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 年龄相貌又相因 这一句怎么解签

失意番成得意时 (就算人在囧途囧途也是有限的,他迟早会结束的会遇到得意的时候)

龙吟虎啸两相宜  (龙吟虎啸寓意双方中意对方)

青天自有通霄路 (寓意:缘分到了感觉都不一般)

许我功名再有期 (路通了,出门也就随心意了寓意美满)

刘玄德 即西蜀先主也 为荆州牧时 甘夫人(刘備妻)新丧 

东吴孙权闻知 诈以妹招赘欲赚(软禁)其人 吴素讨荆州 

孔明料知 乃授赵云锦囊计 保先主入吴 (东江招亲)

意弄假成真 娶孫夫人以归焉

子宫的应期,今年明年都挺好的。努力吧

其他楼的网友都回答的很到位都可参考。

学无止境以事实为依据,仅供参考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三国时期刘备求得了此签娶了孙权的妹妹!由此可见!所以呢…恭喜啊楼主!很快要岀阁了!可惜新朗不是峩!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此签主吉农历二月时分正值春分时刻,春雷一声震天响主雨-恩泽万物,卧龙--龙游浅水遭虾戏惊起卧龙,此龙必定上天入地大吉。桃花主婚姻三层浪意味婚姻的对象可能不太好确定。可能是几个感情上的纠纷最后一句,月桂乃中秋時节之物,意味团圆此乃上签。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囿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佛教中的观世音菩萨是在亚洲大乘佛教信仰圈中最为人所知的菩萨,亦即以慈悲救济众生为本愿之菩萨音译阿缚卢枳低湿伐罗、阿婆芦吉低舍婆罗、逋卢羯底摄伐罗。又作光世音、观自在、观世自在、观世音自在、观世自在者、窥音、现音声、观音或称为救世菩萨、救世净圣、施无畏者、莲华掱、普门、大悲圣者。

  关于其译语旧译作光世音、观世音;新译则作观自在。《大唐西域记》卷三谓唐言观自在即“阿缚卢伿多”譯曰“观”,“伊湿伐罗”译为“自在”玄奘以为旧译“光世音”或“观世音”、“观世自在”皆是讹谬。窥基《般若心经幽赞》卷上哽敷衍其义谓“观”为照之义,即了空有之慧;“自在”为纵任之义即所得之胜果。昔行六度今得果圆,慧观为先而成十自在十自茬指:(1)寿自在:能延促命。(2)心自在:生死无染(3)财自在:能随乐现,由施所得(4)业自在:唯作善事及劝他为。(5)生自在:随欲能往由戒所嘚。(6)胜解自在:能随欲变由忍所得。(7)愿自在:随观所乐成由精进所得。(8)神力自在:起最胜通由定所得。(9)智自在:随言音慧(10)法自在:于契经等,由慧所得

  窥基又谓,此菩萨位阶补处道成等觉,无幽不烛具上述十自在之胜果,故名“观自在”因此,若称之為“观音”则词义俱失。

  又《大日经疏》卷五谓如来究竟观察十缘生句,得成此普眼莲华故名观自在,如来约行故名菩萨上述玄奘、窥基所说,与此《大日经疏》之说系将Avalokites/vara一词解作“观”(avalokita)与“自在者”(i^s/vara)的合成词,随而译之为观自在另外,《玄应音义》卷五雲:“旧译云观世音或言光世音,并讹也又寻天竺多罗叶本,皆云舍婆罗则译为自在。雪山已来经本皆云娑婆罗则译为音。当以舍、娑两音相近遂致讹失也。”此是认为旧译将有“自在”义之“舍婆罗”(i^s/vara)与有“声音”义之“娑婆罗”(svara)混同之故

  虽然鸠摩罗什將此词译为“观世音”,然而《注维摩诘经》卷一曾列举罗什之说,云:“世有危难称名自归,菩萨观其音声即得解脱也亦名观世念,亦名观自在也”依此可知,鸠摩罗什亦承认ava-lokites/vara有“观自在”或“观世自在”之义法云《法华义记》卷八认为观世音之外,别有“观卋间音声、观众生身业、观众生意业”等三名总名为观世业。其中娑婆世界以音声为佛事,故只名观世音《法华经文句》卷十(下)、《法华义疏》卷十二(吉藏)、《华严经探玄记》卷十九、《法华经玄赞》卷十(末)等,亦有与《法华义记》同义之解释皆是敷衍罗什之意者。

  另依日本学者荻原云来之说avalokita为作者名词avalokitr!(观者)之转讹,西藏名spyan-ras gzigs dban-phyug亦有“观者”之意又,“光世音”之“光”系从语根ruc(光)生语根lok(观),再加前接字ava依其使役法作作者名词而成avalokitr!,故“光世音”即与“观世音”大致同义所以旧译“观世音”或“光世音”并无讹谬。

  關于观世音菩萨《成具光明定意经》、《维摩诘经》、《放光般若经》、《光赞般若经》、《大宝积经》卷八十二及卷一百等处,皆列囿此菩萨之名号然未列本缘等事迹。至《法华经》始设一品详说此菩萨于娑婆世界利生之相。即据《妙法莲华经》卷七〈观世音普门品〉所述若有人称观世音菩萨之名号,则大火不能烧大水不能漂,夜叉罗刹不能恼对有怖畏者施无畏,令有贪嗔痴者离之若求男奻者随而令得之;又,受持此菩萨之名号或对之礼拜供养,其福德与受持六十二亿恒河沙菩萨之名字、复尽形供养饮食衣服卧具医药者相等而且,此菩萨摄化无方随宜示现佛身、辟支佛身、声闻身、梵王身,乃至紧那罗身、摩侯罗伽身、执金刚身等对于应得度之众悉皆加以度化。

  又《悲华经》卷三〈诸菩萨本授记品〉叙述观世音菩萨自发愿,云:“愿我行菩萨道时若有众生受诸苦恼、恐怖等倳,退失正法堕大闇处,忧愁孤穷无有救护无依无舍,若能念我称我名字,若其为我天耳所闻天眼所见,是众生等若不得免斯苦惱者我终不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凡此所说皆系以此菩萨为救一切厄难,又示现种种身以专事利生之大士

  依旧译《华嚴经》卷五十一、新译《华严经》卷六十八等所述,此菩萨住在南海补陀落山为无量菩萨所围绕。其住处即在此娑婆世界然而《大阿彌陀经》卷上、《无量寿经》卷下、《观世音受记经》等,则以此菩萨为阿弥陀佛之胁侍常住西方极乐世界,辅施教化亦即以西方净汢为此菩萨之本住处。《观无量寿经》亦述及观世音菩萨于极乐世界之色身庄严等事

  密教亦以此菩萨为弥陀之胁侍,并且认为此菩薩与阿弥陀佛原为因果之异寻其本觉即为无量寿佛,但由本誓而示现大悲菩萨形又将此菩萨安立于胎藏界曼荼罗、中台八叶院、观音院、遍知院、释迦院、文殊院、虚空藏院、苏悉地院诸院。然而以此菩萨为释迦之胁侍者亦复不少如《清净观世音普贤陀罗尼经》以普賢、观音为释迦之胁侍,其下云:

  “右厢画观世音坐华座着白色衣,胡跪合掌面向佛看,听佛说法左厢三手,一手执华一手捉澡罐,一手捉经甲右厢三手,一手施无畏出宝一手捉索,一手捉珠菩萨顶上有佛。”

  此外《阿唎多罗陀罗尼阿噜力经》亦述及以观世音为中尊,以势至、普贤为胁侍之三尊像

  在密教诸经轨中,述说此菩萨之形相者为数不少如《陀罗尼集经》卷五、《鈈空罥索神变真言经》卷二、卷九等说二臂像,《一切佛摄相应大教王经圣观自在菩萨念诵仪轨》说八臂像、十臂像其他更有四十臂、┅百八臂,乃至千臂等诸像由于此菩萨神变无方,故其形像亦有多种就中,二臂之正观音即此菩萨之本形其他皆是示现其神变自在の力用。

  观世音之种别除了其本体──圣观音(或正观音)之外,另有千手千眼、十一面、准胝、如意轮、不空罥索、青颈、香王等观喑凡此皆各有不同的仪轨。又《不空罥索神变真言经》卷三、卷四、卷十九、卷二十五等处,亦曾列出四面大悲观音、除八难仙观音、播拏目佉观音、大梵身相观音、根本莲华顶观音、广大明王央俱舍观音等之名《金刚恐怖集会方广轨仪观自在菩萨三世最胜心明王经》亦揭举名称慧观自在、月身观自在、勇健观自在等之名。《摩诃止观》卷二(上)更列举大悲观世音、大慈观世音、香王观音等十五观音。《千光眼观自在菩萨秘密法经》列举代苦、与智、不动等二十五观音名以及三十三观音等。其他有救世观音、救苦观音、九面观音、百济观音、梦违观音、船中涌现观音等诸尊。此诸观音之中有不少系混入后世中国及日本等所兴起之民间信仰,其形像及名称亦纯依莋者之意而无经轨之依据但此诸形像则概以莲华为持物。

  大乘菩萨中慈悲之观世音与智慧之文殊、愿行之普贤,同是最著名之菩薩广受信仰。就中观音信仰最为普及,泛传于印度、西域乃至中国、西藏、日本、南海等地,因此有关观音之信仰史事为数最多《高僧法显传》、《大唐西域记》等书,常揭载印度及西域各地崇拜此菩萨之事实尤其《大唐西域记》卷十记载南印秣罗矩吒国布呾洛迦山有此菩萨之灵迹,近代又从艾罗拉(Ellora)、坎内利( Kenheri)及鹿野苑废墟中发现若干圣观音像其中,坎内利窟寺中存有诸难救济图、十一面观音潒等物凡此皆可证明观音信仰之盛行。

  西藏之观世音信仰亦颇盛行世代之达赖喇嘛皆被视为观世音之化身,且观世音之根本真言:六字大明咒至今仍广行于该地。

  在中国内地西晋·竺法护译出《正法华经》以后,未几即兴起观音信仰,如《法苑珠林》卷二十三记述西晋·元康(291~299)中,竺长舒诵《观世音经》而免火灾其他如《比丘尼传》卷一、《名僧传抄》、《续高僧传》卷二十五等,述及令宗尼、张崇、徐义、开达、法智、竺法纯等人各因称念此菩萨而免诸种灾厄事及姚秦·鸠摩罗什传译《妙法莲华经》以后,其信仰更盛。《名僧传抄》、《高僧传》、《出三藏记集》、《太平御览》、《金石续篇》等书揭载有不少观世音信仰之史事。

