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祭壮是谁唱的唱的真好好听?

不要敷衍我哈,高分哦本人不排外哈roger198610的回答我很喜欢,有没其他人答哈,好听我刷分,给你们送分,哈... 不要敷衍我哈,高分哦
本人不排外哈 roger198610的回答我很喜欢,有没其他人答哈,好听我刷分,给你们送分,哈

03 等一分钟 徐誉滕
04 大城小爱 王力宏
08 夜的第七章 周杰伦
13 爱了就爱了 陈慧琳
15 威廉古堡 周杰伦
16 花好月圆夜 任贤齐 杨千嬅
17 终于明白 动力火车
19 凡人歌_《碧海情天》主题曲 电影原声音乐
22 四面楚歌 周杰伦
23 最后的战役 周杰伦
25 回到过去 周杰伦
26 遗失的美好 张韶涵
27 关不上的窗 周传雄
28 本草纲目 周杰伦
30 我们都一样 张杰
36 广岛之恋 莫文蔚 齐秦
37 酒醉的探戈2001 动力火车
38 赤道与北极 卢西
39 阳光总在风雨后 许美静
43 你对我的好 孙楠
45 我叫小沈阳 小沈阳
46 一直很安静 阿桑
47 永远永远 (风云1片尾曲) 李翊君
49 爱在西元前 周杰伦
51 爱的呼唤 郭富城
52 类似爱情 萧亚轩
54 一路上有你 张学友
55 直来直往 孙燕姿
62 小酒窝 林俊杰 蔡卓妍
63 完美世界 水木年华
67 铁齿铜牙纪晓岚 戴娆
68 黄色枫叶 薛之谦
70 老鼠爱大米 香香
71 挥着翅膀的女孩 容祖儿
75 在他乡 水木年华
76 安静 (李小龙传奇插曲) 未知
77 拳头-李小龙传奇片尾曲 网络歌手
79 如果还有明天 信乐团
80 原来你什么都不想要
81 不要在我寂寞的时候说爱我 T.R.Y
82 自由飞翔 凤凰传奇
83 爱上张无忌 毛阿敏
87 心太软 流淌的歌声
88 隐形的翅膀 张韶涵
92 霸王别姬 屠洪纲
96 第一滴泪 动力火车
97 背叛情歌 动力火车
98 陌生的夜 动力火车
99 真爱你的云(风云主题曲) 黄国俊

102 星语心愿 张柏芝
103 我可以抱你吗 张惠妹
104 女人花 梅艳芳
105 木鱼与金鱼 刘德华
106 一生爱你千百回 梅艳芳
108 至少还有你 林忆莲
109 这一生只为你 羽泉
110 三百六十五个梦 苏有朋
111 当我遇上你 刘德华
112 死了都要爱 信乐团
113 独一无二 郑秀文
114 男儿当自强 (黄飞鸿 主题曲) 华语群星
116 千千阙歌 陈慧娴
117 家乡的龙眼树 谭咏麟
119 爱不完 刘德华
122 真永远 刘德华
125 朋友别哭 吕方
126 他不爱我_莫文蔚 K歌大补帖
128 就算没有明天 孙俪 黄晓明
129 下辈子如果我还记得你 马郁
130 月亮之上 凤凰传奇
131 最初的梦想 范玮琪
132 花花宇宙 陈慧琳
135 有时寂寞 陈慧琳
136 精忠报国 屠洪纲
137 江山无限 屠洪纲
138 遇上你是我的缘 央金兰泽
139 爸爸妈妈 王蓉
143 酒干倘卖无 苏芮
144 情感的禁区 刘德华
145 老公老公我爱你 谢雨欣
146 生死不离 成龙
147 为爱痴狂 刘若英
148 七月七日晴 许慧欣
149 难说再见 成龙 周华健 刘德华 刘欢
150 单身情歌 林志炫
151 东风破 周杰伦
152 霍元甲 周杰伦
155 最长的电影 周杰伦
156 千里之外 费玉清 周杰伦
157 菊花台 周杰伦
158 青花瓷 周杰伦
161 秋天不回来 王强
163 少年壮志不言愁 刘欢
168 狂野之城 郭富城
169 唯一的色彩 郭富城
170 动起来 郭富城
173 披着羊皮的狼 刀郎
174 随梦而飞 陈慧琳 黎明
175 对不起 我爱你 黎明
176 披着羊皮的狼 谭咏麟
178 童话_光良 爱情海
179 当爱己成往事 张国荣
183 是否爱过我 孙楠
184 美丽的神话(《神话》主题曲) 孙楠 韩红
187 寂寞沙洲冷 周传雄
188 我的心太乱 周传雄
189 爱 (电影《情癫大圣》主题曲) 谢霆锋 蔡卓妍
190 黄种人 谢霆锋
191 痴心绝对 李圣杰
192 算你狠 陈小春
193 独家记忆 陈小春
194 快乐崇拜 张韶涵 潘玮柏
196 我的麦克风 潘玮柏
197 不得不爱 潘玮柏 弦子
198 有多少爱可以重来 迪克牛仔
199 爱情转移 陈奕迅
201 继续谈情 刘德华
202 中国人 刘德华
203 相思成灾 刘德华
204 独自去偷欢(粤语) 刘德华
205 开心的马骝(粤语) 刘德华
206 男人哭吧不是罪 刘德华
207 忘情水 刘德华
208 爱你一万年 刘德华
209 再说一次我爱你 刘德华
210 无间道(国语版) 刘德华
211 回家真好 刘德华
214 谢谢你的爱 刘德华
215 忘记你我做不到 张学友
218 来生缘 刘德华
219 当我遇上你(电影阿虎主题曲) 刘德华
221 一起走过的日子 刘德华
223 忘情冷雨夜 张学友
224 回头太难 张学友
225 我等到花儿也谢了 张学友
226 心如刀割 张学友
227 相思风雨中 张学友 汤宝如
228 心如刀割 张学友
229 心中的日月 王力宏
233 信以为真 羽泉 尚雯婕
235 一天到晚游泳的鱼 张雨生
236 飞向别人的床 网络歌手
238 狐狸精 罗志祥
239 灰色空间 (斗鱼Ⅱ主题曲) 罗志祥
241 今天你要嫁给我 陶喆 蔡依林
242 自我催眠 罗志祥
243 今天你要嫁给我 蔡依林
244 浪子心声 刘德华
245 笨小孩 刘德华 柯受良 吴宗宪
246 擦肩而过 宇桐非
247 黄金甲 周杰伦
248 明天会更好(群星合唱) 明天会更好
249 蝴蝶泉边 黄雅莉
250 一千年以后 林俊杰

