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需维新运动是一场什么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


    经上海市邓小平理论研究基金理事会和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委员会评审通过,57项申报成果获上海市第九届邓小平理论研究和宣传优秀成果奖;333项申报成果获上海市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其中3项为学术贡献奖,274项为著作、论文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网络理论宣传优秀成果奖15项,内部探讨优秀成果奖41项,特此公告。获奖成果同时在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网站(网址:http://)和上海市社联网站(网址:http://)公告。

    为维护获奖成果的公正性,根据《关于开展上海市第九届邓小平理论研究和宣传优秀成果、上海市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工作的通知》精神,并根据《上海市邓小平理论研究和宣传优秀成果、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条例》,有关单位和个人如对获奖成果有异议,从本公告发布之日起30天内,可以书面形式向市评奖办公室提出,并由上海市邓小平理论研究基金理事会和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委员会处置。市评奖办公室设在上海市社联。

上海市第九届邓小平理论研究和宣传优秀成果获奖名单

1、现代政治经济学数理分析

1、试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及其科学依据

2、论当代中国学术话语体系的自主建构

2、人的解放主题的中国化进程——中国共产党对人权的社会主义塑造和开拓

3、纪念浦东开发开放20周年丛书

4、新中国文化管理制度研究

5、复兴与增长:共容性组织推动的经济制度变迁()

6、迈向“十二五”:创新驱动 转型发展

1、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经济体制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2、文化研究视阈中的中国社会核心价值观问题

3、20世纪社会政治关键词“革命”的互文语义考论

4、论新时期的文化统一战线

5、复合民主:人民民主在中国的实践形态

6、中国经济转型与世界经济再平衡

7、如何理性审视“中国经济发展模式”

8、人力资本要素的二次定价与企业剩余的分割

9、《资本论》的自然科学类比——关于马克思科学精神

10、上海文化产业发展与文化体制改革协同推进研究

11、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人民主体性

12、理解中国的信息革命——驱动社会转型的结构性力量

13、马克思的相对过剩人口理论与中国的“民工荒”问题——对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一种反思

14、包容性发展:世界共享繁荣之道

15、中共“一大”为什么选在上海法租界举行——一个城市社会史的考察

16、还马克思主义原初真面目: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先决条件

17、中共建党与近代上海社会

18、关于加强中国热点外交的若干对策思考

19、福利提高的三个门槛及政策意义

1、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研究

2、他者镜像与自我建构——中国基础教育的异域形象()

3、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政治学分析

4、城市人口发展与风险控制问题研究

5、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建设史

6、中国经济运行风险研究报告2011

7、从弥散到秩序:“制度与生活”视野下的中国社会变迁()

1、“生态文明”的哲学基础探析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基本理论问题思考

4、复旦人民币汇率指数的开发和应用研究

5、由“进城”和“返乡”共同构成的城市化

6、边际减排成本与中国环境税改革

7、社会形态理论与中国发展道路

8、理论自觉与当今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

9、论民主视野中的我国选举法修改

10、上海市新生代农民工新媒体使用与评价的实证研究

11、基于中国的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问题领域、理论突破和学科弥合

12、中国俄苏研究的范式重构与智识革命——基于学术史回顾和比较研究的展望

13、电子党务:党内民主的功能平台与利用——一个比较视角的分析

14、征地一定降低农民收入吗:上海7村调查

15、一种新的货币危机识别方法及对中国的实证研究

16、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的起点——兼论判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肇始的标准

17、文化自觉才是文化创新正道

18、沪上外来流动穆斯林群体的精神生活——关于上海周边区县伊斯兰教临时礼拜点的考察与反

19、上海养老保险制度的结构改革与制度整合

20、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历史超越

21、中美“零核”概念评析

1、开放年代:中国入世十年记(纪录片)

上海市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获奖名单

主要学术贡献:洪远朋教授长期从事《资本论》研究教学和普及,影响广泛;对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条件下的利益问题作了系统完整的论述,提出了富有创建的观点,为推动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

