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个3d视频里的人物,是哪个画师的作品?

最近,随着二次元新品公开的数量逐渐增加,在玩家群体里,对于这些新游戏的猜测和讨论也逐渐热闹起来。在这其中,我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话题——对于这些游戏图标的讨论。

例如此前鸣潮游戏的首次公开,就有不少网友因为游戏图标中的角色面部朝向和《战双帕弥什》图标刚好相对,而脑洞大开。

而米哈游旗下新产品《绝区零》,早在预告内容发出前,就已经因为图标的角色表情被网友"破案":因为图标角色是左眼闭,右眼睁,所以它一定是使用新IP的3D游戏。

这些听起来很扯,但似乎又有那么点道理的讨论,引发了我的好奇心:现在这些二次元手游的图标,里面到底有没有什么门道?

显而易见,如今的二次元游戏图标,几乎就是一个"看脸"的世界,你进入任何一个游戏商店,选择二次元品类,都会看到成百上千个角色、各种表情和姿态的“大头贴”。

当然,大家扎堆选择用角色面部做图标的理由也很好懂:对于二次元游戏来说,角色美术的水平和风格是吸引用户最关键的因素之一,那么直白地将角色展示在图标上,就是一种很自然的选择。

虽然都是用帅哥靓女的脸来做图标,但在我浏览了上百张脸之后,我发现它们之间还是有许多不同。

比如说,表情的区别。如果我们把图标的表情进行分类,大概可以区分为"认真脸"、"微笑脸"和"若有所思脸"。

如果游戏图标里的角色是"认真脸",那或许意味着游戏里的这个世界还有救:这个世界遇到了一些大麻烦,不过只要坚定反抗,大家还是能赢,所以角色们都在顽强地战斗。

而如果游戏图标里的角色是"若有所思脸"或者“强颜欢笑脸”,那游戏中的世界可能就已经到了没救的边缘了:巨大的灾难已经摧毁了这片大地上的文明,陷入迷茫的幸存人类(或者其他什么物种)只能等待玩家的领导。

这种表情的图标,可能要数《明日方舟》最为知名。或许是因为这种带有严肃和愁绪的表情会让游戏题材看起来有高级感的缘故,随着末世题材在国内市场的愈加流行,在图标里发愁的美少女也变得越来越多了。

部分“若有所思脸”图标

但总的来说,大部分图标里的美少女心情还是很愉悦的。"微笑脸"是图标设计最常见的一种选择,但也因为微笑脸的泛用性,你很难断定这个笑容背后,到底隐藏着一个怎样的世界。《崩坏3》和《四叶草剧场》的图标看起来笑得都很开心,但两款游戏背后的故事走向却完全不同。

而提到《崩坏3》的图标,则又不得不提起"微笑脸"中相当特殊的两种,我且称之为“闭眼脸”和“张嘴脸”——角色们要么对着玩家wink,要么开朗地张大嘴巴,甚至两者兼有。

米哈游的图标就精于此道,从《崩坏学园2》开始,《崩坏3》、《原神》和刚刚公布的《绝区零》都是如此,同时,包括《阴阳师》、《碧蓝航线》、《公主连结Re:Dive》、《赛马娘》等热门产品也都使用了这类表情。因此,坊间偶尔也流传着"闭眼张嘴脸的图标能帮助产品成为爆款"的玄学。

“闭眼/张嘴”豪华阵容

除了表情之外,图标角色的外貌似乎也有着一些门道。

根据我的粗略观察,黑发和白发角色都是相当热门的选择,且白发略占上风。这里面不仅有刚刚提到的几款米哈游产品和《四叶草剧场》,还有《少女前线》、《明日方舟:终末地》、《天地劫》、《食物语》等大量知名二次元产品。

除此之外粉色头发也同样受到欢迎,例如《永远的7日之都》、《崩坏:星穹铁道》、《碧蓝航线》和《灰烬战线》等等。

而考虑到所谓的白发往往不是纯白,而是带有一定偏色的白,因此如果放低白发的标准,刚刚提到的一部分粉色头发,还有《蔚蓝档案》、《幻塔》、《来自星尘》、《逆光潜入》等游戏的图标角色,基本上都可以纳入白发的范畴。

要求别那么严,金色也可以是一种白

为什么白色头发居多?这个原因或许有迹可循。早在四五年前,二次元圈子里就有了"中国人都是白毛控"的说法,无论是动画、游戏还是虚拟偶像,白色头发的角色普遍都会受到国内用户的欢迎。而当这种刻板印象成为一种热梗之后,反而加剧了用户群体对于"白毛"这个要素的关注。

