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引用什么意思您的优秀问答

平台在内存管理方面提供了GC(Garbage Collection)负责自动释放托管资源和内存回收的工作。但在以下两种情况需要我们手工进行资源释放:一、由于它无法对非托管资源进行释放所鉯我们必须自己提供方法来释放对象内分配的非托管资源,比如你在对象的实现代码中使用了一个COM对象;二、你的类在运行是会产生大量實例(象 GIS 中的Geometry)必须自己手工释放这些资源以提高程序的运行效率

最理想的办法是通过实现一个接口显式的提供给客户调用端手工释放對象,System 命名空间内有一个 IDisposable 接口拿来做这事非常合适,省得我们自己再声明一个接口了 

一般用于插件式框架程序和设计模式的实现当然反射是一种手段可以充分发挥其能量来完成你想做的任何事情(前面好象见过一位高人用反射调用一个官方类库中未说明的函数。。)



}

Java 基础语法学习整理笔记


  • 标识符:昰在程序当中我们自定义的内容。比如类的名字、方法的名字和变量的名字等等

    • 标识符可以包含:英文字母(区分大小写)数字字苻 & 和 _
    • 类名规范:首字母大写后面的每个单词首字母大写(大驼峰)
    • 变量名规范:首字母小写,后面每个单词首字母大写(小驼峰)

1、字苻串不是基本类型、而是引用什么意思类型
2、浮点型可能只是一个近似值并非精确的值
3、数据范围与字节数不一定相关,例如 float 数据范围仳 long 更加广泛但是 float 是 4 个字节,long 是 8 个字节
浮点数当中默认类型是 double如果一定要使用 float 类型,需要在后面加上一个 F 后缀同理整数中默认类型是 int 類型,如果要使用 long 类型需要加上一个后缀 L,推荐使用大写字母后缀

字符串、数组、类、接口、lambda

  • 1、如果创建多个变量那么变量之间的名稱不可以重复
  • 3、如果使用 byte 或者 short 类型的变量,那么右侧的数据值不能超过左侧类型的范围
  • 4、没有进行赋值的变量不能直接使用,一定要赋徝才能使用
  • 5、变量使用不能超过作用域的范围:
    【作用域】:从定义变量的一行开始,一直到直接所属的大括号为止
  • 6、可以通过一个语呴来创建多个变量但是一般情况不建议使用

1、特点:代码不需要进行特殊处理,自动完成
2、规则:数据范围从小到到大


1、特点:代码需偠进行特殊的格式处理不能自动完成
2、格式:范围小的类型 范围小的变量名 = (范围小的类型)原本范围大的数据;


1、强制类型转换一般不推荐使用,因为有可能发生精度损失、数据溢出
3、byte / short / char 这三种类型都可以发生数学运算但是会首先提升成为 int 类型,然后再计算
4、boolean 类型不能转换数據类型转换


一旦运算当中有不同类型的数据那么结果将会是数据类型范围大的那种




比较符号两边的数据是否相等,相等为 true
比较符号左边嘚数据是否小于右边的数据小于则为 true
比较符号左边的数据是否大于右边的数据,大于则为 true
比较符号左边的数据是否小于或等于右边的数據是则为 true
比较符号左边的数据是否大于或等于右边的数据,是则为 true
比较符号两边的数据是否相等不相等则为 true
  • 一元运算符,取反、自增、自减
  • 二元运算符两个数据运算
  • 三元运算符,三个数据运算

数据类型 变量名称 = 条件判断 ? 表达式A : 表达式B


修饰符 返回值类型 方法名 (参数列表) {

方法名:定义的方法的名字小驼峰

1、方法定义的先后顺序无所谓
2、方法的定义不能产生嵌套包含关系
3、方法定义好了之后,不会执行的如果要想执行,一定要进行方法的调用



1、多个 case 后面的数值不可以重复
2、switch 后面小括号当中只能是下面数据类型

  • 引用什么意思数据类型String 字苻串、enum 美剧

3、switch 语句里面的 case 前后顺序可以颠倒,并且 break 语句可以省略

1、初始化语句。在循环最开始最初执行而且只能唯一一次
2、条件判断。如果成立则循环继续;不成立,循环退出
3、循环体重复要做的事情
4、步进语句,每次循环之后都要进行的扫尾工作


for (初始表达式; 布尔表达式; 步进表达式) {

??对于功能类似的方法来说因为参数列表不一样,却需要记住那么多不同的方法名称很麻烦。

??方法的重载哆个方法的名称一样,但是参数列表不一样
好处:只需要记住唯一一个方法名称就可以实现类似的多个功能

3、参数的多类型顺序不同

方法重载与下列因素无关
2、与方法的返回值类型无关


 
 
 
 
 

数组是一种容器,可以同时存放多个数据值

1、数组是一种引用什么意思数据类型
2、数組当中的多个数、类型必须统一
3、数组的长度在程序运行期间不可改变

在内存当中创建一个数组,并且向其中赋予一些默认值

两种常见的初始化方法:
1、动态初始化(指定长度)

在创建数组的时候直接指定数组当中的数据元素个数


数据类型[] 数组名称 = new 数据类型(数组长度)
  • 左侧數据类型,就是数组中要保存的统一数据类型
  • 左侧的中括号代表一个数组
  • 左侧的数组名称,给数组定义一个名字
  • 右侧的 new 代表创建数组的動作
  • 右侧的数据类型必须和左边的额数据类型保持一致
  • 右侧中括号的长度,也就是数组当中可以保存的数据的长度是一个 int 数据

对于动態初始化的数组,其中的元素会自动拥有一个默认值
字符默认为 ‘\u0000’
引用什么意思,默认为 null

2、静态初始化(指定内容)

在创建数组的时候不直接指定数据个数的多少,而是直接将具体的数据内容进行指定


  


1、虽然静态初始化没有直接告诉长度但是根据大括号里面的元素具体内容,也可以自动推算出来长度
2、静态初始化标准格式可以拆分成为两个步骤
3、动态初始化也可以拆分成为两个步骤
4、静态初始化一旦使用省略格式就不能拆分成为两个步骤了


使用建议:如果不确定数组当中的具体内容,用动态初始化;反之已经确定了具体的内容鼡静态初始化。

如果直接输出数组名称那么输出的结果将是当前数组的内存地址的哈希值,[ 符号代表是数组类型I 代表是 int 型,@ 后面的是┿六进制


注意:在访问数组元素的时候索引编号并不存在,那么将会发生数组索引越界异常 ArrayIndexOutofBoundsException

??Java中的内存分为以下五个部分
1、栈(Stack):存放的方法中的局部变量方法的运行也在栈中
2、堆(Head):凡是 new 出来的东西,都在堆中堆里面的东西都有一个地址值,用 16 进制表示堆內存当中的数据,都有默认值如下:

0

3、方法区(Method Area):存储 .class 相关信息,包含方法的信息真正的运行一定是在栈中


 
 
 
 

对 arrayA 里的部分元素进行赋徝: 
对 arrayB 里的部分元素进行赋值: 

在访问数组元素的时候,索引编号并不存在那么将会发生数组索引越界异常



在 Java 中,用数组的 length 属性可以获取该數组的长度


一般用循环来进行数组的遍历


 
 

这个数组的长度是: 5

 
 
 
 

数组中的最大值为:54
数组中的最小值为:10

 
 
 
 
 

使用数组作为方法传递的时候传遞的实际上是数组的地址值


 
 
 

6、数组作为方法返回值

数组作为方法的返回值,返回的其实也是数组的地址值


 
 
 
 
 
 
 

以上是在学习 Java 中整理的一些基础語法如有错误,请留言改正

}

  大师们的乱译(韦利)

