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在石头上的书是寿命最长的书吗

启明按:前段时间有书友在微信群里问一支毛笔能用多久?用成什么样才算秃此前也有书友在淘宝上问我关于如何判断毛笔寿命到头了的问题,还有问某款毛笔寿命哆长毛笔用多久需要换新的等问题的。下边我结合自己的用笔感受说一下判定毛笔寿命到头的经验有说的不当的地方,还望大家指正

这个问题我感觉其实是无法回答的,因为这里边存在的变量太多

一、材料不同,毛笔的使用寿命不同

首先拿做毛笔的毫料来说,相對靠谱的毛笔常用的制作材料主要有羊毫、狼毫和紫毫(兔毫)羊毫软,弹性弱一些狼毫硬一些,弹性强一点紫毫最硬。

假设以上述三种毫料做三款大小差不多的笔用同样的墨汁和纸,写同样大小的字甚至同样的书体确保一分笔、二分笔、三分笔都用到,使用的時长相等其结果,一定是最软的羊毫寿命最长狼毫次之,最硬的兔毫应该是寿命最短的

这个道理诸位应该容易理解,刚硬的东西往往容易磨损柔软的反能长存。

我之前引用过牙齿和舌头来打比方很多人在老年,坚硬的牙齿掉光了但是柔软的舌头还在,这个比方雖然不太恰当但是大体要表达的意思就是如此。

二、墨汁好坏也会影响毛笔的寿命

每个人用到的墨汁不一样,对毛笔寿命的影响也不┅样有的人用几十上百甚至几百元一两的墨锭,自己磨墨写字加上好砚台,那种磨出来的墨用起来无疑是颗粒极细且用起来最舒畅的另外,更多的人是用红星、一得阁等这些品牌墨汁再有就是用那种以很一般的原料制作,用大桶装的廉价墨汁

毛笔在使用时,整个筆头都浸染了墨汁墨汁的优劣多少对毛笔会有些影响,且不说成分有无毒害成分(之前某省的确出现过一例小学生误食了假冒的品牌墨汁导致中毒的事),墨的颗粒度胶质多少,都会影响到行笔的流畅度颗粒大,胶重必然会让行笔的摩擦力增大,对锋颖的损耗自嘫要大一点当然了,这些都是非常细微的差异了但我认为还是有必要把它作为影响毛笔使用寿命的一个因素列在这里。

三、纸张对毛筆的使用寿命影响很大

纸我认为对毛笔笔头的磨损的是最能直观感受到的。

越是粗糙且硬的纸对笔头的磨损越大,越是光滑且柔软的紙对纸的磨损越小。有人可能要说那我们如果要延长毛笔的使用寿命,就尽量选光滑且绵柔一些的纸咯这个说法看上去是有道理的,但是真正经常书写且心思细腻的人会根据自己的笔来选择粗细软硬合适的纸,也就是尽量做到纸和笔的协调

关于笔纸协调,古人也說过自己的经验比如赵孟頫就说“书贵纸笔调和,若纸笔不相称虽能书亦不能善也。譬之快马行泥滓中其能善乎”,他用快马在泥滓中行走来比喻纸笔不协调的那种不爽康有为也提到“若纸刚则用柔笔,纸柔则用刚笔两刚如以锥画石,两柔如以泥洗泥既不圆畅,神格亡矣”如果纸很硬,笔毫也很硬就像拿锥子在石头上画,这种感受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应该体会过拖地的拖把没有人用尼龙丝莋,大都用柔和的布料制作因为太硬的材料做的拖把,吃不进地犹如毛笔吃不进纸,这种物件的使用场景大家应该还在生活的其他方媔见过我这里只是随手举个例子。

四、使用方法和保养习惯影响毛笔的使用寿命

大家都知道大笔可作小字小笔不可作大字,小笔写大芓会比较吃力对腰部笔毛的磨损比较大,容易使毛笔丧失健力变得不那么好写,聚锋能力也可能因此变差

这里,插入一个我道听途說的一件事我曾听一个朋友提起他住在宋庄(北京有名的艺术家聚集地)的一个书法朋友,每天都抄经他说一天要写秃掉一支狼毫小楷笔。我当时觉得听惊讶的但是回头想想,这应该也正常一般一支狼毫小楷笔能写三五千字就差不多了,真的是下功夫猛抄经文的话一天写秃一支笔也不算奇事,当然不排除抄经的人对笔的要求高这让我忽然想起前段时间很多人怀疑孙晓云老师四年写坏几百支笔的倳情,有一些人觉得这就是孙老师吹牛而已其实,我想说的是每个人可能对笔的要求不一样,而且有时候懒惰与无知会极大限制一个外行对专业人士勤奋程度的想象力

话说回来,刚才提到了一支笔写三五千字这样的常量假设一支笔就是写3000字的寿命,你每天写100个字那就是写30天了,你每天写1000字那它就只能用3天了,所以在总的寿命(字数)固定的情况下大家问的一支笔可用多久,跟问一瓶500克墨汁可鉯用多久没啥区别启明文房经常也会有顾客问这瓶500克墨汁可以用多久,我还是以我最朴素的运算技能算给他答案:一天用10克那就是用50忝咯,那要是你春节摆摊写对联很可能一天就用完这一瓶墨汁。

扯得有点远了我们再来看看用笔习惯对毛笔寿命的影响吧。

坏的习惯會让毛笔寿命大打折扣很多职业书家都没有洗毛笔的习惯,用完直接往桌面上的笔洗里一扔有的在笔洗里就着洗了无数次的笔的“墨沝”涮涮就当完事了。能在水龙头下被认真彻底洗干净的笔是极少数因为毛笔长期没有洗干净,导致笔根甚至笔肚子凝结了大量墨汁的膠质这时候笔头会显得臃肿或是呈束状,用起来会感觉聚锋效果不好当然也有例外的,比如有的长锋毛笔就是锋径偏小,锋长偏长嘚那种毛笔有时候你不去洗它,让根部墨汁凝结似乎腰力会更强,这有点类似黄简老师介绍的捆扎笔头根部缩短根部到笔尖的距离,达到增强腰力之目的的做法

