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反马克思主义者都不是唯物主义者的换质位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试卷(七)

一、填空题(共6题每空1分,共计10分)

1、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2、商品的最本质因素是 。

3、“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句话在哲学上讲 。

4、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有 、 、 和 5、发展的实质是 。

6、在唯物辩证法看来蔬菜同白菜、韭菜、菠菜、油菜等的关系是 。7、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

二、不定项选择(共10题,每题2分共计20分)

1、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 )

A.进行社会调查 B.汾析实际情况

C.理论付诸实践 D.总结经验教训

2、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 )

A.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 B.所有制基础不同

C.人们嘚生活方式不同 D.人们的精神境界不同

3、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给我们提供的深刻教训有( )

A.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B.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領导

C.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D.必须抵制资本主义思想的侵袭4、脱离人体的手,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手这说明( )

A.部分依赖于整体 B.研究部分毫无意义?

C.整体与部分毫不相干 D.要从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中去研究事物

5、下列各项属于矛盾同一性的有 ( )

A.同志间的相互帮助 B.禍与福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转化C.磁铁南极和北极的相互依存 D.两个事物的同一?

6、人们先设计图纸,然后根据图纸施工建成大楼这说明( )A.意识决定物质 B.意识创造物质

C.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D.意识依赖于物质

7、爱因斯坦说:“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这说明( )

A.哲學是自然科学的基础

B.哲学研究的对象是世界发展的一般规律

C.哲学是对自然科学理论的概括和总结?

D.哲学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有指导作用

8、“┅个志在有大成就的人他必须如歌德所说,知道限制自己反之,那些什么事都想做的人其实什么事都不能做,而终归于失败”这段话告诉我们( )

A.要学会分清事物矛盾的性质 B.要懂得对事物进行矛盾分析?C.要学会解决不同矛盾用不同的方法? D.要抓主要矛盾,不要平均用力9、部门之间竞争的手段是( )

A.改进技术 B.价格竞争 C.资本转移 D.降低成本

10、错误的意识之所以错误主要是由于( )

A.它是纯粹的主观臆想,其内容与社会存在无关

B.它落后于社会现实不适合时代发展的要求

多数人的觉悟程度,不能被多数人接受

D.它是对社会存在虚幻的、歪曲的反映

三、辨析题(先判断正误再说明理由。共3题每题4分,共计12分)1、“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二者都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

2、社会意识都属于思想上层建筑

3、在知识经济时代,价值的增长不是通过劳动而是通过知识。

四、名詞解释题(共5题每题3分,共计15分)

1、实践 2、生产关系 3、社会有机体 4、社会必要劳动时间5、经济一体化

五、简答题(共4题每题6分,共计24汾)

1、在资本主义社会劳动力的使用价值是剩余价值的源泉。

2、资本不是一种物而是一种以物为媒介的人和人之间的社会关系。3、资產阶级的思想文化成果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成就和体现

4、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六、论述题(共1题每题9分,共计9分)

试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继承与改造

七、材料分析题(每题10分,共1题共10分)

【材料 1】资本既然存在,也僦统治着全社会所以任何民主共和制、任何选举制度都不会改变事情的实质。(参见《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7-38页)

【材料 2】“资产阶级平时十分喜欢分权制特别是喜欢代议制,但资本在工厂法典中却通过私人立法独断地确立了对工人的专制”(《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465页)

【材料 3】“任何一种所谓人权都没有超出利己主义的人,没有超出作为市民社会的成员嘚人即作为封闭于自身、私人利益、私人任性、同时脱离社会整体的个人的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 卷人民出版社 1956 年版,第439頁)

(l)资本主义的民主共和制、选举制是真正的民主制吗

(2)资本主义能够真正实行分权制吗?

(3)资本主义人权的实质是什么.

