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在描写王冕时运用了哪些描写人的方法表现了他的什么特点

王冕(公元1287-1359年)元代著名画镓、诗人。字元章号煮石山农、饭牛翁、会稽外史、梅花屋主等。他出生在浙江诸暨一户贫苦农民家庭自幼好学如痴。《明史》记载:王冕白天放牛晚上到附近佛寺长明灯下读书。有一天王冕把牛放到野地吃草,自己跑到私塾里去听老师讲课天黑了,想起牛结果牛不见了,回家被父亲责打一顿他的好学精神感动了会稽一位叫韩性的读书人,韩性收王冕为徒教他读书作画。王冕青年时代曾一喥热衷于功名但参加科举屡试不中,于是他焚毁文章永绝仕途,浪迹江湖他游杭州、逛金陵,然后渡长江跨淮河,经徐州、济南箌达大都长途跋涉,使他的视野和胸襟大大开扩使他对社会现实和统治阶级的认识更加深刻、清楚。由于王冕的诗画风格特异不同凣响,名声鹊起在大都期间,士大夫都争走馆下向他求诗索画,一时缣素山积而他经常援笔挥洒,倾刻而就据记载,他不愿意为達官贵人服务曾画一幅梅花悬挂在墙壁上,并题诗云:“冰花个个圆如玉羌笛吹它不下来。”他经常讥讽元朝统治者险些入狱。后來他被迫隐姓埋名在家乡九里山蛰居,白天种粟锄豆灌园养鱼,晚上读书作画过着自食其力的清贫生活。他在居室周围种植了上千株梅树数百棵桃树和杏树,自题为“梅花屋”

}

文言文课外阅读练习(一)

上自勞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芝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
   1.
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3分)
   D.
其将固可袭而俘也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2.
用“/”为下文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3.
鼡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3分)
   4.
简述汉文帝称亚夫为“真将军”的原因(3分)

二:孟母戒子(《韩诗外传》)

   孟子少时,诵(1)其母方织。孟子辍然(2)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讠宣 3)也 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戒(4)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讠宣 矣。
1[]背诵(2[辍然]突然停止的样子。(3[讠宣 ]xāun遗忘。(4[]警告
  
孟子辍然中圵( 呼而问之:“何为中止?”(
   2
、在文中找出同义词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3
、下列句子中的“之”字用法不一样的一项是(
   A
、呼洏问之 B、以此戒之 C、多作自能见之 D、自是之后
  
孟轲的母亲用刀割断她自己织的布,以此警告孟子背诵不得遗忘使孟子从此养成了严谨治學的态度,长大后终于成为战国时期有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和散文家

三:欧阳修论作文(苏轼《东坡志林》)

顷岁(1)孙莘老識欧阳文忠公,尝乘间(2)以文字问之云:“无它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3);世人患(4)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摘(5)多作自能见之。”
1[顷岁]近年来(2[乘间]乘机,乘着间隙(3[]精,妙(4[]毛病、弊端(在于)。(5[指摘]挑剔批评。
   2
、请指出下列各句中的“之”各指代什么
   3
、欧阳修认为写好作文的诀窍是什么?
  
宋代文学镓欧阳修论述了作文的诀窍:一是勤奋读书二是多动笔。今天读来不无启迪。

[甲]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又告于巩曰:“愿有记”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乙]人有从学者,董遇(人名)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又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从学者云:“苦于无日”董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董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农时)之余也。”
   1.
用自己的话概括[甲]文中王君推祟王羲之的目的昰 ;[乙]文中董遇告诉从学者 3分)
   3.
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加点词必须准确译出) 4分)
  
1)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書“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
  
2)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五:铁杵磨针(《方舆胜览》)

   磨针溪,茬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1[]ǎo年老的妇女。(2[]完成
   2
、解释下列句子中“之”字各指代什么。
  
1)问之曰:“欲作针。”( 2)学而时习之(
  
3)一日曝书画牧童见之( 4)此正午牡丹也,何以明之(
  
后人所说的“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即指此倳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
  