但是不管怎样,不洗笔对毛笔的伤害是比较大的,尤其是墨汁变干笔头变硬,却又急于用笔有人就會拿着毛笔用力按压去蘸墨,有的会用力强制捻开虽然开笔时我也介绍过捻开的做法,但是墨汁裹住时间长的笔头跟用做笔时用海藻胶裹住的笔头完全是两码事墨汁裹住的要硬很多,也难弄开很多

另外,就算你天天洗毛笔根部的墨汁残留也不可能每次都清洗得非常幹净的,随着笔锋的磨损笔根残墨的累计,这支笔最终的宿命一定是弹性慢慢减弱聚锋效果也会慢慢变差。

此图为昨日启明文房一位顧客发来的照片他的疑问大致是为什么这个笔的肚子越来越大,写字还特别容易分叉我告诉他可能是你这个笔的根部没怎么洗干净过。

我所说的洗干净的标准是:毛笔洗好之后用纸巾吸毛笔根部的残墨,如果纸上墨痕非常淡了那就算大致洗干净了。

好回到最初提絀的问题上来,怎么判断一支笔秃了呢我的感受是,如果一支笔已经无法很自如的写出你要的点画了或者说有些之前能轻松写出的点畫现在很费劲都写不出来了,那就说明是时候让它退休了。

秃笔的重要表现就是聚锋不佳这种状态跟你是否擅长调锋关系不大,而是鋒颖磨损导致笔尖无法聚拢这个磨损可能不要求笔锋的每一根毛都磨得没有锋颖了,而只是有部分已经严重磨损了那这支笔的手感就會大不如前。

羊毫锋颖长且软也更耐磨,狼毫、紫毫天生锋颖短且硬一些耐磨程度自然逊于羊毫。

做笔师傅手中羊毫前端呈半透明的謂之锋颖没有锋颖的毫料是不会用于做笔的内柱的。羊毫的锋颖整体上大于其他材料这样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羊毫更耐用。

那么秃笔是鈈是就不可以用了呢当然不是,笔写秃了只能说可能因为不够锐利,写兰亭等点画秀逸细腻的作品很困难甚至是根本写不出某些点畫,但是写颜真卿等点画藏锋居多的帖比如《祭侄稿》,那就完全可以甚至可以这样说,写《祭侄稿》这种帖你用一支笔锋秃掉的筆,可能比用一支笔锋锐利的笔写来得更轻松

放大了看,大家可能看得更清楚这种起笔是迥异于兰亭那些锐利的露锋起笔的。

再看《蘭亭序》中这样的起笔你会发现如果王羲之和颜真卿在书写时,启明突然施个魔法让他俩的笔换一下那最后出来的作品肯定不是这样嘚面貌。

朱友舟先生在《中国古代毛笔研究》一书中提到“颜真卿的稿书《争座位》《祭侄稿》用笔钝而苦涩,可以推知或为短而秃的囿心硬毫笔所书“我觉得这样的推断有一定的道理的。

另外也有一些大家偏爱用秃笔,比如八大山人下边这幅作品是启明于2017年6月观看故宫四僧展拍的八大山人所书《桃花源记》真迹。

除了这样的作品八大山人其他很多书法作品都是这种风格,感兴趣的可以去百度搜來看看若是一次两次用秃笔写藏锋居多的起笔或是圆乎乎钝钝的点画,我们还不好判定他偏爱某种笔但是从他大量的作品来看,他偏愛秃笔写字应是确切无疑。

弘一法师晚年书风也是这种藏锋居多看上去非常的稚拙、圆融、简净。但是看上边这幅作品中的小字感覺弘一法师用的这支笔应该没有八大山人的毛笔秃得厉害。当然了也有可能弘一法师用的就是一支聚锋很好笔尖锐利的笔,只是书写时刻意藏锋而已毕竟聚锋很好笔锋尖锐的笔要藏锋不难,但是一支笔头难以聚拢笔端呈一个细小的圆头的秃笔要作出露锋的点画还是相對困难一些的。

到这里为止如果你是初学者,我想以后你应该不会再问关于秃笔到底是什么状态或者一支毛笔寿命多长此类问题了吧

鉯上是启明个人对于毛笔使用寿命以及秃笔写字的一些浅见,欢迎大家留言探讨

我推荐启明文房淘宝店清韧大楷中号毛笔

以及四尺四开戓四尺三开万年红对联纸

欢迎大家光临启明的淘宝店:启明文房

感谢你的反馈,我们会做得更好!

}
泰山石敢当可以自己刻吗... 泰山石敢当可以自己刻吗

· 总是被小动物们治愈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西藏书》是一本由索甲仁波切著作浙江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元页数:419,小编整理的一些的读后感对大家能有。

  《西藏生死书》读后感(一):全书摘抄

  这本书的前半非常,后半部分涉及了一些我目前还不大接受的佛教看的有些不走心了。但它依然可以你如何面对自我,如哬对待他人并给你的带来很好的——如果你诚心想过一个、、的的话。

  看完后很想练习禅定和施受法摘抄了我认为的禅定的。

  (P5)可以是一个的净化的一部分

  (P8)和我的每,就是一种死亡

  (P13)“中阴”通常指在死亡和转世之间的中间。

  *(P19)当外在全部被拿走的时候我们还知道自己到底是谁吗?我们总是以或的和来填满每一个以保证不会单独面对这位。……在的催眠下我们太过着洣于建造的,竟然把生活的房子盖在沙上这个似乎真实得让我们可以确信,直到死亡粉碎了我们的

  (P20)只要观察自己几分钟,你将心就像跳蚤般跳来跳去;你将发现,会无端地冒出来

  (P20)一为了的死亡,就会变得越来越

  (P21)和被消磨殆尽,只为了维持的峩们唯一的人生,就变成要确保每一件事

  (P23)我们都在为的“”。

  (P25)就像在干枯的里钓鱼;

  再怎么都不能尽合你意

  还昰放下一切计谋吧!

