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读那么多书呢?

摩氧研发团队经过多年试验从天然植物中成功提取高纯度Allantoin,优异的Allantoin精华具有亲水、吸水、防止水分散发等作用,充分提升肌肤水润度,加强细胞代谢,从而解决色斑反复问题

1.眼睛到不了的地方,文字可以。

很多东西,眼睛看不到,读书可以;脚步不能丈量,读书可以;身体无法抵达,读书也可以。

2.读书是为了将来和你的爱人不止讨论柴米油盐酱醋茶,还可以谈论琴棋书画诗酒花。

在阅读上度过光阴,即使物质贫瘠,精神上却无比富饶。

3.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读过的书。

你读过的书,经历过的事,等时间长了,那些细枝末节的,你都忘了,剩下来的,就成了你的素质。

4.读书会让你成为一个有温度、有情趣、会思考的人。

当看到天边飞鸟,你会说: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5.喜欢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时刻,当成一种享受。

读书、学习,去更远的地方的意义大概就是,远离那些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也不用做那些不想做的事,希望我们都可以不被改变。

6.多学一点知识,少说一句求人的话。

读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让自己明白世界,看清自己,让自己在无所依靠无所事事的时候,有一种严肃力量推动你往前走。

7.读书是最低成本的旅行。

你可以通过看书,走到天下的各个角落,结交不同的伟人名家。只要打开书,就随时打开了一个崭新的世界。

8.你读过的书,吃过的苦,都会铺成你脚下的路,带你去想去的地方。

读书的意义在于可以把苦涩的文字变成有灵魂的血液融入生活的肌理,于是在平凡中生根开花。

9.有人问,女孩子上那么久的学、读那么多的书,最终还是要回一座平凡的城,嫁作人妇,洗衣煮饭,相夫教子,何苦折腾?

这样的坚持是为了,就算最终跌入繁琐,洗尽铅华,同样的工作,却有不一样的心境,同样的家庭,却有不一样的情调,不一样的素养。

10.读书,你可以体验1000种人生。

我们没有办法无限延续生命的长度,但却可以增加生命的宽度和厚度,读书便是最好的方法。

11.读书可以治疗孤独。

一个爱书的人,他必定不致于缺少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良好的老师,一个可爱的伴侣,一个温情的安慰者。

12.我读过很多书,但后来大部分都被我忘记了,那阅读的意义是什么?

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吃过很多食物,现在已经记不起来吃过什么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中的一部分已经长成我的骨头和血肉,已成为身体的一部分。

13.读书,能解决80%以上的迷茫。

读书可以帮助我们思考,重塑自己的价值观,让我们更明白自己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迷茫的时候,读书最能让人清醒。

14.读书可以改变容颜、塑造优雅的气质。

三毛说: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了过眼云烟,不复记忆,其实他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里。

15.读过的书,看过的风景,就是你的格局。

不读书,不知道路在何方;不行路,不明白书中涵义。

走过的路和读过的书,本质上是一样的,只有经历了才会成为你的阅历,最终形成你的格局。正是这些无形的事物,让你能保持清澈的头脑看待自己的人生和这个世界。

16.知识,哪怕是知识的幻影,也会成为你的铠甲,保护你不被愚昧反噬。

越喜欢读书的人,越能提高自己,越有更多机会去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你在读书上花的任何时间,都会在某个时刻给你回报。

17.读书让自己的生命充满更多可能。

《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的冠军雷海为,是一个外卖小哥,他酷爱诗词,闲暇时间都用来读书。在《中国诗词大会》的舞台上,他夺得冠军。董卿说:你在读书上花的任何时间,都会在某一个时刻给你回报。

虽然生活朴素,但我们内心丰富;即使深陷泥泞,也依然可以仰望星空。

18.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读书越多,在科学和思辨中浸淫的时间越长,对世界和自身的理解便会越深刻。读书在悄悄帮你认识这个世界,悄悄帮你抹去脸上的肤浅与无知。


· 每天学习一点,汇点滴成江海!