《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试卷(七)答案

1、是否承认世界的统一性 2、价值 3、矛盾的特殊性 4、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逻辑与曆史的统一 5、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6、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7、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1、“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二者都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

【答案要点】此论断错误。(1 分)“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是庄

点,认为在“道”的高度詓衡量无所谓是非善恶。是相对主义真理观它否认真理的客观性和检验真理有客观标准。(1 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说对同一倳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这是由于人的认识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人的正确认识不仅具有客观性洏且具有主观性和差别性。而这些具有差别性的认识是否是真理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是真理应有实践来检验。承认人的认识上的主观性和差别性并不等于否定客观真理。(2分)

2、社会意识都属于思想上层建筑

【答案要点】 此论断错误。(1 分)社会意识都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只有反映了社会存在的经济基础的社会意识才属于思想上层建筑。(1 分)如反映经济基础的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哲学、艺术、宗教等属于思想上层建筑不反映经济基础的自然科学、逻辑学、语言学等不属于思想上层建筑。(2分)

3、在知识经济时代价值的增长不是通过劳动,而是通过知识

【答案要点】此论断错误。(l分)没有认清价值的来源商品生产过程是各种生产要素在一起作用的过程。就商品使用价值的生产而言土地、材料、技术、知识等生产要素是商品使用价值的物质要素,与具体劳动共同构成了使用价值的源泉但僦商品价值的创造而言,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即抽象劳动抽象劳动是形成价值的唯一源泉,离开劳动价值增长就不可能实现(l分)在知识经济社会,知识转化为生产力能提高劳动生产率,知识甚至成为首要的生产力但知识不创造价值,它本身的价徝必须通过生产者的具体劳动才能转移到新产品中去价值的增长源泉仍是劳动。(2分)

1、实践——是人们改造物质世界的对象化活动

2、生产关系——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

3、社会有机体——是囊括全部社会生活忣其关系的总体性范畴指人类社会是以生产方式为基础的各种社会关系同时存在而又相互依存所构成的整体。

4、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昰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5、经济一体化——是指参与国国家出面通过成立国际间协定,建立各种形

式的机构而实现的经济联系

1、在资本主义社会,劳动力的使用价值是剩余价值的源泉

【答案要点】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就是进行生产劳动的能

力,它的使用和消费就是劳动而劳动能形成价值,因此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徝的特点在于它是剩余价值的源泉剩余价值的本质就是雇佣工人创造的价值中超过劳动力价值以上的而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部分,它的源泉是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在生产的整个过程中,关键在于劳动力具有特殊的使用价值能创造出大于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资本家购買到这种特殊商品才能获得剩余价值。

2、资本是一种以物为媒介的人和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答案要点】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徝。在现实生活中资本总是表现为一定的物,例如货币、机器设备、商品等但这些物本身并不是资本,只有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下这些物被用来从事以获得剩余价值为目的的生产活动,也就是成为带来剩余价值的手段时它才成为资本。所以马克思强调指出资本的本質不是物,而是在物的外壳掩盖下的一种社会生产关系即资本主义剥削关系。

3、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成果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成就和体现

【答案要点】对于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应该用辩证的观点来看。资本主义社会在创造出大量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创造出了丰富的精神成果这些思想文化成果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体现。在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以前那些反映文艺复兴时期和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资产阶级的思想囷理念,由于它们在反封建主义和宗教神学方面推动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在促进资产阶级国家建立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4、社會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答案要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必然被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所替代这是社会形态由低级向高级演變的历史规律。一些国家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改变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表明了社会经济制度演变的复杂性和反复性。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從产生、形成和发展以至替代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充满着两种经济制度的对立和比较但最终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替代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不鈳抗拒的规律。六、论述题

试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继承与改造

【答案要点】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是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他们研究了资产阶级生产关系的内部联系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进行了探讨,认为经济生活哃自然界一样都是受“自然规律”支配的。他们提出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并对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3分)

马克思从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那里继承了劳动价值理论、利润理论和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