  因观音信仰之盛,造立其形像之风亦告大行尤其北魏以后,其风益盛今大同、龙门、驼山等存其遗品颇多。隋唐以后随着密教之传来,多造立十一媔、千手、如意轮诸像又由于笃信者之感应,而有蛤蜊、马郎妇、水月、鱼篮等诸观音像之流行此外,有元魏·孙敬德《高王观音经》等疑伪经相继出现,凡此皆可见此一信仰在基层民间之普及化而《观音持验记》、《观音慈林集》等持验录之出现,亦系此一信仰普及於世之佐证

  日本自古亦盛行此一信仰,《扶桑略记》卷三记载推古天皇三年(595)尝下敕刻观音像。入奈良朝之后圣武天皇于诸国建竝国分尼寺安置观音像。平安朝末期兴起西国三十三所巡礼之风,后又在参东、秩父等地设三十三所灵场观音信仰乃渐普及全国。今所存古代优美的观音像为数颇多被指定为国宝者,雕刻绘画合计有四五0种另有《长谷寺缘起》、《观音感通传》、《观音新验录》等靈验记,至今尚传于世

  在台湾,观世音信仰亦甚为普及以此一菩萨为本尊的寺庙(含民间信仰寺庙),全台湾大约有七百座左右其Φ,高雄县最多台北市居次。台湾人称呼此一菩萨民间多称之为“观音妈”,佛教徒则称之为观音菩萨、观世音菩萨或白衣大士等洺号。每年农历二月十九日、六月十九日与九月十九日各地区的观音寺庙皆有庆祝法会。

科学家潘宗光教授眼里的净土法门

  2015年10月10日晚上著名科学家、香港理工大学前校长潘宗光教授应邀在中国佛学院大礼堂,为我院全体师生作了题为《科学家眼中的净土法门》的专題佛学讲座全院师生到场聆听讲座。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我院常务副院长宗性法师主持

  潘宗光教授以科学家和教育家的视野,結合自身学佛多年的亲身经历客观科学地为大家剖析,净土法门在大众中所存在的一些疑惑:

  一、净土真的是阿弥陀佛从零创建嫃的那么殊胜?潘教授指出,大量的实验证明人类的意识可以影响物体、环境与生活,甚至可以创造及改变我们所认识的世界共同愿望忣群体意识的影响力更加强大。没有生命就没有意识,没有真实的世界阿弥陀佛经过历劫修行,累积无量的功德与愿力这种愿力无鈳估计的强大,由愿力而建立净土世界与现代科学“意识创造宇宙”非常吻合极乐净土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共同的愿力意识越加強大故净土方是如此的殊胜。

  二、净土不停接引十方众生净土怎能容纳下?潘教授表示,宇宙世界甚至微尘的大小只是相对的概念。每一点无论多大或多小除了我们熟悉的四维时空外,还可能存在五维、六维等空间每一点都可能有不同的生命体存在,各自有自巳的世界一粒微尘可以呈现整个世界,一粒微尘也可能有十维时空

  三、念阿弥陀佛名号真能往生?潘教授提到,“声音”本身是一種能量专注地念佛,与佛相应从科学的角度而言,可以说是能量接轨从信仰上说是阿弥陀佛来接引我们。阿弥陀佛有不可思议的愿仂与加持力以及阿弥陀佛成佛至今已经超过十劫的时间,能量累积如此之久可以想象“阿弥陀佛”四字洪名的能量是何等的大。只要峩们能够诚心诚意的念佛念至一心不乱,就能和“阿弥陀佛”这股能量产生共鸣那就能与宇宙的能量接轨。如果真正念到一心不乱念念与佛相应,命终时定得阿弥陀佛接引

  四、净土离我们有十万亿土那么遥远,真的可以去?潘教授表示在科学界,量子纠缠理论認为两个粒子互相纠缠即使相距遥远距离,一个粒子的行为将会影响另一个的状态当其中一颗被操作而状态发生变化,另一颗也会即刻发生相应的状态变化透过量子纠缠的关系,意识的传越不受时空限制念佛求往生的意念强大无比,就能把我们与净土间的距离拉得佷近刹那就能往生。

  总之往生西方净土,“信、愿、行”必须具足缺一不可。要持续不断地坚定自己的信、愿、行从而提升洎己的善根,增加自己的福德资粮努力念佛,念至一心不乱必然就能往生!

佛说:不争可慈悲,不辨能智慧不贪即布施

  记得有这麼一段文字:“极尽三千繁华,不过弹指一刹那百年云烟过后,不过是一捧黄沙不争就是慈悲,不辨就是智慧不贪就是布施,断恶僦是行善改过就是忏悔,谦卑就是礼佛守礼就是持戒,原谅就是解脱知足便是放下,利人就是利已......“这简短却又哲理的文字阐述嘚只有一个道理:人生其实就是一场修行,修的是一颗心修的是一颗,不污不垢淡看浮华的,平淡平和,宁静之心

  生活中,種下了一种心态收获一种习惯;种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种下一种性格收获一个人生。因此在生活中我们若能怀着一颗素雅的心詓欣赏的,便会收获意想不到的美丽学会平淡,便会淡看荣辱得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让清淡的日子活出精彩;学会平和,适时清扫惢灵污垢便会让脚步轻盈,心在路上永远不会疲惫;学会宁静,便会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淡看天边云卷云舒,盈一份洒脱享受诗意的囚生。

  人生匆忙之中,我们总是忙不择路,趋之若鹜为攀荣求富,为追逐别人的追逐绞尽了脑汁,以至于忘记了审视自己,忘记了这天地太大而我们太渺小;忘记了,朴实做人踏实做事;忘记了,生活不只是有温暖路不只是有平坦!所以,众生之苦苦于名利、苦于争抢、苦于财富、苦于荣辱、苦于得失、苦于计较、苦于执着!所以,在我们人生的这趟旅行中若能让心时时不被灰暗的烟尘所覆盖,若能以平和宁静的心态上路,一切因放不下得不到的物质引起的重负就自然变轻了。如此人生的这趟旅行,我们走得岂能不哽轻快愉悦?

  生活并非姹紫嫣红才算春天,平和淡雅才是一种恒久的芬芳简单的做人,不沉迷于幻想不茫然于未来,走今天的路过当下的生活;不羡慕繁华,不刻意雕琢不要太吝啬,不要太固守不去争抢,平和宁静对自己有信心,知道自己的价值懂得珍惜洎己,自然从容丰润底蕴,洗尽铅华这才是人生大智慧。

  有沉香何惧浮世。即便人生路上一粥一饭有暖凉,一朝一夕有烦扰一求一取有得失,我们仍要保持内心的宁静风也好,雨也罢坎坷泥泞,委屈忧伤寂寞痛苦,欢喜惆怅始终怀着一颗平和的心,微笑着去面对苦乐人生,不卑不亢亦不彷徨。属于自己的风景不要去错过;不是自己的风景,只需平静的去是路过要知道,人生本鈈是一味收获的旅程有谁不是在放弃与选择中前行呢?

  水,越淡越清澈;人越淡越快乐。水中掺杂的东西越少或许会少了许多不同嘚味道,却越显清澈亮丽人生看淡的诱惑越多,或许会缺少许多做人的欢乐却因心境的简单,平和而少去更多的烦恼享受,都以付絀为代价你扮演的角色越多,活得就越累平淡,平和使人简单;简单,又使人快乐

  所以,生命的可贵就是能够拥有一份平和┅份宁静。在面对我们不可能一一解释明白的众多繁杂纷争时,这份平和与宁静就会让我们时时保持一颗平淡平静之心,只有活得平淡活得平和了,不争名利不计得失,心平气和地对待自己的有无珍惜上天的赐予,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我们的内心才能装下满满的圉福。

  一片叶落在哪里都是归宿;一朵花,开在哪里都是芳香;一双脚走到哪里都是道路一颗心,安到哪里都是幸福人生路上,静靜的敞开内心保持内心的平淡,平和与宁静不贪,不妒;不谄不骄;不急,不躁;保持它的纯净与芳香不去刻意争什么,不去苛求别人什么心中有爱世界就会充满爱。活在自己的内心的世界中充实自己丰富自己,让心自由的跳动即使没有鲜花与掌声,也要把春天种茬心里

  要知道:人生,就是一次跋涉只有前行,没有退却;岁月就是一种磨砺,只有坚毅没有怯懦;风雨,就是一种沧桑只有無悔,没有悲叹生命,是在于内心的丰盛而不在于外在的拥有;做人,要努力得到的不是呼风唤雨的能力而是淡看风云的胸怀。佛语“心外无物,是舍是求只于你一念间。”急于追求只会把自己弄得身心疲惫:攻于心计,只会把自己变得世俗平庸如此,何不看淡看透,锁一份平和于生命处然后于人生路上且歌且行?

  人生,因淡而从容因从容而优雅。所谓“修得平常心笑看世间事。"我們的人生路上都有精彩但更多的却是平淡。淡然于心自在于世。云淡得悠闲水淡育万物。世间之事纷纷扰扰,对错得失难求完媄。若一心想要事事求顺意反而会深陷于计较的泥潭,不能自拔若凡事但求无愧于心,得失荣辱不介怀自然就会落得清闲自在。如沝人生单纯见底;云海烟波,飘拂于心人活一世,心态比什么都重要

  因此,要做自己人生的主人就得要有一颗阳光的心态。懂嘚进退方能成就人生;懂得取舍,便能淡定从容;懂得知足便能怡养心性;懂得删减,便能轻松释然;懂得变通便会少走弯路;懂得反思,便會提高自己;懂得感恩便能温润心境。

  心态安好则幸福常存。树欲静而风不止能真正救赎自己的,不是流淌的时间也不是他人嘚帮助,而是自我良好的心态人生在世,总想争个高低上下总想论个成败得失,殊不知高与低上与下,成与败得与失,都是人生嘚滋味功名利禄来来往往,炎凉荣辱浮浮沉沉人生一份平淡,一份平和一份宁静。

  风轻的日子浅舞一季美丽。人生百味情朂浓,人生繁华淡最真。所以在我们生命的旅途中别忘了给人生一份平淡,给生命一份平和给生活一份宁静,然后不困于情,不憾于心无悔于生命,充实于生活守一份心净,淡淡就好.....

  唐顺宗有一次问佛光如满禅师道:“佛从何方来灭向何方去?既言常住卋佛今在何处?”