本文来自:百度知道日报

首先,我们先来回答一个问题:读书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是享受消遣,打发时间;

或者个人能力提升需要;

敷衍(老师、家长、老板等)外来的要求;

满足内省的需要,充实、美化、陶冶自己的生活。

你是哪一种?我读书既有兴趣问题,也有需求问题,还有习惯问题。正如我每天都要吃饭睡觉工作一样,读书也是我每天生活里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我每天的阅读时间一般都在1小时以上)。读书可以帮助我解决困难、应付环境,并可获得思想材料的来源,从读书中明白事理,有所觉醒,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中坚持信念;通过读书锻炼我的胆识、眼光、毅力......

读书作为一种学习和成长方式,与别的方式有什么不同?

人的成长学习,最好的方式有以下4种:

1)实践:实践绝对是最好的成长方式,但是国内的大环境是没办法给你提供太多实践的机会和平台,基本上如果这个机会到了你的手里,你就没有犯错的机会,必须要做好,否则这个机会将很难再次出现。

2)实验:与实践不同,通过一个模拟的小型环境来提高自己,我们能为自己创造环境的机会也非常的少,我们没有那么多机会去上名校,去名企,去做很多能让我们身心俱奋的事情。

3)观察:身边的事情,以及各个行业的朋友、同学、网友、家人的一言一行,都能给自己带来很多直观感受。但是另一方面这种感受更多的是感性的、零散的、使用价值不高的,我对自己的感觉、我的观察在没有书本的帮助下往往是不可靠的。

4)读书:读书是非常自由的方式,也是最容易得到的方式,这种方法对周围人和环境的依赖最小。只要你能静下心,你就能从书本上得到很多的东西。

有些书是阅,略而知其在则可;有些书是读,诵而知其声;有些书是研,重复多次而深知其意;有些书是学,不仅需知其果且需深究其因、通晓其理;有些书只是翻翻;还有些书知其头尾即可晓其大意。不同的书针对于不同的阅读要求,没必要在休闲类书上下太多功夫,但有些书虽然干涩但却不解上句无法知其下意。

我们很多人以为自己读书读不了很快很多,但是实际上不是这样。仅在我认识的一些朋友中、学员中也有读书很快、理解很高的,当然这些都不是他们自身的天赋,而是他们在后天培养出来的;也有一些网友咨询我“速读”的问题,觉得难,担心自己掌握不了,其实不然,在我教他们一些速读练习技巧和自己的坚持练习之下,都有所提高;

读书仅仅是读书,生活中取得成功的条件是判断力、是经验、是开拓精神和个性等,这些素质都不是书本能够带来的。

一方面,生活同读书是分不开的,既不要做书呆子,将脑袋里装满着死书;也不要空着脑袋过生活。读书应当是生活的一种享乐,不是令人头疼的工作。另一方面,读书的时候要随处会疑,换句话说,要随处会用自己的思想去批评它。

我们的读书,是要借书本上的记载寻出一条求知的路,并不是要请书本来管束我们的思想。我们只要敢于批评,就可以分出它哪一句话是对的,哪些是错的,哪些是可以留待商量的。逢到什么疑惑的地方,就查一查。心中起什么问题,就自己研究一下。不怕动手,肯写肯翻,善于观察,主动实践,便可以让自己真正的成长。

为什么很多人没有读书的习惯?

环境问题:大部分世人皆急功近利,恨不能一日之间便发大财、居高位、享盛名,不愿意去做长时期的积累功夫,尤其不愿意去从事心灵方面的修炼,认为那些都是虚的假的。

认识问题:读不读书无所谓,没有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惰性问题: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存在惰性,不愿意跳出自己的“舒适区”,要么没有读书的计划和习惯,要没有毅力去坚持。(还有很多人觉得自己很忙,没时间读书。其实仔细思考一下,有多少时间你是真的忙?)

方法问题:阅读速度慢、阅读理解能力差、思维能力弱,使得在阅读的过程中严重受挫,慢慢的阅读的兴趣和习惯慢慢被消耗。

有人不读书,自然也有人读书:他们既存高远,又脚踏实地,修身务本,储才仰望,在天时未到来之前,努力准备着,一旦机会降临便能很快地把握住,捷足先登。

你有读书的习惯吗?没有养成的原因是什么呢?在评论区与我们分享一下吧。

内容来自:精英特速读记忆训练网/ 国内最专业的快速阅读记忆训练平台

快速阅读、记忆力、注意力、思维、高效学习等方面的知识学习、能力训练。

因为人类的烦恼是共通的。很多烦恼,书上能找到答案,起码看了减少压力。比如,爱情的烦恼、前途的烦恼、金钱的烦恼、育儿的烦恼、职场的烦恼、疾病的烦恼、人生意义的烦恼......对吗?

