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龙的雕像全世界各国都有吗?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作者:马修·波利,题图来自:《猛龙过江》

1973年8月,《龙争虎斗》在美国洛杉矶首映,两支中国舞龙舞狮队沿着好莱坞星光大道向格劳曼中国戏院(Grauman’s Chinese Theatre)走去,为活动宣传造势。前一天晚上,闻讯而来的影迷开始聚集,包围了整个街区。在片中饰演鲁柏的约翰·萨克松回忆道:“我坐在豪华轿车的后座上,看到戏院外轮候入场以及排队买票的人群,一眼望不到头。我问司机,‘怎么回事?’他说,‘都是赶来看你电影的。’”

约翰·萨克松并不是唯一一个被《龙争虎斗》的成功震撼到的人。即使是历来不喜欢暴力场面的纽约影评人也感受到了它的力量。《纽约时报》称:“这部影片制作精良,剧情设置引人入胜,动作场面更是快如闪电,并且光影流动、色彩照人。你在任何影片中都未曾见过如此凶狠、凌厉、冷酷的东方英雄,而且在不借助枪械的情况下,单凭拳脚就能打出一片天地。”威廉·保罗(William Paul)在《村声》(The Village Voice)杂志中坦言:“仅从自身所受教养的角度来看,我认为这部电影令人厌恶,充满了怪诞的男性幻想。但我必须承认,在我潜意识最阴暗的角落深处,这一幻想引发了我的共鸣。”

《龙争虎斗》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巨大反响。电影的制作成本仅用了85万美元,1973年全球票房收入却高达9000万美元。在接下来的45年里,预计将达到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

}



勒布朗-詹姆斯很喜欢。

他曾经告诉网易体育记者自己一直是李小龙的影迷,看过他的几乎所有电影,他是功夫大师,是个不可思议的巨星。我非常喜欢他。”

勒布朗也很好强,他说如果自己练武术,不会比李小龙差太多,“我一直都打球,没时间练武术,但我非常有兴趣。我如果练武术,也会很厉害,如果Bruce(李小龙)能从三层楼上跳下来,我觉得我至少可以从二层楼上跳下来。”


几层楼或许并不要紧,关键的在于他们之间有着一些共同的地方。

因为黑人乔治-弗洛伊德被白人警察德里克-沙文虐杀,黑人球员比例占70%-80%的NBA成为全美体育界抗议种族不公的大本营,当今的NBA第一人勒布朗-詹姆斯一直频频发声,不断鼓与呼。

而在当地时间6月7日上映的李小龙纪录片里,一代武术宗师和功夫巨星的风采不仅跃然荧幕,而且反种族斗士的面目也栩栩如生。

他也是黑人世界公认的大英雄。

“清空你的头脑,没有形式,没有形状。像水一样。现在你把水放在杯子里,它和杯子融为一体。你把水放在瓶子里,它和瓶子融为一体。你把它放在茶壶里,就和茶壶一体。现在,水能流动或者摧毁其他。,我的朋友。”


这是李小龙生前的一段名言,也构成了反映他人生风貌的纪录片《》(Be water)的精神内核。

李小龙年少成名,24岁成为武术大师,27岁开宗立派(截拳道),他在武林界和电影界树立起两座难以逾越的丰碑。


拍摄这部纪录片的导演阮包,和李小龙一样,都是身在美国的亚裔。

“我发现为了发掘我们心仪的英雄人物,想成为他们那样的人,我们必须要知道他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必须深挖他们的人性特点。”阮包说道。

李小龙1940年出生于美国加州旧金山,在香港长大,纪录片讲述了他孩提时代在香港的成长故事。李小龙虽然是美国国籍,在西雅图上的大学,说着流利的英文,但香港是他人生印记中无可抹拭的背景。


李小龙从香港回到美国(1959年)

