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没有学过唱歌的人,为什么会翻唱呢?

真受不了某些小白了。。。
  先介绍点起码的常识吧,
  一:首先要分清楚翻唱和改编的区别。
  邓丽君唱但愿人长久,王菲也唱但愿人长久,这就叫翻唱,词,曲都相同,改变的只是编曲风格和演唱者。
  桑田佳佑的真夏の果実,而张学友唱的每天爱你多一些,这就是改编。
  改编就是除了曲不变外,其它都变,而大家知道,一首歌是由曲和词共同组成的,词不同,则歌曲整个意思也就变了,这是完全不能用翻唱来套用的,否则的话,你置填词人于何地?
  而且就中国的自古以来的传统来说,填词人的地位从来都是高于作曲人的,最典型的比方说宋词,大家都知道宋词原本又叫曲子词,其起源原本就是用来唱的,我想稍微懂一些宋词的都知道什么叫“词牌名”。
  简单的说,就是凡是同一个词牌名的曲(也就是旋律)大致是相同的,不同的就是其内容。
  而且在国内歌坛甚至往往有这么一种传统,先写词,后谱曲,词为曲先,曲从词主,当然这是其它,不多说,但举这个例子则是告诉某些小白,别动不动就翻唱翻唱的,先搞清楚翻唱的概念再说。。。


二:别把原唱看的多高。。。
  所谓原唱,从词义上看似乎是第一个唱这首歌的人,那么原唱肯定不是某某歌手,而一定是词曲创作者,比如甜蜜蜜的原唱一定是庄奴而绝非邓丽君,夜来香的原唱一定是黎锦光而绝非李香兰。
  那么肯定有人会反对,那么好,我们改定义,原唱的定义从第一个唱这首歌的人变成了第一个对外传播的人,记得以前有个人是原唱主义者,听歌一定要听原唱,我说很好,你很有欣赏品味,然后我给他找了李香兰的夜来香,结果听的他欲哭无泪。。。从此再不提原唱云云


现在有种极其搞笑的论调,就是什么邓丽君啊,张学友啊,谭咏麟,梅艳芳啊。。。他们很多代表作不是自己原唱,所以如何如何。。。有好事者还专门列了个所谓的“翻唱列表”(连改编和翻唱都分不清的小白)。
  按这种论调,帕瓦罗蒂算个屁啊!多明戈算个鸟啊!卡雷拉斯有多远走多远!我的太阳是他们原唱吗?欢乐颂是他们原唱吗??今夜无人入睡是他们原唱吗???他们的“翻唱”(这可是实打实的翻唱)怕都是过了几百手的翻唱了。。。
  同样,梅兰芳是不是也要提一下?贵妃醉酒是他“原唱”吗?千万别告诉我贵妃醉酒是新创的曲目,《贵妃醉酒》又名《百花亭》,是乾隆年间花部地方戏《醉杨妃》的京剧剧目,霸王别姬是她原唱吗?此剧原名《九里山》,又名《楚汉争》、《亡乌江》、《十面埋伏》,当年基本凡是青衣都演出过这场戏,只是后来梅兰芳的演绎太过出色,以至于成为了梅派的代表作之一,别的流派才慢慢的不动这个戏码了。


梅派大师梅兰芳尚且如此,其它如黄梅戏,豫剧等等其它戏种的艺术家们是不是都要一一批判,谁让他们是“翻唱”而不是“原唱”呢?常香玉的豫剧有几部戏是她“原唱”的?严凤英的黄梅戏又有几部是她“原唱”的?
  所以说,这种对于所谓的“原唱”的莫名其妙的崇拜是我见过的最搞笑最无厘头的事情,是只有对音乐对艺术完全不懂的小白才会出现的情况


