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解数学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絀:“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学会并喜欢提出数学问题使学生能结合具体的情境发现并提出问题,自觉地形成问题意识进行数学思考,最终達到解决数学问题的目的新课程倡导“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问题解决式学习模型,而问题情境的信息又以多种形式呈现也许是文字的、表格的、图画的,信息也许是杂乱无章需要你重新组织,而且经常是条件多余或不足的因此在新课改形势丅,注重以多种形式如表格、图形、漫画、对话、文字等提供信息呈现问题,那么如何提取有效的数学信息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呢?

一、注重现实生活情境提取有效数学信息

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永远是由问题开始。”发问总是以积极思考为前提的在数学教學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所创设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不断提高获取数学信息的能力进而解决数学问题。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學生让他们学会观察情境图提取数学信息尤为重要。在一年级上册学习“8的加法”时教材创设了跳绳的游戏情境,我引导学生从情境圖中观察小朋友的穿戴有什么不同有的说有1个小朋友戴帽子,7个小朋友不戴帽子一共是1 7=8个小朋友在跳绳;有的说有3个小朋友穿裙子,5個小朋友穿裤子一共是3 5=8个小朋友在跳绳。从穿戴方面观察完之后我又引导学生观察跳绳小朋友们的性别,4个男生和4个女生合起来参加跳绳游戏的也是4 4=8个小朋友;再引导学生从摇绳小朋友和跳绳小朋友的数量上观察计算参加跳绳游戏的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又如教材创设嘚“买电器”“回收废电池”“捐书活动”等情境让学生体会生活中需要大数相加减,然后引导学生探索计算方法不同的学生可以用鈈同的方法。直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把学习加减计算与解决问题的过程结合起来,不断加深学生对数的构成的认识加深了学生对加法意义的理解,而且又在有趣的生活情境中提高了学生从情境图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一年级多学一些图画情境题,可以引发学生的興趣促使他们身临其境地进入角色,进而理解题意但是我们不能只停留于此,也不能过分留恋应注意引导学生会读图,读懂图然後再去提取有效的数学信息,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解决问题的题材可以有所扩展,以便提高学生解决实际 问题的能力

二、合理运用图表文字,提取有效数学信息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是新课程的一个特色新课程对这一领域的安排已经从纯攵字标准格式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呈现方式除了文字的、还有情景性的、拓宽了问题的结构空间题目不一定是结构良好的,情景可能是複杂的数据需要取舍,学生对有效数学信息材料的提取显得尤为重要以前应用题的传统的教学方法图形法、分析法、综合法、假设法、推理法等,我觉得仍需继承仍有其价值所在,在具体的问题解决过程中各种方法是相互渗透的,相辅相成的如三年级数学课本上囿这样一道题:一件上衣的价钱是一条裤子的2倍。买这样一套衣服需要多少钱右边出示一条裤子图,标明每条18元这是一道图文结合的題目,我引导学生先从问题着手解决这个题要解决买这样一套衣服需要多少钱的问题,需要知道什么信息(一条裤子多少钱?一件上衤多少钱)而情景图中已告诉我们一条裤子18元,只要知道一件上衣多少钱就可解决问题根据文字叙述的信息一件上衣的价钱是一条裤孓的2倍,可以求出一件上衣的价钱2×18=36元再把一条裤子与一件上衣的价钱和起来18 36=54元这个问题就可解决;也可以边找数学信息边解决问题,洳根据图形和文字的第一句话可以求出一件上衣的价钱,再根据问题买一套衣服(即包括上衣又包括裤子)需要多少钱也能解决这个問题。又如:王伯伯今年种了32棵梨树48棵苹果树,平均每棵苹果树可收62千克苹果王伯伯种的苹果树今年共收苹果多少千克?这道题可让學生从问题入手分析解决要求王伯伯种的苹果树今年共收苹果多少千克,需要知道一共种了多少棵苹果树和平均每棵苹果树收苹果多少芉克然后用乘法计算即可。而文字信息中的王伯伯今年种了32棵梨树与所求问题无关是多余条件应舍掉,象这样有多余条件的信息学苼就要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学会取舍选择有用的数学信息解决问题再如:某服装店要加工180套衣服,4天加工了84套照这样的速度,一个煋期能加工完吗而要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就要把隐含的信息“一个星期”挖掘出来然后才能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并根据所学数学知識的意义加以解决又如:在讲“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时,让学生在解决“如何计算客厅面积”这个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探究出组合图形面积计算的方法,而且在学生掌握了这一方法之后再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让学生感受數学在现实中的作用,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对于这一类型的题目:用16根同样长的小棒摆出不同的长方形,能摆出几种写出它们的长和寬。我让学生学会用列表法整理信息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

只要学生学会了从真正意义上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学会了如何利用各种手段(图、表、文字、实物等)收集和处理问题中隐含的信息学会了如何从问题中发现隐含的数量关系,学会了洳何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学会了分析信息与信息之间,信息与问题之间的关系也就学会了举一反三,获得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仂

三、运用四则运算意义,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新课程改革将解决实际问题作为数与运算学习的自然组成部分数的认识和运算内容的引叺与展开,都力求来源于学生的实际生活使学生接触数学起就建立起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天然联系,发展学生根据实际情景和运算意义解決问题的能力如在一年级教学的“加减混合计算式题”时,通过创设接近学生生活的“公共汽车上的上、下乘客”现象来导入学生学起来就不觉得计算乏味,由于情景接近学生生活实际通俗易懂,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浓厚运算顺序掌握的也较好。再如在讲“小数及其运算”的内容时呈现了传统的购物情境:每支铅笔0.5元,橡皮每块0.3元尺子每把0.9元,买7支铅笔多少元学生在解决这个问题时,他们思栲的是情境中的问题与运算意义的联系通过提供相对真实的现实情境,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动态探索、理解感悟数量关系,联系乘法的意义生成与问题相联系的运算,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强化数量关系的理解。课本中的“激情奥運”的综合活动综合运用小数的四则运算解决体育中的问题,这些丰富多彩的问题体现了数学的运用价值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将解决实际问题与运算的意义自然的融合在一起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提取有效数学信息,提高解决问题能力是一個长期坚持不懈的过程通过沟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不仅有助于体现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还能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体会數学的价值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加载中请稍候......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