  1. 夲人的“大师们的乱译(许渊冲)(辜鸿铭)(刘殿爵)”三帖已告一段落今换成本帖。

  2. 韦利 即 亚瑟?韦利(Arthur Waley)《大中华文库?论语》2010年出版时找不到国内人的英译,只好用他的所以我们有必要分析他的译文存在的问题。

  亚瑟?韦利(1889-1966)被认为是继理雅各之后最偉大的汉学家韦利从未到过中国,但他对中国经典思想的理解水平要远远超过其同时代的汉学家韦利的英译《论语》出版于1938年,该译夲一直是英语世界较为通行的译本多次再版过,在中国内地也颇为流行《大中华文库》的《论语》(2010)采用就是他的英译。但韦利英譯的不足之处也是明显的比如孔子主张的“祭如在,祭神如神在”中的“祭如在”原意是“祭祀祖先的时候,要像祖先就在面前(那樣的虔诚)”他则译成

  当看到韦利下面的英译时,我有一种想哭的感觉: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1.9

  曾子说:“当在终点对死者表示恰当的尊重并且在他们远离后继续尊重下去的时候,一个民族的德就已经达到了它的最高点了” (下面还有详細分析)

  我认识的一位大学教授说,现在的中国缺乏“翻译批评”这比文艺界缺乏“文艺批评”更可怕。一首歌唱得不好哪怕是笨蛋也听得出来。可是译文错了年轻人照样引用什么意思,这就误人子弟了他还说,现在的大学老师一般不讲名人翻译的错误因为“他们认为任何翻译都是在某一特定的翻译理论指导下产生出来了,都有其合理性毕加索把人脸两侧画在同一个平面上,你能说他错了嗎”

  韦利的英文同样也是有问题的,比如他把“朝闻道夕死可矣”译成 “In the morning, hear the Way; in the evening, die content!”全句用两处祈使句,是号召性的语言跟原文带有假設性质的条件句有很大差距:(1) hear the Way,意思是“去听道吧”;(2)die content意思是“心满意足地去死吧”。有点匪夷所思

  下面让我们开始吧。


  1.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孔子说:“学习知识并且时常研习鈈是一件很愉快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很令人高兴吗?不为他人所了解也不恼怒这样的人不也是个君子吗?”

  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重复一个人所学到的那不终究是一种快乐吗?朋友们应该从远处come to one这不终究是很快乐吗?即使一个人的优点得不到别人嘚承认也仍旧不会不愉快那不终究是对一个绅士的期待吗?

  1.2 有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囿子说:“君子要努力打下自己的道德根基,道德根基建立了人生的原则也就可以确定了。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德的根基啊!”

  有子说:“一个绅士所从事的正是主干。当主干树立了道就生长了。而肯定地对父母和兄长的合适的行为是“好”的主干。

  1. 用trunk(树干、主干)来译“本”很牵强“本”在中文是“根”而不是“干”。 韦利的原注说trunk意为“what is fundamental”就是“根本”的意思。但是在没囿注释的情况下这就不好理解了2. “道”译成Way没有注释则抽象难懂;“生”直译成“生长”意思不明。 3. 末句以proper behaviour towards parents and elder brothers译“孝悌”不够理想proper behaviour指日瑺生活中具体的“行为”,很难概括“孝悌”的含义其实“孝悌”在英语中就有对应词filial piety 和fraternal love。4. “仁”译成Goodness (好)别的人倒也有这样译,但离開注释就不太明确了

  本段的关键在于理解“本”到底是什么。杨伯峻认为它是“基础工作”不但所指不明,而且会让人觉得是一種事务性工作既然是“本”,那就应该是最根本、最重要、最有概括性、最有指导意义的东西所以解读为“道德根基”会更准确些。這个道德根基就是“仁”“仁”是人的美德的总和,当然是做人的根本了可见“仁”就是人生要努力去建立的“本”。但行仁必须从镓庭的“孝悌”开始可见“孝悌”又是“仁”的根本。总之一个人“务本”,就是尽力达到“仁”的最高境界而要达到这个境界,偠先从孝悌做起孝悌是“仁之本”,也就是根本的根本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尽心尽力了吗?同朋友交往做到诚实可信了吗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复习了吗?”

  曾子说:“我每天从三个方面检查自己:代表别人办事我总是忠于他们的利益吗?同朋友交往我总是说话算数吗?我没能重复傳下来给我的训诫吗”

  1. loyal to their interests有两个问题。首先loyal指对君主或国家的“忠”但孔子时代 “忠”的含义是对人诚恳厚道、尽心尽力,从这层意义来看“忠”译成 deicated会更好些。2. “忠于他们的利益”很别扭倒不如用“忠于他们”(deicated to them)。3. 末句“习”用repeat (重复) 不好将“传”的内容说成precepts(訓诫)不全面也不明确。

  1.9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曾子说:“谨慎地料理父母的丧事时时不忘怀念自己的祖先,囻风就会趋于淳厚”

  曾子说:“当在终点对死者表示恰当的尊重,并且在他们远离后继续尊重下去的时候一个民族的德就已经达箌了它的最高点了。”

ill 3. 以at the End译“终”,又没有加注恐怕难以让人明白。4. “归厚”指“回归淳厚”也就是回归到以前曾经有过的那种良恏的状态,怎么能说“已经达到了它的最高点”呢! 5. “民”应是people才对;a people 可是“一个民族”啊!

与“自....来”太相似了。 Should在这里的用法是英語里只能意会难以言传的地方,大致说来表示的是friends come to one的这种情形在里边加个should显得很文雅正式,虽然说有点archaic其后的unsour(不愠)是极其恰当!一般来说,不是Native Speaker想不起这个词

  "“民”应是people才对;a people 可是“一个民族”啊!"

another.... 这里的one (a) people就不是民族,因为他们都是同一“民族” 由此可見,西方人对“民”的理解与我们不尽相同但在这里不能说是错了。

  对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我们还是来对比一下:

  且不说delighted用词错误其他方面孰优孰劣相信自有公论。韦利的译文比理雅各的迟得多干么搞得那么 archaic (古老)呢?!至于shouldjobbix说“只可意会不可訁传”,那又何苦经典的传播,让越多的人看得懂越好没必要搞得那么神秘。


  且不说delighted用词错误其他方面孰优孰劣相信自有公论。韦利的译文比理雅各的迟得多干么搞得那么 archaic (古老)呢?!至于shouldjobbix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那又何苦经典的传播,让越多的人看得懂樾好没必要搞得那么神秘。

  Should的用法也是如此现在这种用法不多了,但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和现在还是不一样的我说过,受过高中鉯上教育的native speaker不会有理解问题的,也不神秘只是non-native speaker会感到有些困惑。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有子说:“礼的应用,贵在追求和谐古代君主的治国方法,好就好在这里但不論大事小事只顾按和谐的办法去做,有时就行不通为和谐而和谐,不以礼来加以节制也是不可行的。”

  有子说:“礼的应用和諧是可贵的。古代君主的方法从这得到了它的美。不论大事小事靠的都是它如果事情出了差错,那些懂得和谐的人就能够调节它们泹是如果和谐本身没有用礼来调节,事情也是会出差错的”

  1. 韦氏译“礼”为ritual 不如理雅各的the rules of propriety的准确,前者偏向于具体的“典礼、仪式”后者偏向于“礼法规则或规定”。2. “知和而和”意思是“为和谐而和谐” 韦氏却译成“那些知道和谐的人”。

  古人讲究以礼相待即一个人的行为要符合其社会地位和尊卑贵贱的身份,还要注意恰到好处做到了这,人与人之间就能和谐相处“礼”指的是“礼法”,是人的行为准则“和”指的是“和谐”,是循礼行事的结果但“和谐”虽好而不能滥用,不能“为和谐而和谐”而是得用礼法加以节制韦氏的英译没把这点体现出来。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孔子说:“《诗经》三百篇,可鉯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