代表作:《新时期利益关系研究》(丛书)

主要学术贡献:陈其人教授以其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在殖民地理论和帝国主义理论研究方面,著述颇丰,多有建树,在南北经济关系的研究领域提出独到见解。耄耋之年仍潜心学术,笔耕不辍,堪为学界楷模。

代表作:《陈其人文集——经济学争鸣与拾遗卷》、《南北经济关系研究》

主要学术贡献:王水照教授从事古典文学研究50余年,在苏轼研究、宋词研究、宋型文化研究、中国古代文章学研究等领域,提出了许多重要命题,取得了一系列独创性成果,产生了广泛的学术影响,是当代宋代文学研究的拓荒者和奠基者之一。

代表作:《宋代文学通论》、《王水照自选集》

1、中国共产党干部教育九十年

2、劳动合同立法的争鸣与思考

4、“非市场经济”待遇:历史与现实

5、农民工高等教育需求、供给和认证制度研究

7、国际组织与教育发展

8、精神的牧放与规训:学术活动的制度化与学术人的生态

9、上海:城市嬗变及展望

13、现代汉语描写语法

14、戊戌变法史事考二集

15、宅兹中国:重建有关“中国”的历史论述

16、新文学整体观续编

17、重构文艺机制与文艺范式:上海,

18、成己与成物——意义世界的生成

1、中国法律史叙事中的“判例”

2、新多极伙伴世界中的中欧关系

3、中国地方政府与次区域合作:动力、行为及机制

4、破解中国的“Easterlin”悖论:收入差距、机会不均与居民幸福感

5、中国地区专业化促进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年

6、汉语儿童从图像到文字的早期阅读与读写发展过程:来自早期阅读眼动及相关研究的初步证

7、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影响

8、一组处于马克思理论文献核心位置的文稿——纪念马克思“年文稿”产生150周年

9、文化主体性及其困境——费孝通文化观的社会学分析

10、文化资本与社会地位获得——基于上海市的实证研究

11、新媒体使用与主观阶层认同:理论阐释与实证检验

12、中国园林中的隐藏秩序:不规则的分形结构及生成规则

13、从地理视时还原历史真时

14、宗教与冷战后美国外交政策——以美国宗教团体的“苏丹运动”为例

15、张之洞与杨锐的关系——兼谈孔祥吉发现的“百日维新密札”作者

16、古典诗词研究的叙事视角

17、一个维特根斯坦主义者眼中的框架问题

18、地方政府与企业环境治理合作关系的形成——以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为例

1、1921点亮中国(纪录片)

1、中国共产党对外党际交流史鉴

2、制造“拉伦茨神话”:德国法学方法论史

3、中国近代留洋法学博士考()

5、律简身份法考论——秦汉初期国家秩序中的身份

6、论比例原则——政府规制工具选择的司法评价

7、中国、美国与欧洲:新三边关系中的合作与竞争

8、贸易摩擦与大国关系

9、韩国独立运动与中国关系编年史()