而且在二次元角色设计中,头发颜色常常会和角色性格绑定,例如金发和傲娇人设、黑长直和御姐人设、粉毛和腹黑人设等等。而高明度的白色头发,大部分时候都与善良、积极等正面性格有关,纯白色头发更是带有"一尘不染"、"纯洁高贵"等暗示,因此更加受人欢迎。

除了角色的相貌之外,图标角色的身份也是一个有趣的话题。

如果把玩家称为主角,那么最常见的图标角色往往就是那个"第一配角",她常常会是玩家的助手/向导,同时也是在故事剧情中主要的出场角色。

由于这个角色在故事中存在感强,所以诸多资源也会向其倾斜。以这样一个代表性角色作为图标,也能让游戏能够捕捉到一些"见过游戏角色但不了解游戏"的潜在用户。

但我们同样也能发现,有些游戏的图标角色并不是那样的"第一配角"。尤其是"舰like"手游,无论是始祖《舰队collection》,还是《舰队少女R》、《少女前线》、《钢铁华尔兹》、《碧蓝航线》等等,由于故事中不一定存在绝对的第一配角,因此有了更多的选择可能,例如出于角色画师号召力、角色魅力等考量;或许也有可能是因为第一配角不是白毛,所以需要找个别的白毛顶上。

而图标不仅有角色,通常还需要有背景板。这些背景板的设计,同样突出一个"讲究"。

首先我们可以发现的是,在早些年的二次元手游中,普遍有使用场景作为背景板的偏好,但近几年来,趋势则变成了偏好纯色,最多添加一些装饰性肌理。

不仅如此,作为图标中占比最大的两种颜色,角色主体色和背景色的关系以对比关系或协调关系为主。两种设计思路势均力敌,但目前来看,协调派小占上风。

鹰角是喜欢使用色彩协调搭配图标的厂商之一,他们旗下的三款游戏都采用了这种协调关系的配色,让整个图标的色调呈现出一种统一性。

而米哈游解决问题的思路则倾向于"消灭问题":只要脸够大,背景就不那么重要。类似这样思路的产品还有《弹力果冻》、《喵斯快跑》、《机动战队大作战》等。

总的来说,无论是让色彩协调搭配,还是直接消灭背景色,目的都是尽可能地缩窄色相范围,让图标看起来更加鲜明,从而引人注意。

从这个角度来说,或许也能解释白毛在图标中受到欢迎的原因。带有一定偏色的白色头发既与面部肤色相近,又可以与背景色统一,从而起到过渡作用。

而现在所谓的对比派,实际上现在也在减少色彩数量,背景色如果与发色形成对比,往往又会和瞳色协调。

既然大家的图标都在向减少色相范围的方向前进,那么色彩的冷暖色选择就又成为了一个新问题。不过总的来说,色彩往往就和表情一样,是对游戏题材氛围的渲染。因此,随着类末世题材的盛行,「冷色+白毛+若有所思脸」也就成为了一种热门的图标设计。

但另一个当下逐渐流行起来的街头风格,则更喜欢使用鲜亮的暖色调,以表现街头的潮流和活力感。

当然,以上种种趋势特点是否真的成立,或许还有待商榷。除了角色造型、故事题材之外,图标设计的动机还有可能是出于其他产品特性的考量。但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能在一众竞品中打出差异,从而更加吸引用户。

你认为如今二次元游戏的图标设计有什么趋势?什么样的图标设计更吸引你?不妨在文章下方留下你的看法。

游戏公司招聘季 | 人才市场残酷现状 | 工业化之战

疫情下的上海圈 | 版号 | 二次元下个阵地

三七抢人 | 天美技术策划 | 游戏王

点击下方公众号名片,获取游戏行业更多信息

}

原标题:《悬崖上的金鱼姬》国内重映,宫崎骏谢幕吉卜力拿什么延续辉煌?

