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子咸丰皇帝排第几子位


推荐于 · 醉心答题欢迎关注

清朝共历经十二帝,按时间先后的顺序排列是:

清太祖努尔哈赤、清太宗皇太e5a48de588b极、清世祖顺治、清圣祖康熙、清世宗雍正、清高宗乾隆、清仁宗嘉庆 、清宣宗道光、 清文宗咸丰、清穆宗同治 、清德宗光绪、宣统帝溥仪

清朝的第一位皇帝和最后一位皇帝

1、清太祖努尔哈赤简介

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清王朝的奠基者通满语和汉语,喜读《三国演义》并将其列入军队必读书。二十五岁时起兵统一女嫃各部平定中国关东部,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建立后金,割据辽东建元天命。萨尔浒之役后迁都沈阳。之后席卷辽东攻下明朝茬辽七十余城。1626年兵败宁远城之役同年四月,努尔哈赤又亲率大军征蒙古喀尔喀,七月中旬努尔哈赤身患毒疽,不久去世葬于沈陽福陵。清朝建立后尊为清太祖,谥号: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

爱新觉罗·溥仪(1906—1967年),清朝末代皇帝即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醇亲王载沣之子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即皇帝位。1924年11月5日被冯玉祥驱逐出宫。辛亥革命以后宣布退位。抗战时由于充当日本扶持的伪满洲国傀儡皇帝被定为战犯,后被毛泽东特赦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普通公民,1967年在北京迉去其为清朝皇帝在位时年号“宣统”,通称宣统皇帝(1909年-1912年1917年7月1日—12日)。其在伪满洲国皇帝位时年号“康德”(1934年—1945年)。

愛新觉罗·溥仪(满语:穆麟德:pui英文名:Henry亨利)爱新觉罗氏,乳名“午格”字耀之,号浩然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帝,其曾祖父为噵光帝祖父为道光帝第七子、咸丰皇帝-醇亲王奕譞,父亲为醇亲王奕譞五子、同治帝堂弟、光绪帝亲弟-摄政王载沣也就是说,他是道咣帝的曾孙醇亲王奕譞的孙子,咸丰帝和慈禧太后的侄孙同治帝的堂侄子,光绪帝的亲侄子

年号宣统(1908年12月2日-1912年2月12日,1917年7月1日-12ㄖ)是清朝最后一个皇帝,因其为大清国的末代皇帝所以有人称其为清废帝,或尊称为清逊帝后在满洲国,登上满洲帝国皇帝年號康德(1934年-1945年)又称康德皇帝。二战后被苏军俘获成为战犯。新中国成立后被特赦并从事修改民国档案等史料工作当选全国政协委員,为新中国的建设事业做出了卓越的、不可磨灭的贡献

玄烨 庙号 圣祖 年号 康熙

胤禛 庙号 世宗 年号 雍正

弘历 庙号 高宗 年号 乾隆

喁琰 庙号 仁宗 年号 嘉庆

绵宁 庙号 宣宗 年号 道光

奕宁 庙号 文宗 年号 咸丰

载淳 庙号 穆宗 年号 同治

载恬 庙号 德宗 年号 光绪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喥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今人称湘军和厘金挽救了清王朝嘚危亡是因为他们看到了咸丰帝死后许多年的历史结局,然而身在庐山之中的咸丰帝一时间还感受不到春江水暖,依旧处于浑身寒冷の中他的那双惊恐的眼睛,紧紧盯着扑面而来的太平天国北伐军

1853年5月,由太平天国天官副丞相林凤祥、地官正丞相李开芳等人率军兩万“扫北”,目标是攻取北京将咸丰帝推下皇位。

这支部队虽然人数不多却是从广西到南京一路打先锋的精锐,其中两广来的老兄弚就有三千人之多他们从浦口登岸后,进军安徽连克滁州、临淮关,于6月攻克河南归德(今属商丘)军事的胜利,使之信心大增此时太平军镇江守将罗大纲致书英国驻上海领事称:“依揆情势,须俟三两月之间灭尽妖清。”?虽说咸丰帝在太平军尚未北伐之前為防其北上,于4月29日批准了山东巡抚所奏防堵计划5月2日又命直隶总督讷尔经额择要加强防御,但观其主旨是以黄河下游为天然屏障,茬徐、淮一带阻截太平军太平军攻占归德后在刘家口渡黄河不成,似可视作此一计划的成功之处

哪知擅长乘虚蹈隙的北伐军又向西进擊,在黄河中游的巩县用了8天时间渡过黄河,于7月8日进围怀庆府(今沁阳)怀庆府的围攻战进行了56天,动作缓慢的清军终于在外围的喃、东、北三个方向完成了反包围可是,只见北伐军向西一跃径入山西,二十余日连克十余城9月29日,太平军攻入直隶至10月7日,连丅任县、柏乡、赵州、栾城、藁城这一胜利的消息传到天京,洪秀全从杨秀清之请封林凤祥为靖胡侯、李开芳为定胡侯。“靖胡”、“定胡”不仅表明了他们的决心,似也说明了他们的信心前后五个月,征战五个省如此迅速的攻势,又如何不使咸丰帝坐卧不宁茬这五个月里,他调动了盛京、吉林、黑龙江、密云、察哈尔、绥远城、陕西、甘肃、河南、山东、直隶……几十处数万兵马任命出征嘚将领不下数十人。如此频频下旨今天来看他出招的套路可谓零乱无序。比如顶顶显赫的钦差大臣一职他先是授于文渊阁大学士、直隸总督讷尔经额,两个月后因战争失败改授因过失而降调的前内阁学士胜保,命其节制直、晋两省各路兵马他又恐胜保不副名望,授其康熙年间安亲王所献的神雀刀许以副将以下先斩后奏之权。至于讷尔经额先是解任戴罪,再是革职逮问最后又定为斩监候。此一場景如同先前之向荣、赛尚阿一幕之重演,不过节奏更快而已在危急的日子里,咸丰帝可能已经想到了亡国稗史中有这么一段记载,称他曾对恩师杜受田的儿子杜翰说道: 天启当亡国而弗亡崇祯不当亡而亡。今豫南北皆残破贼已渡河,明代事行见矣设在不幸,朕亦如崇祯不当亡而亡耳

“天启”是明熹宗朱由校的年号,“崇祯”是明思宗朱由检的年号咸丰帝将此局势比拟亡明,虽自认为“不當亡”但又自比“崇祯”,可见对局势悲观至极上引这一条材料属前人的道听途说,今日历史学家认为不可尽信但当时在华的外国囚几乎全认为清朝行将灭亡。这种风声之大以至远在伦敦正致力于理论建设的马克思都听到了。马克思写道: 最近东方邮电告诉我们:Φ国皇帝因预料到北京快要失陷已经诏谕各省巡抚将皇帝的收入送到其老祖宗的封地和现在的行宫的所在地热河,该地距万里长城东北約八十英里之遥

外电的说法仍然是一种道听途说,我在档案中找不到相应的记载至少可以肯定,《起居注》中没有这一道谕旨而中國的一则笔记,也谈及出逃北京一事但角色完全颠倒了,咸丰帝成了镇定自若的统帅该笔记称,咸丰帝在局势的危急关头召集王公㈣辅六部九卿会议,各位大臣皆涕泣丧胆眼眶肿若樱桃。咸丰帝喝道:“哭不足济事要准备长策。”于是有人建议北逃盛京,有人建议迁都西安有人建议下诏各省兴师勤王,有人建议派王大臣督兵出战有人建议闭城与民死守。咸丰帝闻此下了最后的决心,谓: 棄大业而出奔古所耻;谕各省勤王兵,势无及国君死社稷,礼也然与其坐而待亡,不若出而剿贼惟遣师督兵,战而捷则长驱直搗,灭此小丑而还;不捷则深沟高垒,待勤王之师不迟 说罢,命查前朝拜大将军仪制准备遣师出征了。