阮包说,李小龙早年在香港的经历不仅对他成为武术家,而且作为一个哲学家和电影明星,都有着很大的塑造作用。

尽管李小龙1960年代末开始在展露头角,接拍了好几部电影,但他对好莱坞的环境还是变得日渐沮丧,1970年决定回香港发展。


在这里,他风生水起,相继主演的《唐山大兄》、《精武门》、《猛龙过江》、《龙争虎斗》和《死亡游戏》(未拍完)四部半作品接连打破票房纪录,一举奠定他电影功夫巨星的地位,而且在国际上声名鹊起,赢得了好莱坞的青睐。


其中,《龙争虎斗》就是好莱坞当时巨制大片,由美国华纳兄弟公司及香港嘉禾公司出品,罗伯特-克劳斯执导,全球票房高达2.3亿美元。这部片子从剧本到武术打斗等等,实现了李小龙从影的所有理想。

后来香港影视功夫的带头大哥,当时只有十八九岁,在片中饰演一个十几秒就被李小龙打倒的反派。在如日中天的李小龙面前,成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弟弟。


天嫉英才。可惜的是,就在《龙争虎斗》上映前的6天,1973年7月20日,李小龙因为脑水肿突然离世,享年32岁。

“他没有想到这会是他的最后一部影片。这是一个很大的悲剧,他原本还有想在好莱坞成为大明星的目标,继续作为亚裔美国人的代表打拼。但可惜的是,他没有完成这样的梦想,就去世了。”阮包很可惜。


这也让很多看完纪录片的观众唏嘘。不少人在自己的二三十岁目睹了李小龙在影片中的英姿,而今,将近半个世纪过去,黑发变白首,他们都已成为七八十岁的垂垂老者。

但李小龙在他们的心目中,就像这部纪录片的片名《似水》,精神依然流动不息,依然鲜活跳动。

如果你的父亲还活着,那么他会如何看待乔治-弗洛伊德之死,以及发生在美国的警察暴力和不平等现象?


“对于我来说,让我绝对和具体地说我父亲会做什么,确实很难。就像纪录片里说的那样,在他的时代,他面临很多偏见。但我想说这和现在非裔美国人一直被故意针对、边缘化和压制的经历还是不在一个层面上。”


“我的父亲对种族主义、偏见、‘我们VS他们’的心态、排外和霸凌这些东西深恶痛绝,他喜欢真诚、勤奋工作的人,尊重人们之间的差异和成为独特的个体。他相信统一性,人和人之间的平等,个人的责任,自我检查,帮助邻居,地球上所有的人都属于一个家庭。”

面对ESPN记者的发问,李小龙的女儿香农-李如此作答。


李小龙撒手人寰之时,香农只有4岁,而今她51岁,年过半百。她说依然能记得父亲的音容笑貌,“我父亲去世的时候,我非常年轻,但我记得对他的感觉,他的爱。我仍旧能够感受到,美丽的智慧、积极性、能量,这些构筑他性格的特质。”

李小龙VS种族主义,可以说是《似水》的最大看点之一。


“这部纪录片成功的地方在于,它对于之前介绍布鲁斯蜻蜓点水的地方介入得很深,那就是他面对美国种族主义的挣扎和抗争。对于他的粉丝来说,这部纪录片必须要看,对于他为什么成为一位传奇人物介绍得很客观,能够满足很多人的好奇欲望。”

《洛杉矶时报》的评论者迈克尔-奥多纳如此介绍。

不到19岁的时候,李小龙从长大的香港来到出生地美国,开始是在旧金山,然后是西雅图,就读于华盛顿大学,主修戏剧,选修了哲学、心理学等学科。上学期间,他还开起了“振藩国术馆”,教授武术。


“当布鲁斯搬到美国的时候,他的身份突然变成了少数族群,一个白人国家的中国少数族群。他必须面临所有移民者面临的难题:我将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我的身份是什么?我如何表达自己?我在美国社会将如何被看待?”