狂乱的风暴卷起可怖的浪涛,几乎要淹没银幕前胆战心惊的观众。就在这时,一枚粉色的身影跃然而上,在海面跑得飞快。狂风时而将她裙摆吹皱,海浪时而将她整个隐没。她无所顾忌,努力探出身子,朝镜头大笑。

悬崖上的金鱼姬,终于远渡重洋,奔向此岸的中国。

时隔12年,吉卜力经典《崖上的波妞》(又名《悬崖上的金鱼姬》)在国内公映。上映后,影片收获两千万票房,甚至超过了许多国产动画新片。事实上,这不是吉卜力第一部在国内公映的复映片:2018年,1988年首映的《龙猫》在国内公映,拿下1亿票房;2019年,雄踞日本影史票房冠军近20年的《千与千寻》在国内公映,更是一举斩获近5亿票房。

憨厚可爱的龙猫、老房子暗处躲藏的煤团生物、穿梭森林的幽灵公主、变成俊秀少年的白龙、“吃太多就会变成猪哦”的奇怪小镇……对许多人而言,“吉卜力”意味着童年、夏天、爱与梦想。自1984年宫崎骏推出《风之谷》后,三十年间,吉卜力带来的几乎每部动画电影,都会掀起关注与票房狂潮。

但2020年对吉卜力而言,或许是个重要节点。

这一年,吉卜力时隔四年,推出该工作室首部全3D动画长片《阿雅与魔女》,由宫崎骏之子宫崎吾朗执导,宫崎骏担任企划。作为吉卜力首部全3D作品,该片在卢米埃尔电影节上首映,12月30日在日本NHK电视台放送。然而吉卜力“试水”3D的首部作品口碑未及预期,iMBD与豆瓣评分目前均未超过6分。

这一年,《千与千寻》保持了19年的日本票房影史第一,终于被《鬼灭之刃》剧场版打破。有记者想请宫崎骏谈谈对此的感受,他坦言自己既没看过,也不关注,“我只是个出来捡垃圾的退休老爷爷”。

也正是这一年,人们再次意识到吉卜力的“换代”问题已相当严峻。2021年1月5日,宫崎骏迎来80岁生日,而吉卜力另一重要成员铃木敏夫也即将迈入72岁。

回看吉卜力的上一部动画长片,与法国工作室合作的《红海龟》口碑平平,距今已有四年;而上一部引起较大轰动的长片,还要数号称为宫崎骏引退之作的《起风了》,距今也已过去八年。

尽管观众仍在热切期待宫崎骏已筹备三年的长片新作《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但对曾诞生过龙猫、波妞与白龙等大名鼎鼎形象的吉卜力而言,前路,依旧繁花似锦吗?

在制作人铃木敏夫看来,龙猫变成了宫崎骏的“敌人”。

“宫崎骏做过很多种类的影片,龙猫应该是目前为止最受欢迎的角色,目前还没有能制作出超过龙猫的角色。这成了一个魔咒。”在2019年NHK推出的四集纪录片《宫崎骏:十年一梦》中,铃木敏夫如此说道。

吉卜力成立后第一部作品《天空之城》大获成功后,1988年,宫崎骏的《龙猫》与吉卜力另一导演高畑勋的《萤火虫之墓》同时上映。尽管两部影片的票房总共仅收获了80万观影人次,但却几乎包揽了当年日本所有重要的电影奖项,龙猫这一形象更是大受欢迎,不仅是许多人初识吉卜力的契机,更在日后成为“吉卜力”工作室的标志性形象。

然而,《龙猫》的提案最初曾遭到制片方德间书店的否定。投资人认为,《龙猫》以日本和妖怪为背景,不符合当时观众喜欢外国故事的潮流。在铃木敏夫的转圜下,吉卜力决定同时制作《龙猫》和《萤火虫之墓》,各以60分钟的形式合并上映。

两部影片开拍后,宫崎骏与高畑勋两位动画大师虽彼此欣赏,却一直暗中较劲。据说,为了更好的表现小孩走路的步态,宫崎骏邀请近藤喜文加入吉卜力,但宫崎骏与高畑勋都希望近藤加入自己的制片组,僵持不下。最终,制片人铃木敏夫考虑到宫崎骏自己就是原画师出身,于是将近藤安排进了高畑勋的团队。

此外,二人连影片时长都要“较劲”。高畑勋对制作要求极高,不仅将电影从企划中的60分钟延长到88分钟,甚至到影片公映时都没能完成制作。宫崎骏于是把主角改成姐妹二人的设定,也将电影时间延长。不仅如此,《龙猫》与《萤火虫之墓》还“同台打擂”,于1988年4月16日同天上映。

事实上,宫崎骏与高畑勋“亦敌亦友”的关系早已为人津津乐道。年轻时,二人都深受法国动画大师保罗·古里莫与诗人、编剧雅克·普莱维尔的影响,有着相近的动画美学观念。而在创立吉卜力后,二人的创作取向逐渐产生分歧,并形成了吉卜力动画的两种主要风格。

