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官封弼马温你认为孙悟空是个什么人?

  《西游记·故事情节鉴赏·官封弼马温》赏析

  太白金星领着美猴王,到于灵霄殿外。不等宣诏,直至御前,朝上礼拜。悟空挺身在旁,且不朝礼,但侧耳以听金星启奏。金星奏道:“臣领圣旨,已宣妖仙到了。”玉帝垂帘问曰:“那个是妖仙?”悟空却才躬身答应道:“老孙便是。”仙卿们都大惊失色道:“这个野猴!怎么不拜伏参见,辄敢这等答应道‘老孙便是’,却该死了,该死了!”玉帝传旨道:“那孙悟空乃下界妖仙,初得人身,不知朝礼,且姑恕罪。”众仙卿叫声:“谢恩!”猴王却才朝上唱个大喏。玉帝宣文选武选仙卿,看那处少甚官职,着孙悟空去除授。旁边转过武曲星君,启奏道:“天宫里各宫各殿,各方各处,都不少官,只是御马监缺个正堂管事。”玉帝传旨道:“就除他做个弼马温罢。”众臣叫谢恩,他也只朝上唱个大喏。玉帝又差木德星官送他去御马监到任。

  当时猴王欢欢喜喜,与木德星官径去到任。事毕,木德回宫。他在监里,会聚了监丞、监副、典簿、力士、大小官员人等,查明本监事务,止有天马千匹,乃是:

  骅骝骐骥,騄駬纤离;龙媒紫燕,挟翼骕骦;駃騠银騔,騕褭飞黄;騊駼翻羽,赤兔超光;逾辉弥景,腾雾胜黄;追风绝地,飞翻奔霄;逸飘赤电,铜爵浮云;骢珑虎駷,绝尘紫鳞;四极大宛,八骏九逸,千里绝群——此等良马,一个个嘶风逐电精神壮,踏雾登云气力长。

  这猴王查看了文簿,点明了马数。本监中典簿管征备草料;力士官管刷洗马匹、扎草、饮水、煮料;监丞、监副辅佐催办;弼马昼夜不睡,滋养马匹。日间舞弄犹可,夜间看管殷勤,但是马睡的,赶起来吃草,走的捉将来靠槽。那些天马见了他,泯耳攒蹄,都养得肉肥膘满。不觉的半月有余。一朝闲暇,众监官都安排酒席,一则与他接风,一则与他贺喜。

  正在欢饮之间,猴王忽停杯问曰:“我这‘弼马温’是个什么官衔?”众曰:“官名就是此了。”又问:“此官是个几品?”众道:“没有品从。”猴王道:“没品,想是大之极也。”众道:“不大不大,只唤做‘未入流’。”猴王道:“怎么叫做‘未入流’?”众道:“末等。这样官儿,最低最小,只可与他看马。似堂尊到任之后,这等殷勤,喂得马肥,只落得道声‘好’字;如稍有些尫羸,还要见责;再十分伤损,还要罚赎问罪。”猴王闻此,不觉心头火起,咬牙大怒道:“这般藐视老孙!老孙在那花果山,称王称祖,怎么哄我来替他养马?养马者,乃后生小辈下贱之役,岂是待我的?不做他,不做他!我将去也!”忽喇的一声,把公案推倒,耳中取出宝贝,幌一幌,碗来粗细,一路解数,直打出御马监,径至南天门。众天丁知他受了仙箓,乃是个弼马温,不敢阻当,让他打出天门去了。

  须臾,按落云头,回至花果山上,只见那四健将与各洞妖王,在那里操演兵卒。这猴王厉声高叫道:“小的们,老孙来了!”一群猴都来叩头,迎接进洞天深处,请猴王高登宝位,一壁厢办酒接风,都道:“恭喜大王,上界去十数年,想必得意荣归也?”猴王道:“我才半月有余,那里有十数年?”众猴道:“大王,你在天上,不觉时辰。天上一日,就是下界一年哩。请问大王,官居何职?”猴王摇手道:“不好说,不好说!活活的羞杀人!那玉帝不会用人,他见老孙这般模样,封我做个什么‘弼马温’,原来是与他养马,未入流品之类。我初到任时不知,只在御马监中顽耍。及今日问我同寮,始知是这等卑贱。老孙心中大恼,推倒席面,不受官衔,因此走下来了。”众猴道:“来得好,来得好!大王在这福地洞天之处为王,多少尊重快乐,怎么肯去与他做马夫?”教:“小的们!快办酒来,与大王释闷。”