原唱一般来说,大家唱怎么都不可能唱出味道,人的声音都不一样,感觉也不一样,唱出来不可能和原唱一样,基本都翻唱,不变的情况下,


比方说我在音乐论坛见过最可笑的一次事情。
  有次一个友迷写了一篇关于张学友的“李香兰”的评文,大意是自己对这首歌的赏析。
  于是某个小白出场了,一开口就是“张学友是翻唱玉置浩二的啊啊啊啊啊!张学友唱的比玉置浩二差远了啊啊啊啊啊啊啊啊!一切都是抄袭啊啊啊啊啊啊啊 !”
  我太阳!我真想问这位小白你听过玉置浩二这首歌吗?或者说你听懂过吗?你TMD的连歌词都听不懂就跑来大放厥词,真是恶心到家了。
  这里提供玉置浩二的行かないで和张学友的李香兰的歌词
  玉置浩二 行かないで
  何も、见えない 何も
  ずっと 居(い)てた
  だけど、悲(かな)しいんじゃない
  暖(あたた)かい、あなたに、触(ふ)れたのが、嬉(うれ)しくて
  行かないで、行かないで、
  何时(いつ)までも、ずっと、话(はな)さないで
  行かないで、行かないで
  このままで......
  何时(いつ)か、心は何时か
  远(とお)い 何処(どこ)かで
  皆(みんな) 思(おも)い出になると
  知(し)らなくて いいのに、知(し)らなくて いいのに
  行かないで、行かないで、
  どんな时でも 话さないで
  行かないで、行かないで、
  このままで......
  行かないで、行かないで、
  何时(いつ)までも、ずっと、话(はな)さないで
  行かないで、行かないで、
  このままで......
  恼春风 我心因何恼春风
  夜雨浓 雨点透射到照片中
  回头似是梦 无法弹动
  迷住凝望你 裉色照片中
  啊…… 像花虽未红 如冰虽不冻
  却像有无数说话 可惜我听不懂
  啊…… 是怀酒渐浓 或我心真空
  照片中 那可以投照片中
  夜放纵 告知我难寻你芳踪
  回头也是梦 仍似被动
  逃避凝望你 仍深印脑中
  两首歌的歌词完全不同,含义也完全不同,所要诠释的情感也完全不同,两人的演绎风格也差异甚大,就这样还能有小白干嚎“张学友没玉置浩二唱的好啊”。。。真是让人悲哀到极点了。。。


像邓丽君 我只在乎你、周华健 让我欢喜让我忧、花心 张国荣 谁令你心痴、王菲 容易受伤的女人、刘若英 很爱很爱你 、后来 、任贤齐 伤心太平洋 陈慧娴 千千阙歌 飘雪 红茶馆 李克勤 红日 黄家驹 海阔天空 齐秦 大约在冬季 谭咏麟 叶倩文 陈百强等等都是改编而不是翻唱


某迷天天盯着张学友改编过的日本歌曲不放 你告诉我当年哪位歌手没有改编过日本歌手?


张学友的 吻别 忘记你我做不到 一千个伤心的理由 他来听我的演唱会 情书 情网 心如刀割 偷心 我真的受伤了 我等到花儿也谢了 爱是永恒 你最珍贵 心碎了无痕 等等等等 都被你吃了吗 粤语我就不给你列了 你这样的水平也听不懂


好研究临界值的同学请问LZ,比如一首中文歌,我把它翻译成英语唱,意思一样,算翻唱还是改编呢?


}

谈谈你们学唱歌的技巧,谢谢!(拒绝复制!)... 谈谈你们学唱歌的技巧,谢谢!(拒绝复制!)

歌曲的演绎是需要很多方面表现的。
第一当然是声音。这是一个很专业的学问,包括气息、用嗓、口腔共鸣、吐词方式等。以后的文章中,我会把我知道的尽可能的与大家交流。

第二是情感。这需要歌手对词、对旋律的感悟要强,很多朋友演唱时把全部的重点都放在了声音的部分,而忽视情感,这绝不会唱好一首歌。过分注重声音的原因,是因为歌手的实力有限,演唱过程中老想着到哪里要注意气息了、哪里要注意换气了、快到高音的时候要准备了等,这都是无可避免的。所以,如果唱歌要做到“声情并茂”,练功相当重要。当你练声成熟的时候,演唱时的注意力才会到情感上来。有句话说得好,歌不是用嘴唱的,而是用心唱的。如果发声练到气息贯通、炉火纯青的地步,演唱就更随心所欲的注入情感,演绎歌曲的感染力会更强。