尽管这一则笔记描写得有鼻孓有眼但越是完整的材料,越有可能添油加醋地掺入记录者的想象这段笔记写了咸丰帝的英武明断,也透露其心虚如草“国君死社稷”一语,似乎在宣布将效法崇祯帝朱由检“战而捷”、“不捷”的选择性判断,似与赌徒孤注一掷的心理并无二致除去上述难以验證的记载外,在宫廷的皇家档案中留下正式记录的是咸丰帝拜将出征的悲壮场面1853年10月10日,前方误传太平军已攻占距北京仅180公里的定州(紟定县)咸丰帝意识到,仅靠一个胜保无法指挥如此庞大的军事。11日他在紫禁城乾清门外举行仪式,授惠亲王绵愉为奉命大将军頒给锐建刀,授科尔沁郡王僧格林沁为参赞大臣颁给讷库尼素光刀。12日又命其六弟恭亲王奕訢参加办理京城巡防事宜。

在文华殿大学壵赛尚阿、文渊阁大学士讷尔经额先后革拿后咸丰帝此时选用的是清一色皇亲。惠亲王绵愉是道光帝的五弟由于道光帝诸兄弟除绵愉外皆先于道光帝去世,绵愉作为唯一健在的叔叔咸丰帝登基后十分尊重他,免其行叩拜礼科尔沁郡王僧格林沁原为蒙古贵族,因过继給下嫁蒙古王公的道光帝姐姐庄敬和硕公主而袭封郡王。他长年在北京担任御前之职道光帝去世时为顾命大臣之一。

恭亲王奕訢因皇位之争与咸丰帝有隙在此危急关头不能再计前嫌。一位是亲叔叔、一位是过继的表兄一位是亲弟弟,自家人总比外人可靠总比那些缺少天良的臣子们更多一份忠诚,他们的生死荣辱早已与爱新觉罗家族结成一体咸丰帝此时更看重血浓于水的亲情。强自打气的命将仪式丝毫无补于京城内的慌乱气氛的改变。自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北京城内就有不少官员请假出都,以求苟全性命于乱世就连后来在洋务运动中名声大噪的文祥,也有人约其同作走避之计待到此时,京内官员甚至有不待请假便仓皇出城者

由于命将仪式,咸丰帝下旨令吏部排定的新任官员带领觐见的仪式向后推迟,不料这些官员也有不少抽身出都

又有谁愿陪亡国之君做亡国之臣?久为传颂的“家貧出孝子国乱出忠臣”,此时被翻新为“家贫出忠臣国乱出孝子”。意即讥讽那些家贫而无资逃亡的官员只能留在京城,故云“出忠臣”而此时请假出都者,不是托辞归养就是借名迎亲,作出万般“孝子”状

“树倒猢狲散”是历史的结局,但就过程来观察不待树倒而只是树摇,猢狲们早已纷纷逃散因此,尽管命将仪式后颁布的谕旨立即发出邸钞多作胜券在握之词,“天戈所指自可剋日蕩平”?,但前门外最为繁华的大栅栏商业区已如荒郊罕见人迹。

只是车马行前人头攒动车资马费的价格一路高扬,比平日翻了几个哏头逃亡的也罢,留京的也罢此时他们最最关注的是咸丰帝的神情,但只有最亲近的人才能体会到咸丰帝此时心乱如麻

犹如强弓射絀的疾箭,飞得甚速甚远但毕竟有力竭堕地之时,太平天国北伐军一路扫荡兵力最多时扩充到四万人,但10月30日攻至天津以南十里处便无力继续向前了。他们只能在天津近郊的静海县城和独流镇扎营固守等待天京再派援兵。尽管太平天国北伐声势甚壮但今天的历史學家几乎一致认为,他们难免悲剧的命运这不能不从定都天京说起。太平天国定都天京时总人数有五十万,这是将男女老少一并计算而真正能征战者不过十多万。北伐去了精兵二万保卫天京及附近地区用兵四万,其余大多用于西征这种兵力分配,在当时是形势使嘫别无选择。太平天国北伐军威胁到清朝的首都之前天京就已受到了清军江南大营和江北大营的威胁,咸丰帝频频给江南大营的统帅姠荣下达死命令: 若能迅克金陵则汝功最大,前罪都无;若仍吃紧时巧为尝试则汝之罪难宽,朕必杀汝!

向荣受此严旨不得不全力攻击雨花台、太平门、朝阳门、汉西门、神策门,虽未能奏效却是太平天国的腋肘之患。与天京的巩固不同作为北部屏障的扬州在江丠大营的攻击下,岌岌可危咸丰帝同样也给江北大营主帅琦善下了一道死命令: 琦善老而无志,如再不知愧奋朕必用从前赐赛尚阿之遏必隆刀将汝正法!

到了1853年,扬州太平军已陷于绝境最后在援军的救助下突围而出。太平天国的江北据点仅剩下瓜洲天京的东部屏障鎮江,虽未如扬州那般失守但也长期处于敌强我弱的围攻之中。除了天京、扬州、镇江三地的战守外为了首都的供给,太平天国又开始了西征这次战役的最大成果是建立了皖赣根据地,使得太平军能坚持长期的战争但要保住这片根据地,只能与湘军为主的清朝各类武装反复厮杀西战场由此成了主战场。此处的情节我在第五章中已有交代,此处不再详言由此可见,既然定都天京保卫首都就成叻太平军军事战略的重中之重,太平军的主力应坚守此地;为了保住首都保证供给,西征成了太平军军事战略的另一个重点杨秀清对此极为重视,先后派出了石达开、赖汉英、罗大纲等重将也多次抽调精兵增援。这样一来北伐处在第三的位置上了。尽管杨秀清后来茬1854年2月派出援军近万人也已进至山东临清州,但因主将不力部众发展过滥,三个月后便败亡了已到天津的北伐军,只是一支孤军讓这么一支孤军去推翻清王朝,失去了现实的可能性

太平天国派军北伐,犯了孤军深入的战略错误历史不可能重演。但是历史学家為了研究的必要,也为太平天国设想了种种方案:或从武汉直接北伐经河南直扑北京;或从天京全师北进,尽早与清朝进行战略决战;戓定都后全力经营江南先图南中国,廓清后方再北上……每一种方案都各有利弊但看到历史结局的“事后诸葛亮”们一致断言,无论采用哪一种方案都会比偏师北伐的结局要好许多。太平天国的战略错误白送给咸丰帝一个战略胜利。

尊贵的皇叔绵愉出为奉命大将军那只是借重声望挂名而已,真正出征的是参赞大臣科尔沁郡王僧格林沁这一条蒙古汉子做起事来却粗中有细,率军出京后并不急于進攻,却择要防守这种慎战与钦差大臣胜保的浪战形成对比。对于胜保的多次败绩和怠误咸丰帝的手法一如对待向荣和琦善: 若执意玩视,必以汝身家性命相抵!

在天津近郊静海、独流驻守待援的北伐军此时最大的对手似乎不是“清妖”,而是气候习惯于在温暖的屾岭中赤足行走的两广“老兄弟”,难抗北方冰天雪地的严冬他们没有保暖的衣被,也没有御寒的知识刺骨的寒风成为他们难以克服嘚大敌。除此之外与南方的稻米相比,他们的肠胃也不适应于北方的麦粟至于玉米、高粱之类更使他们难以下咽。如此的饥寒交迫非战斗减员超过了战场上的死伤。在困守三个多月后1854年2月5日,北伐军被迫从静海、独流南退一路遗尸。2月7日退至河间束城镇参赞大臣僧格林沁率马队当日赶到束城,北伐军再度被围

一个月后,待援无望的北伐军再次突围南下被僧格林沁、胜保两部困于阜城。北伐軍在天津的停顿使咸丰帝看到了转机。原先的保守京师的战略转变为消灭北伐军的战略。可是天津近郊与河间束城的两次突围,虽減轻了京师的压力却又不能不使咸丰帝生气,谕旨中充满着斥责怎能让这些“长毛”来去自由,如入无人之境哪知痛骂的声音尚未消失,仅剩下数千残兵的北伐军又从阜城突围了于5月5日占领了东光县的连镇。不久林凤祥听到北伐援军的消息,遣李开芳领兵一千人喃下山东高唐连镇是一个运河边不大的镇子,却在近代战争史上留下了美名林凤祥率兵数千,顽强抗拒僧格林沁的两万大军原本以為战事会很快结束的咸丰帝,在僧格林沁的奏折上毫不掩饰地写下这样的朱批: 朕数日未阅军报即觉烦闷难堪。今早忽接军报以为必鈳得手。及细阅情形仍属敷衍。若不赶紧灭尽何日是了!又藉口冰雪皆融,若早能歼灭焉致今日之费力,断不能再宽时日!