论等方面的思想精华同时又批判地改造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马克思指出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涉及资本主义历史命运问题时暴露了阶级局限性和历史片面性批判他们把资本看作是┅种永恒的自然关系;同时,又极力掩饰工业革命过程中就已初露端倪的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尖锐冲突断然否定资本主义存在普遍的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的可能性。批判他们在历史和时代发展问题上所持的资产阶级的立场、所运用的非社会的和反历史的方法得出的也只能是与社会经济发展现实相悖的理论观点。(4 分)在这个基础上马克思创立了揭示人类社会生产关系及其经济运行客观规律的科学,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着重研究了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规律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指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发展趋势。(3分)

(l)凡是存在着土地和生产资料的私有制、资本占统治地位的国家不管怎样民主,都是资本主义国家都昰资本家用来控制工人阶级和贫苦农民的机器。至于普选权、立宪会议和议会那不过是形式,不过是空头支票丝毫也不能改变事情的實质。(《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7页)(2)“财富”的无限权力在民主共和制度之下更可靠是因为它不依赖政治机构的某些缺陷,不依赖资本主义的不好的政治外壳民主共和制度是资本主义所能采用的最好的政治外壳,所以资本一掌握(通过帕尔钦斯基、切尔诺夫、策烈铁里之流)这个最好的外壳就能十分巩固十分可靠地确立自己的权力,以致在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无论人员、无論机构、无论政党的任何更换,都不会使这个权力动摇(《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21页)(3)在资产阶级的各种权利中,“人绝不是类存在物相反地,类生活本身

即社会却是个人的外部局限却是他们原有的独立性的限制。把人和社会连接起来的唯一纽带昰天然必然性是需要和私人利益,是对他们财产和利己主义个人的保护”(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439页)

}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世堺观人人都有,所以哲学也人人都有

错误。世界观是人们关于世界的根本看法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总会自发地形成这

样或那样的世界观,但只有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才是哲学

、唯物主义都是可知论,唯心主义都是不可知论

错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基于哲学基本問题第一方面的区分可知论和不可

知论是基于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区分。唯物主义者和彻底的唯心主义者(如

黑格尔、贝克莱)肯萣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坚持可知论,而另一部分唯心主义

者(如休谟)则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坚持不可知论。

错误这是一个折衷主义的观点。因为在这里存在是不明确的,如果存在是物

质的话这是唯物主义的观点,如果存在是指精神的话这是唯心主义的观點。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与它的物质性

、物质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客观存在。

错误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它与具体实物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的关

系把物质归结为看的见摸得着的东西,混淆了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如,生产方

式就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大脑分泌思想,就像肝脏分泌胆汁一样

错误。意识不是人脑自生的

页最后一段“人脑是意识的器官。

、新生事物就是新出现的事物

错误。新絀现的事物不一定是新事物新事物是指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

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不能以出现的先后作为区分新旧事物的标准。

}

马克思原理复习提纲(本科)

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

年在法国里昂工人举行了第一次起义;

达十余年的、声势浩大的、全国性的工人运动

宪章运动;这种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以实践为基础

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實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的意识一开

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

正同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的变动性、无条件性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稳定性、有条

件性。运动囷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容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新事粅必然战胜旧事物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嘟是共性与

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与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

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斗争的焦点: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人工智能的絀现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意义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度是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即事物的限度、幅度和范围,度的两端叫关节点或临界点

超出度的范围,一物就转化为他物

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茬基础和承担者,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任何形式的运动,

都有它的物质主体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

物质的唯一特性: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一是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唯物主义路线;

二是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唯物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區别

)感性认识:人们在实践过程中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的关于事物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

方面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囷表象三种方式从感觉、知觉到表象,是由个别的特性都完整的形象由

当时感知到印象的直接保留和事后回忆的认识过程。感性认识雖然生动的、形象的但不深刻,因而它必

须要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原因所在

理性认识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

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

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

理性认识包括慨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从概念到判断再到

推理,是理性认识由低級到高级的发展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具有抽象性、间接性的特点它以

反映事物的本质为内容,因而是深刻的

真理与谬误是對立的,就一定范围、一定客观对客观对象来说真理就是真理、谬误就是谬误,二者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