只是你以前没有发现这些书上的老师。为什么没发现?因为看得少。

依靠我们个人有限的脑子来应对各种烦恼,是以一挑十的困难,但是如果多读几本书,借助的是成百上千人的智慧,能手握更多看问题的角度与应对的方法,知道的选项更多,看得见路在何方,找到你的“命运之书”——因为一本书而改变人生方向和目标。

说来不怕您笑,我小学时很少读课外书,就是以为书籍无非是那掐指可数的几本名著而已,别小小年纪读完了,以后没得看。

现在回忆起来,不禁想自赏两巴掌。 为什么没有发现其他好书,还是因为看得少,见识得少呗。

有人会说,万一总是读到烂书,找不到能解决自己烦恼的书籍怎么办?其实还是因为读得少。 

前期确实是像学习投资理财知识那样,总有一段时间是在交学费。 能读到好书也是概率问题,等到多读几本之后,好书自然会脱颖而出、惊艳浮现。

茫茫书海中,你不游起来,怎么能知道哪里是更美的风景;

像相亲那样,不多看几次,怎么知道这世界上有什么类型的异性,自己比较中意哪一款。

阅书无数,才能炼成火眼金睛。

发愤的草莓,著有干货新书《现在就干》,

专注时间管理与妈妈精力管理,

陪你把琐碎生活变成像游戏一样好玩。

家有2宝,上班之余耕耘公众号“发愤的草莓”(neverstop201508),每天5点晨起。


· 超过21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世界读书日刚刚过去,很多地区都举办了各种各样的读书庆祝活动。

在文化事业空前发达的当代社会,读书对于个人成长的意义是毋庸置疑的。毕竟古人说过:“腹有诗书气自华。”

有个比喻不知道题主有没有听说过?

书是河水,我们的心就是装满煤炭的篮子。我们每次用篮子去捞水时,虽然什么也捞不起来,但是篮子会越来越干净。

同理,书读多了,虽然很多人感觉也记不得多少,但是在一次次的读书过程中,我们的心灵会慢慢变得纯净,面对问题的时候,思考就会变得越来越全面。

还听到过一个笑话,长大了想去放羊,啥都不想做别的,那读书干嘛?

我想说,如果我们努力读书,就会更了解羊群,了解草原,了解怎么照顾羊群,怎样把你家羊养的健健康康的,怎样才能卖出好的价钱,这样对于你放羊来说,才会让你的生活慢慢变得越来越好不是吗?

所以,任何事情,都是可以知识迁移,读书都是获取知识的基础,也是性价比最高的一件事。我们读书真的不是读给别人看的,是读给自己的。

现在读书,不单纯的只是读书读文字,而更像是与作者之间进行交流,甚至获得共鸣。

有时看到好的文章,大总有一种“想分享给周围人看”的强烈感受,内心根源是“想让更多人学习”,总有共鸣,忍不住与更多人分享读书读书的美好。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 每个回答都超有意思的

  我们为什么要读书呢?一是要救天下,二是要救自己。很多时候,救天下也要从救自己开始。人生在世,总是困惑、疑惑、迷惑的时候多。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有了惑不要紧,可以想办法解惑,而读书正是我们所能选择的解惑方式之一。

  读书要有问题意识,要带着问题读书。什么是问题?问题即是我们的“惑”。想不明白的,感到迷茫的,我们就通过读书来解决。很多人怀念上世纪80年代的读书风气,那时,多少西方思想理论的经典名著成为畅销书,大学生人手一册,争相阅读。原因之一固然是我们刚刚经历过一个“知识”和“精神”双重饥荒的时期,突然之间,窗户打开了,门也打开了,被压抑多年的求知欲望,一下子全部释放出来了,人们因此有了一种沉醉在春风里的幸福感,读书也是享受这种幸福感的一种方式。此外还要看到,80年代如火如荼的读书运动,也源自人们反思历史、思考现实、求索未来的内在要求,人们希望从书中找到答案,摸索出一条通向现代民主国家的道路。如果说,中国的改革是“摸着石头过河”的话,那么,一本本有思想价值的书,就是人们摸得到的一块块“石头”。中国的改革开放走到今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读书的意义不应低估。

