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命召唤打不开提示见图?

发布时间: 阅读次数:1870

公告! 2020年12月21日,晚上22:00战网紧急维护,所有玩家无法登录战网,断开连接,等官方维护

一,打开游戏就报错进不去

二,关闭弹窗游戏退出,循环

【所有付费后自己不能解决问题的,可抵扣等值服务费,详情咨询QQ或微信,支持淘宝担保交易-远程技术服务】

}

还好我没买。这是动视的态度问题,不是能力问题。而且不是我没钱,只是拒绝吃屎。多人和单人我都认为是屎(僵尸我就不多说了,从反馈来看叫作根本没法玩)。不仅是游戏机制,商业机制也有问题。

我需要告诉一些人为什么欧美玩家买《使命召唤》:概括总结就是这游戏是捆绑了三个模式(战役、多人、僵尸/特殊行动)销售的。《先锋》加起来不值60刀。同时,“《使命召唤》主打多人”根本就是句废话:您多人首发时值60刀?其他模式哪怕值10刀都好,您首发时多人值50刀?要玩多人,考虑到网络问题,19版《现代战争》以及《黑色行动冷战》都还有人,还经常打折,也不需要60刀。“买新不买旧”这种话放以前的国内可能还有意义,crossplay都来了还怎么说?

我看直播战役空战甚至忍不住笑。要玩空战,还是打爽的,《皇牌空战》以及今年黑五Steam上面销量榜的《僚机计划》俩都不足20刀,后者的开发团队甚至只有3个人;要玩认真打磨的二战,《使命召唤2》也就15刀,而且它们的战役远比《先锋》长。至于多人有没有替代性作品,最近的19《现代战争》跟《黑色行动冷战》打折分别都有30刀/45刀的时候。哪个不比《先锋》好?

我不属于《使命召唤》新玩家。最早的正版甚至可以追溯到中电博亚的《使命召唤2》代理。在Steam上我的其中一个帐号很早就买过《使命召唤》:

抱歉我曾经跨区,但是我现在想做个好人。
我就不信还有谁能盗图找到这种分类方式以及MW2MP这个游玩时间

其次,你游我玩得很多,甚至比一些欧美意见领袖多,还不算菜,所以我拒绝认为这是我见识不足。我人在北美,这个系列1代到BOCW我全部玩过(甚至包括那个主机独有的3代),应该被归类为“欧美玩家”,也就是动视应该主要照顾的那帮“高贵人士”(虽然我不这么认为)。

我的MW19击杀数是全球前1%。这个K/D因为刷大马士革降下来的。对手人均核弹牌子。
最近倒是在朋友叫玩的情况下打了几十把BOCW。冲是能冲,但我不太喜欢这个TTK。

我对于贴吧一些充满戾气的“真的有人会为了剧情花60刀吗”问题是不满的。我的回答是我可能会买,而且我有朋友真的就是买来过剧情养老。评价一个游戏不应该去评价它的玩家如何或者做了什么选择,这不是一种很好的批判方式,而应该批判这个游戏真正你觉得做得不好的地方。

《先锋》的单人看直播的时候我只能想起来《德军总部》这四个字。因为这本质上就是英雄扛着武器在“战场”中无双,搭配点完全可以不存在的剧情。可是比起《德军总部》,这个游戏可以说没把握好,好笑也不好笑,严肃也不严肃。我在看直播的时候注意到几个问题:

  1. 《先锋》的故事本质上跟厕纸龙傲天轻小说没多大区别。厕纸不是不行,可是这甚至不是一个好的厕纸。“不将复仇联盟的这几个英雄分开关押真的好吗?";斯大林格勒是苏联的斯大林格勒,“保卫俄罗斯”是什么脑瘫的苏军发言这类想法是我看的直接感受。单从剧情来说,应该说是一个稍微负责任一点的剧作家都编得更好。
  2. 此外,这次剧情还在厕纸夹带私货,对故事内容或故事背景完全不重要的对黑色皮肤的政治正确的执著以及反复提及。但是具体表现手法过于刻意和低劣,这叫做“Forced diversity”(强迫他人接受的,当时有无、是否重要都值得疑问的“多样性”价值观)。这种行为不仅不容易让玩家接受这种价值观,还会让这个价值观显得特别蠢。
  3. 最后就是,不仅是厕纸了,具体“组词造句”都有问题。游戏卡顿,掉帧等问题。恶性刷怪或者bug(譬如动画过场之后锁FOV)导致高难度下被秒杀。(开发者没有自己试玩)物品都没贴好在地形,出现浮空。(地图没有好好开发问题)我甚至回头玩了一把《WW2》看自己是不是批评太过用力。然后我的结论是俩都是垃圾,参考对象是《使命召唤2》。

不懂二战,是能力问题,大锤不懂二战,强塞给他们又不给他们时间,这本就不合理;剧情写不好,游戏机制不打磨就上架(而且您还卖60刀税前),是态度问题。为什么是态度问题?因为它的发售从头到尾都是动视希望它被打造成年货商品,动视根本不在乎成品有多好,击穿下限也无所谓。而这一作真就是他们对作品的看法的直接体现。