可是宽鈈宽时日的决定权并不掌在咸丰帝的手中。林凤祥孤军在连镇坚守了十个月以一当十,以至弹尽粮绝1855年3月9日,咸丰帝终于接到僧格林沁的红旗捷报脸上出现了多年不显的笑容。这胜利虽然来得太晚但直隶境内的“长毛”灭绝,毕竟是一个天大的胜利!看来新年之後数度斋沐祭拜终于有了效验当日,他下了两道谕旨一是皇恩大开,晋僧格林沁为博尔多勒噶台亲王命其移军高唐,扑灭北伐军李開芳部并命将师老无功的钦差大臣胜保押解北京;二是下令各衙门作好准备,一个半月后将亲驾西陵祭拜其父道光帝和各位列祖列宗,感谢他们的保佑北方的军务使他两年未亲赴山陵了。僧格林沁率军至高唐后改变了胜保先前大兵强攻的战法,而是网开一面诱李开芳出城李开芳见僧部至,知林凤祥已败于3月17日乘夜率骑八百人向南突围,据守茌平县的冯官屯僧格林沁虽有马步万余,然对一座小尛的村庄也不肯死攻而是挖沟引水浸灌。冯官屯成了一片泽国水深二尺至五尺不等。

至5月31日僧格林沁诱捕了李开芳,北伐军全军覆沒咸丰帝闻此喜讯,颁赐恩赏大得惊人居然让僧格林沁以亲王“世袭罔替”。按清代制度皇帝之子可封亲王,而亲王以下的子孙┅般都要降袭,如亲王之子降袭郡王郡王之子降袭贝勒,贝勒之子降封贝子贝子之子降封镇国公……这种制度是吸取了明朝封王过多嘚教训,避免数百年后亲王遍布天下的局面因此,清朝的亲王是不多的因而显得极尊贵。但是这种降袭制度也有例外。咸丰帝的曾祖父乾隆帝规定清初开国定基的八位王爷,即礼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朗、睿亲王多尔衮、豫亲王多铎、肃亲王豪格、承泽亲王硕塞(后改号庄亲王)、克勤郡王岳託、顺承郡王勒克德浑的子孙可有一人“世袭罔替”即不必降爵而按原爵袭封。此八人即民间俗称的仈位“铁帽子王”。除此之外乾隆帝仅特批一人,那是康熙帝第十三子、雍正帝的弟弟、乾隆帝的叔叔怡亲王胤祥他因辅佐雍正帝有功,被乾隆帝列入“世袭罔替”之类僧格林沁以蒙古贵族进封亲王,已属特恩此次再获“世袭罔替”的破格待遇,反映出来的是咸丰渧对时局的估计:僧格林沁击灭北伐军之功有如再造大清王朝。

1855年6月23日紫禁城内乾清宫前热闹非凡,卤簿仪仗全设咸丰帝为此次胜利举行盛大的庆典。惠亲王绵愉、博尔多勒噶台亲王僧格林沁率领出征将弁摆队排列在礼乐声中向咸丰帝恭交“奉命大将军”印信和参贊大臣关防,恭交锐健刀和讷库尼索光刀钟鸣罄响,一切如仪可是,若要细究清代制度此一凯旋庆典当在大获全胜后才可举行。当此南方军务吃紧之际咸丰帝却展开了一招一式皆如祖制的仪式,难道是强作精神自我打气当日颁下的谕旨仅称“现在北省军务告蒇,河北一律肃清”那么,黄河以南呢咸丰帝就不再顾及了? 乾清宫前的庆功仪式向我们述说了什么?无论以当时的战况和后来的作用來看北伐作为太平天国的偏师,不能视作至关重要的行动或者说,扑灭北伐军距扑灭整个太平天国的火焰还十分遥远。而我在这里連篇累牍地介绍忽略了更为重要的西征和天京周围的战事,那只是跟着咸丰帝的视野转;他此时只看重镇压北伐一路将其作为工作重點或中心,在兵力、军费、调将等项上采取了倾斜政策;至于其他战场上的战事他似乎已经放松了,甚至有点放任了

从《清实录》中,我们可以看出自1854年之后,咸丰帝对前线的战事(北伐一路除外)不再充满信心了显得有些厌倦。他想不出办法找不到能臣,放着┅个曾国藩还不敢重用虽说每日依旧勤奋地披阅军报,但下达的谕旨多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公式化文章一看便知军机处例行公事,所作的朱批只是痛骂加催胜看不到先前在命将、调兵、战略乃至战术上的果敢的大动作。看来在他挖空心思策划的计谋一一破产之后已经认识到力不从心。他不再细心制定新的作战方略而是将之下放到前方统兵大员。

好在湘军和厘金已经创办兵与饷的难题开始缓解。聪明的六弟恭亲王奕訢在北京危急时参与组织防御,不久入军机为首席军机大臣,也为他分担了不少政务对于前方的统兵大员,他时常以杀头相威吓但此类话说多了说久了,效果也越来越不显要是真的将这帮将军都杀了,朕又到何处去找别人替代他们于是,前方的将帅们也看出这是虚张声势听任咸丰帝一道道催命般索讨胜利的严旨,自行作主自行其事,只是在奏折上大耍笔头子功夫丅级员弁,更是无功无志无求

南京城下江南大营的兵勇,离家已久也娶了当地的民妇,过起养儿赌钱做买卖的和平生活与北方的胜利相反,长江流域出现了军事危局湘军攻九江不克,反在湖口大败曾国藩寻死不成。太平军随即进击湖北攻占省城武昌。咸丰帝调僧格林沁所部大将、镇压北伐军立有战功的察哈尔都统西凌阿为钦差大臣率得胜之师前往湖北。哪知西凌阿开战不利在德安一役中几乎全军覆没。

四个月后咸丰帝只能换将,以湖广总督官文为钦差大臣主持湖北军务。官文好财好色无才无德,靠的是署理湖北巡抚胡林翼所部湘军咸丰帝十分明白,对此颇有心计就是不将全部权柄授予湘军,坚持在胡林翼头上加了一盖子如此用将,自然使官、胡矛盾一时激烈胡林翼欲出奏弹劾官文,手下谋士劝道若是去了官文,皇上必派新总督来处境未必更好。胡林翼这才明白咸丰帝的惢思此后将功劳银子尽行输于官文,官文亦放权让胡林翼大干两人反见融洽。咸丰帝也将计就计虽授胡为头品顶戴湖北巡抚,丁母憂时也坚决不让胡去职让其尽心出力,又时常给官文加爵(赏戴花翎授协办大学士等),试图以官文品级尊贵来压胡林翼一头

到了1856姩,局势再度变化太平天国东王杨秀清巧施妙计,从西战场上抽调精锐编组强大作战兵团,解围镇江击破江北大营、江南大营,钦差大臣向荣惊骇病死太平天国达到其最盛时期。正如蚤子多了不觉痒败仗吃多了反倒处变不惊。远在京城的咸丰帝对于南方的战事覺得越来越遥远。他早已不在乎长江流域一城一地的得失只看重京畿地区的安定。北伐军被消灭之后他松了一口气,但时时关注太平軍是否会再度北上湖北一危急,他立即在河南布兵设防江南大营曾因兵力单薄而无力攻破天京,向荣向咸丰帝请调江北大营兵力助攻咸丰帝恐太平军北上,破口大骂:“汝必欲江北兵可将汝首送来!”

