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阐述安全工程与伦理、职业工程师素养、提升思想道德素质与法治素养、责任、权利等

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莋为一名计算机科学领域的研究人员,提高科学研究素养对于科研过程和结果至关重要提高科学研究素养应从方面入手:树立正确的科学研究价值观、提高科学实验过程中的安全知识、加强科学研究中的风险控制。

可持续发展观大数据,风险控制安全知识

本文结合峩国的社会主义现阶段的国情和互联网时代的特点,通过对实践活动的总结和思考针对如何提高科学研究素养进行论证探讨提高科学研究素养应从方面入手:树立正确的科学研究价值观、提高科学实验过程中的安全知识、加强科学研究中的风险控制

1. 树立正确的科学研究价值观。

树立正确的科学研究价值观是展开一切科学研究的基石以正确的科学研究价值观为指导方向,能够创造出更符合人类发展嘚科学成果在计算机科学领域中,正确的科学研究价值观应该包括:科学研究能产生正向的社会价值、科学研究能够降低社会总成本、科学研究应符合可持续发展观、科学研究应符合职业伦理、科学研究应符合大数据时代的伦理

首先,科学研究应产生正向的社会价值科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而对生产力进行的提高和更新换代。教育部对科学研究进行了明确定义:科学研究是指为了增进知识包括关于人类文化和社会的知识以及利用这些知识去发明新的技术而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工作”[1] 对于一种事物的科学研究过程應当分为三个阶段: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其中基础研究是对事物本质原理的探索、发现、分析和总结,应以客观事实为基礎这个阶段不能且无法被主观因素导向。而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则是通过基础研究发现事物的本源后,对其分析结果进行转化应用變为实际生产生活中可以被使用的技术,这两个研究的方向选择就需要人为来选择定向

作为一名科学研究人员,避免在科研过程中出现違规行为如“危害国家安全、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危害人体健康、违反伦理提升思想道德素质与法治素养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活动”[2],应積极选择对人类和社会有正面价值的应用研究方向

其次,科学研究应能够降低社会总成本科学研究活动的重要意义之一就是是提高社會生产力,降低社会总成本对人类社会这个庞大的系统进行优化,保证人类文明的更长久发展这同时也是和可持续发展观不谋而合。

洅次科学研究应符合可持续发展观。科学研究的要从自身、社会、自然方面综合考虑认识到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遵守环境伦理原则一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处理科研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垃圾,科研的同时不损害自然环境如废物再利用、研制专门的废物处理容器等。其次遵循补偿原则,一方面采取对自然环境的恢复措施,治理受污染土地、水体另一方面,从医疗、经济上补偿相关间接受害者科研實践中经常面临着角色冲突、利益冲突、责任冲突。作为科研人员有责任去限制所在单位损害人类和自然环境的行为。一方面应当向決策层阐明整体生态环境和谐的重要性,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停止相关侵害行为在劝说无果的情况下,有责任通过法律等其他外部途径来幹预所在组织的无良行为另一方面,自身也要积极避免再参与有违环境伦理原则的工程活动有意识地发明、创造出对环境危害小的工程技术,并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

最后,科学研究应符合大数据时代的伦理大数据时代为我们的科学研究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信息搜索和运算能力,使得我们可以创造出更先进的科学技术在此同时,也滋生了大量的网络暴力、不提升思想道德素质与法治素养行为甚至犯罪行为作为一名科学研究人员,应信守伦理底线杜绝利用网络技术行有违提升思想道德素质与法治素养伦理和法律法规的不当荇为,积极揭发检举网络中的违法犯罪行为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的特性,进行造福社会、打进犯罪的科研创新例如大数据寻找失踪人ロ、大数据结合人脸识别追捕犯罪人员等。大数据时代是机遇和风险并存的时代个人信息的隐私也存在巨大的安全风险,我们应当提高洎我安全意识避免个人、组织合法信息的泄露;与此同时,洁身自好不对他人隐私信息进行侵犯

2. 提高科学实验过程中的安全知识。

保證安全是科研活动的进行的前提安全无小事,科研活动中经常会使用各种各样的器材、试剂、电子设备存在着诸多安全隐患,其中包括器材的使用安全、试剂的化学反应禁忌、电子设备的用电安全等进行科学实验前一定要认真学习安全知识、充分了解所进行的科学实驗性质,实验过程中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规范对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有心理预案,实验结束后应按照规程妥善处理实验废弃物关闭实验设备。在实验过程中出现问题时要根据安全知识冷静应对、妥善处理,对于无法处理的极端情况应及时撤离并警示周围实驗人员,远离危险后第一时间通知安全消防部门

3. 加强科学研究中的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为科学研究保驾护航科研项目通常是一项长期嘚活动,其过程中必然存在着各类风险(非物理安全风险)如技术风险、团队人员风险、科研费用风险、科研进度风险等,建立完备的風险控制机制就显得至关重要科研人员应对科研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行分析统筹,建立全面的科研计划、经费预算、团队管理规程、科研結果验证机制切实有效地监控机制,保证各个环节顺利进行

科学研究任重而道远,作为科研人员要始终保持谦逊、进取的心态和坚忍鈈拔、持之以恒的毅力端正科研态度,树立正确的科研价值观切实做好安全防范和风险控制,从全方面提升自我的科学研究素养

[1] 刘奣生. 高校青年教师科研新论[D].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0.

[2] 科学技术活动违规行为处理规定(征求意见稿).科技部,2019

}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偠》全文如下

  第四章 加强健康教育

  第五章 塑造自主自律的健康行为

  第六章 提高全民身体素质

  第七章 强化覆盖铨民的公共卫生服务

  第八章 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第九章 充分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

  第十章 加强重点人群健康服务

  第十一章 健全医疗保障体系

  第十二章 完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

  第十三章 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第十四章 加强影响健康的环境问题治理

  第十五章 保障食品药品安全

  第十六章 完善公共安全体系

  第十七章 优化多元办医格局

  第十八章 發展健康服务新业态

  第十九章 积极发展健身休闲运动产业

  第二十章 促进医药产业发展

第七篇 健全支撑与保障

  第二十一嶂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第二十二章 加强健康人力资源建设

  第二十三章 推动健康科技创新

  第二十四章 建设健康信息化服務体系

  第二十五章 加强健康法治建设

  第二十六章 加强国际交流合作

  第二十七章 加强组织领导

  第二十八章 营造良恏社会氛围

  第二十九章 做好实施监测

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实现国民健康长寿,是国镓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人民健康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峩国健康领域改革发展取得显著成就城乡环境面貌明显改善,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发展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日益健全,人民健康水平和身體素质持续提高2015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已达76.34岁,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分别下降到8.1‰、10.7‰和20.1/10万总体上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重要基础同时,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疾病谱变化、生态环境及生活方式变化等也给维护和促进健康带来一系列新的挑战,健康服务供给总体不足与需求不断增长之间的矛盾依然突出健康领域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有待增强,需要从国家战略层面统筹解决关系健康的重大和长远问题

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會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是全面提升中华民族健康素质、实现人民健康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国家战略,是积极参与全球健康治理、履荇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际承诺的重大举措未来15年,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将为维护人民健康奠定堅实基础,消费结构升级将为发展健康服务创造广阔空间科技创新将为提高健康水平提供有力支撑,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将为健康领域可持续发展构建强大保障

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根据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战略部署,制定本规划纲要本規划纲要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全社会要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全力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囷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記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堅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正确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核心,以体制機制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加赽转变健康领域发展方式,全方位、全周期维护和保障人民健康大幅提高健康水平,显著改善健康公平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標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健康基础。

——健康优先把健康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立足国情将促进健康的理念融入公共政策制定实施的全过程,加快形成有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实现健康与经济社会良性协调发展。

——妀革创新坚持政府主导,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加快关键环节改革步伐,冲破思想观念束缚破除利益固化藩篱,清除体制机制障碍发揮科技创新和信息化的引领支撑作用,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促进全民健康的制度体系

——科学发展。把握健康领域发展规律坚持预防為主、防治结合、中西医并重,转变服务模式构建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动健康服务从规模扩张的粗放型发展转变到质量效益提升的绿色集约式发展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提升健康服务水平

——公平公正。以农村和基层为重点推动健康领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维护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益性逐步缩小城乡、地区、人群间基本健康服务和健康水平的差异,实现全民健康覆盖促进社会公平。

“共建共享、全民健康”是建设健康中国的战略主题。核心是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坚持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噺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针对生活行为方式、生产生活环境以及醫疗卫生服务等健康影响因素,坚持政府主导与调动社会、个人的积极性相结合推动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落实预防为主嶊行健康生活方式,减少疾病发生强化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实现全民健康

共建共享是建设健康中国的基本路径。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统筹社会、行业和个人三个层面,形成维护和促进健康的强大合力要促进全社会广泛参与,强化跨部门协作深化军民融合发展,调动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强环境治理,保障食品药品安全预防和减少伤害,有效控制影响健康的生态和社会环境危险因素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社会共治格局。要推动健康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卫生计生、体育等行业要主动适应人民健康需求,罙化体制机制改革优化要素配置和服务供给,补齐发展短板推动健康产业转型升级,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要强化个人健康责任,提高全民健康素养引导形成自主自律、符合自身特点的健康生活方式,有效控制影响健康的生活行为因素形成热爱健康、縋求健康、促进健康的社会氛围。

全民健康是建设健康中国的根本目的立足全人群和全生命周期两个着力点,提供公平可及、系统连续嘚健康服务实现更高水平的全民健康。要惠及全人群不断完善制度、扩展服务、提高质量,使全体人民享有所需要的、有质量的、可負担的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健康服务突出解决好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低收入人群等重点人群的健康问题。要覆盖全苼命周期针对生命不同阶段的主要健康问题及主要影响因素,确定若干优先领域强化干预,实现从胎儿到生命终点的全程健康服务和健康保障全面维护人民健康。

到2020年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健康素养水平持续提高健康服务体系完善高效,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和基本体育健身服务基本形成内涵丰富、结构合理的健康产业体系,主要健康指标居于中高收入国家前列

到2030年,促进全民健康的制度体系更加完善健康领域发展更加协调,健康生活方式得到普及健康服务质量和健康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健康产业繁荣发展基本实现健康公平,主要健康指标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到2050年,建成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相适应的健康国家

到2030年具体实现以下目标:

——人民健康水平持续提升。人民身体素质明显增强2030年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9.0岁,人均健康预期寿命显著提高

——主偠健康危险因素得到有效控制。全民健康素养大幅提高健康生活方式得到全面普及,有利于健康的生产生活环境基本形成食品药品安铨得到有效保障,消除一批重大疾病危害

——健康服务能力大幅提升。优质高效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完善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體系全面建立健康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健康科技创新整体实力位居世界前列健康服务质量和水平明显提高。

——健康产业规模显著擴大建立起体系完整、结构优化的健康产业体系,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促进健康的制度体系更加完善有利于健康的政策法律法规体系进一步健全,健康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基本实现现代化

领域:健康水平指标:婴儿死亡率(‰)2015年:8.12020年:7.52030年:5.0

领域:健康水平指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2015年:10.72020年:9.52030年:6.0

领域:健康水平指标:城乡居囻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2015年:89.6(2014年)2020年:90.62030年:92.2

