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数学大神,求解

日前,一众网友都被小学逆天奥数题搞得头昏脑涨,直呼“伤不起”。

在这种全民奥数的氛围内,吐糟数学的人越来越多。但不可否认的是,数学好的都是聪明人。

今天,我们不吐糟,新湖南客户端为您来盘点部分湘籍数学大神,给湖湘学子们增添一点学数学的动力!

丁取忠 清末湘籍数学家

1810~1884,湖南长沙人,宇肃存,号果臣,又号云梧。丁取忠自小喜读书,但不喜经书时文而偏爱算学。

1837年(道光十七年),他入长沙城南书院,与精研算学舆地的新化人邹汉勋,及精于代数的表弟李锡藩同学,志趣相同,他们常常一起通宵达旦地切磋数学。1851年出版第一部数学专著《数学拾遗》,书由邹汉勋作序。书中“多发明古今算家末尽之旨”,提出了三元一次不等式方程组整数解的新方法。第二年,他在别人协助下完成了《舆地经纬度里表》,运用三角学知识,以魏源的《海国图志》为依据,推算出各地到北京的距离和所处方位。

晚年除个人撰述外,把主要精力用于培养学生,刊印算学著作上。在长抄家中,他聚集黄宗宪、左潜、曾纪鸿等一批学生,孜孜从事数学书籍的整理编辑和刻印工作。1871年(同治十年),在学生协助下,他编成了阐述用高次方程解整存零取复利息的问题的商业数学专著《粟布演草》。之后,他与他的学生们费时六七年,终于共同编成了一部数学巨著《白芙堂算学丛书》。该书收有李治《益古演段》、《测圆海镜》,朱世杰《四元玉鉴》等古代名著,又有近人李锐《开方说》、《天元句股细草》,张敦仁《辑古算经细草》等大作,还有时人徐有壬《务民义斋算学》、夏鸾翔《少广缒鉴》、吴嘉善《算书廿一种》、《割圆八线缀术》、李锡藩《借根方句股细草》、时日醇《百鸡术衍》,并附有张丹村《八线对数表》,丁取忠本人则有《数学拾遗》、《舆地经纬度里表》、《粟布演草》、《对数洋解》,他的弟子黄宗宪《求一术通解》,左潜《缀术释明》、《缀术释载》,曾纪鸿《圆率考真图解》,还收有日本长崎加悦傅一郎俊兴《圆理括囊》,成为中日科技交流的一段佳话。

因为他在数学上的成就,与魏源一起成为湖南近代科技史上的双璧。

黄宗宪 清末湘籍数学家

黄宗宪是近代湖南数学界杰出人物之一,虽然不见经传,但笔者收集的资料充分表明,他是一位值得后人尊敬和纪念的数学家。黄宗宪字玉屏,生卒年不详,湖南新化县城井头街人。自幼天资聪慧、好学。尤喜摆筹习算。1871年(清同治十年),他为学有成器,只身离家来长沙拜读于算学大师丁取忠门下。在城北隅“荷池 精舍”研习古今算书。他学习“健于思而锐于进,凡古算之繁者、深者、变幻而莫测者,必一一究其原”。

湖南省湘潭县人,字孟林,1898年2月3日出生于湘潭县杨林乡。后迁至宁乡县麻山雪花冲。幼时家贫,在汤氏宗族的支持下,得以继续学业直至大学毕业。在湘乡东山小学堂读书时,曾与毛泽东同班。1913年考入长沙妙高峰中学。翌年转入岳云中学。1915年考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今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执教于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堂。1923年赴德国,先后在柏林大学和莱比锡大学研究数学。1925年回国,任武昌大学教授。1927年后,先后任上海劳动大学、武汉大学、广州中山大学教授和广西大学、安徽大学教授兼教务长。1948年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兼教务长,代理校长。新中国成立后,继续执教于北京师范大学,并任校务委员。