文化评论家杰夫-张在纪录片中点出了李小龙初来美国面临的困境。

李小龙逐渐意识到亚裔人群在美国社会的处境,因为二战、越战和朝鲜战争的原因,他们很多时候被美国人用异样的眼光看待,在影视片中被有意无意地丑化。


“对于很多美国人来说,亚裔美国人或者亚洲男性的面孔就意味着敌人的嘴脸。屏幕上的亚洲人就会被塑造为恶棍,是敌人,这是当时社会的刻板偏见。”阮包说道。

及至李小龙后来在好莱坞发展,也因为种族主义被刻意打压,心情郁闷。NBC新闻的评论员纳德拉-尼特尔曾经这样写过,“毫无疑问,以李的天赋和魅力而言,他应该在好莱坞赢得主角的机会,但是这个产业边缘化有色人种的历史让他降级到配角。”

对于美国的种族不公,以及系统性的种族歧视,李小龙有着敏锐的观察和很深的洞见。


在开武馆期间,他遇到了第一个学生、日后成为他最亲密朋友之一的杰西-格鲁夫。格鲁夫是黑人,他之所以师从李小龙,就是因为他曾遭遇警察暴力,想学武功用来防身。

李小龙传授格鲁夫功夫的过程中也介绍中国文化,而后者的经历让他意识到,系统性的种族不公,尤其是针对黑人的偏见,在美国根深蒂固。

这段关系也让李小龙更好看待种族问题,态度变得非常开明。当时,很多华人开设的武馆拒绝向非华裔人士教授武术,而李小龙只要是来者愿意学习,无论肤色,一概欢迎。


有一些同行因此向李小龙挑战,但他很坦然,“挑战书上有唐人街上所有武术师傅的名字,但我并不害怕。”

NBA巨星是李小龙生前最著名的徒弟之一。他们在1960年代末认识的时候,贾巴尔还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读书,痴迷于日本武士道电影。两个人亦师亦友,教学相长。

李小龙传授贾巴尔武功,闲暇的时候,贾巴尔也会在李小龙的书房里讲述黑人的民权运动和历史。


“他总是支持中国人,中国人对他也特别认同,支持他做的事情。作为一个美国黑人,我们看待事物有很多类似的地方,我们因此成了朋友。”贾巴尔说道。

从格鲁夫到贾巴尔,生活中这两位黑人的存在让李小龙更多理解美国,也影响了他日后对于影片角色的选择和塑造。

这或许也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李小龙在美国黑人中备受推崇和爱戴。

“从我的角度来看,他是一个非白人的英雄。在很多影片里,他的角色设定多是站出来反对拥有强权的白人对手。譬如说《猛龙过江》里,他和查克-诺里斯对抗一样。而且,我知道在一些市区里,他的电影非常受欢迎。他让人觉得很容易接近,那么有力量,那么有性格。我认为很多人在他的身上看到了他们自己。”香农解释说。


当然,李小龙能打,靠的是真功夫,也是一个很大的原因。

国际权威杂志《黑带》评出的世界近代十大武术家,李小龙不仅入选,是唯一的华人,而且高居首位。他是MMA(综合格斗)之父,街头格斗的大家,讲究实战,能在最短的距离内用最快速度秒杀对手。


李小龙1秒可以打出9拳,1秒踢腿6次,一拳的力量达到890磅(400公斤),和拳王阿里相当。


历史上最伟大的拳王之一泰森,对于李小龙非常尊重,“他是我见过最强壮的人之一。我认为他可以打倒很多比他强壮很多和重许多的人。”曾经6次获得USKA(美国自由搏击大赛)重量级世界冠军的乔-刘易斯,透露他和李小龙打过很多次,从来没赢过。