10、授权时代的控制:绩效评价系统内在设计机理研究

11、加速与间断——农村集体行动转型研究

12、城市危险化学品无缝隙化安全管理研究

14、改革、转型与增长:观察与解释

15、小农经济、惯性治理与中国经济的长期变迁

16、中国现代服务经济理论与发展战略研究

17、文化差异与价值整合——百年中国基础教育改革进程中的思想激荡

18、纯真并快乐着——幽默与儿童成长

19、论争与建构——西方教师教育变革关键词及启示

20、中国未来与高校创新:2011

21、货币政策微观基础—中国居民消费投资行为动态模拟研究

22、从俄罗斯到中国:后马克思时代的社会主义文化问题

23、“谋地型乡村精英”的生成:巨变中的农地产权制度研究

24、宗族的世系学研究

25、统计指数理论、方法与应用研究

26、武术:身体的文化

27、卫礼贤之名——对一个边际文化符码的考察

28、电子媒介人的崛起——社会的媒介化及人与媒介关系的嬗变

31、语言失落与文化生存——北美印第安语衰亡研究

32、西方音系学理论与流派

33、禅定与苦修——关于佛传原初梵本的发现和研究

34、唐宋变革时期的法律与社会

36、明清以来徽州村落社会史研究——以新发现的民间珍稀文献为中心

37、上海城市社会生活史丛书

38、越南汉文小说集成

40、因明大疏校释、今译、研究

41、当代中国政治思潮

42、城市化的孩子:农民工子女的身份生产与政治社会化

1、东固革命根据地与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形成

2、宪法权利规范的结构及其推理方式

3、民法上生育权的表象与本质——对我国司法实务案例的解构研究

4、科索沃冲突中的宗教因素解读

5、论“四势群体”和国际力量重组的时代特点

7、管理中欧关系中的主权观分歧

8、企业间领导力:一种理解联盟企业行为与战略的新视角

9、协同沟通与企业绩效:承诺的中介作用与治理机制的调节作用

10、架构创新、生态位优化与后发企业的跨越式赶超——基于比亚迪、联发科、华为、振华重工

11、现阶段“新二元结构”问题缓解的制度与政策——基于上海外来农民工的调研

12、高增长与低就业:政府干预与就业弹性的经验研究

13、行业间不平等:日益重要的城镇收入差距成因——基于回归方程的分解

14、抗战时期日本对中国轮船航运业的入侵与垄断

15、技术模仿、转移与创新的贸易利益效应研究——来自中国工业企业的证据

16、房价水平、差异化产品区位分布与城市体系

18、中重度智障学生职业潜能测试与开发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19、我国青少年道德情感现状调查研究

20、大学生生命认知和生命价值取向的发展特点

21、地方环境支出的实证研究

22、中国城市政府户籍限制政策的一个解释模型:增长与民生的权衡

23、上海工业能源消费碳排放的估算、特征及决定因素研究

24、财政分权、政府治理与非经济性公共物品供给

25、马克思的公平观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6、文明城市:一种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城市化新模式

27、公共政策视角下的中国人口老龄化

28、复调社会及其生产——以civil society的三种汉译法为基础

29、婚姻匹配的变迁:社会开放性的视角

30、中国社会网络与社会资本研究30年

31、清代上海县以下区划的空间结构试探——基于上海道契档案的数据处理与分析

32、《王国维遗书》重刊弁言

33、体育社会学研究视域的构筑

34、高罗佩小说主题物的汉文化渊源

35、媒介就是知识:中国现代报刊思想的源起

36、媒介使用、社会凝聚力和国家认同——理论关系的经验检视

37、“樂”之本义与祖灵(葫芦)崇拜

38、近三十年中国戏曲剧本创作的基本分析

39、汉语谈话中否定反问句的事理立场功能及类型

40、略论中国语文学与语言学的传承及发展

41、《切韵》寒韵字的演变特征与现代吴语

42、五四思想界:中心与边缘——《新青年》及新文化运动的阅读个案

43、传教士中医观的变迁

44、回顾与反思:渴望重生的启蒙

45、试析李泽厚实践美学的“两个本体”论

47、两种中国文化传统:区分、辩证与融通

48、财富幻象:金融危机的精神现象学解读

49、批判哲学的形而上学动机

50、论能力之知:为赖尔一辩

51、《主体的真相——福柯与主体哲学》

52、从“司法动员”到“街头抗议”——农民工集体行动失败的政治因素及其后果

53、整体型社会政策——对发展型社会政策的理性认识

1、建国以来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关系的历史考察

2、法律程序的意义(增订版)

