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更愿意看明星阵容的综艺,还是素人的综艺?

摘  要  将网络综艺节目分为竞技类、偶像养成类、推理类、生活体验类、旅行类、语言文化六类来进行简述。分析当下国内网络综艺节目呈现的特点、面临的问题,最后试提出网络综艺未来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  网络综艺;综艺模式;发展

1  网络综艺节目的定义及概述

网络综艺节目这个名词的字面意思并不明确,广义上来讲,可以理解为在网络平台上播出的综艺节目,但是如今所说的网络综艺节目,更多的是狭义上的:由网络平台或制作机构自制、在网络平台首播的综艺节目。本文所提的网络综艺节目(以下简称网络综艺),以后者为定义。

从2007年国内第一部网络综艺《大鹏嘚吧嘚》诞生到如今网络综艺遍地开花,经历了不短的时间。初期的网络综艺作为一种尝试,小成本、制作粗糙,质量和数量上远不及电视综艺,电视综艺还是占绝对优势地位。及至2011年广电总局颁布“限娱令”,控制娱乐节目在卫视台的播出,给了自由度更高的网络综艺第一个发展机遇。2014年,脱口秀节目《奇葩说》的爆火引领了网络自制综艺的潮流,2014年也因此被称为“网络自制节目元年”,各大网络视频平台都加大了对之的投入。2015年,广电总局再次加强管控,限制真人秀电视综艺的制作播出,题材不受限的网络综艺越来越成为观众追捧的对象。从此之后,网络综艺开始进入飞速发展阶段,更多的资本涌入,网络综艺不再是“低成本”“小制作”的代名词,取而代之的是多样的模式、丰富的题材、精良的制作。然而,肆意发展的阶段,难免泥沙俱下,过度娱乐化、不良内容频现、缺乏思想深度成为网络综艺繁荣下的隐忧。2018年,广电总局发布限秀令,给当下正热的选秀、偶像养成类综艺敲了警钟,强调网络综艺也要引领正确价值观,将网络综艺也纳入了严格管控范围之内。于是,网络自制综艺的热度暂退,各大制作方也开始调整方向,越来越多叫好又叫座的优质网络综艺出现,网络综艺市场进入了平稳有序发展的新时期[1]。2018年,网络综艺的总播放量已以/p//v2/manage/book/11nnnr/?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0&dt_dapp=/s?id=0186903&wfr=spider&

[4]任穎子.网络综艺节目的创新与传播策略[J].当代电视,2019(10):103-106.

[5]马瑞阁.网络自制综艺节目的商业模式探究——以《奇葩说》为例[J].出版广角,2017(19):69-71.

[6]毕佳欣.我国网络自制综艺节目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9.

[7]于艳美.纯网综艺节目的消费主义倾向审视及反思——以《火星情报局》为例[J].青年记者,2017(14):

[8]薛菁.从《女人30+》看网络综艺节目新趋势——微综艺[J].传媒论坛,2019(19):27.

}

“找到女(男)朋友了吗?”“准备什么时候结婚啊?”相信很多人都在过年的时候被催过婚吧。

正是因为当下年轻单身群体数量巨大,“催婚”成为当下亲人谈话离不开的话题,所以在竞技选秀综艺后情感观察类综艺迎来了爆发。

其实从《非诚勿扰》开始,情感观察类节目多年来都有着一定的关注度,因为在任何时候,交友、婚恋、社交都是社会一直存在而且不可能消失的痛点,而且嗑“CP”也是观众最喜欢的娱乐方式之一,所以交友恋爱一直都具有广泛社会基础的话题。

“社交和恋爱是年轻人的刚需,年轻人的社交技巧和经验,两性之间的互相理解还是很缺乏的。”企鹅影视天相工作室副总经理邱越表示。

从2018年下半年的《心动的信号》开始,情感观察类综艺数量急剧上升,2019年《我家那闺女》《恋梦空间》《遇见你真好》《女儿们的恋爱》已经上线,还有《我家有女初长成》《美好的遇见》《女儿们的男朋友》等同类型综艺即将上线。

