等等。”

“任何数除以0即为没有意义。”这是小学至中学老师仍在说的一句关于0的“定论”,当时的除法(小学时)就是将一份分成若干份,求每份有多少。一个整体无法分成0份,即“没有意义”。后来我才了解到a/0中的0可以表示以零为极限的变量(一个变量在变化过程中其绝对值永远小于任意小的已定正数),应等于无穷大(一个变量在变化过程中其绝对值永远大于任意大的已定正数)。从中得到关于0的又一个定理“以零为极限的变量,叫做无穷小”。


七年级数学小论文 600-800字

一, 摘要 在我们的生活中,“24点”这个游戏已经被人们所熟知。在1~10这些数字中,任意挑取四个数字,运用+、-、×、÷和()这些运算符号,使之和差积商等于24。那么,如何更简便地计算“24点”呢?如:以下这组数字:4,3,3,6算法:(3÷3×4)×6=24再例如:5,1,8,3算法:5×3+1+8=24二, 问题的提出&探究目的 假设四个自然数a、b、c、d,有a≤10,b≤10,c≤10,d≤10。那么,如何快速的将这四位数字运用+、-、×、÷和()这些运算符号,使之和差积商等于24?等于n时呢?三, 探究过程 先看几组实例:数字方法9,5,3,4(5×3-9)×43,3,6,8(3×3-6)×86,8,5,4(5+4-6)×83,7,5,6[(7+5)÷3]×65,4,8,5(4-5÷5)×83,5,8,4(5-3)×(8+4)1,9,8,5(8-5)×(9-1)1,8,6,18÷(1+1)×66,6,5,3(5-3)×(6+6)1,3,4,4(3-1+4)×4由以上表格得出第一种算法:利用公因式的算法∵24=72÷3=48÷2=1×24=2×12=3×8=4×6∴1,其中若a为24的约数,那么应优先考虑使b,c,d的和差积商为24÷a。其一般形式为(b?c?d)×a=24(?为+、-、×、÷中的一个)对于a,b,c,d,其组合有16896种可能,据不完全统计,这是可能性最大的一种。 2,a,b,c,d中,其中若a为24的约数,但(b?c?d)×a≠24,则应优先考虑(a?b)?(c?d)或(a?b)?(c?d)=24。据不完全统计,a×b-c×d和(a±b)?(c±d)的几率较大(?为+、-、×、÷中的一个)同理,推广到任意四个小于10的自然数a,b,c,d,使他们的和差积商等于n,则若n为合数,则(b?c?d)×a=n和(a?b)?(c?d)或(a?b)?(c?d)=n,这两种组合的可能性最大。且据不完全统计,若n的约数越多,这两种的可能性最大。(?为+、-、×、÷中的一个)3,最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不完全统计)(1)(a—b)×(c+d)(2)(b+c)÷d×a 请看第二组实例:数字方法1,3,5,6(5+1)×3+69,9,6,5(9-6)×5+97,6,5,16×5+1-77,4,7,37×4+3-79,6,4,59+6+4+59,3,1,4(4+1)×3+93,8,4,43×8-4+4不难看出,第一种算法并不适合所有的牌组。那么,无法使用第一种牌组时,我们应该怎样去做呢?于是,我便做出了如下几种的归纳:1, 若a?b=24,c=d,则有a?b+c-d=24(?为+、-、×、÷ 中的一个,且前后的?为同一运算符号)2, 若a?b=25,c=d,则有(a?b)×c÷d=24(?为+、-、×、÷ 中的一个,且前后的?为同一运算符号)3, 同理,推广到任意四个小于10的自然数a,b,c,d,使他们的和差积商等于n 。n的约数越少,则出现(a?b?c)±d和(a?b)±(c,d)的几率越高。(?为+、-、×、÷中的一个)4, 据不完全统计,以下两种算法的机率较大。(1)a×b+c-d (2)(a-b)×c+d 经计算机准确计算,一副牌(52张)中,任意抽取4张可有1820种不同组合,其中有458个牌组算不出24点,列出几种情况:1,1,1,k,其中k≠82,2,2,k,其中k=1,2,65,5,5,k,其中k≠1,4,5,6,96,6,6,77,7,7,k,其中k≠3,48,8,8,k,其中k=7,8,99,9,9,k,其中k≠3k,k,k,k,其中k≠3,4,5,6以下均为不规则:6,4,3,7


}

4、已知:如图,BE和CF是△ABC的高线,BE=CF,H是CF、BE的交点. 求证:△BHC是等腰三角形 5、已知如图,AD、C在一条直线上AB=BD=CD, ∠C=40°,则∠ABD=_ 6、如图,△是等边三角形,点、、分别是线段、、上的点, (1)若,问△是等边三角形吗?试证明你的结论; (2)若△是等边三角形,问成立吗?试证明你的结论. 7、如图,CA=CB,DF=DB,AE=AD 求∠A的度数 8、 如图,△ABC中,AB=AC,D在BC上,DE⊥AB于E,DF⊥BC交AC于点F,若∠EDF=70°, 求∠AFD的度数 9、如图,已知在等边三角形ABC中,D是AC的中点,E为BC延长线上一点,且CE=CD,DM⊥BC,垂足为M。求证:M是BE的中点。 10、如图,是等边三角形,,则的度数是________。 14、如下图,在网格图中作出△ABC关于x轴和y轴对称的图形. 如图,以矩形ABCD的中心为原点建立坐标系.点A的坐标是(3,2),则点B的坐标是,点C的坐标是,点D的坐标是. 1. 有关定理及其推论 定理:等腰三角形有两边相等; 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 推论1: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这就是说,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三线合一) 推论2:1、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等腰三角形是以底边的垂直平分线为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 2、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二、角平分线定理 1、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逆定理:角的内部到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三、中垂线定理(垂直平分线定理) 1、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2、逆定理: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x C B D A E F A B C D F E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角形的顶角怎么求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