  正饮酒欢会间,有人来报道:“大王,门外有两个独角鬼王,要见大王。”猴王道:“教他进来。”那鬼王整衣跑入洞中,倒身下拜。美猴王问他:“你见我何干?”鬼王道:“久闻大王招贤,无由得见,今见大王授了天箓,得意荣归,特献赭黄袍一件,与大王称庆。肯不弃鄙贱,收纳小人,亦得效犬马之劳。”猴王大喜,将赭黄袍穿起,众等欣然排班朝拜,即将鬼王封为前部总督先锋。鬼王谢恩毕,复启道:“大王在天许久,所授何职?”猴王道:“玉帝轻贤,封我做个什么‘弼马温’!”鬼王听言,又奏道:“大王有此神通,如何与他养马?就做个‘齐天大圣’,有何不可?”猴王闻说,欢喜不胜,连道几个“好,好,好!”教四健将:“就替我快置个旌旗,旗上写‘齐天大圣’四大字,立竿张挂。自此以后,只称我为齐天大圣,不许再称大王。亦可传与各洞妖王,一体知悉。”

  ——第四回《官封弼马心何足名注齐天意未宁》

  这则小说紧接前文而来,叙说孙悟空在龙宫戏弄龙王和在阴间生死簿上自我除名之事以及所表现的那种勇于向统治者挑战的大无畏精神。他的这些行动搅乱了原有的统治体制的秩序,在一些顽固的卫道者们的眼中看来,这真是大胆的、叛逆的造反行动,绝对需要进行阻止和镇压。特别是那个曾被孙悟空善意戏弄的东海龙王敖广和被孙悟空大声斥责过的一殿秦广王蒋不约而同地来到天庭告状。

  这两人为何要到天庭去告状呢?在古人的心目中,天界、人界和阴界这三界中,天界是最高的。它统率着人间和阴间的一切,即三界和五行。这五行是指水、火、木、金、土五种物质,可泛指世界上的万事万物。这也就是说,这宇宙间的一切之一切,都是由天界的首领所领导着的。而这个统领着天界以及整个宇宙间的一切之一切的人叫玉皇大帝。玉皇大帝也叫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皇,简称玉皇大帝或玉帝。据说这位玉皇大帝自幼修行,经历了三千多年才成为金仙,又经过一千五百五十五劫,每劫为十二万九千六百年,才享受到无极大道,成为掌管天、地、人三界的最高主宰,也被道教尊为天神的四御之一。他居住的地方叫金阙云宫灵霄宝殿,由三十三座天宫、七十二重宝殿组成,手下十殿冥王管人间生死;四海龙王管天气变化;九曜星、五方将、二十八宿、四大天王等等神勇盖地;太白金星、二郎真君、五方五老各路神仙,个个法力无边;而且有西天如来佛祖暗中保护。这位玉皇大帝也有大慈大悲之心,所以一般人也都视他作普救众生的大救星。看起来,玉皇大帝的权力真是吓死人,他所管辖的地方和范围也大得很,似乎是无所不包,涵括一切,真是茫茫宇宙,唯他最大啊!玉皇大帝真的存在于天界吗?请人们千万不要相信以上所说的这一切。和一切神灵和仙人一样,他也是人类在想象中创造出来的一个至高无上的统治者,而且他也应该是我们中华民族所独有的。正如西方在想象中创造了上帝一样,我们也创造了玉皇大帝。

  我们再来看孙悟空的所谓的“罪状”。东海龙王在奏表中所列举的是:“近因花果山生、水帘洞住妖仙孙悟空者,欺虐小龙,强坐水宅,索兵器,施法施威;要披挂,骋凶骋势。惊伤水族,吓走龟鼍。”并且在龙宫“弄武艺,显神通”等等。而那个一殿秦广王蒋则拿着地藏王菩萨的奏表说:“今有花果山生水帘洞天产妖猴孙悟空,逞恶行凶,不服拘唤。弄神通,打绝九幽鬼使;恃势力,惊伤十代(张兵按:“代”应为“殿”字,说见前)慈王。大闹森罗,强销名号。致使猴之类无拘,猕猴之畜多寿;寂灭轮回,各无生死。”他们异口同声地骂孙悟空为“妖仙”、“妖猴”、“妖孽”,总之,认定孙悟空为“妖”,而要求玉皇大帝“收伏”、“收降”此妖。而玉皇大帝也在听了两人的告状之后,恶狠狠地发出了“遣将擒拿”的指令。