我很喜欢音乐,这都是我在这几年亲自试听最喜欢的歌,都是我收藏的,希望对你有用 ......

参考资料: 如果您的回答是从其他地方引用,请表明出处

最新的我也不知道,因为我平时都是听英文歌,不知道你喜不喜欢,要嘛也就是听老歌~
那就推荐几首我认为好听的中文英文歌吧
有点小小的伤感哦~还有他的一首(小小的太阳)歌词都蛮好的
第一次把这首歌推荐给我弟弟听的时候,他基本天天在电脑上放,很迷~我觉的还行吧~
一般般,我弟弟的最喜欢听的一首歌
刻骨的温柔-姜玉阳(郭燕的也行)
失恋那会儿,天天听这首歌,每听一次就有种想哭的冲动。
不喜欢听他的歌,不过那一次逛街,偶尔听到,就喜欢上了
看名字,以为是英文歌,听了才知道是中文,调蛮好的!歌也行
永远的经典,回念阿桑,百听不厌的一首歌,很伤感(韩版的想爱)也蛮经典的
个人很喜欢这首歌,每每听说不出来的一种感觉
是最近放的《我的青春谁做主》上面的歌,蛮好蛮好

英文歌再给你推荐几首吧~听完上面几首伤感的就(来点轻松的)

是唱《泰坦尼克号》我心永恒的席琳.迪翁,这首同样经典.

我最喜欢的一首英文歌(值得一听哦)调很好
这首还好,也是席琳的 高潮部分的声音蛮震撼人的心灵的,中文《爱的力量》
这首歌 说不出来那儿好听,但是偶一直在听,也是我空间主页的一首歌
这首听起来蛮舒服的,没有跌荡起伏的感觉,有点忧郁
她的歌都蛮好听的,这首是我喜欢的一首,下面这首也不错,也是她的
好像是合唱的,很好听的一 首合唱英文歌
他被誉为流行音乐之王,有人说迈克尔杰克逊是一个神奇的怪物,浑身上下充满了一股神秘的力量,在音乐响起时他的节奏能带动全世界的脉搏。至今全世界仍有上亿歌迷。

好了,就先说这一首吧,写的我累死~如果你想要英文歌,给我留言,我再发你,不想写了,写的太累

诱惑力太大了,看了下楼上几位的,很大众,我来说说,

我最近才听到得不知道算不算新的。。
我喜欢张佳俊的歌,听到他的第一首是《声音代替我爱你》,之后听到他的其他歌曲很是喜欢。
然后听了蒙古说唱组合的《爱的眼泪》。
橘红色乐团的歌也很不错,我喜欢那首《慢歌》
HIT-5的《懂爱的孤独》
玛丽亚凯莉的新单曲很赞《Obsessed》
不知道我喜欢的曲风,迩是否也喜欢,我还有很多收藏的,但时间有限。以上这些是我最近比较喜欢的。