湖南衡山人。(—) 著名数学家。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6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1938年在西南联合大学数学系学习,1942年毕业。后曾在滇池之滨西山华亭内苦读拓扑学。1946年后,先后在北京大学数学系和中央研究院数学所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1950年到美国芝加哥大学研究生院数学系学习,在陈省身教授的指导下下完成了博士论文《纤维丛的第二阻碍类》,获得博士学位。1952 —1955年先后在美国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和普林斯顿大学从事研究工作,在这段日子内,他把全部精力投入了拓扑学研究。1956年他放弃了著名数学大师 N.E.斯廷罗德(steenrod)在科研上为他安排的工作良机,毅然回到了祖国,任北京大学数学系教授,直至逝世。上世纪60年代初微分动力系统刚兴起时,他就开始这方面的工作,相继提出与国际上流行的办法有所不同的“典范方程组”和“阻碍集”两大基本理论,由此形成独具特色的研究体系,取得了一系列国际第一流的重要成果。首先注意并研究了后来国际上热门关注的被称为Lyapunov指数的重要概念,证明了C’封闭引理以及某类常微系统族收缩周期轨道有限性;借助自己建立的阻碍集理论,在C’稳定性猜测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王梓坤 中国著名数学家

人物小结:中国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师范大学原校长、中国教师节首倡者,是中国概率论研究的先驱和主要领导者之一。

1929年4月30日生于湖南零陵,籍贯江西吉安。数学家。195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数学系。1958年获苏联莫斯科大学数学系副博士学位。1988年获澳大利亚麦克里(MacquARie)大学名誉科学博士学位。北京师范大学校长()、数学系教授、汕头大学教授。并为南开大学、江西大学、江西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云南大学等校兼职教授。专长概率论。在随机过程等研究中彻底解决了生灭过程的构造问题,创造了极限过渡的概率构造法。求出了生灭过程泛函的分布。最先引进多参量Ornstein-Uhlenbeck过程,并取得系统成果。研究布朗运动与位势论的关系,求出布朗运动末离球面时间、位置、极大游程的分布,获得马尔科夫过程的常返性、零一律等成立的条件。在国内最早研究随机泛函分析,得到广义函数空间中随机元的极限定理。创造了多种统计预报方法及供导航之用的数学方法。

袁亚湘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中国数学学会理事长

1960年1月出生于湖南省资兴县(今资兴市)。袁亚湘十八岁考上湘潭大学, 四年后考上中国科学院计算中心研究生, 师从冯康教授。1982年11月起在剑桥大学应用数学与理论物理系攻读博士, 师从 M.J.D. POWELL 教授,1986年获博士学位。1985年10月至1988年9月在剑桥大学菲茨威廉姆学院工作(Rutherford research fellow), 1988年回到中国在中国科学院计算中心工作,成为当时中科院最年轻的正研究员。曾任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计算数学所所长()和科学与工程计算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曾任中国数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副理事长(),2002年国际数学家大会秘书长。2011年当选美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会士。现任中国运筹学会理事长。

袁亚湘在非线性优化计算方法及其理论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重要成果。他的贡献主要集中在信赖域法,拟牛顿法和共轭梯度法三个方面。在信赖域法算法设计和收敛性分析方面所做的工作是开创性的,特别是对于非光滑优化信赖域方法的研究得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收敛性定理,给出了超线性收敛的充分必要条件。他因此在1984年获英国剑桥大学数学学部研究生论文竞赛唯一的一等奖,以及1985年在英国伦敦获 首届青年国际数值分析奖二等奖。他给出了双球信赖域子问题的最优性条件,证明了截断共轭梯度法的“1/2 猜想”。在拟牛顿方法的理论研究方面,他和美国科学家合作证明了一类拟牛顿方法的全局收敛性,这是非线性规划算法理论在80年代最重要的成果之一。他和学生戴彧虹合作提出的“戴--袁方法”被认为是非线性共轭梯度法四个主要方法之一。他还首创性地提出了用信赖域方法和传统的线搜索方法的结合来构造新的计算方法,开创了利用非二次模型信息构造二次模型子问题的方法,提出了非拟牛顿方法。国外同行称袁亚湘在信赖域方法领域取得的成就是基石性的成果,他的贡献对最优化领域是至关重要的。他曾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06),中国青年科学家奖(1996)和中国十大杰出青年称号(1998)。

龙瑞麟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湖南省岳阳县人。(1939~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数学专业,同年分配在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工作,1981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5年10月任研究员,1986年7月被批准为博士生导师。从1989年起任《数学学报》常务编委、常务副主编,还担任刊物APProx·Theory and Its Appl编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学学科评议组成员等工作。1995年3月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

他工作勤奋,学风严谨,成果丰硕,是一位出色的学术带头人。在国内外一流刊物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4种。曾访问法国、美国、瑞典、加拿大、日 本、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进行数学方面的合作研究和讲学。他的研究项目“大筛法及其在调和分析中的应用”,获中国科学院1981年度重大科技成果二等奖。他完整地解决了著名数学家L·carleson的一个猜想,受到法国数学家的赞许。在小波分析理论这一前沿领域做了不少深刻的有国际影响的工作,其专著《高维小波分析》受到好评。与程民德、邓东皋合著《实分析》获1995年国家教委优秀教材一等奖。