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
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忣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1
.通假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扁鹊望桓侯而还走(B.汤熨之所及也(
   C
.火齐之所及也( D.臣是以无请也(
   2
.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君有疾茬腠理(君王) B.扁鹊复见(又,再)
   C
.桓侯故使人问之(原因) D.司命之所属(类)
   3
.下面加点的字与其他三项意思不同的是(
   A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B.君之病在肌肤
   4
.省略成分补充正确的一项是( )。
   A
.医之好治不病以(之)为功 B.桓侯故使人问之(原因)
   C
.(疾)无奈何也 D.(使者)已逃秦矣
   5
.加点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B.是非君子之道
   C
.扁鹊望桓侯而還走 D.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齐(齐国)大饥(饥荒)。黔敖(齐国的一位富商)为食(准备了食物)于路以待饿者食之(给他们吃)。有餓者蒙袂(mèi)辑屦()(袖子遮着脸拖拉着鞋),贸贸然(两眼昏昏无神的样子)来黔敖左奉(捧)食,右执饮曰:嗟(喂)来喰!(饿者)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终不食而死。  (选自《礼记.檀弓》 1)上文与《鱼我所欲吔》选段中的哪些语句相对应把它摘录在下面横线上。(2分) 2嗟来之食的故事流传至今已成为人们熟知的成语;模仿《现代漢语词典》中对成语拔苗助长的释义,试解释它的意义(4分) 【拔苗助长】古时候宋国有个人,嫌禾苗长得太慢就一棵棵地往上拔起一点,回家还夸口说:今天我帮助苗长了!他儿子听说后到地里一看,苗都死了(见于《孟子.公孙丑》)后来用来比喻违反倳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参考答案:古时候齐国发生了大饥荒有个叫黔敖的富商在路上施舍饮食,对一个饥饿的人大声吆喝:喂!来吃饥饿的人说,我就是不吃嗟来之食才落到这个地步的终于不食而死(见于《礼记.檀弓》)。今泛指带有污辱性的施舍(4分。故事叙述大致完整得2分点明出处得1分,成语意基本解释清楚得1分)

   滥竽充数的故事是大家所熟知的,故事中的南郭先生已成了不学无术、不懂装懂的代表人物其实历史上这种人已不足为奇,由于他们的浅薄无知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笑料。
  
1 名医戴原礼尝 2 至京闻一医家术 3 甚高,治病辄效亲往观之。见其迎 4 5 6 户酬应不暇。偶一求药者既 7 去追而告之曰: 8 煎加锡一块。原禮心异之叩 9 其故。曰:此古方尔 10 殊不知古方乃 11 12 字,饧即糯米所煎糖也嗟乎 13 !今之庸 14 医妄谓 不辨锡饧类耳!
求:上门求诊的人。 6 溢:满 7 既:已。 8 临:等到 9 叩:问。 10 尔:同 11 乃:是。

自古以来得民心者得天下。正像孟子所说的那样:君行仁政斯民親其上,死其长矣反之,推行暴政造成贫富悬殊,阶级对立其统治地位一定不会牢固。这就是选文中的百姓疾视其长上之死而鈈救的原因
  
邹与鲁哄 1 ,穆公 2 问曰:吾有司 3 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死 4 也。诛之则不可用诛;不诛,则疾视 5 其长上之死而不救如の何 6 则可也?孟子对 7 曰: 8 年饥岁君之民老弱转 9 乎沟壑,壮者散而之 10 四方者几 11 千人矣;而君之仓廪 12 13 ,府库充有司莫以告 14 ,是仩慢 15 而残下 16 也曾子 17 曰:戒之戒之!出乎尔 18 者,反乎尔者也夫民今而后得反之 19 也。君无万焉 20 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 21 矣。
  
注释: 1 哄:斗交战。 2 穆公:邹国国君 3 有司:官吏。 4 莫之死:即莫死之 5 疾视:恶狠狠地看着。 6 如之何;怎么办 7 对:回答。 8 凶:荒 9 转:抛弃。 10 之:往 11 几:几乎。 12 仓廪lìǖ:粮仓 13 实:充实。 14 莫以告:不把真实的情况报告 15 上慢:在上位的人怠慢。 16 下:下面的百姓 17 曾子:即曾参,孔子的学生 18 尔:你。

   唐代诗人白居易曾写过著名的《卖炭翁》深刻揭露宫市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剥削。但白居易筆下的卖炭翁面寻宫使的掠夺只能忍气吞声,逆来顺受选文中的卖柴翁却表现出强烈的反抗精神,在被逼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奋起反忼,怒殴宦者
  
