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问]为啥显示暂未安装游戏?? 解决方案:先下载游戏,再导入加速器; 1.

我家的住房面积是140平米,三室两厅两卫,再加上前后阳台和厨房,虽然是一套大平层,但是结构隔断较多,WIFI信号问题一直是一个难以彻底解决的难题,特别是到了晚上,家人们在不同的房间玩手机,看电视,用电脑,玩游戏机的时候,网络信号的覆盖问题就愈发严重。

网络卡顿的生活寸步难行!于是挑选一款针对大户型设计的MESH路由器,就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趁此618大促之际,经过一番比较后,选购了市面上口碑与性能都不错的两款高端路由器,分别是:领势(LINKSYS)VELOP MX8400,以及美国网件(NETGEAR)Orbi WiFi6 RBK752,谁能在大户型下表现更胜一筹呢?下面分享一下我经过比较后得出的对比数据,希望能够帮助各位参考。

两款均为MESH分布式三频路由器,都支持最新的WIFI6技术,价格也差不多。包装的外观设计审美,见仁见智不予评价。包装内部,二者都较为用心的打造了专用的内部缓震隔断,搬运时固定牢稳,安全性比较高。

领势MX8400的造型为四边直角的长方形,前后左右基本都是一样宽的。

除了电源接口之外,配备了1个WAN口,加3个LAN口,最后是一个3.0的USB接口,外接一个存储设备,也能充当一个微型NAS。

WPS键,复位键,电源开关键都在路由器底部。

散热孔全部设计在了路由器顶部,对于像我家这样猫狗双全的家庭来说,这是一个很麻烦的事,如果被落入的灰尘和毛发遮挡,长时间高温运行,势必会影响产品寿命。

配件方面,两台路由器都配有单独电源,以及一根赠送的网线。

领势的路由器我也用过几款,说明书都存在过于简单的问题,看着文字挺多,其实八国语言都在重复同样几句话,对新手的帮助非常有限。

网件RBK752的外型为不规则设计,但四角都有了圆滑处理,左右横宽,但是前后则较为纤薄。

相较领势MX8400的四方结构,网件RBK752的扁平化设计是否会有更多人喜欢呢?

接口方面,网件RBK752同样采用了3WAN1LAN的设计以及复位键,虽然缺少了一个USB接口,但同时也提供了更强大的链路聚合功能。

背面的Sync功能,允许网件RBK752的两台主从路由器,进行一键同步功能,自动完成MESH网内的路由器配对,这个功能可以大幅省略组网的配置时间。

网件RBK752是区分子母机的,两只路由器的接驳顺序不能颠倒。

两排散热孔全部是方向朝下的设计,极大程度的避免了灰尘的侵袭。对于我这种猫狗双全的家庭来说,日常毛发经常落得到处都是,这种隐蔽的散热方式,能够更好的保护路由器内部的环境。

同样的两个电源适配器和一根网线,两款路由器的电源分量都不轻。

网件的路由器说明书相对更加详细一些,用图形加文字的方式加以说明,更加易懂。

领势MX8400可以通过手机版app:LINKSYS,来进行一些简单的基础设置,所以这里以功能更丰富的电脑端后台工具来展示。

图形化的设备列表,离线设备也能显示,陌生设备一眼就能看出来。

国标对于路由器的信号发射功率有严格限制,但可以通过修改WIFI传输地区,来提高信号发射功率,功率越大,信号也就越强。

我尝试外接了一个3.0U盘来测试外部存储功能。这个功能比较复杂,需要手动输入地址访问,而且远程访问时,很多文件的打开格式也受限,实际操作中,其实并没有多少用处。

3.0U盘可以识别,但是插入2.0U盘时,领势MX8400却无法识别了,显示不支持的格式。3.0应该是向下兼容2.0格式的,为何格式不受支持呢?

我去官网查看了设备外接的支持格式,显示是支持FAT32格式的。关于这个疑问,我咨询过领势官方客服,遗憾的是同样没有答案。

网件RBK752可以通过手机版app:Orbi,进行一些常用设置,但通过浏览器访问后台管理页面,可以设置更多专业化的功能内容。

无线设置中,除了可以调整常见的2.4G信道以外,5G信道也可以手动修改。海外版PS5游戏机在联网游戏时,存在一些信道兼容问题,我尝试修改到5G的44信道,就可以正常搜索到设备了,任天堂SWITCH游戏机的联网问题,也可以如此解决。

已连接设备列表中,同样具有图形化设备,并且具有比领势MX8400更为丰富的细节参数和状态显示。

DMZ对于我这种需要接二级路由的用户非常方便,下面的VPN穿透也是一个很强大的功能,适用于各类内网和外网之间的互相访问,或是帮助校园网等用户,顺利突破限制访问外网。

网件RBK752的链路聚合功能,是领势MX8400所没有的。链路聚合可以让多用户访问的速度加快,并且互相不受传输干扰,特别是在传输大容量文件时,或长时间持续传输文件时(譬如通过NAS播放电影),这时通过网件RBK752的WAN口和第一个LAN口形成的1G+1G的链路聚合,从而更有效率的传输数据,特别适合家中已经购买了NAS设备的用户。

安全性方面,两款路由器其实做的都不错,普通家用都是足够的,但是网件RBK752的安全设置功能似乎更强大一些,增加了许多企业级的功能,包括如图中的特定IP下的服务限制。