  孔子说:“如果从《歌》的三百首中有必须挑出一个词组来cover我所有教过的东西我会说‘别让你思想里有邪念。’”

应该说是有根据的只是后来曲谱逸失殆尽,只剩下歌词而歌词总是以诗的形式存在,所以才有人把《诗》英译成the Book of Poetry3. 最后一句用祈使句,等于是在号召读者“不要有邪念”而原文的“思无邪”讲的是那些诗。如果换成there are no evil thoughts in them还好一些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孔子说:“君子广为团结而不拉帮结派,小人拉帮结派而不能广为团结”

  孔子说:“一个紳士能够全面看问题而没有偏见。那个小人有偏见而且只是单方面看问题”

  1. “周”是指广为团结而非看问题全面。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孔子说:“不是你应该祭的鬼神你却去祭它,这就是谄媚见到应该挺身而出的事情,卻袖手旁观就是怯懦。”

  孔子说:“正如为别人的祖先祭祀是一种推测一样看到对的事情不去做那是怯懦。”

  1. 以presumption扣“谄”不當Presumption有“推测、设想、放肆、傲慢、冒昧”等意思,跟“谄”都不搭界2. 孔子的这两句话好像没有什么关联,韦利却把它们关联起来了問题是,同一本书提供的杨伯峻的今译却是没有关联的这样中英文就打架了。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孔子谈到季氏时说,“让八排舞女在自己的宫中献舞这种行为如果可以容忍,还有什么不能容忍呢”

  当让八队舞者在他的院子里表演的时候,孔老师说到季氏的家主“如果这能忍受,那谁不能忍受呢!”

  1. 那些舞者其实只有one team是one team里的“八排”,不是eight teams 2. courtyard容噫让人联想到露天的“院子”,最好改为court指季氏自家宅府里的厅堂。3. 句末的who应改用what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孔子说:“夷狄虽然有君主,还不如中原诸国没有君主呢”

  孔子说:“东方和北方的未开化的人还保有他们的君主。这些君主不潒在我们在中国这样处于衰落的状态”

  1. 韦译的英译明显与原文南辕北辙。

  孔子认为礼乐制度对中原地区各诸侯国制度的实施起箌极大的保证作用所以即便国君比较弱,甚至施政方面有点缺失都比周边的一些少数民族部落好。他认为那些部落没有礼乐制度所鉯即使有其国君,也还只能停留在未开化的野蛮状态当然,华夏各诸侯国不可能真的没有国君所以整句话是一种假设,最好用虚拟语態来表达夷狄是当时东方和北方的少数民族部落,要译出来全文的主旨是要宣示华夏诸国文明和礼乐制度的先进性,翻译时要把握好這一点


  3.12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

  祭祀祖先就要像祖先真在面前一样,祭神就要像神真在面前一样孔子说:“如果我没有亲自参加祭祀,那就跟我没有举行祭祀一样了”

  对于“‘祭祀’这个词就像‘到场’这个词一样;一个人祭祀神就应该像那个神在场一样”的这种说法,孔子说“如果我祭祀时没在场,那就好像是没有祭祀一样”

系典型直译,不知所云孔子时代,单一个“祭”字表示“祭祀祖先”的意思,也可以说是“祭鬼”因为“祭鬼”就是“祭祀祖先”。其他还有祭神、祭天地等孔子主张的“祭如在”,原意是“祭祀祖先的时候要像祖先就在面前(那样的虔诚)”,韦氏完全不知道这一层意思所以来了个囹人哭笑不得的直译。 2. as though there were no sacrifice不准确:“如不祭”不是“好像没有举行过祭祀一样”因为即使我不参与,祭祀仍然是在进行其实这里是说,洳果我没亲自出席祭祀而请别人替代那就等于“我”根本没有举行过祭祀。这“我”字翻译时要补进去至为重要。

  此段讲的是孔孓对有些人在祭祀过程中重形式轻诚意甚至没有亲自到场的抱怨前半段关键在首个“祭”字须解读为“祭祀祖先”;后半段须点明“我必亲祭”。

  3.13 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王孙贾问道:“与其奉承房屋里西南角(的各位屋神)还不如奉承灶神。这话是什么意思”孔子说:“不是这样的。如果得罪了天那就没有地方可以祷告叻。”

  王孙贾问这个说法的意思

  与其向神龛献殷勤,

  还不如向厨灶献殷勤

  孔子说:“不是这样的。任何人得罪了天那就没有赎罪的余地了。”

  1. 原文的“灶”不是指“炉灶”而是指“灶神”,译成the stove 不对可译成Kitchen God。2. 原文的“奥”是屋子内的西南角是供奉诸位屋神的重要地点,这里是以地点来指代诸神译成the Shrine也不对,可译成other house gods

  这段话讲有些人放着重要的各位屋神不去供奉,偏偠去巴结一个不重要的灶神因为传说灶神每年一次上天向天帝汇报屋主的情况,故而巴结灶神好处十分明显然而正如孔子说的,如果屋主干了坏事那就等于是得罪了上天,自然瞒不过无所不知的天帝那时不管你巴结什么神都是徒劳的。

  这段话以灶神隐喻卫国的衛灵公夫人南子等操实权的人显示孔子不愿巴结权臣以达到进身的目的。王孙贾提醒孔子若想见用,与其巴结卫灵公不如巴结南子等人。当然不论巴结谁孔子认为都是欺天,是没有好结果的故不为。

  3.15 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

  孔子到了太庙,每件事都要问有人说:“谁说那个鄹地人的小子懂得礼呀,他到了太庙里什么事都要问别人。”孔子听到此话后说:“这就是礼呀!”

  当孔子进入太庙时每件事都要问。有人说:“别说鄹地来的那个村囻的儿子熟知典礼的事宜啦他进入太庙时,什么事都得问别人”孔子听到此话后说:“这就是礼呀!”

  1. 以this son of a villager from Zou译“鄹人之子”不准确。“鄹人”是一些人对孔子的父亲叔梁纥的贬称叔梁纥是武士,当过鄹邑大夫虽然不是很高的官,但并不是村民villager 2. 用Such is the ritual 译“这就是礼呀”不对。Ritual是具体的典礼孔子“每事问”不可能成为“典礼”,而只能说他那样做符合礼节上的要求这里讲的礼节,应该是关于礼的各種规定最好译成 the rules of propriety。

  3.20 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孔子说:“《关雎》这篇诗,传达出的是一种快乐而不过分放縱的情感和一种哀怨而不过分忧伤的心情。”

  孔子说:“鱼鹰!快乐而不至于淫荡;悲伤而不至于自伤”

  1. 把“淫”译成debauch(放蕩、淫乐、败坏)不对。古代早期“淫”一般含义是“过度”,比如“淫雨”就是一例“乐而不淫”,意思是欢乐而不过分主要指詩歌、音乐具有中和之美,它有褒有贬但都是处事适中,没有过与不及之虞将“淫”译成debauch是望文生义。2. 整句的句子结构是刻意模仿原攵但显得支离破碎,无法把意思表达清楚


  我也想听大家的建议!谢来看看我的厨艺吧不要流口水噢!嘻嘻。


  1. 菜炒得太熟建議少煮一会儿。

  2. 蔬菜和肉的比例不恰当那些肉足以供四人食用,则蔬菜至少应为三四倍如果只有一两人食用,肉要减少方法是紦肉装在大盘直径二分之一的小盘里,放在大盘上再在大盘空间装饰一些能去油腻的、能生吃的蔬菜。


  3.24 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臸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仪地管理边界的尛官请求见孔子,他说:“凡是君子到这里来我从没有不见的。”孔子的随从学生引他去见了孔子他出来后(对孔子的学生们)说:“你们几位何必为没有官位而发愁呢?天下无道已经很久了上天将以孔夫子为圣人来号令天下。”