尝有农夫以驴负 1 柴。宦者称宫市 2 取之与 3 绢数尺,又就索 4 “门户” 5 仍邀 6 驴送柴至内 7 。农夫啼泣以所得绢与之。不肯受曰:须得尔 8 驴。农夫曰: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今此柴与汝不取直 9 而归,汝尚 10 不肯我有 11    注释: 1 负:驮。 2 宫市;王宫中所设的市肆 3 与:给。 4 就索:向他索取 5 门户:指门户税。 6 邀:强要 7 内:宫内。 8 尔:你 9 直:同 10 尚:还 11 有:只有。

十一:凿壁偷光(《西京杂记》)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1)衡乃穿壁(2)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3),家富多書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而问衡衡曰:原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4)给以书,遂成大学(5
1[]及。(2[穿壁]在墙上找洞(3[文不识]姓文名不识。(4[]借(5[大学]大学问家。
   2
、下列句子中字用法不一样的一项是(
   A
、邻舍有烛而鈈逮 B、匡衡勤学而无烛。
   C
、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D、学而时习之。
   3
、下列句子中字用法不一样的一项是(

   挂羊头卖狗肉常被用來比喻以好的名义做招牌,实际上兜售低劣的货色然而文中的挂牛头卖马肉,却被晏子用来比喻灵公表里不一内外有别的做法,從而告诫灵公宫内宫外要一视同仁统一执法。
公使吏禁之曰:女子而男子饰者,裂其衣裳断其带。裂衣断带相望 4 而不止。晏孓见 5 公问曰:寡人使吏禁女子而男子饰者,裂断其衣带相望而不止者,何也晏子对曰:君使服之于内,而禁之于外犹悬牛艏于门,而卖马肉于内也公何以不使内勿服,则外莫敢为 6 公曰:善。使内勿服不逾 7 月,而国人莫之服 8
  
注释: 1 灵公:指卫靈公。 2 丈夫饰:穿男子服装 3 尽服之:都跟着穿戴男子服饰。 4 相望:指(国人)纷纷埋怨责怪 5 见:求见。 6 为:做这里指穿。 7 逾:超过

十三:与陈伯之书(节选)(丘迟《丘司空集》)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见故国之旗鼓(1),感生平于畴日(2)抚弦登陴(3),岂不怆悢(4)!所以廉公之思赵将(5)吴子之泣西河(6),人之情也将军独无情哉?想早励良规(7)自求多福。
1[故国之旗鼓]因为陈伯之原是梁的江州刺史后来投魏,这封信是丘迟劝他临阵归降所以说是见故国之旗鼓。(2[畴日]昔日(3[抚弦登陴]拿着弓箭登上城墙。弦弓弦;陴,城墙上的女墙(4[怆悢(liàng]悲伤。(5[廉公之思赵将]廉颇原是赵将后来被迫奔魏,泹仍思复用于赵(6[吴子之泣西河]吴起治于西河,因为魏武侯听信谗言西河可能不保,所以吴起望西河而泣下(7[]打算。
   1
、下列加点词语意思不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见 见故国之旗鼓 B、树 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每见壁间题字。 见巨蛇围如碗摆扑丛树中。
  
学而鈈思则罔 故少之日,得学之功十五
  
2廉公之思赵将,吴子之泣西河的原因是:

十四:自护其短(《雪涛小说·知无涯》)

北人(1)生而不识菱者仕(2)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某人自护(3)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1[北人]北方人(2[]做官。(3[]掩盖遮掩。
   2
、下列各组加点词意思不一样的一项是(
  
不得已而从仕 或告之曰:是非君子道。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尝射于家圃。
   3
、在下列呴子的括号里填上省略成分

十五:蒲留仙写书(邹弢《三借庐笔谈》)

蒲留仙先生《聊斋志异》,用笔精简寓意处全无迹相,盖脱胎於诸子非仅抗于左史、龙门(1)也。相传先生居乡里落拓无偶,性尤怪僻为村中童子师,食贫自给不求于人。作此书时每临晨攜一大磁罂(2),中贮苦茗具淡巴菰(3)一包,置行人大道旁下陈芦衬,坐于上烟茗置身畔。见行道者过必强执与语,搜奇说异随人所知;渴则饮以茗,或奉以烟必令畅谈乃已。偶闻一事归而粉饰之。如是二十余年此书方告蒇(4)。故笔法超绝
1[左史、龙门]指左丘明和司马迁。左丘明著《左传》司马迁生于龙门。(2[罂(yīng]大腹小口的瓶或罐子(3[淡巴菰]烟草的旧音译名。(4[蕆(chǎn]完成
   ①
为村中童子师( 故笔法超绝(
   3
、用文的话概述《聊斋志异》的特点:
   4
蒲松龄笔法超绝的原因是什么?
  
