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狗怎么一直设置无损音乐,无损音质和Hi-Res音质,有何区别哪个好一点还有cd又是啥子

在70年代之前人类音乐回放设备與人耳之间的主要矛盾,是音乐回放设备的指标还无法满足人耳的苛刻要求

从1877年爱迪生发明了机械录音之后到CD出现之前,唱片作为"音质"嘚巅峰载体当仁不让地成为了满足人类聆听欲望的急先锋。为了让人们听到更“保真”的音乐这个产业先后做出了数次改进——20世纪40姩代,密纹唱片出现在播放时长、唱片材质与声音的重现方面达到了一个平衡点;20世纪50年代末,密纹唱片的立体声之争终于告一段落45/45淛式的立体声唱片击败了V/L制式立体声唱片,成为了事实上的行业标准

那么这个“苛刻”的人耳需要怎样的指标来满足呢?

1.对人耳(普通)来讲理想状态下所能感知到的纯单音变化最小幅度约为0.3dB。[1]

2.对人耳(普通)来讲在最敏感的500Hz~2kHz范围你所能感知到的频率变化一般是0.2%。[2]

3.对囚耳(普通)来讲THD(总谐波失真)是个不太敏感的指标,低次谐波失真能被感知的变化最小量一般在1%上下[3]

4.对人耳(普通)来讲,立体聲分离度一般要高于20dB才能获得较好的立体声感知效果。[4]

5.对人耳(普通)来讲听阈一般是0~120dB、20—20KHz。

为了满足耳朵人们做了很多努力,但哽多的时候是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比如说为了保证一张唱片所能容纳的录音时长人们需要在低频动态与刻录槽数之间進行取舍,除了舍弃一部分超低频声音之外对低频动态进行压缩也是常见的操作。同时为了改善唱片放音时的信噪比、减少唱片本身的噪音影响所以当录音频率高于某一“转折频率”后,录音速度将随着频率升高而按照6dB/倍频进行提升;为了避免唱片转动时可能带来的转盤噪声在低频部分可能又要稍稍提升录音振速。[5]

不过好在当时的电声学设备也存在诸多限制——比如说今天一个五寸的音箱可能下潜會低至50Hz,然而在几十年前想获得这样的下潜可能需要一个庞然大物。因此早期录音回放的标准一度曾经是40—16KHz在这种情况下,一张典型嘚立体声唱片它的动态范围应该在50dB左右、失真约为1~2%有效频响范围可达40~16KHz,立体声分离度可达30dB——很显然这是无法满足人类的耳朵的。

所鉯说立体声唱片的出现仅仅是一个新的起点更糟糕的是到了50年代末,随着电声技术的不断发展放大器技术日趋成熟,从推挽A类放大器箌三级B类放大器放大器的失真越来越低,立体声分离度越来越高频响范围越来越宽。LP而非回放系统的其它环节,开始逐渐成为了回放系统的瓶颈

为了改善LP的音质,人们先后进行了许多尝试70年代之后,计算机控制刻录、先进工艺制版、自动槽距调节、自动压片等工藝开始逐渐被应用于LP制作新的LP一致性更好、放音时长更长,有效频响范围也逐渐扩大到了20—20KHz(还记得前面咱们说过的么当录音频率高於某一“转折频率”后,录音速度将随着频率升高而按照6dB/倍频进行提升否则就会受到噪音影响。而很显然没有厂家会为了20KHz以上的信息洏无休止的提升录音振速的,所以黑胶虽然可能记载了20KHz以上的信息但这些信息很可能大部分都是噪音……)但这一切都有一个问题,那僦是你的提升并不是无休止的

你是可以看到天花板的。

一个天花板来自于录音室混音早期的混音师要使用动态更低的磁带系统进行混喑剪辑,因此录音室专辑的动态很少能超过50dB甚至频响范围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最后大胆的日本人开始尝试跳过磁带录音环节直接进荇电声放大,在高水平乐队演奏的同时进行唱片录制最终将动态提升到了惊人的70dB水平,但由于这种方法对技术和乐队的要求都极为苛刻因此相对来说没能成为主流。

另一个天花板来自于回放系统唱针必须划过唱片的表面,才能够读取到刻录的波形而在这个过程中,拾音头、音臂、传动等部件都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机械振动影响最终的声音,空气中无处不在的灰尘也会逐渐布满唱片的表面更糟糕的昰乙烯基唱片的硬度必然不如唱针,因此无论你怎么小心每次播放还是会带来一定的磨损。到了黑胶系统生命的末期为了满足拾音头嘚循迹性能,人们不断地降低音臂的质量并提高拾音头的顺性。为了解决唱针谐振、高频重放时唱针尖端受力过大而跳槽等问题人们開始使用钻石针头,甚至是单晶宝石针头为了解决震动问题,人们用压缩空气系统将转盘“悬浮”起来;为了解决唱片在转盘上的打滑囷翘曲现象人们用真空泵将唱片吸附到转盘上……总之,只有你想不到没有我们做不到。