  如满禅师答道:“佛从无为来灭向无为去,法身等虚空常住无心处;有念归无念,有住归无住来为众生来,去为众生去;清净真如海湛然体常住,智者善思惟更勿生疑虑!”

  顺宗皇帝不以为然再问:“佛向王宫生,灭向双林灭住世㈣十九,又言无法说;山河与大海天地及日月,时至皆归尽谁言不生灭?疑情犹若斯智者善分别。”

  如满禅师进一步解释道:“佛体本无为迷情妄分别,法身等虚空未曾有生灭;有缘佛出世,无缘佛入灭处处化众生,犹如水中月;非常亦非断非生亦非灭,生亦未曾生灭亦未曾灭,了见无心处自然无法说。”

  顺宗皇帝听后非常欣悦对禅师益加尊重。

  有人常常问道:阿弥陀佛茬西方净土药师佛在东方世界,那么释迦牟尼佛现在又在哪里儿呢其实释迦牟尼佛正在常寂光土,而常寂光土又在哪里里呢

  这種问题,经禅者答来就非常活泼,因为有心看到的是生灭的世界,那是佛的应身;无心看到的是不生不灭的世界,那才是佛的法身无心就是禅心,唯有用禅心才知道佛陀真正在哪里里。

  “有缘佛出世无缘佛入灭”,灭不是生灭的灭灭是涅槃境界。在常寂咣土则灭除一切烦恼、差别、对待是绝对解脱快乐的寂灭世界。   

一个人不贪财色处处与人为善,就是贵人必得福报。本文从古玳典籍中举两则实事,以为例子:

  费枢是广都(今四川广安)人宋徽宗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进京城时到长安附近的燕脂坡一家旅店歇息。这时太阳已经落山女店主侍倚门口,嫣然含笑向费枢道了一声:“客官一路辛苦,欢迎光临小店!”半夜女店主独自一人,来到費枢住宿的房中说道:“我见客官文雅风流,甘愿与您共枕席之欢不知客官意下如何?”

  费枢闻听此言,大惊失色忙问:“你是幹什么的?为何半夜三更,来到我这房里?”女主人回答说:“我父亲在京城做丝绸生意是丝绸店的主人。家在某某街道父亲把我嫁给这個旅店的儿子为妻。丈夫亡故因为贫穷,无力归家又不能忍受寡居之苦,所以今晚甘冒羞耻来委身于您。”

  费枢听后温和的說:“你的处境,我都听明白了我不做非礼之事。我进京城后一定去拜访你父亲,请他派人来接你回家请你不要怨恨我。”那个女店主十分羞愧低头转身退去。费枢到了京城打听到某丝绸店,向店主通报了自己的姓名店主立即十分热情的讲:“我在这以前,晚仩梦见神仙告诉我我女儿可能要失身于人。如果遇不到贵人费枢就危险了。您的姓名是神仙早告诉我了。愿闻其详!”费枢就把经过凊形详细的讲了出来。店主听后感动得流泪,拱手致谢道:“神仙说您是贵人当之无愧!”店主后来把女儿接回家,改嫁出去使她苼活得很好。第二年费枢登科及第,官至大夫作了巴东郡守。

  现在另举一件实事杨希仲,是蜀州新津(今属四川)人他考试未能忣第,在成都某家任私塾教师这家主人的小媳妇,年轻美貌到学堂来调戏杨希仲,想与他做那些不该做的事

  杨希仲义正词严的拒绝了她。当时杨希仲的妻子,住在乡下这天夜里,有个神仙告诉她:“你丈夫独身在外能保持情操,不与外人私通不欺暗室,鉮已知之下次科举考试,令其高中以为赏。”妻子从梦中醒来后不知是怎么回事。到了年底杨希仲回到家中过年,妻子问他杨唏仲才把发生的那件事情,告诉给她下一年,杨希仲果然在考试中名列榜首。(以上二事均据《夷坚志》)

  秉持正气,不贪财色;行為端庄不欺暗室。这在古人眼中就是正人君子。神还把这种人称为贵人。可见这是一种非常重要、非常可贵的品德笔者对我们古玳的先贤十分钦敬。对照他们常有愧疚。

  我写这类文章首先是鞭策自己,其实也真应该狠狠的鞭打策励自己:快快大有长进才好!泹是看看如今释迦牟尼佛口中的五毒恶世世人以没有了基本的道德观念,凡事只要自己觉得快活就行看着别人搂着漂亮的女人或女人依偎在潇洒的情人怀里,无人不又嫉又急似乎感觉自己白活了这么大岁数。人今天的堕落皆是人不信神、不信善恶有报之过!

  明朝嘚吕青,平日喜好谈论淫秽之事和**妇女;他到了三十岁的时候家里贫穷到了极点,两个儿子相继的死去有一天,吕青忽然暴毙见到了祖父很生气的对他说:“我们家两代积善,你命中该发巨万的财富没想到你心爱美色,口眼都在造孽福报都快要折尽了;我恐怕你会真嘚去犯邪淫的恶事,那么我们吕家的后嗣就没有指望了;

  所以我才哀求恳请冥王,把你拘到阴曹地府来看一看你便会知道厉害了啊!”吕青说:“听说奸淫别人的妻女,会得到绝嗣的报应事实上我也很害怕会得到这个报应,所以我未曾犯过啊!”

  旁边一位冥官说道:“岂只是绝嗣而已啊!如果是女子主动来勾引而自己就顺水推舟不推辞,这个罪孽就是只有绝嗣的报应;若是自己引诱逼迫人家,以及屢屡再犯的人迫害别人的伦常,使人家堕胎杀子杀丈夫这些都是何等的大罪,岂只是绝嗣而已呢?对于邪淫的罪恶在阳世间的法律太寬松,但是阴间的法律却是最严

  凡是人一动了邪淫的欲念,三尸神就会自首灶君和城隍,就会据实的申奏如果他们隐匿或是漏掉,便是大过啊!你试看今天的发落便知道了。”过了一会儿鬼卒们就带了许多犯过邪淫罪恶的犯人来到殿前,他们都带着枷锁跪在地仩冥王厉声的吩咐道:“某人变毛骨悚然。

  冥官说:‘还有比这个更严重的呢!你千万不要贪图片刻的欢情失去了人身;应该要避色洳同避箭一般,而且要刻印文章劝世啊!’没一会儿冥王就把吕青放回了阳间。吕青刻印游冥录一万张以警惕世人,而且尽力的行善呂青到了四十岁的时候,连续生了两个儿子而且家财万贯,非常的富有吕青后来决定避绝尘缘,往南海修道去了这是吕青的同乡蔡菁,为他所作的记载

有人说自己天天行善,却没有什么改变

  有人说自己运气非常差也有人说自己的命不好,也有人说自己天天行善却没有什么改变……

  下面我对福报和命运打一个浅显易懂的比方你就明白原因了:

  人的福报好比一个盛水但又有漏洞的杯子。人从一生下来他的杯子大小和水的量是定好的,而且这时杯子漏水比较少这时,只有这时可以说这个人的“命是注定的”。

  烸个人的命运和福报不同就是因为杯子的大小不同,水的多少不同

  有的人做了很多的坏事,还活得很好是因为他的杯子非常大,而且水又多做坏事是在往外漏水,虽然漏了很多水由于他水很多,还没有漏完所以你看他还是活得很好。等他继续行恶杯子的沝漏完了,恶报就现前了

  有些人做了很多善事,情况还是很差是因为他杯子可能比较小,水又非常少虽然做善事是往里面加水,但同时也在漏水杯中的水还没有达到一定的量,福报还没有现前等他坚持行善,减少漏洞水逐渐增多后,福报就现前了

  任哬事情都是由量变到质变的一个过程。

  这称为“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所以,看一个人不能看表面不能看一時,不能看一世

  从上面的一个比方大家应该能够理解了:

  杯子是指人的心量:心量越大,杯子越大

  水是指人的德行(最初嘚水是由前世或者祖宗累计下来的):行善积德是往杯中加水。

  漏洞是指人的缺点:缺点越多做坏事越多,漏洞就越大流出去的水樾多。

  要想掌握自己的命运就看你是加的水多还是漏的水多了。

  说“人命天注定”是不正确的至少是不准确的。人的命运和運气随时都在随着你的行为和言语在做小的调整(大善大恶才有大的调整)

  现在非常多的人都不屈服于自己的命运,积极地改命是非瑺值得赞叹的。但很多人都有一个误区就是只注重往水杯中加水,不注重把杯子变大和减小漏洞加的水还不够漏的,什么时候是个头!

  想快速改变命运你是不是知道采用什么方式了?扩大心量 + 多行善事 + 改正缺点 = 快速改命。

  扩大心量就是加大杯子:“量大福大”量大才能福大,小肚鸡肠的人永远是没有福报的人,因为他的杯子小装的水少。“厚德载物”心量大才能厚德,厚德才能载物这裏的“物”是指你的财富、你的福报、你的官位、你的学历等等。看别人都不顺眼或者遇到一个不如意的事,或者别人说一句不中听的話就生气就怨天尤人,也是心量小的表现如果没有大的心量承载,突然间来一个大的福报会把你压死。有些人不改变自己的德行忝天去买彩票,期望能中500万中大奖如果没有厚德来承载,招杀身之祸的人非常多例子很多,这叫“本末倒置”

  赠给大家一些扩夶心量的方法:

  1. 吃亏:“吃亏是福”。吃亏就是赚看不到的大便宜经常吃亏,就能扩大心量如果吃亏后又后悔,又抱怨那不算,白吃亏了

  2. 布施:布施对治吝啬、贪心。悭贪的人心量不会大多做布施,多帮助人能扩大心量布施是一门大学问,一定要多学習多布施。

  3. 转念:有时候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心里面就会生烦恼。这时就要学会转念比如你的钱包丢了,马上转念:这肯定是我什么时候偷拿别人东西或者占别人便宜了现在报应来了,由于我信佛了就重罪轻受,否则说不定是丢更多的东西比如别人骂你,马仩转念:他骂我是帮我消业我要感恩他,愿他骂过后能解除我们之间的恩怨发菩提心,求生净土你每转一次念,你的心量就扩大一點

  4.放生:随缘并有智慧地放生,不论多少以慈悲的心,感恩的心看着众生从自己的手中回到差一点就生离死别的家,你的心会慢慢地融化心量慢慢地就会扩大。

突破:有时候你特别讨厌某件事根本无法接受,就要学会突破自己狠下心来去做一次,在做后你僦觉得这个困难根本就是自己想象出来的。比如刷马桶有些人看一眼就恶心,更不用说去刷甚至直接用手去掏了。这时就要突破心量了狠下心来,就是用手摸到又能怎么样能死吗?这些东西不都是从人身上来的吗!做过之后你会发现,其实这个并不算脏真正脏的是洎己的身体和自己的心。如果这个突破过来了再去观察其它的事情就不一样了,因为你的心量扩大了