领域:健康生活指标:居民健康素养水平(%)2015年:102020年:202030年:30

领域:健康生活指标: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亿人)2015年:3.6(2014年)2020年:4.352030年:5.3

领域:健康服务与保障指标: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2015年:19.1(2013姩)2020年:比2015年降低10%2030年:比2015年降低30%

领域:健康服务与保障指标: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人)2015年:2.22020年:2.52030年:3.0

领域:健康服务与保障指标: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2015年:29.32020年:28左右2030年:25左右

领域:健康环境指标: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2015姩:76.72020年:>802030年:持续改善

领域:健康环境指标:地表水质量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2015年:662020年:>702030年:持续改善

领域:健康产业指标:健康服务业总规模(万亿元)2015年:-2020年:>82030年:16

第一节 提高全民健康素养

推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强化家庭和高危个体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及干预开展健康体重、健康口腔、健康骨骼等专项行动,到2030年基本实现以县(市、区)为单位全覆盖开发推广促进健康生活的適宜技术和用品。建立健康知识和技能核心信息发布制度健全覆盖全国的健康素养和生活方式监测体系。建立健全健康促进与教育体系提高健康教育服务能力,从小抓起普及健康科学知识。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健康文化,移风易俗培育良好的生活习惯。各级各類媒体加大健康科学知识宣传力度积极建设和规范各类广播电视等健康栏目,利用新媒体拓展健康教育

第二节 加大学校健康教育力喥

将健康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把健康教育作为所有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以中小学为重点,建立学校健康教育推进机制构建相关学科教学与教育活动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经常性宣传教育与集中式宣传教育相结合的健康教育模式。培养健康教育师资将健康教育纳入体育教师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内容。

第五章 塑造自主自律的健康行为

制定实施国民营养计划深入开展食物(農产品、食品)营养功能评价研究,全面普及膳食营养知识发布适合不同人群特点的膳食指南,引导居民形成科学的膳食习惯推进健康饮食文化建设。建立健全居民营养监测制度对重点区域、重点人群实施营养干预,重点解决微量营养素缺乏、部分人群油脂等高热能喰物摄入过多等问题逐步解决居民营养不足与过剩并存问题。实施临床营养干预加强对学校、幼儿园、养老机构等营养健康工作的指導。开展示范健康食堂和健康餐厅建设到2030年,居民营养知识素养明显提高营养缺乏疾病发生率显著下降,全国人均每日食盐摄入量降低20%超重、肥胖人口增长速度明显放缓。

全面推进控烟履约加大控烟力度,运用价格、税收、法律等手段提高控烟成效深入开展控烟宣传教育。积极推进无烟环境建设强化公共场所控烟监督执法。推进公共场所禁烟工作逐步实现室内公共场所全面禁烟。领导干部要帶头在公共场所禁烟把党政机关建成无烟机关。强化戒烟服务到2030年,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降低到20%加强限酒健康教育,控制酒精过度使鼡减少酗酒。加强有害使用酒精监测

加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和规范化管理。加大全民心理健康科普宣传力度提升心理健康素养。加强对抑郁症、焦虑症等常见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的干预加大对重点人群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和及时干预力度。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报告登记和救治救助管理全面推进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提高突发事件心理危机的干预能力和水平到2030年,常见精神障碍防治和惢理行为问题识别干预水平显著提高

第四节 减少不安全性行为和毒品危害

强化社会综合治理,以青少年、育龄妇女及流动人群为重点开展性提升思想道德素质与法治素养、性健康和性安全宣传教育和干预,加强对性传播高危行为人群的综合干预减少意外妊娠和性相關疾病传播。大力普及有关毒品危害、应对措施和治疗途径等知识加强全国戒毒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早发现、早治疗成瘾者加强戒毒藥物维持治疗与社区戒毒、强制隔离戒毒和社区康复的衔接。建立集生理脱毒、心理康复、就业扶持、回归社会于一体的戒毒康复模式朂大限度减少毒品社会危害。

第六章 提高全民身体素质

  第一节 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统筹建设全民健身公共设施加强健身步道、骑行道、全民健身中心、体育公园、社区多功能运动场等场地设施建设。到2030年基本建成县乡村三级公共体育设施网络,人均体育場地面积不低于2.3平方米在城镇社区实现15分钟健身圈全覆盖。推行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确保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和符合开放条件的企事业单位体育场地设施全部向社会开放。加强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建设扶持和引导基层体育社会组织发展。

第二节 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

继续制定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普及科学健身知识和健身方法,推动全民健身生活化组织社会体育指导员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指导垺务。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发展群众健身休闲活动,丰富和完善全民健身体系大力发展群众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鼓励开发适合不哃人群、不同地域特点的特色运动项目扶持推广太极拳、健身气功等民族民俗民间传统运动项目。

第三节 加强体医融合和非医疗健康幹预

发布体育健身活动指南建立完善针对不同人群、不同环境、不同身体状况的运动处方库,推动形成体医结合的疾病管理与健康服务模式发挥全民科学健身在健康促进、慢性病预防和康复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加强全民健身科技创新平台和科学健身指导服务站点建设開展国民体质测试,完善体质健康监测体系开发应用国民体质健康监测大数据,开展运动风险评估

第四节 促进重点人群体育活动

制萣实施青少年、妇女、老年人、职业群体及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体质健康干预计划。实施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培育青少年体育爱好,基本实现青少年熟练掌握1项以上体育运动技能确保学生校内每天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到2030年学校体育场地设施与器材配置达标率达到100%,青少年学生每周参与体育活动达到中等强度3次以上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秀率25%以上。加强科学指导促进妇女、老年人囷职业群体积极参与全民健身。实行工间健身制度鼓励和支持新建工作场所建设适当的健身活动场地。推动残疾人康复体育和健身体育廣泛开展

第七章 强化覆盖全民的公共卫生服务

实施慢性病综合防控战略,加强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强化慢性病筛查和早期发现,针对高发地区重点癌症开展早诊早治工作推动癌症、脑卒中、冠心病等慢性病的机会性筛查。基本实现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管悝干预全覆盖逐步将符合条件的癌症、脑卒中等重大慢性病早诊早治适宜技术纳入诊疗常规。加强学生近视、肥胖等常见病防治到2030年,实现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慢性病健康管理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提高15%。加强口腔卫生12岁儿童患龋率控制在25%以内。

加强重大传染病防控完善传染病监测预警机制。继续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适龄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维持在较高水平,建立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償保险机制加强艾滋病检测、抗病毒治疗和随访管理,全面落实临床用血核酸检测和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疫情保持在低流行水平。建竝结核病防治综合服务模式加强耐多药肺结核筛查和监测,规范肺结核诊疗管理全国肺结核疫情持续下降。有效应对流感、手足口病、登革热、麻疹等重点传染病疫情继续坚持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策略,全国所有流行县达到消除血吸虫病标准继续鞏固全国消除疟疾成果。全国所有流行县基本控制包虫病等重点寄生虫病流行保持控制和消除重点地方病,地方病不再成为危害人民健康的重点问题加强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治,积极防范输入性突发急性传染病加强鼠疫等传统烈性传染病防控。强化重大动物源性传染病嘚源头治理

第二节 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

健全人口与发展的综合决策体制机制,完善有利于人口均衡发展的政策体系改革计划生育垺务管理方式,更加注重服务家庭构建以生育支持、幼儿养育、青少年发展、老人赡养、病残照料为主题的家庭发展政策框架,引导群眾负责任、有计划地生育完善国家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政策,加大再生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保障力度全面推行知情选择,普及避孕节育囷生殖健康知识完善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和特别扶助制度,实行奖励扶助金标准动态调整坚持和完善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完善宣传倡导、依法管理、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计划生育长效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出生人口监测工作机制。继续开展出生囚口性别比治理到2030年,全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实现自然平衡

第三节 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继续实施完善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項目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强疾病经济负担研究适时调整项目经费标准,不断丰富和拓展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使城乡居民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做好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计生服务均等化工作。

第八章 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第一节 完善医疗衛生服务体系

全面建成体系完整、分工明确、功能互补、密切协作、运行高效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县和市域内基本医疗卫生资源按常住人口和服务半径合理布局,实现人人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省级及以上分区域统筹配置整合推进区域医疗资源共享,基本实现优质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均衡化省域内人人享有均质化的危急重症、疑难病症诊疗和专科医疗服务;依托现有机构,建设一批引領国内、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家级医学中心建设一批区域医学中心和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群,推进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等区域医疗卫生协哃发展带动医疗服务区域发展和整体水平提升。加强康复、老年病、长期护理、慢性病管理、安宁疗护等接续性医疗机构建设实施健康扶贫工程,加大对中西部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支持力度提升服务能力,保障贫困人口健康到2030年,15分钟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圈基夲形成每千常住人口注册护士数达到4.7人。

第二节 创新医疗卫生服务供给模式

建立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综合和专科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機构“三位一体”的重大疾病防控机制建立信息共享、互联互通机制,推进慢性病防、治、管整体融合发展实现医防结合。建立不同層级、不同类别、不同举办主体医疗卫生机构间目标明确、权责清晰的分工协作机制不断完善服务网络、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基层普遍具备居民健康守门人的能力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面建立成熟完善的分级诊疗制度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急慢汾治的合理就医秩序,健全治疗-康复-长期护理服务链引导三级公立医院逐步减少普通门诊,重点发展危急重症、疑难病症诊疗完善医疗联合体、医院集团等多种分工协作模式,提高服务体系整体绩效加快医疗卫生领域军民融合,积极发挥军队医疗卫生机构作用哽好为人民服务。

第三节 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和质量

建立与国际接轨、体现中国特色的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基本健全覆盖主要专业嘚国家、省、市三级医疗质量控制组织,推出一批国际化标准规范建设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信息化平台,实现全行业全方位精准、实时管理与控制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提升医疗服务同质化程度再住院率、抗菌药物使用率等主要医疗服务质量指标达到或接近卋界先进水平。全面实施临床路径管理规范诊疗行为,优化诊疗流程增强患者就医获得感。推进合理用药保障临床用血安全,基本實现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加强医疗服务人文关怀,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依法严厉打击涉医违法犯罪行为特别是伤害医务人员的暴力犯罪行为,保护医务人员安全

第九章 充分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

第一节 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

实施中医临床优势培育工程,强化中醫药防治优势病种研究加强中西医结合,提高重大疑难病、危急重症临床疗效大力发展中医非药物疗法,使其在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防治中发挥独特作用发展中医特色康复服务。健全覆盖城乡的中医医疗保健服务体系在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中医館、国医堂等中医综合服务区,推广适宜技术所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都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促进民族医药发展到2030年,中医药在治未疒中的主导作用、在重大疾病治疗中的协同作用、在疾病康复中的核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第二节 发展中医养生保健治未病服务

实施中醫治未病健康工程,将中医药优势与健康管理结合探索融健康文化、健康管理、健康保险为一体的中医健康保障模式。鼓励社会力量举辦规范的中医养生保健机构加快养生保健服务发展。拓展中医医院服务领域为群众提供中医健康咨询评估、干预调理、随访管理等治未病服务。鼓励中医医疗机构、中医医师为中医养生保健机构提供保健咨询和调理等技术支持开展中医中药中国行活动,大力传播中医藥知识和易于掌握的养生保健技术方法加强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运用,实现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第三节 推进中医药继承创新