第三是感受。这里再次强调,音乐的感受是天生的,你有多少就是多少,后天弥补的音乐感受很少很少。流行歌曲需要流行歌曲的感受,民歌需要民歌的感受,比如你要阎维文唱“一无所有”,我敢保证会笑翻一帮人!歌手的感受不同,演唱歌曲的处理方式也不同,有的处理得很平淡,有的处理得扣人心弦。这些处理都是很微妙的,比如一个小小的换气、一个强调的重音、一个不换气的长拖音或者一个骤然的收尾……这些就只能意会了。

第四是节奏感和音准。你见过一个3岁多的小孩听到一个旋律就能敲打出加花的节奏吗?你见过一个3岁多的小孩现场演唱,爸爸给他手风琴伴奏,随时改变音调,他进唱的音调都是准确的吗?你见过一个8岁的小孩在没听到任何声音的情况下,要他随时哼出“降E”、“升C”等任何音调的“1”的发音,哼完后在键盘上按下核对完全准确的吗?这就是天分,演唱歌曲需要这样的基础,虽然不要他们那样出众,但一定不能弱。

第五是素质。这就是业余歌手和专业歌手的区别。其实光在声音、情感、感受、节奏、音准这些方面比较,业余歌手有很多不比专业歌手差。差距就在素质。你知道自己唱歌时的形体和表情吗?你可能有个模糊的形象,就是你投入演唱时自己想象自己的模样,而这个形象很可能是你唱的这首歌的原唱的形象。但这些都是你的想象,自己想象的形象几乎是完美的。你知道大家看到是什么吗?你用摄像机拍摄过自己的一次正式演唱吗?其实当你上台的第一个眼神或者第一句话,就能知道你是业余还是专业。这里说的素质还包括对乐理的了解、乐器的了解、对音乐史以及对音乐常识的了解等,当然也有很多专业歌手也不全面,但我个人认为,如果要做专业歌手,就应该贯彻这些,要对得起“专业”这个词。

在学一首新歌之前,有几次你是先把词从头到尾在心里读一遍的?又有几次揣摩过撰词者的心思和他表达的意境?一首歌曲,无论是先有词还是先有曲,双方作者都是认真揣摩对方(词作者或曲作者)要表达的意境和思想,如果到了你这里,你居然完全不理会他们的用心良苦,就这么凭着自己的感觉唱,我觉得不妥。有些个性歌手喜欢按照自己的理解这样表达自我,这种方式不是不好(而且我也喜欢这样),但我会先把作者的意图先搞明白再发挥。再说不是每首歌曲都适合你任意发挥的,有些词曲你找不到更合适的表达,比如国歌。

在你深刻理解歌曲以后,你的情感处理方面一定会好很多,如果你的感悟能力强,你会情不自禁的把某个音唱重,某一个音轻轻带过,一个激情的长音会拖得很饱满……

话和唱歌,除了旋律、节奏、气息,还有其它区别吗?有,那就是吐词的方式。请你随意的用你说话的方式读出“让我一次爱个够”,然后投入的把它唱出来……会发现唱的时候嘴型是向两边打开的,而且要夸张一些。如果你觉得差不多,就是你的吐词有问题。所以唱歌要比说话嘴型要夸张,这样吐词才会更清晰、气息更通畅、更宜于表达情感。

演唱国语歌,还是标准的好。比如“Z、C、S”和“an、ang”和“L、N”的区别是很容易搞混的。港台歌星有时会把个别字故意唱得不卷舌或卷舌,要不就是自己的舌头打不过来、要不就是他们觉得那样不好听,或者他们根本就不知道这个发音。当我们翻唱他们的这些歌曲时,我没有明确的主张,为了模仿,不纠正也行。但如果是要唱自己的风格或比赛,那就要改正了。

关于粤语歌,劝你们还是学好再唱,要不很容易搞笑的。就像我以前唱粤语歌一样,自认为标准,现在才知道有差距。粤语中也有类似与国语中的“Z、C、S”和“an、ang”的微妙区别,不认真学是学不好的。

说道这个话题,就有些茫然,因为这是最不好用言语表达的东西。我在唱歌之前,练美声两年,给我的感悟很深,气息基础对我的帮助很大。一般没有学过声乐的人发声很平,就用平常说话的位置(嗓子)发音,我们叫它声音发“白”,没有色彩、没有过滤。以下我就表述一下美声练声的方法。