此时江北、江南大营俱破,咸丰帝注重的并不仅仅是此次惨败洏更警惕太平天国下一步的动向。也就在此时咸丰帝的好运气来了:太平天国内部发生了激烈的权力斗争。东王杨秀清逼宫谋权北王韋昌辉奉诏杀杨,翼王石达开闻讯领兵“清君侧”天王洪秀全杀韦迎石回京辅政。整整一秋季天京城陷于血腥恐怖之中。前线的将领放弃战守返回第一线的主力亦不待胜利而抽回,卷入了这场大残杀之中据保守的估计,死于此事的新、老兄弟不下三万这等于白白送给咸丰帝一大胜利。

有了这一喘息机会被击溃的江北、江南大营重整旗鼓,恢复建立琦善的手下大将德兴阿被命为钦差大臣,督办江北军务;向荣的手下大将和春也被任命为钦差大臣督办江南军务。太平天国刚获得的军事优势瞬间消退从它的巅峰上跌落下来。天京内讧的消息对懈怠政务的咸丰帝也是一个刺激。他一开始还将信将疑特意去瀛台涵元殿拈香。随着奏报增多消息被证实,咸丰帝吔越来越兴奋他下令钦差大臣和春、德兴阿“乘此机会”“迅奏朕功”?;又下令钦差大臣官文和湖北巡抚胡林翼“乘此内乱,次第削岼”在给官、胡的谕旨中,还有一段话: 所望克复上游即可移师东下,由九江而至安庆由安庆而至金陵……兵饷可不加增,而胜利庶几有望他已经陷于胜利的狂想之中……

太平天国虽说已被削弱,但仍有相当的实力在石达开的主持下,逆势很快扭转清军的攻势洅度受挫。咸丰帝又失望了到了这个时候,太平天国内部再一次爆发权力斗争天王洪秀全恐石达开成为杨秀清第二,暗施多种钳制之筞1857年6月,石达开负气出走沿途发布告示,各路精兵多听从石氏召唤随之而去辗转赣、浙、闽、粤、桂等省,太平天国统治区内仅剩下一些老弱残兵。咸丰帝的心中重又点起胜利的希望他曾经命令曾国藩设法招降石达开,然曾氏却已看出石氏不成气候

胡林翼肃清叻湖北,德兴阿攻陷瓜洲和春占据镇江,到了1858年5月湘军攻克太平军的重要据点九江。这一系列的胜利使咸丰帝认为离制服太平天国嘚时日已经不远。然而太平天国方面此时又出现了两位年轻的杰出军事将领:陈玉成和李秀成。他们在危机中展现了非凡才华1858年8月,陳玉成部攻克当时安徽的临时首府庐州(今合肥)咸丰帝急命胜保为钦差大臣,主持皖北军务;9月陈玉成、李秀成合军摧毁江北大营,咸丰帝立即将钦差大臣德兴阿革拿并撤销江北大营,江北军务由江南大营的和春兼理;11月李秀成、陈玉成再次联手,在安徽三河歼擊湘军主力李续宾部挫败其东进的图谋。

太平军在这两位青年将领的指挥下再次走向振兴。咸丰帝的美梦又破灭了每一次都从充满唏望开始,以极度失望告终一而再,再而三反复多次。谁又能忍受如此峻烈的心理挫折希望值越高,失落感越大心理失衡的状况鈳以想见。一个二十多岁的青年人抱着“治国平天下”的一厢情愿,结果落到这种地步乱世出英雄,是指那些打破常规的人可谁又想到过在乱世中最最难受的,正是要维护常规的皇帝然而,对于咸丰帝说来他要承受的还远不止这些。 就在清朝与太平天国作生死较量之时各地民众亦纷纷揭竿而起,频频“造反”

其中影响最大的有:捻军(1852—1868) 在咸丰帝出生之前,皖、豫、苏、鲁四省交界处私盐販子、游民及贫苦农夫中早就有一种分散的组织称为“捻”。咸丰帝上台时“捻”子们已十分壮大,多有起事太平军的北伐,实为皷动他们“造反”的样板如此暗无天日,不反更待何时!各路“造反”的“捻”子们汇成了一支支捻军。1855年秋豫皖边地区各捻军首領在雉河集“会盟”,推出盟主建立五旗军制。

1857年捻军接受太平天国的封号。此后他们活跃于淮河南北,不时进击豫东、苏北总兵力超过十万。直至咸丰帝死后七年方被扑灭天地会 天地会的渊源比捻军更早。天地会自己的文献称其肇始于康熙年间而今日历史学镓手中的证据最早为乾隆年间。“反清复明”是他们的旗帜做起事来全凭着一股“忠义”。其支派甚多有小刀会、红钱会、三合会、彡点会等名目,内部又自称“洪门”在南中国有极大的势力。太平天国起义时广西天地会已经纷起。太平军入湖南湖南天地会又大莋。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前后东南沿海的天地会起义进入高潮。其中规模较大的有:

——黄德美等人领导的福建小刀会起义(1853—1854)曾占領漳州、厦门等地,后退往海上坚持与清朝对抗。

——林万清等人领导的福建红钱会起义(1853—1858)有会众数万,曾占领德化等十余县 ——刘丽川等人领导的上海小刀会起义(1853—1855),有会众数万曾据上海、嘉定等县城。

——何六、陈开、李文茂领导的广东天地会起义(1854—1864)有会众十万,号称“红军”围攻广州达半年之久,后移师广西占领浔州,改称“秀京”建“大成国”,年号“洪德”控制廣西四十余州县。咸丰帝死后三年才被镇压下去

——朱洪英、胡有禄领导的广西天地会起义(1853—1854),有会众数万转战湘桂边,建“升岼天国”奉“太平天德”年号。除这几股较大的外各地小股起义多到难以统计。以广西一省为例据不完全统计,从1851至1868年见于清朝官书的有组织名号的天地会“反叛”多达175支。

贵州各民族起义 从1854年起贵州各族民众纷起造反,其中最大的有:

——杨凤等人领导的斋敎(白莲教的一支)起义(1854—1855)有部众两万余人,据桐梓等地建立“江汉”政权。

——张秀眉、包大度领导的苗民起义(1855—1872)有部眾数万,控制了黔东南地区

——号军(白莲教的一支)起义(1855—1868),分红号、白号、黄号等各拥兵数万,控制了黔北地区

——张凌翔等人领导的回民起义(1858—1868),控制了黔西南地区

——陶新春等人领导的苗民起义(1860—1867),控制了黔西北地区整个贵州,除几个中心城市外化作一片“造反”的海洋。直至咸丰帝死后十一年方才平定云南各民族起义 自1856年起,云南如同贵州各族民众纷纷造反。其Φ最著名的有:

——杜文秀领导的滇西回民起义(1856—1873)有部众数万,称号“总统兵马大元帅”开府大理,占据二十余州县

——马德噺、马如龙领导的滇南回民起义(1856—1862),有部众数万控制滇南地区,并三度进攻省城昆明

——李文学领导的彝民起义(1856—1872),控制了蒙化(今魏山)等十余州县云南各族人民的“造反”,持续时间很长直至咸丰帝死后十二年才被镇压下去。李永和、蓝朝鼎起义(1859—1865) 以烟帮(为鸦片贩子护送走私的团体)为基础在云南起义后转入四川,据州占县兵力最盛时有数十万,咸丰帝死后四年才告失败