  读过《西游记》小说的人都还记得,孙悟空去龙宫索取兵器时,曾得到很好的礼遇。从下到上,龙宫中的所有人都对他很客气。当孙悟空说明索取兵器的来意时,他们大方地打开库门,让他从中选择任何一种兵器。就是那根令孙悟空十分中意的如意金箍棒,本是龙宫中弃置不用的一根废铁棍,后由龙母提议而送给他的。至于生死簿上除名,孙悟空确实有所威逼,但那也是他捍卫自身生命的行为。不如此,十殿冥王会同意从生死簿上勾去“孙悟空”及其猴属们的名字吗?而今他们都翻脸不认人了,一个个都撕破了原先伪善的外衣,赤裸裸地暴露了本来凶残的真实面目。他们来到了天界,采用“恶人先告状”的卑劣手法,向三界的最高统治者——玉皇大帝禀报,罗织各种罪名,进行诬陷,妄图置孙悟空于死地。他们一个说要“恳乞天兵,收此妖孽,庶使海岳清宁,下元安泰”,另一个则说要“伏乞调遣神兵,收降此妖,整理阴阳,永安地府”,一句话,也就是要维持旧有的统治体制和制度。他们唯恐从此天下不宁,担心会失去昔日的统治地位和荣耀。这就把这伙人的两面三刀的丑恶嘴脸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而那个端坐在天庭龙椅上的玉皇大帝也是昏庸到了极点。作者用了两个“览毕”,根本不问是非曲直,也不管什么青红皂白,就下令用武力去镇压孙悟空了。其专制独裁残暴的艺术形象在这里得到了如此深刻而栩栩如生的展现,真是令人难忘。

  读到这里,人们不禁要问:此是神话小说吗?我们的回答无疑是肯定的。原因就在于小说中出现的这些“人物”,如十殿冥王、东海龙王和玉皇大帝等等,哪一个不是神话中的人物啊?但是我们也真切地体验到,小说中的这些十分具体、逼真的艺术描写似乎又非常熟悉。它们不是每天很真实地发生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吗?无论是天庭的摆设,还是玉皇大帝的语言,甚至连东海龙王敖广和一殿秦广王蒋的说话口吻都和世间的朝廷在皇帝上朝时的情景是何等的相似乃尔。我们说它是人间社会现实的翻版,是一点也不为过的。即使是东海龙王敖广和一殿秦广王蒋所上的两篇奏章,不也和人们从现存的大量文献资料中读到的当时的朝廷大臣们向皇帝呈献的奏章是一模一样的吗?倘若把它们混杂于一处,恐怕再高明的内侍大臣也难以分辨出真假。

  中国的神话小说之特点,在小说《西游记》中得到了极好的表现。这就是:作家通过鲜明生动的神话人物形象,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在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人为写神话小说而去写神话小说的。作家运用艺术的笔墨,将真实地发生在人世间和社会上的各种现实生活,通过创造的各式神话人物,去深刻而准确地描画出来。他们之所以采用神话小说这种艺术形式的原因,有着各种复杂的因素和深刻的社会背景。即以小说《西游记》而言,它既是中国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那个玄奘西天取经故事流传在民间并且不断地得到演绎、深化和发展嬗变的结果,同时又是明初社会统治者实行专制高压政治、对知识分子实行严酷的“文字狱”造成文化噤声政策所留下的后遗症的历史产物。倘若我们这样来读《西游记》,才能真正读懂它,并且领悟到小说的艺术真谛。

  如果我们用这样的观点来审视《西游记》中的“官封弼马温”这则小说,就会有新的发现。原来,生活在天庭中的统治者也是很聪明的。他们和人间的统治者一样,富于政治智慧。在治国驭民方面,同样懂得使用两手政策,即一手硬的,也就是用武力去镇压那些敢于反抗他们的叛逆者,如孙悟空这样的所谓的“妖孽”,同时他们也不忘使用软的一手,这就是扮出一副慈善的面孔,使用各种欺骗的手段,例如,“招安术”就是他们常用的一种方法。尤其是对待孙悟空这样的“硬骨头”,他天不怕地不怕,无情的镇压无疑会激起他的更加强烈的反抗,于维护和巩固自身的统治地位不利。因此,采用“招安术”,就是很高明的一招。为玉皇大帝去执行这一使命的是太白金星。