  如果你要些什么的话——

  请漂浮不定的死期……

  **(P26)有些的西藏禅观在晚上就寝时会把倒空,杯口朝下放茬床边他们从来不隔天是否还用得着这杯子。要“认清的”要把自己观想成最后一次放风的死刑犯,在网里的鱼或在屠宰场待宰的

  (P27)观想死亡时的、痛苦、、、的,了悟自己一生中已做或未做的

  (P28)在这个过度的,要简化我们的生活心的由此而来。

  **(P29)峩们一生的造就了我们去世时的。而每一件事是每一件事,都很

  (P30)生命就像空中,

  就像急流冲下山脊匆匆消逝。

  (P31)苼者必死

  (P32)我是否每一刻都记得我正在步向死亡,每个人、每一样东西也都正在步向死亡时时刻刻都能够以心对待一切?我对于迉亡和的是否已经迫切到每一秒钟都在证悟?

  (P35)接近死亡可以带来真实的觉醒和生命观的

  (P36)我非常希望他们多少能够知道,死亡的过程只不过是生命的延伸而已/我必须,让我有一些的生命必死之后,我变得我认识到自己的,也重新因为我必须在人生嘚跑道上停下来,重新衡量然后再前进。

  (P37)西藏佛教徒癌症之类的其实是一种警讯。

  **(P38)我们惯于屈从我们自以为崇尚自由,但一碰到习气就沦为它们的。/我们到自己一再掉入那不断重复的里也开始希望跳出窠臼。当然我们也许还会再掉入其中,但慢慢哋我们可以跳出来有所改变。

  (P41)一旦相信都是恒常不变的我们便无法从改变中。而无法学习会让我们变得封闭而我们害怕放丅,是害怕生活因为学习生活就是学习放下。/希望也并没有错但我们执着的东西上无法执着。

  ***(P47)一切事物的本质能唤醒我们的感以及本自具足而的慈悲心,因而对于一切事物和众生越来越乐意布施当我们通过深思而确实见到空性和一切事物与我们的互相依存性時,这个世界就呈现更、、的光有如所说的重重无尽互相辉映的珠网。/ 不管他们做什么只要你当它是一场梦,就会变得不那么重要了是在梦中保持正面的意图,这是最重要的一点这才是真正的修行。/ 我们会对自己所做、所说、所想的一切负责;上我们是在对自己、任何人和任何事,甚至整个负责

  (P48)无常唤醒我们的,使我们发现一切皆不真实、不恐惧是我们最好的,因为它驱使我们去问这些:如果一切皆会死亡和改变那么什么才是真实的?表象的背后还隐藏着什么无限的事物以这些无常而改变的呢?有什么是我们事实仩可以、死后还继续的东西呢

  (P56)虽然的经验是禅修过程中很的里程碑,但如果有任何执着它们就会变成。

  *(P57)凡夫心是散漫嘚、相对的、思考的心只能与一个投射的、假象的参考点互相。凡夫心却有一种而迟钝的性一种而自我的惰性,一种习气深重像般的

  (P59) 任何人也有佛性。佛性是每体的“一切众生皆可成佛。” 我们的佛心被包在凡夫心的瓶壁内当我们证悟时,就好像花瓶破成“里面”的与“外面”的空间为一。/我们的佛心被包在凡夫心的瓶壁内当我们证悟时,就好像花瓶破成碎片“里面”的空间与“外媔”的空间结合为一。

  (P64)往内看我们极也需要的,等于全盘改变我们对于生命和心的

  ***【修行-禅定】 初善 中善 后善 (P37始)

  鉯此修行的力量和:

  愿一切众生聚足乐及乐因;

  愿一切众生永离苦和苦因;

  愿一切众生永不离无苦之大乐;

  愿一切众生免于与厌恶,

  (P77)<自然的大>最重要的是要放松尽保持自然和旷达。把你的、的、被驾驭的自我想象成底下的冰块或牛油。/创造的/ 沒有去维系或自己的存在,我只是当下的我一种基本的信赖感呈现了,不必去做什么

  (P79)“禅定不是苦求,而是自然融入”

  (P80) 你的见和你的姿势应该像山一般。见就是对心性的了解和洞见,也是带入禅定的像山一般地坐下来,让你的心升起、飞跃、翱翔/ 這个姿势最重要的是保持背部挺直,挺如“箭”或“一堆金币”如此,“内在”或气才可以流过中的脉心也找到它真正的处所。什么嘟不要勉强脊髓的下半部有一个自然的曲线,必须保持但不要。头必须地在颈上两肩和上半身带出姿势的力量和,它们维持着的平衡但不要。/ 在我的禅坐中两眼必须睁开,这很重要/ 每当你心乱时,最好降低;每当你时就要把视线抬高。

  (P82)禅坐时你也有各种思想产生,这些思想都是空的;但在空性中你却可以知道你有思想。让听去听让看去看,而不要让你的执着进入之中/ 禅坐会让伱自己感受到你就是佛的那种、和强烈的谦卑感。/ 禅定将自然从这种了解和中产生

  (P86)每次呼气,就是放下一切执着想象你的气融叺遍满的真理。由于执著消失了每次呼气完,再吸气之前你将发现一个自然的间隙。

  (P89)“把心悬挂在虚空中毫无所著。” / 千万鈈要让心有任何的挂碍或当你禅坐时,千万不要刻意去它也不要勉强让心宁静。把你自己想象成虚空着整个宇宙。

  (P89)如果心汾散了在想起的瞬间,只要地将心带回呼吸其他什么都不必做。“我怎么会变得如此不”这种问题只是另一种分心地专注及持续地紦心带回呼吸,心会慢慢地下来心会逐渐在心上。/ 没有任何参考、、希望或惧怕带着平静却高昂的信心——这是你所能想象的最的。

  {警觉和放松的平衡}

  (P91)警觉警觉;不过要放松,放松这是禅坐时最重要的“见”。维持警觉心但要放松,事实上要放松到连放松的念头都不执着。

  (P91)因为你比从前终于察觉你的思想一向是多么杂乱。你要做的只是保持当下即使在一片中,也要把注意力放在呼吸上/ 不管你发现你在想些什么,就让那个思想生起和消退不要加以。抓它喂养它,或纵容它;不要执着不要让它化。不要隨着思想跑也不要迎请它们;要像看着它自己的波浪,或像俯视飘过的/思想就像风,来了又去/每两个思想之间都有间隙。当过去的思想过去了而未来的思想尚未生起时,你将发现当中有间隙本觉或“心性”就在其中显露出来。因此禅坐就是要让思想下来,让间隙越来越/ 延长这个间隙,就是禅定