至于多人,我认为我首先不喜欢魔幻二战,强行套壳不可取这种个人取向就让我很难想玩,而且为了卖角色皮肤阵营划分成“我方”和“敌方”在我看来属于偷懒行为。虽然从单纯玩得爽来看不至于大加批判,但是根本不值得赞扬。

其次《先锋》的多人就是一个加速版《现代战争》,但是本质区别也不大,那我为了快乐完全可以玩《现代战争》,甚至不需要去费时间解锁一堆没有意义的皮肤和配件(而且《战区》堆料降低帧数是坏文明)。

最重要的是,首发的《先锋》多人bug奇多,多到现在高分段人士个个用bug枪打(说的就是你STG44,三发稳死多数两发秒),就算我有闲钱我也拒绝做找bug的测试员,修好需要半年多,然后剩下半年绝望地发现下一作马上快到了。

引用被冠名为“战地系列最强步战玩家”enders的评论:“这游戏是别人送我的,还好我没买这个60刀诈骗。”引用《战地4》职业固定翼玩家Silk的评论:“《战地2042》目前(指B测/2021年10月)是一个内核很有前途但是开发完善几乎没有的游戏,那么今年的使命召唤正好在另一个极端,是个内核是垃圾但是开发完善得多的游戏。”我引用俩主玩战地的也不是故意的,也不是我偏心,甚至他们自己本来也不偏心并且建议不要预购《2042》。而且他们的游戏水平、对街机射击的理解完全足够用来评价《先锋》:第一个在战地的kd是6,第二个日常固定翼50~100杀不死。

评论里竟然还出现一些神奇的怼人式回复。也不要求您去reddit sub里面看。您要不去看看贴吧早期725+M4是怎样被喷成毒瘤的,然后再看看今年恁游今年怎么重复搞出来。

我不能要求他人别买这一作,但我极力推荐所有人抵制动视这种行为。钱是这么好赚的?


这个世界上竟然有这么无聊的人。大概我也很无聊吧。COD这届跟BF这届匆匆发售都是垃圾。这个回答并没有说这俩谁好。这个答案是不推荐购买Vanguard,并且反对当下的预购行为。玩家没必要在两个垃圾里硬选一个。

以下是enders视频下的留言。Silk在那一起喷2042的gunplay。然后还有一位仁兄继续嘲讽2042的一些KOL(Jackfrag Westie这帮英国前职业BF选手太喜欢说好话以至于被他们认为虚伪)。


最后,补充云玩家这件事。

国内带起来“没玩/买过就不能喷”或者“玩得不够多/好就不能喷”的风气,这在欧美也有。这种想法某种程度上确实占理,但是也不全部占理。

首先,游戏的主力消费军不是每天打的,甚至也不是每周打的人,主要游玩时间必不在10天以上(240小时),加上SBMM这种类似于坐牢受苦的机制,想要让多数人解锁所有的配件体验所有/绝大多数的内容就根本不可能。他们对游戏机制了解不深是存在有游戏制作者导致他们不能深度体验的。多数人把评价集中在战役模式上也是这个原因。60刀也不便宜,多数人选择看一把战役完事是很合理的选择。

其次,“玩得不够多/好就不能喷”这个就很微妙了,说不好算不算理解不足。因为:

  1. 玩得不够多就是不喜欢。不喜欢自然不会很花时间玩。
  2. 一些云玩家的意见来自于玩得很多的频道主,或者说来自于游玩水平很高短时间就开发出游戏强力打法的选手。这些人也是有喷游戏核心机制有问题的。也有喷非核心机制的。
  3. 每个人收看的频道不一样所以云理解水平不一样。当下B站关于COD的评测视频多数应该属于玩得不多也不精的,而且视频质量非常不好评价,我也懒得看太多,也没时间。这些要在YouTube上类比也就是普通玩家上传自己的小片段而已。

我看的是近乎于职业选手的评价,包括不限于Enders(战地步战), Silk(战地飞行载具),IAmMarksMan(COD的职业选手)。令我无语的是查的时候发现我击杀数甚至比他主账号还高(他应该有多个号避免被狙击直播)。连他都喷配件浪费太多时间,这肝度还有什么好洗的?

此位仁兄日常在SND里1v6,队友日常1以下kd。就因为sbmm。

至于这一届COD我为什么不买,而且我认为我云得很合理,我只能这么说:

  1. 这一作我一朋友跟我本来就有打打战役就完事的态度。结果这魔幻得太离谱,看了开头我就觉得我必须放弃思考才能体验剧情。
  2. B测就大概知道多人素质了。如果我买了,我就是在用金钱支持动视继续整烂活。我不支持所以不买。如果为了不做云玩家而买跟剖腹以展示自己没有偷食有什么区别?
  3. 很明显从多个意见领袖/职业选手的看法,要么是“现在别买,等”,要么是“别买垃圾”。无论哪个现在都不是该买的时候。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使命召唤4重制版打不开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