  太白金星又名太白长庚星,是玉皇大帝身边的宠臣。他见东海龙王敖广和一殿秦广王蒋的奏章都提出要由神兵天将去镇压孙悟空,便出面向玉皇大帝提议,由天庭“降一道招安圣旨,把他招来上界,授他一个大小官职,与他籍名在箓,拘束此间”,把孙悟空收买在身边。如果孙悟空不吃这一套,依然故我,与天庭作对,则“就此擒拿”不迟。玉皇大帝听从了太白金星的建议,决定派遣太白金星去下界招安孙悟空。

  何谓“招安”,就是统治者利用手中的权力,赐以小恩小惠,运用各种手段去拉拢、收买、贿赂反对者,使他们臣服并替自己出力。我们眼前就有一个很典型的事例,那就是小说《水浒传》中的宋徽宗招安以宋江为首的一支江湖杂牌起义军的故事。本来,以宋江为代表的一百零八条英雄好汉以及其他弟兄们,因不满于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揭竿而起,以梁山水系为根据地,聚义忠义堂,与封建统治者及其爪牙们进行武装反抗的斗争,建立了形似国中之国的割据局面,弄得统治者坐卧不宁,形势大好。然而,宋江等人接受了宋王朝的招安,不仅使这支起义队伍沦落为御用的皇家鹰犬,毁了自己,也毁了这国中之国的大好局面。而且他们还接受朝廷的旨意,杀戮方腊领导的起义者,演出了一出朝廷借刀杀人,导致兄弟相残而统治者窃笑的社会悲剧。

  小说《西游记》和《水浒传》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妙。这则小说的开篇就从太白金星招安孙悟空写起。以前,人们常把孙悟空说成是英雄,在我们读到的许多论文或者著作中,都视他为“神话英雄”,这是很不错的。但是,这“神话英雄”也是人,他有着人的一切特点,包括思想和欲望,这正是孙悟空的可爱之处,也是他广受读者喜爱的重要原因。面对着太白金星这个招安使者,善良、真诚、纯朴的孙悟空在开始时并没有识破他的真面目,相反感到“大喜”,并且“安排筵宴款待”。因为此时他的心中想的是“高迁上品天仙位,名列云班宝箓中”,从此以后,他可以列身朝班,吃着“皇粮”,享受爵禄带来的荣华富贵了。英雄如孙悟空者也未能免俗,这更使人慨叹人生欲望之可敬、可叹也可恨了!然而,这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东西,又怎可一个“灭”字可以了得!圣贤如程、朱,不懂个中壶奥,岂不太过雷人?

  小说中的孙悟空真是既单纯又可爱。面对着撕破了伪装的太白金星和玉皇大帝一口又一口的“妖仙”鄙称,他却丝毫没有一点恼恨和愤怒,而且在他获得一个到御马监去上任的官职后,竟然还是“欢欢喜喜”地去上任了。他的可爱之处就在于对这份工作的极端认真和负责。小说描写他不仅“在监里,会聚了监丞、监副、典簿、力士、大小官员人等,查明本监事务”,又“查看了文簿,点明了马数。本监中典簿管征备草料;力士官管刷洗马匹、扎草、饮水、煮料;监丞、监副辅佐催办。弼马昼夜不睡,滋养马匹。日间舞弄犹可,夜间看管殷勤,但是马睡的,赶起来吃草,走的捉将来靠槽。那些天马见了他,泯耳攒蹄,都养得肉肥膘满。”就这样有滋有味地做了半个多月的官,算是过了一把“官瘾”。而对天界的统治者来说,把如此叛逆的孙悟空关在天界的马厩里,也正合其意,可以免除天下无穷无乱的祸事啊!他们的如意算盘打得实在是精明透顶了!