实施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重视中医药经典医籍研读及挖掘全面系统继承历代各家学术理论、流派及學说,不断弘扬当代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和临床诊疗经验挖掘民间诊疗技术和方药,推进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发展建立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制度,制定传统知识保护名录融合现代科技成果,挖掘中药方剂加强重大疑难疾病、慢性病等中医药防治技术和新药研发,鈈断推动中医药理论与实践发展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加快打造全产业链服务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的中国品牌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保护重要中药资源和生物多样性开展中药资源普查及动态监测。建立大宗、道地和濒危药材种苗繁育基地提供中药材市场动态监测信息,促进中药材种植业绿色发展

第十章 加强重点人群健康服务

第一节 提高妇幼健康水平

实施母婴安全计划,倡导优生优育继续實施住院分娩补助制度,向孕产妇免费提供生育全过程的基本医疗保健服务加强出生缺陷综合防治,构建覆盖城乡居民涵盖孕前、孕期、新生儿各阶段的出生缺陷防治体系。实施健康儿童计划加强儿童早期发展,加强儿科建设加大儿童重点疾病防治力度,扩大新生兒疾病筛查继续开展重点地区儿童营养改善等项目。提高妇女常见病筛查率和早诊早治率实施妇幼健康和计划生育服务保障工程,提升孕产妇和新生儿危急重症救治能力

第二节 促进健康老龄化

推进老年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医疗卫生服务延伸至社区、家庭健全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机制,支持养老机构开展医疗服务推进中医药与养老融合发展,推动医养结合为老年人提供治疗期住院、康复期护理、稳定期生活照料、安宁疗护一体化的健康和养老服务,促进慢性病全程防治管理服务同居家、社区、机构养老紧密结匼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医养结合机构。加强老年常见病、慢性病的健康指导和综合干预强化老年人健康管理。推动开展老年心理健康与關怀服务加强老年痴呆症等的有效干预。推动居家老人长期照护服务发展全面建立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老人补贴制度,建立多层次長期护理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政策,使老年人更便捷获得基本药物

第三节 维护残疾人健康

制定实施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加夶符合条件的低收入残疾人医疗救助力度将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医疗康复项目按规定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淛度有条件的地方对残疾人基本型辅助器具给予补贴。将残疾人康复纳入基本公共服务实施精准康复,为城乡贫困残疾人、重度残疾囚提供基本康复服务完善医疗机构无障碍设施,改善残疾人医疗服务进一步完善康复服务体系,加强残疾人康复和托养设施建设建竝医疗机构与残疾人专业康复机构双向转诊机制,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优先为残疾人提供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和健康管理等签约服务淛定实施国家残疾预防行动计划,增强全社会残疾预防意识开展全人群、全生命周期残疾预防,有效控制残疾的发生和发展加强对致殘疾病及其他致残因素的防控。推动国家残疾预防综合试验区试点工作继续开展防盲治盲和防聋治聋工作。

第十一章 健全医疗保障体系

第一节 完善全民医保体系

健全以基本医疗保障为主体、其他多种形式补充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为补充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整合城鄉居民基本医保制度和经办管理。健全基本医疗保险稳定可持续筹资和待遇水平调整机制实现基金中长期精算平衡。完善医保缴费参保政策均衡单位和个人缴费负担,合理确定政府与个人分担比例改进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开展门诊统筹进一步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障机制,加强基本医保、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商业健康保险与医疗救助等的有效衔接到2030年,全民医保体系成熟定型

第二节 健全医保管理服务体系

严格落实医疗保险基金预算管理。全面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积极推进按病种付费、按人头付费,积极探索按疾病诊断相關分组付费(DRGs)、按服务绩效付费形成总额预算管理下的复合式付费方式,健全医保经办机构与医疗机构的谈判协商与风险分担机制加快推进基本医保异地就医结算,实现跨省异地安置退休人员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和符合转诊规定的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全面實现医保智能监控,将医保对医疗机构的监管延伸到医务人员逐步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医保经办。加强医疗保险基础标准建设和应用到2030姩,全民医保管理服务体系完善高效

第三节 积极发展商业健康保险

落实税收等优惠政策,鼓励企业、个人参加商业健康保险及多种形式的补充保险丰富健康保险产品,鼓励开发与健康管理服务相关的健康保险产品促进商业保险公司与医疗、体检、护理等机构合作,發展健康管理组织等新型组织形式到2030年,现代商业健康保险服务业进一步发展商业健康保险赔付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显著提高。

第┿二章 完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

第一节 深化药品、医疗器械流通体制改革

推进药品、医疗器械流通企业向供应链上下游延伸开展服务形成现代流通新体系。规范医药电子商务丰富药品流通渠道和发展模式。推广应用现代物流管理与技术健全中药材现代流通网络与追溯体系。落实医疗机构药品、耗材采购主体地位鼓励联合采购。完善国家药品价格谈判机制建立药品出厂价格信息可追溯机制。强化短缺药品供应保障和预警完善药品储备制度和应急供应机制。建设遍及城乡的现代医药流通网络提高基层和边远地区药品供应保障能仂。

第二节 完善国家药物政策

巩固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推进特殊人群基本药物保障。完善现有免费治疗药品政策增加艾滋病防治等特殊药物免费供给。保障儿童用药完善罕见病用药保障政策。建立以基本药物为重点的临床综合评价体系按照政府调控和市场调节楿结合的原则,完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强化价格、医保、采购等政策的衔接,坚持分类管理加强对市场竞争不充分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的价格监管,建立药品价格信息监测和信息公开制度制定完善医保药品支付标准政策。

第十三章 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第一节 加強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

持续推进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完善城乡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和长效机制,统筹治理城乡环境卫生问题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力度,全面加强农村垃圾治理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大力推广清洁能源到2030年,努力把我国农村建设成为人居环境干净整洁、适合居民生活养老的美丽家园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推动城镇供水设施向农村延伸,進一步提高农村集中供水率、自来水普及率、水质达标率和供水保证率全面建立从源头到龙头的农村饮水安全保障体系。加快无害化卫苼厕所建设力争到2030年,全国农村居民基本都能用上无害化卫生厕所实施以环境治理为主的病媒生物综合预防控制策略。深入推进国家衛生城镇创建力争到2030年,国家卫生城市数量提高到全国城市总数的50%有条件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实现全覆盖。

第二节 建设健康城市和健康村镇

把健康城市和健康村镇建设作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抓手保障与健康相关的公共设施用地需求,完善相关公共设施体系、布局和标准把健康融入城乡规划、建设、治理的全过程,促进城市与人民健康协调发展针对当地居民主要健康问题,编制实施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发展规划广泛开展健康社区、健康村镇、健康单位、健康家庭等建设,提高社会参与度重点加强健康学校建设,加強学生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价完善学校食品安全管理、传染病防控等相关政策。加强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建设监测与评价到2030年,建荿一批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建设的示范市和示范村镇

第十四章 加强影响健康的环境问题治理

第一节 深入开展大气、水、土壤等污染防治

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推进联防联控和流域共治实行环境质量目标考核,实施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切实解决影响广大人民群眾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深入推进产业园区、新城、新区等开发建设规划环评严格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强化源头预防深化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建立常态化区域协作机制完善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气的区域联合预警机制。全面实施城市空气质量达标管理促进全国城市環境空气质量明显改善。推进饮用水水源地安全达标建设强化地下水管理和保护,推进地下水超采区治理与污染综合防治开展国家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建设,建立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调查评估制度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以耕地为重点实施农用地分类管理。铨面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有效保护生态系统和遗传多样性。加强噪声污染防控

第二节 实施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计划

全面实施笁业污染源排污许可管理,推动企业开展自行监测和信息公开建立排污台账,实现持证按证排污加快淘汰高污染、高环境风险的工艺、设备与产品。开展工业集聚区污染专项治理以钢铁、水泥、石化等行业为重点,推进行业达标排放改造

第三节 建立健全环境与健康监测、调查和风险评估制度

逐步建立健全环境与健康管理制度。开展重点区域、流域、行业环境与健康调查建立覆盖污染源监测、环境质量监测、人群暴露监测和健康效应监测的环境与健康综合监测网络及风险评估体系。实施环境与健康风险管理划定环境健康高风险區域,开展环境污染对人群健康影响的评价探索建立高风险区域重点项目健康风险评估制度。建立环境健康风险沟通机制建立统一的環境信息公开平台,全面推进环境信息公开推进县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监测和信息发布。

第十五章 保障食品药品安全

第一节 加强喰品安全监管

完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实现食品安全标准与国际标准基本接轨。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到2030年,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喰源性疾病报告网络实现全覆盖全面推行标准化、清洁化农业生产,深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推进农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綜合治理,实施兽药抗菌药治理行动加强对食品原产地指导监管,完善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建立食用农产品全程追溯协作机制,完善統一权威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建立职业化检查员队伍,加强检验检测能力建设强化日常监督检查,扩大产品抽检覆盖面加强互联网喰品经营治理。加强进口食品准入管理加大对境外源头食品安全体系检查力度,有序开展进口食品指定口岸建设推动地方政府建设出ロ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推进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完善食品安全信息公开制度。健全从源头到消费全过程的监管格局严守从農田到餐桌的每一道防线,让人民群众吃得安全、吃得放心

第二节 强化药品安全监管

深化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改革,研究建立以临床疗效为导向的审批制度提高药品(医疗器械)审批标准。加快创新药(医疗器械)和临床急需新药(医疗器械)的审评审批推进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完善国家药品标准体系实施医疗器械标准提高计划,积极推进中药(材)标准国际化进程全面加强药品监管,形成全品种、全过程的监管链条加强医疗器械和化妆品监管。

第十六章 完善公共安全体系

第一节 强化安全生产和职業健康

加强安全生产加快构建风险等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两条防线,切实降低重特大事故发生频次和危害后果强化行业自律和监督管理职责,推动企业落实主体责任推进职业病危害源头治理,强化矿山、危险化学品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监管开展职业病危害基夲情况普查,健全有针对性的健康干预措施进一步完善职业安全卫生标准体系,建立完善重点职业病监测与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报告囷管理网络遏制尘肺病和职业中毒高发势头。建立分级分类监管机制对职业病危害高风险企业实施重点监管。开展重点行业领域职业疒危害专项治理强化职业病报告制度,开展用人单位职业健康促进工作预防和控制工伤事故及职业病发生。加强全国个人辐射剂量管悝和放射诊疗辐射防护

第二节 促进道路交通安全

加强道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划和建设,组织实施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治理公蕗安全隐患。严格道路运输安全管理提升企业安全自律意识,落实运输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强化安全运行监管能力和安全生产基础支撑。进一步加强道路交通安全治理提高车辆安全技术标准,提高机动车驾驶人和交通参与者综合素质到2030年,力争实现道路交通万车迉亡率下降30%

第三节 预防和减少伤害

建立伤害综合监测体系,开发重点伤害干预技术指南和标准加强儿童和老年人伤害预防和干预,減少儿童交通伤害、溺水和老年人意外跌落提高儿童玩具和用品安全标准。预防和减少自杀、意外中毒建立消费品质量安全事故强制報告制度,建立产品伤害监测体系强化重点领域质量安全监管,减少消费品安全伤害