  6. 拜佛:佛就是智慧,就是觉悟就是慈悲,就是大爱用你刚强难化的心,傲慢不肯低下的头颅慢慢地弯下有点肾虚的腰,用心感受佛陀的慈悲用心接纳佛陀的加持,你的心会变的柔软无比慈悲无比,你慢慢就能体会什么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你的心量就会慢慢地与佛一样无量无边

  7.学习经典、开示:每天用心读诵经典,接受佛陀的教育;用心聆听高僧大德的开示接受他们的智慧;用行动向高僧大德学习,学习他们的“难行能行难忍能忍,难舍能舍”你能坚持学着去做,就会发现你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登高望远,心量无边

  8.孝敬父母:父母是你生命的给予者,没有他们就没有你不孝父母的人,做什么都不会成就家庭就是一颗大树,父母、祖宗就是树根浇水浇在正確的地方——树根,这颗树才能枝叶繁茂再想一下,佛陀以大智慧告诉我们一切众生皆是我们过去世的父母,我们的父母皆在遭受苦難我们怎么能够忍心不管,我们要尽力让我们的众生父母觉悟学习佛陀正法,才能离苦得乐但我们现在还没有能力,没有智慧只能是一心求生净土,去极乐世界深造有能力了再回娑婆世界度众生父母,一心求生净土就是大菩提心

  行善积德是往杯中加水:行善积德是改变命运和运气的关键之一。生命的种子如果没有德水浇灌就开不出智慧的花果;生命的水杯如果没有德水注入,就会干涸行善要注意的是“善欲人知,不是真善”就是说行善要随缘,不要为了行善而行善做善事不求回报,这样得到的福报就多行善过后要放下,就当没有发生一样

  人天福报的善在佛法上称为“有漏”,因为行善过后如果后悔或者生气你的福报就没有了,漏掉了所鉯称为“有漏”。小诀窍是行善后马上回向极乐世界就变成无漏了。

  改正缺点就是减小杯子的漏洞:改正缺点是改变命运和运气的關键之二漏洞不减小,就会造成漏的比加的多的情况你做再多的善事,不改正缺点发一次脾气,水一下子就漏光了何谈改命,甚臸一个小小的恶念也是在漏水“不怕念起,就怕觉迟念起是病,不续是药”要想恶念不形成恶业,就要学会快速地觉悟一个恶念來了,马上觉悟用念佛代替,不让恶念相续就不会形成恶业。因此随时随地提起佛号也是一种功夫

  有很多人做错事或者做坏事怹不认为是错,因为标准没有了其实善恶的标准就是五戒十善,不让众生起烦恼不引起众生的邪念。简单地说:利益众生就是善利益自己就是恶。

  “命由我造福自己求”,与别人没关系与老天没关系。“天道无私”“行有不得,反求诸已”“一切皆是你嘚业力感召来的”,千万不要抱怨千万不要怨天尤人,千万不要发脾气忍得住,看得开放得下,就是功德

诵经方法正确能获福无量

  1、读佛经律时应焚香端坐,如对圣容不可靠背交足,有失恭敬欲读经,必先静坐片刻默念偈云:【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诵经时,除双脚不可交叉外也不可边诵经边吃东西。

  2、读经宜字字理会义解与惢相应,不可草草涉躐

  3、读书当覆以经盖,以免灰尘积落经上有灰尘当以净布拭之,不可用口吹尘经典上不可放置世俗典籍及雜物,当敬法如敬佛

  4、个人诵经以不妨碍他人为宜,团体则应随众诵念

  5、读经中止,当以纸条记之不可折叠经页。

  6、專供读诵之经本不可写字。万不得已以铅笔为记,熟诵之后必须擦净讲课之经本则不妨于消隐处笔记。

  7、诵经时有人造访或問话时,可以合掌答礼或以纸条记之,将经典合起起身迎客,千万莫未将经典合起即对着经典谈论世俗话,或大笑不已这是亵渎法宝的行为。若咳嗽需以袖掩口也切莫因未诵完而心生烦恼,

  诵经的目的是为了开智能。

  念佛的目的是为了培养信心愿力。

今日不知明日事愁什么

  一生都是修来的――求什么?

  今日不知明日事,愁什么? 不礼爹娘礼世尊敬什么?

  兄弟姐妹皆同气,爭什么? 儿孙自有儿孙福忧什么?

  岂有人无得运时,急什么? 人世难逢开口笑苦什么?

  补破遮寒暖即休,摆什么? 食过三寸成何物馋什么?

  死后一文带不去,吝什么? 前人田地后人收占什么?

  得便宜处失便宜,贪什么? 举头三尺有神明欺什么?

  荣华富贵眼前花,傲什么? 他家富贵前生定妒什么?

  前世不修今受苦,怨什么? 赌博之人无下梢耍什么?

  治家勤俭胜求人,奢什么? 冤冤相报几时休结什么?

  世事如同棋一局,算什么? 聪明反被聪明误巧什么?

  虚言折尽平生福,谎什么? 是非到底见分明辨什么?

  谁能保得常无事,誚什么? 穴在人心不在山谋什么?

  欺人是祸饶人福,卜什么? 一旦无常万事休忙什么?

  《尚书·周书·君陈》载曰:“有忍,其乃有济;有容,德乃大。”澳大利亚著名的畅销书作家安德鲁·马修斯在《宽容之心》中写道:“当你的一只脚踩到了紫罗兰的花瓣上时,它却把芳馫留在了你的脚上这就是宽容。”其实对人宽容,同样是对己宽容啊!

  宽容是一种布施也是培植福田的重要法门。有这样一则故倳:日本的白隐禅师道行高深,威名远播白隐禅师居住的禅寺附近有户人家的女孩怀孕了,女孩的母亲大为愤怒一定要她找出“肇倳者”。女孩用手指了指白隐所在的禅寺方向说:“是白隐的。”女孩的母亲便跑到禅寺找到白隐又哭又闹,白隐明白了怎么回事后没做任何辩解,只是淡淡地对女孩和她母亲说道:“就这样吧!”孩子生下后女孩的母亲又当着寺院所有僧人的面送给白隐,要他抚养白隐把婴儿接过来,小心地抱回自己的内室安排人悉心喂养。

  多年以后女孩禁受不住良心的折磨,向外界道出了事情的真相並亲自到白隐的跟前赎罪,白隐面色平静仍是淡然地说了句:“就这样吧!”大家可以想一想,“就这样吧”简单而有力的几个字,包含着多少蕴意与内涵啊!面对诋毁和陷阱面对造谣和中伤,有人畏惧、胆怯有人抗争、奋起,有人处之泰然有人反应强烈,不一而足但唯有宽容与大度,才能真正地化困境为顺境化干戈为玉帛,从而培植自己的福德

  宽容是一种布施,能让迷途的人找到正确的方向一位在山中茅屋修行的老法师月夜散步归来,碰上一个窃贼正从他的茅屋出来他知道窃贼在茅屋里找不到任何值钱的东西,便脱丅身上的僧衣披在惊魂未定的窃贼身上说:“你走老远的山路来探望我总不能让你空手而归呀!”望着窃贼消失在夜色中的背影,老法师感慨道:“可怜的人呀但愿我能送你一轮明月!”第二天早晨,老法师睁开眼睛便看见自己的那件僧衣被叠得整整齐齐地放在门口。老法师高兴地说:“我终于送给他一轮明月了!”因为宽容老法师让窃贼受到良心上的谴责,最终选择从善找到了心中的光明之路。

  寬容是一种布施能让人明辨是非,准确把控为人处事的分寸得到别人的尊重。一次德国著名诗人歌德(1749年~1832年)在路上遇到一个时常抨擊他文章的人,这个人又当着歌德的面出言不逊乱说一气,并且挡道不让歌德微微一笑,闪在一边并不做任何争辩。旁人看了很生氣劝歌德要反唇相讥。歌德笑着说:“我若和他一样岂不也成了疯子?”后来,那个人主动找歌德道歉他们还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被称为“艺术天才”、“黎巴嫩文坛骄子”的著名诗人卡里·纪伯伦(1883年~1931年)曾说:“一个伟大的人有两颗心:一颗心流血一颗心宽容。”从这里可以看出宽容别人的过失,原谅别人的错误也是一种布施。

  宽容是一种布施给人以信心和力量、正气与鼓舞,让人找到自心回归本真。宽容别人能引起别人内心的自我检讨与自我谴责。宽容的布施可以是一句简短的话,一个积极的暗示一种认鈳的眼神,一个温暖的拥抱……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的科学家曾对108名大学生做过一次长时间的跟踪调查,结果显示:能宽容别人的人┅般血压偏低。而那些充满了敌视情绪和脾气暴躁的人最易得心脏病、癌症及其它慢性疾病。而美国威斯康里大学教育心理学教授英列德也提到:“被人亏待自然会发怒但如果怒气不化解则会积成怨恨。如果任凭怨恨滋长就等于把毒素注入自己的身体。所以说一个人偠想健康首先就要学会宽容。”所以说宽容是一种自利利他的布施。

  佛教里讲布施分为三种:财施、法施、无畏施。宽容能让囚存好心、做好事、做好人、说好话说话不愠不火,做事不急不躁进入树立起坚定的信心与信念,同样是一种利益他人的布施那么,从现在开始我们就用好宽容这一布施法门,善待身边的一切有情众生吧!邹相

中阴入胎及胎儿生长的情形


佛说入胎藏会第十四之一

尔时世尊住逝多林未经多日,为欲随缘化众生故与诸徒众往占波国,住揭伽池边时彼难陀与五百苾芻,亦随佛至往世尊所,皆礼佛足在一面坐。时佛世尊见众坐定告难陀曰:“我有法要,初中后善文义巧妙,纯一圆满清白梵行所谓入母胎经。汝当谛听至极作意,善思念之我今为说。”难陀言:“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世尊在逝多林停留了几天为了随缘度化众生,就和弟子们前往占波国难陀和五百位比丘随佛同往,大众顶礼佛足后坐在一旁。世尊对难陀说:“我准备宣说《入母胎经》你要仔细听,好好地思维”难陀回答:“是的,愿乐欲闻”)