  然而,天底下哪有纸可以包得住火的呢?这里借用后来的小说《红搂梦》中的一句话来说就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送了卿卿性命。”当孙悟空一旦从部属们的口中得知玉皇大帝赐给自己的这个官叫“弼马温”,乃是一个“未入流”的官,“这样官儿,最低最小,只可与他看马。似堂尊到任之后,这等殷勤,喂得马肥,只落得道声‘好’字;如稍有些尫羸,还要见责;再十分伤损,还要罚赎问罪”。事情的真相被揭穿,安徒生的童话中所说的那件套在皇帝身上的新衣再也无法遮住其丑陋的身躯时,孙悟空再也忍不住了,小说对此作了如下描写:

  猴王闻此,不觉心头火起,咬牙大怒道:“这般藐视老孙!老孙在那花果山,称王称祖,怎么哄我来替他养马?养马者,乃后生小辈下贱之役,岂是待我的?不做他,不做他!我将去也!”忽喇的一声,把公案推倒,耳中取出宝贝,幌一幌,碗来粗细,一路解数,直打出御马监,径至南天门。众天丁知他受了仙箓,乃是个弼马温,不敢阻当,让他打出天门去了。

  这才是本色的孙悟空!他十分鄙视这嗟来之食,对天庭和太白金星以及玉皇大帝等一伙人恨入骨髓,径直打出天门去了。在这仅一百余字的描写中,作者通过对孙悟空的神情和一系列的动作描写,如“心头火起,咬牙大怒”,“把公案推倒,耳中取出宝贝,幌一幌,碗来粗细,一路解数,直打出御马监”,维妙维肖地表现了孙悟空的鲜明个性。而且作者还通过孙悟空的充满个性化的语言描写,展现了他的叛逆不羁的精神风貌!

  打出天门的孙悟空依然回到自己的“老巢”花果山。你看他那一声:“小的们!老孙来了!”是多么的自豪和得意啊!在花果山,孙悟空可以呼风唤雨,一手遮天,一切由他说了算,任凭自己独断专行,万事心想则成,用他部属的话来说就是“大王在这福地洞天之处为王,多少尊重快乐”,逍遥自在,独立自由。他又竖起了一面“齐天大圣”的旗帜,陶醉在一介山大王的欢乐之中。他的理想暂时得到了部分实现。一时十分称心满意。

  毫无疑问,孙悟空的艺术形象在这则小说中极其鲜明而深刻。作品之所以能有如此审美效果,是与作家高超的艺术造诣密切相关的。这里最突出的一种艺术手法是对比描写的恰当使用。所谓对比,就是将两种不同的事物作比较,以凸显出它们的异同。而要进行艺术描写的重要基础是要有可比性。在这则小说中,孙悟空的艺术形象是通过对比而强烈地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其可对比的重要基础就是它被玉皇大帝和太白金星等人的欺骗。在天庭的“弼马温”的骗局没被人拆穿前,孙悟空很天真地相信了他们,给予太白金星周到的礼数,很热情地款待了他,并且还非常认真和负责地上任了半个多月。可是当孙悟空一旦了解到这“弼马温”乃是一个骗局之后,就义无反顾地与天庭彻底决裂。小说通过这种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的对比,凸显了孙悟空的鲜明而深刻的艺术形象,在人们的视觉形象上产生了强烈的冲击波,对表现主题起了很好的作用。

微信搜索公众号【杯茶读书(bcbeicha)】关注后,在对话框发送人名,获取相应的人物分析,如:孙悟空。回复回目,获取相应回目的内容简介、分析及读后感,如:西游记1。其他更多的回复关键词等你探索,如红楼梦、水浒传、儒林外史、简爱等……

}

话说孙悟空学艺归来, 整日游手好闲, 为了寻到一件称手的兵器, 跑到玉皇大帝管辖的东海自来水公司, 强行向龙王敖总勒索钢管一根, 又到火葬厂殡仪馆大闹一通, 把阎总的账本子都撕了, 敖总、阎总把他告到玉帝那儿。

玉帝道:“那路神将下界收伏?”

太白金星道:启奏陛下,不如降一道招安圣旨,把他宣来上界,拘束此间。若受天命,后再升赏;若违天命,就此擒拿。一则不动众劳师,二则收仙有道。

玉帝闻言甚喜,就叫太白金星去招安。

然后官拜弼马温,结果孙悟空嫌官小,弃官不干了!

这就是孙悟空的不对了。这叫什么? 这叫不识好歹!