何善堉 国际著名科学家、国务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数学家

(1931.2~31年2月10日生于北京市,祖籍湖南道县,是清朝嘉庆十年(1805年)殿试“探花”、朝廷一品官员何凌汉五世孙,著名书法家何绍基孪生弟弟著名书法、绘画艺术家何绍业四世孙,民国初期军政界著名人士、甘肃西和县知事、书画艺术家、学者何积祜之子。具有文明古国希腊的血统。自幼聪颖好学,强记博闻,原在北京师大附中上学,1949年暑假即提前一年考入北京大学数学系。

五十年代,曾协助钱学森编著《工程控制论》一书,担任了该书的绝大部分翻译工作。在中科院系统的科学技术大学做兼职教授,与钱学森、华罗庚等国内名家同期讲课;并与著名数学家王元等切磋学术,交往甚密。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以他名字设立了科学基金:“何善堉奖”。

何善堉主攻的学术方向是复杂系统理论和控制理论,重点是复杂系统(包括生态系统和物理系统)的建模与分析计算方法。他提出的“模型复合方法”,对多种复杂系统的建模,具有广泛的实用价值和理论研究意义;对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的研究分析尤为实用,用这种方法可以根据少量的资料和数据,以比较直接简明的程序化方法,构造出比较准确有用的复杂系统模型。他曾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在“六.五”国家重点攻关课题:“京津地区生态系统分析和污染防治”中,主持完成主要子课题“京津地区生态区划的数学方法”,获1987年中国科学院科学技术一等奖。

周向宇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1965年3月生于湖南省郴州市。年在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获硕士、博士学位。1990年起在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数学研究所工作,1992年9月起任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数学研究所副研究员,1998年9月起任该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从2003年2月起担任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数学研究所所长。曾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998)、求是杰出青年学者奖(1998)、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99)、第八届陈省身数学奖(中国数学会)(2001)。周向宇的研究领域多复变是基础数学的核心与前沿之一, 他在该领域取得一系列成果。尤其是证明了扩充未来光管猜测,即:扩充未来光管是全纯域。

湖南汩罗人。1982年毕业于湘潭大学原数学系(现数学院),1984年、1989年分别于北京大学数学系、美国康乃尔大学数学系获得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从1997年开始,一直担任湘潭大学计算与应用数学研究所所长,现为美国宾州州立大学计算数学与应用研究中心主任。2011年当选美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会士。获得2005年德国“洪堡奖”之美国资深科学家奖(原联邦德国政府1972设立的一项奖励,以表彰他在计算数学科研和教学方面所取得的突出成绩。评委会的评价为:“许进超教授是世界数值数学领域中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他的工作对其它许多研究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1963年3月生于广东省英德,籍贯湖南祁东。

1981年毕业于湖南怀化师范专科学校(现怀化学院)数学科,1985年、1988年先后获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硕士、博士学位。主要从事代数群与量子群领域研究。

席南华从小就对数学情有独钟,继承了父亲有毅力、能吃苦和执著的品性,内敛的性格也是他从事研究不可多得的优势。高一提前参加高考只让他考上一个师范专科学校,而不是父亲意想中的中科大少年班。在一个乡村中学教了一年书后,席南华以第一名的成绩考上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研究生,师从著名代数学家曹锡华。

诞生于湖南长沙,北京大学教授,主要从事偏微分方程差分方法,计算数学与计算数学教育的研究.。1943年毕业于西南联大。曾任北京大学教授,计算数学教研室主任,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委员,北京市计算数学学会理事长,中国数学会计算数学学会长常务理事,国家教委理事,国家教委理科数学、力学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兼计算数学、逻辑学编审组组长,《计算数学》编委会委员。他在20世纪50年代末出版的《计算方法》是我国最早的一本计算方法教材,这使得他享誉计算数学界与计算机科学界。胡祖炽十分重视数学在我国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中的应用,参加了许多具有重大意义的课题的研究。他的科研工作领域主要是气体力学方程组的数值计算方法及相应的力学和数学分析。这些内容深刻地影响了他为计算数学专业学生编写的几本深入浅出、受广大读者欢迎的教科书。