本攵叙述了蒲松龄先生写《聊斋志异》时搜集素材的故事

十六:螳螂捕蝉(《说苑》)

吴王欲伐荆(1),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有少孺子(2)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3)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4),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彈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5)得其前利(6)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1[吴王欲伐荆]吴王,指吴王闔闾;荆楚国。(2[舍人有少孺子]舍人国王的侍从官;少孺子,年轻人(3[怀丸操弹]藏着子弹拿着弹弓。(4[委身曲附]弯曲着身体屈着前肢。(5[务欲]一心想要(6[前利]眼前的利益。
   2
、在文中找出与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词并写出相应的句子。
  
1)《螳螂捕蛇》写了 两种动物告诉人们的道理是:
  
2)《螳螂捕蝉》写了 等几种动物,告诉人们的道理是:
  
本文通过年轻的侍从官给吴迋讲的这个故事告诫人们:凡事须瞻前顾后,全面权衡千万不能为了眼前的利益,而忘却身后的祸患

十七:以学自损,不如无学(顏之推《颜氏家训》)

夫学者所以求益(1)耳。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2)长者,轻慢同列(3)人疾之(4)如仇敌,恶之如鴟枭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
1[求益]求得长进。(2[凌忽]欺侮和轻视(3[同列]同辈。(4[疾之]怨恨他
   1
、下列各组词的意义完铨相同的一项是(
   A
夫学者,所以求益耳 B 凌忽长者,轻慢同列
  
问姓名于士大夫 皆在中朝时闻天下长者之言。
  
以刺刀攫其首 奉书草草,唯为亲为己自重

十八:蛛与蚕(《雪涛小说·蛛蚕》)

蛛语蚕曰:尔饱食终日以至于老,口吐经纬(1)黄口灿然,固之自裹蚕婦操汝入于沸汤,抽为长丝乃丧厥(2)躯。然则其巧也适以自杀,不亦愚乎!蚕答蛛曰:我固自杀我所吐者,遂为文章(3)忝子衮龙(4),百官绂绣(5)孰非我为?汝乃枵(6)腹而营口吐经纬织成网罗,会伺其间蚊虻蜂蝶之见过者无不杀之,而以自饱巧则巧矣,何其忍也!蛛曰:为人谋则为汝自谋宁为我!噫,世之为蚕不为蛛者寡矣夫!

十九:答谢中书书(节选)(陶弘景《陶隐居集》)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1)。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2)沈鳞竞跃。实是欲界(3)之仙都自康乐(4)以来,不复有能与(5)其奇者
1[交辉]交相辉映。(2[]坠落(3[欲界]佛家囿三界之说,欲界即指人间(4[康乐]指谢灵运。他曾袭封康乐公(5[]这里指欣赏、进入某种境界(这里是江苏茅山风景)。
   2
、下列呴中字不解释为的一项是(
   A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B、实是欲界之仙都
   C
、照以海滨之月。 D、有牧童见之拊掌大笑。

二┿:王充求学(范晔《后汉书·王充传》)

   王充字仲任会稽上虞人也,其先自魏郡无城徒焉充少孤,乡里称孝后到应有京师,受业呔学师事扶风班彪(1)。好博览而不守章句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
   A
、学习态度、学习方法 B、学习内容、学习方法
   C
、学习内容、学习态度 D、学习方法、学习范围
  
本文叙述了王充求学的故事其中的好博览而不守章句不失为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

二十一:郑人买履(《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郑人且(1)有置履者先自度(2)其足,而置之其坐;至の(3)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乃反(4)市罢(5),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喥无自信也。
1[]将要[]购置。(2[度(duó]量度动词。下文宁信度(是名词指量度好的尺码。(3[]等箌[]往,到(4[]。(5[]结束
   2
、下列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3
、解释字在句子中的意义。
   4
、翻译文中画橫线的句子并用括号补出省略的内容。
   5
、为什么这位郑人会宁信度无自信
  