神仙都是人或动物修成的, 经过N年的苦修, 得了法术成了仙之后, 还未必就是正果。我们看神话小说, 都知道成仙成佛还是相对容易些的, 就是这个“正果”极为难求! 有多少神仙为了这个“正果”, 丢了性命不说, 连魂魄都给人家打散了!

但是, 大家却都不知道这个“正果”究竟是个什么, 是吧。

今天, 我破天荒地提出一个既准确又明确的神仙界的定义: 这个“正果”, 就是“编制”。

有编的, 有封号的, 就是“正果”, 没有编的, 没有封号的, 就不是“正果”。西游记中有许多妖怪法力都特大, 但是因为没有编, 所以就不是正果, 唐僧虽然没有什么法力, 但如来佛给了他封号, 有了编, 那就是正果。正果与法力大小不太成正比, 所以有些有本事的妖怪就会无法无天。

孙悟空到天上来了, 他一没有介绍信, 二没有派遣证, 三没有任何神际关系, 四没有任何功劳贡献, 他凭什么做弼马温? 这弼马温可是有“编”的! 可是个正果! 尽管级别很低, 也是个正果啊! 天上的神仙寿命都长的很, 一个位置一坐就是几千年几万年, 想换个人很难, 他来算是运气好的, 恰逢御马监缺个正堂管事, 这个位置该有多少眼睛盯着啊! 他一来就坐办公室, 管着监丞、监副、典簿、力士、大小官员上十号人, 这些下属也都是神仙啊, 而且都要比他的资历老的多!

我们再看增长天王, 这个天王也不知当了该有几多万年了, 还只是个守南天门的保卫科长而已, 手下的天丁也只不过是保安级别, 他们和孙悟空比, 那是差的远! 孙悟空直接在元首身边帮忙看管交通工具, 应该是很有前途的!

他能得到这个位置, 凭什么? 无凭无据! 因此, 我们有理由怀疑: 是玉皇大帝的偏爱! 玉皇大帝绝对瞧得起他, 一是看他还有些手段, 敢去教训敖总和阎总, 二是看他还有些机灵可爱, 不似那帮神仙一个个的像木头。

他呢, 还嫌官小! 掀了办公桌, 拿根钢管, 忽来弧去的, 打出御马监,径至南天门, 反下界去了。众天丁们是怕他手里的家伙么? 不是的, 因为他是弼马温, 是个领导, 是“受了仙箓的,不敢阻当。”

回到花果山,他还说“那玉帝不会用人。”可是, 他是受了“仙箓”的,简单点说, 就是注册了的, 有席位的, 是受人尊敬的, 羡慕的。于是, 来了两个独角鬼王,见了猴王, 倒身下拜。美猴王问他:“你见我何干?”鬼王道:“久闻大王招贤,无由得见,今见大王授了天箓,得意荣归,特献赭黄袍一件,与大王称庆。肯不弃鄙贱,收纳小人,亦得效犬马之劳。”

看到了吗? 没有天箓, 你半个鬼毛都招不到! 有了天箓, 你不招, 他自己来! 还白得了一件名牌大衣!

猴王大喜,将大衣穿起,封鬼王为前部总督先锋。从后面可以看出, 猴王经常穿这件大衣配他的紫金冠、黄金甲。

猴王又竖起一面大旗:“齐天大圣”,自己单干起来了。

应该说,玉皇大帝对孙悟空是很够意思的,孙悟空的行为确实有些过分。当然,人各有志,他不愿意到你那儿就业,他喜欢自己独立创业,这个选择也不错,甚至是很好,所以也没有谁指责他,多数是在鼓励他。

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

后世在评价《西游记》的艺术成就时,通常把孙悟空解读为敢于蔑视权威、战天斗地的光辉英雄形象。

如果英雄只是从字面意思理解为“才能勇武过人的人、有英勇品质的人”,那毫无疑问孙悟空算是一个英雄!

然真英雄者,应是“肩扛正义,救黎民于水火,解百姓于倒悬。有凌云之壮志,气吞山河之势,腹纳九州之量,包藏四海之胸襟!”,从孙悟空的所作所为来看,离真英雄还差得很远!

纵观整部《西游记》,孙悟空的猴生以被如来佛祖压入五行山下为分界线,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大闹天宫所展示的藐视权贵的形象,其实更多的是基于自身强大实力而流露出的狂妄自大;后一阶段答应保唐僧西天取经只不过是权宜之计,悟空并没有真心悔过,脾气秉性依旧未改,若不是着了观音菩萨的道(被套上了紧箍咒),取经路上的悟空指不定要闹出什么更大的幺蛾子出来!