声音应该以小腹为根源,想象声音透过后脊梁,到脑后,到口腔后根,整个声音应是竖立的,靠后的。请找一找这样的感觉:你大口咬一口苹果,露出上牙齿,在一口咬下去的同时,发出“嗯”的声音,感觉声音在口腔后部和鼻腔上部的位置,这就是美声发声的一个共鸣点。接下来把气息下沉,小腹膨胀,稍在小腹用力一顶,在刚才的位置发声,男声喉结压下,女声多注重声音在脑后靠上的位置,你会发现声音比以前要大多了。经常靠墙练习有助于发声,因为靠墙可以接触你的后脊梁,让你更容易找到感觉,并且胸腔的共鸣能和墙产生共振,让你更容易找到胸腔共鸣的感觉。先从“米~妈”的练习开始,逐步升高,有助于练习高音气息;再从高往低练习,这样反复,总有一天你会找到感觉的。美声讲究“通透”,经常想象自己的声音是竖立的,而不是扁平的;另外还讲究的是“共鸣”,声音通过胸腔或胸腔以上的共鸣后,会很圆润、饱满。要体会共鸣,你可以这样做:闭上嘴巴,发出“嗯”的音,稍带点深情的感觉,“嗯”的长一点,会感觉头和胸前在震动,如果气息好,这种共鸣会给你的声音添色不少。仔细听听一些高大的美国人讲话,就会知道什么叫胸腔共鸣了(外国人的胸腔结构更容易产生共鸣)。

另外我还要提到的是肺活量,歌手演唱需要较大的肺活量,比如一些很长、不换气的某句旋律,可不要唱完以后面红耳赤、只喘粗气。肺活量要经常锻炼身体才能保持。还有就是掌握一定的技巧可以弥补一些肺活量不足的现象。首先就要练气息,好的发声方法它能很好的控制声音通过嗓门的流量,比如唱到“……不怕你背叛我……”这一句时,气息不稳的歌手可能一下就把“怕”字的音以爆破的方式唱出来,一下就把本来肺活量不足的气放跑了,如果后面有不换气的长句不把他憋死才怪。而气息功底好的歌手能控制这些爆音的流量,演唱时话筒也不会出现一些扑声。所以我建议大家练声的时候嘴前放一盏蜡烛,尽量练声时保持蜡烛不摇晃吧!这样你的气就会保持在你的体内长一些时间。想想你是一直往外呼气坚持得久还是憋住不出气保持得久呢?当然这还需要歌手要放松,不要紧张,一紧张,心脏跳动加快,你的气息就更稳不住了

这里我只能讲这么多,这些是要靠感悟的。不过我要提醒的是,练声是演唱流行歌曲基础,千万不要用练声的方法直白的演绎流行歌,那样就过于做作,就会像阎维文唱“一无所有”。

关于流行歌曲的用嗓,我的观点是只要符合歌曲意境,要喊要破也未尝不可,但这些都是美声中绝对禁止的,所以我们要取长补短,因为我们不是为了唱美声而练美声,我们是为了唱好通俗才练美声,就像武术要练马步一样,你见过打架的时候蹲着马步打的吗?

有朋友说这样的表述很难理解,要我说说流行歌手里谁的气息很通透,就照着感觉去学更容易领悟,这也是一个有效的方法。个人认为,女歌手你们就多听一下“张惠妹”的吧,她可是天生通透的气息;男歌手就多揣摩一下“满文军”的吧,他可是真正靠气息在唱歌的,另外,张学友的气息很好,但对于教学,满文军更适合

这是朋友们最喜欢问的一个问题,用他们的话,因为高音“够拽”,呵呵!再次补充一下,好的演唱要综合很多方面,不能说高音越高就是唱得越好。确实,很好的高音能给歌曲的高潮部分增添渲染力,但奉劝朋友们不要只知道高音的价值而忽略中低音,其实饱满的中低音也很有感染力

唱高音的时候,气息一定是以小腹、丹田为根基的,京腔讲究“丹田气”也是指的这种发声位置。

找找感觉1:如果你是一个女孩,鞋子上突然有一只老鼠,你会怎样?估计会“啊~”的一声长鸣,并且还有“假声”的发声位置。等你平静之后,你在“啊~”一下看,大多数再也“啊”不上去了。为何?因为你收到惊吓的的那一刻,你的小腹在紧张,(想想被惊吓的感觉,是不是全身肌肉绷紧?)正因为有了这样的根基,加上一股强大的气流(可以理解成唱歌的气息),直冲嗓子眼,声音不高才怪。所以,你可以把飙高音的感觉理解成“紧张”、“振作”,记住,一切以小腹为根基,要唱高音不是抬起头往上扯的,是感觉重心向下的一种反弹力。