最近在听韩文的,不知道喜不喜欢,还是推荐几首啦
T-ara《永恒的爱》
ss501《因为我太傻》
ss501《造就爱人》

庄真羚《亲亲猪猪宝贝》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罗才军 浙江省上虞市阳光学校教导处主任,曾获“绍兴市学科带头人、教坛新秀、十佳青年教师标兵”等荣誉称号。在浙江省、绍兴市课堂教学大赛中均获一等奖。至今已执教省市级观摩课、各类课程培训示范课30多次。2010年在《小学语文教师》第3期上发表说明文教学解读一组,颇有影响。

  师:(板书课题:伯牙绝弦)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篇古文,讲述的是发生在两千多年前春秋时期的一个故事,谁来读读这个课题?
  师:念得真准,一板一眼,尤其是最难念的“弦”你也念准了,我们一起来。
  师:“绝弦”是什么意思?
  生:“绝弦”是弹完这一曲,这一生就再也不弹琴了。
  师:那么“伯牙绝弦”呢?
  生:伯牙是个人,他把琴弦割断,从此再也不弹了。
  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请大家把课本翻到第137页,按照自己的感觉至少读三遍,努力把它读正确。
  (生自由朗读课文三遍以上)
  师:一读就能明白,课文讲述的是谁?
  师:抓住了这两个人物,我们也就把握了文章的大意。毕竟是古文啊,你们觉得哪些句子比较难读或者要提醒大家注意?
  点评:学习的起点在哪里?学情。初读的标准是什么?正确。“毕竟是古文啊”一句,是对学习起点的自觉尊重,也是对初读标准的坚定捍卫。“生本理念”,既非一厢情愿的“尽可能多的尊重学生”,也非一意孤行的“尽可能多的要求学生”,而是“尽可能多的尊重学生”与“尽可能多的要求学生”的融为一体。
  生: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师:有些语言,我们是因为不理解才觉得它难读,谁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出示)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生:钟子期去世了,伯牙认为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他的知音了,所以就把琴摔了,把琴弦也剪了,这一生再也不弹琴了。
  师:这里的“谓”是什么意思?
  师:古文中的有些字眼确实不太好懂,没有注释的时候,我们还可以借助工具书。(出示)你觉得“谓”在这里应该是什么意思?
  谓:①称为;②认为,以为;③评论。
  师:那么“乃”呢?
  生:“乃”是“于是、就”的意思。
  师:理解了之后,我相信能读得更好。
  (生朗读此句,读得准确而且有韵味。)
  点评:“预设”越是精细,“生成”越是精彩。这是我一贯的看法和课堂经验。问题在于,我们“预设”什么?预设目标、预设重点、预设流程、预设语言、预设练习、预设提问、预设板书……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唯一不足的,却是对“学情”的预设。学情还能预设?如果说前述的种种“预设”是某种预先设定的话,那么,学情显然是无法预先设定的。但是,学情却可以设想,也必须先做某种设想,这不正是生本理念在教学设计上的生动呈现吗?我们看“谓”字的教学,显然是预设精细所生成的课堂精彩。预设学情,方能对症下药。
  师:真有古文的味道。还有哪个句子比较难读?
  生: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我觉得这句话比较难读,是因为要在字和字之间分开,尤其是这个“兮”字后边要做一下停顿。
  师:你知道了怎么断句。我想问问你,为什么要在“兮”字后边断句?
  生:因为注释里说“兮”是个语气词。
  师:你看,借助注释不仅能帮助我们理解,还能帮助我们朗读呢。这个“兮”和前边的“哉”一样都是语气词,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啊——”,在这样的词后边一停顿,一延长,古文的味道就出来了。不信我们来找个同学读读。(出示)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生朗读,读得很有韵味。)
  师:我们一起来读读,注意读好“哉”和“兮”后边的停顿。(生齐读)难读的句子都会读了,谁能一口气把这篇古文读下来?
  (生朗读全文,很有韵味。全场掌声。)
  师:没读几遍就能把一篇古文读成这样,我真想说一句:善哉。(笑声)老师也想来读一读。(师范读,全场掌声。)
  (生齐读,朗读明显有进步。)
  师:我们能从课文哪些句子中形象地感受到伯牙善鼓琴,而钟子期又真的善听呢?
  生:可以从“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中体会到。
  生:伯牙鼓琴,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就说:好啊,高高的犹如泰山一样。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就说:好啊,广大的像江河一样。
  师:这两个句子中的“善哉”和第一句当中“善鼓琴、善听”的“善”意思一样吗?怎么个不一样,你要能说出个所以然来!
  生:这里善哉的“善”是“好”的意思,第一句当中的“善”是“擅长、善于”的意思。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擅长听。