3、变迁社会中的群体诉讼

4、征收补偿与财产权保护研究

5、中国刑事政策的建构理性

6、生命科技犯罪及现代刑事责任理论与制度研究

7、中国投资者海外投资法律保障与风险防范

8、新世纪日本对外战略研究

9、激进国际政治经济学

10、自主的悖论:主权财富基金的国际政治经济分析

11、中东反恐怖主义研究

12、第四代港口及其经营管理模式研究

13、知识工作生产率研究——基于知识工作的结构特征分析

14、管理层收购后的中国上市公司治理问题

15、极端条件下中国金融安全研究

16、液态生物质燃料发展的社会经济影响分析

18、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研究

19、节能减排、结构调整与工业发展方式转变研究

20、与贸易有关知识产权协定下强化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的经济分析

21、教育场域中的知识权力与精英学子

22、历史教育学新论——国际视野中的我国历史教育改革

23、特殊儿童早期干预

24、现代语文课程话语考论——以“性质之争”和“文白之争”为例

25、学生评价:夯实双基与培养能力

26、归因理论及其应用(修订版)

27、上海城市经济与管理发展报告——上海试行“金融特区”政策可行性研究

28、价值链视角下创意产业功能演化研究

29、人民币均衡汇率问题研究——中国经济增长的汇率条件:理论、方法、技术、指标

30、实证上海史——考古学视野下的古代上海

31、后革命时代的文化主题——列宁文化思想研究

32、超感性世界的神话学及其末路——马克思存在论革命的当代阐释

33、苏共执政模式研究

34、中国人口、消费与碳排放研究

35、社会风险预警研究

36、次生社会化:偏差青少年边缘化的社会互动过程研究

38、图书馆资源公平利用

39、档案学理论范式研究

40、体育赛事事前评估

41、经典的嬗变——《简•爱》在中国的接受史研究

43、网络传播革命:权力与规制

44、音乐审美与民族心理

45、品鉴与经营——明末清初徽商艺术赞助研究

46、现代汉语语气成分用法词典

48、汉魏六朝隋唐五代字形表

49、圣像的修辞——耶稣基督形象在明清民间社会的变迁

50、中古异相:写本时代的学术、信仰与社会

51、晚明汉文西学经典:编译、诠释、流传与影响

52、比较视野下的中国天文学史

53、中国文学批评范畴十五讲

55、传教士汉文小说研究

57、五四知识分子的淑世意识

60、经济生活世界的意义追问——经济正义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61、腐败、政绩与政企关系——虚假繁荣是如何被制造和破灭的

62、解读美国涉台决策:国会的视角

1、政党类型与党内民主分析

2、非道德性:现代法律职业伦理的困境

3、法的国际化与本土化:以中国近代移植外国法实践为中心的思考

4、“行政行为违法性继承”的表现及其范围——从个案判决与成文法规范关系角度的探讨

5、版权法保护技术措施的正当性

6、刑法解释的另一种路径:以“合类型性”为中心

7、公报案例对下级法院同类案件判决的客观影响——以规划行政许可侵犯相邻权争议案件为考

8、债权受偿顺位省思——基于破产法的考量

9、地缘理论演变与中国和平发展道路

10、欧盟民主赤字的争论:国家主义与多元主义的二元分析

11、国际关系中的网络政治及其治理困境

12、外交传统与后苏联时期俄罗斯对外政策的逻辑(英文)

13、美国海洋管理制度研究——兼析奥巴马政府的海洋政策

14、中国海外公民安全:基于对外交部“出国特别提醒”(2008—2010)的量化解读

15、变革型领导对团队业绩的影响:团队冲突管理的中介效应

16、融资约束、债务能力与公司业绩

17、要素配置扭曲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

18、经济全球化是否会导致社会保险水平的下降:基于中国省际差异的分析

19、大城市社会空间演变态势剖析与治理反思——基于上海的调查与思考

20、突发事件的网络传播、心理影响及应急管理

21、中国城镇化的科学理性支撑关键——科技部“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城镇化与村镇建设动

22、竞争何时能有效约束政府?