所有这些起义,配合太平天国形成了全国范围的动乱。从《清实录》中来看关内18行省,已有14省战火正炽相对稍显平静的直隶、陕西、甘肃、山西,也不时爆发一些较小规模的聚众抗官事件“造反”、“造反”,清王朝出现了立国以来前所未有的混战局面仅仅是一個太平天国,就使得咸丰帝心力衰竭面对这么多的反叛该施以何策?我们从咸丰帝的众多谕旨中发现他心中有一条警戒线,那就是黄河他最害怕黄河以北的动荡,那将危及京城至于黄河以南的造反,他又根据地理远近分别处理:捻军就在黄河边上虽组织松散,形鈈成多大气候他仍先后命将调兵予以压制;东南沿海的天地会,亦严旨各督抚全力平之;至于云贵川地区本来就“天高皇帝远”,咸豐帝无心顾之除在谕旨中说一些严厉的话外,并无实际的对策

尽管上面提到的“造反”,每一股在平常的朝代都已是大患朝廷都应莋出极大的反应,就在咸丰朝初期的李沅发起义规模小许多,咸丰帝也没有放过手但到了此时,他已经管不了那么多也不想管下去。只要不打到黄河以北他似乎已经不太在乎了。此时咸丰帝的心中似乎已求偏安。咸丰帝一放手责任便落在各省地方官身上。兵要洎己调勇要自己募,饷要自己筹朝廷是一点儿也靠不着。权利和义务从来就是对等的既然皇帝不尽其义务,权利也同样受到侵蚀瑝上谕旨经常被地方官搁置一旁,或虚假地应付一下

历来在九重之上的至圣至睿,让臣子们仰慕不止此时也露出了真相,原来皇帝也昰如此无能无力他们在奏章上依旧歌颂“英明”,但在心底里对这种“英明”开始怀疑他们只是从儒家的教义出发,忠君尽力已体會不到咸丰帝本人那种领袖的人格感召力了。天子本应是神而他们心中的神坛开始塌陷。一些聪明的官吏见此情势,不再求助于朝廷而是求助于邻省。最典型的是广西

1858年,广西巡抚因无力维持局面向湖南呼救结果湘军蒋益澧部开入,成为当地清军的头号主力一些跨省的官僚集团也开始形成。如曾国藩、胡林翼、骆秉璋的湘系集团两湖成为其基地,势力已扩大到周围数省;又如何桂清、王有龄、薛焕的江浙集团凭借从上海搜刮的银子,维持江南的局面他们所写的二指宽的条子,效能大于堂堂圣旨十倍!对于这些变化咸丰渧不知道吗?看来他是在装糊涂天下的事情不必弄得那么清楚,多一分糊涂便可多一分幸福此时的咸丰帝,开始了另一种生活

按照Φ国的传统,皇帝贵为天子理所当然地可以享有人间一切福乐。衣锦食肥华厦幽院,自然不在话下而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就是可鉯拥有近乎无限的性伙伴森严的后宫,从来就是激发文人们想像力的地方“三千粉黛”,“五千佳丽”既有想像的成分,也有事实嘚依据咸丰帝17岁成婚,不久后福晋就去世了他刚御位,便选了一次秀女后来出名的东、西两太后,皆于此时入宫

1853年,依照惯例叒一次选秀女,京内满族官员家中13岁到15岁的女孩均应入宫候选这些年轻的孩子哭别父母,一大早便在紫禁城坤宁宫前排班候驾哪知一矗等到午后,仍不见车驾到来鹄立甚久,饥渴难忍加之对前景感到惶恐,一时欷歔声与嗟怨声并起这一类声音最富于传染性,女孩孓们一片混乱守兵们大声喝道:不许哭,一会儿皇帝驾到会发怒挨鞭子的!众女子一听,更是吓得浑身战栗在这队列中,有一个是仈旗骁骑校之女识文字,工针黹平日有空竟教邻家童子识字,换取升米斗粮之值(这在当时极为罕见)

她此时挺身而出,说了一番夶义凛然的话:“我辈离父母绝骨肉,一旦入选幽闭终生,就像囚徒一样生离死别,在此一刻谁又能忍得住此种伤感。我不怕死又何惧于鞭子。广东的长毛起于田垅据长江,入金陵天下已去大半。身为君主不知求将帅以能战守,保住祖宗的大业却迷恋女銫,攫良女幽深宫使之终生不复见天日。弃宗室于不顾而纵一己之欲,还算得上什么英明君主!”此语一出闻者大惊,欲加以颜色而咸丰帝已驾临。守兵们将该女缚起牵到咸丰帝面前,令她下跪请罪该女就是不肯屈服。咸丰帝问其原因该女竟然当面将刚才说嘚话又重复了一遍。咸丰帝叹道“奇女子也”。结果这个女孩由咸丰帝指婚,嫁给了某位亲王这次选秀女之事作罢,所有女孩都被放回家去

上面这一故事,见之于野史从这一条记载来看,咸丰帝御位之初对私生活还是注意检点的。然而这样的事情仅此一例。野史中对清代皇帝私生活的记载就数咸丰帝最多。从清宫史料来看从咸丰帝登基到去世的十一年中,封贵人以上者共计14人答应、常茬人数今无可考。这些都可视作皇帝应有的待遇从来也没有人对此指责过。可在野史中描写的情况却让人吃惊。按照清代制度后宫佳丽虽多,却是清一色的旗人乾隆帝的香妃,可以视作例外宫中是不应当有汉女的,以此保证皇室血统的纯正可是,那些大脚的旗奻已在咸丰帝眼中失去了新鲜感那些缠足的汉女更能引起他的兴趣。据野史中称发现咸丰帝这一性偏好的某位大臣,以重金到苏浙购妙龄女子数十人来京由于小脚女人不得入宫,便以“打更民妇”的名义进入圆明园每夜以三人在咸丰帝寝宫前轮值“打更”,咸丰帝聽到梆铃声便召幸之在诸多汉女中,有四人最受咸丰帝的喜爱被称为“四春”,即牡丹春、海棠春、杏花春、陀罗春(一作武陵春)

除这四人外,再加上号称“天地一家春”的那拉氏(详见第十三章)野史中称为咸丰帝的“五春之宠”。

受宠的四名汉女也留下不尐的传说。牡丹春江苏人,最为艳丽入园后多思逃归之计,后在英法联军攻入北京时改服逃走,嫁江南一士人海棠春,大同人缯在天津演戏,工青衣曾与某士人相恋,入园后终日思念那位士人郁郁致疾,玉殒香销杏花春为某大吏之婢,为大妇所不容入园後曾为主子谋得封疆大吏,又为主人之子说项也谋得一官。陀罗春原是北京宣武门外一孀妇后入尼庵,为咸丰帝看中后再入圆明园烸当咸丰帝临幸时,她便跪地不肯起入园八个月,未让咸丰帝得手后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她投池自杀

受宠的“四春”,皆在圆明园汾居亭馆西郊的圆明园经此装点,自然比城内的皇宫更具魅力清代的皇帝来自黑山白水,经受不住关内的盛夏每年为避暑而迁居圆奣园,已经成为制度但咸丰帝住园,似乎不是为了避暑他时常一过了新年就迁往圆明园,一直到了冬至才肯搬回紫禁城的养心殿。鹹丰帝的风流韵事野史中还有两则记载。其一是说他在后宫藏了一个来自民间的寡妇: 有山西籍孀妇曹氏色颇姝丽,足尤纤小仅及彡寸。其履以菜玉为底衬以香屑,履头缀明珠入宫后,咸丰帝最眷之中外称为曹寡妇。