铃木敏夫在《乐在工作》一书中回忆道:“他(宫崎)对高畑勋内心是十分敬佩的。高畑勋是他的前辈,也是竞争对手,对宫崎先生来说,高畑先生有时候还是个令他爱憎参半的人。制作电影分镜头时,宫崎先生还常会问我:‘铃木君,这样做高畑先生会不高兴吧?’一副六七岁小男孩的样子。”

作为吉卜力工作室的两大创作核心,宫崎骏与高畑勋的合作始于东映时期的《太阳王子霍尔斯的大冒险》。初执导筒的高畑勋力排众议,提拔了当年仅入社两年的宫崎骏担任电影的背景设计及原画。之后,二人又合作了《通烟囱工人与牧羊女》、《阿尔卑斯山的少女》、《三千里寻母记》、《红发姑娘安妮》等电视动画《世界名作剧场》系列。

在世界名作剧场中,高畑注重“现实主义”的特点已经开始显现。《红发姑娘安妮》中,他甚至会用十分钟的影像,还原现实中10分钟的泡茶时间。在这之后,他开始思考以“日本”作为故事的舞台,而不再一味描绘外国故事。

同时在1979年,宫崎首次执导的《鲁邦三世卡里奥斯特罗之城》上映并大获成功。接受采访时,宫崎骏说:“对我而言,如果去掉了和阿扑(高畑勋)的关系,就没法谈动画。”

但二人创作风格的不同,也让矛盾逐渐凸显,这在二人合作的吉卜力开山之作《风之谷》中,得到了淋漓展现。宫崎骏筹划《风之谷》时,曾多次邀请高畑勋担任制片,但都遭到拒绝。宫崎骏还因此对铃木敏夫说:“我把我的全部青春都奉献给了高畑先生,却什么都没得到。”最终,在铃木敏夫的劝说下,高畑勋还是答应担任《风之谷》的制片人。

影片上映后大获成功,吸引了92万人次观影,《朝日新闻》还刊登了关于《风之谷》的社论,形成社会热潮。然而,高畑勋对作品并不十分满意。他认为,从制作人的角度可以给影片100分,但从朋友的角度只能给30分,因为“从未来的角度反映现代社会”这一点上,宫崎骏做得并不好。

在评论家看来,高畑勋是“日本动画界难能可贵的现实主义大家,他透过自己的作品,关注日本社会的现实问题,同时也展现了普通人生活中的生活与美好”。而宫崎骏,则常常被认为更关心如何充分发挥动画特性,塑造一个无与伦比的奇幻世界。

在高畑勋作品中,《萤火虫之墓》、《岁月的童话》与《我的邻居山田君》,关注的都是普通人的生活,叙事平淡琐碎,画面朴实,极具文学或散文气息,甚至在《我的邻居山田君》中,完全采用“四格漫画”式的画法,对场景设置、画面背景几乎都略去不画。

吉卜力工作室作品中风格与高畑勋较为相近的,还有望月智充执导的《听见涛声》与近藤喜文执导的《侧耳倾听》。然而,望月智充并不属于吉卜力工作室,而仅仅与其短期合作;被认为最有潜力的吉卜力接班人近藤喜文,则由于过度劳累,不幸英年早逝。

而从《风之谷》开始,宫崎骏执导作品中加入的幻想元素越来越多,逐渐成为吉卜力工作室中最负盛名的导演。宫崎骏与高畑勋两位大师互相切磋的“传统”,也成为了吉卜力工作室的灵魂,使二人全身心地投入到动画创作之中。

不仅如此,两位大师都在不断追求超越自己以往的作品。

1997年,《幽灵公主》中,画面采用了宫崎骏不擅长的形式,更首次直面“生与死”的哲学命题,在制作过程中一度引起各方质疑。但影片上映后,大获成功,有评论认为,这是宫崎骏最有深度的作品之一,片中对东方哲学的完美诠释,在内涵的深刻性、复杂性及广度上,都实现了宫崎骏的自我超越。

《千与千寻》的上映,则可以视为对《幽灵公主》的再超越。影片不仅作为动画电影获得第52届柏林电影节最佳影片的桂冠,还横扫了安妮奖、奥斯卡金像奖等几十个奖项,成为日本动画史上绕不过的一座丰碑。影片不仅在作画上精益求精,每个人物细节动作都是对现实的真实摹写,也是日本电影界中第一部采用DLP高清显像技术的作品。在这部作品中,全世界再一次看到宫崎骏不朽的想象力。