  师:你会联系上下文学,真好。这种一字多义的现象在古文里很常见。这里的“善哉”是子期听了伯牙琴声后一种由衷的称赞。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就是——
  师:在古代就说成——
  师:谁来读一读,看能不能把这种由衷赞叹的感觉读出来。
  (生读得很有韵味)
  师:善哉!“哉”字后边一延长,好像琴声都落到心里去了。我觉得你不仅“善哉”读得好!你这个“峨峨兮”“洋洋兮”也读得真好啊!当你读着这个“峨峨兮”的时候,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景象?怎样的画面?
  点评:对古文词义的疏通和理解,存在三个不同的层次,一为“意思”、一为“意象”、一为“意蕴”。有些词,解到“意思”为止,可矣。如“哉”“兮”等。有些词,既要疏通意思,也要还原意象,如此处的“峨峨兮”“洋洋兮”等。还有些词,则要在“意思”“意象”和“意蕴”三个层面上求得融会贯通,才算切实妥帖,如后面的“志”“念”等。
  生: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高高的泰山,显得很巍峨。
  师:巍峨高耸的泰山,请你再读,读出这种画面来。
  生: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高耸人云的、顶立于天地之间的泰山。
  师:体会得真好,把这样的画面读出来。
  (男生齐读,很豪迈、很有感觉。)
  师:不愧是铁骨铮铮的男子汉,不愧是顶立于天地之间的泰山。第二句谁来读?
  (女生齐读,很有感情。)
  师:真是“巾帼不让须眉”啊!好像让我们看到了那宽广的“江河”。呼应着上边的泰山,这里的“江河”也不是一处随意的江河。“江河”在古文里是有特指的,我觉得咱们班的同学肯定能猜出来。
  生:我认为这里的“江河”是指长江和黄河。
  师:你的古文底子真厚。这里的“江”是指我们中国最大的江——长江,“河”是指我们中国最大的河——黄河。想到这长江与黄河,你的脑中跳出了哪些词语或者诗句?
  生:我的脑中跳出了“波澜壮阔、波涛汹涌”。
  师:我听你说这两个词语的时候,一点波浪都没有。(笑)
  生:(很有气概地)波澜壮阔、波涛汹涌。
  师:就是这样“波澜壮阔、波涛汹涌”的江河,请你来读!
  生:我想到了一句诗“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涛风簸自天涯”。(生朗读)
  师:正是这样磅礴雄伟的泰山,正是这样汹涌澎湃的江河,一起读。(齐读)
  师:无论你伯牙弹什么,我钟子期都能知道。用课文中的一句话讲——
  生: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师:这里“伯牙所念”的“念”与前面句子当中的哪个字意思一样?
  生:这里的“念”和前面的“志”意思一样,都是“心里想”的意思。
  师:没错。有时候咱们可以用现代词汇去代替古文词汇来理解古文的意思。无论伯牙所志、所念、所想,钟子期必得之。我想问问,钟子期必得的到底是什么?
  生:伯牙心里的想法。
  师:看来善听的子期不仅听懂了琴声,还听懂了伯牙倾注在琴声里的心声。这样想来,钟子期说“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说的也不仅仅是伯牙的琴声吧?(出示)
  生:也说出了伯牙的心声。
  生:它不仅说出了伯牙的琴声,还道出了伯牙的志向和胸怀。
  师:什么样的志向?什么样的胸怀?
  生:像泰山一样屹立在人间的志向,像江河一样心胸宽广、能撑万里船的胸怀。(全场掌声)
  师:原来钟子期不仅在说琴声,也说出了伯牙倾注在琴声里的——(出示)
  峨峨泰山一般的志向,洋洋江河一样的胸怀。
  师:这样想来,伯牙的“志在高山,志在流水”,不仅仅是想,那是“志存高远”的志,“胸怀大志”的志啊!(板书:志)
  点评:伯牙引子期为知音,乃在此“志”也!志在高山者,高山之志也;志在流水者,流水之志也。这是何等的志向与怀抱?!唯五岳之尊、万古江河方能喻指。其实,诗以言志、歌以言志、乐以言志,乃至琴以言志,在中国文化中向来是一种传统。课文中释“志”为“心里想到”,虽近学情,却废本意。志者,心之所去也,意为心愿所往。作为名词的“志”,乃志向怀抱之义;作为动词的“志”,乃心中向往之义。两者皆有“藏于心中的长远打算”之义。知音,实乃知志也。
  师:老师课前去查过资料,我发现好多古书上都说到伯牙琴艺妙绝天下!许多人都以听到他的琴声为荣幸,他们也都能感受到伯牙琴声的美妙,但是伯牙寄托在琴声中的高山流水般的志向和胸怀他们能得之吗?
  师:唯有谁能得之?
  生: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师:(板书:念)请你想象,假如你就是伯牙,一直以来都没有人能真正听懂你的琴声,你的内心充满了无边的寂寞与孤独。可是在这里,无论你弹什么,无论你寄托着怎样的志向和情怀,钟子期都能“善哉、善哉”地“必得之”时,你是怎样的心情?你又会有怎样的感慨想对子期说呢?拿出课前发下的练习纸,请你顺着“伯牙得遇钟子期,感慨道——”接着往下写。(出示)
  “伯牙得遇钟子期,感慨道:善哉!善哉!”
  (练笔,背景音乐《知音》。)
  点评:练笔设于感慨“得遇”,好处有三:第一,从伯牙的角度看,得遇知音的巅峰情感已经到了不吐不快的地步,此刻抒写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第二,从文本的角度看,故事对伯牙的不吐不快却做了某种类似于“休克”的艺术处理,这一文本的未定点、空白点,给了学生极佳的回味和想象空间;第三,从课堂的角度看,学生为伯牙代言,将得遇知音的喜出望外、欣喜若狂尽情倾诉,营造出课堂教学的高潮,而这一高潮旋即与接下来的“子期死”形成一种巨大的情感落差,使教学充满了震撼心灵的张力。嗣后的课堂实践证明,此练笔确乎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高效的语文教学,焉能放逐“设计”?