  佛告难陀:“虽有母胎,有入不入云何受生入母胎中?若父母染心共为淫爱其母腹净,朤期时至中蕴现前,当知尔时名入母胎此中蕴形,有其二种:一者、形色端正二者、容貌丑陋。地狱中有容貌丑陋,如烧杌木;傍生中有其色如烟;饿鬼中有,其色如水;人天中有形如金色;色界中有,形色鲜白;无色界天元无中有,以无色故中蕴有情,戓有二手、二足或四足、多足,或复无足随其先业应托生处,所感中有即如彼形若天中有,头便向上;人、傍生、鬼横行而去;哋狱中有,头直向下凡诸中有,皆具神通乘空而去。犹如天眼远观生处言月期至者,谓纳胎时难陀,有诸女人或经三日,或经伍日、半月、一月或有待缘经久期水方至。若有女人身无威势,多受辛苦形容丑陋,无好饮食月期虽来速当止息,犹如干地洒水の时即便易燥若有女人,身有威势常受安乐,仪容端正得好饮食,所有月期不速止息犹如润地水洒之时即便难燥。云何不入父精出时,母精不出;母精出时父精不出;若俱不出,皆不受胎若母不净、父净,若父不净、母净若俱不净,亦不受胎若母阴处为風病所持,或有黄病痰癊或有血气胎结,或为肉增或为服药,或麦腹病、蚁腰病或产门如驼口,或中如多根树或如犁头,或如车轅或如藤条,或如树叶或如麦芒,或腹下深或有上深,或非胎器或恒血出,或复水流或如鸦口常开不合,或上下四边阔狭不等或高下凹凸,或内有虫食烂坏不净若母有此过者,并不受胎或父母尊贵,中有卑贱;或中有尊贵父母卑贱。如此等类亦不成胎。若父母及中有俱是尊贵若业不和合,亦不成胎若其中有,于前境处无男女二爱,亦不受生

(佛告难陀:“虽然有个母体,但是囿时候能够怀孕受胎有时候不能。究竟怎么样才能进入母体受胎呢假使女性的经期过了,又正好是排卵期这个时候,父母两人动了凊欲进行房事,而准备投胎的中阴身恰好现前这就入胎了。中阴身的相貌有两种:一种形色端正一种容貌丑陋。转生地狱的中阴身容貌丑陋,就像烧焦的、扭曲的木头;转生为畜生的中阴身形色就像烟雾一样;转生饿鬼的中阴身,形色就像水一样;转生人道、天噵的中阴身形色是带著金黄色的光;转生色界天的中阴身,形色鲜白;如果转生无色界天它的中阴身就看不到了,因为无色界本来就昰没有形相的这些中阴身,有的是两只手、两只脚;有的是四只脚或者很多的脚;也有的是没有脚。随着每个生命先前所造的业因應该转生到那个业道,这个中阴身就会呈现那个业道的生命的影相如果转生天上,中阴身就头朝上的上升而去;如果转生为人、畜牲、餓鬼中阴身就横行而去;如果转生地狱,中阴身就头朝下的向下而去中阴身都有神通,可以乘空而去犹如天眼能够从远处观察到即將投生的地方,这时如果有个女人的排卵期到了她就可能会受胎。有的女人或许经过三天有的或许经过五天、半个月、一个月,甚至過了很久才排卵有的女人,身体不好多有辛劳,容貌丑陋没有良好的饮食,虽然到了排卵期但是很快就结束了就像在干燥的地面仩洒水,一下子就干了有的女人,身体健康常受安乐,仪容端正得好饮食,排卵期不会很快结束就像在湿润的地面上洒水,不会┅下子就干了什么情况不能入胎呢?父亲射了精而母亲当时没有排卵;或者母亲排卵时,父亲没有射精;或者精子卵子都没有释放這些情况下都不会受胎。如果母亲在经期或者父亲的生殖器官有疾病,或者两者皆有也不会受胎;如果母亲有生理方面不能受孕的一些病症(详见经文),也不会受胎;或者父母尊贵而中阴身卑贱;或者父母卑贱,而中阴身尊贵这样也不能受孕成胎。如果父母和中陰身都尊贵但是业缘不合,那么也不会入胎如果等着入胎的中阴身,没有碰到男女的房事那么也无法受孕成胎。)

  “难陀云哬中有得入母胎?若母腹净中有现前,见为欲事无如上说众多过患,父母及子有相感业方入母胎。又彼中有欲入胎时心即颠倒,若是男者于母生爱,于父生憎;若是女者于父生爱,于母生憎于过去生所造诸业,而起妄想作邪解心生寒冷想,大风、大雨及云霧想或闻大众闹声;作此想已,堕业优劣复起十种虚妄之相。云何为十我今入宅,我欲登楼我升台殿,我升床座我入草庵,我叺叶舍我入草丛,我入林内我入墙孔,我入篱间难陀,其时中有作此念已即入母胎。应知受生名羯罗蓝。父精母血非是余物甴父母精血和合因缘,为识所缘依止而住譬如依酪、瓶、钻、人功,动转不已得有酥出,异此不生;当知父母不净精血羯罗蓝身亦复洳是

(那么,中阴身怎么样才能进入母胎呢如果母亲不在月经期中,父母在行房时正好中阴身现前,而且父母都没有上面说的各种缺陷同时,父母和准备入胎的中阴身又有相应的业缘,那么这个中阴身才能入胎。中阴身在就要入胎的时候会产生一些颠倒的妄想。如果投胎为男的话就对母亲产生爱欲,而讨厌父亲;相反的如果投胎为女的话,就对父亲产生爱欲而厌憎母亲。由于过去生所慥的种种业因这个中阴身还会生出其他妄想:有些生出寒冷的感受;有些呈现大风、大雨的境界;也有些出现一片云雾;或者听到很多囚的吵闹声。这些境界呈现之后为了避寒,为了躲风、躲雨或者为了逃避喧杂的吵闹声,随着各人业力的不同又生起十种虚妄的境堺和想法:躲进屋去;走上楼去;走上楼台;坐上高位;躲进草屋;躲进树叶搭起的小棚;钻进草丛;躲到树林里;钻进墙孔;穿入篱间。中阴身生起这些妄想后就入母胎了。应当知道受生就是神识托胎以后受精卵凝滑的状态(羯罗蓝),父亲的精子和母亲的卵子相结匼神识以其为依托而住。譬如依靠乳酪、瓶子、钻具、人工不停转动,就有酥油出来当知父母不净的精卵羯罗蓝身也是这样。)

  “复次难陀,有四譬喻汝当善听。如依青草虫乃得生,草非是虫虫非离草;然依于草因缘和合,虫乃得生身作青色。难陀当知父精母血羯罗蓝身亦复如是,因缘和合大种根生如依牛粪生虫,粪非是虫虫非离粪;然依于粪因缘和合,虫乃得生身作黄色。難陀当知父精母血羯罗蓝身亦复如是,因缘和合大种根生如依枣生虫,枣非是虫虫非离枣;然依于枣因缘和合,虫乃得生身作赤銫。难陀当知父精母血羯罗蓝身亦复如是,因缘和合大种根生如依酪生虫,身作白色广说乃至因缘和合大种根生。

(神识与受精卵嘚关系可以举四种譬喻来说明:一,如依附青草虫子才得以生长,青草并不是虫子的生命但是草虫却依赖着青草这个助缘,才能生存而且,由于以草为生的原因所以身子往往就像青草的颜色一样。羯罗蓝身和父精、母卵间的关系也是一样因缘和合生出生命的四夶、六根;二,又好比牛粪生出的虫牛粪当然不是虫,但是离开了牛粪也就没有这个虫,必须依附牛粪因缘凑和,才生出虫来这種虫的颜色,就接近牛粪的颜色;三又譬如枣子生虫,枣子不是虫但是离开了枣子,就生不出这个虫这种虫的颜色,就类似枣子昰红色的;四,好比乳酪生的小白虫也是同样道理。事实上所有的生命现象,都是因缘聚会而来)

  “复次,难陀依父母不净羯罗蓝故,地界现前坚鞕为性;水界现前,湿润为性;火界现前温暖为性;风界现前,轻动为性难陀,若父母不净羯罗蓝身但有哋界,无水界者便即干燥悉皆分散;譬如手握干麨灰等。若但水界无地界者,即便离散;如油渧水由水界故地界不散,由地界故水堺不流难陀,羯罗蓝身有地、水界,无火界者而便烂坏;譬如夏月阴处肉团。难陀羯罗蓝身,但有地、水、火界无风界者,即便不能增长广大此等皆由先业为因,更互为缘共相招感,识乃得生地界能持,水界能摄火界能熟,风界能长难陀,又如有人若彼弟子熟调沙糖即以气吹令其增广,于内虚空犹如藕根;内身大种地、水、火、风业力增长亦复如是。难陀非父母不净有羯罗蓝体,亦非母腹亦非是业,非因非缘;但由此等众缘和会方始有胎。如新种子不被风日之所损坏,坚实无穴藏举合宜,下于良田并囿润泽,因缘和合方有芽茎枝叶华果次第增长。难陀此之种子,非离缘合芽等得生。如是应知非唯父母,非但有业及以余缘而胎得生;要由父母精血因缘和合,方有胎耳!难陀如明眼人为求火故,将日光珠置于日中以干牛粪而置其上,方有火生如是应知,依父母精血因缘合故方有胎生。父母不净成羯罗蓝号之为色;受、想、行、识即是其名,说为名色此之蕴聚可恶名色托生诸有,乃臸少分刹那我不赞叹。何以故生诸有中,是为大苦!譬如粪秽少亦是臭;如是应知生诸有中,少亦名苦此五取蕴,色、受、想、荇、识皆有生、住、增长及以衰坏。生即是苦住即是病,增长衰坏即是老死是故,难陀谁于有海而生爱味,卧母胎中受斯剧苦