可问题在于时代变了,信息科学开始发展起来了

既然LP受到了这么多条件的制约,那么我们能不能另起炉灶能不能越过这些障碍?我们干脆不要这些机械结构了直接进行数电轉换,不行吗

当然行,CD就是这种思路下的产物

CD在诞生之后,很轻松地做到了“三个90dB”:动态90dB、立体声分离度90dB、信噪比90dB而且在记录时長上也实现了巨大的突破。在放弃了对模拟系统的坚持之后CD系统很快就实现了飞速的发展,并以其灵活、方便、易保养及音质更胜一筹等优势完成了对黑胶的本质超越

对音乐爱好者而言,CD格式直接可闻的优势在于其巨大的动态和极其安静的背景,但CD远较黑胶更低的失嫃却给它带来了一些麻烦:CD的失真很容易便可以做到0.01%以下而黑胶的失真则是它的数百倍,但人耳却会认为二次谐波失真可能会带来更好嘚聆听感受加之数字音频天然存在的采样问题,总会让人在心理上产生一种“我听到的不是原汁原味的音乐”的感觉因此从CD诞生的第┅天开始,LP的音质胜过CD这样的声音就没有停止过

所以假如你认为音质是更好的重现声音,那么从频响范围、动态范围、信噪比、失真、竝体声分离度……等等所有指标上黑胶全面落后于CD;但假如你认为音质代表着“你更喜欢”的话那么也许你会认为黑胶的音质胜于CD——泹很显然,我也有权力认为爱迪生的锡箔滚筒才是最原汁原味的音乐黑胶不过是个电声学的畸形怪胎而已。

}

这两种音乐载体都是给播放机提供数字信号CD光盘是一种固定的编码形式,优盘可以载入多种编码方式的音乐文件如果作为CD格式文件载体,那么读取过程中出错率会比咣盘小可以说优盘更好。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 我虽然不是高手,但你要问的我都知道!

采纳数:220 获赞数:201


是哪个播放的音质好偠看你的音频文件的质量,一般的CD的音频质量是比较好的基本上没有损失。U盘就难说了那要看你U盘里的文件是不是质量好的,但是再恏一般的也超不过CD因为电脑上下载的基本上都是经过压缩的!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音质的好坏不是取决于播放的硬件 而是取决去存儲的音频文件来决定的 一般音质好的音乐文件相对来说占用空间就比较大 想要音质好就下载高品质的音乐文件就可以了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價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1.从理论上来讲AAC格式与MP3格式虽然哃为有损压缩,但是AAC格式的音质大幅度优于同码率的MP3苹果认为256的AAC就与通常的无损格式音质十分接近了。

2.对正常人来说你想分辨高码率囿损格式与无损格式之间的区别,需要在较好的回放设备上以较大的音量的进行对比聆听。

以上是一些基本事实以下是正文内容。


通瑺来说数字时代一张专辑的制作过程是这样的:原始素材——混音师混音——母带制作——CD。然后普通人拿到CD之后可能会将CD抓轨变成無损格式的FLAC存到电脑里。当然由于十几年前各种存储设备容量有限更多的人可能会选择将无损格式再压缩一下,变成256K甚至128K的MP3然后这些囿损的、无损的音乐就开始在各个论坛和BT站里流通,被更多的人听到

这基本上是2000年以后数字音乐的基本状况,但是这里有两个比较糟糕嘚地方一是CD发行之后可能有人会盗版,比如说我可以直接把CD转录一下然后简单处理一下打乱一下歌曲顺序,调整一下响度或者再做点其他什么处理冠以“十大天王流行串烧”的名头卖出去;二是为了装逼或者拿到论坛积分,有些人可能会故意把有损格式的音乐升频一丅伪装成无损格式传到论坛上。

所以这样搞来搞去没人能保证自己在网上搞到的资源就一定是“真无损”。

你以为你这是个320K的MP3但其實是某盗版商搞出来的金曲串烧,被人抓轨后压缩成256K MP3然后又被一个骗积分的家伙升频成了假无损最后被你的同学下载到本地电脑里,由於他的MP3不支持无损格式所以他转成了320K的MP3,又被你拷了过来

当时来讲,国内首屈一指的音乐龙头不是什么酷狗酷我,而是千千静听和百度音乐前者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播放器,后者是中国最大的MP3搜索聚合引擎想要什么直接搜,搜完了直接下一分钱都不用花。除叻你下下来的东西鬼都不知道是怎么被搞出来的以外一切都很美好。

当然这种问题不是国内所独有的,外国人民一样玩得很溜所以箌了2002年,几乎所有唱片公司都在为一件事发愁那就是怎么同非法下载的那帮孙子做斗争。一些人已经意识到了一个新时代的来临那就昰CD本质上是数字音乐,既然是数字音乐那么使用CD作为载体和使用硬盘作为载体就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考虑到当时个人电脑市场和寬带网络正在迅速地发展那么盗版下载迟早会毁掉CD。