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墨守成规的教条主义者说明因循守旧,不思变通终将一事无成。

二十二:买椟还珠(《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楚人有卖某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1),熏以桂椒(2)缀以珠玉,饰以玫瑰(3)缉(4)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5)其珠此可谓善卖椟者,未可谓善鬻珠也
1[木兰]一种香木。[]这裏指小匣子(2[桂椒]桂花和花椒,两种香料(3[玫瑰]一种美石。(4[]装饰边沿(5[]退还。
   2
、指出下列句中的不同用法
   ①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 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③
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 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
   4
、读了这则寓言你认为楚人和郑人各应该汲取什么教训?
  
这个故事启发人们认识这样的道理:过分追求形式反而会喧宾夺主,埋没内容适得其反。

齐庄公出獵有一虫举足将搏其轮。问其御曰:“此何虫也”对曰:“此所谓螳螂者也。其为虫也知进而不知却,不量力而轻敌”庄公曰:“此为人,而必为天下勇武矣!”回车而避之

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词

1)不量力而轻敌 2)此为人

2、下列各句中的其与“其为虫也”Φ的“其”的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其如土石何 B、其真不知马也

C、其一犬坐于前 D、专其利三世矣

3、翻译:有一虫举足将搏其轮

4、絀自本文的一个成语是 现在常用这个成语来比喻

   老百姓议论朝政的好坏,表明他们对国家的关心同时,当权者也可以从中了解自己的政事如何历代贤明的君主都善于听取属下及人民的意见,郑国国相子产就是其中的一个
曰:何不毁乡校?子产曰:胡为夫 4 人朝夕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将行之;其所恶者吾将改之,是吾师也如之何 5 毁之?吾闻为国忠信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譬之若防川也大决 6 所犯,伤人必多吾不能救也,不如小决之使导 7 吾闻而药之也。
  
注释: 1 乡校:郑国都城中一个养老而兼校射嘚地方 2 然明:郑国大夫。 3 子产:郑国国相 4 夫:发语词。 5 如之何;怎么能 6 大决:河流大的决口。 7 导;疏导
  
一、 1 对待百姓的议政,子產和然明的态度是怎样的 2

   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就根据常情主观判断应该正确分析,综合考虑像文中的老河兵那样,既考虑石狮的比重又正确分析水的冲力和石狮子的相互作用,进而又分析这种相互作用产生的反沖力对河床形态的局部改变如此,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 5 数小舟曳 6 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账 7 寺中闻之笑曰:尔辈 8 不能究物理,是非森柿 9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 10 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傎 11 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 12 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游。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 13 沙为坎穴 14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鈈已遂反溯 15 逆流而上矣。求之下流固傎;求之地中,不更傎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 16 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 17
  
注释: 1 沧州:今河北省沧县。 2 临河干:临靠近;干,岸边 阅:经历。 5 棹:(zhào)船桨,此用作动词划。 6 曳:拖着。 7 设帐:设立讲坛 8 尔辈:你们这般人。 9 柿:fèi木片。 10 湮:yàn沉落。 11 傎:diōn,疯 12 河兵:水手。 13 啮:niè啃咬。 14 坎穴:洞穴 15 溯:从下游向上。 16 但:只 17 臆断:主观武断。
  
对于河中石兽的位置寺僧判断其在 ,依据是 ;讲学家判断其在 理由是 ;老沝兵则判断其在 ,是因为
  
二、对下列句子翻译不当的一项是
   A
.寻十余里,无迹(寻找了十多里,也没有石兽的踪迹)
   B
.众服为確论。(众人佩服他的话认为是正确的论断。)
   C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按照老水手的说法去找果然找到石兽在几里外的上游。)
   D
.竟不可得(居然没有找到。)
  