允许进行精确到每天,每小时,甚至每分钟的网络服务限制。如果是多个内网用户,可以更方便的由管理员统筹管理。

专为管理员准备的日志功能,这个监控程度如果是公司老板用,那员工可就被监视惨啦,上班摸鱼即便访问受限失败,都会留下证据的。

VLAN虚拟局域网和桥接的设置也是公司级用户的设置方案,目前我也正在研究,虽然功能强大,但是使用门槛还是挺高的。

领势MX8400更加专注于普通家庭的个人用户体验,没有太过复杂的功能和设置,通过多出来的USB接口外接其他存储设备,来实现部分NAS功能,而软件层面的远程访问功能也较为有限;网件RBK752则在安全性,以及企业级规划上,拥有更专业同时也更复杂的功能设置,甚至可以胜任一个小型的公司网络管理,特别是链路聚合功能,非常契合NAS用户的使用场景。

第一步自然是将路由器介入网络。但是领势MX8400的配置过程,实在是过于繁琐以及冗长,频繁的等待大约持续了大半个钟头。

网件RBK752通过扫码登录就人性化多了,再加上更加简单的Sync一键同步功能,整个组网过程要简单许多。通过安全问题和绑定设备的方法,在安全性上也更加严密,即便密码泄露,管理权限也依然牢牢把控。支持面容ID识别除了安全,登录也更方便。

测试前先把自己的宽带状况介绍下:联通200M,公网IP,市区多层住宅,距离联通公司服务器距离不足五公里,平时网速还是挺稳定的。

两个路由器的摆放位置都是相同的,主路由直接连电脑,子路由摆放客厅位置,这是两个最主要的网络覆盖区域。下面我们来看一下网络测试的数据结果。

领势MX8400在信号强度方面,覆盖140平米的三居室是没有问题的,B点次卧由于是路由器所在房间,wifi信号强度最高,隔壁A点的书房距离较近,信号强度也很接近,C点客厅直线距离较远,而且有墙阻隔,所以信号有所衰减,而最远,且隔了两面墙的D点主卧,信号强度最差,但也保持了-65dBm的成绩,这个程度的信号衰减算是非常不错的表现了。

在主路由覆盖范围内,网件RBK752与领势MX8400的差距不大,但远距离的子路由器信号强度覆盖上,二者的差距就开始显现了。领势MX8400的主从两个路由器的信号强度,差距较为明显。

在移动中进行Ping值测试,按照图中路线将家中的主要房间都走了一遍,可以看到Ping值在转弯的墙角,巨大障碍物,冰箱等运行中的家电附近时,会产生明显的起伏,信号覆盖最薄弱的D点,Ping值的起伏也变得更加频繁。

如果数值抓取时正处于角落位置,那么就可能出现丢包的情况,譬如左图的领势MX8400就在35次发送中出现了一次丢包现象。总体来说,两款路由器的信号覆盖都表现的非常稳定,只有在最薄弱的覆盖区域,才会出现最高100-200之间的PING值波动。

领势MX8400与网件RBK752的回程方式也有所区别,网件RBK752在5G2信道中采用了专用回程的方式,在远距离和强干扰的情况下,传输能力相比领势MX8400的动态回程,具有较为明显的差距,而且这种差距还会随着负载和距离的增加而继续拉大。

对于高PING值要求的游戏,两款路由器都表现不错,基本维持在30+的ping值,即便是FPS游戏也完全能够胜任。

本条视频四次测速的地点顺序,仍然是按照本文户型图中的A-B-C-D的顺序进行。参与测试的四款游戏,也是当下最热门的手游:王者荣耀,英雄联盟,和平精英,绝地求生。各位对网速要求苛刻的游戏玩家,可以参考本视频中的动态评测数据。

除了国内服务器的手游之外,我还喜欢通过海外服务器进行SWITCH联机,其中暗黑破坏神3,生化危机的佣兵模式,都是我玩的最多的游戏。我是日版主机,在联通公网环境下可以直连,不想花钱买游戏加速器的小伙伴,可以试试网件RBK752中的VPN代理穿透功能。

高性能路由器发热量普遍较大,甚至部分高端型号还安装了内置风扇来降温,夏天快到了,如果想延长路由器寿命,散热问题可是不容忽视的。在室温20摄氏度的环境下长时间使用后,领势MX8400的散热孔温度来到了35摄氏度左右。

而网件RBK752由于有两排散热孔,虽然方向朝下,但是发热量却并没有更高,维持在了32摄氏度左右。从性能释放角度来说,两款路由器的发热量控制的都算不错的,发热量与普通路由器差不多,但仍能以更高的性能来维持运行。

领势MX8400与网件RBK752两款路由器的价格都在两千元以上,从性能上来说日常家用是绰绰有余的,特别是拥有多部wifi6设备的家庭,网速的提升效率比传统的wifi5路由器有明显提升。

领势MX8400在用户体验上对于新手来说难度较高,说明书的内容也过于简单,即便你是经验丰富的老手,也要准备好大量的精力和时间,用来解决莫名其妙的配置失败和漫长的等待响应时间。

网件RBK752可以借助Sync键,来完成一键同步功能,所以在用户体验上要简单轻松许多,不会像领势MX8400那般耗时。加入的面容识别,监控日志等功能,在安全和管理方面,也要胜过领势MX8400,而且一些高级功能,像VPN穿透等,对于老玩家来说也值得去深入研究。

1.4GH处理器,也都支持智能三频高速回程,但领势MX8400和AX4200标准三频分别是2.4G:574M,5G1201M,5G2:2402M;而网件三频则分别为600M,1200M,2400M,除此之外,领势MX8400的闪存和内存都是512M,而网件RBK752的闪存和内存则分别是512M和1GB,网件RBK752的内存大了一倍,提供了更强的稳定性,同时带机数量也达到了惊人的250台设备。