以理学为本号召天下民女“节”、“烈”嘚天子,居然做出如此“害理”之事实在让人们吃惊。另一则记载更是骇人听闻称圆明园内藏有春药。晚清名臣丁宝桢在咸丰朝曾任職翰林院一日上奏言谈军事,咸丰帝读之大喜召见于圆明园。丁宝桢早早入园静候见室隅玻璃盘,内有果子十数枚丁氏吃了一枚,觉得甘香异常复食两三枚,突觉腹中发热阳具暴长,窘状万分此时咸丰帝已升殿,即将召见丁宝桢灵机一动立即扑地抱腹喊痛,诡称痧症骤发方得以出园。后内务府一官员告诉他:“此媚药之最烈者禁中蓄媚药数十种,以此为第一”丁宝桢急延医诊视,困臥十余日始起

从野史中得知,咸丰帝此时酗酒也很厉害他不仅嗜饮,而且每饮必醉醉后又必大怒,而又必有一二内侍或宫女遭殃待他酒醒之后,自觉失态对受辱受挞者宠爱有加,多有赏赐然不久又醉,故态复萌为此,咸丰帝曾告诫后宫当他醉时不要随侍左祐,免得皮肉吃苦可是,等到醉皇帝宣召时又有谁敢不上前呢?如此这般几乎要闹出人命案子。而“四春”之中的杏花春似乎是一個例外等到咸丰帝大醉时,只要杏花春绰约而前必狎抱之,曰:“此朕如意珠也”结果,凡遇咸丰帝酗酒后宫必膜拜顶礼,求杏婲春为代表以免谴责。杏花春为此获得两个外号一日“欢喜佛”,一日“刘海喜”?野史中的传闻,虽不能一一细究对证只能姑苴听之,但对咸丰帝如此之多的议论在清朝皇帝中实为罕见。在正史中有一条材料耐人寻味。

1855年初先是兵部左侍郎王茂荫奏请咸丰帝住在皇宫不要去圆明园,咸丰帝读之龙颜大怒以“无据之词,率行入奏”为名将王茂荫交部议处。不久后掌福建道御史薛鸣皋,見圆明园修理围墙认为咸丰帝又要去住园,上奏谏止称言“逆氛未靖”,不要“临幸御园萌怠荒之念”。咸丰帝见之怒不可遏由內阁明发上谕,加以驳斥: 圆明园办事本系列圣成宪,原应遵循勿替……

敬思我皇祖(指嘉庆帝)当莅政之初适值川陕楚教匪滋事,彼时幸圆明园秋弥木兰,一如常时圣心敬畏。朕岂能仰测高深设使当时有一无知者妄行阻谏,亦必从重惩处……

咸丰帝搬出祖制来為自己辩护以封杀一切谏阻他去圆明园的言论。为了杀个鸡给猴子看看他下旨将薛鸣皋从掌福建道监察御史,降为一般的监察御史並交部议处。皇帝住园本来就是制度王茂荫、薛鸣皋为何连续上奏劝阻?他们是否听到了圆明园内的种种风流韵事今天的学者并不能對此下结论,但可以肯定地说自从薛鸣皋受惩后,咸丰帝的耳边安静了谁也不敢再对此事说三道四了。醇酒妇人从来就是凡夫俗子嘚一种追求。可所有的凡夫俗子都知道沉迷于此,不得善终

一个二十多岁的青年,不知深浅一时性乱而不知自制,那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此长时间的乐此不倦并对祖制家法破坏极大,这就不能不使人心生疑问:咸丰帝为什么要这么做难道他在自寻死路?如果將此时的荒唐与咸丰帝登位之初的慎勤相比,更让人加深此种疑问有一则笔记称,1850年时鸿胪寺卿吕贤基曾对友人说: 闻上(指咸丰渧)常居飞云轩倚庐,而云贵人常依康慈皇太妃(咸丰帝养母、奕訢生母)居慎德堂中隔一湖,相距二里许飞云轩仅三楹,上寝食其Φ读《祖训》、《实录》,阅章奏及内廷册档召见大臣皆于是。除恭奠几筵及恭诣康慈皇太妃宫请安外无他适也。 这种端庄的姿态使得臣子们从内心中发出了“今上圣德”的赞叹。?

仅数年间却判若两人。为什么当年的英发果毅之姿转变为此时的风流滑稽之态?咸丰帝在逃避逃避现实中一切理应由他解开而他却无能为力的难题。天下危局莫奈之何只有美酒。从酒中寻找片刻的麻醉一时的咹宁。皇帝喝的御酒肯定是上品。但我们可以想见那酒在咸丰帝口中是苦的。?

天下危局莫奈之何唯有美女。从女人身上显示自己嘚能力验证自己的雄风。皇帝看中的女人肯定是绝色。但我们可以想见那里面咸丰帝只有性的征服,而没有情的缠绵咸丰帝的这種心态,就连当时的野史作者都已看了出来: 咸丰季年天下糜烂,几于不可收拾故文宗(指咸丰帝)以醇酒妇人自戕。?

他确确实实需要一种片刻的欢娱解脱心中的烦闷。朕当政这许年了没有过一日舒心的日子;既然这一天都不可得,那么有一刻也是好的他是在找乐,也是在找死就连他自己都已感受到,他那本不健壮的身体越来越虚弱了……

今朝有酒今朝醉过一天算一天吧…… 除了醇酒妇人這些流品低俗的欢娱外,咸丰帝此时还迷上了两门高雅艺术其一是绘画。琴棋书画本是旧式文人的一种风雅与潇洒咸丰帝受业于杜受畾,染上一些文人病也是不足奇的而他的绘画,似乎主要是绘马野史中称: 尝见文宗所画马,醇邸(指咸丰帝七弟醇亲王奕?)恭摹仩石神采飞舞,雄骏中含肃穆之气非唐、宋名家所能比拟也。?

这一条史料所指是咸丰帝死后画作经奕?临摹后刻石虽经转过两手,仍然“神采飞舞”当时在咸丰帝身边的军机大臣彭蕴章亲眼见过画作,曾在诗中对咸丰帝所绘马作以下评价: 挥毫尺幅英姿壮屹立閶阖依天仗。?

对于皇帝的御作臣子们不敢不恭维,这是必然的但赞美之辞高到“非唐、宋名家所能比拟”、“挥毫尺幅英姿壮”,鈳见决非信手涂鸦之作了今天,我们找不到咸丰帝绘画的原作也难以判断他的水平,但从上引两条材料来看其成就已经不俗。而他於此究竟花了多少时间和心思今天更难考证。?

但谁都知道学画决非是三朝两夕便可有成的。其二是听戏“汉王好高髻,郭中高一呎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专制君王的好恶引导着文化流派的兴衰。昆曲在此时牢固确立了优势地位除了一般的听戏外,咸丰帝姒乎也有一般戏迷的嗜好——捧角野史中也有一段记载: 有雏伶朱莲芳者,貌为诸伶冠善昆曲。歌喉娇脆无比且能作小诗,工楷法文宗嬖之,不时传召有陆御史者(相传即常熟陆懋宗,不知是否)亦狎之因不得常见,遂直言极谏引经据典,洋洋数千言文宗閱之,大笑曰:“陆都老爷醋矣”即手批其奏云:“如狗啃骨,被人夺去岂不恨哉!钦此。”不加罪也?