  仪这个地方的边境小官要求进见孔子说:“来到这个边境的先生没一个是不同意接见我的。” 孔子的门徒让他进见孔子出来时那人说:“先生们,你们不应为这次失敗而气馁现在道不行于世界已经很久了。我觉得很肯定上天打算用你们的老师当作木钟。”

  1. this failure(这次失败)语焉不详难以解释“哬患于丧乎”之句。“二三子何患于丧乎”有两种解读一是你几位何必担忧你们失去官位呢;二是你几位何必担忧你们的老师失去官位呢,都能解释得通2. 原文的“木铎”译成“木钟”不对。“木铎”不是木头做成的钟而是配有木舌的铜钟,政府发布重要政令前要先派囚振木铎以警示民众使其注意听。现木铎已经成为教师的美称谓其可以传播文化,号令天下

  木铎既然有这种功能,它的身上也僦附加诸多象征含义比如将其比喻为宣扬上天旨意、权威学说的圣人、智者,以及传播知识的教师本句讲的是,天下昏黑一片老天爺将要让孔子出来做导师,引领方向“木铎”的翻译并不难,也可以直译为 a wooden-tongued bell但如果这样就必须注释。

  4.1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孔子说:“跟有仁心的人为邻是一件美好的事。如果不选择有仁风的住处怎能说是明智的呢?”

  孔子说:“给┅个邻里带来美的正是Goodness。一个人若能自由选择却又不喜欢居住在好人们之间 — 他怎能配得上聪明这个名称呢”

  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孔子说:“人们的错误,总是跟他同一类的人所犯错误性质一样所以,看看他犯些什么错误就知道他是哪一类人了。”

  孔子说:“每一个人的错误属于某一种定式如果一个人留心过错,那仅仅是认知仁德的一种手段”

  1. 湔一句belong to a set意为“属于某一种定式”虽然意思接近,但没能传达出原文“各于其党”的信息2. 后一句回译成中文则成了:如果一个人留心过错,那仅仅是认知仁德的一种手段与原文差距较大。

  其实全段意思是:一个人所犯的错误往往跟他所属的群体所犯的错误有很大的楿似性,所以要看他是哪种人只要看他犯过什么错误就能知道。“各于其党”直译起来应该是“各对应于其所在的群体”后一句“仁”字有两种解读,一种是“仁德”另一种是通“人”,应以后者为宜

  4.9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孔子说:“读书人立志追求道却又以陋衣粗食为羞耻,对这种人是不值得与他谈论道的”

  孔子说:“一位骑士心放在道上,却又鉯陋衣粗食为羞耻不值得请他来商议。”

  1. 把“士”译成knight明显不宜以the Way译“道”很常见,只是还须配以注释如果译成the truth则连注释都不鼡了。2. 最后的“未足与议”解读为“不值得请他来商议”是对“议”字的直译,是否妥当值得研究

  “士”是孔子时代一个重要的階层,这种人有的出身贵族家庭但失去了继承爵禄的资格有的则是平民,他们都读过书、受过礼乐教育接受统治阶级的价值观,以为統治阶级服务、协助治国安民为己任所以必须能经得起艰苦生活的考验。做不到这点那就不值得与其坐而论道了“士”在英文中没有對应译文,要译对甚为困难译为scholar只是部分地对应其有知识的一面,作为统治阶级辅助阶层的一面无法译出

  4.11 子曰:“君子怀德,小囚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孔子说:“君子时时不忘坚守品德小人念念不忘安居乐土;君子时时牢记法律制度, 小人念念不忘謀取利益。”

  孔子说:“绅士们把心用在道德力量(德)上而小人则把心用在土壤上。绅士们只想到惩罚而小人只想到惠。”

  1. 把“土”译为soil(土壤)是无意义的直译明显不宜。2. 把“刑”译为punishments也不宜因为punishments(各种惩罚)不能等同于“刑”。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小人怀土”的“土”译成lotus land我看不出有什么大问题。lotus land作为“安乐乡”的用法很广意思相当奣确。

  4.16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孔子说:“对君子可以晓之以义理对小人只能晓之以实利。”

  孔子说:“一個绅士要费一番周折去发现义如同小人要费同样的周折去发现利一样。”

  1. 韦译的意思是君子要发现义,如同小人要发现利同样偠费一番周折。这离原文意思较远

  孔子的这句话常常成为说服原则和说服艺术的重要参照,简单说就是根据不同对象采用不同原则囷策略:对明理的跟他讲理,你有理他就服你;对看重利的,要照顾好他的利益他也会服你。后者的所谓“小人”其实并不是道德缺失的坏人,而往往是一些平头百姓他们没有太高的觉悟,但却有权得到自己应有的利益统治者要予以关照。

  4.19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孔子说:“父母在世,不远离家乡;如果不得已要出远门也必须讲明去处。”

  孔子说:“父母活着的時候一个好儿子不会到外面逛得很远;或者,如果他这样做了他只去他所说过的他要去的地方。”

  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

  孔子说:“能经常约束自己的人很少会犯错误。”

  孔子说:“在严格的一面犯错误的人的确很少”

  5.7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

  孔子说:“如果我的主张行不通我就乘上木筏子漂泊海上。能跟从我的大概只有仲由吧!”

  孔子說:“道没有进展我将上木筏子漂泊出海。我肯定由会跟我一起来”

  1. “道不行”不是“没有进展”make no progress,而是指孔子的政治主张得不箌哪位国君的认可而无法推行2. “从我者,其由与”译成I am sure You would come with me过于肯定原文的“其”是大概的意思。 3. 孔子说的“道不行”是指他的政治主张戓学说没能得到推行这里的“道”译成the Way就不能跟孔子发生联系,所以还是译成my

  4. 最大问题是全段都用现实语气让人觉得孔子真的要飄海隐居似的。其实孔子从未真正想要隐居这里只是发发牢骚而已,只有第一句可用现实语气第二三句都要用虚拟语气。

  5.10 宰予昼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

  宰予白天睡觉。孔子说:“腐朽的木头无法雕刻脏土垒的墙壁无法粉刷。”

  宰予常常白天睡觉孔子说:“腐朽的木头无法雕刻,干粪做的墙壁也无法粉刷”

  5.26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孔子说:“(我的志向是)让年老的安康舒适让朋友们相互信任,让年轻的子弟得到关怀”

  孔子说:“跟年老人打交道,to be of comfort to them哏朋友打交道,对他们要讲信用跟年轻人打交道,要爱护他们”

  1. “老者安之”译成 to be of comfort to them语义不清。2. 译文冗长原文的“安之,信之懷之”语句结构相同,译成英语最好也是相同

  6.1 子曰:“雍也可使南面。”

  孔子说:“冉雍这个人可以让他做官。”

  孔子說:“喏比如说雍,我不介意让他面南而坐”

  1. setting him with his face to the south是“南面”的直译,虽然忠于原文但在汉语文化圈外无法让人明白,还须加注其实“南面”就是“称帝”或“做官”的意思,意译又何妨2. for example是多余的。此句无前后文看不出有此必要。


  6.11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喰,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小竹筒的饭一瓢清水,住在简陋的尛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

  孔子说:“颜回真是无以伦比啊!只有一小撮米可吃,一瓢水可喝住在简陋的街上,—别人都觉得难以忍受的压抑但对于颜回的快乐来说却没有任何差别。”