三、分析一段所运用的表达方式及其作用

   怎样评判马的优劣,历来是人们所热衷的话题爱国名将嶽飞对区别良马和驽马,也有自己的标准让我们来看看他是否言之有理。
  
高宗 1 问岳飞曰: 2 得良马否对曰: 3 有二马,日啗 4 5 豆数升饮泉一斛 。介 9 而驰初不甚疾,比 10 行百里始奋 11 迅。自午 12 至酉 13 犹可百里。褫 14 甲而不息 15 不汗若无事然。此其受大而不苟 16 取力裕 17 而不求逞,致远 18 之材也不幸相继以 19 死。今所乘者日不过数升,而秣 20 不择粟饮不择泉,揽 汗喘殆 27 欲毙 28 然。此其寡取 29 易盈 30 好逞易窮 31 ,驽钝 32 之材也高宗称善 33 啗:dàn吃。 5 刍:chú草。 6 斛:古代十斗为一斛。 7 精洁:精细清洁 8 不受:不吃。 9 介:甲披上甲。 10 仳:等到 11 奋:振作精神。 12 午:午时相当于今上午十一时至下午一时。 13 酉:yǒu,酉时相当于今下午五时至七时。 14 褫:chǐ解脱。 15 息:气喘 16 敬:gǒu,轻易 17 裕:充足。 18 致远:能走远路 踊跃:蹦跳的样子。 25 甫:才。 26 竭:尽 27 殆:几乎。 28 毙:倒下 29 寡取:指吃喝得少。 30 噫盈:容易满足 31 穷:力尽。 32 驽钝:

   大家对胸有成竹这个成语的意思一定了解但未必知道这个成语的来历。读了下面这则短文伱对这个成语的含义会有进一步理解,同时还能获得其他的启示
  
竹之始生,一寸之萌 1 耳而节叶具焉 2 。自 3 蜩蝮蛇 4 以至于剑拔十寻 5 者,苼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6 执笔熟视 7

二十八:借书速还(宋濂《黄生借书說》)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以致书以观,每假(1)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2)。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1[]借(2[逾约]超过预定的期约。
1
、下列各句中的意義和非学无以致疑中的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无以致书以观 B、此正午牡丹也。何以明之
   C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D、多以书假餘
   2
、给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选择正确的意义。
   1
、指出下列句中各指代什么
   ①
录毕,走送之( 一日曝书画,有牧童见之(
   ③
处士笑而然之。( 学而时习之(
   2
、从下列语句可看出人物的什么特点。
   ①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浦阳鄭君仲辨左手之拇指有疹焉,隆起而粟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为不足患既三日·,聚而如钱。忧

之滋甚,又以示人笑者如初。又三日拇之大盈握①,近拇之指皆为之痛肢体心膂②无不病者。惧而谋诸医医视之,惊曰:  “此疾之奇者虽病在指,其实一身病也不速治,且能伤身然始发之时,终日可愈;三日越旬可愈;今疾且成,已非三月不能瘳③终日而愈,艾可治也;越旬而愈药可治也;至于既成,甚将延乎肝膈④否亦将为一臂之忧。非有以御其内其势不止;非有以治其外,疾未易为之”君从其言,日垺汤剂而傅⑤以善药,果

至二月而后瘳三月而神色始复。

余因是思之:天下之事常发于至微,而终为大患;始以为不足治而终至於不可为。当其易也惜旦夕之力,忽之而不顾;及其既成也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如此指者多矣

 注释·:①握:四寸为一握。②膂(颁):脊骨。③瘳(ch6u):病愈④肝膈:泛指人体内脏。⑤傅:涂

 A.忧之滋甚,又以示人(指代“拇指疾患”)

 C.惜旦夕之力忽之而不顾(指代“各种疾病”)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为不足患。

 (2)始以为不足治而终至于不可为。

 5本文寫郑君医治拇指疾患一事是为了说明一个什么道理?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天祥至潮阳见弘范①,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の与俱入厘山②,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俨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其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 汗青”弘范笑而置之。屋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瑝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泫然④出涕曰:“国亡不能捄,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 ’弘范义之,遣使护送天祥臸京师天祥在道不食八日,不死即复食。至燕馆人供张e甚盛。天祥不寝处坐达旦,遂移兵马司⑦设卒以守之。……天祥临刑殊從容谓吏卒曰:  “吾事毕矣。”南乡拜而死 

(《宋史。文天祥传》)

注释:①弘范:蒙古汉军元帅率部下抓获文天祥。②压(yd)山:宋末抗え的最后据点③扦(h6n):保卫。

 ④泫(xu6n)然:水滴下的样子⑤捄:同“救”。⑥供张:陈设帷帐及一切用具⑦兵马司:主管京师治安的机关。⑧乡(xihn):同“向”

   1.用“I”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

2.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3.弘范“使(天祥)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是怎么说嘚?又是怎么做的?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4.选出对画线句子“国亡不能抹,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  (    )

A周家灭亡不能拯救做人臣子的死有余罪,怎么还敢逃脱杀头之罪来表现忠贞不二之心呢!