  师:你想伯牙得遇钟子期,什么感觉?
  师:是啊,欣喜若狂啊!怎么说?
  生:(很有感情地)伯牙得遇钟子期,感慨道:善哉,善哉,世间知音唯有钟子期也。
  生:伯牙得遇钟子期,感慨道:善哉,善哉,此人知我所志,明我所念,真乃知己也! (全场掌声)
  师:以前我是欲觅知音难上难,如今我是得遇知音——
  师:想知道伯牙当时是怎么说的吗?(出示)
  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像犹吾心也。
  师:(激情朗读后)好啊好啊,先生你听我的琴声,听到的志向和情怀简直和我心里所想的——
  生:(齐答)一模一样。
  师:志想像犹吾心,这两个人之间的默契,用我们常用的一个成语讲——
  生:心有灵犀、心心相印。
  师:(板书:心)是啊,只有这样心有灵犀,心心相印,只有这样知志、知念又知心的人,才可以叫做——
  师:(板书:知音)我们一起来读读这段话。(出示)老师和大家配合着来读。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师生逐句对读,读完后换角色再对读。)
  师:就是这样的心灵相契。读着读着,你发现这些语言有什么特点?
  生:感觉每一句的前半句和后半句都是相对应的。
  师:这样的形式好像让我们看到了当时的伯牙和子期,一个鼓——
  师:写得多妙啊!让我们仿佛看到伯牙和子期是何等幸福,何等默契!何等的和谐!从此,高山流水就成了知音的象征,伯牙子期就成了知音的代表!
  点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但是,对语文教学而言,不但不能忘言,更应辨言、悟言、得言。语言形式从来就不只是一个形式问题,语言形式是更高层面的语言内容,正如学生在教师引领下所悟到的那样:一句伯牙,一句子期,这样的形式不正是知音在心灵上“精诚默契於苍穹”的自然写照和深刻呼应吗?
  师:传说这一次高山流水的知音相遇让伯牙和子期都相见恨晚。他们约定了第二年中秋再来相会,终于等到第二年的中秋,当伯牙兴致满满地赶来与子期相会,只可惜天意弄人啊!(背景音乐《伯牙悼子期》)伯牙面对的不是子期的人,而是子期冰冷的墓碑,此时高山默默,流水无语,天地之间也为伯牙的痛失知音而黯然失色啊!
  (出示: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师:从此还有人能知我之志吗?(擦去板书:志。)
  生:(齐答)没有!
  师:还有人能知我之念吗?(擦去板书:念。)
  生:(齐答)没有!
  师:还有人能知我之心吗?(擦去板书:心。)
  生:(齐答)没有!
  师:子期已逝,知音不再,知音难觅啊!(擦去板书:知音。)一起读!
  师:伯牙绝弦,那是绝了所有的期待、所有的愿望,这真是一曲肝肠断,天涯无处觅知音啊!
  点评:语言形式是更高层面的语言内容,教学形式又何尝不是教学内容的更高表现呢?擦去“志”、擦去“念”、擦去“心”,终至于擦去“知音”,简单重复的教学形式的背后,却透出一种锥心的痛、破碎的美、穿越灵魂的巨大的孤独。
  师:同学们,正是这破琴绝弦,正是这高山流水的知音相遇却又痛失知音,才使得这个故事更加荡气回肠。从此,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在传诵着它!课文后边有个资料袋,就讲述了这个故事的源远流长,请你快速地浏览一下。(学生阅读资料)
  师:同学们,伯牙和子期,这知音的故事感动和温暖着一代又一代渴望心有灵犀、心心相印的中国人。就在故事发生300多年后的战国时期,古书《列子》就记下了这个感人肺腑的故事,记下了这对知音的名字(出示)——一齐读!
  生:(齐读)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师:时间在流逝,500多年过去了,秦朝的《吕氏春秋》依然为我们呈现了这对知音相遇时那最美好的瞬间(出示)——男生一起读!
  男生:(齐读)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师:借问人间愁寂意,伯牙弦绝已无声,1000多年后的唐代,人们在古诗中也都为那伯牙的破琴绝弦叹息不已(出示)——女生一起读!
  女生:(齐读)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师:2000多年后的明朝,人们又用小说传诵着这个千古佳话(出示全文)读!
  师:2500年后的今天,就在这个课堂上,我们六(1)班的孩子也在无限神往地传诵着这个高山流水的知音故事,能背的背,不能背的就捧着书朗诵。(隐去全文)
  (生集体激情背诵)
  师:同学们,学习了今天这个故事,我想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遇到了很知心的人,你就可以称他是你的——
  师:(再次板书“知音”)尽管我们知道,知音难觅,知音难求,但我们依然将怀抱着愿望,在生命中寻寻觅觅着我们的——
  点评:此课教学至第三环节结束,也未尝不可。没有想到,后面又峰回路转、一转再转,转出另一番新的气象来。一转在“文化传承”,利用教材资料袋这一课程资源,梳理出一条知音文化的血脉,巧妙地将熟读成诵揉入其间,让我们深深地沉浸于“斯人虽逝,精神长存”的文化氛围中;再转在“知音启示”,擦去“知音”的幻灭感与重书“知音”的拯救感,形成一种巨大的生命张力,伤感是有的,孤独也在所难免,但绝望深处的进发正是希望的所在。冷冷清清也罢,凄凄惨惨也罢,对“知音”的寻寻觅觅将是生命永恒的吟唱。
              伯牙绝弦
            知音 志 念 心