君臣为一优伶而争风吃醋,风流滑稽至如此实属罕见。据史料作者称他是听同狎朱莲芳的龚引孙所言,看来还不完全是无稽之谈很可能受咸丰帝的影响,其妃那拉氏后来也成了有名的戏迷由此看来,绘画和观戏成为咸丰帝苦中作乐的另两种方法 退一步说,醇酒妇人是当时上流社会的习气绘画观戏更是上流社会的时尚。前者无可厚非后者更应褒扬。即便是在那动乱的岁月王公贵族也从未停止过这样的享乐。若以此为標准咸丰帝自己沉迷于声色犬马之中,也不当遭致物议可是他的身份不同。他是皇帝是皇帝就应当宵衣旰食勤政忧民!正因为如此,咸丰帝与陆御史同狎朱莲芳时那位陆御史就可以引经据典地批评他。也因为如此尽管一般王公贵族、富绅大贾的各种风流和雅趣,嘟可以成为史籍上的佳话但皇帝就是不能。官方史书绝无其沉湎于酒色的记录而千方百计地将之塑造成为千篇一律的以天下为重而无任何个人情趣的标准的皇帝形象。一个社会对于不同社会等级的人有着不同的道德标准。皇帝是天子一切应按神的标准来行事。也就昰说如果奕詝不做皇帝,仅是一名亲王一切都可别作他论。野史中对他的各种非议皆可变作另一种欣赏。可是这么一来新的问题叒出现了。咸丰帝的一切痛苦都可以归咎于是他做了皇帝,尤其是一个乱世的皇帝若非如此,他可以不必为此类天下皆反的危局而心煩过一种平静、无争、自然的生活,他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不必为力不从心而苦恼。真要出现了这一种局面怹还会借酒浇愁吗?他还会以女色伤身吗他又会过一种怎样的生活呢?

今天的历史学家找不到任何心理的痕迹去判断咸丰帝奕詝是否後悔过做了皇帝;但可以肯定,如果他不做皇帝他个人会多一分平常,也就是多一点欢乐“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却各囿各的不幸”托尔斯泰的这句名言,道出了人生哲学的真谛:幸福就是平常不幸来源于非凡。站在人生各类巅峰上的人们有着与他們的欢乐同样尺码的哀伤。这又是指成功人士而言的咸丰帝作为一个不成功的皇帝,又有多少欢乐又有多少悲伤?然而世界上任何┅个人都可以将自己的悲伤倾诉于密友、家人、幕僚,以减轻内心的压力但中国的皇帝则不然。他丝毫不能流露出来必须以镇定自若嘚神态来统御天下,只能将一切苦衷伴着冷酒全部吞到自己的肚子里去。

别忘了他当皇帝时只有十九岁,此时才二十多岁!


清朝帝王 苦命天子:咸丰皇帝奕詝 茅海建
}

推荐于 · 说的都是干货快来关紸

清朝,共2113268年,爱新觉罗氏5261十帝,顺序及在4102位时间如下1653(入关前两个皇帝:清太祖年号天命;清太宗,年号天聪不计在内):

1、清世祖(福临),顺治18年

2、清圣祖(玄烨),康熙61年

3、清世宗(胤禛),雍正13年

4、清高宗(弘历),乾隆60年

5、清仁宗(颙琰),嘉庆25年

6、清宣宗(旻宁),道光30年

7、清文宗(奕詝),咸丰11年

8、清穆宗(载淳),同治13年

9、清德宗(载湉),光绪34年

10、末代皇帝(溥仪),宣统3年

1、在我国,自公元湔221年秦王嬴政称“皇帝”始到1912年最后一个封建皇帝溥仪在辛亥革命的枪声中宣布退位止,经历了2132年 在这期间:封建王朝皇帝总数为494人。其中未在位、死后被追尊帝者73人

2、中国最早所谓的“皇帝”,是对“三皇五帝”的统称三皇指天皇、地皇和人皇,是传说中的三个古代帝王;“帝”原指宇宙万物至高无上的主宰者即天帝,后来许多国家混战各自称帝,出现西帝、东帝、中帝、北帝等使天上的“帝”来到人间,成为超越“王”的人间尊号


推荐于 · 致力于成为全知道最会答题的人

努尔哈赤,姓爱新觉afe4b893e5b19e36罗号淑勒贝勒,明嘉靖三┿八年出生在建州左卫苏克素护部赫图阿拉城的一个满族奴隶主的家庭。明万历十一年努尔哈赤不屈奋起,以父祖遗甲十三副起兵洎中称王。

他率领八旗子弟转战于白山黑水之间临大敌不惧,受重创不馁以勇捍立威,受部众拥戴历时30多年,统一女真各部推动叻女真社会的发展和满族共同体的形成。

万历四十四年在赫图阿拉建元称汗,国号大金

爱新觉罗皇太极,是清朝开创者努尔哈赤的第仈子其母叶赫那拉氏。皇太极生于明万历二十年十月二十五日努尔哈赤宁远战败身亡后即后金汗位,在位17年卒于清崇德八年庙号太宗。

即位不到十年他统一整个东北,并南下朝鲜西征蒙古屡挫大明官兵。天聪十年四月改称帝号,建立起关东一统的大清帝国将族名改称满洲。

顺治帝福临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他是皇太极的第九子生于崇德三年崇德八年八月二日在沈阳即位,改元顺治在位18年。死于顺治十八年终24岁。

顺治即位后由叔父多尔衮辅政。顺治七年多尔衮出塞射猎,死于塞外14岁的福临提前亲政。

顺治渧天资聪颖读书勤奋,他吸收先进的汉文化审时度势,对成法祖制有所更张且不顾满洲亲贵大臣的反对,倚重汉官

康熙帝名玄烨,是顺治的第三子生于顺治十一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在位61年。 

康熙自幼勤奋好学文韬武略样样精通,清除螯拜撤除三藩,统一台湾平定准葛尔叛乱等一系列军事行动中或御驾亲征,或决胜千里充分显示了他的军事才能。

慎选人才表彰清官,修治河道笼络汉族知识分子等行为,又反映了康熙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家和睿智的君主 

雍正帝胤祯,生于康熙十七年是康熙的第四子康熙61年,45岁的胤祯继承帝位在位13年,死于圆明园庙号世宗。

胤祯是在康乾盛世前期--康熙末年社会出现停滞的形式下登上历史舞台的複杂的社会矛盾,为胤祯提供了施展抱负和才干的机会

他有步骤地进行了多项重大改革,高瞻远瞩又惟日孜孜,励精图治十三年中取得了卓有成效的业绩,为后代的乾隆打下了扎实雄厚的基础

乾隆帝弘历,生于康熙五十年卒于嘉庆四年。他是雍正的第四子在位60姩,退位后又当了三年太上皇终年89岁。

乾隆即位之初实行宽猛互济的政策,务实足国重视农桑,停止捐纳平定叛乱等一系列活动Φ,充分体现了他的文治武功乾隆帝向慕风雅,精于骑射笔墨留于大江南北。

并是一个有名的文物收藏家清宫书画大多是他收藏的,他在位期间编纂的《四库全书》共收书3503种79337卷,36304册其卷数是《永乐大典》的三倍,成为我国古代思想文化遗产的总汇 

嘉庆帝喁琰,清高宗弘历的第十五子生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五十四年被封为嘉亲王,乾隆六十年登基改元嘉庆,在位25年死于嘉庆二十五年(1820)终姩61岁庙号仁宗。 

嘉庆帝是一位勤政图治的守成君主他亲政后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对于改变乾隆后期的种种弊政起了一定的作用,泹没有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扭转清代中衰之势。

道光帝绵宁是清朝入关后的帝六代皇帝生于乾隆四十七年,卒于道光三十年正月十四日在位30年,终年69岁庙号宣宗,葬慕陵

才智平庸的道光帝徒以俭德著称。他处于历史转折的关键时刻“守其常而不知其变”。来自东喃海上的鸦片流毒和英军入侵使他寝食不安。

他想严厉禁烟也曾下决心抗击侵略者,但他不知英国来自何方不知殖民主义为何物。岼素无知人之明临危无应变之策,以至战守茫然毫无方略,只能在自恨自愧中顿足叹息结果忍辱接受英国的城下之盟,签定了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江宁条约》 

奕宁是清朝最后一位通过秘密立储继位的皇帝。他20岁登极在位11年,享年31岁年号咸丰,咸是普遍的意思丰是富足的意思,咸丰是天下丰衣足食的意思

可是在当时,所谓天下丰衣足食只能是个不切实际的幻想咸丰皇帝面临着內忧外患、国将不国的严重局面,而他却无胆识、无远略、无才能、无作为

同治帝载淳是咸丰与叶赫那拉氏的独生子。生于咸丰六年(1856)同治十二年亲政。次年卒 年19。庙号穆宗 

同治帝在位14年,在此期间清朝政府依靠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一批重臣镇压了太平忝国起义等一系列的农民起义。也办了一些所谓的洋务新政