总的来说,网件RBK752的硬件性能和实际表现,都是略胜过领势MX8400,你的户型越大,设备越多,网速越快,网件RBK752的优势就愈加明显。

最后附上两款路由器核心功能的参数对比,以供大家参考。

}

8月3日,央媒《经济参考报》发表了一篇题为《“精神鸦片”竟长成数千亿产业》的文章,

在这篇文章中对于网络游戏的过度资本化发展给青少年带来的影响做出了论述,并重点点名了腾讯旗下火爆游戏行业的《王者荣耀》。

这篇文章一出,引起了国内整个游戏行业和资本市场的震动,腾讯市值也在短时间内应声下跌了400多亿港元,网易市值下跌815.38亿港元,

因为“双减政策”在前,所以外界都很担心网络游戏行业会不会是第二个“教育板块”。

再加上各大媒体的转载,似乎一下子矛头都指向了网络游戏板块,而网络上也充斥着一片叫好声,

很多家长更是站出来指责网络游戏对于孩子成绩的影响,一瞬间网络游戏似乎是成了“过街老鼠”,所以自然有很多人认为接下来对于网络游戏市场将会有大动作。

但是很快《经济参考报》就删除了这篇文章,这一下子让事件变得扑朔迷离了,

随即腾讯的市值又开始拉升,最终只是停留在暴跌2782亿港元的状态。

腾讯的游戏帝国将何去何从

面对这样的情况,外界也是议论纷纷,说什么的都有,

不过大部分的疑问都是,难道腾讯就说不得了吗?

其实不然,想必《经济参考报》最终删除文章更多的应该还是因为从用词过激方面考虑,

毕竟如果说网络游戏是“精神鸦片”,那2000年之后繁荣的网络小说、2017年之后过度繁荣的短视频等又是什么呢?

而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

在《经济参考报》删除《“精神鸦片”竟长成数千亿产业》一文后,后续又换成了《网络游戏长成数千亿产业》发表出来。

但是,这份改变也就说明国家对于网络游戏对于青少年的影响已经非常重视了,面对这样的结果,接下来必定会对网络游戏产业产生影响,那么腾讯的游戏帝国又将何去何从呢?

要知道,根据腾讯2020年财报数据显示,

腾讯全年总营收为4820亿元,其中网络游戏营收为1561亿元,占比高达32.4%,已经超过了广告和社交板块带来的营收了。

而面对外界对于腾讯游戏业务的担忧,8月3日腾讯旗下的《王者荣耀》游戏的官方微博做出了正式回复,

腾讯方面表示将减少未成年人用户在线时长,在非节假日的情况下,将从原来的1.5小时减少至1小时,节假日将从3小时减少至2小时,另外为满12岁未成年人禁止在游戏内消费。

同时,腾讯方面还将加大对于未成年人冒充成年人游戏的打击,打击用户通过加速器登录及部分第三方平台买卖成年人账号的行为。

腾讯的这一系列的操作是尽了最大努力把未成年人沉迷《王者荣耀》等腾讯旗下游戏平台的路堵死了。

网络游戏是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高度发展之下逐步衍生出来的行业,对于网络游戏全是看好要不得,但是要说一棒子打死也是没有必要的,

毕竟存在即合理,网络游戏对于文化传播和放松休闲还是很有益处的。

只不过,当下需要在网络游戏的发展和防止未成年人沉迷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和有效措施,

只有这样网络游戏行业才不会成为“人人喊打,家长谈之色变的存在”,也只有这样网络游戏的发展模式才是健康的。

你觉得网络游戏该不该存在呢?

}

说明:<极限竞速:地平线4>游戏测评由虎扑社区提供游戏,首发于虎扑,如果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XBOX平台的当家花旦之一、欧美游戏届“枪车球”的杰出代表,由Playground Games开发的<极限竞速:地平线4>于2021年3月21日登陆了steam平台,这对于广大没有XBOX游戏主机的PC  steam玩家而言毫无疑问是一个重大利好的消息——终于可以一品这一款本世代最出色的沙盒世界的赛车竞速类游戏了,那么这款游戏的游玩内容、游戏特色、在PC端的移植状况如何呢,接下来我将为大家逐一进行介绍。


新时代的“服务型”游戏

与我们熟悉的土豆厂育碧的游戏为例,新时代的“单机”游戏开始逐渐走向了强调互动、用户粘性、持续养成内容(刷刷刷)和服务型内容(氪金)的方向。比如作为一个篮球为根据的社区,虎扑的朋友们想必很多人都熟悉NBA2K系列的游戏:在NBA 2K中,你不仅可以单机、与好友对战、网上联机进行各个类别的比赛,还可以自定义球员游玩他的整个职业生涯(MC)、或者组建自己的球队(MT)和订制联赛(ML),甚至还能当一把“篮球经理”——当然,2K的经理模式和专业类游戏比如足球经理相对简直是幼儿园级别。而对于开发商而言,最为重要的在于任何时刻如果你想在漫长的硬肝之旅中抽身,你可以选择氪金——这也许脱离了其作为游戏的纯粹性,但是也给与了持续更新和内容不断完善的驱动力。

类似于NBA2K这种与现实中有实际映射对象、有大量差异化的数据样本(球星和球队)、有不断变化的过程(球员表现和球队成绩)就是一种天然适合作为持续运营的“服务型”游戏,而本文要介绍的<极限竞速:地平线4>同样是这样一款以现实中的各类车辆——包括迅猛的跑车、坚韧的越野、霸道的重卡等为映射对象,以现实中的地理区域和自然环境(加以魔改)作为游戏区域,包含了各个类型汽车赛事比赛,各种类型的车辆搜集和培养,大量的服务与互动内容的综合型赛车竞速游戏。

在<极限竞速:地平线4>中有一种“水到渠成”的引导舒适感——如同开头的动画CG介绍过程中突然把“演示”中的车辆控制权交给玩家一样,游戏尽管内容庞杂,但引导和“教学”却做的非常出色,且不露痕迹,比如地面有方向线条的引导,这让玩家不必同时观察小地图和路面的状况,也能根据线条的位置判断游戏推荐的“最佳行驶路线”——如果你的实际车辆轨迹偏离了这个路线,那么肯定是有一些操作层面的失误。而更进一步的引导在于:这个线条会随着玩家车速的变化实时变化为黄色或者红色,变成黄色时需要放松油门或者刹车,而变成红色时可能需要手刹与刹车双管齐下才有有效控制速度了。


开始游戏吧——品类齐全的赛事选择!