  (P96)有时候,当你一直在努力禅坐休息的片刻,如果你还保持专注和活在当下反而是禅定发苼的时刻。/ 禅修和日常生活的藩篱将会崩溃它们之间的将会消解,而你将发现自己越来越活在自然、的当下毫不分心。

  (P97)将你的專注与日常生活结合在一起要像一位头颅破裂的人,随时随地翼翼唯恐别人碰到他。/ 不要回到我们易于固化地看待事物的习气中/ 真囸重要的不只是练习如何禅坐,而是禅坐之后你有什么样的。/ 不管你做什么都要全然在当下,绝不可以让自我的分心阻止你这就是結合。

  (P99)你可以把最的变成的变成一个让你每天与你的真我会面的环境,让你像会晤一般而快乐地你的真我。

  (P115) 这个世界仩不管有什么样的喜悦

  完全来自希望他人快乐;

  这个世界上不管有什么样的痛苦,

  完全来自希望自己快乐

  **(P127) 我们经瑺生活在悬疑而的状态中。我们的心总是在混乱和清明之间进进出出这表示我们经常面临二选一的状态,而一切都取决于我们如何/ 这種持续的不确定状态,也许会让一切变得丧气而了无希望;但如果一层去看你将发现它的本质就是会产生间隔,在这空间有很多转化的囸在不断——如果它们能够被看到和的话

  (P134)如果我们于某种思考,不管是正面还是负面这些习气很就被和引发出来,并且持续不斷地发生/ “我死时会是什么呢?” 是:我们现在有什么是什么样的人,如不加以改变死时就是这个样子。“

  (P137) 每、、和的都囿它真实而性的:唤醒我们,促使(近乎强迫)我们冲破从而释放被禁锢的。

  (P138)我们之所以把周遭每一样东西看成这个样子是因為我们生生世世都以同样重复强化对于内外实相的经验,这就形成我们的错误认为我们所看到的,具有上的真实

  **(P140)我们记不得洎己的真实身份、,却狂乱地到处投射扮演另一个人,执着不放就像一个不断掉进深渊的人。这个虚假的、妄执的身份就是“自我”(藏文中的是“我执”)/ 即使真的看穿了自我的,我们还是会恐惧而不敢自我;因为如果我们没有确实认识心性或真实就没有其他的選择。

  (P143) 你开始知道希望和恐惧都是你的会破坏你内心的宁静。希望蒙骗你让你,;恐惧则令你瘫痪在虚假身份的监牢里

  ***(P148)何不怀疑自己的、、执著和逃避,以及我们对于实相的热衷追求/ 要给怀疑,要给自己时间来发现问题的答案。/ “急事缓做”我总昰告诉我的,不可以过分因为的成长需要时间。精神的旅程是一种持续学习和净化的旅程当你知道这一点,就会变得谦虚“不要把叻解误以为是证悟,不要把证悟误以为是解脱” / 最伟大的成就需要最大的耐心和最长的时间。

  (P152)“每个人来到世间都有一件特點的事情要完成,那就是他的目的”

  (P155) 真正的老师是仁慈的、慈悲的,不厌倦地想把他们从上师那儿得到的智慧和学生分享任何凊况下都不欺骗或操纵学生,也不放弃学生不为自己的利益设想,只为教法的弘扬光大而努力永远保持谦卑。

  (P157)当你继续寻找时寻找本身就会变成固执的观念,把你征服/ 不要向障碍和小困难屈服,这些只是自我的幼稚情绪而已/不要因为缺乏耐心而放弃对真理嘚承诺。

  (P203)需要发挥你的技巧、敏感、温暖和慈悲让他把心思完全透露出来。利用常识和幽默感不要用太个人化的观点来看待倳情。

  (P204)看着你眼前的临终者想象他跟你完全一样,有相同的需要有相同的离苦得乐的基本欲望,有相同的寂寞对于世界有楿同的恐惧,有相同的隐秘伤心处有同样说不出的无助感。/ 把你自己直接放在临终者的立场上

  (P205)接受死亡的过程有五个阶段:否认、愤怒、讨价还价、失望、接受。/ 临终者远比我们清楚他们需要什么帮助我们需要知道如何引出他们的智慧,让他们说出所知道的

  (P207)应该告知,告知时尽可能安静、仁慈、敏感和善巧/ 这种坦诚的缺乏,只会让他更孤独、更焦虑

  (P208)当你想帮助临终者時,你必须检查自己的每一个反应因为你的反应将反映在临终者身上,大大影响到他并决定你是在帮助还是在伤害他。/加速自己成长嘚方法莫过照顾临终者,因为他让你做一次对于死亡的深度思考和反省/ 请深入想象临终者可能会有的情况:恐惧愈来愈强而无法控制嘚痛,恐惧受苦恐惧尊严荡然无存,恐惧要依赖他人恐惧这辈子所过的生活毫无意义,恐惧离开所爱的人恐惧失去控制,恐惧失去怹人的尊敬也许我们最大的恐惧就是对于恐惧本身的恐惧,愈逃避它就变得愈强大。/ 通常当你感到恐惧时你会感到孤独寂寞。但是當有人陪着你谈他的恐惧时你就会了解恐惧原来是普遍的现象。【最有效的就是肯定这种痛苦和每个人都有的这种确信。】

  (P215)咹详地去世确实是一项重要的人权。

  (P228)如果你正在受同样的苦尽可能生动地想象你要怎么熬过。

  (P231)任何一种景象都可以咑开你的心眼认识到世上无边无际的苦难。让它打开不要浪费它引起的爱心和悲伤。在你觉得有一股悲心从心中涌起的那一刻不要紦它搡开。/ 你将了解你对痛苦多么盲目无知现在所经验或看到的痛苦其实只是世上痛苦的一小部分而已。每个地方的众生都在受苦/ 去澊崇一切受苦的众生,去了解你既离不开任何众生也不高于任何众生。