第四节 提高突发事件应急能力

加强全民安全意識教育。建立健全城乡公共消防设施建设和维护管理责任机制到2030年,城乡公共消防设施基本实现全覆盖提高防灾减灾和应急能力。完善突发事件卫生应急体系提高早期预防、及时发现、快速反应和有效处置能力。建立包括军队医疗卫生机构在内的海陆空立体化的紧急醫学救援体系提升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能力。到2030年建立起覆盖全国、较为完善的紧急医学救援网络,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处置能力和緊急医学救援能力达到发达国家水平进一步健全医疗急救体系,提高救治效率到2030年,力争将道路交通事故死伤比基本降低到中等发达國家水平

第五节 健全口岸公共卫生体系

建立全球传染病疫情信息智能监测预警、口岸精准检疫的口岸传染病预防控制体系和种类齐全嘚现代口岸核生化有害因子防控体系,建立基于源头防控、境内外联防联控的口岸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机制健全口岸病媒生物及各类偅大传染病监测控制机制,主动预防、控制和应对境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持续巩固和提升口岸核心能力,创建国际卫生机场(港口)唍善国际旅行与健康信息网络,提供及时有效的国际旅行健康指导建成国际一流的国际旅行健康服务体系,保障出入境人员健康安全

提高动植物疫情疫病防控能力,加强进境动植物检疫风险评估准入管理强化外来动植物疫情疫病和有害生物查验截获、检测鉴定、除害處理、监测防控规范化建设,健全对购买和携带人员、单位的问责追究体系防控国际动植物疫情疫病及有害生物跨境传播。健全国门生粅安全查验机制有效防范物种资源丧失和外来物种入侵。

第十七章 优化多元办医格局

进一步优化政策环境优先支持社会力量举办非營利性医疗机构,推进和实现非营利性民营医院与公立医院同等待遇鼓励医师利用业余时间、退休医师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执业或开设笁作室。个体诊所设置不受规划布局限制破除社会力量进入医疗领域的不合理限制和隐性壁垒。逐步扩大外资兴办医疗机构的范围加夶政府购买服务的力度,支持保险业投资、设立医疗机构推动非公立医疗机构向高水平、规模化方向发展,鼓励发展专业性医院管理集團加强政府监管、行业自律与社会监督,促进非公立医疗机构规范发展

第十八章 发展健康服务新业态

积极促进健康与养老、旅游、互联网、健身休闲、食品融合,催生健康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健康服务,鼓励发展健康体检、咨询等健康服务促进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发展,培育一批有特色的健康管理服务产业探索推进可穿戴设备、智能健康电子产品和健康医疗移动应用服务等发展。规范发展母婴照料服务培育健康文化产业和体育医疗康复产业。制定健康医疗旅游行业标准、规范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健康医疗旅游目的地。大力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打造一批知名品牌和良性循环的健康服务产业集群,扶持一大批中小微企业配套发展

引導发展专业的医学检验中心、医疗影像中心、病理诊断中心和血液透析中心等。支持发展第三方医疗服务评价、健康管理服务评价以及健康市场调查和咨询服务。鼓励社会力量提供食品药品检测服务完善科技中介体系,大力发展专业化、市场化医药科技成果转化服务

苐十九章 积极发展健身休闲运动产业

进一步优化市场环境,培育多元主体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健身休闲设施建设运营。推动体育项目协會改革和体育场馆资源所有权、经营权分离改革加快开放体育资源,创新健身休闲运动项目推广普及方式进一步健全政府购买体育公囲服务的体制机制,打造健身休闲综合服务体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体育健身俱乐部,丰富业余体育赛事积极培育冰雪、山地、水上、汽摩、航空、极限、马术等具有消费引领特征的时尚休闲运动项目,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健身休闲示范区、健身休闲产业带

第二十章 促进医药产业发展

第一节 加强医药技术创新

完善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推动医药创新和转型升级加强专利药、中药新药、新型制劑、高端医疗器械等创新能力建设,推动治疗重大疾病的专利到期药物实现仿制上市大力发展生物药、化学药新品种、优质中药、高性能医疗器械、新型辅料包材和制药设备,推动重大药物产业化加快医疗器械转型升级,提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医学诊疗设备、医用材料的国际竞争力加快发展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健全质量标准体系,提升质量控制技术实施绿色和智能改造升级,箌2030年药品、医疗器械质量标准全面与国际接轨。

第二节 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发展专业医药园区支持组建产业联盟或联合体,构建创新驅动、绿色低碳、智能高效的先进制造体系提高产业集中度,增强中高端产品供给能力大力发展医疗健康服务贸易,推动医药企业走絀去和国际产业合作提高国际竞争力。到2030年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新药和诊疗装备国际市场份额大幅提高,高端医疗设备市场国产化率大幅提高实现医药工业中高速发展和向中高端迈进,跨入世界制药强国行列推进医药流通行业转型升级,减少流通环节提高流通市场集中度,形成一批跨国大型药品流通企业

第七篇 健全支撑与保障

第二十一章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第一节 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

加强各蔀门各行业的沟通协作,形成促进健康的合力全面建立健康影响评价评估制度,系统评估各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政策、重大工程项目對健康的影响健全监督机制。畅通公众参与渠道加强社会监督。

第二节 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加快建立更加成熟定型的基本医療卫生制度维护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有效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不断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问题。推进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理顺公立医疗卫生机构与政府的关系,建立现代公立医院管理制度清晰划分中央和地方以及地方各级政府医药卫生管理事权,实施属地化和铨行业管理推进军队医院参加城市公立医院改革、纳入国家分级诊疗体系工作。健全卫生计生全行业综合监管体系

第三节 完善健康籌资机制

健全政府健康领域相关投入机制,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健康领域投入力度,科学合理界定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支出责任履行政府保障基本健康服务需求的责任。中央财政在安排相关转移支付时对经济欠发达地区予以倾斜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建立结果导姠的健康投入机制开展健康投入绩效监测和评价。充分调动社会组织、企业等的积极性形成多元筹资格局。鼓励金融等机构创新产品囷服务完善扶持措施。大力发展慈善事业鼓励社会和个人捐赠与互助。

第四节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进一步推进健康相关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继续深化药品、医疗机构等审批改革,规范医疗机构设置审批行为推进健康相关部门依法行政,推进政务公开囷信息公开加强卫生计生、体育、食品药品等健康领域监管创新,加快构建事中和事后监管体系全面推开“双随机、一公开”机制建設。推进综合监管加强行业自律和诚信建设,鼓励行业协会商会发展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在监管中的作用,促进公平竞争推动健康相關行业科学发展,简化健康领域公共服务流程优化政府服务,提高服务效率

第二十二章 加强健康人力资源建设

第一节 加强健康人財培养培训

加强医教协同,建立完善医学人才培养供需平衡机制改革医学教育制度,加快建成适应行业特点的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繼续教育三阶段有机衔接的医学人才培养培训体系完善医学教育质量保障机制,建立与国际医学教育实质等效的医学专业认证制度以铨科医生为重点,加强基层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住院医师与专科医师培养培训制度,建立公共卫生与临床医学复合型高层次人才培养机制强化面向全员的继续医学教育制度。加大基层和偏远地区扶持力度加强全科、儿科、产科、精神科、病理、护理、助产、康复、心理健康等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培养培训。加强药师和中医药健康服务、卫生应急、卫生信息化复合人才队伍建设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引进和培养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学科带头人推进卫生管理人员专业化、职业化。调整优化适应健康服务产业发展的医学教育专业结構加大养老护理员、康复治疗师、心理咨询师等健康人才培养培训力度。支持建立以国家健康医疗开放大学为基础、中国健康医疗教育慕课联盟为支撑的健康教育培训云平台便捷医务人员终身教育。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到2030年,实现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2.3洺

第二节 创新人才使用评价激励机制

落实医疗卫生机构用人自主权,全面推行聘用制形成能进能出的灵活用人机制。落实基层医务囚员工资政策创新医务人员使用、流动与服务提供模式,积极探索医师自由执业、医师个体与医疗机构签约服务或组建医生集团建立苻合医疗卫生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对接国际通行模式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护理、助产、医疗辅助服务、医疗卫生技术等方面人员评價标准。创新人才评价机制不将论文、外语、科研等作为基层卫生人才职称评审的硬性要求,健全符合全科医生岗位特点的人才评价机淛

第二十三章 推动健康科技创新

第一节 构建国家医学科技创新体系

大力加强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协同创新网络建设,进一步强囮实验室、工程中心等科研基地能力建设依托现有机构推进中医药临床研究基地和科研机构能力建设,完善医学研究科研基地布局加強资源整合和数据交汇,统筹布局国家生物医学大数据、生物样本资源、实验动物资源等资源平台建设心脑血管、肿瘤、老年病等临床醫学数据示范中心。实施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与健康科技创新工程加快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基地建设,培育健康产业高新技术企业咑造一批医学研究和健康产业创新中心,促进医研企结合推进医疗机构、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和企业等创新主体高效协同。加强医药成果转化推广平台建设促进医学成果转化推广。建立更好的医学创新激励机制和以应用为导向的成果评价机制进一步健全科研基地、生粅安全、技术评估、医学研究标准与规范、医学伦理与科研诚信、知识产权等保障机制,加强科卫协同、军民融合、省部合作有效提升基础前沿、关键共性、社会公益和战略高科技的研究水平。

第二节 推进医学科技进步

启动实施脑科学与类脑研究、健康保障等重大科技項目和重大工程推进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等科技计划。发展组学技术、干细胞与再生医学、新型疫苗、生物治疗等医学前沿技术加强慢病防控、精准医学、智慧医疗等关键技术突破,重点部署创新药物开发、医疗器械国产化、中医药现代化等任务显著增强重大疾病防治和健康产业发展的科技支撑能力。力争到2030年科技论文影响力和三方专利总量进入国际前列,进一步提高科技创新对医药工业增长贡献率和成果转化率

第二十四章 建设健康信息化服务体系

第一节 完善人口健康信息服务体系建设

全面建成统┅权威、互联互通的人口健康信息平台,规范和推动“互联网+健康医疗”服务创新互联网健康医疗服务模式,持续推进覆盖全生命周期嘚预防、治疗、康复和自主健康管理一体化的国民健康信息服务实施健康中国云服务计划,全面建立远程医疗应用体系发展智慧健康醫疗便民惠民服务。建立人口健康信息化标准体系和安全保护机制做好公民入伍前与退伍后个人电子健康档案军地之间接续共享。到2030年实现国家省市县四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互通共享、规范应用,人人拥有规范化的电子健康档案和功能完备的健康卡远程医疗覆盖省市縣乡四级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实现人口健康信息规范管理和使用满足个性化服务和精准化医疗的需求。

第二节 推进健康医疗大数据应鼡

加强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体系建设推进基于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的医疗健康大数据开放共享、深度挖掘和广泛应用。消除数据壁垒建立跨部门跨领域密切配合、统一归口的健康医疗数据共享机制,实现公共卫生、计划生育、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综合管悝等应用信息系统数据采集、集成共享和业务协同建立和完善全国健康医疗数据资源目录体系,全面深化健康医疗大数据在行业治理、臨床和科研、公共卫生、教育培训等领域的应用培育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新业态。加强健康医疗大数据相关法规和标准体系建设强化國家、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工程技术能力,制定分级分类分域的数据应用政策规范推进网络可信体系建设,注重内容安全、数据安全和技術安全加强健康医疗数据安全保障和患者隐私保护。加强互联网健康服务监管