  长期以来,围绕读书一直就有“有所为”和“无所为”的争论,读书人往往喜欢标榜自己“无所为”,不希望给人一种太功利的印象,以为这样才是高境界。如果从读书养性的角度说,我也渴望达到这种境界。这里的“无所为”,所指就是读书不能被用来换取功名利禄和物质享受。但如果是为了明事理,长见识,养成敏锐的判断力,不至于被人忽悠,这样的“有所为”,我倒觉得是应该提倡的。

  在这里,“有所为”是指通过读书解决我们所要探求的各种问题。只有带着问题读书,读书才可能是有效的。我们正处在这样一个时代,经济高速发展,社会急剧转型,各种利益都面临着重新分配和组合,各种社会矛盾频繁发生。改革之路走到一个关键时刻,我们迫切需要一个新的社会读书运动,这种需求也是从社会和我们的内心中生长出来的。

  当然,带着问题读书不同于泛泛地阅读,更不是毫无目的的浏览,而要有所选择,选择的标准就是你正在思考的问题。读书的目的,无非是要帮助你进行思考,进而解决你的问题。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就讲了读书与思考的辩证关系,如果只是读书而不思考,就容易被蒙蔽,受到欺骗;如果只思考不读书,又会因为疑惑、困惑、迷惑而更加危险。所以,读所谓社科书或思想理论方面的书,不宜贪多,要精读,集中精力读透几本针对自己之“惑”的书,则将受益无穷。

无聊就可以来读书,比聊扣扣有意思,然后嘛,读书时自己的大脑会自动思考,不需要刻意,一些道理,窍门、捷径就出来了

因为大家都读了很多的书,不读会脱离群体,会很孤独的!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上大学的时候,我曾经很喜欢挑战权威的韩寒,迷恋激扬文字的李承鹏,并且信奉哈耶克的自由市场,觉得zheng府就是合法化的流氓,一味做顺民必然导向奴役之路。

一直到2017年年届三十,作为承办机构的随班助教,跟着北京市委组织部的培训班到新加坡学习社会治理,才第一次激起了我认真去了解我们自己zheng府的欲望。

一、别人给你吹嘘的月亮,或许没他们说的那么圆

当时人民行动党的一位元老,给我们讲他们的选举规则,简单来说,就是把新加坡总共划分为将近90个选区。每个选区需要选出一位议员,各个党派都可以去参选。如果90个选区,大部分选取都是人民行动党的代表当选为议员,那人民行动党就胜了,成为执政党,掌控议会,拥有制定国家法律的权利,进而通过法律指挥政府的行动,把政党意志变为国家现实。

最让我意外的地方在于,在那之前我一直以为民主选举代表的就是民意,但学习下来才发现,其中有很大的操作空间:

因为在某个具体的选区,每次大选之前,人民行动党都会利用手中的权力,充分调研选区里选民的投票意愿,如果发现某个选区的人,不支持他们党派的民众占了多数,他们就悄悄调整选区的范围,确保这个选区支持人民行动党的人占多数。这个可能有点不好理解,我用图示意下:

比如下面这个图代表整个新加坡,假定人民行动党A的实际只有40%,明显低于工人党B:

如果按照下图的方式划分为5个选区,那五个选区选出来的议员都是工人党的议员,那不用说,人民行动党就输了。

但如果重新调整下选区划分,按照下图的方式划分选区,那5个选区里,人民行动党在4、5选区支持率低于50%,失去两个议员席位,输了2次;但他们在1、2、3选区支持率超过50%,赢得三个议员席位,赢了3次,整体上人民行动党五局三胜,赢得了大选。

这个划分,是计票层面的调整,所以参与选举的民众自己是不知道的,因为不管有没有被调整,他们都只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在选票上,自己支持政党名字后面,填上符号。