文首提到的勒布朗喜欢李小龙,并非虚言。

还在热火打球时期,就在迈阿密美航球馆的主队更衣室里,勒布朗的衣橱两边分别贴着一张白纸,上面是圣雄甘地和功夫巨星李小龙的名言,前者说一个人的伟大之处,真正存在于他为自己人服务和付出,后者原话是,“预期一场战斗的结果,这是最大的错误。你不应该去考虑它是否以胜利告终,还是以失败收场。让它顺其自然地发展,你的武器自然会在那个正确的时刻发挥威力。”


尤其是李小龙的这句名言,密密麻麻打满了一张纸。这是勒布朗最喜欢的人生格言之一。他曾告诉网易体育,他用这句话来激励自己,让自己在季后赛平常心打球,不患得患失。“我喜欢这句话,这和我在篮球场上的心境很吻合,不刻意去打球,自然地去打球。”

他惋惜李小龙英年早逝,“我对他非常了解,我知道他去世很早。很可惜,不然他的成就会更伟大。”

勒布朗在湖人的前辈球星-布莱恩特,是比他还要膜拜李小龙的虔诚信徒。


科比曾透露,他看过、读过和听过李小龙创造出来的一切东西,“我真的仰望着布鲁斯。我从他身上学到很多东西,其中之一就是截拳道的理念是能够去适应。只要具备根本的技术,你就可以应对任何场面。他非常乐于分享自己的知识,希望能够激励别人。他不是让人们学习打斗,而是通过这种艺术,学会成为更好的人。”


他最欣赏李小龙的一句名言:“我怕的不是一次性练习1万种踢腿的人,而是怕那种练习一种踢腿1万次的人。”

2010年,科比决定重新设计自己的“KobeZoomV”这款球鞋,专门用来致敬李小龙,“我非常敬重李小龙,设计一款向他致敬的球鞋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在科比看来,李小龙影响了很多代NBA球员,对于后者的尊重成为联系球员代际之间的纽带。

“到了凯瑞()一代,他们也看到了这样的联系,他说我向李小龙致敬的球鞋是他最欢之一。后来,他打电话给我,说要做一款融合他自己、我和布鲁斯的一款球鞋。我说,放手去做吧。”

这也就有了后来的Kyrie3款球鞋,采用的就是李小龙身穿黄黑运动衣的经典配色。


正如科比所说,李小龙在NBA世界就是一个神话般的人物,是很多人成长过程中的偶像,激励了无数人。“魔兽”霍华德说从小就喜欢看李小龙电影,还经常模仿他的动作。小托马斯、杰伦-布朗等球星都曾经在社交媒体上先后晒出关于李小龙的书籍、照片和名言,以示砥砺。

和李小龙同样是黄皮肤、同样是美国国籍的林书豪,2015年去香港,没有忘记到李小龙雕像前朝圣,并晒出合照,“我直面了布鲁斯-李,最近超级英雄的人类!”


更不要说和李小龙亦师亦友的NBA老一辈巨星贾巴尔,今年73岁的他也是《似水》中主要叙述者之一。

李小龙生前最后一部电影《生死游戏》中,李小龙邀请到已经成为NBA巨星的贾巴尔出演。身高1.73米的李小龙,一脚踢到2.18米的贾巴尔脸上的场面,成为经典。

《死亡游戏》中李小龙PK贾巴尔(1972年)

贵为NBA历史总得分王的贾巴尔,说之所以能够在NBA打20个赛季,6次获得总冠军和联盟MVP,和李小龙的帮助息息相关。因为李小龙强调拉伸,能够预防受伤风险,这让贾巴尔养成了拉伸和做瑜伽的习惯,终身受益。

“布鲁斯是一个极好的人。对于他来说,不止是功夫,他身上还有其他很多闪光的地方。在美国,他就是一个英雄,而在香港,他就是一位摇滚明星。这辈子能够认识他,非常开心。”贾巴尔说道。


倘若李小龙能活到今天,就是79岁,还可以和贾巴尔叙叙旧。

可惜似水人生,漂流即过。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李小龙踢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