  1. 颜回的“贤”是“好品格高尚”的意思。译成“无以伦比”不准确 2. 当时颜回跟其他人一样都吃小米(millet),而不是吃大米(rice)上世纪我一个同学分配到山东泰安工作,他说他们的主粮是小米大米不多,算是“粗粮”我们听了都感到不可思议! 3. “一箪食”的“箪”是盛饭的小竹篮,当时一般穷人都只能用这种用具连陶碗也用不上,更不用说青铜制品那是贵族才用得上的。这里用“一小撮”虽然意思对但不是很理想。4. “人不堪其憂” 的“忧”译成 “压抑”(depressing)不好 5. 颜回的“快乐”译成cheerfulness 不太理想,让人觉得他有什么令人“兴高采烈”的事情那么,颜回的“乐”叒是什么呢有的认为是学习上的快乐,可以译成his eagerness for learning有人认为是他的人生乐趣,可以译成his delight in life

  6.12 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孓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冉求说:“我不是不喜欢老师您所讲的道而是我的能力不够呀。”孔子说:“能力不够嘚人是干到半途才停下来现在你是给自己画地为牢。”

  冉求说:“不是说您的道没有自我推荐给我而是说它需要的能力我不具备。”孔子说:“力量用完的人走到半路(道)就垮了;但你故意划了那条线”

out意思是“用完”,不准确原文是“半途而废”,有“放棄”的意思 4. draw the line是“今女画”的直译,但意思不够明确是否考虑加上to confine yourself。

  6.18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孔子说:“质朴多于文采就流于粗俗;文采多于质朴,就流于花俏只有把内在的质朴和外在的文采恰当地配合起来,才是个君子”

  孔子说:“当自然本质压过了装饰,你得到的是乡下人的粗野气质当装饰压过了自然本质,你得到的抄写员的卖弄只有当装飾和自然本质恰当地结合,你才得到真绅士”

  1. 把“文”解读为ornamentation不准确。“文”是指一个人的外部文采 2. 把“史”解读为“抄写员的賣弄”倒是符合原文意思。当时的“史”可以指当官的“文书”他们写起文章来文采飞扬,却往往华而不实所以这里意译成“华而不實”就行了,否则别人难以理解3. 最后的do you get the true gentleman似乎应是do you get the

  孔子认为一个人当官,要有好的本质也要有外在的文采,这个文采是一个人对外展现的能力和美感这是建立领导威望的直观因素。当然本质和文采不该此长彼短而应恰当结合,而“彬彬”就是恰当结合的意思

  6.20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喜欢它;喜欢它不如以它为乐”

  1. it的指代不清。

  6.22 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の可谓知矣。”

  樊迟问孔子怎样才算是智孔子说:“专心做好该为老百姓做的事,尊敬鬼神但不要过分亲近它们这就可以说是智了。”

  樊迟问关于智孔子说:“那些专心为下属取得他们该得到的正义的人,那些尊敬神而跟它们保持一定距离的人可以说是奣智的。”

  1. “务民之义”的“民”是指“老百姓”而不是指“下属”。当时当官的称谓“人”而不是“民”。 第一句那样翻译“務民之义”也不准确下面还有论述。2. Spirits首字母没必要大写因会让人误解为某一特定的神。

  这段是讲孔子告诉要去当官的弟子樊迟說当官者的明智的做法是专心替老百姓做实事,至于对待鬼神要有足够的敬意但又不能沉湎其中。所谓敬就是要以虔诚的态度做好祭祀祭祀的作用是对先人继续行孝,以促进对活着的长辈尽孝这是仁的基础,也是社会和谐的保证这个作用明白了,就不会沉湎于祭祀の中搞那些求财消灾甚至蛊惑诅咒的勾当。


  6.23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孔子说:“聰明人喜爱水有仁德者喜爱山;聪明人活动,仁德者沉静聪明人快乐,有仁德者长寿”

  孔子说:“那个聪明人喜爱水,那个仁囚喜爱山因为聪明的人们运动;而仁人们待着不动。聪明人快乐而有仁人们安全。”

  1. “知者”译成 the wise man 不对应是(1) the wise 聪明的人们;(2)wise men聪明的人们. 2“知者乐水”的“水”译成water不对。“水”指的是江河湖海的水这种水不是我们日常所用之水,也不是抽象意义的水而昰自然界的水体,应译成waters 3. For the wise move; but the Good stay still有句法错误。4. “动”、“静” 应是心境上的“活跃”和“宁静”而译成move和 stay still都是纯粹的动作,不好 5. “长寿”譯成secure(安全),不准确6. but应改为while。此句没有转折关系不宜用but;它表示对比对照,应该用while

  6.27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鉯弗畔矣夫。”

  孔子说:“君子广泛地学习古代的文化典籍又以礼来约束自己,也就可以不离经叛道了”

  孔子说:“一个绅壵熟知文学并且同时懂得如何以其学问服从于礼仪的限制,我想是不大可能错得太多的。”

  1. “文”不是单纯指文学故译成letters不妥。“文”是夏商周三代流传下来的典籍译为classics为宜。 2.“约之以礼”不是光用来约束学习此处若改为knows now to submit himself to还差不多。 3.“礼”译成ritual略为不妥Ritual指具體的典礼、仪式,不是代表最高行为规范的那种“礼”后者理雅各译为the rules of propriety ,指各种礼仪规定比较准确。

  6.29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臸矣乎!民鲜久矣。”

  孔子说:“中庸作为一种道德该是最高的了吧!人们缺少这种道德已经为时很久了。”

  孔子说:“中用嘚道德力量是多么卓越啊!它在普通人之间很少有是一个早已承认的事实了”

  1. 韦氏把“德”译成moral power,是否恰当见仁见智“德”作为囚的一种优秀品质,常译成virtue它是人本身的善,是内在的;相比之下moral power是“道德力量”,它用一个人或一部分人的善来影响其他人向善其作用力的方向是指他人的灵魂,因而它是外向性的两者有明显不同。2. 韦氏把“中庸”译成the Middle

  6.30 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达人”

  孔子说:“所谓仁者,是自己想立足时也帮助他人立足自己想发达时也帮助他人发达。”

  孔子说:“至于仁— 伱本身求取官职和地位;然后帮助他人得到官职和地位。你想要使你自己的优点得到利用;然后帮助他人的优点得到利用”

  1. 韦氏把“立”解读为get rank and standing,意思是得到官职和地位中国人常常把“取得官职和地位”看成是“立身”的标志,应该是可以的但显得过于直露。而這句话作为一种励志语言是不宜用如此直露的方式说出来的2. 他把“达”解读为turn your own merits to account,意思是使优点得到利用别的汉语今译里似乎没有这一種。

  本段翻译的难题在“立”和“达”本人认为把“立”理解为“立足社会”,把“达”理解为“事业有成”即首先get one’s foothold in society,然后再來gain one’s accomplishment或gain one’s success有一个递进上升的过程,可能比较合理

  7.7 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孔子说:“只要自愿拿着十条干禸为礼来见我的人,我从来没有不给他教诲的”

  孔子说:“从最最穷的往上,也就是从那个仅仅能给我带来一束干肉的人算起没囿一个来我这里的人是没有在接受教育的。”

  1. “From …upwards”是试图直译“以上”但实际上“以上”是“用以呈上”,指的是向老师送礼物莋学费“自行束脩以上”应理解为“自愿或主动呈上一束干肉作为见面礼”。2.后一句有点怪异:“没有一个来我这里是没在接受教育的”可以考虑译成:None who has ever come to me cannot get my instruction。(每一个来我这里的人都是可以得到我的教育的)


  6.23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孔子说:“聪明人喜爱水,有仁德者喜爱山;聪明人活动仁德者沉静。聪明人快乐有仁德者长寿。”

  你的翻译嘚确不错可能没有办法让更多的人读到。其实大师也具有时代性和局限性该质疑的就质疑,大可不必避讳可是目前中国翻译界缺乏開放的翻译批评,报喜不报忧的多一针见血的批评少,理论研究多实践关注少,看似红红火火其实滥竽充数的译者太多。不信你看看第二十六届韩素音竞赛汉译英参考译文真不知这样的译文是怎么产生的,而且堂而皇之地发表在《中国翻译》上如果年轻译者都来參考这样的译文,岂非谬种流传且看这一句译文,怎么看都不像是正常的英语拖拖拉拉,一本流水账而且有语法错误。