23、城乡收入差距、民工失业与中国犯罪率的上升

24、“残缺产权”之转让:石仓“退契”研究()

25、我们的教育评价能促进学生发展吗?(上/下)

26、“生命•实践”教育学的实践基石

27、洪堡2010,何去何从

28、直觉对内隐学习优势效应的特异性贡献

29、兼顾文化共通性与特殊性的人格研究:CPAI及其跨文化应用

30、网络效应、转移成本和竞争性价格歧视

31、适度的养老金保障水平:基于弹性的养老金替代率的确定

32、从农村职业教育看人力资本对农村家庭的贡献——基于苏北农村家庭微观数据的实证分析

33、财政收入集权增加了基层政府公共服务支出吗?——以河南省减免农业税为例

34、联网组织的盈利模式及其设计规则

35、马克思的时代观:研究时代发展变革规律的科学方法——兼论时代构成基础、时代中心问

36、“全球-本土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时代性——“全球化”语境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

37、祖先与神明之间——清代绩溪司马墓“盗砍案”的历史民族志

38、计划生育政策的储蓄与增长效应:理论与中国的经验分析

39、结构性行为干预的社会学探索——一项针对娱乐服务业女性风险性行为的研究

40、惩罚和社会价值取向对公共物品两难中人际信任与合作行为的影响

41、阶级或阶层意识中的心理因素:公平感和态度倾向

42、冷战转型期的美日关系——对东芝事件的历史考察

43、中国古代文书副本之考察——兼论先秦社会汉字使用场的扩大

44、体育赛事综合影响框架体系研究

45、村落体育文化的适应与变迁

46、文化符号的辨识与《圣经》互文解读

47、大学生的媒介使用、社会接触和国家印象:以刻板印象为研究视角

48、数字出版即全媒体出版论——对“数字出版”概念生成语境的一种分析

49、作为媒介的外滩:上海现代性的发生与成长

50、“近我经验”与“近我反思”——音乐人类学的城市田野工作的方法和意义

51、中日古典戏剧形态比较——以昆曲与能乐为主要对象

52、中国电影研究学术发展史纲

53、中国手语的音系学研究

54、试说战国文字中写法特殊的亢和从亢诸字

55、从错配到脱落:附缀“于”的零形化后果与形容词、动词的及物化

57、陕西三原金铜弥勒菩萨立像与犍陀罗弥勒菩萨立像的比较研究

58、灵异故事与明末清初天主教的民间化

59、“禅让”与“起元”:魏晋南北朝的王朝更替与国史书写

60、徽州旅沪同乡会与社会变迁()

61、近代苏南义庄的家族教育

62、元济宁路景教世家考论——以按檀不花家族碑刻材料为中心

63、1391-2006年龙感湖-太白湖流域的人口时间序列及其湖泊沉积响应

64、地方性审美经验中的认同危机——以广西那坡县黑衣壮民歌在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上的呈现

65、上海世博的中国元素与中国国家形象的建构

66、中国诗学批评中的“直致”论

67、小说家出于稗官说新考

69、晚清小说与白话地位的提升

70、再论唯物史观与启蒙

71、构建以人为本的财富观

72、技能性知识与体知合一的认识论

73、诠释方法论意识的觉醒——从新教神学到浪漫主义诠释学

74、从“自然伦理”的解体到伦理共同体的重建——对黑格尔《伦理体系》的解读

75、从超越性革命到调适性发展:主流意识形态的演变

76、明代监军制度述论

77、民主政治发展的中国道路:党内民主模式的选择

王伯军等    中共上海市委组织部、上海市突出贡献专家协会

网络理论宣传优秀成果奖(15项)

1、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使命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2、日本泡沫经济崩溃20年,中国不会踏进同一条河流

3、一场选举:两条路线与两种前途

4、“山寨”文化背后的解构

5、上海世博会的全球文明贡献及其影响

6、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进程中的地方立法协调

7、马克思资本理论与国际金融危机

8、高校基层党组织模式和活动载体的创新

9、推进中国都市化发展的战略选择

10、挑战是《侵权责任法》带来的吗?

11、肉价、物价和民生

12、国际货币政策格局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13、金融危机后跨国公司全球战略新动向

14、东北亚安全机制构想模式与目标

15、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要有突破性新思维

内部探讨优秀成果奖(41项)略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维新运动和戊戌变法的区别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