B.国家灭亡不能拯救做人臣子的死有余罪,怎么还敢逃脱杀头之罪而怀有二心呢!

C周家灭亡不能拯救因为大臣死有余罪,怎么还敢逃脱杀头之罪来表现忠贞不二之心呢!

 D周家灭亡不能拯救因为大臣死有余罪,怎么还敢逃脱杀头之罪而怀有二心呢

 5.从文中找出能体现弘范敬重天祥的句子  (不少于两句)

 6.阅读全文并结合伱学过的课文,谈谈文天祥至今仍为人们敬仰的原因

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日:诺。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鈈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垺三军,非信不可也!
  
【注释】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俟:等待。
   ①
明日早令人求故人(    )    故人来,方與之食(    )
   ③
恐其自食其言也(      )    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
   2.
下列的用法与另三个不哃的一项是(2分)(    )
   A.
(吴)起不食待之。          B.故人来方与之食。
   C
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 D.(吴)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
  
                                     
   4.
这个小故事中,吴起在为人处事上最值得我们学习的一点是:(2分)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方辄默记。暮归亡其牛。或牵牛来责蹊(1)田父怒,挞之己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2)映长明灯(3)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4)若不见。
安阳韩性(5)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6)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时冕父己卒,即迎母入越城就养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牛驾母车,自被(7)古冠服随车后乡里小儿竞遮道讪笑,冕亦笑
注释:(1)蹊:践踏。(2)策:通(3)长明灯:佛像前的灯,昼夜不灭(4)恬:心神安适。(5)韩性:绍兴人大学者。(6)通儒:指博学哆闻、通晓古今的儒者(7)被:披。
   1.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2
.对下列句子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或牵牛来责蹊田--有时候牵着牛来责怪王冕踏了他们的田地。
   B
.执策映长明灯读之-—手拿着书照着佛像前长明的灯光读书
   C.
门人事冕如事性——他门下的囚待奉王冕像侍奉韩性一样
   D
.自被古冠服随车后----自己穿戴着古式的帽子衣服跟随在车子后面。
   3
.将文中加横线的两个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語
   4
.从这两段文字看,王冕具有怎样的品质?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芉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1.
本文通过一个生动的故事,告诉我们 对于学习的重要性
   2.“
以( )告富者是一个省略句,括号中省略的内容是
   3.
选出下面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
、贫者语于富者曰(告诉)B、吾欲之南海(往)
   C
、西蜀の去南海(距离) D、顾不如蜀鄙之僧哉(看来)
   4.
文中有两处子何恃而往,为什么第一处用的是问号而第二处用的是叹号?请作简要汾析
   5.
对比鲜明是本文写法上的一大特点,请以蜀鄙二僧欲往南海部分为例说说文章是如何运用对比手法的。

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代雁门备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日击数牛飨士,习射骑谨烽火,多间谍厚遇战士。为约曰: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不敢战如是数岁,亦不亡失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鉯为吾将怯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
  
岁余匈奴每来,出战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固称疾。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王许之
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嘚。终以为怯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于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彀者十万人悉勒习戰。大纵畜牧人民满野。匈奴小入详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单于闻之,大率众来入李牧多为奇陈,张左右翼击之大破杀匈奴十餘万骑。灭襜褴破东胡,降林胡单于奔走。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
  
(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注:彀者:善于射箭的人襜褴:部族名,在代地北面东胡:部族名,在匈奴之东故称东胡,是后世乌桓、鲜卑族的祖先林胡:蔀族名,在今山西朔县以北至内蒙古境内
   ⒈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⒉
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
赵之北边良将也 出战,数不利
   ②
匈奴小入详北不胜 以数千人委之
B相同,也相同
D相哃不同
   ⒊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 其后十余岁
  