虽然婚恋的痛点不会消失,但情感观察类综艺的红利期已经过了,这类综艺已经很难引发像《非诚勿扰》一样全民观看的热潮。

而且在综艺市场中情感观察类节目大量出现后,内容同质化、创新力不足等问题逐渐凸显。《女儿们的恋爱》的总导演晏吉也曾说到:“坦诚跟大家交代这个节目(《女儿们的恋爱》)的模式和人物的设置确实是同质化的,但我们节目的立意和诉求和那个节目(《我家那闺女》)不同。”

不仅节目模式同质化,明星嘉宾也开始出现撞车现象,在此情况下,越来越多的节目开始寻求更多的素人参与节目,但舍去明星效应后,节目的热度自然会有所下降。所以从明星到素人的过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单身婚恋市场将突破56亿,情感类综艺自带话题营销

《我家那闺女》作为2019年率先播出的情感观察类综艺,每期播出后都可以引发观众的广泛关注和热议,并迅速占领微博热搜。

在《我家那闺女》播出后,《恋梦空间》也迅速上线,此外《遇见你真好》《女儿们的恋爱》也已经播出。接下来还有《我家有女初长成》《美好的遇见》《女儿们的男朋友》《喜欢你,我也是》《心动的信号2》《亲爱的我们》等同类型综艺在今年播出。

以当前的火热程度,情感观察类综艺将会占据2019年综艺市场中大量空间。为何恋爱综艺会迎来这么强劲的爆发?

首先,当下“单身狗”数量众多。据官方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单身人口已达2.4亿,而且年轻人单身倾向日益增加,易观数据《在线婚恋交友行业年度综合分析2018》报告指出,2018年中国互联网婚恋交友市场规模将达到52亿元人民币,而且还将持续增长,可以预见单身经济市场还有很大开发空间。而且当下的谈恋爱结婚成本越来越高,年轻人为了更简单直接地获得情感的满足,越来越多的人依靠追星、虚拟世界里获得情感需求,这也是当下各种“CP”存在的原因。

此外根据国金证券研究所发布的数据显示,单身人群更愿意为视频网站、网文、正版音乐等内容付费,并且单身人群的付费行为中为视频网站付费的占比最高。

从腾讯视频提供的用户画像来看,《心动的信号》受众中女性占比55%,一二线城市29岁以下的年轻人达到了80%以上,高学历、高收入的年轻女性群体是《我们相爱吧》的主流受众,这也为视频网站提供了大量付费会员人数。

所以在超过两亿人的单身市场下,情感观察类综艺很好满足了这一广大观众的情感消费需求。

其次,情感观察类综艺自带社会营销话题属性,观众本就乐于“吃瓜”,明星恋爱的综艺自然会引来大量关注。比如《我家那闺女》的嘉宾主要有傅园慧、吴昕、袁姗姗、何雯娜,每个人都有自己鲜明的特点,具有一定的话题度,在首播便霸占十多个热搜话题,截至目前累计播放量已经高达7.4亿。

情感观察类综艺大多采用“真人秀+演播室”的模式,一方面可以让观众聚焦于艺人的日常生活,艺人也存在当下年轻人都存在的被催婚等问题的无奈,使观众产生共鸣;另一方面观众吃着艺人带来的“瓜”同时,还可以从演播室中明星父母等嘉宾的讨论发现更多明星生活细节,很好的满足了观众深入了解明星的欲望,拉近与观众的距离。

除了上述原因外,情感观察类综艺能在众多综艺中占据一席地位,更为重要的是情感观察类综艺跟以往歌唱、舞蹈、喜剧小品综艺形式不同,节目聚焦于当下社会焦虑的“婚恋”这一话题,能引起大量共鸣,这是情感观察类综艺能够出圈的重要原因。

节目同质化严重,观察室有利有弊

但不可忽视的是,情感观察类综艺的红利期已经渐行渐远了。随着《我家那闺女》《女儿们的恋爱》等综艺的火热,会使更多的平台加入情感观察类综艺的战场,同质化等问题也逐渐显露。其中《我家那闺女》《女儿们的恋爱》的节目嘉宾就出现撞车现象,两档节目嘉宾都有傅园慧父女二人。