1928年5月25日生于湖南益阳。1951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数学系。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应用数学研究所研究员。曾任中国科学院武汉数学物理研究所所长。研究工作涉及偏微分方程、函数空间、数论、数理统计、调和分析及数值分析等。在偏微分方程和函数空间方面最有成就,在混合型方程、椭圆组和间断解方面的工作在国内外影响很大。在函数空间及其嵌入定理方面进行了长期的研究,找出和纠正了国外有关著作中的错误,解决了强非线性变分问题、强非线性抛物型方程初边值问题。建立了Ba空间理论。近年来与合作者解决了等熵气流整体解研究的著名数学难题。曾先后获得科学大会奖,中国科学院一等奖、二等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华罗庚数学奖和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等多项奖励。

戴彧虹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出生于湖南省涟源市,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计算数学与科学工程计算研究所研究员,钟家庆数学奖,第十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获得者,山里人网站委员长。戴彧虹的专业:计算数学、应用数学、运筹学。研究方向:非线性优化。他和老师袁亚湘合作提出的“戴--袁方法”被认为是非线性共轭梯度法四个主要方法之一。

黄飞敏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1971年出生,湖南祁阳人,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所长助理。

2003年4月至今 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黄飞敏获奖的工作是关于等温气体动力学(即绝热指数为1)弱解的整体存在性研究。关于气体动力学的研究一直是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的核心问题之一。对于含真空的等熵气流(即 绝热指数大于1),经过许多著名数学家的艰苦努力,已经得到了完全解决。这些结果在国际上受到了高度重视。例如P.L.Lions在他获菲尔兹(Fields)奖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一小时报告中,重点介绍了等熵气流绝热指数大于5/3的工作。但是对于等温气流, 除了非真空情形已被日本数学家 T.Nishida在1968年证明以外,几十年来一直没有任何进展。这是因为所有对于绝热指数大于1行之有效的方法在应用到绝热指数为1的真空情形时都失效。 黄飞敏和合作者对此问题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方法, 证明了含真空的等温气流弱解的整体存在性, 至此具有物理背景的气体动力学(律)获得了完全解决。该文在国际一流数学杂志SIAM J.Math.Anal.上发表并得到了审稿人的高度评价。审稿人认为“在 -律的几个工作(Diperna, 丁等人,Lions等人)之后,此难题依然悬而未决。显然这里解决的难题都曾被上述学者研究过。这个工作是一维双曲方程组的存在性理论的一个主要进展。”

曾肯成 数学家、密码学家

1927年12月生于湖南省涟源县,1946年至1950年在清华大学数学系学习,1950年至1951年在中国科学院数学所进行研究工作,1952年至1953年在黑龙江哈尔滨外国语专科学校学习,1953年至1956年在中国科学院秘书处任翻译;1956年至1958年在苏联科学院计算中心做研究生;1958年至1978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任教;1978年任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数学教学部主任,1998年4月退休。

曾肯成教授是我国代数学和密码学领域的著名专家,我国首批博士生导师,是我国代数密码学的创始人之一。他长期从事代数、密码学等方面的教学、研究工作。

周爱辉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湖南浏阳人。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计算数学与科学工程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计算数学与应用数学研究员,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应用数学博士。主要从事数值数学与科学计算、遍历理论与动力系统方面的研究。

曹道民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1963年2月出生,湖南常宁人。 1979年9月至1983年8月湘潭大学数学系基础数学专业学习,1983年9月至1986年7月湘潭大学数学系计算数学专业学习,获硕士学位。1986年9月中科院武汉数学物理研究所读博士学位,1989年6月获博士学位1989年7月至1996年4月中国科学院武汉数学物理研究所工作,历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1996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到中科院应用数学所工作,任研究员。曹道民研究员主要从事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的研究,取得了一批具有重要影响的研究成果,并曾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和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的资助。

谭绍滨 教授 博士生导师

1963年5月出生,湖南湘潭人。大学本科毕业于湘潭大学, 硕士毕业于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 博士毕业于加拿大萨斯喀彻温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费尔兹研究所博士后。现为厦门大学厦门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副院长,数学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闽江学者”特聘教授。为厦门大学数学科学学院代数学研究方向的学术带头人, 2003年入选厦门市第四届专业技术拔尖人才。2002年入选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2000年福建省第五届青年科技奖。1994年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一等奖。兼任《数学研究》杂志编委。

康立山 教授 博士生导师

男, 1934年1月6日出生于湖南衡山(现为衡东县)三樟市, 1952年毕业于衡山中学(国师附中与省立十二中合并而成), 1956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数学系。