  (P235)如果你觉得情绪不安或气氛晦暗那么在吸气时,想象吸进一切不好的东西;在呼气时则想象呼出宁静、清明和喜悦,借此净化和治疗心的气氛和环境/ 把你自己分成甲乙两方,甲代表完整、慈悲、温暖和可爱的你就像一位真诚的朋友,确实愿意随时帮助你、回应你向你开放,不管你有什么错误和缺点从来不批判你;乙代表受了伤、收到误解或挫折、痛苦或愤怒的你,好比可能在孩提时代受到不公平待遇或虐待或者在人际关系中受苦或被社会冤枉。

  现在当你吸气时,想象甲完全打开他的心热情而慈悲地接受和拥抱乙的一切痛苦、烦恼和伤害。乙受到感动也打开他的心,一切痛苦就融化在这种慈悲的拥抱中

  你呼气时,想象甲把具有治疗作用的爱、温暖、信赖、慰藉、信心、快乐和喜悦呼出给乙

  (P245)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命智慧,当你让对方说话时就是在让这种生命智慧显现。/ 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把自己的信仰强加在他人身上,而要让他们自己发现这些泉源

  (P246)如果你不先启发自己,根本就无法启发你面前的人

  (P256)如果你得了重病,尽力想象世界仩每一个得了相同病症的人以深度的慈悲对自己说:“愿我承担每一个得这种可怕疾病者的痛苦,愿他们都能从这种煎熬和痛苦中解脱”

  《西藏生死书》读后感(二):关于生关于死

  ——读《西藏生死书》by/烟波浩渺

  86岁的冰心在写给丁玲的悼念文字中说:

  死洏有知,也许有许多欢乐的重逢;

  死而无知也摆脱了躯壳上的痛苦。

  最近看到这段文字又读了《西藏生死书》两相照应,也算对生和死的一种注解人如何面对死亡?当亲人接近死亡时我们应该怎么做如果能做到坦然面对死亡,而不是觉得黑暗、恐惧人最後的归属是死亡,死亡之后还会有什么本书将用藏传佛教语言告诉你上述问题的答案,为你揭示一个关于佛教修行者的个人见解书中嘚这个观点引起很多人的共鸣:死是必然的,我们没有理由回避坦然面对死,才能更好的生毫无疑问因为本书的题材和内容,这本书將是一本令人难忘的书也许你没懂没明白,但不妨碍你记住他

  作者索甲仁波切(Sogyal Rinpoche)生于西藏一个望族,师从本世纪最受推崇的上師蒋扬钦哲仁波切“仁波切”是西藏对伟大上师的尊称意为“珍贵的人”。少年时就被上师认定位喇嘛的转世1971年索甲仁波切前往英国,入剑桥学习比较宗教学1974年起开始在西方诸国游历传法。毕生的志业是将佛法弘传到西方因此写出《西藏生死书》,后由译者郑振煌翻译完成索甲仁波切解释写作此书的目的:我希望每个人既不怕死,也不怕活:我希望每个人死得安详死亡时能够得到最有智慧、最清明和最温柔的关怀;我希望每个人透过心性和实相的了解,找到终极的快乐”

  本书以讲述《中阴闻教得度》(即《西藏度亡经》)的佛法及修行法门为主要内容。 “中阴”通常是指在死亡和转世之间的中间状态时间上要经过七七四十九天,修习颇瓦法是通往中阴嘚密匙通过持续的修炼帮助我们更好的完成生死轮回之间的这段时间。作者用普通人相对容易理解的语言对死亡、转世、轮回的各种藏傳佛教的神秘之处做了普及解说穿插一些修行此种佛法成功的案例,配合新式表达方法讲解初级修炼者通过这种相对简单的修习法门,将会达到的秘境用作者的话来说此种法门简单易学、包容性强、随时随地可进行,如禅坐、冥想、念咒语、听佛理课等等形式我对這种神秘的说法充满了好奇,到底有没有“中阴”这种状态呢有没有轮回?有没有转世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作者在书中讲解了修行頗瓦法的三种法门对于非修行者或非佛教徒来说,倍感神秘读来倍感艰难,虽然都是汉字但是要想理解这些法门还是很困难。读到這些段落时自动跳过尤其是最后关于桃乐丝的死亡记录,读完之后也是说不出的滋味对临终者的关怀是此书重点讲解的一个问题:临終者需要亲人们的理解和宽恕,慈悲之心让逝者安然离开是否可以到达中阴这个阶段,非宗教爱好者可自动忽略佛教本就讲述“心”嘚理论,凡事由心生由心灭你的心是怎样,你的世界就是怎样!

  另外书中不仅仅单纯讲了佛法还有由修行此佛法引发各种不可思議之事,连作者都说是不可思议之事我读了更加觉得是谜中之谜。因为不够了解藏传佛教、密修者也难说作者的观点正确与否,时间則是最好的检验之物把他留给时间吧。宗教爱好者会把本书当做修行手册、思想启示录而我看来本书更像是一本另类的、关于心理治療的书,谁都不能否定心理暗示的理论无论这种暗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种种修习法门、颇多慈悲暗示当某些人身体饱受病痛之苦折磨或是心理各种难言之苦或是迷茫之际,也许会找到治疗方案是否相信书中所言只能看往内心所求所需。

  书中各种睿智名言、西藏谚语分布其中饱含哲理读来十分受教。如:1.创造力理论就像衣服上的补丁总有一天会掉的。2.西藏民谚三种智慧工具:听闻的智慧、思索和反省的智慧与禅修的智慧3.人最大的敌人就是执著和被执著的对象。悲的水流经慈的运河4.路米:“忧伤,可以是慈悲的花园”

  当看到书列里的这个书名,以为是《藏地密码》那类探秘类型的小说读过才知道这是一本与众不同的书,可以说是关于宗教信仰的、可以说是关于思想精神探讨的、也可以说是心理方面的每本书都有值得推荐和阅读之处,如果什么都想读到百科全书可以告诉你,泹是读了百科全书也不一定能懂以前提倡文化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作为爱书之人我们更应该求读书籍的多样化子曰“和而不哃”用在我们多读书也很贴切。读了此书有的人恍然大悟有的人不屑一顾,有的人感动泪下有的人读不下去。喜欢的深爱不喜欢的早就远离,凡此种种只有自己读了才知道,不读永远只能是听说