以一些简要的剧情作为铺垫,以“赛车嘉年华”作为核心目标,<极限竞速:地平线4>将游戏中大量的内容串联起来

这些内容以“公路赛”、“冲刺赛”(只进行一圈)、越野赛(不经过道路)等形式在游戏地图上逐一展开,所有的赛事都分为多个等级,完成了低等级的挑战就会解锁对应高等级的赛事,已完成的赛事会变为金色,未完成的赛事则有着黄色边框的“新”字作为提醒。而在地图选项中可以对各个类型的赛事进行筛选,所以也不会有眼花缭乱的观感。地平线中的赛事类型不仅覆盖了我们所熟知的常规类型,还有这视觉冲击力爆表的“表演赛”可供游玩,在表演赛中玩家操控的车辆将与气垫船、火车等平时完全无法想象的庞然大物并驾齐驱,甚至完成一些“飞跃地平线”的极限演出。

参加赛事有两项主要的收获:CR(游戏内货币)和影响力,CR可以购买游戏内的各种汽车(不包含RMB购买的可下载内容)和家园,影响力则可以视为“经验”,<地平线4>以四季变换作为剧情和游戏阶段的节点驱动,需要赚取足够多的“影响力”才能进入到下一个游戏阶段,不过,本作的特色在于只要玩家在开车——无论是完成了飘移加速这样的“技术动作”,还是撞到了路边的护栏,都会有“影响力”的增加,而这些影响力的名称还有这各种级别,达到特别的级别(比如陨星计划)可以提供上千的影响力,有一种类似于音游中在“good、excellent、fantastic”等持续变化的“评价级别”中获得正反馈的持续快感,通过“驾驶影响力”与沿途的美妙风景,<地平线4>难得的做到了让从一个任务地点到另一个任务地点的赶路过程不那么乏味。当然,在沿途的风景都变得熟悉,也不需要继续在路上对技术进行历练之后,你也可以选择消费CR实现地点间的“传送”

在公路赛事中可以尽享“超级跑车”的速度感,从教学演示中的豪华超跑到新手起步的奥迪A6,速度与掌控力的大幅下降可能会让玩家产生一定的心理落差,参加的赛事也会因为汽车实力的不足一再败北——当然这也是刷刷刷赚取豪车的心理动力所在。如果连续输掉比赛(指未能登上领奖台),游戏会推荐玩家降低难度,反之连续夺冠则会建议增加难度。难度会影响奖金和影响力的结算——但是并不多,每个级别5%而已,而不同难度之间电脑车手的实力差距极大,所以对于赛车新手而言不妨以低难度起手开始游戏,不然可能会输到怀疑人生。

在比赛中完成“技术动作”比如飘移、漂亮的超越和“干净利落”的赛程(指贴合比赛线路且没有发生碰撞),那么会获得额外的影响力结算,同一场比赛可以反复进行来挑战获得更高的分数,而各项赛事之间的差异显著:比如公路赛事讲究起速和变速、城市街道则强调转向和操控、山地赛事因为上下坡的变化需要更好的抓地能力等,玩家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偏好的赛事类型,也可以选择适合特定类型赛事的车辆来进行游玩——推进到下一阶段的影响力要求其实很低,往往地图上的“新”赛事完成不到1/4就已经有足够的影响力推进阶段。


来自“极限竞速”的速度魅力

在赛车类型的游戏中,地平线是一个类似于“尘埃”的标题设定:尘埃让人想到拉力越野赛时的尘土飞扬,而地平线则是在高速狂飙中视线远端的道路在“地平线”中“升起”的神奇视觉体验,通过游戏中基于“真实物理反馈”的赛车体验,这种感觉也确实让人大呼过瘾,其作为一个专精的赛车竞速类游戏,远远不是从<看门狗军团>到<赛博朋克2077>中各种塑料开车手感能比,当然,这种速度体验的前提是你掌握了基础的技巧、熟悉各种路况的应对和有趁手的优秀跑车。

对于新手玩家而言,第一步应该是尝试尽可能在减少碰撞和失去车辆控制力的前提下“完成”赛车过程——核心在于速度控制和各种路面状况下的转向技巧,随后才应该考虑基于抓地能力的飘移过弯、手刹甩尾等进阶技巧,并且通过对于场地条件的“阅读”选择和改装最适合自己的赛车。


“落子有悔”的倒带系统

地平线4中有一个非常有特色的点在于“倒带”系统,玩家对于任何一段过程不满意即可执行“倒带”,这样在一些比赛中可以避免由于偶然的失误葬送的好局,也可以在一些困难的路口过弯处反复试验来达到最好的效果。“倒带”最常用的情境是错过“结算点”——游戏允许一定程度的“抄近路”,不需要完全按照赛道行驶,但每隔一定距离就会有“结算点”,如果错过了任何一个结算点那么成绩将会无效,而玩家行驶的车辆只要是“蹭”到了截断点的旗帜就算是有效,所以也不必太过忠实于官方路线,适当讨巧可以大幅降低过弯难度。不过值得注意的点在于:“倒带”在比赛最开始和临近结束前是无法使用的,如果开场就失误,最好是重新开始比赛,而如果撞线前滑出场外,那么也只有接受排名垫底的苦果重头再来。


汽车“宝可梦”的养成内容

<地平线4>中不能捏人,但是有一些基础的外形模板可选,除此以外,可以对各个位置的服饰,包括手套、眼镜、鞋子、各类服装等内容进行自定义——当然,其中的大部分物品是需要在游戏过程中慢慢解锁的。