题材方面同质问题也十分严重,湖南卫视推出的《我家那闺女》是女版的《我家那小子》,邀请四位明星爸爸与明星观察员一同观看待嫁女儿的恋爱日常,了解女儿未知的情感生活秘密。《恋梦空间》则被被认为是卫视版的《心动的信号》,节目中,素人进入专属“恋梦空间”社交,当红艺人作为“心动侦探”,真实观察90后、00后以“恋爱为出发点”的社交状态,为观众提供恋爱秘籍。

与此同时,国内的情感观察类综艺的节目流程和内容设置也被很多观众诟病,像《心动的信号》就是取得《Heart Signal》版权后衍生而来的。但有的综艺更是直接模仿国外综艺设置,毫无新意可言。并且《妻子的浪漫旅行》《心动的信号》《新相亲时代》和《中国新相亲》等综艺也都将迎来第二季,但是有的节目在第一季就没有取得较大热度,第二季的处境就十分尴尬。

另一方面,节目话题单一,总是围绕着“晚婚”“催婚”“恋爱”等话题展开,虽然这是当下社会存在的不可避免的问题,可以引起大量观众的共鸣,但是长此以往节目并没有给出解决这一焦虑问题的办法,观众也会慢慢逃离。

而且第二观察室的存在也是有利有弊,节目通过观察室成员的参与,可以向观众展现了两性、已婚未婚、不同年龄的人群,对爱情的多元解读,还送上了诸多恋爱秘籍与经验分享,以及对明星嘉宾的日常爆料。也使观众对于节目的了解更加深入。

但像《遇见你真好》节目组的观察室成员则没有给节目带来帮助,反而成为节目吐槽的点,网友对于宁静、王耀庆、吴宣仪等人组成的明星观察团更是评价:“他们的点评缺乏专业性,娱乐化的一些描述和看法让节目显得口水化,甚至无法引起观众的共鸣。”

从明星到素人过渡不易,细分市场+内容创新才是出路

情感观察类综艺依靠着新鲜感目前还能够引起大量关注,但随着大量同质内容出现后,节目如何才能够脱颖而出呢?

首先从节目嘉宾的选择出发,比如《我家那闺女》《女儿们的恋爱》在嘉宾阵容和节目制作方面都得到了提升,两者的嘉宾选择不再像以往将嘉宾集中在演艺圈内,而是将嘉宾选择扩大到了体育界,嘉宾的广度的延伸则可以使节目的受众更加广泛。

其次,前文也提到节目的明星嘉宾出现了撞车现象,所以越来的越多节目选择观察素人的情感交流。而且广电总局已经强调真人秀节目要“去明星化”,鼓励素人的参与,要“摒弃靠明星博收视的错误认识,纠正单纯依赖明星的倾向,不能把节目变成拼明星和炫富的场所”。

虽然素人的加入可以使节目不断加入新鲜的血液,但不可否认的是明星的粉丝效应和本身的话题度,是素人无法替代的。

江苏卫视曾推出过《我们相爱吧》,据CSM52城数据显示,《我们相爱吧》第一季首播以0.95%的收视问鼎同时段收视榜单,第二季首播同样强势夺冠。但到了第三季为了响应广电总局的“去明星化”政策,节目中引入“素人CP”,收视就遭遇了滑铁卢,首播收视率仅有0.637%,而网友认为“素人CP演技不及明星CP、剧本痕迹很重,过于生硬。”是导致节目收视下滑的主要原因。

正如《心动的信号》监制、企鹅影视天相工作室副总经理邱越所说,“这个节目要做好,第一个是真实的,真实是最重要的。”但是素人十分难找,一百个面试的素人里都很难找到一个符合综艺要求的人选。邱越表示:“我们是从4300多位报名者中遴选中了8位素人嘉宾,这8位是整个节目的大主角,各自都具备了相当的典型性。”