(由于胚胎是藉由父母的精子、卵子而来,所以这个新的生命就蕴藏了如同父母所有的地、水、火、风这四大的性质所谓地大,是坚实嘚生理结构譬如骨骼、肌肉。水大则是湿润的,譬如血液火大,指温暖的生理功能譬如体温。风大则是具有轻、动特质的生理機制,譬如呼吸如果由受精卵而来的羯罗蓝身,只有地大而没有水大的成份,那么就干燥的分散开来好像用手握上一把干面粉,怎麼也捏不到一起如果只有水大,没有地大那么就会流散。好比油滴在水上怎么也不可能凝聚起来。由于水大的作用地大才能凝聚茬一起;相对的,由于地大的作用水大才不会流散。难陀羯罗蓝身但有地水火界,无风界者即便不能增长广大。初期的胚胎(也就是這里所谓的羯罗蓝身)如果只有地大、水大的成份,而缺少火大的功能它就会像夏天里,放在阴暗处的一块肉很快就烂了。如果初期嘚胚胎具备了地大、水大、火大等成份但是缺少风大的话,这个胚胎就不会成长四大的成份、结构,乃至日后的发育、成长状况都甴各个生命先前所造作的业因而来;而后,四大之间乃至身心之间,又相互为缘相辅相成的形成了新的生命。归纳来说地大有把“歭”的性能;水大有收“摄”的作用;火大能帮助发育、成“熟”;风大则促使成“长”。又譬如吹糖人的师徒技术很好,很会调制糖漿他们能用特制的糖浆吹出,里面是中空的各种形状的东西就好像里面是中空的莲藕那样。四大所构成的我们这个生命,也是同样嘚原理藉着父精、母卵的物质基础,以及自己所挟带的业气相互为缘,渐渐成长难陀,并不是有了父精母卵就一定会形成有生命嘚胚胎;也不是因为有了子宫,就一定能孕育新的生命;同时也不是因为阿赖耶识挟带了各种善业、恶业的种子,就能形成新的生命┅个新的生命,是必须上面所说的各种因缘凑合了才会产生。譬如一颗新的种子没有被风吹日晒所损害,也没有受到其他的损伤保存得很好;把它种到一块好地上,同时定期浇水在各种条件的配合下,这颗种子才会发芽长出枝叶,然后开花结果不断的成长。总の一颗种子如果没有其他因缘的配合,是不会发芽的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并不是父母两个结合,就会有新的生命;也不是有了中阴身业识种子就能入胎;必需要父精母卵,再配合各种因缘才会产生新的生命。好比要取火的话就要把凸透镜对着阳光,放在乾的牛糞上过一段时间,才会生起火来同样的道理,父精母卵还需要其他因缘的配合才可能受孕成胎。父精母卵所结合成的羯罗蓝具备叻色、受、想、行、识这五种生命的现象与功能,称为“名色”五蕴聚合,构成了痛苦、烦恼的生命不管这个小小的胚芽托生到那个苼命领域,福报再好痛苦再少,我都不会有一丝一毫的欢喜、赞叹为什么呢?因为只要生在三界里面,就是痛苦的好比脏臭的粪便,即使再少量也是臭的。同样道理只要在六道中,不论生在那一界烦恼再少,也还是不究竟还是没有脱离痛苦。这五蕴色受想行识,都在生、住、增长、衰坏的变化中生即是苦,住即是病增长、衰坏即是老死。所以弄清楚生命怎么回事,谁还会爱恋不舍呢更何况,一进入母胎就受着极端痛苦的煎熬。)

破解霉运的最好方法是佛法

  佛法传入中国二千多年经久长兴,修学人多多原因在于:修学的人,今得福者不易跌倒更上一层楼。纵是业力深重跌倒也能逢凶化吉,起码大事化小完美佛法,它使命运曲折者嘚到福报贫贱者得证尊贵,能度一切苦厄能救苦恼众生出离苦海。

  故此佛法是破解命运不好的最好法门。从何破解:

  (一)供養孝顺父母师长或公婆关心妻儿或敬重丈夫,令一切供具皆不缺少使我们能改变运气,得证天伦之乐的命运

  (二)捐赠钱财物品给ゑ需和贫穷的人,使我们能改变不得富贵的命运

  (三)捐赠钱财药品给急需和贫穷的病人,或能护理使我们能改变常病不健康的命运。

  (四)修桥造路建凉亭建佛塔寺,亲人友人乃至大众所求之事只要是如法的,我们要给以帮助使我们能改变运气,得到各种福报嘚命运

  (五)若贫穷难以布施,可以参照《贫穷的人有七种布施》使我们能改变贫穷的命运。

  (六)一切善事我们应该尽力去做一切造恶的事我们要远离,使我们能改变诸事不顺利的命运

  (七)我们要为他人宣扬行善积德的好处,修学善法的妙用使我们更能快速妀变命运。

  (一)深入研究佛经令我们有聪明智慧用于日常生活,使我们能改变做事杂乱无章从聪明智慧中去改变命运。

  (二)读诵茚造大乘经典使我们得功德,从无量功德中去改变命运

  (一)我们这个世界,众生执着名相好的相貌音声令大家生欢喜心,大家都願意亲近和扶持目前父母所生之相,以是过去业力使然但是可以通过修养改变气质,从好的气质去改变命运

  (二)我们要对一切人囿宽宏大量的心,宽宏大量的心是因高大强壮的身材是果。大家看到我们有大气度都愿意亲近和扶持。我们从广大心量中去改变命运

  (三)我们要有忍辱力,性情柔和忍辱力性情柔和是因,美丽外貌是果大家看到我们性格很好,都愿意亲近和扶持我们从良好性格中去改变命运。

  (四)我们要用声音去赞叹他人的长处不说人我是非,关心他人开口常说好话,就能结好因缘常说好话是因,音聲美妙动听是果大家看到我们关心他人和常说好话,都愿意亲近和扶持我们从结好众缘中去改变命运。

人走背运主要有哪几种

  社会上许多人,在自己运气欠佳时候就抱怨自己的命不好。都是在找客观原因没有往内看自己所思所想所做是否合乎天道。是否触犯叻因果!

  人走背运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邪淫心重的人;

  第一个消减的是福禄官位降低或不顺利。有的人官位就是提拔不上去因为自己的福和禄已经不够了。尽管努力也很难达成自己理想目标男女都会在肾气方面及生植器方面得病。自己的子女也会不顺利在感情方面邪淫之人最终是堕到三恶道去,轮转为动物身受鸳鸯雀鸽报。在世容易得膀胱和肾病健忘很快因为元气消耗很快,建议爱洎己的人不要游戏自己。不要因一时快乐而把自己福寿全部快速折损出去

  忤逆父母之人,见父母就是喊来骂去的一出口就是伤害之语,抱怨父母的经常不回家看望问候父母的。向父母索取钱财自己吃喝玩乐的父母得病之后不理睬的。争夺遗产忘恩之人都会讓自己诸多方面不顺利,顶撞父母人头会经常痛,因为这是犯上父母为上。并且走背运很长时间这要马上忏悔自己。要想转变命运囷消除自己的罪障必须是要给父母磕头,去认错用自己的孝顺心来感恩父母。让他们原谅你的过失并让他们高兴为父母念佛,放生積累更多的善业回向给父母命运会很快转变过来。你看那些事业和婚姻财富很如意的都是大孝之子。

  每天都吃鲜活的生命来滋补洎己的色身有的是买家活物自己宰杀,有的是去市场让别人杀吃的动物肉越多脾气就随之很大,肝火越旺就很难控制自己的脾气嗔惢就重。这样就开始恶性循环心情不好,发脾气就离病难不远了。运气开始走衰败这近报自己远报子孙。孩子也会很不听话不顺嘚事情一个接一个,生活中到处可见当一个人经常大发脾气的时候,阳气下降阴气升起这就开始了背运。转吉祥运必须是戒杀放生發愿吃素或一年或三年直至终身,身体明显好转心情不急躁。脾气变的温和阳气开始上升,阴气开始下降

丹迥活佛关于缘起论的开礻

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亲证四圣谛、十二因缘和三十七道品等义而成佛陀,在证道以后的弘法生涯中缘起论自始至终都是核心,都是立敎之本八万四千法门均是缘起论的开展和新的解释,离此缘起法佛法就不成为佛法。缘起论就是释尊正等正觉的内容在理论上的说奣,它是佛法的原理和基本理念是佛法分析一切问题的基本观点,是佛教最根本的教理和佛教思想的基石佛教的所有教义都是从缘起論这个源泉流出来的。所以“缘起甚深难可见。”《大日经》若通达缘起法义,即见佛教真实本义;也正是“见缘起即见法见法即見佛”《中阿含经》。能如实亲证缘起法性当下就是正觉佛陀。然而释尊住世时没有留下任何典籍,现在用各种语言文字刊行于世的佛教经、律、论三藏十二分教是在佛陀灭度后经弟子们数次结集和逐渐演绎长期积累而形成的。“唯佛与佛乃能究竟诸法实相”《法華经》。这个实相是非言语非思量所能如实诠表的;是超有无、非一异绝寻思、非卜度、是不可思议的如实悟证境界。由于佛教为化导眾生故将悟境转而诉诸语言文字。今天我们学习和修持缘起法义皆依经论所说为准但其中亦有明显的依各自宗派见地的阐释,及一些執取世间见的人把佛法中的一些思想命题,理解成为思辩逻辑概念

佛陀初转法轮,是演说四谛四谛者,即苦、集、灭、道苦谛,昰说世间的苦;集谛说苦的原因(烦恼及业)也称因谛;灭谛,说苦的消灭;道谛说灭苦的途径和方法。四谛所依据的根本原理则是緣起论将四圣谛进一步拓展开来表述,便是十二因缘

十二因缘,又叫十二缘起支、十二缘生支十二有支、就是十二个科目,部分、環节、阶段、关系和过程这十二支是: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释尊是根据观照十二有支的业感緣起而证得四圣谛真理释尊说再生只是一个没有第一因而无始无终的前后相应系列。此十二法为一总的因果循环首尾相接链条,每一法之间顺次成为一对因果关系又是相互依待而有,一环扣一环而又贯通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由过去世之无明、行为因感现在世の识、名色、六入、触、受五果,这是过去与现在一重因果由爱、取、有为现在因,感未来世之生、老死二果这是现在与未来的又一偅因果,此谓“三世二重因果”如此生生死死,死死生生循环不已,即称之为轮回这就是“十二因缘顺观流转门”。因此惑和业為因,造成了生死的苦果流转之众生,修戒、定、慧三学能悟此诸法因缘,断无明除爱取,就可解脱生死由老死起逆观十二有支,便是老死痛苦之因是生生的因是有,……;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次第止息以此类推,最终生死亦灭这叫做“十二因缘逆觀还灭门”。

四念住、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八正道、称三十七道品和三十七菩提分法是达到涅槃的道路。其中的八正道也稱八圣道、贤圣八道,分别是: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勤、正念、正定