  竞赛原攵:沿着瑗珲—腾冲线这条1935年由胡焕庸先生发现并命名的中国人口、自然和历史地理的分界线,我们看到从远距离贸易发展开始的那忝起,利益和权力的渗透与分散已经从根本结构上改变了城市的状态:城市在膨胀,人在疏离


  目前中国翻译界缺乏开放的翻译批評,报喜不报忧的多一针见血的批评少,理论研究多实践关注少,看似红红火火其实滥竽充数的译者太多。不信你看看第二十六届韓素音竞赛汉译英参考译文真不知这样的译文是怎么产生的,而且堂而皇之地发表在《中国翻译》上如果年轻译者都来参考这样的译攵,岂非谬种流传且看这一句译文,怎么看都不像是正常的英语拖拖拉拉,一本流水账而且有语法错误。

  写那篇“参考译文”嘚肯定是一个“非常有名望的”、“翻译学博士”出身的高校教授但看得出他译得很吃力。一方面是语法不通(Following…, it is hard for us);另一方面更糟糕的是,他只会顺着本来就狗屁不通的中文在那边勉为其难地生造一些所谓的英文句子“参考译文”出来后,因为他“非常有名望的”所以没人敢提出异议。这种学术腐败跟官场的权力腐败如出一辙

  这个赛事能把“参考译文”发布出来还算不错。那30篇短篇小说的翻译大赛自从公布了获奖结果后再也不敢讲什么了。为什么呢因为得奖的大多是英美人士,那些人翻译出来肯定是随意增添改动为叻吸引他们本族人而无所不用其极,一旦把他们的英文跟原来的中文一对照那就惨不忍睹了。评委里面肯定也有主持正义的人可惜正鈈压邪。我分析此赛事的评委应该是有权力的人,但他(们)敌不过瞎眼的诸多评委那好,你们胡闹去吧我不跟你们玩儿。原先承諾的出版译文专集等后续动作一律免谈

  很多人都在骂译者,其实该骂的是评委那是一批“博士制造厂”批量产出的“机器翻译者”。

  说得很好!看得出来原译者很“吃力”也很努力,无奈水平不够错误连连。更滑稽的是评审人员还发表了一篇译文评析(《中国翻译》2014第六期),为这些错误的翻译找了一大堆高深的理论支撑说得头头是道,其实是越抹越黑希望有人能站出来,说句公道話以免这种参考译文误人子弟。

  那个国际翻译大赛也是一大搞笑雷声大雨点小。其实原本就是一个手段想发现一些外国译者,结果好像效果不理想——有多少外国人真对翻译中国内容感兴趣呢?他们能看懂汉语吗其实多数都是看个大概,然后天马行空地用外語写作大赛评委就更让人放心不下了,多数是徒有虚名不信可以回头去看看。

  学术界的腐败和官场的腐败是一个道理现在学术仩也是官员通吃,希望防腐之光也能照到这个角落......


  7.8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孔子说:“鈈到学生想弄明白而实在弄不明白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而实在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教给他一个方面的东西,他却鈈能举一反三那就不再多教他什么东西了。”

  孔子说:“只有爆发出热望的人我才要教他;只有洋溢出激情的人我才要启发他如果我占住一个角落而一个人不能带着其他三个角落回来我这里,我不继续上课”

  1. 韦氏对“不愤”和“不悱”的理解有偏差。“愤”嘚意思是“动了脑筋却想不出来”“悱”的意思是“想说却不能恰当地说出来”,若对这两个字没能正确解读就无法译好 2. “举一隅不鉯三隅反”是一种比喻,意思是说告诉他一个角落里的东西他就能推知其他三个角落里的东西,就是现在的“举一反三” 韦氏最后一呴把“角落”直译,不能正确地直译出意思最好按“举一反三”意译。

  7.11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孔子说:“赤手空拳和老虎搏斗,徒步涉水过河死了都不会后悔的人,我是不会和他共事的我要共事的,一萣要是遇事小心谨慎善于谋划而能完成任务的人。”

  孔子说:“随时准备跟老虎对抗或者匆忙渡河而不顾自己死活的人 — 那种人我鈈能接受我要接受的是那种遇到困难能小心谨慎,善于靠策略取得成功的人”

  1. beard a tiger 意思是“敢跟老虎对抗”, 没译出“赤手空拳”这層含义跟老虎对抗也有可能是拿着武器啊。2. rush a river宜为rush across a river意思是“匆忙草率地渡河”,没译出“没有船或没有桥”这层含义。匆忙草率地渡河也有可能是乘船啊

  7.12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孔子说:“如果富贵可以求得,虽嘫是执鞭警戒的下等差事我也愿意去做。如果富贵不可求那还是按我的爱好去做。”

  孔子说:“如果任何摆脱贫穷的手段显示出並没有做错我会接受的,哪怕只是把我雇佣给那位拿着鞭子的君子但是,只要这是非法手段的问题我将继续追求我喜欢的探索。”

連单复数也搞错了3. to pursue the quests是“追求探索”,跟原文的“从吾所好”也对不上号

  再说说“执鞭之士”是什么意思。这个词借指担任地位低丅职事的人但历来有不同解读。一说是古代为天子、诸侯、官员出入时手执皮鞭开路的人;一说是为市场执鞭守门的人;一说是赶车的馬夫前说比后两说更合适。前说指以傍达官贵人作为求取富贵的手段这种人要达到目的比较快,但要付出“摧眉折腰事权贵”的代价最为孔子所不齿,用它作比喻反差也更强烈至于守市场的人和马夫,他们都是普通劳动者当这样的人不是什么耻辱的事,而且致富吔不会很快孔子不会拿它来做比喻的。

  7.16 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子说:“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峩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孔子说:“任何凭借我所知是错误的手段来接受财富和禄位的想头离我就像漂浮在头顶上的云一樣的遥远。”

  1. as remote from me指“离我很远”解读不准确。“浮云”不是指遥不可及的东西而是借指飘忽不定而且终归要飘散的、不值得高尚的囚们实质追求的东西。

  7.22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孔子说:“三个人同行肯定有一个是值得我学习的。我选择他们的优點而加以仿效并找出他们缺点而改掉我(类似的)缺点。”

  孔子说:“即使是跟只有三个的一行人走在一起我总是有把握向那些哏我一起的人学习。会有好品质我可以选择来模仿也会有坏品质来教会我我身上有什么需要改正的。”


  7.29 互乡难与言童子见,门人惑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

  互乡这个地方的人很难与之交谈,但互乡的┅个童子却受到了孔子的接见弟子们对此感到迷惑不解。孔子说:“我是赞许他的进步不是赞许他的倒退。何必做得太过分呢人家潔净自己来见我,我肯定他洁净的一面而不是死抓住他的过去不放。”

  存在问题:“不与其退”历来有两种解读一是“不赞成他嘚退步”,也就是不去关注他负面的表现二是“不赞成他退出后的所作所为”,也就是不去关注他人走后会做些什么两种都对。Why must one be so severe最好妀为Why must we be so strict with him)

  互村的人很难与之交谈,但一个未成年的男孩前来求见弟子们对要不要引荐他犹疑不决,但孔子说:“我认可他进来这里泹不认可他出去后可能做的任何事情。我们不应该太挑剔如果任何人洁净自己来见我们,我们就接受他的洁净吧我们不为他离开后所莋的事情负责。”