1985年-1991年担任武汉大学数学教授,计算机科学与数学教授、计算机科学理论 博士导师(1990年批准),武汉大学软件工程研究所所长,2002年被特聘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计算机学院院长。出版有《解数学物理问题的异步并行算法》、《区域分裂法与并行算法》、《数值解高维偏微分方程的分裂法》、《演化计算》等专著。

1962年生,汉族,湖南澧县人。现为湘潭大学副校长,湘潭大学“计算数学”国家重点学科负责人、“科学工程计算与数值仿真”湖南省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精品课程“数值计算方法”负责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冯康计算数学奖”得主、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计划、湖南省“12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获湖南省优秀教师并立二等功、湖南省优秀中青年专家等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主要学术兼职:教育部科技委员会数理学部委员、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数学分委会委员、中国计算数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常务理事、湖南省数学会理事长;DCDS-S、NMTMA、《计算数学》和《高校计算数学学报》编委。

庾建设 教授 博士生导师

1961年出生,湖南省武冈县(今武冈市)人。1977年考入邵阳师范专科学校数学科。毕业后当了两年中学数学教师。1984年考取湖南教育学院数学专业本科生。后又被湖南大学破格录取为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破格晋升为讲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1992年作为讲师,刚刚获得博士学位,破格申报副教授,湖南省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审阅他的申报材料后,一致认为他已达到教授水平,由讲师破格升为教授。此时,他才31岁。1993—1994年在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做访问学者。自1990年以来,在短短几年时间里,他就解决了一些国际上著名数学家在泛函微分方程等领域提出悬而未决的10多个公开问题和猜想。50年代美国微分方程专家拉达斯教授断言:具有积分小系数中立型方程不具有振动性。多年来,各国研究这个问题的人,在这个结论面前或者裹足不前,或者绕道而行。1991 年,他通过精心的推理论证,不但推翻了拉达斯的结论,而且建立了具有积分小系数中立型方程的定性理论。这一成果获得国家机械工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994年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1997年37岁时出任湖南大学副校长。2003年12月任广州大学校长。

1937年5月出生,湖南澧县城关镇东门口人氏。曾就读于澧县一中,六十年代初毕业于江西师范学院数学系,毕业后因成绩优异留学校任教。系六十年代的讲师、高校改革恢复职称评定后国内首批评定的数学教授,曾任数学系主任。

(本文综合了新浪网友“山野长风”整理的《湘籍数学家集锦》,特别致谢)

}

  大家不要被它的名字误导,觉得考研就是考的深,考的难,其实考研数学,以我来看它本质上应该是考“熟”数学。

  其一,考的题型很熟,大部分都是常考题型,即使某些年命题老师抽风出一些变态题,也只是题目变态,解题方法一定是在同济课本上,从87年到13年,确实有几年的考研数学考题考察了考试大纲未要求的冷僻知识点,但是从来没有一年的考研数学考察了同济课本未涉及的方法和知识点。所以想考得分的人,主要把课本刷熟,理论上是可以得分的。

  其二,对考生的解题速度要求很熟,考研数学的题目并不难,假如给大家10个小时的考试时间,相信很多人都可以得分,但是考研数学只有3个小时,而且考场突发情况很多,填卡,草稿纸不够用,老师提前收卷,这种情况非常多,所以平时一定要养成2个半小时做完的习惯,而且要按照标准写,不能偷懒,完全按照考场的标准写,因为这才是你真正的速度(当然这步在11月份以后再做就可以了,前期做题,可以偷懒,毕竟时间是有限的,而题目是无限的,多做点题总是多多益善。)做题不要满足会做会对,而是要快。很多考研数学得分的同学,他们做难题照样白卷,但是他们做常规题的速度十分惊人,所以人家是得分,虽然不会做难题,因为解数学常规题速度上去了,就意味着有更多的时间后去检查去做难题,考研数学很多所谓的难题其实只是花时间更多而已,而那些解题速度快的同学当然有更多的时间拿下难题,夺取数学得分的桂冠!

  1、怎样看书,先看课本还是看资料,课本看到什么程度才行?