解锁内容主要来自于“抽奖”,游戏中根据玩家的影响力数值设定了玩家等级,每次升级都可以获得抽奖机会,而除了自定义外观的选择,还能抽到各类汽车,抽奖的奖品也按稀有度从绿色、蓝色、紫色到最为贵重的金色传说物品。除了升级,一些任务以及官方的节日活动(需要查看游戏内邮件领取)也会提供抽奖机会。

作为一个“沙盒开放世界”,一个“家园”也是必不可少的组成内容,游戏中最开始就为玩家提供了这样一个地处郊外的别墅作为家园,后续玩家可以通过自己赚取的CR点购买到各式各样的家园,甚至包含爱丁堡中的城堡(本作的背景设定在英伦)。比较可惜的是本作的“家园”算是徒有其表,既没有内景展示,就功能性而言也仅仅只是更换服装而已。

当然相对于购入各类服饰和家园而言,收集养成的最大驱动力还是在于购入各类豪车的体验,从法拉利到宾利,从布加迪威龙到劳斯莱斯,这个世界上所有的各种类型的超级跑车在游戏中基本上算是应有尽有,玩家不仅可以购入各种车辆,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对其进行各种性能改装或者外观涂装方面的自定义选择。

车辆的购入只是车辆养成的第一步——车辆按性能分为车速、操控、加速、起跑、刹车等属性,即便是同一款车型,随着调校的成果好坏,其在性能方面的差异还是非常显著的,玩家既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手动的调校,也可以直接下载别人的调校成果(如上图示例),当然,性能调校大多是涉及到零部件的购买的,在自己中意的车入手之前,也可以省着CR点先凑活用。

本作的赛车有着类似于仁王武器“爱用度”之类的设定,即使用车辆时,除了人物获得影响度,期间车辆也会获得“经验值”的设定,每当五角星转满一圈即可获得1点卡牌点数,而这些点数可以进行赛车加点——当然本作的汽车卡牌系统中的“效果”大多与汽车性能无关,因此也只算是一种附加的养成体验,对汽车的心梗并没有显著的提升效果(但是比如有技术影响力翻倍之类的被动影响可以帮助人物快速升级)。

最终经过一段时间的游戏,原先空空如也的车库就开始熙熙攘攘的热闹起来了——车辆按品质分为多个等级,可以看到上图中的一代神车兰博基尼LP770各项数值都接近10分(这还是没调校过的),这款车在地平线3中就是最好用、最适合新人的车型之一。


LP770作为“五边形战士”也并不是万能的,随着季节的变换,各种赛道会呈现出别样的特征,比如春季的多雨会让越野的赛道变的泥泞、冬季的飞雪会让公路变成溜冰场、山路的高低坡加速则需要更稳定的车身和平滑的变数...在这些条件下,玩家需要应对各种情况的特色车辆,这也是地平线4随着季节变化带给我们的特殊体验——游戏中的天气和环境都会随着时间和季节有巨大的变化。

在冬天,不仅冰雪覆盖了路面,平时的湖面也都结了冰,成为了越野可能跨越的地形——而滑出赛道会导致更强的车辆失控而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更加有趣的点在于:冬季变化的不仅仅是游戏场景,甚至地图也严格忠实于场景变成了银装素裹的模样,这也是本文标题来源的缘由:在地平线4的4个季节,游戏内的世界完全是别样的天地,而玩家每一辆车之间有着各自千变万化的自定义风格,可谓是一花(车)一世界,四季四乾坤。


地平线4在互动性上做出了很多努力:所有的比赛都类似于“马里奥制造”一般,可以自定义线路和规则,当然,对于懒人而言,也可以直接选择由官方设计的赛事,除此以外,玩家自制的赛事也可以发布在网络上,供玩家参与和竞赛。在于官方服务器有效连接的状况下,所有的赛事都可以选择“合作模式”、“VS模式”、“竞赛模式”,当然,对于独狼玩家而言,全程与电脑对弈也是没有任何影响的。

互动的另一点呈现在于“一键下载”,无论是其他玩家对于外观的涂装还是性能的改造,对于不愿意动手的懒人玩家比如说我,都可以一键下载,你可以查看每一种车型改造或者涂装的下载热度和点赞次数,也可以把自己的改造或者涂装效果共享到服务器上。

互动的另一点在于“拍卖”,游戏中如果是向系统购买车辆需要逐步解锁,需要的游戏时间较长,而且花费也相对昂贵,而在游戏中购买别人拍卖的车各方面就好得多——因为往往价格更便宜,经过了玩家的改装后性能也更加出色。


持续的更新与额外扩展内容

经过长时间的更新,地平线4也包含了更多扩展内容,其中最有价值的是乐高积木风格的“乐高竞速冠军”和“财富岛”这两个DLC,值得注意的是:这两个DLC都包含在终极版中,但是豪华版没有,因此建议要么购买普通版、要么购买终极版。但需要提醒玩家的点在于——目前普通版并不支持升级到更高版本!!只能单独购买DLC作为弥补。

对于新手玩家而言性价比最高的是11元的新手包,如果是普通版游戏可以购买11元的新手包让自己的开局更为顺畅。

对于收集控而言,如果本体的车已经收集的差不多,那么也可以按自己的喜好去选择更多的额外车辆包。


我使用的测试平台为win10平台+9600kf+3060ti,画质选项为2K分辨率下全部拉满,游戏过程无闪退无崩溃无画面穿模或其他明显BUG,在赛车过程中基本保持在80帧以上,但转场尤其是准备比赛的画面会卡成PPT。游戏的推荐配置仅为GTX970或者1060,但从steam评论的状况来看,按推荐配置游玩恐怕并没有太好的优化表现。