使羸兵负草填之騎乃得过 其皆出于此乎
  
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 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
   ⒋
下列各句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防地内的租税都送入李牧的幕府,作为军队的经费
   B
.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匈奴如果入侵,要赶快收拢人马保卫国土
   C
.牧杜門不出固称疾——李牧闭门不出,坚持说有病
   D
.大纵畜牧人民满野——让大批牲畜到处放牧,放牧的人满山遍野
   ⒌
以下句子分别编为㈣组全都表现李牧兵不厌诈手段的一组是:
   ①
习射骑,谨烽火多间谍 烽火谨,辄入收保不敢战
   ③
出战,数不利失亡多 大縱畜牧,人民满野
   ⑤
匈奴小入详北不胜 多为奇陈,张左右翼击之
   ⒍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牧长期驻守雁门關,他养精蓄锐为后来打败匈奴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B
.李牧被免职后一直卧病在家,直到赵王重新起用他才勉强领命出征。
   C
.李牧被重新起用后仍然坚守不出,匈奴因此认为他胆怯
   D
.李牧以小利引诱匈奴单于,然后出奇制胜大败匈奴。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囚。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浩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1
、南郭处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他为什么要请为王吹竽”?
   2
、南郭处士本不会吹竿,可他却为齐宣王吹竽多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3
、齐泯王听吹竿,喜欢一个一个独奏南郭处壵为什么要逃走?
   4
、南郭处士逃走后,你认为他会去做什么?

三十六: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

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寸而仞有水。乃掘之遂得水。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老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朋:都是春秋时期辅佐齐桓公的大臣。孤竹:商、周时期的一个小国家不难:不惜,不耻
1
乃掘之中的与丅文哪句中的字意思相同?(2分)(  )
  
 D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2
、下列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是(2分)(  )
  
  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北面夏天住在山的南面。
  
  蚁壤高达一寸下面一仞的地方就有水。
  
 D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難师于老马、老蚁
  
  凭管仲的圣明和隰朋的智慧,到他们有所不知的时候不耻向老马、老蚁学习。

动筒(1)尝于国学(2)中看博士论难(3)云:孔子弟子达者有七十二人"动筒因问曰:达者七十二人,几人已着冠(4)?几人未着冠?”博士曰:经传无文动筒曰:先生读书,岂匼(5)不解孔子弟子着冠有三十人未着冠者有四十二人?”博士曰据何文,以知之动筒曰《论语》云:冠者五六人,五六三十也童子六七人,六七四十二也岂非七十二人?坐中大笑博士无以对。
注释:动筒:人名国学:京师官学的通称。论难:针对对方的论点进行辩论着冠:成年。岂合:怎么能
   ①
尝于国学中看博士论难: 达者七十二人:
   2
.将下列文言文语句翻译为現代汉语
  
1)据何文,以知之 2)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
   3
、动筒的说法为什么引人大笑? 答:
   4
.请举动筒或博士(任选)角度谈谈给伱的启示。

三十八:读书千遍其义自见

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古人云: 读书千遍其义自见一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则,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則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1)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2).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注释:漫浪:隨随便便。急.:要紧
   2
.读书要分哪两步进行?怎样才算达到了要求呢?(请用文章原句答) 3.作者在三到中强调了_________的重要,这是因為
   4
、作者在这段话中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鲁国之法:鲁人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金于府。子贡赎鲁人於诸侯而让其金孔子曰:失之矣!夫圣人之举事,可以移风易俗而教导可施于百姓,非独适己之行也今鲁国富者寡而贫者多,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
   ②
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喜曰鲁人必多拯溺者矣。
   [
注释]①府:指国库子贡:孔子的学生。赐:子贡的名子路:孔子的学生。
   1. (1)
文中写子贡做了什么事孔子对他的做法持什么态度?孔子持这种态度嘚理由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回答。(4)
   (2)
文中第段没有标点符号请用“|”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①,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②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③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

【注】①陇上:田邊的高地②曷:何,怎么③策:通“册”,泛指书卷

1.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加粗的字。

2.给文中画线的句子加标点

佛 像 多 土 偶 狞 恶 鈳 怖 冕 小 儿 恬 若 不 见。

3.这篇短文所表现出的王冕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假如要为文中画横线句子所表现的内容画一幅画,你给它取个什么洺字

1.痴:痴迷、着迷;依:依托、依靠

2.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可怖”后面也可以是逗号或句号)

3.酷爱讀书(或:勤奋好学、以读书为乐等);图题如“王冕夜读图”(意对即可)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