  首先前期看课本定理的什么要很仔细,最好每个重要定理公式都用草稿纸演算推导一遍。但是又不要过于仔细,如果有些定理公式,自己怎么看都看不懂,怎么推都无法推理出来,不用深陷泥潭。数学这门科目,不像文科,数学比较偏向做题,很多公式,你根本看不懂,但是它在题目里的用法很死,比如概率这门课尤为明显,概率这门课程如果只看公式不做题,感觉像在看天书,各种公式各种混乱,但是一做题就发现,解题的套路很死,搞来搞去就那么几招。另外同济的课后题,总复习题是精华,需要熟练。由于人的遗忘性很大,所以概率和高数最好连起来复习,因为两者的解题是相通的。看一章课本再做一章资料,而线代要课本从头到尾完全看完,才能做资料。最后,再提一点建议,最好把考研数学,看成是两门科目(高数概率+线代),线代和高数概率相比,知识比较独立自成一体,如果经常做高数概率的题目,线代很容易遗忘,你要知道高数概率,是我们高中就在接触的东西,虽然不能保证会做题,但是基本概念还是有个印象的。可是线代呢?高中没有,大学也是混过去的。所以线代一定要和高数概率交叉复习,否则等到了上考场的时候,你会发现每个线代方法都会,一下笔,就傻眼。

  2、你既说参考书看多了会混乱思维,又说数学要多做模拟题,难道做模拟题遇到那么多的题目不会混乱思维?

  首先要记住做模拟题的目的,并不是让你学很多奇思妙想的。诚然。模拟题的奇思妙想确实很多,其中也确实有很多解法可以带给我们启发和借鉴,但是这都是做模拟题的次要目的。模拟题的本质是练习常规解法的熟练度,有人会问,练常规解法的熟练度看不就行了么?如果你的数学基础或者数学理解能力非常好的话,把熟悉,考场得分绝对没问题。但是对于数学没感觉的同学(比如我),或者数学基础很差的人(比如我。。。)你做就是做20遍,你也掌握不了常规解法的熟练度,因为你做了20遍,你只是把给背下来了,你并不是把“真法”记下来,真法就是解出的常规解法。狂做,并不能保证我们能确实掌握常规解法(我们所谓的做出,只是会把答案默下来而已),但是过大量的模拟题训练(注意,只做那些使用常规解法的模拟题,解法过于稀奇的模拟题直接PASS,不要贪小便宜,觉得这么稀奇的解法,自己会了,考场的时候比别人多了一份把握。首先,考研这种全国统一考试不可能会考古怪解法的题目,即使是最难的03年也好。其次,就算考场真出了一道使用奇怪解法的题目,你也做不出来的,除非是有数学天赋的人,正常人是不可能在短短3个小时能想到做出古怪题目的对策,何况你又不是只作那一道题)

  总结:迷信真法,但别迷信。(考研题型年年变,但解题方法永远逃不出复习全书和历年)

  3、对于第一轮复习要加倍重视,重视程度要超过第二轮第三轮之和。千万,千万不能赶进度!

  很多同学觉得复习时间紧了,第一轮复习就草草过,课本大致浏览一下。复习全书,看看答案就算了。恨不得,一个月就把课本全搞定,然后剩下的全部时间用来做模拟题和,练速度。

  练速度?第一轮复习如果没做好,我就是给你三天的时间,做一份考研试卷,你也不可能超过80分。这样的基础,还练速度?没有地基的房子,盖的再高,只是倒的更快。

  什么人可以第二轮第三轮复习呢?比如会做,但是同样的解法的题目换个样子就不会做了,会做,换了样子的也会做,但就是做得太慢,又或者计算老是算错,不是多了一个数,就是少了一个符号。这种人才有资格开始第二轮第三轮复习,而且这种人经过二三轮的复习,也能得到巨大的提高。而如果你第一轮都是糊弄过的,抱歉,你就是第二三轮复习就是花了1年时间,你的成绩也不会超过100分。对于考研数学来说,你是否过线取决于第一轮是否到位,而你能否上130,那才是第二轮第三轮复习的目的。

  4、你说平时要2个半小时做完,考场上如果提前半个小时做完,越检查越错怎么办?

  平时2个半小时做完,又不是让你考场2个半小时做完,考场就按照2个小时50分左右的样子就可以了,很多地方老师喜欢提前收卷的。我考英语就是,好像提前5分钟,就收卷了。作文我都没写,不过我英语阅读实在太强,所以英语就是作文0分,过线无压力。

  像这种检查出错的情况,就是数学基础不扎实的表现,不自信!平时练习时,要养成不检查的习惯,一笔过。做错了,就重新做一遍,不能养成检查的坏习惯,这样会让自己患得患失,数学一旦心态出了毛病,基础再好,上考场都是废的。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学数学在线解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