另一个问题是服务器的连接问题:由于游戏绝大部分的内容和游玩方式需要联机,所以网络状况是另一个需要考虑的点,我个人的话使用移动宽带在90%以上的时间可以稳定连接,会偶尔出现一些掉线的状况。目前UU加速器对于地平线4的加速正在限时免费中,网络连接不佳的朋友们可以去薅一把羊毛,但是按他们家的尿性很快应该会开始收费。

此外还需要提醒各位玩家的点在于:steam版不支持存档的转移!也就是必须另开新档进行游玩。


当初在18年惊艳的画面表现在如今可能已经不能算是第一梯队——毕竟是基于上时代主机平台开发的游戏,但还是有着足够赏心悦目的视觉效果。作为本世代最好的赛车竞速游戏之一,<极限竞速:地平线4>是一款“大而全”的服务型游戏,其中某些元素有着一些网游或者手游运营模式的影子——在全平台逐渐融合的今日,这样的状况也并非完全是坏事(至少它的额外付费内容还算良心,吃相远远没有2K系列那么难看),“开放世界”、“赛季制”、“创造、上传与下载”的用户生成内容、多人模式和在线模式的互动性,这些元素结合游戏的四季变换一起为玩家提供了一个生动而具有实感的赛车世界——你可以放下一切去充分享受关于赛车的乐趣,也会在车辆的收集和养成中获得累积感。如果你恰好是一位没有XBOX主机的驻扎在steam的赛车游戏爱好者,那么毫无疑问在这个时间遇上地平线4依然是一份值得开怀的喜悦。

STEAM好评率:71% 差评主要集中在闪退、卡顿和服务器连接

说明:<极限竞速:地平线4>游戏测评由虎扑社区提供游戏,首发于虎扑,如果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XBOX平台的当家花旦之一、欧美游戏届“枪车球”的杰出代表,由Playground Games开发的<极限竞速:地平线4>于2021年3月21日登陆了steam平台,这对于广大没有XBOX游戏主机的PC  steam玩家而言毫无疑问是一个重大利好的消息——终于可以一品这一款本世代最出色的沙盒世界的赛车竞速类游戏了,那么这款游戏的游玩内容、游戏特色、在PC端的移植状况如何呢,接下来我将为大家逐一进行介绍。


新时代的“服务型”游戏

与我们熟悉的土豆厂育碧的游戏为例,新时代的“单机”游戏开始逐渐走向了强调互动、用户粘性、持续养成内容(刷刷刷)和服务型内容(氪金)的方向。比如作为一个篮球为根据的社区,虎扑的朋友们想必很多人都熟悉NBA2K系列的游戏:在NBA 2K中,你不仅可以单机、与好友对战、网上联机进行各个类别的比赛,还可以自定义球员游玩他的整个职业生涯(MC)、或者组建自己的球队(MT)和订制联赛(ML),甚至还能当一把“篮球经理”——当然,2K的经理模式和专业类游戏比如足球经理相对简直是幼儿园级别。而对于开发商而言,最为重要的在于任何时刻如果你想在漫长的硬肝之旅中抽身,你可以选择氪金——这也许脱离了其作为游戏的纯粹性,但是也给与了持续更新和内容不断完善的驱动力。

类似于NBA2K这种与现实中有实际映射对象、有大量差异化的数据样本(球星和球队)、有不断变化的过程(球员表现和球队成绩)就是一种天然适合作为持续运营的“服务型”游戏,而本文要介绍的<极限竞速:地平线4>同样是这样一款以现实中的各类车辆——包括迅猛的跑车、坚韧的越野、霸道的重卡等为映射对象,以现实中的地理区域和自然环境(加以魔改)作为游戏区域,包含了各个类型汽车赛事比赛,各种类型的车辆搜集和培养,大量的服务与互动内容的综合型赛车竞速游戏。

在<极限竞速:地平线4>中有一种“水到渠成”的引导舒适感——如同开头的动画CG介绍过程中突然把“演示”中的车辆控制权交给玩家一样,游戏尽管内容庞杂,但引导和“教学”却做的非常出色,且不露痕迹,比如地面有方向线条的引导,这让玩家不必同时观察小地图和路面的状况,也能根据线条的位置判断游戏推荐的“最佳行驶路线”——如果你的实际车辆轨迹偏离了这个路线,那么肯定是有一些操作层面的失误。而更进一步的引导在于:这个线条会随着玩家车速的变化实时变化为黄色或者红色,变成黄色时需要放松油门或者刹车,而变成红色时可能需要手刹与刹车双管齐下才有有效控制速度了。


开始游戏吧——品类齐全的赛事选择!

以一些简要的剧情作为铺垫,以“赛车嘉年华”作为核心目标,<极限竞速:地平线4>将游戏中大量的内容串联起来

这些内容以“公路赛”、“冲刺赛”(只进行一圈)、越野赛(不经过道路)等形式在游戏地图上逐一展开,所有的赛事都分为多个等级,完成了低等级的挑战就会解锁对应高等级的赛事,已完成的赛事会变为金色,未完成的赛事则有着黄色边框的“新”字作为提醒。而在地图选项中可以对各个类型的赛事进行筛选,所以也不会有眼花缭乱的观感。地平线中的赛事类型不仅覆盖了我们所熟知的常规类型,还有这视觉冲击力爆表的“表演赛”可供游玩,在表演赛中玩家操控的车辆将与气垫船、火车等平时完全无法想象的庞然大物并驾齐驱,甚至完成一些“飞跃地平线”的极限演出。