找到了之后还要去培养素人嘉宾的镜头感,这也会一定程度上给拍摄进度造成影响,还难以保证节目效果。所以从明星综艺过渡到素人综艺,仍然要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在解决了嘉宾问题后,综艺节目还是要充满危机感,因为综艺市场竞争十分激烈,观众的口味也在不断变化。所以除了嘉宾选择外,最重要的是有创新,综艺才能有未来。

情感观察类综艺题材慢慢也不再局限于恋爱类型,从亲子关系、夫妻生活到朋友关系甚至同事关系等均开始出现。综艺要抓住当下社会热点,通过内容形式的不断创新,是情感观察类综艺必须要做的。

}

本周更新的《明星大侦探》中,出现了李晋晔、何运晨的身影。作为两季《令人心动的offer》中获得offer的人气实习生代表,实现了一次“明侦+offer”的梦幻联动。

录制一档《令人心动的offer》之后,他们拿到的可不止是律师工作的offer。作为星素综艺中的素人嘉宾,一次上节目的机会,从此为他们敲开了综艺圈的大门,类似的情况不胜枚举。

自2017年广电总局鼓励制作播出星素结合的综艺娱乐和真人秀节目,2020年更强调“坚持星素结合”的方针,素人在综艺节目上的比例大大增加。直至2021年,素人早已成为综艺节目中的主要角色。

如今素人想要成名,除了通过选秀节目奔着出道而去,在恋爱、职场、经营、竞技等题材综艺露面,也是一个令人眼红的大好机会。

星素结合的背后显然是另一种造星方式:素人通过节目打开了知名度,从此再也不“素”了,哪怕不做明星,他们背后也有一票粉丝大力支持,与艺人一样解锁个人超话不是梦,趁着红利正多,捞点快钱也是常态。

即便不正式出道,他们也有千万种方式让你买单。

炒CP、带货、接广告,

他们的变现模式多种多样

在万物皆可饭圈化的时代,在综艺上露面并获得观众喜爱的素人,只要他们想,几乎就没有吃不到的粉丝红利。

不少人在节目播出期间就创建了超级话题和N个粉丝群,他们不是大明星,但可以是娱乐圈新人,也可以是知名博主、带货主播,深谙互联网赚钱之道,变现模式多种多样。

近些年较为热门的星素结合综艺,非恋爱、职场题材的观察类节目莫属,这也导致《令人心动的offer》《心动的信号》《喜欢你我也是》等节目成为了较大的造星平台,从这些节目上走出的素人,基本上囊括了所有星素综艺节目的素人现状。

可以将这些变现模式分为三类:第一种是踩着短视频、vlog等娱乐风口进行产出,凭借源源不断的曝光度和可观的粉丝基数,跻身自媒体博主之列,以此获得品牌青睐,通过接广告、参加商业活动赚钱。

他们解锁的博主类型各有不同:有情侣档博主,实现视频、活动、日常照片等形式的CP合体,如《心动的信号2》中的杨凯雯和赵琦君、《喜欢你我也是》中的熊笑宇和宋名申、《令人心动的offer1》中的蔡昆廷和郭旭;有时尚、美妆博主,在小红书、抖音、微博等平台开通账号与粉丝互动交流,如《心动的信号》系列中的姚沐希和向天歌、《喜欢你我也是》中的韩萌和聪雅、《令人心动的offer1》中的梅桢等。

第二种是加入直播和带货大军,成为兢兢业业的主播,获得粉丝的打赏、带货抽成、品牌和节目邀约,花式“割韭菜”。

《令人心动的offer》系列已经有不少嘉宾进入这个领域,第2季嘉宾中除了上述提到的郭旭和蔡昆廷情侣档,在直播中为粉丝“撒糖”,梅桢、李晨、何运晨也曾进行合体直播,为网友解答职场困境,邓冰莹也在直播中为粉丝贡献考研学习干货。