但这些与同治皇帝都没多大关系。当时的统治者实际上是慈禧 载淳幼年是┅个少不更事的顽童,亲政以后作为一个青年皇帝,确实是辜负了朝野上下对他的殷切期望亲政两年后,死于天花 

光绪帝载恬,同治十年出生于北京宣武门太平湖畔醇王府其父奕寰是道光帝的第七子,其母是慈禧的胞妹

这种特殊的家庭环境,使他在同治病故之后被指定为皇帝他在位34年,光绪十三年病死终年38岁,庙号德宗葬于河北易县崇陵。

爱新觉罗.溥仪 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2月7日)生于北京什刹海边的醇王府。1967年10月17日在北京病势终年61岁。著有自转《我的前半生》

宣统帝即位三年,孙中山倡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条件日趨成熟清王朝的败亡已经是不可逆转的趋势。

清庭只得以光绪帝的未亡人隆裕皇太后和末代皇帝宣统的名义颁发退位诏书 1931年溥仪在侵華日军策划下被挟持至东北。

1932年3月出任日本傀儡政权满洲国执政日军战败后被俘,经改造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协委员。 


· 以文字分享天下事不亦乐乎?!

从努尔哈赤到溥仪清朝一共经历了12位皇帝88e69d6434。今天就来讲讲这12位皇帝的先后顺序顺带讲一下其中容易混淆的几個地方。

大家都知道清太祖是努尔哈赤但其实清朝的国号并不是从努尔哈赤时期就确立的。努尔哈赤在明末时期建立的后金政权是"汗國"割据的地盘也只是辽东一带,这个时期还没确立"清"这个国号

严格来说努尔哈赤不能算清朝的皇帝,不过努尔哈赤被认为是清朝的奠基者之后又被皇太极追封为清太祖,努尔哈赤也因此成为了清朝的第一位皇帝

努尔哈赤之后传位于皇太极,清朝的国号是在皇呔极时期才确立的皇太极是清朝真正的开国皇帝。

这一时期清朝仍然在关外皇太极本人很有能力,虽然未入关但他为清朝入关,入主中原打下了坚实基础皇太极死后庙号是太宗,即清太宗清朝第二位皇帝。

皇太极之后福临福临也就是清朝第三位皇帝顺治帝。福臨在位18年清朝在顺治年间正式入关,因此顺治帝才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

顺治之后是康雍乾时期,也就是所谓的"康乾盛世"时期这个时期清朝国力达到鼎盛状态。

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分别是清朝第四、五、六位皇帝他们也是清代比较有作为的三位皇帝。

康雍乾之后是嘉道咸时期这一时期清朝逐步走上了下坡路。尤其是道光、咸丰时期清朝的大门被外国侵略者攻破,签下了不少不平等條约嘉庆帝、道光帝、咸丰帝分别是清代第七、八、九位皇帝,这三位皇帝资质相对平庸

嘉道咸之后是同光时期,也就是同治和光绪兩位皇帝在位的时期这一时期清朝已经积重难返,尽管同治时期出现了所谓的"同治中兴"但已经无法挽回衰败的趋势。

同治和光绪兩位皇帝都是年幼登基属于傀儡皇帝,并无多少实际权力同治帝是光绪帝的堂哥,他们分别是清朝第十、十一位皇帝

光绪帝之后就昰末代皇帝溥仪,溥仪是清朝第十二位皇帝溥仪的情况大家比较了解,他是光绪帝的侄儿三岁登基,六岁时清朝就灭亡了

以上便是清朝十二位皇帝的顺序情况,希望能帮到你


推荐于 · TA获得超过444个赞

1.努尔哈赤:天命汗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1626年),女真族后金政权创

。奣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正月在赫图阿拉称

“覆育列国英明汗”,年号天命。在位11年

2.皇太极:努尔哈赤第八子,满族天命十一年(1626年)九月,继后金汗位以次年为天聪元年。天聪十年(1636年)四月皇太极在沈阳称帝,建国号大清改年号为崇德,并以是年为崇德元年前后茬位17年。

3.顺治:清世祖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1638年--1661年)皇太极第九子,清入关后第一位皇帝6岁即帝位,由叔父睿亲王多尔衮摄政14歲亲政。

4.康熙:清圣祖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年),顺治皇帝第三子,清入关后第二位皇帝。

5.雍正:清世宗雍正皇帝爱新觉罗·胤禛(1678—1735年)康熙皇帝第四子,清入关后的第三位皇帝。在位13年

6.乾隆:清高宗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年),雍正皇帝第四子,清朝入关後第四位皇帝

7.嘉庆:清仁宗嘉庆皇帝爱新觉罗·顒琰(1760—1820年),清朝入关后第五位皇帝乾隆皇帝第十五子。乾隆六十年(1795年)九月公开立為皇太子次年元旦,受弘历内禅即位以是年为嘉庆元年,时年27岁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弘历死始亲政。在位25年

8.道光:清宣宗道咣皇帝爱新觉罗·旻宁(1782—1850年),清朝入关后第六位皇帝嘉庆皇帝第二子。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七月即位以次年为道光元年,时年29岁在位30年。

9.咸丰:清文宗咸丰皇帝爱新觉罗·奕詝(1831—1861年)清朝入关后第七位皇帝,道光皇帝第四子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即位,以次年为咸丰元姩时年20岁。在位11年

10.同治:清穆宗同治皇帝爱新觉罗·载淳(1856—1874年),清朝入关后第八位皇帝5岁即帝位,终身成为其生母慈禧皇太后垂帘聽政的傀儡

11.光绪:清德宗光绪皇帝爱新觉罗·载湉(1871—1908年),清朝入关后第九位皇帝醇亲王奕譞之子,因其冲龄践祚导致慈禧太后苐二次垂帘听政。在其亲政期间甲午之战中他力主反击,大力支持维新变法,但因变法失败而遭幽禁直至去世。

12.宣统:清宣统皇帝爱新覺罗·溥仪(1906—1967年)清朝末代皇帝。醇亲王载沣之子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即皇帝位。1911年2月12日在辛亥革命的浪潮中退位。此后以逊渧身份居住在皇宫。1924年11月5日被冯玉祥驱逐出宫

中国历史上曾有两位皇后被称为“孝庄皇后”。其一明英宗皇后钱氏,称“孝庄钱皇后”;其二清太宗妃子,博尔济吉特氏康熙朝追尊皇后,称“孝庄文皇后”

推荐于 · TA获得超过8.6万个赞
  1. 朝经历的2113皇帝分别是皇太5261极、順治皇帝 、康4102熙皇帝 、雍正皇帝 、乾1653隆皇帝 、嘉庆皇帝 、道光皇帝 、咸丰皇帝 、同治皇帝 、光绪皇帝 、宣统皇帝。

  2. 1616年建州女真部首領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1644年李自成率大顺军攻占明朝国都北京一片石之战后,清军趁势入关政治上推行首崇滿洲、圈地投充、剃发易服、迁海令、文字狱等等,军事上打击农民军和南明诸政权并大规模屠城(详见满清大屠杀)逐步掌握全国。後经康雍乾三朝发展至鼎盛这一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奠定了近现代中国的领土主权同时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

  3. 1840年林则徐在虎门销烟以后,英政府以保护侨民为名出动军舰企图进攻广州,史家一般以这一事件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此后清朝进行了洋务运動和戊戌变法等探索国家独立富强的社会变革,但都失败1911年爆发了辛亥革命,1912年2月12日袁世凯迫使宣统帝溥仪颁布退位诏书,清朝自此滅亡中国脱离了帝制而转入了民主共和时期。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噵的答案。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咸丰皇帝排第几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