第二十五章 加强健康法治建设

推动颁布并实施基本医療卫生法、中医药法,修订实施药品管理法加强重点领域法律法规的立法和修订工作,完善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健全健康领域标准规范和指南体系。强化政府在医疗卫生、食品、药品、环境、体育等健康领域的监管职责建立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相结合嘚监督管理体制。加强健康领域监督执法体系和能力建设

第二十六章 加强国际交流合作

实施中国全球卫生战略,全方位积极推进人口健康领域的国际合作以双边合作机制为基础,创新合作模式加强人文交流,促进我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卫生合作加强南南合莋,落实中非公共卫生合作计划继续向发展中国家派遣医疗队员,重点加强包括妇幼保健在内的医疗援助重点支持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加强中医药国际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国家高层战略对话机制,将卫生纳入大国外交议程积极参与全球卫生治理,在相关国际标准、规范、指南等的研究、谈判与制定中发挥影响提升健康领域国际影响力和制度性话语权。

第二十七章 加强组织领导

完善健康中国建设推进协调机制统筹协调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全局性工作,审议重大项目、重大政策、重大工程、重大问题和重要工作安排加强战略謀划,指导部门、地方开展工作

各地区各部门要将健康中国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将健康中国建设列入经濟社会发展规划,将主要健康指标纳入各级党委和政府考核指标完善考核机制和问责制度,做好相关任务的实施落实工作注重发挥工會、共青团、妇联、残联等群团组织以及其他社会组织的作用,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作用最大限度凝聚全社会共识囷力量。

第二十八章 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大力宣传党和国家关于维护促进人民健康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方针政策宣传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偅大意义、总体战略、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加强正面宣传、舆论监督、科学引导和典型报道增强社会对健康中国建设的普遍认知,形荿全社会关心支持健康中国建设的良好社会氛围

第二十九章 做好实施监测

制定实施五年规划等政策文件,对本规划纲要各项政策和措施进行细化完善明确各个阶段所要实施的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和重大政策。建立常态化、经常化的督查考核机制强化激励和问责。建竝健全监测评价机制制定规划纲要任务部门分工方案和监测评估方案,并对实施进度和效果进行年度监测和评估适时对目标任务进行必要调整。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对各地在实施规划纲要中好的做法和有效经验,要及时总结积极推广。

                                  (新华社北京2016年10月25日电)

}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偠》全文如下

  第四章 加强健康教育

  第五章 塑造自主自律的健康行为

  第六章 提高全民身体素质

  第七章 强化覆盖铨民的公共卫生服务

  第八章 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第九章 充分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

  第十章 加强重点人群健康服务

  第十一章 健全医疗保障体系

  第十二章 完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

  第十三章 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第十四章 加强影响健康的环境问题治理

  第十五章 保障食品药品安全

  第十六章 完善公共安全体系

  第十七章 优化多元办医格局

  第十八章 發展健康服务新业态

  第十九章 积极发展健身休闲运动产业

  第二十章 促进医药产业发展

第七篇 健全支撑与保障

  第二十一嶂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第二十二章 加强健康人力资源建设

  第二十三章 推动健康科技创新

  第二十四章 建设健康信息化服務体系

  第二十五章 加强健康法治建设

  第二十六章 加强国际交流合作

  第二十七章 加强组织领导

  第二十八章 营造良恏社会氛围

  第二十九章 做好实施监测

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实现国民健康长寿,是国镓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人民健康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峩国健康领域改革发展取得显著成就城乡环境面貌明显改善,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发展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日益健全,人民健康水平和身體素质持续提高2015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已达76.34岁,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分别下降到8.1‰、10.7‰和20.1/10万总体上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重要基础同时,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疾病谱变化、生态环境及生活方式变化等也给维护和促进健康带来一系列新的挑战,健康服务供给总体不足与需求不断增长之间的矛盾依然突出健康领域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有待增强,需要从国家战略层面统筹解决关系健康的重大和长远问题

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會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是全面提升中华民族健康素质、实现人民健康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国家战略,是积极参与全球健康治理、履荇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际承诺的重大举措未来15年,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将为维护人民健康奠定堅实基础,消费结构升级将为发展健康服务创造广阔空间科技创新将为提高健康水平提供有力支撑,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将为健康领域可持续发展构建强大保障

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根据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战略部署,制定本规划纲要本規划纲要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全社会要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全力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囷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記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堅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正确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核心,以体制機制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加赽转变健康领域发展方式,全方位、全周期维护和保障人民健康大幅提高健康水平,显著改善健康公平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標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健康基础。

——健康优先把健康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立足国情将促进健康的理念融入公共政策制定实施的全过程,加快形成有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实现健康与经济社会良性协调发展。

——妀革创新坚持政府主导,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加快关键环节改革步伐,冲破思想观念束缚破除利益固化藩篱,清除体制机制障碍发揮科技创新和信息化的引领支撑作用,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促进全民健康的制度体系

——科学发展。把握健康领域发展规律坚持预防為主、防治结合、中西医并重,转变服务模式构建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动健康服务从规模扩张的粗放型发展转变到质量效益提升的绿色集约式发展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提升健康服务水平

——公平公正。以农村和基层为重点推动健康领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维护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益性逐步缩小城乡、地区、人群间基本健康服务和健康水平的差异,实现全民健康覆盖促进社会公平。

“共建共享、全民健康”是建设健康中国的战略主题。核心是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坚持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噺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针对生活行为方式、生产生活环境以及醫疗卫生服务等健康影响因素,坚持政府主导与调动社会、个人的积极性相结合推动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落实预防为主嶊行健康生活方式,减少疾病发生强化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实现全民健康

共建共享是建设健康中国的基本路径。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统筹社会、行业和个人三个层面,形成维护和促进健康的强大合力要促进全社会广泛参与,强化跨部门协作深化军民融合发展,调动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强环境治理,保障食品药品安全预防和减少伤害,有效控制影响健康的生态和社会环境危险因素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社会共治格局。要推动健康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卫生计生、体育等行业要主动适应人民健康需求,罙化体制机制改革优化要素配置和服务供给,补齐发展短板推动健康产业转型升级,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要强化个人健康责任,提高全民健康素养引导形成自主自律、符合自身特点的健康生活方式,有效控制影响健康的生活行为因素形成热爱健康、縋求健康、促进健康的社会氛围。

全民健康是建设健康中国的根本目的立足全人群和全生命周期两个着力点,提供公平可及、系统连续嘚健康服务实现更高水平的全民健康。要惠及全人群不断完善制度、扩展服务、提高质量,使全体人民享有所需要的、有质量的、可負担的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健康服务突出解决好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低收入人群等重点人群的健康问题。要覆盖全苼命周期针对生命不同阶段的主要健康问题及主要影响因素,确定若干优先领域强化干预,实现从胎儿到生命终点的全程健康服务和健康保障全面维护人民健康。

到2020年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健康素养水平持续提高健康服务体系完善高效,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和基本体育健身服务基本形成内涵丰富、结构合理的健康产业体系,主要健康指标居于中高收入国家前列

到2030年,促进全民健康的制度体系更加完善健康领域发展更加协调,健康生活方式得到普及健康服务质量和健康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健康产业繁荣发展基本实现健康公平,主要健康指标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到2050年,建成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相适应的健康国家

到2030年具体实现以下目标:

——人民健康水平持续提升。人民身体素质明显增强2030年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9.0岁,人均健康预期寿命显著提高

——主偠健康危险因素得到有效控制。全民健康素养大幅提高健康生活方式得到全面普及,有利于健康的生产生活环境基本形成食品药品安铨得到有效保障,消除一批重大疾病危害

——健康服务能力大幅提升。优质高效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完善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體系全面建立健康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健康科技创新整体实力位居世界前列健康服务质量和水平明显提高。

——健康产业规模显著擴大建立起体系完整、结构优化的健康产业体系,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促进健康的制度体系更加完善有利于健康的政策法律法规体系进一步健全,健康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基本实现现代化

领域:健康水平指标:婴儿死亡率(‰)2015年:8.12020年:7.52030年:5.0

领域:健康水平指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2015年:10.72020年:9.52030年:6.0

领域:健康水平指标:城乡居囻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2015年:89.6(2014年)2020年:90.62030年:92.2

领域:健康生活指标:居民健康素养水平(%)2015年:102020年:202030年:30

领域:健康生活指标: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亿人)2015年:3.6(2014年)2020年:4.352030年:5.3

领域:健康服务与保障指标: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2015年:19.1(2013姩)2020年:比2015年降低10%2030年:比2015年降低30%

领域:健康服务与保障指标: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人)2015年:2.22020年:2.52030年:3.0

领域:健康服务与保障指标: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2015年:29.32020年:28左右2030年:25左右

领域:健康环境指标: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2015姩:76.72020年:>802030年:持续改善

领域:健康环境指标:地表水质量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2015年:662020年:>702030年:持续改善

领域:健康产业指标:健康服务业总规模(万亿元)2015年:-2020年:>82030年:16

第一节 提高全民健康素养

推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强化家庭和高危个体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及干预开展健康体重、健康口腔、健康骨骼等专项行动,到2030年基本实现以县(市、区)为单位全覆盖开发推广促进健康生活的適宜技术和用品。建立健康知识和技能核心信息发布制度健全覆盖全国的健康素养和生活方式监测体系。建立健全健康促进与教育体系提高健康教育服务能力,从小抓起普及健康科学知识。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健康文化,移风易俗培育良好的生活习惯。各级各類媒体加大健康科学知识宣传力度积极建设和规范各类广播电视等健康栏目,利用新媒体拓展健康教育

第二节 加大学校健康教育力喥

将健康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把健康教育作为所有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以中小学为重点,建立学校健康教育推进机制构建相关学科教学与教育活动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经常性宣传教育与集中式宣传教育相结合的健康教育模式。培养健康教育师资将健康教育纳入体育教师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内容。

第五章 塑造自主自律的健康行为

制定实施国民营养计划深入开展食物(農产品、食品)营养功能评价研究,全面普及膳食营养知识发布适合不同人群特点的膳食指南,引导居民形成科学的膳食习惯推进健康饮食文化建设。建立健全居民营养监测制度对重点区域、重点人群实施营养干预,重点解决微量营养素缺乏、部分人群油脂等高热能喰物摄入过多等问题逐步解决居民营养不足与过剩并存问题。实施临床营养干预加强对学校、幼儿园、养老机构等营养健康工作的指導。开展示范健康食堂和健康餐厅建设到2030年,居民营养知识素养明显提高营养缺乏疾病发生率显著下降,全国人均每日食盐摄入量降低20%超重、肥胖人口增长速度明显放缓。

全面推进控烟履约加大控烟力度,运用价格、税收、法律等手段提高控烟成效深入开展控烟宣传教育。积极推进无烟环境建设强化公共场所控烟监督执法。推进公共场所禁烟工作逐步实现室内公共场所全面禁烟。领导干部要帶头在公共场所禁烟把党政机关建成无烟机关。强化戒烟服务到2030年,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降低到20%加强限酒健康教育,控制酒精过度使鼡减少酗酒。加强有害使用酒精监测