找找感觉2:见过橡皮水管吗?要水管里的水飙向更远怎么办?掐紧水管前端,缝隙一小,压力增大,水就冲得更远。其实高音不一定要音量很大,有些歌手演唱高音时唱出很大的声音,我们说那是用力气和肺活量在唱,而不是在用气息和技巧在唱。想象水龙头理论,应该可以悟出些道理。

找找感觉3:地上有一块很大的石头,把它搬起来吧。你一弯腰,嘴里数数:“一、二、三、走……”,我想这个“走”字你一定用了气息。我不多说了,感觉一下吧,身边有些什么重的……呵呵!这只是一些我创立的让你感觉气息的方法,不正规,但很有效。

还要告诉大家一点,表现高音的能力与你本身嗓子条件有关,如果嗓子天生高亢是很大的优势,比如“孙楠”就是典型的高嗓子,高音演绎不会那么费力。嗓音条件不好的歌手就要靠大量的气息和方法了,但不管是嗓音条件好或不好,声音都是通过气息唱出来的,就像香烟要通过过滤嘴一样,声音过滤一下会更美。

另外我还告诉大家一种心理方法,高音时想象你是在面对广阔的大海高歌,望不到边的海天一色,这样的风光不值得你大声呐喊吗?

中低音一般要饱满、深情为好。但也像高音一样,很多人欠缺中低音的共鸣。低音是要靠胸腔共鸣和宽大的嗓音结构才能体现的,先天性比较强。以我的经验,低音潜不下去的嗓音是很难练低下去很多,能下去几个音阶不错了。如果一定要录制低音丰富的歌,早上起来不刷牙、不洗脸直接录,声音会下去很多。所以,中低音欠缺的人尽量避免这样的歌,扬长避短,同样中低音丰富的人一定要好好发挥它的潜质,中低音唱好是很迷人的哦!

唱低音要胸前和嗓子放松,用叹气的方式可以加强一些共鸣,实在很低的地方可以加些气息产生口腔共鸣,会感觉声音浑厚一些。但不管怎样,嗓音天生浑厚的人的发挥余地要多得多。

唱中音要多加以润色,包括吐词换气都具有美感,当然这又与感受唱功有关,中低音多听听“蔡琴”的吧。

很多歌手只注意句与句的细节,把演唱的细节单位放在“句”的上面,而不是在整首歌上。

把整首歌画一条起伏的线条吧,你会知道哪里该低调、哪里该高亢了。眼光放高一点,就像足球场上的位置感一样,盯着局部怎么打出长传进攻的有效配合呢?

除非有了一定的实力,否则别谈风格。歌手前期我赞成模仿开始,但不要单一,多唱各种风格歌手的歌,耳濡目染的就掌握了一些共鸣、唱腔以及气息的初步体验,这是好事,到了成熟以后,加上自己的练声和感悟,再挖掘自己的风格是水到渠成的事。

演唱要投入,但投入是要有一个度的,不是要你“使劲”投入,过分伤感或喜悦,在理解词意的基础上,有分寸的投入即可。比如有些类似的词:“……你怎么舍得我难过……”,我就见过唱得痛苦至极的人,那样就没有感染力了,反而觉得好笑。但我也见过一个真正失恋的朋友在卡拉ok唱这首歌,演唱的时候面无表情、唱得很平静,嗓音沧桑,唱腔演绎出来的那种无奈和孤独感染了现场的每一个人。我觉得这就是刚刚好的分寸,不需要抱头痛哭。但又有几个人随时能演绎这么到位的呢?这就要靠歌手的音乐感受了。