《千与千寻》之后,宫崎骏继续在《哈尔的移动城堡》《崖上的波妞》中尝试不同类型影片的创作。回到开头铃木敏夫“龙猫是宫崎骏的对手”这一评价,还有下半句:“宫崎骏真心希望可以做出超越龙猫的更好的角色,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要付出如此多的努力创作波妞这个角色。”

创作《崖上的波妞》时,在长达4年的制作期内,当时已年近70岁的宫崎骏导演每天坚持画12个小时,最终,全片累计超17万张手稿,是《千与千寻》的1.5倍。而在形象的描绘上,《崖上的波妞》颠覆动画界“在水里必须改变颜色”的常识,只为让波妞“更像波妞”:

在吉卜力繁多的作品中,不变的始终是导演们在每个人生阶段对生命的思索和关怀。著名影评人梅雪风曾评价道:“宫崎骏特别像斯皮尔伯格,或者诺兰等好莱坞导演。他们始终在大众与自我之间,在天真与深刻之间走着钢丝,而且最终都幸存了下来,让万千观众都收获了奇观,还有感动。最后在感动之外,还有另外一种东西,在默默地影响着大家,让大家去思索,去回味。”

正如宫崎骏在纪录片说的那样:“我就是电影的奴隶。不是自己喜欢要这么做,命中注定只能这么做片子,把自己拥有的一切奉献给电影。”

而这,或许就是吉卜力长盛不衰的魅力。

吉卜力的未来展望:转向3D?

《时代周刊》曾评选宫崎骏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并如此评价他对2D手绘作画的坚持:“犹如清水滴在长满青苔的岩石上,犹如一列火车在黎明时分驶过大海。”

自上个世纪创立以来,吉卜力每部作品都称得上2D动画的顶尖制作,“我也尝试过3D电脑动画,用电脑可以复制,也不需要画很多画,但却完全没有幸福感,还是用铅笔画才好。”宫崎骏曾说。

无奈3D动画来势汹汹。2013年,迪士尼3D动画《冰雪奇缘》“屠榜”日本票房榜,电影中有三首歌曲登上红白歌会的舞台,并摘得第38届日本电影学院奖(日本奥斯卡)最佳外语片。这是动画电影第一次摘得这项荣誉。

传统2D动画遭遇冲击。面对新技术,许多日本动画制片公司采用“三渲二”技术,在保留手绘特点的同时使用3D技术。由于人物表情的处理跟2D动画接近,因此看上去十分自然,给人一种“简直不像3D”的感觉,《希德尼亚的骑士》《宝石之国》就是此类作品。

宫崎骏也曾尝试利用3D技术拍摄一部名为《毛虫的破绽》的十分钟短片,但作品仅将在日本吉卜力工作室博物馆独家放映,宫崎骏也并未打算完全使用3DCG技术制作动画长片。在时代的浪潮前,被称作“传统手工作坊”的吉卜力,一直是经典2D手绘的代名词。

这一年,宫崎骏长子宫崎吾朗宣布,吉卜力的最新作品是全篇采用3DCG制作的动画长片。

这部名为《阿雅与魔女》的作品由宫崎骏企划,宫崎吾朗执导,改编自《哈尔的移动城堡》原作者戴安娜·韦恩·琼斯的同名小说,讲述小女孩儿在对自己“魔女的女儿”身份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开始和一个坏心眼的魔女一起生活的故事。

尽管作品曾入围“戛纳2020”片单,也有宫崎骏、吉卜力的光环加持,但在预告片放出后,许多国内网友评价3D建模有些僵硬,颇有“恐怖谷效应”之感,疑问吉卜力为何“扬短避长做了3D”?也有人认为,尽管吉卜力在3D制作的“初试啼声”并未如预期般惊艳,却仍然应该肯定吉卜力跳出舒适圈的勇气。

但更多人关注的是作品的导演,宫崎吾朗。他会是挑起吉卜力大任的最佳人选吗?