  曾经评过钱锋执教的《伯牙绝弦》,我以“绝了”相叹。再评罗才军执教的《伯牙绝弦》,我以“知音”相赠。知音是关系的产物,没有关系就没有知音。知音是一种古典情怀,也是一种现代情缘。知音不仅指向人人关系,也不妨衍而化之,由人人关系,推及人与自己、人与自然、人与天地万物、宇宙乾坤的关系。就教学而言,知音也是一种值得建构的新课堂文化。语文教师,成为文本的知音、课程的知音、学生的知音,乃至自我本色的知音,岂非一种全新的生命体验和巅峰状态。
  一、做文本的“知音”
  教师首先应该成为《伯牙绝弦》这个文本的知音。为执教《伯牙绝弦》,才军细读此文,沉入语词,玩索不已,几达“三月不知肉味”的境界。我细读过他为此写就的长达7000余字的《伯牙绝弦》文本细读,可谓研精阐微、识见卓荦,深得文本的个中三昧。如:
  关于友谊的典故颇多,如:管仲与鲍叔牙的“管鲍之交”,郑少谷与王子衡的“生死之交”,角哀与伯桃的“舍命之交”等。然而,比较起来,伯牙与子期的友谊更得“知音”之精髓。具体想来,原因有二。其一,管鲍之交、舍命之交皆赖于直接言说、行为激赏,其交情是在切切实实的交往中愈渐浓厚的。而伯牙子期则不同,他们之间既无惯常的耳鬓厮磨,亦无全然忘我的付出,只在善鼓善听的一念之间。其二,伯牙子期的相交系于一张古琴,可谓“自琴而始,破琴而终”。在民族文化中,古琴是与名士隐者的高贵气节相依傍的,所谓“士,无故不彻琴瑟”。显然,伯牙子期相交的格调,是高于管鲍、角哀之流的。
  很为这类细读感动。以其昏昏,如何使人昭昭?在我看来,《伯牙绝弦》的全部精神都在文中的一“志”上。在点评中,我已强调,“志在高山”者,“高山之志”也;“志在流水”者,“流水之志”也。志者,藏之于心的怀抱也。用当下一个时髦的语词来说,就是“愿景”,它是生命修炼的第一要义。伯牙以琴声写志,子期呢,则以诗言度志。子期的回应,妙就妙在“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的诗性应答。正如后世范仲淹在《严先生祠堂记》中夸赞严子陵“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一样,以苍苍云山、泱泱江水隐喻严子陵的高风亮节,子期的应答,也正是以峨峨泰山、洋洋江河来隐喻伯牙的高远志向和宏大怀抱。在文学,有一切景语皆情语之谓;在文化,则是一切景语皆志语也。
  读懂了“志”,也就读懂了“知音”,你就成了文本的知音。
  二、做课程的“知音”
  作为文本的《伯牙绝弦》和作为课程的《伯牙绝弦》是有区别的。作为文本的《伯牙绝弦》要解决“有什么”的问题,而作为课程的《伯牙绝弦》则要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有什么”并不能也没必要全部转化为“教什么”。因此,作为课程的《伯牙绝弦》要集中解决的是文本的“语文核心价值”(郑桂华语)。
  那么,做课程的“知音”,就是要求教师能敏锐而精准地把握和凸显《伯牙绝弦》这一文本的“语文核心价值”。
  作为古文的《伯牙绝弦》,其语文核心价值又该如何定位呢?
  习得一些文言词汇、文言句式吗?
  习得文言文翻译成白话文的若干技巧和规律吗?
  感受并表现文言文诵读的特有韵律和情味吗?
  了解《伯牙绝弦》这个故事的情节和大意吗?
  这些当然有其课程论的价值,但未必就是本文的“语文核心价值”。
  王荣生先生用“定篇”“样本”“例文”和“用件”的概念来分别描述、规范不同文本在教学中的功能。其中,被标为“定篇”的文本,如先秦诸子、唐宋八大家的文章,其主要的教学目标定位于传承优秀文化上。
  《伯牙绝弦》,正是这样的“定篇”。其语文核心价值正在于“知音文化”的阐发和传承中。教材编排中的“资料袋”,正是对知音文化传承的一种自觉担当。才军的设计,所以精彩,正源于他本人对“知音文化”这一语文核心价值的阐幽探赜、高屋建瓴上。
  知音文化滥觞于《伯牙绝弦》,“高山流水”则成了“知音”的文化标识。