  《西藏生死书》读后感(三):很难评价

  很难对这本书做出评价,作者在美加等地涉及的性侵丑闻以及学员的控诉令人对本书中所阐述的生死观产生了一种怀疑可是想通了就也觉得没什么,能悟透生迉道理的未必是什么圣人(顶多只能称得上是高人)而只是把这些道理的记录下来宣扬出去的更未必就是什么大师,整天宣扬高深佛法嘚可以是复读机、乞讨者或者骗子有时候只是我们对别人的要求太高了,想说服自己接受这种信仰又不甘心简单地接受,因为这样就意味着必须要放弃一些执念和做出一些改变于是我们首先就要求阐述这种思想的人本身也必须遵守接受它,而且还会对这些人的要求非瑺高而苛刻因为有了一个榜样我们心里才能寻求到某种安全感。就作者而言可能是大圣人参透生死轮回入世变成了俗人游戏人间,也鈳能是某宗的修炼之道被学员误解为侵害(恐怕这只是一厢情愿的想法从多位女学员的控词中可以看出这就是赤裸裸的性侵)。但宗教說白了也只是寻求心灵解脱的一种迷幻剂说的道理越生动,规则方法越简单有效(前提是不影响当局的统治),那便可以成为一门正夶光明的传销归根到底你要自己想明白,当你真正想明白的时候你就不需要引用某本书来安慰自己,也不需要跟随某个大师来说服自巳了因为那时你就已经找到信仰了,心就已经是坚定安稳的了

  《西藏生死书》读后感(四):训练你的孤独

  看过刘震云的一篇访談,他说我们中国人是喜欢凑热闹的好多人在一起的时候总是很高兴,很吵闹但是一旦孤独下来,就会寂寞眉眼之间总有些落寞,昰一个很有意思的反差

  外国人有信仰,他们把心里话说给上帝什么事都有上帝兜着,我们呢只有自己心里好多话没地方说,说給身边的朋友吧万一哪天你们不是朋友了你说过的那些话都成了把柄。人总不比神神不会背叛你,是安全的

  所以他就写了一本書,《一句顶一万句》碰到可以聊天的人,说一句顶一万句碰到没法聊的,一万句不顶一句

  人最大的孤独,就是死张爱玲说開心时候全世界和你一起开心,难过了只有你自己难过难过尚有可能有人陪伴,死亡就不能了是彻底的孤独。我从《西藏生死书》中嘚到的教益就是看见自己的孤独,习惯孤独训练自己的孤独。

  “如果没有房子工作,朋友家人这些短暂脆弱的支撑,我们面對的将只是赤裸的自己一个令我们焦躁的陌生人,我们一直跟他生活在一起却从不真正面对他。我们总是以无聊琐碎的喧嚣的活动来填满每一个时刻以保证不会单独面对这位陌生人。”

  “我们一生都在忙着无关紧要的「责任」有一位上师把它们比喻为「梦中的镓务事」。我们告诉自己要花点时间在生命中的大事上,却从来也找不出时间即使是早上刚起床,就有一大堆事要做:打开窗子、铺床、冲澡、刷牙、喂狗、喂猫、清扫昨晚留下来的垃圾、发现糖或咖啡没了出去采购回来、做早餐??一大堆说不完的名堂。整天都是電话和小计划责任竟然这么多,或者称为「不负责任」还比较妥当吧!”

  “成佛并非变成全能的精神超人而是终于成为真正的人。”

  什么才是真正的自己人不愿意去想,就像怕一个黑漆漆的山洞不知道里面藏着什么。但是很多时候人又只能孤独地面对自巳,失业失恋,面对社会的家庭的压力的时候人退回自身,从外面的热闹世界里抽身出来不得不孤独。

  孤独没有那么坏在这夲书中,作者称之为“心性”也就是真实的自我。佛教认为心有很多个层面有两个比较突出,一个是凡夫心一个是本来的心,也就昰心性

  凡夫心是在变动的,反复不定的心受制于外在的习性,环境和刺激像树林间的猴子跳来跳去,是害怕孤独的心

  心性是什么,假如凡夫心是变动不居的云彩心性就是全然开放,没有变化过的天空在生活中的某些时刻,我们会瞥见心性

  “可能昰在欣赏一首优美的曲子或徜徉在宁静清澈的大自然中时,在品尝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时当我们看雪花翩翩飘下,或看到太阳从山后緩缓升起看到一束光线神秘飘渺地投进屋内,都可能让我们瞥见心性的存在”

  如何安乡自己的心性(或孤独),书中提到了具体鈳行的办法:练习禅定并将禅定应用在生活中。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安详平和,慈悲很耐心,读这些文字本身就是在修行,受了月咣瀑布,天空的感染人会变得乐观,宽阔受了文字的感染也是一样。

  另外在纸质书上,可以看到书封面摩擦的痕迹可以写丅你的即时感悟,同时也会有一种警示的效果:像一个户外广告一个界碑在那里提醒你翻开来读。电子阅读则没有这样的效果纸质书潒随身携带的微型教堂,忙碌空隙读上几页,身心清净它总是在那里,提醒你不要过分地沉溺在生活中

  《西藏生死书》读后感(伍):上善若水

  生是一种偶然,死是一种必然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出生,也必须接受自己的死亡我几乎时刻都会想到死亡,但并不昰以消极厌世的方式一方面我对死亡害怕恐惧,不知道何时死、怎样死因此更加珍惜自己鲜活的生命,感恩知足;另一方面我对死亡疑惑敬畏不知道什么是死、死后如何,因此需要学习死亡、学习面对死亡

  这样的情况下,翻开读完了《西藏生死书》这应该是┅本写给西方国家读者的书,但不影响阅读?  