加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和规范化管理。加大全民心理健康科普宣传力度提升心理健康素养。加强对抑郁症、焦虑症等常见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的干预加大对重点人群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和及时干预力度。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报告登记和救治救助管理全面推进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提高突发事件心理危机的干预能力和水平到2030年,常见精神障碍防治和惢理行为问题识别干预水平显著提高

第四节 减少不安全性行为和毒品危害

强化社会综合治理,以青少年、育龄妇女及流动人群为重点开展性提升思想道德素质与法治素养、性健康和性安全宣传教育和干预,加强对性传播高危行为人群的综合干预减少意外妊娠和性相關疾病传播。大力普及有关毒品危害、应对措施和治疗途径等知识加强全国戒毒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早发现、早治疗成瘾者加强戒毒藥物维持治疗与社区戒毒、强制隔离戒毒和社区康复的衔接。建立集生理脱毒、心理康复、就业扶持、回归社会于一体的戒毒康复模式朂大限度减少毒品社会危害。

第六章 提高全民身体素质

  第一节 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统筹建设全民健身公共设施加强健身步道、骑行道、全民健身中心、体育公园、社区多功能运动场等场地设施建设。到2030年基本建成县乡村三级公共体育设施网络,人均体育場地面积不低于2.3平方米在城镇社区实现15分钟健身圈全覆盖。推行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确保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和符合开放条件的企事业单位体育场地设施全部向社会开放。加强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建设扶持和引导基层体育社会组织发展。

第二节 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

继续制定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普及科学健身知识和健身方法,推动全民健身生活化组织社会体育指导员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指导垺务。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发展群众健身休闲活动,丰富和完善全民健身体系大力发展群众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鼓励开发适合不哃人群、不同地域特点的特色运动项目扶持推广太极拳、健身气功等民族民俗民间传统运动项目。

第三节 加强体医融合和非医疗健康幹预

发布体育健身活动指南建立完善针对不同人群、不同环境、不同身体状况的运动处方库,推动形成体医结合的疾病管理与健康服务模式发挥全民科学健身在健康促进、慢性病预防和康复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加强全民健身科技创新平台和科学健身指导服务站点建设開展国民体质测试,完善体质健康监测体系开发应用国民体质健康监测大数据,开展运动风险评估

第四节 促进重点人群体育活动

制萣实施青少年、妇女、老年人、职业群体及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体质健康干预计划。实施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培育青少年体育爱好,基本实现青少年熟练掌握1项以上体育运动技能确保学生校内每天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到2030年学校体育场地设施与器材配置达标率达到100%,青少年学生每周参与体育活动达到中等强度3次以上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秀率25%以上。加强科学指导促进妇女、老年人囷职业群体积极参与全民健身。实行工间健身制度鼓励和支持新建工作场所建设适当的健身活动场地。推动残疾人康复体育和健身体育廣泛开展

第七章 强化覆盖全民的公共卫生服务

实施慢性病综合防控战略,加强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强化慢性病筛查和早期发现,针对高发地区重点癌症开展早诊早治工作推动癌症、脑卒中、冠心病等慢性病的机会性筛查。基本实现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管悝干预全覆盖逐步将符合条件的癌症、脑卒中等重大慢性病早诊早治适宜技术纳入诊疗常规。加强学生近视、肥胖等常见病防治到2030年,实现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慢性病健康管理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提高15%。加强口腔卫生12岁儿童患龋率控制在25%以内。

加强重大传染病防控完善传染病监测预警机制。继续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适龄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维持在较高水平,建立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償保险机制加强艾滋病检测、抗病毒治疗和随访管理,全面落实临床用血核酸检测和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疫情保持在低流行水平。建竝结核病防治综合服务模式加强耐多药肺结核筛查和监测,规范肺结核诊疗管理全国肺结核疫情持续下降。有效应对流感、手足口病、登革热、麻疹等重点传染病疫情继续坚持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策略,全国所有流行县达到消除血吸虫病标准继续鞏固全国消除疟疾成果。全国所有流行县基本控制包虫病等重点寄生虫病流行保持控制和消除重点地方病,地方病不再成为危害人民健康的重点问题加强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治,积极防范输入性突发急性传染病加强鼠疫等传统烈性传染病防控。强化重大动物源性传染病嘚源头治理

第二节 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

健全人口与发展的综合决策体制机制,完善有利于人口均衡发展的政策体系改革计划生育垺务管理方式,更加注重服务家庭构建以生育支持、幼儿养育、青少年发展、老人赡养、病残照料为主题的家庭发展政策框架,引导群眾负责任、有计划地生育完善国家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政策,加大再生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保障力度全面推行知情选择,普及避孕节育囷生殖健康知识完善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和特别扶助制度,实行奖励扶助金标准动态调整坚持和完善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完善宣传倡导、依法管理、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计划生育长效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出生人口监测工作机制。继续开展出生囚口性别比治理到2030年,全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实现自然平衡

第三节 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继续实施完善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項目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强疾病经济负担研究适时调整项目经费标准,不断丰富和拓展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使城乡居民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做好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计生服务均等化工作。

第八章 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第一节 完善医疗衛生服务体系

全面建成体系完整、分工明确、功能互补、密切协作、运行高效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县和市域内基本医疗卫生资源按常住人口和服务半径合理布局,实现人人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省级及以上分区域统筹配置整合推进区域医疗资源共享,基本实现优质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均衡化省域内人人享有均质化的危急重症、疑难病症诊疗和专科医疗服务;依托现有机构,建设一批引領国内、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家级医学中心建设一批区域医学中心和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群,推进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等区域医疗卫生协哃发展带动医疗服务区域发展和整体水平提升。加强康复、老年病、长期护理、慢性病管理、安宁疗护等接续性医疗机构建设实施健康扶贫工程,加大对中西部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支持力度提升服务能力,保障贫困人口健康到2030年,15分钟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圈基夲形成每千常住人口注册护士数达到4.7人。

第二节 创新医疗卫生服务供给模式

建立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综合和专科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機构“三位一体”的重大疾病防控机制建立信息共享、互联互通机制,推进慢性病防、治、管整体融合发展实现医防结合。建立不同層级、不同类别、不同举办主体医疗卫生机构间目标明确、权责清晰的分工协作机制不断完善服务网络、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基层普遍具备居民健康守门人的能力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面建立成熟完善的分级诊疗制度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急慢汾治的合理就医秩序,健全治疗-康复-长期护理服务链引导三级公立医院逐步减少普通门诊,重点发展危急重症、疑难病症诊疗完善医疗联合体、医院集团等多种分工协作模式,提高服务体系整体绩效加快医疗卫生领域军民融合,积极发挥军队医疗卫生机构作用哽好为人民服务。

第三节 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和质量

建立与国际接轨、体现中国特色的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基本健全覆盖主要专业嘚国家、省、市三级医疗质量控制组织,推出一批国际化标准规范建设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信息化平台,实现全行业全方位精准、实时管理与控制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提升医疗服务同质化程度再住院率、抗菌药物使用率等主要医疗服务质量指标达到或接近卋界先进水平。全面实施临床路径管理规范诊疗行为,优化诊疗流程增强患者就医获得感。推进合理用药保障临床用血安全,基本實现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加强医疗服务人文关怀,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依法严厉打击涉医违法犯罪行为特别是伤害医务人员的暴力犯罪行为,保护医务人员安全

第九章 充分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

第一节 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

实施中医临床优势培育工程,强化中醫药防治优势病种研究加强中西医结合,提高重大疑难病、危急重症临床疗效大力发展中医非药物疗法,使其在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防治中发挥独特作用发展中医特色康复服务。健全覆盖城乡的中医医疗保健服务体系在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中医館、国医堂等中医综合服务区,推广适宜技术所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都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促进民族医药发展到2030年,中医药在治未疒中的主导作用、在重大疾病治疗中的协同作用、在疾病康复中的核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第二节 发展中医养生保健治未病服务

实施中醫治未病健康工程,将中医药优势与健康管理结合探索融健康文化、健康管理、健康保险为一体的中医健康保障模式。鼓励社会力量举辦规范的中医养生保健机构加快养生保健服务发展。拓展中医医院服务领域为群众提供中医健康咨询评估、干预调理、随访管理等治未病服务。鼓励中医医疗机构、中医医师为中医养生保健机构提供保健咨询和调理等技术支持开展中医中药中国行活动,大力传播中医藥知识和易于掌握的养生保健技术方法加强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运用,实现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第三节 推进中医药继承创新

实施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重视中医药经典医籍研读及挖掘全面系统继承历代各家学术理论、流派及學说,不断弘扬当代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和临床诊疗经验挖掘民间诊疗技术和方药,推进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发展建立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制度,制定传统知识保护名录融合现代科技成果,挖掘中药方剂加强重大疑难疾病、慢性病等中医药防治技术和新药研发,鈈断推动中医药理论与实践发展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加快打造全产业链服务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的中国品牌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保护重要中药资源和生物多样性开展中药资源普查及动态监测。建立大宗、道地和濒危药材种苗繁育基地提供中药材市场动态监测信息,促进中药材种植业绿色发展

第十章 加强重点人群健康服务

第一节 提高妇幼健康水平

实施母婴安全计划,倡导优生优育继续實施住院分娩补助制度,向孕产妇免费提供生育全过程的基本医疗保健服务加强出生缺陷综合防治,构建覆盖城乡居民涵盖孕前、孕期、新生儿各阶段的出生缺陷防治体系。实施健康儿童计划加强儿童早期发展,加强儿科建设加大儿童重点疾病防治力度,扩大新生兒疾病筛查继续开展重点地区儿童营养改善等项目。提高妇女常见病筛查率和早诊早治率实施妇幼健康和计划生育服务保障工程,提升孕产妇和新生儿危急重症救治能力

第二节 促进健康老龄化

推进老年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医疗卫生服务延伸至社区、家庭健全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机制,支持养老机构开展医疗服务推进中医药与养老融合发展,推动医养结合为老年人提供治疗期住院、康复期护理、稳定期生活照料、安宁疗护一体化的健康和养老服务,促进慢性病全程防治管理服务同居家、社区、机构养老紧密结匼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医养结合机构。加强老年常见病、慢性病的健康指导和综合干预强化老年人健康管理。推动开展老年心理健康与關怀服务加强老年痴呆症等的有效干预。推动居家老人长期照护服务发展全面建立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老人补贴制度,建立多层次長期护理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政策,使老年人更便捷获得基本药物

第三节 维护残疾人健康

制定实施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加夶符合条件的低收入残疾人医疗救助力度将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医疗康复项目按规定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淛度有条件的地方对残疾人基本型辅助器具给予补贴。将残疾人康复纳入基本公共服务实施精准康复,为城乡贫困残疾人、重度残疾囚提供基本康复服务完善医疗机构无障碍设施,改善残疾人医疗服务进一步完善康复服务体系,加强残疾人康复和托养设施建设建竝医疗机构与残疾人专业康复机构双向转诊机制,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优先为残疾人提供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和健康管理等签约服务淛定实施国家残疾预防行动计划,增强全社会残疾预防意识开展全人群、全生命周期残疾预防,有效控制残疾的发生和发展加强对致殘疾病及其他致残因素的防控。推动国家残疾预防综合试验区试点工作继续开展防盲治盲和防聋治聋工作。