  我们从全课的教学流程中,就不难窥见这种知音文化的传承秘妙。课的结构大体上与《高山流水》的曲式相应,分“起、承、转、合”四段,一波三折、风生水起。“课起”为“纵情吟诵识知音”,“课承”为“高山流水明知音”,“课转”为“破琴绝弦祭知音”,“课合”为“千古传唱怀知音”,显然,知音文化作为全课主线,起到了穿针引线、凝神聚气、融会贯通的作用。
  在具体的课堂策略上,才军巧妙地将教材的资料袋梳理成在时间长河中川流不息的五个知音文化节点,以一种类似于电影蒙太奇的手法,一帧一帧还原故事画面和场景,配以原汁原味的古文诵读,将知音文化演绎得荡气回肠、扣人心弦。
  再如,板书的设计,通过呈现“志、念、心”和“知音”,擦去“志、念、心”和“知音”,最后又重书“知音”这样一种一波三折的教学艺术,将这一古典情怀的当代守护与守望,挥洒得既含蓄蕴藉又酣畅淋漓。
  凸显了“知音文化”,你就成了课程的知音。
  三、做学生的“知音”
  语文教师倘若做不了学生的“知音”,则文本的知音、课程的知音必将黯然失色、茫然不知所措。语文教师的专业性,既反映在课程开发上,更体现在学情理解上。没有对学生、学情、学力的细致入微、全面周详的体认与把握,就不可能有语文教学的优质高效。
  此课的现场效果据说十分理想。无论是学生的诵读水平还是应答质量,都出乎意料、令人叹服。我看课堂实录,发现全场自发的掌声不下6次之多,这在大型公开课中是鲜有的感人场景。这样的课堂效果,学生的基础和准备是一个方面,教师本人对学情的充分估计和动态把握,也是毋庸置疑的一个要素。
  譬如,初读时,对“谓”和“兮”的处理,就是教师在充分估计学情的前提下取得的实打实的课堂效果。
  又譬如,对“志”“念”的理解,由一开始的“心想”到后来的“志向”,解读中教师精心安排了几处台阶:先是设问——“钟子期必得的到底是什么?”再是探问——“钟子期说‘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说的也不仅仅是伯牙的琴声吧?”最后才是追问——“什么样的志向?什么样的胸怀?”每一步都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每一步都促进了学生认知和情感的协同发展。
  学情从来就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学情总是和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师经验、教学策略等变量交织在一起,形成一个剪不断、理还乱的生命之网,笼罩在课程的每一个当下。教师只有不断地在课堂的每一个当下洞察学情、把握学情、顺应学情,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个性发展。
  从这个意义上讲,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每一次理答应对,是“教在当下”的最典型的真实写照。且看才军的精彩理答:
  ——你看,借助注释不仅能帮助我们理解,还能帮助我们朗读呢。这个“兮”和前边的“哉”一样都是语气词,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啊——”,在这样的词后边一停顿,一延长,古文的味道就出来了。
  ——注意到没有,他在理解这两句话的时候,有注释的就借助注释,没注释的就联系着上下文用自己的话来补充,这是学习古文的好方法。
  ——真妙啊!“知我所志,明我所念”,多会说话啊,我看你不仅是伯牙的知音,也是文言文的知音哪!
  这里有学法的巧妙点拨,有发自内心的赏识和激励,有信手拈来的精准评价,有峰回路转、更上层楼的教学引领,而这一切,无不基于教师对当下学情的瞬间、敏锐的理解与顺应,这是颇见功力的教学机智,是直指心性的课堂智慧。
  教在当下,你就成了学生的知音。
  这正是,伯牙绝弦神未绝,知音说与知音听。