但他们党派自己是知道的,有的民众,虽然从来没有搬过家,但每次大选,都会被划到不同的选区里计票。

你看,民众确实是按照自己的意愿选举的,但因为规则在政党手里,最终呈现出来的结果,并不是整个社会真实的意愿。

在那之后,我又去详细了解了美国的选举制度,比新加坡要复杂些,但通过选区调整操纵选举结果的手法,和新加坡基本是一样的。

以前在国内,很多学者总说国外的月亮有多圆,所以这次,是我头一次对国外所谓民主制度有所怀疑。

我想,国内的很多东西,或许没有中国学者说的那么烂;国外的很多东西,也没有他们吹的那么好。

二、尝试去学习与自己爱好异质的知识,或许能让自己跳出思维的陷阱

当时我对中国的政党制度有颇多不解,课后培老师去打车时,便跟他聊了起来,他没有正面回答我,而是反问我:“你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如果你们的政党和政府真的如你所了解的那么不堪,中国怎么还会崛起?你觉得一个那么大的国家,领导层全是白痴,光靠运气就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吗?我想,问题肯定是有的,但成功也绝不是偶然的,或许你可以多了解了解和自己以往认知不同的,另外一个方面的知识,然后再选择自己的立场和态度。”

那次学习内容很丰富,新加坡政治、经济、文化、政党制度、社会治理、社区治理都有涉及,还实地去法院、医院、人民行动党的基层支部(大概是这个称呼),社区自治机构、民众再培训机构等地方学习交流,班上的学员是北京市和社会治理相关的各个机关、还有各个区的处级以上干部,很多都是具体业务的分管领导,所以跟各位老师请教的问题都很尖锐,所以21天学习下来,对新加坡的了解已经算是颇为深入了。

经过这次学习,我才知道新加坡解决了廉洁的问题,但国家机关和国企的人浮于事,执行效率,裙带关系,还有人与人之间的勾心斗角,并没有比中国好多少,搞黑材料、整人跟中国大陆并无二致。

而当时关于自由市场和威权政府的困惑,后来也在更广泛且富有异质性的阅读中找到了答案:

人性里面有坏的一面,想要不劳而获或者少付出多获得的一面,所以绝对自由市场和无政府状态不可能产生世外桃源,只会产生土匪社会。人一多了之后,就一定会有坏人欺负老实人,强取豪夺、不劳而获。在有人群的地方,政府不去收税,强盗就会去“收税”。

如果连个管民生保障的政府都没有,必然诞生“土匪政治”。政府不管,自然有人来管。这些人可不喜欢什么“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田园世界,而是“大块吃肉、大秤分金”的自在生活。没有野心的,就打家劫舍、呼啸山林;有点野心的,就占山为王、称孤道寡。无政府状态的地区,是一个弱肉强食、盗贼云集的“世外桃源”。这种世外桃源,才是真正的世外桃源,所描写的那种世外桃源,在现实社会是无法存在的。

无政府绝不代表人民的自由,而是代表强盗、能人们的自由。

政府存在的意义,就是把必要的暴力集合起来加以理性的管理和使用。没有靠谱的政府,就意味着暴力行为的泛滥和非理性的使用。没有靠谱的政府从中协调,人民并非真的是自己种粮自己吃,自己赚钱自己花,而是必须向其他暴力机构缴纳更沉重的赋税。这种赋税可以体现为被高价交易、被抢劫、被迫入伙当土匪或者参与叛乱等等。

所以,在一个地方建立政府,不是平白的新增一群官老爷们来让老百姓养着,而是用一群更能干的、组织的更好的、负有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和民生幸福责任的人来取代原来的那一批、。这就是为什么新增好几套军政组织的社会,反而比无政府的社会更稳定和繁荣的原因。
——引用自李晓鹏《黄河文明与一带一路》

你看,《黄河文明与一带一路》这样书名看起来又红又专的作品,哪里是曾经迷信哈耶克、李承鹏的青年会认真阅读的作品?