参加赛事有两项主要的收获:CR(游戏内货币)和影响力,CR可以购买游戏内的各种汽车(不包含RMB购买的可下载内容)和家园,影响力则可以视为“经验”,<地平线4>以四季变换作为剧情和游戏阶段的节点驱动,需要赚取足够多的“影响力”才能进入到下一个游戏阶段,不过,本作的特色在于只要玩家在开车——无论是完成了飘移加速这样的“技术动作”,还是撞到了路边的护栏,都会有“影响力”的增加,而这些影响力的名称还有这各种级别,达到特别的级别(比如陨星计划)可以提供上千的影响力,有一种类似于音游中在“good、excellent、fantastic”等持续变化的“评价级别”中获得正反馈的持续快感,通过“驾驶影响力”与沿途的美妙风景,<地平线4>难得的做到了让从一个任务地点到另一个任务地点的赶路过程不那么乏味。当然,在沿途的风景都变得熟悉,也不需要继续在路上对技术进行历练之后,你也可以选择消费CR实现地点间的“传送”

在公路赛事中可以尽享“超级跑车”的速度感,从教学演示中的豪华超跑到新手起步的奥迪A6,速度与掌控力的大幅下降可能会让玩家产生一定的心理落差,参加的赛事也会因为汽车实力的不足一再败北——当然这也是刷刷刷赚取豪车的心理动力所在。如果连续输掉比赛(指未能登上领奖台),游戏会推荐玩家降低难度,反之连续夺冠则会建议增加难度。难度会影响奖金和影响力的结算——但是并不多,每个级别5%而已,而不同难度之间电脑车手的实力差距极大,所以对于赛车新手而言不妨以低难度起手开始游戏,不然可能会输到怀疑人生。

在比赛中完成“技术动作”比如飘移、漂亮的超越和“干净利落”的赛程(指贴合比赛线路且没有发生碰撞),那么会获得额外的影响力结算,同一场比赛可以反复进行来挑战获得更高的分数,而各项赛事之间的差异显著:比如公路赛事讲究起速和变速、城市街道则强调转向和操控、山地赛事因为上下坡的变化需要更好的抓地能力等,玩家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偏好的赛事类型,也可以选择适合特定类型赛事的车辆来进行游玩——推进到下一阶段的影响力要求其实很低,往往地图上的“新”赛事完成不到1/4就已经有足够的影响力推进阶段。


来自“极限竞速”的速度魅力

在赛车类型的游戏中,地平线是一个类似于“尘埃”的标题设定:尘埃让人想到拉力越野赛时的尘土飞扬,而地平线则是在高速狂飙中视线远端的道路在“地平线”中“升起”的神奇视觉体验,通过游戏中基于“真实物理反馈”的赛车体验,这种感觉也确实让人大呼过瘾,其作为一个专精的赛车竞速类游戏,远远不是从<看门狗军团>到<赛博朋克2077>中各种塑料开车手感能比,当然,这种速度体验的前提是你掌握了基础的技巧、熟悉各种路况的应对和有趁手的优秀跑车。

对于新手玩家而言,第一步应该是尝试尽可能在减少碰撞和失去车辆控制力的前提下“完成”赛车过程——核心在于速度控制和各种路面状况下的转向技巧,随后才应该考虑基于抓地能力的飘移过弯、手刹甩尾等进阶技巧,并且通过对于场地条件的“阅读”选择和改装最适合自己的赛车。


“落子有悔”的倒带系统

地平线4中有一个非常有特色的点在于“倒带”系统,玩家对于任何一段过程不满意即可执行“倒带”,这样在一些比赛中可以避免由于偶然的失误葬送的好局,也可以在一些困难的路口过弯处反复试验来达到最好的效果。“倒带”最常用的情境是错过“结算点”——游戏允许一定程度的“抄近路”,不需要完全按照赛道行驶,但每隔一定距离就会有“结算点”,如果错过了任何一个结算点那么成绩将会无效,而玩家行驶的车辆只要是“蹭”到了截断点的旗帜就算是有效,所以也不必太过忠实于官方路线,适当讨巧可以大幅降低过弯难度。不过值得注意的点在于:“倒带”在比赛最开始和临近结束前是无法使用的,如果开场就失误,最好是重新开始比赛,而如果撞线前滑出场外,那么也只有接受排名垫底的苦果重头再来。


汽车“宝可梦”的养成内容

<地平线4>中不能捏人,但是有一些基础的外形模板可选,除此以外,可以对各个位置的服饰,包括手套、眼镜、鞋子、各类服装等内容进行自定义——当然,其中的大部分物品是需要在游戏过程中慢慢解锁的。

解锁内容主要来自于“抽奖”,游戏中根据玩家的影响力数值设定了玩家等级,每次升级都可以获得抽奖机会,而除了自定义外观的选择,还能抽到各类汽车,抽奖的奖品也按稀有度从绿色、蓝色、紫色到最为贵重的金色传说物品。除了升级,一些任务以及官方的节日活动(需要查看游戏内邮件领取)也会提供抽奖机会。

作为一个“沙盒开放世界”,一个“家园”也是必不可少的组成内容,游戏中最开始就为玩家提供了这样一个地处郊外的别墅作为家园,后续玩家可以通过自己赚取的CR点购买到各式各样的家园,甚至包含爱丁堡中的城堡(本作的背景设定在英伦)。比较可惜的是本作的“家园”算是徒有其表,既没有内景展示,就功能性而言也仅仅只是更换服装而已。

当然相对于购入各类服饰和家园而言,收集养成的最大驱动力还是在于购入各类豪车的体验,从法拉利到宾利,从布加迪威龙到劳斯莱斯,这个世界上所有的各种类型的超级跑车在游戏中基本上算是应有尽有,玩家不仅可以购入各种车辆,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对其进行各种性能改装或者外观涂装方面的自定义选择。

车辆的购入只是车辆养成的第一步——车辆按性能分为车速、操控、加速、起跑、刹车等属性,即便是同一款车型,随着调校的成果好坏,其在性能方面的差异还是非常显著的,玩家既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手动的调校,也可以直接下载别人的调校成果(如上图示例),当然,性能调校大多是涉及到零部件的购买的,在自己中意的车入手之前,也可以省着CR点先凑活用。