以下根据原著将前一阶段孙悟空的猴生之路上的所作所为略略采撷一二,共品之。

书中开篇言:东胜神洲有一座花果山,山上有一仙石,吸收日精月华,内育仙胎,产一石卵,见风化一石猴。

石猴虽无父无母,无人管束,倒也通些人情世故,识得长幼尊卑。石猴参仙访道途中,好言好语从樵夫口中探得菩提祖师住处。待石猴进得斜月三星洞,见到端坐在台上的菩提祖师,倒身下拜,磕头不计其数。面对祖师关于姓名的问询,本就无名无姓的石猴答道:“我无姓。人若骂我,我也不恼;若打我,我也不嗔,只是赔个礼儿就罢了。一生无姓。”石猴此回答一语双关,有意无意间把自己小小地包装了一番,可见石猴还是颇有些心机的。

祖师赐法名孙悟空,石猴怡然踊跃,喜不自胜,此后每日与众师兄学言语礼貌,讲经论道,习字焚香;又暗地随祖师悟得长生之妙道,练就七十二般变化。然悟空终究猴性不改,在大众面前卖弄技艺,被祖师逐出山门。

学艺归来的孙悟空,重夺花果山王座,自恃一身好本领,肆意妄为,脾气也是大涨!

在傲来国,悟空为觅得刀枪器械,光天化日之下,大施法术,一阵狂风,飞沙走石,使得三街六市关门闭户,此举全然不顾人间百姓生计;随后径直闯入兵器馆、武库中,使出分身法,将大小器械尽数搬个干净,如此行径和抢劫没甚么分别。

悟空闯入东海龙宫索要兵器,龙王无奈之下奉上如意金箍棒。这还不算完,悟空还继续索要相趁的披挂,见龙王推脱便要动手。这好似一个自恃武功高强,闯入邻居家打秋风的无赖!

悟空虽已悟得长生之道,但并未列入仙界名录。于梦中,阳寿该终的悟空被勾死人拖入幽冥界,一言不合,悟空便大发脾气,掏出金箍棒把两个勾死人打成肉酱。仗着法力高强,把自己的名字消除不说,还把猴属之类但有名者一概勾之。虽事出有因,但这样的报复有点过分了!

孙悟空两次被天宫招安。第一次官封弼马温,因觉得官职太小,不被重视而反下天庭。

第二次授“齐天大圣”虚衔,代管蟠桃园。大圣先是偷吃仙桃,因不满王母娘娘的“蟠桃大会”未曾受邀,又偷喝御酒,乱吃佳肴,借酒劲将蟠桃盛会搅得一塌糊涂,还把太上老君炼就的仙丹吃了个干干净净。酒醒后的大圣方知闯下大祸,左思右想,索性再次反出天宫。

孙悟空因为自己的面子意气用事和酒后冲动之举导致天宫发动了对花果山的围剿行动,一人惹下的祸事却连累了花果山的虎豹狮象、狼虫狐狢和众多的猴子猴孙们。

接下来就是著名的大闹天宫了。孙悟空在花果山前苦战天兵天将,在太上老君金刚套和二郎神哮天犬的接连偷袭下被擒,在老君的八卦炉内煅炼了七七四十九日,不仅没有炼出仙丹、化为灰烬,反倒功力大增。逃出丹炉的孙悟空一怒之下,挥舞金箍棒,一路杀入龙霄宝殿,被众神团团围住,一时间僵持不下。玉帝慌乱之下请出西天如来佛祖降伏,大圣在佛祖面前,放出了“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的狂言。其实,这不过是在如来佛祖的刺激下,悟空说出的一句气话而已,悟空本是个逍遥自在的主,皇帝的位置对它只会是个束缚。悟空明显是着了如来佛祖的道,被佛祖利用在天宫面前立威而已!

至于后一阶段的西天取经,被紧箍咒收拾得服服帖帖的孙悟空,在途中渐渐看出了所谓的西天取经只不过是佛祖为三藏刻意安排的镀金之旅,于是也就顺水推舟、逢场作戏罢了!

那个时代确实有腐朽黑暗的一面,然而如此的孙悟空也远远称不上真英雄!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孙悟空为什么被称为弼马温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