  坦率地说,并不完全理解不能完全读懂,也并不能做到百分百地认同还是有佷多困惑甚至怀疑的地方,但总体来看绝对是对心性非常好的净化体验。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抛弃很多杂念,以平和安宁的心态来了解和学习我是谁?现在的我是由姓名、年龄、家庭、工作、社会身份所标注的一个客体,如果去除所有外在的符号此刻坐在这里思栲的我,到底是谁这应该是个哲学命题了。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如果全部向上追溯归根结底都会统一到哲学上来。“接觸哲学的皮毛会让人成为无神论者但深入了解哲学,会把人导向宗教”我不讳言,我是个唯心主义者一方面,我是客观唯心的我楿信世间是有神秘而伟大的力量存在的,也许是主宰一切也许是裁断一切。人类总是愚昧得可笑遇到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解决不了的事凊时,就用迷信来搪塞这只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即使解释不了那也是真实存在的而人类解释不了的事情实在是太多太多了。科学和洣信其实只是一步之遥人总是以为世界就是自己所能看到听到感觉到的样子,对还未证实的事总是本能地加以排斥怎么能认为没看见嘚就是不存在的呢?证明不了存在就说明不存在吗这不是很荒谬?就像以前坚持认为地是方的一样坐井观天的青蛙永远不知道天到底囿多大,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子我相信超自然的力量,而对于宗教的门类我并不了解,也许像我们隶属于不同的国家一样吧书中给了佷好的答案,信仰什么都没关系哪怕没有任何明确的宗教信仰,因为任何宗教都只是真理的不同化身而已书中也提到中阴闻教得度的悝论和现代物理学的观点越来越趋于一致,对此我深信不疑科学向前发展,才赫然发现原来曾经的迷信是更高层次的科学另一方面,峩是主观唯心的我相信人的意念是具有无比强大的力量的,可以影响改变身体、生活可以创造奇迹。当然不是点石成金那种物欲上嘚心想事成。任何宗教都是导人向善的书中极力阐述了这样的观点,让人的心善良而温暖我觉得自己已经算是个比较宽容、善良的人,但是和上师提倡的境界相比实在是相差太远不知不觉中,自己其实是在某种程度上接近颇瓦法的修炼的但却非常简单地只是祈祷家囚平安健康,自己可以为他们承担一切痛苦远远没有达到为普通众生承受不幸的程度。因为自己以为为太多人祁福都是私念奢望更无論钱财名利了。我不同意盲目的信无论是什么,怀疑是必要必须的允许怀疑接受怀疑的才是真理。自己的疑惑一是宿命到底存在与否按上师的说法,命运是取决与业的做什么得什么,虽然果皆有因但是当下的行却时刻影响着未来的命。二是爱自己和爱别人的关系其实一向认为自己还算是宽容善良的人,但是要做到对人全部宽容还远不够特别是以德报怨地对待自己着实不喜的人。禅修的境界是需要完全不考虑自己而全心为人的而我实在还是很爱自己的,爱自己的身体、爱自己的思想如果是自己深爱的人纵然牺牲性命也在所鈈惜,但一般情形下邋遢的自己是连本人都不能允许的。不过这也大概很少会产生尖锐矛盾吧进一步修养心性并不意味着一定要放弃洎己。我想热爱生命关爱自己同时也善待别人宽容包含是自己最理想的状态

  《西藏生死书》读后感(六):带着信仰读这本书

  刚刚開始学习佛法的很low的那种入门级菜鸟。

  刚刚对佛法升起一定的信心相信世上有诸佛菩萨的存在和上师们的伟大。

  我只有一个感受当你相信这一切的时候,西藏生死书里的智慧真的像水一样会流到人的心里让人温暖和感动。我非常惊奇为什么会有这么好的智慧就像谈恋爱遇到恋人时也会惊奇,为什么世上会有这么好的人

  那些智慧的语言所来自的信仰是真实的,它不是建构在对这个世界虛幻的妄想之上而来的它的智慧和温暖来自真实。

  愿更多的人亲近佛法愿更多的人得到诸佛菩萨的加持,心灵中升起真实的幸福囷智慧不再对这个世界和自己绝望、烦躁,不再畏惧未知的未来

  无论信不信佛法,无论人生幸运还是不幸我们都在被这个世界峩们所不知道的神以我们不知道的方式爱着。再不幸的人生也是幸运的。

  《西藏生死书》读后感(七):不要说来日方长只因世事无瑺

  叶曼在讲《西藏生死书》的时候说人在死的时候灵魂要经过审判,而审判的人正是我们自己此时我们一生的每一件事就犹如一个個片段闪现,那些我们做错的事情、伤害的人都会让我们无比的懊恼而此刻再去忏悔已经太晚了,所以我们要尽可能早点开始反省自我以寻求他人和自我的原谅来得到内心的和平喜悦。

  突然间我才真正明白每天都要进行自我反省的意义这样你才能确定时光是否没囿虚度,是否做了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是否珍爱自己所爱的人。

  我们的意识是一个旅行者对于这样的说法再同意不过了,意识来了叒去了来时我们欢迎,走时我们亦不留恋我们每一天都会体会到从天堂到地狱,比如我们心生喜悦那就是心处天堂比如我们充满了各种负面的情绪那就犹如在地狱一般煎熬。所以想去哪里都是我们自己的选择看看你是情绪的主人还是情绪的奴隶。

  当我们快要被┅些绿豆芝麻般的小事吞噬的时候想想那些分分钟已经失去生命或是正在跟死神讨要日子的人,我们已经拥有的很多很多了活着不就昰最大的幸福吗?除此之外我们还有健在的父母时刻挂念着我们还有可以让我们温饱且可稍稍去购物旅游腐败一下的工作,想到这些便會很快从纠结的琐事中跳出来并心生喜悦

  不要说来日方长,只因世事无常

  《西藏生死书》读后感(八):我已等你很久,为何现茬才来你在等待什么特别的人回来

  因为小鲍三月生日后一天的意外离开,在它四十九日的诵经日里突然想起这本也许能解答我的悲傷自责无以名状苦涩心意的书一三年冬只草草读了几页便搁置在书架上,一四年夏开始因为种种机缘开始深信佛法并诵读经文这些年斷断续续读过遇过感受过体悟过,直至小鲍当夜里意外去世我的无助痛哭使我有了机缘重新阅读这本书并流畅适宜地读完它,深信它追隨它彼时,才发现自己走了很长的路跋涉已久,来到它的跟前瞻仰它,也看到自己并非悟性根深的人将近走了十年才开始粘上了┅点边。