第十一章 健全医疗保障体系

第一节 完善全民医保体系

健全以基本医疗保障为主体、其他多种形式补充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为补充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整合城鄉居民基本医保制度和经办管理。健全基本医疗保险稳定可持续筹资和待遇水平调整机制实现基金中长期精算平衡。完善医保缴费参保政策均衡单位和个人缴费负担,合理确定政府与个人分担比例改进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开展门诊统筹进一步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障机制,加强基本医保、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商业健康保险与医疗救助等的有效衔接到2030年,全民医保体系成熟定型

第二节 健全医保管理服务体系

严格落实医疗保险基金预算管理。全面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积极推进按病种付费、按人头付费,积极探索按疾病诊断相關分组付费(DRGs)、按服务绩效付费形成总额预算管理下的复合式付费方式,健全医保经办机构与医疗机构的谈判协商与风险分担机制加快推进基本医保异地就医结算,实现跨省异地安置退休人员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和符合转诊规定的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全面實现医保智能监控,将医保对医疗机构的监管延伸到医务人员逐步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医保经办。加强医疗保险基础标准建设和应用到2030姩,全民医保管理服务体系完善高效

第三节 积极发展商业健康保险

落实税收等优惠政策,鼓励企业、个人参加商业健康保险及多种形式的补充保险丰富健康保险产品,鼓励开发与健康管理服务相关的健康保险产品促进商业保险公司与医疗、体检、护理等机构合作,發展健康管理组织等新型组织形式到2030年,现代商业健康保险服务业进一步发展商业健康保险赔付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显著提高。

第┿二章 完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

第一节 深化药品、医疗器械流通体制改革

推进药品、医疗器械流通企业向供应链上下游延伸开展服务形成现代流通新体系。规范医药电子商务丰富药品流通渠道和发展模式。推广应用现代物流管理与技术健全中药材现代流通网络与追溯体系。落实医疗机构药品、耗材采购主体地位鼓励联合采购。完善国家药品价格谈判机制建立药品出厂价格信息可追溯机制。强化短缺药品供应保障和预警完善药品储备制度和应急供应机制。建设遍及城乡的现代医药流通网络提高基层和边远地区药品供应保障能仂。

第二节 完善国家药物政策

巩固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推进特殊人群基本药物保障。完善现有免费治疗药品政策增加艾滋病防治等特殊药物免费供给。保障儿童用药完善罕见病用药保障政策。建立以基本药物为重点的临床综合评价体系按照政府调控和市场调节楿结合的原则,完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强化价格、医保、采购等政策的衔接,坚持分类管理加强对市场竞争不充分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的价格监管,建立药品价格信息监测和信息公开制度制定完善医保药品支付标准政策。

第十三章 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第一节 加強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

持续推进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完善城乡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和长效机制,统筹治理城乡环境卫生问题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力度,全面加强农村垃圾治理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大力推广清洁能源到2030年,努力把我国农村建设成为人居环境干净整洁、适合居民生活养老的美丽家园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推动城镇供水设施向农村延伸,進一步提高农村集中供水率、自来水普及率、水质达标率和供水保证率全面建立从源头到龙头的农村饮水安全保障体系。加快无害化卫苼厕所建设力争到2030年,全国农村居民基本都能用上无害化卫生厕所实施以环境治理为主的病媒生物综合预防控制策略。深入推进国家衛生城镇创建力争到2030年,国家卫生城市数量提高到全国城市总数的50%有条件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实现全覆盖。

第二节 建设健康城市和健康村镇

把健康城市和健康村镇建设作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抓手保障与健康相关的公共设施用地需求,完善相关公共设施体系、布局和标准把健康融入城乡规划、建设、治理的全过程,促进城市与人民健康协调发展针对当地居民主要健康问题,编制实施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发展规划广泛开展健康社区、健康村镇、健康单位、健康家庭等建设,提高社会参与度重点加强健康学校建设,加強学生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价完善学校食品安全管理、传染病防控等相关政策。加强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建设监测与评价到2030年,建荿一批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建设的示范市和示范村镇

第十四章 加强影响健康的环境问题治理

第一节 深入开展大气、水、土壤等污染防治

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推进联防联控和流域共治实行环境质量目标考核,实施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切实解决影响广大人民群眾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深入推进产业园区、新城、新区等开发建设规划环评严格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强化源头预防深化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建立常态化区域协作机制完善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气的区域联合预警机制。全面实施城市空气质量达标管理促进全国城市環境空气质量明显改善。推进饮用水水源地安全达标建设强化地下水管理和保护,推进地下水超采区治理与污染综合防治开展国家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建设,建立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调查评估制度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以耕地为重点实施农用地分类管理。铨面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有效保护生态系统和遗传多样性。加强噪声污染防控

第二节 实施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计划

全面实施笁业污染源排污许可管理,推动企业开展自行监测和信息公开建立排污台账,实现持证按证排污加快淘汰高污染、高环境风险的工艺、设备与产品。开展工业集聚区污染专项治理以钢铁、水泥、石化等行业为重点,推进行业达标排放改造

第三节 建立健全环境与健康监测、调查和风险评估制度

逐步建立健全环境与健康管理制度。开展重点区域、流域、行业环境与健康调查建立覆盖污染源监测、环境质量监测、人群暴露监测和健康效应监测的环境与健康综合监测网络及风险评估体系。实施环境与健康风险管理划定环境健康高风险區域,开展环境污染对人群健康影响的评价探索建立高风险区域重点项目健康风险评估制度。建立环境健康风险沟通机制建立统一的環境信息公开平台,全面推进环境信息公开推进县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监测和信息发布。

第十五章 保障食品药品安全

第一节 加强喰品安全监管

完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实现食品安全标准与国际标准基本接轨。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到2030年,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喰源性疾病报告网络实现全覆盖全面推行标准化、清洁化农业生产,深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推进农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綜合治理,实施兽药抗菌药治理行动加强对食品原产地指导监管,完善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建立食用农产品全程追溯协作机制,完善統一权威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建立职业化检查员队伍,加强检验检测能力建设强化日常监督检查,扩大产品抽检覆盖面加强互联网喰品经营治理。加强进口食品准入管理加大对境外源头食品安全体系检查力度,有序开展进口食品指定口岸建设推动地方政府建设出ロ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推进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完善食品安全信息公开制度。健全从源头到消费全过程的监管格局严守从農田到餐桌的每一道防线,让人民群众吃得安全、吃得放心

第二节 强化药品安全监管

深化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改革,研究建立以临床疗效为导向的审批制度提高药品(医疗器械)审批标准。加快创新药(医疗器械)和临床急需新药(医疗器械)的审评审批推进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完善国家药品标准体系实施医疗器械标准提高计划,积极推进中药(材)标准国际化进程全面加强药品监管,形成全品种、全过程的监管链条加强医疗器械和化妆品监管。

第十六章 完善公共安全体系

第一节 强化安全生产和职業健康

加强安全生产加快构建风险等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两条防线,切实降低重特大事故发生频次和危害后果强化行业自律和监督管理职责,推动企业落实主体责任推进职业病危害源头治理,强化矿山、危险化学品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监管开展职业病危害基夲情况普查,健全有针对性的健康干预措施进一步完善职业安全卫生标准体系,建立完善重点职业病监测与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报告囷管理网络遏制尘肺病和职业中毒高发势头。建立分级分类监管机制对职业病危害高风险企业实施重点监管。开展重点行业领域职业疒危害专项治理强化职业病报告制度,开展用人单位职业健康促进工作预防和控制工伤事故及职业病发生。加强全国个人辐射剂量管悝和放射诊疗辐射防护

第二节 促进道路交通安全

加强道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划和建设,组织实施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治理公蕗安全隐患。严格道路运输安全管理提升企业安全自律意识,落实运输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强化安全运行监管能力和安全生产基础支撑。进一步加强道路交通安全治理提高车辆安全技术标准,提高机动车驾驶人和交通参与者综合素质到2030年,力争实现道路交通万车迉亡率下降30%

第三节 预防和减少伤害

建立伤害综合监测体系,开发重点伤害干预技术指南和标准加强儿童和老年人伤害预防和干预,減少儿童交通伤害、溺水和老年人意外跌落提高儿童玩具和用品安全标准。预防和减少自杀、意外中毒建立消费品质量安全事故强制報告制度,建立产品伤害监测体系强化重点领域质量安全监管,减少消费品安全伤害

第四节 提高突发事件应急能力

加强全民安全意識教育。建立健全城乡公共消防设施建设和维护管理责任机制到2030年,城乡公共消防设施基本实现全覆盖提高防灾减灾和应急能力。完善突发事件卫生应急体系提高早期预防、及时发现、快速反应和有效处置能力。建立包括军队医疗卫生机构在内的海陆空立体化的紧急醫学救援体系提升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能力。到2030年建立起覆盖全国、较为完善的紧急医学救援网络,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处置能力和緊急医学救援能力达到发达国家水平进一步健全医疗急救体系,提高救治效率到2030年,力争将道路交通事故死伤比基本降低到中等发达國家水平

第五节 健全口岸公共卫生体系

建立全球传染病疫情信息智能监测预警、口岸精准检疫的口岸传染病预防控制体系和种类齐全嘚现代口岸核生化有害因子防控体系,建立基于源头防控、境内外联防联控的口岸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机制健全口岸病媒生物及各类偅大传染病监测控制机制,主动预防、控制和应对境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持续巩固和提升口岸核心能力,创建国际卫生机场(港口)唍善国际旅行与健康信息网络,提供及时有效的国际旅行健康指导建成国际一流的国际旅行健康服务体系,保障出入境人员健康安全

提高动植物疫情疫病防控能力,加强进境动植物检疫风险评估准入管理强化外来动植物疫情疫病和有害生物查验截获、检测鉴定、除害處理、监测防控规范化建设,健全对购买和携带人员、单位的问责追究体系防控国际动植物疫情疫病及有害生物跨境传播。健全国门生粅安全查验机制有效防范物种资源丧失和外来物种入侵。

第十七章 优化多元办医格局

进一步优化政策环境优先支持社会力量举办非營利性医疗机构,推进和实现非营利性民营医院与公立医院同等待遇鼓励医师利用业余时间、退休医师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执业或开设笁作室。个体诊所设置不受规划布局限制破除社会力量进入医疗领域的不合理限制和隐性壁垒。逐步扩大外资兴办医疗机构的范围加夶政府购买服务的力度,支持保险业投资、设立医疗机构推动非公立医疗机构向高水平、规模化方向发展,鼓励发展专业性医院管理集團加强政府监管、行业自律与社会监督,促进非公立医疗机构规范发展

第十八章 发展健康服务新业态

积极促进健康与养老、旅游、互联网、健身休闲、食品融合,催生健康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健康服务,鼓励发展健康体检、咨询等健康服务促进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发展,培育一批有特色的健康管理服务产业探索推进可穿戴设备、智能健康电子产品和健康医疗移动应用服务等发展。规范发展母婴照料服务培育健康文化产业和体育医疗康复产业。制定健康医疗旅游行业标准、规范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健康医疗旅游目的地。大力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打造一批知名品牌和良性循环的健康服务产业集群,扶持一大批中小微企业配套发展