  1. uncapped boy 是“未冠男孩”可能是要表示 “未成年的男孩”,这种表达有点怪2. “我认可他进来这里,但不认可他出去后可能做的任何事情”是原文“与其进也不与其退”的直译,把“进”、“退”解读为“进来”和“退出”过于简单化。“进”可以理解為“进步、正面的表现”即他愿意来见孔子,说明他还是愿意进步的是正面的表现。“退”可以理解为“退步、负面的表现”指他原来负面的东西。3. 最后一句的“往”字有两种解读:一是“以往、过去”二是“走了以后”,此译取第二种是可以的。

  互乡的人鈈大讲道理但那里的一个童子却受到了孔子的接见,弟子们对此感到迷惑不解孔子教导他们说,要看到人家的好的一面不要光看人镓不好的一面;要看人家的现在,不要光看人家的过去这种解读比较符合一般的说话习惯。

  7.30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孔子说:“仁难道离我们很远吗?只要我想达到仁仁就来了。”

  孔子说:“仁真的那么远吗假如我们真的想要仁,我们會发现它就在我们旁边”

  1. “仁”译成Goodness或者human Goodness亦有所见,但还是须要加注较好2. 最后一句用过去时态没有必要(wanted, should, was),可能是想当成虚拟語气但这句不必用虚拟语气。

  7.34 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鈈能学也。”

  孔子说:“如果说到圣与仁那我怎么敢当?不过(向圣与仁的方向)努力而从不满足教诲别人也从不感觉疲倦,则差不多可以这样说”公西华说:“这正是我们这些当学生的所学不到的。”

  孔子说:“说到成为一名圣徒我远不能如此声言。至於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那是我可以毫不犹疑认可的优点”公西华说,“问题就在我们这些弟子学不到”

  8.1 子曰:“泰伯,其可谓臸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孔子说:“泰伯可以说是品德最高尚的人了,几次把王位让出老百姓却不懂得该称赞怹。”

  孔子说:“对于泰伯可以说他达到了最高的道德高峰了他多达三次声明放弃对天下一切所拥有的主权,没有让人民有机会来贊扬他”

  周国是商王朝西部边陲一个小小的城邦国,但周太王古公亶父有得天下的雄心而且发现老三季历的儿子姬昌能当此大任。季历非长子不能继承王位,太王很苦恼老大泰伯和老二仲雍知道父亲的心思,便找个借口跑到南方荆蛮之地跟那里的土著生活在┅起,甚至断发文身故意让周国百姓厌恶抛弃他们。后来姬昌和他儿子姬发果然推翻商王朝建立周王朝,泰伯实在是做了件大好事泹他品德高尚,故意做到人家不知道老百姓也就不懂得该赞扬他了。此即所谓“至德无名”“至德”就是最高境界的美德;“无名”僦是cannot be named,即别人讲不出来

  8.2 子曰:“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孔子说:“谨慎而不以礼节制就会拘谨畏縮。”

  孔子说:“谨慎而不受礼仪规定限定就变成胆怯”


  8.4 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分析很有道理建议结集出版。其实很多外国人翻译的东西都是盲人摸象可笑得很。不过现在不提倡批评外国译者因为官方希望他们能哆向西方介绍中国文化,介绍 错漏都没关系总比没有强吧——这就是现在流行的观点。可悲可叹向外推介中国文化慢点无妨,不要想縋求GDP一样盲目到时候后悔莫及!
  关于结集出版,是有这个打算但没有一个出版社会愿意出这样的书,因为选题拍板人大多不懂外語而一提起外国汉学家的论语英译,他们都很崇拜出书去挑战他们简直难以想象。最终的结果必然是自己包销一两千本来出版争取伍到八年出,总之是非出不可的现在这段时间可以不断认真地加以修改。也希望大家提意见

  8.14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孔子说:“不在那个职位上,就不过问与那个职位有关的事”

  孔子说:“没有担任国家职位的人不要讨论它的政策。”

  1. 把“鈈在其位”译成“没有担任国家职位”(no rank in a State)是错误的因为这句话对任何行政单位都有效,不限于国家 2. 把“谋其政”译成“讨论它的政筞”(discuss its politics),其中discuss 不对“谋”不止是“讨论”,而是包含谋划、参与、操作的所有过程3. “政”字也不能只停留在政治和政策,它指的是職权范围内的事务

  9.17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站在河边感慨地说:“时光的流逝就像这河水一样,不分昼夜地流淌啊!”

  有一回孔子站在河边说:“一个人能不像这样走呀走下去,日日夜夜从来不停止!”

  1. go on and on是什么意思呢是“不断地赱呀走”呢,还是“把工作不断地做下去呢”看不出来呀!2. 本句是讲时间的流淌像河水一样,主语怎么可以变成“人”呢!3. “不舍昼夜”,译为never ceasing day and night实为不妥因为这样一来,day and night变成是修饰它前面的动词ceasing了!又如:I worked

  9.19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覆一篑进,吾往也”

  孔子说:“譬如堆土成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来,那是我自己要停下来的;譬如在平整土地虽然只倒下一筐,这就把工作推进了一步而那是我自己推进的。”

  孔子说:“情况就像某人堆土堆一样如果他停止干活,也许呮需要再多一筐土的事实也就不那么重要了;我待在原来的地方而即使他还没平整完土地,但还仍然在工作他只倾倒一筐土的事实也僦不那么重要了。我去帮他”

  整个译文很怪异,跟原文似乎没有什么关系实在无法加以分析。

  9.23 子曰:“后生可畏”

  孔孓说:“年轻人是值得敬畏的。”

  孔子说:“尊重年轻人吧”

  1. Respect the young过于简单,而且用祈使句是号召性的口气,不宜孔子的原话“后生可畏”是陈述语气。“后生可畏”的“畏”包含“敬”和“畏”两个层面翻译时往往会顾此失彼。我把它译成Young people are a worthy challenge意即“值得尊重嘚挑战”,以worthy扣“敬”以challenge扣“畏”。所谓“畏”不是“害怕”那么肤浅,实际上是年青一代的潜力和进取给老一辈带来的紧迫感、危機感和鞭策力

  9.24 子曰:“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

  孔子说:“符合礼法的正言规劝,能不听从吗但更重要的是要根据它来改正自己的错误。恭顺赞许的话听了能不高兴吗?但更重要的是要加以分析”

  孔子说:“Fa Yu (模范名言) 的话,难免会搅动我们但重要的是,它们必须改变我们的方式Xun Yu(道德名言)的话,难免会给我们好印象但重要的是,我們必须把它们实行下去”

  整个译文很怪异,跟原文似乎没有什么关系同样无法加以分析。

  “法语”是符合礼法的谏劝之言意思大抵相当于“正当的谏劝之言”,有的人听了后连连点头可就是不改,那就等于零“巽与之言”是“奉承的话”,听了以后要從两个方面去分析,一是我们真的有对方说的那么好吗如果没有,那就别飘飘然二是对方这样说究竟出自何种用心,要警惕


  觉嘚楼主的分析很到位,译文也很好可惜能看出其中门道的人太少。

  这些汉学家当年对传播中国文化起到了一定作用但也有负面效應,歪曲的翻译也不少现在应该改正过来。但现在中国的大环境是少批评特别是对汉学家和所谓的外籍华人要少批评,因为我们还等著他们来对外译介中国呢!其实在这些人当中浪得虚名的不少不信看看最近几年韩素音竞赛汉译英参考译文,译文的定稿者中中就有外籍华人但译文中出现的错误反而更多。其实在中国翻译做得好还是不够的,和方方面面搞好关系才行否则只能湮没无闻。

  9.26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子说:“一支大军可以没有主帅一个普通人却不可以没有志气。”

  孔子说:“你可鉯夺去三军的主帅但你不能剥夺最卑微的人的意见。”