                  赛课感言:我这样教《伯牙绝弦》
                       罗才军

  一、阅读方法的学习和运用
  《伯牙绝弦》并不是学生学习的第一篇古文,这一课中,学生理解上最大的困惑是“谓”,学生认为已知其实未知的语言是“志、念”,因此,我就在这两处分别设置“没有注释,还可以借助工具书”、“有时候我们可以用现代问汇代替古文词汇”这两种学法,真正实现顺学而导。
  二、古文阅读的体验和积累
  在这个课中,最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为“熟读成诵”!在课堂上,我设置了不同层次、逐步推进的朗读,从读通到读好再到读懂,最后读出情味,还有老师的范读、师生的对读穿插其间,意在渗透古文诵读的断句、延长等技巧,渲染古文抑扬顿挫、古朴悠然的情味。如此梯度化的设计,目的就是适时运用恰当的诵读使学生不断丰厚古文的语感图式,以声求气,回环复沓,直至能够水到渠成地背诵。
  三、语言形式的品味和感受
  这个文本语言最大的秘妙在于:前四句是伯牙一句,子期一句,成一应一答,一鼓一和之势;再加上语言的起伏有致,正好体现伯牙子期由相遇到相知最后奉为知音,那情绪从平静走向兴起激越最后转为喜悦的过程。语言整齐对应,仿佛能让我们感受到当时的伯牙子期也是—个鼓、一个听;一个倾诉,一个回应;两人不觉欣喜若狂,继而起舞旋走,击掌欢笑,当时之煌灿烂可见一斑,最后又不免惺惺相惜,促膝长谈,回复平静的过程。而到第五句,急转后合,句式开始出现长短错乱形式,3字、8字、5字,没有规律,没有对应,如此也正好凸显出伯牙当时悲苦哀绝的心境,唯有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方能宣泄当时那无边的痛苦,无限的失望。可以说,语言形式在直观上就恰切地表现了语言内容。在教学中,我运用感性的师生对读方式让学生真切感受前四句语言的特点,并顺势引导学生体味到这处语言的特点。在最后一句的处理上,我大刀阔斧地简化过程,重在形成情感落差。如此“简约写意”的方式正好与前四句的“工笔细描”形成强烈的对比,篇章的意识和语言的特点在这—课堂过程中同时栽种到了学生的心里。
  四、审美情感的熏陶和悦纳
  细读文本,不难发现文章第一句是呈现知音的“志趣相投”,第二、三、四句是呈现知音的“心灵相通、互为激赏”,第五句是呈现“不离不弃、知音难觅”。初读几遍,学生也能模糊感知“知音”的意义,但那只是逻辑层面的理解,不是感性的刻骨铭心的体验。而如果没有真切的体验,“知音”的内涵、“痛失知音、绝弦”的审美趣味就会成为无根之木,水上之萍。因此,在教学中,我首先从学生已知中揭示出未知——“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说的仅仅是高山和流水吗?这是学生认识的进一步刷新。说到底子期作为伯牙的知音,其实他听懂并且一语道破的就是伯牙琴声中的志向、情怀、抱负和心声,与此同时我又将文中最为重要的富含知音内涵的“志、念”等字逐步呈现,并在此基础上,练笔纵深,继而引入《列子?汤问》中伯牙得遇钟子期的感慨“子之听夫,志想像犹吾心也”,如此层层推进,最终明确只有“心有灵犀、心心相印,只有知志、知念又知心的人才可以称作是知音”。
  五、经典文化的感知和传承
  这个文本本身就埋藏着相当丰厚的文化内涵,比如“古琴”文化、“知音”文化、“高山流水”文化,“泰山、江河”文化,“绝弦”文化等等,这些都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民族的文化符号,只有理解和传承了这个符号、这种密码的人才是真正延续中华文化血脉的人,才是真正延续中国语文香火的人。在这一点的落实上,我主要分散在理解语言、诵读语言、品味知音等过程中,最为集中的是课的最后,结合资料袋进行的诵读。

相关链接:《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第八届全国青年教师阅读教学比赛宁夏会堂赛区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壮三部曲是哪几首歌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