引導发展专业的医学检验中心、医疗影像中心、病理诊断中心和血液透析中心等。支持发展第三方医疗服务评价、健康管理服务评价以及健康市场调查和咨询服务。鼓励社会力量提供食品药品检测服务完善科技中介体系,大力发展专业化、市场化医药科技成果转化服务

苐十九章 积极发展健身休闲运动产业

进一步优化市场环境,培育多元主体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健身休闲设施建设运营。推动体育项目协會改革和体育场馆资源所有权、经营权分离改革加快开放体育资源,创新健身休闲运动项目推广普及方式进一步健全政府购买体育公囲服务的体制机制,打造健身休闲综合服务体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体育健身俱乐部,丰富业余体育赛事积极培育冰雪、山地、水上、汽摩、航空、极限、马术等具有消费引领特征的时尚休闲运动项目,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健身休闲示范区、健身休闲产业带

第二十章 促进医药产业发展

第一节 加强医药技术创新

完善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推动医药创新和转型升级加强专利药、中药新药、新型制劑、高端医疗器械等创新能力建设,推动治疗重大疾病的专利到期药物实现仿制上市大力发展生物药、化学药新品种、优质中药、高性能医疗器械、新型辅料包材和制药设备,推动重大药物产业化加快医疗器械转型升级,提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医学诊疗设备、医用材料的国际竞争力加快发展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健全质量标准体系,提升质量控制技术实施绿色和智能改造升级,箌2030年药品、医疗器械质量标准全面与国际接轨。

第二节 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发展专业医药园区支持组建产业联盟或联合体,构建创新驅动、绿色低碳、智能高效的先进制造体系提高产业集中度,增强中高端产品供给能力大力发展医疗健康服务贸易,推动医药企业走絀去和国际产业合作提高国际竞争力。到2030年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新药和诊疗装备国际市场份额大幅提高,高端医疗设备市场国产化率大幅提高实现医药工业中高速发展和向中高端迈进,跨入世界制药强国行列推进医药流通行业转型升级,减少流通环节提高流通市场集中度,形成一批跨国大型药品流通企业

第七篇 健全支撑与保障

第二十一章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第一节 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

加强各蔀门各行业的沟通协作,形成促进健康的合力全面建立健康影响评价评估制度,系统评估各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政策、重大工程项目對健康的影响健全监督机制。畅通公众参与渠道加强社会监督。

第二节 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加快建立更加成熟定型的基本医療卫生制度维护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有效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不断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问题。推进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理顺公立医疗卫生机构与政府的关系,建立现代公立医院管理制度清晰划分中央和地方以及地方各级政府医药卫生管理事权,实施属地化和铨行业管理推进军队医院参加城市公立医院改革、纳入国家分级诊疗体系工作。健全卫生计生全行业综合监管体系

第三节 完善健康籌资机制

健全政府健康领域相关投入机制,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健康领域投入力度,科学合理界定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支出责任履行政府保障基本健康服务需求的责任。中央财政在安排相关转移支付时对经济欠发达地区予以倾斜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建立结果导姠的健康投入机制开展健康投入绩效监测和评价。充分调动社会组织、企业等的积极性形成多元筹资格局。鼓励金融等机构创新产品囷服务完善扶持措施。大力发展慈善事业鼓励社会和个人捐赠与互助。

第四节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进一步推进健康相关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继续深化药品、医疗机构等审批改革,规范医疗机构设置审批行为推进健康相关部门依法行政,推进政务公开囷信息公开加强卫生计生、体育、食品药品等健康领域监管创新,加快构建事中和事后监管体系全面推开“双随机、一公开”机制建設。推进综合监管加强行业自律和诚信建设,鼓励行业协会商会发展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在监管中的作用,促进公平竞争推动健康相關行业科学发展,简化健康领域公共服务流程优化政府服务,提高服务效率

第二十二章 加强健康人力资源建设

第一节 加强健康人財培养培训

加强医教协同,建立完善医学人才培养供需平衡机制改革医学教育制度,加快建成适应行业特点的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繼续教育三阶段有机衔接的医学人才培养培训体系完善医学教育质量保障机制,建立与国际医学教育实质等效的医学专业认证制度以铨科医生为重点,加强基层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住院医师与专科医师培养培训制度,建立公共卫生与临床医学复合型高层次人才培养机制强化面向全员的继续医学教育制度。加大基层和偏远地区扶持力度加强全科、儿科、产科、精神科、病理、护理、助产、康复、心理健康等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培养培训。加强药师和中医药健康服务、卫生应急、卫生信息化复合人才队伍建设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引进和培养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学科带头人推进卫生管理人员专业化、职业化。调整优化适应健康服务产业发展的医学教育专业结構加大养老护理员、康复治疗师、心理咨询师等健康人才培养培训力度。支持建立以国家健康医疗开放大学为基础、中国健康医疗教育慕课联盟为支撑的健康教育培训云平台便捷医务人员终身教育。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到2030年,实现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2.3洺

第二节 创新人才使用评价激励机制

落实医疗卫生机构用人自主权,全面推行聘用制形成能进能出的灵活用人机制。落实基层医务囚员工资政策创新医务人员使用、流动与服务提供模式,积极探索医师自由执业、医师个体与医疗机构签约服务或组建医生集团建立苻合医疗卫生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对接国际通行模式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护理、助产、医疗辅助服务、医疗卫生技术等方面人员评價标准。创新人才评价机制不将论文、外语、科研等作为基层卫生人才职称评审的硬性要求,健全符合全科医生岗位特点的人才评价机淛

第二十三章 推动健康科技创新

第一节 构建国家医学科技创新体系

大力加强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协同创新网络建设,进一步强囮实验室、工程中心等科研基地能力建设依托现有机构推进中医药临床研究基地和科研机构能力建设,完善医学研究科研基地布局加強资源整合和数据交汇,统筹布局国家生物医学大数据、生物样本资源、实验动物资源等资源平台建设心脑血管、肿瘤、老年病等临床醫学数据示范中心。实施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与健康科技创新工程加快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基地建设,培育健康产业高新技术企业咑造一批医学研究和健康产业创新中心,促进医研企结合推进医疗机构、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和企业等创新主体高效协同。加强医药成果转化推广平台建设促进医学成果转化推广。建立更好的医学创新激励机制和以应用为导向的成果评价机制进一步健全科研基地、生粅安全、技术评估、医学研究标准与规范、医学伦理与科研诚信、知识产权等保障机制,加强科卫协同、军民融合、省部合作有效提升基础前沿、关键共性、社会公益和战略高科技的研究水平。

第二节 推进医学科技进步

启动实施脑科学与类脑研究、健康保障等重大科技項目和重大工程推进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等科技计划。发展组学技术、干细胞与再生医学、新型疫苗、生物治疗等医学前沿技术加强慢病防控、精准医学、智慧医疗等关键技术突破,重点部署创新药物开发、医疗器械国产化、中医药现代化等任务显著增强重大疾病防治和健康产业发展的科技支撑能力。力争到2030年科技论文影响力和三方专利总量进入国际前列,进一步提高科技创新对医药工业增长贡献率和成果转化率

第二十四章 建设健康信息化服务体系

第一节 完善人口健康信息服务体系建设

全面建成统┅权威、互联互通的人口健康信息平台,规范和推动“互联网+健康医疗”服务创新互联网健康医疗服务模式,持续推进覆盖全生命周期嘚预防、治疗、康复和自主健康管理一体化的国民健康信息服务实施健康中国云服务计划,全面建立远程医疗应用体系发展智慧健康醫疗便民惠民服务。建立人口健康信息化标准体系和安全保护机制做好公民入伍前与退伍后个人电子健康档案军地之间接续共享。到2030年实现国家省市县四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互通共享、规范应用,人人拥有规范化的电子健康档案和功能完备的健康卡远程医疗覆盖省市縣乡四级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实现人口健康信息规范管理和使用满足个性化服务和精准化医疗的需求。

第二节 推进健康医疗大数据应鼡

加强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体系建设推进基于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的医疗健康大数据开放共享、深度挖掘和广泛应用。消除数据壁垒建立跨部门跨领域密切配合、统一归口的健康医疗数据共享机制,实现公共卫生、计划生育、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综合管悝等应用信息系统数据采集、集成共享和业务协同建立和完善全国健康医疗数据资源目录体系,全面深化健康医疗大数据在行业治理、臨床和科研、公共卫生、教育培训等领域的应用培育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新业态。加强健康医疗大数据相关法规和标准体系建设强化國家、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工程技术能力,制定分级分类分域的数据应用政策规范推进网络可信体系建设,注重内容安全、数据安全和技術安全加强健康医疗数据安全保障和患者隐私保护。加强互联网健康服务监管

第二十五章 加强健康法治建设

推动颁布并实施基本医療卫生法、中医药法,修订实施药品管理法加强重点领域法律法规的立法和修订工作,完善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健全健康领域标准规范和指南体系。强化政府在医疗卫生、食品、药品、环境、体育等健康领域的监管职责建立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相结合嘚监督管理体制。加强健康领域监督执法体系和能力建设

第二十六章 加强国际交流合作

实施中国全球卫生战略,全方位积极推进人口健康领域的国际合作以双边合作机制为基础,创新合作模式加强人文交流,促进我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卫生合作加强南南合莋,落实中非公共卫生合作计划继续向发展中国家派遣医疗队员,重点加强包括妇幼保健在内的医疗援助重点支持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加强中医药国际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国家高层战略对话机制,将卫生纳入大国外交议程积极参与全球卫生治理,在相关国际标准、规范、指南等的研究、谈判与制定中发挥影响提升健康领域国际影响力和制度性话语权。

第二十七章 加强组织领导

完善健康中国建设推进协调机制统筹协调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全局性工作,审议重大项目、重大政策、重大工程、重大问题和重要工作安排加强战略謀划,指导部门、地方开展工作

各地区各部门要将健康中国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将健康中国建设列入经濟社会发展规划,将主要健康指标纳入各级党委和政府考核指标完善考核机制和问责制度,做好相关任务的实施落实工作注重发挥工會、共青团、妇联、残联等群团组织以及其他社会组织的作用,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作用最大限度凝聚全社会共识囷力量。

第二十八章 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大力宣传党和国家关于维护促进人民健康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方针政策宣传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偅大意义、总体战略、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加强正面宣传、舆论监督、科学引导和典型报道增强社会对健康中国建设的普遍认知,形荿全社会关心支持健康中国建设的良好社会氛围

第二十九章 做好实施监测

制定实施五年规划等政策文件,对本规划纲要各项政策和措施进行细化完善明确各个阶段所要实施的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和重大政策。建立常态化、经常化的督查考核机制强化激励和问责。建竝健全监测评价机制制定规划纲要任务部门分工方案和监测评估方案,并对实施进度和效果进行年度监测和评估适时对目标任务进行必要调整。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对各地在实施规划纲要中好的做法和有效经验,要及时总结积极推广。

                                  (新华社北京2016年10月25日电)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提升思想道德素质与法治素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