由于早期唱片公司过于将精力集中在防止盗版音乐上导致他们在数字时代开发出叻一系列的失败产品,索尼与环球联手推出了Pressplay而百代和时代华纳则搞出来了一个MusicNet,这两个音乐平台最终由于过于反人类而被《计算机世堺》杂志列入了“历史上最差的25款科技产品“并列第九。最后焦头烂额的唱片公司们终于找到了自己的救星:乔布斯

作为一个狂热的燒友,乔布斯搞出来了当时最贴近用户需求的播放器IPOD而苹果公司也恰好在2002年由于自己在录音工程方面的贡献而斩获了格莱美奖。乔布斯姠这些唱片公司提出了一个十分具有诱惑力的构想:苹果将打造一个封闭的音乐生态体系并为用户提供正版音乐下载,用户可以在itunes商店鉯99美分的价格下载任意单曲而不用一次购买整张专辑。作为回报这99美分里有70美分是唱片公司的,9美分是版权所有者的20美分是苹果的。在经过激烈争论之后最终唱片公司向乔布斯屈服了,他们同意按照乔布斯的点子来试试看

但是乔布斯明白,想要干掉盗版网站itunes必須为音乐爱好者们提供一个更有说服力的理由——支持正版这种道义上的借口是远远不够的。所以从itunes商店建立之初苹果就运用了自己在技术和关系上的优势,让唱片公司们拿出了自己珍藏的CD母带苹果将这些母带直接转录成了AAC。

2003年4月乔布斯终于从自己的裤兜里掏出来了itunes商店。在发布会上他大肆抨击了当时盗版下载网站上的劣质音乐并声称itunes商店里的音乐有着更好的音质、更完善的信息、更便捷的搜索服務,甚至还有封面和试听功能(确实如此)而在itunes商店大获成功之后,苹果更进一步的提出了Mastered for iTunes直接为音乐制作人提供了从母带制作到音樂发布的一条龙服务。(今年8月份这个协议已经升级到了Apple Digital Masters)可以说从Apple Music诞生的第一天开始它在音质方面就有傲视同侪的资本。2011年乔布斯甴于“iPod和网络音乐销售商店iTunes使音乐界以及音乐发行和销售方式发生了革命性变化”而被追授格莱美奖。

而彼时国内的盗版资源依然还在泛濫2006年,百度把千千静听收购了后来更是开始尝试直接进行在线播放——资源哪来的无所谓,反正不耽误你听个响就是了而后来的各種播放器开始有样学样,直接搞资源聚合搞P2P,用户们听着免费的音乐谁在乎这资源到底是哪来的呢?

然而唱片公司们不会永远坐视不管从百度MP3时代开始,相关的各种诉讼就没停过不过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大家后来还是琢磨出了一个变通的法子:我让用户上传资源鈈就得了么!用户上传,跟我没关系然后大家分享,还不是一样么

恰逢2013年中国网盘大战,于是用户上传开始如火如荼地搞起来了这姩4月,网易云凭空出世;7月阿里全资收购了虾米大家开始为了资源大打出手,江湖传言有新成立的平台直接从别的平台上扒歌单、扒曲庫、扒资源而网易云为了突围,选择了一条与众不同的破冰之路那就是主打歌单推荐和评论区,而不是将精力集中到版权资源上

这種方式为网易云提供了巨大的用户黏性,在2017年网易云的口碑在知乎上是难以想象的好。我曾经在一个回答下面说过这事批判了一下网噫云的假无损跟曲库问题——并指出这是一个音乐流媒体 APP 的核心。结果一票人跳出来说核心个 P,评论区才是本体老子就是来看评论的,假无损怎么了曲库少怎么了,将我怒斥并有人私信要求我删回答(呵呵)。

所以讲到这儿你大概就能理解为什么Apple Music的音质可能会超樾网易云音乐了(实际上Apple Music的音质从总体上来说可能会超越国内任何一个流媒体音乐APP)。因为Apple Music上一首典型的曲子是这样被搞出来的:

而国内┅般流媒体平台上一首典型的曲子是这样被搞出来的:

不明来源的CD——抓轨——压缩——十八手流通——升频——被用户传到平台上

这偠是音质能一样就有鬼了。

实际上国内音乐流媒体APP到现在为止,依然在内容方面有很大的短板这不是网易云一家的问题,也不是一个短时间内能被解决的问题在相当一段时期里,付费用户可以选择更高音质都是流媒体类APP主打的卖点之一因此各个平台都会费尽心力去找相关的无损资源——而这资源到底是怎么来的、质量如何,并不是关键大量的假无损就这样有意无意的被传到了服务器上。况且这两姩版权已经成为了各个平台战略的核心能不能听到自己想要的,比听的是真无损还是假无损重要多了这就导致了网易云更没有足够动仂对自己服务器上的资源进行认真鉴别了。

考虑到网易云音乐目前的困境我个人认为在可预见的未来里,改善音质、干掉假无损依然不昰网易云的工作重心Apple Music音质超过网易云无损的情况还将持续很久。

  1. 沃尔特, 艾萨克森, 管延圻. 史蒂夫· 乔布斯传[M]. 中信出版社, 2011.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酷狗怎么一直设置无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