早在制作《崖上的波妞》时,宫崎骏就已近70岁。尽管精力仍然充沛,但不再如年轻时有力的双手让他只能使用软性铅笔作画。而在2013年,宫崎骏宣布将以《起风了》作为自己隐退前最后一部作品时,关于“后宫崎骏”时代谁能接过吉卜力重担的讨论之声就未曾消歇。在外界看来,2014年吉卜力宣布动画制作部门解散或许是“后继无人”的某种象征,数度宣布隐退的宫崎骏面临吉卜力如此窘境,不得已而不断“反悔”。

“原则上,当高畑勋与宫崎骏引退时,便是吉卜力结束的时候”。

2005年初,宫崎骏、高畑勋与铃木敏夫组成独立公司“株式会社吉卜力工作室”时,铃木敏夫如此重申:“吉卜力是为了创作精彩作品成立的系统,而非永续经营的企业”。

2018年,时年82岁的高畑勋去世。这对吉卜力与宫崎骏而言,不啻一个巨大打击。“我一直以为Paku-san(高畑勋昵称,即阿扑)能活到95岁。在Paku-san过世之后,我在想,自己也没有多少时间了。”宫崎骏在告别仪式上黯然道。

2021年1月5日,宫崎骏迎来他的80岁生日。据媒体报道,2017年起,他就投身动画电影《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的制作,打算以这部1937年的同名名著小说改编动画作为自己创作生涯的收尾。铃木敏夫曾在电视节目中透露,宫崎骏决定复出,是想为自己的孙子留下一部作品。通过这部电影,他想告诉孙子,“爷爷即将要到另一个世界去了,但他给你留下了这部电影。”

观众们从未如此深刻而清楚的意识到,宫崎骏留给吉卜力的作品将越来越少。这也让“谁将成为吉卜力下一任当家?”再次成为关注的焦点。

2008年年底,在《崖上的波妞》大获成功后,宫崎骏提出了“吉卜力5年经营计划”,其中,前3年会启用新人导演米林宏昌与宫崎吾朗,推出《借东西的小人阿丽埃蒂》、《来自虞美人盛开的山坡》两部作品。

两位新人导演的表现都堪称亮眼:《借东西的小人阿丽埃蒂》上映后,以92亿日元的票房收入,居当年日本国产电影票房排行榜首位,导演米林宏昌也被视为宫崎骏最好的继承人,前途大好;《虞美人盛开的山坡》作为宫崎吾朗继《地海战记》后的第二部动画长片,关注度与口碑均超越前作,为当年的电影观众带来一缕清新而惆怅的微风。

但两部作品中多少都带有宫崎骏的影子。他担任了两部作品的编剧,经常插手干预导演工作,后者更是被评价为“女主又是典型的宫崎骏的理想女性”、“更像是集合了高畑勋和宫崎骏的优点”。

2013年,在执导《回忆中的玛尼》后,米林宏昌宣布离开吉卜力,与制片人西村义明成立了普乐卡工作室。他坦承,自己在吉卜力工作20年,吉卜力对他的影响已深入骨髓。2018年,米林宏昌推出《玛丽与魔女之花》,但作品推出后,尽管多少有“吉卜力”光环加持,在中国票房口碑却均遇滑铁卢,最终仅收获两千万票房。

而一直被认为“生活在父亲阴影下”的宫崎吾朗继续留在吉卜力,并试水父亲较少涉足的领域——3D动画长片。他在近期采访中表示,如果要让工作室继续下去,一味地模仿宫崎骏将不会有未来。他注意到,在法国举办的内容展销会上,只有日本仍在坚持推出手绘动画。面对在世界范围内已成主流的3DCG,他认为吉卜力有必要尝试些新的东西。

事实上,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宫崎骏在把《超时空要塞7》OP中3DCG片段看了好几遍后,立刻请负责制作的片塰满则加入吉卜力负责CG工作,许多动画粉丝将这一轶事视为宫崎骏积极拥抱新事物的论据。此外,“塔塔君Minkun”在微博提到,吉卜力很早就开始接触数码技术制作动画,宫崎骏最早可追溯的3D作品,是日本电视台92年启用的出品电影片头。

但制作手绘动画长片,或许更是一种情怀。曾有人问宫崎骏:“现在CG已经进入了全盛时期,为什么不用CG制作?”

宫崎骏回答:“我在街上遇到过一个木屐店主,他说虽然很多木屐店都倒闭了,但不是所有的都会倒闭,总有一两家会留下来,坚持到现在,反倒是有更多客人到这家店去,所以我们不想放弃用铅笔画画。”

如今,这一愿景似乎正随着老一辈的谢幕远去。2022年,吉卜力主题乐园将开放迎客。人们关心,这个路边站牌蹲着龙猫、空中飞着猫猫公交车、小魔女骑在扫帚上外送的童话王国会加入更多新伙伴吗?

但他们内心深处更关心的其实是——吉卜力,还会继续搭载下一代人的爱与梦吗?

南龙瑞.高畑勋剧场动画的内涵与艺术价值[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0-128.

游智皓.宫崎骏奇幻世界初旅[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73+77.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画师DH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