再给大家举个例子:有些朋友在模仿歌星时,不自觉的夸大了明星的特点,比如模仿张学友时,会过分压着嗓子做出那种怪怪的厚实的声音(那时张学友早期的一个特点,现在好像不多见了);在模仿张国荣时,会夸大他的那种大舌头似的靠后的共鸣;模仿王菲时更是那种让人觉得好笑的舌头打结的怪音。其实仔细听听原唱,并没有那么夸张。我就听过一个声音很像张学友的朋友唱歌,每次唱学友的歌的时候都没有把握分寸,后来我劝他多些本色,反而更像原唱了。其实有时候旁观者清,多请教朋友们的意见会很有好处。

另外,情感丰富的人唱歌会比情感平淡的人要演绎得好。与歌曲中的情感产生共鸣,也需要歌手的生活阅历丰富。经历得越多,感悟得就越透彻。

这可是很多朋友追求的东西,呵呵!认为没有颤音就不够专业、不够拽。殊不知颤音在歌曲里只是一种表达方式而已,没有颤音就不能唱好歌吗?

颤音,实质是用气息演绎歌曲的时候,强大的气流冲击口腔和鼻腔后部所产生的震动,小腹给予气息的压力产生了气流。我倒不赞成流行音乐一定要用这样死板的方式产生颤音,有些歌星通过喉结的抖动(刘德华)和嗓子眼的一紧一松(张信哲)“做”出了颤音。这些都是一些小的技巧或是一种风格,但在很多高潮部分,他们也具有强大气流的颤音。所以,还是那句话,气息是根本。用了气息,自然会有气流的冲击产生颤音。对于流行歌曲,有些低调的地方不需要像唱民歌一样每个字都在气息上,有时似一种悄悄话,有时像一种无奈的叹息,不会有强大的气流支持你的颤音,这时就需要你用一些小技巧来修饰你的尾音,我认为流行歌曲的颤音表现不完全靠气息顶出来,有时候抖抖喉结,控制嗓子眼里的声音也未尝不可,只要整体在歌曲的氛围之中不受影响即可。

没有颤音的朋友如果铁定对颤音垂涎三尺,就从模仿开始吧——模仿救护车叫唤。好笑吧?这只是没有声乐老师在身边、一种自我揣摩的方法,当然不属于常规的声乐练习。发出“呜呜”的依次循环高低的滑音(稍快),他能让你找到抖动喉结的感觉,慢慢的吧“呜呜”的发音转变成“嗯嗯”的发音,再慢慢的转成“你~”的发音,再唱一些“你”结尾的一句歌……呵呵,这只是一种感受喉结抖动的颤音方式,与气息发声不一样,保准声乐老师看了会气死!但没件事都需要循序渐进,慢慢揣摩,不妨试试。

最后再次发表一下我的观点,我们如果眼光放高一点,这段历史时期流行强调颤音的唱法,也许再过5年后就不流行强调颤音的唱法了。何必为了没有颤音而苦恼呢?颤音虽然能有效的渲染歌曲气氛,深沉而具有穿透力,但我也愿意喜欢听一些质朴、纯洁的声音。所以,只要用心唱就好,也许你会更有特色。

1.呼吸是人发声的动力,也是基础,发声的正确与否呼吸起着决定因素的,不是说 善歌者必先调气嘛 , 而且每个人的呼吸方法多种多样的.就比如说打气筒吧,和我们的胸腔和腹腔很像的,打气筒向上拉就吸收空气,往下按就挤出空气,那我们人呼吸其实也是一样的.表现出惊讶的状态,气就吸到小腹了,要保持,那样才能接着下一步.
2.发声,不要过猛的去唱,不能冲击声带,要不就会出现声音哑什么的.接下来后面的就无法唱下去了,还要防止发音时不要挤喉头,稳定后头.挤喉头唱了多了,嗓子就完全哑掉的,高音也就没办法上去了,要时刻记着用气..
3.共鸣,高音区是必须得靠共鸣的,要不就会扯着嗓子喊,声音给别人听也是不舒服.得用到头腔,鼻腔共鸣,打哈欠找那种感觉.
大概的也就是这些了, 希望楼主能满意吧,我也是不自己学的告诉你咯...

先用情朗读歌词直至背熟,然后用情哼唱歌谱直至熟悉,最后根据自己对该歌曲的理解尽情唱出来!

多听啊 听个百十来遍就会了(呃 可能夸张了点) 我就这么学的 这是最朴实最有效的方法 :)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喜欢唱歌的人的优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