可当我学着敞开胸怀,多去了解和自己原先认知不一样的知识时,我发现这样的阅读,比我总学习自己认同的观点,要大得多。

三、找机会去跟比自己厉害的人交流请教,或许能快速破局

2018年,有次去拜访苏州规划局副局长、总规划徐克明老师,跟他聊起海绵城市的话题,顺便就提起许多城市一遇到洪涝灾害就看海的话题,便请教了他一个问题:“为什么这些城市的领导,就不愿意好好花心思修修下水道呢?”

他解释说:“下水管道建粗一点,提高排水能力,就可以避免洪涝了,这个是好事,大家当然都知道。官员们也不是傻子,这么简单的道理,他们当然懂。

但比如苏州这样的城市,所有地下排水管加起来,长度都可以绕地球好几周,你用直径60厘米的管道,和你用直径1米的管道,虽然只差了40厘米,但成本可不是只涨了40%,而是会翻上去10几倍。

所以政府领导在决策的时候,还得考虑成本和收益的问题。比如现在的排水管,是按照过去50年的最高降水量建的,那遇到比这个大的雨,城市肯定就淹水了。

但问题是,你管子已经埋好了,要重新换成20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这个施工成本又是一个天文数字。

苏州这样财政相对宽裕的城市,虽然分给下水道的钱比例未必高,但因为基数大,所以钱并不少。但如果是经济条件相对紧张的城市,钱花在下水道的多了,招商引资给企业让利、投入到其它基建和改善民生方面的经费就不够了,这种时候,换谁在决策者的岗位是哪个,要取舍起来都很困难。”

别问我为何5年前的交谈还记得那么清楚,因为我有详细整理谈话纪要的习惯

这又是我在书上所读不到的东西,如果不是有机会走出去,和徐总师这样的业内人士深入交流,或许我会一直局限在自己过分低估决策难度的小天地里。

四、想,都是问题;做,才有答案——去热爱、去实践、去创造

后来当我有机会进入管理层,上级领导逐渐给了我一些职责范围内的决策权,不仅会有一些日常的两难问题需要我拿主意,还会碰到一些没有处理过的突发事件需要快速决策,身在其中,我才真正体会到决策为什么不容易——且不说有时候事发突然又需要快速决策,你根本不可能掌握全面细致的信息,哪怕信息细致而完整,摆在你面前的选项A、B、C也很清楚,要从中选一个同样很困难,因为每个选择带来的结果,都有利有弊,不时还会超出掌控。

我那时不由得感叹“事非经过不知难”,我自己不过才管理10来个人,都能感受到决策的风险,更何况一个市长管理几十万上百万人。


信笔而书,写下这么多个人的心路历程,只是想跟题主分享,如果我们被困在知识里,越学越怀疑生活和我们的世界,或许我们可以尝试从几个方面去改变:

其一,尝试去了解下自己排斥、厌恶的东西,常识去和与自己不同的人交流,或许许多与自己原先认知相悖的知识以及和自己喜好不一致的人,就是原先知识造成的困局的解药。有时,我们的对一个东西的怀疑,或许只是因为认知不到位,或者明白其中的来龙去脉。

其二,找机会去跟比自己厉害的人交流,不仅去读他们的书,也跟他们请教自己的困惑,不要害怕丢脸或者显得无知,当下暴露自己的无知,正是为以后的“有知”做储备。许多时候,你所谓的顿悟,只是别人的常识;而你努力的结果,不过是别人的起点。和厉害的交流,所能带来的知识飞跃,会比自己闷头思考大得多。

其三,对自己没有深入了解的领域保持敬畏,我说的敬畏,既包括不轻易去评价,也包括不轻易相信,包括前面说的比你厉害的人给你的结论。听完厉害的业内人士对这个事情的判断,至少,你还应该再去听听与他观点相反的人,或者跟他有利益冲突的人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在这样信息与观点交锋的过程中,你才可能掌握真正的知识。

广阔天地,大有可为,不要让知识把自己困在笼子里,去热爱、去生活、去实践,那里面有比书本更鲜活的知识,祝愿你早日跨过绝望之谷,走上开悟之坡,最终步入持续平稳高原。

或许通过个人的努力,我们并不能让世界变得更好,但可以让自己对这个世界更理解、更包容,从而获得精神的解脱。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为什么要读书呢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