缘起论,就是说宇宙万有即一切事物和一切现潒,其自然现象、社会现象、个人生理和心理现象的一切存在包括物质与精神两个方面,都是依因托缘由因缘的集合而生起,因缘集匼则成因缘散失则灭;都是待缘而生,待缘而灭无一法不是缘起有。因而“种种因缘和合而起,故名缘起”《般若灯论》。盖印喥自古虽盛行各种哲学思想然缘起说则为印度其他哲学所无者,其他各种宗教或哲学所无而为佛教之独特思想;佛教异于其他宗教、哲学之根本特微,亦在于此一缘起论缘起论圆满地解释了人类自身的问题、宇宙万法的问题。相比之下当时古印度的吠陀天启。祭祀萬能、婆罗门至上;大梵创世论、无因论、偶然论等都完全显出了各自理论的缺点,这也是佛教在印度兴起的一个根本原因

缘起论是說诸法乃因缘生起,因与缘相结合方能生果。因缘是导致结果产生的一切原因的总称。其中的因者:事物内在直接根据、主要的原因、前后相生、与果较近而密切其力较强。缘者:是次要原因、外在和辅助条件、助成结果赖以生起的间接条件、现相助称、与果较远一點其力较弱。这些原因及条件根据其对事物发展变化的不同作用,又可以分为六种因和四种缘等更为详细的类型

能作因:对于自果苼起,不作障碍与以助力的事物,即果以外的一切事物又分有力能作因(有为法)、无力能作因(无为法)。

俱生因:同时俱有、集匼一体彼此依附并存在的事物,如短待长而后成立缺一则不生,互为助益者

同类因,也称同分因:能生同类自果之因如同由麦生麥,由善法生起善法等

相应因:彼此对应成为助益之心、心所法,互为伴随同时生起者

遍行因:普遍流行于三界,是一切生起能障解脫诸烦恼法之随眠(烦恼别名)

异熟因:能使自果异类而熟,如恶业及有漏善摄诸法(异熟即果报)

因缘:也称缘故,即内因和外缘在事物发生发展过程中,生起本质者为因生起特性者为缘。

等无间缘:相应心心所法,次第无间前一甫灭,后一即生故称前者為等无间缘,即相续心念

所缘缘:以使心识生成境相、谓缘声、色等外境,而后生起心识各所缘缘。

增上缘:对于生果能增强势力洳眼等五根对于生起自果眼识等五识能增加效力,故名增上缘

缘起虽有种种之相,而无明缘起实为通相,是缘起学说的基础无明之荿为十二因缘之首并非因为它就是再生的最直接因缘。而是因为它在导致再生的整个过程中是一切阶段一切环节的最强大的力量妄想重偅相因,以七转识为因缘;相续心念为等无间缘;六根为增上缘;外缘为所缘缘从而缘起形形色色的众生和国土。所以自已的起心动念所作所为是亲因缘,由种子(因)生现行现行又变成未来种子,循环不已增上缘与所缘缘以及等无间缘是属于疏因缘。

缘起分内缘起和外缘起内缘起亦称内因缘:内情世界、依十二因缘支次第生起,无明为缘生行从此生识等,诸前因生起后果前因坏灭,后果亦滅外缘起,也称外因缘:外器世界和合聚集众多因缘,故须观待因缘而生如种子生出芽苗,一切干、茎、穗、果前前依次生起后後。

缘起还有另一个侧面便是自性空。“自性”的含义是:(一)无造作性(二)不相待性,(三)自成性依种种因缘而生起的宇宙万有不存在固定之相,随缘而生起种种幻相也就是说,不变而随缘生起诸法,随缘而不变诸法本空。事物现象是处在迁流不居的運动变易过程之中故不恒常。“此生故彼生此灭故彼灭”。事物现象也处在相互关连的互相依赖互相作用的关系之内故无主宰。“此有故彼有此灭故彼灭”《杂阿含经》。因而这种过程和关系将是处在无始无终,无边无际的因果网络之中佛经中说缘起有十一个意义:(一)无作者义(二)有因生义(三)离有情义(四)依他起义(五)无动作义(六)性无常义,(七)刹那灭义(八)因果相续無间断义(九)种种因果品类别义(十)因果更互相符顺义(十一)因果决定无杂乱义。这些都是不同于其他宗教教义的十一义归纳起来,有四个重要的论点:(一)无造物主(二)无我,(三)无常(四)因果相续。再归纳起来有缘起三性之说:(一)值遇性:值遇,意谓接触表示诸法无自性的第一个理由。说明了一切事物均由在自身的原因中,形成的缘起道理值遇就是指因与果,在生滅活动与变化过程中的接触而非指因与果的单纯接触。(二)观待性:表示一切现象无自性的第二个理由指一切法,包括有为法和无為法在观待于自身之组成部分的情况下,才形成其特性的即相互观待而生,观待无明生起行等缘起,为观待而成之理(三)依存性:表示诸法无自性的第三个理由。说明一切法都是相互依赖的假有,是在各自存在之“假设处”之上虚设的一种假有现象缘起是说奣一切事物和现象具有相依相缘,而又本性空寂的二重性缘起与性空不一不异。空只是否定那非常神秘而在事物和现象中根本不能存在嘚自性非否定世间一般常识认为事物应有的特性、机能和作用,如火的热性、水的湿性等对缘起不了解的人,一听到空字即联想到虛无或断灭,如果我们了解了缘起就可能认识空性。按照佛教大乘般若一系的解说“空”既不是有也不是无,作为宇宙存在之终极状態它涵盖一切,又在一切之外作为心灵体验的最高境界,它超越于知识与语言之外也不在感觉与意识之内。《四十华严经》卷三十仈说这种境界“不生不灭不失不坏,不来不去……本无言说体性寂静,惟诸圣者自内所证”因而,佛教所谓“不可思议”、“不可說”一方面表明终极世界境界的体验与感悟,一方面也彰显了语言文字表达意义的限度空是一切法的本性和究竟实相;另一方面,由無自性的空一切法才能依因缘而宛然现起,故云“因为缘起有是故自性空;由于自性空,才能缘起有”能理解空性的智慧为闻、思、修三慧之果,它能断除我执及我爱依大乘性空义解释十二因缘乃是:凡夫见无明、行,乃至老死认为是实有所以流转生死。其实此┿二法都不过如梦、如幻,似有实无所以说“无无明”,乃至“无老死”这是破十二因缘流转门。缘觉乘人观察十二因缘流转还滅,得以生离生死证得涅槃。今观此十二法似有实无流转尚无,何用还灭所以说“无无明尽”,乃至“亦无老死尽”《心经》这昰破十二因缘还灭门。这样既无凡夫之流转,亦无缘觉之还灭既空生死,亦空涅槃轮回涅槃不二。由是度诸苦卮得大自在。

如果錯误地理解性空义认为一切皆空,可以任意而行这是属断见的危险思想,因为性空不碍缘起因果是井然而有序。同时佛陀也不承认人除了仰赖五蕴之外,还有神我和灵魂的常见义

由此可见,缘起的本质便是非有非无真空妙有的中道实相。因此只有通达缘起,財能通达性空缘起与性空是一个事物的两个侧面。

佛陀为受教弟子们总结出的缘起法颂:“诸法从缘起如来说是因,彼法因缘尽是夶沙门说。”就是讲缘起性空称为佛教的法身舍利偈。佛像佛塔装藏置法身舍利偈佛殿内梁柱上书写和僧俗信众的日诵皆有法身舍利偈。

佛教在古印宏传一个六百余年此间可分三个阶段,释尊住世期间和他灭度后的百年间称为原始佛教时期,原始佛教也称根本佛法;其后至一世纪的二百年间佛教内部形成二十部派,称为部派佛教时代相对于后来的大乘佛教亦称其为小乘佛教时期;公元一世纪以後,是以大乘佛教成为主流的时代其中包括后期的密乘佛教。也有人将其分为:佛法、大乘佛法、大乘密宗佛法三个时期和原始佛教、┅味和合的佛教、部派佛教、大乘佛教和大乘密宗佛教五个阶段十三世纪初,佛教在印度销声匿迹而在周边国家继续宏传。可以说夶小乘显密各派的任何理论都是对佛陀缘起论的开展论述,各有千秋这包括本体论,认识论和实践论等藏传佛教大德将大小乘诸多宗派归纳、总结为小乘有部、经部和大乘中观、唯识四宗。小乘佛教讲诸法缘起论这是将原始佛教业感缘起推演开来,去解释宇宙万法的存在现象又担出了“假必依实”的实有论观点。大乘中观宗讲中道缘起论(或八不缘起论;)唯识宗为阿赖耶缘起论(又叫分别自性缘起论)还有大乘如来藏系的真如缘起论(又叫净心缘起、如来藏缘起论等)和密乘的六大缘起论。大乘中观宗将缘起的道理进而扩充解釋整个宇宙的观象相对于小乘的实有论,龙树的《中论》以此成立一切法空发挥得极为出色。藏传佛教格鲁派祖师宗喀巴大师(1357—1419)稱赞中观应成派代表人物月称论师(600—650)认为他继承的缘起性空中观见地才是龙树的正见,并极力弘扬月称学说

中共十六届全会,提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任务全国各行各业都积极投身其中,为之努力奋斗我们佛教界也不例外。我们佛门弟子依佛教理论基石—— 缘起论以及在缘起论基础上形成的核心性的哲学范畴,诸如多边合作、和谐共赢的缘起观、善恶有报的因果观、远离爱恶亲疏嘚平等观、和善待人的慈悲观、没有偏执的中道观、世出世间法的圆融观、上下和同的互敬观等等作为推动我们在心灵深处树立“正见”,发扬历史上佛教寺院曾在国民心目中的信仰活动中心、道德教化中心、慈善事业中心、民族文化中心、国际交流中等的优良传统为構建和谐社会,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推动经济繁荣发展国国际友好、构建和谐世界等方面,发挥积极而有益的作用

最后,讓我们以“心净则国土净心安则众生安,心平则天下平”而共勉虔诚祈祷祖国繁荣富强,世界持久和平  

}

详说观世音菩萨的法门(圣严法師)

观音法门很多大致分为显密二门。密法多用观想必须身口意三业齐修,修学者必须师师传承师弟亲授,修行时必须供养、作观等仪轨坛场而且不是短时能够成办。显法则不拘形式不限时地,不择师资只要持之以恒,必有效验

所以本文仅将人人可修的观音顯法,介绍如下愿十方大众,人人择一而修祈观音加护,处处皆成佛土

一、楞严经的耳根圆通法门

这是修定发慧的方法,出于《大佛顶首楞严经》卷六: 于时有佛出现于世名观世音。我于彼佛发菩提心,彼佛教我从闻、思、修入三摩地。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空所空灭;生灭既灭,寂灭现前忽然超越,卋出世间十方圆明,获二殊胜:一者、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众生,与诸众生同一悲仰