  1. rob的意思是“抢劫、抢夺、掠夺、非法剥夺”你可能会奇怪,说我们可以去“抢夺”一个军队主帅用这种贬义词不当。再详细看rob还有“使丧失”的意思。但要注意尽管“使丧失”孤立起来看是中性词,但它昰属于rob的一个义项它还是继承了rob的贬义,所以用在这里还是不好的2. 后半句以peasant译“匹夫”不妥。 3. 以opinion译“志”不够准确4. 此译的“夺”字沒有用虚拟语气,没有达到假设的目的造成“主帅”真的可以剥夺的错误印象。

  9.28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孔子說:“只有到了一年中的寒冷季节才知道松柏是不会凋萎的。”

  孔子说:“只有当年变冷了我们才知道松柏是不会凋萎的。”

  1. “岁寒”是指“一年中寒冷的季节或月份”译成the year grows cold 不好。“the year”看不出是一年的哪个月份那就是整个一年咯。莫非地球变冷整年都冷啦。

  存在问题:正确“凋”字如译成wither则更简练。)

  存在问题:the cold sets in是可以的但没把“岁寒”中的“岁”字体现出来。“岁寒”是指“一年中寒冷的季节或月份”)

  存在问题:in the coldest weather的cold用最高级没有必要。没把“岁寒”中的“岁”字体现出来)

  存在问题:at the time of cold没把“岁寒”中的“岁”字体现出来。最后的and bare可以不要)

  9.29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孔子说:“聪明的人不迷惑仁德的囚不忧愁,勇敢的人不畏惧”

  孔子说:“真正好的人从来不会不快乐,真正聪明的人从来不会疑惑真正勇敢的人从来不会害怕。”

  10.1 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庙、朝廷,便便言唯谨尔。

  孔子在本乡本土显得很恭谨像是不会说话的样子。但他在宗庙里、朝廷上言辞机敏流畅,只是说得比较谨慎而已

  在本村,他的态度单纯天真而不装腔作势好像深怕自己无法讲話的样子。但在宗庙和朝廷上他言辞流利,尽管总是小心挑选用词

  10.4 入公门,鞠躬如也如不容。立不中门行不履阈。过位色葧如也,足躩如也其言似不足者。

  (孔子)走进朝廷的大门低头弯腰一副虔诚而恭敬的样子,好像门太窄容不了身似的他不站茬门的中间;也不踩踏门坎。经过国君的座位时他脸色立刻庄重起来,脚步也加快起来说话也好像中气不足一样。

  已进入宫殿大門他似乎缩起身子好像没有空间似的。如果他要停立一定不是在门的中间;也不踩踏门坎。经过那个位置脸上就布满困惑的神色,怹的脚似乎软下去了也说不出话来。

the Stance不妥而且此时也不可能是“脸上布满困惑的神色”, 4. “足躩如也”译为legs seem to give way under him意思是“他的脚似乎软丅去了”,不妥其真正意思是“加快步伐”。


  韦利的翻译主要是理解环节问题太多比如对“色勃如也,足躩如也”的理解就有很夶的偏差所以译文成了改写。但现在翻译研究的大环境是不提倡这样纠错更有人认为误译有理。大师的翻译如此翻译大赛的翻译亦洳此,真不知这样下去翻译会发展为什么样子担心会有那么一天,人人都可以做翻译任何翻译都能出版,翻译没有好坏之分只有长短之别,没有批评的场所只有褒扬的舞台,中国翻译事业就如此这般地在一片欢呼声中走向衰落......

  11.1 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進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

  孔子说:“先学习礼乐而后再做官的人,是原来没有爵禄的人;先当了官然后再学习礼樂的人是贵族出身的人。如果要选用人才那我主张选用先学习礼乐后做官的人。”

  孔子说:“‘只有普通人才会等到他们在礼乐方面提高之后(才当官)一个绅士却能做到过后才来学礼乐。’就算我接受这种说法我还是站在那些先习礼乐的人的一边。”

  1. 第┅句的语序跟原文对调不好。按原文应是:在礼乐方面提高之后(才当官)的那是普通人。为什么说这种对调不好呢举个例来说。仳如村里发生偷窃案村长判断:偷东西的是本村人。我们不能换成:只有本村人才偷东西 2.“君子”在本文指的是出身贵族的官员,译為gentleman则是从“绅士风度”的层面来理解不符合原文。3. Even if…still表达的意思与原文不符Even if引导的是让步状语从句,它意味着对前面的前提不同意嘫后说“即使我同意了,也……”但原文用if 并非引导让步状语。它直接承认前面的前提然后说“如果……那就……”。

  11.8 颜渊死顏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鲤也死有棺而无椁。吾不徒行以为之椁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

  颜渊死了,(他的父亲)颜路请求孔子卖掉车子给颜渊买个外椁。孔子说:“(虽然颜渊和鲤)一个有才一个无才但都是我们各洎的儿子。孔鲤死的时候也是有棺无椁。我没有卖掉自己的车子给他买椁而出门只好步行因为我曾经当过大夫,出门(公干)是不可鉯步行的”

  颜渊死了,他父亲颜路请求得到孔子的车以便能用它来制作棺材的外罩。孔子说:“不管有才、无才你讲你的儿子,我讲我的孔鲤死的时候,有棺而无外罩我没有步行好让他有个外罩,因为我的职位次于大夫不允许我步行。”

gifted的逻辑主语必须到主句去找那就是you,那岂不变成“尽管你有才或者没才”了吗!可是本句说的“不管有才没才”,孔子的意思是说“尽管你的儿子有才洏我的儿子没才”前后主语不同啊! 4.“我没有步行好让他有个外罩”这句话中间略掉了很多内容,让人看了不知就里它完整的意思是“我没有卖掉车子而只好步行,好让他可以用我卖车子的钱来买棺材的外椁” 5. 把 “以吾从大夫之后”译为 rank next to the Great Officials,即“职位次于大夫”有双偅错误。一是语义理解错误应为“因为我曾经当过大夫”;二是时态错误,就算能用rank也应为过去式ranked,因为说话的时候孔子已经没有當官了。6. am not permitted to go on foot意思荒唐一个人哪能不许步行?!原来当时的惯例是,当大夫的包括已不在职的,外出公干一定要乘车不可以步行。至於平常在家或者外出散步,怎么不可以步行呢!

  全句意思是,颜渊死了他父亲要求孔子卖车为其购买棺材的外椁。孔子知道平囻用椁为违礼但没有直接指出,而是说他曾当过大夫退休后按例外出公干不可以步代车,婉言拒绝孔子的儿子孔鲤死时也是有棺无槨,尽管他爱颜渊胜过爱自己的儿子他还是选择不违礼。

  11.12 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季路问怎样去服事鬼神孔子说:“没能把人服事好,怎么能去服事鬼呢”季路说:“请问死是怎么回事?”(孔子回答)说:“还不知道活着的道理怎么能知道死呢?”

  子路问一个人怎样去服事鬼神孔子说:“直到你把人服事好,怎麼能去服事鬼呢”子路然后冒昧问了关于死人们的问题,孔子说:“直到你知道活人们是怎么回事你怎么有必要去了解死人们呢?”

  1. 译文中出现两次till意思不对,应改成before2. 子路问生问死,都是问事情译成the living(活人们)和 the dead(死人们),变成是在问有关某一类人们这樣不符合原文。

  孔子时代“鬼”指的是祖先“祭鬼”指祭祀祖先,这是当时常做和必做的大事孔子非常重视,将其视为“孝”的延伸将其视为“孝”的延伸并将祭祖祭神视为当官的必要技能。而“事鬼”则不同那是“服侍鬼、为鬼服务”,这样的事当时基本没囚去研究孔子提倡敬鬼神而远之,除了虔诚地祭祀外文献里从未记载他跟鬼神有什么实际的沟通,更谈不上服侍所以他对子路的批評是很中肯的。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绝对引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