本作的赛车有着类似于仁王武器“爱用度”之类的设定,即使用车辆时,除了人物获得影响度,期间车辆也会获得“经验值”的设定,每当五角星转满一圈即可获得1点卡牌点数,而这些点数可以进行赛车加点——当然本作的汽车卡牌系统中的“效果”大多与汽车性能无关,因此也只算是一种附加的养成体验,对汽车的心梗并没有显著的提升效果(但是比如有技术影响力翻倍之类的被动影响可以帮助人物快速升级)。

最终经过一段时间的游戏,原先空空如也的车库就开始熙熙攘攘的热闹起来了——车辆按品质分为多个等级,可以看到上图中的一代神车兰博基尼LP770各项数值都接近10分(这还是没调校过的),这款车在地平线3中就是最好用、最适合新人的车型之一。


LP770作为“五边形战士”也并不是万能的,随着季节的变换,各种赛道会呈现出别样的特征,比如春季的多雨会让越野的赛道变的泥泞、冬季的飞雪会让公路变成溜冰场、山路的高低坡加速则需要更稳定的车身和平滑的变数...在这些条件下,玩家需要应对各种情况的特色车辆,这也是地平线4随着季节变化带给我们的特殊体验——游戏中的天气和环境都会随着时间和季节有巨大的变化。

在冬天,不仅冰雪覆盖了路面,平时的湖面也都结了冰,成为了越野可能跨越的地形——而滑出赛道会导致更强的车辆失控而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更加有趣的点在于:冬季变化的不仅仅是游戏场景,甚至地图也严格忠实于场景变成了银装素裹的模样,这也是本文标题来源的缘由:在地平线4的4个季节,游戏内的世界完全是别样的天地,而玩家每一辆车之间有着各自千变万化的自定义风格,可谓是一花(车)一世界,四季四乾坤。


地平线4在互动性上做出了很多努力:所有的比赛都类似于“马里奥制造”一般,可以自定义线路和规则,当然,对于懒人而言,也可以直接选择由官方设计的赛事,除此以外,玩家自制的赛事也可以发布在网络上,供玩家参与和竞赛。在于官方服务器有效连接的状况下,所有的赛事都可以选择“合作模式”、“VS模式”、“竞赛模式”,当然,对于独狼玩家而言,全程与电脑对弈也是没有任何影响的。

互动的另一点呈现在于“一键下载”,无论是其他玩家对于外观的涂装还是性能的改造,对于不愿意动手的懒人玩家比如说我,都可以一键下载,你可以查看每一种车型改造或者涂装的下载热度和点赞次数,也可以把自己的改造或者涂装效果共享到服务器上。

互动的另一点在于“拍卖”,游戏中如果是向系统购买车辆需要逐步解锁,需要的游戏时间较长,而且花费也相对昂贵,而在游戏中购买别人拍卖的车各方面就好得多——因为往往价格更便宜,经过了玩家的改装后性能也更加出色。


持续的更新与额外扩展内容

经过长时间的更新,地平线4也包含了更多扩展内容,其中最有价值的是乐高积木风格的“乐高竞速冠军”和“财富岛”这两个DLC,值得注意的是:这两个DLC都包含在终极版中,但是豪华版没有,因此建议要么购买普通版、要么购买终极版。但需要提醒玩家的点在于——目前普通版并不支持升级到更高版本!!只能单独购买DLC作为弥补。

对于新手玩家而言性价比最高的是11元的新手包,如果是普通版游戏可以购买11元的新手包让自己的开局更为顺畅。

对于收集控而言,如果本体的车已经收集的差不多,那么也可以按自己的喜好去选择更多的额外车辆包。


我使用的测试平台为win10平台+9600kf+3060ti,画质选项为2K分辨率下全部拉满,游戏过程无闪退无崩溃无画面穿模或其他明显BUG,在赛车过程中基本保持在80帧以上,但转场尤其是准备比赛的画面会卡成PPT。游戏的推荐配置仅为GTX970或者1060,但从steam评论的状况来看,按推荐配置游玩恐怕并没有太好的优化表现。

另一个问题是服务器的连接问题:由于游戏绝大部分的内容和游玩方式需要联机,所以网络状况是另一个需要考虑的点,我个人的话使用移动宽带在90%以上的时间可以稳定连接,会偶尔出现一些掉线的状况。目前UU加速器对于地平线4的加速正在限时免费中,网络连接不佳的朋友们可以去薅一把羊毛,但是按他们家的尿性很快应该会开始收费。

此外还需要提醒各位玩家的点在于:steam版不支持存档的转移!也就是必须另开新档进行游玩。


当初在18年惊艳的画面表现在如今可能已经不能算是第一梯队——毕竟是基于上时代主机平台开发的游戏,但还是有着足够赏心悦目的视觉效果。作为本世代最好的赛车竞速游戏之一,<极限竞速:地平线4>是一款“大而全”的服务型游戏,其中某些元素有着一些网游或者手游运营模式的影子——在全平台逐渐融合的今日,这样的状况也并非完全是坏事(至少它的额外付费内容还算良心,吃相远远没有2K系列那么难看),“开放世界”、“赛季制”、“创造、上传与下载”的用户生成内容、多人模式和在线模式的互动性,这些元素结合游戏的四季变换一起为玩家提供了一个生动而具有实感的赛车世界——你可以放下一切去充分享受关于赛车的乐趣,也会在车辆的收集和养成中获得累积感。如果你恰好是一位没有XBOX主机的驻扎在steam的赛车游戏爱好者,那么毫无疑问在这个时间遇上地平线4依然是一份值得开怀的喜悦。

STEAM好评率:71% 差评主要集中在闪退、卡顿和服务器连接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游戏安装过程中遇到一个问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