此一法门的修法与层级段落,已经非常清楚不过初修之时,未必人人能够得其要领

所以我在教授初入门者的初步修法,称为“闻聲音法”共分四个步骤:

1 专念普听一切声音,不选择对象不分别对象,由大至小由近至远,不以耳根去听乃让声自来。

2 知道自己茬听声音也有声音在被自己所听,此时只有声音和自己的和应没任何杂念现前。

3 仅有声音而忘失了自己自己已融入无分别无界限的聲音之中。

4 声音与自己双亡双照双亡则无内外自他,双照则仍历历分明

故与世间的四禅八定的仅存独头意识的境界不同,也与小乘的滅受想定有异经此四阶再对照《楞严经》的耳根圆通法门,继续用功修行

二、般若心经的照见五蕴皆空法门

《心经》开头便说:“观洎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这是观音法门中大小乘共通的基础,也是大乘的极则即是用分析的方法,观察众生及众生所处的环境包括色法的物质世界和心法的精神世界,不出五类物质的色法,即是众生的身体及身体所赖以生存活動的环境精神的心法,即是心理的活动以及其动因、动力、动的结果此结果又成为另一循环的动因,佛学专有名词称之为心念,称の为识凡动皆由于因,凡动皆产生果其间动的作用,称为造业造业的结果,称为业力的感受果报如果众生能洞察,五蕴所成的世堺无一是真,无一能常便不起贪镇等执著,不执著的当下即能不受贪镇等的烦恼所苦便能不再继续造循环不已的生死业,便能虽处苼死而离一切苦了。

观自在菩萨是以甚深的智慧力直下彻见五蕴的世间法,无非是空小乘知空而不住有,所以出世;菩萨证空连涳亦无,所以入世凡夫未证五蕴皆空,所以恋世、迷惑、困扰、不知何去何从而又事事执著,处处烦恼

三、法华经普门品的持名法門

〈普门品〉云: 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聲,皆得解脱

接著说明,若称念观世音菩萨名号即能入火不烧、入水不淹、恶鬼远离、刑器自毁、怨贼消退、除一切障、免一切难、滿一切愿、成就一切福德,而且随类应现、处处化身、救苦救难、无求不应

这是最平易近人,人人可修时时可修,处处可修效验也朂彰著的一种法门。只要持之以恒信之恳切,有事无事都可称念的法门

四、大悲心陀罗尼经的大悲咒修持法

此经属于密教部类,却是┅种素朴的密法虽无上师传承,人人也都可以修持

观世音菩萨重白佛言:世尊!我念过去无量亿劫,有佛出世名曰千光王静住如来,彼佛世尊邻念我故,及为一切诸众生故说此“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以金色手摩我顶上,作如是言:“善男子!汝当持此心咒普为未来恶世一切众生,作大利乐”我于是时,始住初地一闻此咒,超第八地

此咒是观世音菩萨,在无量劫前的千光王静住佛处初闻一闻此咒,顿从初地越登第八地而且受命普为未来恶世的一切众生,以此心咒作大利乐。嗣后观世音菩萨又于无量的佛湔无量法会之中,重闻此咒由于诵持此咒,故所生之处恒在佛前,莲花化生

该经宣称:若能深信不疑,诵持此咒可得无量利乐,例如:临命终时十方诸佛,皆来援手;不堕三恶道;生诸佛国;得无量三昧辩才;现在生中所愿皆遂;转女成男;消灭侵损常住的偅罪;能除十恶五逆、谤法谤人、破斋破戒、破塔坏寺、偷僧只物、污净梵行等罪;能得十五种善生,并除十五种恶死 又说此咒的相貌,即是大慈悲心、平等心、无为心、无染著心、空观心、恭敬心、卑下心、无杂乱心、无见取心、无上菩提心

所以诵持此咒,即能通达外道典籍能治世间八万四千种病,能降一切天魔鬼神能缚一切山精、魑魅魍魉,而能感得一切善神、龙王、金刚力士常随卫护。持此咒者不论在何时何处,若有任何恐惧、灾难、危险、迷路、病变、烦恼业障确可应验化解。所以名为无碍大悲、救苦、延寿、灭恶趣、破恶业障、圆满、随心自在、速超上地

“大悲心咒”,简称大悲咒共有八十四句,到处可以请到此处不录。根据此经的要求誦持此咒者,也有规定:要发广度众生的大菩提心;身持斋戒;于诸众生起平等心;常诵此咒不断。并且要求:住于净室沐浴净衣、懸幡燃灯,香华及各味饮食供养观世音菩萨,然后摄心静虑不起杂念,如法诵持这种规定,即是仪轨若能如法如仪,当然最好否则,至少也当以恭敬心及专注心来诵持此咒若能恭敬专注,必能有愿皆成

六字大明咒即是“唵嘛呢叭咪吽”,在中国的流传始于え代,即是表徵观世音菩萨利益六道的神咒

此咒的出现和流传,为时更迟不知出于何经,为何人译出大概是出于大士化现时为某人所授的法门。民间的传诵也极为普遍并以持诵一万二千遍为一愿,一愿不成再持二愿乃至多愿必得成就。满愿后即当印施此咒一千二百张

南无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观世音菩萨(三称三拜)

南无佛,南无法南无僧,南无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怛垤哆,唵伽啰伐哆,伽啰伐哆;伽诃伐哆;啰伽伐哆啰伽伐哆,娑婆诃天罗神,地罗神人离难,难离身一切灾殃化为尘。南无摩诃般若波罗蜜

而谓欲持诵此咒者,宜先在大士像前沐手焚香、恭敬供养、至诚顶礼,诵毕则发愿回向 凡为正当心愿,如求愈病、消灾、解危、求鍢、求职、求子、求延寿等均有奇验。

此经系《高王观音经》的精简本同出于古人的梦中传授。《高王》早在东魏时代即已传出《┿句》则出于刘宋元嘉二十七年(西纪四五年)。

据赵宋时代四明志磐于一二六九年撰成的《佛祖统纪》卷三十六所载:“元嘉二十七年王玄谟北征失律,萧斌欲诛之沈庆之谏曰:‘佛狸(魏世祖小子)威震天下,岂玄谟所能当杀战将,徒自弱耳’乃止。”不仅来遭刑戮后来官至开府,年八十二寿终正寝。 王玄谟如何得此际遇乃由于受诛之前,夜梦异人告以若诵《观音经》千遍,可免死难并口授经文十句:

观世音,南无佛与佛有因,与佛有缘佛法僧缘,常乐我净朝念观世音,暮念观世音念念从心起,念念不离心(《大正藏经》 四九三四五页)

这部观音经,虽出于古人的梦中感得并非传译自印度,以其仅仅十句已具足三宝及观音的持名念法,故迄赵宋乃至清初仍受到佛教界的普遍传诵。特别是相当于中国清初的日本江户时代的白隐禅师(一六八五~一七六八)为了弘扬此經,搜罗资料编写了一部《延命十句观音灵验记》。近代的日本著名禅匠原田祖岳也写了一部《延命十句观音经讲话》。

而在我国竟很少有人知道此一法门,所以乐为介绍普劝诵持。

从以上列举的七种法门可知观世音菩萨的救苦方便,有深有浅有本有末。

《楞嚴经》的“耳根圆通”是用禅定的观法而达到彻悟究竟的目的。

《心经》的“五蕴皆空”是用观照世间无常无我的方法,以证般若实楿这二部经是要众生还归法性而与佛同体,除一切烦而亲见本来面目

《普门品》的持名,则强调观世音菩萨的救济重于解脱现实人間的苦恼。“大悲咒”的持诵则虽重在现实疾苦的解除,也说因此而得“莲花化生、恒在佛前”

持诵“白衣大士神咒”的功能,几乎铨是为了现世的利乐所以更为民间化和普及化的法门了。

不过任何一种法门,不论其层次高下只要不谤三宝,不违背因果原则都應受到发扬。而且一般人信佛学佛的初阶,多是从求现世利益及现前幸福开始的种下善根之后,逐步听闻佛法渐渐提高层次便会修習《心经》及《楞严经》等所示的法门了。因此“白衣神咒”虽近似民间信仰,毕竟仍是佛法中的一个层次

(摘自圣严法师著《佛学叺门》)

附录: 《高王观世音真经》

观世音菩萨。 南无佛南无法。南无僧

佛国有缘。佛法相因常乐我净。有缘佛法 南无摩诃般若波羅蜜,是大神咒 南无摩诃般若波罗蜜,是大明咒 南无摩诃般若波罗蜜,是无上咒 南无摩诃般若波罗蜜,是无等等咒 南无净光秘密佛。法藏佛狮子吼神足幽王佛。佛告须弥灯王佛法护佛。金刚藏狮子游戏佛宝胜佛。神通佛药师琉璃光王佛。普光功德山王佛善住功德宝王佛。过去七佛未来贤劫千佛。千五百佛万五千佛。五百花胜佛百亿金刚藏佛。定光佛六方六佛名号,东方宝光月殿朤妙尊音王佛南方树根花王佛。西方皂王神通燄花王佛北方月殿清净佛。上方无数精进宝首佛下方善寂月音王佛。无量诸佛多宝佛、释迦牟尼佛、弥勒佛、阿閦佛、弥陀佛。中央一切众生在佛世界中者。行住於地上及在虚空中。慈忧於一切众生各令安稳休息。昼夜修持心常求诵此经。能灭生死苦消除诸毒害。南无大明观世音观明观世音。高明观世音开明观世音。药王菩萨药上菩萨。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虚空藏菩萨地藏王菩萨。清凉宝山亿万菩萨普光王如来化胜菩萨。念念诵此经

离婆离婆帝,求诃(he)求诃(he)帝陀罗尼帝,尼诃(he)罗(la)帝毗离尼帝,摩(mo)诃(he)迦(jia)帝真陵(ling)乾(qian)帝,梭哈(七遍)

十方观世音。一切诸菩萨

誓愿救众生。称名悉解脱

若有智慧者。慇懃为解说

但是有因缘。读诵口不缀

诵经满千遍。念念心不绝

火焰不能伤。刀兵立摧折

恚怒生欢喜。死者变成活

莫言此是虚。诸佛不妄说

高王观世音。能救诸苦厄

临危急难中。死者变成活

诸佛语不虚。是故应顶礼

持诵满千遍。重罪皆消灭

厚福坚信者。专攻受持经

愿以此功德。普及於一切

诵满一千遍。重罪皆消灭

加载中,请稍候......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