《心动的信号1》的嘉宾胡金铭曾在网络上售卖一对一英语课程,不过因价格过高遭到网友不满。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奇葩说》的选手许吉如身上,在第六季节目上走红之后,许吉如推出了演讲课程,价格虽然没有胡金铭的离谱,但也被网友质疑是纯粹割韭菜。

第三种略有不同,那边网红圈掀起一片激烈竞争,这边也有不少素人嘉宾进一步逐梦娱乐圈。

《心动的信号2》陈奕辰、《喜欢你我也是》中的董浩然、《令人心动的offer1》中的何运晨,都在节目播出后被曝出签约经纪公司,跳脱网红之路,拍戏、上综艺,朝着演员和综艺咖路子发展。

更有部分人尚未明确签约公司,但在多档综艺节目上露脸,除了《令人心动的offer2》中李晋晔,《心动的信号3》中的男嘉宾陈延迪借助牙医身份登上了《天天向上》,《心动的信号1》中的刘泽煊参加了《最强大脑8》。

曝光度增加之后,又是一次广告费和出场费随之上涨的机会。

割韭菜一时爽,扒皮火葬场

对于素人来说,录制综艺似乎是一个稳赚不赔的捞钱渠道。

无论素人是否能在恋爱、求职综艺节目找到对象,或得到一份工作,甚至没有成功在选秀节目上出道,一旦打开了知名度和粉丝圈层,就能做网红、拍戏、唱歌、上综艺,获得源源不断的成名和赚钱机会。

即便是素人嘉宾与普通观众之间,也出现了共生关系:一方面,观众在节目上pick的嘉宾,在互联网上打破与粉丝之间的镜头距离,通过网络建立实时交流,为观众提供嗑CP、疑难解惑、追梦等丰富体验;

另一方面,获得粉丝支持的素人嘉宾凭借不断增强的星光,在网络上接外快、打广告,名气和收入等各方面都提升了不止一个档次。

你负责花费钱财收获情感需求,我负责付出创作成本来赚取流量,双方倾情回馈彼此,这听起来是一桩极好的生意。

难怪在各大综艺中,素人嘉宾达到一种供大于求的市场竞争,促成了这场星素综艺造星、造网红的分蛋糕场面。

这种共生关系经过多年的打磨,逐渐炼出一则完善的准则。素人成名的门槛看似越来越低,但观众对素人嘉宾的要求实际上越来越高,网红和明星这碗饭吃上容易,一直吃得上却难。

若想在节目上获得观众的喜爱,自身条件需要有高颜值或优秀的技能加持,如果各方面普普通通,也要打造一个讨喜的人设。

千万不要以为这很简单,举个例子:凭借高颜值吸粉在《创造营101》出道的杨超越,在娱乐圈要维持美貌和幽默人设,以及掏出好的作品才能延续星路;

《令人心动的offer2》中的丁辉,通过映射大多数普通人命运的人设,才没有在一众实习生中被埋没。

成则杨超越、丁辉,败则一群你记不住名字的陪跑素人,中间还有大批李晋晔、何运晨们,在《明星大侦探》《令人心动的offer》等综艺上争得头破血流。

更有高开低走者,刚刚燃起成名的小火苗,就被外因内因产生的各种疾风吹灭了。除了闷声发财和日渐糊得无人在意的人,仅在这两年,还有不少素人在节目前后翻车。

例如近期《怦然再心动》中为黄奕安排的素人相亲对象陆律师,正因两档节目春风得意,在网上被曝光“海王”和“骗婚”,被删去所有镜头;《心动的信号3》男四在节目播出前因私生活混乱,没有任何露面机会,还搅得节目故事线杂乱无章。

要么人设崩塌、要么黑料重重、要么吃相难看,观众的钱虽然好赚,但经多次翻车事故发生,如果不及时加以约束,只能是割韭菜一时爽,扒皮火葬场。

2021年,在相关政策的支持以及观众积极的反馈下,素人+综艺的组合仍然是一片巨大的蓝海,一个个踏入娱乐圈的跳板或许在这产生。

不过,综艺可以让素人不再“素”,黑料和不及格的表现,也能让他们重回素人。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综艺秀小明星大跟班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