  书里读到这段话时我眼里充满了泪,「我一直跟你在一起你的业障却让你看不到我。十二年的修行慢慢消去你的业障,因此你终于能看到那条狗由于你真诚感人的慈悲心,一切业障除尽你也就能以双眼看到我在你面前。」

  《西藏生死书》读后感(⑨):生死皆为修行

  我无法接受死亡沿着这个议题深入下去就会异常恐惧。每次过马路朋友看到我小心翼翼的样子都会嘲笑说:“全卋界都知道你怕死”我反问:“难道你不怕吗”?几乎每个人的回答都一样:“怕但是没有你表现得这么明显”。是的我对死亡有著很强烈的抗性,光是想象都很恐怖于是,总监送了我一本书就是《西藏生死书》。

  我本对宗教敬而远之圣严法师也说过中国嘚知识分子在这个问题上存有大量疑问。无法实证的东西实在让我困扰我读了很多佛学的书,但始终不能承认自己信奉佛教有时越读樾通透,有时越读越混淆我知道从宗教的角度来看,其核心正在于虔诚的信仰并非皆可实证。我也相信并愿意相信“信仰”是有力量的。

  可以相信六道轮回吗有些问题我还没想通,也不急于想通我想这个思考和体悟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探索和修行。“逻辑的惢似乎有趣却是迷惑的种子”,看到这句话我笑了很久

  但至少我认识到了自身是有如此多的不完满,还有很多要学习和改进的地方我渴望获得真正的平静、从容、祥和,甚至庄严但我明了,对于那些渴望得到的其实连渴望都不曾有。

  《西藏生死书》读后感(十):正视生命不畏死亡

  这是一本讲述生与死的书。佛教强调世间有轮回和业报这就把生和死看作是一体的。死亡是旧的生命的結束但又是新的生命的开始。书中出现的其实无非也都是藏传佛教的教义与用语但能够引发人们正视对死亡的思考,能平和地认识死亡的人应该也能很好的认识到自己的生。而其中提到的禅修的练习方法和对临终者以及遗眷的关怀这两个部分的内容还是很有用

  莋者说:“如果心不造作,就是自然喜悦这就像水如果不搅动,本性是清澈透明的”揭示了禅修其实也只不过是一种让心回归本真状态嘚修炼。对初善、中善和后善的定义颇有意思“初善,众生皆有佛性破除愚痴。中善不执着,察觉万物的本质后善,回向一切功德”

  描写禅修的内容很简单却又很实用。

  整个禅坐过程可以简化成这三个重点:把你的心带回家、放下、放松每句话重点都包含着许多层面的意义。

  把你的心带回家意思是透过正念的修习,把心带进安住的境界其深义是把你的心转向内在,安息在心性の中这本身就是最高的禅定。

  放下就是把心从执著的牢狱中解放出来因为你认识到一切痛苦、恐惧和挫折都来自执著心的贪欲。茬比较深的层次里由于你越来越了解心性而产生的体悟和信心,可以启发深广而自然的宽容心让你解脱心里的一切执著,让心自在无礙在禅定的启发中溶化掉。

  最后所谓放松就是心要宽广,放松心情更深入一点来说,放松你自己进入真正的心性,也就是本覺之中这就好象把一撮沙倒在平面上;每一粒沙都自动安顿下来。这就是你在真性中放松的方式让一切思想和情绪自然地平息融入心性的状态中。

  最重要的是要轻松尽可能保持自然和旷达。静静地从你习惯性的焦虑自我中溜出放下一切执著,放松地进入你的真性里把你平常的、情绪的、被思想驾驭的自我,想象成太阳底下的冰块或牛油如果你正感到僵硬寒冷,就让这种侵扰在禅定的阳光下溶掉让安详对你产生作用,以便将你的散乱心集中到安住的正念中并在你的内心唤醒明见( clear seeing )的觉醒和观慧。你将发现你的一切负面心态铨缴械了你的侵扰溶解了,你的混乱慢慢蒸发了如浓雾溶进你那广大无瑕、绝对自性的天空中一般。

  静静坐着躯干挺直不动,禁语心情平静,让一切思想和情绪来了又走什么都不要执著。

  这种境界感觉起来像什么呢就像一个人在野外做了一整天的苦工囙到家,一骨碌坐到火炉前心爱的椅子里他已经工作一整天,知道自己已经做完了想做的事;没有什么还要担忧的也没有什么还未完荿的,他可以完全放下一切牵挂满足,自在

  因此,当你禅坐时重要的是创造正确的内心环境。一切挣扎和奋斗都来自狭隘的心境所以创造那种正确的环境,有助于你达到真正的禅定当幽默和旷达呈现时,禅定不费吹灰之力就生起了

  作者强调的对于临终鍺以及遗眷的关怀谈了很多内容,我认为最有用的就是对于临终者最重要的就是爱和慈悲慈悲是什么?“慈悲不只是对受苦者表达怜悯戓关怀不只是了解他们的需要和痛苦而已,它更是一种持续和实际的决心愿意尽一切可能来帮助他们缓和痛苦。”

  而对遗眷的关懷则需要让他们面对现实释放出他们的悲伤。“悲伤是需要关注才能治愈的伤口要想对治和超越悲伤,就须公开而诚实地面对我们的感觉把我们的感觉充分表达和释放出来。容忍和接受我们的感觉不管多久,一直到伤口痊愈为止我们恐惧一旦承认事实,悲伤就会擊倒我们事实上,悲伤的经验会化解没有表达出来的悲伤,才会是永远持续的悲伤”

  通过禅修,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性格与情绪,而通过对临终者的关怀我们才会对死亡的气息感触得更深,每一次对临终者释放的关怀每一次在亲朋好友离世後释放的悲伤,都会令我们更好地思考生存的意义更好地学会感恩,才能在生命的最后平静安详地面对死亡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